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范文(精選15篇)
說課稿范文 篇1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生自強少年始》
說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自立自強。也就是說自強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標志之一。一個人的成功不在其有多高的天賦,也不在其有多好的環境,而在其是否具有堅定的意志,堅強的決心和明確的目標。腳踏實地,百折不撓,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崇高的理想邁進,總會有所收獲,有所成就。現在中學生。在困難和逆境面前常會手足無措,或是自暴自棄。因此, 解決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是要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培養自強的品格。通過教學使學生向在困境中成才的成功者進行比較分析,認識自己,從而樹立自強精神,制定人生的目標和走向成功的方法,堅定地走下去,必然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本節課就以自強為題展開。
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初步感受到自強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巨大作用;積極培養自強的生活態度,樹立自強觀念;渴望做一個自強的人,拋棄自棄的心理。
知識與能力目標: 知道自強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美好的道德品質; 懂得自強的含義、了解自強精神的表現、作用; 懂得自強要從少年開始。
過程與方法目標:舉例說明自強的意義;親身實踐體驗自強的重要。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 1 )自強的含義及其精神表現是本節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確定為重、難點的依據是:學生的認識水平特點決定了學生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易產生疑惑。突破方法是通過創設情境,從具體材料出發正確引導學生從實踐到理論、從具體到抽象。
( 2 )自強的意義和作用也是本節的重點。確定為重點的依據是: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有許多復雜的因素,主要取決于主觀上是否努力、是否自強不息,講清自強的意義,才能激發學生培養自強品質的愿望。
突破方法是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了小小故事會、讀寓言故事思考交流等活動,從正反兩方面來體會自強的意義,進而產生要主動探究培養自強品質方法的強烈愿望。這也為下節課培養自強品質方法打下基礎。
說教法: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主要采取了
( 1 )多媒體電化教學: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運用影像、圖片、聲音等再現情境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2 )分組合作、主體參與、活動探究: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置,組織學生分組合作探究,班內交流,引導學生全程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認知和體驗,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 3 )創設情境:利用影像資料《 20xx 年感動中國人物——洪戰輝》、歌曲《男兒當自強》的藝術感染力,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引導學生情感上作出正確選擇——從少年開始就要自強,培養學生的生活態度。
說學生分析及學法指導:
現在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許多事情由家長包辦代替,使得學生們身上自立自強精神非常缺乏,少數學生遭遇到家庭變化、學習上的挫折之后,無法正確面對,易產生自棄心理。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通過以下環節的設置:創設情境——體驗自強;合作探究——感悟自強;分析材料——學會自強;內化知識——我要自強。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升華情感。
說教學準備和教學手段:
( 1 )學生準備:結合教材內容收集一些古今中外優秀人物的故事。
( 2 )教師準備:根據學生情況分組;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說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增強學生情緒體驗,引出課題。 (8 分鐘 )
多媒體展示: 20xx 年感動中國人物——洪戰輝
啟發提問(多媒體展示):這位普通的哥哥具備的什么品質打動了我們的內心,感動了中國?他的哪句話最能打動你?(引發學生思考分組合作探究、討論、總結發言得出自強精神的含義。)
[ 設計意圖 ] 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人內心的感化,,因為學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活生生的人,欲先動其心,必先動其情,先要在情感上引起學生的共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引導學生在閱讀與思考中,自主感悟到面對殘酷的生存挑戰,只有強者才能生存,讓學生體會到在現代社會中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從而產生想培養自強品質的強烈愿望,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結合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歸納出自強的含義。
板書:自強的含義
教師引導:洪戰輝就是憑著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從一個男孩開始成長為一個苦難打不倒的男子漢, 贏得了 20xx 年中國的感動。同學們,自強是一種精神,一種美好的道德品質,對一個人的成長作用巨大。初中階段是學習知識、培養道德、增長才干、發展自己的最佳時期,我們應向洪戰輝學習,主動培養自強的品格,讓自強的品格成為我們努力學習,奮發進取的動力。
板書:
一、自強,是進取的動力(多媒體展示)
多媒體展示課題: 《人生自強少年始》
2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30 分鐘)
多媒體展示:
一、自強,進取的動力(板書)
1 、自強的含義
活動二:互動平臺——小小故事會
請同學們講述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名人自強不息的故事。
配合學生講述的故事, 多媒體展示一些學生熟知的自強不息的名人圖片,適當補充相關內容。有林則徐,鄭和,詹天佑,戚繼光,張海迪,桑蘭,中國女排全體,貝多芬,海倫凱勒等。
[ 設計意圖 ] 引導學生從自己所熟知的先進人物的自強事跡中體會自強對個人和國家的重要作用。實現從實踐到理論的突破,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認知和體驗,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了解的自強不息的事跡很多,這也說明自強精神表現在方方面面。請大家根據同學們講述的故事,結合教材內容思考:在現實的學習生活中,自強表現在哪些方面?自強有什么作用?
板書: 2 .自強的主要表現
學生分組探究,以小組為單位推選發言人在班內交流。(配合多媒體展示自強的表現)
二、自強,通向成功的階梯
(多媒體展示)材料兩則
邰麗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舞蹈演員,中國特殊藝術協會副主席。這位兩耳失聰的女孩,用生命演繹的舞蹈感動了國人。家住湖北宜昌的邰麗華,小時因高燒注射鏈霉素而失去了聽力,從此進入了一個無聲的世界。律動課上,老師踏響木地板的震動,啟蒙了她對音樂的癡迷,而被她稱作“看得到的音樂”的舞蹈也從此成為她生命的亮色——她賴以表達內心世界的語言。
說課稿范文 篇2
【教材分析:】
《比和比例》屬于概念課,為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復習,深化基本概念。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學生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列表的方式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也明確了各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表示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滲透了學生對各類信息的整合、梳理,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
【設計理念:】
一、為學生構建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自己去梳理知識點。
復習過程中,老師不是一味地向學生出示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機械地回答,而是給學生提供了表格,讓學生根據表格的內容及要求自己去整理,可同位合作,也可小組間交流,也可自己獨立完成,通過比一比,賽一賽,說一說,議一議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讓知識植入學生的腦海之中。如復習比和比例的區別,師出示表格,基本上涵蓋了比和比例相關的知識點,學生掌握此表中的內容,對本單元的知識也就了然于心了。同時表格的形式,也使繁碎的內容變得整齊,有利于學生記憶和運用。
二、把數學與生活有機相連,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此部分知識大多數問題都能從現實生活中尋找出其影子,結合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經歷從學數學到做數學的過程,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有價值的數學"的重要性,在學生了解生活,運用數學的同時,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P89—9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在復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學生成功學習數學和自信心和創新意識,滲透事物間是相互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整理知識框架,提高學習的系統性,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等自我復習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加強生與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能正確迅速地解比例、化簡比和求比值。
教學重點:理解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掌握關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實際運用和計算。
教學難點:能理清知識間的聯系,建構起知識網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復習:
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活動嗎?今天我們一起舉行一個比賽活動,你們愿意參加嗎?
二、展開活動,自主復習
1、師:今天的活動我們有個主題,出示:比和比例。為了在這次活動中玩出水平,賽出成績,我們各小組都進行了認真的復習,在提問和被提問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你們有信心奪取冠軍嗎?
