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便計算》優秀說課稿范文(精選4篇)
《簡便計算》優秀說課稿范文 篇1
各位老師下午好:
我說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我將從課標要求、內容結構和編寫特點、編排體例、知識與技能的整合、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六個方面來解讀課標和教材:
第一方面:課標要求
1、內容標準:數與代數的內容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新的課程標準強調通過實際情境使學生體驗、感受和理解數及運算的意義,體會數及其運算模型的建立過程,強調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數與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第二學段對本單元的目標要求是結合具體情境,要求學生:①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探索并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②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正確和適當的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③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真正體驗到“數學源自生活,生活折射數學”。
第二方面:內容結構和編寫特點
數學中,研究數的運算,在給出運算的定義之后,最主要的基礎工作就是研究該運算的性質。在運算的各種性質中,最基本的幾條性質,通常稱為“運算定律”。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有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對有關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加以概括和總結,并學習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由于學生在前面的數學學習中,已經接觸到了有關這五條運算定律的大量的例子,特別是對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換性,可結合性,這些經驗構成了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認知基礎。
本單元分為三小節,內容結構:
所以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的特點。
1、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相對集中,有利于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將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集中于一個單元,加以系統編排,便于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有利于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2、從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運算定律,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本單元教材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不再僅僅給出一些數值計算的實例,讓學生通過計算,發現規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如加法運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場景;乘法運算定律則安排了同學們植樹的問題情境。這樣便于學生依托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運算定律。同時,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借助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和認識運算定律。
3、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的第三小節,改變了以往簡便計算以介紹算法技巧為主的傾向,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計算應用于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這對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第三方面:編排體例
本單元結合了數學自身的特點,強調了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其基本模式是:問題情境——探究新知——歸納總結——應用和拓展。
下面我以本單元第一小節“加法運算定律”為例說說本單元的編排體例:主題圖旅行途中記錄行程的情景。考慮到學生對自行車上的記錄儀表比較陌生,所以畫了一個儀表表面的放大圖,并讓小精靈做提示性介紹。例1在主題圖的基礎上提出了要解決的問題。緊接著由觀察40+56=56+40這個等式說明了什么,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活動中,主動去探索、總結規律,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推理能力。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解答并交流;并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
第四方面:知識與技能的整合
(一)知識與技能橫向的整合
本單元教材首先創設了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為學生營造出愉悅的、輕松的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貼近學生生活,使數學材料充滿真實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如在學習加法交換律時由觀察40+56=56+40這個等式說明了什么,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活動中,主動去探索、總結規律,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推理能力。在學生掌握了加法交換律知識基礎上遷移過渡到加法結合律,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知識基礎上遷移過渡到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對于簡便計算部分,怎樣計算更簡便不能一概而論,是要求學生看具體的數據特點,運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二)知識與技能的縱向整合
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這一單元是數與代數部分的內容。對于數的運算在1——3年級主要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能口算簡單的百以內的加減法和一位數乘除兩位數;能計算兩位數和三位數的加減法,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三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兩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認識小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并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在第二學段中要求學生能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并了解運算律,會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本單元所學習的五條運算定律,不僅適用于整數的加法和乘法,對以后的小數、分數以及百分數的加法和乘法也適用。隨著數的范圍的進一步擴展,在實數甚至復數的加法和乘法中,它們仍然成立。因此,這五條運算定律在數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譽為“數學大廈的基石”。前面知識是基礎,后面是前面的延伸與拓展,內容循序漸進能力螺旋上升。
