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集錦(精選16篇)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1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六單元第1節《口算乘法》,首先我先對教材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說教材
1、本節內容:《口算乘法》是九年義務教育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P56—57的內容。
2、學情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能夠正確地口算10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著重從生活情境中讓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將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相結合,融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社會經驗,讓學生再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計算數學,使得數學學習生活化。
3、教學目標:
一節成功的課堂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主動地去探求知識。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以及不僅為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4、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發現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數以及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發現、歸納整十、整百、整千數乘一位數以及不進位的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及理解口算原理。
二、教學策略
1、設計理念:新課程標準要求,知識要由學生自主建構,讓學生成為發現者、探索者。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互動學習把新知納入舊知。
2、教法
(1)情境教學法
(2)問答法
(3)練習法
通過這些教學方法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經歷探索,獲得知識。
3、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
(1)自主探究法。
(2)觀察發現法。
(3)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想一想,練一練,寫一寫,看一看的過程中發現整十、整百、整千以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運算規律。
三、教學流程
(一)設景激趣,導入新課
通過搶答的形式進行復習,為學生學習新知做了必要的鋪墊。本節課重點是學生能說出口算時的算理,這些復習題就是為學習重點做鋪墊。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數的規律
教學時先出示游樂園的場景圖,通過學生觀察主題圖后,自己提出用乘法計算的問題,由問題列出20×3這一新授內容,讓學生在練習本上自己動手做一做。學生在計算20×3時有的學生是直接算,有的用加法列式計算,有的口算,有的筆算,計算的正確率和計算速度也不同。這時我會結合實例讓學生感悟出口算與筆算的聯系及各自的特點,從而在鼓勵學生計算方法多樣化的同時,又注重計算策略的優化選擇。
教學完20×3這道題學生在初步掌握了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后,提出一個新問題200×3和20xx×3讓同學們自主探索得出答案,在計算過程中發現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數的運算規律。
最后老師進行總結歸納出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數的運算規律。
2、探究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規律
通過同學們提出的關于坐過山車的問題列出算式12×3,提問學生是怎樣進行計算的,小組交流后有學生發現兩位數乘一位數的規律,學生觀察后由老師給出計算方法。
(三)、練習應用,鞏固提高
在練習設計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題目訓練。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對本節學習內容進行梳理,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對在獲取新知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策略進行反思,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五)、板書設計。
至于本節課的板書,我致力于條理清晰,簡明扼要。
板書設計:
口算乘法
20×3=6012×3=36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2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文章是《勸學》。我將從教學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等幾方面來展開我本次說課。
一、教學理念(首先是我的教學理念)
建構主義理論主張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充當的是指導者、幫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強調師生間的協作與對話。(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將始終貫徹這一指導思想,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二、教材分析
《勸學》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二專題“獲得教養的途徑”,是“求學之道”板塊中的第一篇課文。本專題旨在讓學生了解求學之道和獲得教養的途徑,從而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勸學》是我國古代大思想家荀子的散文,本文文質兼美,通過比興、比喻論證的方法,系統地闡述了學習的重要意義和學習應持的態度。
三、學情分析(分析完教材,我再來分析下學情)
首先,學生通過初中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文言詞匯,但深層次的詞匯、文法以及閱讀能力都還有待提高。
其次,《勸學》是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掌握課文的深層含義,有利于學生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提高學習文言文的信心。
四、教學目標(根據教材與學情,我指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常見的文言詞語、文言文法并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和問題探究,掌握本文比興和比喻論證方法,提高朗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習的信心。
五、教學重難點(基于以上思考,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將如下兩方面確定為我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一是掌握本文比興和比喻論證方法,提高朗讀能力。
二是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習的信心。
六、教法與學法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本著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將我的教學方法確定為:朗讀法、點撥法、提問法。
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圈點法、質疑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2課時
七、教學過程(下面我將重點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1、導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鍥而不舍”是同學們早已熟悉的兩個成語,這兩個成語的含義是什么呢?和學習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荀子的《勸學》,領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勸學”的。
然后我再介紹荀子的生平、思想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因為《勸學》的“勸”字起著統領全篇的作用,所以,我會先讓同學們回答“勸”是什么意思,由于同學們手頭都有工具書,所以同學們不難回答出“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就是“勉勵人們學習”的意思。
2、接下來我將運用“一讀課文,落實詞句。二讀課文,疏通大意。三讀課文,咀嚼鑒賞”的三讀教學法,來引導學生學習本文。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
(三讀教學法的第一步是)
(一)一讀課文,落實詞句
學生自讀:圈出生字、生詞,參照工具書及課下注釋自我解決。
(二)二讀課文,疏通大意。
同桌合作,參照工具書及課下注釋疏通全文大意,圈畫疑難詞句,并質疑。在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后,我再進行適當點撥,集體解疑。最后請學生復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三讀課文,咀嚼鑒賞。
學生在上述過程中已經完成對文章主體的把握,下面我將結合學法指導,緊扣問題展開,逐段進行探討,安排學生分組朗讀并討論,這一課時我將引導學生對第一段進行解讀。
首先,請同學們仔細朗讀第一段,回答以下問題:
1、在第一段中,出現了多個通假字,請同學們找出來?
“輮”通“揉”“有”通“又”“暴”通“曝”“知”通“智”
2、我們知道這是一篇議論文,既然是議論文總有論點,請同學們找出這一段的論點?
(這一問題不難,學生能夠很容易就找出是“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3、我們可以看到,作者用了很多的比喻來說明他的觀點,請同學們找出來?
同學們不難找出文中共用了5個比喻:在前兩個比喻中我們看到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過程會發生變化,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發展,也就是說通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
第三個比喻說明物質通過加工提高和發展以后,就不會回復到原來的狀態,說明一個人通過學習可以改變自己。
后兩個比喻強調“受繩”和“就礪”這兩個加工的過程,再一次說明通過學習可以超越自己。這五個比喻從三個層面說明了學習的意義。
最后,作者提出了他的觀點:君子通過“博學”和“日參省乎己”,就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而這一句有何文章的第一句“學不可以已”相對應,做到了首尾對應。
布置作業:背誦第一段,并預習其余段落。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如有不足之處請老師批評指正!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3
教材簡析
《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的內容。教材首先出現實際場景——生日聚會,引導學生學習分類整理,初步學習統計,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教材還安排了“想想做做”,內容是整理小組里小朋友最喜歡吃的幾種水果的人數。目的是讓學生相互協同、合作學習,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進一步體會統計的過程及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這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
教學難點是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要求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統計》這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并通過親手實踐,經歷和體會整理簡單數據的過程,初步認識統計的思想和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數據整理,感知數學在生活里的作用。
2.經歷數據的整理過程,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統計表,獲得簡單統計的結果。
3.感受統計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體會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4.學會有序觀察、有條理地思考。
5.在合作與交流的學習中,學會肯定自己和傾聽他人的意見。
教學流程
一、提供質疑的時機,喚起“主角”意識。
師:小朋友,你們每年都過生日嗎?過生日時你邀請哪些好朋友呢?爸爸媽媽是怎樣為你過生日的呢?(出示主題圖)今天是大象的生日。看了這張圖,你們想提什么問題?
