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找規律》的說課稿(通用13篇)
三年級《找規律》的說課稿 篇1
我準備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的《找規律》,這一內容是學生在四年級教材中學習了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關系的規律,以及對幾種物體進行搭配或排列的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而且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學生也多次經歷尋找數或圖形簡單排列規律的過程。所以,學生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初步具備了探索簡單數學規律的能力。
綜觀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對教材的分析,力求達到的教學目標有這樣的三點:
1、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并發現簡單周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
2、讓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體驗。
其中的教學重點是確定周期問題中,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這一探索過程。而用計算的方法確定周期問題中,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的算理的理解是本課時的教學難點。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上述三維目標,創設了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并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鼓勵他們互相合作。分享思維成果,優化解決問題的策略。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中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積極的情感、態度。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創設逼真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樣的學習素材,化解教學難點。
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體驗出發。我分如下七個主要環節完成本課教學:
(一)創設情境,感知規律。(二)自主探索,交流策略。(三)初步運用,優化策略(四)提高練習,加深理解。(五)生活萬像,再現規律。(六)生活問題,挑戰智慧。(七)引導反思,全課總結。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課一開始,我用課件出示教材例1的場景圖。說明:“國慶節公園、街道到處張燈結彩,彩旗招展。更添了節日的喜慶氣氛。這是其中的一個美麗場景,并讓學生說說從圖中能看到什么?盆花是按什么規律擺放的?彩燈和彩旗是按什么規律擺放的?”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提煉,如:盆花2盆為一組,每組都是一藍一紅,情況完全相同。讓學生對周期問題有本質上的把握。
(這一環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觀察,教師適當指導,深化學生認識,為下一環節的探索作好準備。)
第二部分:自主探索,交流策略。這個環節是本課的重點。
讓學生獨立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在圖中,我們看到8盆花,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顏色的花?給他們充足的時間。
等大多數學生解決出問題后,組織學生在小組里交流。這時,我注意每個小組的情況,發現學生不同的策略,并幫助有困難的同學。
小組交流后,組織全班交流。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1、畫圖策略,用不同的符號表示藍花和紅花,一直畫到第15盆花,是藍花。
2、列舉的策略,左起,第1、3、5……(也就是序號是奇數的)盆花都是藍花,第2、4、6……(也就是序號是偶數的)盆花都是紅花。所以第15盆是藍花。
3、計算策略。把每2盆花看作一組,列式:15÷2=7(組)……1(盆)。第15盆是藍花。
這里,方法3較抽象,不易理解,又是有廣泛適用性的方法所以要重點分析。我讓學生說說算式里每一個數的意思,通過不斷追問,讓學生明白:因為每兩盆花為一組,每組花情況完全相同,15盆花可以分為這樣的7組,還余下1盆,是第8組的第一盆,和每組的第一盆一樣,是藍色的。配以課件,顯示15盆花的分組情況,便于學生理解算理。
最后,讓學生比較這三種方法,并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學生沒有意識到方法3有更廣泛的適用性,不要急于灌輸給學生。
(以上環節,學生探索解決生活情境中的問題。相信學生的潛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有利于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互相交流、學習,體會解題策略的多樣化,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化解難點。)
第三部分:初步運用,優化策略。
先出示“試一試”第一題。讓學生嘗試解答。評價時,展示學生的不同方法。重點理解計算方法。引導學生說說算式每一部分的含義。特別是18÷3=6,通過問題:沒有余數,說明什么?第18盞燈是什么顏色的?得出:每3盞燈為一組,正好6組,第18盞燈正好是第6組的最后一盞,所以應該與每組的第三盞燈顏色一樣是綠色的。
如果學生不贊成計算方法簡便,可以通過問題:第38盞燈是什么顏色的?第100盞呢?讓學生體會,計算確實是簡便的方法。
然后,讓學生練習“試一試”的第二題。評講時,讓學生說說算式的含義和判斷的結果。
(這個環節,讓學生逐步認識到計算方法的簡便,實現策略的優化。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用事實說話,讓學生自己選擇,實現自主建構。通過幾次練習,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基本掌握這一方法。)
第四部分:提高練習,加深理解。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的3,練習后,讓學生說說這幾小題中圖形排列規律有什么不同,是怎樣確定每組中第32個圖形的?
接著,讓學生用自己帶的圍棋,同桌一組,有規律地擺一擺,說說第30粒是什么顏色的。集體交流時,請幾組拿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說說是怎樣判斷的。還可以對照實物,任報一個序號,讓學生口答。
(這個環節,隨著學生對算理的深入理解,技能逐漸熟練。可以讓學生把計算的過程記在心里,直接根據余數判斷,逐漸提高要求。本環節的第二題,是開放性問題,學生自己參與提出問題,邊活動邊思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五部分:生活萬像,再現規律。
“大自然中有許多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現象。”多媒體播放日升日落、四季更替、月圓月缺等現象。“我們對規律的認識、發現也在悄悄地改變我們的生活。”媒體播放霓虹燈、花布、地磚等圖片。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有這樣規律的現象。
(讓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規律在生活中大量存在,感受數學之美,規律之美,秩序之美。)
第六部分:生活問題,挑戰智慧。
從上一環節自然過度到對十二生肖現象的探討。多媒體出示如書上練習十,第一題的十二生肖圖,簡單介紹相關知識,然后讓學生解答這道題,還可以補充一些問題,如:“小明是小學生,他和爸爸都屬牛的,他和爸爸可能各是多少歲呢?”等問題。
(提供給學生更富挑戰性、趣味性的問題,也更凸顯數學的應用價值。)
第七部分:引導反思,全課總結。
與學生一起總結:通過學習,有怎樣的收獲?
