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說課稿(精選14篇)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篇1
我的說課流程是:說說教材分析,說學情分析,說教學模式、教學設計,說板書、課堂評價與課程資源的開發。
教材分析:
本單元包含兩個信息窗,主要內容有:乘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和乘法分配律
這節課是學生學習了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是乘法運算規律延續。這節課以濟青高速公路為背景素材,通過對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的兩輛汽車的相遇信息,由解決相遇問題的兩種方法,發現和引出了對乘法分配律的探索,體驗生活和數學的緊密聯系,將數學問題有機結合,合理整合知識,讓學生利用自己已學的知識體驗推動新知識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知識的遷移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
教學方法:
1、通過復習解答相遇問題,在解答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多種解題方法。
2、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經驗和具體運算,用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等數學方法學習知識。
3、讓學生通過探索體會知識間的聯系,理解一些規律都是從一般規律概括出來的。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探索、驗證、理解乘法分配率,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理解乘法運算定律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2、培養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學會運用乘法分配率進行簡便計算。
4、讓學生了解簡算在實際生活的運用,提高學生的簡算意識。
學情分析:
這一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第一次接觸,但對這方面的經驗學生已有了積累。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模式:
七步式對話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課前進行有效地預習,搜集資料,極大的擴充了課上有限的40分鐘的時間。本節課的預習要求是:熟悉課本知識,并從生活中尋找分配率實例進行驗證。有效地預習不僅節約了課堂時間,也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良好的主導作用的關鍵是創設有效地活動體驗,讓學生把已有的知識有效地利用,內化為學生的數學素養,這樣就會極大的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及好奇心。
教學過程:
一、模擬激趣,引入學習
同學們,兩個運動中的物體會出現怎樣的位置關系,你知道 嗎?
(學生思考回答。)下面我請兩個同學到前面演示一下,看哪個 同學觀察的最仔細。請學生交流匯報。
二、進行新課,遷移新知
1、觀看圖片,學習鋪墊
這些圖片是我們看到濟青高速公路的場景,同學們都看 的很認真,你們了解濟青高速公路的情況嗎?
2、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自主提問
請同學們觀察這幅圖(信息窗圖片),從圖中你得到了哪些 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可能會提 出: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相遇時大客車比小客車多 行市駛了多少千米?濟南到青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合作探究
我們來解決“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
要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請同學們分組交 流、解答。
(3)匯報交流
小組代表發言,匯報解答思路和方法。(根據學生的回答用 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解題思路。)
(4)學生獨立列式,并指名匯報,教師板書。
3、精講點撥
剛才我們求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同學們用了兩種方 法,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你有什么發現?根據剛才的發現,你 有什么想法?鼓勵學生說一說,大膽猜想。
請你在小組內舉出這樣的例子,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學生匯報交流,教師幫助完善發現的規律。
同學們真棒!發現并驗證“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的規律,叫做乘法的分配
律。”教師板書課題名稱:乘法的分配律
我們能像前面學習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哪樣,用字母表示我們剛才發現的規律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a+b)?c=a?c+b?c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1、想一想,連一連
(15+85)x7 325x(99+1)
325x99+325 34x45+34x55
34x(45+55) 15x7+85x7
23x24+23x76 23x(24+76)
2、在□里填上合適的數
(80+70)x5=80x□+70x□
mx153+mx47=□x(□+□)
(a+b)x9=ax□+□x□
mxn+mx16=□x(□+□)
3、火眼金睛辨對錯
(1)13x(16+24)=13x16+13x24 ( )
(2)12x4x4x13=4x(12+13) ( )
(3)(a+b)·c=a+(b·c) ( )
(4)78x101=78x100+78 ( )
四、感悟收獲 通過學習,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請學生談一談。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分配律
(a+b)?c=a?c+b?c
110x2+90x2 (110+90)x2
=220+180 =200x2 =400(千米) =400(千米)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第三章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中的內容。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的基本性質與目的,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乘法分配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我設計了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到達新知識的制高點。其中適當的鼓勵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練習的層次和坡度,讓學生積極參與,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學法指導
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采用觀察、比賽、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讓學生都能夠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1、回顧前面學習過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用字母來表示。
2、師:(指導觀察主題圖,理清圖中的數學內容)同學們植樹多么認真啊!他們為綠化祖國做出自己能做的事。這節課我們接著來探究關于其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同事們能夠有興趣解決嗎?
(復習舊知識,孔子曰:學而時習之。時下正是植樹節,以這樣一個情境引入新課比較自然)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教學例3。
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
A、要求生在練習本上列綜合算式算,然后小組里交流。生匯報。
B、讓一學生上黑板寫。
(4+2)x25 =6x25 =150(人)
師:你是怎么想的?
C 、師問:還有同學有不同的列算式方法嗎?
生:上黑板寫。
4x25+2x25
=100+50
= 150(人)
師:你是怎么想的?
(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理清解題思路,與其他同學共享)
師引導學生對比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生小組里交流。生匯報。
引導學生發現:
1、(4+2)x25=4x25+2x25
2、第二個算式比第一個算式簡便。
3、師適時引導總結出乘法分配律
......
師:誰能給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起個名字?(乘法分配律師板書)
(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討論交流,得到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觀察發現交流合作的能力。)
生:翻開課本齊讀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師:課本上用符號來表示乘法分配律,但是沒有寫完整,你能補充完整嗎?(師巡視指導)
師板書:(a+b)xc=axc+bxc
D、你能例舉出類似的例子來嗎?
生:在練習本上寫,然后師指名說一說。
(由于前面學習交換律、結合律的時候都有這些環節,所以這部分內容學生很熟悉,放手讓學生做。)
E、師在黑板上板出乘法結合律的式子。(用字母表示)讓學生對比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對比它們的異同,讓學生說一說。
(在這一章內容里學習了好幾個運算定律,學生很容易搞混淆,所以要讓學生區別它們。)
(三)鞏固運用,深化提高。
1、第36頁“做一做”。
下面哪個算式是正確的?正確的畫“√”,錯誤的畫“x”。
56x(19+28)=56x19+28
32x(7x3)=32x7+32x3
64x64+36x64=(64+36)x64
2、師: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計算:101x13 40x65
指名兩生上黑板做,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生甲:101x13生乙:40x65
=(100+1)x13 =40x(60+5)
=100x13+1x13 =40x60+40x5
=1300+13 =2400+200
=1313 =2600
(這部分的練習主要是訓練學生的運用能力,可能當時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老師的巡視指導。)
師:表揚鼓勵學生。
(四)總結提升。
這節課,你認識了什么新的運算定律?你會將它敘述一遍嗎?它對我們有什么幫助?
