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評課(通用14篇)
關于評課 篇1
一、什么叫評課?
評課就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及由這些活動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
二、評課的意義
1、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主動性。
2、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促使教師生動活潑地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三、評課的原則
它是進行評課活動時評價者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和指導思想。
1、實事求是原則; 2、坦率誠懇原則
3、兼顧整體原則; 4、鼓勵性原則
5、差異性原則; 6、方向性原則
四、當前評課中存在的問題
1、重聽輕評 2、敷衍了事 3、平淡膚淺 4、面面俱到 5、參與面窄
五、如何聽課
評課的前提和基礎是聽課,那么要想聽好一節課,應做好準備工作:
1、聽課前要有一定的準備。
◎解執教老師
◎了解所教內容
◎
(1)
(2)
(3)預習所用課本設想一下,假如讓我教該課,準備怎樣教法,以便聽課時有個對比。
(4)
2、聽課中要認真觀察和記錄
◎在聽課時,應該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還要有虛懷若谷的態度。在課堂上不僅要聽,還要觀察,要仔細捕捉講課者的語言和表情,記下他每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
◎觀察時,既要看教,又要看學,二者兼顧。看授課人對教材的鉆研,重點的處理,難點的突破,教法學法的設計,教學基本功的展示。看學生的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生參與學習的情緒,學習的習慣。總之,要看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是如何有機結合。
3、聽課后要思考和整理
聽完課后不能一聽了之。應該對課堂實況多回顧幾遍,進行反復的琢磨。
◎思考的辦法有很多,或翻翻聽課記錄,或與執教者交談,或將幾節“互相牽連”的課作一番比較,或寫一篇“聽課一得”,或干脆將他人執教的內容拿到自己班上試試
◎在分析、總結授課人講課情況時,要注意比較、研究,取長補短。
◎結合自己教學實際,吸收他人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
◎我們聽課者還要注意分析執教者課外的功夫,看老師的教學基本功和課前備課情況。這種思考對自己也會有很大幫助。
六、如何評課
(一)評教學目標
l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是否
全面、具體、適宜
◎
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
◎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
◎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識取
2、目標達成來看:
◎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
◎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
◎要看課堂上是否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
◎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
◎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二)評教材處理
◎
教學目的的確定是否明確、全面、有針對性、導向性。
◎
教學重點是否把握準確。,教學過程是否做到突出重點。
◎
教學難點是否把握準確并得到突破
◎
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精心。
教師根據教學必然、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統。
(三)評教學程序
1、看教學思路設計
◎看教學思路設計,符合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不符合學生實際;
◎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否有一定的獨創性,能不能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
◎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
◎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的效果。
2、看課堂教學結構
課堂教學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
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一節好課的結構應是:
結構嚴謹、環環相扣,
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
密度適中,效率高。
◎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
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看有沒有“前松后緊”或“前緊后松”的現象
◎
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
,,,要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沒有教師占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的現象。
◎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
要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作業時間太少的現象。
◎計算優差生活動時間,
要看優、中、后進生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優等生占用時間過多,后進生占用時間太少的現象。
◎計算非教學時間,
要看教師在課堂上有沒有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和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
的現象。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思路,是側重教材處理,
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
課堂結構,則側重教法設計,
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
3、
(四)評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教學目的、任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但它不是教師孤立的單一活動方式,它包括教師“教學活動方式”,還包括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是“教”的方法與“學”的方法的統一。
評教學方法和手段,包括以下四個主要內容:
◎一看是不是量體裁衣,靈活運用得法。教學是一種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因學生,因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的。
◎二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會令人生厭。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評課時,既看教師是否能夠面向實際,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同時還要看教師能否在教學方法多樣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課堂教學超凡脫俗,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
◎三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干教師的課。既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和創新。要看課堂上的思維訓練的設計,要看創新能力的培養,要看主體活動的發揮,要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要看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
◎四看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 現代化教學呼喚現代化教育手段。“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的教學手段應該有所改變。看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的運用,還要看教師是否適時、適當地用了投影儀、錄音機、計算機、電腦、電視、電影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上,應該避免“四個一”現象:
◎一講到底, 滿堂灌,不給學生自讀、討論、思考交流時間。
◎一練到底,滿堂練。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教師備課找題單,上課甩題單,講解對答案。
◎一看到底,滿堂看。有的教師上課便叫學生看書,沒有指導,沒有提示,沒有具體要求,沒有檢查,沒有反饋。名為“自學式”,實為“自由式”。
◎一問到底,滿堂問。有的教師把“滿堂灌’’變成了 “滿堂問”,而提的問題,缺少精心設計,提問走形式。
(五)評教師基本功
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看板書:好的板書,首先,設計科學合理,依綱扣本。其次,言簡意賅,有藝術性,再次,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
◎看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融洽。
◎看語言: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有時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教師的課堂語言,首先,要準確清楚,說普通話,精當簡煉,生動形象,有啟發性。其次,教學語言的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于變化。
◎看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等熟練程度。有的還要看在課堂上,教師對實驗的演示時機、位置把握得當,照顧到全體學生。課上演示和實驗操作熟練準確,并達到良好效果。
(六)評學法指導
◎ 一要看學法指導的目的要求是否明確,幫助學生認識學習規律,端正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習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 二要看學法指導的內容是否熟悉并付諸實施。
(七)評能力培養
教學中能力培養情況,可以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是否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是否注意挖掘學生內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導、鼓勵;
◎是否培養學生敢于獨立思考、敢于探索、敢于質疑的習慣;
◎是否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和心理品質;
◎是否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品質,教會學生在多方面思考問題,多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八)評師生關系
◎看能否充分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
看能否努力創設寬松、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
(九)評教學效果
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學效率高,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
◎
二是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知識、能力、思想情操目標都能達成。
◎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鐘,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學生負擔合理。
(十)評課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1、評課要求:
◎認真聽課;
◎把握標準
◎講究藝術;
◎擬好提綱
(1)寫提綱之前,應先對所聽的課進行較全面的回顧,再看看教材,翻翻聽課筆記,并參考上課教師對這一節課的自評情況和學生的評價情況,在認真分析的基礎上,擬出評議的提綱。
(2)提 綱 內 容:本節課的優點或經驗或本節課的主要特點或不足或需要探討的問題是什么?特色是什么?你的建議是什么?
