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絕唱
教學建議
一、內容主旨
本文引人入勝地描寫了一位民間藝人高超的說唱藝術。聲音是屬于聽覺的,本來難以描畫,但作者巧妙地運用一些描寫手法,把聽覺與其它感覺溝通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說書人的藝術技巧和藝術魅力。
二、教學重點
《絕唱》一節不涉及譴責的內容,是該書中以描摹生動而素被人所稱道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運用了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引人入勝地描繪出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所謂側面描寫,指的是文中那些鋪墊的筆墨;正面描寫,指對白妞說唱所作的直接描寫。說唱的聲音之美,并無實體形象,全靠聽覺鑒賞,直接描寫很不容易,但作者卻寫得很成功。他選用可見到的形象、可經歷的事情、可體驗的感覺作喻體,使讀者借助其他感官來體會聲音的美妙。這是一種特殊的比喻,現在的修辭學上稱之為“通感”。閱讀本文,應對文中的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特別是“通感”的修辭手段細心體會。
三、對白妞的烘托
課文采用烘云托月的筆法,先寫琴師的演奏、黑妞的說唱以及聽眾的贊揚。這些烘托的段落也各具精彩,如果只是草草敷衍,就不能為白妞的出場起到鋪墊的作用了。
1.琴師
寫琴師用先抑后揚的手法,他的相貌“甚為丑陋”,開始彈奏時懶洋洋的,大家“也不甚留神去聽”,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技巧,好像只是用來打發時間的。不料作者筆一轉,琴師“到后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這時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琴師都有如此的技藝,那說唱的人可想加知了。
2.黑妞
琴師已經技驚四座.該正角出場了吧!“停了數分鐘時,簾子里面出來一個姑娘”,穿戴“十分潔凈”。“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讓眾人嘆服不已,“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其說唱魅力非比尋常。正當聽眾心悅誠服,以為定是白妞無疑的時候,作者借聽客之口告訴眾人:錯了,這是黑妞。又把讀者的胃口吊了起來。
3.聽眾的贊揚
作者以琴師、黑妞烘托白妞,還覺不夠,又借聽眾之口來贊揚白妞:“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如果具體贊揚白妞說得如何唱得如何,明明白白,那么白妞的魅力也就平常了,只有虛說“說不出”“學不到”“沒有人能及”,才能神龍不見尾,讓人景仰不已。
四、對白妞的正面描寫
1.出場
白妞終于出場了,也不見得如何花容月貌,引人注意。但是“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將鼓捶于輕輕的點了兩下”,就讓人頓覺出彩。“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左顧右盼,就攝去了眾聽眾的心魄,“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吊在地下都聽得見響!”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白妞的眼睛可以說是她獨特魅力的窗戶。
2.說唱
白妞的演唱戲高或低、或緩或急,作者描寫得極有層次,可以分為五個段落:“初不甚大”——演唱開始;“越唱越高”演唱的發展;“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演唱的結束。
3.精妙的比喻
寫白妞說書最精彩的,也可以說是本文的精華,是運用大量貼切的比喻,把無形的聲音化為有形的喻體,讓人清楚明白。作者設喻是多方位的:用感覺設喻,白妞初唱時不甚大的聲音,讓人感到舒坦歡暢,“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用視覺設喻,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撥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再如白妞演唱至“節節高起”處,作者以攀登泰山作比,具體而形象地描繪出“愈翻愈險,愈險愈奇”的歌聲;描寫白妞宛轉千回的歌喉時,作者以“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為喻,活靈活現;描寫漸寂忽起的時候,又用“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真是聲光色俱備,讓人浮想聯翩。
其他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更是突出了聲音配合的神韻,可見作者的語言功底。
4.聽眾的贊揚
白妞演唱完畢,和前文一樣,又借聽眾之口贊揚一番,粗看是重復的文字,其實前面只是說白妞演唱的技巧,這里贊嘆白妞的演唱讓人“三月不知肉味”,更突出她演唱的精神魅力。
五、《絕唱》的人物描寫方法
《絕唱》堪稱美文,具有濃厚的審美意趣,造成這種審美意趣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人物描寫方法的成功運用。在這一點上,作者不僅調用了多種方法,而且有些方法是人們很少使用的。學習并研究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文欣賞與寫作能力。現在列舉出來,與大家共饗。
1.渲染烘托法
看戲的人很多,上至高官,下至百姓,三教九流無所不包。人們來得很早,十二點半開演,而老殘十點鐘就到了,甚至有人早上未吃飯就來了。座位已經坐滿了,老殘不得已向看座的使了“二百個錢”,才在“人縫里坐下”。作者對場景可謂渲染得十足,夸張得出奇。它意在說明,在濟南形成了一股“白妞熱”,也形成了一批追星族,這就為白妞的出場營造了一種濃厚的氛圍。
2.反襯法
