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說課稿(精選12篇)
小石潭記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內容
《小石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課文作者通過仔細入微的觀察,運用多種技巧,生動地描繪出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這一單元是本冊課本的第二個文言文單元,選入了四篇寫景記游的古代散文,編入這類文章意在繼續培養學生借助提示、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的能力,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增強語感,同時能體會游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色,觸摸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脈搏,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學這篇美文,應注重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發展語感,結合親身體驗加深對寫景抒情類文章的體會和理解。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一篇游記散文,山水游記,這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劇人生和審美情趣的結晶。他的山水游記在意境構造與表現技巧上很有特色。對景物的描繪不僅能肖其貌且能傳其神,常結合自己的遭遇寓情于景,別具味外之味。由意在宣泄悲情到藝術地表現自然,將悲情沉潛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記“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教學《小石潭記》,既要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又要幫助學生體會柳宗元游記散文的凄美特色,體會其意境美、藝術美。
二、教學目標
教學本課主要是培養學生閱讀古代游記散文的興趣和能力,學會閱讀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對游記散文的欣賞能力。對初中文言文教學,新課標提出了這樣的基本要求:“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它又在“實施建議”強調,初中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所任教的八年級學生通過近兩年的文言文學習,初步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已基本養成查閱資料、圈點勾畫、歸納整理的良好習慣,也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賞析能力,自主、自立、自學的意識逐漸增強,但學生的這種習慣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濃,學生的理解、欣賞、遷移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根據課程、單元要求,結合課文特點及學生的發展需要,我預設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能熟練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觀察、質疑、鑒賞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景物的技巧。
●過程方法:通過誦讀品味,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開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對話。
●情感態度:領略小石潭寂靜、幽美的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的抑郁憂傷的感情。
●重點: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作者的感情變化原因,并嘗試將情景交融的寫法學以致用。
三、教法學法
文言文教學中選擇學生需要的有效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既要“求活”又要“求實”。為此我對學生文言文學習的情況作了調查,反饋如下:
學習方式
學習內容
學習評價
我最喜歡的
討論式35.7
自學兼討論26.19
學導式11.9
講授式14.29
自學式4.76
朗讀54.76
字詞疏通落實
內容理解
思想感情14.29
文章寫法4.76
練習檢測38.10
競賽42.86
情境顯現16.67
歸納整理
我最有效的
討論式33.33
學導式23.80
講授式21.43
自學式19.05
朗讀14.29
字詞疏通落實30.95
內容理解21.43
思想感情
文章寫法
背誦16.67
練習檢測59.52
競賽19.05
情境顯現9.52
歸納整理
我最不喜歡的
講授式33.33
自學式28.57
學導式21.43
討論式19.05
討論自學
背誦73,81
朗讀9.52
字詞疏通落實
內容理解4.76
思想感情
文章寫法4.76
練習檢測
背誦默寫64.29
競賽11.90
情境重現16.67
歸納整理
我感到困難的
自學式54.76
學導式16.67
講授式16.67
討論式7.14
朗讀9.5背誦19.05
字詞疏通落實30.95
內容理解16.67
思想感情16.67
文章寫法9.52
練習檢測19.05
背誦默寫38.10
情境顯現16.67
競賽11.90
歸納整理
我是如何解決困難的
討論查資料42.86
討論9.52
學導14.29
講授7.14
自學7.14
朗讀背誦
字詞疏通落實
內容理解
思想感情
文章寫法
對老師我最滿意的
討論7.14
學導11.90
講授30.95
自學2.38
朗讀19.05
字詞疏通落實11.95
內容理解
思想感情
文章寫法
練習檢測21.43
背誦默寫7.14
情境顯現7.14
競賽11.90
歸納整理
不夠滿意的
討論11.90
學導11.90
講授9.52
自學4.76
練習檢測7.14
默寫21.43
情境顯現2.3
競賽2.3
歸納整理2.3
背誦2.3
針對以上情況,我選擇了老師啟發引導下的“自主式學習模式”。這種自主式學習著眼于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的培養,學生活動體現自主性,教師活動重在激發思維性,課堂在于問題探索、交流、生成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中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是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化為“主動學習的探索者”的有效途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朗讀式:朗讀之于文言文,猶如活水之于游魚,必不可少。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引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率,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質疑式:對文章的詞句疏通、內容理解、寫法意境等方面的疑難提出問題進行探究。
鑒賞式:利用圖片鑒賞及情境重現的形式引發對課文的深入探究。
整理式:利用“研討與練習”一梳理文章的游覽順序、景色特點、作者感受,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也為背誦作鋪墊。利用反思筆記整理文言文的重點詞句,總結學習過程、結果及方法。
整體思路是:自主預習——導入新課——朗讀疏通——質疑積累——鑒賞誦讀——總結拓展(讀——思——賞(悟)——結)
本文由于時代背景遙遠、文言詞匯艱深、作者寄予于景的感情難以把握,因此設計了自主預習這一環節,消除閱讀障礙。
自主預習:
熟讀課文及《永州八記》中的有關文章(下發《鈷姆潭西小丘記》《始得西山宴游記》等文章)疏通課文,圈畫重點疑點,做好自學筆記。并根據自己的條件興趣自主選擇以下研究任務:
詩文組:搜集關于柳宗元的詩文,并選出一些誦讀,向同學推薦。
資料組:搜集有關柳宗元及作品《小石潭記》的背景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所處的時代與環境。
錄音組:選擇合適的音樂,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搞好配樂朗誦錄音。
圖片組:搜集與文中景色相關的圖片。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前準備交給學生做,可一舉多得,培養綜合學習能力,學會自學,學會合作。
四、教學環節
1、導入新課
欣賞當代文化名人余秋雨《柳侯祠》中對于系列山水游記《永州八記》的高度評價,導入新課《永州八記》第四篇——《小石潭記》。然后學生自瀆提示語進入課文。
因為這段評價和提示語不僅提示了寫作背景、文章內容,暗示了作者情感,能為學生學課文作背景、情感鋪墊,而且語言很有吸引力,余秋雨的深情評述,易感染學生。提示語親切,像導游一樣引領學生饒有興趣地進入文本。
2、朗讀疏通
①示范朗讀。導入后音樂響起(高山流水音樂),老師聲情并茂地地配樂朗讀課文。
②自讀課文。布置要求:讀準字音,不讀錯字;讀通句子,不讀破句;讀順文章,不打疙瘩。具體方法:一人讀書,一人發現讀音或停頓有錯誤,隨時指出來,兩人都拿不準的地方借助注釋詞典,討論統一意見。
③全班齊讀或推薦朗讀好的學生讀。
設計意圖:因為這篇文章的生字難句、多音字較多,學生難以讀好。
示范朗讀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熏陶感染,初步領略文章的文字美、情景美,盡快進入自主朗讀的狀態,同時幫助學生矯正自己的朗讀,起到示范作用。
兩人小組的朗讀,激勵學生人人參與,既互相系檢查了預習又促使學生自己進行查漏補缺。
最后的齊讀進一步體驗了朗讀的語感、氣勢。
④四人小組交流:交流預習過程中的疑難詞句及重點詞句(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新詞等),
看注釋、查詞典、翻資料,疏通全文,逐字逐句理解。并根據利用“研討與練習一”梳理文章的游覽順序、景色及特點、作者感受。老師巡回指導。
設計意圖:解決語言積累問題,養成“眼到、手到、心到”良好閱讀習慣,提高課堂閱讀效率。
3、質疑積累
①質疑問難:學生提出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在黑板上歸類板書,然后引導學生集體討論解決。完善自學筆記。
設計意圖:“讀書貴有疑”,學生在質疑中往往會閃現智慧的火花,使課堂“出彩”,同時這也是師生互動、共同進步的過程。
4、鑒賞誦讀
①出示圖片鑒賞
柳宗元的妙文引得古往今來無數墨客游人去尋訪永州城內外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不過,如今除了縣西2公里處的西山依稀可辨外,作家筆下的遺跡都難以尋識。今天我們在欣賞他帶給我們藝術美的同時,也想欣賞自然風光。老師及同學從網上下載了一些相近的圖片,并拍攝了一些照片,你覺得這些圖片能體現文中的情境嗎?如果能,從文中找出依據說明,如果不能,請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所表述的內容,進行還原性閱讀,同時激發起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去領悟文章的氛圍、意境、感情基調,進行創造性閱讀。
在鑒賞過程中,突破難點:(質疑: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柳宗元來游小石潭,到底是“樂”還是“凄”? (學生討論,教師提示聯想柳宗元的相關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記》、《江雪》、《黔之驢》—資料組展示搜集成果。)同時結合圖片有感情的朗讀有關語句并嘗試背誦。
②復述賞析
他那生花妙筆使這些無情之物變得有性有靈,令人向往。《小石潭記》這篇文學作品,也是一件藝術品。的確是一幅畫,濃郁的愁、清雅的景,融匯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畫。 那么請我們用欣賞的眼光觀賞這副作品,用自己的語言展現相關的畫面。
利用“研討與練習”二,品讀第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話復述一下這種景致。當堂展示評價。評價中對學生復述中“精確的詞語、形象的修辭、合理的想象、凄美的意境”作充分的肯定與鼓勵,同時還可建議學生改變一下常規順序、安排合理的結構、運用文中的恰當寫法(如動靜結合、特寫鏡頭、側面描寫等)。當然對學生不符合文意的地方也要作出矯正。評價時老師把復述的方法歸納在黑板上。學生根據這些方法修改。之后讓學生想象自己描繪的畫面,背誦原文中的精彩段落。播放學生的錄音朗讀。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地讀,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感悟,在讀熏陶,在讀中遷移。
誦讀是內化的過程,賞讀背誦不僅可以積累語言,更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
5、總結延伸
1、整理反思筆記,準備做練習檢測。(課內完成)
易讀錯寫錯的字音、字形:
作者作品背景:
重點字詞整理(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新詞等)
疑難及主題探究:
方法改進:
設計意圖:讓學生及時復習反饋,使學生的整理歸納、反思評價成為習慣。
2、選讀《永州八記》中的文章,選擇自己喜歡的篇目或段落寫好書面復述。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范圍,對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特色、寫法有整體的印象、初步的探究,對復述的方法(情景交融的寫法)能學以致用。
3、配樂朗誦并錄音(可回家作業)回校展示播放
我校英語學科教學中通過建立錄音檔案,提高口語能力,效果良好,語文“古詩苑漫步”詩歌朗誦中,有些同學的錄音展示,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于是有學生向我提議文言文朗誦背誦也可采用此法。我認為這一方法可行,讓學生充分運用現代手段進行自我評價,在評價中提高對文言文的感悟能力,還可作為形成性評價把學生成果存入檔案袋。
4、推薦閱讀余秋雨《柳侯祠》,
更廣更深地走進柳宗元,讓學習成為一個延續的過程,讓學生帶著欲望走進課堂,又帶著新的欲望走出課堂。
以上教學方法的運用及教學環節的設計力求體現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這樣一句話:
“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這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努力的目標。
努力使課堂變成“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因素的整合,讓課堂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的“生態環境”。
小石潭記說課稿 篇2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系統的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的積累,能借助注釋和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文言文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
教法設想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認為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動的。再者,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為二十分鐘,所以要不斷的變換教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認為,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務,所以對重點的突破主要采用誦讀法、質疑法和討論法。在難點的突破上,引導學生結合作家的經歷,寫作背景來達成。
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閱讀淺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學習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閱讀法、質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時,引導學生對照注釋及借助工具書學習,采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學生的活動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組合作。在賞析課文內容時采用探究閱讀法,創造性閱讀法。這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過程
1、 導入
以學過的詩《江雪》導入 ,多媒體展示《江雪》。引出唐代詩人柳宗元。
設計意圖:利用已學過的柳宗元的詩導入 ,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從情感上拉近與作者的距離,引起共鳴,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情景。
2、 走近柳宗元,了解背景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資料。學生交流后,多媒體呈現有關柳宗元的資料。要求學生將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到作家資料窗中。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第。他與韓愈、劉禹錫是同事。永貞元年,柳宗元積極參與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但找到保守勢力的反對。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永州之貶,一貶就是十年。在這期間他寫下了《永州八記》(《始的西山宴游記》《鈷鉧游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澗記》《石渠記》《小石城山記》)《江雪》、《捕蛇者說》等大量詩文。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游記名作。這些山水游記,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通過對作家的生平介紹。了解寫作背景,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難點的突破起到關鍵的作用。
3、整體感知 走近《小石潭記》
(1)朗讀課文
自讀(掃除文字障礙)聽讀齊讀
指導: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學習誦讀是極其重要的,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務。教會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方法。
(2)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圈點勾畫出疑難詞句,小組內質疑,記錄不能解決的難題,在交由大班討論。(實物投影)教師點撥,強調重點字詞句。
指導:a.用猜、看、查的手段知道詞義。
猜:憑借已有的語言積累,根據對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測關鍵詞的意思。
看:利用好課文下的注釋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關材料。
查;,并且還要選準所需的義項。文章讀得多了,詞語的積累越多,猜測率就越高,詞典也會翻得越少。
b.采用卡片積累詞語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多媒體呈現卡片)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師灌輸。引導學生養成查工具書看課下注釋的習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小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新課標指出憑價學生閱讀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過程,考察他們能否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
(3)課堂檢測 鞏固基礎(重在詞義句義)
解釋下列家點的詞: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心樂之
4、以 全石以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過清 無從致書以觀 以中有足樂者
5、清 水尤清冽 以其境過清 6、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 不可知其源
7、 許 潭中魚可百許頭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1、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通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另外,也要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
4、研讀課文 分析品味
過渡: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對《小石潭記》稱贊不以,請你說說小石潭的魅力在何處?
指導:著重研讀課文第二段。先找出原句正確地讀一讀。從內容、感受、寫作技巧等多角度研究。
設計意圖:這一段作者采用的是定點特寫,是全篇中最為精彩的。作者運用多種寫作技巧:正面側面描寫,動靜結合,擬人手法,由情及景,寫出了景物的特點。這樣的佳段要引導學生品讀。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體會優美的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過度:如此優美得景色,讓人樂在其中,但我們從文中分明讀出了人物的另一種感受憂郁,文中的哪一句體現了憂郁的感情呢?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郁從何而來呢?(指導學生從景物的特點中尋找信息)
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引導學生將情和景結合起來,通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于景,這樣就突破文章的難點。引導學生從原文中找依據,意在培養學生的原文意識。
5、探究作品 創造閱讀
假如你是一位優秀的導游或園林設計師,請你為小石潭設計景點。
指導:仿照曲苑風荷景點的設計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有上百個品種的荷花,紅蓮、白蓮、灑金蓮、并蒂蓮等,蓮葉田田,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設計意圖:便于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語句含義,對課文內容進行創造性閱讀。新課標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6、課堂小結
說說學習文章后有什么收獲,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正確讀原文: 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會讀文章: 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讀相關材料:讀作者介紹 讀寫作背景 讀文史常識
疏通文意:猜、看、查
理解文意:結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據
7、 課外作業
1、根據寫作思路背誦課文: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游潭之人
2、課外閱讀《始得西山宴游記》與本文對比,從寫景特色、思想感情角度對比。
設計意圖:記誦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故設計第一題作業 。設計第二題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寫景特色,也進行能力的遷移培養。
小石潭記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位于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都是古代詩文,除最后一課是五言古詩外,其余四課是古代游記和名勝記,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游、游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致,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形似寫景,實則寫心。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識,能借助工具書、注釋疏通文義,學習對自然景物入微的觀察、細致描摹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采用朗讀—質疑、釋句—賞析—探究的教學模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得抑郁憂傷的感情;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設計意圖:依據教學目標的設計要體現語文學習的整體性特點,要突出學生學習提高的新內容,要明確便于落實和檢測的特點來設計的。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寫作特色,這應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另一個重點是疏通文義。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應是學習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系統的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的積累,能借助注釋和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文言文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教法設想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認為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動的。再者,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為二十分鐘,所以要不斷的變換教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認為,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務,所以對重點的突破主要采用誦讀法、質疑法和討論法。在難點的突破上,引導學生結合作家的經歷,寫作背景來達成。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閱讀淺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學習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閱讀法、質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時,引導學生對照注釋及借助工具書學習,采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學生的活動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組合作。在賞析課文內容時采用探究閱讀法,創造性閱讀法。這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以學過的詩《江雪》導入,多媒體展示《江雪》。引出唐代詩人柳宗元。
設計意圖:利用已學過的柳宗元的詩導入,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從情感上拉近與作者的距離,引起共鳴,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情景。