2、請各小組自我介紹。
3、師:希望各小組成員正如你們組的名字一樣能賽出水平、賽出成績、賽出風格。
4、老師宣布:比賽現在開始。多媒體出示比賽規則,請一位同學宣讀。
第一回合的比賽:
A、回收各小組的問題,再由各小組長抽簽決定要回答的題目。
B 、小組討論5分鐘。
C、各組輪流答題。答對得5分,答錯可以給本組其它成員一次補答的機會,如果補答正確可得5分,如果答錯則由其它小組的成員補答,答對得5分。
5、學生活動開始。
(1)小組長抽簽。
(2)小組討論交流,做好答題的準備。(5分鐘的準備時間)
(3)開始答題。
A、抽到"比和比例的意義"的小組先作答,其他小組成員當裁判。
師用課件出示問題:
比和比例的意義
請答題:
1、說說比和比例的意義,并各舉出一個例子。
2、舉例說明:比和比例有什么區別?
3、舉例說明:比和分數、除法有什么關系?
(學生答題時,請一位同學充當記分員,每答對一道題就把笑臉帖到該小組的小旗上面,老師邊板書,答題完畢由這位同學宣布成績。)
B、抽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小組接著作答。
師用課件出示問題: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請答題:
1、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質?請舉例說明。
2、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請舉例說明。
3、比的基本性質有什么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呢?
C、抽到"求比值和化簡比"的小組接著作答。
師用課件出示問題:
恭喜,你們組抽到的研究主題是:求比值和化簡比
求比值和化簡比
請答題:
1、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請舉例說明。
2、什么叫最簡單的整數比?
3、舉例說明:求比值和化簡比有什么聯系與區別?
第二回合的比賽:
做題決定勝負,做對者為本小組得10分。,做錯的不加分。
1.求比值
0.24:0.6 6:2/3
2.化簡比
1.25:2.5 4/5:3/5
3、解比例
X:3/4=12:1/8
6、教師小結:今天的比賽第* *小組團結協作,發揮出色,比其他小組略勝一籌,榮獲冠軍,老師為你們祝賀!但老師覺得另外三組不甘示弱,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同樣值得老師喝彩!你們這樣的討論和競爭,讓老師和你們大家一起對比和比例這部分知識認識更有條理,印象也更深刻了。
【設計意圖:適當的總結和鼓勵為學生的學習活動作了較好的評價,學生從教師賞識的話語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就感,能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和飽滿的情緒迎接更大的學習挑戰。】
三、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師:現在老師這兒有一些數學問題,你們能用你們剛才復習的知識來解決它們嗎?
1、如果A×3=B×5,那么A∶B=( )∶( )
如果a:4= 3:12,那么a=( )2、講故事,讓學生感受數學。
有一對夫婦種了幾畝莊稼,看著日漸成熟的莊稼他們很欣慰。可是他們發現莊稼生病了,他們診斷之后到商店去買農藥。他們不識字,銷售員告訴他們農藥稀釋按1:500來調試。他們回家后趕緊干起來,噴灑完農藥后才放心,可沒有幾天他們發現莊稼都死光了,農藥不僅把病菌殺死了,也把莊稼殺死了。那可是一年的收入呀!由于銷售員的無知,賠償夫婦15000元。
聽了這個故事后,你有什么觸動?
【設計意圖:在課的結尾安排這樣的練習,讓這節課從"趣"開始,以"趣"結束,讓每一個同學都沉浸在數學學習的快樂中,也進一步體會到比和比例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密不可分。】
四、總結
同學們,上了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和感受?你對自己的表現有什么評價?
說課稿范文 篇3
本課是教育科學出版社《科學》教材三年級上冊《我們自己》單元的第五課時——《奇妙的指紋》。本單元是在觀察了植物,尋訪了小動物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體驗等方法,去了解自己的身體,使他們從整體上對人的構造有個大致的了解。而 “奇妙的指紋”則是對人體的局部進行較深入地觀察,通過拓印指紋和對指紋的探究,讓學生知道每個手指的指紋是不同的,每個人的指紋也是不相同的,并了解指紋在其他方面的應用。在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本課教學選擇的是二年級學生,他們從未接觸過《科學》雖然對科學探究活動充滿了好奇與熱情,但他們不具備科學探究活動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技能。例如:觀察的方法、順序等,一切技能僅限于日常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的探究活動正如一句古話:萬事具備只欠東風。而這股東風就是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思維品質。基于此種原因,在課堂教學中我從以下方面進行努力。
1.以學生熟悉的故事引入,激發學生好奇心
選取一年級的語文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為導入。當學生看到自己所熟悉的畫面,就感覺到自己的知識有了用武之地,參與熱情瞬間迸發出來。這樣一來當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明確每一種小動物的腳掌都有各自的特點,就很自然的將注意力轉移到我們手掌上的指紋,好奇心趨使學生產生了對指紋進行深入研究的需要,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2.以指紋卡范本展示,學習拓印指紋技巧
全課的教學圍繞“指紋”展開,因此獲取清晰的指紋十分關鍵。為了指導學生采集一套清晰的指紋,我做了如下設計:先出示一張制作精美的指紋卡,看似簡單的一張卡片,上面卻暗藏著許多信息,它將左右兩只手的10個指紋分上下兩排對應排列,方便學生進行比對,還有收藏意義。小小的指紋卡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一方面它的出現激發了學生學習活動的興趣,使孩子們眼前一亮,都迫不及待想制作一張屬于自己的指紋卡;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面,它為學生自己制作指紋卡提供了一個雛形。然后再通過提問“怎樣才能做出這樣一張指紋卡?”充分征集同學們的意見,從方法、步驟、技巧上給學生以提示,為后面的探究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充足的探究實踐材料是探究活動得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因為此前聽過相關的一些研討課,老師們往往提供給學生許多拓印指紋的器材,學生花費很多的時間進行拓印指紋,而拓印的指紋效果并不理想,給后面的活動造成負面影響。所以我處理此環節時格外注意材料的選擇。為了拓印清晰完整的指紋,我嘗試了所有能想到的拓印材料,如:印泥、印藍紙、透明膠……可這些都無法達到理想的清晰度,不是油墨過重就是雜紋太多。最終,在洗相館找到一種最為理想的材料——冷裱膜。它像貼紙一樣,明膠部分一撕就行,大大減少了反復接觸的機會。
3.以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為途徑,學會科學探究方法
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固然重要,而培養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研究問題,并且能夠用自己的方法進行研究就更為重要。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根據確定的研究問題和方案,自主探究,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充分經歷了一次“提出問題,選擇問題、合作探究”的科學研究過程。學生的思維是極其跳躍的,關于指紋,他們提出許多感興趣的問題,例如:“每個人的指紋是一樣的嗎?有幾種指紋?指紋是怎樣形成的?指紋會發生變化嗎?”為了讓這有限的課堂40分鐘解決一些孩子們力所能及的問題,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這么多問題,有哪些是一樣的?”“在這些問題當中,有哪些是既有研究價值又能在課堂上進行研究的?”,引導學生就此進行整理歸類,再引導學生對整理后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本堂課上有的學生就從眾多的問題中選擇了“指紋是一樣的嗎?”進行研究并通過觀察比較得出了每個手指的指紋是不同的,每個人的指紋也是不相同的結論。學生在提出問題、整理篩選和確定問題的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了訓練,學生主動探究意識得到了培養。為了讓學生的研究活動更科學更規范。我在各小組確定本組研究問題后,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自己的研究方案,接著在小組匯報時,鼓勵“評議團”邊聽邊思考“這樣的研究方案可行嗎?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議?”使學生通過討論、評議后不斷修改本組的研究方案使其更加合理、完善。比如:有的組想研究指紋的樣子?起初只想到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的10個指紋。此時,就有學生提出只觀察一個人的10個指紋很可能漏掉某種形狀的指紋沒有觀察到,應盡可能觀察更多人的指紋。聽了建議后,這組的同學就將觀察的范圍相應的擴大為觀察小組所有成員的10個指紋。學生的探究更具科學性了,探究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4.以耐人尋味的問題,培養學生課后探究的良好習慣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起點,是教師為學生開啟的第一道門。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問題展開更深層次的科學探究活動。因此,在本課的結尾部分還設計了課后探究的環節。回顧本課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把那些在課堂上不能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研究方法課后繼續探究,逐步養成課后探究的良好習慣。
說課稿范文 篇4
(一)說課內容
說課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一冊"圓的面積"。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通過直觀、演示,把圓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然后由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圓的面積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今后進一步學習圓柱體,圓錐體等知識的基矗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操作、觀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面積。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轉化數學思想。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觀察操作總結圓面積公式。難點是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關健是弄清圓與轉化后的近似長方形之間的關系。
(五)教學具準備:
本課教學,采用直觀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等方法,充分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由圓轉化為近似的長方形,總結出圓的面積公式,并能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六)本節課分五個環節來設計教學。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課件演示:(牛吃草)看到這個畫面,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那牛吃到草的面積是多少你知道嗎?這節課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探討圓的面積。)(板書課題)
第二個環節:新授
教學中,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未知轉化為已知,不僅可以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而且可以勾通知識之間的聯系。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鑒于此,新授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公式的推導
1.準備題請同學們回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再想想,三角形、梯形又都是轉化成哪一種圖形推導出它們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本課就用這種轉化的方法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推導圓面積公式
第一層次教授轉化的方法。讓學生看屏幕上的圓,老師把它平均分成8份,先把上面的4等份和下面的4等份分開,再交叉地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的近似圖形?為什么說是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呢?讓學生繼續觀察,我們將其中左邊的一個等份再平均分成2份,將一小份移到右邊拼起來,現在拼成的圖形近似什么圖形?由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
第二層次運用轉化方法讓學生進行操作,再通過演示滲透極限思想。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16等份的圓,利用剛才的方法把它剪開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觀察一下,拼成的近似的長方形與屏幕上8等份的比較一下,哪個更接近于長方形,為什么?如果我們把一個圓等分成32份,拼成的長方形會怎樣呢?(屏幕上演示)這時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剛才是把一個圓平均分成8份、16份、32份,如果再繼續分下去,分的份數更多,拼成的圖形你會發現什么?由此可得:把圓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形,盡管形狀發生了變化,但面積是不變的,也就是說,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圓的面積。
第三層次推導公式讓學生再注意觀察屏幕上顯示的由圓轉化為長方形的過程,思考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相當圓的哪一部分?那么,能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嗎?歸納得到圓的面積。(公式略)回顧學習過程:將圓平均分成8份,進行拼圖,目的是教給學生由圓轉化為近似長方形的方法,并初步感知圓的形狀變了,但面積并沒有變。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將圓平均分成16份拼圖,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拼成的圖形更接近于長方形。
此時,經過學生的空間想象,他們在大腦中已經形成了由圓轉化成長方形的圖像,這時在計算機上再顯示將圓等分32份后拼成的近似于長方形的圖像,會使學生在視覺上得到證實,他們的思維結果是正確的:將圓平均分成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但面積始終是不變的。運用計算機顯示由圓到近似長方形的圖像的變換過程,揭示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的科學美,并充分體現構圖美和動態美的特點,它能刺激學生,強化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探求知識奧秘的欲望,有助于解除學生視聽疲勞,提高學習效率。計算機的輔助教學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達到了預想的教學目的。
3.小結
讓學生回憶一下圓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要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這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階段性練習
a.看標有半徑的圓,求面積。
b.已知半徑求面積。(練習時交待運算順序。)
(二)學習例1要求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注意書寫格式和運算順序。
第三個環節:鞏固練習
對于鞏固練習,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正確地掌握公式,并能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第一層次的練習是以文字題的形式給出直徑求圓的面積。第二層次的練習給出半徑和直徑求圓的周長和面積。第三層次的練習是在兩個圓(一個標有圓心,一個沒標圓心)中量出所需條件求圓的面積。然后,對全課進行總結,質疑問難。
第四個環節:總結反思,課外延伸
好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到這里,你覺得自己今天表現怎么樣?你覺得同學們的表現怎么樣?你覺得老師表現怎么樣?課堂上你高興嗎?這么高興的一堂課你都有什么收獲啊?
第五個環節:布置作業。
本節課可采用由計算機設計的三維動畫,給學生以生動、形象、直觀的認識,富于啟發地清晰揭示了知識的內在規律,再加上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和老師的點撥解說、提問,使教學過程有機組合,充分顯示了電化教學的優勢,較之其它教學手段和方法更易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說課稿范文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人體的支持與運動一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科版八年級上冊第十六章第一節內容,在課本58頁——64頁。本章是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的第五個一級主題——生物圈中的人,安排了“人體的支持與運動”、“動物的行為”兩節內容。對于人和動物體而言,許多行為的產生都需要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通過運動系統來完成。所以本章節安排在生命活動調節的后面。
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以問題探究為主線,安排了觀察人體的骨骼組成和觀察長骨的結構兩個活動,讓學生在觀察、交流、討論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真正使學生實現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同時,教材在編寫上還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和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有所發展。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以及學生原有的知識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說明人體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2.描述人體骨骼的組成。
3.通過觀察說明骨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二)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長骨的結構以及進行有關骨的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體育鍛煉對于運動系統的影響,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生活習慣。
3、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確定本課時的重點是骨的基本結構和功能;本節的難點是:長骨適于支持和運動的結構特點。
二、說學生(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學習生物知識,大部分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技巧。學生也從開學初的狀態進入了學習中段的狀態,思維活躍,求知欲旺盛,對人體結構的很多現象充滿好奇。基于以上的舊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有利于進一步探討本節的知識。
三、 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主要通過觀察骨骼的組成和觀察長骨的結構來說明人體適于支持和運動的結構特點。因此本節的關鍵點是讓學生理解以下兩點:
①人體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②人體適于運動的骨骼和骨的結構特點。如何突破這兩個關鍵點呢?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根據生物新課程理念,即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式學習。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是觀察法、實驗法、分析歸納法。依據教師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自己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而不是消極的接受者。與此相適應,指導學生學習的學法主要是讓學生觀察圖片和視頻并分小組討論的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四、課前準備:視頻資料
五、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導入新課從問題入手,我們的身體是如何活動的呢?然后請同學們都來摸摸我們皮膚下面那些硬邦邦的東西好嗎?這些東西在我們身體內起什么作用?學生通過看、摸、思就能調動腦子里已有的信息,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說出“骨頭或骨骼”,從而說明人體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激發起學生對骨骼的探究。
(二)指導學生認識骨骼:
新課程理念倡導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先采取比一比:對骨骼的認識知多少?使學生對骨骼有一個感性認識,然后播放視頻人體的骨骼組成圖。教師組織學生觀察人體骨骼圖,使學生對全身的骨骼有個基本的了解,然后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人體的分部情況(頭、頸、軀干、四肢),思考人體的骨骼可以分為哪幾部分?對骨骼的組成進行歸納總結并板書。
(三)引導學生了解骨的特點:
這是本節的重點,又是難點,怎樣突出這個重點,突破這個難點呢?
