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改寫《木蘭詩》(通用12篇)
寫作:改寫《木蘭詩》 篇1
《木蘭詩》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塑造了木蘭這個女英雄形象。千百年來,木蘭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并被藝術家改編成戲曲、動畫片,搬上了舞臺和銀幕。
將《木蘭詩》改寫成一篇故事,有關戲曲、動畫片等改編作品可以作為參考。題目自擬,字數不限。寫作時注意下列幾點:
1.故事和人物形象基本符合原作。
2.有些情節,如木蘭的軍旅生活,可以依據原作想象發揮,寫得更詳細具體一些。
3.語言盡可能明快、生動。
◆ 閱讀地圖
花木蘭,一名女扮男裝的古代巾幗英雄,隨著動畫片《花木蘭》風靡全世界。而南北朝樂府民歌代表作《木蘭詩》就是這位傳奇式的女性英雄的贊歌,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既機智勇敢又勤勞善良的女性形象。讓我們再次走進花木蘭,聆聽她的心聲:“我生活里的一切都很理想,我心底里的世界卻不一樣,我也有彷徨,也會失去方向,我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堅強。”
◆主題文章
木家風波(續寫)
木蘭從軍歸家后,木蘭是個女孩這件事頓時在軍中傳得沸沸揚揚,在百姓家中,這件事也成了茶余飯后的佳話,可以說真是弄得個滿城風雨。于是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可汗和大臣們的耳朵里,根據軍法條文,女子不能入軍營,違令者當屬“死罪”。
可汗把大臣們召集在一起,商議該怎么處置花木蘭。大家覺得這件事很難處理,花木蘭犯了軍中法令,是犯了王法,可木蘭功勛卓著,也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在王法與功勛之間只能選擇一個答案,大臣們各執一詞。有人認為軍法如山,這是一個不能改變的事實,如果不追究花木蘭,那怎么向黎民百姓交代?以后又怎么以王法服人?那國家將何以治理?更多的人認為花木蘭固然有罪,但她在多少次戰事中出謀劃策、英勇善戰,一次又一次地立下了赫赫戰功;花木蘭雖然是個女兒身,但在每次戰事中,她所表現出來的英雄氣概,是一般男兒所不能比的;這十幾年來,盡管戰爭那樣殘酷,戰斗那樣激烈,花木蘭從來沒有抱怨過,從來沒有退卻過;花木蘭還善于跟同行的一般戰士談心,在不少關鍵時刻,她還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總之,木蘭為國家作出的貢獻是巨大的,這也是不可磨滅的事實。
大臣們說得各有各的道理,可汗也被弄得舉棋不定。
可汗和大臣們的議論很快就傳到了木蘭的耳中,傳到了木蘭的鄉親們的耳中。木蘭得知此事后,卻神態自若,沒有一絲害怕。鄉親們得知后都來到木蘭家。鄉親們對木蘭說:“木蘭,你是我們的英雄,我們支持你,如果可汗要殺你,他就是個昏君!”木蘭感動得熱淚盈眶,激動地對鄉親們說:“鄉親們,謝謝你們!可我畢竟還是觸犯了軍法,王法無情。如果我死了,也是上天注定的。可汗處死我,也是為了維護王法,我死得其所。”這時,木蘭的家人早已淚流滿面。
在皇宮里,大臣們還在討論中,這時一個軍士進去報告:說有許多老百姓跪在城門口,求可汗饒木蘭不死。可汗和大臣們都來到城墻上,只見城下面是黑壓壓的一大片,幾乎全城的老百姓都在這兒了。見可汗來了,一位年輕的小伙子大聲說:“木蘭為了我們百姓的安寧,一個人在外十幾年征戰,如今如果殺了她,真是沒天理啊!”這時,百姓們都這樣大聲喊著。有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這樣說:“木蘭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你們不能殺了她!”甚至連一個三歲的小孩也開了口:“木蘭姐姐是我們的英雄,誰殺了她就是壞人!”……
城下的百姓群情激昂。可汗和大臣們會意地笑了。可汗對城下的百姓說:“你們說得對,我不能枉殺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我會順從民意的。”接著,可汗還當場封花木蘭為“女中豪杰”。可汗還說:“木蘭是我們國家第一個上戰場的女英雄,我將撤銷不準女兒上戰場的軍令,以后凡是武藝高強的女子都可上戰場。”這時,城下的百姓都歡呼起來。百姓們夸可汗決策英明。
這一段佳話一直流傳至今,花木蘭的愛國精神成為人們學習的榜樣,她的事跡將流芳百世。
點評:本文小作者在學習了《木蘭詩》后,對木蘭從軍歸家后的情勢發展進行了合理的想像,戲劇性地展現了一場由木蘭女子從軍觸犯軍法而引發的風波。文章構思又帶有孩童心理,具有獨特的寫作個性。故事結局又恰到好處,順理成章,使文章主題得經鮮明的顯現。
巾幗英雄花木蘭(改寫)
●衡陽市船山實驗中學初41班 肖文清
夜,格外寧靜,皎潔的月光灑在大地上,一切都那么美好、靜謐。星星還同往常那樣在天空上閃爍,晚風緩緩地吹著,但是,這段時間,花木蘭老是坐在織布機旁不停地嘆息,織布聲稀疏了下來。
花木蘭倚*在織布機旁發呆,心事重重。昨天深夜一紙軍隊的文告打破了家中的寧靜:軍書連下十二道,每一道都在催促父親重新披掛出征。花木蘭的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父親老了,木蘭又無哥哥,弟弟處幼尚未成人,保家衛國責無旁貸。她下定決心自己替父從軍。
第二清早,花木蘭就出門到街頭上,買駿馬、買馬鞍、馬籠頭、馬鞭,忙乎了好一陣子,備齊了戰裝,然后辭別父母,女扮男裝頭也不回地走了。早晨辭別了父母,晚上花木蘭宿在了黃河邊,她聽不到爹娘呼喚女兒的聲音,聽到的只是黃河流水的“嘩嘩”聲。
第二天早上,她辭別了黃河,晚上又宿在黑山頭。
經過了十幾天的長途跋涉后,花木蘭最終來到了燕山腳下,她聽到胡人兵馬的嘶鳴聲。花木蘭發誓:為了父母,為了國家,自己一定要全力以赴,戰勝敵人!
“殺啊———”戰場上炮火連天,馬的嘶鳴聲、戰士們的呼喊聲、如雷鳴般的馬蹄聲以及刀、劍撞擊的“口當口當”聲響徹整個大地,黃沙滿天,血流成河,戰場上敵人的尸體橫七豎八地擺了一地,許多戰士們都受了傷。已提升為將軍的花木蘭率領大兵沖向前去。寒風陣陣傳來刁斗聲,明亮的月兒映照在鐵甲衣上,許多將士身經百戰,為祖國而死。經過十余載的戰斗,壯士們終于凱旋而歸了。
十幾年的拼殺,十幾年的搏斗,木蘭領著勝利的軍隊歸來了,皇上為她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宴席上,皇上為戰功卓著的花木蘭敬酒:“你功勞不小,賜你做個尚書,行嗎?”“不!”花木蘭笑著搖搖頭:“為祖國付出,這是應該的。我不需要做尚書,謝謝皇上的好意。但是否能給我一匹千里馬,送我回家?”皇上用贊賞的目光看著花木蘭:“好,既然你這么說,我就賜你一匹千里馬。你要回家,我也不強求你了。”說著,叫手下從皇宮里牽出一匹自己最喜歡的千里馬賞賜給花木蘭,花木蘭雙手握拳拜謝皇上,然后騎上馬走了。
“嗒———嗒———嗒”,花木蘭快馬加鞭往家中趕,身邊的泥土都揚了起來。此時,歸心似箭的木蘭心里好不興奮,恨不得馬上飛到家。
父母們得知花木蘭回家的消息,欣喜若狂,他們相互攙扶著蹣跚地走到屋外,目不轉睛地盯著城門,眼巴巴地望著、望著……
“爹、娘———”花木蘭的父母循聲望去,花木蘭騎在馬上,飛奔而來,正在向他們招手。花木蘭的父母頓時激動得兩手發抖,先是一驚,又蹣跚的走過去。花木蘭將馬一拉,迫不及待地跳下馬,張開雙臂,緊緊地擁抱住爹和娘。娘摸摸花木蘭的臉說:“蘭兒,瘦了,瘦好多了,但越來越漂亮了?”“走吧,天色已經晚了,蘭兒回家就好!”父親邊說邊牽著馬,拍拍木蘭母親的肩說道。花木蘭一家以及陪同她回家的戰友們,一路說說笑笑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花木蘭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的親切和美好。
“姐回來了,姐回來了!”弟弟歡呼著,緊接著年少的弟弟操起刀,回到廚房里殺豬宰羊,忙著為姐姐煮點好吃的。
回到家的花木蘭推開東閣門,坐在西閣床上,脫下戰袍,穿上了舊時的衣裙,看著房間的舊物,她感到親切而溫馨。坐下來,她對著鏡子在額上貼上了花黃,梳理著兩鬢那烏黑的頭發。
“吱—”門推開了,花木蘭笑吟吟地走出來:“讓大家久等了。”邊說邊坐了下來。
“啊?”戰士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目瞪口呆:“十幾年的戰場生活,卻不知你原是女兒身!”“哈哈哈……”從花木蘭家中傳來了一陣陣笑聲……(摘自《湖南日報》)
評語:本文對《木蘭詩》進行改編,加進了自己的一些想象,突出了花木蘭這個人物形象。稍感不足的是,文章太拘泥于原文了。
代父從軍,女中豪杰(改寫)
夏夜,一片漆黑。在這寂靜的夜里,忽聽有人在微微嘆息。是誰在嘆息呢?過了一會兒,嘆息聲又響起,摻夾著濃濃的惆悵。仔細瞧,原來是木蘭姑娘正對著門織布。怪!怎么聽不見織布聲,只聽見木蘭的嘆氣聲呢?猜想木蘭一定是有心事。問一聲閨女你在想些什么?思念些什么?來,告訴為娘的。木蘭靜靜地說:“娘,兒既不是在想些什么,也沒有思念些什么。昨天夜里在城門看到軍隊所張貼的文告,說是皇上要征兵,攻打匈奴。征兵名單上有很多卷,木蘭我仔細看了看,幾乎每一卷上都有爹爹的名字。哎......我爹他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長兄,爹爹畢竟年歲已高,不宜再出征了.兒愿為此買鞍馬,替爹爹去出征!\'娘沉默了好久,抬起頭,久久地望著木蘭,沉重地說:\'木蘭啊!你代父從軍,處處要小心啊!\'......
