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精選14篇)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型是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課題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認識折線統計圖》。
本課教材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新課標中對統計提出的要求,我制定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是:認知目標: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技能目標:培養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進行合理推測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對東營市各項資料的分析與認識,加強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學情分析: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分析,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教學難點: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這是我將采用的教法學法。
教學過程我將其分為以下4個環節:
一、情境導入,復習舊知: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的引入素材單一,以書本引例為主,缺乏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本節課前我利用網絡資源搜集到了有關東營市小型汽車擁有量的數據,將它作為導入素材,不僅能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來源于我們身邊,還能增加學生對東營市發展變化的了解,調動學生的興趣。接下來,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統計圖表,并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是學生的完成的情況,這又是在傳統教學中不可能實現的,而在多媒體環境下,教師、學生可以通過多種先進的現代化設備將自己的智慧、成果展示給大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激勵他下面的學習。
二、通過對舊知的的復習,我們進入了下一環節:新知的學習。
有數據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而傳統教學中,知識的呈現“死板”,以教師的講授、學生的傾聽為主,使學生喪失了83%的知識來源,因此,在這里我將“不動”的折線統計圖,借助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功能,將它的繪制過程演示出來,利用視覺的直觀性、形象性,突出折線統計圖的構成——點線及連線的起伏,為難點的突破打下堅實的基礎。
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對比教學,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是小組討論的結果,由組長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現給大家,并給予解說,利用實物投影儀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供學生展現自我和小組智慧的機會;從學生的討論總結內容看,基本上找到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可見,課件演示的作用明顯。
三、接下來進入第3環節:尋找新知,運用新知。
在這里更加突出了多媒體的強大作用,我利用強大的網絡資源,搜集相關的知識信息,制成課件,當學生舉例時,一一呈現出來,更加形象具體,讓學生看到實實在在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學科,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在運用新知部分,我利用網絡搜集到了5項關于東營市的環境及基礎建設方面的數據,制成了折線統計圖,融入到課件中,利用貼近自己生活的、豐富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利用各種不同的統計圖資料,有針對性的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通過多方面、不同角度的訓練突破第二難點。發揮多媒體環境下內容豐富、容量大的特點。
如第一題主要練習折線的起伏可以反映數量增減的變化
第二題通過氣溫的整體變化趨勢的分析預計將來氣溫的變化趨勢,培養學生的合理推測能力,并結合下面三道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四、總結,布置作業。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
總之,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功能,將知識的呈現更加直觀化和形象化、具體化,更加易于接受、理解;豐富的內容、高容量的練習更能讓學生迅速的將所學知識消化吸收;實物投影儀的應用,更為師生、生生的交流提供了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在交流和展示中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最后,通過多媒體的“動”、板書的“靜”,兩者的完美結合將數學知識的內容體現在學生面前。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內容地位作用與學情
單式折線統計圖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五年級下冊第7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之前學習掌握了數據收集、整理、描述與分析等簡單基本方法,會用簡單統計表、條形統計圖等方法表示和分析統計數據與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折線統計圖的教學,幫助學生了解折線統計圖的含義、特點,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有效構建數據分析觀念。本單元我將分四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是初步認識折線統計圖,部分學生繪畫折線統計圖,能簡單說出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第二、三課時重點教會學生畫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能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得相關信息。第四課時是利用折線統計圖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學生生活經驗與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律,擬將教學目標定位確立為:
A組:
1.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會畫、會看簡單的折線統計圖,能通過簡單的折線統計圖獲取數據及數據的變化情況的信息。
3.初步具備統計的能力,養成統計及做事仔細的習慣。
B組:
1.認識折線統計圖。
2.會看簡單的折線統計圖,在老師少量地語言提示下能通過簡單的折線統計圖獲取數據的信息。在老師的語言提示下,會畫數據是整數的折線統計圖。
3.初步具備統計的能力,養成統計及做事仔細的習慣。
C組:
1.體驗畫折線統計圖。
2.初步養成做事仔細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折線統計圖,在方格圖中繪制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數據分析預測,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引導、合作與幫助者。為此,在教學中擬采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演示、啟發思考、實踐操作,構建新知。
在學法上,力求讓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示呈現問題情景,發現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獨立思考、自主(合作)實踐操作、遷移轉化,嘗試應用實踐,經歷探究過程等學習方法,理解掌握拓展新知,發展能力,增強興趣。
三、說教學流程
第一個環節是復習導入,有條形統計圖導入折線統計圖。上學期,我們剛剛學過條形統計圖,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橫軸、縱軸,能獨立確定橫軸、縱軸,能從條形統計圖獲取相關信息。所以,本節課,我從條形統計圖導入新課,既可以起到鞏固的作用,有可以為突破重難點節約時間。
第二個環節是認識折線統計圖。這個環節,我用揚中博物館的圖片導入,選取的案例是五一期間參觀揚中博物館的人數折線統計圖。不管是圖片還是例題,都來源于生活,貼近學生的生活。
第三個環節是畫折線統計圖。畫折線統計圖有四個步驟,第一步是畫橫軸、縱軸,確定一些基本數據;第二步是描點,第三步是連線,第四步是標數。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所以我在這個環節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一步一步教學生畫,一個學生一個學生的指導,力求讓每個學生,尤其是A組學生會畫折線統計圖。
第四個環節是分析折線統計圖。在這個環節,學生已經畫好的折線統計圖,試著從折線統計圖上獲取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因為學生有了看條形統計圖的經驗,所以該環節,學生能夠從折線統計圖中獲取到一些直觀的信息,如人數、時間等。而且在二、三課時的教學中,我們會繼續學折線統計圖的知識,所以本節課我們只是初步了解折線統計圖。
第五個環節是鞏固練習,在這個環節,我選擇了五月一日這一天的天氣,讓學生畫一張折線統計圖。五月一日的時候,早晚溫差大,適合制作成折線統計圖,所以我覺得這個內容的選擇還是比較恰當的。同時,我也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不同的支持,讓每個學生在這節課都學有所獲。不僅如此,這個折線統計圖,有上升的地方,也有下降的地方,所以我把它作為第二課時的教學例題。由于這是折線統計圖的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還并未扎實掌握這個知識點,所以學生在畫圖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小問題。