2、走近柳宗元,了解背景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資料。學生交流后,多媒體呈現有關柳宗元的資料。要求學生將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到“作家資料窗”中。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第。他與韓愈、劉禹錫是同事。永貞元年,柳宗元積極參與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但找到保守勢力的反對。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永州之貶,一貶就是十年。在這期間他寫下了《永州八記》(《始的西山宴游記》《鈷鉧游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澗記》《石渠記》《小石城山記》)《江雪》、《捕蛇者說》等大量詩文。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游記名作。這些山水游記,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通過對作家的生平介紹。了解寫作背景,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難點的突破起到關鍵的作用。
3、整體感知走近《小石潭記》
(1)朗讀課文
自讀(掃除文字障礙)——聽讀——齊讀
指導: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學習誦讀是極其重要的,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務。教會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方法。
(2)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圈點勾畫出疑難詞句,小組內質疑,記錄不能解決的難題,在交由大班討論。(實物投影)教師點撥,強調重點字詞句。
指導:a.用“猜”、“看”、“查”的手段知道詞義。
猜:憑借已有的語言積累,根據對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測關鍵詞的意思。
看:利用好課文下的注釋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關材料。
查;,并且還要選準所需的義項。文章讀得多了,詞語的積累越多,猜測率就越高,詞典也會翻得越少。
b.采用卡片積累詞語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多媒體呈現卡片)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師灌輸。引導學生養成查工具書看課下注釋的習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小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新課標指出“憑價學生閱讀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過程,考察他們能否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
(3)課堂檢測鞏固基礎(重在詞義句義)
解釋下列家點的詞: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心樂之
4、以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過清無從致書以觀以中有足樂者
5、清水尤清冽以其境過清
6、可潭中魚可百許頭不可知其源
7、許潭中魚可百許頭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1、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通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另外,也要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
4、研讀課文,分析品味過渡: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對《小石潭記》稱贊不以,請你說說小石潭的魅力在何處?指導:著重研讀課文第二段。先找出原句正確地讀一讀。從內容、感受、寫作技巧等多角度研究。設計意圖:這一段作者采用的是“定點特寫”,是全篇中最為精彩的。作者運用多種寫作技巧:正面側面描寫,動靜結合,擬人手法,由情及景,寫出了景物的特點。這樣的佳段要引導學生品讀。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體會優美的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過度:如此優美得景色,讓人樂在其中,但我們從文中分明讀出了人物的另一種感受——憂郁,文中的哪一句體現了憂郁的感情呢?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郁從何而來呢?(指導學生從景物的特點中尋找信息)
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引導學生將情和景結合起來,通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于景,這樣就突破文章的難點。引導學生從原文中找依據,意在培養學生的原文意識。
5、探究作品,創造閱讀
假如你是一位優秀的導游或園林設計師,請你為小石潭設計景點。
指導:仿照曲苑風荷景點的設計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有上百個品種的荷花,紅蓮、白蓮、灑金蓮、并蒂蓮等,蓮葉田田,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設計意圖:便于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語句含義,對課文內容進行創造性閱讀。新課標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6、課堂小結
說說學習文章后有什么收獲,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正確讀原文: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會讀文章: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讀相關材料:讀作者介,讀寫作背景,讀文史常識
疏通文意:猜、看、查
理解文意:結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據
7、課外作業
1、根據寫作思路背誦課文: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游潭之人
2、課外閱讀《始得西山宴游記》與本文對比,從寫景特色、思想感情角度對比。
設計意圖:記誦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故設計第一題作業。設計第二題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寫景特色,也進行能力的遷移培養。
小石潭記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可安排一至二課時進行教學。課文作者通過仔細入微的觀察,運用多種技巧,生動地描繪出小石潭的優美景觀。編入教材意在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技巧,領會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所教班級學生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為:
⑴知識目標:落實字詞,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掌握課文的記敘順序。
⑵技能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景物的技巧。
⑶美育目標:體會小石潭優美的景色,培養審美情趣。
⑷情感目標:把握作者的感情變化。
3、教學重點、難點:
⑴重點:
①掌握課文的記敘順序。
②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細致描寫事物的方法。
⑵難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確定依據:根據單元要求及課文內容我確定以上幾點為教學的重點、難點。
說教法
這是一篇古代文言散文,距離現在時間較長,學生自學較難以理解,且興趣不濃。為堅持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上主要運用創設情景、啟發點撥的方法。整體思路是:情景導入→出示目標→啟發提問→教師點撥→討論探究→總結擴展→布置作業。這樣設計,使學生思維進入課堂,明確任務,自主合作、探究其中的知識,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說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指導和點撥下,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默讀去自學課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歸納,總結,識記感知課文的內容,以達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是教學的主人”的教學效果。
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
我設計的導語是:“如果你疲憊,如果你煩悶,不妨到大自然中走走……”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同學們己經樹立一定的環保意識,知道大自然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應該保護自然、敬畏自然,這樣導入就把課堂和學習的內容拉近我們的生活,創造出良好的情景,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展示課題和學習目標
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方向。
三、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目的是使學生能讀準字音,感悟本文的作者的情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自讀課文,落實詞義,讀通全文,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新詞詞義,能通譯課文。
3、默讀課文,把握內容,掌握寫法。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為研讀揮襯課文奠基礎。
四、研讀,探究
1、找出你認為最美的一句加以分折欣賞。這題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析美的能力設計的。
2、作者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描寫事物?這研討題是本節課的重點。目的是通過討論使學生掌握課文的描寫技巧,并運用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在行文中,作者前后一樂一憂,該如何理解?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目的是為讓學生準確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及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根據學生實際:“起點較低”,這幾道研討題,提出并落實到各組討論,教師還不斷在旁邊提示、點撥,然后讓各組代表發言、盡量使師生在課堂上互動起來。
五、總結、擴展
總結和擴展設計為:
總結:本文生動描繪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小石潭結構奇特,潭水清冽,景物秀麗,游魚活潑。
擴展:優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觀察細致。如魚在水中“然不動,爾遠逝,往來忽”的情態;溪水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細致觀察是難以描寫出來的。
總結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擴展的設計是加強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的習慣。學到致用,應用細致觀察到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六、布置作業
1、一詞多義(略)。
2、翻譯句子(略)。
作業的設計為積累學生的文言詞,加強學生對文言的翻譯。
小石潭記說課稿 篇5
一、導入新課
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請學生說說詩歌展現了怎樣的一種景象?體現了詩人當時怎樣的心境?(被貶永州時所寫——空曠冷寂,寂寥無人 ; 憂憤寂寞,孤傲高潔)初步感受詩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點,引入課文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賞讀課文
聽課文朗讀錄音,學生思考:作者圍繞小石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景物什么特點?作者寫此文時又是怎樣的一種心境?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1、學生自由誦讀課文,勾畫出與作者心境相關的有關景物描寫的語句。(結合朗讀、背誦)
(1)水——清:水尤清冽 全石以為底 皆若空游無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石——奇: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3)樹——茂: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4)魚——歡: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2、體會作者心境,引導學生抓住關鍵性語句:
(1)心樂之
(2)似與游者相樂
(3)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小結:小石潭(景)——幽靜
作者心境(情)——幽深冷寂:孤凄悲涼。
如此佳景,卻無人賞識,真正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啊!而寂寞讓她如此美麗!柳宗元探山訪水,“尋尋覓覓”,覓得如此佳境,卻發現她是如此“冷冷清清”,聯想到自己的'處境遭遇,更不免“凄凄慘慘戚戚”了!