第五方面:教學建議
關于運算定律的理解以及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并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大部分學生一、兩節課就可以掌握,但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教材卻在練習中出現了大量的變式練習,這就要求教師要提前了解教材的內容、結構,提前估計好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并做好預設,及時的處理,因此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引導學生更好的掌握這部分知識。結合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及教學難點,在課堂教學中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習的遷移。
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本單元的教學應著重幫助學生把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幻燈片16)如(40+20)×25和47×23+23×53兩種直接應用運算定律的,102×45和38×99+38是兩種變形應用的例子,18×45-8×45和99×23是將乘法分配律擴展到減法中的變形,還有加減混合,和三個數的和或差的擴展,這么多種類,我們不可能一次完成,所以我們將它們分為幾個梯度,規定每節課的主要任務,從而引導學生一步步的完成教學任務。
2、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促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本單元教材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關注數學的現實背景,從社會生活中來,到社會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教學回歸社會、回歸生活的愿望。因此,領會教材的這一意圖,用好教材,借助數學知識的現實原型,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運算定律,構建個性化的知識意義。進而,憑借知識意義的理解,也有利于所學運算定律的運用。
3、注意體現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數學課程改革精神,培養學生靈活、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相應地,教師也應發揮主導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
《簡便計算》優秀說課稿范文 篇2
一、說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師始終“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我在課堂教學中引用了“引導探究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學思想,在本堂課中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模式。
二、說設計思路
1、說教材
數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學還能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連除的簡便計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它是學生理解和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條運算定律及減法的性質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有關整數四則運算的一些簡便運算。教材主要著眼于通過不同解法的比較,使學生認識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用這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材的編排意圖主要是通過典型的、緊密聯系現實生活的例子,引導學生根據運算特點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
教材的最大特點是將簡便運算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問題的解決策略的多樣化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融為一體。這樣既能讓實際問題的生活背景成為學生理解簡便計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經驗支撐,又能使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計算能力的培養相互促進,同步提高。
2、說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理念及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的幾種常用算法。并能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簡便。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索發現的方法,對連除簡便運算進行教與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合理選擇算法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除法的性質。
教學難點:選擇合理的算法。
三、說教學流程
本課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復習、探究、練習、課堂小結四個教學環節。
(一):復習
組織學生復習相關簡便計算和整數加法、乘法、減法的運算定律和性質,其目的讓學生回憶定律、性質,感受運用它們進行簡便計算的所帶來得作用,感受簡算的樂趣。為探究連除的簡便運算作知識與情感鋪墊。
(二):探究過程分以下幾個環節加以說明。
1、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課一開始學生的狀態就為本節課定下了基調。我結合實際談話:春天,萬物復蘇,花紅柳綠;春天,也正是植樹的好季節。你們看:3月12日,植樹節到了,同學們開展了植樹活動。從而,將學生引入到現實生活中,既能激發學生用自己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不由自主的進入探索之中,還能感受數學知識的作用,也能潛移默化的進行綠化教育。
2、探究解決問題。
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探索、合作交流的主體,我組織了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的活動,讓學生獨立探究解決問題。
這樣既能讓實際問題的生活背景成為學生理解簡便計算方法及其算理的經驗支撐,又能使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計算能力的培養相互促進,同步提高。
3、探究發現規律。
當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化時,這已為學習連除的簡便運算建立起知識的平臺。因此利用小精靈的問題,讓學生在對不同方法的分析比較中通過總結歸納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探究發現出連除的幾種算法,使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和計算方法與能力的培養相互融合,促進相互的理解,掌握。
4、探究規律的運用。