第六個環節是實踐作業。近期,新冠的話題我們談得比較多,學生對此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讓學生收集新冠期間江蘇省每月確診的人數,在方格紙上繪制一張折線統計圖。這個實踐作業的設計既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又以數學知識為內容,以問題解決為主線,幫助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將本節課的目標落到實處。
四、說教學反思
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并初步掌握了統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條形統計圖側重于幾個具體數量的多少和比較,而折線統計圖則能直觀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時間里的發展變化,展示的是事物發展的趨勢。
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選材貼近生活
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時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覺得如果選擇學生身邊熟知的例子,他們會更樂于接受。所以本節課,我選擇了揚中博物館的圖片以及五一期間參觀人數統計圖作為本節課的例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重差異化的教學
課標指出,“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滿足學生的個別化需求,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使得學生都能接受適合的數學教育,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在認識折線統計圖這節課中,不管是教學目標,還是具體的教學,還是練習的設計,我都能做到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放在心間。
三、注重在實踐中體會折線統計圖。
數學實用化,讓學生學習應用的數學也是數學新課標的理念之一。本節課課后實踐作業的布置,能鼓勵學生走入生活,把所學的知識向生活延伸,從而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意識。讓學生感悟到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數學問題,數學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當然,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未將折線統計圖“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這一特點講解透徹。
2.在認識折線統計圖時強調讀統計對象和項目,讀點、讀線和讀整體趨勢四個方面雖然在二、三課時會精講,但本節課講得也不夠細,有些浮于表面。
以上是我執教《認識折線統計圖》的一些想法,有不到之處還請大家多批評指正!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篇3
《折線統計圖》這一課是四年級下冊中的資料。這一課時是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并掌握其特點,進一步感受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社會實際的密切聯系。條形統計圖側重于幾個具體數量的多少和比較,而折線統計圖則能直觀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時間里的發展變化,展示的是事物發展的趨勢。聽了柳教師的課,我感受到了他的很多亮點所在:
一、關注學生的學習起點
關注學習起點是對數學教學傳統的繼承與發展。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全面準確地理解教材與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現實學起點,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才能讓孩子更有目的,更簡便的學習。柳教師在新課導入時,先出示學生學過的條形統計圖,觀察統計圖你能獲得哪些信心,為下頭學習折線統計圖打下基礎,再由條形統計圖,讓學生用手比劃數量的變化,從而引出折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是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讓學生用手比劃踢毽子的數量變化,這個環節,十分巧妙地讓學生初步體會了折線統計圖的特征。轉化過程直觀、自然;另一方面在教學折線統計圖的結構時又將其與條形統計圖的結構相聯系,激發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促進知識的遷移,有助于學生數學本事的培養和發展。因為學生有必須的生活經驗和學習基礎,所以柳教師就讓學生嘗試畫折線統計圖,很多學生都會畫,在學生畫的統計圖上再進一步學習如何畫統計圖,這樣印象更加深刻,并且也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二、關注統計的現實意義
數學教學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對教材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加工,恰當選擇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和問題,把鮮活的題材引入教學中,賦予教材以新的內涵。柳教師在設計的時候異常注重統計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選取學生身邊的、熟知的生活材料,讓學生感受統計就在自我的身邊。從出示學生跳繩數量到中國體育代表團的金牌數,再到病人的體溫變化情景,都富有現實的意義,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進取的情感。這樣不僅僅能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關注統計的數學價值。
新課標指出:人人要學有價值的數學,使不一樣的人在不一樣的層面有不一樣的發展。在折線統計圖的教學中,柳教師將理解數據的合理性,根據統計數據做出正確的確定也是作為重點。比如在了解和分析了2個同學的一周踢毽子情景,讓學生根據跳繩數量的多少選擇讓哪個同學去參加比賽。事實證明學生能夠根據生活實際,結合自我已有的生活經驗,做出合理選擇,學生擁有了充分展示自我個性的廣闊空間。
四、練習設計多樣
本堂課的練習設計
此外,對以下幾點我們有著自我的看法:
1、在導入部分對統計表的分析中,教師就問學生氣溫升得最快的是幾時到幾時,導向性太強,雖然學生在對統計表的觀察中不易想到這點,但可經過對統計圖的分析中與統計表做比較得出結論。教師不宜操之過急,使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得不到充分體現。
2、在教學制作統計圖的過程中,三元實小聯合體對教材進行了改編,將想想做做第二題作為例題來講,隨后又設計了讓學生根據統計表獨立完成統計圖,這點可能對學生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因為在教學用書上明確指出:在要求學生制作統計圖時都先供給了網格,并且橫軸和縱軸也已經做了必要的標注,學生所要做的只是根據數據確定相應點的位置,并連線。這是研究到學生學習是為了學會用統計的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發展統計觀念;況且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用純手工的方式來制圖越來越少。所以適當減少構圖,畫橫豎線等繁瑣的操作,而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于畫折線這一關鍵環節,就可讓學生更好的體驗統計過程,進而掌握統計方法。
修改提議:
1、在導入中能夠同時出現統計表和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自我進行比較,發現各自特點,比較異同,教師再適時點撥。讓學生充分體現獨立分析問題的本事。
2、在鞏固中,能夠讓學生先思考完成本題需要畫一些什么,標注一些什么,然后發給學生一張操作紙,供給網格,縱軸橫軸做好必要的標注。或者能夠在標注上空出一兩個讓學生填空。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篇4
一、聯系課標說教材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數、字母和圖表描述并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就是要求引導學生學會用“圖表”描述并解決現實生活的簡單問題。“復式折線統計圖”是第六單元第二項內容。本單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眾數,理解眾數統計的意義。二是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其特點,并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和推測。本單元教材體現了兩方面的'特點:一是注意所學知識的聯系;二是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凸現統計知識的價值。復式統計圖是在復式條形統計圖及單式折線統計圖基礎上的拓展延伸。教材以體育方面的素材為例,通過讓學生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情況,感受到折線統計圖的局現性,進而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二、結合教材說目標
通過本單元內容的學習需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學會在縱軸的方格圖上用折線表示出相應數量的多少和變化情況。
2、使學生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將把第2個學習目標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與學法預設:情境導入——觀察感知——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四、以生為本說流程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也將是我本節課的基本指導思想。其教學過程預設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激情談話:同學們,在亞運會、奧運會等國際性大型體育競賽中,當鮮艷的五星紅旗隨著嘹亮的國歌冉冉升起時,你們的心情怎樣?你曾為中國運動員助過威嗎?(學生自由交流:高興、興奮、激動……)
2、深情引導:同學的表現真不錯,都有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下面老師想考考大家,在上屆韓國釜山亞運會,中國代表團共獲得幾枚金牌?