生:大象家來了哪些客人?客人送給大象哪些花呢……
【這一層次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過生日這一事件,讓學生自己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通過生生互問、師生互問,實現角色轉換。喚起學生的“主角”意識。】
二、提供探索的機會,激活“主角”意識。
1.動手實踐、自主探索。
(1)分類理一理。
師:這些問題都提得很好,那么誰又能解決這些問題呢?你能一眼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嗎?怎么辦?(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后說說。)
生:只要把小狗放在一起,小猴放在一起,小豬放在一起。(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操作,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在實際場景圖上找到一個動物,就在下面擺一個動物。)
指名學生到黑板前分類整理,有的學生將小動物分類后擺成一堆一堆的,有的學生將小動物分類后一個對一個排成一排一排的,有的學生是從下往上排的,有的學生是從上往下排的。
哪種擺法比較好?通過比較,學生知道擺成一堆一堆的不能很快看出每種小動物各有多少只。而將小動物分類后一個對一個地排好,就能比較容易地看出每種小動物有多少只。[小
師:分類后一個對一個地排好,我們就說是“分類理一理”。
【這一層次讓學生自己來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學生的操作與實踐去發現、經歷和體會分類整理的過程,從而形成表象,激活了“主角”的表現力和創造力。】
(2)語言描述。
看了這張圖你能告訴大象什么呢?請你和同桌說一說,同桌在說的時候,你要仔細聽,聽聽他說的是否和你說的一樣。(學生互相說。)
剛才同學們交流得很認真,現在誰能站起來響亮地說給大家聽。
像這樣整理有什么好處?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借助語言可使動作思維內化為智力活動,讓學生用同桌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反復描述,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于操作表象的形成,同時激活了“主角”的評價能力。】
2.獨立操作、體會過程。
師:紅花、黃花、綠花、紫花各有多少朵呢?請你從附頁中把它們剪下來,分顏色理一理。
學生匯報分類整理的結果。教師在四種顏色的花下板書花的朵數,再畫上線,并讓學生說說從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說,再指名說。
師:……我們把小動物分類理一理,把花分顏色理一理,這就是統計。(揭示課題:統計)
【這一部分通過獨立操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感受數據的整理過程,進一步培養“主角”意識。】
三、創設選擇的空間,積淀“主角”意識。
師:小朋友真聰明,為了獎勵大家,大象拿出水果招待大家,你喜歡吃哪一種水果?把它從附頁中剪下來,以組為單位理一理,并說說從這張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給學生提供一些貼近生活的統計表,如“聽課老師年齡統計表”、“小組男女生人數統計表”、“本節課教具、學具統計表”等,讓學生進行調查、整理。學生可以獨立做,也可以合作做,然后把自己最為滿意的一張表介紹給大家。
【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中,每個人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培養學生的選擇意識和選擇能力,對學生以后適應社會甚為重要。在這一層次,教師為學生創設選擇的空間,讓學生體味自由選擇的輕松和快樂,這是積淀“主角”意識的有效方式。同時讓學生統計喜歡吃水果的人數,也使學生初步感受了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四、賦予總結評價權利,豐富“主角”意識。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是怎么學到的?
【讓學生自己總結,不但使學生懂得了操作實踐、合作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豐富了“主角”意識。】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4
1、 圖文結合,復習導入
本環節是對上節課的回顧。新課伊始,教師深情敘述小露珠的形成過程,同時動畫出示小露珠形成圖,再現它由出現到“越來越大,越來越亮”的形象。學生邊看圖邊想象,如臨其境,如見其形,進入文中所描繪的美好意境。
2、形象演示,感悟品味
本環節讓學生通過朗讀知道青蛙、蟋蟀、蝴蝶喜歡它的原因分別是“像鉆石那么閃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圓潤”,相機展示鉆石、水晶、珍珠的實物圖片,讓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從而感悟小露珠外形美。并通過朗讀體會三種小動物“蹦”、“跳”、“爬”活動特點和生活習性。
3、讀中體會,內化積累
本環節教學抓住重點詞語“光彩熠熠”、“生機勃勃”和重點語句“把所有的植物都裝點得格外精神”作為感悟的突破口。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小露珠把美麗帶給大家,從而感悟它的心靈美。
4、啟迪想象,情感升華
本環節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的轉換。讓學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向日葵,白楊樹,喇叭花,看到小露珠要走了,你想說什么?并通過朗讀體會大家與小露珠分手時依依不舍的感情。
本節課的重難點是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知道小動物和植物都喜歡小露珠,感悟小露珠美化萬物、無私奉獻、無怨無悔的品格。
課文的2—4自然段描寫了三個小動物來到小露珠面前贊美小露珠的情景。為了讓學生了解小動物喜歡小露珠的原因,感悟它的外形美,我課件出示鉆石、水晶、珍珠的實物圖片和小露珠圖片進行對比觀察,學生從畫面上看到鉆石的閃亮動人、水晶的晶瑩剔透、珍珠的飽滿光滑和小露珠是如此的相似,有了感性認識。從而抓住了小露珠的特點,感悟到了它的外形美。
課文第六自然段寫植物因為小露珠而顯得更精神、更美麗。如何讓學生明白植物喜歡小露珠的原因,感悟它的心靈美、內在美,我覺得這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 “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因為小露珠的到來,植物們更顯生機,大自然顯得越發美麗、和諧。在學生通過兩次自由讀充分感知這一小節的內容后,出示與這段文字描寫相對應的多媒體動畫,引導學生邊看圖,邊想象畫面,從圖片上學生能直觀地看到小露珠給植物帶來的美。瞧,太陽公公出來后,霞光中的小露珠“光彩熠熠”,在它的滋潤下,草更青了,葉更綠了,花更艷了。小露珠讓花草樹木變得“格外精神”,顯得“更加生機勃勃”。陽光下的小露珠能給植物帶來“精神”、“生機”和“美麗”,那么植物當然也喜歡小露珠。其實,這也就告訴學生小露珠有滋潤萬物的作用。在這基礎上引導學生反復讀課文,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品出了味,悟出了情,也就能感受到小露珠把美麗帶給大家,從而感悟出小露珠的心靈美。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因此,在課堂中,我會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感悟大自然的和諧、融洽和美麗,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5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馬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于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樂,才可發揮才干,否則很可能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并對統治者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理解中國古代文人用文字來書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不平。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使學生了解作者韓愈懷才不遇的情感,理解“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主題。
3、明確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培養學生對人才的認識。
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領悟作者飽滿于字里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是本課學習的重點。聯系作者的生活經歷,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學習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設計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我加強了課文的朗讀環節,以語氣作為切入點,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方法,帶動學生體會文章字里行間蘊含的強烈憤懣不平的感情。
加強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環節,所以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采用了開放式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等教學方法鞏固學生的文學積累。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于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走進韓愈的生活經歷,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由《神雕俠侶》中楊過遇小黃馬的經歷導入。
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文理解營造一個情感氛圍。
(二)誦讀感知:
1、聽課文錄音,正音正字,注意停頓節奏和重音。
2、領讀,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體會文中11個“不”字的語氣。
3、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體會句中關鍵字詞表達的感情。
4、男女同學各一名代表朗讀,針對學生朗讀情況,學生自評,教師適當點撥。
教師提出討論題:為什么韓愈會在文章中流露出這樣強烈的憤懣不平之情?提示學生;聯系韓愈的生活經歷。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強調作者25歲已高中進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的懷才不遇的經歷。從而明確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理解“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
5、細讀第三段,體會“天下無馬”、“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的語氣。
讓學生理解有才之人懷才不遇的痛苦,從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強烈不平和悲憤之情,體會到明君對人才的重要性。
6、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韓愈,齊讀全文。
本設計力求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課文材料,體現新課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理念。通過多層次誦讀,師生共同研討部分句段的朗讀技巧。領悟作者飽滿于字里行間的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三)積累提升:
1、譯讀積累:分小組合作串譯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獨立圈點總結出文中的重點詞句。教師提示學生研究“策、其、食”的不同用法。
這個環節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學法,能使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上來,成為課堂的主角
2、交流探究:每組派出代表,或翻譯全文,或交流重點詞句,或提出質疑。
解詞練習,教師提出:故、或、雖。以前在何處學習過?