2、評課的注意事項:
◎要根據課堂教學特點和班級學生實際,實事求是的公開評價一節課,切忌帶有個人傾向。
◎要以虛心的態度,商量的口氣與被聽課老師共同分析研討,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頭上。
◎要突出重點,集中主要問題進行評議和研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談。
◎要以事實(數據)為根據,增強說服力。
◎要做好調查工作,盡可能較全面了解教師和學生情況。
關于評課 篇2
前幾天聽了一節四年級的課----《黃河的主人》,聽后感想頗多。這節課老師的教學定位是以讀為主,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文字、感受艄公這一形象和激發學生情感。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即“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然后由這個重點挈領全文,讓學生去感受黃河的氣勢、感受羊皮筏子的驚險,從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這樣,對課文的賞析就不是零碎的,使課文有了一個整體性。
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老師適時巧妙地抓住黃河和艄公兩者的對比、羊皮筏子體積之小與其載物這之多的對比、旁觀者和當事人的對比,這三個對比來引導學生精讀感悟。
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黃河和艄公的對比。文章開篇并沒有直接描寫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濃墨重彩寫黃河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險惡氣勢,極力渲染黃河氣勢之大、險情重重,為的就是增加黃河和艄公兩者在力量上的懸殊,將自然和人形成鮮明的對比,為下文描寫黃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鋪墊。
在上課伊始老師就“多管齊下”,引導學生深入感受黃河。先由課題入手,讓生談談對黃河的了解,接著出示課文第一節內容,指名讀。然后,理解“滾滾”、“萬馬奔騰”“濁浪排空”、“膽戰心驚”后,再指導感情朗讀,最后利用多媒體播放黃河萬馬奔騰、滾滾東流的錄像,直觀地感受黃河的氣勢,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想象如果此刻你就站在黃河的岸邊,會有什么感受?指住課題,趁勢反問,黃河是如此的桀驁不馴,究竟誰是黃河的主人?引出“艄公”,出示“艄公”圖片,進而將兩者進行對比,表面上看,“前者”如狼似虎,“后者”血肉之軀;“前者”兇險異常,險象環生,“后者”一篙在手,別無他物。一強一弱,明顯不過。可是最終“弱者”卻成了“強者”的主人。這是說明了什么呢?課堂上學生們幾乎沒有人一下子說出艄公勇敢、智慧、鎮靜、機敏,只答出了說明艄公很“大膽”、很“勇敢”。我覺得這就可以了因為此時,學生對文章還沒有深入地研讀,所以這里的對比,應該也只是一個鋪墊,不能過早拔高了學生對艄公的情感。完全可以先放手讓學生自由去讀文,自由談感受,老師在引導學生一層層深入讀書體會的過程中,逐步渲染、積累,最后讓學生自然生成心中的“敬仰之情”。這樣,學生的情感才是發自內心的,也才能讓文本真正深入學生內心,打動學生的心靈,這樣的學習才是更加有深度,有效果的。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是借班上課,老師對學生不了解,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黃河水的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險惡氣勢,極力渲染黃河氣勢之大、險情重重之時,花費時間太長,以至于影響個了后面的教學,導致教學任務沒有完成,有一點遺憾。
以上是我的一點淺薄的感想和意見,還望各位老師指正。
關于評課 篇3
《學會看病》是當代女作家畢淑敏的作品,文章講的是身為醫生的母親讓生病的孩子獨自上醫院看病的事,在這件兒子看來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中,母親卻有著極其復雜的心理變化。文章從母親的視角來反應了另一種方式的母愛,孩子們初讀時可能會對母親的行為有些不理解。陳老師用親切的語言、嫻熟的教學藝術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品味語言,感受母親復雜的心理與情感變化,理解并體驗到母親這種更深沉、更寬廣的愛。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闡述對這節課的所思所感。
一、主線明朗 層層深入
《學會看病》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陳老師用“說說面對病中的兒子,媽媽是怎么做的?”“這種做法你們贊成嗎?”幫助學生整體把握了課文內容,讓學生粗淺的表達了自己對文中母親做法的看法。當學生對母親的看法有不一致時。陳老師用“讓我們走近媽媽,走進媽媽的內心世界,找找媽媽要生病的兒子學會看病的理由。”用過渡語不露痕跡地幫學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盡管媽媽的理由非常的充分,可兒子出門時和出門后,媽媽卻又有著復雜的心理斗爭。”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學生剛開始只是感性的從原因和心理兩個方面來感知母愛。隨著課文的逐步展開,閱讀地不斷深入,對課文語言地反復品味,揣摩,在師生的交流、感悟中,學生一次次地走進母親的心里,深切地感悟到母親的情感變化:做出決定后的猶豫不決和心軟后悔,在等待中的自責擔心,看到兒子后的勇氣回升,每一種心理都是愛子之情的反映。在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這份細膩而又理性的母愛基礎上再出示母親讓兒子學會看病的心情表白,讓學生以兒子的角色給母親寫張留言條,這時的學生做為整件事情的親歷者,有很多感想,有很多話要說,這個小練筆的設計,讓學生有了宣泄和表達的機會。這既是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是孩子和母親的情感交流過程,在書寫中融進了學生的感悟和認識。
二、品味語言 激發情感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語文教學要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激發其情感和想象能力。在陳老師的這堂課中,非常注重語言點的訓練, “喋喋不休”、“忐忑不安”、“按圖索驥”、“艱澀”、“聊勝于無”等詞語的教學都非常到位有效。對“喋喋不休”這詞的引導,陳老師設計得很有特色,她是先讓學生讀讀該詞所在的段落,說說讀后的感受,“你認為媽媽此時說清楚了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點撥“這種想說清楚卻說又不清楚的就是喋喋不休。”“還從哪兒看出媽媽的喋喋不休?”把詞語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引導學生加以理解,用學生自己的語言來理解詞語,這樣詞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情味及意蘊在學生的腦中留下了立體形象感。陳老師就這樣引領學生一個個地品味詞語,一次次地體會文本所承載的情感,一層層地體現母親的愛子情深這個主題。
在這堂課中,我們不難發現陳老師安排了好幾處的句式訓練。用“因為 ,所以 。”的句式說說媽媽要生病的兒子學會看病的理由。把表示母親心理變化的句子,代入“雖然我要讓兒子學會看病,但是 。”的句式來讀讀。這兩個句式把課文的內容用句式進行簡化閱讀,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串聯了母親的行為和心理的內在聯系。在品析重點句子“時間艱澀地流動著,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雖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時,安排了“也許媽媽在 ,也許媽媽在 ,也許媽媽在 ,也許媽媽還在 。”的訓練,讓學生借用句式擴展課文的情節,想象母親的在這兩小時里的忐忑不安,再通過激情朗讀,母親那種坐立不安,為孩子無比擔憂和對自己深深譴責的形象深入到孩子的心中,激發起對文中母親的深深敬佩之情。部分學生可能還聯想到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這份情感。
三、拓展閱讀 增強體驗
閱讀是讀者和作者的對話,了解作者能更好的讀懂文本。陳老師以課文為中心,進行了三次閱讀拓展。在課伊始,簡短的介紹了作者畢淑敏曾當過二十來年的軍醫,讓學生對文章的相關背景有所了解,同時讓學生心中存疑,身為醫生的母親完全可以自己用藥幫孩子看病,卻為什么讓孩子費時費力地上醫院看病呢?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也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的釋疑來感受母親的愛子之情。在課中,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在兒子獨自去看病的兩個多小時里擔心、后悔、自責的復雜心理,感受到母親的心理矛盾中正是濃濃母愛的表現,而兒子認為獨自去看病沒什么大不了后,陳老師補充了《丈夫眼中的畢淑敏》中的一段文字,給學生呈現了另一種信息,對課文的材料進行補充,整合。豐富了學生的感受,讓理性母愛的形象更加豐滿、厚實。在課末,學生對這位母親已懷有深深的敬意,陳老師出示了作者畢淑敏的幾本著作,鼓勵學生在課外讀,指導學生到更廣闊的閱讀天地中獲取信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把課標中對課外閱讀的要求落實到了實處,陳老師立足課文,把閱讀拓展融合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
在這堂課中,陳老師用樸實的教學風格,扎實地引領學生在訓練中悟理,在朗讀中悟情,在表達中抒發情感,在學習語言中飛揚情思。
關于評課 篇4
評邱小平老師的《葡萄溝》
湖南省瀏陽市人民路小學 張巧玲
《葡萄溝》是人教版新課標二年級下冊的第10課。邱老師的授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材挖掘深、目標完成好
教學中邱老師的教學意圖很清晰,準確地把握了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實質,教材內容層次清楚。根據新的教學理念找準了教學目標,把教學目標貫穿課堂課的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復習、講解、練習,教學目標完成得很好。克服了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課堂結構合理
這節課用猜謎語“葡萄”來導入,很自然、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復習、導入、講解、練習四大部分的設計和時間安排比較合理、比較優化,以學生認識事物的心理結構為依據。
