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通用15篇)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1
一、說教材
《我的老師》這篇課文是西師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第九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組課文以寫人為主,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寫作典范,體現了第二學段到第三學段的過渡,既是對學生學習簡短篇章的提高,又是為以后學習長篇文章打下基礎。課文選自著名的作家蘇叔陽的《理想的風箏》。課文由春天的風箏引出對小學歷史老師的回憶,從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的情景來刻畫了一個熱愛生活的幽默樂觀敬業的老師形象,表達了我對老師的深深的敬佩之情。本文是一篇很好的身殘志堅的教育文章。整篇文章充滿激情,文筆優美。正印證了作家本人說的“作家要有能點燃別人心靈的激情之火。”正是他的文章也點燃我們學習的激情之火。
根據新課標對第三學段的閱讀和習作要求,品讀文章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并運用于習作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學情——有一定的閱讀感悟能力和寫作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詞,并隨文理解。
2、通過品讀探究重點段落,感受老師的人格魅力,激發我們對老師的敬佩。
3、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和寫作的順序,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并進行片段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老師的人格魅力和作者情感。
2、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并進行片段練習。
二、說教學方法:
課文本身激情飛揚和文采優美,那么演繹激情與心靈碰撞將成為本課堂的主旋律。
1、激情品讀法:情發自心,只有心靈產生火花才有感情流露,閱讀是情感的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體驗,感受和理解。品讀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
2、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結合法。語文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自主探究可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的基礎,既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也體現學生的合作性,也演繹了學習的激情。
3、角色體驗法:只有真實的體驗得到的感情才是最真切的,通過角色互換體驗,讓學生實現真正和文本對話,和人物對話,和作者對話。
4、片段訓練法:語文的工具性就是要通過閱讀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安排片段訓練,正是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學以致用。
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恰如其分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激情,和學生一起演繹作者的激情。
三、說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 “上節課我們從課堂上認識了一位殘疾的歷史老師劉老師,他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呢?”這問題的設置目的是復習上節課感受的劉老師的形象。學生通過回答朗讀,溫故而知新,為本節課堂做感情鋪墊。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上課幽默樂觀敬業
2、回憶上節課感悟老師形象的方法,并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歸納為:
抓住重點詞句激情品讀
角色互換體驗法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總結歸納方法是理論知識的提高。
3、“這樣一個殘疾的老師,他卻演繹了生命的激情。今天我們將和同學們再次走進他的心靈,卻探詢老師內心世界。讓我們再次讀課題——我的老師”。
我用充滿激情的導入將學生帶進文本,這樣的設計既復習了上節課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對老師在外貌上有個初步的印象,為后面品讀課文打下感情基礎。而且還檢查了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學生的學情而可以作出適當的調整。
(二)品讀課文,感受老師形象
1、同學們,看春天來了,引讀課文描寫春天的語段(用課件展示:北方的冬季漫長而又枯燥。當春風吹綠了大地的時候,柳枝染上了嫩綠,在春風里盡情搖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連翹花舉起金黃的小喇叭,向著長天吹奏著生命之歌。)
在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通過學生的感受引出劉老師放風箏的部分。
朗讀優美文段是對語言的積累,也是享受祖國文字的優美,使語文真正姓“語”。
2、“請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放風箏的部分。說說你心中的劉老師是什么樣?“
這是引領整堂課的線索,我牢牢抓住這條線索,帶動學生去品讀,去感悟文章內容,和劉老師一起放風箏,和作者一起走進課堂,真正實現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把書讀厚,讀透。
A、自主探究
請同學們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課文,運用學過的批讀課文的方法,把你獨特的感受批注在課文中。
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初步掌握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也體現語文新課標的要求閱讀要有自己的感受的目標,也體現閱讀的層次性。
B、同桌交流,感受老師形象。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訓練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感受老師的形象。
C、合作探究,感悟老師人格魅力。
(1)、根據學生的交流我適當地課件出示描寫老師放風箏的句子。學生找到一處,就品讀一處。采用角色體驗和激情品讀的方法來解讀文本。
舉例:根據學生回答,我課件出示:
“有一次,他故意地撒脫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繩端,喊著:“你們不要管,我自己來!”終于,他氣喘吁吁地抓住了線繩,臉上現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
A、首先說說自己感受到什么?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B、你是劉老師,你跑起來很困難,干嘛不讓你的學生幫你放好,自己拿著就行了?
你是劉老師,你望著自由翱翔的風箏,你笑什么呢?
你是劉老師,你的腿腳不靈活,干嘛做這么多的風箏?
此時此刻作為劉老師的學生的你,就看著奔跑著的,腿腳不方便的的放風箏的劉老師,你會想什么?
你是劉老師的學生,你就站在劉老師身邊,望著把風箏放上天空的劉老師那得意和滿足的笑容,你又會想些什么?
通過對不同學生的角色體驗的追問,是學生真正感受到老師那堅強、活潑對生活的熱愛。也體會到作者對老師深深的敬意。
C、最后把自己的感受送進文字中去讀。
這樣一步步真實的體驗,走進老師的心里,學生感受既真切又強烈。真正體現了語文閱讀對個性感悟的要求,對獨特感受的診視。
(2)、討論升華感情
A、課件展示:最后一段話
理解“淳樸的愛與追求”是什么?說
B、你覺得作為一個少年自己應該怎么做??
有了前面的情感積淀,學
生有感而發,而且是一發不可收拾,滔滔不絕,也體現了語文教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自然就會聯想到自己的思想行為。這種設計也體現了語文的思想性,教育性。
(四)揣摩文章表達方法,拓展延伸
語文教學一定要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們不能只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本文是一篇很典型的寫人的文章,本組的寫作訓練點也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具體的事例來表現人物的。因此揣摩表達方法,并運用習作,是事半功倍。
1、根據板書回顧課文,想想是怎么來描繪劉老師的形象?
學生找到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老師板書),并朗讀體會。
通過典型的事例
2、本文的協作順序和以前有什么不同呢?回顧課文,從全局來把握文章的寫作順序,學會倒敘。
3、片段訓練,拓展延伸。
學到這里,學生的情感積淀和寫作方法的積淀后,我也激情的引導:“我們的老師就是這樣,用自己的生命演繹著生活的激情。孩子們,你心目中的老師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想告訴我們嗎?選取一個片段,來說說,讓我們也從你的語言從你的文字來感悟老師的魅力吧。”根據學情,可以采取思考后說一段,時間允許就寫一段,還可以交流,如果時間不夠就可以作為課外的小練習,為這組的習作打基礎。
4、展示欣賞作品。
四、說板書:
上課敬業樂觀
我的老師敬佩
放風箏熱愛生活
好的板書是課文濃縮的精華,使人一眼就明白文章的主題和這內容。我的板書從三個方面概括老師的形象,一目了然。
五、說作業設計:
1、寫片段《我的老師》
2、讀蘇叔陽的.《理想的。風箏》
3、魏巍的《我的老師》
4、讀“跪著教書36年的老師”的故事。
作業是課堂的延伸。作業體現的是科學性,人文性。寫片段是教學生能把寫作方法遷移,讀《理想的風箏》是更多了解作者,讀魏巍的《我的老師》是為了比較閱讀,讀“跪著教書36年的老師”的故事,是為了感受更多優秀老師的人格魅力。這樣的設計是體現了竇桂梅老師的提倡的“主題教學”思想。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2
一、走進文本,潛心研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一學期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單元的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領會文章、進行洽談、寫作說明書等方面的語文能力。本文是本單元的一篇閱讀文章,是馬克思中學畢業考試時寫的文章,表達了作者直面自我,追求人類幸福和自身完美統一的思考和闡述。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應有的責任感,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正確地去規劃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2、教學目標、重點與難點確定:
本文以優美的文筆、深刻的語言、縝密的思考和嚴格的推理,對“青年怎樣選擇職業”作了精辟論述。雖然時隔一個多世紀,但文中所表達的見解和一些哲理性的語句,對我們學生的就業仍有啟發。基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1、通過對關鍵語句的歸納,理解馬克思所提出的“怎樣選擇職業”和“選擇怎樣的職業”的原則
2、正確認識、評估自己,初步擬定自己的職業規劃
3、調動學生參與討論和交流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
1、通過對關鍵語句的歸納,理解馬克思提出的“怎樣選擇職業”和“選擇怎樣的職
業”的原則
2、正確認識、評估自己,初步擬定自己的職業規劃
教學難點:
1、對馬克思“怎樣選擇職業”和“選擇怎樣的職業”兩大原則的概括歸納
2、正確認識、評估自己,初步擬定自己的職業規劃
二、以人為本,關注學生————說學情
每一門課程的教學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實際,教師的“教”立足于學生的“學”。
在知識能力方面: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知識巨結構,是我們實施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中職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在高一的時候學過一些論說方面的文章,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但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還較低,不能抓住關鍵語句分析,對馬克思了解也比較少,對他的語言風格不熟悉。他們的思維還不夠嚴密,較難理解課文富有邏輯性的內容。
在情感興趣方面:中職學生普遍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興趣不濃,文化基礎差,理解能力偏差,對論說文章的學習興趣不高,但合作意識較好,而且他們正處于十六七歲的年齡,正式編制夢想、播種希望的年齡,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躊躇滿志,想在社會中大干一場。可他們對自己認識不夠,也不深,對自己將來要從事什么職業也很茫然,不能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規劃自己的人生。
