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說課稿范文(精選4篇)
《南亞》說課稿范文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我是新華中學的張永珍,我研說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教科書湘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二章第二節《南亞》。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研說:一是說教材、二是說學情、三是說教學模式、四說教學設計、五說板書設計、六說課堂評價、七說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說教材:
地位和作用:本節內容相對于亞歐大陸其他地區來說,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呈現著獨特的區域特征。本節突出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間的緊密聯系、相互影響。如地形與河流、氣候與農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并能在圖上找出南亞的主要國家和城市。
2、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的分布和兩大河流的'慨況。并能在圖上填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
【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情景、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等形式,并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學會讀圖、分析總結南亞的地理位置、地形與河流的關系,在自學、小組合作學習中掌握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地理各要素之間的分析,如位置于范圍,地形與河流的分析,培養學生簡單的地理問題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南亞三大地形區和兩大河流
教學難點:南亞的國家和城市
編寫體例和意圖:
二、說學情:
從年齡特征來看,七年級學生對學習地理的熱情高,思維活躍,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師要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其學習主動性。
從知識儲備來看,七下的學生具備了初步的地理讀圖能力,加上前面對大洲和地區的學習,學生對學習區域地理有了初步的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模式: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指導學生采用“明確問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鞏固提升—總結收獲”的問題導學模式,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基本知識,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疑問相互學習幫助,并借助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展示交流學習成果。
四、說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以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主題,以地圖為核心,并借助多媒體展示交流,讓地理課堂民主化。
教學過程分明確問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鞏固提升、總結收獲六步進行。
(一)明確問題
(二)、自主學習:
1、課題導入:圖片故事引入,《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他們到什么地方取經?他們取回來什么真經?(生:古代天竺國,就是今天的印度,南亞地區)
2、出示目標:目標展示,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3、自主學習:學生閱讀課文P40——41,并結合地圖冊,完成高效課堂作業預習感知。
(三)、合作探究:
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質疑:①南亞的位置和范圍。②南亞的七個國家和首都。③南亞的三大地形區和兩大河流,完成P42活動題。
(四)、展示交流:
運用多媒體課件,學生分小組展示交流學習成果,學生對合作探究的三個知識目標交流介紹,回答不完整的其他組補充,教師適當點評補充。
(五)、鞏固提升:
1、學生自我小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2、學生做高效作業上當堂演練,鞏固知識,生有疑問的講評。
(六)總結收獲
分小組總結
五、板書設計:
(一)、位置和范圍
(二)、三大地形區和兩大河流
(三)、一年分三季的氣候
(四)、宗教與社會
(五)、人口與經濟
六、課堂評價
1。科學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
2。密切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合理評價學生的作業
在教學中,評價學生作業時我采用基礎分與獎勵分相結合,讓等級評價和分數評價相結合,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全批、面批、選批相結合等,有時也讓家長參與到評價系統中來,通過主體評價與客體評價有機結合,實現評價多元化,民主化,從而讓學生在一個充滿自信的生長環境中得到可持續發展。
4、定期組織學業水平測試
在教學中,定期組織學業水平測試也是對學生學習評價的一項重要措施,組織學業水平測試可以更加客觀公正的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下面這幅圖是我校近期組織的一次學業水平測試。
七、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開發學校課程資源
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要,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地理課程資源,包括地理教材、地圖冊、填充圖冊、校本教材智慧樂園;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地理園地以及教學樓內的知識樹等,以及師生可用于地理教學的經歷和體驗,開展形式多樣的地理活動以作為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并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2、搜集網絡課程資源
在學習“南亞”時,讓學生自己收集資料,比如《西游記》的資料,并與大家共享。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各種網絡收集相關資料,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這樣既拓展了學習思路,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認識,又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熱愛祖國的意識。
3、利用社區課程資源
社區課程資源,包括有關的大專院校、科研機構、高科技開發區等。
開發這一類地理課程資源的方式主要有:邀請有關專家作地理學術報告;聘請有關科技人員和專家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在有條件的地方,可組織學生參觀、服務和勞動,以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培養學生為公眾服務的意識;也可以到有關的大專院校實驗室參觀學習。
通過對課標、教材和建議的分析,我認為,作為教師只有科學的理解和把握教材,才能夠駕馭教材,才能夠建立輕松、民主、和諧的高校課堂。
《南亞》說課稿范文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東南亞,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東南亞》是(魯教版)《地理》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第二節的內容。教材的內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
2、本課地位:
它是新課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個地區之一,尤其是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和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題目較多。由于它是我們相鄰,為此容易與我國西南地區融合在一塊進行考察,加大了它的難度。
3、教學目標:
(1)、能說出東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2)、能說出東南亞“十字路口”的含義和重要性
(3)、能說出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4)、能說出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以及山河分布規律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東南亞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東南亞的氣候及其對農業的影響;農作物及分布
難點: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氣候與農業的關系;農作物的分布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
根據地理教學的一般特點和初中生的認知規律,采用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學案導學:提前發學案,讓學生提前預習,可以做到重點和難點提前感知,有助于優生的培養。
自學討論法:通過教師提出的自學討論提綱,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在主動的學習中獲取知識,變學會為會學。
圖導圖練法;通過教師指導學生動眼識圖、動腦析圖、動口說圖和動手繪圖等多項措施的訓練過程,理解和鞏固地理知識,培養用圖習慣和發展地理智能。
教學用具:多媒體或使用東南亞地形圖、世界地圖
三、說學法
1、讀;培養學生閱讀地理課文和地理插圖的習慣和能力,正確掌握閱讀插圖的步驟和方法—圖文結合讀。