第二天,剛剛拂曉,木蘭就辭別爹娘出發了。木蘭東奔西走做好了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唯一不舍的,還是爹娘啊!“爹,娘!多保重啊!兒未能在身邊照顧二老,是兒的不孝啊!”木蘭面對著滾滾黃河水,一座座高山,不禁失聲吶喊。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象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關,一座座山。邊疆嚴酷的氣候,使木蘭那嫩白細致的肌膚變得滄桑。生活中諸多的不便與困難,并沒有讓木蘭倒下。她記得父親的囑咐:“兒啊!要好好地報效祖國啊!全國的父老鄉親們都盼著你與戰士們勝利歸來啊!” “為了年邁的雙親,為了父老鄉親們,為了國家,我一定要打贏這場仗!!”
一陣陣兇殺,一場場戰役,木蘭運用智慧和勇氣過關斬將。十年的戰役,雖艱辛,但也值得-----木蘭與將士們勝利歸來了!!!
木蘭勝利而歸,使皇上開心不已,使全國百姓興奮不已----祖國終于可以恢復和平了!皇上當即策封木蘭為尚書郎。木蘭笑而不接。皇上笑問木蘭想要些什么獎勵。木蘭說:“論行賞,論官職,都不及臣一顆思鄉心。愿皇上恩準,送臣還故鄉,與家人團聚!” “欽此!”
木蘭騎著千里馬,威風凜凜,心急如焚地趕回家鄉。城門外,爹娘互相攙扶著來迎接十年未見的心肝女。姐姐細心裝扮了一番,也在迎接隊伍里。小弟拿起鋒利的菜刀去宰殺豬羊,準備為姐姐洗塵。木蘭回到閨房,屋里的一切既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穿上自己的衣裙,恢復女兒身。裝扮妥當,照照鏡子:鏡中的自己已不再是十年前那閉月羞花的小姑娘了,而是一個歷經風霜的女人啊! “十年啦!! 我已老了十歲了!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木蘭心中一陣失落。出去看看同行的戰友們,他們都在飲酒作樂。見木蘭一身女兒裝,甚是驚訝。與木蘭一起生活了許多年,竟未察覺木蘭是女郎?眾人在驚訝之余,不禁感慨:木蘭果真是女中豪杰,令人欽佩啊!!
雄兔的兩只腳不停地爬搔,雌兔兩只眼睛則時常瞇著,因而容易辨認。可當雄雌兩兔在一起貼地而跑時,誰又能辨認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世人千古傳唱:
“替父從軍,
英勇無敵,
女中豪杰者,
乃花木蘭是也!!”
木蘭詩(新編)
嘻嘻復嘻嘻,靚女正上機;
不聞撥號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網上行,所遇實心驚;
妹兒十二封,皆邀網下逢。
靚女本已嫁,已隨他人姓;
上網為自娛,兼可結新朋。
東版賦閑情,西版寫自傳;
南下訴心曲,北上為聊天。
朝起網上來,暮亦網上連;
不聞夫君喚妻聲,唯聞蟲蟲呼叫不斷聞。
但辭聊天室,又至戒聊版;
不聞蟲蟲呼叫聲,卻見邀請貼子飛滿天。
下網見夫君,夫君淚成行;
只顧上網癮,欠債百千強。
問女欲何去,靚女坦言拜爹娘;
借款千里行,赴約訴衷腸。
爺娘聞女來,四處急躲藏;
阿姊聞妹來,速速鎖門窗;
小弟聞姊來,慌里慌張爬東墻開我昔時門,挪你羅漢床;
撬我舊時櫥,搜你密碼箱。
當窗點鈔票,立馬去機場;
千里見網友,網友眼放光;
同網一個月,不知靚女俏模樣。
恐龍亦羞澀,靚女亦張狂,
都在網上聊,安能辨我是啥樣?
木蘭還鄉(改寫)
話說木蘭看了軍隊的文告得知父親得當兵時,不由得停織嘆息,因為,父親年老體弱已經不起那樣的長仗了。于是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她越過殺虎山,繞過黃河,身經百戰后辭官還鄉。
在故鄉,得知木蘭要回鄉的消息一傳開后,鄉親們都十分敬佩木蘭,擁著到縣城去迎接木蘭的到來。一大早,木蘭的父母親互相攙扶著也來到了縣城,姐姐和弟弟留在家中,干什么呢?姐姐一早就開始梳妝打扮,并把木蘭的房間裝飾得一往如昔,她,要讓木蘭覺得一進房門就感到家的溫暖。
弟弟,他正在磨著刀片兒,讓它們銀亮銀亮的。他要用這鋒利的刀,來殺豬宰羊,再把它們做成一道道美味的佳肴來迎接他最最敬愛的姐姐。
在縣城,正在人們熱切的等待之時,天上突然起了一陣大霧。大霧中隱隱約約有幾聲馬的長嘶,近了,更近了,馬近了。霧也起來越少,在那霧快散的一眨眼間,兩匹棗紅色的駿馬出現了!啊,是木蘭和她的同伴兒呀!
大家高興極了,擁著木蘭,一路灑下了不知多少歡聲笑語啊!
回到了家,木蘭立即和家人擁抱在一起,雖片言未吐,但這表現了多少的話說呀!木蘭走入自己的房間,立刻感到家的溫暖。木蘭欣喜地坐在梳妝臺前,脫下那件伴她多年的戰袍,穿上舊時的美麗衣裳,她嬌羞地坐到鏡子前,慢慢地細細地梳整著自己烏黑發亮的長發……這時,她走出了房間,她的同伴問木蘭的爸爸:“老伯,沒想到您還有一個美麗的女兒呀!她一定是木蘭的妹妹吧?”木蘭的爸爸聽了“哈,哈,哈”地笑了起來,說道:“她就是木蘭呀!”“嗯?”同伴又把木蘭打量了一番又說:“還真是木蘭呀!”
“哈,哈……”木蘭的家里又飄出一陣陣歡樂的笑聲。
《木蘭詩》課本劇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虎山路初中103班 王慧芳
第一幕 決定替征
時間:有一天
地點:木蘭家
人物:木蘭、木蘭娘
幕啟
[一間簡陋的房子,一臺織布機,一張凳子,一張桌子和四張凳子。桌子上放著茶壺與茶杯,桌子旁還設有一張大床,*床右邊有一個梳妝臺。織布機對著門。]
木蘭:(邊織布、邊憂愁地對著門織布)哎!
木蘭娘:女兒,你嘆什么氣呀?
木蘭:娘,我沒什么。只是昨晚見到軍中的文告,不由地心慌,皇上在大規模地征兵,帳帖在村中的布告名冊上都有爹爹的名字。爹爹沒有大兒子,只有我下女兒,而且爹爹身體又不好,怎能去當兵呢?
木蘭娘:是呀!
木蘭:我看只有我女扮男裝前去替爹爹了。(興奮地)嗯,就這么定了。明天我就去買駿馬和騎馬必備品。
幕落
第二幕 購馬、馬具
時間:第二天
地點:東西南北集市
人物:木蘭、各位駿馬和馬具商
幕啟
后臺臺詞:聽說東市的駿馬最好,木蘭來到東市。市集上熱熱鬧鬧,人來人往,各種物品真是琳瑯滿目。木蘭不買一般生活用品,而是專門來到駿馬市場。木蘭來到駿馬商攤前。
木蘭:這匹馬多大價呀?
駿馬商:三十兩銀子。
木蘭:太貴了點吧,能不能便宜一點呢?
駿馬商:那就二十五兩吧。
木蘭:好吧,我買下這匹馬。
后臺臺詞:聽說西市的馬鞍墊子最好,木蘭來到西市。市集上也跟東市一樣,熱鬧極了。木蘭來到馬鞍墊子商攤前。
馬鞍商:(大聲地)多好的馬鞍墊子嗬!價值又便宜,快來買嗬!
木蘭:(挑選了一會兒)這個多少價,我想買這個。
馬鞍商:姑娘,我這馬鞍墊子要買十兩銀子的,看你是個女的,就八兩吧。
木蘭:好唄,我買下。
后臺臺詞:聽說南市的駕馬嚼子和韁繩是最上等的,木蘭又來到南市。南市的熱鬧場面跟東市和西市一樣。木蘭來到馬具商攤前。
馬具商:看這位姑娘牽著這么好的駿馬,一定是要買上等的馬嚼子和馬韁繩吧。來我挑最好的讓你選。
木蘭:這兩樣太合適了,我買下了。
后臺臺詞:聽說北市的馬鞭最走俏,木蘭當然就來到了北市的馬鞭商攤。
馬鞭商:(遠遠地)哦!來了一位英俊的姑娘,一定想買我的響馬鞭吧!