3、背誦積累:
4、知識遷移:
1)以“懷才不遇、壯志難酬,有太多的中國文人有這樣的遭遇了。”為開頭寫一段話,融進這些失意的文人以及他們表現這種情感的文句詩句。
2)討論: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這個環節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學生對于中國古代文人懷才不遇整體印象,認識到這是個時代的悲劇。然后再聯系到今天的生活,拓寬其對人才的認識。更好的達到本文的情感目標。
附:板書設計
五、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寫了些什么作品?
2、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么內容?
3、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結果,寫成一篇小短文,下節課交流。
(識別人才的人)伯樂不常有——不以千里稱也(痛惜)
(埋沒人才的人)食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憤怒)
(有才能的人)其真無馬也邪——其真不知馬也(嘲諷)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6
《小學信息技術》
《認識Excel》
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課題是“認識Excel”。首先,我對本課題進行簡單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 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課主要是介紹認識Excel窗口,輸入數據,存盤操作,關閉工作薄等內容。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和認識Excel,深入理解打開,保存,關閉Excel的幾種方法,輸入數據,存盤操作等基本操作。Excel是目前常用的一個電子表格處理軟件,Excel 是微軟辦公套裝軟件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進行各種數據的處理、統計分析和輔助決策操作,廣泛地應用于管理、統計財經、金融等眾多領域。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學會啟動Excel。 2、認識Excel的窗口界面
3、掌握輸入工作表中數據的基本操作。 情感和價值目標:
1、通過初步使用Excel,鍛煉學生動手操作計算機的能力,培養
學生學習和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鼓勵同桌共同鉆研探索,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計算機使用道德和與人共事的協作精神。
三,說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啟動和退出Excel。 教學難點:Word的窗口組成。
四,說教法
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所以我從本課內容特點和小學學生思維活動的特點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把“Excel”采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遷移法,并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使學生初步了解電子表格處理軟件Excel。
五,說學法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自我探索──思考討
論──合作操練”。
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自我探索,課堂討論,實際操作,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說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上個學期,我們已經學習了使用“Word”的操作方法,對計算
機Office軟件已有了初步的概念。本節是學生深入學習Office軟件中的電子表格處理軟件Excel的第一節,是對Excel的初步認識,是扎實掌握該軟件的基礎。從這節課開始,我們將深入學習一種能對數據信息進行錄入、編輯、排版、打印并能在文檔中插入圖形、圖片、圖表的電子表格處理軟件——Excel。你們想了解更多的有關Excel的知識嗎?
2,啟動,退出Excel
提問:同學們,還記得如何啟動和退出“Word”程序嗎? 我們可以模仿Word的啟動和退出方法啟動和退出Excel。 啟動Excel
第一步:單擊開始按鈕。
第二步:選定開始菜單里的程序選項然后單擊其中的Microsoft Excel命令就可以啟動Excel
第三步:啟動Excel后認識Excel窗口的組成部分。
第四步:單擊菜單欄中的選項,打開不同的命令菜單,瀏覽其命令。
第五步:打開視圖菜單中的工具欄菜單,單擊其中有關命令,打開各種工具。
第六步:把鼠標指針移到工具欄里,指向某個按鈕時,記住指針下面出現的按鈕名稱
退出Excel
第一步:單擊保存按鈕,再次保存文件。
第二步:單擊窗口右上角的關閉按鈕,執行文件菜單中的退出命令也可以退出Excel
3,輸入數據
第一步:單擊任務欄右側的語言欄,選擇一種中文輸入法 第二步:單擊A1單元格,輸入文字,如果想換數字輸入的話就直接敲小鍵盤區的0——9的十個數字。
第三步:用方向鍵在適當的單元格中輸入表中的數據。 (提醒學生:用Excel輸入數據后一定記住保存文件,學生練習輸入數據操作,巡視并作指導和點評)。
4,保存文件
第一步:單擊工具欄中的保存按鈕,彈出“另存為”對話框。 第二步:在“保存位置”選擇框中選一個位置,然后輸入文件文件名,最后單擊保存。(邊講解邊演示)
七、課時小結
在學習了本課
Word的有關知識后,我們在用Word處理文字
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八、布置作業
完成P.11練習1、2。
九、結束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7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七節的內容,共1課時。是學生在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后的延伸,也是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追及問題。雖然本節課內容比較簡單,但卻蘊涵著由簡單到復雜,由特殊到一般,以及抽象、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在教材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層次差異較為顯著。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知識,能夠解方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比較高,有較強的求知欲望,特別是對現實中的問題有濃厚的探索興趣;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探究意識,并且具備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但對現實問題的抽象還是比較薄弱。
因此,針對本節課的結構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我對教材的內容及結構作了適當的處理:
① 在新課之前,增加了與追擊問題有關的路程、時間、速度之間關系的講解。
② 在新課的引入方面,沒有按照教材的要求,而是引用了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拍、自導、自演的一段錄象。
③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強了學生抽象思維的訓練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指導。
三、設計思想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應用過程。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充分地合作交流,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讓學生會學、愛學、樂學,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獲得進步。同時,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我們教學成敗的關鍵。
本節課我主要是通過學生拍攝的一段錄象來展開,再加以延伸,從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再解決實際問題,再通過練習來鞏固所學知識。整節課主要就是圍繞這段錄象來展開,消除了學生對新課、新知識的抵制心理和畏懼情緒,各個環節的過度都非常自然。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完本節課。同時也體現出了從生活發現數學,讓數學回歸生活的設計理念。
四、教學目標
針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本班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目標分類理論,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知道一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能夠在現實中運用他們。理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思想方法,并能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掌握這種思想方法。進一步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抽象能力以及問題解決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抽象、探索、理解與運用,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方程的模型作用,提高應用數學的意識。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建立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師生間、學生間的探索與交流以及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學生通過對數學問題的分析、解決,體會到成功的成就感,在學習中感受數學的無處不在,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數學、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在教學中應該以知識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并把兩者充分地體現在過程與方法中。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熟悉追及問題中的路程、時間、速度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從文字語言到圖形語言、從圖形語言到符號語言的轉化。
難點:借助“線段圖”分析復雜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解決實際問題。
六、教學過程設計
我一共分成了以下幾個環節:
1、復習鞏固、獲得新知
先在黑板上寫出以下幾個題目,并讓學生舉手回答:
① 兔子每秒跑4,那么它5s跑 。
② 兔子4分鐘能從比賽的起點跑到終點(全長200米),那么它的速度是 /in。
③ 假設比賽全程是1200米,兔子以4/s的速度從起點跑到終點需要 in。
④ 以上題目涉及到的三個量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以上四題都是關于路程、速度、時間的問題,雖然看似簡單,但卻是解決追及問題的前提,只有學生掌握了三個量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解決關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問題。前面3個小題都是基礎知識,學生很容易回答。至于最后一個問題是對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系的一個歸納總結。學生可能會出現2種情況:第一種是總結不出來。第二種情況是出現錯誤結果。那么我會針對出現的情況進行糾正,講解,讓學生徹底弄懂。
2、創設情境、激趣導學
新課標非常強調教材的情境性,要求教師設計具有引導性和開放性的教學場景、問題情境,將知識、方法納入到一定的情境之中,形成生態設計。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為此,我設計了如下情境來導入新課。
一個鏡頭
一個問題: 警察要追上小偷,與什么因素有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鏡頭是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拍、自導、自演的一段錄象。主要是說小明的媽媽被小偷搶了錢包,后來警察出現了,追及小偷,讓同學通過錄象思考追上小偷與什么因素有關?學生一看到這段錄象就會很興奮,絕大數學生都可能會說與速度有關,少數學生可能會說與距離有關等等,那么在討論中學生的興趣得到了提高,激情得到了升華,消除學生對新課、新知識的抵制心理和畏懼情緒,順利地導入新課。
3、引申提高、發展深化
在這里,引導學生分析剛才的錄象,在老師的提示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可以抽象出這樣一個問題:
警察追小偷,假設小偷的速度是4/s,警察的速度是6/s, 開始追時,警察與小偷相距300米(出事點距鬧市區1000米)
(1)警察追上小偷用了多長時間?
