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4篇)
《夏》課堂教學實錄 篇1
(宣布上課,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喜歡夏天嗎?
生:喜歡(興奮地)
師:能說說理由嗎?
生1:夏天可以光著膀子下河洗澡。
生2:夏天可以裹著毯子睡在地上。
生3:夏天可以捉知了,可以摘蓮蓬。
……
師:這一堂課,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梁衡筆下的夏。先聽老師把課文朗誦一遍,在聽老師朗誦課文的同時思考“作者對夏天有怎樣的感情?”
(大屏幕:聽讀課文作者對夏天有怎樣的感情?)
(朗讀配樂:《獻給艾麗絲》)
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師:作者對夏天有怎樣的感情?
生1:作者對夏天有贊美之情。
生2:作者非常喜愛夏天。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這種喜愛之情把文章大聲地朗讀一遍,朗讀的時候思考作者對夏天的具體感受是什么?用文中的詞語來表達。
(大屏幕:自瀆課文作者對夏天的具體感受是什么?用文中的詞語來表達)
學生大聲地自讀課文……
師:作者對夏天的具體感受是什么?
生1: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
生2:緊張、熱烈、急促。
(師敲擊鍵盤,大屏幕上依次出現:緊張、熱烈、急促)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文章寫了很多的內容來體現夏天的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下面請同學們前后四人一小組舉一到兩個例子討論分析,作者是怎樣通過這些內容來表現夏天的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的。每一組最后要得出相同的結論。
(大屏幕:作者用了哪些具體的內容來表現夏天的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舉一到兩個例子進行分析討論)
學生激烈地討論,老師在同學們中間走動,并且不時地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中。
師:有了結果的組請把手舉一下……看來同學們已經討論得差不多了,請同學們都坐好……哪一組先向大家匯報一下你們的結果?
生1:我們認為文章的第四段中“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作者通過寫農民的熱烈的勞動場面來體現夏天的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的。
師:說得很好,通過農民的勞動場面。還有嗎?
生2:我們認為文章第三段中“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tiāo)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時他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重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作者通過寫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的生長來寫夏天的緊張、熱烈、急促的。
師:說得很好,通過寫棉苗、高粱、玉米、瓜秧這些農作物來寫夏天的緊張、熱烈、急促。有一個字注意一下,“挑著”這里的“挑”讀“tiǎo”。還有嗎?
生3:“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這里不僅通過農作物,還通過自然景物來體現夏天的緊張、熱烈、急促。
……
師:作者寫到了夏天的自然景觀,夏天的農作物,夏天農民勞動的場景,通過這些體現夏天的緊張、熱烈、急促。
(大屏幕:自然景觀農作物勞動場景)
師:作者在寫這些自然景觀、農作物、勞動場景的時候強烈的感情。下面我想讓同學們通過文章的具體的語句來體會文章中所表達的作者的感情。
(大屏幕: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品味作者表達的感情)
師:這一點對同學們來說可能有點困難,我先舉個例子。比如“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tiāo)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時他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重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師讀得有氣無力)
生:不能這樣讀!(一齊喊出來)
師:為什么不能這樣讀?
生1:應該讀出感情。
師:讀出怎樣的感情?
生1:讀出對夏天的贊美之情。
生2:挑、舉、匍匐這幾個詞可以重讀,這樣會好一點。
師:好在哪里?
生2:可以把棉苗、高粱、玉米、瓜秧的可愛神態讀出來!
師:那老師請你把這一部分讀一讀?
生2:讀課文(讀得很有感情)
師:大家說他這樣讀好不好。
生齊說好!
師:那我們大家一起把這兩句讀一讀!
生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師:老師給你們三分鐘的時間,你學著老師的樣兒,也從文中找出一處你最欣賞的語句,品味作者的感情!
(大屏幕: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品味作者表達的感情)
生1:我覺得“麥子打完了,該松一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著夏秋兩季。”這里體現了對勞動者的贊美之情。
師:你再讀一遍,試著讀出這種贊美之情。
生1讀課文。
師:讀得很好!還有哪位同學來說說?
生2:“那夏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蘊涵了作者對夏天的贊美,喜愛!
師:你讀得很好,能再讀一遍嗎?
(生再讀課文)
生3:“輕飛曼舞的峰蝶不見了,卻換來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
師:還有什么要說嗎?
生3:沒有,我覺得這句話寫得很美。
師:這里也包含了作者的對大自然的對夏天的熱愛之情!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怎樣?
(師生齊讀課文)
師:總結一下同學們回答的內容,這篇文章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贊美夏季、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同學們,這么好的文章我們怎么能不帶著強烈的感情再大聲地朗讀一遍呢?
(大屏幕:熱愛自然、贊美夏季、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
(生大聲地朗讀課文)
師:作者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從勞動人民的角度出發來感受夏天,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大屏幕:作者簡介:1946年生于山西
現任:
•新聞出版署副署長
•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全國記者協會常務理事)
師:梁衡的官位很高
(大屏幕:梁曉聲在《靜夜時分的梁衡》里對梁衡的評價:
•梁衡很謙虛
•梁衡待人誠懇
•梁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顫
•梁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強調)
師:你有什么感想?
生:作者關注百姓。
師:是啊,難怪他在文章的結尾要那樣寫了,一起把第五段讀一讀!
(生齊讀第五段)
師:我們再來讀一首詩歌。
(大屏幕:山亭夏日[唐]高駢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生輕聲吟讀《山亭夏日》)
師:與我們課文相比,你有什么感想?
生1:都寫得很美。
生2:也許梁衡是個積極向上,喜歡轟轟烈烈的生活的人,而高駢是個閑情逸致的人。
生3:山亭少了一種緊張、熱烈、急促。
師:都說得很好!梁衡寫了很多的內容來表現夏天的緊張、熱烈、急促,除了他所寫的這些內容,你還能想出其它的有夏天特點的景觀和勞動場景來嗎?
(大屏幕:除課文寫到的以外,你還能說出夏天的哪些景物來嗎?)
生1:夏天有荷花。
生2:夏天農民們會很早起床到田里鋤草。
生3:夏天有蛙聲、有螢火蟲。
……
師:課后你也學著作者的樣子寫一點夏天的東西。
《夏》課堂教學實錄 篇2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課題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夏》。
一. 說教材
這說課的題目是梁衡先生的散文《夏》。這篇文章選在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是一篇自讀文章。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是:
1. 欣賞散文優美的.精辟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2. 了解課文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和寫景的層次。
3. 學會觀察景物的特點,并作簡單的描述。
4. 說話有針對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動別人。
在學習本文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朱自清的《春》,酈道元的《三峽》,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學習中我們已經把單元的目標向學生交代清楚,也做了課堂練習。這節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我感悟和學習遷移能力,進一步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
本課的重點是:
1. 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清文章的思路。
3. 感受語言的魅力。
4. 收集有關夏天的美文.美句。
二. 說程序
1. 檢查預習和引入課文(控制在五分鐘以內)
用投影1寫好本課字詞,要求學生注音,解釋。
注音:磅礴(pángbó)匍匐(púfú)澹澹(dàndàn)
解釋:閑情逸致:閑適安逸的興致情趣。
主宰:主管,統治。
黛色:青黑色。
2. 檢查字詞完后,用投影2演示王維的《苦行》
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hé)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略作解釋:(涸:河里無水。 紈:很細的絲織品,相關成語:紈绔子弟。)
提問:詩歌描寫的什么季節?用一個字概括詩人的態度。
學生思考三分鐘,回答后,明確:怨夏。
提問:老師引出這首詩,有什么目的?學生回答后,明確:與梁衡的《夏》作比較。 板書:夏 梁衡 。
3. 布置學生自讀課文五分鐘,也用一個字概括梁衡對夏的態度?
