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說課稿(精選16篇)
《統計》說課稿 篇1
一、說課內容:
一年級下冊第92-94頁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學生在一年級上冊開始學習簡單的分類整理,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本課繼續學習統計,以整理隨機出現的簡單數據為主要內容,并把經過整理的數據填進簡單的統計表。在統計過程中,讓學生學到一些比較容易的統計方法,滲透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在簡單的統計表里反映出整理數據的結果,能利用統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2、使學生在統計教學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探索能力,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快樂。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學會用簡單的符號進行記錄的統計方法,認識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說教法和學法
一、創設情境,誘發內需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提供了線索。本節課的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境,誘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新課。
二、合作學習,研創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生學習是知識的“再創造”過程。教師設計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研究知識,“創造”知識。引導學生產生教材上已有的和教材沒有的多種統計方法,并在研究和“創造”知識的過程中體會與比較。
三、活動體驗,運用知識
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認為,知識源于活動,沒有主體對客體的活動,就不可能產生反映和認識。教師還設計了“統計小組同學的鉛筆”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實踐和游戲活動中,運用和鞏固知識、發展和深化知識,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今天有一些小動物想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大家看都有什么?”(黑板上雜亂地貼出動物頭像)
“怎樣能很清楚地看出它們各有多少個?”(指名說)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來分一分、排一排?”
“現在你能告訴大家,它們各有多少個嗎?”
2、分一分、數一數是我們上學期學習的統計方法,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板書課題)
創設情境,復習分類統計方法。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小動物頭像的場景中進入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研究探索,進行新課
1、收集整理數據
(1)每組小朋友的桌子上都有一個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師引導學生從盒子里摸出一個看看,并告訴大家盒子里有許多這樣的圖形。
現在小朋友想知道什么呢?
(2)大家想知道這么多的問題,我們怎樣知道正方形、三角形、圓各有幾個?
可以用分一分、數一數的統計方法,能不能用其他方法統計出它們的個數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
聽老師講一下游戲的要求:小組長從盒子里拿出一個圖形,說出圖形的名稱,其他小朋友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上,組長再拿一個,你再記一個,一直把盒子里的圖形拿完為止。
這一環節的設計,教者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實踐操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動手、動腦,在整理數據的實踐中體會用比較簡單的符號記錄,并啟發學生用其他一些比較簡單的符號記錄,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2、分組活動
3、小組匯報
4、引導學生比較記錄的方法,得出哪種方法更清楚,更簡便。
“通過剛才的比較,現在你喜歡哪種方法?”
“哪位小朋友能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要說出為什么喜歡這種方法?”
“既然大家都喜歡這種方法,如果讓你再來記一次,就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
5、填寫統計表
“看著這張統計表,你知道了什么?”
三、組織練習,統計文具
1、用先記錄的方法,統計一下小組中小朋友的文具。用喜歡的方法把每個人的文具數記錄在表格里,再整理全組的文具數量。
填表,匯報方法
2、觀察統計結果,哪種文具用得多?哪種文具用得少?
如果我是文具店經理,你們想對我說什么?
美國教育家布朗認為:“學習的環境應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使它對學生有意義!”讓學生充當生活的角色,統計小組里的學習用品,寓知于樂,激發興趣,發展認識,使數學歸于生活實際。
四、課堂小結,課后延伸
“今天學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課后選一項內容進行統計。
評價是《數學課程標準》極為重視的一個方面,評價態度與情感的有機滲透,評價與統計的巧妙結合,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真正體現了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統計》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93頁《統計》
教材分析: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本節內容是學生在第一冊初步接觸了簡單統計圖的基礎上來學習的,是正式學習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本節教學重點是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并描述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表。難點是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使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初步了解分類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觀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了解統計的含義。會看統計圖、統計表,進行簡單的統計。
二、說教法
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宗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將先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為背景,組織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性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進行廣泛交流,體現數學課堂的開放性。
三、說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課件,學生用的答題紙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生活中統計有著廣泛的應用,可以統計的素材也很多,但不一定是學生能夠接受和感興趣的。如何選擇學生能夠接受和感興趣的統計素材,結合學生實際靈活選擇素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來初步認識統計這一內容,經歷統計的搜集、整理和描述過程,是本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很貼近學生生活,但對于這節課來說,如何呈現是個難題。所以我就干脆改變了教材的呈現方式,選擇了小動物來到數學課堂這一學生比較喜歡的情景,從根據動物的數量涂小格開始,然后與情景圖對比,引出統計這一生活中常用的方法的簡便性,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又突出了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活動探究,認識統計
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活動的每個細節。主要采用了教師引導、小組合作與獨立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法。通過師生合作收集、整理數據,看統計圖、表進行描述分析,讓學生經歷收集和整理數據、描述分析統計圖、表的過程,體驗最簡單的統計方法。
在這一過程中,先統計學生動物的只數,讓學生經歷初步統計的收集,整理的過程,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完成統計圖、表,并以此為依據,積極地作出準確的描述和分析。接著,又設計了統計調查學生生日在幾月份的這一事例,通過學生商量得出的統計方法來進行收集原始數據,整理后填入統計表后再進行畫統計圖。
在這一環節的設計里,還重視了引導學生對統計圖、表進行描述分析。讓學生感覺圖、表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具有開放的空間,不但可以發現數據的多少,兩個數據比多少,還甚至可能提出多步求和、移多補少等問題,加深對統計意義的理解。這一過程可使學生獲得發現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統計是知識,是方法,統計更是一個過程。不親身經歷過程,就不可能理解統計的真正內涵,不可能認識統計的巨大價值。本著這一指導思想,這節課力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親身經歷調查、收集數據、繪制統計圖、表,對圖、表描述分析,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學習統計、感受統計、運用統計,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把課堂知識向生活實踐中拓展、延伸、深化,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數學學習的實際應用價值。
同樣,我的這節課也存在著許多的遺憾和不完善。敬請各位專家和老師指教。
《統計》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十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復式統計表》。
我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板塊:一、透視教材二、教、學法闡述三、教學設計
一、透視教材: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學復式統計表,后教學復式條形統計圖,在教學條形統計圖時經常聯系統計表。教材中教學復式統計表的教學素材是有意義的。選擇反映我國經濟建設、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提高的數據,如中國體育代表團奧運會獲得獎牌情況;2004年城鄉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的增加數量,我國兩江、祿口、浦東機場跑道面積等真實的數據,用統計表的形式表示出來,在教學統計知識的同時,給學生教育和鼓舞。
2、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單式統計表和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復式統計表。與單式統計表相比,復式統計表的信息量大,結構復雜。通過復式統計表的教學,學生收集信息、表達數據和應用統計數據的.能力會有明顯的提高。在此基礎上,學生還將要結合復式統計表的知識學習復式統計圖,并綜合運用。因此,本節課的知識前后聯系甚密,有著承上啟下、舉足輕重的作用。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特點,能根據搜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方法的應用價值,增強統計觀念。
3)通過經歷實際的調查活動,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以致用的意識,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快樂的情感。
4、教學重、難點是:
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會填寫復式統計表,并對復式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二、教、學法闡述: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征,采取以下三種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引導探究。
情境是數學內容的載體,是情感的誘因,是數學活動的平臺。因此我在教學中巧妙地創設情境,從學生身邊的嘉順花園培訓中心興趣班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迫不及待想獲得新知的情感,自覺、主動地去探究。