三年級《找規律》的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115頁《找規律》。我主要從四方面進行說課:選擇教學內容的思考、選擇多媒體環境下教學方式的思考、教學流程及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應用、教學效果預測。下面是我對每個部分加以詳細的說明。
一、選擇教學內容的思考
“找規律”,是學生在一年級學習了簡單的周期排列規律以后第二次學習找規律,無論從情感上還是知識上,學生都有一定的基礎,但這次找圖形的規律是以循環排列為主。這樣,學生不僅要看清形狀或顏色的組合規律,還要發現圖形排序上的規律,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與綜合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我為什么要選擇這個教學內容呢?原因是有些有規律的事物不能在課堂中直接呈現出來,而利用多媒體可以直觀地演示這些有規律的畫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圖形排列的循環規律。
二、選擇多媒體環境下教學方式的思考
選擇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方式主要鑒于兩方面的思考:
一是由教學的三維目標和重點所決定。
1、通過圖形的有序排列,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
2、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形式美,培養學生發現、創造、欣賞數學美的能力。
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認識物體的簡單排列規律。多媒體的演示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
二是從教學對象的實際水平出發。
雖然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過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探索過一些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但是大部分學生對循環排列不能完全理解,多媒體可以清晰地演示這一循環的過程。
三、教學流程及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應用
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特點,我采用了情景導學法,并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引入規律
(二)自主探究,尋找規律
(三)動手操作,鞏固規律
(四)總結反思,升華規律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引入規律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至關重要。于是在課的一開始,我設計了老師邀請小朋友到家里玩的生活情景,既有效的利用了教材中的主題圖,同時又利用信息技術的影像功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想學生在這一情景中一定會興趣盎然,我便抓住時機復習在一年級所學習的周期排列規律,為下一環節的探索作好鋪墊:小朋友們在去老師家的路上你都發現了哪些有規律的事物。根據學生回答,我進行提煉:燈柱是紅、藍、黃、綠重復地出現。正當學生滿心愉悅之時我自然地揭示課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讓我們一起走進老師的家去看看吧!從而誘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部分:自主探究,尋找規律
我說:“在我們的周圍中有許多有規律的事物在裝扮著我們的生活。請小朋友們看看老師家的墻面有哪些規律。”我先請學生獨立觀察思考,探索規律,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現,由此促成了多種發現的產生。學生可能會:斜著看,斜著的圖形都是一樣的;或者是豎著看,每行中缺少了什么圖形,就輸入什么圖形;或是橫著來觀察,把第一組的第一個圓形移到后面,就成為第二組的圖形,把第二組的第一個三角形移到后面,就成為第三組的圖形,把第三組的`第一個正方形移到后面,就是防盜門上的密碼。學生交流后我用課件演示并總結墻面的規律:像這樣幾個圖形按一定的規律不斷重復地排列,我們把這種排列稱為循環排列規律。
當學生對循環規律有了初步的認識時,我又以設計師為我設計了一種鋪地面的方案,請同學們幫我看看,這樣鋪有什么規律,讓他們探索地面的規律,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探索中來。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這幅圖,無論從橫向、豎向、還是斜向他們都能夠發現規律。“工人師傅在鋪地磚的時候,為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他們只要每次像這樣拼出一大塊,然后把大的一塊一塊拼起來就可以了。同學們規律可以讓我們身邊的事物變得更美。
為了讓學生通過觀察知道規律的多樣性,有順時針循環排列的,也有逆時針循環排列的。我把四行排列變成一行排列,讓學生去體會兩者的不同處和相同處,明白排列的行數變了,可規律沒變。我又設計了擺一擺這一教學活動,以老師用水果來招待大家的形式,鞏固前面所學的規律。“要想按前3盤擺放的規律,第4盤該怎么擺呢?”請同學們用學具動手擺一擺。等學生找到答案后,我再用課件演示校對,同時讓學生用手勢配合,循環規律再一次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事實上這部分正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然而是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上的運用,改變了數學教學的內容及呈現形式,縮短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突破了數學教學的時空限制,加強了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本課的重難點也就迎刃而解。
第三部分:動手操作,鞏固規律
此環節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精心設計了一系列數學活動,以大家邊吃水果邊做闖關游戲的形式,安排了有梯度的三個練習:第一關小巧手,讓學生用今天學的規律為老師家窗簾設計圖案,從而學生感受到學習找規律的作用,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第二關猜一猜,“老師還買了許多玩具來布置房間,請你猜一猜我下面還要擺什么玩具?”第三關畫一畫中讓學生獨立在練習紙上做一做。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是數學學習最本質的追求,練習是新知識的鞏固,提高環節,又是后續知識的準備和鋪墊。但是,單一的練習會讓學生失去興趣,多媒體的呈現可以刺激學生的感觀,并且可以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
第四部分:總結反思,升華規律
我與學生一起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自己表現怎樣?讓學生勤于反思,學會反思。然后讓他們舉例生活中的有規律的現象。在學生列舉過后,我用媒體播放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告訴他們,只要留心觀察,做個有心人,肯定會發現生活中更多更美的有規律的事物。來自生活實際的內容,再加上多媒體呈現的惟妙惟肖的圖片,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
四、教學效果預測:
我想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情境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讓他們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表述觀點,我想在交流的過程中他們能夠互相補充,互相完善。但在本課的難點發現物體的循環排列規律中,對于個別學困生我還應該重點輔導。而在實際的課堂中我將會不斷的審視、完善自己的教學,爭取課堂多些精彩少些遺憾!