五分鐘后,提問,回答,明確:贊夏。 板書:贊夏。
提問:梁先生為什么要贊夏呢?全班學生按座位分十二個組討論。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每組綜合意見后,派代表發言。綜合學生意見。概括,明確,板書:景美,人勤。
提問:景美,人勤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后,明確:緊張,熱烈,急促。(板書)
4. 布置學生每人輕聲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5. 全班舉手表決,選出大家最喜歡的段落,全班大聲朗讀大家最喜歡的段落。
6. 拓展:全班學生按座位分十二個組討論,每組派一個學生上來寫出本組學生對夏天的感受,可以用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一首詩概括。
7. 學生寫完后,教師略作評價。
8. 布置作業:選擇不同的方式查資料,印證本組寫在黑板上的感受。(可以組內協作完成)
a、 上圖書館 (要求寫出資料,標明書名,作者,頁碼)
b、 上網(要求抄出資料,注明網址、網頁。)
三、說教法,學法以及理論依據
1.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節課,教師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目標的。
2. 檢查學生的預習這一步必不可少,這是有我校的校情,學情決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學生不住校,不晚修,教師無法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我校的學情是:有一部分學生的 學習自覺性極差,教師要加強督促。
3. 學習語文的一個重點是積累,猶如堆沙一樣,一層一層的積淀。課外的閱讀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強調,并做好示范作用。因此,本課的開頭和結尾都有意這樣做。
4. 語文學習的意境,重在感悟。因此,學生自己覺得哪一段好,教師理應順水推舟,不必強求他們說出理由,只用朗讀來加強這種感悟就行了。
5. 語文來源于生活,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活體驗非常重要。因此,學生們討論后,上黑板寫出,交流感受很有必要。
6. 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要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
《夏》課堂教學實錄 篇3
《夏》說課教案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夏》,它是由著名特級教師洪宗禮先生主編的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多彩四季”的第四篇課文。
一、新課標下新教材的特點。
蘇教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是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要求編寫的,準確反映了新標準的精神和思想。并且構建了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選入的課文更是注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既突出高雅的進步的精品文化,又注意選入文質兼美的通俗作品。而且以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為本,所有編輯設計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完成學習過程,探索學習方法,留足空間,增加彈性,為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創造性地學習創設必要的條件。
二、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梁衡先生筆端的《夏》是他作為中央報紙的記者多年駐節在黃河流域所親密接觸的夏。這凝重厚實的黃土地,哺育了我們的民族,潤澤了中華數千年的燦爛文明,所以,他把黃土地之夏,作為自己縱情禮贊的典型觀照物,就不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而且也具有更深層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義在。該文被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四課應出于以下考慮:
1、本單元的主題是“多彩四季”,四季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寫出景物之美,關鍵是要善于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并用美的語言表現美。該單元前三課分別是朱自清的《春》,酈道元的《三峽》和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通過前三課的學習,學生欣賞到了散文優美、精辟的語言,了解了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和寫景的層次以及景物描寫中的感情。第四課同樣是美文,但語言的風格同文章描述的季節一樣更加個性和張揚,更加有熱烈的時代氣息。
2、結合初一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大部分的學生很少讀到寫夏季的文章,嶄新的內容、明快節奏、多彩的畫面更加容易接受和領會。
3、是繼第一單元“親近文學”、第二單元“金色年華”、第三單元“民俗風情”之后的對學生閱讀和欣賞美文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們所教班級的初中學生在對蘇教版新教材的學習中,已經逐步習慣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而且表現欲和競爭精神很強,尤其是在朗讀美文這一方面相當感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中將主要以如何有感情地朗讀來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挖掘。
四、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該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2.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其語言魅力。3.注意對比手法在文中的運用,體會它的作用。4.體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強化朗讀,整體把握,深入體會,學以致用”是我在該課教學中的指導思想,在處理教材時,結合多次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在總體上感覺、感知作者語言的魅力,通過多媒體補充,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羽翼,在美文中暢游、領悟、快樂。運用點評法正確引導學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領會,最終領悟到作者贊美夏的真正目的。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聲音加畫面導入,范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讀清結構、朗讀競賽、品讀美點、鑒賞美點、討論、質疑、積累佳句、仿寫句子等方式使學生在郎讀中領會、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探討、在朗讀中積累。
六、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設計(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1.聽一聽,這是屬于哪個季節的聲音。(播放音效文件)
(夏季)
2.看一看,這是屬于哪個季節的畫面。(播放相應圖片) (夏季)
3.你喜不喜歡夏季呢?為什么?
4.當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一看梁先生喜不喜歡夏。
(二).誦讀
1.范讀課文。
聽讀要求:作者梁衡喜歡夏天嗎?為什么?(從文中的哪一句話可以看出來?)
喜歡。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夏季。
2.讀準字音:請同學們放聲自由朗讀文章,劃出不會讀的字詞和不懂的、有疑問的語句,并進行認真的思考,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實在無法解決的與就近的同學討論解決。(老師巡視、指導)
芊芊(qiān qiān) 黛色(dài) 磅礴(páng bó) 匍匐(pú fú) 迸發(bèng) 澹澹(dàn dàn)
3. 讀出節奏:誦讀文章時,讀出輕重緩急,尤其是個別長句要注意停頓適當、輕重適中。
范讀1、2節,要求學生認真聽范讀,注意老師在朗讀時對語調、語速的處理,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處理?
例句:好象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這里的“泛泡、冒氣”“終于沸騰”都應該重讀,但又不能是一樣的重讀,而應該是由輕到重,“沸騰”一詞應達到重讀的頂點,以充分體現夏天的熱烈。
小結:準確流暢、停頓恰當、輕重適中。
4.讀出感情:誦讀文章時,要在腦海中想象畫面,讀出感情。
指名讀3、4、5節,評點朗讀。(注意從儀態、情感、語音、語速等幾個方面評點。)評點學生要求示范朗讀。
品味情韻、咀嚼情感,抓住“贊美”。
小結:朗讀時的輕重緩急應與作品的思想內容相適應。
5.讀清結構:作者為什么要大聲贊美夏季呢?夏季有什么特點呢?
在剛才朗讀的過程中,你捕捉到了哪些畫面?(景美、人勤)這些畫面突出了夏的什么特點?(緊張、熱烈、急促)
6.朗讀競賽:請男女生各選一段進行齊讀,再次感受夏季的美。
(三).品讀美點
1.學法指導:
(1).你認為哪個詞用得好、用得傳神,哪個句子最富有表現力?用筆圈劃出來,說說它好在哪里。
(2).你認為全文在結構和內容上有哪些美點?在品味的過程中,希望同學們能針對課文的內容、結構、語言等提出疑問。因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更重要。
2.學生分組活動:第一、二組完成第一個問題,第三、四組完成第二個問題,每個人只要講出一點就行,可以相互交流。對美點的鑒賞最好寫成優美的文字。
3.教師巡回指導。適當點撥,組織學生討論。
4.學生自由發言,或鑒賞美點,或提出疑問。
(傳神的動詞、富有表現力的形容詞、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運用、對比的作用、含義深刻的句子等。只要等談出感受并言之成理,都應予以肯定。)
(四).積累佳句:
背誦比賽:(1).背出你最欣賞的一句話;
(2).男女生輪流接力比賽。
(3).不能重復背誦,背的時候也要背出感情,5秒內接不上的一組為輸家。
(五).拓展
仿寫句子:仿照你最欣賞的一句,寫出你最喜歡的季節和喜歡它的理由。
(六).小結有感情地齊讀課文,再次品味夏季之美。
《夏》課堂教學實錄 篇4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課文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
一、詩句導入
1、下面我們做個猜謎游戲,我背一句詩大家猜猜它描寫的是春夏秋冬的哪個季節。搶答,不用舉手。請聽題: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大家的詩詞積累量還挺豐富的,這樣你把你所知道的描寫四季景色的詩句背出來給大家猜一猜。
過渡:我發現大家提到的夏天的詩句并不多。在歷代文人的筆下,夏要么是干燥炎熱苦悶壓抑的藝術象征,要么就是楊萬里筆下的“日常睡起無情思”,的一種輕松閑適中透出的一絲無奈。
可是,當代作家梁衡(板書:梁衡)卻敢于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高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夏季,令人由衷嘆服。今天我們就領略一番梁衡筆下的《夏》(板書:夏)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朋友們打開課本,自讀課文,看看作者筆下的夏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在朗讀過程中,借助字典解決字詞障礙。并思考:作者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夏天?
2、的夏天。(板書:熱烈、緊張、急促)
三、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過渡:文中抓住這三個特點,分別進行了具體的描繪。
1、請大家組成四人小組互相探討一下:課文用2、3自然段中用了哪些句子來具體表現夏天的熱烈。
①、小組討論。
②、指名說一說,并借機引導女生朗讀描繪大地夏景句子,男生讀一讀旺季景象的句子。
2、作者由寫景自然過渡到寫人,寫了哪群人?(農民)第幾自然段?好,我們一起把第4自然段讀一下。
找找看哪些句子寫出了緊張急促?
四、走進課文,再現畫面
過渡:剛才通過234自然段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生動逼真的圖面,仿佛在我們的眼前,耳朵里,都能感受到那一幕幕畫面。
請以下面的形式說說你自己的感受。
我仿佛聽見了;
我仿佛看見了;
我感覺到了;
1、動手寫一寫
2、指名說一說
五、重點點拔,點題升華
過渡: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使人如臨其境,作者單為了寫景才寫夏的嗎?
四人探討一下:作者為什么寫夏呢?(板書:景美)(板書:人勤)
1、總結板書(黃金的夏)
2、仿句。
春日融融,夏,秋波澹澹,冬。
六、細讀品味
1、作者抓住事物特征,運用對比手法,擬人比喻的修辭,再現了一個熱烈、緊張、急促的夏天。請選擇你自已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讀給同桌聽聽,并說說喜歡的原因(邊讀邊想像文中的畫面,讀出節奏、感情)
2、指名讀一讀,
《夏》課堂教學實錄 篇5
一、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對夏天的熱愛和對勞動者的贊美之情。
2、了解文章由總寫到分寫(具體描繪)的思路。
3、掌握本文語言的獨特魅力,體會句子的深刻含義。
二、教學重點
體會前兩首詩中所蘊含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想象豐富、構思精巧、語言凝練等特點。
四、授課方法
自主預習閱讀感知討論歸納練習鞏固。
五、學法指導
了解詩歌的一般常識。
六、教學過程
【亮標明學】
齊讀本課學習目標。
【預習導學】
【合作互學】
(一)理清結構層次,概括各部分意思。
第1小節,總寫。
第2—3小節,寫夏天的;第4小節寫夏天的。
第5小節,表達。
(二)深入探討課文。
1、請你說說,從作家的描繪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夏天?
比如:我從那“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看到一個熱烈的夏天,植物蓬勃生長。
2、文中巧妙地運用了對比。請你說說,作者用夏天作物生長與春天里的作物生長情況比較目的何在?又用“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與“苦澀的汗水”進行對比有何作用?
3、第4段中“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著腰,流著汗,只是想著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著快打,快打”一句里連用四個“快”字,在表達上是否重復?請作簡要分析。
4、農民在夏季收割時非常辛苦,要早起晚睡,可他們半夜醒來為什么要去“聽聽窗紙,看看窗外”?
【釋疑助學】
1、高駢的《山亭夏日》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2、本文的作者僅僅是贊美夏天嗎?