六、說板書:乘法分配律
(a+b)xc=axc+bxc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的內容,是一節比較抽象的概念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教學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學習這幾個定律中的難點。因此,對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我沒有把重點放在數學語言的表達上,而是把重點放在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的計算往完整地感知,對所列算式進行觀察、比較和回納,大膽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舉例進行驗證……
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定位在:
(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觀察、類比、回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熟悉。
(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熟悉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現題目,解決題目的能力,進步數學的應用意識。
本單元教材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不再僅僅給出一些數值計算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計算,發現規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題目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這樣便于學生依托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題目的方法,引出運算定律。
教材提供了這樣一個主體圖:春季里,同學們開展植樹活動,一共有25個小組,每組里4人負責挖坑、種樹,2人負責抬水、澆樹。需要解決的題目是: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植樹活動?學生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分別列出算式,接著通過計算發現,兩個算式可以用“=”連接,即25x(4+2)=25x4+25x2。我將其首先呈現給學生,目的是結合學生熟悉的題目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
接著設計“懸念”,拋出四組題目,把學生引到“兩算式的結果相等”的情況中來。先請學生猜想,而后驗證,再請學生編題,讓每一個學生都不由自主地參與到研究中來。在編題過程中,很多學生都交出了正確的“答卷”,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繼續研究的欲看。接著,請同學在生活中尋找驗證的方法,以四人小組為研究單位,學生的思維活動一下子活躍起來,紛紛探究其中的奧秘。小組討論的方式,更促使學生之間進行思維交流,激發學生希看獲得成功的動機。通過實踐、討論,揭示了乘法分配律。再通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述乘法分配律加以內化。這樣做,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歡快,自己動手編題、自己動腦探索,從數目關系變化的多次類比中悟出規律,“扶”得少,學生創造得多,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一條規律,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自主自動,學會了進行合作,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像數學家一樣進行研究、發現!這對十歲左右的孩子來說,其激勵作用無疑是無比巨大的,而“愛思、多思、會思”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一生受益。縱觀教學過程,學生學得輕松,學得主動。
我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感受到:認真鉆研教材,深進挖掘教材中的寶貴資源,會使教材的內涵更有廣度和深度,也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率》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運算定律和簡便計算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一部分知識的教學,承接前面學過的加、減、乘、除的運算方法,幾個幾加幾個幾的運算和四則運算法則的知識,后起整數的簡便計算和小數、分數的簡便計算。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我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前面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已經有了前面幾次類似的學習經歷,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較好的基礎。由于乘法分配律不像交換律、結合律只針對一種運算進行的變化,其中不僅有乘法還有加法或減法,因此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概括運算定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學生在概括時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及時進行引導和點撥。
三、說我的思考
教學本課時,我試圖在一種開放的教學環境下,讓學生通過口算初次感知規律、解決問題形成規律表象、探索等號兩邊算式的聯系概括規律、鞏固運用規律等環節的學習,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主動探索的學習精神和意識,真正體現課堂教學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四、說教學目標
結合上面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體會應用乘法分配率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2. 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 使學生能聯系實際,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活動,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
學生經歷歸納概括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
抽象概括乘法分配律,簡單運用乘法分配律。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第一個環節,我設計了4道口算題:25x7x4 ;8x9x125;(8+4)x25;3x12+7x12。前兩道題讓學生說運算過程的同時,說說運用了什么定律?對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算的復習,為后面和乘法分配律進行比較做準備。后兩道題讓學生進行口算時產生學習困難,大部分學生采用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所以很慢,也不見得準確。這都沒有關系,這只是這節課的一個伏筆,是第一次讓學生隱隱約約地感受懲罰分配律。然后老師快速神秘地說出答案,并激勵學生說,“只要你們這節課認真學習,也能像老師一樣快速準確地說出結果,你們愿意嗎?”。讓學生對這節課充滿期待。
(二)解決問題,探索定律
1、再一次呈現種樹的主題圖,直接提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學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讓學生圍繞著問題,從熟悉的信息中找出相關的數學信息,培養學生搜集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利用前兩次課的主題圖,既可以使內容顯得連貫,又可以降低解決問題的難度。更加突出這節的重難點(即乘法分配律的概括和運用),而不是解決問題。學生提取出有價值信息后,給學生出示一個完整的實際問題,有利于讓學生下一步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2、匯報方法,兩種不同的方法出現后,引導學生觀察兩種方法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學生會發現兩種方法思路不同,結果相同。由于學生有前面的學習經驗,很容易就能把(4+2)x25和4x25+2x25用“=”連接起來。接下來就是引導學生一步步分析等號兩邊的算式,左邊的算式先算什么?先算4+2=6。6x25表示什么?表示6個25是多少?右面的算式表示什么?4個25加2個25是多少?也就是6個25是多少。我引導學生利用乘法的意義,一步步地追問后,讓學生懂得4個25加2個25就等于6個25,所以等號兩邊相等。這是第二次讓學生感知乘法分配率了。但并不急于揭示定律,因為孩子的概括能力有限,還需要做進一步的鋪墊。
于是我設計了“是不是任何三個數組成這樣的算式都有這樣的規律呢?”這再次激起學生的思考,強烈的探究欲望引導著他們馬上想驗證一下,我順水推舟地讓他們在小組里寫寫試試。小組中有的同學喜歡用大數、有的同學喜歡用小一點的數、有的同學則喜歡用1、10、99這樣的特殊數,無論怎樣他們都通過自己的驗證和同學的交流中感受到了,這條規律是的的確確存在的。
3.總結定律
這個時候再讓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條規律就水到渠成了。當然學生的語言并不規范。我會引導學生一步步說出“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就等于把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這就叫做“乘法分配律”。邊說邊板書,尤其是表示分配的時候用彩色箭頭標明怎樣分配,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隨后板書課題,就更突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了。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是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并不難,但是有可能出現(a+b)xc=axc+bxc或ax(b+c)= axb+ axc,都要列出來給予肯定。
(三)對比理解,鞏固應用
1、呼應口算,體會價值
做練習之前,我設計了一個回歸口算的小環節。讓學生再看上課之初不好算的那兩道口算題。學完定律后,再看到(8+4)x25,自然會想到用分配的方法,見到3x12+7x12會想到3個12加7個12,其實就是10個12,就得120。這樣的前后呼應設計,既使課堂顯得完整,又讓學生開始的疑惑解開,有種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的感覺,體會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從而真正深刻體會到乘法分配律的好處。
2、對比定律,加強理解
與乘法結合律的對比,是基于我往年的教學經驗,學生經常把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結合律用混的現象。比如:44x25=(40+4)x25=40x25x4x25=1000x100=100000。所以,我讓學生找出他們的不同點。從而更好地理解這兩條定律,以便日后準確運用。
3、多種聯系,鞏固應用
判斷和填空的練習,旨在進一步對比區分,鞏固乘法分配律。買衣服環節的設計,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體現出數學與生活的密切練習。
簡便計算中,我設計了分配律正運用的練習,逆運用的練習,減法的分配練習,以及三個乘法合并的練習。一個比一個難,每個都有挑戰性,有讓學生蹦一蹦夠得著,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感,也培養了學生的類推遷移能力。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說一說學習這節課的收獲,學生的回答可能是零散的,不完整的,老師都應給予肯定。
其次我提出了45x99+45,35x102,23x99這樣需要稍加變化才能運用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的題,引起學生的思考,為下節練習課做好鋪墊。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課時教學為蘇教版第八冊第54-55頁運算律的第1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乘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內容要為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打下基礎,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理解含義上。
二、說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以下簡稱《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于此,我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及課前調查,確定了如下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發現、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過程和方法:引領學生在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的過程中,培養觀察、比較、猜測、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與簡潔。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標準》還提到:要探索并了解運算律,會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據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的內在規律,并與他人交流。
三、說學情:
由于學生已初步具有探索、發現運算律并應用運算律簡便計算的經驗,本節課遵循解決問題發現規律交流規律表達規律的順序來呈現內容,這樣的安排易引起學生對學過的方法的回顧,亦有利于他們順利學習和掌握本節課內容。在實際教學時,我還強調依主題圖情境引導觀察、比較、猜測、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親歷貫穿學習全過程,重學生的成功體驗,引領他們在合作、交流的和諧氛圍中理解算理,一步步發現與成功、探索與理解。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數學教學需要多種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本內容是數學教學的難點,根據內容特點、教學目標及四年級學生獨有心理規律和個性特征,通過情境的巧妙改設、練習的層次遞進、語言的幽默生動,促進學生知識的逐步建構、思維的螺旋上升,使得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走向理性,努力將數學教學活動創設成活潑、主動、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空間,引領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發現、去思考、去質疑、去辨析、去交流、去釋疑,直至豁然開朗,開懷一笑。
五、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4大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自由欣賞,師生談話
課前,幻燈展示剛出版的《快樂數學》班級數學小報第3期,學生自由欣賞自編數學笑話4則等數學筆記,師生近距離談話。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前2分鐘及數學小報的開展,融洽師生關系,溝通師生心靈,拉近心理與交流的距離,為后面順利教學奠定基礎。]
第二環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導入猜想驗證:
我出示改設的主題情境圖,啟發性談話: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師:你是怎么列綜合算式的?你怎么想?有和他的列式和想法一致的嗎?(板書)
師:還有沒有其他不同的列式?(板書)
師:看這兩種列式,猜一猜兩道算式的結果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有猜想就要有驗證,要驗證就要有行動,請同學們認真計算,看計算結果是否如我們的猜想?
