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花和結果 》教學反思(精選2篇)
《開花和結果 》教學反思 篇1
《開花和結果》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學生學起來不容易記牢,因此我在本課中設計了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媒體輔助進行教學。如在講解"花的結構"時,讓學生解剖菜心花或芥蘭花,學生有真實的體驗;在講解"傳粉和受精"時,請"小老師"上臺講解,使學生有新鮮感;在講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時,讓學生觀看視頻,使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象。活動多樣化,能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他們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按新課標要求,還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在本課教學過程我注意到滲透這方面的教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愛護花的情感、珍愛生命的態度。具體操作是,上課開始時給學生欣賞美麗的鮮花照片,再聽美妙的音樂,欣賞花開的動態過程,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住了,情感也得到了熏陶;在上課結束時,讓學生齊聲朗讀"當我們欣賞著美麗的花,品嘗著香甜的果時,別忘了平時要注意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最后讓"小老師"輪流上臺講解,讓"聽眾們"修改補充并作出評價,這不僅讓學生得到了鍛煉,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同學們學會了傾聽,還增強了自評和互評意識。
但是本節課內容太多、學生活動多,一節課上完覺得比較緊張,因此要控制好每個環節的時間;在學生討論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加強引導,否則學生就容易散了,收不回來,容易造成課堂紀律的混亂。
《開花和結果 》教學反思 篇2
有關開花和結果的知識,在舊教材中,用了一章書的篇幅進行講解,而在新教材中,這只有一節課的內容,知識高度濃縮,刪減了許多概念性的知識點,而突出了花與果的關系以及從開花到結果的過程。這給教師和學生留下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本課怎樣才能突破過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知識概念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思考與接受,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結論、自己獲取知識?在這節課中我認為把握課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關鍵。
本課的知識點小標題分別是: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這三個小標題之間有什么聯系,要把它們串成一條線才有助于學生的思考和探究。經過認真分析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認識到課文重點是花與果的關系。若在導言中通過設計情境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開花和結果"提出問題,學生很自然就會提出:"開花和結果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這些問題恰是本課要學生解決的重點問題,而在上課伊始階段由學生自己發現、提出,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自主進行探究。
為了使學生帶著問題一步步地探究性學習,我把每個小標題改為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你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稱嗎?從花到果要經歷哪些重要過程?果實和種子由什么發育而成?"這些問題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符合他們的思維特點,使他們能更有興趣地帶著問題學習。
在課文第一個知識點"花的結構"中有一個"觀察與思考"的學生活動,其中要討論兩個問題:1、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育成果實?2、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這兩個問題在學習了花的結構之后,學生不一定能完全正確回答。此時我并沒有急于讓學生掌握正確答案,而是對學生的答案不置可否,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學習,在學完后面兩個知識點后,再次討論這兩個問題。這個時候,學生基本能回答出正確答案:1、子房發育成果實。2、對于繁衍后代來說,花的雄蕊和雌蕊都重要。我再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雄蕊和雌蕊都重要?在植物繁衍后代的過程中,它們分別起什么作用?"這樣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傳粉和受精的知識。
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也較枯燥,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覺得"悶"?我認為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媒體非常重要。如在講解"花的結構"時,讓學生解剖菜心花或芥蘭花,學生有真實的體驗;在講解"傳粉和受精"時,請"小老師"上臺講解,使學生有新鮮感;在講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時,讓學生觀看視頻,使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象。活動多樣化,能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他們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而在此過程中,也要注意書本的充分運用,媒體不能濫用,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本自學的,就給時間他們閱讀自學,在書中尋找答案。
新課標還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本課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滲透這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愛護花的情感、珍愛生命的態度。如上課伊始給學生欣賞美麗的鮮花照片,再聽著美妙的音樂,欣賞花開的過程,學生不僅注意力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在看"果實的形成"視頻時,有一段話教育學生"在品嘗美味的果時,別忘了說聲感謝你,花朵";在上課結束時,讓學生齊聲朗讀"當我們欣賞著美麗的花,品嘗著香甜的果時,別忘了平時要注意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為了增強學生的評價意識,在"小老師"上臺講解后,讓"聽眾"修改補充并作出評價,這不僅讓學生學會傾聽,還增強了自評和互評意識。
這節課還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本課容量大、活動多,要控制好每個環節的時間,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學生討論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加強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