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尊老愛幼的人性美。
2.涵泳閱讀性課文,品味文章生機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
4、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重點、難點:
1、重點:(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語言美。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學手段:多媒體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2分鐘)
有一種水,能讓你喝醉,這種水叫作母愛,因為母愛如水。有一座山,能讓你堅韌,這座山叫作父愛,因為父愛如山。我們的父母在艱辛和苦難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們的幸福與安寧。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日,去進行一次心靈的散步。
二、讀文生情 整體感知 (8分鐘5+3)
1、配樂朗讀,思考: (1)文中寫了一件什么事?
(2)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讀,我也仿佛沉浸在親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許多道理,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反饋、點評、小結:(1)我們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歸結為“和美”(板書)
三、研讀入境 合作討論 (10=5+5)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1、展示:(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小組口頭)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說了算?(班上書面)
2、劃分4人小組、要求:①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②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
3、(5分鐘)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5分鐘)反饋、小結。
(1)檢查一個小組:對四人的欣賞、理由。
(2)不存在誰的權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組成的。
5、補充名人的話:(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有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孟子說…
培根說(展示)一個外國人如此欣賞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更應堅持和發揚)培養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 品味探究(10=5+5) (默、朗結合,品味意境)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敘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幾個段落有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② 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2、思考:①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樣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讀,品味
③ 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機——哲理:珍愛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喚——哲理:熱愛生活、。
五、(15)賞讀入心 拓展運用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這個句子雖然不是寫景,但我喜歡)
1、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猜猜老師喜歡它原因?
2、(3分鐘)反饋、形式: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內容:生生不息 (如果我們寫作 增添亮色)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
4、(3分鐘)深情賞讀:領讀—跟讀,評價。
當我們閉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畫面便呈現在我們面前,是誰在日落昏黃時,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們歸家,又是誰在我們出門時,仔細叮嚀;當然是我們的父母。
5、(4分鐘)仿寫:“爸爸媽媽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們用心去經營,需要我們用責任去支撐。)
6、(5分鐘)朗讀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義。
7、反饋、小結: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
六、課后作業:(父親的故事過渡)
1、為你的長輩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腳”、“洗衣”、“梳頭”等)
2、將這一過程及感受寫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在任務驅動下,通過朗讀、演讀,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2.在朗讀和編制劇本提綱的活動中受到人物孝順老人、勇于擔責、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3.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部分劇本提綱。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 在任務驅動下,通過朗讀、演讀,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2. 在朗讀和編制劇本提綱的活動中受到人物孝順老人、勇于擔責、善解人意等美好人性的感染。
教學難點:
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明確任務
1.學生觀看央視公益廣告《老人更需要兒女的陪伴》《別讓等待成為遺憾》談感受,明確公益廣告就是要向社會發出呼吁或者號召,引導社會風氣。
2.關愛老人是當今的熱點,社區要開展“關愛老人”宣傳日,希望咱們學校能夠幫忙策劃些形式新穎、宣傳效果好的節目,助力社區活動。受公益廣告的啟發,老師想請同學們幫社區做個公益廣告劇本,拍成視頻放到社區網站,效果應該不錯。剛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散步》就是這一類的文章,同學們幫老師看看這個素材有沒有改編的價值。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 多種方式朗讀,多角度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任務一:確定文本的使用價值。