(2)追上小偷時,距離鬧市區還有多遠?
教學活動的核心是學生基于“數學現實”再創造。在本題中,我認為應該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引導學生思維,重點應該放在對題意的分析過程,以及利用“線段圖”再現題目情境。
關鍵在于找出等量關系、和線段圖的建立。其中的等量關系包含2個,一個是路程相等,一個是時間相等。
1、警察要追上小偷,他們所走的路程是相等的。利用前面所學的知識可以用一條線段來表示。
2、而小偷所走的路程分為2個部分,第一個是警察還沒開始追的時間段走的路程,第二個是警察開始追的時間段所走的路程,兩段加起來就是總共走的路程。
也就是說警察跑的路程=小偷先跑的300米+后來跑的路程
300 4x
6x
在這個過程中,蘊涵著數型結合的思想,教學時我會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了解他們的學習效果及時給予講解。
解:(1)設警察追上小偷用了x秒,由題意得:
6x=300+4x
解這個方程得:x=150
因此,警察追上小偷用了150秒。
(2)因為1000-6×150=100(米)
所以,追上小偷時距離鬧市區還有100米。
4、當堂訓練、應用強化
這里我設計了2道練習題:
(1)小彬和小明每天早晨堅持跑步,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
① 如果他們站在百米跑道的兩端同時相向起跑,那么幾秒后兩人相遇?
② 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點處,小彬站在他前面10米處,兩人同時同向起跑,幾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
本題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以便讓學生更好地運用基礎知識,解決較難的問題。
(2)育紅學校七年級的學生步行到郊外旅行。①班的學生組成前隊,步行速度為4/h.②班的學生組成后隊,速度為6/h。前隊出發1小時后,后隊才出發,同時后隊派出一名聯絡員騎自行車在兩隊之間不斷地來回進行聯絡,他騎自行車的速度是12/h,
根據上面的事實提出問題并嘗試解答。
新課標指出: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需要進行一個自我評價和自我激勵,而練習是自我評價和自我激勵的有效途徑。所以,選題時我首先考慮的是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練習來內化知識,讓學生經歷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同時了解學習效果,改進教學手段。在這個過程中我沒有作過多的指導,只是做了適當、及時、必要的點撥和提示。
學生可能會問的問題有以下五個:
ⅰ、后隊追上前隊要用多長時間?
ⅱ、后隊在追前隊時,后隊派了一名聯絡員騎自行車不停地在兩隊之間來回進行聯絡,那么這位聯絡員行駛了多少路程?
ⅲ、當聯絡員第一次追上前隊后,往回走,當他和后隊相遇時,后隊離出發點多遠?
ⅳ、聯絡員跑第一個來回用了多少時間?第二個、第三個、…?
ⅴ、聯絡員一共跑了幾個來回?
本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目的在于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對于題目的理解、以及本節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中下水平的學生可能會提出第一、二、三問,而處在中上水平的學生可能會問最后2個問題。當然前面的問題都不難,很容易就能夠解決。對于后面的問題涉及到極限思想,講解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的處理方式是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探討,當然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在于他們討論的過程所掌握的知識。老師所教的知識學生肯定不會完全掌握,還得留給學生自己發展的空間。
5、小結作業、梳理鞏固
小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3)、談談你學習了本節課后的感想?
主要是通過以下3個問題進行小結。
在這里我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總結對本節課的收獲與體會,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習慣和能力。
作業:
必做題:
一個自行車隊進行訓練,訓練時所有隊員都以35千米/小時的速度前進。突然,1號隊員一45千米/小時的速度獨自行進,行進10千米后掉轉車頭,仍以45千米/小時的速度往回騎,直到與其他隊員會合。1號隊員從離隊開始到與隊員重新會合,經過了多長時間?
選做題:
給定方程2.5x+2.5(x+2)=55,你能聯系生活實際編寫一道數學問題嗎?與同學探討,并負責講解。
(其中的必做題是為了照顧大多數同學,主要是為了掌握基礎知識。后面的選做題是為了讓成績好的學生進一步掌握有關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6、預案設計
在當堂訓練應用強化中,學生提不出問題怎么辦
提其他問題怎么辦
老師通過不斷的啟發誘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利用集體的智慧解決問題。
六、教學小結與反思
本節課主要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基礎知識的講解、例題分析、鞏固提高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同時,又將新課標的精神融入其中,注重學生興趣、激情的提高。這樣做的好處是:大部分同學都能掌握基本知識,成績好的也有新的收獲,做到了各有所得。
整堂課主要是圍繞一個情境來展開,過度自然。在邏輯思路方面非常合理,層次安排得當。適應初一學生現在所處在的年齡階段的認知水平和實際學習情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過程中獲得了進步,符合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8
一、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大自然中有許許多多活潑可愛的小動物,它們一直在兒童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為孩子天生就充滿著對小動物的好奇和喜愛之情:玩以動物為形象的玩具、畫小動物的圖案、看以動物為主題的動畫片、聽有關小動物的故事及讀有關小動物的書籍等等,所有這些都是使兒童擁有良好審美情趣的開端。同時,在此過程中兒童學會了觀察、學會了想象、學會了創造、學會了與小動物和睦相處。以小動物為主題的教材安排,正是順應了兒童生理、心理的發展規律,符合兒童的天性,相信他們一定會喜歡的。
本課教學要求粘貼可愛的小動物,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小動物種類、講一些小動物的故事以及猜一些關于小動物的謎語等。同時,也可要求學生講述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的故事和描述它們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這不僅會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還可提高趣味性和知識性。
教材選了十多幅學生的泥塑作品、粘貼步驟的圖片和提示、建議等,目的是使學生在創作時有較豐富的參考資料。學生創作時,首先應抓住小動物的外形特征,老師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能用夸張、擬人等手法將小動物進行變形,使其變得更加有趣、可愛、奇特。另一方面,在小動物的色彩選用上,要鼓勵學生大膽用色,自己進行積極的色彩搭配,不斷探索、反復實踐。第三,還要進行形象的創新(包括環境的創設),可以設計一個或一組小動物,也可添加環境,還可設計一個場面等,充分拓展學生的創作空間。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泥塑的一般特點和小動物的不同種類。