木蘭:(走近馬鞭商攤,喜悅地)你的馬鞭真好,我買這條。
[木蘭走遍了東西南北市,買齊了騎馬出征的各種必需品,騎著千里馬回到了家。]
幕落
第三幕 村口送行
時間:第三天
地點:村外路口
人物:木蘭、木蘭家人
幕啟
[村外路口,木蘭父母和弟妹給木蘭送行]
木蘭:爹、娘,我要走了,你們放心吧。我會凱旋而歸的,你們不用為我擔心。
木蘭爹:木蘭,路上小心,千萬別破相,尤其在軍營中,勿忘啊!
木蘭:放心吧。爹,我會小心的。時候也不早了,我該啟程了。爹娘,多多保重呀!
木蘭娘:(流著眼淚,用手帕察眼睛)木蘭,一路順風哪!
幕落
第四幕 出征途中
時間:木蘭出征以后
地點:出征途中
人物:木蘭
幕啟
后臺臺詞:木蘭離開家人,跟隨部隊出發了,快速趕路一天后,傍晚時分。
木蘭:(自言自語)我們的行軍速度真快呀!早上告別了父母,傍晚就來到這黃河邊。我已經聽不到父母呼喚我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流水濺濺的鳴叫聲了。
后臺臺詞:又過了一天,木蘭所屬的軍隊已經來到邊境。
木蘭:(自言自語地)我們的行軍真神速呀!早晨離開了黃河,傍晚就來到這黑山頭。更聽不到父母呼喚我的聲音了,只能聽見敵人的戰馬在啾啾地鳴叫了。
幕落
第五幕 辭賞歸家
時間:十年征戰以后。
地點:皇宮大殿。
人物:木蘭、可汗、太監等
幕啟
后臺臺詞:在此后的日子里,木蘭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艱苦征戰。他們的軍隊行走了近萬里的路程,他們像飛一樣地跨過了一道道的關,越過了一座座的山。晚上,北方的寒氣送著打更的聲音,寒冷的月光照射在將士們的身上。不少將士壯烈地犧牲了,木蘭*著自己的機智勇敢近過近百次戰斗終于凱旋而歸。
后臺臺詞:木蘭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汗要親自接見并獎勵木蘭。
[皇宮大殿上,一片輝煌的氣派。可汗上朝,坐在椅子上。]
可汗:來人哪!傳花木蘭!
太監:傳花木蘭晉見!
[木蘭上前進大殿,雙手相拱,跪拜在皇上面前。]
木蘭: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可汗:愛將平身,朕今日要好好賞你。
[可汗示意下人把賞品賞給花木蘭。]
木蘭:多謝皇上!
可汗:花木蘭,你勞苦功高,朕要封你做尚書郎!
木蘭:不,皇上,木蘭不想做尚書郎,請讓我騎上千里馬,回到我的故鄉去。
可汗:好啊!看在你為國立功的份上,朕準許你回家。
幕落
第六幕 還女兒妝
時間:木蘭回家時
地點:木蘭老家
人物:木蘭、木蘭家人,同行伙伴。
幕啟
[在木蘭家門口張燈結彩,人來人往,鞭炮聲響起。木蘭父母和兄弟姐妹早就等候在那里。木蘭和幾位同行的軍士上。]
木蘭:爹,娘。孩兒回來了。
木蘭爹:回來了就好,乖孩子,你真是爹的好孩子呀!
木蘭娘:快進屋去吧!路上勞累了。
木蘭弟:(快步跑回家去)姐姐回來了,我殺豬去啦!
[木蘭和家人及同行伙伴來到木蘭家]
[木蘭開開東閣門,坐坐西閣床,脫下了戰時袍,穿上了舊時裳,對著窗理理頭發,對著鏡帖帖發飾,然后走到客廳。]
同行伙伴:(非常驚慌忙亂地)啊!原來木蘭是個女兒郎?我們同行十二年,怎么一點兒也不知道呢?
木蘭:(哈哈大笑)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雄雌兩只兔子一起并排著跑,你們怎么知道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幕落(劇終)
評點:詩歌改寫課本劇,更具難度,但小作者敢于向難作挑戰,有勇氣。這則課本劇經過合理的想象,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并用“后臺臺詞”把有關情節串聯起來,在內容安排和結構處理上都恰到好處。
◆素材儲蓄卡
(一)對聯賞析
☆木蘭從軍,巾幗不讓須眉;昭君出塞,紅顏未必禍水。
注:自古皆說紅顏禍水,妲己、西施、張麗華、馮小憐盡是亡國之禍,玉環乃成亂世之因。而昭君以弱女子之軀,遠嫁匈奴,贏得半世和平,豈曰禍水。
☆木蘭從軍,巾幗不讓須眉;孫山下第,盛名其實難副。
☆木蘭從軍,巾幗不讓須眉;高祖還鄉,英雄莫問出身。
注:高祖還鄉,取元雜劇《高祖還鄉》。
(二)古代巾幗英雄
☆中國古代最著名三大女將:秦良玉、梁紅玉、花木蘭
☆中國古代最早的女將婦好。商代著名女將,商王武丁的諸婦(妃嬪)之一,中國第一位有才能的女統帥。
☆周恩來總理曾稱頌冼夫人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冼夫人,高涼郡(今茂名市境內)人。她是南北朝時期嶺南地區俚人領袖,歷經梁、陳、隋三代,一生致力于維護祖國統一,協助朝廷剪除地方割據勢力,堅持民族團結,極大地推動嶺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代父從軍,女中豪杰---改寫《木蘭詩
夏夜,一片漆黑。在這寂靜的夜里,忽聽有人在微微嘆息。是誰在嘆息呢?過了一會兒,嘆息聲又響起,摻夾著濃濃的惆悵。仔細瞧,原來是木蘭姑娘正對著門織布。怪!怎么聽不見織布聲,只聽見木蘭的嘆氣聲呢?猜想木蘭一定是有心事。問一聲閨女你在想些什么?思念些什么?來,告訴為娘的。木蘭靜靜地說:“娘,兒既不是在想些什么,也沒有思念些什么。昨天夜里在城門看到軍隊所張貼的文告,說是皇上要征兵,攻打匈奴。征兵名單上有很多卷,木蘭我仔細看了看,幾乎每一卷上都有爹爹的名字。哎......我爹他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長兄,爹爹畢竟年歲已高,不宜再出征了.兒愿為此買鞍馬,替爹爹去出征!\'娘沉默了好久,抬起頭,久久地望著木蘭,沉重地說:\'木蘭啊!你代父從軍,處處要小心啊!\'......
第二天,剛剛拂曉,木蘭就辭別爹娘出發了。木蘭東奔西走做好了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唯一不舍的,還是爹娘啊!“爹,娘!多保重啊!兒未能在身邊照顧二老,是兒的不孝啊!”木蘭面對著滾滾黃河水,一座座高山,不禁失聲吶喊。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象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關,一座座山。邊疆嚴酷的氣候,使木蘭那嫩白細致的肌膚變得滄桑。生活中諸多的不便與困難,并沒有讓木蘭倒下。她記得父親的囑咐:“兒啊!要好好地報效祖國啊!全國的父老鄉親們都盼著你與戰士們勝利歸來啊!” “為了年邁的雙親,為了父老鄉親們,為了國家,我一定要打贏這場仗!!”
一陣陣兇殺,一場場戰役,木蘭運用智慧和勇氣過關斬將。十年的戰役,雖艱辛,但也值得-----木蘭與將士們勝利歸來了!!!
木蘭勝利而歸,使皇上開心不已,使全國百姓興奮不已----祖國終于可以恢復和平了!皇上當即策封木蘭為尚書郎。木蘭笑而不接。皇上笑問木蘭想要些什么獎勵。木蘭說:“論行賞,論官職,都不及臣一顆思鄉心。愿皇上恩準,送臣還故鄉,與家人團聚!” “欽此!”
木蘭騎著千里馬,威風凜凜,心急如焚地趕回家鄉。城門外,爹娘互相攙扶著來迎接十年未見的心肝女。姐姐細心裝扮了一番,也在迎接隊伍里。小弟拿起鋒利的菜刀去宰殺豬羊,準備為姐姐洗塵。木蘭回到閨房,屋里的一切既是那么熟悉,又是那么陌生。穿上自己的衣裙,恢復女兒身。裝扮妥當,照照鏡子:鏡中的自己已不再是十年前那閉月羞花的小姑娘了,而是一個歷經風霜的女人啊! “十年啦!! 我已老了十歲了!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木蘭心中一陣失落。出去看看同行的戰友們,他們都在飲酒作樂。見木蘭一身女兒裝,甚是驚訝。與木蘭一起生活了許多年,竟未察覺木蘭是女郎?眾人在驚訝之余,不禁感慨:木蘭果真是女中豪杰,令人欽佩啊!!
雄兔的兩只腳不停地爬搔,雌兔兩只眼睛則時常瞇著,因而容易辨認。可當雄雌兩兔在一起貼地而跑時,誰又能辨認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世人千古傳唱:
“替父從軍,
英勇無敵,
女中豪杰者,
乃花木蘭是也!!”
寫作:改寫《木蘭詩》 篇2
【學生分析】
在中國,花木蘭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學生可能大多了解她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可是這樣的一位勇敢剛強的女英雄,她也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也和普通女子一樣,愛美,愛她的親人,愛樸素平淡的生活。所以,學習《木蘭詩》,就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把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刻畫出來的。
【教學建議】
1、這首敘事詩字面意義淺顯,可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生字詞句、理清故事情節。
2、《木蘭詩》是北方民歌的杰作,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支奇葩,它的多種藝術手法如鋪排、互文、對偶等對烘托氣氛、塑造人物形象等起著重要作用。要引導學生領會這一點。
3、體會本詩的選材對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
4、培養學生愛國愛家的責任感。
5、指導朗誦,爭取當堂背誦。
建議一課時完成。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花木蘭的故事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個形象深受人們喜愛。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性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在這個傳奇的故事中尋找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了解故事情節
1、指導學生分組合作,疏通文意。學生質疑,教師點撥對重點字詞句的理解。
2、了解故事情節。
學生討論空白處填寫恰當詞語:
木蘭停機( )——決心( )——從軍( )——奔赴( )——十年( )——拒賞( )——與親人( )
明確:嘆息、出征、準備、沙場、征戰、辭官、團聚
三、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討論:
1、木蘭是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詩中哪些描寫刻畫了她這一形象?