琴師長相丑陋,“一臉疙瘩,仿佛風干福橘皮似的”,可是他的輪指,“抑揚頓挫,入耳動心”,“臺下的叫好聲不絕于耳”。先寫長相的奇丑,后寫演技的奇美,行文上的跌宕,使琴師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了觀眾的心里 。王小玉上臺前,“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上臺后,“向臺下一盼”,就這一盼,使得“滿園子里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響”。以有聲襯無聲,更顯“無聲”,而這“無聲”,卻讓人想象得到王小玉的影響之大,演技之高。
3.譬喻法
譬喻的使用很普遍,散見文章各處,尤其是對王小玉的彈唱用的最多。譬喻逼真,新奇,頗具美感。寫王小玉婉轉的唱腔,象“一條飛蛇在黃山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寫她忽又揚起的唱腔,“象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寫黑妞清脆婉轉的唱腔,“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等等。這些譬喻將本來難以描寫的精妙的彈唱技藝寫出來了,寫得很充分很有感染力。應該說,諸多譬喻的使用,是文章最最成功的一點。
4.鋪墊法
文章主要描寫了琴師、黑妞和王小玉三人,三人依次粉墨登場。琴師的輪指博得“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黑妞的彈唱讓觀眾“以為觀止”,而王小玉的彈唱則是超而又超、奇而又奇。三人的演技就象爬樓梯,一層高過一層,而王小玉則是樓頂;無疑前兩人是個鋪墊,把王小玉推向高峰的意思很明顯。
5.柳暗花明法
作者寫黑妞的彈唱,用了個“以為觀止”一詞,意思是好極了,好得不能再好了,但是如何來寫王小玉的彈唱呢?要知道觀眾是沖著王小玉來的。到這里,給人的感覺是詞窮意盡,不好再寫了;但作者就在這不好寫處顯能耐:“黑妞是白妞教的”,“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黑妞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觀眾的評論,為王小玉的出場開辟了一條廣闊的道路,真所謂“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評點法
作者借觀眾之口來評說黑妞、白妞的高超技藝,象上面點到的“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一段文字。再如王小玉唱完了之后,夢湘先生的一段評說:“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每次聽他說書之后,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無論做什么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下得透徹些!”這些文字無疑從側面彌補正面描寫之不足。——演技怎么樣,最有評說資格的還是觀眾。
7.正側面結合法
為了描寫中心人物白妞的演唱技藝,文章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側面描寫是指文章中那些鋪墊的文字,如戲院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等。正面描寫是指文章中那些直接描寫的文字,如白妞的出場、白妞的演唱等。演唱的聲音并無實體形象,正面描寫實屬不易,但文章卻寫得很成功,——它選用可見的形象、可經歷的事情、可體驗的感覺作喻體,讓讀者通過其他感官來體會聲音的美妙。正面描寫具體可感,側面描寫又富于想象,二者的結合,引人入勝的寫出了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
當然,除了上面提到的七種技巧外,還有人物對話、神態、動作等描寫方法,在這里不再一一贅述。總之,諸多人物描寫技巧的成功運用,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深化了主題,收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它是構成文章深厚審美意趣的重要因素,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側面描寫在文中所起的烘托作用、
2.形象細致的正面描寫;
3.學習本文的修辭手法。初步了解“通感”。
(二)能力目標
1.體會作者對聲音的描寫;
2.仿照課文,用文字表達一首樂曲。
(三)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美的語言、美的聲音、美的事物的欣賞能力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講析課文描寫民間女藝人高超的歌唱藝術為什么不直接下筆,而要先寫戲園子、琴師受黑妞的演唱?這—點主要通過講清側面描寫的烘托作用讓學生理解。
(二)難點
理解“通感”這種修辭手法。這—點教師可以通過找感覺的相通點來解決。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朗讀課文,弄清生字詞。
2.分忻文章對琴師、黑妞及戲園的描寫,淡談這些描寫的作用。
3.分析文章中對王小玉的演唱的描寫.找出比喻句中本體,喻體及它們的相通點。
4.仿照課文描繪—種聲音或一首樂曲。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大致情節。
2.分析課文前半部分,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效果,給加點的字注音:
2.結合注釋,理解下列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新鶯出谷 乳燕歸巢 花塢春曉百鳥亂鳴
余音繞梁 三日不絕 三月不知肉味
氣味——人的氣質和風度。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分析白妞出場前戲園子里的盛況。
(1)哪些內容能夠表現“盛況”?