三、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生字教學是難點,而邱老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有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有學生帶讀、齊讀生字,有講記字方法、多音字的記憶,有組詞說句子等等。朗讀課文的教學也形式多樣:有自由讀、默讀,有小組讀、個人讀,有齊讀、帶讀等形式。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
四、教學問題習題的設計有針對性
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是教師傳授知識與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重要途徑,是能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邱老師的教學很好地把握了這點。例如:自由讀課文時出示:帶著問題讀讀課文,把課文的重點讓學生思考。緊扣教學目標,把握了新舊知識的銜接點。
五、發揮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活動過程。數學作為一門思維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是否發揮自己的才能,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啟發引導,配合默契,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順利地開展。
邱老師的課做到了這點。例如:講到葡萄溝是個好地方與瀏陽是個好地方聯系起來,讓學生充分發言,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六、課件媒體運用恰倒好處
運用媒體方式把靜止的文字還原為生動可感的畫面,增強了學生的直觀感受。課件把難以理解的“陰房”、“碉堡”概念輕易地解釋好了,把葡萄干的制作過程很形象地表現出來了。
總之,這節《葡萄溝》課是節成功的課,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和鞏固知識,達到了“我要學”、“我愛學”的境界。
關于評課 篇5
《觀潮》一課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今天聽了深圳學府小學桂英老師上的這篇課文,受益匪淺。桂老師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學生為本,以讀為本,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
一、創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首先桂老師在屏幕上出示錢塘江大潮到來之前人們在大堤上等潮來的情景,提出“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
二、讀中感悟,感受大潮的氣勢
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教師要求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讀出精彩來,并跟同桌說說自己喜歡讀的理由。這就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如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教師要求學生反復讀,并分組讀,一層一層,仿佛大潮就在身邊,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也讀的很好,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
三、運用電教媒體,直觀感受,激發情感和興趣。
學生通過感受到了大潮的氣勢,老師就問潮水真的像作者描寫得那樣嗎?想不想親眼看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然后放錄像,展現大潮來時的雄壯的情景,在體會文中描繪的情景的基礎上再次直觀感受到大潮氣勢的雄偉和壯觀。最后在布置作業時,要求學生給錄象配解說詞,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于評課 篇6
評課:12.開天辟地
1.覃老師這課教案注重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理解大神盤古憑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開,盤古死后,他的身軀化生出世間萬物,體會盤古崇高的獻身精神。如“頭頂著天,腳踩著地”、“一萬八千年”、“巍峨”、“微笑倒下”、“就連……也……”等詞語。
2.注重朗讀指導。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盤古的神力,先讓學生理解“猛劈猛鑿”,在讓學生邊演示邊讀“左手持鑿,右手握斧。猛劈猛鑿”。
“頭頂著天,腳踩著地”、“一萬八千年”、通過朗讀體會盤古開天辟地是多么的不容易,讓學生讀出敬佩之情,讀出了不起的贊嘆語氣。在讀第七段時,先讓學生感受這段文字描寫得美不美?美在哪里?再讓學生把美通過朗讀展示出來。從而感受到我們這個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去體會盤古崇高的獻身精神。
關于評課 篇7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80—81頁。
教學目標:
①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②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③培養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養成積極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具和學具:電腦、課件、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剪刀、尺。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課件出示長方形)這是什么圖形?長方形有什么特征?長方形面積公式是怎樣的?[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2、(課件出示平行四邊形教具)這又是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有什么特征?
3、指出平行四邊形對邊上的高。
二、認定目標。
1、(出示平行四邊形)談話引入:你想知道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有多大嗎?[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看到這個課題,大家想學習哪些知識呢?
三、導學達標。
(一)、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1)以前我們用數方格的方法求長方形的面積。今天,我們也用同樣的方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電腦顯示數方格的方法)
⑵引導學生比較方格圖中兩個圖形的數據之間的關系。設問:根據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3)談話:雖然我們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出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但如果要求一個很大的平行四邊形果園的面積,用這種方法方便嗎?(不方便)既然不方便,我們不數方格能不能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二)、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⑴、學生實驗操作。
談話:請拿出你的平行四邊形, 想辦法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
在剪、拼前,大家想一想長方形的特征是怎樣的?
a、學生實驗操作。
b、問:你是怎樣把平行四邊形剪、拼成長方形的?
c、電腦顯示剪拼過程。
⑵、討論拼成的長方形與原平行四邊形的關系。
a、談話:平行四邊形可以剪、拼成長方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①平行四邊形與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②平行四邊形的底、高分別與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寬有什么關系?
③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怎樣表示?
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怎樣表示?
b、談話:請看屏幕, 根據提綱大家仔細觀察平行四邊形與拼成的長方形有什么關系。(電腦顯示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寬、面積與原平行四邊形的底、高、面積的關系。)
c、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 ‖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d、齊讀兩遍公式
(三)實際運用。
1、導語:我們理解并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那么,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
2、學生運用公式計算方格圖中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⑴、學生計算。[板書:6×3=18(平方厘米)]
⑵、談話:運用公式和數方格的方法求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結果一樣嗎?(一樣)哪一種方法方便?(運用公式)因此,以后我們一般運用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強調運用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條件。
師小結:由此可見,運用公式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哪兩個 條件?(底和高)
4、談話:我們已經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對于一些實際問題大家有信心去解決嗎?請看例題。
⑴、出示例題,學生默讀一遍:
一塊平行四邊形菜地,底長32.5米,高23.5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得數保留整平方米)
⑵、審題:題中已知什么條件?要求什么?求這塊菜地的面積夠條件嗎?
(電腦顯示菜地的透視圖,并閃動菜地的底和高)計算結果要求怎樣?
⑶、學生列式計算,一生板演。
⑷、評講。
(五)、實際應用訓練。
①課本p72.2
②p73.5
四、教師總結:你有什么收獲?
五、談話:剛才你們不是想知道自己做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多大嗎?
看誰算得最快?