1.朗讀,說出文章寫了什么事,重點是什么。
2.在文中圈畫或標注散步前后,“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及原因,發掘出文章蘊含的值得宣傳的品質、情感、精神等。
5.全班交流,確定主題并填寫。
預設:
交流第一階段,基本能夠說出“親情”“孝順”,但說不出“責任”“生命”。
交流第二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六段,體會“我”的心理,學生會關注到“責任”,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誰的責任,什么責任,“我”對這份責任的態度。學生會順利體會到中年人主動擔當的責任意識。也可以順便解決“就是整個世界”的理解
預設主題:孝順;尊老愛幼;親情;中年人的責任與擔當;家庭和睦。
任務二:確定片名。
1.帶著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全班有感情朗讀全文,醞釀一個別致的片名。
2.交流自己擬的名字并陳述理由。
預設
問題預設:學生可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教師要提示,可以從內容、主旨的角度擬。可能還是打不開思路,進一步提示學生從事件要素(人物、時間、地點、環境、事件的關鍵環節,事件的波折等)的角度展開,注意貼近主題。
從內容角度擬的劇名:
《背》:這個故事的重點是“背”,同時“背”容易讓人聯想到責任。
《一家人》:其實這就是一個一家人怎樣和睦相處的故事,“一家人”溫馨美好,體現著親情。
《三代》:故事講的是“愛”在三代人之間流淌的動人故事,揭示的是人類生命輪回中獨有人性光輝。
《初春的田野上》:這是故事的地點,但是卻被作者渲染出了象征的意味,象征生命的美好與蓬勃,象征親情的美好,象征和諧家庭的'幸福。
從主旨角度擬的劇名:
《孝順》《尊老愛幼》《和睦》《責任》《親情》《生命》等。
任務三:撰寫人物說明。
1.列出人物,按照人物分角色表演讀,走進人物內心,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點。
預設問題:學生可定會提出妻子沒有語言怎么辦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回到文本體會,是不是沒有語言就沒有態度,學生會發現妻子懂得維護丈夫的面子,在分歧面前賢惠明理。
對于一些學生,母親的善解人意也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立足分歧造成矛盾的角度想想母親為什么改變主意,立足于不讓兒子覺得歉疚不安,也為了不讓兒子非要堅持走大路而鬧得大家不高興的角度,思考為什么母親要說“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
“我”:有鮮明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愛自己的兒子,但知道更應該孝順時日不多的母親。
母親:慈愛、善解人意。
妻子:賢惠。
兒子:活潑可愛,聰慧懂事。
劇本提綱:
【設計意圖】以任務帶動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梳理和對文章主題的把握。
(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完成劇本提綱。
2.上網觀看央視公益廣告《媽媽的謊言》《洗腳》《筷子的故事》,注意從中受到啟發,為繼續修改劇本準備。
《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提高審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體會親情的美好。
三、教學設想
在教師充滿激情而富于親和力的語言引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構建新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家是溫馨的港灣,家是溫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賞月,一塊共進晚餐,一同欣賞電視……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的尋常小事,也體現出濃濃的親情。現在,讓我們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人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整體感知,梳理文章結構線條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下列問題。
①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學生思考后回答,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師注意:如有難度,可這樣啟發:什么人?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干什么?
②圍繞“散步”這件事理出文章結構線條。
指名回答。如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來啟發學生。邊答邊板書。
師明確:“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了孫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師: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涌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余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于是“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板書)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板書)的`美德。同時母親的選擇是——
生:走小路。(板書)
師:這又體現了我國另一種傳統美德,是——
生:愛幼。(板書)
三、深入探究,挖掘“尊老”內涵
過渡:這篇課文通過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來頌揚了“尊老愛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動人心弦的詩,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擊著我們的心魄。
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你最喜歡文中的那一個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
師注意:至少讓兩名學生回答。
師:我先不評判大家的回答,請大家聽培根怎么說的,“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文明之舉。”誰能給我們解釋一下?
生解釋。
師總結:“尊老”和“愛幼”都可貴,這既是一個人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但我更贊成培根的話,“尊老”更可貴。因為這是人類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們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珍貴美德——“孝”的集中體現。同學們,你們知道“孝”字的最初寫法嗎?它是一個會意字,上面一個“老”字,下面一個“子”字,古人解釋“孝”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學們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義,把中華民族“善事父母”這一美德傳承下去!