人們不惜提前幾個小時趕到戲園;連早已定了座的撫院、學院的貴人也不例外;甚至有些連飯都顧不得吃,在戲園里買燒講油條充饑。
(2)為什么要這樣寫?
說明白妞的藝術雅俗共賞,從側面襯托其藝術造詣之高。
描寫戲園里嘈雜的場面,為白妞出場時的肅靜埋下伏筆,兩相對照襯托出白妞演唱技藝的高超。
2.分析文章對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及觀眾的評論的描寫及作用。
琴帥絕妙的輪指,引起臺下不絕于耳的叫好聲。為描寫他為白妞伴奏埋下伏筆。
黑妞的演唱,已到了嘆為觀止的地步,好像已詞盡意窮,:無可復加。這時結合觀眾的評論,說明:“他的調門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曠”;“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使文章又絕路逢生,從而從側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藝的絕妙。
(四)總結
側面描寫的作用
(1)為白妞的出場渲染氣氛;
(2)烘托白妞高超的演唱技藝.
(五)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分析課文后半部分,理解形象細致的正面描寫。
2.學習文章中的修辭手法, 了解“通感”。
(二)整體感知
1.把表現白妞演唱技藝的部分分層次。
分為白妞出場、白妞演唱及觀眾的反映三個層次。
2.朗讀白妞說書部分,重點分析整個演唱的過程。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分析對白妞出場的描寫
外貌描寫: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
動作描寫:把梨花筒了當了幾聲,將鼓錘輕點兩下,兩眼—顧—看。
簡單的動作產生了極不平凡的效果——滿園里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在地下的聲音都聽得見。
2.分析整個演唱過程,根據演唱時聲音的高低緩急,把演唱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演唱的起始——“聲音初不甚大”
演唱的發展——“漸漸地越唱越高”
演唱的起伏——“陡然一落”
演唱的高潮——“忽又揚起”
演唱的結來——“人弦俱寂”
從這五個階段的完整表現去體會白妞說書的全局。
3.分析描寫白妞演唱五個階段所用的修辭手法,了解作者多方位的設喻角度。
(1)把本應由耳朵聽到的聲音(聽覺)用眼睛所見之景(視覺)來設喻表現,如:
描寫越唱越高的聲音,“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
描寫回環轉折、節節高起的聲音,“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描寫陡然一落,千回百折的聲音,“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
描寫忽又揚起的聲音,“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
這些比喻,把白妞那曲折、宛轉、輕快的歌聲寫活了。
(2)把本應由耳朵聽到的聲音用人的感受去表現,如:
描寫白妞初唱時并不甚大的聲音,聽起來“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個毛孔不暢快。”
把白妞甜潤的聲音形象地描繪出來。
文章中的這種方法,即把人們某個感官上的感覺移植到另一個感官上,憑借相通的感受、互相映照,引起瀆者的聯想。這就是修辭方法中的“通感”,也叫“移覺”。
4.體會白妞演唱達到的效果。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三月不知肉味。讓人長時間忘記—切,耳朵里只有歌聲。
(四)總結、擴展
1.多方位正面的描繪白妞的演唱技藝。
2.通感的運用所收到的效果。
(五)布置作業
依照課文中正面描寫小玉說書的部分。描繪一種聲音或——首樂曲.歌曲,注意運用通感這種修辭手法。
六、板書設計
白妞演唱的過程
(正面描寫)
七、參考資料
關于《老殘游記》及其作者
《明湖居聽書》節選自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第2回。
《老殘游記》共20回,署名洪都百煉生。小說中的主人公老殘是一個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搖串鈴,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殘之游歷,記述其“言論聞見”,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這種黑暗吏治的統治下, 無辜被陷害,人民被涂炭的社會觀實。它暴露了當時丑惡的政治現實,特別是比較真實地揭示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為“酷吏”的掙獰、可鄙。魯迅先生把它和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并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作者劉鶚(1857——1909),字鐵云,江蘇丹徒人,研究過數學、水利學,也曾在上海行醫、經商。1888年鄭州段黃河決口,他參加治理黃河,因治河有功。升至知府。庚子(1900)事變后,他曾以賤價向俄軍買太倉儲谷,賑濟北京饑民,不料數年后被彈劾,以私售倉粟罪,流徙新疆,不久就死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