2、經歷過程,體會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簡單地直接將復式統計表的知識告訴學生,而是應該讓學生體驗過程和方法。因此我設計了:比較四張單式統計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整合表格,在整合的過程中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并突出對復式統計表中數據的分析,從而進一步感受復式統計表的優點。
3、積極引“探”,注重參與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通過積極的“引”來激發學生主動地“探”。以合作交流為主,及認識——實踐——再實踐等多種學法結合。
三、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主要分為四個版塊: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三、實踐提高、鞏固新知;四、小結反思、回顧新知;五、學以致用、識見(實踐)拓展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5分)
以學生身邊熟悉的情景——嘉順花園興趣班為引子,可以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情境,四張簡單的統計表的出示,可以直接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很快地填寫表格。這樣,既讓學生在情境中回憶了單式統計表的結構和填寫方法,又為引出復式統計表提供了素材。
然后引導學生比一比這四張統計表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比較相同點,明確這幾張單式統計表的結構都有性別和人數兩欄;通過比較不同點,明確這幾張統計表都只能反映某一個興趣小組的男、女生人數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問:書法班有多少女生?書法班和古箏班一共有多少女生?四個班級一共有多少女生?為什么你一開始回答很快?現在要猶豫一會?(因為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在一張表中,看得很快后面的問題答案在幾張表中,要先看再算,所以比較慢),因此:把數據合在一張表中更有利于進行數據的比較。初步引導學生探究把四個小組的人數合并在一張統計表里,應該怎樣填?(5分)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15分)
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是教學的難點,雖然不要求學生制作復式統計表,但是我在教學中考慮到知識的傳授不僅僅是給予,而應該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和發現,獲取新知,同時能讓學生深刻感知復式統計表的結構,我在復式統計表的呈現方式上作了一些改變。不只是出現一個現成的統計表,而是帶領學生一起經歷了設計復式統計表的過程,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1、初步感知:
讓學生初步思考并小組交流:把四張單式統計表的信息合并到一張統計表中,要反映哪幾個方面的情況?學生看著單式統計表,會很快就能想到一些表中的內容,例如:性別、人數、合計、男、女,但這時學生的思維是零散的、片面的。因此可以利用這些課堂生成的資源進行板書,并引導學生探索還需要填寫哪些信息?從而不斷地完善表格,并揭示表頭的含義和各部分名稱。(表頭、橫欄、豎欄、數據、標題、日期)——揭題:這就是一張完整的復式統計表。
在學生全面認識了復式統計表的結構后,再讓學生獨立填寫。因為已經有了前面的基礎,所以學生都能很快填出來,再讓學生匯報并說出各個數據所表示的含義,進一步感知這張復式統計表的結構。接著我針對填表過程中容易發生的錯誤,讓學生交流計算合計數和總計數的方法。認識到總計數既可以根據四個小組男、女生的總計數相加得到,也可以根據每個小組的合計人數得到。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到用這兩種方法分別計算可以起到檢驗的作用。最后再回顧觀察:你填寫完整了嗎?有沒有少了什么?由此提醒學生日期不能疏忽,也要填寫完整。
學生經歷了復式統計表的設計和填寫之后,接下來是對這張統計表的數據進行分析,先讓學生討論從統計表中能很快地知道哪些信息,與剛才單式統計表比較,哪些數據單式統計表有,哪些數據復式統計表有?復式統計表增加了哪些數據?有什么好處?(不僅與前面相呼應,更體現出復式統計表的數據多,信息量大)。然后再讓學生互相提問并解答,最后再一起小結討論: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還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進一步體會復式統計表的結構,以及它與單式統計表的聯系和區別。
整個新課的教學中,都是讓學生借助單式統計表來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掌握填表和分析的方法。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經歷知識的發展過程,也能讓學生體驗到復式統計表整理數據、描述數據是解決問題的實際需要。(15分)
三、實踐提高、鞏固新知(17分)
1、練習鞏固:“練一練”是一條統計我國奧運會獎牌數量的題目。我在教學時先通過20__年奧運會引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接著出示題目讓學生自己看題,弄清題目提供了哪些數據,再讓學生試著說一說“表頭”,認識這個復式統計表的結構,然后讓學生獨立填寫統計表并交流合計與總計的填寫。最后讓學生說說從統計表中了解些什么,要注意什么?明確:觀察給出的數據是按照奧運會的屆數橫著排列的,而復式統計表中每一屆的數據都是豎著排列的,借此不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培養學生更加認真觀察和思考的好習慣。(3分)
2、綜合運用:(7分)
練習十二第1題,首先要引導學生審題,理解“農村固定電話”“城市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的不同含義,以及“每月新增電話業務情況”的內涵。而后讓學生獨立填寫表格,并交流反饋。要注意的是,在問題交流時要明確題中給出的數據都是該月新增的數據,在比較哪個月增加最多時,只要看數據本身,而不是比較月與月之間的相差數!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學生還可以根據表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不同的問題并共同討論解答。
3、實踐操作:(7分)
讓學生分組調查全班同學家中擁有的電話數量并填寫統計表,引導學生經歷收集數據的過程。由于時間的原因,有效的組織和有目的的安排是很重要的。因此,我是這樣設計的:在課前每個大組要安排好兩個組長,他們手中有兩個不同的單式統計表,一個統計本組固定電話數量,一個統計本組移動電話數量,還有一張綜合表。統計好后把數據匯總到課件上,最后由學生根據信息填寫復式統計表!
最后再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填寫數據和單式統計表到合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不僅與例題教學相呼應,也可以給學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時為下面的小結反思鋪墊。
四、 小結反思、回顧新知。(2分)
根據板書: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通過怎樣的一個過程,學到了哪些知識?
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勢必要回憶、反思一下整堂課中的記憶最深學習活動,從而總結自己的學習新得。在潛移默化中,已潤物細無聲地培養了學生反思的好習慣。
五、學以致用、識見(實踐)拓展。(1分)
根據不同的內容統計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所以我收集了一些不同形式的統計表給學生看,讓學生明白欄目的設置應該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統計表的具體形式是可以變化的。
學生可以根據喜好,調查統計自己身邊的事,并引導學生經歷數據收集的過程,意識到統計就在我們的生活中,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教學的樂趣,進一步體會統計的作用。
《統計》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來自內蒙古赤峰市元寶山小學的邵英嬌。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二課時——《統計》。我主要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模式、說設計、說板書、說評價、說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七個方面來談一談我對本節課的認識。
一、說教材
《統計》這一單元屬于統計與概率領域的知識。這部分內容包括認識并填寫比較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認識1格代表5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
在編排上,本單元選擇了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系的生活場景,如:學校組織學生檢查身體、參加喜歡的課外活動小組活動、對街頭過往車輛的調查、班級的圖書角、每天看電視的時間等。力求使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既經歷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又從中進一步理解統計的方法,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如:不偏食,注意用眼時間等,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
義務教育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把統計知識作為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并特別強調讓學生體會統計的過程,和對統計結果的簡單分析,讓學生早些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應用所學知識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中體會統計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社會的聯系,又能使學生從部分數據出發,經過分析從中找出規律,逐步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讓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表現數據。
教學難點:明確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表現形式。
二、說學情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節課是小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的教材。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在一年級下冊教材第9單元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在二年級上冊教材的第7單元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通過這些教學內容,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以及前一課認識了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前的知識鋪墊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但是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仍然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統計活動過程之中,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同時讓學生對統計結果做出恰當的判斷與預測。
三、說模式
在我校“3161”和諧課堂教學模式原則指導下,形成了我校和諧課堂各學科個性化的教學環節,其中數學課包括0201、0202兩種課型,結合本節課的特點,及我對教材的理解,我采用0202課型,并將本節課設計模式如下:
1、立體導入,明確目標。
2、做好鋪墊,掃清障礙。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4、理清思路,歸納方法。
5、運用規律,應用展評。
四、說設計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導學過程設計為以下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立體導入,明確目標。
和諧課堂區別于其他教學模式的第一個環節就是要重視單元導入和知識樹引領,學生在學之前就應該知道這節課學習任務和目標,為新課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同時,教師創設情境,播放各種車輛過往的錄像片,你想知道些什么?怎么解決這些問題?這樣設計,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主動進入學習狀態,產生統計的需求。真正做到了積極主動,以終為始。本環節大約需要3分鐘。
第二環節做好鋪墊,掃清障礙。