兩處:
⑴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如飛。朔氣傳金拆,寒光照鐵衣”。
⑵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前者烘托渲染了軍旅生活的艱苦與慘烈,從正面塑造了一個勇敢剛強的戰士形象。后者通過寫天子的賞賜之多,側面表現出木蘭是一位戰功顯赫的女英雄。
2、木蘭既是一位傳奇英雄,又是一個普通的女性。詩中哪些細節描寫表現了她的女性心理?
⑴ 停機嘆息時的心理描寫:既為家里著想(父親年齡大了,弟弟還小),又為國家大計著想(保家衛國是子民的責任)這種焦慮矛盾正是女子所特有的心理。
⑵ 遠征沙場時的思鄉心理的描寫。遠在邊塞的木蘭看到眼前一草一木都忍不住觸景生情,想起家中慈愛的雙親,想起家的溫暖。
⑶ 辭官還家后“著我舊時裳”和“對鏡貼花黃”的行為描寫。木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還原成“女兒身”,從她“開、坐、脫、著、理、貼”一系列歡快的動作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到木蘭一顆愛美、愛生活的`心。
3、你認為詩中刻畫她英雄形象的筆墨多一些還是作為一個普通女性的形象寫得多一些?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明確:詩中既寫出了她的英雄氣,更寫出了她的兒女情。正是這樣一位柔弱女子在國家需要、家庭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毅然奔赴艱惡的沙場,在戰爭中屢建奇功,這樣的奇女子怎么不令人心生敬佩之情?所以作者這樣選材更有利于刻畫一個真實豐滿的人物形象。
4、讀完此詩,你覺得我們應向木蘭學習哪些精神品質?
略。
四、指導學生朗讀、背誦
指導過程中串入對本詩修辭手法的簡要講解。
寫作:改寫《木蘭詩》 篇3
教學目的:1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2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的表現力量, 教學要點:1故事情節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教學設想: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評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讀和背誦。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字詞、字義、朗讀、故事情節。 教學過程: 一簡介木蘭其人及《樂府詩集》
——花木蘭是古代時河南省虞城縣營廓人。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屢立戰功。凱歸,帝封官嘉獎,木蘭不受,欲納宮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為孝烈將軍。人們為紀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蘭祠,祠內現存元代立《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和清立《孝烈將軍祠辨誤正名記》石碑,詳細記載了花木蘭的身世、籍貫、業績及歷代修祠情況。近年來,又修復了木蘭祠大殿等一大批景點。花木蘭祠已收入《中國名勝詞典》。
——《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選自南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樂府雙璧另一:《孔雀東南飛》),屬于敘事詩,敘述了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的傳奇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二正字音
機抒zhù(織布梭子)可汗kèhán鞍韉ānjiān(馬鞍下的墊子)轡頭pèi(韁繩)燕山:yān
胡騎jì(戰馬)戎機róng(軍事)朔氣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著我舊時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臨近,此處引申為貼著)
三.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
當戶惟可汗市但朔氣金柝鐵衣明堂策勛強不用郭著帖花黃撲朔迷離安能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不遠萬里,奔赴戰場,過關越山,飛速而行。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北方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白色的月光與雪光交織著,映照著明晃晃的鎧甲。
將軍百戰死,壯士二年歸:(互文)“將軍壯士百戰死,將軍壯士十年歸”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當窗對鏡理云鬢,當窗對鏡帖花黃。”四朗讀全詩。
五.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概括本詩情節并復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寫出木蘭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寫出木蘭經過長期激烈戰斗勝利凱旋。
第三部分(5、6段),寫出木蘭,還朝辭官,功成身退,返回家鄉,家人團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詩歌的人用比喻贊美木蘭。
六分析第一部分(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答出相關詩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辭手法)。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表現了木蘭的勤勞孝順。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了她的什么特點?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表現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第三段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虛指),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操辦而又井然有序。
4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間構成對偶并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嬗遞進,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七小結,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預習后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詳略敘述的恰當。 一復習第一部分。
二(課前重書上節課的板書)由上節課分析的木蘭代父從軍,奔馳征途,引導繼續分析后文。 (一)分析第二部分
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騁戰場,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寫出征途之遙,夸張地表現出木蘭身跨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
2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境的烘托中,表現出木蘭在戰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寫出戰斗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表明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英勇善戰,凱旋歸來。
(二)分析第三部分 1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夸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并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高官;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
2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
3分析第四部分。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后的吟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體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現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
(如有學生把這四句詩歸入上一部分,理解為木蘭自己的話,認為木蘭在這以兔自喻當中閃耀著風趣、智慧的光芒,體現了喜悅、自豪的感情,也應予以肯定。)
4小結木蘭形象。
——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農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5分析這首詩詳略敘述的恰當。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詩人為什么這樣處理題材?
——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場生活、百戰情況。所以這樣詳略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木蘭怎樣作戰勝,而是重在表現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寫她的內心世界,表現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英雄形象。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這樣根據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
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斗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 (3)此外還有比喻、頂針、夸張等。 7本詩主題
——歌頌了木蘭的英雄形象,贊美了我國北方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8學生朗讀全詩。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氣勢感情。 三課外延伸:學生列舉我國歷史上還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并作比較。
——例: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紅娘子,顧大嫂、孫二娘,扈三娘等。 四布置作業:背誦并進一步品味這首詩。完成課后練習。
五板書設計
木蘭詩
故事情節:一代父從軍、踏上征途。(詳寫) 二奔赴前線,十年征戰。(略寫)三還朝辭官,家人團聚。(詳寫)
四吟唱比喻,贊美木蘭(略寫) 木蘭形象: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懷)(詳寫)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略寫) 木蘭詩 教學目的
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的表現力量,培養處理題材和運用修辭方法的能力。
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教學設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評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育和背誦。 這首詩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準備出征的急切,奔馳征途的思親。 教學過程
1.由教學過的現代詩歌,引到將要教學的古代詩歌,引出《木蘭詩》(板書詩題)。
2.教師指出:《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敘述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板書:木蘭)。
3.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導學生讀準上面加點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義。
機抒:zhù,織布梭子。不能念zhū,左旁偏旁從“木”不能與“抒情”的“抒”相混。
可汗:kèhán專用名詞,不能念kěhàn。
鞍韉:,馬鞍下的墊子,不能念助n。 轡頭:pèi,僵繩。
燕山:yān,山名,不能念yàn。 胡騎:jì,戰馬,不能念qí。
戎機:rǒng,軍事。與“戍”的念shù,當防守講,形音都不相同。
朔氣: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與“析”的念xī。當劈開講,音義都不相同。
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
著我舊時裳:zhuó,穿。與“著作”中的“著”,念zhù,
當寫講,形同而音義不同。
傍地走:bàng,臨近,臨沂,此處引申為貼著。
5教師范讀全詩。
6.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可以分為五個部分。1、2段為第一部分,寫出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第3段為第二部分,寫出木蘭經過長期激烈戰斗勝利凱旋。5、6段為第四部分,寫出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鄉。第7段為第五部分,吟唱詩歌的人贊美木蘭。
如果有學生把前三段合為一個部分,或把第7段與前兩段合為一個部分,也都有道理,應予肯定。
7.指定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絹”,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板書:母問女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了她的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軍帖”的夜傳,“十二卷”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板書:表明緣由)。“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表現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板書:毅然代父從軍)。
8指定學生朗讀第二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先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心情(板書:排比鋪陳匆忙購置急切準備出征)。
(2)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間構成對偶并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嬗遞進(板書:反復),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板書:烘托),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板書:思親情切);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板書:奔馳遙遠征途)。