(三)總結全文
1、文章抓住了夏天熱烈、緊張、急促的特點,描繪了夏天金黃色的大地上,暑氣蒸騰、麥浪翻滾、萬物蓬勃生長的景象,表達了他對夏天的和對辛勤勞作的.農民的,也體現了他對的向往。
2、文章善于抓住寫景,善于運用、的方法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鮮明。
教學《夏》這一課的時候,我由高駢的《山亭夏日》導入后,讓學生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夏的感情態度,找出直接表達這一感情的語句;找出直接揭示夏的特征的語句。學生在誦讀后,探討這兩個問題,很快就抓住了文章的感情基調和描寫對象的對征,收到了提綱挈領之效。
在研讀第二節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二節劃出描寫的景物,并區分哪些是夏季的景物,哪些不是夏季的景物,是哪個季節的景物,說說為什么寫另一個季節的景物。學生很快抓住了用對比描寫手法突出夏季熱烈的寫法,很輕松的化解難點。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再讀課文,圈出能體現熱烈氣氛的動詞,難度小,而且能進一步熟悉文本。然后,挑選自己特別喜歡的語句反復誦讀,試從修辭、人的感覺角度、用詞等角度體會文句的準確生動,學生興趣盎然,既輕松,又有實效。有不少學生的發言很新穎,如有學生說以前讀的比喻都是把某一個事物比作另一個事物,“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這個比喻卻用水由冷到沸騰的過程來比喻由春到夏的過程,非常貼切,而且“沸騰”還突出了夏“熱烈”的特征,這正是這一節的主要意思。說得多好!
在教學第三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理解“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生命交替”。通過仔細賞析第五、第六兩句話,通過抓住“麥子剛剛割過”體會“收獲之已有”;通過品讀寫棉苗、高粱、玉米和瓜秧的句子,和“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理解“生命交替的旺季”,避免抽象的講解。
另外,我在教學過程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黃金季節”中的“黃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的“沖刺”,體會“炎熱”與“熱烈”的區別,培養學生的語感,學習體會詞語的語境意義的解題技巧,既有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又適應考試的要求。
《夏》課堂教學實錄 篇6
學習目標
1、 通過閱讀,解決文中疑難,梳通文意。
2、通過獨立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概括文章結構,說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過拓展性的比較閱讀,能夠區分不同作者對夏的不同感受。
4、以本文為學習對象,寫作《草原之夏》。
學習過程:
導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哪位同學愿意說說看,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較喜歡哪個季節?(學生說,并簡述理由)那你們能猜到老師更喜歡哪個季節呢?學生猜。(老師恰恰是并不喜歡夏天的,因為在我們當地,酷暑夏天是比較難熬的,我們當地有句諺語,叫“寧過三冬,不過一夏”就拿這兩天來說,地表溫度都達到了400C,所以當有老師聽說我能來到避暑勝地、草原城市錫林浩特,都十分地羨慕。
雖然老師不太喜歡夏天,但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一篇文章,作者對夏的感情是很熱烈的。他的感情怎樣,學完文章,我們一定能夠了解。不過這篇文章比較艱深,在下面的學習中,同學們一定要很專注、很投入。
一、 梳通文意:
1、指導語 :(1)、請同學們仔細閱讀文章,劃出不懂的或有疑問的語句,并進行認真閱讀思考,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實在無法解決的再與就近的同學討論交流。等一會兒我們還要全班討論。看看我們的同學解決了哪些問題,還遺留哪些問題。
2、學生活動:學生按閱讀要求閱讀課文。老師巡視,提供支持和幫助。
3、全班討論:提出疑問,對疑問發表見解。(指導語 :剛才大家的閱讀很認真,討論也很投入。現在我們全班交流、討論,內容有兩個:1已經解決的疑問,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把你解決的過程和現在認識與大家交流;2、還有的疑問不能解決的,提出來,請別人幫助。發言的同學盡可能聲音響亮點、清楚點,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注:對學生的交流和討論進行隨機的點撥和評價
二、理清結構
1、指導語 :(過渡)經過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們就在理解的基礎上,來進一步梳理一下文章的結構。請同學們思考這樣的問題:文章通過哪些方面來描寫夏天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同學們再次研讀課文,并經過小組合作學習,來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活動:
(1)學生獨立閱讀(指導語 :先給大家兩分鐘時間,圍繞這個問題,進行獨立地閱讀和思考)
(2)兩分鐘后,小小組合作學習。(指導語 :合作學習的目的是各小組經過討論,理清文章結構,并且將文章的結構概括出來,如果小組愿意以結構圖的形式呈現,我們也非常歡迎。)
(指導語 :現在我來說明一下小組合作的注意事項:同排五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選出一名組長。那么是由我來指定組長,還是小組自己推選呢?在接下來去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的組長既有權利,也要行使義務了。權利是領導小組合作學習;義務是關心小組成員,將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好。小組長要做的工作有:首先要確定發言的先后順序,組織組員一個接一個地發言。其次在一個同學發言時,組長還得維持好組內的秩序,確保其他組員能夠認真傾聽。第三,組長還得指導其他組員在發言中,能夠對同組成員的觀點補充意見并表明自己的觀點。最后、組長還需任命一名小組代表,匯總本小組的觀點,準備展示本小組共同的學習成果。)
注:老師巡視、參與、對話。
3、各組代表發言,師生共同參與,理清文章結構。
氣勢磅礴
景
贊 美 色彩金黃
緊張、熱烈、急促
人—勤勞、忙碌
三、質疑探究。
1、指導語 :讀了這篇文章,大家對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感情有了一定的認識,下面我們要進行深入一步的學習了。不知道大家對文章本身有沒有什么可質疑的地方?(1、作者說“夏天的顏色是金黃的。”難道夏天的顏色只是金黃的嗎?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2、作者認為“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你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說說你的理解。)
四、拓展學習
1、指導語 :在這篇文章里,作者
“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他的感情是很熱烈,但是不同的人對夏天是有不同的感受的。現在我們來看兩首詩,這兩首詩又表達作者對夏天怎樣的感受呢?(幻燈打出)
學生活動:讀讀、想想、說說(煩躁/閑適/熱烈)
2、指導語 :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夏天:不同的人對夏天的感受也會不同,在你的眼里,草原的夏天又是怎樣一種景象呢,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請以《草原之夏》為題,學習作者寫景的語言,寫一篇作文。(課后作業 )
五、小結反思:
《夏》課堂教學實錄 篇7
《夏》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體味作者對夏的獨特感受。
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學習難點: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問題會得出不同結論的道理。
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新課
[設計說明] 此步驟用學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對課文的學習,為學生體會本文對夏的獨特描繪作鋪墊。
我們知道,一年有四季,目前我們已經進入了秋季,你對秋天有什么感受呢?(請二三位同學交流感受)
那對于剛剛過去的夏季,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請二三位同學交流感受)
這樣看來,我們每一位同學對夏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那作家梁衡又是如何看待夏天的呢?學習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夏》。
二.交流預習
請二三位同學上講臺展示并交流預習情況。
三.整體感知
[設計說明] 此步驟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和重新擬定標題的方法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這篇課文,邊讀邊想,能否根據文章描述的內容,給本文重新擬定一個標題。可以采用___________的夏 或 夏是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
學生齊讀課文,讀后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交流討論。
三.品味語言
[設計說明] 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讀文章不僅要了解內容,還得細細地品味語言。一篇好文章往往要用一些精彩的語句表達思想感情。請同學們靜下心來把課文再默讀一遍,感受一下哪些詞用得好,哪些句子寫得美,能打動你的心,哪些語句能引起你的聯想,讓你想起你自己曾經看過或感受過的類似情景。
學生先默讀課文,勾畫相關的詞語和句子。
學生獨立學習以后,先在小組內交流感受。再由小組推薦代表全班交流。
例如:“烘烤”這個詞用得好,能使人感受到太陽的溫度特別高。
“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這句寫得好,我們仿佛能聞到麥子的這種香味。
“熱風浮動著”這句讓我聯想到夏天走在柏油馬路上的熾熱。
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可以選擇時機讓他進行個別的朗讀,也可以全班朗讀某個片段。
四.課后作業
[設計說明] 此步驟是通過對描寫夏天的不同文章進行比較,讓學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的道理。并查找資料,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們對夏天的不同看法。
1. 必做
1)尋找并閱讀本冊課本中以及其他書籍中描寫“夏”的詩詞或文章,通過比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對“夏”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感受。
2)文章最后說:“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為什么?
2.選做
你能搜集到更多的關于夏季的資料嗎?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么形成的嗎?
你能描述我們鎮江夏季的特點嗎?
你能說出多少關于“夏”的成語或諺語。
你能找到以“夏”為主題的照片、圖片或音樂嗎?
……
簡案
課題:《夏》
學習目標:體味作者對“夏”的獨特感受。
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學習過程:
一.導入 新課
[設計說明] 此步驟用學生自己的感受引入對課文的學習,為學生體會本文對夏季的獨特描繪作鋪墊。
由學生對秋季及夏季的感受導入 新課
二.交流預習成果
三.整體感知
[設計說明] 此步驟是讓學生通過朗讀和重新擬定標題的方法感知文章主要內容,
齊聲朗讀課文,思考:能否給本文重新擬定標題。
四.品味語言
[設計說明] 此步驟是讓學生在感知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感受一下哪些詞用得好,哪些句子寫得美,能打動你的心,哪些語句能引起你的聯想,讓你想起曾經看過或感受過的類似情景。
五.課后作業
[設計說明] 此步驟是通過對描寫夏天的不同文章進行比較,讓學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的道理。并查找資料,更多地了解夏天,以及人們對夏天的不同看法。
2. 必做
1)尋找并閱讀本冊課本中以及其他書籍中描寫“夏”的詩詞或文章,通過比較,想一想:不同的作者對“夏”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感受。
2)文章最后說:“有閑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為什么?