學生計算交流,師板書:=
[設計意圖:合理利用并依據現實生活實際改造現有的主題圖情境,將5件(條)改為2件(條),更貼近生活實際的`生活情境創設,使學生更易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不同的解題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在計算結果相等的情況下組成等式,這為學生感受乘法分配律提供了現實背景,學生從中也體會到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2.交流類推表達:
合作交流等式(65+45)2=652+452,觀察比較左右兩個算式的異同點,強調:都買2件,也就是買2套,(65+45)個2也就是65個2加 45個2。
繼續引導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要買2件短袖衫和2條褲子,需要付出多少元?假如買5件,等式能成立嗎?讓學生嘗試用兩種綜合算式來完成,簡單交流。
比較類推:象這樣有規律的左右兩邊都相等的等式多嗎?舉一些類似這樣的式子?(注意強調計算結果)學生交流、討論、探討,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述自己所理解的這類規律。之后要求學生用字母a 、b 、c來表示這個規律,教師在板書的同時注意結合手勢比劃簡要說明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設計意圖:從問題的實際意義〈都買2件,也就是買2套〉和數學運算的意義〈(65+45)個2也就是65個2加 45個2〉兩個層面來體會與認識;從比較類推、手勢表達等活動探索與理解,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同時,在交流合作中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透徹感悟。]
3.揭題細讀靜想:
教師順勢揭題,進而結合乘法分配律的自述(課件)讓學生細讀靜想,體會、感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規律表述、逆應用及變式。
[設計意圖:對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我不強調口頭上的簡單表述,而力求通過乘法分配律的自述再次強化與滲透,讓學生深刻印象。]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本節課我設計了5個層次的練習:
1.我是小法官:填空及判斷正誤,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2.我們算的最快:分組比快,體會乘法分配律計算的簡便。
3.我最聰明: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字,使得計算更簡便。
4、結合本校3、5、6年級班級數和平均每班學生人數改編問題,交流、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條件選擇相應的條件進行解答,并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完成。
5、自提問題,自由完成:一塊長方形菜地種青菜和蘿卜(長方形菜地寬36米,青菜地長66米,蘿卜地長34米),讓學生根據收集的數學信息自編數學問題,自由解決。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上,我深入解讀教材練習設計的同時,對練習進行了適當的加工改造,力求體現現實性、趣味性、層次性、思考性、發展性。多形式、多層次的練習,深化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更多注重的是深層次的挖掘,比如:乘法分配律的逆應用,其在減法中的應用等,這使得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得到延伸,讓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第四環節:全課小結,布置作業
回顧學習收獲,安排學生課后補充完成第55頁相關知識內容,并寫數學筆記一篇。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學資料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第八冊P64 ― 65頁的《乘法分配律》,本課的教學資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資料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資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夠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之后學習”乘法分配律”不會覺得太難,可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還是一個薄弱的環節。
二、說目標
根據《新課程理念》、教學資料和學情,本節課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智能目標:
使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情感目標
使學生能聯系現實問題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塵埃,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發現數學規律的愉悅感和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教學重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自主發現規律,抽象歸納,并能用符號、語言或其他方式與同伴交流規律。
三、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新課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是現代教育的根本目標,也是我們每一堂課教學的根本目標。新的理念提倡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從獲得必要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根據這一總體目標,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一)說教法
興趣是一個人學習的動力,是最好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啟發式教學,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誰知規律,設計一些引人入勝的學習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練習的層次和坡度,設計一些易混題,最終設計一個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積極參與,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說學法
動參與,樂于探究。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始終參與教學活動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先出示了學生的生活情景圖,讓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并經過解決問題發現了乘法分配律。合作交流,體會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的開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有充分的光和機會經過觀察、交流、反思等活動,提升思維品質,發展創新意識。經過學生多思、多說、多練。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五一就要舉行藝術節的比賽了,為了這次藝術節,教師和同學們都花了很多的精力,這不,我們學校教舞蹈的葉教師正利用星期天,去為舞蹈組的小演員們挑選漂亮的演出服呢?(課件出示商店場景)
【設計意圖】創設一個充滿現實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很多的數學信息,并主動積極地帶著自我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課堂。
(二)展開探索過程
1、初步感知
(1)提出要求: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買這些些服裝,葉教師一共要付多少元錢呢?你能用兩種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嗎?
(2)學生獨立列式,教師巡視
(3)交流反饋: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列式
板書:65×5+45×5(65+45)×5
請生交流解題思路,并比較哪種解法更簡便。
(4)列成等式
經過計算,我們發現這兩種解法雖列式不一樣,但都能解決問題。那么我們在這兩個算式之間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得數是相等的呢?
小結:雖然這兩個算式樣貌不一樣,可是計算結果是相等的。我們就能夠把兩個算式寫成一個等式。
2、類比展開
(1)提出類比問題:如果葉教師選擇選擇的是另兩種服裝,買的數量都是6件、或8件的,你還能用兩種方法來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嗎?
(2)要求:每一小組編一題,用兩種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并計算出結果,比一比哪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3)學生小組合作完成,交流反饋,相機板書:
32×6+65×6
(32+65)×6
32×8+65×8
(32+65)×8
32×6+45×6
(32+45)×6
32×8+45×8
(32+45)×8
(4)觀察算式,引導列成等式,仿照等式隨意舉例
像這樣的情景,是偶然巧合還是有其中的規律呢?大家不妨再舉幾個例子,再算一算。
舉例,小組交流,挑選幾組板書。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出發,在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的基礎上引導有效的交流,在交流中相互啟發,經過觀察、類比列舉使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所初步感知,構成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并且也掌握了一學習數學的方法。
3、體驗感悟
(1)觀察這些算式,或小聲地讀一讀這些算式,這中間隱藏著什么規律呢?
學生有自我的語言描述發現的規律。
(2)修改算式,感悟規律
經過觀察,同學們或多或少都發現了一些規律,此刻教師給每個小組供給了一些算式,根據你剛才的觀察,你覺得這些算式中,哪兩個能夠用等號連起來就把它們挑出來,如果有爭議能夠算一算來驗證一下。
課件出示:
(3+4)×6
3×6+4×6
3×17+3×5
3×(17+5)
20×(5+13)
20×5+5×13
(13+7)×4
13×4+7
(13+7)×4
13×4+7
交流反饋有哪幾組等式。讓生想辦法修改那些不能組成等式的,使它們變成等式。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經過解決問題,類比列舉、觀察感悟、反思糾錯等多種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生動活潑地建構起對數學富有個性理解的過程。
4、揭示規律
(1)游戲”交朋友”
課件出示:(80+20)×4,誰是它的好朋友?(80和20打著傘,一塊去和4交朋友,4可最熱情了,它和80握握手,又和20握握手,多公平啊,80和20高興地把傘都丟掉了)
出示:6×(10+20)(A+100)×5,(42+45)×▲,請生幫它們交朋友
(2)揭示規律
像這樣的等式寫得完嗎?你能用自我的方式把這些等式中存在的規律表示出來嗎?請同學們先在小組里說一說。
反饋引導學生用不一樣的方式表達。(學生可能用語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用字母表示:〔a+b〕×c=a×c+b×c
用語言敘述:兩個數的和乘第三個數,能夠把這兩個數分別和第三個數相乘,再求和。
任何事物都能夠從正反兩方面去看,你們反著讀一讀用字母表示的等式,你能給下頭兩個算式找到朋友嗎?35×8+65×89×18+9×282 【設計意圖】從數學的角度來看,數學要比生活更重要。數學畢竟不是生活經驗的”照片”,而是對生活經驗進行重組、加工,逐步抽象打手成數學模型,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規律,它來源于生活而又遠遠高于生活。所以,前面的教學環節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在學生有所感悟,但不能用規范的數學語言進行概括,及數學化,有效地引導學生小結規律,使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完成。
(三)鞏固內化
1、根據乘法分配律,在__里填入適宜的數
(1)、(15+23)×2=____×2+_____×2
(2)、(37+12)×16=37×____+12×____
(3)、___×___+___×___=(16+26)×8
(4)、(125+11)×8=____×____+____×_____
(5)、276×38+276×62=____×(___+___)
如果計算的話,(4)、(5)你會選擇左邊的算式還是右邊的算式進行計算,為什么?
