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教案(精選13篇)
《風箏》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 能根據具體語境,理解文中的重要詞語的含義
2. 初步學會品析文本語言,從語言中感受人物的心情
3. 感受魯迅沉重、懺悔和孤獨、痛苦的復雜心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圈點勾劃法,品析語言,感受人物心情
三、課堂設計
[課前課件展示:《三月三》、讀附錄古詩《泊秦淮》、齊讀《村居》(伴樂)]
【導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切入課文。
1、師:魯迅是一個偉人,也是一個常人,他也會犯錯。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作品《風箏》,(展示課題)哪位同學愿意介紹一下你所了解到的魯迅。(學生介紹魯迅: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著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雜文集:《華蓋集》等作品。)(課件展示)
2.待上課鈴響后,師問:同學們,你們放過風箏嗎?你們見過放風箏嗎?你們喜歡放風箏嗎?誰來談談放風箏時的感受?
(學生談感受:①親手放過的,②看見別人放的。)[板書:歡快、緊張、輕松]
可是,同學們,我們的魯迅先生看到天上飄蕩的風箏時,他的心里會有怎樣情感呢?讓我們一起來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3.(課件展示)生讀第一段。[師板書:驚異、悲哀]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師:(緊承上)這可真是太讓我們感到驚訝了。看到風箏本該心中充滿向往,本該涌起對童年無憂無慮生活的懷念啊,可作者為什么會驚異和悲哀呢?就讓我們帶著疑問走進文本,首先我請 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誰愿意?讀完后請同學對他的朗讀作簡單的評價。
2、學生朗讀課文(配樂《小夜曲》舒伯特),后進行評價:字音是否準確,是否流暢,是否讀出情感(如初見風箏時的驚異,沉浸故鄉春天的迷醉,禁止放風箏的蠻橫,得意,醒悟后的悲哀躲避到現實的茫然無措等等。作為重點評價)
(學生讀完后問同學們對字音的掌握情況,考察:虐殺 嫌惡 苦心孤詣)
3、老師引導學生明確:
驚異:家鄉放風箏一般是春二三月,沒想到北京的放風箏卻是冬季。時令不同。(評:沒想到在這樣寒冷的季節,人們還能無憂無慮地放風箏!)
悲哀: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虐殺”的一幕,而且這一幕永遠無法補過,心里充滿了自責。(評:想道歉卻道不出去,沒人接受,真是冤枉啊!)
4.揭示寫作小秘密:由此,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寫作的小秘密。我們可以利用文章的開頭為全文埋下一個情感的基調,同時還設下了一個懸念,讓讀者產生疑惑,產生閱讀的迫切感。這是一個多么難得的開頭啊,你感覺到了嗎?
三、重點品讀:
(一)“我不愛弟弟嗎?”(二十年前的風箏)
1、師:(承上)虐殺是什么意思?(虐殺(nüè shā):指虐待人而致死;非常殘忍地帶有虐待手段的殺害。)對于精神虐殺的一幕指什么?
2、引導學生自由讀第3、4段,思考: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三、四自然段,劃找出相關的詞句并圈點勾劃,以“我從 (等詞句)讀出了一個 的弟弟(哥哥)的形象。 ”句式交流。
3、學生交流,教師邊分析邊板書:
3.教師出示補充,品析語言的精妙之處:
a.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
b.去掉:“我忽然想起……恍然大悟……果然……即刻伸手抓斷……擲……,踏扁了。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這些紅體字,可以嗎?說說你的理解?
c.我即刻伸手折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去掉“,”,有沒有關系?為什么?
4.根據重點詞的把握,再次齊讀第四自然段,再次感受“我”的傲然和勝利的心情和弟弟的絕望。
5、師問:文中弟弟反抗了嗎?假如你是小兄弟,你會怎么想?(討論交流)
6、師問:(1)放風箏真的有錯嗎?可我小時候真的就不喜歡游戲了嗎?
(展示《百草園》與《社戲》片斷)
(2)可是我為什么要這么做呢?我真的不愛自己的弟弟嗎?(在舊的時代什么是“有出息”呢?——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魯迅家境)
(二)弟弟不愛我了嗎?(二十年后的風箏)
(沒想到,不正確的愛卻成了精神的虐殺!)
1、師:然而,二十年后,我悔悟了,想補過,可小兄弟全然不記得了,是真的嗎?理由呢?
2、師:無法補過,心中歉意無從排解,只能堆積在心里,怎么不讓我沉重和悲哀呢?(學生劃出表達沉重心情的句子)沉重的心,像一只斷翅的風箏,墮下去,墮下去……
3、穿插音樂,渲染氣氛,有感情朗讀“我”的心情:
●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于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著,墮著。
●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刻了“許多”生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
●我還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過渡:文章中除了“我”的沉重和悲哀,還有其他心情嗎?請大家一齊把最后一自然段朗讀一下(齊讀)
揣摩:“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這句話的含義
(不僅指天氣,更指自己心中無法擺脫的悲哀,想補過又無法補,想擺脫又無法擺脫,自己只得悲哀著。老師還補充一點:作者在看到外國講論兒童的書后開始以為只是自己一個人犯了這個過錯,找弟弟去補過,才發現弟弟全然忘卻,從某種程度上說弟弟已經認同了我小時候的做法,所以此時作者才明白原來只是自己明白了,其它的人都還沒有明白,這才是作者心中深廣的悲哀,他才會想到要喚醒人們都具有這種民主意識是多么的困難,才知道自己啟蒙主義的路還有多么遙遠。所以感到周身都是寒威和冷氣,封建教育思想的毒害太深了。)(看似乎寫天氣,實則借景抒情)
師:這就是魯迅,二十年過去了,被虐殺者早已忘記,可虐殺者卻時時記得,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呢?(討論)“我的的確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地解剖自己。”
——魯迅
師:這就是魯迅,孤獨的魯迅,獨一無二的魯迅,正如張宗綱在《解讀魯迅》講到:
四、拓展文中透露出的魯迅孤獨的感受:
1.出示:張宗剛《偉大的靈魂探秘——》
他(指魯迅)像一只失群的飛鴻,在浩渺的天空飄飄蕩蕩,無所歸依;孤獨寂寞的內心,化為一種巨大的創造欲:他用手中的勾魂攝魄之筆,繪出無數舊時代的圖景,意態生動,悲壯無比。他以其‘智慧的痛苦’,獨步千秋。” (讀出孤獨即可)
2、師小結:也正是我的嚴于自責,弟弟的寬宏大量,一段手足親情揭示了人間至愛——親情。難怪有人說矛盾沖突中也有親情在。是啊!