總之我設計的這節課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的有機整合。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資源,使教學直觀形象、教學形式生動活潑、教學過程緊湊高效,顯示了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堂中無可爭辯的優勢。
今天,我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三年級《找規律》的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10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本節課是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圖形的排列規律。
2、說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發現給定事物中的簡單排列規律,并運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在觀察、交流的活動中,經歷發現生活中有規律排列現象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身邊事物,發現和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美。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
教學難點:發現事物中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范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么規范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之后,聯系生活、發現規律,最后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說教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用了情景導學法,并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3、聯系生活,發現規律。
4、動手動腦,找出規律,鞏固發展。
5、教學總結。
四、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利用游戲引出規律
(板書:找規律)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在這一部分,繼續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規律。
老師在這一部分重點指出:有一種規律是事物重復出現,重復的是哪一部分,學生起來回答,老師用圓圈重重地劃出。
之后,過渡到形狀規律。
之后,我領著學生進行拍手游戲,拍手也是有規律的。我一句話也不說,只管著拍手,當學生聽出我拍手的規律時,不自覺地跟著我拍起來。那種全班同學都動手的感覺,真好!有人說,老師就是一個表演者,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很希望能夠擁有表演的藝術,能夠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
3、聯系生活,發現規律
既然在貼圖和拍手中都存在規律,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也有規律。引導學生找找身邊的規律,生活中的規律。有的同學說:“晴天雨天”,這個時候,老師要指出并分析這不是規律。有的同學說得很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早晨、中午、晚上”……紅綠燈等等。
4、動手操作,鞏固發展
這一部分,讓學生利用手中課本,按照一定的規律,在書上涂上顏色。擺完后,交流展示的時候要讓別的學生說出是按照哪樣的規律來排列的。
5、教學總結
首先請學生談談,這節課找到了什么規律?是怎么找到規律的?一起歸納總結這節課所學的內容。
最后,布置作業:請同學們找找生活中還有哪些規律?
五、說教學反思
課堂設計循序漸進,基本上能引導學生把規律認識透徹。這堂課對學生的評價及時、有效。
這節課學生前段時間表現很好,精力集中,接近下課時,學生有點精神渙散。因為知識點簡單,學生在動手操作上浪費了一些時間,這方面我處理得不大好,本應該再講數字規律的,但是我這節課卻沒有涉及到。另外我感覺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我的說課到此結束,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夠給我批評指正,我虛心接受,并將努力改善。
三年級《找規律》的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意圖:
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是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上的延續學習。一年級下學期以簡單的周期排列為主,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則以圖形中的循環排列規律為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排列規律。
2、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習發現規律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通過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學習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發現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
二、教學策略
設計理念:
本節課我就從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出發,變教師角色由單純的指導者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情感距離,給孩子一個自主發現與創造的空間,使他們體驗成功,體驗快樂,產生不斷學習的內心需要。
教學方法:
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要徹底理解圖形中的循環規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學方法的思路體現是:
教就是為學服務的,教法應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思維具體形象等特征。
我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說學法: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快樂地學習氛圍。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各抒幾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我的教學理念:讓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課堂里找到自信。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開始,我以動畫卡通形象米老鼠,唐老鴨,米妮公主,高飛的慶祝圖導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課要探究的學習內容——找規律。
2、自主探究、發現新知
墻面和地面圖案的內容和色彩豐富,都是同學們平時喜歡的。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使學生產生一種"這么漂亮的圖案肯定想研究研究的心理",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角色,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發現規律,概括規律,充分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學理念。
3、自由設計、深化新知
這一環節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地面圖案鋪滿的教學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再次感知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并為下面例1的畫一畫提供心理上的導入,讓學生產生:循環排列的規律居然會設計出這么漂亮的圖案,我也想動手畫一畫。二是游戲環節的設計,此環節是為了讓循環排列的規律走進學生的身邊,融入學生的心理,以便于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進行更好的靈活運用。
4、實踐操作、鞏固新知
請學生當小小設計師,這個提議對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肯定是個很大的誘惑。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知再次循環排列的規律,對這個知識印象深刻,進行鞏固。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性理特點設計的,師生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各有所得。
三年級《找規律》的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編排意圖:
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是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上的延續學習。一年級下學期以簡單的周期排列為主,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則以圖形中的循環排列規律為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排列規律。
2、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的價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初步培養學習發現規律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通過數學活動,初步培養學習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發現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
二、教學策略
設計理念:
在變化無窮的課堂里,到處充滿著課改的氣息,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性的灌輸,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動手、動腦,使學生主動發展。本節課我就從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出發,變教師角色由單純的指導者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情感距離,給孩子一個自主發現與創造的空間,使他們體驗成功,體驗快樂,產生不斷學習的內心需要。
學情分析:
鑒于學生對周期排列規律的了解,我充分為學生提供猜想、活動交流的機會,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在描述、思考和討論交流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圖形循環的規律。
教學方法:
對于二年級學生而言,要徹底理解圖形中的循環規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學方法的思路體現是:
教就是為學服務的,教法應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思維具體形象等特征。
我用游戲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教學效果。
說學法: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快樂地學習氛圍。
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各抒幾見,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我的教學理念:讓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課堂里找到自信。
三、教學程序
1、游戲激趣、回顧舊知
回顧舊知,感受生活中的規律,便于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延續學習。
2、游戲激趣、引入新知
注重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
新課開始,我就以學生們喜愛的小動物引入,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排列順序,并讓學生進行排列表演,使集中精力,自然地進入學習境地,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利于大面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情緒、注意狀態等,使教師的授課能象磁鐵一樣吸引住學生的心魄。
3、自主探究、發現新知
這些圖案都是內容色彩豐富,都是同學們平時喜歡的。使學生在“玩中學”充分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使學生以最佳的學習心理去獲取知識,讓他們盡快進入課堂角色,成為學習的主人。出示小東家墻面、地面問題,這一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鞏固了新知,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使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發現規律,提示規律。
4、自由設計、深化新知
我為學生營造了大膽發揮想象,大膽創造設計的氛圍。
我希望學生在課堂上能設計出不同的循環排列規律。
5、反復實踐、鞏固新知
“趣”是人們認識某種事物或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
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轉盤游戲。設計有趣、形式多樣的活動,效果絕對是事半功倍的。
總之,這節課是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性理特點設計的,師生在和諧的教學活動中各有所得。課雖盡,味猶存。
三年級《找規律》的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50頁到第51頁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分為兩段學習。
①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學具,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這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探索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在獲得規律認識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②經歷規律的再認識,解決稍微復雜的實際問題,感受規律的應用。本節課的教學是第一階段的內容,重點在有序的“找”規律。
2、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對兩種事物進行搭配的過程,初步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并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初步的符號感。
3.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探索數學規律的興趣,培養數學學習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合作探究,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
二、說學情:
四年級的小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觀察能力,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找規律》這堂課是從常見的生活現象中找隱含的規律,發現這個規律并不難,關鍵是讓學生知道這些現實生活的現象要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師的組織和引導,用多媒體課件和游戲活動,在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欲望,從中發現這個規律。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從生活中發現和探索兩種物品的搭配如何才能做到有序的的,找到這些現象中的一些簡單的數學規律。因此,我在教學中將主要采用談話法、小組討論法、游戲法等教學方法。先用談話導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在探索規律時,將采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學生初步發現這個規律后,將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擺學具,找規律,對規律的認識得到提高將做到教學思想上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談話:海南有許多旅游景點(出示風景圖片),小青和爸爸媽媽想到三亞玩。這次旅游,媽媽給她準備了2件上衣(出示學具):一件綠色的和一件黃色的。還準備了3條裙子(出示學具):粉紅色的、藍色的和大紅色的。你喜歡什么顏色的上衣配什么顏色的裙子呢?請同學們給她提些建議吧。
學生交流,教師操作。
小結:像這樣,一件上衣配一條裙子,就是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搭配。(板書:搭配)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這樣從學生喜歡的旅游活動談話導入,讓學生觀察自己觀察和思考,產生問題懸念,達到“不憤不發”的狀態。從而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好奇心,為找規律奠定心理基礎。
(二)合作探究,體會有序
1.合作探究。
同桌合作,先把所有的搭配情況都找出來。
要求:同桌兩人合作,一人搭配,另外一人記錄。
教師巡視,學生匯報,同學演示。
指名同學小結:一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2.比較方法。
提問:大家觀察后,你喜歡哪一組同學搭配的方法?為什么?
學生交流,體會有序搭配是比較好的方法。
小結:有序地搭配可以做到既不重復也不遺漏。(板書:有序,不重復,不遺漏)
3.理解方法。
談話:你們能像剛才這組同學一樣,把上衣和裙子進行有序地搭配嗎?請同桌兩個同學再次合作,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有序地搭配。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反饋:誰能具體地說一說,你們組是怎樣有序搭配的?
可能出現兩種情況(1)選上衣,配裙子。(2)選裙子,配上衣。
4.小結。
談話:把2件上衣和3條裙子進行搭配,可先用上衣進行有序搭配,也可先用裙子進行有序搭配。
[設計意圖]以上環節,將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現實的問題情境,突出了學生的主題探索活動,在學生合作的基礎上,將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發現,交流,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不同的探索過程,增強他們探索,研究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三)創新思想,感受符號
問題:小青的爸爸為了這次旅游,準備了3件襯衫和4條領帶,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討論。同桌討論。
2.嘗試。
談話: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有序地表示出這些搭配的方法。
展示學生作業,簡要評析。
小結:同學們想到方法真多,有畫實物的,有畫簡單圖形的,還有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
3.比較。
這么多的表示方法,你更喜歡哪一種呢?為什么?
小結:看來,用簡單的圖形、字母或數字等符號表示實物的方法更簡潔些。
4.歸納。
提問:如果領帶的條數不變,襯衫減少一件,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2=6。
再問:如果襯衫的件數不變,領帶增加一條,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4×3=12。
引導: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有什么發現?襯衫的件數和領帶的條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是什么關系?
學生在小組里交流。
小結:領帶條數與襯衫件數的乘積就是搭配的方法數,這就是搭配的規律(板書課題:搭配的規律)。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將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分析,經歷創新和符號化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獲得具體的感性的認識,逐步上升為數學思考,初步感受有關的數學模型。
(四)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1.路線問題。
提問:這么多的走法?選哪一種比較合適?
學生交流。
小結:當搭配的結果很多時,要注意選擇最合適的搭配方案。
2.獎品問題。
學生交流不同的搭配方法。
3.游戲問題。
同學們在做“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時,怎樣運用搭配規律呢?在這個游戲中,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嗎?怎樣才能把各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有序地玩出來呢?