生:自由交流。此時學生結合教材一定能迅速回答出150枚金牌。
師:那么,你還想自1982年第9屆亞運會以來,我國運動員在歷次亞運會共獲得多少枚金牌?(生自由交流)如果你不太清楚也沒有關系,下面老師就要向大家介紹中國代表團和咱們的勁敵韓國代表團近幾屆亞運會上獲得金牌的數量。
教師在此環節教學中一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興趣,更重要的是還要注重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農村的孩子看電視的興趣有些單一,他們對體育節目也許興趣并不濃厚,于是對有關亞運知識及中國在歷次亞運的金牌數不一定清楚。當學生出現無法回答的窘態時,教師切忌焦燥!
(二)觀察圖表,繪制研究
1、出示數據。
2、繪制圖表
教師引導談話:同學們,我從你們剛才的表情再一次感受到了你們的愛國之情。因為你們看到歷屆亞運會中國獲得的金牌總數都韓國的多。那么你們想用統計圖把它們分別表示出來嗎?
(學生自由交流)請大家再想一想,用什么統計圖表最能表現數量的增減變化呢?
生:用折線統計圖。師:下面就請大家分學習小組,用折線統計圖紙,完成兩個國家金牌數量的折線統計圖。
3、交流圖表。對圖表繪制準確規范的學習小組要予以表揚。
課件展示兩幅折線統計圖。
(三)細觀圖表,交流感受
1、教師提問:在你剛才繪制圖表的過程中,從你觀察這兩幅圖表中,你們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學生交流學習收獲。
3、教師小結談話,肯定學生的學習態度。
(四)引發思考,揭示課題
1、激勵談話:如果我們想方便地了解兩國獲得的金牌數量的變化,我們應該怎樣做?
2、自由交流:生:設法把兩幅圖“重疊”在一起;既然兩
幅條形統計圖能畫在一起,那么兩幅折線統計圖應該也能畫在一起。
3、揭示課題:折線統計圖
(五)合作探究,動手作圖
1、出示圖表。
2、觀察圖表,交流所得。
從圖表中學生不難看出:橫軸表示第幾屆亞運會,縱軸表示的是獲得金牌的總數。中國的隊的金牌是用實線表示的。
3、相機引導:如果把韓國隊的金牌數也畫在這張表,你們打算怎樣表示?
(生:可以用虛線或者是不同顏色的線)
4、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5、展示圖表。提問:復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6、歸納小結: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的步驟相同,但復式折線統計圖要用折線分別表示兩個或兩個了上不同的數據,為了區別,要用不同的折線來表示,并標明圖例。
㈤指導練習,鞏固新知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8面的“做一做”,請學生根據統計圖表,回答問題。
著重說明:李欣和劉云跳繩的成績都呈逐步上升趨勢,但上升的情況不同。
㈥聯系生活,拓展知識
1、出示數據,制作圖表
2、展示統計圖表,交流制作收獲。
㈦課堂總結,暢談收獲
教師可這樣設問: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何異同點?繪制兩個或兩個以上項目的數據復式折線統計圖應注意什么?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八)布置作業,感受統計
學生可根據練習二十五中第4題、第5題提供的數據,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五、運用所學,課外延伸
上網查問資料,了解西藏自和平解放以來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收集重要數據,制作折單式折線統計圖。
六、聯系流程,說反思
教學反思,可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后反思。在此,我想結合流程設計,做如下反思:
1、正確把握“動態生成”與“靜態預設”的關系。教學流程,只是教師課前的預設,課堂的“生成”能否達到“預設”的目標?這就要靠教師具有駕馭課堂的能力。當課堂中動態“生成”出現教師“預設”意想不到的情況時,教師一定要冷靜處理。切忌浮燥。
2、正確把握“主體”與“主導”的關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流程的設計盡力突出了以生為本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全班交流、設疑解疑等教學方法以達到這一目標。
3、正確處理好知識間的相互銜接。教學中通過表格統計法、單式折線統計法自然過程到復式折線統計法,使知識間相互銜接、環環相扣。
4、正確突出數學生活化的教學特點。通過制作亞運會中、韓兩金牌總數復式折線統計圖、男女學生身高復式折線統計圖等方式,讓學生把所學新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
5、正確把握教學的重點。看懂單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制作且也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是教學的難點。為突出這一難點,教師主要是采取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先制作單式線統計圖,再用不同的線條在同一張表上畫出第二個或兩上以上折線統計圖,以此達到突破難點之目的。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篇5
教學目標:
1、借助實例,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作用,會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
2、在統計活動中,感受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會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了解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2張習題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據我了解,咱班有不少同學是從外地搬遷過來的,對吧?都有誰?我采訪一下這些同學,來到威海后,你覺得威海這座海濱小城怎么樣?
學生自主交流
2、師:聽得出來,同學們很喜歡威海,其實,世界也給予威海很高的評價,20__年,威海榮獲全球改善人居環境最高獎-聯合國人居獎。在我國獲得這個獎項的城市并不多,生活在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感覺怎么樣?想知道威海為什么會獲得這個獎項嗎?這節課我們就從數學的角度來了解一下威海。請看屏幕:(課件出示表格)
二、出示統計表,引導學生交流整理
(一)觀察表格,提出問題
1、師:仔細觀察一下,從這張統計表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預設:生1:我能知道垃圾處理能力每一年是多少噸
生2:我還能看出排水管道每一年的數量是不一樣的。(再比較一下,有什么發現?)
師:聽出來了,大家的意思是既能看出各項指標在每一年當中的數量是多少,而且還能看出各項指標每一年的數量不一樣,有變化,是嗎?那各項環保指示到底是怎樣變化的呢?下面咱們就以"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這項指標為例一起來研究研究,從98年到02年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的變化情況怎么樣?
2、課件顯示:(關于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的統計表)師:請看屏幕,對照數據,誰來說說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是怎么變化的?
生交流。
師:這位同學說的非常全面。不僅看出了每一年的數量是多少,而且通過比較數據,發現這幾年當中數量有時是增加的,有時是減少的。那你們能不能將這種有增有減的變化情況用一種更直觀的表示出來呢?回憶一下,我們在整理數據時,除了可以整理成統計表,還可以整理成什么?有想法了嗎?馬上把你的想法畫在一號練習紙上。看誰最利索,畫完的同學馬上坐好!