(課件展示:得到正確的愛是一種幸福,能夠正確去愛是一種智慧。)
就讓我們一起朗讀江天《讀點魯迅》,來作為本節課的結束吧!
3、學生齊讀《讀點魯迅》——江天
4、推薦閱讀:魯迅作
《風箏》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體會秋天里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積累課文中生動的詞語,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設計理念】
1、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從學生的親身經歷出發,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樂說,愛說,想說。
2、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體現語文學習的個性化,多元化。
3、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人物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
4、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和習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在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過程中,伙伴們的心情起伏變化,并找出描寫心情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難點】
引導理解孩子們的心情變化的同時,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孩子們的心情變化寫具體的。
【教學方法】
搜集資料、創設情境、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
1、課前進行一次放風箏比賽。
2、搜集有關風箏的文字資料和圖片。
3、幻燈片:
⑴ 本課要求會認及會寫的生字。
⑵ 課文中描寫心情的重點句。
⑶ 古詩《村居》、《紙鳶》、《風鳶圖》。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分解目標〗
1、聯系生活,抓住動作和心情說出自己放風箏的經歷。
2、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情境再現
1、回憶放風箏的情景:
同學們,上星期我們舉行了一次放風箏比賽,誰來說說你們是怎么放的?其中還發生了哪些有趣或難忘的事情?(重點引導他們說動作和當時的心情。)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并予以肯定和鼓勵。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當時的心情,為學習課文、體會情感奠定基礎。
2、導入學習:
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童年最大的快樂就是做風箏、放風箏,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的感受與我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板書并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先讀得正確、流利,再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圍繞著風箏給我們介紹了哪些事情?聰明的小朋友讀書的時候會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2、根據學生的自由述說,相機反饋,長總結概括板書:
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語言來歸納概括。)
三、朗讀課文,體驗情感
1、默讀思考:
你認為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組交流:
將自己認為最有趣的內容介紹給大家,并說出自己認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
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學生認為“找”也很有趣,應予以特別肯定和鼓勵。
4、聯系自己放風箏時的情景,說說哪些部分的情景感受和你最相似,并試著有感情地讀一讀。
⑴ 指名讀。
⑵ 說說自己是帶著怎樣的心情讀的。
⑶ 學生評價,教師小結。
⑷ 有相同經歷感受的同學齊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自己的親身經歷感受,再回到課文,他們有朗讀的欲望,樂于表現自己。
四、課堂練習
把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第二課時
〖課時分解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朗讀課文,體會心情的變化。
2、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課文,體會心情的變化
1、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⑴ 男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女同學傾聽,比比誰更認真。
⑵ 通過朗讀和傾聽,你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⑶ 師生合作解決下列問題:
① “憧憬”的意思,幾個小伙伴精心地做著風箏,風箏做好以后,該是什么樣的情景呢?誰能想象一下?(這就是“憧憬”)
誰能用“憧憬”說一句話。
② “依”的認讀及“依然”的意思。
(用換詞法“仍然”,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③ 為什么做好的風箏什么都不像,我們卻依然快樂?
⑷ 感情朗讀,假設你就是課文中的孩子。
(指導讀出“快活”的心情,強調“依然”。)
指名讀,挑戰讀,再指名讀,齊讀。
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
2、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⑴ 輕聲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
⑵ 哪些詞語體現了放風箏的動作?(托、牽、跑、叫。)
哪些句子最能體現我們當時的心情?
⑶ 出示重點句:
“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我們快活地叫著,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 你認為這句話中哪個詞最能反映出“我們”當時“快活”的心情?(板書:拼命。)
② 想象一下當時我們會喊些什么?
③ 感情朗讀,讀出“快活”的心情。
指名讀,挑戰讀,再指名讀,齊讀。
3、體會找風箏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⑴ 自由朗讀課文描寫找風箏的部分,找一找哪些句子最能體現找風箏的心情。
⑵ 學生分別找出以下三句話,教師用幻燈片出示:
我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那風箏越來越小,倏地便沒了蹤影。
我們都哭了,在田野里四處尋找,找了半個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我們垂頭喪氣的坐在田埂上。
⑶ 學生連起來讀這幾句話,整體體會“我們”當時心情的變化過程。
⑷ 找出最能表現當時心情的詞語。
《風箏》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嘗試將塑料袋變成風箏的過程中提高觀察、模仿能力,探索讓塑料袋飛起來的方法。
2.用恰當的語言描述自己喜歡的風箏,體驗自制“風箏”進行游戲的快樂。
3.激發幼兒對放風箏活動的興趣。
4.鍛煉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活動準備
l、人手一個塑料保鮮袋,雙面膠、剪刀,彩色皺紋紙條若干,不同長短的細線若干。
2、放風箏的錄像,音樂磁帶。
3、選擇一塊寬敞、平坦的場地,便于游戲時的來回跑動。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播放“放風箏”的錄像。
他們在做什么?你們誰放過風箏?你放的風箏是什么樣子的?(顏色、形狀、大小)你是怎樣讓風箏飛上天的?
(評析:談話內容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在春天里,已經有許多孩子有過放風箏的經驗。風箏顏色、形狀的豐富多樣對小班幼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師能抓住教育契機,引導他們對風箏的形狀、顏色有初步的了解,將如何讓風箏在天上飛起來并呈現多種姿態,作為活動的切入口,激發了幼兒交流的欲望。)
2.請小朋友幫忙滿足塑料袋的“心愿”――飛上天。
塑料袋娃娃看見風箏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飛,可羨慕了!她想和風箏一樣,穿上漂亮的衣服,飛上藍天,小朋友快動動腦筋,幫忙想想辦法吧!
二、猜想讓塑料袋“飛”的方法
1.你有什么好辦法,讓塑料袋飛上藍天呢?(引導想象)
2.出示范例,并即興唱兒歌:身上彩帶飄呀飄,五顏六色真漂亮;肚子鼓鼓胖娃娃,還有一條長尾巴。
3.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塑料袋娃娃哪些地方變了呀?她變成了一只風箏就能飛上天了。(引導幼兒觀察后講述)
(評析:活動中教師能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想法。幼兒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中得到了支持和鼓勵,在與老師、同伴的語言交流中體驗著交往的快樂。通過讓看看、想想、說說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探索“風箏”的制作法
1.粘彩帶。教師示范:剪一條雙面膠粘在塑料袋下面合適的位置,然后將幾根彩色皺紙條粘在雙面膠上,引導幼兒觀察彩帶的顏色和數量:老師粘了幾根彩帶啦?是什么顏色的呢?