這一環節主要是根據錄像片組織學生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分小組合作收集、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的填寫。由于課件視頻中車輛過往速度快或者過往車輛比較密集,學生記錄會產生困難,因此要再次組織記錄,強調分工合作,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體會,從而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獲得成功的體驗,養成了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這一環節大約需要10分鐘。
第三環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中,圍繞“你認為一個格代表幾輛車合適?”這一核心主線,我設計了一張開放式的統計圖,讓學生自己設計完成統計圖,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管是哪一種見解,都必須言之有理,言之有據。這樣,通過學生的獨立探究,使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自主、傾聽、表達、質疑,而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和輔導者,從而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此外,這一環節中,通過師生雙方,生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的共同發展,也正是師生和諧、教學和諧、優差和諧的具體體現。此環節需要15分鐘。
第四環節:理清思路,歸納方法
比較幾種不同的統計圖,明確用1個格表示5輛車比較合適,突破了教學難點,方法樹的總結完成了“舉三歸一”的過程,得出結論。需要2分鐘時間。
第五環節:運用規律,應用展評。
這個環節需10分鐘。練習設計使學生知識得到運用,能力得到鍛煉,并體會到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五、說板書
板書不僅是傳授基礎知識本身的需要,而且體現言傳身教并重的需要。本節課板書作用如下:
1、輔助教師語言教學,便于學生記憶。
我在教授統計這一課時,在講述的同時,用板書圖示配合,讓學生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加強學生的記憶,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考。
本節課的板書,圖片顏色鮮明,表格式板書信息量大、條理清楚、簡約明了,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3、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引起學生注意。
本節課的板書,無論是圖形示意法還是比較對照法,意在變抽象為具體、變深奧為淺顯,起到深化、強化的作用,因此它能起到突出重點、難點,引起學生注意的目的。
六、說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本節課中我對學生的評價如下:
一、多角度評價,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斷進步。
正確適當地評價學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而多花樣、多渠道、全面地評價學生又是鼓勵學生愛學、樂學、我要學的手段之一。例如這一課中,在制作統計圖時,有的學生涂色特別均勻,我就適時給以評價:“這位同學的統計圖既美觀又規范!”還有在匯報“你認為一個格代表幾輛車合適?”時,有的學生堅持認為一格代表5輛車合適,并且據理力爭,有理有據,我就予以評價“你通過前后對比,一下子就發現了合適的方法,同學們真應該向你學習。”此外,本節課倡導小組合作式學習的方式,在教學中巧用評價,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如:“你們小組可真棒,想的辦法最獨特。”“你瞧,這個小組的同學,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多認真呀!”等。
二、即時評價,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
即時評價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當時的表現,及時地進行激勵性評價。比如在合作交流環節,有的同學堅持認為用一格代表10輛車更合適,這樣涂色部分少,速度快,效率高,我就及時做出評價:“你很有創意,這非常可貴,能再響亮地說一遍嗎?”在“理清思路,歸納方法”環節,學生進行匯報時,我就做了如下評價“你講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把語速放慢一些,其他同學聽得就更清楚了。”“他傾聽得真仔細,耳朵真靈,這么細微的地方都注意到了。還有誰能重復一遍?”學生在教師的贊賞聲中建立了自信,教師評價幫助學生體驗和享受了成功。
三、說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挖掘教材資源
教材中編排的很多情境圖因環境或教學條件所限,一些數學活動也無法開展。因此我在教學本節課時,將主題圖置換成觀看一條道路上過往車輛的錄像片,并請同學們幫助記錄一下四種車輛的數量。這樣做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合作意識,又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分析、解決生活問題。
2、巧用生成資源
善于捕捉利用“生成性資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學會傾聽,成為學生的忠實“聽眾”,并在傾聽過程中發現他們困惑的焦點、理解的偏差、觀點的創意和批評的價值,再因勢利導,進行教學。本節課在小組匯報是,有一名學生堅持用1格代表10輛車更合適,我說:“噢,你很有獨特見解,能把你的思考過程說給大家聽嗎”,在該生敘述時就有了許多不贊同的聲音,我因勢利導,問題從學生中來,在學生中解決,讓學生的思維在相互碰撞中得到啟發,理清思路,歸納了方法。
3、運用媒體資源
電教媒體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能夠有效地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促使學生在“知其然”的基礎上“知其所以然”,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選擇、創設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統計素材和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在統計活動中采用了讓學生主動探索、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充分經歷數據信息處理的全過程,突出了統計活動的本質,學生在全程參與中不僅掌握新知,發展能力,同時又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謝謝大家。
《統計》說課稿 篇5
教材簡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現實際場景生日聚會,引導同學們學習分類整理,初步學習統計,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材還安排了想想做做,內容是整理小組里同學們最喜歡吃的幾種水果的人數。目的是讓同學們相互協同、合作學習,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體會統計的過程及作用,逐步培養同學們的實踐能力。
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實踐活動使同學們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
教學的`難點是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設計理念
同學們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同學們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同學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同學們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統計》這一課意在讓同學們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并通過親手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數據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里的作用。
2.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感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學會有序觀察、有條理地思考。
5.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學流程
一、提供質疑的時機,喚起主角意識。
師:同學們,你們每年都過生日嗎?過生日時你邀請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媽媽是怎樣為你過生日的呢?(出示主題圖)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這張圖,你們想提什么問題?
生: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給大象哪些花呢
【這一層次從同學們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同學們身邊的、感興趣的過生日這一事件,讓同學們自己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通過生生互問、師生互問,實現角色轉換。喚起同學們的主角意識。】
二、提供探索的機會,激活主角意識。
1.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1)分類理一理。
師:這些問題都提得很好,那么誰又能解決這些問題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嗎?怎么辦?(讓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后說說。)
生:只要把小狗放在一起,小猴放在一起,小豬放在一起。(讓同學們四人小組合作操作,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在實際場景圖上找到一個動物,就在下面擺一個動物。)
指名同學們到黑板前分類整理,有的同學們將小動物分類后擺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同學們將小動物分類后一個對一個排成一排一排的,有的同學們是從下往上排的,有的同學們是從上往下排的。
哪種擺法比較好?通過比較,同學們知道擺成一堆一堆的不能很快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而將小動物分類后一個對一個地排好,就能比較容易地看出每種小動物有多少只。
師:分類后一個對一個地排好,我們就說是分類理一理。
【這一層次讓同學們自己來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同學們的操作與實踐去發現、經歷和體會分類整理的過程,從而形成表象,激活了主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2)語言描述。
看了這張圖你能告訴大象什么呢?請你和同桌說一說,同桌在說的時候,你要仔細聽,聽聽他說的是否和你說的一樣。(同學們互相說。)
剛才同學們交流得很認真,現在誰能站起來響亮地說給大家聽。
像這樣整理有什么好處?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借助語言可使動作思維內化為智力活動,讓同學們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反復描述,既提高了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時激活了主角的評價能力。】
2.獨立操作、體會過程。
師:紅花、黃花、綠花、紫花各有多少朵呢?請你從附頁中把它們剪下來,分顏色理一理。
同學們匯報分類整理的結果。教師在四種顏色的花下板書花的朵數,再畫上線,并讓同學們說說從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說,再指名說。
師:我們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把花分顏色理一理,這就是統計。(揭示課題:統計)
【這一部分通過獨立操作的學習方式,使同學們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進一步培養主角意識。】
三、創設選擇的空間,積淀主角意識。
師:同學們真聰明,為了獎勵大家,大象拿出水果招待大家,你喜歡吃哪一種水果?把它從附頁中剪下來,以組為單位理一理,并說說 從這張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給同學們提供一些貼近生活的統計表,如聽課老師年齡統計表、小組男女生人數統計表、本節課教具、學具統計表等,讓同學們進行調查、整理。同學們可以獨立做,也可以合作做,然后把自己最為滿意的一張表介紹給大家。
【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中,每個人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培養同學們的選擇意識和選擇能力,對同學們以后適應社會甚為重要。在這一層次,教師為同學們創設選擇的空間,讓同學們體味自由選擇的輕松和快樂,這是積淀主角意識的有效方式。同時讓同學們統計喜歡吃水果的人數,也使同學們初步感受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四、賦予總結評價權利,豐富主角意識。
引導同學們自己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是怎么學到的?