3、問題探究: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結合介紹作者當時的境遇:
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后被貶職,心中憤懣難平,試圖借助山水來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麗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暫時忘記愁苦,但這種快樂終究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不期然地流露出來。
被棄的小石潭:寂寥凄清——被貶的柳宗元: 憂傷憤懣
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形似寫景,實則寫心。
三、再次感知
齊讀課文,再現作者筆下的景,感受作者心中的情。
四、試背課文
1、結合這篇游記散文的寫作順序(移步換景)進行背誦指導:
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我們來作一個填空題吧:
小石潭 潭中 小潭 潭中
2、背誦向導:
從小丘-隔-聞-如鳴珮環-心-伐—下-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
—坻-嶼-嵁—巖—青樹—蒙絡—參差……
潭中魚-皆若-日光-影-佁然-俶爾-往來—似與……
潭西南-斗折-明滅—其岸勢—不可……
坐潭上-四面-寂寥-凄神-悄愴-以其境-不可—乃……
同游者……
五、當堂練習
2、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
2.下見小潭:
3.皆若空游……:
4.日光下澈:
5.斗折蛇行:
6.其岸勢犬牙差互:
7.四面竹樹環合:
8.心樂之:
9.近岸:
10.似與游者樂:
11.凄神寒骨:
小石潭記說課稿 篇6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單元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記》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著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凄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游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畫意。
新教材入選這篇,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
本文個別語句晦澀,詞語活用現象較多,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因而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是本課的重點;由于年代久遠,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設計
隨多媒體的推廣運用,不少語文課都引入音樂,但常常是教師配好曲子堂上一放,確實能啟發學生感悟,那么反過來,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曲調配上,不也同時引導了學生感悟作品情感嗎?如果可以以曲調感悟,那么以美術、以影視等等其它藝術形式不也可以幫助解讀文學作品嗎?所以我設計讓多種藝術形式走入文本,營造課堂品味文學美的氛圍;通過合作探究,了解、了解文風,啟迪思維。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游記散文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調動學生對各種藝術形式的感受力,引導學生將《小石潭記》改編成一首樂曲、一幅圖畫、一部風光片以喚起他們對美的切身感受,在情感體驗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提高藝術感知力的目的。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情景激勵法、課前資料交流法、開放式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于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并能在課后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嘗試用其它的藝術形式解讀文學作品,體會抑郁憂傷的感情基調。
4、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與作者同游,體會課文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寫作能力;
五、課時安排:二課時
六、教學工具: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為學生合作疏通字詞句義。
1、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2、對照課文注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并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3、布置預習任務利用網絡或書籍,收集有關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的資料。
對于文言文閱讀,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之所以布置這樣的預習題目,它的好處在于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課時借助其他藝術手段解讀文學作品。
(一)、走進音樂世界,感悟情感基調
1、聆聽的配樂朗讀,展開想象,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會傳來一曲什么風格的音樂?
2、找出點明情感的語句,質疑:柳宗元來到小石潭到底是樂還是凄?
3、為了更好的解讀的感情基調,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記”以及寫作的背景)。老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首抑郁憂傷的古典樂曲。
通過想象音樂的曲調,引入對柳宗元宦海失意的經歷的了解,使學生懂得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帶給他淡淡的喜悅是短暫的;空寂的環境、冰冷的石頭,勾起他濃濃的愁緒,這才是他永遠抹不去的痛。從而解讀的感情基調。而資料的整理、匯報、交流,又是對學生搜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煉。
4、請學生飽含感情的自由朗讀,教師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樂請一名學生配樂朗讀,并給予聽讀要求——將《小石潭記》繪成一幅畫。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的情感基調。
(二)、走進美術世界,感悟情景交融
1、復習課文翻譯。疏通文意,找出文中描寫到的景物有哪些?這個畫面的風格如何?展示中相關的畫面,教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從而加強學生的藝術直觀感受。
2、學生自由發言。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景物是什么,并說出原因。在學生發言過程中,老師相應做出引導總結出言簡意豐景中含情的語言特色,比喻擬人方法的運用使更生動。
3、質疑:為改名如何?改稱:秀竹潭、歡魚潭、茂林潭如何。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潭因石而美,人因石而感,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寫作特色。
4、隨筆寫作練習:找出自己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開想象的景物,進行描寫。在這個環節中鍛煉學生靈活模仿語言特色的寫作能力。
新課標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這一教學步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與柳宗元同游
1、請學生在教師展示的圖片中齊讀課文,感受課文所描寫的寂靜清幽的景色特點。
2、學做攝影師,拍攝“小石潭”的自然風光篇。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忠于柳宗元的原著把握好你的鏡頭?請找出你鏡頭變化的內容。學習小組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總結發言。從而明確本文是一部游蹤清晰的風光片。(由“篁竹”遠遠的廣鏡頭,逐漸地拉近到潭底、潭周,并漸近到特寫潭中魚,然后又把鏡頭再拉遠,“望”潭之源,最后把鏡頭拉高拉遠。看來柳宗元不僅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導演,由“西行”到“而去”,清晰的游蹤讓景物也移動變換起來,這叫“移步換景”法。)
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
1、教師總結:是一首抑郁憂傷的古典樂曲。《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小石潭記》是。
2、宗元懷才不遇失意的悲涼郁悶,透過文字顯現出來了。柳那么還有那些中國文人用文字來書寫心中壯志難酬的情感?(李白——王安石——劉禹錫——辛棄疾——李商隱——韓愈——陸游……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們的筆,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灑脫、或大氣……)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設計這一環節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的要點,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對過去已讀過的古代詩文作品加以總結、梳理,培養學生對內涵的拓展延伸。
附板書設計
一幅寂靜清幽的山水圖畫——情景交融
一部游蹤清晰的風光片——移步換景
一首抑郁憂傷的古典樂曲——感情基調
小石潭記說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小石潭記》,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一、 教材分析 本課位于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游、游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致,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形似寫景,實則寫心。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識,能借助工具書、注釋疏通文義,學習對自然景物入微的觀察、細致描摹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得抑郁憂傷的感情;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設計意圖:依據教學目標 的設計要體現語文學習的整體性特點,要突出學生學習提高的新內容,要明確便于落實和檢測的特點來設計的。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寫作特色,這應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另一個重點是疏通文義。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應是學習的難點。二、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系統的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的積累,能借助注釋和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文言文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三、 教法設想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動的。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為二十分鐘,所以要不斷的變換教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認為,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務,所以對重點的突破主要采用誦讀法、質疑法和討論法。在難點的突破上,引導學生結合作家的經歷,寫作背景來達成。教學輔助工具是多媒體。四、 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閱讀淺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學習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閱讀法、質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時,引導學生對照注釋及借助工具書學習,采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學生的活動形式主要是小組合作、開放式討論。在賞析課文內容時采用探究閱讀法,創造性閱讀法。這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五、 教學過程 1、 導入 以學過的詩《江雪》導入 ,引出唐代詩人柳宗元。 設計意圖:利用已學過的柳宗元的詩導入 ,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從情感上拉近與作者的距離,引起共鳴,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走近柳宗元,了解背景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資料。學生交流后,多媒體呈現有關柳宗元的資料。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第。他與韓愈、劉禹錫是同事。永貞元年,柳宗元積極參與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但找到保守勢力的反對。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永州之貶,一貶就是十年。在這期間他寫下了《永州八記》(《始的西山宴游記》《鈷鉧游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澗記》《石渠記》《小石城山記》)《江雪》、《捕蛇者說》等大量詩文。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游記名作。這些山水游記,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通過對作家的生平介紹。了解寫作背景,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難點的突破起到關鍵的作用。3、整體感知 走近《小石潭記》(1)朗讀課文 聽讀(掃除文字障礙)——自讀——齊讀指導: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讀出節奏,停頓正確;讀出語氣,讀出感情。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學習誦讀是極其重要的,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務。教會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方法。(2)自讀課文,疏通文意形式: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課下注釋疏通全文,圈點勾畫出疑難詞句,小組內質疑,記錄不能解決的難題,全班討論。教師點撥,強調重點字詞句。設計意圖: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師灌輸。引導學生養成查工具書看課下注釋的習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小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新課標指出“憑價學生閱讀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過程,考察他們能否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3)課堂檢測 鞏固基礎(重在詞義句義)(利用多媒體出示練習)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心樂之4、以 全石以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過清無從致書以觀以中有足樂者5、清 水尤清冽 6、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 7、 許 潭中魚可百許頭 以其境過清 不可知其源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1、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通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 4、與柳宗元同游1、再讀課文,理解課文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寫法1)投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①本文寫景條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寫的?2)自主閱讀3分鐘后,在學習小組內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總結發言。教師評價并板書明確,并對第二段重點品讀,嘗試背誦其中的佳句。 設計意圖: 本文是文言文游記中的佳作,作者對小石潭觀察入微,描摹細致,這兩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去探究文章的寫作特點,感受小石潭的幽靜。2、學做導游,介紹“小石潭”1)選擇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設計一段導游詞,允許發揮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興致。2)請4——5名學生給全班同學導游(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多請幾位學生) 設計意圖: 新課標指出“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說服力”,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5、品味文章,與柳宗元對話1、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1)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暢說優美景色給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對《小石潭記》稱贊不已, 如果你也坐在潭邊,會有什么感受?2)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面對如此優美景色,作者卻是如此憂傷,文中的哪一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呢?你能不能結合寫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郁從何而來呢?(可以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設計意圖:新課標要求學生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我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通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于景,這樣就突破文章的難點。6、師生共同總結:1、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2、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及對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啟發?教師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師做總結發言。設計意圖: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設計這一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的要點,鞏固所學的知識。7、 課外作業 1、根據寫作思路背誦課文:2、你已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試著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并選擇一兩則加以賞析。 設計意圖:記誦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故設計第一題作業 。設計第二題意在培養學生對優秀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和對祖國優美山水的審美能力,以陶冶美好的情操。這是一道拓展性的聯系題。 附板書設計 板書是在學生探究、討論的過程中逐步寫出,此板書設計將文章的寫作順序清晰地表現出來;能很好的幫助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及寫作方法,并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發現小石潭: 聞其聲 見其形 潭中景物: 水 清(側面描寫) 寫小石潭美景 小石潭記 魚 樂 (動靜結合) 抒孤寂悲涼之情 柳宗元 小潭源頭: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 潭中氣氛: 幽靜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同游之人
上一篇:北師大版《蜘蛛》《貓的天堂》教案及練習
下一篇:教學反思——教《小石潭記》小感
小石潭記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閱讀文章激發熱愛自然的情感,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誦讀,推敲、揣摩、品味小石潭的特點
2.仔細體會景物描寫的特點,感悟作者貶謫后的孤凄悲涼
【教學難點】
1.體會文章抓住景物的特征移步易景的寫法
2.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1.借助背景相關的《江雪》,導入文本
學生背誦柳宗元的詩《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分析指出這首詩中最能表現作者心境的是哪些字,并結合這首詩的意境說明原因?