2.掌握彩泥或黏土粘貼的一般操作方法,能用彩泥或黏土粘貼出有趣、可愛的小動物形象,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對泥塑的興趣,從小樹立愛護小動物、與動物和睦相處的意識。
三、重難點
重點:通過粘貼小動物,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難點:創造性地制作自己心中的各類小動物。
課前準備
(學生)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準備彩泥(或黏土)、底板(紙板或木板)等工具材料
(教師)小動物圖片、課件、小動物范作等
四、教學過程
1.播放課件。
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供學生欣賞。認識動物名稱,熟悉外形特征。
2.知識競賽。
分組進行知識講座的比賽,說說動物的知識和小動物的故事(注意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及外形特征等)等,學生評分,教師總評(提示學生注意:可以用樹枝、牙簽等進行創作、添加、刻畫等,同時告訴學生泥塑的不同形式,可以制作平面的,也可以制作立體的,還可以挖空,本課以平面為主,最后對學生進行衛生習慣、創新意識及與動物和睦相處等方面的思想教育)。
3.欣賞動物。
(1)教師帶幾只小動物供學生觀察,學生觀察后說說特征。
(2)教師出示各種范作(有浮雕、圓雕、透雕等作品,以浮雕為主),學生欣賞。
(3)引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彩泥小動物。
4.方法傳授。
講授操作方法,觀察動物的形態特征,注意它的頭、眼、嘴、耳、身體、尾巴等特征(形狀、色彩、結構等)。
(1)先搓泥條,圍出動物的基本外形,再粘貼動物器官和花紋(粘貼時注意色彩搭配)。
(2)用浮雕的方法。先壓泥片,再用小刀或另外的制作工具刻出動物外形,然后逐一去粘貼動物的細部。
(3)播放動物各種動態的課件,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要注意小動物的動態處理:如跑、跳、游等。另外,還可以進行大膽想象,粘貼出形態奇怪、色彩鮮艷的小動物,也可為我們的小動物們創造一個漂亮的樂園,在樂園里“種”上花草樹木,這樣會使整個造型更豐富多彩。
(4)教師邊示范邊解說,同時強調還可以用圓雕和透雕的形式進行制作。
5.作業指導。
(1)學生創作時,教師及時巡視指導。
(2)學生展示作品。
(3)師生互評,為自己的小動物編小故事或詩歌等。
6.課外拓展。
為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做一系列美術作品。
課后反思:去年已經接觸過橡皮泥的制作,所以對一些基本的方法都比較熟悉,我只是稍稍點一下,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來,而且邊說邊自己做,但對較難的動物有些學生缺乏嘗試去做的信心,我想這點是值得我去考慮的。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9
一、說教材
《生命的起源》是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7單元第21章第1節的內容,屬“課程標準”十大一級主題之一——生物多樣性的相關內容。本章教學內容從生命起源開始,到生物進化,最后關注人類自身的起源和發展。《生命的起源》是本章的第一節,也是生物進化的歷史起點,主要介紹了生物的起源的過程,為后面繼續學習生物進化的歷程和生物進化的原因起到理論支持的作用。
二、說學情
“盤古開天地”“腐草化螢”“女媧造人”“創世紀”等神話或宗教故事等都涉及生命的起源問題,學生應該能從多個方面獲得一些信息,但這些信息往往有所偏頗、失之科學,因本節內容涉及的年代久遠,學生不能獲得直接的感性認識,所以難以理解原始大氣與現今大氣的成分差異,以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能量來源等知識。鑒于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圖片、文本等資料,并準備多媒體素材,讓學生逐步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
三、說教學目標
1.比較并區別神創論、自然發生論、生生論、宇宙生命論和化學進化論等有關生命起源的主要觀點;描述化學進化的過程。
2.通過分析本節課的幾個重要實驗,提高實驗分析的能力。
3.通過對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討,形成敢于質疑的科學品質。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目標的要求,雷迪實驗和巴斯德實驗、化學進化過程和米勒實驗為本節重點內容,而原始地球條件下的化學進化過程為本節課的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以及學生的情況,我運用情境創設、互動探究、小組合作、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比較法。充分利用圖片和視頻展示化學進化的過程,給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活動導入:讓學生簡述課前搜集到的有關生命發生的神話故事。學生通過課前的資料搜集,能說出“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創世紀”等神話傳說或宗教故事,我及時對學生的描述給予鼓勵性評價,隨后追問:你們認同神創論的觀點嗎?地球上的生命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從而引出課題——生命的起源。通過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意識到神創論觀點的錯誤之處。
2.新課展開
這一部分將分為如下三個環節:
環節一:自然發生論
教師通過多媒體簡單向學生講述自然發生論的主要觀點:生命是從無生命物質自然發生的,如“腐草化螢”“腐肉生蛆”等。
環節二:生生論
給學生播放巴斯德鵝頸瓶的實驗視頻,同時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如下問題:
(1)最終是誰通過實驗證明“腐肉中的微生物也不是來自肉塊本身,而是來自微生物的”?
(2)鵝頸瓶實驗徹底否定了自然發生論,確立了生生論。生生論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通過該環節,讓學生對巴斯德的實驗有清晰地認識,并且明確生生論的主要觀點:生物只能來自生物,不能由非生命物質隨時自發地產生。
之后設疑:為什么說生生論沒有解決生命起源的問題?從而引出第三個環節。
環節三:化學進化論
首先簡單介紹宇宙生命論的主要觀點:認為生命是來自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間。之后講述化學進化論的觀點: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漫長的化學進化過程逐漸演變而來的。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該觀點,我會播放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動畫,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化學進化過程的三個階段。當學生對化學進化的過程有了感性認識之后,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總結每個階段的發生場所、條件以及生成物質。教師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結合板畫補充講解化學進化過程示意圖。
這樣,通過直觀演示動畫、小組討論以及畫示意圖,化抽象為直觀形象,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從而突破本節課難點。
繼續設疑:在原始地球條件下能夠形成有機小分子嗎?從而引出米勒的實驗。教師首先講解米勒的實驗裝置以及實驗過程。同時在PPT上展示如下幾個問題:
(1)實驗過程中的火花放點模擬了原始地球的什么現象?冷凝器可使反應后的氣體與水蒸氣冷凝形成液體,這模擬了什么過程?
(2)米勒的實驗結果支持了生命起源過程中的哪個階段?