四、揣摩詞句,體味語言
過渡:好聽的歌總是由優美的旋律傳送的;美麗的花得由鮮綠的葉兒襯托;同樣,美文得有妙語來表達。這篇課文的語言散發著清新淡雅的芬芳,讀來的感受猶如背著花籃與作者邊散步邊交談,于不經意間往花籃里采摘幾朵并不名貴卻很雅致的小花。
下面請大家速讀課文,與人你的同桌共同找出你們認為寫的最美的詞句,如能說出你們的理由,我將洗耳恭聽。
師注意:學生討論后自由回答,但要注意時間,適時的打住。如學生在這一環節打住,則教師可以提示下面語句引導學生來體會課文語言妙處,之后歸納。
《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 篇4
篇一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不僅是要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對教師陳舊的教學思想與理念進行一次艱苦的蛻變,這個蛻變不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處上質的飛躍。
古人說:“畫虎畫皮難畫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
這堂課上,學生小組討論熱烈,同學們的參入意識強,發言踴躍,回答老師不僅給予了肯定,整節課圍繞它進行,而且在本課結束的時候,聯系生活,談生活。學生們更是夸夸其談,把自己所感受的親情,用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通過這篇課文的講授,使我感受到教師應有獨特的個人閱讀體驗和獨立的思維習慣。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有導讀,有教參評點,有各種輔助參考資料。但作為教師要勇于打破這些先入為主的框框,第一個身份應是一個普通的閱讀者。要獨立自主地閱讀文章,注意從三個維度尤其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體味文章的獨特內涵,把握作品的意義和價值。通過對作者人生經歷與寫作經歷,以及作者寫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獨立思維,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獨特的閱讀體驗。
《散步》一文作者莫懷戚,文章通過生活中,最平常的散 步,來表現,家庭的和睦、美滿。以及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即以孝為先。“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而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課文的意義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生成的。那么也就是說,只有教師真正讀懂了課文,放開了思維,學生才可能真正發揮自主性、合作性,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點就是正確對待教學參考資料的問題。無可否認,教學參考資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大大節省了我們查閱資料的時間,幫助我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相關資料的補充。但我們應當高度注意的是,既是參考就不能是標準,不能是唯一,不能是實際教學的指揮棒,更不能將之奉為神明,受到它已成定論的文字的擺弄,而疏于對文章本身的獨立思維。正確運用教學參考資料,應是在教師深入而全面地把握了文章情感和價值,體味出作品甚至于是作家的人文觀念和人文精神后,有選擇地使用,見解不同或是考慮不周的地方,進一步的思考,觸發新思維,得到新教訓,也可以對教學參考資料的使用內容提出預設,再考慮教學,引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地進行探究也就水到渠成。
教師也應培養人文精神。新課標重點強調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和自主創新精神的培養。深透一點看,也就是說教師如果少有人文意識.人文修養教養.人文理念,不能做到知識文化修養上的與時俱進,怎么來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和自主創新精神的培養?因而新世紀的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應當更廣泛地吸取人文文化中的精髓,不是單學科的,而應是多學科的網絡化的吸收,更深刻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多樣性文化的融會貫通,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淀和文化內涵,使自己在新的時空觀中獲得更清晰的時空感和條理感,這樣就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認識觀,價值觀。老師內心知識與內心精神的不斷豐盈,就會以寬容博大的胸懷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就會“潤物細無聲”地用豐富的人文內涵感染學生的精神領域,自然增長他們的人文素養。
篇二:
《散步》是一篇歌頌親情的文章,子女對長輩的敬愛、長輩對兒孫的疼愛、濃濃的親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間。親情是人間永恒的主題,最能打動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寫身邊小事、訴心中真情,學生們理解起來并無難度。
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本單元教學主體,我將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現濃濃的親情。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體會文中的那份濃濃親情,從而激發學生去感悟親情,擁抱親情,珍愛親情,創造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創造親情的情感。另外,通過品味揣摩文本中能體現三代人濃濃親情的語句,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一)整體感知,共賞親情。
通過集體朗讀、自由朗讀相結合的手法,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共同分享文中一家四口的那份濃濃親情。引導學生思考兩個問題: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 (歸納時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②以課文為依據,說說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提示:可用短語、一句話等形式作答) ?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目的是引導學生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弦的語句感受和體會,感悟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重點品讀:文中一家人的濃濃的親情是如何體現的?勾畫出文中飽含濃濃親情的詞語和句子,讀出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內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三)合作探究,體驗親情
目的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主旨句的準確理解,并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體驗親情的美好和珍貴。重點扣住這幾個問題:①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如何理解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③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并說說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
(四)敞開心扉,抒寫親情
設計目的是借助文本激發學生與心靈對話,與生活對話,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造親情。設計中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和語文基礎的差異,我讓學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續寫,能仿寫多少就寫多少,然后交流。①親情是饑餓時的一碗米飯,……②親情是爸爸嚴厲的批評與責罵,……③親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勞碌,……
(五)小結課文,升華親情
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家庭穩定、幸福!親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成長;我們離不開親情,讓我們敞開胸懷,伸出雙臂,去感悟親情,去擁抱親情,去珍愛親情,去創造親情!