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預習后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園。詳略敘述的恰當。
教學過程
1.(課前重書上節課的板書)由上節課分析的木蘭代父從軍,奔馳征途,引到繼續分析后文。
2指定學生朗讀第三部分后,引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場,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夸張地表現出木蘭身跨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板書:夸張)。
(2)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板書: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境的烘托中(板書:烘托),表現出木蘭在戰場上的艱苦生活。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板書;互滲):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表明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英勇善戰,凱旋歸來(板書:長期激戰凱旋)。
3,指定學生朗讀第四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夸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并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高官;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板書:夸張襯托),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板書:功成身退不慕榮華富貴)。
(2)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板書:排比鋪陳親歡)。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板書:伴驚),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板書:喜劇高潮結束)。
4.指定學生朗讀第五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后的吟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體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板書:雙兔為喻風趣親切),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現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板書:贊美謹慎機警)。
如有學生把這四句詩歸入上一部分,理解為木蘭自己的話,認為木蘭在這以兔自喻當中閃耀著風趣、智慧的光芒,體現了喜悅、自豪的感情,也應予以肯定。
5.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詳略敘述的恰當。
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詩人為什么這樣處理題材?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場生活、百戰情況。所以這樣詳
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木蘭怎樣作戰勝,而是重在表現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寫她的內心世界,表現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英雄形象。這樣根據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
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 6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氣勢感情。 布置作業
背誦并進一步品味這首詩。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木蘭
1.母問女答表明緣由毅然代父從軍
排比鋪陳匆忙購置急切準備出征
2.反復烘托思親情切奔馳遙遠征途
3.夸張對偶烘托互滲長期激戰凱旋
4.夸張襯托功成身退不慕榮華富貴
排比鋪陳親歡伴驚喜劇高潮結束
5.雙兔為喻風趣親切贊美謹慎機警
寫作:改寫《木蘭詩》 篇4
一、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表達的詩人思想感情。
2、學會朗讀古代詩歌,背誦這五首詩歌。
3、初步了解一些詩歌的常識。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人抒發的情感并試著體會詩中的意境。
三、教學過程:
1、導入:
2、學習《回鄉偶書》:
(1)、了解作者及背景:賀知章,字率真,少以文詞知名。進士,累遷太常博士。自號四明狂客。善草隸。天寶初,年八十六卒。還鄉里。此時已離家50多年,漫長的歲月,人事滄桑,詩人的內心深處勾起層層波瀾!在此情景下寫成此詩。原詩共兩首,此選的是第一首。
(2)、朗讀全詩:聽讀詩文,劃分節奏,要求學生邊聽邊用筆在課本上劃分節奏,可以小聲跟讀,注意兩詩的節奏劃分規律。
學生回答,總結規律教師引導,詩歌從內容上可劃分為為敘事詩和抒情詩、寫景詩等。從體裁上可分為律詩和絕句,而律詩有八句,絕句四句。劃分節奏的規律分別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學生齊讀,體會詩歌節奏,掌握讀詩的方法。
(3)、學生按小組討論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創設的意境。意境:一伙兒童在村道上玩耍,看見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走來,便上前問訊:客人從什么地方來的,要到誰家去?本來,他是告老還鄉,故鄉有他的親戚朋友,有他青年時代的溫馨的回憶,可他離家時間太長了,家鄉的人對他很陌生,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兒童們不認識他,把他當作客人的問話,勾起了老人的多少感慨:是啊,年輕時風流倜儻,文詞清華,走出故鄉,去追求功名事業。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如今歸來,已是白發老人,只是鄉音未改。這一偶然的生活場景,在詩人來說卻富有很深的生活內容,是生活變遷的必然,記下來便成了詩。一、二句寫實的手法寫感慨,詩人把“少小”和“老大”、“離家”和“回”、“無改”和“衰”這些有對立意義的詞組合起來,把幾十年的變遷包容在短短的句子中。
(4)、探究詩中抒發的情感:表過了作者老來還鄉,感到物是人非,無所適從的思想感情。
(5)、朗誦并背誦這首詩。
3、學習《夜雨寄北》
(1)、了解作者: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李商隱早年即以文才得牛黨令狐楚賞識,被引為幕府巡官,并經令狐楚之子舉薦,及進士第。后李黨王茂元鎮河陽,慕其才,辟為書記,以女妻之。他這一舉動被牛黨視為叛恩之行,所以令狐為相后,即使李義山屢屢致信剖析心跡,他也不予理置,李商隱因之始終過著極為清寒的幕僚生活,后至客死滎陽,潦倒而終,成為牛黨爭的犧牲品。
其詩作內蘊的思致深曲、情感沉厚而移情折心,也往往為其辭飾的用字瑰麗、筆法沉郁、色澤凄艷、情調迷離而魂迷目眩。但也會由于其詩作謎樣的語言而難求甚解。歷代詩評家對其大部詩作或以為情詩,或以為寓托之作。《夜雨寄北》也是一首難解之詩。這首詩,有的選本也作《夜雨寄內》,是寫給他的妻子的;但有人考證出,此詩寫于李妻去世之后,是寫給北方友人的。
(2)、朗讀這首詩。
(3)、學生探究詩歌的內容,先行討論,之后把記錄下來的難詞難句提出來。“君問”:您(致信)垂問,但“君”指何人,不知;“歸期”:歸家之期;“未有期”:沒有準信。
“巴山”:寓處;“夜雨”:最有利于表現羈旅之愁和不歸之苦的境域氛圍;“漲秋池”:綿密秋雨使池塘漲滿,交代時令。
“何當”:何時能夠;“共剪西窗燭”:承上文苦況憧憬未來歡愉。
“卻話巴山夜雨時”:今夜的苦境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之資料。
說明:這是一首有多種理解的詩。
(4)、詩歌中抒發的情感:表過游子羈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鄉之情。
(5)、背誦全詩。
4、作業:課后練習題一
寫作:改寫《木蘭詩》 篇5
教學目標 :
1、了解這首詩的民歌特色。
2、掌握詩文的含義。
3、了解木蘭形象。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解題。
簡介這首詩產生的年代和木蘭其人。
①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眾的口頭集體創作,經過文人潤色后用文字記錄下來。民歌是可以歌唱的,這首詩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對詩中主人公木蘭的頌贊之辭。
②這首詩一般都認為產生在北朝北魏的統治期間(386—557)。北魏(又稱“后魏”)曾跟當時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戰,詩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戰的地點,在魏太武帝期間戰爭尤為慘酷,至449年才徹底擊敗柔然。
③木蘭可能實無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蘭之說均系猜測或捕風捉影,我們用不著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蘭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據此創造出來的
二、正音、解詞。
三、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后討論這首詩的民歌特色。
步驟是:
(1)教師范讀后提出問題:這首詩在語言風格上跟前一個單元里的文人詩歌有什么不同?
(2)學生齊讀一遍后答問。
(3)根據學生答問情況再提問,再齊讀全詩,進一步認識民歌的敘事手法。
①詩中大部分都是口頭語,特別是人物的語言如“阿爺無大兒”兩句、“可汗問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兩句,跟平時說話并無二致,可見民歌是人民大眾的口頭集體創作。也有個別書面語句如“萬里赴戎機”四句,這是詩在流傳過程中經文人修改、潤色的結果。
②民歌敘事常抓住重點加以鋪排,鋪排的辦法很多:
排比:如“爺娘聞女來”六句、“東市買駿馬”四句。
復沓:如:“問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辭”八句(復沓跟疊句的區別是:疊句不換字,而復沓可以更換個別詞語。)
頂真(又稱“聯珠”):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③民歌的基本形式是四句一節,偶爾也有六句一節的。本詩共14節(可讓學生自行劃分,除第8、11、12三節各6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節)。
④民歌中有三種基本手法:敘述,稱“賦”;比喻,稱“比”;由一事物(往往有具體的形象)引出本題,稱“興”。(可讓學生先分析開頭兩句和結尾四句,提出“興”和“比”;再說中間——這就是“賦”。)
四、誦讀練習。
步驟是:
(1)歸納各段大意,再合并為四大段,分段進行背誦練習;
(2)每段先齊讀,再以點撥方式作誦讀指導,然后自由練習背誦;
(3)檢查背誦。下面只寫出誦讀指導的要點。
第一段(第1至4節):木蘭決定代父從軍。
要先設想這個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達后的困難處境。
①前兩句寫木蘭平日在家勞動的情形,應讀得緩慢些,讀后作稍長停頓。為什么?(要讓讀者想象她不僅勤勞,而且技巧嫻熟。)
②“不聞”——誰“不聞”呢?(父親)這是木蘭見到“軍帖”之后,出現了不尋常的情況:停機而嘆。父親感到奇怪——這正是情節的開端,當輕聲徐徐而讀。讀完,徑直接讀“問女”二句。
③木蘭答父問的基調是深沉的,但其間又有變化。木蘭本有所思,為什么偏要說“無所思”、“無所憶”?(寬慰老父)“昨夜”一節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憂國憂家)如此低沉的詩句該怎么讀呢?(低而緩)到段末,感情有變化嗎?(轉為堅定)“愿為”兩句應當讀得懇切些。
至此,木蘭已說出自己的打算,可是父親(還有母親、阿姊)同意嗎?(同意)但詩中不提,這是一次“跳躍”。為制造懸念,讀后可作稍長停頓。
第二段(第5至7節):木蘭置辦戰具后奔赴戰場。
要設想青年人紛紛置辦戰具的熱烈圖景和北方廣闊原野的畫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頭腦里出現木蘭策馬飛奔的英雄形象。
①“東市”一句是承上文“市鞍馬”而來,但中間又有“跳躍”,該怎么讀呢?(要突然振起)下面三句呢?(要加快節奏)為什么?(軍情緊急,刻不容緩。)
②第6、7兩節既有敘事,又有抒情,詩中是怎樣敘述萬里征途的?(辭爺一宿黃河;辭黃河一宿黑山,兩天就走完了,概括得多好。)抒發了怎樣的感情?(思親;向往戰斗)“黃河流水鳴濺濺”給人怎樣的感受?(悲壯)“胡騎鳴啾啾”呢?(戰斗的激情。)
敘述和抒情二者哪一件為主?(抒情)思親和向往戰斗二者哪一種為主?(向往戰斗)可見,這段當用抒情的調來讀,既剛強又柔婉。
五、布置作業 。
1、背誦全詩。
2、熟練地掌握詩文的意思。
寫作:改寫《木蘭詩》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小黑板或課件。
教學方法:本節課引導學生朗讀,在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民歌的語言特色,了解木蘭的形象。
課時安排:一課時。
初備統復備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
學生聽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自由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2.文學知識介紹。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出示幻燈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詩是一首北朝民歌,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
二、自主學習
師:這首詩記敘了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花木蘭勤勞、智慧、勇敢、堅強和不貪圖利祿的高貴品質,以及愛國愛家的崇高精神。
下面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2。)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同桌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這首民歌,注意朗讀的節奏和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3.利用古漢語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詞的音義、精彩詩句等內容制作學習卡片,并試著翻譯課文。
4.本詩敘述情節詳略得當,請作簡要分析,并概括這首敘事詩的內容。
5.本詩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語言特色。
6.你覺得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
7.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三、合作學習‘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
四、反饋交流
1.給加點字注音。(出示幻燈片3。)
機杼可汗燕山鞍韉撲朔迷離金柝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其他同學進行糾正。
2.利用古漢語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詞的音義、精彩詩句等內容制作學習卡片,并試著翻譯課文。.