優化組合,營造和諧————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導問法:通過設置問題,激發學生情思,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討論法:通過討論,可以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主動性,更好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探究法:通過探究、討論、質疑,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2、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采用的學習方法是討論法、勾畫圈點讀書法,讓學生在閱讀中養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三、以導為本,生動課堂———說過程
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環節1導入新課
我設計的導語是:投影《馬克思的自白》,請一位同學大聲朗讀。從這份自白中,你認為馬克思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下,可從事的具體職業有哪些?學生通過對馬克思自白的感悟和分析,對青年時期的馬克思有所了解,初步感受馬克思為什么會有如此的職業選擇。這樣就能較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
環節2課文研讀(以問題導路,逐步深入,各個擊破)提出兩個問題
要求學生從去尋找答案并圈畫出相關語句,小組合作討論。此舉能引導學生對全文的內容能整體感知和把握,訓練了學生的概括、理解、分析能力。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把握文章結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3
一、說教材
《祖父、后園和我》是傳奇女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的第三章。與整部小說批判國民劣根性、批判封建統治勢力和腐朽的傳統習慣、風格沉郁悲憤不同,課文所選部分顯出一些亮色,塑造出“祖父”這一和藹可親、風趣幽默、富含愛心的感人形象,寫了“我”和祖父在后園游戲、勞動、玩耍的童年趣事,寫出了濃濃的親情,更寫出了“我”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濃濃的祖孫情、生動的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詩化的'語言是本文的幾大亮點。
二、說學情
本文篇幅較長、敘事較多,但文章內容是從兒童角度敘事,符合兒童心理,容易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說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作品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新課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為本”,具體表現為“三位一體”的理念,因此我將本課確立如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習文章細膩的筆法,學習把事物寫具體。
【過程與方法】
師生互動,探究本課寫人敘事富有表現力以及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祖孫深情,體會親情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四、說重難點
教師引領學生以讀代問、以讀代講、以讀代答等多種教學形式,重點讓學生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句和課文片斷,領會其對表達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難點:體會本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
欣賞教學法、啟發教學法
【學法】
圈點勾畫、品讀賞析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在歌曲《童年》中,教師導入:童年的我們都曾有過一個屬于自己的秘密花園,它可能是一個舊玩具,也許是一只裝滿雜物的小紙箱,抑或是貼滿了卡通圖畫的發黃的日記本……它們曾經滿載著我們小小的欣喜,小小的滿足,小小的心愿,小小的快樂,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著名作家蕭紅的充滿自然之趣的后園,去探尋一段與眾不同的童年歲月。
(二)我了解
學生根據課前預習簡介作者及作品《呼蘭河傳》。
教師總結補充。
(出示幻燈片)
(三)我喜歡(初讀)
1、大聲朗讀,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
2、在自己覺得優美的詞語、句子、段落下面劃上波浪線。
在這美妙的后園里你欣賞到了哪些美好的自然景物?
(出示幻燈片)
(四)我覓趣(跳讀)
1、在充滿自然之趣的奇妙后園里,一定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你能找出來嗎?要簡要概括。
明確:①種小白菜
②鏟地(“狗尾草”事件)
③“我”在后園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揚水“下雨”
④“我”在后園自由得跑,大聲得笑
⑤“我”與祖父討論“櫻桃樹為什么不結硬套、不開花”
⑥“我”給祖父草帽插花
2、在歡聲笑語中,你能看出祖父和“我”有什么樣的性情嗎?你是從哪句話中發現的?說一說。
明確:“祖父”慈愛勤勞、幽默風趣,有一顆童心
“我”天真活潑、頑皮可愛,有一顆自由的心
(五)我欣賞(精讀)
這座后園美不美?祖父和“我”可愛嗎?作者通過細膩而優美的筆觸,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蜂飛蝶舞、充盈著無限快樂和童趣的世界。下面讓我們一起仔細品味這些優美的句子,去發現它美在哪里?(圍繞“我喜歡”環節,劃波浪線的句子來答,可適當補充)
(幻燈片出示)
【示例】: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都是自由的。
這些景物描寫平實貼切,運用了擬人、排比修辭,用兒童的口吻,以兒童的眼光來觀察,傾注著小孩子對自然景物的情感。在一個小孩子的眼里,一切自然景物都是有生命的東西。在孩子的眼里,自己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身邊的一切也都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用兒童的口吻來描寫景物,就充滿了孩子的歡樂和真摯。
(六)我感悟(總結)
本文寫了新鮮漂亮的、自由的后園,勤勞慈愛、風趣幽默的祖父和天真活潑、頑皮可愛的“我”,你認為作者想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思想?
(出示幻燈片)
作者回憶了“我”與祖父在后園的種種活動,表達了作者對快樂、自由、溫馨的童年生活的贊美,對濃濃親情的眷戀,以及對自然美、人情美的向往。
(七)我向往(拓展遷移)
我們看到了后園里無憂無慮的童年,品出了“我”與祖父濃濃的親情,更有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請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反復朗讀,細細體會。
明確:“太陽在園子里是特大的……”“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一到后園里,我就沒有對象地奔了出去……休息好了又是跑”
(八)作業
A、在下列詞語中任意選出五個,把它們連接成一段話(不少于50字)。
嘴饞玫瑰玩膩了明晃晃
毛嘟嘟藍悠悠寂寞閃爍
B、閱讀《呼蘭河傳》
(九)板書設計
祖父、后園和我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4
一、說教材
《孔子拜師》這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
課文在敘述孔子拜師這件事時,線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決意拜師。用簡練的語言交待了孔子當時的身份,以及他拜師求學的愿望及原因。雖然當時他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卻還要拜師求學,更可見他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歷盡艱辛前往洛陽拜師。先講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幾個詞語:“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遙遠;“風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艱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終于”,說明孔子雖然在路上遭遇了許多困難,但憑著毅力和信心,最終還是來到了洛陽。課文接著詳細描寫了孔子與老子初次見面時的情景,通過人物間的對話,表現出孔子和老子的謙遜有禮。
第三部分,寫孔子認真求學。他虛心向老子請教,老子則毫無保留地把學問傳授給他。第四部分,寫人們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又敬重他們的人品。
二、說學生
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孔子離他們是比較遙遠的,對那個年代的生活情況不是很了解,無想想象,所以會有學生說到挖草根,吃樹皮。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只能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因此在教學中應處理好知識理解和學生語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注意抓住思想內容與語言文字的內在聯系。要讓孩子們真正地走進文本,從對話中,從文本中體會孔子謙虛好學,彬彬有禮和不怕辛苦。需要教師引導下的深入地閱讀,讓孩子們自讀、自悟、自得。在讀中獲得愉悅地享受,在讀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孔子的好品質,我選擇了上課文的二三四段,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去體會,去感悟,重點感悟孔子的謙虛好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字詞的理解還是句子的理解都體現了這一點。
二、說教法: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正處于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的閱讀教學的過渡階段,在小學語文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其主要任務是進行段的訓練,并在段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三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采用了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以孔子的品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閱讀探究并體驗,配合板書,最后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這就要求教師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多元對話中,培養他們感受、理解、欣賞、評價和運用能力。本節課我的教學程序安排如下:
第二段是本篇課文的重點,是孔子謙虛好學精神的集中體現。因此在這里要把學生引入文本,和文本對話,在閱讀中去發現,去感悟,去體會。
首先我緊扣課題,由“孔子還有哪些好的品行”這個問題開始,激起孩子們走進文本的閱讀期待。以學生的自讀為主,讓他們在放聲誦讀中實現與文本的對話,整體感知課文的第二段,并請他們把能表現孔子良好品行的句子劃下來,這樣有助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學會讀書,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在此基礎上,讓他們談談自己的閱讀感覺:“你找到了孔子的哪些好品質”每個同學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文本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匯報的過程就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體現他們自己從文本獲取知識的過程。
接下來是重點感悟孔子的不怕辛苦,在教學這個重點去的時候主要是根據三年級學生閱讀的特點,通過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文本,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文本。讓學生找一找哪些詞語讓你最感動?緊扣“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等關鍵詞,體會孔子拜師路上的艱辛。讓學生想象一下,當時孔子可能是怎么樣的?于是學生想到了他走得渴了,可能會去喝河里的水,想到累了睡在露天,可能會凍得發抖。學生還感受到了晚上行路的時候,他可能會因為沒有燈光而摔跤,可能會碰到野獸,還可能會被荊棘劃破!通過讓學生交流他們所想象到了生活場景,升華自己的情感,從而把自己的感受溶入到文本中,讀中悟,悟中讀,在讀的過程中更深刻地體會到孔子當時路途中的艱難困苦。為下文理解“風塵仆仆”做好了準備,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地體會到了孔子的謙虛好學!