這堂課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學生從“自主品讀課文,賞析語言,談對文中最打動自己心弦的語句感受和體會”,到“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并說說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再到 “抒寫自己對親情的理解,啟迪學生主動的去創造親情”,學生讀有所感,讀有所獲,從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并激發創作熱情。我想這樣的課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受用的。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知上好語文課,解讀文本是根本。閱讀教學過程歸根結底就是老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
《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樸實而深沉的親情之愛。
2、以自主、學習、探究的學習方式完成課文的解讀。
教學重點:
從人物的選擇來理解課文的親情之愛。
教學難點:
1、中景物描寫所提供的妙處。
2、對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你的家中有多少位成員呢?正在茁壯成長的你們可知道是誰在辛苦地支撐著你的家,又是誰肩上的擔子最重呢?也許你會說是爸爸媽媽,是啊,我們的父母是最辛苦最偉大的,他們既要照顧老人,又要負擔我們。那么大家有沒有思考過親人為我們付出的無償無私的愛呢?
二、整體感知
(一)、聽音樂自己小聲朗讀課文,找出不懂的字詞,解決。
(二)、籠統提問
1、文章出現了哪些人物?
2、他們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
(三)、啟發提問
1、人物之間的關系如何?誰處于核心地位?(盡量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板書:四人之間的關系……)
2、過程中出現了什么事情?
(在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
處于核心地位的我是如何解決這個分歧的?
(選擇走大路。因為我考慮到我陪伴兒子的時間還長,即使這一次委屈了他,還有長久的日子可以補償。但我能為母親做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所以盡力滿足母親的要求,以她的考慮為先。體現“我”摯愛著母親。)
3、(板書:最終路的選擇……)
結果由于母親選擇了小路,大家一起走小路。
4、認為是什么影響和改變了他們的選擇?
A因為對母親的愛,我決定委屈兒子而順從母親的意愿。
B因為愛,妻子理解我、體諒我,默默地支持我的每一個決定。
C因為愛,母親選擇了包容和退讓,舍棄了更適合她走的大路,選擇了孫兒喜歡的小路。
(過渡)各位同學,你在初讀這篇文章時,有沒有感受到他們之中洋溢著的融融愛意呢?現在讓我們再次朗讀課文,體會這一家四口之間洋溢著的深情。
三、研究交流
在二次朗讀的基礎上,我們大家來交流一下學習的心得。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觸動、你有什么啟發、你有什么疑問,都可以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討。
下面有一些題目,不過僅供參考,你可以選擇其中一兩個題目談,也可以盡情抒發你自己的感想。
1、通過文章的學習你感悟到了什么?(即文章給你的啟示?)
2、文章哪寫描寫最令你感動?
3、文章有兩處景物描寫,他們有何用處?
4、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話,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5、你最喜歡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為什么?
四、擴展延伸
《散步》與課后的《三代》講的都是三代人的故事。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 篇6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介紹一篇七年級語文課文《散步》說課稿,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收獲!
《散步》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散步》這篇文章是人教教版七年級學語文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化主題為“親情友愛”。文章記敘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真摯情感,頌揚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時,字里行間還洋溢著濃濃的詩意之美。“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這些曉暢素雅的語言文字和溫馨美麗的生活場景給人以享受,極具審美價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敘事美文!