在這一環節中,為了讓學生根據運算特點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從而培養這方面的能力,安排了三個小環節。
A運用的條件。
這部分提出思考兩個問題,即連除有幾種算法,分別是什么?那么,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乘積呢?運用除法的運算性質的條件是什么?這樣,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理解連除的性質,為運用作準備。
B初步運用。
這環節中安排了填運算符號和判斷兩各類型的練習,這是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問題給出的,其作用一進一步理解掌握;二預防后面分組探究中一些不必要的失誤,三給學生搭個橋,建立起運用的模式。
C、深入探究運用: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邏輯—是從主體的活動中抽象出來的,活動是兒童發現的主要途徑和載體。因此,本課這時將采用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利用已有的經驗,自己去發現探索,從而形成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使計算簡便的能力。
首先,請學生自主選擇題組,分組探究,組內交流;然后派代表全班交流;最后共同小結,形成統一認識:計算連除時,可以根據四則運算順序從左往右依次計算(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有時根據數字的特征有時改寫成“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乘積”比較簡便。計算“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乘積“時,可以根據四則運算順序,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有時根據數字的特征改寫成“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比較簡便。
(三)、多種練習、鞏固提高
新課程指出“練習是學生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由于學生注意力、興趣無法維持很長時間。因此,我在練習的設計形式上采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等等情景。這樣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了練習的積極性。在內容的設計上也安排了一定的梯度,有利于理解和鞏固所學的知識,以形成新的技能和技巧。
(四)、交流評價,課堂小結。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的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再通過交流評價活動中的感受和體會、意見和看法,使各自明確努力方向。
最后,我設計了你在本節課有什么收獲和感受,把你的收獲和感受和同桌說一說。通過交流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起到梳理概括,提煉升華的作用,以促進他們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四、說課堂學習評價
開放式教學必然輔之以開放式評價、個性激勵的學習評價方法。時間上,使用全程評價,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把握學生的閃光之處,給予適時評價;內容上,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形式上,還放手讓學生互評,引起共鳴爭論。
《簡便計算》優秀說課稿范文 篇3
教學內容:
浙江省義務教育六年制第七冊數學P91-94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2、通過乘法結合律公式的推導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及科學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結合律,并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 :
乘法結合律的推導過程是學習的難點。
設計意圖:
一、公開課平常化。
公開課平常化,平時課公開化。公開課總是經過精心準備的,要不然聽課的老師也會覺得沒有價值。其實不然,不管成功與失敗,它都會體現出我們的一種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成功有著值得學習、推廣的經驗,而失敗也會給我們帶來學習、反思。特別是我們校級的教研課,最好就是暴露我們學生的學習問題,我們老師教時存在的問題。我就是懷著這樣的初衷來上這節課的,無試教、上前沒有向學生說明上哪一節內容,沒有告訴學生有老師來聽課。這樣的課較為真實,也最能訓練自己的基本功。當然鎮級、市級的除外,今天的這節課,我自己覺得成功和失敗各占50%,從教學任務的完成來看,可以說是完全失敗的,敬請我們聽課的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以促進我的業務水平的提高。我們平時的課向公開課靠攏,公開課呢則向平時的課靠靠攏,只有這樣才會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
二、教學過程 的設計思路
對于結合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于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一個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的啟蒙教育,這是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學中,我是通過讓學生游戲,在游戲中觀察發現問題,提出猜想、進行驗證、總結應用這樣的一個思路進行的,應該說這樣的教學思路是符合當今的新理念的,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但是在驗證當中的時間沒掌握好,我自己也忘了,這也反映出教師的駕馭課堂、靈活調控的一種教育機智,而且在教學中也有顛三倒四的現象,本來是素材呈現后,讓學生發現規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面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一個數,它們的積不變。然后提出假設驗證,但在教學中到最后才概括出這個規律來。
三、教學理念的設計
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也就是當今最新的教學理念。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獨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教學中有體現,進行猜想驗證是,我要求是學生自己先寫一個式子,再四人一小組進行交流,最后全班進行交流。在總結出乘法結合律的規律時,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把這個規律記住,而交流呈現的方式也是多樣的,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如果不出現,我也會呈現出來,以發揮學生的想象的。
四、兩點反思
1、多媒體的運用,與制作。
本節課本來打算在教室進行,想想,這種課件也真是可有可無,只能說是一種電子彩板,不是電子黑板。另外,這次我采用的(powerpoint)進行制作,是第一次上課采用這個軟件進行制作課件,花時兩節課,效果怎樣,有待大家評論。如果平時我們的課如果要用,我覺得我們老師完全有能力可以用這個軟件進行簡單的課件制作。
2、教學任務的完成與效果。
實施新課程理念,必然會花費學生很多練習的時間,會造成教學任務完不成的情況,有的老師會說還不如來個直接告訴學生這個規律,進行練習效果會好的多。我在課改論壇上也曾發表了這個主題,其中有位網友是這樣說的:首先要肯定你有這種精神是非常可喜可賀的。我認為:在老教材我們最好先做一些嘗試是可以的,不要所有的課文、內容都來運用這種新課程理念,因為我們還是要考試的,分是命根。而一年級如果老樣子考是沒有什么問題的。而在嘗試新課程理念的同時,我們浪費幾個課時又算得了什么呢?而這又是非常好的事。我想如果都用這樣的理念去上,在考試還未進行改革的今天,我們很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的學生考試成績會不會好?