【讓同學們自己總結,不但使同學們懂得了操作實踐、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而且提高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主角意識。】
《統計》說課稿 篇6
一、說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課堂中力求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關統計圖的認識,小學階段主要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考慮到扇形統計圖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標準》把它作為必學內容安排在本單元。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扇形統計圖的實用價值。
(二)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情境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的信息。
3、讓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和交流中體會扇形統計圖反映的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三)教學重點:
1、能讀懂扇形統計圖,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并能從中獲取有效信息。
2、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四)教學難點:
1、能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斷。
2、能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
三、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統計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新知的。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知道他們的特點,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對比,自然生成新知識點。
四、設計理念和教法分析
1、本堂課力爭做到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傳授知識”轉向“引導探索”,“教師是組織者、領導者。”將課堂設置問題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參與知識的構建。
2、運用探究法。探究學習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思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獲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五、說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六、說教學程序
本課分成創設情境,感知特點——分析數據,理解特征——嘗試制圖,看圖分析——實踐應用,全課總結四環節。
七、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復習舊知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統計方法?其中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
2、引入新課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新知識教學分二步教學:第一步整體感知,看懂統計圖,理解特征,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在教學中,以知識遷移的方式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互相合作,進一步了解統計圖的特征。
第二步實踐應用環節。在教學中,精心地選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系。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是讓學生運用到剛才學習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并鞏固剛才所學的知識,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自己解決問題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同時,讓學生感悟由于數據變化帶來的啟示,并能合理地進行推理與判斷
《統計》說課稿 篇7
教材簡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現實際場景生日聚會,引導學生學習分類整理,初步學習統計,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材還安排了想想做做,內容是整理小組里小朋友最喜歡吃的幾種水果的人數。目的是讓學生相互協同、合作學習,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體會統計的過程及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
教學難點是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統計》這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并通過親手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數據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里的作用。
2.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感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學會有序觀察、有條理地思考。
5.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學流程:
一、提供質疑的時機,喚起主角意識。
師:小朋友,你們每年都過生日嗎?過生日時你邀請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媽媽是怎樣為你過生日的呢?(出示主題圖)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這張圖,你們想提什么問題?
生: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給大象哪些花呢
【這一層次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過生日這一事件,讓學生自己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通過生生互問、師生互問,實現角色轉換。喚起學生的主角意識。】
二、提供探索的機會,激活主角意識。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分類理一理。
《統計》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下冊第9單元的內容。
原教材上是一幅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觀察、統計的插圖。對于沒有條件、不能實地統計的學校,這部分內容又該怎么上呢?我將教材中的盆花變成紙花,一排一排釘在黑板上,便于學生數數、統計。
鞏固練習中,原教材是讓學生統計全班每人的生日。但對于農村小學低年級的兒童來說,大多數學生根本記不得自己的生日。因此,我設計了幾份統計表供學生進行練習。
【學生分析】
全班54名學生。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有一定合作交流學習的能力。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設計、組織學生進行有價值的統計活動。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培養合作意識。
【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感知。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比賽一下,看哪組同學表現得最好,老師將送給他們紅五星。
你們看,(出示各色花)有一位一年級的小朋友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都不錯,得到了這么多的花!這些花漂亮嗎?這些花有幾種顏色?說說有哪些顏色?怎樣才能知道各種顏色的花有幾朵?(讓學生自己想辦法。)
師生共同數出紅花的朵數。
師:我們剛才數數的過程就是對數據進行統計。(板書:統計)
師:大家想把各色的花有幾朵統計下來嗎?老師給大家請來一個好幫手,看例1。
【創設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同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接著引入課題,樸實自然,也滲透了思想教育。】
二、教學例1。
教師出示條形統計圖,并說明:圖中的四根條形柱分別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數。統計時,有幾朵,就在條形柱上涂幾個小方格。
讓同桌學生合作在書上完成此統計圖:一生數數,一生涂色。
教師巡視,檢查涂色情況。學生完成后,讓他們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進行統計的,是怎樣涂色的。
師:小朋友們,請仔細看圖,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說一說。
學生先看圖交流后,再全班匯報。
師:你能提出些什么問題?指名提問并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問題。)
在集體活動的基礎上,分小組進行提問練習:一生提問,一生回答。
師小結:剛才大家的提問都很不錯。老師也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見例2)
【通過數數、涂色的合作學習過程,使每個學生都參與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體驗統計的操作過程。“從圖中找信息”、“提問”,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的互相提問,增強了學生的互動交流。】
三、教學例2。
師:你們喜歡這四種顏色的哪一種?大家先不要著急回答。喜歡紅色的學貓叫,喜歡黃色的學狗叫,喜歡藍色的學公雞叫,喜歡紫色的學青蛙叫。
師:小朋友們都在叫,老師還是不知道喜歡哪種顏色的人多,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辦法嗎?
讓學生同桌互議后發表意見:
1、在喜歡的顏色下畫“☆”;
2、在喜歡的顏色下畫“√”;
3、在喜歡的顏色下畫“正”……
師小結:這些方法都不錯。請同學們分小組,用你們喜歡的方法在你喜歡的顏色下面作記錄。(10人一組。)
學生分組活動。完成后,展示學生作品,并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方法。比比哪種方法最容易數出數據的多少?
學生各自將小組記錄情況在條形統計圖中表示出來。
根據學生的統計,全班一起完成有關全班同學喜歡顏色的統計圖。
比較例1和例2的不同。先分組討論再匯報。
師小結:例2的統計圖中有數字表示,可以不數方格直接看出數目來,比例1的統計圖更方便快捷。
【通過學生說喜歡的顏色,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得到了體驗。學動物叫聲,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統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選擇。通過分組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生活中的統計。
師:統計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家里每個月都要交水費、電費等,那么就要統計電的度數、水的噸數。大家想想我們生活中還要統計哪些數據?
給每組學生準備一份統計表,讓學生合作完成。
1、全校各班人數。
2、全班各條街所住同學人數。
3、我校各班爭奪紅旗班、雛鷹獎章的統計表。
五、全課小結。
對本節課各組得到的紅五星情況作一統計、評比。(結合課堂評估再次讓學生感受統計在身邊的實例。)
【讓學生了解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明確統計的作用和意義。讓學生感受統計隨處可見,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
《統計》說課稿 篇9
一、說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基于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課堂中力求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關統計圖的認識,小學階段主要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考慮到扇形統計圖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標準》把它作為必學內容安排在本單元。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扇形統計圖的實用價值。
(二)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情境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的信息。
3、讓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和交流中體會扇形統計圖反映的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三)教學重點:
1、能讀懂扇形統計圖,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并能從中獲取有效信息。
2、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四)教學難點:
1、能從扇形統計圖中獲得有用信息,并做出合理推斷。
2、能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
二、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統計經驗的基礎上,學習新知的。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知道他們的特點,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對比,自然生成新知識點。
三、設計理念和教法分析
1、本堂課力爭做到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由“傳授知識”轉向“引導探索”,“教師是組織者、領導者。”將課堂設置問題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參與知識的構建。
2、運用探究法。探究學習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思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獲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四、說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說教學程序
本課分成創設情境,感知特點——分析數據,理解特征——嘗試制圖,看圖分析——實踐應用,全課總結四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復習舊知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些統計方法?其中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
2、引入新課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新知識教學分二步教學:第一步整體感知,看懂統計圖,理解特征,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在教學中,以知識遷移的方式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互相合作,進一步了解統計圖的特征。
第二步實踐應用環節。在教學中,精心地選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系。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是讓學生運用到剛才學習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并鞏固剛才所學的知識,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自己解決問題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同時,讓學生感悟由于數據變化帶來的啟示,并能合理地進行推理與判斷
三、課堂總結
四、布置作業。
五、板書設計:
《統計》說課稿 篇10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中心內容是要求學生在基本掌握了Excel電子表格的部分基礎知識后,結合所學數學知識而在計算機應用上的一個小小提升:即掌握電子表格的基本錄入、調整、美化、公式及有關函數的應用后,結合實例,繪制統計圖,并能夠對統計圖進行簡單的調整、美化。
二、 課程目標確定:
1、 認知目標:了解、學習統計圖的制作程序,掌握簡單統計圖制作工具的
應用;
2、 能力目標:能夠合理地對一組數據制作較為直觀的統計圖;
3、 情感目標:通過師生間的友好協作過程,幫助學生樹立探索、滲透、創新的學習意識,使學生感受計算機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方法!