同桌商量,試著玩一玩。
小結:原來游戲中也有數學問題呢,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設計意圖]讓學生解決生活現象問題,培養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和能力,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啟發學生用數學思想審視生活,同時好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作用。
(五)全課小結,引導延伸
三年級《找規律》的說課稿 篇7
《找規律》一課是蘇教版課程標準本的新增內容,它把常見的、有固定周期規律的現象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發現具體現象里的周期規律、對現象的后續發展情況作出判斷、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等教學活動,激發探索興趣、培養探索精神。
這節課分為三大板塊:第一部分是體會周期現象,發現其中的周期規律;第二部分是解決有周期規律的實際問題;第三部分欣賞大自然和生活中有趣的規律現象。
在第一部分,開門見山,直接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現實素材引入新課。學習材料所具有的吸引力是激發探索熱情的重要因素,也是課堂成功的基礎。在一圖三題的教學中,教師用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問題悉心引導學生步步深入。關注探索過程,鼓勵方法多樣,突出過程中的數學思考,重視體會符號感和建立模型。
在第二部分,注重情境呈現,在簡單中生動,在快樂中主動。教師把猜一猜、畫一畫、議一議、算一算、玩一玩等學習方式巧妙的貫穿其中,并不漏痕跡的把例二的內容融入其中,這樣便于學生更完整地審視周期問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對數學文化的理解融入到欣賞環節。這里我沿著“發現—學習—應用”的重新選編欣賞片斷,使欣賞有了更加深廣的內涵。在優美的旋律中,回憶著日出日落、月圓月缺的晝夜交替、寒來暑往、春夏秋冬的季節更迭,也看到生活中我們曾熟視無睹的有規律的現象。體驗數學之美、規律之美。
整個課堂動靜結合,收放自如,氛圍和諧,活動扎實,教無痕而學有序。
三年級《找規律》的說課稿 篇8
據《新綱要》中,主動活動教育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中班幼兒正處于思維活躍期,好動、好問是他們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我嘗試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幼兒數學活動與游戲活動進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為有趣的游戲活動。通過活動,幼兒學習按某一特征有規律的間隔排列;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并培養
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活動的重點: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活動的難點:在有規律的排列中會表現2——3種規律。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游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游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么,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游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大大的提高。第二部分是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并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準備教學具時,按
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第三部分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游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三年級《找規律》的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找規律》是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的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在學生認識了20以內數及20以內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系統學習找規律的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嘗試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初步感知找規律的方法。同時,教材內容是學生經常看到的一些現象,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識,增強對數學的認識,提高學數學的樂趣。
教學內容是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及圖形的排列規律。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簡單圖形的變化規律。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和操作找出圖形的排列規律,并能根據找出的規律往下擺、往后涂,加深對圖形排列規律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運用簡單的規律解釋現實中的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能夠觀察出事物的規律是《找規律》這個知識點最基本的基本。
2)教學難點: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到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范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
一年級的小孩子很活潑,思維很靈活,這就需要串聯一個情景,引起他們的興趣。找規律這個知識點相對來說很簡單,關鍵就看老師怎么規范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怎么引導學生跳一跳再夠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級的小孩子能夠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這就對我提出了挑戰。我怎樣設計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興趣,我怎樣抓住學生集中精力的這段時間把我要突出的重點講出。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按照從易到難的層次逐步提高。從簡單的顏色規律到形狀規律,再過渡到數字規律,之后,聯系生活、發現規律,最后能夠擺出規律、運用規律。由易到難,一步一個腳印,層層遞進。
三、說教法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規律的事物總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如節日里各種美麗的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裝飾的圖案也是有規律的排列,這些都為從數學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規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所以在教學時,特別要注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另外,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用了情景導學法,并構建了這樣的教學模式:
1、創設情景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2、引導探索,進一步認識規律
3、聯系生活,發現規律
4、動手操作,擺出規律,鞏固發展
5、教學總結
四、說學法
本節課要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隱含的規律,其中有顏色、形狀、大小的變化規律,有數字、算式及圖形的排列規律。學生在學的時候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觀察比較法;
2、討論交流法;
3、練習法;
4、動手操作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喜歡)今天老師來變個魔術,猜猜老師今天會變什么?學生說(……)說完后,教師先從口袋里變出一朵紅花,又問:猜猜老師還會變出會什么?(生猜……)接著教師從口袋里變出一朵紫花,接著讓學生猜猜老師下面一朵是什么花?學生說,老師出示,并說說自己的理由。繼續讓學生猜下一朵是什么,接著把花全部拉出來,讓學生說一說這些花是怎么排的(一朵紅花、一朵紫花、一朵紅花、一朵紫花……)
師:看來規律能告訴我們接下來的花的顏色。那么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規律
板書課題:找規律
(這部分設計是根據兒童愛猜的心理,首先讓學生猜沒有規律的東西,學生猜不準,接著讓學生猜有順序的花朵(即有規律),學生一片高興,這樣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對比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樣的設計,從學生角度出發,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規律存在的同時,初步感知了規律的價值。)
(二)新授
師:過幾天是什么節日呀?(六一兒童節)六一兒童節是我們小朋友的節日,有一個一年級小朋友正在布置教室,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布置得漂亮嗎?
出示課件:
師:誰能說一說天花板上有什么?是怎么排列的?
1、出示主題圖,引導觀察:小花是怎樣放的?燈籠是怎樣放的?小旗是怎樣放的?同學們站得有什么規律?(學生回答)
師:我們可以從什么地方來研究它的規律呢?
生1:紅旗按紅黃、紅黃這樣排列的。花是按綠紫、綠紫排列的
師:他是從
生:顏色上觀察的。
生2:他們都是一種一個的。
師:哦,你是從數量上來觀察的,也就是對嗎?
(教師邊說邊板書:)
2、小結:小朋友真厲害,發現了這組圖形不僅在形狀、顏色上有規律,而且在數量上也是有規律的。
3、講解例1,課件出示例1,后面一個應是什么?
師:小朋友們,你能猜猜后面一個應該是什么嗎?請在你的書上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說說理由
4、師小結:像這樣一個紅一個黃,一個紅一個黃……這樣的稱為一組,像這樣一組組重復三次以上我們就把它稱為有規律。
讓學生練習說“紅旗是一面紅一面黃重復排列,花是一朵綠一朵紫重復排列……”
5、闖關游戲
(小朋友們真聰明)
師:你能應用你剛才學到的知道完成下面的闖關游戲嗎?看看誰闖關又快又好,老師就送給他一個紅蘋果。
(1)第一關,擺一擺
課件出示例2,先讓學生說說哪些圖形為一組,它是按什么規律重復排列的?
小組討論后匯報。
(2)第二關:涂一涂
課件出示例3,同桌交流,并說一說它是按什么規律重復排列的,應該怎樣來涂?
(3)第三關,猜一猜
課件出示做一做,
把題目改成,猜一猜是什么顏色的?
先讓學生猜,再獨立完成。
6、生活中的數學
(1)先小組討論再說一說,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是有規律的。比如說:我們的桌椅排列,衣服上的圖案。
(2)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有規律的擺放的,請看(播放動畫)
7、小結
師:小朋友們,能說說你今天學到了什么嗎?
8、拓展練習
師:小朋友,你們說得可真好,那你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設計你的作品嗎?