六、作業:72頁1、3。
評議記錄:
本節課教學過程完整合理,教學方法選用恰當,重難點突破較好,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理,活潑有序,板書設計合理,教態親切自然,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本節課不足之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話聲音略顯小了一些,激情不夠;偶爾有一句不夠準確的數學語言,望教者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
關于評課 篇8
每次聽課活動結束后,總有老師不愿或不敢評課,認為評課是專家的事,至少也是老教師、資深教師的事;也有教師評課抓不住關鍵,不解決實際問題;這些都是對評課的認識不足或缺乏評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其實,評課作為一門具有研究價值的科學和實用技術,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只要掌握了這些規律,評課也就簡單自然了。一、幾點共識1、評課是為了促進交流、相互學習 教學理念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升華; 教研能力在學習、思考中得到加強; 教育的技能技巧在評課中得到改進; 業務水平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研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牛鼻子,抓住了這個牛鼻子就能促進整個教學改革向前發展。通過評課,使參與活動的全體教師,從一個課堂教學實例中吸取教益,學習教學方法,改進不足,以達到共同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參與課課的教師應善于把公開課教學與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比較性研究,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結合自己的特點提高富有個性化的教學水平。2、評課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判斷評課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判斷,評課者將根據自身的教育理念、所掌握的教育理論對被聽的課進行判斷。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每個評課者又會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素質教育的要求進行評判。這些判斷、評價都將受評價者自身的素質、所處環境的制約。因此,對同一堂課,同一種教學行為不同的評價者會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結論。3、課堂教學體系不是唯一的 課堂教學本身是多因子參與的復雜過程.對復雜過程的評價技術和方法都不成熟. 各學科各有特點,不可能形成統一的評價體系. 評課的目的不同,評課的側重點也不同.二、好課的標準雖然課堂教學評價的體系還不完善,評價的標準也不唯一,但不是說我們對一堂課就不能評價,一些基本的、規律性的事物大家都還是有一個公認的標準。評價一堂課是好課細節性的要求可能很多,但從宏觀方面考慮能做到下面兩點我認為就是一堂好課。1、能科學、合理、全面地體現素質教育要求的三維目標。教師能深刻領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內涵,切實把握學科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應擔負的任務,認真分析和把握各部分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課堂教學的目標要緊緊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來進行,努力實現學科教學目標的素質化。2、選擇科學、實用的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特定的目標,依據教學的主客觀條件,特別是學生的實際,對所選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等的總體考慮。 不存在能實現各種教學目標的最佳教學策略; 沒有單一的教學策略能夠適用于所有的教學情況。 在教學過程中,所選用的教學策略可能出現的不協調,及時給以相應的調整、補充以至創新。3、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獲得全面、可持續的發展 自主學習是核心 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形式 全面、可持續發展是目的三、評課評什么1、評教學目標 目標是人做事的內在動因,目標越具體明確,做事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就越高,效率也越高。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是要具備科學性、合理性和明確性以及可檢測性。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課標為指導,體現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盡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評課者獲取教學目標的途徑 從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研究教學目標; 從教學過程中體會執教者的教學目標; 執教者自己闡述的教學目標。對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評價 通過學習是否達到:識記、理解、應用; 通過練習、訓練學生能否按程序完成某項任務;是否能熟練使用某種工具。對過程與方法方面的評價 學生是否經歷、探究解決某個問題的過程;應用、領會、掌握某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評價 學生能否主動參與、積極反應;學習過程是否身心愉悅;能否將具體的現象、行為與一定的價值標準相聯系。2、評教師的教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資源 能否根據學生的學情對教材進行組織與處理,使教材成為學習過程的重要(不是唯一)資源,要用好教材,但不是教好教材。 能否恰當地補充教學材料; 能否把當時、當地及學生身邊的事例、現象巧妙地引入到教學中; 能否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科學地選擇教學策略 教師角色能否較好地轉變:師生平等;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參與者;學生能力發展的促進者。 是否采用多種手段如詼諧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夸張的肢體動作、幽默語義環境等為學生創設愉快的學習心境。 是否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使教學活動落實到“教”學生“學”。 能否采用激勵性的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基本功是否扎實應用普通話;語言清晰、簡練、生動、形象,能感染學生;語義準確、邏輯性強、無歧義。語氣富有感情,語調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于變化。教態親切、莊重、自然,有親合力。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的教態應該是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融洽。板書設計科學合理,言簡意賅,條理性強,字跡工整。 規范操作各種教學設備,課上演示和實驗操作熟練準確。 具有一定的應變能力。3、評學生的學學生的學習心境應該是愉快的學生在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是愉快的。愉快的學習心境能夠持久保持。實事上,一節課自始至終都保持這種理想的心境是不多的,往往是在學習探究的前階段表現比較好,然后便呈現下降曲線胃時候經過教師的信號刺激,才會有所改變。但也不是持久的。這種變化除了學生自身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原因外,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沒有新意,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主要的原因。 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自然流露的學習欲望才是最真實的,如果教師進行適時的鼓勵,讓學生有一種滿足感,那么學生就會不斷獲得成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有更強烈的學習欲望。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表現在能認真聆聽,積極思考,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敢于質疑問難,積極動手實驗,主動和同學協作學習。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廣度如何 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人數較多;參與學習活動的方式多樣,除常規的讀、寫、練外,更應注意小組討論、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參與學習活動的時間適度。做到教師講解不超過20分鐘,學生自主學習時間不少于20分鐘。學生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否有效 在合作學習中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同伴之間有良好的溝通,有較強的集體責任感。在探究學習中,學生能從所給情境中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交流等活動,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知識、提高技能、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4、評教學效果觀點 以學論教;教學效果的評價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堂課的評價不應與整體的教學效果相割裂。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對照教學三維目標,看在學生知識的增長、學習方法的獲得、技能的訓練、智力的發展、情感的陶冶、意志的鍛煉,以及思想方法、政治觀點、道德信念和價值觀的形成等方面的收獲。學生學習的品質情況 學習情緒是否高漲; 學習態度是否積極; 在師生、生生相互碰撞中有無創新火花的迸現。學生學習可持發展情況 在學習中獲得了多少激勵和滿足; 學習的信心和能力有無得到增強; 學生的個性有沒有得到張揚; 學生健全的人格有沒有得到培養。四、評課的原則1、實事求是原則 實事求是就是要求評課者能實話實說。評課對執教者和其它與會者都是一個學習借鑒的機會,只有本著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精神,評課才有實際的意義。 實話實說也應講究方法和策略,講究談話的藝術。2、坦率誠懇原則 評課者要站在執教者與幫助促進者的角度支分析考慮問題,給執教者一個中肯的指導意見,特別是要用一種十分誠懇的態度支評課。 3、突出重點原則要能抓住重點部分詳盡地談,理論聯系實際,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很有特色,認人一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4、激勵性原則 評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激勵執教者(特別是青年教師)盡快成長,成為課堂教學直至課程改革的中堅力量。5、藝術性原則評課也要講究藝術,要掌握心理學理論,掌握“談話”策略,不以成敗認英雄。對于成功的方面要懂得贊賞,對于不足之處要從探討、幫助、促進的角度去考慮。不能因課而議論人。6、差異性原則 因聽課、評課的目的不同,評課也要有一定的區別和特色。如: 診斷型聽課評課 評比型聽課評課 觀摩型聽課評課 研究型聽課評課五、存在的問題1、重聽輕評 主要是認識不到位,有些教師認為,聽課是向別人虛心學習的表現,而評課是挑別人的錯。2、敷衍了事 有礙情面,評課敷衍了事,走過場。“不說好,不說壞,免得惹人怪”。只講贊歌,不講缺點。3、平淡膚淺 籠統地說“這節課教得不錯”,或者說“這堂課教是很差”。所提的意見,但多半是枝節問題。4、面面俱到 對一節的評議應該從整體上去分析評價,但決不是不分輕重、主次,而需要有所側重。即根據每一次的聽課目的和課型,以及學科特點突出重點。5、以偏概全 聽了某位教師的一節課,就給這位教師下結論。2006年5月29日附表1:公明中學課堂教學評價表評價項目評價要素賦分評分教學目標1知識點清晰,訓練適度、明確。6 2體現過程之中對學生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掌握6 3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6 教學行為4面向全體,注重差異。7 5課堂活動設計優良、組織得好。7 6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資源。7 7滲透科學方法教育,促進學力發展。7 8有個性風格,達到較高教學境界。7 學習方式9開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活動。7 10互動面大,效率高。7 11思維積極,善于提問。7 12主動學習時間多,習慣好。7 教學效果13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效果好。6 14高潮落在實踐創新的能力發展上。6 15突出互動性、主動性、情感化。7
關于評課 篇9
課文片段:
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教師范讀課文,配以鮮艷的畫面、動聽的音樂。)
師:同學們聽得都入迷了,你們自己來練習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的音。
(學生自由地朗讀,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師:剛才同學們讀得很認真,下面請大家再讀一遍,注意讀連貫了。
(學生再次自由朗讀)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哪里讀得好,哪里需要改進。
(學生個別朗讀,學生相互評議)
指導朗讀,啟發感悟
師:(出示“藍天白云”圖)看,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云,多美啊!誰來讀第一行詩句?