幼兒操作粘彩帶,教師指導、幫助。
2.變胖娃娃。探索學習讓塑料袋鼓起來,變成胖娃娃。
誰來試一試?你有什么好辦法?為什么里面的氣很快就逃走了呢?提示要領:裝氣后手要很快抓住袋子的嘴巴。
再讓孩子們試一試,體現自主學習。強調難點部分的要領:使袋子的嘴巴張開,上下晃動,l、2、3抓住嘴巴,擰一擰,不要讓氣逃走哦!
3.長出尾巴。教師操作,幼兒觀察:拿一根細線的一端,在塑料袋擰緊的嘴巴處繞幾圈,然后系牢(繞線并系牢對小班孩子來說有難度,小朋友可以試一試,不行的活由老師幫忙)。
(評析:采用自然習得的方法鼓勵幼兒勇敢地試一試,孩子們非常樂意接受這種方式,嘗試起來也信心十足。活動環節過渡自然,突出了重點、難點,給孩子提供了充分學習和探索的機會。)
四、制作“風箏”
幼兒自由分組,制作風箏,教師巡回觀察,提醒幼兒在遇到困難時可以相互幫助,也可以請老師幫忙。
五、放“風箏”
1.孩子們,我們來放風箏吧!
幼兒自由玩。集中:你的風箏飛起來了嗎?你是怎么讓風箏飛起來的呢?誰的風箏飛得最高?我們請他來飛一次!
2.小結要領:于舉高,跑得怏,風箏就能飛得高!
3.幼兒再放風箏,比一比誰的風箏飛得高。
(評析:引導幼兒在積極的跑動中、在相互比較中自己認識到手舉高、跑得快,風箏就會飛得高;能力強的幼兒還發現,線的長短也會影響塑料袋的飛行。這種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幼兒繼續探索的強烈欲望。)
《風箏》教案 篇4
活動一:放飛風箏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究風箏的興趣。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
法,培養他們喜歡提問、積極應答的良好
習慣。
二、活動縫備:
錄制好的兒歌《放風箏》,風箏一個。
三、活動過程:
1.教師用變魔術或猜謎語的方式引出風箏,激發幼兒對風箏的興趣。
2.出示風箏,讓幼兒互相傳著看一看,引導幼兒觀察,初步了解風箏的外觀結構。
3.小朋友們自由討論,說一說自己所見到的風箏是什么樣的,談一談自己在生活中有關風箏的生活經驗。
.4.“老師還給小朋友們帶來了有關風箏的兒歌呢,可好聽了。”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和幼兒共同欣賞兒歌《放風箏》。
5.幼兒可邊學兒歌邊表演兒歌中表現的情節,引導幼兒創造性地表演,并請幾個有自己的創造性動作的幼兒上來表演。
6.布置任務:回家后,請小朋友們一起搜集各式各樣的風箏,將它帶到幼兒園,大家一起欣賞。
活動二:放飛風箏
一、活動目標:
1.進一步激發幼兒對風箏的興趣,喜歡與同伴分享快樂。
2.認識風箏各部分的名稱,了解風箏的結構特點。
3.引導幼兒發現風箏飛行的條件。
二、活動準備:
幼兒搜集的各式各樣的風箏、線軸、網上下載的風箏圖片等。
三、活動過程;
1.今天小朋友們都帶來了自己的風箏,請介紹一下你的風箏是什么樣的(名稱、形狀、顏色等)。
2.你還看見過什么樣的風箏?
3.帶領幼兒到戶外去放風箏。老師示范放飛過程,請幼兒自己嘗試著放飛。(幼兒分小組學習放飛風箏,三位老師分組指導。)
4.回班后與幼兒一起總結:風箏怎樣才能飛起來,}引導幼兒討論風箏放飛的條件。幼兒自由討論,大膽發言。
(引導幼兒說出要有風、要逆看風飛才能飛起來。)
活動三:設計風箏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繪畫等操作活動中感知風箏的結構特征。
2.激發幼兒創作風箏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實物風箏,畫筆,紙。
2.教師事先錄制“風箏專集”供幼兒欣賞(教師利用攝像機提前錄制)。
3.事先學習一首有關風箏的兒歌。
三、活動過程:
1.欣賞“風箏專集”,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2.提問幼兒:錄像中出現了什么風箏,7(蝴蝶風箏、飛機風箏、蜜蜂風箏、鯉魚風箏、機器貓風箏、老鷹風箏等。)
3.如果是一名小小設計師,你能設計出什么樣的風箏?(奧特曼風箏、小花風箏、小雞風箏、黑描警長風箏、小人風箏……等等。)
4.現在就請小朋友當一個小小設計
師,用你手中的畫筆,設計出與眾不同的風箏。看看誰的風箏最漂亮,誰的風箏最有特點。
5.幼兒自由創作,教師引導幼兒畫風箏。
6.將幼兒的作品放在事先布置好的“天空”中,同時引導幼兒自評和互評。
7.幼兒邊欣賞“天空”中的風箏,邊唱有關風箏的歌曲。
8、請幼兒和家長共同搜集可以制作風箏的材料,下次活動時拿來。
活動四:制作風箏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積極討論和探索,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2.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富有個性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小肌肉的協調性。
二、活動準備:
幼兒和家長共同搜集的制作風箏的材料,包括線、線軸、各種紙張、塑料管、竹坯、膠水、剪刀、小棍等。
三、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在感知風箏的基礎上,利用從家中帶來的材料動手制作風箏。
2.放飛試驗。讓幼兒帶上自己制作的風箏到戶外去放風箏。有的幼兒的風箏能夠飛起來,有的幼兒的風箏飛不起來,為什么?引導幼兒感知風箏飛行的條件。
3.再次利用廢舊物品制作風箏。要求:每個幼兒的風箏要體現與眾不同之處,要有自己的個性。制作過程能夠體現幼兒之間的合作、互助、交流,共同研究、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爭取讓所有的風箏都能飛起來。
4.再次放飛試驗,讓幼兒感受成功的快樂。
活動五:飛吧,風箏!