在讓學生觀察長骨的結構時,可以先讓學生想想人體長骨所在的位置,它應該承擔什么作用,這個作用需要人體長骨具備什么樣的結構,讓學生討論分析,想想其中的道理何在。當學生認識統一時,再讓學生觀察長骨的結構。這樣學生一開始就建立人體長骨是一個中空的結構的概念。新的教學理念倡導知識的獲得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而不是看書去獲得。而這部分內容很是抽象,要讓學生動手做,在做中去體驗、去感受、去獲取知識有很大的難度。主要是考慮到學生在短時間內對實驗材料(動物的新鮮長骨)的準備有些困難,課堂上不能夠進行實物實驗探究。鑒于此我利用教材配套光盤這一資源,播放觀察長骨的結構演示實驗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演示實驗來觀察長骨的結構,學生觀察時,教師先從形態上說明長骨的骨干、骨端,然后指導學生從由外向內的順序觀察長骨的各部分結構(骨膜、骨質、骨髓),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最后由學生歸納,總結出骨的基本結構和功能。通過觀察這種形象逼真的演示,以及生活實際的感受,使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逐漸領會骨適于運動的結構特點。以此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認識骨和骨骼的作用: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和價值感喚醒。因此,不是說學生知道了骨和骨骼的作用就行了,關鍵是要學以致用,會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來改善我們的生活,充分體現科學的價值。對這一內容我沒有按教材的編排順序進行而是做了適當的調整。(因為我考慮到骨和骨骼都比較抽象,如果直接讓學生來認識二者的作用和區別難度較大,所以把這部分內容調整到第四個環節來認識)教師先質疑:假如人沒有骨骼,會怎么樣?引導學生做“寫字”、“吃飯”、“翻滾”這些動作,看看哪些骨參加了運動。學生討論交流,認識骨和骨骼的作用和重要性。接著再向學生進行骨骼的衛生保健教育:請一名學生站在全班同學面前,向兩側、向前彎曲自己的軀干,其他同學觀察判斷:請你說一說這位同學的姿勢是否正確?為什么?師生共同參與作其最后的判斷。
最后教師口頭敘述三個問題引導學生討論解決:(1)如果不小心發生了骨折,還能進行正常運動嗎?為什么?(2)發生骨折后,骨能夠愈合嗎?為什么?(3)少年兒童的骨骼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你們知道怎樣才能使骨骼長得粗壯、堅固,個子長得高嗎?
五、總結拓展:
以“ 這節課我們對運動的主要實體—骨骼進行了學習,你還有問題想繼續研究嗎?” 讓學生有一個向課后延伸的方向,形式可以是次要的,應該重視的是一定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學生只要能提出問題,就說明他們是在思考的,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不是很有價值,老師也要肯定學生,肯定他提的問題,一定要滿足學生的表達愿望。
六、教學預測
遵循上述的教學設計,這節課的教學活動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現為:利用一些視頻圖片觀察討論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從探究活動中發現問題,主動獲取新知識,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統一。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和一些應改進的地方,例如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方面。
七、板書設計:
運用如下簡明扼要的板書將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便于學生掌握。
第一節 人體的支持與運動
一、運動系統的組成 三、長骨的結構
骨 骨膜
運動系統 骨連接 骨質:骨密質和骨松質
骨骼肌 骨髓
二、人體的支架——骨骼
頭骨
人體骨骼 軀干骨 上肢骨
四肢骨
下肢骨
總之,對本節課的設計,我始終在努力貫徹這樣的指導思想: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實驗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能從各種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說課稿范文 篇6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雪》
一、說教材
《雪》是蘇教版,九年級(下)的一篇課文,作者:魯迅。這是一篇即景抒情的詩篇,又是一篇寓意深邃的散文詩。在雪花的紛飛與凝思的幻象中。魯迅為人們譜寫了追求美好理想的'溫暖心聲,在優美的自然景物的描繪中,象征和寄托了更為深遠的情思。
(一)教學重點
1、讀懂《雪》的文字,了解寫作年代和背景。
2、理解作者所描繪的南方和北方的雪的特點以及作者在描寫中寄寓的情感。
3、品味文章精練傳神的描寫語言和雋永含蓄的議論中抒情的語言。
4、背誦課文有關段落
二、說學法指導
人們常因魯迅先生深沉冷峻的散文語言而感到深奧難懂,所以,消除學生的畏怯心理,激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是本文的一大關鍵。
1、要通過富有感情的朗讀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語境。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散文詩的優美語言。“披文以入情”,在感知文意的基礎上,揣摩、品析精采的語句,并摘抄、背誦。加強語言積累。
3、通過小組探究、品味,提出有創新、有價值的設疑。用心感受,深入體驗,以形成個性化的評價。
三、說教學過程
(一)以詩詞、畫、導入
看到“雪”的畫面,你會想到哪些詩句,或說一下畫面之景。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詩人岑參筆下的詩句向我們展現出一幅意境開闊而又清新的瑞雪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展現的又是另外一幅更加壯麗雄渾的圖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多么靜謐的風景畫。魯迅筆下的“雪”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讓我們隨著魯迅激揚的文字去領略雪的水晶世界去體會魯迅的情感。
(二)走近作者 了解寫作背景
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場大雪。面對凜冽的朔風。漫天飛舞的雪花的壯美之景。引起了魯迅美好的回憶和遼遠的遐想。此時,作者生活的北京正處在段祺瑞政府的統治之下,于是,作者創作了這篇充滿詩情畫意而又富有哲理的散文詩《雪》
(三)融入文本
1、師范讀,學生傾聽想象。提問:文中描繪了幾幅畫?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感知全文內容
要求:(1)有感情去讀 (2)字詞過關
3、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學生說后出示投影)
4、本文的主旨句段(末兩段)
(四)誦讀美讀
《雪》是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詩,反復誦讀感受其美質,品味。談一點心得
5、學生分組、分段去讀、去品味、去評析
如第一段,暖國的雪景圖。要讀出作者喜愛對故鄉的深情懷念與熱烈贊美之情。
第4、5、6段,朔方雪的壯美。使作者的生命升騰,應讀得高亢、激昂
(五)學生質疑 研討
1、魯迅對雪情有獨鐘《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故鄉》都寫了雪地的樂趣。本文又寫了“塑雪羅漢”
場面。體會融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2、作者從哪幾方面細致寫南國的雪的(①暖國雨,單調,反襯。雪花燦爛⑵直寫雪質顏色⑶雪野中花草來襯托雪的美⑷幻想蜂之鬧,寫雪野的生機勃勃
3、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有什么異同?你更喜歡哪一種雪?
4、綜觀全文及對先生的了解,作者感情更傾向于哪一方的雪?
5、如何理解結尾句
學生探討,老師點拔
(1)誦讀結尾句
(2)南北雪聯結來寫的用意,“文如其人”這兩種雪使我們想起了哪兩種性格?
(3)學生各抒己見
(是對雪的贊美,也是作者內心世界的表白。從中可感受到作者的堅定的信仰和信念。是一種生命的升騰)
(六)小結
本文通過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貫串著魯迅一個共同的哲理:要用戰斗來創造一個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七)體驗活動
1、面對中考:我要像魯迅那樣
2、談雪:(可談雪之美、雪之樂、雪知識、雪幻想)
(八)作業
1、收集寫雪的詩句,并談談最喜歡一詩句
2、背誦后三段
四、說課后感:
1、散文詩的重點在于反復誦讀,體味詩化的語言之美。特別是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課后的背誦有助于學生體會其深刻的內涵。
2、本文的難點是對末段的理解。我采取了學生品讀DD體會感情DD教師點拔DD學生各抒己見的步驟,循循善誘,達到分解、弱化難點的目的。
3、針對作者寫雪,其實也是其自身靈魂的呈現面對中考。應讓學生學習魯迅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態(即使難耐的孤獨)用拼搏去笑對人生本設計也是育人教書的一種體現吧!