第三是角色朗讀,語境體驗。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學習母語尤其要重視對語文材料的積累、感悟。這篇課文語言流暢,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細致,對話很有意思,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讓學生分角色讀讀孔子和老子的話,將學生從旁觀者推向了與文本對話的位置,成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進學生走進教材,積極進行角色體驗,隨后,將體驗所得通過表情朗讀顯現出來并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角色表演。
整堂課下來,感覺必竟和學生的生活離得太遠了,所以學生在理解風餐露宿、風塵仆仆等詞時,體會還不是很深刻,在有些地方顯得有點亂,學生的感受不是很深刻。如果上好此類課文,有待于我們以后進一步去實踐研究。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證。在此我特別要感謝我們學科組全體老師的幫助和指導!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5
各位教師:
大家好,今日我要說的是經久不衰的散文名篇《師說》的教學分析及其設計。高中語文的新課標強調學生應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五個方面獲得發展,同時要注重對學生應用、審美和探究本事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據此,我從語文課程和學生的特點出發設計了以下教學方案.
一、教材和學情
(一)關于教材:本課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自讀篇目。本單元所選的文言文都是古代的議論性散文。本課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中唐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的力作,是唐宋散文中的名篇,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經過這篇自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了解唐宋散文的風貌,更能使學生進一步積累文言文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欣賞本事,從而提升學生的文言文自讀本事。
(二)關于學情:雖然經過初中和高一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了必須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本事也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針對以上情景,我確定了本文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二、教學目標
(一)根據新課標倡導從“知識與本事”、“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的要求和高一的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知識還在積累階段應當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和必須量的誦讀的實際情景。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本事:1.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2.經過自學,掌握文中重要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實詞有“師”“傳”“從”“道”、虛詞有“之”“其”“而”“乎”“所以”等。能夠區別古今異義詞語以及一詞多義現象,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3.提高文言文的朗讀本事,培養文言文的記誦本事。掌握本文正反比較的論證方法.
(2)過程與方法:
本課遵循情境導入—朗讀吟誦—質疑—文本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過學習,讓學生認識從師的意義和能者為師的道理,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在當今這個社會,學生更應當養成尊師重道的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標要求,我確定本文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1指導提高學生的朗讀本事,語文課標指出,要讓學生“經過閱讀與思考,領悟其豐富的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于逐步構成自我的思想”2鑒賞分析本文的說理方式和方法
難點:本文是議論散文,文中的比較論證方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值得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借鑒,所以,學習本文正反比較論證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為了更好的解決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本文的既定教學目標,下頭我將從教法和學法上作出簡單闡述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教法的選擇是要看對象的,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及相應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基礎實際,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學:
①點撥法
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教師主要點撥的是在不一樣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經過比較,溫故知新,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本事。
②歸納法
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例如《師說》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二)學法
①誦讀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僅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現的過程,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所以,范讀、多讀尤為重要。
②圈點法
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清代學者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于領會,而句讀無訛。”所以,我將從兩方面指導:一是指導使用圈點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注。
③質疑法
這是打破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經過自讀、自解和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學生向教師質疑。異常是課文字詞的疏通翻譯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潛能,組織學生合作探究。
④練習法
這是鞏固知識、發展本事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練”不求“多”,應求“精”,要用最得當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
五、說教學程序
(一)總體設計
經過以上分析,我確立了整體教學思路,經過誦讀把握全文;經過質疑師生互動;經過歸納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經過課堂練習鞏固知識,強化記憶.
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說》一文教學安排為三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誦讀以及理清思路掌握一些難懂實詞虛詞和句子
第二課時主要進一步了解文章結構層次,體味本文的語言特色
第二課時則主要學習文中的正反比較論證方法以及體悟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1.導入及解題(5分鐘)
我將以展示圖片的方式導入,以這種直觀的方式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進取性.再者,學生齊讀注釋1,補充作者相關事跡以及文學常識.
2.整體把握(12分鐘)
(1)教師配樂示范朗誦
(2)難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
(3)學生自由朗讀
(4)全班齊讀
(5)理清全文思路(板書)
3.分析理解文章第一二自然段,交流評議(21分鐘)
(1)教師范讀
(2)理解并歸納涉及的古今異義詞語以及詞語活用.
例如,學者古:求學的人今:在學術上有必須造詣的人
所以古:用來的憑借今:因果關系連詞吾師道也
師,名詞用作動詞即“學習”
吾從而師之師,名詞用作意動詞即“以為師”
4總結(5分鐘)
總說教師的作用和從師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擇師的原則,推出“無貴無賤,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論
5.布置作業(2分鐘)
抄寫文中重要字詞和句子
(三)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1、經過抽查背誦及檢查翻譯來復習上節課所學。(8分鐘)
2、用第一課時一樣的方法對第三四自然段進行學習(12分鐘)
(1)找一名學生示范朗讀,并講解對本段的字詞積累,疏通文意。
(2)由學生補充積累到的字詞并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
(3)師生歸納重點詞語、句式。
3、體會語言:整散結合頂真手法(13分鐘)
(1)整句散句結合
整齊的排偶句和靈活的散句交錯運用,配合自然,錯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與"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亦遠也,而恥學于師"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則是散句而這一長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又都是排偶句
(2)頂真修辭手法的運用
頂真,用上一句的結尾的詞語做下一句的起頭,使前后句子的頭尾蟬聯,上遞下接本文有好幾處運用這種修辭手法,例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4、拓展延伸(9分鐘)
【問題設計】雖然文章說,這篇文章是寫給那個叫李蟠的學生的,可是讀到那里我們還會只是這樣看嗎?他還是寫給誰看的呢?