3、生邊思考邊將想法畫在作業紙上,教師巡視
(二)全班交流,探索新知
1、交流方法。
師:來,同學們坐好!剛才大家在完成任務的時侯,老師發現了兩種很形象地表示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投影顯示:)
法1:條形統計圖。師:這是誰的方法?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么畫的?請作者交流:用一個個豎條表示每一年的數量。(不少同學點頭表示想法一樣)
師:從條形統計圖上你可以看出什么?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是怎么變化的?
師:這位同學用咱們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來表示。從豎條的高矮上可以很直觀地看出數量的多少。不錯。
法2:折線統計圖(如果學生沒有這種方法,老師直接展示。問學生看得懂嗎?能看得出變化情況嗎?怎么看出來的?)
師:這是誰的設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想法。
(我用點來表示每一年的數量,然后把這些點連起來,這條線向下,就表示減少了。這條線向上,就表示增加了。)
師:這位同學用線段向下,向上表示增減變化,你們覺得合理嗎?
2、優化選擇。那這兩種形象的方法,你覺得哪種更好呢?為什么?(第二種,既簡單,又能說明問題)
3、點題。師:同學們,其實這種新的統計圖就是折線統計圖。也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4、分析折線統計圖。
師:仔細觀察一下這幅折線統計圖,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根據學生的發現,老師引導板書:(數量的多少,數量的增減變化)
5、質疑提問。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認識了折線統計圖,對于折線統計圖,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折線統計圖怎么畫?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用?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6、學習畫法
(1)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折線統計圖我們已經認識了,那么怎么畫呢?現在讓你自己根據數據獨立畫一副統計圖,想一想,你能畫出來嗎?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表達想法
(2)這幾位同學說得對不對呢?我們看看電腦的演示。
(課件演示畫圖的過程及重點,師同時板書畫圖的三步:描點、標數、連線)
為了清楚每個點表示的數量,可以把數標在點的上方,最后用線段將點和點依次連起來。
7、動手制作折線統計圖。
(1)師:咱們不能光說不練,來請同學們拿出二號作業紙,將新水取水量的變化情況用折線統計圖的形式表示出來。比一比,看誰的速度快!
學生動筆畫圖。
(2)交流(大屏幕展示)。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么畫的?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說得非常明白,清晰!大家覺得他作得怎么樣?有沒有什么問題要問他?
(引導學生了解折線統計圖上,點為什么要描在這個地方,縱向刻度部分的折線是怎么回事——數據大于20__,省略0-20__之間的數)
(3)分析折線統計圖。
師: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你能獲得什么信息?
師:前面有的同學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作用。其實生活和生產中折線統計圖的作用很大,我們可以根據數據的變化趨勢,對事情進行分析,做出決策。比方說這個折線統計圖,你們能不能根據前面的變化趨勢來預測一下,20__年新水取水量比02年會多一些還是會少一些?
師:同學們說的都有道理。我們希望新水取水量越來越少,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對不對?
(4)現在知道為什么威海會被評為聯合國人居獎了嗎?(無論哪項環保指標都具有可持續發展性,所以經過嚴格的評審后,最終獲得聯合國人居獎。)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師:看來大家學得真是不錯,從認識到制作,到分析,學習得非常好。現在出個題考考你們,有信心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121頁。
(1)獨立完成自主練習第1題。(無論學生怎么回答,只要說出理由就肯定,青菜蘿卜各有所愛啊。但是大家通過學習在做一件事,做決定之前知道從多方面,綜合來考慮問題,這一點非常有意義。)
(2)自主練習第2題。完成課本122頁第三題
師:看了這小彬1500米跑步成績變化情況統計圖,你想說些什么?
看的出,小彬同學是一名優秀的同學,雖然一開始跑步成績不理想,但是她沒有灰心,堅持鍛煉,終于跑步成績越來越好了,是吧?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請看黑板,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怎樣畫折線統計圖?(先描點,再標數,最后連線)折線統計圖的優勢是什么?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折線統計圖,那是不是以后就不再用條形統計圖了呢?下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選擇合適的統計圖整理數據。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篇6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六年級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的單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認識折線統計圖,并知道其特征,并能正確讀懂折線統計圖。
2、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
3、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同時,根據教材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并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能正確讀懂折線統計圖。對于統計圖,在生活中我們運用——最主要是看統計圖,如何準確分析統計圖應該是新課程對統計圖的定位,因為生活中處處是統計圖:股票、每年政府總結的報告匯總——歷年來各方面的經濟增長。因此,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確如何看統計圖——基本的最多、最少,及折線統計圖特有的變化等。而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能根據統計圖數據的變化特征進行一些合理的推測。滲透分析、推理的知識。
一、教學的設計:
為達到這些目標,我進行了如下設計:
本課分成創設情境——探究新知——實踐應用——全班總結——知識拓展五塊內容,
在創設情境部分:通過展示越洋工藝品廠工藝品銷量情況的條形統計圖來與折線統計圖來復習并比較,得出折線統計圖的概念。出現了“不計算,能不能直接看出哪個月銷量增長最快”這一問題,使學生產生了認知上的沖突,從而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相同點的比較最主要是讓學生理解折線統計圖的一般知識
而不同點的比較最主要是讓學生能準確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通過演示真正來感受到線的變化而反映的數據的變化。
最后,再通過兩圖的比較,使學生發現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與條形統計圖的制作方法相同,不同的是折線統計圖是描點連線,而條形統計圖是畫直條。從而使學生掌握制圖的方法。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兩塊內容,第一塊內容:讓學生用課前收集了制作折線統計圖,而第二塊對知識又進行了提升,除了能讀懂圖外,還要求學生能進行分析和一些合理的推測。
在總結環節,對本課內容進行了小結,怎樣看一幅折線統計圖,從折結統計圖上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最后,在拓展環節,通過不同商品銷售量統計圖的展示,促進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用折線統計圖,在什么情況下用條形統計圖。使學生能意識到各種統計圖有不同的優缺點。
二、素材的選取
學習素材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提供了基本線索、基本內容和主要的數學活動機會。本課中的四個素材:身高統計圖、氣溫統計圖、體溫變化圖及商商店品銷售情況統計,這些素材要多取材于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是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夠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讓學生憑借生活經驗主動探索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系。
三、數學活動
數學學習活動是學生探索與交流的活動,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教師要盡量給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間,使他們在其中學習、生長、發展和創造等。
本課出示了條形和折線兩個統計圖,通過比較,學生認識了橫軸、縱橫等一些基礎知識,我提出一個問題:直接看出增長最快,讓學生注意點轉移到折線圖的特點上,學生通過活動、交流,經歷了“從計算到直觀判斷”的過程,學生原來要想知道“哪年到哪年增長最快”,需要計算才知道,而現在只需要看哪段折線最“陡”,就可以知道“哪年到哪年增長最快”,學生通過探索(觀察與對比)獲得了一個在直觀層面上的判斷,于是他們就認識到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不僅能夠看出數量多少,而且能夠更清楚地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篇7
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了解繪制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說教學理念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溫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說教法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特別是采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說學法
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總結特征——運用知識五塊內容,
在激趣導入部分:通過今年奧運會的知識進行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來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復習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了解統計圖的制作過程,把統計圖補充完整和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量。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樂樂的體溫統計表:讓學生制作折線統計圖,除了能讀懂圖外,還初步理解傾斜角度是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從而總結特點:
先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不同點來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觀察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數量增加,下降——減少,傾斜角度——增減幅度,從而引出不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清晰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最后,在運用環節,設計了三個練習內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并簡單分析數量的變化(股票圖、心電圖)。
二是用江南車城兩個銷售員的的統計圖來選擇進修的名額,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三是比較兩個內容,從而來選擇哪一個內容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主要是為進一步進一步突出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
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了,又一目了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我認為學生動手了,但小組合作,討論得還不夠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篇8
教學目標:
1、借助實例,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作用,會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
2、在統計活動中,感受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會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了解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2張習題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據我了解,咱班有不少同學是從外地搬遷過來的,對吧?都有誰?我采訪一下這些同學,來到威海后,你覺得威海這座海濱小城怎么樣?