2、確定下頭各題是否正確,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1)2×15+4×15=(2+4)×15………………
訂正:
(2)5×(20+6)=5×20+6……………………
訂正:
(3)
8×23+8×27=8×23+27……………………
訂正:
(4)9×(6×4)=9×6+9×4……………………
訂正:
3、應用題
一塊長方形的桌面,長68厘米,寬32厘米。周長是多少厘米?(用兩種方法解答,并說說你喜歡哪種方法)
4、用簡便方法計算(任選一題)
①(125+9)×8
②128×31—28×31
③43×5+46×5+11×5
小結:有是先乘再求和比較簡便,有是先求兩數的和再乘比較簡便,大家要根據實際情景的不一樣,靈活對待。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不僅僅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并且注重練習的層次和坡度。基本練習形式多樣,到達了雙基訓練扎實的效果。由于剛剛學習了乘法分配律,為使學到的知識能更好地納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識體系里,必須進行必須量的、針對性強、有實效的基本練習。
(四)總結回顧
今日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發?
【設計意圖】”收獲”既有知識的習得,也有情感上的感受及所得,反思的效果很明顯。
(五)課堂作業
六、說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例:短袖衫褲子夾克衫
32元45元65元兩個數的和乘第三個數,能夠把這
65×5+45×5=(65+45)×5兩個數分別和第三個數相乘,再求和。
=325+225=110×5
=550(元)=550(元)
其他購買方案:
32×6+65×6=(32+65)×6
32×8+65×8=(32+65)×8
32×6+45×6=(32+45)×6
32×8+45×8=(32+45)×8
〔a+b〕×c=a×c+b×c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本課教學為蘇教版第八冊第54—55頁”運算律”的第1課資料,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法、乘法的交換律與結合律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資料要為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打下基礎,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發現規律、理解含義上。
二、說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以下簡稱《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基于此,我結合教材資料特點及課前調查,確定了如下教學三維目標:
1、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發現、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過程和方法:引領學生在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的過程中,培養觀察、比較、猜測、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與簡潔。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標準》還提到:要探索并了解運算律,會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據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發現乘法分配律的內在10規律,并與他人交流。
三、說學情:
由于學生已初步具有探索、發現運算律并應用運算律簡便計算的經驗,本節課遵循”解決問題―發現規律―交流規律―表達規律”的順序來呈現資料,這樣的安排易引起學生對學過的方法的回顧,亦有利于他們順利學習和掌握本節課資料。在實際教學,我還強調依主題圖情境引導觀察、比較、猜測、分析、理解、概括出乘法分配律,以親歷貫穿學習全過程,重學生的成功體驗,引領他們在合作、交流的和諧氛圍中理解算理,一步步發現與成功、探索與理解。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數學教學需要多種教法與學法的有機結合。本資料是數學教學的難點,根據資料特點、教學目標及四年級學生獨有心理規律和個性特征,經過情境的巧妙改設、練習的層次遞進、語言的幽默生動,促進學生知識的逐步建構、思維的螺旋上升,使得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走向理性,努力將數學教學活動創設成活潑、主動、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空間,引領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發現、去思考、去質疑、去辨析、去交流、去釋疑,直至豁然開朗,開懷一笑。
五、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4大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自由欣賞,師生談話
課前,幻燈展示剛出版的《歡樂數學》班級數學小報第3期,學生自由欣賞”自編數學笑話4則”等數學筆記,師生近距離談話。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前2分鐘及數學小報的開展,融洽師生關系,溝通師生心靈,拉近心理與交流的距離,為后面順利教學奠定基礎。]第二環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導入―猜想―驗證:
我出示改設的主題情境圖,啟發性談話: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師:你是怎樣列綜合算式的?你怎樣想?有和他的列式和想法一致的嗎?(板書)
師:還有沒有其他不一樣的列式?(板書)
師:看這兩種列式,猜一猜兩道算式的結果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景?有猜想就要有驗證,要驗證就要有行動,請同學們認真計算,看計算結果是否如我們的猜想?
學生計算交流,師板書:”=“
[設計意圖:合理利用并依據現實生活實際改造現有的主題圖情境,將5件(條)改為2件(條),更貼近生活實際的生活情境創設,使學生更易在具體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不一樣的解題思路,列出不一樣的算式,在計算結果相等的情景下組成等式,這為學生感受乘法分配律供給了現實背景,學生從中也體會到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
2、交流―類推―表達:
合作交流等式(65+45)×2=65×2+45×2,觀察比較左右兩個算式的異同點,強調:都買2件,也就是買2套,(65+45)個2也就是65個2加45個2。
繼續引導從情境圖中發現問題:要買2件短袖衫和2條褲子,需要付出多少元?假如買5件,等式能成立嗎?讓學生嘗試用兩種綜合算式來完成,簡單交流。
比較類推:象這樣有規律的左右兩邊都相等的等式多嗎?舉一些類似這樣的式子?(注意強調計算結果)學生交流、討論、探討,嘗試用自我喜歡的方式,表述自我所理解的這類規律。之后要求學生用字母a 、b 、c來表示這個規律,教師在板書的同注意結合手勢比劃簡要說明乘法分配律的意義。
[設計意圖:從問題的實際意義〈都買2件,也就是買2套〉和數學運算的意義〈(65+45)個2也就是65個2加45個2〉兩個層面來體會與認識;從比較類推、手勢表達等活動探索與理解,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同,在交流合作中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透徹感悟。]
3、揭題―細讀―靜想:教師順勢揭題,進而結合”乘法分配律”的自述(課件)讓學生細讀靜想,體會、感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規律表述、逆應用及變式。
[設計意圖:對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我不強調口頭上的簡單表述,而力求經過”乘法分配律”的自述再次強化與滲透,讓學生深刻印象。]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本節課我設計了5個層次的練習:
1、”我是小法官”:填空及確定正誤,讓學生說一說自我的理解。
2、”我們算的最快”:分組比快,體會乘法分配律計算的簡便。
3、”我最聰明”: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字,使得計算更簡便。
4、結合本校3、5、6年級班級數和平均每班學生人數改編問題,交流、指導學生根據不一樣的條件選擇相應的條件進行解答,并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完成。
5、自提問題,自由完成:一塊長方形菜地種青菜和蘿卜(長方形菜地寬36米,青菜地長66米,蘿卜地長34米),讓學生根據收集的數學信息自編數學問題,自由解決。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上,我深入解讀教材練習設計的同,對練習進行了適當的加工改造,力求體現現實性、趣味性、層次性、思考性、發展性。多形式、多層次的練習,深化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意義的理解,更多注重的是深層次的挖掘,比如:乘法分配律的逆應用,其在減法中的應用等,這使得乘法分配律的內涵得到延伸,讓學生對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第四環節:全課小結,布置作業
回顧學習收獲,安排學生課后補充完成第55頁相關知識資料,并寫數學筆記一篇。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和發現乘法分配律,并能更多用掌握乘法分配率。
2、引領學生在主動參與探索的過程中培養觀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感受教學規律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乘法分配律在計算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和概括能力,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運算的前提和依據,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和掌握乘法分配率的意義。教學難點是理解乘法分配率的意義。
二、說教法
興趣是一個人學習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將遵循小學生的認識規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并綜合應用情境教學法,操作實驗法,討論法,評價法等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合作探究的空間,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通過創設愉悅的生活情境,寓教于樂,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沿著觀察、交流、類比、歸納的思路,由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力求實現新課標所倡導的生命化、生活化、動態化、過程化的新型課堂教學理念。
三、說學法
“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本節課,我主要采用“激、感、探、固、評“五字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相互評價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體會新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全過程,體現數學學習使學生經歷數學活動、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新課程理念。
四、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五字教學法,制定了如下教學環節:
(一)借比賽來激趣
新課伊始,我先和同學們來一個小小的數學熱身賽(課件出示)讓學生在兩道題中任選一題,教師全做,看誰做得又對又快。當有了結果后,我設置疑問:想知道老師算得又對又快的秘密嗎?當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時,我順勢進入第二個環節。
(二)依情境感新知