五、板書:
南方的雪 北方的雪
滋潤美艷 冰冷堅硬
相互粘結 如粉如沙
蘊含春溫 抗擊嚴寒
晴日漸釋 蓬勃奮飛
對美的向往與追求 對嚴寒的抗爭
柔軟 堅硬
說課稿范文 篇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5課《鳥語》。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趣,結構清晰,重點突出,是培養學生感情朗讀、錘煉語感,提高語言修養的佳篇。
由于學生大都生活在城市之中,對鳥兒的種類及叫聲并不精通,與文中“我”所生活的環境有著一定的距離,所以,深入文本感悟其內在含義有一定的難度。針對以上學情,依據四年級教材的特點及新課程理念,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以學定教,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評價能力。
3、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感情。
“如何讓學生了解文中幾種鳥語的特點及給我帶來的樂趣”作為理解本文的重點,“學會想象,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對鳥的愛”是本文的難點。
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打算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來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我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進行質疑,以幾個關鍵的問題做為學生自讀的主線,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呆愣愣、無拘無束、疏忽、怠慢”;通過查詞典來理解“矯健、通曉、犒賞”;結合生活體驗來理解“催促、應驗、預報”等詞語。而讀的時候,著重引導學生通過指名讀、評讀等多種方式,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即從小愛鳥——與鳥交談——傾聽鳥語——猜想內涵——悟出道理——結下人鳥深情,并為學生布置了這樣作業,找到文中最能體現“我”愛鳥的句子,抄寫下來,體會句子的含義。為下文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的教學我設想通過“激發興趣,談話導入——精讀課文,理解感悟——總結談話,拓展延伸”
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一、激發興趣,談話導入
在簡要的復習之后,我引導學生觀看“百鳥爭鳴”的錄象片段,看到那些可愛的鳥兒在枝繁葉茂的樹林里翩翩起舞,聽到它們悅耳的鳴叫聲,這時學生的全部注意力被緊緊地吸引住了,他們邊看邊議論,都在猜測鳥兒們在說些什么?這時,我適時引出公冶長的故事,激發了學生對鳥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為深入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抓住作者情感點,走進文本。
當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萌生了想成為一個通曉鳥語的專家的愿望時。我引導學生到文中去尋找小作者在聽了故事后的想法,請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文中最能表現作者想法的一句話,與同桌討論。在學生交流時,我相機出示: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繼而思考,作者為什么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人呢?引導學生借助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從小”“愛鳥”“愛看”“愛聽”等詞,及第三自然段中“談談心、聊聊天、經常、試探、交談”等,來體會作者對鳥的喜愛對鳥語的極大興趣,并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表達作者的情感。
2、以“趣”為著眼點,自主閱讀
課文的四——七自然段分別向我們再現了作者與幾種鳥兒間交談的畫面,我引導學生自主選擇一個畫面,動筆圈一圈、畫一畫,找出重點詞語,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讀一讀、議一議,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這里以“我與布谷鳥的交談”為例,談談我的教法:學生在交流這一部分時,我將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通過分角色朗讀、表演,評讀等方式,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體會作者與布谷鳥那無拘無束的對話,而后引讀第五自然段,抓住“一想起布谷鳥那充滿深情的聲聲催促,我在學習上還真不敢疏忽懈怠!”一句話進行說話訓練:聲聲催促仿佛在說——,讓學生去切身體會鳥語帶給作者的無限的遐想空間。
“我與喜鵲之間的交談”一部分,我放手讓學生根據前一部分的方法自學,在“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說“喜事到家,喜事到家,”一句中適時引發學生想象這喜事都是指哪些事。并抓住雖然……但是……這一關聯句來體會作者對鳥兒的喜愛。
,《鳥語》說課稿--夢鄉標簽:蘇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大全, 《鳥語》說課稿--夢鄉,
3、品味“鳥語”,學做“知音”。
在作者與兒交談的畫面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地對鳥語產生興趣,這時將再次播放鳥兒活動錄象片段,讓學生聽一聽鳥兒清脆的叫聲,做出豐富的猜想,編織出有趣的故事,與同學交流。這時學生
把自己的閱讀、理解、觀察、思考、想象、感受等和語言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后,我引讀課文第七自然段,投影出示: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里,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鼓勵學生完成這樣的小練筆:從
的 那里,我認識到 ;從
的 那里,我懂得了 ;從 的
那里,我學到了
。旨讓學生在“實踐”中去學習語言,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總結談話,拓展延伸
在總結課文時,我將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并聲情并茂地齊讀課文的最后一段,繼而引導學生當堂設計愛鳥的公益用語。使學生把愛鳥之情轉化為護鳥的實際行動。
在課后我將為學生布置兩個自主選擇的作業:1、仔細觀察一種你喜歡的鳥,抓住特點,寫出它的樣子和叫聲。2、寫一封愛鳥護鳥的倡議書,或者招貼畫,來呼吁大家一起保護鳥。
以上是我的初步設想,在教學中,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及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板書設計:
鳥 語
愛鳥 護鳥
,《鳥語》說課稿--夢鄉
說課稿范文 篇8
一、教材分析
《喂——出來》是一篇科幻小說,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五篇課文。本單元以人與自然環境為主題,所選的五篇課文都是科學文藝作品,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人們對生存環境的憂慮和思考。學習本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熟悉科學文藝作品特點的同時,樹立環保意識。日本科幻小說作家星新一的《喂——出來》作為其名作之一,一改現代科幻小說多以感官刺激為目的之惡疾,寄寓了作者真正的人文關懷,且不是以其刻板地講述道理著稱,而代之以出人意料的情節和流暢生動的語言來引人深思,樸素中透著深層的人類反思。小說通過這個“漏洞”,讓我們得以“洞”窺世人、“洞”窺社會,也“洞”窺了我們自己,以此表達了他對我們現代社會的隱憂和反思。 二、教法與學法
這是一篇構思奇特、想象豐富,生動有趣的科幻小說,情節全然出于幻想,理念卻發人深省。教學時,引導學生把握情節,讓學生尋找關鍵詞,以畫“情節鏈”的形式走進文本,在此基礎上復述課文,感悟文章的主旨。閱讀這篇小說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不顧環境污染,漠視環境污染,茍且偷安,終究要自食其果。破壞大自然,必將會遭到報復。另外,深入品味文本想象豐富的特點,并學以致用,通過續寫課文,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同時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激發熱愛科學的情趣。
結合這一理念,以期達到如下目標:
1、品讀分析小說關鍵字句,感受人物的荒唐表現和社會的荒誕行為。
2、注重學生自讀、自悟。本篇課文比較適合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只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的引導,讓學生感悟更加深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管是學生自主搜集概括文本信息還是師生共同探究,都強調學生的真實體驗和主動參與。
3、能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適時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發現并挖掘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不和諧因素,激發學生靈感,引起共鳴。
4、在小說的特定語境下,創作性地續寫結尾,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并與小說原結尾的對比、碰撞中進一步深入文本,發出學生自己的聲音。 三、教學過程: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注重“參與式”學習,強調個性培養。在繼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同時,讓學生了解科幻小說的特點,培養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中心。 2、了解科幻小說,訓練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把握情節,感悟主旨。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科學理性精神與人文關懷精神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了解科幻小說及作者生平貢獻
1、科幻小說:是用幻想的形式,表現人類在未來世界的物質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學技術遠景,其內容交織著科學事實和預見想象。
2、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是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特》。
3、科幻小說之父是法國作家凡爾納,代表作品《海底兩萬里》。
4、中國著名科幻小說家高士其。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讀一讀,寫一寫 2、掌握詞語
3、根據情節鏈復述課文內容
四、對比-研討-探究
1、課文中深深的無底洞有什么用場?