(表現作者心境的是“孤”和“獨”兩個字在孤寂、冷清、高遠宏闊的背景下,詩中的主人公在“釣寒江雪”,這就是詩人當年參與改革失敗被貶時的心情寫照前人說“遠在江湖礪心志,古來貶官多妙文”:柳宗元被貶永州做司馬期間也寫了諸多的優秀作品,代表作有《永州八記》等名篇本文是《永州八記》之一,這些作品中作者借景抒懷,與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2.指導學生閱讀初步把握文意:
(1)教者范讀,引領正音
(要求:學生在文中圈出易錯、難讀的字)
(2)學生自由朗讀,揣摩理解文意(讀出感興趣的內容,讀出疑惑問題)
(3)學生自主閱讀助讀提示:
①作者及隨行人員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清脆悅耳的水聲,帶來的內心的喜悅,向往是伐竹的動力)
②文章都描寫了哪些與小石潭相關的景物?(設計此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細致閱讀文本:抓住水、石、樹、魚、源、岸、環境等特點深入領會文意)
③作者在對哪些景物的觀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悅?(水聲、游魚)
④作者對本次游覽的總體感受怎樣?(用原文語句回答)(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3.深入文本,細讀小石潭:
(1)指導學生深入文本,結合注釋,利用工具書討論探究
①作者發現小石潭的經過怎樣?在這一過程中,作者用了哪些準確的動詞?請找出來
(循聲而至,砍竹成路,下見小譚;用"隔"、"聞"、"伐"、"取"、"見'等動詞)
②從“伐竹”這一細節中你感悟到了那些?
(發現了這里人跡罕至無路可走;發現了作者喜悅之高、興趣之大,克服重重困難也要覓得小潭)
③小石潭的全貌怎樣?
(潭底為整塊石頭,靠近岸邊,有一圈從潭底周圍突出水面的巨石,成為坻、嶼、嵁、巖各種不同的形狀)
④請你依據文章內容概括出課文是按找怎樣的游覽順序來寫的?
(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⑤文章在寫景中用了什么寫法?(先聞其聲,后見其形,用的是"移步換景"的寫法)
⑥潭水和游魚各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潭水之清和游魚之樂作者從游魚、陽光、影子等角度描寫潭水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水的清澄這里雖然沒有正面寫水,可是通過對魚兒、日光和影子這些具體東西的描繪,真正地寫出了水清就像畫家在畫天空的時候,著一鳥而讓觀者感知天空的遼闊高遠,是一種形象化的表現手法這種寫景的方法叫側面烘托的寫法)
⑦我們再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魚的?這段描寫滲透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作者采用動、靜相結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樂的心情幻化到魚兒身上,仿佛魚兒也會像人那樣感到快樂似的)
⑧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那些特點來寫的?運用了那些修辭方法?
(抓住溪身的蜿蜒、曲折,小溪的或明或暗,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動靜結合,準確地抓住景物的特征進行描寫)
⑨文章后部分的凄寒的感受與上文中的“樂”,對比鮮明,你是怎樣體會這種情感的變化?(這種情感變化足以說明,作者被貶謫的悲涼是他心中的主調,寄情山水的歡樂只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觸發便顯露出來設計此題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矛盾中發現人物的內心情感,領會文章感情所在)
4.總結拓展
①總結全文
王國維說“以自身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課文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游記,極富作者的生活個性,是“柳”化了的山水他描繪小石潭的石、水、光影、游魚、樹木,著力渲染出了凄寒幽邃的神韻,抒發了寂寞處境中悲涼凄苦的情感游記里傳神的描寫,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寫法,精練的語言,很值得我們學習
②拓展延伸:
關于崔氏二小生:
柳集舊注:“崔簡之子也”據柳宗元《故永州刺史流配驩州崔君權厝志》舊注:“崔君名簡,字子敬”又文中“夫人河東柳氏”句下注:“簡娶公之姊”據此,則“崔氏二小生”當為柳宗元的外甥
③附:板書設計
《小石潭記》
賞思
發現小潭—樂—潭中景物————小潭源流—凄—潭中氣氛
5.必要的教學資料準備:
“永州八記”是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時借山水游記,書胸中憤郁的散文由于八記遺址在永州城郊,故稱《永州八記》分別是《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潭記》(古代稱熨斗為鈷鉧,鈷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頭,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6.文章的.生活背景:
困居永州的十年永州,在唐時僻遠荒涼州司馬只是安置流放官員的一種名義上的職務其在永州的十年,是生平最為困厄,最為艱難,心情也最為孤寂郁憤的十年,然而不幸的遭遇,卻使柳宗元的才思得到了強烈的激發,發言為文,莫不悲惻動人,寓言、山水游記等都取得了光輝的成就《永州八記》,《段太尉逸事狀》,《三戒》,《捕蛇者說》等篇章都作于此。
教學反思
《小石潭記》是一篇文質兼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記,是唐朝著名文學家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一篇。作者通過描繪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力渲染石潭凄寒幽邃的氣氛,借景來抒發自己在貶居生活中悲涼凄苦的情感。我認為像這樣語言優美,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除了讓學生讀懂文章本身之外,還應該教會學生從中,從這些名篇名家名作中,學到寫景狀物的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思路,使自身作文得以改進。于是我在疏通文意后將重點放在“引導學生領略小石潭的山水美,體會作者抓住特征細致描摹景物、有順序的寫景、并能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上。這節課我就試圖進行這方面的引導,灌輸學生“學文章的最終目的是為作文服務”的觀念。
帶領學生對文章的段落、詞句進行解讀欣賞,讓學生充分感受小石潭清幽的環境、清澈的潭水、形態各異的石頭及充滿蓬勃生機之美。在作為旁觀者欣賞小石潭的美麗之后,請學生以思考者的角度來想想作者是如何將小石潭描繪的如此美麗的。就此歸納總結出作者寫景的特色、方法,適時的引導學生在自己的寫作中進行嘗試。
雖說我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在實踐操作中我卻碰壁了:學生較為被動,課堂氛圍較為沉悶。課后反思,老師規規矩矩的提問引導,學生自然正正經經的小心答題。這種一問一答的缺乏創新的形式,怎么能激發學生活躍課堂呢?事后,我不禁問自己,這個教學目標難道沒有其他的教學形式可以更好的讓學生主動學習嗎。回答當然是否,只要我多花點時間去“備學生”,這種局面應該可以改變。比如說,在帶領學生透過字詞理解作者筆下的小石潭美景之后,完全可以給學生多點時間讓他們去“畫一畫”,畫出他們眼中的小石潭,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想象,才會在腦海里呈現山水的本真性靈,才會透過語言文字看到活潑的綠色,感受到作者筆下那個空靈、靜謐,甚至有幾分神秘的小石潭景色。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再給點時間給學生展示,并讓他們簡單說說原因。然后再在此基礎上,讓他們想想作者的寫作技巧并加以學習練習。我想如果加入這一環節,課堂氛圍會活躍不少。
總而言之,上課之前不僅要備課充分還要在教學形式上適當創新,對學生的反應也要有充分的準備,營造出一個活躍的學習氛圍。
小石潭記說課稿 篇9
我說課的題目是《小石潭記》,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單元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記》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記“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著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凄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游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畫意。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二、 教學目標 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 設定如下:
1、 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 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并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對美的鑒賞能力
3、 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
本文個別語句晦澀,詞語活用現象較多,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因而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是本課的重點;由于年代久遠,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設計
隨多媒體的推廣運用,不少語文課都引入音樂,但常常是教師配 好曲子堂上一放,確實能啟發學生感悟,那么反過來,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曲調配上,不也同時引導了學生感悟作品情感嗎?如果可以以曲調感悟,那么以美術、以影視等等其它藝術形式不也可以幫助解讀文學作品嗎?所以我設計讓多種藝術形式走入文本,營造課堂品味文學美的氛圍;通過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風,啟迪思維。
新課標指出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游記散文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調動學生對各種藝術形式的感受力,引導學生將《小石潭記》改編成一首樂曲、一幅圖畫、一部風光片以喚起他們對美的切身感受,在情感體驗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提高藝術感知力的目的。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 、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情景激勵法、課前資料交流法、開放式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于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并能在課后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借助工具書和注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嘗試用其它的藝術形式解讀文學作品,體會文章抑郁憂傷的感情基調。
4、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與作者同游,體會課文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寫作能力;
五、課時安排:二課時
六、教學工具: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為學生合作疏通字詞句義。
1、 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2、 對照課文注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并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3、 布置預習任務利用網絡或書籍,收集有關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的資料。
對于文言文閱讀,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之所以布置這樣的預習題目,它的好處在于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課時借助其他藝術手段解讀文學作品。
(一)、走進音樂世界,感悟文章情感基調
1、 聆聽文章的配樂朗讀,展開想象,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會傳來一曲什么風格的音樂?