看到大家學習積極性這么高,老師送給大家一些笑臉,(出示課件)你們知道這上面一共有多少張笑臉嗎?你是怎樣算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5+3)*4 5*4+3*4]
學生不難發現,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來的結果相同,所以可以用等號將兩個算式連接起來。(板書=)這樣的設計,既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又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既可以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又能使學生樂學、易學。
我感到,一個規律的得出應該通過一組算式的觀察得到,只是一個例子就顯得十分草率,因此,我又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課件出示)學校準備購買校服,上衣每件35元,褲子每條25元,要購買三套這樣的校服一共需要付多少錢?同學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可能會根據大屏幕上的信息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我適時板書:[35*3+25*3 (35+25)*3]這時學生不難發現,用不同的方法求出的總價相同,所以也可以用等號將兩個算式連接起來。
這樣,由生活情境產生數學問題,由淺入深,不斷地創境設問,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解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規律的強烈欲望,這樣就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個教學環節:
(三)據探究知規律
當學生產生探究規律的強烈欲望時,我將引導學生對教學重點進行合作探究。首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以上兩個算式的左邊和右邊,你發現了什么?我并不急于讓學生回答,而讓他們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里進行交流,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將進一步的達成共識,學生可能會發現:左邊是兩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右邊是把左邊的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當所有學生都有所發現時,我將繼續引導他們:你能仿照上面的例子再舉一些含有這樣規律的例子嗎?這一過程學生將會舉出大量的例子,以揭示乘法分配律的普遍性。在此基礎上,我問:同學們,在以上的學習中,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學生通過以上的合作探究、觀察交流,充分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并進行歸納,(課件出示并板書課題)這時可讓學生在小組里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定律的?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嗎?最后師生共同概括出字母公式,(教師板書)結合公式教師說明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反過來使用,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這樣一層深入一層的探究過程,能培養學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我會采用各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對有特殊見解的我將予以充分肯定。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因此,我把第四個環節設計為:
(四)憑練習固新知
當學生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后,我將設計以下的闖關練習:
第一關是一般性練習,數字找家。(出示課件)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人人參與,靈活運用乘法運算定律幫數字找準自己的家。
第二關是小判官。這一關中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我將讓學生通過打手勢的方式來進行判斷并說明理由,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三關是提高性練習,我能行。這一關練習我將引導學生運用定律進行簡便運算,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定律的能力。
第四關是開放性練習,我最棒。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這一過程我將采用各種激勵手段,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學生有可能提出20個足球20個籃球一個多少元?如果學生提出20個足球比20個籃球貴多少元時,可以進一步推廣到乘法和減法的性質[(a—b)*c=a*c—b*c],這也是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在以上的闖關練習中,循序漸進,學生在用中鞏固了新知,最后一個環節是:
(五)借評估促發展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改進教學以及反思的一種手段,在教學中,我將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如將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有機結合起來,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活躍課堂的探究氣氛。在課的最后,我將讓學生做最后的自我評估:同學們,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需要老師和同學幫幫你?讓學生自我梳理,最后布置作業。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運算律《乘法分配律》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8-49頁資料。本課的教學資料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資料的難點。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本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呈現的步驟是: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歸納規律。
(二)說教學目標
過去教學過于強調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新課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將教學目標分為了三維。新課標指出“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應當以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正確價值觀。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以知識技能的培養為主線,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把這兩者充分體此刻教學過程中,新課標指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將教學目標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經歷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活動;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應用乘法分配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資料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探究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以及乘法分配律的變式練習。
教學難點:猜測、驗證、總結乘法分配律。
二、說學情
今日我們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在已經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運用這些定律使一些運算得到簡便。四年級學生已有必須的觀察、比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運用能力不夠,抽象概括能力不強,形象思維占主導,個人思維常受一些定勢思維的干擾。對于復雜些的計算題,其理解、掌握還不夠,有必須的難度。
三、說教法學法
在設計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時,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采用自主學習,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為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本節課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經過學生的`探索性和挑戰性,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溫故而知新,鞏固前面學的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我出示課件,口算題。125×8 25×4 25×6×4 7×8×5 2×3×50
課件設計能夠使學生看得清楚,也是為了讓學生想說、敢說、搶著說,激發他們早點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步,聯系生活,引入課題
五一就要舉行藝術節的比賽了,為了這次藝術節,教師和同學們都花了很多的精力,教師正利用星期天,去為舞蹈組的小演員們挑選漂亮的演出服呢?創設這樣一個充滿現實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很多的數學信息,并主動積極地帶著自我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課堂。(課件出示商店場景,出示的衣服是上衣、下衣,主要是要求學生進行搭配)
【創設情境,師生比賽。出示一組題中選取兩道誰能一眼看題目說出得數。
(40 4)×25 37×45+55×37 68×32+68×68 (80+8)×125
比賽的結果:教師算得快,學生算得慢,學生心里就想教師怎樣你算得那么快?這時教師導入,剛才的比賽教師比較快,是因為教師
又運用了乘法的一個法寶,你們想知識嗎?此時同學們必須很想明白,學生的求知欲望到達高潮,教師告訴學生乘法的又一法寶是: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進入新知。】
(現代數學論指出:運用已有的知識獲取新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溫故知新者,能夠為師矣”。可見從古到今都在重視新、舊知識間聯系。所以,經過復習舊知,能夠起到搭橋鋪路、分散難點的作用。) 強化學生說理,是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探索新知,初步感知
第一步,探索新知
我會提出要求: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買這些些服裝,教師一共要付多少元錢呢?你能用兩種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主動探究,引發思考,有舊知導入新知。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根據要求列式,教師巡視,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接下來是,交流反饋讓學生說說自我的列式,得出板書
板書:65×5 45×5 (65 45)×5
請學生生交流解題思路,并比較哪種解法更簡便。
經過計算,會發現這兩種解法雖列式不一樣,可是結果一樣,都能解決問題。那么我們在這兩個算式之間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得數是相等的呢?