明確:(交流制作的學習卡片,教師引導學生翻譯課文,根據情況進行講解。)
3.本詩敘述情節詳略得當,請作簡要分析,并概括這首敘事詩的內容。
明確:(詳寫: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和還家。略寫:出征前的準備、軍旅征戰生涯。內容:這首長篇敘事詩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
4.本詩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語言特色。
明確:(整首詩大量運用了民歌常用的藝術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復、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語言豐富多彩,有口語,有整齊的律句,句型有長有短,讀起來節奏明快,聲韻鏗鏘,富有音樂感。教師適時舉例說明。)
5.你覺得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結合詩歌內容,分析木蘭的形象: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
6.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與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7.背誦詩歌。檢查背誦。
8.重點研討課文第4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幻燈片4。)
①概括本段內容。
②分析本段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③本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小組代表交流發言。
明確:(①木蘭的征戰生涯。
②對偶。作用:筆墨精煉,對仗工整,音調鏗鏘,氣氛雄壯悲涼。
③過渡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五、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不必只局限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
《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
七、布置作業
《新課標作業設計》中的“閱讀理解”的第一部分。
板書設計
木蘭詩
1.人物形象。
2.語言特色。
寫作:改寫《木蘭詩》 篇7
關于樂府詩
繼《詩經》《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征》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詩經》,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布并為社會認可的標準選本。春秋以后,禮崩樂壞,征戰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制,經濟凋敝,樂府機關也只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模,采詩夜誦。到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梁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劉勰《文心雕龍》于《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昭明《文選》、徐陵《玉臺新詠》也都開辟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在這兩類詩歌中,民間歌詩是精華所在,并且文人歌詩還是在民間歌詩的甘露滋潤下萌發并壯大起來的,所以我們對民間歌詩應給以高度重視。 北朝于戰亂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中的北朝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作,有的則為譯文,雖然只有六七十首,卻內容深刻,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富有與南方大相異趣的粗獷豪放的氣概,呈現出另外一種風情民俗的畫卷。由于北方各族統治者長期混戰,反映戰爭的題材就要多些,有描寫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苦難的,有歌頌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別是《木蘭詩》,滿懷激情地贊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個傳奇人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漢魏六朝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直接影響了我國詩壇的面貌。它不僅開拓出了五言詩的新領域,而且對七言詩、歌行體以至律絕,都起了橋梁的作用。
(摘自陳緒萬、尚永亮主編《漢魏六朝樂府觀止》,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關于“樂府詩”
樂府是從漢到唐各朝設立的專門搜集民間樂曲和歌詞以及制作樂章的管理部門。這些個部門創作搜集的詩就叫樂府詩。
關于時代背景
《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當在西魏。那時正是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戰爭是北朝社會一個最突出的現象,整個北朝的歷史幾乎與戰爭相終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國”的130多年中,戰爭尤為頻繁。五六世紀間,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與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區進行過長期的戰爭。這與詩里所寫的木蘭出征路線正相吻合。這可能就是《木蘭詩》的歷史背景。
參照課文注釋,初步了解全詩大意。
一、字
1、讀準字的音
唧唧( ) 機杼( ) 軍帖( ) 可汗( ) 鞍韉( )
胡騎( ) 戎機( ) 朔氣( ) 金柝( ) 紅妝( )
2、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 帖:tiē 貼,貼上。
火伴皆驚忙 火:huǒ 伙,伙伴。
二、解詞
旦辭爺娘去 旦:早晨
愿為市鞍馬 市:買
東市買駿馬 市:市場
木蘭當戶織 當:對著
關山度若飛 度:過
賞賜百千強 強:有余
學習本詩
1、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詩中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2、《木蘭詩》按什么順序安排故事情節的?全詩可分為幾部分?各部分都寫了什么內容?
以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的時間為序。詩的正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敘述木蘭的身份,交代從軍的緣由,以及寫木蘭出征前的準備工作和征途上的見聞、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寫木蘭萬里長征,十年轉戰凱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寫木蘭歸來見天子,功成不受賞,請求還故鄉,以及爺娘姐弟迎接木蘭、木蘭和親人團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為喻,贊美木蘭。
3、本詩寫木蘭從軍的全過程,全詩共寫了幾件事?哪些詳?哪些略?這樣的詳略安排突出了木蘭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寫了木蘭決定代父從軍,準備行裝奔赴戰場,12年征戰生活,辭官還鄉與家人團聚。其中代父從軍、辭官與家人團聚是詳寫。詳寫這些內容突出了木蘭深明大義,勇于獻身,不慕功名,熱愛祖國和家鄉的中國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4、文中哪些句子描寫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5、從《木蘭詩》中找出表現木蘭作為女孩子的生活和感情的語句。
木蘭當戶織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6、全詩結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結尾一段用兔比喻,說明在“十年征戰”的生活中,識別不出木蘭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蘭在艱苦的戰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隱瞞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樣英勇無畏,為國立功,一個聰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關于“木蘭”的形象
《木蘭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地描繪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替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木蘭的形象,集中地表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樂觀的優秀品質。
關于全詩的主題思想
《木蘭詩》描述了我國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歌頌了女英雄木蘭勤勞樸實、剛強勇敢的性格和不愛功名、不慕富貴的高尚品德。
測試
1、下列加紅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可汗(kè hán) 轡頭(pèi) 鞍韉(jiān)
b、啾啾(jiū jiū) 朔氣(suò) 燕山(yān)
c、云鬢(bìn) 金柝(tuò) 鎧甲(kǎi)
d、紅妝(zhuāng) 穿著(zhuó) 傍地(bàng)
2、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昨夜見軍貼,可汗大點兵
b、萬里赴戎機,關山渡若飛
c、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d、雙兔傍地走,安能辯我是雄雌
3、下列句子中加紅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愿為市鞍馬 市:買
東市買駿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將 郭:外城
木蘭不用尚書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氣傳金柝 朔:北方
策勛十二轉 策勛:記功
d、軍書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賞賜百千強 強:有余
4、下列句子中沒有用對偶手法的一項是( )
a、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b、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c、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d、策勛十二轉,賞賜千百強
5、對詩句品味有誤的一項是( )
a、“萬里赴戎機”:“萬里”極言征程之遠,“赴”表現動作之迅速、果敢。
b、“關山度若飛”:跨越飛和山,像飛一樣,展現了木蘭的矯健雄姿。
c、“朔氣傳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聲音在寒氣中傳送,表現軍旅生活的單調、無聊。
d、“寒光照鐵衣”:用寒光和鐵衣,展示邊關將士的英武風采。
參 考 答 案
1、b
解析:“朔”讀“shuò”。
2、c
解析:a中“貼”為“帖”;b中“渡”為“度”;d中“辯”為“辨”
3、d
解析:“十二”表示多數,非確指。
4、d
解析:對常見修辭手法的辨別。
5、c
解析:朔,指北方。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這句話既是對邊塞景物的描寫,也是描寫木蘭英姿颯爽的形象。
中考解析
1、根據下面各句的內容或提示,概括出相應的成語( )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b、《扁鵲見蔡桓公》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蔡桓公的悲劇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c、《桃花源記》結尾寫劉子驥打算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后人據此概括出一個成語為____________________。
d、《木蘭詩》結尾:“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為一個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辨清真相。
【考點】:成語的來歷及其意義
【分析】:此題既考查了對詞義的理解,又考查了成語積累,同時考查學生對學過的文言詩文的理解。a項的成語是:三顧茅廬。出自諸葛亮的《出師表》。b項的成語是:諱疾忌醫。c項的成語是:無人問津。d項的成語是:撲朔迷離(或迷離撲朔)。
2、用原文將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朔氣傳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蘭詩》)
【考點】:背誦
【分析】:此題考察背誦,“寒光照鐵衣。”
3、根據原文,將句子補充完整。
將軍百戰死,____________。(《木蘭詩》)
【考點】:背誦
【分析】:此題考察背誦,“壯士十年歸。”
寫作:改寫《木蘭詩》 篇8
教學目的
1.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的表現力量,培養處理題材和運用修辭方法的能力。
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教學設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詳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誦和背誦。
這首詩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準備出征的急切,奔馳征途的思親。
教學過程
1.由教學過的現代詩歌,引到將要教學的古代詩歌,引出《木蘭詩》(板書詩題)。
2.教師指出:《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敘述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板書:木蘭)。
3.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
4.出示小黑板,引導學生讀準上面加黑字的音,辨析一些字的形、義。
機杼:zhù,織布梭子。不能念zhū,左旁偏旁從“木”,不能與“抒情”的“抒”相混。
可汗kèhán ,專用名詞,不能念kě hàn 。
鞍韉:jiān ,馬鞍下的墊子,不能念jiàn 。
轡頭:pèi ,韁繩。
燕山:yān ,山名,不能念yàn 。
胡騎:jì ,戰馬,不能念qí。
戎機:róng,軍事。與“戍”的念shù,當防守講,形音義都不相同。
朔氣:shuò,北方。
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與“析”的念xi,當劈開講,形音義都不相同。
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
著我舊時裳:zhuó,穿。與“著作”中的“著”,念zhù,當寫講,形同而音義不同。
傍地走:bàng ,靠近,臨近,此處引申為貼著。
5.教師范讀全詩。