2.選做
你能搜集到更多的關于夏季的資料嗎?
例如:你知道夏天是怎么形成的嗎?
你能描述我們鎮江夏季的特點嗎?
你能說出多少關于“夏”的成語或諺語。
你能找到以“夏”為主題的照片、圖片或音樂嗎?
……
《夏》課堂教學實錄 篇8
夏
射陽特庸中學 楊玉軒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課文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
一、詩句導入
1、下面我們做個猜謎游戲,我背一句詩大家猜猜它描寫的是春夏秋冬的哪個季節。搶答,不用舉手。請聽題: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大家的詩詞積累量還挺豐富的,這樣你把你所知道的描寫四季景色的詩句背出來給大家猜一猜。
過渡:我發現大家提到的夏天的詩句并不多。在歷代文人的筆下,夏要么是干燥炎熱苦悶壓抑的藝術象征,要么就是楊萬里筆下的“日常睡起無情思”,的一種輕松閑適中透出的一絲無奈。
可是,當代作家梁衡(板書:梁衡)卻敢于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高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夏季,令人由衷嘆服。今天我們就領略一番梁衡筆下的《夏》(板書:夏)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朋友們打開課本,自讀課文,看看作者筆下的夏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在朗讀過程中 ,借助字典解決字詞障礙。并思考:作者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夏天?
2、 的夏天。(板書:熱烈、緊張、急促)
三、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過渡:文中抓住這三個特點,分別進行了具體的描繪。
1、請大家組成四人小組互相探討一下:課文用2、3自然段中用了哪些句子來具體表現夏天的熱烈。
①、小組討論
②、指名說一說,并借機引導女生朗讀描繪大地夏景句子,男生讀一讀旺季景象的句子。
2、作者由寫景自然過渡到寫人,寫了哪群人?(農民)第幾自然段?好,我們一起把第4自然段讀一下。
找找看哪些句子寫出了緊張急促?
四、走進課文,再現畫面
過渡:剛才通過234自然段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生動逼真的圖面,仿佛在我們的眼前,耳朵里,都能感受到那一幕幕畫面。
請以下面的形式說說你自己的感受。
我仿佛聽見了 ;
我仿佛看見了 ;
我感覺到了 ;
1、動手寫一寫
2、指名說一說
五、重點點拔,點題升華
過渡: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使人如臨其境,作者單為了寫景才寫夏的嗎?
四人探討一下:作者為什么寫夏呢?(板書:景美)(板書:人勤)
1、總結板書(黃金的夏)
2、仿句。
春日融融,夏 ,秋波澹澹,冬 。
六、細讀品味
1、作者抓住事物特征,運用對比手法,擬人比喻的修辭,再現了一個熱烈、緊張、急促的夏天。請選擇你自已喜歡的段落或句子,讀給同桌聽聽,并說說喜歡的原因(邊讀邊想像文中的畫面,讀出節奏、感情)
2、指名讀一讀,
七、拓展升華
根據課文描繪的景象和和作者抒發的情感,結合自己獨特的感受,以“夏天是 ”寫幾句話。
八、布置作業 :
查找資料,找出描寫夏天的名篇名句。
板書:
熱烈 景美
金黃的夏 緊張 黃金的夏
急促 人勤
《夏》課堂教學實錄 篇9
夏
教學目標 :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課文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
重點、難點:
找出夏天的特點,分析寫景的方法,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同學們,能告訴我你最喜歡哪一個季節嗎?可以說說為什么喜歡嗎?(學生回答)
嗯,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季節,那作家梁衡又是如何看待夏天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文章《夏》。〔板書:夏〕
二、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圈出易讀錯的字詞。(讀后指名說說哪些字詞在讀音上應該要注意的)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并且思考:作者筆下的夏有何特點?
(指名回答,并板書:熱烈、緊張、急促)
3.那么,從文中的哪些詞句里能看出:夏的熱烈、緊張、急促呢?
4.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愿意把你此時的感受說出來與我們一起分享嗎?請采用這樣的形式:
“我仿佛聽見了……;我仿佛看見了……;我感覺到了……。”
5.是啊,我們從那特有的聲音中,那特有的畫面中,感受到了夏天的美景。作者就為了表現夏天的景美嗎?(指名回答,并歸結:其實人也美。)〔板書:景美、人美〕
三、品味
1.這樣的美,作者是用怎樣的語言或者借助了哪些修辭手法來表現的?
(指名回答)
2.其實不僅景美、人美、語言也美。如此美的文章真叫人愛不釋口啊。愿意把你最喜歡的語段朗誦一下嗎?讓我們也一飽耳福吧。(讀后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四、拓展
作者抓住夏天的特點,描繪了夏天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夏的熱愛之情,并深情地贊美了辛勤勞作的人們。我想,每個人對夏天理解是不一樣的,我們大伙一定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請以“夏天是……”寫一小段話(幾句話)
五、作業
查找資料,找出描寫夏天的名篇名句。
板書:
熱烈 景美
夏 緊張 言美
急促 人美
《夏》課堂教學實錄 篇10
《夏》說課教案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夏》,它是由著名特級教師洪宗禮先生主編的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多彩四季”的第四篇課文。
一、 新課標下新教材的特點。
蘇教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是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要求編寫的,準確反映了新標準的精神和思想。并且構建了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選入的課文更是注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既突出高雅的進步的精品文化,又注意選入文質兼美的通俗作品。而且以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為本,所有編輯設計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完成學習過程,探索學習方法,留足空間,增加彈性,為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創造性地學習創設必要的條件。
二、 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梁衡先生筆端的《夏》是他作為中央報紙的記者多年駐節在黃河流域所親密接觸的夏。這凝重厚實的黃土地,哺育了我們的民族,潤澤了中華數千年的燦爛文明,所以,他把黃土地之夏,作為自己縱情禮贊的典型觀照物,就不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而且也具有更深層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義在。該文被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四課應出于以下考慮:
1、本單元的主題是“多彩四季”,四季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寫出景物之美,關鍵是要善于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并用美的語言表現美。該單元前三課分別是朱自清的《春》,酈道元的《三峽》和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通過前三課的學習,學生欣賞到了散文優美、精辟的語言,了解了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和寫景的層次以及景物描寫中的感情。第四課同樣是美文,但語言的風格同文章描述的季節一樣更加個性和張揚,更加有熱烈的時代氣息。
2、結合初一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大部分的學生很少讀到寫夏季的文章,嶄新的內容、明快節奏、多彩的畫面更加容易接受和領會。
3、是繼第一單元“親近文學”、第二單元“金色年華”、第三單元“民俗風情”之后的對學生閱讀和欣賞美文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三、 學生情況分析
我們所教班級的初中學生在對蘇教版新教材的學習中,已經逐步習慣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而且表現欲和競爭精神很強,尤其是在朗讀美文這一方面相當感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主要以如何有感情地朗讀來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挖掘。
四、 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該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2.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其語言魅力。3.注意對比手法在文中的運用,體會它的作用。4.體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強化朗讀,整體把握,深入體會,學以致用”是我在該課教學中的指導思想,在處理教材時,結合多次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在總體上感覺、感知作者語言的魅力,通過多媒體補充,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羽翼,在美文中暢游、領悟、快樂。運用點評法正確引導學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領會,最終領悟到作者贊美夏的真正目的。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聲音加畫面導入,范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讀清結構、朗讀競賽、品讀美點、鑒賞美點、討論、質疑、積累佳句、仿寫句子等方式使學生在郎讀中領會、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探討、在朗讀中積累。
六、 教學過程設計(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1.聽一聽,這是屬于哪個季節的聲音。(播放音效文件)
(夏季)
2.看一看,這是屬于哪個季節的畫面。(播放相應圖片) (夏季)
3.你喜不喜歡夏季呢?為什么?
4.當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一看梁先生喜不喜歡夏。
(二).誦讀
1.范讀課文。
聽讀要求:作者梁衡喜歡夏天嗎?為什么?(從文中的哪一句話可以看出來?)
喜歡。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夏季。
2.讀準字音:請同學們放聲自由朗讀文章,劃出不會讀的字詞和不懂的、有疑問的語句,并進行認真的思考,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實在無法解決的與就近的同學討論解決。(老師巡視、指導)
芊芊(qiān qiān) 黛色(dài) 磅礴(páng bó) 匍匐(pú fú) 迸發(bèng) 澹澹(dàn dàn)
3. 讀出節奏:誦讀文章時,讀出輕重緩急,尤其是個別長句要注意停頓適當、輕重適中。
范讀1、2節,要求學生認真聽范讀,注意老師在朗讀時對語調、語速的處理,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處理?
例句:好象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這里的“泛泡、冒氣”“終于沸騰”都應該重讀,但又不能是一樣的重讀,而應該是由輕到重,“沸騰”一詞應達到重讀的頂點,以充分體現夏天的熱烈。
小結:準確流暢、停頓恰當、輕重適中。
4.讀出感情:誦讀文章時,要在腦海中想象畫面,讀出感情。
指名讀3、4、5節,評點朗讀。(注意從儀態、情感、語音、語速等幾個方面評點。)評點學生要求示范朗讀。
品味情韻、咀嚼情感,抓住“贊美”。
小結:朗讀時的輕重緩急應與作品的思想內容相適應。
5.讀清結構:作者為什么要大聲贊美夏季呢?夏季有什么特點呢?