三、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創建圖表
2、 教學難點:修改圖表類型、圖表的美化調整
四、 教法、學法: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電腦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加強學習能力的培養,體現素質教育之思想精髓。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積極貫徹啟發式,探究式和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最大程度參與教學。同時遵循認知規律,注重知識點的回顧訓練及知識體系間的橫向聯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觀察、練習等方法進行引導學生參與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肯學、會學、學會。
一個布局美觀、應用合理、數據完整統計圖的制作,牽涉知識點較多,加之本年級大部分學生大部分也是剛剛開始接觸Excel電子表格,基礎操作應用還不是很熟練,故本次課只是要求學生能繪制一個簡單的統計圖雛形。而具體到統計圖類型的選擇及其調整、美觀等內容在第二節課時結合具體案例再作進一步的訓練、鞏固。以求學生最終掌握統計圖的制作。
五、 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師講解:
1、 興趣激發:“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問題展示:
①、 數據型表格在反映某些事件時存在的缺點;
(不夠直觀、僵硬等,可由學生結合個人體會自由發揮講述)
②、 簡單統計圖表的演示(股票、社會調查、人口比例等);
(籍此導出圖形在反映數據問題時具有的特點:直觀、形象、易懂)
③、 你會嗎?
2、 知識點的橫向聯系:
統計圖與我們的數學教材緊密聯系,回顧數學課堂上繪制統計圖時應注意的要點,從而加強學生在利用計算機制作統計圖過程中某些知識點的理解及掌握;
問題展示:
①、 統計圖類型的選擇(常見的折線、條形、扇形等);
②、 統計圖標題欄;
③、 X、Y軸代表的意義;
④、 單位長度的選擇——>刻度的調整(合理性);
(二)、學生訓練:
1、基礎知識回顧訓練:
簡單電子表格的制作(要求學生能快速制作教材46頁的表格)
(細節提示、指導)
① 貨幣格式的設定;
② 計算公式的設定;
③ 序列的快速填充;
④ 格式、文字等的調整;
2、統計圖表的創建:
指導學生結合教材47頁步驟完成
(重點要求)
①、 單元格的選擇(教材06頁)選定G3:G8單元格;
②、 圖表選擇:除卻教材47頁步驟2提供的方法外,另外“單擊‘插入’菜單——》‘圖表向導’——》”亦可;
③、 “系列”選擇及更改;
④、 “標題”、“坐標軸”的定義;
3、 圖表位置、大小的調整
(此項內容較為簡單,按照教材提示稍加提示指導即可)
4、 修改圖表類型:
(重點提示)
①、“圖表類型”的選擇、切換;
②、“數據源”的展示;
③、“刻度”更改;
④、統計圖的美化(字體、字號、顏色填充等)
(三)總結與交流
1、學生成果交流小結
(學生演示其成果并就有關問題演示回答,互動交流;)
(本環節是學生進一步鞏固掌握制作統計圖知識點的重點環節,此時須充分調動發揮學生自身對問題及有關知識點的探究能力,從而較熟練地完成一個完整統計圖的制作。注意對學生的充分肯定和及時輔導,最終樹立學生主動學習和圓滿完成任務的信念!)
2、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統計
(由學生小組匯報本小組完成情況,列舉并演示本小組“發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從而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以區別確定下次課程的任務目標)
3、 課堂小結
結合學生在統計圖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各個問題,指出學生在某些問題上的欠缺之處,提請學生注意!同時充分肯定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的探究、協作、創新精神,樹立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課堂教學,只能教會學生科學的探索方法,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可以讓學生課下進行!從而將探索的空間延伸到課外……)
4、 作業布置:(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四)課后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教師不能一味的“講知識”,而是應利用啟發式的原則,給學生指明學習目標和方向,讓學生去研究、探索,注重了知識點的及時鞏固,也側重了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
同時,統計圖的制作是一個需多次反復訓練的課題,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動手操作時間,以加強一些知識點的鞏固和熟練!
《統計》說課稿 篇11
一、教材分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六年級數學第十二冊P55-P56條形統計圖。
2、學材分析:
在第八冊教材中,已經教學過一些簡單的統計知識,學生已經知道一些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學習過一些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以及一些簡單的制作方法。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展開教學編制復式統計表、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認識各種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學會制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學過這部分內容,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圖的特點及作用,并受到國情教育。
本單元先說明統計數據經過分類整理以后,除了可以制成統計表以外,還可以制成統計圖,通過讓學生看表(或看圖)回答問題,加強對統計工作的認識,同時幫助學生知道制作統計圖的方法,還說明了制作各種統計圖的步驟。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這個單元中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統計表所提供的信息和方法是本節課學習的直接基礎,同時,這節課中對統計圖制作方法的掌握情況將直接影響到后面折線統計圖的學習。
本節課的教材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的編寫思路,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過程,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并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含義,并能預測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3、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動手制作、展示交流評價等主動探索、互動合作的學習過程,認識條形統計圖,知道條形統計圖的意義與用途;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制作簡單的單式條形統計圖。
2、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簡單解釋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并加以交流,在學習中受到國情、愛國主義等方面的教育。
3、鼓勵學生自主實踐探究和合作活動,發展自主和創新能力。
4、教學重點:條形統計圖的制作和讀圖練習。
5、教學難點:
1、根據作業本的大小確定所畫條形統計圖的位置和大小。
2、恰當確定縱軸上的單位刻度的大小。
二、教法學法
本節課主要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嘗試教學法教學,通過引導學生經歷觀察、了解(理性)——嘗試動手制作(感性)——掌握規律(理性)——運用規律(實踐)的主動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探索與學習的全過程,采用觀察、動手制作等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與自學能力,能根據有關信息加以分析并作出判斷和預測,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總體設想
整個教學過程首先通過創設情景,新舊知識的比較,引入新授,通過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介紹,使學生初步了解,感知條形統計圖,接著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條形統計圖(這兩個環節的設計主要為下面的教學環節打基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依照圖例,根據提示步驟嘗試制作,讓學生初步感知條形統計圖的制作,并通過師生的交流,使學生初步了解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強調突出重點、難點。從而進一步再次嘗試并設計制作,這一次要求學生在相互協作與老師引導的基礎上,能夠突破難點。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有了理性知識與感性體驗,這時通過師生交流總結出條形統計圖的意義、特點、制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到此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便結束。接下去的環節是實踐應用、鞏固拓展深化,在這個環節中的相關的內容都是學生經歷過的發生在身邊的與生活密切聯系數學事例,課前布置學生搜集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數據,并運用到課堂中,這樣讓學生有意識地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的全過程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并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與預測,并進行交流,注重在具體情景中對可能性的體驗,避免單純的統計量的計算。
四、教學理念
1、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2、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五、教學過程透析
(一)創設情景,激情引趣
1、 多媒體播放08奧運申請成功時刻的錄像
【這一環節是通過播放錄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感情,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再一次讓學生體會當時的情景,感受奧運申請成功后的驕傲自豪感。】
2、出示我國往屆奧運金牌數的比較調查統計,看看能發現一些什么信息?【讓學生有意識地經歷簡單的數據統計和描述數據,為引入新課做好準備。】
3、引入新課
(1)教師出示與前一統計表相對應的條形統計圖。
(2)比較統計表與統計圖的優缺點,并做出選擇。
(3)提示課題。
【通過新舊知識的比較,引入新授,對條形統計圖相關的內容的介紹,使學生初步了解,從直觀感性上感知條形統計圖。】
(二)觀察探究、積極思考、嘗試制作
1、談話引入:大家知道了條形統計圖,你還想學習它哪些方面的內容?
【引導學生自己提出研究的問題,教師盡可能不直接提出。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生有了強烈的問題意識,也就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有效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前提。而通過對學生問題的了解,特別是對基于學生經驗的真實問題的了解,可以使教師把握正確的探究方向。從學生產生的問題出發組織教學活動,可使教學活動成為學生需要不斷發展的一部分,如果再與學生一起討論這些問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這些問題所需要的條件,選出一到兩個可以在課堂上利用現有條件進行研究的問題,學生當然很有興趣,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就變得比較強烈,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過程之中去,學生就會很輕松的完成知識的建構過程。】
2、出示20__年雅典奧運會獲獎牌總數前5名的國家和地區的統計圖。觀察條形統計圖,你能看懂什么?