一、活動目標:
1.在共同放風箏的過程中,密切家匠關系,加深親子感情。
2.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活動準備;
幼兒自己制作的風箏,照相機,攝像機。
三、活動過程:
1.幼兒、家長和教師一起放飛孩子們自己制作的風箏。在路上要求家長引導孩子們說一說路上的風景以及所見所聞,感受春天的氣息,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體驗生活的無限美好。
2.家長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拴風箏,一起放飛風箏,一起玩耍,一起游戲,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光。孩子們體驗和父母在一起的快樂。
3.討論:孩子們,你們玩得開心嗎,為什么,
4.讓父親和母親說一句話,表達對孩子的愛!讓孩子們感受到家長的愛。
5.最后,每個家庭擺一個造型,用攝像機攝下來,用照相機照下來,留下美好的回憶。
《風箏》教案 篇5
目標:
1、學會“放風箏”兒歌
2、喜歡討論風箏的話題
3、了解風箏的各種造型和顏色
準備:
1、兒歌磁帶“放風箏”
2、各種造型和顏色的風箏或者風箏圖片
過程:
1、播放“放風箏”兒歌,并與幼兒討論兒歌的內容,激發幼兒對風箏的興趣。
2、引導幼兒觀賞五顏六色、造型各異的風箏或圖片,并自由討論。
3、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風箏話題,并激發幼兒對風箏進一步的認識和想做風箏的愿望。
大家動手做
目標:
1、了解風箏制作的基本原理
2、喜歡與他人合作制作風箏,并分享喜悅,交流經驗
3、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準備:
1、竹條,細繩,剪刀,紙,顏料,水粉筆等
2、各種風箏模型
過程:
1、拿出幾只不同造型的風箏,與幼兒討論分析“風箏為什么能飛起來”
(1) 發現關鍵在于骨架重量適宜,左右對稱
(2) 風箏有尾巴保持平衡
2、分析出原理后,鼓勵幼兒自由分組(3-5人/組),互相協作準備制作風箏。
3、首先鼓勵幼兒用喜歡的顏色和形狀制作風箏面,再用竹條和繩子做出風箏架
(1) 在畫紙上畫出風箏的圖案,剪下。
(2) 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3) 互相交流討論并適當剪貼修改,使圖案更美觀,更利于起飛。
(4) 風箏骨架應左右對稱,大小適合風箏面。
(5) 骨架捆綁結實,并與風箏面粘合緊密。
4、制作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協助,并提醒幼兒使用剪刀等工具時注意安全,盡量不要把顏料沾到衣服上。
5、試飛風箏,并做一定修改。
一起放風箏
目標:
1、學會放風箏的基本方法,樂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享受大自然的樂趣,樂于與朋友合作放風箏
準備:
1、教師確定放飛的地點,時間
2、通知各小組幼兒帶上自己制作的風箏
3、帶上修補的工具,如剪刀,膠水,紙,繩子等
過程:
1、確定地點要開闊和安全。
2、與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放飛風箏,確定風向風力。
3、每小組幼兒互相協作放飛風箏、
4、若有某小組幼兒的風箏不能起飛,組織大家討論風箏不能起飛的原因(骨架太松,不對稱,尾巴輕等問題)。
5、鼓勵幼兒探索解決的辦法,并對風箏進行改進。
6、教師對活動進行,并夸獎幼兒的表現。
《風箏》教案 篇6
漂亮的風箏目標:
1、學會“放風箏”兒歌
2、喜歡討論風箏的話題
3、了解風箏的各種造型和顏色
準備:
1、兒歌磁帶“放風箏”
2、各種造型和顏色的風箏或者風箏圖片
過程:
1、播放“放風箏”兒歌,并與幼兒討論兒歌的內容,激發幼兒對風箏的興趣。
2、引導幼兒觀賞五顏六色、造型各異的風箏或圖片,并自由討論。
3、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風箏話題,并激發幼兒對風箏進一步的認識和想做風箏的愿望。
大家動手做目標:
1、了解風箏制作的基本原理
2、喜歡與他人合作制作風箏,并分享喜悅,交流經驗
3、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準備:
1、竹條,細繩,剪刀,紙,顏料,水粉筆等
2、各種風箏模型
過程:
1、拿出幾只不同造型的風箏,與幼兒討論分析“風箏為什么能飛起來”
(1)發現關鍵在于骨架重量適宜,左右對稱
(2)風箏有尾巴保持平衡
2、分析出原理后,鼓勵幼兒自由分組(3-5人/組),互相協作準備制作風箏。
3、首先鼓勵幼兒用喜歡的顏色和形狀制作風箏面,再用竹條和繩子做出風箏架
(1)在畫紙上畫出風箏的圖案,剪下。
(2)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3)互相交流討論并適當剪貼修改,使圖案更美觀,更利于起飛。
(4)風箏骨架應左右對稱,大小適合風箏面。
(5)骨架捆綁結實,并與風箏面粘合緊密。
4、制作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給予指導協助,并提醒幼兒使用剪刀等工具時注意安全,盡量不要把顏料沾到衣服上。
5、試飛風箏,并做一定修改。
一起放風箏目標:
1、學會放風箏的基本方法,樂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享受大自然的樂趣,樂于與朋友合作放風箏
準備:
1、教師確定放飛的地點,時間
2、通知各小組幼兒帶上自己制作的風箏
3、帶上修補的工具,如剪刀,膠水,紙,繩子等
過程:
1、確定地點要開闊和安全。
2、與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放飛風箏,確定風向風力。
3、每小組幼兒互相協作放飛風箏。
4、若有某小組幼兒的風箏不能起飛,組織大家討論風箏不能起飛的原因(骨架太松,不對稱,尾巴輕等問題)。
5、鼓勵幼兒探索解決的辦法,并對風箏進行改進。
6、教師對活動進行總結,并夸獎幼兒的表現。
《風箏》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② 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①布置預習: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
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
可從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
②預習課后練習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
①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
②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
③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整體感知
一、導入
先請大家來聽一首好聽的歌曲(放蘇紅的《三月三》),這首歡快的歌是不是把我們帶回了無憂無慮的快樂的童年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童年時圍繞風箏發生的一件事。
無論是當年管錯了,還是醒悟后的自責及無法補救的沉重,還有洋溢著的濃濃的手足之情,這篇文章中所包含了復雜的情感,請大家細細體味。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吧。
板書課題并出示目標。
二、作者及背景知識簡介:魯迅(1881年9月25—1936年10月19日),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
出身于破 落封建家庭。
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
1902年去日本留學, 原在仙臺醫學院學醫,后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
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 《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
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
《風箏》選自散文詩集《野草》。
該集收錄了魯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詩,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達20年代作者內心世界的苦悶和對現是社會的抗爭。
《風箏》寫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農歷正月初一,發表后因其對傳統的封建的兒童教育思想的強烈抨擊,深受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的歡迎和喜愛。
三、檢查預習
1、教師范讀或讓學生聽配樂錄音。
2、注音和解釋詞語:
①注音:什么 什物 墮落 下墜
模范 模樣 寬恕 發怒
嫌惡 兇惡 訣別 決定
②解詞:丫杈 憔悴 嫌惡 驚惶 瑟縮 苦心孤詣 伶仃 寬恕
(過渡)要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聽讀課文,并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四、質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么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b.聽讀課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感受啟發提問)為什么“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為什么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為什么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度與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為什么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c.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學生聽讀課文后,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再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課文。
[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的意蘊很豐富。
有手足情;游戲對于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
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
抓住“我”情感經歷這條主線,為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
因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
五、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
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
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可請學生把問題記在課堂筆記本上)
[問題探究]
①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系下文)
②畫出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么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③為什么說“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蕩漾了”?