生:藍天是白云的家。
師:你見過什么樣的白云?
生:我見過像棉花一樣的白云。
師:(出示生字詞“白云”)那你來讀讀這個詞語。
生:白云。(聲音輕柔)
師:這“白云”真像棉花般輕柔。
師:你們還見過什么樣的白云?
生:我見過像羊一樣的白云。
師:那你來讀讀這個詞語。
生:白云。(溫柔地讀)
師:這“羊”真溫柔!誰連起來讀讀這一行詩?
生:藍天是白云的家。
師:看,小鳥在樹林里多么快樂!用書上哪行詩來表現的呢?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樹林是小鳥的家。(語調輕快)
師:(出示“小河魚兒”圖)看,來了一群魚!這群魚兒可能在做什么呢?
生:它們排隊出來玩呢!
生:它們在捉迷藏呢!
師:(出示“魚兒”一詞)誰來讀這個詞?
生:魚兒。
師:這個詞要讀得很輕快,仿佛看見魚兒在快活地游淶游去!
師:誰來一邊做做魚兒游水的動作,一邊讀讀這行詩。
生:(邊做動作邊讀)小河是魚兒的家。
師:(出示“種子破土而出、發芽”圖)看,種子在溫暖的泥土里得到養料,發芽了!誰來讀讀課文里的詩句?
生:泥土是種子的家。
師:(出示“泥土、種子”的詞語卡片)誰來讀讀這些詞語。
師:誰能連起來讀讀這行詩?
生:泥土是種子的家。
師:請同學們先自由練習朗讀前四行詩句。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學生個別朗讀)
師:我們一起讀一讀。
師:我們小朋友共同的家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齊讀最后一句。
生: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師:是啊!祖國就象座美麗的大花園,我們小朋友就象花園里的花朵,我們在祖國的懷抱里幸福成長。你們喜歡這個家嗎?(學生:喜歡!)讓我們一起來朗讀全文。
熟讀成誦,嘗試遷移
師: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想想看,還有什么是什么的家呢?除了圖上的內容,還可以自己想。
生:夜晚是星星的家。
生:文具盒是鉛筆的家。
生:大海是船兒的家。
生:地球是人類的家。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把你們剛才的詩句連起來,就成了一首新的小詩了。祝賀你們,小詩人!來,我們把他們連起來讀一讀。
(學生得意地朗讀自己創作的詩句。)
評析:
胡老師充分鉆研了教材,把握住了這課的重、難點。課文里的“家”既是課題,又是文眼,還是一個筆畫較繁、含義深遠的生字。這樣的識字教學將音、形、意、象結合起來,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來朗讀全文,使學生對全文有整體感知,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然后“圖文并茂,精讀感悟,品讀入情,熟讀遷移”,用孩子熟悉的自然畫面溝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與課文相應詩句的聯系,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調動起學生積極強烈的情感。教師再通過富有激勵性、啟發性的評點語言,將學生對詞句的感悟與朗讀有機融為一體,“為什么藍天是白云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就在這鮮明的形象意會中,在這瑯瑯上口的語感潛詠中,孩子心領神會了“家”的深刻又最樸素的內涵,要不然孩子心里怎會流淌出這樣的詩句:“夜晚是星星的家,太空是星球的家”……甚至“地球是人類的家”?就在這樣的朗讀、吟誦中,學生鮮明地感知形象、體驗情感和內化語言,孩子的語文素養得到了有效提高。
關于評課 篇10
今天聽了蔡老師的一堂課,我以下感受:
1、蔡老師的語文知識非常的扎實,是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
2、學練結合抓住訓練點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而素養的提高、能力的增強,關鍵在一個“用”字。在運用中領悟,在運用中發現,在運用中創造,這是學好語文的關鍵。蔡老師從學生“學”的實際出發,抓住訓練點,將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將語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到學生的手上,讓其自由加偏旁組詞,為學生學習語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不足:
1、讀書的形式太過單一,讀書的時間也少。課前復習和教師介紹搜集資料用去了六分鐘,的確太過奢侈,因為這畢竟應該是扎扎實實的語文課。
2、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這樣的形式安排得不夠合理,欠缺考慮。
因為一老師在介紹資料,時間又長。其他人做什么呢?很多同學都是拿著書,無所事實,個別學生雖然再聽,但教師講的太深奧,對他們來說也是霧煞煞。
3、教師注意了字詞、語句。但是我感覺到蔡老師對字詞挖掘得不夠深,浮于表面,而且在字詞的探究中應該放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才會讓學生記得牢。
5、語言太過平淡,激qing不夠。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的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找到有效的整合點,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此次磨課的過程中,我們積極探索學科整合的內在規律,語文學科著重在情境設置、突破重難點、學練結合、拓展延伸等環節上尋找整合點,充分運用有限資源為語文教學的有效實施做好鋪墊,上出具有語文味的整合課,使學生在語文素養、收集信息能力等方面均得到較好的發展。
關于評課 篇11
教學目標:
1 學習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感受鮮活的人物形象。
3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人物的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談話::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們先隨便聊聊,我知道我們的同學非常愛書,一有空就會拿出一本課外書來細細的品味,品味其中的情節,品味其中的人物,誰能和大家聊聊古今中外的書中,哪些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人物的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個同樣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就是吳敬梓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出示:嚴監生)
師:(指“監”)這個字讀jiàn,大家齊讀。
生:(齊讀)監!
師:知道什么是“監生”嗎?