3、要把這么漂亮的統計圖畫出來,你覺得該怎么畫?(先觀察再同桌合作交流)
【由教師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由“幕前”到“幕后”,做一個導演。主要是安排好情景,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由“旁聽者”轉變成實際參與者。】
4、師課件展示制圖過程。
5、現場調查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制成統計表,讓學生根據統計表的內容制作成條形統計圖,小組合作完成。
【 現代教學觀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學實踐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討論,自主探索。在實際參與中,獲得親身體驗和直
《統計》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的課是《統計》,《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屬于統計與概率領域的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統計經驗,以及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方塊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這部分內容,能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統計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通過提供動物投球場景,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引出不同的分類,從而得到不同的統計結果。接著呈現相應的統計表讓學生整理數據,并思考分析兩次統計有什么不同,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統計方法。“想想做做”中的練習則強調實踐與交流,讓學生再一次全面親身經歷統計的完整過程并從中獲得一些啟示,解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二、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體驗統計方法的多樣性,并學會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
2、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培養初步的統計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教學難點是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說教學流程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分三大環節組織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借助多媒體創設小動物投籃場景,通過談話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然后交流,看到了什么?這樣設計,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主動進入學習狀態,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統計的需求,為新課的探究作好鋪墊。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分三個層次組織教學。
第一層次合作交流,經歷統計全過程。首先觀察花盆,統計出不同顏色的花有多少朵。這樣設計,呈現了按照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收集、整理數據的意義,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因為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就要按不同的標準分類處理數據。接著組織學生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分小組合作收集、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的填寫。統計知識的教學強調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我這樣設計,自然地讓學生經歷了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提高了對數據的處理能力,而且通過多次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體會,從而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獲得成功的體驗。
第二層次是畫統計圖。首先出示同學們喜歡小動物的統計表,從統計表畫出統計圖。學生嘗試活動,發現格子不夠,然后想辦法,討論發現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
第三層次應用統計數據,解決問題。從畫得統計圖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設計,重在讓學生學會應用統計數據去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到統計的價值,進一步體會到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
第三環節聯系實際,鞏固深化。
結合書中的習題,我安排了一道聯系生活的又不同層次的練習題。
第一層次結合“想想做做”第1題,組織學生調查11月份的天氣的情況,并在小組內畫統計圖,最后通過創設問題情景:你還想知道什么情況?明白了什么?這一練習通過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去收集、整理、分析數據,使學生知識得到運用,能力得到鍛煉,并體會到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二層次是拓展延伸。根據已學內容一格表示2人的方法,出示一格表示5、10或者更多的單位的統計圖。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本節課的設計,我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學習經驗和媒體優勢,選擇、創設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統計素材和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在統計活動中采用了讓學生主動探索、小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充分經歷數據信息處理的全過程,突出了統計活動的本質,學生在全程參與中不僅掌握新知,發展能力,同時又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統計》說課稿 篇13
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分類統計》,它是蘇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將分類統計安排在第一學段“統計與概率”的知識體系中,總體目標是:對數據統計過程有所體驗,掌握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一、說教材
本節課教學教材94頁的例題,完成第95頁“想想做做”第1、2題。例題呈現了學生感興趣的動物運動會的場景圖,場景圖蘊含了可以分類統計的諸多信息。圖中的動物有狗、兔、猴三種,這些動物參加的比賽項目有長跑和跳高。教材呈現了兩張統計表,一張是按運動項目統計的,另一張是按動物種類統計的,讓學生自己從圖中收集信息,分類整理后填寫在統計表里。學生經歷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后,教材又讓學生自己比較兩次統計的過程有什么不同,體會是按不同標準將動物進行分類的,感受按不同標準分類的必要性。同時,讓學生分析從每個統計表中知道了什么,既學會簡單分析數據的方法,又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感受統計結果在不同分類標準下的多樣性。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1、使學生經歷簡單的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統計表按不同標準分類整理數據,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分類標準下的多樣性。2、使學生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提出并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
過程與方法方面:1、在具體統計的過程中,體會按不同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統計的必要性,學會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統計的方法。 2、在交流討論中,自主發現分類標準的多樣性和計算結果的一致性。
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激發求知欲,形成合作探究意識,體會合作的快樂。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統計活動過程,體驗不同分類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是:根據統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并整理數據。
四、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注重通過多種情景讓學生經歷操作、實踐、感知的過程,選擇了“談話法、觀察法、演示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學法可歸納為: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好學。2、運用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五、說教學準備:
根據教學進程的不斷進行,我準備教學,黑板上事先畫好兩張空白的統計表并遮住,用于獎勵學生的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智慧樹手勢卡片若干張貼在一塊可移動的大黑板上,大黑板的另一面畫上三棵大樹的簡筆畫,學生6人一組。
六、說教學環節和設計意圖
為了能很好地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分別是: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2、合作探究,經歷統計過程;3、拓展應用,在活動中加深體驗;4、課堂總結,在生活中用數學。下面,我就來具體闡述教學環節以及我的設計意圖。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前我先跟小朋友們一起表演唱少兒電視節目《智慧樹》的主題歌:我發現了。師生一起來唱一唱,演一演,并告訴他們:今天舉手回答問題的小朋友有機會獲得一張智慧樹手勢卡片,每人最多只領一次。設計意圖是:根據一年級小朋友愛玩好動的特點,利用學生喜歡的少兒電視節目,調動學生的興趣,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同時也為下面學習統計埋下伏筆。
接著由“激烈緊張的20__北京奧運會剛剛結束,小動物們興奮起來了,他們也在進行動物運動會呢!瞧,它們的比賽真熱鬧啊!”再通過提問:“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么? ”引入到主題圖的學習。在學生說出圖上的信息時,按學生提到的先后順序貼出跳高、長跑、狗、兔、猴等的詞卡,然后揭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就要進行“統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上課伊始,從北京奧運會引入,多媒體播放動物舉行運動會的場景,立刻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并提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為按不同的標準分類統計埋下了伏筆。
第二個環節:合作探究,經歷統計過程。
這一環節先讓學生小組合作,把信息分類、整理和統計,完成書上的統計表。在學生交流匯報的過程中老師在黑板上移動詞卡、填寫數據完成統計表。用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作為探究的內容,充分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并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交流,使學生親歷了統計表的形成過程,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統計的認識。
接著組織學生比較兩張統計表的相同與不同,并對數據進行分析。通過組織學生討論比較,讓學生交流兩次統計活動的體會,豐富了認識,使學生初步體驗到同一件事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進一步發展了數學思考能力。
然后提出“這時,大會的裁判員小熊,廚師小豬來了,它們是為運動員服務的。你能根據他們的工作向他們推薦一張最合適的統計表嗎?并說明理由。小組討論,交流。”這一設計,重在讓學生體會到學了數學知識要會用,學習數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滲透統計的實用性。
第三個環節:拓展應用,在活動中加深體驗。
這一環節由“經過緊張激烈的比賽,有些小動物得獎了。獎品是漂亮的杯子。”引出課本“想想做做”的第1題。提問:仔細看這些杯子,可以怎樣分類統計?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完成兩張統計表,在學生匯報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完成統計表,并比較兩次統計的結果。
接著以“不僅為小動物們準備了漂亮的獎品,還為他們準備了精美的獎牌呢!”引出課本“想想做做”第2題的學習。這一題讓學生嘗試把不完整的統計表補充完整后再統計,引導學生做事要有序。《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統計的素材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統計自己熟悉的且感興趣的獎品、獎牌、等物,由易到難,這樣,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統計的興趣,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的活動中去,進一步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分類標準下的多樣性,體會到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再由“小動物們的獎品發完了,讓我們來看看小朋友們的獎品。請有智慧樹手勢卡片的小朋友揮揮手。要是老師想知道有多少小朋友擁有卡片,該怎么統計呢?”引出,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分類統計的方法,引導得出可按性別和卡片的顏色等分類標準進行統計,接著師生一起收集、統計出數據,并在上完成統計表。這一設計,從學生的身邊出發,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吸引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的活動中,鞏固所學的統計知識,進一步體會到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多樣化,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用途,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在收集按卡片顏色分類數據時,讓持有同一種顏色卡片的學生把卡片貼在大黑板同一棵樹上,在貼的過程中帶領學生收集數據并完成統計表。三棵樹上分別貼上不同顏色的卡片,貼完后便形成了少兒節目《智慧樹》的節目標志。這一設計體現了數學學科的美,讓學生感覺到數學課也可以這么生動有趣,原來數學是那么親切,總是陪伴在自己身邊,從而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熱愛數學。
第四個環節:課堂總結,在生活中用數學
這一環節在進行課堂總結后讓學生課后找一找感興趣的話題和好朋友或者家長一起進行統計,提醒學生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帶著數學的眼光走出課堂,走進生活,養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的習慣。
《統計》說課稿 篇14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94-95頁,根據教材內容的安排,學生是第一次學習統計的有關知識,從表面上看這部分知識雖然簡單,但一年級的學生能在統計的過程中,不重復、不遺漏是統計中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讓學生對收集的結果進行整理,表面上是在整理幾種圖形,實質上是在整理幾組數據,這一概念的轉變對學生來的說會感到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通過身邊具體事例、直觀教學使學生理解統計的意義,幫助學生建立統計的初步概念。學好這部分內容,更為學生以后續學習統計的有關知識打下扎實基礎。
依據“新課標”理念,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認識規律,確定本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收集及整理數據的過程,認識簡單的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解答簡單的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借助有趣、音樂(小列兵)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統計活動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主動探求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教學難點:能夠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解答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二、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但學生對它的認識卻各不相同。要讓學生獲得知識經驗并得以發展,就必須引領他們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本課設計理念,力求體現學習是“做”的過程、“經驗”的過程,凸現學生學習的實踐性特點。教法上體現“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在合作交流中學”的思想;學法上突出“自主學習,實踐感知”。本課學習活動,從學生的感性出發,通過“樂”中學,“動”中思,“比”中悟,體驗統計的產生、發展過程,初步理解統計的含義。教師創設了“統計參加鼓號隊人數、統計獲獎情況、統計早餐”三個有利于學生參與探索活動的學習環境,使教法與學法和諧地統一在“促進學生能力發展”這個教育目標上。
三、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設置疑問、體驗統計的產生
教育家雨果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根據這一點我借用歌曲(小列兵)引入本節課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展開教學,再讓學生回歸生活說一說對樂器的認識選擇那一種自己鼓掌喜歡的樂器,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體現“新課標”的學科整合。引用“你有什么辦法知道喜歡那一種樂器的人最多”啟發學生體驗統計的產生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動手操作、引發爭論、初步掌握統計的意義
小學生在理解數學概念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要經過一個積累、沉淀和深化的過程。教材的重點,往往就是學生認識上的轉折。就本節課而言,初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是教學的重難點所在。于是,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開展有梯度的三層探究活動。
第一層:收集數據:制作小組統計圖。
1、小組合作:(讓學生根據自己意愿在小組內貼上自己喜歡的樂器)合作要求:
(1)每人只能選擇一種樂器。
(2)貼好的小組請各組小朋友數-數各在多少個?