師生討論后,教師加以評述。
[教師小結]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里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布置作業
①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研討。
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第二課時
繼上節課的學習基礎,進一步探究疑難。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中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戲于兒童的意義,感悟到魯迅嚴于解剖自己、知錯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驚異、悲哀到后悔自責及心情沉
重的感情經歷,初步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我們從中還能感悟些什么?本節課繼續研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
教師朗讀指導(聲音、語調、速度、感情)。
指名朗讀課文(3—12段),對課文主體內容再交流探究。
朗讀時,可分讀、齊讀或重點讀。
次整體感知,同時布置思考問題準備在預習與思考前提下,小組內交流,選共性和有代表性問題合作探究。
小組之間相互派代表問答,教師引導深化,不同意見全班討論。
(教師應引導學生解決好如下問題)):合作探究
學生可邊讀邊思考或讀完整體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第一組:
a、從語段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分析一下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他為我們勾畫了一個什么樣的兒童形象?對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結合書中插圖體會)
b、用自己的話描述“風箏事件”,在對“我”的描寫中,流露了什么感情?
c、文中所說的“對于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前文的哪件事?
d、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殺”?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點撥,全班交流、補充。
[教師小結]
這部分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個野蠻粗暴的“虐殺者”,文中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可憐、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隱含著深深的
自責。
(第4題可放開讓學生說,教師不一定給評價)
第二組:
快速默讀,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a、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行為的書,為什么說是“不幸”?
b、作者為什么總想補過?那心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墮著”?
c、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從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d、根據自己對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談談對本文主旨的認識。
教師小結:
作者一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并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
了了之。
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見他是多么嚴厲地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么嚴肅認真,他的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組:(教師要重點指導第三組的問題,可由淺入深引導)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a、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
為什么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嚴冬,
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教師小結」
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既意想不到,1
“無可把握”,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么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
《風箏》教案 篇8
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討疑難問題。3.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課時安排兩課時一、導入1.由有關風箏的詩歌導入,引入本文的篇名、體裁和作者。2.簡介本文的作者魯迅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二、預習檢查讀準下列字音1.生字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樣mú 嫌惡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驚惶huáng 瑟縮sè 懲罰chéng 虐殺nüè 寬恕shù 苦心孤詣yì 墮duò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嫌xián 嫌惡 怒nù 憤怒 墮duò墮落賺zhuàn 賺錢 恕shù 寬恕 墜zhuì下墜訣jué 訣別決jué 決定 抉jué 抉擇3.多音字 è 兇惡惡 ě 惡心 wù 嫌惡 shí什物 mó 勞模什 模 shén什么 mú 模樣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一)自主朗讀課文1.朗讀要求:①讀準字音;②停頓恰當;③讀出感情;④讀出重音。2.根據課文的內容,快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①課文是介紹風箏這種工藝品的嗎?(不是)②風箏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線索)④試著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記敘了“我”毀掉了弟弟的風箏,后來我知道自己錯了,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④課文寫作的時間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時的中國正處在什么社會嗎?(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⑤文章記敘的順序有哪幾種?本文記敘的順序是什么?(順序、倒序、插敘)(二)思考1.“我”為什么不允許小兄弟放風箏?(是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2.為什么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3.魯迅對等自己的錯誤的態度與一般人有何不同?(對待自己當年的行為,深深地譴責自己。不因自己當年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時間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見他是多么嚴厲地解剖自己。)四、合作探究質疑、討論、答疑(一)1—2段(第一組問題)1.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驚異于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了。“我”見風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說“驚異和悲哀”,從結構上來說,是引出下文)2.“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為什么說春天“久經逝去”?為什么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蕩漾了?(這里所說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現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想到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二)3—4段(第二組問題)1.3-4段一面寫“我”,一面寫小兄弟,對小兄弟的描寫流露出什么感情?小兄弟入迷的情狀描寫得越細致生動,越加重對剝奪他放風箏權利的封建家規的控訴力量。這里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同情,對自己深深的自責。2.對我流露出什么感情?魯迅是在自責自己當年扮演了冷酷無情的精神虐殺者的角色,言辭中流露出了同情、后悔、自我譴責之意。3.朗讀(1)你能讀出明顯表現出作者懺悔心情的文字嗎?(2)應用怎樣的情緒和語調朗讀?(沉重的)4.小結一:本文的一個重要的情緒是懺悔,朗讀時,語調應是沉重的,包含強烈的自我遣責的意味。5.配樂朗讀:用沉重的語調讀出懺悔的感情。(注意著重號詞語)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后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見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抓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三)5—8段(第三組問題)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么說“不幸”?2.文中所說的“精神虐殺的一幕”,具體指前面的哪些事情?3.配樂朗讀。(用沉重的語調讀出懺悔的感情)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于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于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著、墮著。4.核心問題探討:弟弟全然忘卻,作者理當心情輕松,然而作者卻說“我的心只得沉重著”,弟弟全然忘卻,作者理當心情輕松,然而作者卻說,“我的心只得沉重著”,作者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作者是一位能夠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譴責、勇于承擔責任、家庭與社會責任感都極強的作家,不可能因為弟弟的忘卻、無怨就會自我說謊,自我欺騙地認為自己無過了。)(四)9—12段(第四組問題)1.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被虐殺者的麻木使虐殺者可以恣意妄為,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國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的思想來指導。)2.為什么說“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除形容天氣外,有沒有別的含義?(“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被虐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也不可能了。“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3.小結二:本文的另一個重要情結——悲哀。朗讀時,語調應是沉重的,包含強烈的社會遣責意味。4.試著飽含情感地配樂朗讀這部分。(五)課堂總結文章中心的兩個要點:懺悔:我對弟弟的“精神的虐殺”——自我譴責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卻。五、探究文意整篇文章看完了,現在讓我們一起再來思考一下:在這篇文章中魯迅先生要告訴我們什么?參考(可以從以下角度去思考)1.魯迅對于小兄弟的感情2.對于自己的錯誤該怎么辦3.怎樣看待游戲(知錯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六、自由感悟——向生活延伸1.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個概念。2.有關天性的名言。3.說話訓練課文中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很多游戲,玩過不少玩具吧?選一個你最難忘的說給同學聽聽。
《風箏》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①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引導學生體味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①布置預習: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可從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②預習課后練習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①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②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③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課文導人:
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溫馨和美的親情動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誤解和沖突中的親情也是真摯而令人難忘的。今天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時候圍繞風箏發生的一件事。無論是當年管錯了,還是醒悟后的自責及無法補救的沉重,都洋溢著濃濃的手足之情。《風箏》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贊歌,讓人沉醉在自然、和諧、水乳交融的詩情畫意里。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板書課題并出示目標。
②檢查預習
教師范讀或讓學生聽配樂錄音。
(過渡)要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聽讀課文,并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③質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么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b.聽讀課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感受啟發提問)為什么“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為什么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為什么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度與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為什么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c.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學生聽讀課文后,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再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課文。
[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的意蘊很豐富。有手足情;游戲對于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經歷這條主線,為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因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
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可請學生把問題記在課堂筆記本上)
[問題探究]
①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系下文)
②畫出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么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③為什么說“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蕩漾了”?