這樣,讓學生自主合作分析米勒的實驗裝置及結果,得出結論:無機物合成簡單的有機小分子物質。提高了學生觀察分析以及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之后,教師給學生補充“熱泉水口”的相關內容以及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人工合成核酸的實驗,讓學生認同:化學進化是可能的,也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
3.小結作業
通過讓學生列表對比有關生命的起源的幾種主要觀點,讓學生進一步梳理知識,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減輕學生的負擔。
讓學生課下通過互聯網、報刊等媒體搜集有關生命起源的最新報道,并與學生交流。提高搜集資料的能力,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無止境。
七、說板書設計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10
一、說教材、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
我今天說課的教材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第9課《母親的恩情》一課的生字練習,分別是“恩、補、針、根、撫、摸、報、遲、寸、永、潤”,左右結構的字偏多,其中又以“提手旁”的字居多。本課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重點指導的生字“無”和“把”,第一個字均放大出示,并附有書寫要點說明,旨在訓練獨體字和提手旁的字的書寫。第二部分是本課生字描紅、臨摹和臨寫的練習,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第三部分是臨寫《游子吟》這首詩的書法作品,目的是初步認識并欣賞書法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和中國書法藝術的熱愛,從而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二年級識字寫字的標準和本課實際,我將教學目標設為以下幾部分:
1.掌握獨體字以及帶有“提手旁”的字的書寫要領。
2.寫好“恩、補、針、根、撫、摸、報、遲、寸、永、潤”等字,寫得正確、美觀、比例恰當。
3.通過討論、評價及實踐等教學方式,了解獨體字和帶有“提手旁”的字的一般書寫規律,訓練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4.通過古代書法家故事的熏陶,培養學生對書法的熱愛,認識到學好書法必須要持之以恒。
其中本課時著重訓練第1、2、3項目標。
圍繞這個教學目標體現的教學重點是書寫11個生字,難點是掌握書寫規律,為了更好地解決教學重難點,關鍵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字的結構及筆畫形態特點。
我覺得書法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是一種快樂的行為,小學寫字教學,作為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基礎教育形式,顯得尤為重要。本節課我將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掌握書寫規律。
二、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復習寫字姿勢歌導入新課。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重視寫字的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提出“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因此,在第一環節中,我首先出示《寫字姿勢歌》,復習正確的書寫姿勢,提醒學生:身體坐正,腳平放,注意做到“三個一”:手離筆尖一寸,眼睛離桌面一尺,胸離桌邊一拳。 環節二:指導觀察生字的結構特點。
要想寫好一個漢字,不僅要掌握字體結構,還得把握在書寫過程中,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分配好每一部分的間架比例。
所以我出示本課生字,指導學生觀察漢字的字體結構,同時指導學生觀察每一部分的間架比例,以及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比如:“無、寸、永”是獨體字,筆畫應寫得舒展;“恩”是上下結構,應寫得上緊下松,上窄下寬;“遲”是半包圍結構,“尺”位置稍偏右上,“走字底”的捺向右下斜;“補、針、根、撫、摸、報、潤”是左右結構,應寫得左窄右寬,左緊右松。
環節三:指導寫獨體字。
本課的獨體字有:無、寸、永,重點指導“無”。
第一步指導學生讀《習字冊》中的書寫提示,結合觀察說說提示的意思,再讓學生描紅、臨寫生字各一個,最后展示學生的書寫并點評。
第二步讓學生依據以上方法自己觀察“寸、永”,并指名說說你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學生根據提示練習描紅、臨寫生字各一個,最后點評。
環節四:指導寫帶有“提手旁”的字。
本課帶有“提手旁”的字有:把、撫、摸、報,重點指導“把”。 還是分兩步進行教學。第一步指導學生讀《習字冊》中的書寫提示,結合觀察說說提示的意思,再讓學生描紅、臨寫生字各一個,最后展示學生的書寫并點評。
第二步讓學生依據以上方法自己觀察帶有“提手旁”的字:撫、摸、
報,并指名說說你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主要引導學生觀察聲旁的書寫要點。學生根據提示練習描紅、臨寫生字各一個,最后點評。
環節五:學生練習書寫其他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老師巡視時可以抽取書寫優秀的作業,在全班同學前進行點評,給予鼓勵,是激發學生寫字興趣最有效的方法,讓學生有成就感,他們就愿意去寫字,寫好字。在課堂最后再小結書寫要領,并布置適當的課外作業。
各位領導、老師,以上就是我這節課的設計安排,不足之處還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正,謝謝!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11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成功》,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第一點 教材地位及作用
《成功》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學會讀書三:學學牛吃草)中的第一課,作者先于開篇點題,解釋“成功”,引出論題:成功之道;然后,分別論證天資、勤奮、機遇之于成功的作用;在此基礎上突出勤奮的重要作用,再用王國維的話強化自己的觀點,最后得出結論:勤奮是成功的必由之路。文章思路清晰,層層深入,旁征博引,很有說服力。
第二點、教學目標,重難點
首先確定的三維教學目標是:知識與技能目標:品味作品中經典的文化言論和作者誠懇平實的語言;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作者旁征博引、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情感價值觀目標:準確理解作者關于成功的觀點,在勤奮中走向成功。
教學重點、難點是:找出文中的主要觀點。運用文中的觀點對具體現象進行探究。聯系生活,對文章的基本觀點進行拓展。
二、學情分析
①我班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②學習語文的觀念、方式、方法較落后③學習語文的能力較弱,語文的素養較低
三、說教法: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每個環節都盡可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他們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而我在學習過程中充當的角色是:一個組織者,把握其學習的整體走向;一個引導者,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習。具體方法有:
①朗讀法: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文本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
情境設置法: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文本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③設疑研究法:對重點語句組織學生討論研究,進而理解文章主旨 。
④賞識成功教育。學生在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讓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⑤對話教學:這種對話并非師生間一問一答,而是師生間各自向對方和精神敞開和彼此接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平等與溝通。
四、說學法:
新課程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的課堂無非是為學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天地,這片天地是教師、學生、文本間的對話、交流的舞臺。具體學法指導是:
①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②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③提倡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拓展思路,激發獨特的感受,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④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五、說教學流程是: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我們常常羨慕一些成功人士。我們羨慕奧運冠軍們登上了最高領獎臺;我們羨慕科學家們為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我們羨慕作家們寫出優秀的作品……可我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是如何成功的呢?他們成功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他們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們除了羨慕之外還應做些什么呢?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這些問題將得到解答。
二、閱讀課文,感知文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并劃出作者對成功所持的觀點、對構成成功的條件所持的觀點。并結合課文的某一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賞析語言,體會論證方法:師生共同賞析文本中精美的語言,體會其對論證作者觀點所以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質疑釋惑:對學生提出的疑惑問題進行分類篩選,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教師做比要的指導和點撥
五、拓展延伸,激發想象:對于成功所需條件的看法,從不同的角度看可能觀點未必相同,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閱讀體驗談談你的看法。
教師點撥:成功離不開科學的學習方法。
引導學生紛紛談自己的看法,老師給予適當評價。
此外,在課堂上我還注意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針對教學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前設計了一些課件。比如在課的開始,我做了關于本文作者季羨林的介紹的課件,包括一些文字和圖片材料。再如課文內容賞析時,我事先準備了背景音樂更好的配合課文朗讀。在小組合作完成隨堂練習后,我能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立即得到反饋。最后,還利用大屏幕將事先收集好的一些材料出示給學生,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討論,得出結論,再次強調勤奮的重要性。
在說上述內容的同時,我逐一說了自己的設計理念。教師再完美的預設也無法取代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精彩的生成,教師要時刻根據變化了的課堂不斷調整自己的預設內容。因此教學中我將隨時捕捉學生的疑問、想法、創見等精彩瞬間,因勢利導改變原來的教學程序或內容,自然地變為動態生成。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
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說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12
第二,說課題
課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中的“精彩極了”概括了母親的評價語言,“糟糕透了”概括了父親的評價語言。文題將這兩句截然不同的人物語言用“和”連在一起,記敘了巴迪在母親的鼓勵下和父親的批評中健康成長的故事。這兩句話又是課文的中心語句,主題所在。
第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靦,腆”等7個生字;會寫“迪,描”等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靦腆,謄寫,出版”等詞語;多讀并抄寫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含義。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父母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么有不同的評價。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第四,說教材
課文是按時間先后順序記敘的,可分為三部分來理解。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13
一、依據大綱,確立目標:
2、從人文、情感的角度確立了:在閱讀實踐中產生不傷害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
二、整體把握,立足品味:
1、教學整體思路:
歸納內容,回憶認知。
牽出情線,初步感悟
深入領悟,品味詞句
讀中感悟,升華主題
拓展延伸,激發興趣
2、要讀書,更要學會讀書。
示范性
反復讀品味培養語感
讀寫結合,促進品悟。
三、落實能力、習慣培養。
1、長文短講,把講落在實處。什么是孩子會的,什么是孩子不會的?什么是教學的重點?
2、面臨高年級,情感體會是教學重點,在內容要講,情感更要講的基礎上,怎樣突出重點訓練,如何落實重點訓練?