2、 找出文章點明情感的語句,質疑:柳宗元來到小石潭到底是樂還是凄?
3、 為了更好的解讀文章的感情基調,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記”以及寫作的背景)。老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首抑郁憂傷的古典樂曲。
通過想象音樂的曲調,引入對柳宗元宦海失意的經歷的了解,使學生懂得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帶給他淡淡的喜悅是短暫的;空寂的環境、冰冷的石頭,勾起他濃濃的愁緒,這才是他永遠抹不去的痛。從而解讀文章的感情基調。而資料的整理、匯報、交流,又是對學生搜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煉。
4、 請學生飽含感情的自由朗讀,教師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樂請一名學生配樂朗讀,并給予聽讀要求——將《小石潭記》繪成一幅畫。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
(二)、走進美術世界,感悟文章情景交融
1、 復習課文翻譯。疏通文意,找出文中描寫到的景物有哪些?這個畫面的風格如何?展示課件中相關的畫面,教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從而加強學生的藝術直觀感受。
2、 學生自由發言。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景物是什么,并說出原因。在學生發言過程中,老師相應做出引導總結出文章言簡意豐景中含情的語言特色,比喻擬人方法的運用使文章更生動。
3、 質疑:為文章改名如何?改稱:秀竹潭、歡魚潭、茂林潭如何。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潭因石而美,人因石而感,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寫作特色。
4、 隨筆寫作練習:找出自己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開想象的景物,進行描寫。在這個環節中鍛煉學生靈活模仿文章語言特色的寫作能力。
新課標要求學生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這一教學步驟 ,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與柳宗元同游
1、 請學生在教師展示的圖片中齊讀課文,感受課文所描寫的寂靜清幽的景色特點。
2、 學做攝影師,拍攝“小石潭”的自然風光篇。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忠于柳宗元的原著把握好你的鏡頭?請找出你鏡頭變化的內容。學習小組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總結發言。從而明確本文是一部游蹤清晰的風光片。(由“篁竹”遠遠的廣鏡頭,逐漸地拉近到潭底、潭周,并漸近到特寫潭中魚,然后又把鏡頭再拉遠,“望”潭之源,最后把鏡頭拉高拉遠。看來柳宗元不僅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導演,由“西行”到“而去”,清晰的游蹤讓景物也移動變換起來,這叫“移步換景”法。)
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
1、 教師總結:是一首抑郁憂傷的古典樂曲。《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小石潭記》是。
2、 宗元懷才不遇失意的悲涼郁悶,透過文字顯現出來了。柳那么還有那些中國文人用文字來書寫心中壯志難酬的情感?(李白——王安石——劉禹錫——辛棄疾——李商隱——韓愈——陸游……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們的筆,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灑脫、或大氣……)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設計這一環節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的要點,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對過去已讀過的古代詩文作品加以總結、梳理,培養學生對文章內涵的拓展延伸。
附板書設計
一幅寂靜清幽的山水圖畫——情景交融
一部游蹤清晰的風光片——移步換景
一首抑郁憂傷的古典樂曲——感情基調
小石潭記說課稿 篇10
我說課的題目是《小石潭記》,它是蘇教版八年級(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游、游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細致,寫出了小石潭及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培養學生閱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
二、素質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識,能借助工具書、注釋疏通文義,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抑郁憂傷的感情;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寫作特色,這應是本文學習的重點。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應是學習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務,今天我說的是第二課時。主要采用誦讀法、質疑法和討論法。具體實施將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
五、說教學過程
1、導入(在第一課時我們了解了作者與背景資料疏通了文意。所以本課以檢查字詞句導入)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
2、整體感知走近《小石潭記》
朗讀:讀清文章線索;這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賞讀:描繪一幅美景。要求學生選擇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允許發揮想象作形象的描述,設計意圖: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鍛煉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情趣。達到美育的目的。
3、與柳宗元同游
再讀課文,理解課文抓住景物特征寫景的寫法
1)投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主要是探討寫景的方法)
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作者是用什么手法來寫的?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引導總結)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體會感情,與柳宗元對話
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1)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向學生質疑:前文的“樂”,后文的“憂”一樂一憂,為何?)
第四段中的哪一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面對如此優美景色,作者卻是如此憂傷你能不能結合寫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郁從何而來呢?