在剛才朗讀的過程中,你捕捉到了哪些畫面?(景美、人勤)這些畫面突出了夏的什么特點?(緊張、熱烈、急促)
6.朗讀競賽:請男女生各選一段進行齊讀,再次感受夏季的美。
(三).品讀美點
1.學法指導:
(1).你認為哪個詞用得好、用得傳神,哪個句子最富有表現力?用筆圈劃出來,說說它好在哪里。
(2).你認為全文在結構和內容上有哪些美點?在品味的過程中,希望同學們能針對課文的內容、結構、語言等提出疑問。因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更重要。
2.學生分組活動:第一、二組完成第一個問題,第三、四組完成第二個問題,每個人只要講出一點就行,可以相互交流。對美點的鑒賞最好寫成優美的文字。
3.教師巡回指導。適當點撥,組織學生討論。
4.學生自由發言,或鑒賞美點,或提出疑問。
(傳神的動詞、富有表現力的形容詞、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運用、對比的作用、含義深刻的句子等。只要等談出感受并言之成理,都應予以肯定。)
(四).積累佳句:
背誦比賽:(1).背出你最欣賞的一句話;
(2).男女生輪流接力比賽。
(3).不能重復背誦,背的時候也要背出感情,5秒內接不上的一組為輸家。
(五).拓展
仿寫句子:仿照你最欣賞的一句,寫出你最喜歡的季節和喜歡它的理由。
(六).小結有感情地齊讀課文,再次品味夏季之美。
一. 說教材
老師們,我說課的題目是梁衡先生的散文《夏》。這篇文章選在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是一篇自讀文章。這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是:
1. 欣賞散文優美的.精辟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
2. 了解課文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和寫景的層次。
3. 學會觀察景物的特點,并作簡單的描述。
4. 說話有針對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動別人。
在學習本文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朱自清的《春》,酈道元的《三峽》,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學習中我們已經把單元的目標向學生交代清楚,也做了課堂練習。這節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我感悟和學習遷移能力,進一步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
本課的重點是:
1. 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清文章的思路。
3. 感受語言的魅力。
4. 收集有關夏天的美文.美句。
二. 說程序
1. 檢查預習和引入課文(控制在五分鐘以內)
用投影1寫好本課字詞,要求學生注音,解釋。
注音:磅礴(pángbó)匍匐(púfú)澹澹(dàndàn)
解釋:閑情逸致:閑適安逸的興致情趣。
主宰:主管,統治。
黛色:青黑色。
2. 檢查字詞完后,用投影2演示王維的《苦行》
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hé)
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略作解釋:(涸:河里無水。 紈:很細的絲織品,相關成語:紈绔子弟。)
提問:詩歌描寫的什么季節?用一個字概括詩人的態度。
學生思考三分鐘,回答后,明確:怨夏。
提問:老師引出這首詩,有什么目的?學生回答后,明確:與梁衡的《夏》作比較。 板書:夏 梁衡 。
3. 布置學生自讀課文五分鐘,也用一個字概括梁衡對夏的態度?
五分鐘后,提問,回答,明確:贊夏。 板書:贊夏。
提問:梁先生為什么要贊夏呢?全班學生按座位分十二個組討論。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每組綜合意見后,派代表發言。綜合學生意見。概括,明確,板書:景美,人勤。
提問:景美,人勤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后,明確:緊張,熱烈,急促。(板書)
4. 布置學生每人輕聲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5. 全班舉手表決,選出大家最喜歡的段落,全班大聲朗讀大家最喜歡的段落。
6. 拓展:全班學生按座位分十二個組討論,每組派一個學生上來寫出本組學生對夏天的感受,可以用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一首詩概括。
7. 學生寫完后,教師略作評價。
8. 布置作業:選擇不同的方式查資料,印證本組寫在黑板上的感受。(可以組內協作完成)
a、 上圖書館 (要求寫出資料,標明書名,作者,頁碼)
b、 上網(要求抄出資料,注明網址、網頁。)
三、說教法,學法以及理論依據
1.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節課,教師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目標的。
2.
檢查學生的預習這一步必不可少,這是有我校的校情,學情決定的。我校的校情是:學生不住校,不晚修,教師無法了解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我校的學情是:有一部分學生的
學習自覺性極差,教師要加強督促。
3.
學習語文的一個重點是積累,猶如堆沙一樣,一層一層的積淀。課外的閱讀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強調,并做好示范作用。因此,本課的開頭和結尾都有意這樣做。
4. 語文學習的意境,重在感悟。因此,學生自己覺得哪一段好,教師理應順水推舟,不必強求他們說出理由,只用朗讀來加強這種感悟就行了。
5. 語文來源于生活,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活體驗非常重要。因此,學生們討論后,上黑板寫出,交流感受很有必要。
6. 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要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
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
《夏》說課教案 洪澤外國語中學 陳 勇一、教材分析《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篇自讀課文。本教材的前兩個單元分別是教會學生感悟人生、珍愛生命,而本單元則是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自然風光。單元中的每篇課文無一不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學習這幾篇課文既是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途徑,又是一次美的巡禮;從中既可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受到美的熏陶。二、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1、課文淺論:(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復始,輪回無窮。有人鐘愛春日之明媚,有人獨喜秋日之豐碩,有人心醉冬日之沉默……夏天呢?好象總是寂寞的時候多。偶爾有人寫,也不過是一肚子抱怨: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當代作家梁衡妙筆生花,獨辟蹊徑,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夏季的窗戶。全文猶如一支激情奔涌的進行曲,賦予了夏日以靈魂,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2)初一學生課外閱讀較少,即使在有限的閱讀書目中也很少能夠讀到描寫夏季的文章,本文具有嶄新的內容、明快的節奏、多彩的畫面,這會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容易接受和領會。 2、單元教學目標: (1) 欣賞散文優美的.精辟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2)了解課文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和寫景的層次。 (3)學會觀察景物的特點,并作簡單的描述。 (4)說話有針對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動別人。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們班的學生,平時喜歡看課外書籍的人有很多,相對有一些課外知識的積累。平時在課堂上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望和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具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該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 (一)誦讀感知,體會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吟詠精段,感受作品的理趣與情趣。 (三)探究品味,揣摩富有魅力的語言。 (四)語言學用,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銜接。 教學重點:感受夏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教學設想:貫穿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方式。 五、教學過程設計(多媒體課件) (一)詩句圖片導入:下面我們做個游戲,我將在屏幕上展現出幾張配有詩句的圖片,你們能知道是春夏秋冬的哪個季節嗎?(搶答,不用舉手)請看題: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多媒體展示) 大家的詩詞積累量還挺豐富的。這樣吧,你把你所知道的描寫四季景色的詩句背出來給大家猜一猜。
過渡:我發現大家提到的夏天的詩句并不多。在歷代文人的筆下,夏要么是干燥炎熱苦悶壓抑的藝術象征,要么就是楊萬里筆下的“日常睡起無情思”的一種輕松閑適中透出的一絲無奈。
可是,當代作家梁衡(板書:梁衡)卻敢于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高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夏季,令人由衷嘆服。今天我們就領略一番梁衡筆下的《夏》(板書:夏)(二)語文活動一:整體感知 聽讀要求: 1.作家描繪了夏天的哪些情景? 2.從作家的描繪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夏天? (一)課前我們做了預習,作者梁衡喜歡這個夏天嗎?在文中找出依據。 “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夏季。” (二)下面請同學們聽讀課文。要求:邊聽邊想象文中畫面,作家描繪了夏天的哪些情景?從作家的描繪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夏天?(聽讀課文) 了解文章內容,并根據內容給課文重新擬個標題:形如______的夏或夏是______。1. 作家描繪了夏天的哪些情景? (板書 景:細草、林帶、蟬兒 麥浪、太陽、熱風 (萬物勃發) 棉苗、高粱、瓜秧 緊張、熱烈、急促 人:割麥打麥 、追肥澆水(農民辛勞) 2. 說說看,從作家的描繪中,你看到一個怎樣的夏天?比如:我從那 “芊芊細草漸漸滋成一片密密的厚發,……淡淡綠煙也凝成一堵黛色長墻”看到一個熱烈的夏天,植物蓬勃生長。(5分鐘) 學生自由回答。如:熱鬧、緊張、熱烈、急促、氣勢磅礴、忙碌、金色……(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教師歸納點評] 這是緊張、熱烈、急促的夏天,萬物蓬勃生長,農民辛勤勞作。這是黃土地的夏天。梁衡曾作為《光明日報》記者駐扎山西九年,他對腳下的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對這“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有著多么獨到的感受啊! (三)語文活動二:精段吟誦 要求:1.讀出節奏和感情2.讀出理解和感受 (多媒體電視散文《夏》段落:“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 )(聽讀) 1、這個語段有著韻律與節奏的美感,我們也來大聲地朗讀吧!(齊讀) 2、激情演繹一下?師生激情背讀。(配音樂、畫面) (① 小組背讀,②個人背讀) 評價語:(激情澎湃 聲情并茂) [教師歸納點評] 你們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的火熱和生命的激情。老師也來試一試。(師讀)夏,就是這樣一首生命與創造的詩。難怪作家要高聲贊美了。3、你捕捉到文中哪些畫面?請以下面的形式說說你對夏的感受。讀了“_____”語句,我仿佛聽見了_______(或) 我仿佛看見了_______ 我仿佛感覺到了_____ (四)語文活動三:探究品味 讀出你喜愛的詞句,說說你的理解。 1、這篇散文選詞精致,描寫生動細膩,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句子蘊含哲理,既有寫景的情趣美,又有議論的理趣美。把你喜歡的語句劃下來,給你小組的同學說說你的理解。比如:①我喜歡第二段對季節的變化的描寫,用“一鍋水”“泛泡、冒氣、沸騰”的比喻,形象地表現了暮春到初夏、盛夏過程,很新奇形象又樸素自然。 (學生小組交流學習體會,教師適時點撥。) 2、誰先一鳴驚人?