第二步, 類比展開,經過變式,感知規律
提出類比問題:如果施教師選擇選擇的是另兩種服裝,買的數量都是6件或8件的,你還能用兩種方法來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嗎? 32×6 65×6 (32 65)×6 32×8 65×8 (32 65)×8 32×6 45×6 (32 45)×6 32×8 45×8 (32 45)×8
讓學生列式計算,進行比較,得出結論。概括出規律。
從而得到乘法分配律:(a c)×b=a×b c×b
以及其逆運算:a×b c×b=(a c)×b
(三)鞏固練習。
我將布置課本上的習題試一試,第一題,以及填一填第一題,鞏固所學過的乘法分配律。 練習的設計不僅僅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并且注重練習的層次和坡度。基本練習形式多樣,到達了雙基訓練扎實的效果。由于剛剛學習了乘法分配律,為使學到的知識能更好地納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識體系里,必須進行必須量的、針對性強、有實效的基本練習。在這個環節中,將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并經過比較、感悟計算方法的靈活多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四)小結
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主動回答這節課學到了什么,這些知識能夠解決生活中的那些問題,學以致用。
(五)布置作業
在布置作業時,我設計了有層次的習題,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的基本教學理念。
五、說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 a b ) ×c = a×c+b×c
a×c+b×c=( a b ) ×c
教學設想:板書簡單,思想清楚,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六、說設計理念:
在認真解讀了教學用書、教材后,我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在設計本節課時突出了兩個方面的重點資料:
一是讓學生在觀察、猜想、驗證、比較、歸納中探究乘法分配律,二是設計靈活多變的變式練習,讓學生在不一樣類型的練習中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具體說明如下:
1、讓學生在觀察、猜想、驗證、比較、歸納中探究乘法分配律,并嘗試了用語言來概括,在探究過程中培養了數學學習的方法。
我借助課本情境圖引導學生列出了一個等式:
(110 90)×2=110×2 90×2
然后又創設了買演出服的情境,這樣就列出了第二個等式:
(60 40)×2=60×2 40×2
這時,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猜測:你能根據上頭兩個等式把下頭的等式補充完整嗎?出示:
(30 20)×5= □×5 □×5 (10 90)×3= □×3 □×3 這時,學生就要先觀察前兩個等式的特點,進行填空。這時,啟發學生思考:等號的左邊有什么共同點?等號的右邊和左邊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之后,讓學生仿照例子再列舉兩個等式。這個時候,學生對于乘法分配律已經有了經驗上的基礎,教師問:“這樣的例子多不多?能寫得完嗎?你有沒有好的辦法?”學生一下子想到了用字母表示。字母公式就這樣出來了,再讓學生試著概括。
整個探究過程不斷引發學生猜測、驗證、觀察、比較、進而歸納,使學生在掌握新知的同時,體驗到了數學思想方法。
2、練習的設計層次性強。
在練習題的設計方面,我進行了充分的思考,決定把練習題設計成不一樣的層次
第一層次,練習乘法分配律的正向練習。
第二層次,對乘法分配律進行反向練習,并且讓學生說出解題的方法。
第三層次,拓展練習,即把兩個數的和變成三個數的和,等式能否成立?變成四個數的和呢?五個數的和呢?讓學生明白,多個數的和乘一個數,等于每一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
第四層次,依舊是拓展練習,“把兩個數的和改成兩個數的 10差,你會發現什么?”引發學生進一步猜測、驗證。
把練習設計成不一樣層次的變化練習,能夠使學生真正明白乘法分配律的意義,為學習簡算打下了基礎。
七、設計意圖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我拋棄已有經驗,重新設計這節課,力圖在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幾方面有所創新,有所突破。確定教學目標時,我將傳統的“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變為“經過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動,發現乘法分配律”。教學的重點也由傳統教學的重視結論的記憶、算法的模仿,定位為引導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發現、感悟、體驗數學規律,進而學會應用規律。本節課試圖在一種開放的教學環境下,讓學生經過“聯系實際,感知建模;類比歸納,驗證模型;質疑聯想,拓展認識;聯系實際,深化認識;歸納概括,完善認識”的探索過程來逐步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勇于質疑、大膽表現、主動探索的學習精神和創新意識,體現了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學生積極參與,思維活躍,同時使學生感知到現實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充分體現“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學習數學”的新理念。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篇9
開場白: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好!(鞠躬)我是小學數學組幾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乘法分配律》,下面開始我的說課。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以及為什么這樣教的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乘法分配律》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3單元,屬于數與代數的內容。本節課主要介紹了乘法的分配律是在學生學完四則運算以及加法的運算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簡便運算做好鋪墊。因此本節課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進行學情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四年級的學生在之前學習過四則混合運算,這也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知識基礎。這個階段的學生認知水平有所發展,思維從具體形象思維開始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但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且求知欲強,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喜歡表達,愿意在活動中進行學習,這些都是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經歷乘法分配律的探究過程,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的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滲透環保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分析,本節課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是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而經歷乘法分配律的探究過程則是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改的理念,結合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本節課的教法我確定為講授法、討論法、啟發引導法。之所以用這些方法,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活躍課堂氛圍,增大課堂容量,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因此,我將本節課的學法確定為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從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六、說教學過程:
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而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則是最重要的一環。為了使學生有所收獲,我將從導入、新授、鞏固、小結、作業這5個部分來展開教學過程。
1.導入:
俗話說,未成曲調先有情。一個好的導入能像磁石一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本節課我將借助多媒體出示圖片進行導入,創設如下情境:四年級學生在植樹節種樹,老師學生每25人分到1組,有4組同學進行鏟土種樹,有2組同學去打水給樹澆水。我會一邊給學生滲透環保意識,一邊引導學生,你觀察清楚圖片了嗎?你能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呢?預設學生回答:想知道澆水組有多少學生,種樹組有多少學生,一共有多少學生,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乘法分配律》。
通過多媒體導入新課,既能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設疑使學生產生求知欲。
2.新授:
接下來是師生互動,探究新知的環節。我設置了3個活動。
活動1:理解題意,初步感知
我將提問學生:根據你們之前提出的問題,能否計算出一共有多少學生參加了這次植樹活動?學生之前已經有過解決應用題的經驗,所以我會讓學生在理解題意得基礎上進行自主探究。探究過程中,我會適時點撥學生。探究結束后請2位學生上臺板書計算過程,其他學生進行發言,有的'同學可能會先計算澆水組學生人數25x2,再計算種樹組學生人數25x4再將二者相加得到結果150人。
板書:25x2+25x4=150)
有的同學可能會先求出一共有幾個小組2+4,再將小組個數乘25,最后同樣求出150人(板書25x(2+4)=150),
對于學生的回答,我都會予以表揚鼓勵,能夠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而對于不足之處我也會做補充和引導,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活動2:觀察思考,提出猜想
接下來,我會提出問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以上這兩個算式,你們有什么發現?學生們不難發現,這兩個算式中的三個數字相同,計算結果也是一樣的。我會進行追問,你們能發現這兩個式子有什么規律嗎?如果把 25 和(2+4)對調位置呢,結果還是一樣的嗎?然后引導學生啟動4 人小組討論交流,限時 5 分鐘,討論過程中我會走下講臺進行巡視點撥,討論結束后請小組代表匯報成果。
有的小組會發現 25 和(2+4)的位置調換,計算的結果是一樣的,有的小組發現 25 與(2+4)相乘和 25 分別與括號的里數相乘,再相加的結果是一樣的,對于學生的各種發現,我會予以發展性評價,并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及時糾錯,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梳理過程。
最終,師生共同提出猜想兩個數地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我將此過程進行板演,規范書寫
(板書25x(2+4)=25x2+25x4 (2+4)x25=25x2+25x4))。
活動3:驗證猜想,總結規律
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我會在多媒體上出示幾組數據,引導學生在練習本上利用剛才的猜想計算,學生發現,這個規律同樣也適用于其他的數據。最后我會引導、幫助學生嘗試用規范的語言概括總結乘法分配律,并體會乘法分配律能讓計算變得簡便。
緊接著,我會啟發學生:你能用字母來代替數字,寫出乘法分配律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字母進行表示。
(板書:乘法分配律:兩個數地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與這個數分別相乘,再相加。)
新授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學生通過活動、討論主動建構知識,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猜想、驗證、總結的過程,幫助學生內化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3.鞏固: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我將分層次借助多媒體出示練習題,并設置“勇奪智慧寶石”闖關游戲。評價采用生生互評,生生糾錯的形式,幫助學生加深知識理解。
4.小結:
在課堂小結的環節,我會請學生暢所欲言,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和體會,引導學生多維度總結,培養學生總結反思的好習慣。
5.作業:
課上學習,課下復習。我將為學生布置書面和開放式相結合的課后作業:
作業1:完成課后的練習題
作業2:把本節課的內容制成數學書簽。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教學過程。
七、說板書設計:
最后,數學課堂的板書設計,一定要簡潔明了、重點突出、便于學生識記和運用。所以我采用了這樣的板書設計。
結束語: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聆聽!(鞠躬)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篇10
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乘法分配律》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作一些分析:
一、說課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48-49頁
二、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學內容和學情,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①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應用乘法分配律簡便計算
②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③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應用乘法分配律
難點: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教學方法(說教法)
在設計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時,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采用自主學習、當堂訓練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為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
(二)學法指導(說學法)
本節課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通過學生的自學、運用等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通過學生多思、多說、多練,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分析
一、溫故互查,復習舊知
首先我用課件出示計算題,怎樣使計算簡便?復習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設計這一環節是因為新舊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學生的學習應該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復習舊知是為了喚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回憶,從而可以較好把握教學起點,為學習新知鋪路搭橋。)
二、創設情境,自學感悟(課件出示書中的情境圖)
(一)提出問題:這里共有多少塊瓷磚?