師生討論后,教師加以評述。
[教師小結]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里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布置作業
①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研討。
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③閱讀《滿天的風箏》,說說文章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第二課時
繼上節課的學習基礎,進一步探究疑難。
課文導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中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戲于兒童的意義,感悟到魯迅嚴于解剖自己、知錯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驚異、悲哀到后悔自責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經歷,初步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們從中還能感悟些什么?本節課繼續研讀課文。
精讀課文:
教師朗讀指導(聲音、語調、速度、感情)。
指名朗讀課文(3—12段),對課文主體內容再’
交流探究:
朗讀時,可分讀、齊讀或重點讀。 整體感知,同時布置思考問題準備在預習與思考前提下,小組內交流,選共性和有代表性問題合作探究。小組之間相互派代表問答,教師引導深化,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應引導學生解決好如下問題)
合作探究
學生可邊讀邊思考或讀完整體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第一組:
1、從語段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分析一下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他為我們勾畫了一個什么樣的兒童形象?對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結合書中插圖體會)
2、文中所說的“對于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么?請你用自己話概括。說說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樣的形象?對“我”的描寫,流露出了怎樣的感情?這時的小兄弟是怎樣的處境?
3、這部分一些動詞和形容詞用得很貼切傳神,找出來,說說為什么用得好。
4、通過3、4段的學習,你進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點撥,全班交流、補充。
[教師小結]
這部分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個野蠻粗暴的“虐殺者”,文中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可憐、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隱含著深深的自責。(第4題可放開讓學生說,教師不一定給評價)
第二組:
快速默讀,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行為的書,為什么說是“不幸”?
2、從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關文章主旨句子,說說反映了什么主題?
3、而我明白了兒童游戲意義后,,心情沉重,總想補過,這說明什么?
4、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從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
教師小結:
作者一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并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見他是多么嚴厲地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么嚴肅認真,他的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組:(教師要重點指導第三組的問題,可由淺入深引導)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1、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
2、為什么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教師小結]
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意想不到,又“無可把握”,想擺脫也不可能了。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么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課文一再強調“我”的沉重和悲哀,不僅表現個人的悔恨,而是對這種普遍的精神麻木狀態的憂慮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得到極大的教育意義。
拓展延伸:
1、請學生根據練習三準備的作業在全班交流。
2、文中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游戲,玩過不少玩具吧?請你選一個最難忘的說給同學們聽聽。
[教師小結]
《風箏》這篇文章不僅表現出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能夠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本文深刻的主題,令讀者讀后有意在言外的收獲。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復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課后記:本課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倡導多角度閱讀,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能夠充分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風箏》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②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①布置預習: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可從網上查閱魯迅的資料,準備交流。②預習課后練習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
①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②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③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①導人
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溫馨和美的親情動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誤解和沖突中的親情也是真摯而令人難忘的。今天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時候圍繞風箏發生的一件事。無論是當年管錯了,還是醒悟后的自責及無法補救的沉重,都洋溢著濃濃的手足之情。《風箏》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贊歌,讓人沉醉在自然、和諧、水乳交融的詩情畫意里。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板書課題并出示目標。
②檢查預習
教師范讀或讓學生聽配樂錄音。
(過渡)要感知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就先要聽讀課文,并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③質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么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b.聽讀課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感受啟發提問)為什么“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為什么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為什么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度與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為什么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c.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學生聽讀課文后,討論回答,學生間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再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幫助學生多角度地理解課文。
[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的意蘊很豐富。有手足情;游戲對于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經歷這條主線,為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因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
自主質疑,合作探究
學生四人小組設疑,可小組內互問互答,教師巡視引導、點撥、補充,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做好充分準備,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深入下去。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體差別。
(可請學生把問題記在課堂筆記本上)
[問題探究]
①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系下文)
②畫出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么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③為什么說“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蕩漾了”?
師生討論后,教師加以評述。
[教師小結]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里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布置作業
①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研討。
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③閱讀《滿天的風箏》,說說文章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O
繼上節課的學習基礎,進一步探究疑難。
)I導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中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戲于兒童的意義,感悟到魯迅嚴于解剖自己、知錯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驚異、悲哀到后悔自責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經歷,初步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我們從中還能感悟些什么?本節課繼續研讀課文。 。
精讀課文
教師朗讀指導(聲音、語調、速度、感情)。
指名朗讀課文(3—12段),對課文主體內容再’
交流探究。
朗讀時,可分讀、齊讀或重點讀。
次整體感知,同時布置思考問題準備
在預習與思考前提下,小組內交流,選共性和有代表性問題合作探究。小組之間相互派代表問答,教師引導深化,不同意見全班討論。(教師應引導學生解決好如下問題)
合作探究
學生可邊讀邊思考或讀完整體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第一組:
從語段中找出描寫小兄弟觀望他人放風箏的語句,分析一下作者從哪幾方面寫的?他為我們勾畫了一個什么樣的兒童形象?對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結合書中插圖體會)
文中所說的“對于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么?請你用自己話概括。說說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樣的形象?對“我”的描寫,流露出了怎樣的感情?這時的小兄弟是怎樣的處境?