3、對考試技巧的指導要落實在課堂上進行。
4、審題,讀懂問題在動手做題的意識在日常培養。
四、自己的想法:
1、課堂不僅要努力展現學生的能力,也要展現教師的風采。
2、精講多練,練在關鍵處(趣在何處在爺爺的角度上寫話等),練在恰當時(比喻等)(盼望等)。
3、課文是例子,也是范文。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14
一、說教材
本課內容是遼師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第六課燦爛的文化中,第一子課題——《古代先人思想的光輝》。本課一共有三個課題:1古代先人思想的光輝、2領先世界的科技成就、3絢麗的藝術之花。本課是在前兩課教學了解我國民族和歷史的基礎上,引領學生了解、感受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以及為世界聞名的發展與進步做出的巨大貢獻,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古代先人思想的光輝》教學要點:第一,教材介紹了我國古代儒家、道家思想。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的儒家和道家思想影響深遠,它不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根基與精髓,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廣泛的影響。第二,教材介紹了我國古代軍事家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使學生了解2500多年前的《孫子兵法》不但在過去的中國軍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現在的世界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教材是教學的基礎,但不是教學的唯一載體。教材中關于孔子和孫武的思想內容介紹簡單,缺少直觀的文字、數字、實例和圖片;而學習內容則范圍較廣,較繁雜。因此我將本課設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了解孔子的思想,第二課時為認識孫武《孫子兵法》的影響。本課為第一課時,課題改為《孔子思想的光輝》。
二、說學情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范圍日益擴大,社會經驗也在豐富。特別是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也在進一步提高,具有初步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但是五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還是有局限性,對問題的理解只能形成較為實際的形象,認識問題主要是直觀、感性的方式。
三、說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內容標準中:“我是中國人”第三條“知道我國是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聞名的重大貢獻,萌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指導,以及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了解孔子生平和教育方法,理解孔子的仁愛思想。
2、方法與過程:通過小組交流、思考探究、講故事、表演等方式,感悟孔子的教育方法和仁愛思想。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懂得孔子思想與人為善道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理解孔子的教育方法和仁愛思想。
教學難點:感悟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仁愛思想的意義和作用。
四、說教學方法:
(一) 說教法: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預設的教學目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游刃有余從容施教。新課標中指出: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于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所以我設計了:交流談話、直觀感知、探究思考等教學方法,并且使用了直觀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出學習內容及思考問題,激發學生的交流和了解的愿望,調動學生用多種方式參與課堂活動。
(二) 說學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把握目標,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根據學生的道德情感認知規律,我在教學中采用的學法有:舉例子、表演、講故事、小組交流、自主探究等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做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應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學習的興趣,學習的狀態,為學生正確運用相關知識與能力做好鋪墊,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從而我安排了如下教學程序:一、格言引出孔子,直接導入新課。二、自主合作學習,探究孔子的思想光輝。三、總結延伸,深化孔子思想主題。
(一)格言引出孔子,直接導入新課。
高年級學生對社會和知識的了解不斷擴大,課前學生也收集了有關資料,所以教師以一句孔子的格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引出孔子,也為本課師生互學互動奠定了基礎。通過師生交流談話導入新課。師生交流,了解學生課前收集資料的有關情況,同時創設師生互學、師生換位教學的情境。
(二)自主合作學習,探究孔子的思想光輝。
自主學習是高年品德與社會學習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要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搭建平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本課教學教師改變學生以往被動學,簡單學的狀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實現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師提出三個問題:1、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2、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哪些?3、孔子的仁愛思想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小組交流自主學習,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教師及時評價表揚學生。學生在解決第二個問題的時候,采用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用表演、講故事、舉例子、講解等方法給老師講孔子的教育方法和思想。這時教師提問:同學們都用了哪些方法教老師?學生總結自己所用的方法后,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總結的方法再來講一講孔子的思想。學生通過思考匯報——總結方法——用方法再來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腦筋思考、分析問題、理解和解決問題,學生成了課堂的真正主體和主人,是學生在教老師,是學生在用知道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在學中思,思中學,進而使學生的情感受到陶冶和熏陶感受孔子思想的光輝。
(三)總結延伸,深化孔子思想主題。
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系,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生活中去。教師總結本課教學內容深化主題之后,啟發學生繼續研究孔子思想的其他有關內容,既是讓學生辯證的看待問題,也實現了課堂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
六、說板書設計
教學中除了課題《孔子思想的光輝》之外,主要展現孔子是春秋時期我國古代教育教、思想家,儒家思想創始人。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15
一,說教材
《斗笠》是語文版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首感情細膩,真摯的現代詩。詩歌通過斗笠表達了深深的母愛,濃濃的鄉情。在作者的眼中,斗笠蘊涵著愛,因此,在課堂上,我盡量做到以情為線,以讀為本,引導學生讀中悟情,讀中悟境,使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美,詩歌韻律美。
結合教材特點和本單元的教育主題,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認知目標:自主識字,掌握會寫字。
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感悟詩中濃濃的鄉情,暖暖的母愛。
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母愛,珍惜母愛,用愛回報母親。
教學重點難點:感受及體會母愛,并從生活點滴體驗母親的無處不在。
二,說教法學法
1,以情為線,積極創建情感氛圍,通過朗讀課文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朗讀詩歌時,引導學生情境朗讀,感悟課文時,引導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聆聽詩人的心聲。
2,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體會情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3,以“文”悟境。讓課堂充滿詩意。意由心生,心由情生,情由境生。
三,說教學過程
(一)詩情導入
上課伊始,我說:“有一首美麗的小詩,就在我們手中,那是一朵新鮮的帶著朝露的鮮花,散發著綿長優雅的清香。讀這首詩,會讓你情不自禁地為那一幅幅畫而深深感動。著名兒童文學家金波老師說;“讀它,大人走進去變成娃娃,娃娃走進去變成大人!真神啊!同學們想讀嗎?想聽老師讀嗎?接著我給學生范讀一遍,這樣教學就步入第二個環節。
(二)整體感知
首先,我讓學生說說;“聽了老師的朗讀,你初步感受到了什么?在詩人筆下,娘給予孩子的斗笠僅僅是遮風擋雨的普通斗笠嗎?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詩歌,在文中畫出斗笠所蘊涵的母愛。最后,請同學們匯報交流自己的.感受。此刻,我適時地對學生的感受給予評價,肯定,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三)品讀詩歌
詩歌的美是通過朗讀感受出來的,美文尤需美讀。當學生交流完畢詩中對斗笠的描寫之后,我又讓學生在小組內自主讀,齊讀,并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小節?其中哪些詩句讓你感到新奇?新在哪?接著我點撥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挺直、把故鄉戴在頭頂,在斗笠中編進鳥鳴。.。.。.”所蘊含的母愛,暖暖的親情殷切的希望。理解之后,再請學生個別讀,分小組讀,分角色讀,齊讀詩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如果學生讀出了情,也就讀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比如:學生讀“斗笠里有我編進的鳥鳴。.。.。.鳥鳴會滑進你的夢境”時,有學生說:“我仿佛看到了許多鳥,我仿佛夢里聽到了鳥鳴聲。我仿佛聽到了小溪的流水聲,聽到了人們豐收的笑聲”這是只有走進書本中才有的感受。此環節的設計意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意境。
(四),升華情感
我準備采用引讀的方式來突破教學難點,體會母親那份濃濃的愛,首先我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導入引讀內容:
如今,站在母親的遺像前,我思潮洶涌,我多想聽到母親再說一聲----后面讓學生接讀。
現今,我來到母親長眠的山谷,聽到耳邊的鳥鳴聲聲,我仿佛聽母親她說----今天戴上你送的斗笠。母親,兒子又將遠行。走過千山萬水,兒子終于明白,您送給我不只是一頂普通的斗笠,而是濃濃的無私而偉大的母愛!
(五),拓展閱讀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將益于課內,更受益于課外的大量閱讀。因此,我結束本課之后,設計了作業向學生推薦冰心的《紙船》,讓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鞏固并運用課內所學方法。同時又可以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
四、說板書設計
12,斗笠
戴上斗笠
成了故鄉的蘑菇聽到故鄉的聲音感到故鄉的溫暖
聞到故鄉的芬芳
望見古的明月
一個好的板書設計就是一份微型教案,它是作者的思路的體現,也是文本的濃縮版,結合教學程序,我采用邊講解邊板書的形式進行。我的說課完畢,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其實,那是母親來自故鄉的愛!