用準備好的圓片按一定的規律擺一擺,可以擺成條形的,也可以擺成正方形的。展示學生作品,學生邊展示邊說:我設計的是圖案按一個x一個x依次重復排列。
板書設計:
找規律
一組組重復三次以上稱為有規律
三年級《找規律》的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時。
2、教材簡析:“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它蘊含了深刻的數學思想,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
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而本課時是本單元的起始課,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所以我在本節課教學時注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信息技術等多種工具的強有力支持下,給學生提供多種素材,以實踐活動為主線貫穿全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審美觀點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出事物的變化規律,并學會交流自己的想法。
二、說學情分析
1、一年級的學生直觀感知、形象思維仍占優勢,他們認識事物的特征也帶有很大的具體性和直觀形象性。
2、本年齡段學生的有意注意保持的時間不長,因此,應用信息技術創設新穎、生動、富有情趣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規范學生已有的凌亂的知識,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3、現實生活中有規律排列的事物很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礎,并能體驗到一種美的享受,在此基礎上,結合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發現事物的規律,進而按自己的審美觀點創造規律,體現教學的開放性。
三、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通過觀察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事物的簡單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通過涂色、擺學具、布置教室等生動活潑的情境,培養學生概括、推理和創新的能力,主動探究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在教師和信息技術手段的幫助下,使學生初步學會發現直觀事物的變化規律,并學會創造規律,能夠對思考過程進行簡單的描述;運用規律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方面: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規律,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自由發揮想像力創造許多美麗而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發現、欣賞、創造數學美的意識,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體會數學的價值。
其中,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能夠找出所列舉事物的規律,體會數學的思維方法。
四、應用信息技術的依據和思路:
1、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能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與日常生活經驗聯系緊密的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日常生活中事物排列規律的普遍性,找出直觀事物的簡單變化規律。
2、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能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事物規律的發現、欣賞、創造過程中去,并能將創作作品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展示,使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和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學過程
(一)欣賞感知
1、欣賞圖片: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些美麗的照片,一起來看看吧!(請學生邊聽音樂邊欣賞一些有規律的照片和圖片)
[屏幕依次顯示:日出日落、春夏秋冬、新年街上懸掛的燈籠、斑馬線等。]
2.感知規律
這些圖片美嗎?這么美的照片中有些什么呀,我們一起來叫叫它們的名字吧!”
學生依次讀出。
3、明確目標:
教師引出課題——這些照片中的事物是有一定的順序的,都是按一定的規律排列的。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使用意圖:借助多媒體讓學生欣賞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可以感知到我們身邊有些事物是有規律的,有規律的事物是很美的,自然產生認識規律、探究規律的欲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探究中發現、活動中創造
第一次探究:
1、創設情景
六一節快到了,同學們打算慶祝一下,開個聯歡會。瞧,他們正在布置會場呢!
[課件出示課本上的主題圖——未布置完的會場]看了這個會場,你想說些什么?
2、自主探索規律:
①學生發言:根據自己的觀察來說說這個會場是用什么來布置的;或發現這個會場還沒布置完;或發現彩燈、彩旗和彩花掛的時候是有規律的……(如果學生沒有發現,我會提示他們)
②小組討論:這些事物有什么規律?
讓學生在組內互相說一說。
③自由匯報,初步認識規律。
引導學生匯報:彩旗是按一面紅色、一面黃色交替出現的;燈籠是按紫、金黃這樣的順序一直擺下去的;彩花是按紅、綠、黃這樣的規律來布置的……
3、根據認識的規律布置會場。
①教師提出問題:現在我們已經發現了彩旗、燈籠、彩花布置的規律,這個會場還沒布置完,如果繼續布置的話,該怎樣布置呢?下面我們就親自動手幫他們把會場布置完。
②根據剛才初步感知的規律,請學生選擇下一朵花、下一個燈籠、下一面彩旗的顏色,繼續布置會場。
[計算機適時給予評判和鼓勵]
[使用意圖:通過多媒體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研究的素材,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于有趣的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也有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開展有效地探究,促使人人都有發現,人人的發現都有價值。]
第二次探究:
經過大家的努力,看看我們共同布置的會場漂亮嗎?(展示布置完的會場。)
【設計意圖:將學生們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在他們面前,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會場布置好了,小朋友們在會場中跳起舞來。(課件演示小朋友們手拉手跳舞,并伴隨著有規律的音樂。)仔細觀察,跳舞的同學又是按怎樣的規律站的?(音樂停,小朋友靜止。)
引導學生討論得出:跳舞的同學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他們是按一個女同學一個男同學這樣的規律站的;如果跳舞的小朋友其中兩人放開手,男同學帶頭就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女同學帶頭就是按一女一男這樣的規律站的……
大家看:課件演示小朋友其中兩人放開手排成一排的兩種情況。
【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加深對最全面答案的理解,突破難點。】
第三次探究:出示入場券(教學例題3)
1、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顯示聯歡會入場券或用練習卡出示入場券]要求學生用涂色工具或彩色筆按規律涂一涂,畫一畫,涂對了,畫對了就能參加聯歡會。
2、學生自由練習,教師巡視。
3、當驗票員,校對結果。
誰來當驗票員?(請幾名學生上臺驗一驗其他學生的“入場券”)。
[設計意圖:通過“填聯歡會入場券”的活動更能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為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
4、參加聯歡會
(1)第一個節目是“請你跟我這樣做”;
①跟著老師做
我做一串有規律的動作,當我停下來的時候,大家就跟著往下做。
②每組設計一串動作,展示并帶著大家一起做。
(2)第二個節目是“請你跟我擺一擺”(88頁例題2)
①跟著老師擺
我在上面擺圖形,當我停下來的時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擺的那個圖形舉得高高的,好嗎?
②自己擺一條規律
我擺的規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們想自己來擺規律嗎?
(小組合作,用各種圖形創造一條規律。)
③小組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一條規律,給學生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總結中提高、生活中運用
1、聯歡會結束了,通過今天的聯歡會,大家有什么收獲嗎?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規律?