學生自主交流
2、師:聽得出來,同學們很喜歡威海,其實,世界也給予威海很高的評價,20__年,威海榮獲全球改善人居環境最高獎-聯合國人居獎。在我國獲得這個獎項的城市并不多,生活在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感覺怎么樣?想知道威海為什么會獲得這個獎項嗎?這節課我們就從數學的角度來了解一下威海。請看屏幕:(課件出示表格)
二、出示統計表,引導學生交流整理
(一)觀察表格,提出問題
1、師:仔細觀察一下,從這張統計表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預設:生1:我能知道垃圾處理能力每一年是多少噸
生2:我還能看出排水管道每一年的數量是不一樣的。(再比較一下,有什么發現?)
師:聽出來了,大家的意思是既能看出各項指標在每一年當中的數量是多少,而且還能看出各項指標每一年的數量不一樣,有變化,是嗎?那各項環保指示到底是怎樣變化的呢?下面咱們就以"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這項指標為例一起來研究研究,從98年到02年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的變化情況怎么樣?
2、課件顯示:(關于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的統計表)師:請看屏幕,對照數據,誰來說說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是怎么變化的?
生交流。
師:這位同學說的非常全面。不僅看出了每一年的數量是多少,而且通過比較數據,發現這幾年當中數量有時是增加的,有時是減少的。那你們能不能將這種有增有減的變化情況用一種更直觀的表示出來呢?回憶一下,我們在整理數據時,除了可以整理成統計表,還可以整理成什么?有想法了嗎?馬上把你的想法畫在一號練習紙上。看誰最利索,畫完的同學馬上坐好!
3、生邊思考邊將想法畫在作業紙上,教師巡視
(二)全班交流,探索新知
1、交流方法。
師:來,同學們坐好!剛才大家在完成任務的時侯,老師發現了兩種很形象地表示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投影顯示:)
法1:條形統計圖。師:這是誰的方法?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么畫的?請作者交流:用一個個豎條表示每一年的數量。(不少同學點頭表示想法一樣)
師:從條形統計圖上你可以看出什么?垃圾無害化日處理能力是怎么變化的?
師:這位同學用咱們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來表示。從豎條的高矮上可以很直觀地看出數量的多少。不錯。
法2:折線統計圖(如果學生沒有這種方法,老師直接展示。問學生看得懂嗎?能看得出變化情況嗎?怎么看出來的?)
師:這是誰的設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想法。
(我用點來表示每一年的數量,然后把這些點連起來,這條線向下,就表示減少了。這條線向上,就表示增加了。)
師:這位同學用線段向下,向上表示增減變化,你們覺得合理嗎?
2、優化選擇。那這兩種形象的方法,你覺得哪種更好呢?為什么?(第二種,既簡單,又能說明問題)
3、點題。
師:同學們,其實這種新的統計圖就是折線統計圖。也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4、分析折線統計圖。
師:仔細觀察一下這幅折線統計圖,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根據學生的發現,老師引導板書:(數量的多少,數量的增減變化)
5、質疑提問。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認識了折線統計圖,對于折線統計圖,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折線統計圖怎么畫?折線統計圖有什么用?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區別?)
6、學習畫法
(1)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折線統計圖我們已經認識了,那么怎么畫呢?現在讓你自己根據數據獨立畫一副統計圖,想一想,你能畫出來嗎?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表達想法
(2)這幾位同學說得對不對呢?我們看看電腦的演示。
(課件演示畫圖的過程及重點,師同時板書畫圖的三步:描點、標數、連線)
為了清楚每個點表示的數量,可以把數標在點的上方,最后用線段將點和點依次連起來。
7、動手制作折線統計圖。
(1)師:咱們不能光說不練,來請同學們拿出二號作業紙,將新水取水量的變化情況用折線統計圖的形式表示出來。比一比,看誰的速度快!
學生動筆畫圖。
(2)交流(大屏幕展示)。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么畫的?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說得非常明白,清晰!大家覺得他作得怎么樣?有沒有什么問題要問他?
(引導學生了解折線統計圖上,點為什么要描在這個地方,縱向刻度部分的折線是怎么回事——數據大于20__,省略0-20__之間的數)
(3)分析折線統計圖。
師: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你能獲得什么信息?
師:前面有的同學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作用。其實生活和生產中折線統計圖的作用很大,我們可以根據數據的變化趨勢,對事情進行分析,做出決策。比方說這個折線統計圖,你們能不能根據前面的變化趨勢來預測一下,20__年新水取水量比02年會多一些還是會少一些?
師:同學們說的都有道理。我們希望新水取水量越來越少,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對不對?