學生列式解答并匯報。4x9+6x9或(4+6)x9
點撥(一)(4+6)x9=4x9+6x9等號左、右兩邊的算式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左邊表示10個9,右邊表示4個9加上6個9也是10個9。也就是說10個9可以分成4個9加上6個9。)學生會用乘法的意義來理解。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教師創設生活中的情境,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不同的解答方法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外在形式。】
(二)發現問題,引發猜想
1.算一算、連一連。(課件出示)
2x(11 + 9) 11x2 + 9x2 (20 + 4)x5 20x5 + 4x5 (3 + 2)x4 3x4 + 2x4 2,請同學們觀察黑板上板書的這幾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與你的同桌交流。在學生充分交流后,引導點撥學生找出這幾組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為規律的猜想奠定基礎。
點撥(二)根據自己發現的規律提出假設并驗證提出的假設是否適合其他數據
【設計意圖:通過算一算、連一連、議一議的活動,讓學生之間充分討論交流,充分認識這些算式的特點,為后面的猜想奠定基礎。】
三、舉例驗證,合作探究
1、下面請每個同學寫出一組具有這樣規律的兩個算式,進行計算,看看左右兩邊相不相等?
2、匯報驗證過程,進行歸納。
(1)你寫出的算式是什么?你是怎樣驗證的?(2)同桌交換驗證。(引出課題:乘法分配律)(課件出示)
(2)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根據上面的字母表達式用數學語言來描述一下乘法分配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猜想之后,通過舉例來驗證猜想的正確性。學生經歷了從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知識推理方法,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總結規律,并記住規律。給學生一個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四、應用規律,拓展延伸
1、判斷正誤
2、填一填
12+40)x3=x 3 +x3
15x(40 + 8) = 15x+ 15x
78x20+22x20=(+)x20
3、簡便計算
點撥(三)通過比較感悟計算方法的靈活多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4、拓展題
【設計意圖: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題,通過連一連、填一填、算一算等形式,進一步鞏固、理解乘法分配律,同時培養學生利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回顧反思、總結提升
同學們,這節課即將結束,回顧學習過程,我們是怎樣探索出乘法分配律的?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在課即將結束時,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回顧反思。一方面總結出知識要點即:乘法分配律。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總結出這一規律獲得過程與方法,突現出本節課的重難點。因為數學教學不僅是基礎知識的獲得,更重要的是數學思維與方法的培養。】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篇1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資料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的教學資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資料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資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理解、應用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逆運算。
(三)《大綱》要求
讓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正確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夠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之后學習“乘法分配律”不會覺得太難,可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還是一個薄弱的環節。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大綱》要求,教學資料和學情,本節課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會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
(二)智能目標:
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標:
經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教學方法
在設計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時,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采用自主學習、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為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
(二)學法指導
本節課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經過學生的自學、運用等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經過學生多思、多說、多練。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分析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課件出示口算題: 125 X 8 25 X 4
25 X 6 X 4 7 X 8 X 5 2 X 3 X 50
課件設計能夠使學生看得更清楚。也是為了讓學生想說、敢說、搶著說,激發他們早點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步創設情境,師生比賽。出示一組題從中選取兩道,誰能看一眼題目就能說出得數。
( 40+4 )X 25 37 X 45+55 X 37
68 X 32+68 X 68 ( 80+8 )X 125
比賽的結果:教師算得快學生算得慢。學生心里就會想:教師怎樣你算得那么快?這 時 教師導入:剛才的比賽教師算得快,是因為教師又運用了乘法的一個法寶,你們想明白嗎?此時同學們必須很想明白,學生的求知欲望到達了高潮。教師告訴學生乘法的又一法寶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進入新知。
二.出示學習目標,自學新知。
本環節先用幻燈片出示學習目標:
1 、什么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
2 、應用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
3 、什么地方用乘法分配律?
4 、例 7 的兩道計算題有什么特點?如何計算?
學生依據學習目標 , 自學課本 64 · 65 頁的資料。要求學生用 6 、 7 分鐘的時光掌握學習目標中的資料。學生欲望值高,所以學生會發揮自我最大的潛能。想盡辦法去記憶新知識。在學生的自學過程中,教師要巡視指導,幫忙個別學生掌握新知識。此環節即使有個別同學不理解課本中的知識,可他為了在測驗環節中取得較夢想的成績,也會用心的去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互相交流,加強記憶。
教師相信,經過自主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下頭同學們就根據學習目標把自我認識的乘法分配律為大家介紹一番。
由于上一環節學生學會了乘法分配律,這時他必須會異常想把自我的看法、見解告訴大家。這時就要為學生供給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自由發言,談談自我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師生間、生生間互相交流,合作學習,加強記憶。
四、當堂測驗,檢驗學習效果。 (幻燈片出示下頭各題)
在鞏固練習階段,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并經過比較,感悟計算方法的靈活多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設計練習時,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題,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基本教學理念。
附: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a+b) X c = a X c+b X c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小學四年級數學《乘法分配律》。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律等層次進行的。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的基本性質與目的,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四、說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設計一些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注意練習的層次和坡度,設計一些易混題教學過程。注意引導學生通過采用觀察、比賽、概括的方法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五、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作好鋪墊。
回顧:說說已學過的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二)算一算,初步感知規律。
①(3 + 2)×4 3×4 + 2×4
② 2×(11 + 9) 11×2 + 9×2
③ 20×5 + 4×5 (20 + 4)×5
1.計算①、②兩組算式各等于多少?
2.比較兩組算式相同點和不同點;可用什么符號連接?
3.觀察、激趣、導入。
第③組算式老師不用計算,就可以判定用等號連接,這是為什么呢?難道這里有什么奧秘嗎?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聯系實際,探究規律。
1.學校購買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條褲子25元。買這樣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①.學生讀題,弄清題意。。
②.分析比較:仔細觀察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
③.結論:兩個算式的結果如何?用什么符號連接?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發現其中有什么規律?
2.郭老師用訂書器為同學們訂30個練習本和40個白報本,每個本需要2個書釘郭老師至少要準備多少個書釘。
①.再一步探究概括規律:
②.結論: 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概括起來,說一說?