設計意圖:作為一個貶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他是人在景中,情在心中。“聞水聲”固然能使作者“心樂之”,游魚的.“往來翕忽”也能讓作者獲得與之相通的快樂,但是,作者的身份和處境,卻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覺與內在心靈的感受的反差。越是優雅清靜的環境,越讓作者感覺到難以承受的冷清與孤寂。在引導時我聯系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的景“小橋流水人家”就是這么溫馨的場景越發激起游子濃濃的思鄉之情。
柳宗元也是一樣因美景而生感傷,心情的猛然觸動,使作者幾乎要逃離剛剛還帶給他快樂的小石潭,所以他有“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的感慨。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如果學生能通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于景,這樣就突破文章的難點。
2)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暢說優美景色給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如果你也坐在潭邊,你能體會柳宗元當時悲涼的心境嗎?請以“柳宗元,我想對你說”,與柳宗元對話。
意圖: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想聽聽學生們對柳宗元這一生活態度有什么看法,也想知道他們怎么看待生活中的逆境。這體現了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5、師生共同總結:(談收獲)
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寫作上借鑒本文描寫景物的手法。
6、課外作業:(收集有關山水的名句)
你已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試著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在欣賞中積累,在積累中運用。提高鑒賞能力,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在學生探究、討論的過程中逐步寫出,此板書設計將文章的寫作順序清晰地表現出來;能很好的幫助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及寫作方法,并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七、反思
授完本課覺得成功之處是:分析文章重點時,是引導學生在賞析詞句的基礎上來理解寫景的手法。如第一段對一連串的動詞的揣摩,第二段對“潭中魚可百許頭”中“頭”字的探討,魚的量詞怎么能用“頭”呢?引導學生用“條”、“尾”、等量詞,聯系課文語境進行比較閱讀。得出用“頭”字,寫出了魚的可愛之態,照應了怡然不動的特定鏡頭。又思第三段對“犬牙”一詞也進行質疑,為何不用“豬牙”,或“貓牙”呢?這里要看哪種牙形容“岸勢”最為形象。一比較還是原文最為精妙。
通過揣摩、探討與分析思考,學生對移步換景,特寫鏡頭,側面描寫,運用修辭這幾種手法寫景就掌握理解了。本文的重點就迎刃而解了。
不足之處:在難點的把握上學生的自主性體現得不夠好。
小石潭記說課稿 篇11
一、教材內容
《小石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課文作者通過仔細入微的觀察,運用多種技巧,生動地描繪出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這一單元是本冊課本的第二個文言文單元,選入了四篇寫景記游的古代散文,編入這類文章意在繼續培養學生借助提示、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的能力,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增強語感,同時能體會游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色,觸摸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脈搏,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教學這篇美文,應注重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發展語感,結合親身體驗加深對寫景抒情類文章的體會和理解。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一篇游記散文,山水游記,這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劇人生和審美情趣的結晶。他的山水游記在意境構造與表現技巧上很有特色。對景物的描繪不僅能肖其貌且能傳其神,常結合自己的遭遇寓情于景,別具味外之味。由意在宣泄悲情到藝術地表現自然,將悲情沉潛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記“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教學《小石潭記》,既要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又要幫助學生體會柳宗元游記散文的凄美特色,體會其意境美、藝術美。
二、教學目標
教學本課主要是培養學生閱讀古代游記散文的興趣和能力,學會閱讀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對游記散文的欣賞能力。對初中文言文教學,新課標提出了這樣的基本要求:“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80篇。” 它又在“實施建議”強調,初中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所任教的八年級學生通過近兩年的文言文學習,初步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已基本養成查閱資料、圈點勾畫、歸納整理的良好習慣,也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賞析能力,自主、自立、自學的意識逐漸增強,但學生的這種習慣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對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濃,學生的理解、欣賞、遷移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根據課程、單元要求,結合課文特點及學生的發展需要,我預設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
●知識能力: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能熟練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觀察、質疑、鑒賞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景物的技巧。
●過程方法:通過誦讀品味,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開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對話。
●情感態度:領略小石潭寂靜、幽美的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的抑郁憂傷的感情。
●重點: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作者的感情變化原因,并嘗試將情景交融的寫法學以致用。
三、教法學法
文言文教學中選擇學生需要的有效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既要“求活”又要“求實”。為此我對學生文言文學習的情況作了調查,反饋如下:
學習方式
學習內容
學習評價
我最喜歡的
討論式35.7
自學兼討論26.19
學導式11.9
講授式14.29
自學式4.76
朗讀54.76
字詞疏通落實
內容理解
思想感情14.29
文章寫法4.76
練習檢測38.10
競賽42.86
情境顯現16.67
歸納整理
我最有效的
討論式33.33
學導式23.80
講授式21.43
自學式19.05
朗讀14.29
字詞疏通落實30.95
內容理解21.43
思想感情
文章寫法
背誦16.67
練習檢測59.52
競賽19.05
情境顯現9.52
歸納整理
我最不喜歡的
講授式33.33
自學式28.57
學導式21.43
討論式19.05
討論自學
背誦73,81
朗讀9.52
字詞疏通落實
內容理解4.76
思想感情
文章寫法4.76
練習檢測
背誦默寫64.29
競賽11.90
情境重現16.67
歸納整理
我感到困難的
自學式54.76
學導式16.67
講授式16.67
討論式7.14
朗讀9.5背誦19.05
字詞疏通落實30.95
內容理解16.67
思想感情16.67
文章寫法9.52
練習檢測19.05
背誦默寫38.10
情境顯現16.67
競賽11.90
歸納整理
我是如何解決困難的
討論查資料42.86
討論9.52
學導14.29
講授7.14
自學7.14
朗讀背誦
字詞疏通落實
內容理解
思想感情
文章寫法
對老師我最滿意的
討論7.14
學導11.90
講授30.95
自學2.38
朗讀19.05
字詞疏通落實11.95
內容理解
思想感情
文章寫法
練習檢測21.43
背誦默寫7.14
情境顯現7.14
競賽11.90
歸納整理
不夠滿意的
討論11.90
學導11.90
講授9.52
自學4.76
練習檢測7.14
默寫21.43
情境顯現2.3
競賽2.3
歸納整理2.3
背誦2.3
針對以上情況,我選擇了老師啟發引導下的“自主式學習模式”。這種自主式學習著眼于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的培養,學生活動體現自主性,教師活動重在激發思維性,課堂在于問題探索、交流、生成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 中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是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化為“主動學習的探索者”的有效途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朗讀式:朗讀之于文言文,猶如活水之于游魚,必不可少。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引發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效率,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質疑式:對文章的詞句疏通、內容理解、寫法意境等方面的疑難提出問題進行探究。
鑒賞式:利用圖片鑒賞及情境重現的形式引發對課文的深入探究。
整理式:利用“研討與練習”一梳理文章的游覽順序、景色特點、作者感受,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也為背誦作鋪墊。利用反思筆記整理文言文的重點詞句,總結學習過程、結果及方法。
整體思路是:自主預習——導入 新課——朗讀疏通——質疑積累——鑒賞誦讀——總結拓展(讀——思——賞(悟)——結)
本文由于時代背景遙遠、文言詞匯艱深、作者寄予于景的感情難以把握,因此設計了自主預習這一環節,消除閱讀障礙。
自主預習:
熟讀課文及《永州八記》中的有關文章(下發《鈷姆潭西小丘記》《始得西山宴游記》等文章)疏通課文,圈畫重點疑點,做好自學筆記。并根據自己的條件興趣自主選擇以下研究任務:
詩文組:搜集關于柳宗元的詩文,并選出一些誦讀,向同學推薦。
資料組:搜集有關柳宗元及作品《小石潭記》的背景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所處的時代與環境。
錄音組:選擇合適的音樂,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搞好配樂朗誦錄音。
圖片組:搜集與文中景色相關的圖片。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前準備交給學生做,可一舉多得,培養綜合學習能力,學會自學,學會合作。
四、教學環節
1、導入 新課
欣賞當代文化名人余秋雨《柳侯祠》中對于系列山水游記《永州八記》的高度評價,導入 新課《永州八記》第四篇——《小石潭記》。然后學生自瀆提示語進入課文。
因為這段評價和提示語不僅提示了寫作背景、文章內容,暗示了作者情感,能為學生學課文作背景、情感鋪墊,而且語言很有吸引力,余秋雨的深情評述,易感染學生。提示語親切,像導游一樣引領學生饒有興趣地進入文本。
2、朗讀疏通
①示范朗讀。導入 后音樂響起(高山流水音樂),老師聲情并茂地地配樂朗讀課文。
②自讀課文。布置要求:讀準字音,不讀錯字;讀通句子,不讀破句;讀順文章,不打疙瘩。具體方法:一人讀書,一人發現讀音或停頓有錯誤,隨時指出來,兩人都拿不準的地方借助注釋詞典,討論統一意見。
③全班齊讀或推薦朗讀好的學生讀。
設計意圖:因為這篇文章的生字難句、多音字較多,學生難以讀好。
示范朗讀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熏陶感染,初步領略文章的文字美、情景美,盡快進入自主朗讀的狀態,同時幫助學生矯正自己的朗讀,起到示范作用。
兩人小組的朗讀,激勵學生人人參與,既互相系檢查了預習又促使學生自己進行查漏補缺。
最后的齊讀進一步體驗了朗讀的語感、氣勢。
④四人小組交流:交流預習過程中的疑難詞句及重點詞句(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新詞等),
看注釋、查詞典、翻資料,疏通全文,逐字逐句理解。并根據利用“研討與練習一”梳理文章的游覽順序、景色及特點、作者感受。老師巡回指導。
設計意圖:解決語言積累問題,養成“眼到、手到、心到”良好閱讀習慣,提高課堂閱讀效率。
3、質疑積累
①質疑問難:學生提出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在黑板上歸類板書,然后引導學生集體討論解決。完善自學筆記。
設計意圖:“讀書貴有疑”,學生在質疑中往往會閃現智慧的火花,使課堂“出彩”,同時這也是師生互動、共同進步的過程。
4、鑒賞誦讀
①出示圖片鑒賞
柳宗元的妙文引得古往今來無數墨客游人去尋訪永州城內外這些山山水水、草木竹石。不過,如今除了縣西2公里處的西山依稀可辨外,作家筆下的遺跡都難以尋識。今天我們在欣賞他帶給我們藝術美的同時,也想欣賞自然風光。老師及同學從網上下載了一些相近的圖片,并拍攝了一些照片,你覺得這些圖片能體現文中的情境嗎?如果能,從文中找出依據說明,如果不能,請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形象的圖片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章所表述的內容,進行還原性閱讀,同時激發起學生的體驗與感受去領悟文章的氛圍、意境、感情基調,進行創造性閱讀。
在鑒賞過程中,突破難點:(質疑: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后面又寫“悄愴幽邃”,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
柳宗元來游小石潭,到底是“樂”還是“凄”? (學生討論,教師提示聯想柳宗元的相關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記》、《江雪》、《黔之驢》—資料組展示搜集成果。)同時結合圖片有感情的朗讀有關語句并嘗試背誦。