2、現實生活中人們是怎樣處理城市中的垃圾的?
3、小說中深不可測的洞最初給社會環境帶來些什么?(用原文中的話來說明) 4、“喂——出來”這個叫聲,工人覺得奇怪,你覺得奇怪嗎?這預示著什么? 5、結尾那位工人聽到的聲音,是從哪里來的?
6、“啊,我們的城市變得越來越美好啦!”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是什么?
7、結尾的“小石頭”的出現意味著什么? 為什么說“小石頭”是“微不足道”的?
五、揣摩理解
1、文章中哪些人去探洞了?他們各有怎樣的行為表現? 2、關于主題,有以下幾種說法,你同意哪種?說說理由。
六、思考交流
1、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環境? 2、這篇小說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七、拓展延伸
為更好地保護環境,建立美好家園,你認為我們應該怎么做?試提出一些主張和建議。
八、布置作業
《喂——出來》續篇
面對著這么一個深不可測的洞,人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表現,而小說的結尾更是奇特,天上掉下那塊石頭后,又會發生什么呢?讓我們跟隨著作者的想象,大膽地想像可能發生的事情吧。寫200字左右的續篇,要有承前性,合乎小說情節的發展。 四、教后反思
小說語言比較淺顯,情節也耐人尋味,學生對此比較感興趣,從課堂效果看,應該說比較成功。學生的參與面比較廣,課堂氣氛比較活躍,但是時間比較緊張。同時也覺得課堂教學的創設往往只是一種預設,就象此設計,上述的一些問題就是教師所預設的。而真正在課堂上,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發生教師備課時意想不到的情況或情景,需要教師作出敏銳反應與判斷的。學生自主地發展已經成為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如何把這一理念落實到閱讀教學中,應該是我往后教學所應特別關注的問題。
就我這堂課的教學預設而言,教學設計的新穎和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發揮。也許是一個典型的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的不默契表現,兩者沒有自然融合造成了課堂的僵硬。這是我今后最需要思考的,也是我本次失敗最沉重的收獲。我想,首要原因是課堂組織的稚嫩和教學經驗的匱乏,所以出現問題后就不免緊張,而課堂組織者和引導者的這種緊張狀態不僅影響到了課堂的從容和節奏,也影響到了學生的情緒和發揮。這急需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更關注自己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間的融合,更關注自己的課堂組織能力的培養,更關注自己對課堂“火花”的抓取和課堂機智的訓練,以求課堂組織的成熟和圓潤。
說課稿范文 篇9
說教材:
本次習作是五年級語文上冊百花園二習作訓練的內容。要求學生把一次游覽的經歷記敘下來。
要求:
(1)按游覽的順序想一想: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抓住它們的特點寫下來。
(2)把游覽時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
(3)寫的時候,注意運用平時積累的優美詞句。
說教法:
據新課標理念,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學生應該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不拘形式的表達,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這節課我注意讓學生在回憶的基礎上,注意營造輕松和諧的寫作意境,在范文引路的基礎上,盡情地表達,寫實話,抒真情。
課上,我還注意培養學生與他人交流并評議習作的能力。
說教學過程:
1、由名言和圖片引入話題。
2、回憶游覽過哪里。
3、根據習作要求欣賞評議老師的下水文。
4、根據習作要求,小組交流,全班匯報評議。
5、學生習作,全班展示評議。
6、升華情感送上名言。
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中安排一些習作要求及有關的名言俗語,既突出重點,又不只是拘泥于本次習作,使學生受到更多的文化熏陶。
說課稿范文 篇10
一、教學內容
根據本文的內容和表達的特點,我設計了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咆哮、狂奔、獰笑、擁戴、清瘦、沙啞、放肆、豹子、呻吟、攙扶、祭奠、亂哄哄、勢不可擋、跌跌撞撞”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主要內容。
4、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么樣的人。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歸納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老漢是個什么樣的人。
二、教學理念:
說課稿范文 篇11
尊敬的專家、領導,親愛的同行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xx小學的張。今天是我們xx街道的語文盛事,也是我們xx縣語文專家、大咖,群英薈萃的日子。非常感謝領導們的信任,讓我這個名不見經傳,又多年不曾登寧鄉小語盛事舞臺的“老人”這樣一個機會在大家面前露臉。不過,也因此特別忐忑。因為擔心自己已經“落伍”,沒有跟上課改的步伐;擔心自己才疏學淺,又至今都還沒有看到這個學期的教學參考書,不能完全領會部編新教材的真實意圖……當然,雖然有種種擔心,但是我知道只有認真對待,努力鉆研才能讓自己有收獲。
本冊教材安排了兩個單元的識字教學,我今天教學的是第二個單元,也就是教材的第五單元的第一課《識字5 動物兒歌》。
眾所周知,課程改革后,識字寫字的教學安排是“認寫分開,多認少寫”。說白了,就是促使學生大量識字,能快速進入閱讀學習。新教材一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也這樣清楚地告訴我們。且對“會認字”只要求“會認”,不要求“會寫”。也不對字形作過細的分析。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復現生字,采取活潑有趣的方式讓生字反復再現,讓學生從整體上識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可以將生字組成學生理解的常用詞語或句子,使生字在語境中不斷復現,幫助學生鞏固生字。那就無需學習和運用識字方法。這樣也減輕了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任務,只要重點關注“會寫字”的識字方法的學習和運用即可。
基于這些,我在這一課的第一課時教學中,重點就是通過反復認讀,認識12個“會認字”。為此設置了幾個有梯度的環節引領學生學會認帶有蟲字旁的生字。而12個“會認字”當中,“迷”、“造”和“網”同時又是“會寫字”。所以,我對它們也有了側重。尤其是象形字“網”,我不僅重點指導認識,向孩子們滲透字理,引導他們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熟記“網”字,并留下深刻印象,從而感受漢字的神奇,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我想,這正是識字教學所要達到的情感目標。然后,順勢教孩子們書寫。
對于這一套教材,我心里是完全為之點贊的,用它的時候內心是歡喜的。就目前已經接觸的一年級新教材來看,相比之前的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它已經努力降低了難度,減少了教學任務。而且新教材的選材特別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也特別兒童化,非常適合兒童閱讀。蒙學、古詩、兒歌、童話都朗朗上口,淺顯易懂,沒有太長的課文,并且都圖文并茂,篇篇都吸引著孩子們的眼球。因此,我也為孩子們引入了課外的兒歌誦讀。我們班人手一冊《日有所誦》。(這是“親近母語研究院”的教材,也是我在20xx年開始到20xx年結束的在“長沙市小學語文朱愛朝名師工作室”學習三年的收獲之一。)里邊的兒歌都是短小的,都是特別有趣的。孩子們都能借助拼音很快熟讀,并背誦。而且,每一首兒歌都能給孩子們以啟發。我們班的孩子每天回家都會誦讀,沒有一個學生有抵觸情緒的。家長們也特別支持,紛紛叫好!每天早讀的時候,我也會做一些指導,或者檢查。督促他們堅持誦讀。經過這樣的練習,我發現孩子們的語感有增強,朗讀水平有提高。一個個記性倍兒好!今天,課前孩子們就會給大家誦讀幾首兒歌。最后,我也會讓孩子們練習誦讀一首關于動物的兒歌,作為課的結束。
我認為,不管教材如何更換,新課標的理念是不變的;不管時代怎么進步,教學生學好語文,傳承我們中華的文化,是不變的;不管我們是年輕教師還是有經驗的老教師,都要不斷學習,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是不變的。我們行走在小學語文教改的路上,沐浴這新課改的春風,使用著不斷優化的教材,我想,這是我們小語人的福氣!更是孩子們的福氣!