6.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可以分為五個部分。1、2段為第一部分,寫出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第3段為第二部分,寫出木蘭準備出征和奔馳征途。第4段為第三部分,寫出木蘭經過長期激烈戰斗勝利凱旋。5、6段為第四部分,寫出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鄉。第7段為第五部分,吟唱詩歌的人贊美木蘭。
如果有學生把前三段合為一個部分,或把第7段與前兩段合為一個部分,也都有道理,應予肯定。
7.指定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板書:母問女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了她的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板書:表明緣由)。“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表現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板書:毅然代父從軍)。
8.指定學生朗讀第二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先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心情(板書:排比鋪陳 匆忙購置 急切準備出征)。
(2)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間構成對偶并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嬗遞進(板書:反復),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板書:烘托),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板書:思親情切);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板書:奔馳遙遠征途)。
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二的1,三的1、3,四的3。
2.預習后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木蘭功成身退,返回家園。詳略敘述的恰當。
教學過程
1.(課前重書上節課的板書)由上節課分析的木蘭代父從軍,奔馳征途,引到繼續分析后文。
2.指定學生朗讀第三部分后,引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場,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夸張地表現出木蘭身跨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板書:夸張)。
(2)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板書: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境的烘托中(板書:烘托),表現出木蘭在戰場上的艱苦生活。“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板書:互滲):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表明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英勇善戰,凱旋歸來(板書:長期激戰凱旋)。
3.指定學生朗讀第四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夸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并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高官;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板書:夸張襯托),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板書:功成身退 不慕榮華富貴)。
(2)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板書:排比鋪陳親歡)。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火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板書:伴驚),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板書:喜劇高潮結束)。
4.指定學生朗讀第五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后的吟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體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板書:雙兔為喻 風趣親切),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現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板書:贊美謹慎機警)。
如有學生把這四句詩歸入上一部分,理解為木蘭自己的話,認為木蘭在這以兔自喻當中閃耀著風趣、智慧的光芒,體現了喜悅、自豪的感情,也應予以肯定。
5.引導學生分析這首詩詳略敘述的恰當。
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詩人為什么這樣處理題材?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場生活、百戰情況。所以這樣詳略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木蘭怎樣作戰取勝,而是重在表現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描寫她的內心世界,表現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英雄形象。這樣根據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
6.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詩。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氣勢感情。
布置作業
背誦并進一步品味這首詩。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設計
木蘭
1.母問女答 表明緣由 毅然代父從軍
3.夸張對偶 烘托互滲 長期激戰凱旋
5.雙兔為喻 風趣親切 贊美謹慎機警
寫作:改寫《木蘭詩》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結合注釋解釋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脈絡;了解樂府民歌知識;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對偶、排比等修辭。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朗讀、閱讀和品味語言等方法,結合教師解釋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脈絡的基礎上分析木蘭的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學習本文,領略到以木蘭為代表的古代勞動人民的樂觀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朗讀、閱讀和品味語言等方法,結合教師解釋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脈絡的基礎上分析木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學生通過學習本文,領略到以木蘭為代表的古代勞動人民的樂觀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大家好,我們現在開始上課。在我們上課之前,先請大家來看一段動畫片《木蘭》的視頻。(播放)介紹:這段表演截取自好萊塢卡通片《花木蘭》。你們看到木蘭說著英文是不是感到有些違和呢?花木蘭到底是一位怎樣的女性,在國際上產生了這么大的影響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首關于木蘭的長詩《木蘭詩》
2.用PPT出示《木蘭詩》相關知識如下: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是一首長篇敘事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朝民歌的代表作。“樂府詩”是繼《詩經》《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雙璧”。“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作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通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2.用PPT展示本文生詞“唧唧、機杼、可汗、鞍韉、轡頭、濺濺、胡騎、朔氣、舊時裳、理云鬢”
3.請學生簡述故事的脈絡是怎樣的。
(起:1-3段---替父從軍;承:第4段---征戰沙場;轉:5-6段---辭官還鄉;合:第四段---故事結局)
(三)細讀課文,深入研讀
學生對故事已有了全局上的把握,本文故事是圍繞人物展開,分析出人物的特色,故事的關鍵就把握住了。教師將下列問題用PPT出示,請學生默讀,然后教師點名回答。
1.從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木蘭有什么擔憂?能看出木蘭怎樣的品質?
(家里沒有男丁,父親要去充軍。木蘭對長輩的關愛,對家庭的責任感,以及勇敢果斷的性格。)
2.從第二部分我們能看出木蘭怎樣的品質?
(身為女子,戰場上奮勇殺敵,巾幗不讓須眉。表現出木蘭勇敢無畏愛國的英雄氣概)
3.從第三部分,我們能看出木蘭怎樣的品質?
(木蘭請求辭官還鄉,說明木蘭不慕名利,情系故鄉,熱愛和平生活;同行十二年,戰友未發現木蘭是女子,說明木蘭謹慎小心又機智。)
4.請同學們總結一下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
(木蘭是一位深愛家人,熱愛和平生活,同時又英勇果敢,謹慎機制,不慕名利又愛國的女性。)
(四)小組討論,拓展延伸
《木蘭詩》是一首樂府長詩,既然是詩,就同樣有很多詩的特點,詩歌中常常蘊含著豐富的修辭,請同學們結合具體文本找找看,本文中都包含哪些修辭?
對比閱讀《陌上桑》,結合修辭分析兩篇文章所展現的主角的品質精神。
(五)回顧全文,小結作業
小結:結合板書請學生集體簡述本文說明的內容,結束課文。
作業:請學生結合課文中所提到的修辭,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習作,內容自定,要求用到文中提到的所有修辭。注意語言表述行文條理,邏輯清晰。
寫作:改寫《木蘭詩》 篇10
一、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木蘭這一巾幗英雄的形象可以說婦孺皆知,學生應該有所了解。本單元的選文都是愛國注意題材,旨在使學生了解戰爭的殘酷,英雄們的壯舉,增強正義感,珍惜幸福生活。所以,本課在設計時,也將圍繞這一單元目標展開。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單元目標:反復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內容,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揣摩精彩段落和關鍵詞句,學習語言運用的技巧
2、圍繞階段目標和單元目標,本節課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①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②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的寫法,體會其效果。
③初步了解民歌的特點。了解“互文”等修辭的作用。
教學重點:分析人物形象、學習本詩詳略相宜的寫法
三、教學方法
①誦讀法。②復述法。③品讀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鑒賞本文豐滿的人物形象。④點撥法,學習詳略得當的結構安排及對本詩主題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擬用2課時完成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導入
由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花木蘭的圖片、資料,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美
首先師示范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讀完之后糾正字音。初步感知詩意。(投影顯示易讀錯字)機杼可汗燕山鞍韉鳴濺濺撲朔迷離金柝
接著,讓學生齊讀詩歌。這一環節主要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節奏明快的語言特點,并初步感悟花木蘭的英雄氣概。
教師點名朗讀或學生自薦,要求其余學生注意體會朗讀的語氣、語調、語速、節奏。比如用較慢的語速讀出開篇的憂愁,歡快的節奏讀出歸家喜悅。
第三環節:掃清文字障礙,理解詩意。
學生小組合作,疏通文意。教師帶領學生掌握幾個重點詞的解釋,培養學生自學簡易文言文的能力。需要砸實的重點語句: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第四環節:復述詩歌,整體把握故事情節。
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這首詩情節具有傳奇性,用“講故事”的方式再現,比較符合初一學生的心理特點。
先小組內講講,讓學生有點準備時間,再小組推薦選同學復述本詩的故事情節。其余同學或補充或評點。這個過程的最低要求是流暢、完整;我們期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放飛想象力,加上合理的想象。
第五環節:賞析人物形象
請同學用一句話“我從——中看出木蘭是一個﹍﹍的人”來概括木蘭的形象,并且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這一環節采用集體討論的方法,然后舉手發言。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而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依據,主要是培養學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的能力和習慣。
學生可能分析木蘭的形象: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等。用學生分析的詞語生成板書。例:
木蘭
勤勞
善良
勇敢
淡泊名利
熱愛生活
可以在學生說不出的時候給個示例導一下,不在一開始就示范。學生回答程度好的話,不必提。
示例:我從“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中看出木蘭是一個勇敢、孝順的人,她不怕戰場上的兇險環境,這也是她愛國精神的體現。她也很體貼父親,否則不會承擔父親的責任。
賞析之后請學生試讀。比如示例就應讀得果敢堅決,體現出木蘭的勇敢。
總之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討論、賞析、品讀結合,在讀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有效解決教學重點。
第六環節:競背。選擇你喜歡的段落,在3分鐘內看誰背的最快最準。
第七環節:布置作業-----背誦《木蘭詩》。
第二課時:
第一環節:復習齊背這首詩,回憶:你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木蘭在你心中的形象?
意在復習人物形象與鍛煉概括能力。
第二環節:學習本詩中結構安排的詳略、繁簡,運用點撥法,使學生在無疑處生疑,并能理解這樣安排的用意。
看一段趙薇版的《花木蘭》的視頻,一分鐘。其中多是宏大戰爭場面的渲染。這個視頻承接上節課的形象分析,又可由此生發出詳略的安排問題。
①《木蘭詩》里有沒有刀光劍影的戰爭場景?寫的是什么?