這部分一些動詞和形容詞用得很貼切傳神,找出來,說說為什么用得好。
通過3、4段的學習,你進一步感悟到了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點撥,全班交流、補充。
[教師小結]
這部分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個野蠻粗暴的“虐殺者”,文中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可憐、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隱含著深深的的自責。(第4題可放開讓學生說,教師不一定給評價)
第二組:
快速默讀,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討論。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看到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行為的書,為什么說是“不幸”?
從第5段中找出一句有關文章主旨句子,說說反映了什么主題?
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么“我不覺得寬松反而覺得沉重”?
從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
教師小結:
作者一接觸科學思想,就認識錯誤,設法補過,并不因為自己當初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為當初的想法是受了傳統的影響而寬恕自己,也不因為時間相隔久遠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見他是多么嚴厲地解剖自己,他的為人是多么嚴肅認真,他的精神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組:(教師要重點指導第三組的問題,可由淺入深引導)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O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
e為什么說“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嚴冬,
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教師小結]
作者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我”因無法補過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既意想不到,“無可把握”,想擺脫也不可能了。當年虐殺者與被虐殺者都被愚昧觀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為有什么錯,現在虐殺者有了覺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殺者已經全然忘卻。課文一再強調“我”的沉重和悲哀,不僅表現個人的悔恨,而是對這種普遍的精神麻木狀態的憂慮和痛惜的感情。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得到極大的教育意義。
體驗拓展
O請學生根據練習三準備的作業 在全班交流。
@文中說“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你小時候也做過許多游戲,玩過不少玩具吧?請你選一個最難忘的說給同學們聽聽。
(以上練習如課堂時間不夠,可放到課后練筆中寫)
r教師小結]
《風箏》不僅是表現了人內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給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題,無論從哪個角度閱讀,都有意在言外的收獲。通過學習課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復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讓自己的感情更真摯、美好,思想更豐富、深刻。
教學小結
由于這篇課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的文章,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不要求學生一下子理解透徹,而是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一個個局部性問題,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全文。在指導學生探究時,引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激發了學生獨特的感受。盡管兩節課下來,學生還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點 評
本教案以新的課程標準為標準,突出了以下幾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本文是學生進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觸魯迅文章,不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而且文章中疑難的問題較多,所以學起來有難度。再加上初中生平時對沖突誤解中的親情體會不到或不深,所以多讀課文,創設一個學習情境與氣氛很重要。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二、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本文意蘊豐富,在“合作探究”的教學環節中,重點讓學生多角度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人間至愛真情,學習自我解剖的精神,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體驗拓展”的教學環節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強調過程性評價的體驗,使學生的自主能力得到發展,個性得到發展。
《風箏》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家長、老師共同分享參與游戲的樂趣,加深家園情、師生情、親子情。
2、給孩子表現自我的機會,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孩子交往能力的`發展。
3、通過活動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心愿,促進家園同步教育。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放飛美麗的風箏。
活動的具體安排及注意事項如下:
活動安排:
8:30——8:40在朝陽公園北門集中
8:40——8:50提出制作風箏的要求
8:50——10:30鼓勵幼兒與家長自由大膽設計風箏
10:30——11:00家長把孩子的心愿記錄下來,老師、家長和孩子一起放飛風箏。
11:00結束活動、幼兒由各家長送至幼兒園午餐。
愛心提示:
1、請家長帶一盒筆(水彩筆或油畫棒均可,老師會帶水粉)。
2、請家長給孩子穿適量的衣服、輕便的鞋子。帶適量的水和食物,自帶攝像機或照相機。
3.5月12日早上8:30準時在朝陽公園北門集中。
4、活動中注意培養孩子合作、互助、分享的良好的社會性行為
5、教育孩子愛護環境,不攀折花草樹木。
6、教育孩子注意安全,不攀爬欄桿,不在河邊逗留、玩耍。
7、為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請各家庭在活動結束時清理自己的垃圾,并教育孩子不能隨便扔垃圾。
8.11點左右結束活動,活動后自行安排活動,沒有特殊要求。
9、請家長關注自己孩子的安全。
10、參加家長人數不受限制。
11、活動中,以孩子繪畫為主,家長參與繪畫前、用色前,要征求孩子的意見。
12、重點:設計的畫面,要講求對稱,家長必要時要做指導。
《風箏》教案 篇12
教學設想: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初步整體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為進一步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進行探究性學習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的含義;了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多角度有創意地理解課文。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①布置預習:反復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出問題或作評價。②預習課后練習二,準備與同學們交流。
教師:①教師應多準備一些資料,以便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課文。②把課后練習融于教學的過程中。③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提出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1.課文導入:(完成時間:2分鐘)親情是人世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溫馨和美的親情動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誤解和沖突中的親情也是真摯而令人難忘的。今天學習的《風箏》,就是魯迅(周樹人)回憶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時候圍繞風箏發生的一件事。無論是當年管錯了,還是醒悟后的自責及無法補救的沉重,都洋溢著濃濃的手足之情。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篇文章的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在課前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把弄不懂的字、詞畫拿到組里解決,再把解決不了的自已寫到黑板上,大家一起解決。(完成時間:4分鐘)
3.質疑探究(完成時間:20分鐘)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這篇課文回憶的是什么事情?請你概述一下。
(2)讀完課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
提示:為什么“我”不許小兄弟放風箏?事隔幾十年為什么要討小兄弟的寬恕?為什么說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于精神的虐殺”?魯迅對待自己的錯誤態度與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為什么全然忘卻,毫無怨恨?
(3)課文中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個別學生朗讀全文,聽讀課文后,進行朗讀評價。
[教師小結]
這篇課文的意蘊很豐富。有手足情;游戲對于兒童的意義;“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無怨恨的思想內容。又集中表達了“我”的驚異、悔恨、補過、悲哀的情感。抓住“我”情感經歷這條主線,為感悟課文思想內容做準備。因初步感知,教師要及時引導,尊重學生獨特理解。
自主質疑,合作探究(安排時間:17分鐘)
[問題探究]
①為什么“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聯系下文)
②畫出描寫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說說作者為什么把往事的回憶放在這樣的畫面中展開?(多角度討論探究)
③為什么說“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近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北京天空中蕩漾了”?