【點撥】這個問題能夠從韓愈《師說》一文當時的現實意義及長遠影響來談,學生能夠展開思維,拓展想象空間
5、作業布置(3分鐘)
讓學生課外搜集名人從師的故事,當做作文素材
(四)第三課時設計
1、復習上課所學,檢查作業完成情景(5分鐘)
2、教師設問:(17分鐘)
經過教師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正反比較論證以及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1)課文的第二段是用比較手法來寫的。說說這一段用了幾組正反比較的事實論據,這樣比較有怎樣的論證作用。
——在比較中得出結論:師道之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從批判反面
現象中闡明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
(2)試談論作者的觀點在當時有哪些提高意義,在今日仍有什么借鑒作用。作者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試就這一觀點談談自我的認識。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師的職責。強調學而知之,必須從師學習,能者為師,不恥下問,尊重教師等思想在今日仍有借鑒作用。第三段闡述師道、師生關系,以能者為師,也就是“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比較容易理解,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
3、交流評議(9分鐘)
提出一個思考題讓學生討論,問題是前面學過的《勸學》和今日學習的《師說》都是和學習有關的論說文,說明古人很注重學習的問題。那么今日我們的課堂上“學者”與“師”應當是一種什么關系呢?大家討論一下。設這個問題,一是讓學生將所學道理運用到實際的思考中,二是促進師生間相互學習以及良好師生關系的發展。
4、總結課文,布置作業(4分鐘)
總結:文章以“古之學者必有師”為中心論點,批評了當時不重視師道的不良風氣,以嫻熟的藝術技巧,運用正反比較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階層的愚頑與可笑。作業布置在精,能夠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得到運用。所以,本課作業布置如下:運用正反比較論證方法寫一篇小論文
六.說板書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板書是一堂課的精髓,為了能讓學生更直觀的解讀本文,我設計了以下板書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6
一、教學設計的憑據
(一)教材:
《師說》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自讀篇目。這是一篇抨擊時弊,宣揚師道的著名論文,是韓愈議論文中的典范作品。本單元所選課文都是古代議論性散文,其學習目的在于讓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掌握基礎的文言知識,學會清晰有力地表達自我的思想和見解。教材將本文安排在本單元的最終一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本文,是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信心,嘗試主動學習文言文,掌握文言學習方法的關鍵。
(二)學情:
經過初中和高一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必須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本事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有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所以,我將針對學生現狀開展教學活動。
(三)教學理念:
在整個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始終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學生已有知識和本事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本事。同時研究到不一樣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
二、教學設計及其理由
(一)總體設計及其理由:
1.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本事目標:根據新課標關于文言文教學的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能夠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資料,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和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特將知識與本事目標擬定如下:
①了解有關“說”的文體知識,了解韓愈及其文學史上的地位。
②掌握、積累實詞“師”“傳”“從”“道”、虛詞“之”“其”
“而”“乎”“所以”的意義和用法。能夠區別古今異義詞語,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③學習掌握并借鑒本文的論證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朗讀本事。
⑵過程與方法目標:教法的選擇要看對象,根據課文的特點結合所教學生的基礎實際,本課教學將采用情景導入——朗讀吟誦——提問——文本探究的方法:
①情景導入:經過成語故事導入,吸引學生注意。
②誦讀指導法:經過熟讀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揣摩文意,從整體上把握全文。
③提問法:經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④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老子說“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所以把學習的主權還給學生,注重培養其自主學習的本事。
⑤歸納指導法: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新課標指出,應當“經過閱讀與思考,領悟其豐富的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于逐步構成自我的思想”,所以設立了如下目標:
經過課文的學習,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鑒賞本文說理方法;指導,提高學生的朗讀本事。
正反比較論證是本文的一大論述亮點,故將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學習此方法,并鼓勵學生在作文中進取運用。
難點:掌握、積累實詞“師”“傳”“從”“道”、虛詞“之”“其”“而”“乎”“所以”的意義和用法。
文言知識的積累一向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點,也是文言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教學中我將繼續引領學生攻破此難點。
3.教學方法:結合課文的特點和學生的基礎實際,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我將采用情景導入法、誦讀法、點撥法、提問法、歸納指導法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4.課時安排:鑒于本文為自讀課文,且學生已經具有必須的文言閱讀本事,故將本文課時安排為1課時。
5.教學用具:為了擴大學生信息量的獲取,增加文言學習的生動性,特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二)具體設計及其理由
1.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及其理由
⑴導入新課(2分鐘)(此環節采用情景導入法,吸引學生注意)
以“程門立雪”的故事導入,引出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講小故事的方式導入能夠在課堂之初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其注意力集中,為新課的開展做好鋪墊。同時將本文的寫作背景融合于導入中,方便學生初步理解課文。
⑵作家簡介(3分鐘)
簡要介紹作者韓愈,在此過程中強調兩點,①韓愈在文學史上的地位:a.明人將其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宋蘇軾稱其為“文起八代之衰”;b.古文運動的倡導者;②經過“韓潮蘇海”的介紹了解韓愈的散文風格。知人論世,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
⑶整體感知(5分鐘)(此環節采用誦讀法、提問法,從整體上把握全文)
①注意字音,齊讀全文。
齊讀之前,首先在課件上顯示難讀、異讀字讀音,提醒學生注意。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思考兩個問題:a.本文是為誰而作,從哪里能夠看出?b.作者為什么要為此人寫下這篇文章?讀完后再根據學生朗讀情景進行字音點撥指正。這樣能加深學生印象,使他們牢記其字音,避免誤讀。
②解題
引導學生回憶初中學習的韓愈的《馬說》,并結合題目《師說》對“說”這一議論文體作簡要講解。
③明確中心論點
從題目可知本文為議論性散文,引導學生回憶議論文的三要素并請學生回答本文的中心論點。這一過程既使學生明確了本文中心論點,對文章有了整體感知,同時也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經過問題的設置“本文是怎樣圍繞此中心論點進行論述的?”自然過渡到文章的學習。
⑷分析課文(30分鐘)(此環節結合使用點撥法、提問法、歸納指導法,對文言知識進行梳理,引導學生對文章的論證方法進行分析)
①第一自然段
教師強調重點字詞意義,由學生借助文本注解自行疏通文意(逐句進行)。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文言文的本事,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文意理解后,由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法來加深對本自然段的理解。問題包括:a本段的中心論點是?b教師的職能是什么?c證明從師必要性的句子是?d擇師的原則是?
②第二自然段
首先是文意的疏通,方法同上。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對本段論證方法進行深入分析。這一段中,比較論證的使用手法是教學的關鍵。分析論證方法之前,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此自然段,找出文段的中心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之后我將提問從師的風尚不再流傳,是因為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為了批評“恥學于師”的人,作者從幾方面進行了比較論證?目的在于讓學生經過細讀課文,鍛煉搜尋有效信息和歸納的本事。要求學生將幾方面的比較關系一一找出,并用課文原文回答作者經過每一組比較得出的結論。從而在誦讀與找尋中明確比較論證的使用效果,并鼓勵學生在習作中使用。
③第三自然段
首先還是用上述方法疏通文意,然后讓同學找出本段的中心論點。之后對本段論證方法進行分析。這一段作者用了舉例論證的手法論證“圣人無常師”。在設計中,我提問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闡述了什么觀點?用文中原句回答。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明確所舉例子背后所蘊含的道理,明確學習應當勤學好問、不恥下問。
④第四自然段
這一段不做重點分析,強調一下重點字詞,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風氣和韓愈寫作的原因即可。
全文講解完要求學生再次朗讀全文。
⑸小結新課(2分鐘)(此環節采用點撥法,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課文)本文表面上是寫給李蟠的,但實際上是寫給當時士大夫的,強調從師之尚的重要性,同時也是寫給今日的我們。當今社會上也存在不尊重教師的現象,從這個意義上能夠看出本文穿越時空的恒久價值。這樣以強調從文目的,并聯系生活實際小結新課并點撥學生,能夠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得到升華。
⑹布置作業(2分鐘)
①背誦全文。經典是需要被傳誦的。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反復誦讀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思想精華的理解和感悟。
②結合前面所學《勸學》和本篇《師說》寫一篇500字左右的小文章,談談
自我有關學習的感悟。這樣的小作文訓練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學習態度等方面的了解,有利于教學的順利開展。
2.板書設計及其理由
板書是一堂課的精華所在,為了做到清晰明了,便于學生理解文章結構,我的板書按文章的段落來設計,如下所示:
師說
韓愈
教師的作用
古之學者必有師從師的必要性
擇師的原則
古圣人—今眾人
批判恥師對子—對己
百工—士大夫
圣人無常師
寫作緣由
(正面)(反面)(正面)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7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龍教版小學信息技術第五冊第三課《美化教師節賀卡》第一課時,利用“背景”命令來設置幻燈片背景的方法。下面是我對本課的一些粗淺認識: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在PowerPoint的幻燈片背景設置,它以前面學過的插入文本框、藝術字、剪貼畫、圖片等知識為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在圖文并茂的幻燈片中添加背景的制作方法,使幻燈片更加的美觀,為下一階段PowerPoint其他內容學習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本課面對的是小學五年級學生,通過一年多的師生感情,我對學生的了解,學生對我的教學方法非常熟悉,而且我的學生對信息技術課非常喜歡。通過前兩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在幻燈片中插入文本框、藝術字、剪貼畫、圖片的知識,而且PowerPoint是學生接觸的第三個office系列辦公軟件,所以這一方面知識對于的孩子們是不難掌握的。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學習能力等的不同,所以會造成學生學習效果的不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同時又要有一定的層次。這樣才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結合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智力水平,以及他們現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要,確立本課的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使用“背景”命令設置幻燈片的背景的方法,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綜合素養。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利用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教師指導等多種學習形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會學習愛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為今后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同學們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
由于本課學習的內容利用“背景”命令設置幻燈片背景,是學生必須掌握的PowerPoint基本技能,所以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背景”命令基本操作方法。五年級的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局限于他們的思維能力,利用圖片設置背景時經常找不到所需信息,所以我把教學難點確立為:利用圖片設置背景時,圖片路徑的選擇。
五、教法學法
本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探究”“直觀演示法”等。通過創設一個選美的情境,設置任務,引導學生自學教材內容,自己動手操作實踐,并以視頻演示的方式查漏補缺,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準備
計算機網絡教室、課件、演示視頻、背景圖片,學生通過前兩節課制作的沒有背景的幻燈片。
七、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導質疑
通過對比兩張幻燈片引導學生找出以下內容:這兩張幻燈片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那張漂亮?為什么?什么樣的命令能設置背景讓幻燈片變美?從而引出“背景”命令。
設計理念:通過創設“選美比賽”這一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出“背景”命令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提出“背景”命令的位置,同時提示學生,通過單擊鼠標右鍵也可以找到,學生自主探究“背景”命令使用方法,然后討論用“背景”命令設置背景,有幾種選項供大家選擇?