《簡便計算》優秀說課稿范文 篇4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簡便計算》說課稿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簡便計算》 這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冊數學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并且對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以及除法的定律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力求突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個教學過程要求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通過學生的觀察,歸納,運用等數學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熟練地應用乘法結合律和連除的簡便計算等一些定律并把前面一節課所學知識與今天的內容聯系起來,從而更好地進行簡便計算,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與效果。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采用自學討論法進行教學。師生作適當歸納或總結性的講解;最后進行鞏固練習。通過這種教法,引導學生充分提出問題并充分討論問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活動的組織者。
三、說學法:
學生自主學習,小組交流的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改變過去"教師教,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
四、說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應用乘法結合律和連除的簡便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2。 使問題解決策略的多樣化與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融為一體。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經歷觀察,概括的過程,理解乘法結合律,通過體驗,感悟,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
(三)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學習感悟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說重點,難點:
理解乘法的結合律的意義及運用。
應用乘法結合律和連除的簡便方法進行簡便計算。
六、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題。(卡片)
12=425=100÷
32=4125=1000÷
25 502 254 8125 12580 4025
通過剛才的口算題,你們很快算出結果,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在乘法運算中有哪三對好朋友呢
教師板書: 52 254 1258
請同學們要牢記這三對好朋友,一會兒它要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2、師生比賽看誰算得快(直接寫得數)
25424 691258 43925
【這一環節的目的:既復習了乘法結合律和分配律,又體現了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雖是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但學生完全可以運用知識得以加深認識,沒有增加負擔,反而增加了學生探究的樂趣。為新課做了鋪墊。】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創設: 同學們來解決一道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王老師買了5副羽毛拍,330元,還買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⑴ 首先讓學生說說"一打裝"是什么意思
讓學生明白一打裝是12個。
⑵你們根據這些條件能提出什么問題 小組討論并記錄。
請小組長匯報。(鼓勵學生可以提出各種問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錢
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錢
一共買了多少個羽毛球
買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買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⑥ 買羽毛球拍比買羽毛球多花了多少錢
【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就能獲得學生思維火花,同時體現"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合作發現,體驗成功,健康發展"的教學思路。充分給學生以自主權,鼓勵學生可以提出各種問題,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本教學理念。】
2。解答第三個問題:
你能用兩種簡便方法解答嗎
四人小組交流,匯報。
解法一:1225
=(34)25
= 3(425)
= 3100
= 300(個)
解法二:1225
=12100÷4
=1200÷4
=300 (個)
【解法二是一個難點,它就是用100÷4來代替了25,我們可以在教學時把25盒看成100盒,問學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呢 怎樣才能使積不變 擴大了4倍,再除以4,使積不變這樣來突破這個教學難點。】
我們知道應用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可使一些計算簡便。同樣我們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也可以進行簡便運算。(板書:簡便算法)
3。 用簡便方法解答其余的幾個問題。"買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錢 "解答后請人匯報并核對自己的簡便算法是否正確。第五,六兩個問題較簡單,可以課后去做。
"買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的解法與上一題的解法類似。
4。"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錢 "誰能用上節課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
330÷5÷2
= 330÷(5*2)
= 330÷10
= 33(元)
【注意知識的延伸和拓展。為使學到的知識能為解決問題服務,我注意極力選取與本節課知識聯系緊密的,又是發生在身邊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去解決。"每枝羽毛球拍多少錢 "我注意把新學的知識與舊知建立聯系,】
(三)練習:
1。進行簡便計算。
2425 8725 43254 88125
2。連線:
25574 90(1258)
90+(1258)
901258 254+57
(254)57
15(1 6a) (1516)a
(1516)+ a
3。下面等式中應用了乘法結合律,請在括號內打"√"。
4(153)=(415)3 ( )
(34)56=3(45)6 ( )
6(3a)=6(a3) ( )
【這一環節的設置將整節課有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知識結束了一節課的學習。】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的是應用定律如何進行簡算,通過同學們的觀察與思考,根據乘法結合律對許多題目進行了簡算。今也就是在幾個數相乘的條件下,如果其中有兩個數相乘得整十,整百……的數,就可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使計算比較簡便。大家以后做題時要仔細觀察題目特點,更準確更巧妙地把題目計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