(把你的發現給我們共享?)學生自由回答。 評價語: (一)詞語 1.動詞:法國福樓拜曾經說過:“不論描寫什么事物,唯有一個動詞可以使它生動……” ⑴“潛”:一位出色的演奏家。聲聲長鳴悠悠溢出樹間,顯示著夏的勢力,傳達著夏的喧鬧。 ⑵太陽“烘烤”著麥浪,好香的大面包就要出爐了! ⑶“浮動”:熱風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香”,昭示我們的生活是多么豐腴和飽滿啊! ⑷“釀”:醞釀著生活的醇香與甘甜。 ⑸“聽聽”“看看”:語句口語化,幾個細節,讓我們想象出農民們 “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的緊張生活! ⑹ “快割快割”“快打快打”:“五月人倍忙”,有什么比收獲更讓人感到充實的! ⑺那……,那……,那……,無不……:棉苗喘息;高粱玉米搖頭晃腦的歡悅;瓜秧的抖動腰肢前行,“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擬人的寫法,夏天的農作物也具有了人的豐采、氣度、靈秀。 [8]“浸在苦澀的汗水里” :沒有耕耘,哪來收獲?汗水是苦澀的,收獲是甘甜的。 2.其它: “黛色長墻”,“火紅的太陽”,“金黃的大地”:色彩明快,一幅氣氛熱烈的夏之畫卷。 (二)哲理句: ⑴ “旋律”:夏是一首歌,它緊張、熱烈、急促,像一首進行曲,從春唱到秋。 ⑵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黃金的夏季” )(春之色……秋之色……夏(之色)): 排比句勢,用色彩表達對季節的感受,獨具魅力,寫出了夏之熱烈。 春寒料峭,萬物萌發,一切生命都蓄勢待發,收獲在希望之中期盼;秋色輝煌,碩果累累,然而燦爛終將趨于平淡,生命歸于終極。而夏,這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由孕育到豐登,是人類創造之波的流瀉。它教你承受焦灼苦痛,用青春創造財富,用汗水澆灌希望,是生命中創造與奮斗的歷程。它不正是人生最可貴的黃金季節嗎? 教師歸納總結作者把散文當作藝術畫卷精心營構,每一詞精益求精,每一句意蘊深遠。從平凡生活中感悟美,又何嘗不是一種美的創造!下面我們也來試試。 (五)語文活動四:語言學用 仿照第三段句式“你看,那……,那……,那……,無不……”寫一段話。 1. 尋找句式特點:這是表達感受句的句子 句式→描寫句╋抒情句 2 .教師范例。比如:你看,一場冬雪過后,那……無不訴說著冬的寧靜與祥和。 3. 提供畫面場景,學生創作,描繪春(“春江水暖鴨鴨先知”早春田園風光)、秋(秋陽里的一條林蔭路)或童趣(戰火中手拿鮮花的伊拉克兒童)。 4. 朗讀自己的作品。 評價語: 從情境中發現美,并用美的語言表現美! 紅紅的臉蛋也很美! (六)結語: 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領略、發現生活中的美吧。平凡生活中,情趣之光剎那閃現而又無處不在,它會讓你發現:這個熟悉而陌生的世界是如此令人感動,難以釋懷。 六、說教法,學法以及理論依據 1.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節課,教師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目標的。 2. 學習語文的一個重點是積累,猶如堆沙一樣,一層一層的積淀。課外的閱讀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強調,并做好示范作用。因此,本課的開頭和結尾都有意這樣做。 3. 語文學習的意境,重在感悟。因此,學生自己覺得哪一段好,教師理應順水推舟,不必強求他們說出理由,只用朗讀來加強這種感悟就行了。 4. 語文來源于生活,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生活體驗非常重要。因此,學生們討論后,上黑板寫出,交流感受很有必要。 5. 語文學習要與時俱進,要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培養學生查資料的能力和習慣, 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
《夏》課堂教學實錄 篇11
《夏》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誦讀來欣賞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技能目標:讓學生理解文學語言的塑造功能并能運用到實際寫作中。
教給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方法。
情感目標:讓學生理解作品對夏天和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文章中抓住典型景物,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從多個角度寫景的方法。
理清文章的思路,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資料卡片,教學課件
教學設計:
體會文學語言
品讀文段
擴展練習
朗讀感知內容
思考討論內容
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過程 :
一、用多媒體形式出示四季圖片,讓學生辨認春、夏、秋、冬,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由發揮,進入課文情境。
提問:
你讀過的文學作品以描寫什么季節的居多?
你對夏天的感覺如何?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歷代文人對夏天的描述很少,作者卻選擇了這樣一個角度來進行寫作,他是怎樣寫的呢?
二、教師朗讀第一段,學生接著讀(可以讓女生讀2、3段;男生讀4、5段),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三、教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朗讀情況。
出示生字卡片:
芊芊 匍匐 磅礴 泛 貯 迸 澹澹
四、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討論問題,教師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學習的形式進行學習。
1.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讓學生填寫《合作學習過程記錄表》。
2.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①文章描寫了夏天的哪些景色?表現了夏天的什么特點?(太陽烘烤、麥浪翻滾、熱風浮動、萬物生長;緊張、熱烈、急促)
②人們有哪些活動?作者抒發了對夏天的什么感情?(辛勤勞動;贊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選擇了寫作角度之后如何用文學的語言表達感情。
以文章第三段為例品讀。
①對比:用春之色、秋之色和夏天的色彩對比,體現夏季色彩的特點:金色
②修辭的運用:排比:那 那 那;擬人:沖刺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整合,補充學生沒有涉及的內容。
五、拓展訓練:
讓學生說一句描寫夏天的句子,并仿寫課文第一段。
六、小結。
七、作業 布置:
收集、整理描寫夏天的詩句,做成資料卡片與大家共享。
用圖畫的形式描繪出你心目中的夏。
寫一段300字左右的描寫夏天的短文。(可適當運用仿寫)
附:合作學習過程記錄表:
合作學習過程記錄表
科目
課題
班級
時間
角色
任務
承擔者
領導者
引導小組活動,保證指定作業 都全部按時完成
檢查者
檢查小組中每個成員的掌握程度及發言次數
記錄者
分發小組練習材料,記錄小組討論結果
報告者
向全體師生匯報討論結果及小組討論過程
活動過程 記錄
發言者
發言內容
教學點評
教學活動中,教師讓學生以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明確討論角色后進行小組討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分析文章,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傾聽中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后作業 1的設置,體現了新課標強調的知識積累、資源共享;作業 2的設置為學生發揮想象提供了充足的釋放空間;作業 3的設置體現了“以讀導寫”的目標,“可適當的仿寫”又給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了寫作的思路。這節課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實踐中自覺地學習,不失為一節有想法、有創意的課。
《夏》課堂教學實錄 篇12
《夏》說課教案
我今天所說課的篇目是《夏》,它是由著名特級教師洪宗禮先生主編的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多彩四季”的第四篇課文。
一、新課標下新教材的特點。
蘇教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是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要求編寫的,準確反映了新標準的精神和思想。并且構建了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選入的課文更是注意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既突出高雅的進步的精品文化,又注意選入文質兼美的通俗作品。而且以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發展為本,所有編輯設計注重引導學生自己完成學習過程,探索學習方法,留足空間,增加彈性,為學生獨立學習,自主學習,創造性地學習創設必要的條件。
二、課文特點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梁衡先生筆端的《夏》是他作為中央報紙的記者多年駐節在黃河流域所親密接觸的夏。這凝重厚實的黃土地,哺育了我們的民族,潤澤了中華數千年的燦爛文明,所以,他把黃土地之夏,作為自己縱情禮贊的典型觀照物,就不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而且也具有更深層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義在。該文被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四課應出于以下考慮:
1、本單元的主題是“多彩四季”,四季景色千姿百態,美不勝收。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寫出景物之美,關鍵是要善于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并用美的語言表現美。該單元前三課分別是朱自清的《春》,酈道元的《三峽》和老舍的《濟南的冬天》,通過前三課的學習,學生欣賞到了散文優美、精辟的語言,了解了抓住特征寫景的方法和寫景的層次以及景物描寫中的感情。第四課同樣是美文,但語言的風格同文章描述的季節一樣更加個性和張揚,更加有熱烈的時代氣息。
2、結合初一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大部分的學生很少讀到寫夏季的文章,嶄新的內容、明快節奏、多彩的畫面更加容易接受和領會。
3、是繼第一單元“親近文學”、第二單元“金色年華”、第三單元“民俗風情”之后的對學生閱讀和欣賞美文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三、學生情況分析
我們所教班級的初中學生在對蘇教版新教材的學習中,已經逐步習慣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而且表現欲和競爭精神很強,尤其是在朗讀美文這一方面相當感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 中將主要以如何有感情地朗讀來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挖掘。
四、教學目標 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該課的教學目標 應確定為: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2.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其語言魅力。3.注意對比手法在文中的運用,體會它的作用。4.體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強化朗讀,整體把握,深入體會,學以致用”是我在該課教學中的指導思想,在處理教材時,結合多次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在總體上感覺、感知作者語言的魅力,通過多媒體補充,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羽翼,在美文中暢游、領悟、快樂。運用點評法正確引導學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領會,最終領悟到作者贊美夏的真正目的。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采用聲音加畫面導入 ,范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讀清結構、朗讀競賽、品讀美點、鑒賞美點、討論、質疑、積累佳句、仿寫句子等方式使學生在郎讀中領會、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探討、在朗讀中積累。
六、教學過程 設計(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
1.聽一聽,這是屬于哪個季節的聲音。(播放音效文件)
(夏季)
2.看一看,這是屬于哪個季節的畫面。(播放相應圖片) (夏季)
3.你喜不喜歡夏季呢?為什么?