感謝大家的聆聽!
說課稿范文 篇12
我的同伴
作者:陳 愷
時間:2005年5月12日
目標:
1、引導幼兒參加集體活動,了解同伴的含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2、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樂意與同伴交往。
3、體驗與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樂趣。
準備:
1、空間準備:6張呈半圓形擺放的桌子。
2、物質準備:幼兒自帶一至兩樣食品,多媒體動畫。
3、經驗準備:事先和幼兒一起回憶與同伴交往的經驗。
過程:
一、 幼兒齊搬桌子,按老師要求和同伴一起布置環境。
①、 分小組分任務。
②、 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
二、 共同討論。
①、 你剛才和誰合作?為什么和他合作?
②、 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么嗎?
③、 什么叫同伴?
④、 那自己和同伴有什么區別?關系又是怎樣的?
⑤、 什么樣的人能稱為同伴?
三、 自由結伴講述。
①、 我的同伴是誰?
②、 我們怎樣成為同伴的?
③、 我們在一起發生的一件有趣或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四、 個別講述“我的同伴”,
教師總結。
五、 觀看多媒體動畫,評議這樣的同伴對不對?好不好?為什么?(放一些
小片段,有幼兒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六、 游戲體驗。
游戲:找朋友。由于我們班幼兒平時音樂活動中教師都很注重幼兒找朋友邊唱邊表演。所以此次活動教師邊彈奏各種教過的歌,請幼兒起立找同伴一起邊唱邊表演。
七、 延伸活動:共同品嘗幼兒帶來的食品,可相互交換分享,在輕松的環境中結束活動。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活動《我的同伴》。
一、 說教材。
此教材來源于生活。我們都知道,幼兒無論在園或在家,無時無刻都會和同伴發生聯系。但到了大班,我發現幼兒之間矛盾逐漸增多,這是由于大班幼兒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見,在一起時很容易發生沖突甚至攻擊性現象。所以針對我們班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主要以幼兒的情感、認知、接受能力為前提。
二、說目標。
根據目標是教育
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主導作用;并根據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1、引導幼兒參加集體活動,了解同伴的含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2、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樂意與同伴交往。3、體驗與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樂趣。
根據目標,我們的重點定位于:幼兒能積極參加各種集體活動,了解同伴的含義,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活動的難點是:側重幼兒自由結伴講述部分。初步學習人際交往技能,體驗同伴交往的樂趣。通過小組討論,集體評價,游戲活動等使幼兒的分類經驗得到整理,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戲中。
為了目標更和襖的達成,我做了3點準備:1、空間準備:6張呈半圓形擺放的桌子。2、物質準備:幼兒自帶一至兩樣食品,多媒體動畫。3、經驗準備:事先和幼兒一起回憶與同伴交往的經驗。
三、說教學方法。
1、 游戲體驗法:游戲是幼兒活動的主要形式,而且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加深。”通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參加游戲,加深對同伴的印象,體驗與同伴交往的樂趣。
2、 討論法:通過不同形式的討論方法——集體討論、自由結伴討論、個別講述等形式加深同伴的理解。
3、 情境教學法:通過制作多媒體動畫片段,讓幼兒分析討論對錯,為主題的活動提供具體場景。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
不可替代的功能。
4、 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中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嘗一嘗、論一論、玩一玩、做一做多種感官參與,不知不覺體驗同伴的樂趣。
四、說過程。
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共同討論——自由結伴討論——個別講述——情境教學——游戲體驗——品嘗交流。
1、 開始部分:參加加集體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齊搬桌子,按老師要求和同伴一起布置環境。分小組分任務,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讓幼兒在共同合作、互助中自然的引入活動,體現目標一。時間為5—10分鐘。
2、 基本部分:分三環節。(1)、共同討論。解決你剛才和誰合作?為什么和他合作?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么嗎?什么叫同伴?那自己和同伴有什么區別?關系又是怎樣的?什么樣的人能稱為同伴?等問題。(2)、自由結伴討論。我的同伴是誰?我們怎樣成為同伴的?我們在一起發生的一件有趣或記憶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3)、請個別幼兒講述“我的同伴”,教師總結。體現了目標一、二。時間為十五分鐘。
3、 高潮部分:分兩環節。(1)、情境教學。觀看多媒體動畫,評議這樣的同伴對不對?好不好?為什么?(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兒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2)、游戲體驗。由于我們班幼兒平時音樂活動中教師都很注重幼兒找朋友邊唱邊表演。所以教師邊彈奏各種教過的歌,請幼兒起立找同伴一起邊唱邊表演。體現了目標二、三。時間為十五分鐘。
4、 &nb
sp; 延伸活動:品嘗交流。在品嘗交流中結束活動。符合滿足幼兒嘴讒、能力弱的特點,讓幼兒在交往中體會同伴交往的樂趣。
說課稿范文 篇13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主題活動五《房子大觀》中的一節音樂課《數高樓》。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活動目標、活動的重、難點、活動準備、以及活動過程六個方面對本次教學活動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愛玩游戲是每個幼兒的天性,幼兒最自然的活動方式是生動活潑的游戲。因此把音樂和游戲同他們的生活溶為一體。通過唱唱、跳跳、動動、玩玩的游戲活動輕松愉快的學習。《數高樓》是一首一段體的分節歌曲,其音樂流暢、動聽、節奏鮮明,具有動作性和故事性,富有情趣,音樂歡快、的一首歌曲,深受孩子的喜愛。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目標中指出:"積極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對教材進行創編,讓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本教學內容,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演唱歌曲。
2、能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現節奏,并游戲。
3、體驗與同伴合作玩游戲帶來的樂趣。
三、活動的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綱要》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本節活動的重點在于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幼兒能用動作來表現音樂,并且加上愉快的表情。
2、難點:是能在游戲中靈活運用已有經驗進行創造性的游戲。
四、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觀察城市中的高樓大廈,熟悉《數高樓》的旋律。(任何新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都是對原有的知識經驗改組和重新建構的過程,過去的知識經驗是獲得新知識的基礎。此次經驗的準備是為了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領會歌曲的含義,為幼兒能更好、更快的學習歌曲提供服務。)
2、物質準備:音樂、課件。(課件中生動形象的畫面與歌曲想結合,讓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更直觀的感受歌曲,喚起幼兒內心深處的求知欲:迫切的想學習,想表現。)
五、教學過程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所運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體驗性等。《綱要》中指出"各領域內容要相互滲透……"在本次活動中我以藝術領域為主,還滲透了科學、語言兩大領域。
1、看一看
播放課件,引發興趣(此環節中我利用播放多媒體課件,給予幼兒直觀的視覺沖擊,引起幼兒的興趣,為下一環節演唱歌曲做鋪墊。)
2、聽一聽
(1)完整欣賞歌曲兩遍。
教師示范演唱完整歌曲。(教師示范是幼兒掌握技能的主要方法,幼兒的經驗是一個連續體,一種"經驗流",一個有機的整體,完整的示范能使幼兒正確的掌握知識技能,避免出現學了后面忘記前面)。
(2)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熟悉歌詞。