2、布置實踐性作業。
[出示“美麗的校園”圖,旁邊設置許多可移動“小樹”、“小花”和“小草”]
這是我們美麗的校園。春天來了,請小設計師們運用我們課上找到的規律,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我們溫馨的家吧!
[使用意圖: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用多媒體設計我們的校園,使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美術課程相互融合。學生興趣盎然中,將學到的知識再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真正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六、板書設計
找規律
猜顏色 畫一畫
擺圖形 做一做
三年級《找規律》的說課稿 篇11
一、教材及學情
1.教材分析:“找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符號感,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數學推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節課是《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探索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
2.學情分析:學生對于規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礎。在學前階段就曾接受過“找規律”這部分知識的啟蒙教育。因此,學生對于學習簡單的圖形排列規律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已經或多或少接觸到了一些規律性的現象,只是沒有把它作為專項知識進行學習和研究,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課堂中,只要老師稍加規范和引導,就可以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也就是說《找規律》內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觸,怎樣引導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探索、領悟、創造規律,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而又因學生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精力容易煥散但其又很活潑,思維很靈活。如何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心理特點揚長避短地進行教學,是我教學設計的重點。
3.教材處理:基于學情的分析,我將教材進行了嘗試性的處理,以教材中的主題圖作為本節課的第一個層次的練習,而將學生動手創造規律、展示規律、表達規律作為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將教學的難度提高,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訓練學生的探究能力。
根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4.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探索、領悟、創造的規律,并能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體。
(2)通過說一說、畫一畫、擺一擺等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學會從多角度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之美,體驗數學之樂趣。
5.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充分參與到找探究規律的活動中,自主探究并發現規律。
6.教學難點:能用合理、清晰的語言闡述自己所發現的規律,學會用“重復的一組”來表達規律,并會創造規律。
二、教法與學法
1.教法:
(1)本節課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從而進一步轉向關注“人”的發展。為了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層次,并在與同伴交流中獲得進步。在本節課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去參與數學活動,
在動態的過程中體驗規律、感悟規律、應用規律,同時獲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節課首先要讓學生能夠從事物中發現簡單的規律,然后能準確清楚的表述規律,最終運用規律解決簡單的問題。
(2)創設多元情景、發展多元智能。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智力發展潛能。我創設多元情景,如讀規律、演規律,聽規律,畫規律,欣賞規律等活動,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
2.學法:《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實踐操作法。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各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我設計了找規律圈一圈、創造規律擺一擺等操作活動,通過學生動手圈、擺、畫,親身感知、體驗事物的排列規律,逐步發展其動手、觀察及推理能力。
(2)自主探究法。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始終做到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創設充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主動探究的能力。
(3)對比歸納法。讓學生通過觀察、對比,學會歸納總結,同時錘煉學生表述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感知規律
2.動手操作,探究規律
3.激趣練習,應用規律
4.聯系生活,欣賞規律
三年級《找規律》的說課稿 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課時教學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本節課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探索圖形的排列規律。對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奠定了基礎。教材的主題圖設計了小東家廚房裝修的畫面,墻面和地面裝飾的瓷磚都是有規律排列的。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然后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獨立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在學生探索完它們的排列規律后,安排了學生獨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的情境。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本節課最大的變化是圖形的排列較復雜,主題圖形的排列呈現循環變化,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的簡單排列規律,注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如尋找聯歡會情境中裝飾的彩花和彩旗的排列規律等。本冊教材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去發現規律。這部分內容與一年級下冊的內容一樣,活動性和探究性比較強,注意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學習;也可以采取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基礎,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讓學生發現、經歷、探究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通過比較,從而理解并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推理能力。
2、經歷尋找、分析、發現圖形的循環排列規律的過程,知道生活中事物存在循環排列的規律。
3、通過學習活動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感受數學的價值,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讓學生發現圖形循環排列的規律。
教學難點:發現例1的循環排列規律。
三、設計理念:
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四、教法和學法
1. 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就在身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它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索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請學生到智慧姐姐家做客為線索,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到智慧姐姐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動展開,選取貼近生活的素材為教學資源。
2.觀察討論,互動合作法。
新課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師要緊扣學生已有的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通過比較、互動、合作、討論等活動探索新知。
3.動手操作,積極活動法。
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畫一畫、說一說等方法體會圖形的排列規律,同時讓學生動手設計有規律的圖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4.尊重學生,和諧發展。
今天的教育是關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新課程理念的基點便是從學生出發,尊重學生,正確認識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營造一種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課堂教學形式。