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3. 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分別代表三個數,你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4.利用乘法分配律
我們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用,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運算嗎?你會運用嗎?(給出題目,學生解答。)
(四)鞏固運用規律。
(1)數學醫院:判斷正誤。
① 2×( 6 + 5 ) = 2 × 6 + 5- - - - -
② ( 25 + 7 )×4 = 25 ×4 ×7×4- - - - -
③ 35×9 + 35 = 35×( 9 + 1 )= 350 - - - - - -
(2)連一連:
3×17 + 5 ×17 (22 + 44)×30
(18 + 4)×6 18 ×6 + 4 ×6
22×30 + 44 ×30 60×20 + 60×30
60 ×(20 + 30) (3 + 5)×17
(3)填一填:
①(12+40)×3= ×3 + ×3
② 15×(40 + 8) = 15× + 15×
③ 78×20+22×20=( + )×20
④ 66×28 + 66×32 + 66×40=( + + )×
(4)聯系實際,深化認識
我們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試試。【多媒體演示】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學校準備購置足球和籃球各20個,根據下面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
足球22元 籃球25元
(五) 歸納概括,完善認識。
請同學們回憶這節課的學習過程,想想,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篇13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教材將乘法分配律與傳統的相遇問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合理整合知識,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導學生運用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等方法解決問題,提高教學效率。學習這部分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新的數學改革強調,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要成為數學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點確定為引導學生發現乘法分配律及理解含義上;因乘法分配律不是單一的乘法運算,還涉及到加法運算,為此在理論算術中又稱之為乘法的分配性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把本節課的難點也確定為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上。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夠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接著學習"乘法分配律"不會覺得太難,但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還是一個薄弱的環節。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學內容和學情,本節課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學會解答相遇問題,在解答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智能目標:
借助已有經驗和具體運算,初步學會用猜想、驗證、比較、歸納等數學方法學習知識。
(三)情感目標:
使學生欣賞到數學運算簡潔美,體驗"乘法分配律"的價值所在,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三、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學方法
在設計求平均數的教學時,利用問題情境,以解決問題為線索,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為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
(二)學法指導
本節課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通過學生的自學、運用等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通過學生多思、多說、多練,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學程序 (共分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師:你了解我國高速公路的一些情況嗎?山東境內有哪幾條主要的高速公路?你知道濟青高速公路的情況嗎?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資料,師簡要介紹我國及山東省高速公路發展情況。(板書課題)
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你從圖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有關乘法的問題)
學生交流,師適當板書: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
【青島版教材的一大特點是:突出問題意識的培養。這一環節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數學信息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帶入學生進入學習過程。】
緊接著進入第二環節:
二、合作探索,發現規律
本環節意在引導學生通過已有經驗和具體運算,在觀察、猜想、比較、歸納、驗證、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理解乘法分配律。具體可分四步進行:
1、解決問題
師::"濟青高速公路全長約多少千米?"這個問題怎么解決?
學生先獨立思考,小組探究,全班交流:求濟青高速公路全長就是求兩輛車兩小時行駛的路程和。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進一步借助課件或畫出線段圖,表示出解決這個問題的兩種思路。學生獨立列式計算,集體交流后,師適當板書。一種思路是先求每輛車分別行駛的路程,再求公路的全長。110×2+90×2=400(千米)。一種是先求兩輛車1小時行駛的路程和,再求2小時行駛的路程和。(110+90)×2=400(千米)
2、觀察猜想
師:觀察、比較上面兩個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思考交流,師引導學生重點從計算結果、算式的結構和計算方法上進行比較。
師:根據前面所學的定律,結合剛才的發現,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交流,提出猜想。(110+90)×2和110×2+90×2可能相等。
3、驗證猜想:
你們能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嗎?
學生小組合作,舉例驗證,并進行記錄,全班匯報交流。
師:你們真了不起!剛才你們發現的規律: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這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這個規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學生仿照(110+90)×2和110×2+90×2寫算式。驗證揭示了這些例子共同特點,就是兩個數的和乘一個數等于和里的每一個加數……在舉例驗證的過程中提示學生可以使用計算器。
4、用字母表示規律,
你能用字母把它表示出來嗎? 學生嘗試表示,師板書。
再次凸現乘法分配律的含義:(a+b)·c=a·c+b·c。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第一題,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指生交流是怎么鏈接的,為什么這樣鏈接?
2、第二題,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說說這樣填寫的理由。
3、第三題,學生獨立判斷對錯,在小組內交流結果,說說錯的原因并將錯誤的算式進行糾正。
四、總結評價
師:這節課上你有什么收獲?你能評價一下你和小組同學的表現嗎?
板書設計: 濟青高速公路
方法一 110×2+90×2=400
方法二 (110+90)×2=400
乘法分配律:(a+b)。c = a。c+b。c
綜觀上述設計,在創設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問題——然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規律 ——通過猜想驗證鞏固規律 ——簡單運用規律。我執教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已有兩年,在課堂教學中實踐了上述教學流程,并不斷地充實、完善。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求知欲,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使數學課堂"活"起來。通過這樣精心的安排,體現了數學學科的特點,呈現了數學思維規律的探索過程。
《乘法分配律》說課稿 篇14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教學是在已學習了乘法、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礎上出現的,學習乘法分配律是為簡便運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難點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并能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目標定位】
1、讓學生經歷乘法分配律的探究過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法運用】
為了實踐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我組織學生通過探索,自己去發
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并且學習數學的熱情比較高,在課堂上喜歡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為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注重發揮學生的優勢,組織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主動獲取新知。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依據學情,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三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環節:比賽激趣、啟迪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進行新課教學之前,我設計了男女生計算比賽活動。(放錄像及課件)通過創設這樣的計算比賽活動,學生初步感知了簡便計算的一些規律,把學生置身于矛盾沖突之中,讓學生發現問題,并迫切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環節: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時,我先出示書上的準備題。(出示課件例題)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學生們很快就得出了結果。接著引導學生對照計算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我們來聽聽學生是怎么說的。
(放錄像)學生感受到了兩組算式結果相等,但運算順序不同,對這一規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為了驗證這一現象不是巧合,我再讓學生在草稿紙上寫出幾組類似這樣的等式并計算是否相等。
(放錄像)學生寫完后匯報,我將等式板書在黑板上,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等式兩邊算式,去領悟思考,尋求規律。
(放錄像)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規律的認識,我接著設計了一道連線題。
(出示課件與錄像)學生先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后,再小組同學之間說一說,議一議,當學生發現問題后我們一起來看學生們是怎么解決問題的。
(放錄像)這樣使學生在辨析與爭論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測與驗證,逐步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接著我又出示“找朋友”的游戲題。
(放課件)通過生動形象的課件演示,使學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一個重要因素——公因素的作用;同時課件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反運用。再告訴學生們這種規律數學上我們把它叫作乘法分配律,并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同學間互相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放錄像及課件)我們一起來看學生們是如何總結乘法分配律。
(放錄像)盡管學生說的不是很完整,但他們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加以總結,體現了學生思維的過程。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我再揭示乘法分配的定義,并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出來,以便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邊放課件)
第三環節:拓展延伸、應用規律
定律發現后,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乘法分配律,體驗規律的應用價值,我設計了這樣一組題目:搶答題,必答題,自創題,風險題,讓學生大膽嘗試,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搶答題和必答題以基礎題為主,體現正逆兩方面,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變形練習,讓每個學生特別是潛能未開發的學生能體味到成功,有成就感;自創題是讓學生自己相互當小老師,圍繞乘法分配律出題目,相互進行檢測;風險題是為了體現分層教學的要求,在運用乘法分配律時,把題目加深加難,激起優秀的學生求知欲望。第一題有的學生是這樣說的,他發現算式里有相同的數139,把它提出來再乘剩下的幾個數的和;第二題學生是這樣理解的,199個25加1個25就是200個25。學生的回答是他們思維火花的迸發,這種發散題也為后面的教學作了鋪墊。這樣就保證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評價反思】
縱觀這堂課,我認為這節課我在這幾個方面把握得較好:
一是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上課伊始,我設計一個比賽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主動探究是學生的天性。課堂上,我注意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出示連線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歸納總結乘法分配律時也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
二是珍視課堂動態生成,實現沒有預約的精彩。課前在設計激趣這個環節時,只考慮到學生用簡便算法計算速度快,沒想到演板時會出錯。面對這一情況我冷靜處理,引導學生找出錯誤原因,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簡便計算不僅速度快,而且正確率高。
三是設計分層練習,讓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新課標明確指出:要觀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因此我設計由易到難的練習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四是借助媒體演示,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教學中我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演示:連線題、“找朋友”、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等。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一些未盡人意的地方。如評價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對學生的評價比較單一,只是老師對學生能力的評價,沒有讓學生自我評價或生生評價;如果教師再多一些對學生的情感評價,學習過程的評價,我想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老師們,“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在數學教學這塊花園里,我愿勤奮耕耘,虛心學習,進一步提高我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