"弟弟、妹妹是怎樣數高樓的?層層疊疊是什么意思"(活動中我運用了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觀察法等,對于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3)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
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利用故事性較強的歌詞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從中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從而讓重點得以解決。
a、可以讓幼兒自己根據歌詞創編動作(根據幼兒已有的社會經驗完全可以自己創編動作,同時還加深了幼兒對歌詞的理解)
b、以小組的形式讓幼兒通過合作的形式創編歌曲動作(體驗合作的快樂,同時也讓幼兒感受到一個人的想法很局限,如果幾個人在一起就會有很多想法)
c、集體創編舞蹈動作,老師在選動作時,可以從幼兒創編的動作中選取可用的動作,從而讓幼兒感到自豪感,而且還能大大的調動其孩子創作的積極行。
3、玩一玩
幼兒愉快的進行游戲
在音樂的伴奏下,為幼兒創設寬松、愉快的游戲氛圍,采用鼓勵、表揚、引導以及個別指導的方法,讓幼兒大膽想象、表現,從而使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在游戲中讓難點得以解決。游戲中,我引導幼兒運用游戲操作法、觀察法、歸納法來獲得知識。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游戲的情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唱、動腦思考、用動作表現,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并且在創造性游戲中,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情表現自己對游戲情節的理解,充分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4活動延伸
繪畫出各種高樓大廈,并在圖畫中添畫人物或其他小動物。
讓幼兒所獲得的經驗得到進一步鞏固,并延伸出一些孩子世界中其他的藝術亮點,從不同角度對藝術再造美的體驗。
說課稿范文 篇14
《西門豹治鄴》這篇課文是五級語文第九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記敘了戰國時期,魏王派西門豹管理業這個地方,西門豹發現這里田地荒蕪、人煙稀少,便調查其中的原因,弄清事情真相之后,運用極其巧妙的方法,懲治了巫婆和官紳頭子,教育了官紳和百姓,破除了迷信。贊揚了他尊重科學,破除迷信的好品質。教學中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體會西門豹非凡的智慧和管理才能,受到崇尚科學,反對迷信的教育。
2、抓住西門豹的言行,領會西門豹破除迷信的巧妙,體會出西門豹尊重科學,破除迷信的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抓住西門豹的言行,領會西門豹將計就計破除迷信的巧妙。
在教學中為實現教學目標,我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一、運用不同手段創設情境
1、問題情境
在這節課一開始,師生共同回憶了幾個學生們上節課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西門豹為什么治鄴?他是怎樣治鄴的?結果怎樣?圍繞問題,我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共同交流等方式尋求答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們努力尋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內容。在思考、分析、交流中,學生鍛煉了動腦、動口的能力。同時,老師的提問隨著學生的思路轉移,并進行必要的點拔。這樣創設了師生間的民主、和諧、寬松、自由的教學空間。體現了師生間的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教學中課堂氣氛較熱烈。
2、生活情境
在課堂上我幾次創設引導學生感悟、體驗文本內容的生活情境。如:假如你就是西門豹,面對我們這些漳河邊的百姓怎樣說:假如你此時就是那位差點被淹死的新娘、曾經失去女兒的老人、僥幸活命的官紳、普通的百姓,你會作何感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是創設生活情境的主人,他們角色表演領悟到了西門豹的機智。在這種情境里,教師不必做人物分析,學生已經輕松理解了課文了。學生不僅學懂了課文,還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二、品味人物語言理解感悟
在課堂上,我重點引導學生品味西門豹的語言,讓他們透過語言文字,發現西門豹超常的智慧,感知西門豹平靜的外表下豐富的內心世界,體會他懲惡揚善,崇尚科學的美好品質,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同時又學到了閱讀方法,發展了思維、培養了語感,陶冶了情操。
三、開放的過程體現自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發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搭建展示平臺。學習課文時采取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獨立品悟的基礎上彼此交流,相互補充,從而使學生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
說課稿范文 篇15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水平二四年級的武術。
下面我主要從教材、學情和教學過程三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武術運動是我國的民族傳統運動項目,有著強身健體,強國健民的作用,也是小學體育的教學內容之一。
本次課以武術基本動作組合為主要教學內容,采用游戲、自編的武術操以及武術的基本動作,結合示范等直觀教學法,讓學生進入躍躍欲試的狀態,再通過分組自主創編等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展示自我、自主學習、團結合作、注重創新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中國功夫有極大的好奇心,對武術的學習充滿了強烈的愿望和濃厚的興趣,特別是簡單動作的組合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吸引力。
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我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采用了講解示范法、重復練習法、對比練習法、相互評價等教學方法,為學生掌握基本的武術動作提供了保證。
根據以上的教材與學情分析,我確立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為:
1、在水平二學生對武術的認知基礎上,能自由組合三到五個武術動作;
2、通過活潑有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
3、在集體創編活動中能與他人合作完成體育任務。
本節課的重點是弄清動作方向和動作的銜接.
難點是動作準確,做到有力、有神。
三、本次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興趣導入、活躍身心。
首先通過課堂常規的練習,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培養正確的身體姿勢。
接下來,充分利用學生喜愛而且熟悉的游戲進入主要學習內容。第一個游戲為:“超級棒棒狼”。游戲的方法是:教師扮演“棒棒狼”,學生做小羊。“小羊”齊叫“老狼老狼幾點了?”老師報一個數字(比如五點了),小羊立即五人一組拉成圈,“離群小羊”要被“狼”吃掉了(過來拍拍老師的手)。通過游戲,不僅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提高團結合作意識,同時進行友伴型分組。在分組的基礎上,兩人一組進行第二個游戲:“石頭、剪刀、布”。在進行游戲時,要求學生將“石頭、剪刀、布”的動作按武術要求做出來。如:“石頭”為“歇步”、“剪刀”為“弓步”、“布”為“馬步”。游戲動作自然過渡到武術的基本步型與手型練習中。
第二部分、掌握技能、合作創新:
首先通過教師的語言與示范讓學生學會武術基本手形,了解三到五個步形動作。并帶領學生做模仿練習,讓學生體會動作的精氣神。
然后在練習中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引導學生互相學習、合作探究和自主練習的方法。讓學生在練習中適時的配合聲音來提升信心與氣勢。在互練過程中能夠互相發現其錯誤并改正。
最后動作串連,加深印象。教師通過講解示范、帶領練習,將基本手形與步型結合到一起,形成串聯動作,讓學生體會武術動作的'流暢與美觀。
讓學生通過學習、交流、探討、展示等方法,掌握串聯動作。此時,教師適時的配樂展示《中國功夫》,將課堂教學推向一個高潮,大大調動學生的學武積極性。這時,教師指導學生分組進行組合學習的練習,就能滿足學生自我展示、自我創新的心理需求。
具體練習方法如下:
(1)、分成五組自己進行基本動作組合練習。
(2)、小組為單位展示自編動作。
(3)、由教師評價選擇出每組做的最好的一名學生委認為小組長。
(4)、由選出的小組長組織本組同學進行練習。
(5)、各小組展示本小組的武術動作。
(6)選擇出創編動作做的好的一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展示。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既給學生創設交流、合作、自我展示的時間和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尊與自信,自練與自評以及組合與創新的能力。
第三部 調整身心、課后延伸:
通過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學生評教師等多元化評價方法對課進行總結;利用教師的展示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武術的興趣。
我的說課完畢,有不足之處懇請評委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