4.當代著名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梁衡先生的散文《夏》,看一看梁先生喜不喜歡夏。
(二).誦讀
1.范讀課文。
聽讀要求:作者梁衡喜歡夏天嗎?為什么?(從文中的哪一句話可以看出來?)
喜歡。我卻要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夏季。
2.讀準字音:請同學們放聲自由朗讀文章,劃出不會讀的字詞和不懂的、有疑問的語句,并進行認真的思考,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實在無法解決的與就近的同學討論解決。(老師巡視、指導)
芊芊(qiān qiān) 黛色(dài) 磅礴(páng bó) 匍匐(pú fú) 迸發(bèng) 澹澹(dàn dàn)
3. 讀出節奏:誦讀文章時,讀出輕重緩急,尤其是個別長句要注意停頓適當、輕重適中。
范讀1、2節,要求學生認真聽范讀,注意老師在朗讀時對語調、語速的處理,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處理?
例句:好象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這里的“泛泡、冒氣”“終于沸騰”都應該重讀,但又不能是一樣的重讀,而應該是由輕到重,“沸騰”一詞應達到重讀的頂點,以充分體現夏天的熱烈。
小結:準確流暢、停頓恰當、輕重適中。
4.讀出感情:誦讀文章時,要在腦海中想象畫面,讀出感情。
指名讀3、4、5節,評點朗讀。(注意從儀態、情感、語音、語速等幾個方面評點。)評點學生要求示范朗讀。
品味情韻、咀嚼情感,抓住“贊美”。
小結:朗讀時的輕重緩急應與作品的思想內容相適應。
5.讀清結構:作者為什么要大聲贊美夏季呢?夏季有什么特點呢?
在剛才朗讀的過程中,你捕捉到了哪些畫面?(景美、人勤)這些畫面突出了夏的什么特點?(緊張、熱烈、急促)
6.朗讀競賽:請男女生各選一段進行齊讀,再次感受夏季的美。
(三).品讀美點
1.學法指導:
(1).你認為哪個詞用得好、用得傳神,哪個句子最富有表現力?用筆圈劃出來,說說它好在哪里。
(2).你認為全文在結構和內容上有哪些美點?在品味的過程中,希望同學們能針對課文的內容、結構、語言等提出疑問。因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價值,更重要。
2.學生分組活動:第一、二組完成第一個問題,第三、四組完成第二個問題,每個人只要講出一點就行,可以相互交流。對美點的鑒賞最好寫成優美的文字。
3.教師巡回指導。適當點撥,組織學生討論。
4.學生自由發言,或鑒賞美點,或提出疑問。
(傳神的動詞、富有表現力的形容詞、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運用、對比的作用、含義深刻的句子等。只要等談出感受并言之成理,都應予以肯定。)
(四).積累佳句:
背誦比賽:(1).背出你最欣賞的一句話;
(2).男女生輪流接力比賽。
(3).不能重復背誦,背的時候也要背出感情,5秒內接不上的一組為輸家。
(五).拓展
仿寫句子:仿照你最欣賞的一句,寫出你最喜歡的季節和喜歡它的理由。
(六).小結有感情地齊讀課文,再次品味夏季之美。
《夏》課堂教學實錄 篇13
一、教學目的要求:
1. 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解文章的思路。
3. 感受語言的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目的要求1、2
教學難點 :目的要求3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內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從小學到初中,我們學過不少吟詠四季的古詩。古詩配美景,真美!演示多媒體畫面(春、秋、冬)。在每一幅畫面后,讓學生背屬于那個季節的詩句。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少了哪個季節。
生:沒有夏季。
師:很好。讓我們先背誦一下有關夏的詩吧!(生齊背)。 同學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當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板書課題、作者。
(二)作者簡介:
梁衡,(1946——
),山西霍縣人。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系中華”散文征文優秀獎。有散文三篇《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步曲》(三卷)《數理化通俗演義》(兩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誦讀文章時,同學們要在腦海里想象畫面,朗讀時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
(四)學生自由放聲朗讀。
1. 掃清字詞障礙。對不識、不懂的字詞句,自由發問。
2. 學生各抒己見后,教師邊小結邊板書。
板書:景美 人勤} 贊美
緊張 熱烈 急促 } 贊美
(五)精讀課文:
1. 齊讀第一段:
①這一句話中哪些詞語概括了夏的特點?
②它起什么作用?
2. 指名一生讀第二段。學生概括段意。哪些畫面突出了夏的特點?
3. 男生讀文章第三段:
①找出采用對比手法的句子。
②哪個句子呼應第二段。
4. 女生讀文章第四段:
①農民的辛勤體現在哪里?
②請用一句話概括第四段。
5. 全體學生齊讀第五段:
①找出采用對比手法的句子。
②請同學說說寓于此段中的感情。
6. 作者為什么贊美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六)學生總結全文。(學生分小組討論、總結)
(七)文章的寫作特點:
1. 文中哪些內容體現了對比手法,起什么作用?
2. 文中還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試舉例分析。
(八)師生歸納文章主題:
本文抓住夏天熱烈、緊張、急促,收獲已有而希望未盡的特點,描繪夏天金黃色的大地上暑氣蒸騰、麥浪翻滾、萬物蓬勃生長的景象,表達了對夏天的喜愛之情,深情贊美了辛勤勞作的農民。
(九)布置作業 :
你心中的夏是怎樣的?
①學生口述心中的夏。
②寫成習作《我心中的夏》。
③課本136頁練習一、二
《夏》教案
蘇州市滸墅關中學 于桂言
(一)教學目的要求:
1. 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學習對比、比較的寫法。
3. 感受語言的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目的要求1、2
教學難點 :目的要求3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內容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新課:
1. 由古詩《山亭夏日》 [唐 ]高駢(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導入 。
2.
這首詩描繪了情調清和的夏日圖畫,表現詩人悠閑自在的閑適情趣。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夏》一文,表達的卻是一種緊張、急促的旋律,表現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點?
2. 文中突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1)哪些段落是寫夏天的熱烈的?
(第2、3段)
① 第二節中哪一個詞語緊扣住了第一節中的“熱烈”一詞?
“沸騰”一詞。
②通過寫春天與夏天景物(比較),突出夏天的特點:“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夏天到了。”
③在作者看來,夏天的色彩為什么是金黃的?
“……——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春天的色彩與夏天的色彩相比較(對比)
④怎樣理解“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這句話?
(2)哪些語段寫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
⑤側面描寫:“……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
⑥兩方面來寫夏:白天到夜里/整個夏天里
(3)作者為什么不歌頌春花秋月,而要贊美這充滿緊張、急促旋律的夏天呢?
——采用對比手法,作者寫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頌勞動,贊美辛勤勞動的農民。
(四)總結文章主題。
本文抓住夏天熱烈、緊張、急促,收獲已有而希望未盡的特點,描繪夏天金黃色的大地上暑氣蒸騰、麥浪翻滾、萬物蓬勃生長的景象,表達了對夏天的喜愛之情,深情贊美了辛勤勞作的農民。
(五)品味語言:
1. 文中多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請同學在課文中找出來,并作簡要分析。
2. 課本136頁練習一、二
教學后記:
教學《夏》這兩個教案,試圖從兩種不同的風格去傳授知識給學生,目的歸一:讓學生從把握夏的特點出發,牢牢把握住作者寓于文中的感情。用這種感情去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學生真切地去體味這份感情。
兩個教案,都從重難點出發,在教學中,都結合了學生的特點實施教學。既有課內知識的解剖,又向課外作了延伸。
在撰寫教案時,參閱了不少成功教案的部分內容,這里一并致以謝忱!
《夏》課堂教學實錄 篇14
[課內精讀]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火紅的太陽烘烤著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天上的云,撲打著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著,飄過田野,吹送著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⑧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著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①前進的瓜秧,無不進發②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③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
1、選文中最能體現夏天“熱烈”的旋律的三個近義詞是
2、選文第一節中與“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一句相呼應的句子是
3、課文說“春之色為冷的綠”、“秋之色為熱的赤”、夏則是“中性的黃色”,那么你認為冬天應該是何種色彩?請仿照劃線句為冬天寫一個句子。
*4、真揣摩,如果用括號中的詞替換句中加點的詞,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a、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
b、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③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
[課外延讀]
(一) 無雨夏天
苦等了一個漫長的春季,眼看這個夏天就快過去了,卻一直沒有看到下雨的跡象。難道說這個多雨的季節竟然不會有小雨淋漓的詩意?沒有大雨磅礴的酣暢?