教學這篇文章我準備用兩課時進行,重點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會寫“袖、粼”2個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詞語,了解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標:在品味文中優美的畫面和動人的細節中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親情與責任感,培養尊老愛幼的生活態度,提高人文素養。
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雖然現在學生生活在親情的氛圍里,被愛包圍著,但他們對愛沒有深入透徹的理解,所以引導學生通過品味細節描寫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人生的真情,發自內心的產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難點。
二、教法與學法
1、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遵循“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原則,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充分體驗,真正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2、“教學千法讀為本”,以讀為本,讀中悟情,讀中明理是設計本課教學的又一基本理念,讓學生真情投入地讀,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間真摯的情與愛。
三、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情景導入,激發情感
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學生們邊聽歌邊欣賞自己帶來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時教師深情朗誦:我愛我的家,我愛爸爸和媽媽,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莫懷威的家,陪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濃濃的親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基于以下思考:孩子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以此作為情感的聯結點,學生會倍感親切,同時加以最能撞擊心靈的音樂渲染,孩子們很容易就融入愛的氛圍,激起學習本文的熱情。】
第二個環節: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我一共設計了三個層面的朗讀。
一是捕捉直覺,想像畫面,讀出感受。同學們,在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畫面用朗讀表現出來。
二是透過文字,深入思考,讀出理解。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品味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句,看看你能透過文字,對這個中年人,對母親,對妻子,對兒子讀懂些什么?學習步驟是先把這個語句用“一”畫出來,再把自己的理解寫在旁邊,并將有關的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體驗,讀出意蘊。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好角色,讀出扮演人物的內心和情感。表演時盡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語言,其他同學可以評價,也可以向劇中人物提問題。并評選出最能體現尊老愛幼這一主題的優秀小組。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要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抓住“責任…‘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等含義深刻的句子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并將自己內化的東西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教給他們讀書時進行圈點批注的方法,為他們一生愛讀書、會讀書奠定基礎。】
第三個環節:品味語言,學習借鑒
這篇敘事散文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內涵、景物描寫、細節刻畫、對稱句式的運用……讓我們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散文的語言不同于一般文體的語言,語句優美,意境深邃。所以學習這篇散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四個環節:回歸生活,升華主題
1、同學們,由這個尊老愛幼的和諧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諧社會呢?以“在我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過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或以“和諧社會需要….”為話題進行交流。
2、真情行動,建設親情。親情不是聲情并茂的訴說,更應落實到行動。回家以后,同學們為要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洗洗腳、聊聊天……把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記下來。
【該環節設計,開闊了視野,升華了主題,還體現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要用愛來營造家園,用責任來回報社會!】
四、板書設計
莫懷戚
尊老
母 親
整 個
我 妻子 愛
世 界
兒 子
愛幼
《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 篇7
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難點:
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自制),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多媒體,歌曲《讓愛住我家》,展現親情圖片和歌詞。
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自由發言
2、 親情是甘泉,給我們枯干的心靈以滋潤,;幸福的家是港灣,讓我們遮蔽一生的風雨。家因為有了深深的愛而溫馨,家庭生活因為有了濃濃的親情而美好。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家濃濃的親情
二、品讀課文,感悟親情。
1、 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如果學生發現課文朗讀與課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題,留給學生.)勾畫文中最能表現濃濃親情的細節、詞語、句子。
2、 自由閱讀全文:可以大聲朗讀,也可以輕聲品讀,也可以默讀。把文中表現出濃濃親情的地方多讀幾遍。
3、 小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讓你最感動的有哪些細節、詞語、句子。這些地方應該怎樣讀才能表現這份深情。
4、 全班交流、親情共賞。
(1)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引導:母親為什么不愿意出來?而“我”為什么又堅持要母親出來?母親為什么又答應了兒子,試想如果“我”依從母親,把母親一個人放在家里,老人會怎樣?
分析:這句話說明了“我”關心母親,對母親的身體健康提出積極的建議,而不是順水推舟。母親因為相信兒子,尊重兒子的意見,所以順從。我如果只帶著妻子、兒子出來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丟在家里,會讓老人很孤獨、寂寞。最后一句說明 “我”和母親關系和諧,表現了母子之間親昵的感情。而且這種和諧的母子之情是在幾十年以前就開始了。
(2)他兒子說的話很可愛。他說:“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他覺得這是他一個很大的發現,這句話寫出了孩子的天真可愛。分析:兒子這句看似無關緊要的話極富童趣。孩子這一天真的新發現洋溢著一家人充滿溫馨的天倫之樂。聽了孩子的話,我們都笑了,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樂。