2、用隨書光盤演示“背景”命令的操作方法,回答上面的問題。在演示結束后,教師著重演示用圖片設置背景時,圖片位置的選擇,以此突破教學難點。
設計理念:學生自主探究背景命令的使用方法,然后用教學視頻演示,查漏補缺,充分的把學生放在信息加工的主體位置,視頻演示會比教師演示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設置任務,合作操作,體驗樂趣
1、設置任務,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幫助老師完成那張沒有背景的幻燈片,必須用上顏色、漸變、紋理、圖案、圖片方式,組內評議選擇最好的一張,在全班展示。
2、全班評議每一小組的作品,展開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的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表。
設計理念:以幫助老師做事,強化練習,鞏固新知。相互比美,相互評價,以比美的方式調動學生情緒,激勵學生進一步研究怎樣設置背景。
(四)歸納總結,深化提高
1、今天學習了什么命令?這個命令有什么作用?
2、“背景”命令中各個選項你最喜歡哪一個?請說說你的理由。
3、引出下一課內容,提示預習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八、板書設計:
美化教師節賀卡
顏色
漸變
“背景”(設置)圖案(作用)使幻燈片美觀
紋理
圖片
本堂課環節設計巧妙,過程緊密相連,使學生始終處于自主、緊張的學習狀態中,由“以教定學”轉變成“以學定教”。絕大多數學生可以靈活的掌握“背景”命令,但由于學生個情的差異,仍將有個別學生不能掌握這一命令,這就需要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去發現和指導。
我要以一句話來結束我的說課:“給學生一個方法,勝于給學生一個結果”以上是我對本課的一些粗淺見解,不當之處望請批評指正!謝謝!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8
各位評委教師:
大家好!
今日我說的是《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流程設置這幾幾個方面把我對本課的教學設想作以下簡單的介紹。
一、教材分析:
《師說》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自讀篇目。本單元所選課文都是古代議論性散文,這篇課文安排在本單元的第四課。
這是一篇探討從師學習的文章,全文結構嚴謹,論證有力,不僅僅文言現象典型,并且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堪稱古代論說文的典范。作者經過批判社會上不肯從師學習的壞風氣論述了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度和標準。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這是我對教材的理解,接下來是學情的分析:
二、學情分析:
首先,從語文的認知結構來看,高一的學生文言積累是比較薄弱的,所以在這方面要多深入學習。《師說》緊隨《勸學》,也是一篇經典的文言作品,對以后的學習至關重要。
其次,從情感教育的角度看,高一的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構成時期,需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師說》是一篇探討從師學習原則的文章,其中的觀點頗有思想深度,并且與學生的生活接近。所以,《師說》不僅僅蘊含了豐富的文言文知識,并且承載著教育學習的意義,是很好的學習素材。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經過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應當在五個方面獲得發展,即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現創新。所以根據課程要求,并結合以上的教學背景,我把本課得教學目標確立為如下幾個方面:
三、教學目標:
1、了解“說”的文體特點,背誦課文,積累文言知識。
2、經過教師點撥,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比較論證方法。
3、激發學生繼承傳統美德的熱情,樹立尊師重道的思想。
從教學目標中,我提煉出本課的重難點: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
積累文言知識,自主學習文言課文。
難點:
學習比較論證的方法。
五、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法的選擇是要看對象的,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及相應的教學目標,結合所教學生的基礎實際,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學:
1.教師范讀,學生誦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介紹歸納整理相關知識點的方法,點撥詞句,幫忙學生學會積累文言詞語,培養學生發現文言現象的本事。
(二)說學法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存在著一種不好的現象,就是,教師搞“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理解。對文言文學習,學生無所謂主動觀念,對文言文學習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學,不愿意學。文言文學習停留在一種教師單邊進行的層面上。新教材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據此,制定了以下學法及本事培養:
A.運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本事;
C.指導學生正確的誦讀,指導學生運用意義記誦法,理解性的記憶,實現誦讀與背誦目標。
六、課時安排:
在課時安排上,我打算用兩課時完成我的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是誦讀,積累實虛詞,理清思路;第二課時主要是誦讀,歸納實虛詞,分析論證結構.下面重點說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置,稍帶補充第二課時,使教學過程完整。
共分為五個步驟。
七、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興趣導入
導入:講述“程門立雪”的故事,從而由“尊師”導入新課。
此環節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自然地過渡到課文的情境中來。
(二)聽讀課文整體把握
這個環節主要是梳理文章的脈絡,理解課文大意,解決字詞問題,是我上課的重點。主要有3步:
1.解題:解釋“說”的意思,“師說”的意思
2.作者簡介:介紹柳宗元的有關情景,包括他的生平、著作和一些觀點。
3.翻譯和正音正義:借助注釋和字典疏通文章的大意是交給學生的課前任務,在課堂上的閱讀主要聽課文的配樂朗讀,讓學生再次熟讀課文。聽完之后請學生翻譯課文,教師穿插講述重點的字詞意思和用法,同時異常注意一些難句的翻譯。
這個環節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理解文本的本事,尤其在翻譯環節體現出來,而聽課文的配樂朗讀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深入探討品味賞析
這個環節主要是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內在結構,理清文章的思路。主要有4個問題:
1.課文的各小段分別寫了哪些資料?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各是什么?
古之學者必有師——從師重要性,擇師標準,師生關系,寫作緣由
2.分析第一段,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明師道的重要性?
從師的作用,從師的必要性,擇師的標準幾個角度來加以闡明,層層推進。理論闡述
此環節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合作探討,主動思考,挖掘文本的內在聯系的本事。
第一個課時到此結束,在第二個課時中,以此類推,在論述擇師的標準,師生關系方面又是如何論述的,分析并且掌握不一樣的論證方法的特色。我認為論說文的要點就是是要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能夠掌握并借鑒寫作的特點,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四)討論、歸納本課特殊的文言現象:(展示課件)
此部分為突破重點之環節,結合課前預習,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以課件展示出,加深學生印象,并經過此法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發現并歸納文言現象,最終學會自主學習。這就是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五)布置作業,鞏固文本
1、背誦第一段。
2、做配套的練習題。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9
一、說課標、考綱、教材和學情
(一)關于課標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誦讀淺易文言文,背誦必須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的用法;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資料和思想傾向。
(二)關于考綱
據《大綱》要求,高考《考試說明》對古文閱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要求:
①理解(本事層級B級):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與現代漢語不一樣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綜合(本事層級C級):篩選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③鑒賞評價(本事層級E級):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資料。
(三)關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是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練習設計上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認為文言文教學應體現這種傾向,多誦讀、多積累,培養語感,避免很多無效的分析。
(四)關于學情
經過初中和高一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了必須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本事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景,《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學法、教法和教學程序確定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積累實詞“師”“傳”“從”“道”、虛詞“之”“其”“而”“乎”“所以”的意義和用法。(重點)
2、區別古今異義詞語,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本事目標
1、培養學生有感情地、用多種語氣朗讀課文,到達熟讀成誦。(難點)
2、培養學生自讀注釋、疏通淺易文言文的本事。(重點)
(三)德育目標
1、培養學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戰的精神和勇氣。
2、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三、說學法、教法
(一)學法
1、誦讀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僅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
,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現的過程,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所以,范讀、多讀尤為重要。
2、圈點法
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于領會,而句讀無訛。”我從兩方面指導:一是指導使用圈點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注。
3、提問法
這是打破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經過自讀、自解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教師質疑。
4、練習法
這是鞏固知識、發展本事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練”不求“多”,,應求
“精”,要用最少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也培養學生的做題本事。我設計了一套課堂鞏固練習,重點鞏固課文重要詞語,當堂“消化”。
(三)教法
1、點撥法
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我主要點撥的是在不一樣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經過比較,溫故知新,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本事。
2、歸納法
從高一上學期開始,我一向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例如《師說》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總體設計
經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教學整體思路:經過誦讀把握全文;經過質疑師生互動;經過歸納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經過精練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說》一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誦讀,理清思路,積累實虛詞;第二課時主要是誦讀,歸納實、虛詞,分析論證結構。
(二)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及解題(2分鐘)
學生齊讀注釋①;補充作者相關資料及文學常識(屏幕展示)
2、整體把握(共21分鐘)
1)教師配樂示范朗誦(4分鐘)
2)難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屏幕展示)(1分鐘)
3)教師誦讀指導(2分鐘)
4)學生自由朗讀(4分鐘)
5)個別學生示范朗讀(4分鐘)
6)齊讀(4分鐘)
7)理清全文思路(板書)(2分鐘)
3、著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鐘)
1)一學生示范朗讀,其余學生看注釋疏通文意(2分鐘)
2)學生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6分鐘)
3)師生歸納重點詞語、句式(3分鐘)
4)學生試
背誦第一段(2分鐘)
4、課內鞏固練習(共4分鐘)
出題(屏幕展示)
5、布置作業
五、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精華所在。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師說
韓愈
為師作用:“傳道受業解惑”
一段從師必要:“不從師,惑終不解”
擇師標準:“無貴賤、無長少,道所存,師所存”
古之圣人——今之眾人
二段對其子——于其身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
醫、師、工——士大夫
“智不能及”
三段:師生,師道關系
四段:寫作緣由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10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縝密的思考和睿智的思想。
2、規劃人生,設計未來思考自己的追求,對自我生命存在價值不斷拷問。
二、教學方法:
問題式教學與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
三、教學時數: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十六七歲是編織夢想,播種希望的季節,在這樣的季節里,同學們應該好好學習,嘗試規劃人生設計未來。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閱讀馬克思在十七歲中學畢業考試時寫的文章《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來思考自己的追求。
下面是當今最熱門的幾種職業:房地產經紀人、注冊會計師、項目管理師、人力資源管理師、電子商務師、網絡工程師。
同學們思考一下自己將來會選擇哪種職業,為什么?