小組統計表
小號
長笛
小鼓
口琴
小提琴
2、匯報統計結果。引導學生完整的描述。(如;我們組有10個人,參加指揮捧的'有2人,參加小號的有1人,參加大鼓的有2人,參加镲有4人,參加小鼓的有1人)這樣一方面是有意識培養學生完整的表述能力,另一方面也能確保統計的準確性。
第二層:整理數據:制作全班統計圖認識統計圖和統計表。
1、認識統計圖各小組長完成全班的統計圖,通過表格的誰多?誰少?陳述表格好處引導學生小結:這樣的圖都叫統計圖。全班統計最喜歡的樂器
小號
長笛
長笛
口琴
小提琴
2、認識統計表全班互相交流數一數統計圖中每種樂器各有多少的過程中尋找一種記錄的方法引出“統計表”。、并請學生上臺板演完成統計表讓他們介紹數數方法集體糾正,同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肯定并及時表揚。
名稱
小號
長笛
長笛
口琴
小提琴
數量
第三層:根據數據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滲透品行教育。
引導學生根據統計表提出簡單數學問題?如:生1:__最多,__最少。生2:__比__多__個生3:__比__少__個。并讓學生互動解答根據計算結果的揭示板書課題“統計最多的樂器”通過你想對我們的輔導員說些什么,滲透尊敬師長的品行教育。
三個層次的教學,使學生對統計意識理解經歷一個逐步豐富的認知過程,“萬丈高樓平地起”有了以上一步一步的鋪墊,學生對統計的理解將更深刻,更透徹,學生能將數學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結構,對統計的應用將更得心應手。
三、鞏固提高—————應用體驗、梳理知識
活動1:欣賞比賽實錄完成統計表
通過播放CD我校鼓號隊市區特等獎比賽實錄,出示圖表數一數近幾年的獲獎情況請學生完成統計表(學生上臺扳演,集體訂正)。這個教學活動不但學生能學以致用,還有意識讓學了解我校鼓號隊的發展歷程及取了得的輝煌的成績,發散思維讓學看統計表情況說一句話。這一環節主要激發學生拿省級,國家級的長遠目標,從而滲透愛國、愛校、學家的思想教育。
活動2:統計最喜歡的早餐
通過出示學生熟悉早餐圖片(面條、面包、雞蛋、牛奶)引導學生在小組內統計最喜歡的早餐、完成統計表,再讓小組匯報統計情況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并解答。老師通過多媒體現場制作全班的統計圖,再一次掀起學習的熱潮,根據統計結果教育孩子平時注意飲食均蘅,使教學活動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大社會成為小課堂延伸,成為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舞臺。這一環節讓學生再一次經歷收集———整理數據——————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全過程
四、對照目標—————評價整理
這一環節,讓學生自己對照學習前共同確定的學習目標,說一說:學會了什么?學得怎么樣?這樣讓學生參與總結,既便于了解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又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課后,教師給學生們布置作業:你能用今天學的知識,制作一張你一家人的“年齡統計圖”嗎?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始終貫穿于參加鼓號隊為主線遵循學生獲得和應用認知的規律,讓學生在自已的具體活動中主動參與學習,經歷一個“收集-整理-描述-概括-運用-提高”的認知過程。教師立足發展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在探索活動中,使學生相互討論、交流澄清的體驗過程,享受學習的樂趣與成就,實現書本知識與人類生活世界溝通,與學生經驗世界、成長需要溝通。
最后,為較好的突出本課的重難點,設計本課板書如下:
統計最喜歡的樂器
名稱
小號
長笛
長笛
口琴
小提琴
數量
指揮棒最多大鼓最少。
指揮棒比大鼓多多少個?
21—9=12(個)
《統計》說課稿 篇1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今天我說課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統計》的內容。
教材分析:學生在一年級上冊已經學習了用分一分、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本冊的統計,以整理數據為主要內容。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繼續探索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用畫“√”的方法記錄,為以后學習用畫“正”的方法記錄打下基礎。教材在編排上有以下特點:
1)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直接關系統計的結果是否正確。收集和整理數據時,往往要把數據進行分類和計數。本單元教材沒有把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灌輸給學生,而是讓他們在熟悉的問題情境中產生分一分、數一數的愿望。收集信息和計數往往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教材沒有明確規定哪一種比較好,而是讓學生在整理數據的實踐中體會,在同學間的交流中比較和選擇。
2)讓學生到生活中去調查和收集數據。收集數據是統計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教材很重視收集數據,把它作為統計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要學生到小組里收集鉛筆、橡皮、直尺的數量,到課程表中收集一些學科的周課時數等,讓學生邊調查、邊收集、邊分類、邊計數,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改變傳統的數學教材片面關注制作統計圖、表技能的現象,讓學生經歷統計的全過程。教材重視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產生統計需求,初步形成統計策略,在調查、收集信息和整理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方法,利用整理后的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判斷,在統計的全過程中培養初步的統計觀念。
2、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簡單的統計過程,初步學習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整理出來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里,能利用統計表里的數據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
2)使學生在統計教學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3、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自己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在合作交流中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本節課突破重難點的關鍵是: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在老師的引導下及彼此的交流中選取最為恰當的統計方法。
二、說教法
在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為宗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將先以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為背景,組織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性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進行廣泛交流,體現數學課堂的開放性。
說學生:
全班37名學生。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有一定合作交流學習的能力。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設計、組織學生進行有價值的統計活動。
三、說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一是安排學習小組。二是每個學習小組準備學具,把5個正方形、7個三角形和4個圓混雜著放在一個盒子里。
1、引入新課。出示雜亂地貼在黑板上的圖形,先讓學生說說有哪些圖形,然后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分一分、排一排來知道每種圖形有多少個。
(以此來復習舊的統計方法來引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2、進行新課。
1) 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自己的方法來統計盒子里各種圖形的個數,并把統計的結果的結果填在表內。
2) 交流統計方法。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利用的什么統計方法,如何操作的。如果教科書中的方法學生沒有想到,可以讓他們看看書上的插圖,說說圖中的學生是怎樣整理的,并讓他們照書上的方法再做一做。完成以后把學生的各種記法以及畫“√”的記法進行比較,說說各種記法的特點,比一比哪種記法既清楚又方便。
(在此我依照學生課堂的實際情況來操作,以學生的意愿為統計的主要策略,但在交流中,我會引導學生在多種的統計方法中選取比較方便清楚的,讓學生自己交流比較,選擇出適合的統計方法。)
3) 分析數據。根據統計表里填寫的內容回答書上的問題,并思考還能知道什么?(培養學生充分利用統計數據的意識,不光要學會回答問題,還要能提出問題并解答。)
3、組織練習。
1) 統計小組里的鉛筆、橡皮、直尺各有多少。小組同學互相合作收集整理數據,并填寫表格。
2) 請組長介紹統計方法和結果,并把結果填寫在黑板上預先畫好的表格里,并回答課本上提出的問題。
3) 通過結果,你想說點什么?如果我是文具店的經理,你們想對我說些什么?