(3)、“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他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引導:為什么一家人都會聽“我”的?這里面包含著哪幾種親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個講原則的人,家人都信任他。這里面包含著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引導: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說明我很照顧母親,很孝順。母親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興趣,說明母親對孫子很理解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藹。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表現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愛的動人情感,有一種濃濃的人情美。
(5)、 “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兒子……”
引導:一個“背”字體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之間關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溫馨的親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引導:為什么母親和兒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同學暢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別摔著。特別是母親年老體弱經不起摔,非得穩穩當當的不可。
B、為了讓母親和兒子多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所以走得慢慢的。
C、為了讓母親和兒子盡情的欣賞春天的美景。
D、表現“我”對母親的孝心和旗子對兒子的愛心。如果走得很快,顯得不耐煩。不能體現濃濃親情。
E、如果全社會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樣具有孝心和愛心,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老師小結: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著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著中年人,“母親”代表著過去,“兒子”代表著未來,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征著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蘊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得更廣泛的境界。
(注:每一處學生分析以后都進行朗讀的簡要指導,通過學生試讀、老師范讀、集體齊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文中的親情美。)
總結: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選擇道路時有了分歧,也沒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卻有一雙慧眼,從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諧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文中處處流露著濃濃的親情:它是一幅溫馨的親情圖,是一首歡快的親情曲,是一篇美妙的親情詩。
讓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讀全文,細細的來體會這份熱鬧感人感動的親情。
三、聯系生活,談論親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親情無處不在,他不僅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僅僅在莫懷戚的家中;它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只是時光的流水把許都寶貴的記憶帶走了,我們匆匆的步履把我們曾經擁有的瞬間感動沖淡了,淡如水,淡如煙,淡得我們都懷疑自己是否還擁有那份愛,懷疑我們自己是否還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濃濃的親情。可是,這份是永恒的。我們要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用善良的心去體會。
學生準備1分鐘。
全班交流。
(盡可能啟發學生把發生在身邊的感人故事講出來,要像這幾位作者一樣,敢于披露真情實感。盡可能引導學生領會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可能讓學生明白要珍惜親情,懂得關愛家庭。)
五、動情落筆,抒寫親情
我們對親情有說不完的故事,講不完的細節。生活本就是這樣美好、溫馨。情到濃時轉成文,請同學們把自己對親情的感受寫下來。
你可以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組排比句來贊美親情或者一組比喻句來歌頌親情。
你也可以寫一首反映親情的小詩。你也可以寫一段話來呼喚親情。
學生動筆3分鐘。交流展示5分鐘。
教師準備一首小詩〈父親的叮嚀〉
六、真誠行動,建設親情。
親情不單單是寒冷時父親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單調那是深夜里母親親手為你沖的一杯牛奶;親情應該是孩子柔嫩的小手為父親擦去額上的汗珠,它應該是母親疲憊時孩子遞上椅子時的體貼。親情不單單是父母無條件的付出,它也是媽媽的嘮叨爸爸的責備。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的片刻時間來領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僅僅是聲情并茂的述說,它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親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應是兒女無言的回報。家的溫馨與和睦靠大家,家的親情建設我們也應盡一份義務。回家以后,請同學們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腳、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 篇8
一、教材分析
《散步》這篇文章是冀教版小學語文l O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個單元的文化主題為“親情友愛”,圍繞這情和愛本單元一共編選了5篇文章,其
中《散步》最具代表性。文章記敘的是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真摯情感,頌揚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這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
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時,字里行間還洋溢著濃濃的詩意之美。“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這些曉暢素雅的語言文字和溫馨美麗的生活場景給人以享受,極具審美價值,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敘事美文!
五年級學生正是道德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對他們感悟和傳承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培養真摯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教學這篇文章我準備用兩課時進行,重點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會寫“袖、粼”2個生字,理解“分歧、各得其所”等詞語,了解一家三代在田野里散步的情景。
能力目標:在品味文中優美的畫面和動人的細節中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親情與責任感,培養尊老愛幼的生活態度,提高人文素養。
對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我是這樣確立的:雖然現在學生生活在親情的氛圍里,被愛包圍著,
但他們對愛沒有深入透徹的理解,所以引導學生通過品味細節描寫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來體會人生的真情,發自內心的產生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是教學的重難點。
二、設計理念
1、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遵循“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原則,讓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充分體驗,真正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2、“教學千法讀為本”,以讀為本,讀中悟情,讀中明理是設計本課教學的又一基本理念,讓學生真情投入地讀,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三代人之間真摯的情與愛。
三、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情景導入,激發情感