(二)作者簡介:
卡爾·馬克思(1818.5.5~1883.3.14)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共產主義的創始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生于德國特里爾市。馬克思的偉大思想“哺育了世界西方和東方兩個半球的無產階級運動”(恩格斯語)。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閱讀,明確: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應遵循哪些原則?在文中把相應的語句畫出來,并概括出要點。
(1)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確:第二段,虛榮容易讓人喪失理智,聽任偶然機會和幻想的安排;第三段,職業不是用來炫耀的;第四段,不要用幻想把職業美化。這幾段的中心就是要理智選擇,務必克服虛榮心。
板書:克服虛榮心。
(2)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確:作者還提出體質與選擇職業之間的關系。超越體質限制,我們會垮的。恪盡職守而不顧體弱地努力工作固然可敬,但我認為最不可仿效。較好的是二者能夠相匹配,如果體質略有贏余,那就更好了。
板書:體質。
(3)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確:“力”,不僅指體力、體質,還指能力。能力不勝任,就會妄自菲薄。前提是正確估量自己的能力。
板書:能力。
(4)明確:作者提出要選擇一種使我們最有尊嚴的職業。
問:這種尊嚴與前面提出的虛榮心有何不同呢?
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確:尊嚴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來,使他的活動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質的東西,就是使他無可非議,受到眾人欽佩并高出于眾人之上的東西”,強調獨立性和創造性。虛榮心則不同,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竅”“理智已經無法支配”,只能靠幻想安排了。
板書:尊嚴。
(5)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確:重視作為我們職業的基礎的思想,因為這樣可以“提高我們本身的尊嚴,使我們的行為不可動搖”。
問:文章中有一段非常明確地總結出當具備了相應的條件后,“就應該選擇它”,原話是怎么說的?
這是針對我們自身而言的,—那么,除此之外,還應該注意什么
問:這兩者之間并不矛盾,而是相得益彰,原話是……
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
板書:造福人類。
教師總結:馬克思以自己十七歲的年紀向社會發出了自己的職業理想宣告:要為人類的幸福而獻身。青春的激情與深刻的理性在這里交融。
2、再讀品味:
前面我們講了在選擇職業時要遵循的原則,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馬克思認為我們應該選擇怎樣的職業?他的最終目標是什么?馬克思所向往的職業是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后明確:在談選擇怎樣的職業時,馬克思主要提出了選擇有尊嚴的職業、深信其正確的職業、能為我們提供廣闊場所的完美境地的職業等原則。其最終目標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馬克思所向往的職業是能為人類的福利而勞動的職業。
(四)、活動體驗:
參見書后活動體驗第3題,讓學生自己填寫并討論交流。
五、作業:
請同學課后思考并對自己的未來做一個設計。
板書設計:
提出問題:青年擇業應考慮什么
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分析問題:怎樣選擇職業
解決問題:選擇怎樣的職業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11
一、說課標、教材
(一)新課程標準關于文言文教學的要求:
1.閱讀淺易文言文,養成初步的文言語感。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并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2.學會鑒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啟迪。
(二)關于課標的解讀:
據《課標》要求,文言文教學應該落實以下任務: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篩選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3.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關于教材:
1.新教材編寫分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是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練習設計上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認為文言文教學應體現這種傾向,多誦讀、多積累,培養語感,避免大量無效的分析。
2.《師說》一文的教材地位:
《師說》是韓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歲時在長安任國子博士時寫的,這是一篇抨擊時弊,宣揚師道的著名論文,是韓愈議論文中的典范作品。文章批評了當時不重視師道的不良風氣,以嫻熟的藝術技巧,運用正反對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階層的愚頑與可笑。靈活自然的敘述和議論,將“從師之道”的幾個重要原則問題闡述得極為深刻,令人信服。教材將本文安排在第三單元最后,即安排在《寡人之于國也》《勸學》《過秦論》之后,并且處理成自讀課文。我想,當成自讀課文應該基于以下幾點原因:
文言字詞、句式等知識有了初中和高中必修一、二、三的積累,應該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此為一;本單元前三篇均為論述性文章,學生對論述文的論證方法、結構方法有了一定的積累,此為二。以上兩點,成為自讀的前提和基礎。
本文安排在單元的第四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是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嘗試主動學習文言文,掌握文言學習方法的關鍵。
二、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根據新課標倡導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的要求和高一的學生對于文言文的知識還在積累階段的,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和一定量的誦讀的實際情況。我擬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自學,掌握文中重要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實詞有“師”“傳”“從”“道”、虛詞有“之”“其”“而”“乎”“所以”。能夠區別古今異義詞語,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②掌握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朗讀能力,培養文言文的記誦能力。
2.過程與方法:本課遵循情境導入—朗讀吟誦—質疑—文本探究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二)依據課標要求,我確定本文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指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鑒賞分析本文說理方式和方法。
難點:理解本文的論證方法
三、說學法、教法
(一)學法
①誦讀法: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現的過程,老師應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因此,范讀、多讀尤為重要。
②圈點法: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清代學者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于領會,而句讀無訛。”我從兩方面指導:一是指導使用圈點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注。
(二)教法
①點撥法: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我主要點撥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通過比較,溫故知新,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②歸納法:從高一上學期開始,我一直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例如《師說》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總體設計: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教學整體思路:通過誦讀把握全文;通過質疑師生互動;通過歸納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通過課堂背誦指導,強化記憶,減輕學生課外負擔。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說》一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誦讀課文,學習第一段和第四段,積累實虛詞;第二課時主要是誦讀研習二、三段,歸納文言詞句,分析論證結構,引導背誦第二段。
(二)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計思路:第一課時簡單了解作者、背景、然后甴問題:本文是韓愈為誰寫的一篇文章?為什么要寫本文?導入第四段的學習,再由問題:古人的從師之道是什么?過度到第第一段的學習,通過學習明確:第一段告訴我們古人的從之道是: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從,師之所從也。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12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日我要說的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的第21課《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師說》是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論說文。文中韓愈批評了“恥學于師”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為師。表現了他不顧流俗,銳意改革世風的進取精神。現依據教學大綱、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一、說大綱、考綱、教材和學情
(一)關于大綱
《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誦讀淺易文言文,背誦必須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的用法;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資料和思想傾向。
(二)關于考綱
據《大綱》要求,高考《考試說明》對古文閱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要求:
①理解(本事層級B級):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與現代漢語不一樣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綜合(本事層級C級):篩選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③鑒賞評價(本事層級E級):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資料。
(三)關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是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練習設計上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認為文言文教學應體現這種傾向,多誦讀、多積累,培養語感,避免很多無效的分析。
(四)關于學情