生:監生是古代讀書人的一種稱號。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預習時看了書頁下的注釋。
師:你真會預習!監生是讀書人的一種稱號,相當于我們常說的王舉人、張秀才之類的。嚴監生這監生是用錢捐來的。他家中十分有錢,在《儒林外史》中是這樣寫的,誰來讀:生“他家有十多萬銀子。錢過百斗,米爛陳倉,僮仆成群,牛馬成行。”
師:同學們設想一下,這么富有的一個人,臨死前應該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想象,交流)4個
師:嚴監生臨死前究竟是怎樣的情形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課件:臨死前的嚴監生)
生:(齊讀)臨死前的嚴監生!
二、初讀課文,感知人物形象
師:翻開語文書,把課文讀準、讀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多讀幾遍,看看注釋或查查工具書,開始 (學生認真自讀課文,老師巡視)
師:這篇課文比較難讀,老師把其中一些句子找了出來,請你自由讀一讀,看看哪個句子,你能讀給大家聽。
1、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
2、諸親六眷都來問候。
3、五個侄子穿梭的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已后,醫家都不下藥了。
4、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總不得斷氣, 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
5、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6、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進上前到:“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
師:看同學們讀得很認真,聽得很認真,相信你們的腦海里一定會浮現出臨死前的嚴監生的樣子,誰能來說說你腦海里的嚴監生已病成什么樣了?
生答
師:看來他病得十分嚴重,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他現在的病情?
生:無藥可救!
生:奄奄一息!
生:病入膏肓!
師:已經氣若游絲,命懸一線了,可他卻伸著兩個指頭,(板書兩個指頭)總……(出示“總不得斷氣”)(學生接)這兩個指頭是什么意思?(板書兩莖燈草)
猜出是兩莖燈草費了許多周折,大家分別是怎么認為的?[先是大侄子猜測(顯示大侄子)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顯示兩個親人),再是……接著……最后……]
師:文中嚴監生對大家的猜測作出的反映通過動作、神態作了細致的描寫,請根據課文四人小組完成表格,并說說他的心理活動。
猜的人 猜測寫出嚴監生的反應 頭手 大侄子兩個親人 二侄子兩筆銀子 奶媽兩位舅爺 趙氏兩莖燈草
師:誰來說說看你怎么填的?
生答
回答二侄子時:此時嚴監生的心里是多么……(著急)你是從哪里看出來他很著急的?奧,看來他真是焦急萬分,誰能把他此時焦急的心情讀出來?(1-1-齊)嚴監生急呀,氣呀,可惜他說不了話,如果他能說的話,他會說……他會說……他會說……?
正在他十分著急的時候,奶媽說話了,問他是不是指兩位舅爺,此時嚴監生的反應是……誰來說?他怎么把眼閉著,手也指著不動了?(難道他不著急了嗎?)板書:絕望。誰能把嚴監生絕望的心情讀出來?(1-齊)
最后妻子趙氏終于說中了他的心事,嚴監生的反應是……此時他的心里又會想說什么?
師: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嚴監生喲!在臨死前,居然為了燈盞里的兩莖燈草而不能安息。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
1、師:有人說嚴監生是個節約的人,有人說嚴監生是個吝嗇的人,
生:
2、師:為什么說他是個吝嗇的人?
3、師:同學們,節約得有個度,
(1他十分有錢2一屋子的人只點了一盞燈3兩莖燈草比親人還重要)
(如果3說不出:我們再來看表格,嚴監生臨死前只記得……(兩莖燈草),卻不記得……(兩個親人,不記得……也就是遺產又沒有交待清楚,更不記得兩個舅爺)看來在他眼里金錢比親情還重要,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他是個吝嗇的人。
師:這位吝嗇的嚴監生聽了趙氏的話,終于了了心中所愿,頓時沒了氣。同學們,嚴監生臨死前倔強地伸著兩個指頭,不是為了沒有見面的親人,不是為了遺產交代清楚沒有,而是為了那兩莖微不足道的燈草。面對這么一個愛財勝過親情的人,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
三、體會寫法
師:多么高明的作家呀,短短一個片段,讓我們如臨其境地感受到了一個吝嗇鬼的形象,說說作家是用什么描寫刻畫嚴監生這個人物形象的呢?
生:動作描寫、神態描寫
師:同學們,作者抓住嚴監生臨死前的動作、神態,特別是一個動作,一個非常經典的動作,兩個指頭,展開細致的描寫,這叫細節描寫。正確運用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記敘事件,再現環境有著重要的作用。不過我有個問題,作者為什么不用語言細節描寫呢?
生:因為嚴監生一連三天不能說話了。
師:是啊,所以我們在描寫人物時,應選用恰當的描寫方法。
四、課外拓展
師:作家吳敬鋅用辛辣的筆觸通過細節描寫,把吝嗇鬼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讓我們過目不忘。在世界文壇上還有四大吝嗇鬼,想知道嗎?(出示課件)
師:他們是《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慳吝人》中的阿巴貢、《歐也妮·葛朗臺》中的葛朗臺、《死魂靈》中的潑留希金。我們一起欣賞一下葛朗臺臨死前的精彩片段。你們自己看看,讀一讀。
(生自由讀發的資料)
師:誰能說說這個片段又是通過什么描寫刻畫葛朗臺這個吝嗇鬼形象的?