(4)現在知道為什么威海會被評為聯合國人居獎了嗎?(無論哪項環保指標都具有可持續發展性,所以經過嚴格的評審后,最終獲得聯合國人居獎。)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師:看來大家學得真是不錯,從認識到制作,到分析,學習得非常好。現在出個題考考你們,有信心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121頁。
(1)獨立完成自主練習第1題。(無論學生怎么回答,只要說出理由就肯定,青菜蘿卜各有所愛啊。但是大家通過學習在做一件事,做決定之前知道從多方面,綜合來考慮問題,這一點非常有意義。)
(2)自主練習第2題。
(3)完成課本122頁第三題
師:看了這小彬1500米跑步成績變化情況統計圖,你想說些什么?
看的出,小彬同學是一名優秀的同學,雖然一開始跑步成績不理想,但是她沒有灰心,堅持鍛煉,終于跑步成績越來越好了,是吧?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請看黑板,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怎樣畫折線統計圖?(先描點,再標數,最后連線)折線統計圖的優勢是什么?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折線統計圖,那是不是以后就不再用條形統計圖了呢?下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選擇合適的統計圖整理數據。
板書設計:
折線統計圖
數量的多少 增減變化情況
描點 標數 連線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篇9
一、教學目標:
基于這樣的教材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
2、使學生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3、學習分析復式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4、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知識的意義和作用,知道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2、了解條形統計圖與復式統計圖的異同,歸納復式統計圖的特點。
3、分析復式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并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的分析和推測。
三、教學設計:
(一)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
1、制作單式折線統計圖。
出示第9———14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統計表。
同桌每人選一個繪制折線統計圖。
2、校對反饋,教師補充制圖過程中遺漏和注意的問題。
(這一環節設計,引導學生復習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結構,為復式折線圖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學習復式折線統計圖。
1、第一次嘗試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這一環節讓學生感知是為了方便比較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畫在同一個圖上,變成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感受出現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和其帶來的好處。)
2、認識圖例。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分成了這樣的幾個步驟完成。(1)讓學生感知圖例的必要性,沒有圖例我們就不能清楚的知道復式折線統計圖每一條折線所表示的含義。(2)使學生了解常用的圖例有幾種。(3)使學生知道圖例在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3、第二次嘗試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這其實是本堂課新授的知識點,我這一環節的安排意圖有2點。(1)是要求學生能正確、規范的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 (2)是可以照顧班里后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也會照顧到我。)
4、讀圖和揭題。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這一過程中我安排了這樣的環節:如果我把數據去掉了,你是看什么得出來的?(我的想法是,用數據來分析、推測將會出現的情況,我覺得仍舊停留在數據上,沒有真正體現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
四、 練習設計:
1、 今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將正式拉開帷幕,那我們的中國隊能奪得多少枚金牌呢?老師出示第25屆~28屆奧運會中國和美國獲得金牌情況統計圖)同學們觀察統計圖,發現了什么?(學生可能會說:我發現了中國隊的金牌數量呈上升趨勢,而美國的金牌數量卻在不斷減少)
那你能預測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隊的表現嗎?
你們還想提出什么問題,你還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感悟到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數學問題,數學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指導完成“做一做”:
通過分析李欣和劉云兩名同學10天里進行1分鐘跳繩訓練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同時分析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進一步預測兩個人的比賽成績。
3、課外拓展練習,升華統計方法 。
統計我們學校五一期間各年級男、女生參加旅游的人數,制成一張復式折線統計圖。并寫一篇數學日記,談談活動體會。
五、評析:
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已先于數學課程將統計推到學生的面前。新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我們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從紛繁復雜的情況中收集、處理數據,并作出適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會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會分析復式折線統計圖。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生愛國情感與學習興趣。
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書中例題只提供了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和一幅復式折線統計圖,看上去很單調,枯燥無味。怎樣激發學生情感呢?我是這樣處理的,以學生感興趣的亞運會比賽引入并展開教學,教學效果證明這樣處理真正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設置學習懸念,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南宋理學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古人也曾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見,“疑”對學習的重要作用。“疑”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原動力,“疑”是開啟思維的金鑰匙。例題教學時先用兩幅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中國、韓國在9—14屆亞運會上獲金牌的情況,引起對折線統計圖的回憶;再提出:怎樣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兩國獲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這個問題需要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數據進行比較,才能找到答案。在學生感覺這種方法非常麻煩的時候,我適時點撥:“對比著看較煩,有沒有好方法讓我們一下子就看清楚呢?”學生們先沉思了一下,緊接著都叫著舉起了手,他們知道怎么辦了?課堂一下子就進入高潮,學生說的各種修改意見真的既合理有全面。我真的體會到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
(三)正確分析,大膽預測,培養學生統計意識。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而且還包括分析數據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對于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說感受、提建議。如“再一次經歷制作過程”時,讓學生根據圖上信息進行大膽預測:我國第29屆奧運會將獲得多少枚金牌?從而使學生在分析和交流中,進一步加深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設置懸念,主動探索——正確分析,大膽預測”等教學環節中學生即強化了思維,鍛煉了能力,又增強了統計意識。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篇10
今日我說課的資料是折線統計圖,屬于統計與概率領域的知識。(課件示圖)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
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能夠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景。本節資料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經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后學習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認識和分析,結合學生實際和已有知識經驗,我擬訂如下:
【教學目標】:(課件)
1.知識技能目標:
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并明白其特征。
2.問題解決目標:
能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合理的預測。
3.情感態度目標:
經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體會數學的價值,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教學難點】
能夠依據折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
【教學策略】:
本節課我精心選取了很多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系,供給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掌握數據分析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本事,體驗數學就在身邊。
基于上述思考,我設計了如下四個教學環節:(課件)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二、舊知遷移,探究新知;三、自主練習,應用提高;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下頭就根據這四個環節具體說說我是如何展開教學的。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引入新課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上海世博會的介紹短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從情境圖中獲取信息的本事,為繼續學習統計,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本事做了鋪墊。
第二個環節:舊知遷移,探究新知
本環節是這節課的重點,為了有效突出重點,我把這一環節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直接出示20xx年4月至8月游客人數統計表,對數據進行簡單梳理,出示對應的條形統計圖,利用注釋功能回顧條形統計圖各部分名稱,為知識的遷移做好準備;
第二部分經過課件演示,把直條變成線,再變成點,使學生清楚地感知點也能表示數量的多少,再分段連線,體會線段上升表示數量增加,下降表示減少,初步感知折線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并揭示課題折線統計圖。
第三部分經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實現知識的遷移,凸顯折線統計圖結構和特點,并結合短片的情境對數據進行分析和簡單預測。
出示4月~8月世園會游客人數的實際數據,讓學生獨立制作折線統計圖。
從游客增加引出停車難這一現實問題,出示世博園區8月份私家車數量統計圖,經過對數據的分析展開合理的預測,體現數學的生活化。
第四部分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多種生活中常見的折線統計圖,實現師生的良好互動。
第三個環節:自主練習,應用提高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在教學中,我改組了課本上的練習題,目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中,溝通數學與生活、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本事。
為此,我設計了四個情境進行練習:
情境一:我是小裁判、情境二:我是小博士,都是讓學生利用生活常識、經驗分析數據特點,選擇適宜的標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本事。