高一(9)、(10)兩班均為實驗班,語文基礎較扎實。經過初中和高一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了必須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本事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景,《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學法、教法和教學程序確定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①掌握、積累實詞“師”“傳”“從”“道”、虛詞“之”“其”“而”“乎”“所以”的意義和用法。(重點)
②區別古今異義詞語,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本事目標
①培養學生有感情地、用多種語氣朗讀課文,到達熟讀成誦。(難點)
②培養學生自讀注釋、疏通淺易文言文的本事。(重點)
(三)德育目標
①培養學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戰的精神和勇氣。
②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三、說學法、教法
(一)學法
①誦讀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僅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現的過程,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所以,范讀、多讀尤為重要。
②圈點法
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于領會,而句讀無訛。”我從兩方面指導:一是指導使用圈點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注。
③提問法
這是打破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經過自讀、自解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教師質疑。
④練習法
這是鞏固知識、發展本事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練”不求“多”,,應求“精”,要用最少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也培養學生的做題本事。我設計了一套課堂鞏固練習,重點鞏固課文重要詞語,當堂“消化”。
(三)教法
①點撥法
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我主要點撥的是在不一樣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經過比較,溫故知新,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本事。
②歸納法
從高一上學期開始,我一向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例如《師說》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總體設計
經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教學整體思路:經過誦讀把握全文;經過質疑師生互動;經過歸納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經過精練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說》一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誦讀,理清思路,積累實虛詞;第二課時主要是誦讀,歸納實、虛詞,分析論證結構。
(二)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及解題(2分鐘)
學生齊讀注釋①;補充作者相關資料及文學常識(屏幕展示)
2、整體把握(共21分鐘)
①教師配樂示范朗誦(4分鐘)
②難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屏幕展示)(1分鐘)③教師誦讀指導(2分鐘)
④學生自由朗讀(4分鐘)
⑤個別學生示范朗讀(4分鐘)
⑥齊讀(4分鐘)
⑦理清全文思路(板書)(2分鐘)
3、著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鐘)
①一學生示范朗讀,其余學生看注釋疏通文意(2分鐘)②學生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6分鐘)
③師生歸納重點詞語、句式(3分鐘)
④學生試背誦第一段(2分鐘)
4、課內鞏固練習(共4分鐘)
出題(屏幕展示)
5、布置作業
五、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精華所在。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師說韓愈
為師作用:“傳道受業解惑”
一段從師必要:“不從師,惑終不解”
擇師標準:“無貴賤、無長少,道所存,師所存”古之圣人——今之眾人
二段對其子——于其身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醫、師、工——士大夫
三段:師生,師道關系
四段:寫作緣由
“智不能及”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13
韓愈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明人更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初中,我們學過他的一篇文章《馬說》,借千里馬難遇伯樂,來比喻賢才難遇知己,難得重用,把自己一腔憤懣之情發揮得無余,富有現實意義。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他的一篇著名的論說文——《師說》。
一、說教材
1.教材的特點及在本單元的地位
《師說》是韓愈針砭時弊的代表之作。本篇是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語文》教材第三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不僅文言現象比較典型,而且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課本即范例,學習教材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能將知識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因而指導學生學好本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要求中對學生“掌握古論文的論證方法和基本知識點”的要求及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A.基礎知識目標
了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積累“師、傳、道、受”等常用文言實詞和“之、其”這兩個常用的虛詞;兩個通假字;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古今異義;一詞多義;常見的文言句式。
B.基本能力目標
掌握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培養文言文的記誦能力。
C.德育目標
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針對本篇文言現象比較典型,且本篇為教材規定背誦篇目,我將該文教學重點確定為: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文言文法及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為:理解本文的論證方法
二、說教法
教法的選擇是要看對象的,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的原則,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及相應的教學目標,結合所教學生的基礎實際,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學:
1.教師范讀,學生誦讀,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
2.介紹歸納整理相關知識點的方法,點撥詞句,幫助學生學會積累文言詞語。
3.針對現實中不尊師重道的現象展開討論,幫助學生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
三、說學法
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存在著一種不好的現象,就是,教師搞“填鴨式”教學,學生被動接受。對文言文學習,學生無所謂主動觀念,對文言文學習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學,不愿意學。文言文學習停留在一種教師單邊進行的層面上。本著:“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要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的指導思想。我制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A.運用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
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C.指導學生正確的誦讀,指導學生運用意義記誦法,理解性的記憶,實現誦讀與背誦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首先把握兩個原則:第一,注意高視角、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再循序漸進進行教學;第二,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科學素質的培養、因材施教。
其次采取如下方法:第一,充分預習。印發資料,包括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文體介紹,讓學生對本篇有一定的了解。
第二、分解重點、難點。本課擬分三課時進行。
第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的內容確立課型。
第一課時:串講和點撥,以誦讀和字詞積累為主;
第二課時:討論和分析,歸納文言詞語用法,理解本篇的寫法;
第三課時:閱讀鑒賞,熟讀成誦,擴展閱讀,學會知識的遷移。
為加大課堂容量和訓練密度,借助微機等輔助教學手段。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背景介紹(略)
二、齊讀第1自然段:(力求背誦)
重要詞句分析,如古今意義,通假字、名詞的意動用法等;
三、竄講。
四、根據課文內容討論:(有些人認為不靠老師、自學成才也是有的,那就是天才,天才是不用老師的。)
————明確,天才也不是“生而知之”的,他也需要有人教他說話、寫字等等,教他們的父母和他請教的那些人都是他的老師,連他自學用的課本、材料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經驗成果,嚴格說來也是他的老師。
凡是某一方面對我們有啟發、有幫助的人都是我們的老師。身邊的人都有其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對身邊的老師們也應尊重,互相尊重。
五、布置作業,整理文學常識、第一段字詞;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課所學,檢查作業完成情況:
二、自由朗讀第2、3、4自然段,竄講,提問,釋疑答疑:
重點句子解釋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賓語前置句,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②彼童子之師……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否定判斷句,“非……也”構成否定判斷)
③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巫醫樂師各種工匠,士大夫之類看不起他們,現在士大夫之類的智慧竟然不如他們,難道不是很值得奇怪的嗎?)
④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聽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途徑
四、討論、歸納本課特殊的文言現象:
此部分為突破重點之環節,在上節課布置作業的基礎上,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以板書示出。加深學生印象,并通過此法引導學生學會自己發現并歸納文言現象,最終學會自主學習。這就是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通過前面的學習,達成了本課教學目標中的基礎知識目標,那么,如何在此基礎上,逐步實現其他幾個目標呢?根據本課的特點,我又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以期達成基本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
五、討論、解讀課文:(學生活動為主)
(1)思考本文是立論文還是駁論文?