播放《讓愛住我家》歌曲,學生們邊聽歌邊欣賞自己帶來的反映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同時教師深情朗誦:我愛我的家,我愛爸爸和媽媽,家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家是我幸福的港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莫懷威的家,陪他們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們濃濃的親情。
【這個環節的設計,基于以下思考:孩子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以此作為情感的聯結點,學生會倍感親切,同時加以最能撞擊心靈的音樂渲染,孩子們很容易就融入愛的氛圍,激起學習本文的熱情。】
第二個環節:朗讀課文,理解內容
我一共設計了三個層面的朗讀。
一是捕捉直覺,想像畫面,讀出感受。同學們,在這一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情境中,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把想像到的畫面用朗讀表現出來。
二是透過文字,深入思考,讀出理解。請同學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地品味給你印象最深刻的語句,看看你能透過文字,對這個中年人,對母親,對妻子,對兒子讀懂些什么?學習步驟是先把這個語句用“一”畫出來,再把自己的理解寫在旁邊,并將有關的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讀出來。
三是角色表演,情感體驗,讀出意蘊。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好角色,讀出扮演人物的內心和情感。表演時盡可能多得用上文章中的語言,其他同學可以評價,也可以向劇中人物提問題。并評選出最能體現尊老愛幼這一主題的優秀小組。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要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深入到課文中去,抓住“責任…‘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等含義深刻的句子來理解內容,體會情感,并將自己內化的東西通過朗讀展現出來。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教給他們讀書時進行圈點批注的方法,為他們一生愛讀書、會讀書奠定基礎。】
第三個環節:品味語言,學習借鑒
這篇敘事散文用一個字來概括一一“美”,美在它的思想內涵、景物描寫、細節刻畫、對稱句式的運用……讓我們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散文的語言不同于一般文體的語言,語句優美,意境深邃。所以學習這篇散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四個環節:回歸生活,升華主題
1、同學們,由這個尊老愛幼的和諧家庭你是否想到了和諧社會呢?以“在我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過的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或以“和諧社會需要….”為話題進行交流。
2、真情行動,建設親情。親情不是聲情并茂的訴說,更應落實到行動。回家以后,同學們為要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情:洗洗腳、聊聊天……把你的真實感受和父母的反映記下來。
【該環節設計,開闊了視野,升華了主題,還體現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要用愛m來營造家園,用責任來回報社會!】
四、教學反思: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我努力做到了既傳承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精華,又積極滲透現代語文教學理念。但是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本課要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還必須注意兩點:一是不能拘泥于備課時設計的固定不變的程式,在實際操作中應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要珍視學生的不同見解,巧妙采取相應的對策,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二是在每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千萬不要脫離文本,一切觀點都要落實到對文本的朗讀與感悟中。尤其是在指導學生朗讀時,不僅要求數量更要追求質量,要努力營造情境,將學生的情感凝結到一個高度,真正感動身心。
《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提高審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體會親情的美好。
三、教學設想
在教師充滿激情而富于親和力的語言引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構建新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家是溫馨的港灣,家是溫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賞月,一塊共進晚餐,一同欣賞電視……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的尋常小事,也體現出濃濃的親情。現在,讓我們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人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整體感知,梳理文章結構線條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下列問題。
①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學生思考后回答,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師注意:如有難度,可這樣啟發:什么人?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干什么?
②圍繞“散步”這件事理出文章結構線條。
指名回答。如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來啟發學生。邊答邊板書。
師明確:“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了孫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師: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涌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余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于是“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板書)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板書)的美德。同時母親的選擇是——
生:走小路。(板書)
師:這又體現了我國另一種傳統美德,是——
生:愛幼。(板書)
三、深入探究,挖掘“尊老”內涵
過渡:這篇課文通過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來頌揚了“尊老愛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動人心弦的詩,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擊著我們的心魄。
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你最喜歡文中的那一個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
師注意:至少讓兩名學生回答。
師:我先不評判大家的回答,請大家聽培根怎么說的,“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文明之舉。”誰能給我們解釋一下?
生解釋。
師總結:“尊老”和“愛幼”都可貴,這既是一個人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志,但我更贊成培根的話,“尊老”更可貴。因為這是人類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們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珍貴美德——“孝”的集中體現。同學們,你們知道“孝”字的最初寫法嗎?它是一個會意字,上面一個“老”字,下面一個“子”字,古人解釋 “孝”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學們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義,把中華民族“善事父母”這一美德傳承下去!