情境三:我是科學迷,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利用自我的已有經驗和科學知識選擇正確地表示水溫變化的折線統計圖,利用多媒體完整呈現。
三個情境的練習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引導學生經過分析數據,能對事情的發展作出預測,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是《課程標準》中關于培養學生統計意識的一個重要體現。
第四個環節: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這個環節先經過引導學生說收獲,回顧本課知識點,使學生對這節課有一個完整、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經過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視頻播放讓學生了解統計思想的演變和發展過程、統計圖的多樣性和它們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后續學習統計知識做好鋪墊。
最終我說說板書的設計,好的板書能夠說是一個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強,條理清楚,突出重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此我設計板書如下:(課件):
折線統計圖
點:數量多少,描點
線:增減變化,連線
數形結合,標數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篇11
教材內容:
認識折線統計圖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它不僅豐富了統計的內容,還為今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學習作好知識貯備;通過正確地認讀分析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目標分析
認知目標:
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技能目標:
培養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進行合理推測的能力。
情感目標:
①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對東營市各項資料的分析與認識,加強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了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
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
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建立了統計的觀念。
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教學難點: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法學法分析
實踐操作法
演示引導法
觀察對比法
合作交流法
拓展練習法
傳統教學方式內容單一、知識“死板”、以老師的講授學生的傾聽為主、生生交流少、課容量少效率低;而在信息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學取材廣泛、內容豐富、“死板”的知識可以通過課件的演示“運功”起來,讓學生更容易體會到知識形成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容量方面更是超出傳統課堂的幾倍,有效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利用多媒體,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以下三個環節:
復習舊知
情境導入: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用簡單的問句——你想知道老師在忙什么嗎?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輕松的學習環境。這時候老師出示通過網絡資源搜集到的東營市交通工具的數據(這在以前是辦不到的),進一步讓學生整理并完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繪制。在學生展示時,進行提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特點?溫故舊知的同時深化對條形統計圖特點的認識,為下面的對比教學做下鋪墊。
學習新知
在傳統的課堂中死板的統計圖不可能將統計圖的特點一一直觀、清晰、形象的展示出來,不易于學生發現和掌握,為此我借助多媒體,將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演示出來,利用這一優勢,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繪圖過程,更能突出圖形的特點,為觀察對比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有效地烘托學習的氣氛。
通過多媒體演示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和學生的復述,學生對折線統計圖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清楚的知道了它是由點、線構成的,再讓學生根據圖形形狀的特點,給該圖起個形象的名字,同時板書課題,加深對它的認識。為更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我設計了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對比這一環節,在這里受學生學習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差異,學生觀察到的,表現出不全面性,這正好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用小組成員的集體智慧,各抒己見,有效總結,形成較為完整的結論。
在小組合作前:我向他們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建議:
1、每位同學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2、請一位同學擔當記錄員,記錄本組同學的意見,避免重復性敘述。這樣即沒有破壞合作交流的形式,又對學生的活動作了指導,有效地提高了合作的效率。合作中實實在在的看到了成果,而不是流于熱鬧的形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小組的成果,雖書寫不夠工整,但卻看到了學生智慧的結晶。
讓學生說說生活中你在哪見過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學科。
在練習的選取上,舍棄課本提供的資料,利用網絡資源搜集了關于東營市的各項統計資料,使學生感到學習的資源就來源于我們身邊的事物,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我們的家園——東營,感受到東營的發展變化。
第一題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體會折線的起伏,反應數量增減的變化,完善對折線統計圖的認識。
第二題目的是讓學生能根據統計圖的整體變化預測出今后氣溫變化的可能性,是升高?還是下降?哪種可能性大,滲透概率論的知識;并分析導致氣溫升高的原因,結合北京20__奧運會這一舉國大事,進行環保教育。接下來是
東營市20xx~20xx年公共綠地面積統計圖
東營市20xx~20xx年廢水排放量統計圖
東營市20xx~20xx年耕地面積統計圖
都是圍繞著東營的環境變化和基礎建設開展的。
拓展練習
總結新知,收獲體驗
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①折線統計圖有何特點?與前面所學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相比,折線統計圖有什么優點?畫龍點睛的問題,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本節課應掌握的數學知識和學習的內容。
②這節課你有什么新收獲?讓學生回憶本節課除了數學知識外,還積累了哪些新的學習經驗,有了怎樣的體會?這樣不僅重視了對數學知識的總結,還注意到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布置作業:
本節課學生對折線統計圖的繪制過程有了深刻的認識,安排作業時,我考慮到不僅要培養學生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能力,還要能鞏固新知識點,又要為下一步的畫圖,做一個預習,因此設計了這一作業,可為一舉三得。
板書設計
在學生起名后,板書課題;在小組代表總結后,板書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篇12
我說課的內容是六年制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折線統計圖》。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這一單元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學生的統計知識在這一課后將再一次得到發展。而本節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認識折線統計圖,并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并知道其特點。
2、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征進行合理的推測。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探索折線統計圖特點與作用的過程,感受從"具體"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
認識折線統計圖并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的特點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
能夠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
教學關鍵:
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三、說教學理念
本節課,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基于這一理念,本節我精心選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了緊密的聯系。提供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本節課的教學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我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小組合作、組織交流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
學法:《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從生活實際出發,出示曲阜旅游圖片,引出近幾年來孔廟旅游的人數統計。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二、探究新知 :
1、學生自主整體觀察,初步認識折線折線統計圖。知道統計圖的名稱及折線統計圖的構成。
2、在此基礎上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小組合作討論、研究,在合作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可以通過點看出數據的多少,而通過折線的起伏則可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在匯報時要讓學生用手勢描繪一下折線的起伏。初步體會傾斜角度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
3、這時同時出示兩種統計圖讓學生自主觀察對比,思考兩種統計圖的異同,自由發言。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老師適時總結通過觀察對比認識到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多少,而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還能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對比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歸納概況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下面就進入第三環節
三、知識應用:
1、利用病人體溫變化折線統計圖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作用。
2、我國24到29屆奧運會獲得金牌統計。在這里我安排了一個我國奧運健兒得金牌升國旗的短視頻,目的是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中放松片刻,并通過這個視頻再一次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3、小小辨析師。通過辨別這樣繪制統計圖合適嗎,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折線統計圖的優勢在于能清楚的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而這個統計內容主要是統計各種文具的數量,所以不合適。從而讓學生明白要根據統計的內容選擇合適的統計圖。靈活運用知識。
一節課既要要大部分孩子吃飽,還要讓一部分孩子吃好,因此我設計了第四部分
四、知識拓展:通過你知道嗎?讓學生了解統計知識的來歷、發展,豐富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節課是零散的知識拼湊在一起的,為了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整體認識,最后我設計了第五環節。
五、課堂總結。讓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回顧,說說收獲。達到梳理知識,形成知識體系的目的。