精選說課稿集錦 篇16
《小螃蟹找工作》選材自大班《建構式課程》。孩子與動物有著天然之緣,他們喜歡與動物為伍。他們聆聽動物故事,懷抱毛茸茸的動物玩具,翻看各種動物卡片和圖書……觸目所見,隨處有動物。孩子們對動物世界充滿著興趣和好奇,動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親密伙伴。然而,現實的動物,尤其是野生動物,又離孩子很遠。孩子并不能時時接觸,充分了解,真正走進現實的動物世界。而小螃蟹這一動物形象是幼兒所熟悉喜愛的,而且有著鮮明的外形特征,較易引發幼兒的多種聯想。綱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大班語言活動《小螃蟹找工作》恰恰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點,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因此,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
在“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這一學習脈絡中,我們選擇小螃蟹這一容易獲得的資源,讓小螃蟹以找工作的方式走進孩子的生活,走進孩子主動學習的情境,成為他們觀察的對象,游戲、表達、表現的主角。孩子不但熟悉小螃蟹,親近小螃蟹,而且有目的、有意識地認識、了解小螃蟹,走進小螃蟹的生活世界。
關于本班幼兒經驗的思考:
每一個幼兒對于生活的周圍環境有著十分濃厚的探索興趣,尤其對于動物世界充滿了好奇。可愛的小貓、機靈的小狗,憨厚的烏龜------,在幼兒的眼中都是非常的可愛,是他們童話世界中的人物,也是孩子們生活世界中的一部分。秋游活動我們曾經組織家長和小朋友去了上海西郊動物園,見到了很多孩子們喜歡的動物,許多孩子對于動物的興趣十分濃厚,常常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關動物的故事等講給好朋友聽,結合孩子們的興趣,同時考慮到大班幼兒的認知特點,這次主題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去探索動物的生活習性、生活習慣,初步認識人類與動物共存共榮,為愛護動物和維護動物生存的環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利用孩子收集來的動物圖片和親子調查表等與孩子們分享了關于動物的生活習性,動物的本領等,孩子們非常樂意交流自己的想法。
關于活動環節設計的思考:
第一環節中,主要通過謎語的方式引出小螃蟹,與孩子們共同分享小螃蟹的特征。
第二環節中主要通過交流討論的方式,讓幼兒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一起和小螃蟹體驗整個找工作的過程以及找到合適工作后的愉快心情。
第三環節中主要是設置了動物職業介紹所的形式,提升幼兒動物特殊本領的經驗,同時在幫助其他小動物找工作的過程,發展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關于目標的思考:
認知目標:了解螃蟹的形態和生活習性并根據其本領尋找合適的動作,與此同時拓展延伸到其他小動物根據自己的本領找工作。
情感目標:感受小螃蟹找到工作后的快樂心情,同時也意在激發幼兒樂于助人的情感,表現在幫助小螃蟹想辦法的.過程。
活動亮點的分析:
每一環節設計基本能凸顯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性,同時能夠根據故事內容進行開放性的提問并注重環節過度的無痕,以及及時地總結和提升幼兒的經驗。
內容與要求:
1、能根據螃蟹的形態和生活習性為其選擇合適的工作,感受小螃蟹找到合適工作后的快樂心情。
2、了解動物的特殊本領與各類工作的關系。
重難點分析:
重點:理解故事,根據螃蟹的形態和生活習性為小螃蟹找工作。
難點:了解動物特殊本領與各類工作的關系。
環境創設與材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螃蟹找工作》、動物職業介紹所背景
活動流程:
興趣激發――交流討論――――拓展延伸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身穿硬硬袍,手拿小剪刀,走路橫著跑,嘴里吐泡泡。
提問:
1、你們猜猜這個小動物是誰呢?
2、那你們知道螃蟹身體上都有些什么奇特的地方呢?
小結:小螃蟹有八條腿,兩個大鉗子,嘴里還能吐泡泡呢,本領可大了。
二為螃蟹找工作
過渡語:螃蟹媽媽有三個孩子,三個孩子的本領都很大,有一天呀,孩子們對媽媽說:我們已經長大了,想找一份合適的動作了。
1、猜猜-講講
你們能猜到小螃蟹們可能到哪里去找工作了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表達)
2看看-說說
師: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小螃蟹到底都去了哪里找工作了?
a、出示圖片一:猜猜這里是什么地方呢?小螃蟹為什么要到理發店找工作呢?
小結:因為小螃蟹長了兩對大螯,這兩對大螯象兩把剪刀一樣,所以當理發師最合適不過了。很多小動物都愿意來找小螃蟹理頭發。
b、出示圖片二:這里你們都去過嗎?我們通常去這里干什么呢?猜猜螃蟹到這里想找一份什么樣的合適工作呢?
小結:原來小螃蟹在飯店里找到了工作,他用八只手來幫忙,一手拿飯菜、一手拿毛巾、還用大螯開瓶蓋,本領可真不小,有了小螃蟹的幫忙,飯店的生意可紅火了,來飯店吃飯的人也越來越多,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小螃蟹可真開心。
c、出示圖片三:還有一只小螃蟹,走著走著來到了一家日用品商店,他看到洗衣粉、洗潔精的袋子上到處都是泡泡,小螃蟹突然想到了什么?
小結:原來小螃蟹嘴里會吐泡泡的,這個本領幫助它找到了做廣告的工作。它自己覺得這個工作是適合自己的,三個孩子都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別提多開心了!
三拓展延伸
小螃蟹有自己特殊的本領,動物世界里的其他小動物也有自己的本領,他們得知小螃蟹找到了合適工作的消息后,他們都替小螃蟹高興,于是他們也想要找份合適的工作,那我們一起去動物職業介紹所看看都有哪些小動物要找工作呢?
出示ppt,交流討論
提問:你想為哪個小動物找工作呢?你覺得它做什么工作最合適?為什么?
小結:謝謝你們幫助這么多動物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小動物們很開心,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們自己也覺得很開心。
自我評析:
小螃蟹找工作是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將螃蟹的特點與各類工作聯系起來,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小螃蟹找工作》開展活動。通過生動、有趣、環環緊扣的故事情節,以幼兒共同參與的形式,展現小螃蟹找工作的曲折歷程。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所萌發出的靈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結合小動物的本領為它們找到了很多合適的工作。
活動過程中,我注重對幼兒進行開放性的質疑,鼓勵一問多答,以此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和創新思維。導入時,我采取了邊觀察講述邊理解的教學策略,讓幼兒從自己的觀察中來了解故事。第一段小螃蟹來到理發店,提問:“小螃蟹在理發店能做什么工作?”(幼兒:理發師、洗頭的)繼續追問:“為什么”,在回答的過程中,幼兒能夠將螃蟹的特點和工作聯系起來,比如大螯可以剪頭發,其他的腳可以快速梳理頭發等等,再觀察到小狗的臉被螃蟹的腳給抓破后知道因為小螃蟹的腳又多又尖,會把客人的臉抓破,所以不適合當理發師……
反思調整:
在活動中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之處,從整堂活動來看,為其他動物找工作的這個部分,孩子們的合作意識還沒有完全體現,沒有過多的討論與協商,整個活動幼幼互動沒有充分地體現。
如果要針對這一環節作調整的話,可以在每組設置一個職業介紹所,里面有2—3只小動物要找工作,這樣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自由選擇想要找的小動物,有同一意愿的小朋友就可以在一起商量討論,既增加了孩子們的自主性,又促進了孩子間的交往、合作等,也可以避免大家設計得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