生:……(比如哪個句子)
師:同學們真會學習。文學名著中像這樣的精彩描寫比比皆是。若沉醉其間,你一定會為之陶醉,為之神往,你的生活會更加豐富多彩。讓我們共同徜徉于文學的海洋中吧。
教師評課
學校:喬小 班級:502 學科:語文
執教老師:張小萍 教學內容:臨死前的嚴監生
1.準備充分,教學過程流暢;
2.教學步驟清晰,注重教學細節;
3.抓住三次(情緒)、神態、動作的變化,揣摩人物內心的變化,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吳燕萍
1.教師課前準備充分,教態親切,學生課堂常規好;
2.注重課文中重點詞句的朗讀、理解,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
3.課外延伸工作做得很好;
4.結合課文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 ——俞娟英
1.抓文本,體會嚴監生著急、生氣的心情,并體會他內心想法;
2.體會作者寫人物的方法,“為什么不描寫語言?”這個問題好,引導學生體會描寫人物的特點,可以采用不同的辦法;
3.課外拓展的形式好,最好拿兩篇文章比較會更好。 ——高志剛
1.重視朗讀指導,讀出嚴監生的“著急”、“失望”;
2.抓住人物神態、動作的變化,揣摩人物內心活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借助表格,組織學生自主探究,突出重點。 ——陳敏珠
1.教師教態親切自然,教學節奏不緊不慢,抑揚頓挫,不放過課堂教學中生成的任何一個教學資源;
2.課堂教學重點突出,難點得到突破,朗讀指導到位;
3.通過多種學習方法學習目標,教師作適當的引導,使課堂效果顯著。
——蔣婷娟
1.張老師教態自然,語氣親切,口齒清晰,能讓每位同學清晰地聽清問題,教學節奏不緊不慢,抑揚頓挫;
2.張老師抓住了課文中的幾個難句,通過自讀、個別讀的方法,不但讀通、讀順了句子,還很好地讀出了句子中蘊含的情感;
3.注重抓住局部(重點字詞)及表格的填寫,讓學生很清晰地理解作者的寫作特點,一個活生生的“吝嗇鬼”形象出現在同學面前,本文的重點得到很好的解決。 ——趙琴花
1.充分利用表格,用人物的動作、神態揣測人的心理活動,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
2.課前、課后的拓展資料,能對學生學習古文,對人物描寫了解更深入;
3.語文親切,如沐春風。 ——顧亞利
1.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充分挖掘文中的人物內涵;
2.抓住文章重點,通過讀悟文中的人物動作、語言、神態、感受人物特點。
建議:對于人文性較強的文章,學生的讀,教師對文中個別語句的挖掘可深入些,教師的語調應更貼切于文章基調。 ——呂云飛
1.教師能從文中選出難讀的句子,通過讀,解決句子中的難點,很值得學習;
2.利用表格,進行小組合作,突出了細節描寫這一寫作方法,讓人收獲頗深;
3.課前引用原文中對吳敬梓富有的介紹,讓孩子們有深切地了解;
4.課外拓展,推薦優秀書目。 ——高林燕
1.課前補充嚴監生的背景資料,了解嚴的家庭背景入手,對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起了對比、突出的作用;
2.工具的運用:學習就該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3.能透過動作、神態來揣測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
4.是否在“節約上”稍作引頌;
5.課文在描寫方法時,是否可在找手、頭的反應時,強調動作的神態。—李霞
1.巧妙的抓住“兩根指頭”這一細節,讓學生體會三次猜測,從而明白嚴監生的吝嗇;
2.拓展的片斷欣賞讓學生由課內走到課外,積累語言,積淀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課堂提問巧妙,少而精,巧妙的一個問題貫穿全文。 ——鄭曉娟
關于評課 篇12
“說課”是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依據大綱和教材,結合有關的教學理論和師生實際,向其他教師說本單元本節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
“評課”是參加聽課的教師對執教者的講課及說課進行客觀的科學評價。
說課的內容和要求
教師在說課時必須說明教學設計的總體思路,具體內容及其理論,實踐依據。
1 、依據教學綱分析教材,分析學生。
2 、說明教學目標 的確立和實現教學目標 的標本思路。
3 、說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的策略。
4 、說明優化教學過程 結構的設想。
5 、說明教學方法的擇優和教學手段的優化。
6 、說明教學效果的事例。
評課的基本要求
評課要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對教學目標 的實施,教學過程 ,教學效果以及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設計,教學能力等方面做出客觀性價值判斷,從而使教師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已的教學。
評課要抓住以下幾點:
1 、教學目標 的確立是否正確,完善,教學過程 是否緊緊圍繞教學目標 ,堅持了目標的指向性。
2 、知識的傳授及所學心理知識內在聯系的情況,重點、難點的處理是否恰當。
3 、教學各要素是否有利優化,三為主原則體現如何。
4 、教學過程 是否嚴謹有序,環節轉換是否有機,自然、藝術,師生情感交流是否生動活潑和諧。
5 、教學方法的選擇及媒體應用情況。
6 、教學目標 的實現及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
7 、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熟練情況。
關于評課 篇13
教學內容:單元練習卷講評及補充練習
教學目標:
1、結合練習卷的講評使學生能進一步聯系分數和除法的知識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法、寫法。
2、結合練習卷的講評使學生正確理解比的基本性質,靈活運用各種方法進行化簡比。
3、結合練習卷的講評使學生正確、熟練應用比的知識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練習卷內容的講評
填空部分:
1.從甲城到乙城,快車要6小時,慢車要8小時,快車與慢車行完全程所需的時間比是( ),快車與慢車的速度比是( )
幫助學生分析:要求兩車的速度比,先分別求出兩車的速度。本題中可以把兩城之間的路程看作單位“1”,根據兩車行完全程各需時間,可以表示兩車的速度分別為:1/6和1/8,然后再進行化簡比。
2.小正方形與大正方形邊長的比是2:3,則小正方形與大正方形周長的比是( ),面積的比是( )。
分析:根據正方形周長與面積計算方法,先正確求出大、小兩個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再寫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分析正方形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思考要求大小兩個正方形周長和面積比也就是求誰和誰的比。
3.一個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度數的比是2:3,這兩個銳角分別是( )度和( )度。
分析:這兩個銳角的度數和是多少?
選擇題部分:
1.糖占糖水的1/20 ,那么糖與水的比是( )。
a. 1:20 b. 1:21 c. 1:19
分析:答題時要看清問題,很多同學把問題當成求糖與糖水的比就錯了。
2.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的比是3:2:1,這個三角形是( )三角形。
a. 銳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鈍角三角形
分析:三角形內角度數和是180度,然后按3:2:1來分配,算出每個角各是多少再進行判斷。
追問:還有什么好方法嗎?(鼓勵學生思考更簡便的方法即只要求出最大的那個角的度數就能進行判斷。)
3. 3:5的后項增加10,要使比值不變,比的前項應( )。
a. 加上10 b. 乘3 c. 加6 d. 都不對
分析:比的基本性質是怎樣的?本題中說把“后項增加10”實際就是把后項乘上了多少。
4.甲班人數的1/3等于乙班人數的1/4,那么甲、乙兩班人數的比是( )。
a. 3:4 b. 4:3 c. 1/3:1/4 d. 1/4:1/3
分析:本題錯誤率較高,同學們想一想該怎樣分析?
鼓勵學生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及時總結。
5.兩個正方體棱長總和的比是3:2,那么這兩個正方體體積的比是( )
a. 3:2 b. 6:4 c. 9:4 d. 27:8
分析:根據兩個正方體的棱長總和比可以知道什么,正方體的體積又由什么決定的?
化簡比和求比值部分
32.5:0.15 2/9 : 1/3 1 : 3/4 80/15
16 : 20 2 : 1/4 4.5 : 6 3/7 :6/11
幫助學生回顧什么是化簡比和求比值,然后講評練習中出現的幾種錯誤。
判斷題部分
1.a是b的1/3 ,b就是a的3倍。
2.在5:9的前項和后項同時加上7,比值不變。
3.如果a除以b等于4比5,那么a就是b的4/5 。
4.籃球只數的 2/3等于排球的只數,籃球只數與排球只數的比是2: 3。
5.小紅的身高是1米,媽媽的身高是158厘米,那么小紅和她媽媽的身高比是1 : 158 。
請幾位判斷錯誤的學生來說說自己如何思考的,教師及時糾正錯誤。
解決實際問題部分:
1.建筑工地原有黃沙35噸,用去了5噸,寫出用去黃沙與剩下黃沙數量的比,并求出比值。
分析: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大部分是沒有看清問題,很多同學求的是用去噸數與總噸數的比,也有個別同學求比值錯誤或是沒有化簡比。
2. 一根鋼材,用去3米后,用去的和剩下的長度比是1:4,這根鋼材原來長多少米?
分析:要求鋼材原來的長度先要求出剩下的米數,要求剩下的米數由該怎樣分析?請學生交流思考過程,教師及時評價。
3.消毒酒精是由純酒精和蒸餾水配制而成的,純酒精與蒸餾水的比是3:1。
⑴ 1.5升消毒酒精中含純酒精多少毫升?