②復述賞析
他那生花妙筆使這些無情之物變得有性有靈,令人向往。《小石潭記》這篇文學作品,也是一件藝術品。的確是一幅畫,濃郁的愁、清雅的景,融匯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畫。 那么請我們用欣賞的眼光觀賞這副作品,用自己的語言展現相關的畫面。
利用“研討與練習”二,品讀第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話復述一下這種景致。當堂展示評價。評價中對學生復述中“精確的詞語、形象的修辭、合理的想象、凄美的意境”作充分的肯定與鼓勵,同時還可建議學生改變一下常規順序、安排合理的結構、運用文中的恰當寫法(如動靜結合、特寫鏡頭、側面描寫等)。當然對學生不符合文意的地方也要作出矯正。評價時老師把復述的方法歸納在黑板上。學生根據這些方法修改。之后讓學生想象自己描繪的畫面,背誦原文中的精彩段落。播放學生的錄音朗讀。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地讀,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感悟,在讀熏陶,在讀中遷移。
誦讀是內化的過程,賞讀背誦不僅可以積累語言,更是培養語感的重要途徑。
5、總結延伸
1、整理反思筆記,準備做練習檢測。(課內完成)
易讀錯寫錯的字音、字形:
作者作品背景:
重點字詞整理(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新詞等)
疑難及主題探究:
方法改進:
設計意圖:讓學生及時復習反饋,使學生的整理歸納、反思評價成為習慣。
2、選讀《永州八記》中的文章,選擇自己喜歡的篇目或段落寫好書面復述。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范圍,對柳宗元山水游記的特色、寫法有整體的印象、初步的探究,對復述的方法(情景交融的寫法)能學以致用。
3、配樂朗誦并錄音(可回家作業 )回校展示播放
我校英語學科教學中通過建立錄音檔案,提高口語能力,效果良好,語文“古詩苑漫步”詩歌朗誦中,有些同學的錄音展示,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于是有學生向我提議文言文朗誦背誦也可采用此法。我認為這一方法可行,讓學生充分運用現代手段進行自我評價,在評價中提高對文言文的感悟能力,還可作為形成性評價把學生成果存入檔案袋。
4、推薦閱讀余秋雨《柳侯祠》,
更廣更深地走進柳宗元,讓學習成為一個延續的過程,讓學生帶著欲望走進課堂,又帶著新的欲望走出課堂。
以上教學方法的運用及教學環節的設計力求體現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 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這樣一句話:
“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這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努力的目標。
努力使課堂變成“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因素的整合,讓課堂變成一種動態的生長的“生態環境”。
小石潭記說課稿 篇12
一、 教學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課位于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都是古代詩文,除最后一課是五言古詩外,其余四課是古代游記和名勝記,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游、游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致,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形似寫景,實則寫心。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識,能借助工具書、注釋疏通文義,學習對自然景物入微的觀察、細致描摹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采用朗讀—質疑、釋句—賞析—探究的教學模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得抑郁憂傷的感情;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設計意圖:依據教學目標 的設計要體現語文學習的整體性特點,要突出學生學習提高的新內容,要明確便于落實和檢測的特點來設計的。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寫作特色,這應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另一個重點是疏通文義。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對八年級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應是學習的難點。
二、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系統的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的積累,能借助注釋和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文言文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 教法設想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認為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動的。再者,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為二十分鐘,所以要不斷的變換教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認為,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務,所以對重點的突破主要采用誦讀法、質疑法和討論法。在難點的突破上,引導學生結合作家的經歷,寫作背景來達成。
四、 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閱讀淺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學習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閱讀法、質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時,引導學生對照注釋及借助工具書學習,采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學生的活動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組合作。在賞析課文內容時采用探究閱讀法,創造性閱讀法。這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五、 教學過程
1、 導入
以學過的詩《江雪》導入 ,多媒體展示《江雪》。引出唐代詩人柳宗元。
設計意圖:利用已學過的柳宗元的詩導入 ,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從情感上拉近與作者的距離,引起共鳴,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情景。
2、 走近柳宗元,了解背景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資料。學生交流后,多媒體呈現有關柳宗元的資料。要求學生將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到“作家資料窗”中。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第。他與韓愈、劉禹錫是同事。永貞元年,柳宗元積極參與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但找到保守勢力的反對。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永州之貶,一貶就是十年。在這期間他寫下了《永州八記》(《始的西山宴游記》《鈷鉧游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澗記》《石渠記》《小石城山記》)《江雪》、《捕蛇者說》等大量詩文。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堪稱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游記名作。這些山水游記,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郁的心情。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通過對作家的生平介紹。了解寫作背景,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難點的突破起到關鍵的作用。
3、整體感知走近《小石潭記》
(1)朗讀課文
自讀(掃除文字障礙)——聽讀——齊讀
指導: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學習誦讀是極其重要的,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務。教會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方法。
(2)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圈點勾畫出疑難詞句,小組內質疑,記錄不能解決的難題,在交由大班討論。(實物投影)教師點撥,強調重點字詞句。
指導:a.用“猜”、“看”、“查”的手段知道詞義。
猜:憑借已有的語言積累,根據對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測關鍵詞的意思。
看:利用好課文下的注釋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關材料。
查;查字典,并且還要選準所需的義項。文章讀得多了,詞語的積累越多,猜測率就越高,詞典也會翻得越少。
b.采用卡片積累詞語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多媒體呈現卡片)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師灌輸。引導學生養成查工具書看課下注釋的習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小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新課標指出“憑價學生閱讀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過程,考察他們能否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
(3)課堂檢測 鞏固基礎(重在詞義句義)
解釋下列家點的詞: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心樂之
4、以 全石以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過清 無從致書以觀 以中有足樂者
5、清 水尤清冽 以其境過清 6、可 潭中魚可百許頭 不可知其源
7、 許 潭中魚可百許頭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1、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通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另外,也要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系。
4、研讀課文 分析品味
過渡: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其境。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對《小石潭記》稱贊不以,請你說說小石潭的魅力在何處?
指導:著重研讀課文第二段。先找出原句正確地讀一讀。從內容、感受、寫作技巧等多角度研究。
設計意圖:這一段作者采用的是“定點特寫”,是全篇中最為精彩的。作者運用多種寫作技巧:正面側面描寫,動靜結合,擬人手法,由情及景,寫出了景物的特點。這樣的佳段要引導學生品讀。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體會優美的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過度:如此優美得景色,讓人樂在其中,但我們從文中分明讀出了人物的另一種感受——憂郁,文中的哪一句體現了憂郁的感情呢?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郁從何而來呢?(指導學生從景物的特點中尋找信息)
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引導學生將情和景結合起來,通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于景,這樣就突破文章的難點。引導學生從原文中找依據,意在培養學生的原文意識。
5、探究作品 創造閱讀
假如你是一位優秀的導游或園林設計師,請你為小石潭設計景點。
指導:仿照曲苑風荷景點的設計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有上百個品種的荷花,紅蓮、白蓮、灑金蓮、并蒂蓮等,蓮葉田田,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設計意圖:便于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語句含義,對課文內容進行創造性閱讀。新課標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6、課堂小結
說說學習文章后有什么收獲,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正確讀原文: 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會讀文章: 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讀相關材料:讀作者介紹 讀寫作背景 讀文史常識
疏通文意:猜、看、查
理解文意:結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據
7、 課外作業
1、根據寫作思路背誦課文: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游潭之人
2、課外閱讀《始得西山宴游記》與本文對比,從寫景特色、思想感情角度對比。
設計意圖:記誦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故設計第一題作業 。設計第二題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寫景特色,也進行能力的遷移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