師生討論后,教師加以評述。
[教師小結]
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風箏所引發的驚異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畫面里展開了對往事的回憶,使現實中嚴冬的“寒威”與回想中春日的“溫和”互相映襯,既增添了回憶往事哀婉動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帶上幾分明麗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布置作業(完成時間:2分鐘)
①精讀課文,再提問題,繼續研討。
②課后“讀一讀,寫一寫”。
創意說明:
從情感角度切入,說說讀讀,初識人物,把握情感基調,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有些難句除了指導學生多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外,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發問精神,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讀。
這篇散文詩思想深刻,主題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導學生多角度理解主題,學生存在一定困難。因此,本設計創設了一個與作品中人物對話的活動,讓學生進入文本,充分解讀,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領會寫作意圖。
一、導入新課
聽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引發學生對放風箏的美好感受的回憶。
簡談感受:你們喜歡放風箏嗎?能和大家談談放風箏時的感受嗎?
引入正課:風箏帶給你們以無盡的夢想和快樂,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盡情享受這份放飛風箏的自由和快樂呢?讓我們走近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的兄弟之間,來了解一段關于風箏的故事。
二、整體感知
1、概括故事。要求從時間、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話概括:這是一個______的故事。
2、略說人物
自由朗讀集中寫風箏事件的兩段后,說說這兩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大致會這樣說:
從“體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鍛煉的。(可見小弟走出戶外去活動,對健康有多重要。)
從“驚惶,失了色瑟縮著”可以看出小弟是軟弱的,膽小的;
從“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從“驚呼、跳躍”即可看出小弟癡迷于風箏、熱切向往放風箏;
從“做出蝴蝶風箏”看出小弟是心靈手巧、聰明的;
從“伸手抓斷”、“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專橫的,活脫脫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
……
三、研讀“悲哀”
1、朗讀體會
提問:讀全文,我們能感受到全篇都籠罩著一種怎樣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寫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來朗讀,體會作者感情。指名學生朗讀,教師相機指導,及時點評。個別表演讀后,四個小組連綴讀完所有抒寫“悲哀”心情的句子。
2、合作探究
學生從抒寫“悲哀”的句子中就表達隱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語句進行自主提問,教師將提出的問題歸納成以下幾個,先由四人小組合作探討,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
①教師示范提問:看見風箏本是令人快樂的,為什么在我卻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②“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怎么說春天“久經逝去”?為什么又說春天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③我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么說是“不幸”的?
④文章結尾為什么說“悲哀”是無可把握的?我為什么要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 “四面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有沒有別的含義?
四、思維延展
1、討論主題 感悟警句
①引導思考:一件記錄著某種遺憾的往事,兄長追悔莫及,小弟為何全忘了呢?對魯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②作者通過這個故事,是想告訴讀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個警句,請找出來,齊讀。
③你贊同這個道理嗎?談談自己的理解。
例如:
多玩游戲能使兒童活潑、聰明、健康。
玩游戲(如搭房子、過家家等),能放飛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無窮。
愛玩的孩子顯得機靈、活潑,而在家長管束下老實安靜聽話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殺而缺少頭腦和靈性,依賴性強。
玩玩具或游戲過程中,人是要仔細動腦筋的,要觀察要思考,這將有利于孩子智力的開發。
2、聯系生活 講述故事
回憶你玩玩具、玩游戲的快樂與憂傷,選一個最難忘的,講給大家聽。
教師小結:玩具與游戲能讓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快樂、思考、創造和智慧,難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長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盡一生的內心折磨。
3、進入文本 與人對話
學過課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為和內心情感后,你想對哥哥或弟弟說些什么呢?說勸慰、鼓勵、理解、敬佩的話都可以。
老師范例:對兄長,我想說,你是那么嚴厲地自責,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的對話會從兄長的善良、嚴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純真、寬容,兄弟間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開,在與人物對話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題,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結束語:
一出風箏事件,牽動千千萬萬讀者的心,兄長嚴于自責,小弟全無怨恨,這兄弟間的情誼因風箏事件而顯得更美、更和諧。魯迅先生在這篇散文里不僅揭示了傳統觀念對兒童的毒害,也為我們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溫馨之歌。還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貴,愿同學們都能擁有自己自由、快樂發展的天地,讓我們一起來背誦清朝高鼎的一首《風箏》的詩吧!
學生十分愉悅地、無限向往地齊背“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放紙鳶”,結束新課
《風箏》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感受風箏的對稱美。
2、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創造,運用多種材料裝飾風箏面。
3、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教室里布置“風箏展”,課前帶幼兒參觀、欣賞過各種風箏,了解風箏的基本特征。
2、幼兒課前已經知道并練習過用不同的方法剪出兩個一樣的圖形。
3、《對稱的蝴蝶》作業單人手一份。
4、每組放有各種彩紙(皺紋紙、蠟光紙、卡紙、自粘紙等);剪刀;膠水;水彩筆。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初步感受風箏的對稱美。
活動難點:運用多種材料裝飾風箏面。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進教室,自由欣賞各種風箏。(3分鐘)
1、幼兒自由欣賞各種風箏。
師:哇!這么多的風箏,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幼兒自由欣賞各種風箏,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
師:小朋友剛剛在參觀時都有什么發現?
(幼兒可以從風箏的形狀、顏色、圖案的對稱等方面回答)
師:這些風箏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幼:他們都是對稱的,而且都有尾巴。
二、引導幼兒感受風箏的對稱美。(5分鐘)
師:小朋友剛才觀察的真仔細,老師這邊也有一個風箏。
(出示《對稱的蝴蝶》作業單)
1、師:你們覺得它怎么樣?(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幼1:是一只蝴蝶,但它只有一半。
幼2:顏色不漂亮。
2、引導幼兒感受這只風箏的左邊和右邊的形狀和圖案都是一樣的。
師:既然只有一半,還有一半應該怎樣做出來呢?幼:可以用剪刀剪出來。還可以用筆畫一樣的。
(引導幼兒說出圖案的大小、顏色、形狀和位置都是一樣的)
師總結:噢!小朋友都知道兩邊的圖案應該是對稱的呀!
三、幼兒討論如何裝飾風箏面。(15-20分鐘)
師:教室里的風箏真漂亮,我們一起來把這只蝴蝶風箏變漂亮吧!
(幼兒進行操作。)
活動延伸:
1、幼兒制作風箏面。
師:你喜歡教室里的哪一只風箏啊?可以根據它的圖案自己制作一只風箏。
2、帶幼兒去放風箏。
師:小朋友可以一起去操場上放風箏,比一比誰的風箏最漂亮。(世紀偉才幼兒園 刁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