(作為老師,在此環節中充當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充分培養數學課堂中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反思:
1、統計是數學課程標準規定的四個領域之一。傳統上比較注重統計圖表等知識和根據統計圖表回答問題的教學,而課程標準則更加重視學生對數據統計過程的體驗,學習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這部分內容比較繁瑣,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是有效的學習方式。
2、教師將教科書的盆花變各種圖形,努力為學生創設一些數據,使教材更具有實用性。
3、教師要善于捕捉課堂上學生的反饋信息,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
4、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統計,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在其中得到了充分體驗。
5、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善于把握課堂激勵機制,使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
6、明確要求,才能“有的放矢”。課堂上的每一個環節,教師都應讓學生先明確要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這樣,課堂上的討論、操作等活動才不會流于形式而落到實處。
《統計》說課稿 篇16
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我的說課分為5步。
一、說教材
本課時內容主要是數據的分段整理,不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分段。分段整理數據是基本的統計活動,教材通過購買校服,引出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際問題,自主設計分段方法,并經歷整理、分析的過程,感受畫正字法整理數據的優越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學會簡單的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能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
(2)能力目標:經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統計過程。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結合實例有機地進行家鄉情的教育。
教學重點:體驗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
教學難點是:能對數據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段整理;
二、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能夠按統計對象的某些屬性,如品種、形狀、顏色、用途……進行分類統計已有所體驗,并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次經歷統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必要性,感受統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小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強等心理特征,在教學中,我采用談話法、觀察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1、探究嘗試、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數據產生的過程,使學生人人參與,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教材內容,緊密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帶著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估計、判斷能力為以后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2、交流反思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引導學生通過搜集全班同學的身高數據,1分鐘拍球,城市環境等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在迫切完成任務和強烈的探究興趣驅動下, 對本來枯燥的統計知識產生一種新鮮感和真實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
四、教學過程:分為6 步
(一)、激趣導入新課
師:今天同學們都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覺也很整齊。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學校很快就要給你們換新校服了,那么我們在換新校報之前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由此引出(測量身高)而我們做的測量身高這個準備工作就是我們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數據。
(板書:收集數據)
你們當初的身高記錄單,老師還替你們保留著呢。
(出示學生身高記錄單。)
(二)操作體驗,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在換新服之前,老師為什么要給你們每一個人都測量一下身高呢?
(根據身高,每一個人就可以選擇不同大小的校服。)如果服裝廠給你們做校服,會不會給們每一個人都單純設計一種型號呢?為什么?
2、質疑:如果你是服裝廠的工人師傅,你將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引導學生說出(把身高差不多高的人,統一成一種型號,這樣做幾個型號就行了。) 那么你準備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幾種型號呢?(大號、中號、小號)
老師和學生把校服的型號統一確定一下,你們認為老師的這樣的確定合適 嗎?身高120~129cm的`適合穿小號,身高130~139cm的適合穿中號,身高140~155cm的適合穿大號。
小組討論:那么現在你們有辦法知道我們班上大、中、小號的校服各要訂做多少套嗎?
匯報:哪個小組已經有辦法了愿意來交流一下?其他小組能對他這種方法作一下評價嗎?
小結:其實剛才同學們說的這種方法,就是把我們班所有同學的身高分成幾段來統計,
我們可以分成幾段?(3段)是哪三段呢?
(小號:120~129cm 中號:130~139cm 大號:140~155cm)
3、同桌合作 提出合作要求: (1)每一段分別有多少人呢?(2)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收集每一段的數據呢?(3)互相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整理每一段的數據,填寫在這張記錄單中,根據記錄單,并完成統計表。(4)同學們在整理的時候應該注意合理分工,老師建議你們一名同學來報身高,另一名同學負責記錄和整理。
身高(cm) 人 數
120~129
130~139
140~149
匯報:哪一個小組愿意把你們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結果到上面交流一下?
(學生上臺利用實物投影進行交流)
啟發:剛才有的小組是用打勾(畫豎線、畫正字、數數)的方法來進行整理數據的,在這些方法當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畫正字)為什么呢?今后,同學們在統計數據的時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進行整理。
質疑:我們能不能把你們這些打勾或是畫正字等等的記錄單直接交給服裝廠呢?還應該怎么辦? (板書:制成統計表)
統計表中的“合計”起了什么作用?
(①反應總人數 ②檢驗分段整理的數據有無錯誤)
4、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我們班同學身高情況統計表,通過這張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合計有多少人,每一段有多少人)
服裝廠的工人師傅如果看到了這張統計表后,會明白哪些問題?
(每種型號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
談話:服裝的工人師傅通過這張統計表知道了每種型號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這個過程就是分析數據。
(板書:分析數據)
(三)回顧交流“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與感受。
1、 大家現在回想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整理出我們班大、中、小號的校服各有多少套的?可以小組討論一下。
2、 小結:其實像這樣把身高數據進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們快速而準確的整理數據,從而能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數據的分段整理)
(板書:數據的分段的整理)
3、現在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如何解決購買校服的問題的,我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統計過程?引導學生總結出:
(①收集數據 ②分段整理 ③制成統計表 ④分析數據)
(四)尋找生活中的統計知識
統計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段整理,再進行統計分析,是我們解決問題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你能不能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數據的分段整理”。 (學生舉例)課后,也希望同學們能注意收集生活當中的有關信息,自覺運用統計方法來解決問題。
(五)拓展應用,延伸發展
談話:剛才我們利用解決了定做校服的實際問題,統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普遍,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個例子。
1、課本100頁1題 老師還專門對二年級一班1分鐘拍球比賽成績。
你能根據上面的數據填寫下面的統計表嗎?
(1) 讓學生自己完成統計表。
(2) 交流分段統計的結果。
(3) 提問:這道題把數據分成了幾段?看了統計的結果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 師:同學們喜歡拍球說明同學們都想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可是,人身體素質的了好壞很多時候還跟我們周圍的環境有關系,特別是跟我們日常的空氣質量有關系,空氣質量到底會對人類產生哪些影響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
課件出示空氣污染短片:看了這個短片,你有什么感想?
談話:現在同學們已經對空氣質量有了一些了解,我們生活的城市----諸城,它的空氣質量情況又如何呢?上網調查一下我們諸城某一年某一個月的空氣質量記錄嗎?你能根據污染指數的分級規定,用畫正字的方法來整理數據嗎?再根據整理的數據完成統計表,填寫完統計表后,根據統計表說一說你覺得諸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如何?為什么?作為一個諸城的小市民,你覺得能為改善諸城的環境做些什么?
整理好了以后我們明天來匯報交流一下。
(六)反思感悟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了、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了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數據的分段整理
收集數據 分段整理 制成統計表 分析數據
五、設計理念
A、重視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
本課的導入,為了更加貼近每個學生生活經歷,我創設學生做校服的情境,學生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感受到統計表與身邊的人和事是息息相關的。同時讓學生調查環境污染情況,也是深有教育價值的。
B、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數據整理,統計制表,分析數據”的全過程,而學習重點放在分段整理數據上,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優化出畫“正”字的方法 。學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符合孩子心理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