明確: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寫木蘭奔赴戰場,速度極快,像飛一樣的。用了夸張的修辭。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寫的是邊疆的夜景。這里有很大想象空間。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寫的是戰爭的殘酷,征人歸來。
思考②為什么刻畫一個戰斗英雄,卻沒有戰場上的詳細描寫,詳寫的是什么內容呢?學生討論
學生可能提到的有:跟父母的對話、出發前的準備、木蘭歸來的情形。
總之,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
點撥:繁簡詳略跟作品要表現的形象,表現的主題有關。
給學生時間思考討論發言。
師總結:這首詩不是要塑造一個雄赳赳的武夫形象,而是要突出她身上種種優秀品質。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板書)
女兒情懷英雄形象
(詳)↓(略)
熱愛和平的杰出巾幗英雄
學習寫作手法,不僅是為了研究本詩的布局謀篇,也是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
第三環節:了解本詩作為民歌的語言特色。
我設計的過渡是:這首詩能流傳千古一方面是因為木蘭這個形象惹人喜愛,另一個原因也不容忽視就是它的語言特色。
詩中以人物問答來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以眾多的鋪陳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以風趣的比喻來收束全詩。問答、排比、重疊等形式的運用,都與民歌大致相同。語言豐富多彩,有口語,有整齊的律句,句型有長有短,讀起來節奏明快,聲韻鏗鏘,富有音樂感。教師適時舉例說明。
然后完成課后題“互文”“排比”“頂針”的用法
第四環節:比較閱讀
提供一段同題材的散文,初步培養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少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
①《木蘭詩》中與上文“溯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意思大致相同的幾句是:
②文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1以木蘭的口吻給父母寫家書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感受文本后木蘭細膩的女兒情感。
2默寫《木蘭詩》
總之,我認為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情,采取誦讀、討論、品析、寫作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走入木蘭的內心世界,培養學生的概括、想象、賞析、寫作等多種能力。
寫作:改寫《木蘭詩》 篇11
教學目的:
1、學習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學習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學習本文祥略得當的敘事方法,領會故事情節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4、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1、這是一首北朝民歌,讀起來朗朗上口,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點,找出背誦的規律,教師課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誦。
2、本文材料安排有詳有略,為什么這樣安排,要組織學生通過討論本文中心來解決,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3、本文內容分析力求精當,簡煉,字詞句主要由學生自己翻譯,教師適當點撥。
4、運用多媒體,放映動畫片《花木蘭》片段,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出花木蘭這一巾幗形象的意義。
5、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注重學生能力的訓練。
6、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同學們知道嗎?我國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還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位女英雄的颯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蘭》片段三分鐘),今天我們想要更詳細的了解花木蘭的故事,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二、解題,介紹時代背景。(由學生介紹,了解學生預習情況)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效果,給生字注音。
2、請一學生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3、教師有感情示范背誦。
可汗 鞍 韉 朔 柝 轡 啾
4、分小組討論:
①這是一首敘事詩,請大家按照故事情節來劃分故事的層次。
②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 替父從軍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戰
第三部分(5—6段) 凱旋歸來
第四部分(第7段) 結尾附文
四、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一)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弄清字詞句的含義,不清楚的教師點撥。
(二)討論問題:(小組討論,互相解答,不懂的全班來解答)
1、文章開頭為什么要寫木蘭停機嘆息?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①引起讀者懸念——木蘭為何憂愁。
②能使文章簡潔。
2、試想你就是木蘭姑娘,請你說說替父從軍的前前后后心理活動。(用自己的話歸納)
憂慮——反復思考——下定決心
3、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明確:①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②戰事緊迫。③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④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
4、戰場上木蘭表現如何?請從文中找出來。
明確:“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戰事頻繁,做事機警,智勇雙全。
女扮男裝,竟未被識破。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戰斗艱苦,思念家人。保家衛國,
壯志未改。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戰爭殘酷,英雄凱旋。
(僅僅十五個字就表現了木蘭十年的戰斗生涯,可見詳略得當,字字千金。)
5、木蘭為什么辭官還鄉,請你結合自己對中國封建社會的了解來談談看法。
明確:
①不慕榮華富貴,愿與家人團聚。
②向往和平勞動生活。
③封建禮法,歧視婦女。
7、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8、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四人小組討論后,可進行合理的想像表演)
9、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對木蘭的贊美。
五、總結、拓展。
①這首詩在敘事上詳略得當。詳寫從軍緣由、出征想家、辭官還鄉、會見親人;略寫十年戰斗生涯和出征前的準備。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詳略,對能表現中心的材料詳寫。
②假如“我”就是木蘭姑娘(請發揮合理的想像)
六、課后作業 。
想像作文:《木蘭到家第二天》
寫作:改寫《木蘭詩》 篇12
木蘭詩
教學目的 1、了解詩歌表現的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學習《木蘭詩》詳略得當的寫法。 3、領會故事情節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表現方法。 4、體會民歌剛健清新的特色,掌握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
教學過程 一、 導言:同學們都知道“巾幗不讓須眉”這句古語吧,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就有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立下赫赫戰功。她的事跡被老百姓編成民歌廣為傳唱。她的名字叫花木蘭。現在我們就從這首流傳于世的北朝民歌《木蘭詩》中,來感受一下“巾幗不讓須眉”的氣魄吧!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代北朝民歌《木蘭詩》。(板書課題) 1.題解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qian)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為主。這是當時北方民族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有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木蘭詩》則是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 2.背景介紹 《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當在西魏。那時正是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戰爭是北朝社會一個最突出的現象,整個北朝的歷史幾乎與戰爭相終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國”的130多年中,戰爭尤為頻繁。五六世紀間,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與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區進行過長期的戰爭。這與詩里所寫的木蘭出征路線正相吻合。這可能就是《木蘭詩》的歷史背影。 二、指導自讀 1.出示小黑板上的生字詞,要求學生利用工具書,借助課文注釋給加粗字注音并辨析其中某些字形。 2.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借助課文注釋,口頭試譯全詩,熟悉故事情節。教師行間巡視,指教。 三、研讀課文 1.提問: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歸納:詩中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2.提問:全詩在進行結構剪裁和人物描寫上始終緊扣住哪一特點? 提示:“木蘭是女郎”。 3.提問:《木蘭詩》按什么順序安排故事情節的?全詩可分為幾大部分?各寫出什么內容? 歸納;以故事發生、發展、高潮結局的時間為序; 詩的正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l~3段),敘述木蘭的身分,交代從軍的緣由,以及寫木蘭出征前的準備工作和征途上的見聞、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寫木蘭萬里長征、十年轉戰凱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寫木蘭歸來見天子,功成不受賞,請求還故鄉,以及爺娘姊弟迎接木蘭、木蘭和親人團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為喻,贊美木蘭。 四、分析課文:指定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第一段:(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絹”,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問,木蘭的回答(母問女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了她的什么特點?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軍帖”的夜傳,“十二卷”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表明緣由)。“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表現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毅然代父從軍)。
第二段: 這一部分先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馬鞍具的情景,表現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心情(排比鋪陳匆忙購置急切準備出征)。
第三段: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間構成對偶并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嬗遞進(反復),表現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境烘托中(烘托),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思念親人,離鄉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思親情切);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奔馳遙遠征途)。
第四段:(三)指定學生朗讀第二部分后,引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場,引到描寫戰場上的生活和戰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夸張地表現出木蘭身跨飛馳戰馬,萬里奔赴戰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夸張)。
(2)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境的烘托中(烘托),表現出木蘭在戰場上的艱苦生活。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互滲):將士們出征十年,經歷過上百次激烈戰斗,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表明了木蘭身經長期激戰,英勇善戰,凱旋歸來(長期激戰凱旋)。
第五段(四)指定學生朗讀第三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1)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夸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并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高官;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夸張襯托),表現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功成身退不慕榮華富貴)。
(2)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排比鋪陳親歡)。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伴驚),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喜劇高潮結束)。
第六段( 五)指定學生朗讀第四部分后,引導學生分析這一部分。
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后的吟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體現了什么樣的感情?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雙兔為喻風趣親切),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現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贊美謹慎機警)。
五、分析木蘭的形象意義。
全詩敘述了木蘭女扮男妝、代父從軍、還朝辭賞、回到故鄉的故事,反映了我國北方人民矯健尚武的精神,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純樸、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優秀品質。
木蘭,相傳姓花,花木蘭已成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的形象。她是一個勤奮織布的普通姑娘,但當戰爭到來的時候,竟自勇敢地承擔起一般婦女所不能承擔的代父從軍的任務。從這一壯舉中,可以看出木蘭深明大義,既體貼父母的困難,又考慮到國家的需要。買了“駿馬”“長鞭”,經歷黃河黑山,北到燕山朔野,萬里長征,十年轉戰。凱旋歸來后,木蘭不但不貪功圖賞,而且鄙棄功名利祿,這種氣概是何等的磊落軒昂。在爹娘姊弟的熱烈歡迎的歡愉氣氛中,她“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理云鬢”“帖花黃”,一旦恢復女兒裝時,同行的伙伴才驚訝的認出這個十年征戰,功勛卓著的“壯士”,竟是一個“女郎”。這個喜劇性撲朔迷離的傳奇故事,無不烘托出純樸、天真、活潑、機智的女子形象來。這個美的化身,也正是人民群眾所喜愛的巾幗英雄。木蘭形象: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懷)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
六、1.提問:這首詩在敘事上的詳略得當體現在哪些地方?
歸納:詳寫第2、第3、第4、第6段,即對木蘭的從軍緣由、戀別、辭官和還家都寫得比較詳細。這是因為作者緊扣住“木蘭是女郎”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去精心剪裁安排詳略的。凡有助于突出這一特征,更好的表現主題的,則鋪寫不厭其煩,反之則惜墨如金。如對歷時十年的戰斗生涯(第4段),僅有“萬里赴戎機”以下六句,還有出征前的準備(第3段開頭四句)也寫得比較簡略,詳略搭配得當,正是為塑造木蘭這一巾幗英雄形象服務的,為全詩主題服務的,也是這首詩在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2.提問:什么叫對偶的修辭方法?什么叫排比的修辭方法?(要求學生看課文后練習三、四,從課文中找出原句并用浪線畫出來,閱讀體會它的好處。)
歸納:把結構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相等(或基本相等)的兩個短語、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稱的排列在一起,表達相似、相反或相關的意思,這種修辭方法叫對偶。如:“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排比,由幾個(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短語、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來組成。無論敘事、議論、抒情,都可以用這種修辭方法來加強語勢,或表示逐層深入。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3.學生齊讀畫出來的對偶句、排比句,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七、布置作業
故事情節:
一代父從軍、踏上征途。(詳寫)
二奔赴前線,十年征戰。(略寫)
三還朝辭官,家人團聚。(詳寫)
四吟唱比喻,贊美木蘭(略寫)
木蘭形象: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懷)(詳寫)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概)(略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