明確:是立論文。并通過正反對比論證、舉例論證等論證方法來論證。說理性很強。
結合課文內容、結合現實中的例子展開討論,明確老師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如“吉林油田高中數學獲獎的學生對其老師的態度”。認為老師應該謝謝他,沒有他老師也不會成名。讓學生評價。
-————明確:這位學生完全否定了教師在學生成材過程中的作用。應清楚的看待這個問題一方面,不能否定學生的主觀作用,他的個人天賦、個人努力;另一方面,不能否定教師的作用,也不能夸大教師的作用。
六、總結課文、布置作業:
1.字詞強化訓練:布置相關的解釋多義詞練習
(此練習的設計,是為著學生能將知識合理地向課外延伸,實現知識的遷移)
2.寫作訓練:
(由于本課不僅有較強的知識性,而且還有較好的思想性,可以結合學生理解的實際,進行寫作訓練。而且,對本文思想內容的探究,也正體現了本課教學目標中德育目標的設計意圖。)
啟發學生思考:
作者論述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他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學者必有師”,明確指出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個觀點無疑具有積極意義。韓愈突破教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職責局限,將其擴大到“傳道”、“解惑”,這在當時也是了不起的進步。
關于從師學習的途徑,也就是擇師的標準,韓愈針對上層“士大夫之族”的門第觀念,明確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這些思想閃耀著民主、進步的光芒,針砭了當時上層社會只看門第高低,不重真才實學的惡劣風氣,提出了全新的師道觀念。這種思想在今天仍有發展的余地。
學習本篇后,以“談教師的作用”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字數600字左右。
第三課時背誦指導、擴展閱讀(略)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14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來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師說》,下面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七方面來展開我本次說課。
首先我將說我的教學理念
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 我將以“問題探討”的形式,以串講為主,用讀讀講講、逐段歸結的方法把詞句講解和作品分析結合起來。以合作探究的形式來開展我本次說課。
其次我將對教材進行分析
韓愈的《師說》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中第二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的第一板塊“求學之道”的第二篇文章。本專題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尊師重教、尊重知識、獲得教養。
《師說》是一篇議論文,論證嚴謹,氣勢奪人,不僅扭轉了當時“恥學于師”的不良風氣,而且對后世的學風也產生了很大影響。學習這篇文章,一定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結合有關背景資料,指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的思想內涵,反復品味文本的論證技巧和語言特點,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鑒賞能力。
對于本篇課文,我將用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分為:導入、誦讀、課文分析至第二自然段。第二課時為:課文分析全文結束,重點難點回顧,課堂練習。本節課我將具體說第一節課的教學內容。
下面我將具體分析學情
首先是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部分文言文,具備了繼續學習文言文的條件。同時,對韓愈的文章也并不陌生,如同學們在初中已學過的《馬說》。
其次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由于學生所掌握的文言基礎知識有限,閱讀時會遇到許多的語言障礙,對文言詞語或句子常常會望文生義,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常常會出現偏差或錯誤。
據此,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特點,我將引導學生正確學習本篇課文。
說完了以上三個方面內容,我將說我的教學目標:
第一知識與技能:學習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積累文言知識。
第二過程與方法:理清文章脈絡,把握作者觀點,感受論證特點。
第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學風。
根據以上分析,我把我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找出作者關于擇師的標準、擇師的必要等精辟論述,并對“有師”的“有”的含義做出具體分析。難點為:歸納總結作者的中心論點,理解本文的對比論證法。
好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據此我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第一誦讀法,第二串講法。
最后我將具體來說我的教學過程
首先,我將以“引用的方式”來導入新課的學習
康震教授在《百家講壇》上講到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時,有這樣一段話:“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這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對韓愈在文學、儒學、品德方面的高度贊頌。為什么韓愈會得到如此高的評價呢?他又是怎樣獲得教養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走進韓愈的名篇《師說》。
這里主要是以學生感興趣的《百家講壇》為媒介,引用著名文學家蘇軾對作者的評價。這樣可以拉近學生與作者的距離,同時,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到作者及相關知識。從而得到有效、自然、快速地導入新課學習的目標。
其次,我將從四個方面來具體走進課文。
第一、介紹作者及作品,交代寫作背景
首先我將用幻燈片展示作者生平、創作、思想等方面的內容。重點介紹作者的文學創作主張,并適當讓學生回憶在初中學習過韓愈的文章《馬說》,說出這篇文章里的名句。
其次我將交代本篇課文創作背景。在韓愈生活的年代,在門閥制度的影響下,貴族子弟大多不學無術,他們無論學業如何,都有官做。因此,他們不僅恥學于師,而且“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在這種情況下,唐代散文家韓愈為了批判“恥學于師”的陋習,以敢于反潮流的精神寫就了千古佳作《師說》。
設計本環節的意圖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以便下一步具體深入打好基礎。
第二、反復誦讀課文,初步感知
1、聽錄音或老師范讀。這一步主要為了讓學生能正音斷句、疏通文句。
2、學生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懂文句、讀準句讀
通過反復朗誦,初步感知課文。其目的是通過聽讀、自讀等形式的練習,讓學生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從而初步感受課文內容。
第三、題解,對文章中心論點和重點詞語進行分析
本文是議論文,按議論文的文體特征,文章的題目可以是文章的中心論點,也可以是論題,讓學生明白:“師說”是文章的論題,題目的意思是“說說從師而學的道理”。
那么,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呢?
學生會發現,課文的首句:“古之學者必有師”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接著要求學生對這句話進行翻譯,作解釋。在學生解釋的基礎上,老師要特別強調,“有師”的“有”不僅僅是表存現的動詞,這個“有”還有一個特殊的含義,即含有“選擇”或“認從”的意思。
設計意圖:主要是讓學生明白“說”這種文體的特點,把握文章的中心論點,進而完成對本節課重難點的學習。為下一步具體分析課文做好準備。
第四、合作探究,把課文第一、二段翻譯成現代漢語
首先根據注釋翻譯課文第一自然段,然后分析課文第一段,作者在本段中是怎樣逐漸推出論點的?明確:擇師的標準: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句話不僅僅是給老師下的定義,更是提出擇師的標準,能傳道授業解惑者均為師。2、是故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主要通過正反論證來論述的。
其次把課文第二自然段翻譯為現代漢語,并回答一下問題
1、“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明確: 承上啟下。
2、從師的風尚不再流傳,是因為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為了批評“恥學于師”的人,作者從哪三個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
明確: (1) 古之圣人/今之眾人 結論:“圣益圣,愚益愚”
(2) 愛其子/于其身也 結論:“小學而大遺”
(3)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結論:“師道之不復”
最后,布置作業。讓同學們課后回顧本節課內容,預習課文三、四段。背誦課文,歸結虛詞“之、其、于”的用法。
最新《師說》說課稿范文 篇15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說的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的第21課《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及其分析。
《師說》是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論說文。文中韓愈批評了“恥學于師”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為師。表現了他不顧流俗,銳意改革世風的進取精神。現依據教學大綱、考綱、教材、學情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的制定及教學程序的設計等方面作如下說明。
一、說大綱、考綱、教材和學情
(一)關于大綱
《語文教學大綱》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要求是:能誦讀淺易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重點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課文中的的用法;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傾向。
(二)關于考綱
據《大綱》要求,高考《考試說明》對古文閱讀作了三個遞進層次要求:
①理解(能力層級B級):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②分析綜合(能力層級C級):篩選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概括中心;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③鑒賞評價(能力層級E級):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關于教材
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是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練習設計上可明顯看出來。我個人認為文言文教學應體現這種傾向,多誦讀、多積累,培養語感,避免大量無效的分析。
(四)關于學情
高一(9)、(10)兩班均為實驗班,語文基礎較扎實。經過初中和高一上學期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文言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待突破。如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
針對以上的分析情況,《師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學法、教法和教學程序確定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①掌握、積累實詞“師”“傳”“從”“道”、虛詞“之”“其”“而”“乎”“所以”的意義和用法。(重點)
②區別古今異義詞語,把握文言特殊句式。
(二)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有感情地、用多種語氣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難點)
②培養學生自讀注釋、疏通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重點)
(三)德育目標
①培養學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戰的精神和勇氣。
②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三、說學法、教法
(一)學法
①誦讀法
這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誦讀法成功的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只有這樣,才能聽到“古人”的心聲,才能觸摸到言語主體的情味。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探究、發現的過程,老師應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察語氣,逐步讀出“情味”來,揣摩文意。因此,范讀、多讀尤為重要。
②圈點法
使用各種圈點勾畫符號閱讀文言文也是古人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唐彪曾說:“凡書文有圈點,則讀者易于領會,而句讀無訛。”我從兩方面指導:一是指導使用圈點勾畫符號,二是指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適當作一些批注。
③提問法
這是打破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解等方式解讀課文,學會向老師質疑。
④練習法
這是鞏固知識、發展能力的有效方法,關鍵在一個“精”字。“練”不求“多”,,應求“精”,要用最少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也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我設計了一套課堂鞏固練習,重點鞏固課文重要詞語,當堂“消化”。
(三)教法
①點撥法
所謂“點”就是點擊要害,抓重點;所謂“撥”,就是撥疑難,排障礙。此法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我主要點撥的是在不同的句子中怎樣準確理解一詞多義的幾種方法,通過比較,溫故知新,從而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②歸納法
從高一上學期開始,我一直指導學生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這樣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例如《師說》第一課時講解重要實、虛詞,我主要運用歸納法,歸納“傳”“師”“道”等實詞義項及“之”“其”“所以”等虛詞用法。
四、說教學程序
(一)總體設計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教學整體思路:通過誦讀把握全文;通過質疑師生互動;通過歸納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通過精練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在這個思路指導下,《師說》一文教學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誦讀,理清思路,積累實虛詞;第二課時主要是誦讀,歸納實、虛詞,分析論證結構。
(二)第一課時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及解題(2分鐘)
學生齊讀注釋①;補充作者相關內容及文學常識(屏幕展示)
2、整體把握(共21分鐘)
①教師配樂示范朗誦(4分鐘)
②難讀、異讀字讀音點撥指正(屏幕展示)(1分鐘)
③教師誦讀指導(2分鐘)
④學生自由朗讀(4分鐘)
⑤個別學生示范朗讀(4分鐘)
⑥齊讀(4分鐘)
⑦理清全文思路(板書)(2分鐘)
3、著重分析第一段(共13分鐘)
①一學生示范朗讀,其余學生看注釋疏通文意(2分鐘)
②學生質疑,教師點拔,師生互動(6分鐘)
③師生歸納重點詞語、句式(3分鐘)
④學生試背誦第一段(2分鐘)
4、課內鞏固練習(共4分鐘)
出題(屏幕展示)
5、布置作業
五、說板書
板書是一堂課的精華所在。我設計的板書如下:
師說韓愈
為師作用:“傳道受業解惑”
一段從師必要:“不從師,惑終不解”
擇師標準:“無貴賤、無長少,道所存,師所存”
古之圣人——今之眾人
二段對其子——于其身批判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
醫、師、工——士大夫“智不能及”
三段:師生,師道關系
四段:寫作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