五、教學流程
(一)情境中感知規律
1、運用經驗,初步感知規律。
鑒于學生已經有了一年級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字中簡單的排列規律的基礎,一部分學生能利用已有知識經驗或者直覺思維,補充出第四行圖形。由學生自己動腦筋填寫出智慧姐姐家門上的密碼,然后由學生以游戲的形式表演循環排列規律,使學生初步感知規律。在情境創設中設置懸念,學生很樂意地去觀察,去發現,展開討論,觀察、推理、猜測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會“循環排列規律”的含義。讓每個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先進行交流,不會的學生去聽旁邊學生的想法,也有發現。讓學生表演規律,可以使學生在運動中初步感知循環排列規律的形成過程。
2、課件演示,深化對規律的認識。
對橫著看,“第一個移到了第二行的最后一個,其余的圖形向左平移一個位置”學生理解不到位,表達不準確。因此先讓學生觀察課件演示,再讓學生操作后用語言表達圖形變換的過程,進一步明確規律。
學生在前面親自動手演一演的過程中,已經初步理解了循環排列的規律,但還不太明晰。這時教師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示范作用,用課件演示循環排列的規律,給學生的思維與表達,提供一個范例,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感知循環規律的形成過程,逐步提高學生的推理的能力,提高猜想的可靠性以及表達的準確性。
3、動手操作,內化規律。
用自己的學具擺一擺密碼的運動變化規律。
(二)探究中發現規律
在這一環節中設計發現智慧姐姐家地板的排列規律,在第一環節中學生已經理解了循環排列規律,為了防止學生思維定勢。培養他們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能力,在排第五行、第五列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更透徹地理解循環排列規律。
對于本節課的內容,大部分教師只是讓學生認識并理解循環排列的規律,而舍棄了進一步培養學生推理能力的機會。上面一個環節的設計,則使學生在感知和理解循環排列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擺第五行,第六行的過程中,提供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討論等形式,對簡單問題進行歸納、類比、猜想,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提高學生推理能力。
(三)應用中理解規律
1、設計了小精靈聰聰想考考大家的情境,利用學生的表現欲和好勝心,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在這幾道題中,豐富的素材為學生后面的設計圖案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學生動手畫一畫、做一做、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等活動(課件展示)
(1)◇◆□■ ◆□■◇ □■◇◆ — — — —
(2)我愛數學 學我愛數 數學我愛
(3)1234 4123 3412
2、利用學生愛幫助別人的心理,請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幫老師家補墻中間掉了的磁磚,比一比看誰補得又快又好!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讓學生樂意去思考。學生積極思考前邊學過的規律,并根據規律進行修補的操作,有利于進一步理解、深化物體的排列規律。
(四)欣賞中拓寬視野
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圖片,以此來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體驗和感受數學的美。
(五)設計中創造規律
在學生認識了規律之后,讓他們設計美麗的花邊。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能更好的發散,創造出更多、更美的規律,更能激發學生愛數學,發現美的情趣。培養了他們的大膽創新意識。在運用規律設計圖案,解決實際問題中,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六)全課總結
我們身邊到處都有有規律的圖案,希望你們做個有心人,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規律,創造規律,設計出更多漂亮的有規律的圖案來裝扮我們的生活,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美麗 。將學生學習數學的空間拓展到生活、社會這本大書中去。
總之,這節課我本著在操作中探究發現知識的原則,根據低年級兒童趨樂心理,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使師生在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各有所得。力求做到課雖盡,味猶存。
三年級《找規律》的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找規律》是新課標教材(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它是根據課程標準、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內容,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拓展學生的視野,開闊學生的思路,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有重要的意義。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的簡單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學生觀察、操作等活動中初步認識物品,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指出下一個物品、圖形。
2、通過擺一擺、涂一涂、找規律、創造規律等活動,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推理和動手操作等能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與創新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創設活潑、民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體會到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2、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讓每個孩子都進行充分的觀察、思考、發現并認識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體會規律的美和創造的快樂,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踐活動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動的特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主要采用了游戲導入、情境創設、動手操作等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等,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快樂地學習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通過找一找、涂一涂、擺一擺、做一做等方法感知規律、認識規律、創造規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過程
(一)、游戲
1.老師說那就摸那,看誰反應靈敏。
眼睛、耳朵、嘴巴、眼睛、耳朵、嘴巴、眼睛、耳朵,
想:老師接下來會讓你們摸哪個器官?
2.老師說上下拍手游戲。老師喊“上“時停。想:老師接著會喊什么?
像這樣按照一定的順序重復排列的,這就是規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找規律。板書課題《找規律》
(二)、認識規律
師:六月一日同學們正在進行聯歡呢
問:請你仔細觀察,畫面上哪些排列是有規律的?又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小組內相互說說,看誰發現的最多。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彩旗是一面紅旗,一面黃旗,在一面紅旗,一面黃旗這樣一組一組地重復排列下去的,是有規律排列的。
問:彩旗的排列規律是……后面一個該是什么顏色的彩旗?
彩花的排列規律是……后面一個該是社么顏色的彩花?
燈籠的排列規律是……后面一個該是什么顏色的燈籠?
小朋友的排列規律是……男、女;男、女;…….
(三)、找規律
1、找立體圖形的規律
師:認識了規律,就應該運用規律來解決問題了。老師這有一組圖形,你能接著往下擺嗎?(出示課件)
小組討論,相互說說,然后從學具袋拿出學具擺出有規律的圖形。(課件顯示答案)
2、找平面圖形的規律
師:我們已經會擺兩個圖形了,三個圖形你會有規律的擺出嗎?你能猜出它的后面應該擺什么圖形嗎?(課件顯示)小組內相互說說,指名說出答案。
相互說說,拿出學具擺出有規律的圖形。
3、涂一涂
1、師:物體、圖形的擺放可以有規律,涂顏色也可以有規律。出示例3,仔細觀察,涂出有規律的顏色!
2、完成“做一做”的涂顏色題目。
3、找動作的規律
師:今天,同學們又聰明又能干!我們常常用掌聲鼓勵大家,你能找到掌聲的規律嗎?(老師拍,學生聽)請學生和老師一起做,快來吧!(一、二、三三三)(師生同座三次)師:生活中,有些時候的聲音,動作也是能表現出一定的規律的!
4、找生活、學習中的規律
師:我們認識了事物排列規律,你能說說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規律的?舉例:
(1)馬路上的斑馬線——一道白色,一道黑色。
(2)時間——12個小時。
(3)音符,
(4)月亮的變化。
(5)衣服上的圖案。
(6)教室里的桌椅,從前往后一排桌子,一排椅子。
(7)太陽每一天的東升西落,每天都是這樣重復出現的。
(8)一年四個季節。等等這些都是有規律的。
(四)、創造規律:
師:想不想自己動手擺一擺學具,創造出有規律的圖形,看誰最有創意。
(學生拿出學具動手擺出有規律的圖形)。展示作品,并說出是按什么規律排列的。
(五)、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物體的排列有規律,正因為物體的排列有了這些規律,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豐富多彩,我相信,只要同學們多注意觀察,多動腦筋,一定能創造出更多更新的規律來豐富我們的生活。
問:你認為你今天學習怎么樣?
四、教學反思:
1、還是沒有大膽給孩子學習的空間。
2、在學生創造規律時,局限了他們的思維,應該讓他們自己去收集、準備學具,這樣一來創造出的規律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