2、思:即思考,通過教師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要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3、議:即討論,學生在初步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圍繞教師的置疑,互相討論,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地理教學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法、地理課堂討論法,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來理解課文中的理論知識。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地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南亞》說課稿范文 篇3
大家好,今天我要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東南亞。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分析,《東南亞》是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第二節的內容。教材的內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它是新課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個地區之一,尤其是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和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題目較多。
學生情況本節課的授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讀圖、識圖的能力較差,需要在講課過程中多練習,但同學們對新知識有特別大的好奇心,渴求知識的眼神令人感動。他們思維活躍,愛看圖、好討論,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十分濃厚。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能說出東南亞的位置和范圍。
(2)、能說出東南亞“十字路口”的含義和重要性。
(3)、能說出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4)、能說出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以及山河分布規律。
能力目標:
運用地圖能說出馬六甲海峽重要的地理位置;說出城市的分布與河流的關系。
情感目標:
了解氣候與農業的關系后,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東南亞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東南亞的氣候及其對農業的影響;農作物及分布。
難點:東南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氣候與農業的關系;農作物的分布。
解決方案:以上的重、難點都是通過讀圖、識圖來解決問題。
課前準備:
提前發學案,讓學生提前預習,可以做到重點和難點提前感知,有助于優生的培養。通過教師提出的自學討論提綱,引導學生讀書讀圖,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在主動的學習中獲取知識,培養用圖習慣。
下面進入教學過程: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本節內容實際,教學時間安排兩課時。
第一個問題十字路口的位置。本環節通過指導學生動眼識圖,培養學生閱讀地理課文和地理插圖的習慣和能力,正確掌握閱讀插圖的步驟和方法。通過讀圖掌握東南亞的范圍、地形、主要政治區域和馬六甲海峽的地理位置。
第二個問題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本環節通過出示一幅與緯度位置有關的東南亞氣候圖,讓學生觀察圖對東南亞的氣候先有所了解,再出示一幅和氣候有關的游戲類幻燈片請學生幫忙選一選五一想去新馬泰旅游要帶下列哪些東西?從游戲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增強對東南亞氣候的記憶。之后為了強化記憶再出示一幅氣候圖,用列表的形式展現東南亞的兩種氣候類型的分布和特征以增強記憶。關于東南亞的農業我是這樣處理的,先出示幾幅水稻勞動生產的場景,讓學生知道東南亞的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再出示一幅其他主要農作物分布圖,掌握東南亞除了水稻以外,還有橡膠、椰子、油棕、焦麻等農作物。并通過連線的形式掌握東南亞各國農作物的分布情況。以上這些圖片的出示按由淺到深的順序逐步出現,面向全體的同時,也使基礎差的學生有表現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第三個問題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這個環節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出示一幅東南亞河流與城市分布圖,讓學生動手與動腦、動眼相結合,回答圖中出現的問題,之后列表總結。這樣處理主要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學習的目的。
最后一個問題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因為內容簡單所以只是出示東南亞的一些國家華人華僑的數量,以顯示其比重,最后得出結論。因為旅游業是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的行業,所以東南亞的國家利用本國的優勢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為此介紹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項目,為豐富學生的知識面。
整個的教學過程始終堅持以訓練學生讀圖、識圖,培養地理基本技能為主,學生在初步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圍繞教師的置疑,互相討論,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最終讓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反饋中注意做好總結,以便讓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優勢,即可以增進了解,又有利于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更從整體上發揮潛能,使自己得到提高。
《南亞》說課稿范文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東南亞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也是學生在世界地理下冊的區域地理中接觸到的第一個地理區域,這一區域的學習結果不但影響到學生對本區知識的掌握,還關系到學生今后區域地理的學習,因此在本區域的學習中,不但要讓學生學到關于東南亞的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培養學生利用地圖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因此本區不但涉及到知識的掌握,更關系到學習方法的養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較重要!
(二)課標要求
在新的課程標準中,對本節課的要求是使學生能運用地圖說出東南亞的位置、范圍,并認識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能運用地圖和氣候統計圖了解東南亞的地形和氣候特征;能運用地圖說出東南亞的經濟特征及其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和其區域的獨特特征——華人華僑聚居區及豐富的旅游資源。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知識與技能:了解東南亞范圍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東南亞的自然環境——山河相間的地形、熱帶雨林和季風氣候及其對農業的影響;東南亞的地域特色及其旅游業!
過程和方法:本節課通過大量圖片和視頻材料的引入,引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學習興趣,并以此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及自己收集到的相關知識,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認識水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生分析地形與氣候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引導學生用聯系的眼光分析問題,并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地理環境觀。
(四)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
教學重點:
1、東南亞范圍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東南亞的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地形。
3、熱帶雨林和季風氣候的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4、東南亞的地域特色。
教學難點:熱帶雨林和季風氣候的分布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本節課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圖片和資料,而后為學生提供了相關的地形圖和政區圖,讓學生直接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并在學生獲取的這些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歸納總結,并應用自己得出的知識進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識,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并通過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和實例正確引導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點撥學生的思路和學習方法。
(二)說學法:學生已經學過半年多的地理知識,在知識含量上應該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在課堂上把盡量多的知識教給學生自己去學習探究,根據教師提供相關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得出結論,并應用自己得出的知識進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識,體現知識間的循序漸進的同時,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自己的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自學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