燥熱和枯干的不僅僅是街道、山林和河川,在焦灼和期待中,人們幾乎要失去耐心。失去耐心的還有門前的那一簇簇的薔薇,我第一次看見翠綠的凋謝,一種異樣的感覺充盈心間。
也許,還有一朵蘊積雨水的云,正在緩緩飄來,徐徐接近著頭頂這片耀眼的天空。那必然是一個讓人歡騰的時刻,陰暗而清涼的風中,人們不再懼怕閃電,急促沖出戶外,滿眼包含感激。是啊,人們已經很少在心底泛起感激了,苦澀的心田,已被干裂成很多滴水難以潤合的碎片。但是,我的確看到了那種場面,當久旱無雨、萬物萎頓、心浮氣燥的時候,戶外天昏地暗,風雨欲來,那時分,人們是何等的開懷哦。
而人們還會再等多久?陽光下浮土飛揚,遮住了呆滯的視線,爍爍遠方,熱浪滾滾,就連綠蔭下的土地也漸漸泛白,那黑色柏油馬路的色調也不再沉實。
這世界竟然如此渴望,燦爛的陽光不再具有溫暖、良麗的含義。那一排排靜靜垂立著的樹,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當然還有一片濕潤、一種清涼,于是人們簇擁到海邊。在海潮喧囂中,人們在希望中幻想,雖然那個愿望是咸澀又酸苦的,卻充滿了強大的生命力。捧一團海水,人們在那小小的一片水面,人們看到的依舊還是熾熱的陽光。
疲憊地張望,偌大的空間在煎熬著,這讓人們想念起了曾經那些綿綿陰雨的日子,想起了關于環保的話題,想起了植樹造林綠化家園的倡議。
可能現在還不算太晚。當人們再一次反省,那反省的背景里,是記憶中的青山綠水,是那些風調雨順的年景,是昨日親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
很長時間,人們崇尚起了冷漠,粉飾了貪婪而縱容了索取,忘卻了辛勤的種植。難道人們真的不知道,當人們用熱情和真心種植善良、澆灌真誠、剪去虛偽之后,這世界會變得很清爽、滋潤和溫和么?不,人們知道。但是人們只會要求別人去做,而忘掉了自己的責任。
無雨夏天,枯萎的或許還有甜美的心靈,在浮躁的空氣中,我們已經厭倦了歇斯底里的標榜,當滿山變野的青色褪去以后,人們發現,巖石的山體依舊那樣沉實和安靜。
1、 在作者的想象中,當久旱逢雨時,人們的表現是怎樣的?(用文中原話來回答)
2、 如果將文中劃線句子改為“這個多雨的季節,應該會有小雨淋漓的詩意,應該會有大雨滂沱的酣暢。”其表達效果有何變化?
3、 作者說“人們崇尚起了冷漠,粉飾了貪婪而縱容了索取,忘卻了辛勤的種植。”聯系實際生活,說說這具體指的是什么?
4、 第八節中說在“那反省的背景里”有“記憶中的青山綠水”有“那些風調雨順的年景”,但為什么還會有“昨日親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
*5、梁衡的《夏》主要表達了對夏天緊張、熱烈、急促旋律的贊美,你認為本文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 沙田山居
書齋外面是陽臺,陽臺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彎,山是青郁郁的連環。山外有山,最遠的翠微淡成一裊青煙,忽焉似有,再顧若無,那便是,大陸的莽莽蒼蒼了。
海天相對,中間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藍光里,也還有一層輕輕的海氣,疑幻疑真,像開著一面玄奧的迷鏡,照鏡的不是人,是神。海與山綢繆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間,還是山誘俘了海水,只見海把山圍成了一角角的半島,山呢,把海圍成了一汪汪的海灣。山色如環,困不住浩淼的南海,畢竟在東北方缺了一口,放檣桅出去,風帆進來。起風的日子,海吹成了千畝藍田,無數的百合此開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遠遠近近,零零落落的燈全睡去,只留下一陣陣的潮聲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節奏撼我的心血來潮。有時十幾盞漁火赫然,浮現在闃①黑的海面,排成一彎弧形,把漁網愈收愈小,圍成一叢燦燦的金蓮。
海圍著山,山圍著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轉,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過,我成了山人。問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經代我答了。其實山并未回答,是鳥代山答了,是蟲,是松風代山答了。山是禪機深藏的高僧,輕易不開口的。人在樓上倚欄桿,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羅漢疊羅漢,相看兩不厭。山谷是一個愛音樂的村女,最喜歡學舌擬聲,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無論是雞鳴犬吠,或是火車在谷口揚笛路過,她都要學叫一聲,落后半拍,應人的尾聲。
從我的樓上望出去,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東方,使朝暾姍姍其來遲。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黃昏早半小時來臨,一個分神,夕陽便落進他的僧袖里去了。白天還如佛如僧,藹然可親,這時竟收起法相,龐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獸,隱然,有一種潛伏的不安。
千山磅礴來勢如壓,誰敢相撼?但是云煙一起,莊重的山態便改了。霧來的日子,山變成一座座的列嶼,在白煙的橫波回瀾里,載浮載沉,八仙嶺果真化作了過海的八仙,時在波上,時在彌漫的云間。有一天早晨,舉目一望,八仙、馬鞍和遠遠近近的大小眾峰,全不見了,偶爾云開一線,當頭的鹿山似從天隙中隱隱相窺,去大埔的車輛出沒在半空。我的陽臺脫離了一切,下臨無地,在洶涌的白濤上自由來去。谷中的雞犬從云下傳來,從夐遠的人間。我走去更高處的聯合書院上課,滿地白云,師生衣袂飄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講壇說道,煙云都穿窗探首來旁聽。
起風的日子,一切云云霧霧的朦朧氤氳全被拭凈,水光山色,纖毫悉在鏡中。原來對岸的八仙嶺下,歷歷可數,有這許多山村野店,水滸人家。半島的天氣一日數變,風驟然而來,從海口長驅直入,腳下的山谷頓成風箱,抽不盡滿壑的咆哮翻騰。蹂躪著羅漢松與蘆草,掀翻海水,吐著白浪,風是一群透明的野獸,奔踹而來,呼嘯而去。
海潮與風聲,即使撼天震地,也不過為無邊的靜加注荒情與野趣罷了。最令人心動而神往的,卻是人為的騷音。從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間,敲軌而來,鳴笛而去的,是九廣鐵路的客車,貨車,豬車,曳著黑煙的飄發,蟠蜿著十三節車廂的修長之軀,這些工業時代的元老級交通工具,仍有舊世界迷人的情調,非協和的超音速飛機所能比擬。山下的鐵軌向北延伸,延伸著我的心弦。我的中樞神經,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鐵輪輪番敲打,用鋼鐵火花的壯烈節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②,也不能不下樓去:
欄桿三面,壓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邐的邊愁欲連環
疊嶂之后是重巒,一層淡似一層
湘云之后是楚煙,山長水遠
五千載與八萬萬,全在那里面……
[注]①闃:音(qù),書面語,遠。 ②王粲:三國時文學家。曾寫《登樓賦》,寄托思念故鄉、懷才不遇的感情。
1、 本文語言雍容典雅,有的直接融合了古代詩句,請補出下列詩句:
問余何意棲碧山
相看兩不厭
2、 余光中是中國臺灣詩人,他的詩作與散文常常充滿著對祖國大陸的思念,洋溢著濃濃的鄉愁,你認為本文哪些地方體現了這一點?
3、下面兩句話運用了什么手法?請具體說明其表達效果。
(1) 山是禪機深藏的高僧,輕易不開口的。
(2) 我登上講壇說道,煙云都穿窗探首來旁聽。
4、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這篇散文感情濃郁,濃墨重彩描繪優美山景,筆法多變,景物各呈其妙。全文重點抒發了沉浸在人間仙境的愉悅心情。
b、 文以“站在陽臺上看山景”為線索,細膩描繪居室四周海水群山變幻莫測的景色,突出“好景雖美而鄉愁難遣”的主題。
c、 “白天還如佛如僧,藹然可親,……有一種潛伏的不安”一句,用白天和黑夜的山景作對比,表現出作者向往光明和憎惡黑暗的強烈感情。
d、 “最令人心動而神往的,卻是人為的騷音”一句,似褒實貶,作者感慨于工業社會對大自然原始狀態的破壞,對山居清靜生活的干擾。
*5、認為本文最后以一首小詩作結有什么作用?
[片段作文訓練]
你有過“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經歷嗎?你有過“天街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的生活嗎?抓住典型景物,表現月夜之美;活用多種修辭,突現美的情感。請以《月夜》為題,寫一段話。
參考答案:
[課內精讀]
1、沸騰、升騰、蒸騰2、“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3、如:冬之色為夢的白,如銀霜,如飛雪,昭示著生命之安靜。4、要點:a、用“趴”字就顯得笨拙,而“潛”字既表現了蟬的機警,又體現了葉的繁茂。b、用“沖鋒”只能表明一般性地往前沖,而“沖刺”則表達出是竭盡全力的最后一沖,準確而生動。
[課外延讀]
(一)1、“那必然是一個讓人歡騰的時刻,陰暗而清涼的風中,人們不再懼怕閃電,急促沖出戶外,滿眼包含感激。”2、要點:語氣不夠強烈,就表達不出作者對夏雨的渴念之情。3、人們一味地砍伐森林而不知綠化荒山;只知一味地捕殺動物而不知保護生態。4、要點:因為如今“青山綠水”不再,連年鬧災欠收就是與“昨日親手伐倒的那一片片森林”有著直接的關系,表現出一種反思的精神。5、表達出作者對夏雨的強烈渴念,警示人們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否則受累的最終是我們人。
(二)1、笑而不答心自閑;唯有敬亭山。2、如:(1)文章第一節中“山外有山,最遠的翠微淡成一裊青煙,忽焉似有,再顧若無,那便是,大陸的莽莽蒼蒼了。”(2)最后引用的詩。3、要點:兩句話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第一句形象地寫出了山的穩重和深邃;第二句生動地賦予煙云以生命,極言山勢之高。4、b 5、要點:總結全文,點明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