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課堂實錄
一、教學目標
㈠知識和能力
1.知道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方面的重要性。
2.學會分析某個生態系統的生物關系,并寫出食物網組成。
3.辨證的認識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㈡情感目標:使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從心目中樹立起愛護動物的思想。
二、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1.重點: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和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
2.難點:能夠通過分析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相互關系,總結出動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3.關鍵點:學會畫生態系統組成圖。
三、教學方法:討論法、資料分析法、問題教學法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㈠引入新課:
播放《動物世界》片頭。
師:歡迎大家和我一起走進今天的生物課堂。春天,一直被人們認為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就朱像自清散文中描寫的那樣,春天帶給我們的永遠是希望和憧憬。我就很喜歡春天,而且做了一個有關春的flash動畫,讓大家欣賞一下,播放:《春的旋律》。這是我心中的春天,不知大家對春天有什么感覺,你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呢?
學生發言:談論自己心目中的春天。
學生1:我心目中的春天應該是一個充滿著陽光的春天,小草長滿了田野,小鳥也從南方飛回來了,河里的魚蝦也多了起來。
學生2:我心目中的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的春天,小鳥在天空歌唱,小朋友們在草地上做游戲,樹木發出了嫩芽到處都是綠色的。
學生……
師:大家說的很好,春天在我們的心中總的感覺是美好的。但是,1962年,美國有一位叫蕾切爾·卡遜的女作家寫了一本叫做《寂靜的春天的書》,這里面卻描述了和大家心目中的春天截然不同的情形,有誰看過呢?
同學們發言,表述《寂靜的春天的書》里的內容。
學生:這本書中描寫的是由于人們大量的使用農藥而使生態系統遭受嚴重破壞的世界,沒有鳥叫聲,沒有蝴蝶飛舞,沒有蜜蜂采蜜,整個世界一片寂靜。
師:書中描寫的這些現象會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發生么?
生:相互議論。
學生1:不會,因為這本書是作者自己想象的,現實中并不存在。
學生2:會,因為作者的想象是有依據的,可能在地球上的某個角落中,就有這種現象出現,只不過我們還不知道罷了。
師:會的,書中所描寫的事情真的就發生了,但不是在美國,而是在我們中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資料。
㈡材料分析與討論
課件展示:資料一:《寂靜的春天,恐怖的夏天》。并提出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現象的發生呢?
學生討論。
學生1:使用農藥過度,使害蟲的天敵死亡導致。
學生2:鳥類的大量死亡是這種現象發生的主要原因。
學生3:主要原因是村民們的科學知識缺乏,導致了使用農藥的不合理,才使這種現象發生。
師:大家說的都很對。由此看來,生物數量的減少,尤其是鳥類數量的減少是這次事件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農業生產中,我們是不是應該保護鳥類才好呀。但是,在我國歷史上,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令人費解的事。
課件展示:資料二:捕殺麻雀。由于建國初期,糧食產量比較底,人們不想讓鳥,尤其是麻雀和人爭奪糧食,就開展了滅四害的活動,其中麻雀就是四害之一。大家現在想一想,人們這樣大肆捕殺麻雀會給農業生產帶來豐產高產么,又會產生什么樣的嚴重后果呢?
學生分析討論:
學生1:麻雀不僅吃小麥,玉米而且也吃許多農業害蟲,如果過度的捕殺麻雀,那么農業害蟲的天敵少了,就會大量繁殖,影響糧食產量。]
學生2:麻雀是許多農業害蟲的天敵,麻雀少了,就會是這些害蟲大肆繁殖。
師:那么誰能用線條將小麥、蟲子、麻雀和關系畫出來呢?學生自己動手作圖。
師:其實,自然界中除了有動物植物以外,還有一群重要的生物,就是分解者,它們負責將各種生物的遺體進行分解,這樣我們就把這幅圖補充完整了。
教師對照圖分析鳥類數量的減少對這個生態系統的影響。像這樣,環境中和環境中的各種生物由于相互影響就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下面我們在一起試著來分析一下課本44頁中的資料2。并試著用剛才我們學的生態系統圖解法來分析一下這種現象的原因。
學生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討論、并總結。由此可知一種生物的數量對它生活環境中的別的生物的數量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某一段時間內,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數量和所占比例的相對穩定,就稱為生態平衡。
㈢教師質疑:
師:現在我們再一起來看一下剛才我們畫的生態系統示意圖,思考一下,如果沒有了動物,這個生態系統還能存在么?
學生討論。
學生1:可以存在,因為沒有了動物,植物和分解者之間仍然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物質和能量循環。
學生2:不可已。因為沒有了動物,植物就會瘋長,使它們自己的生存空間受到影響。
師;大家說的各有各的道理,那么動物和植物之間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呢?動物和植物之間其實存在著一個非常密切的關系。大家看下面這個實驗,那種生物生長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