六、說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上力求簡潔明了,一目了然,充分體現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板書設計:
點 :數量的多少
線:數量的變化
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篇13
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時復式折線統計圖。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以體育方面的素材為例,通過第x~x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的對比,使學生感受到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局限性,進而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讓學生親身經歷處理數據的過程,充分認識統計的現實意義,增強民族自豪感。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經歷用復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復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教學難點是: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教學理念
1、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合理整合媒體資源,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把枯橾單調的教學內容教活;
2、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課堂上以學生討論交流為主,老師的引導、揭示為輔,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注重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人人都來積極學習有用的數學。
關于教學過程,我打算根據小學數學“探究式”四環節新授課的教學策略進行。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從本屆亞運會獎牌切入,輔以激動人心的圖片介紹,激發學生對亞運會的關切,感受祖國的強大,話鋒一轉再出示9—14屆亞運會中國韓國獲金牌情況統計表:在歷屆亞運會中,你用什么方法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我們國家取得成績的發展變化情況呢?你能很快比較出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嗎?我這樣設計的依據是:數學依賴于生活,并從生活中抽象和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
第二環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打算分為3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個步驟: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先課件出示中國韓國單式折線統計圖,把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放到一起,再提出疑問:你能很快看出兩個國家那一屆金牌數最接近,那一屆金牌數相差最多嗎?由于強調的很快,學生觀察并產生認知矛盾:即不能很快地比較出兩個國家歷屆奧運會金牌數最接近或相差最多。意識到在以前學習過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想到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利用更好的方法,把兩幅圖合并成一幅圖,那么合并成的統計圖應該叫什么統計圖呢?我告訴學生,像這樣的統計圖就叫做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接著,我出示兩國金牌量統計圖,讓學生觀察、比較兩條折線,自主探索解決方法,教師因勢利導指導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日常生活中手工繪制統計圖表的需要越來越少。新課標從實際出發,降低了對學生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要求,只讓學生在已經確定了縱軸、橫軸并畫好格線的圖中畫不同的折線表示相關的數據,這樣既突出了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關鍵環節,又能使學生更加關注統計的過程,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統計方法。因此,我先出示畫好的格線,并啟發學生思考:是先把表示兩個國家金牌的數據點都描出來以后再連線好,還是先把其中一個國家的金牌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再把第二個國家金牌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好?為什么?再將復式折線統計圖合并過程用課件演示給學生看,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為復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打下伏筆,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標題的變化、日期的填寫、圖例的位置及表示不同城市的線型:一條用實線,一條用虛線,也可用不同顏色的線來表
然后指導學生完成了復式折線統計圖(其中韓國的金牌折線圖讓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讓學生看著自己制作的統計圖小有成就感,再帶著興趣去充分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計圖與復式折線統計圖的不同點。讓學生對單式折線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可以加深學生對復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
最后引導學生對課本上的3個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我打算積極要參與到交流中去,隨時“捕捉”學生真實的思維狀況,以便對自己的教學預設作出適當的調整;
第一個問題,抓住復式和單式折線統計圖最基本的區別,讓學生明白圖中兩條不同的折線分別表示的是哪一組數據,認識圖例;第二個問題突出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第三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觀察統計圖,從中尋找其他的信息,進一步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學生充分分析、思考、發言,感受民族的進步,體驗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本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應用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產生策略,提高認識,發展思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因此關于習題的設計,我分了兩大類型:基本練習和綜合應用。充分體現了練習題設計的目的性和現實性。例如通過分析李欣和劉云兩名同學10天里進行1分鐘跳繩訓練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可以比較方便地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同時學習分析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再結合練習二十五的第4題,給出AA、B兩種品牌彩電的銷售量統計表,讓學生據此畫出折線統計圖,通過分析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比統計表更直觀、更便于比較的特點,并嘗試解決一些問題,體會統計的實際意義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時,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作出準確推測,提出合理建議,使學生再次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提出:通過今天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這一問題,讓學生在交流反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后以奧運總結,呼喚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完成本課情感目標。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會努力嘗試和諧的教學環境,師生的和諧,生生的和諧,以及課堂中動靜的和諧。學生在四人小組或同桌交流前,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一些時間,使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去進行交流、討論,避免為了形式而討論,真正的提高小組或同桌合作的效率。不過,這也是嘗試而已,在實際教學當中肯定很多的不足,請各位專家、老師多多指教。
最后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是在和學生共同制作和交流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擇要而記的,內容雖少,卻重點突出了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結構、特征及作用。
《折線統計圖》說課稿范文 篇14
說教材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資料,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能夠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景。本課資料又為以后的復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經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后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了解繪制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制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說教學理念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溫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本事。
說教法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他們此刻的知識水平。我主要采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盡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齊體驗成功的喜悅,創造一個簡便,高效的學習氛圍。異常是采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說學法
教學時,我經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進取性。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總結特征、運用知識五塊資料,
在激趣導入部分:經過今年奧運會的知識進行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來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復習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了解統計圖的制作過程,把統計圖補充完整和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量。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樂樂的體溫統計表:讓學生制作折線統計圖,除了能讀懂圖外,還初步理解傾斜角度是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從而總結特點:
先經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比較,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不一樣點來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觀察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數量增加,下降、減少,傾斜角度、增減幅度,從而引出不僅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清晰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最終,在運用環節,設計了三個練習資料: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并簡單分析數量的變化(股票圖、心電圖)。
二是用江南車城兩個銷售員的的統計圖來選擇進修的名額,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三是比較兩個資料,從而來選擇哪一個資料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主要是為進一步進一步突出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
說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了,又一目了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我認為學生動手了,但小組合作,討論得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