分析:這是一道典型的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要求純酒精的體積就是求什么?解答本題還要注意什么?
⑵ 用500毫升純酒精配制消毒酒精要加蒸餾水多少毫升?
分析:這一題又該怎樣思考和解答?請學生交流各自的思考方法和解答過程。
⑶ 用8升蒸餾水,可配制消毒酒精多少升?
分析:你是怎樣解答這一題的?如果有同學這樣列算式:8×3=24(毫升),你認為對嗎?
4.左圖中,小三角形與大三角形面積的最簡單的整數比是多少?
中的信息了嗎?你怎樣解答這一題的,請說說你的方法。
二、補充練習
1.公雞與母雞的只數比是2∶9,也就是公雞占總只數的( ),母雞占總只數的( ),公雞的只數是母雞的( ),母雞的只數是公雞的( )。
2.一批貨物按2∶3∶4分配給甲、乙、丙三個隊去運,甲隊運這批貨物的( ),丙隊比乙隊多運這批貨物的( )。
3.把一根長8米的繩子按3∶2截成甲、乙兩段,甲、乙兩段各長多少米?
4.把一根繩子按3∶2截成甲、乙兩段,已知甲段長4.8米, 乙段長多少米?
5.把一根繩子按3∶2截成甲、乙兩段,已知乙段長4.8米, 這根繩子原來長多少米?
6.把一根繩子按3∶2截成甲、乙兩段,已知乙段比甲段短1.6米, 甲、乙兩段各長多少米?
7.商店運來一批洗衣機,賣出24臺,賣出的臺數與剩下的臺數的比是3∶5,這批洗衣機一共有多少臺?
8.兩地相距480千米,甲、乙兩輛汽車同時從兩地相向開出,4小時后相遇,已知甲、乙兩車速度的比是
5∶3。甲、乙兩車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9.用36米長的籬笆圍成一個長方形菜地,要求長與寬的比是5∶4,這塊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0.已知a、b、c三個數的比是2∶3∶5,這三個數的平均數是90,這三個數分別是多少 ?
11.甲、乙兩人每天共做56個機器零件,如果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3:5,那么甲、乙兩人每天各做多少個零件?
12.石灰水是用石灰和水按1:100配成的,要配制4545千克的石灰水,需石灰多少千克?有12千克石灰配制石灰水需多少千克水?有325千克水,需加多少千克石灰就能配制成這種石灰水?
課前思考:
這節課除了講評練習卷的使學生正確理解比的基本性質,并結合練習卷的題目使學生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
例如:
消毒酒精是由純酒精和蒸餾水配制而成的,純酒精與蒸餾水的比是3:1。
⑴ 1.5升消毒酒精中含純酒精多少毫升?
⑵ 用500毫升純酒精配制消毒酒精要加蒸餾水多少毫升?
⑶ 用8升蒸餾水,可配制消毒酒精多少升?
分析:這是一道典型的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除了讓學生掌握用份數解答,還要讓學生弄懂把它轉化成分數應用題也比較簡便。如第1小題,要求純酒精多少毫升,就要把純酒精與蒸餾水的比是3:1,轉化成純酒精的含量是已知量的幾分之幾,已知消毒酒精有1500毫升,也就是有4份,那么,純酒精的含量是消毒酒精的3/4,只要用1500×3/4,就是純酒精有多少毫升。另外兩題也可這樣做。
課后反思:
這次單元練習內容難度適中,所以兩個班的大部分學生成績較理想。今天這節課是單元練習內容講評,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容易產生厭倦心理,會靜不下心來學習,所以課前我也思考了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課堂教學中,我利用教學媒體將每一大題中學生做錯的題目呈現出來,然后請學生先思考自己為什么錯,再思考應該怎樣正確解答。如:填空題中有一題是已知兩車行駛同一段路的時間,要求兩車速度比。很多學生讀題后一時不知如何思考,我及時啟發他們可以先假設行駛的這段路為48千米,計算出兩車的速度后化成最簡比。當然有些聰明的學生已經感悟到速度與時間成反比。在解決實際問題的講評中,我突出當一道題目有多種解答方法時如何選擇最佳方法。
關于評課 篇14
小學語文第六冊《愛迪生》評課稿
教學本課時,既要注意抓住愛迪生不怕危險頑強實驗和不顧勞累連續工作這兩個重點,還要從創造性教育的角度來考慮,讓學生懂得:科學家的成長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的努力,愛迪生所以成為世界聞名的發明家,除了要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外,還依靠他良好的個性(如興趣、毅力)以及認真的觀察和實踐。教師在教學中,要啟發引導學生體會:“小時候”與“大發明家”之間是相通的道理。教學時可采取以下步驟。
一、抓住中心,激發興趣
一開始,教師就緊扣中心,提出問題:你們知道電燈、電影、留聲機是誰發明的嗎?他是怎樣成為世界聞名的發明家的?讓學生自學課文,然后再回答課后作業第1題。這樣提出問題,目的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二、揭示聯系,認識事物
首先揭示第一、二段愛迪生“家里窮”與“熱愛科學”、“做各種有趣的實驗”之間的內在聯系。要求學生劃出前后有聯系的詞句,讓學生體會到興趣是激發發明創造的動力因素。愛迪生因為從小熱愛科學,由愛好而產生興趣,促使他用節省下來的錢買書報和化學藥品,“從垃圾堆里揀來一些瓶子罐子”,做實驗的用具。沒有實驗的地方,甚至在火車上“占用一個角落”。興趣又促使他“賣完了報,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興趣——實踐,這是創造的開端,他雖沒有被人理解實驗的價值,但對發明者本身來說是前所未有的。
接著,揭示第三段愛迪生在做科學實驗中受到沉重打擊,“他的一只耳朵打聾了”與第四段愛迪生“還是頑強地做實驗”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體會到科學家的成長道路既曲折又漫長。教師可以這樣引導:
①愛迪生受到打擊,心情會怎樣?為什么會這樣?(痛苦難受,他好容易搞到的做實驗用的東西全被扔掉了。)
②愛迪生是怎樣對待這件事的?(沒有動搖熱愛科學的決心。他“省吃儉用”,又“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硫酸燒毀他的衣服,硝酸差一點弄瞎他的眼睛,他也沒有退縮,頑強地進行實驗。)
③“他沒有被危險嚇倒”,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重新”是什么意思?
最后,揭示第五段“試制電燈”與“一生中發明的東西有一千多種”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認識到由于愛迪生這種不分白天黑夜苦干的精神和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使他終于取得了成功。
三、解決疑難,樹立志向
教師可運用類比擴展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小時候”與“后來”之間的辯證關系。①讀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愛迪生后來成為世界聞名的發明家與小時候熱愛科學有沒有聯系?有什么聯系?②你現在與愛迪生小時候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使學生意識到:愛迪生是個出生在窮苦家庭的普通孩子,小時候的條件、生活環境不如我們優越,后來之所以能成為發明家,是他自己刻苦鉆研的結果。我們現在努力學習,搞好小科學、小發明實驗,將來完全能像愛迪生一樣,為人類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