四、揣摩詞句,體味語言
過渡:好聽的歌總是由優美的旋律傳送的;美麗的花得由鮮綠的葉兒襯托;同樣,美文得有妙語來表達。這篇課文的語言散發著清新淡雅的芬芳,讀來的感受猶如背著花籃與作者邊散步邊交談,于不經意間往花籃里采摘幾朵并不名貴卻很雅致的小花。
下面請大家速讀課文,與人你的同桌共同找出你們認為寫的最美的詞句,如能說出你們的理由,我將洗耳恭聽。
師注意:學生討論后自由回答,但要注意時間,適時的打住。如學生在這一環節打住,則教師可以提示下面語句引導學生來體會課文語言妙處,之后歸納:。(板書)
附文中的妙語(僅供參考):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小家伙突然大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這一句表現了妻子的賢惠。“在外面”這個限制語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這樣了,很可能“我總是聽她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譜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她的眼睛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這句話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涵,點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現了母親充分理解孫兒愿望的內心世界。
五、總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
六、作業
過渡:同學們,家是溫馨美麗的港灣,家是心靈愉悅的空間。家庭成員應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使家其樂融融、幸福美滿!不是有那么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嗎,它唱出了父母的辛勞,也唱出了我們做兒女應盡的一份孝心。
請你們以“我愛我家”為題,講述家庭生活中表現濃濃親情的故事,抒發你對家庭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散步》一文,感受這篇散文在語言、構思與立意等方面的好處;培養學生學生善于發現(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寫作的素材;
2、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3、提高散文的閱讀能力和對寫作的興趣,進一步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
教學重點
品味細節,感受課文的人性美;
教學難點
在學習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講解)“小”“大”其實是一體的東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蘊含在“小”(故事、細節、情節)里面的東西,二者是不可分離的。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談話: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教師盡可能不著痕跡地同學生交談,以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家庭題材作文的寫作。在談話中,教師可以從以下等方面設問:
你們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幾個人?都喜歡些什么?有沒有你們都喜歡的事?
看電視——幾臺電視機?不爭不搶嗎?服從誰?意見真的統一嗎?哪一部片子給你們的印象較深?大家對劇中的人物評價完全一致嗎?
飯后散步——一般都誰去?喜歡去什么地方?意見一致嗎?記憶中爭執最激烈的一次是怎樣有]的?結果呢?
【設計理念:閱讀為寫作服務。既然是寫作指導課,那么這堂課的重點與中心就不應該是《散步》一文,因為課文無非是用以指導寫作的“例子”而已,課堂的重點與中心就應該是“寫作”的指導,而“寫什么”,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最好的寫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課的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教師先“隱藏”意圖,與學生 “聊天”,既減輕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又有意無意間讓學生發現許多自己身上身邊的寫作題材。因為關于選題,我學到的最好的一點是設法讓每個學生都發現他自己身上的有意義的話題。 前幾年,當我說“你們來寫什么”時,我并沒有意識到我已經向學生傳遞了錯誤的信息,現在我知道應該說:“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有那些值得細細品味的小事呢?” 所有的學生都有好的話題,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去發掘這些話題。而家庭生活是寫作最重要的一個話題庫,因為所有的學生都帶各自豐富的家庭故事來到學校。 因此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豐富性。】
二、轉入范文的學習:導入范文《散步》
教師作轉語:一家人有分歧,到底怎樣解決?有一位莫老師也遇到這類似的事,而且他還拿出了一篇文章,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看看他是如何解決的?我們又能得到什么樣的啟示? [板書課題]
三、整體感知范文——朗讀指導
1.要學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讀,這既是一種對好文章的品嘗,也是一種理解得對不對的證明。而要朗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它的感情基調:是歡愉還是悲哀,是輕快還是沉重等等。這篇課文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生:(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該怎樣把握?提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①“我”是個中年男子。③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設計理念:閱讀感知是最必要的一步,能體現學生的個體對文章的理解。這種理解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如果能讀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學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以讀代講或多讀精講的效果絕不應低估,“熟讀成誦”“背熟記牢”應該大力提倡。
如果說真有什么最優化的語文教學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練地閱讀文本,達到心與言謀,神與文通。所以,拿到課文的第一步,是朗讀。】
四、以問解文,分析范文的語言、結構和內涵
問題一:要你說說,你看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結合多媒體進行推進。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那么究竟聽誰的呢?——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問題二:文中說“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這是不是小題大作了呢?
參考——我是一家之主,在母親和兒子發生爭執時必須處理得當,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的感情,這是一種使命。作為一個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既要愛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問題三:文章最后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夸張了呢?
參考——“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在處理以上大問題時,有可能隨意地出現以下小問題:
①文章一開頭就開門見山,寫我們在田野散步,第二段筆頭一轉,卻寫母親本不愿出來,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散步的原因。 )
②母親為什么不愿出來?(老了,走遠了會累 )為什么又出來了呢?(兒子勸她該出來走走 )從中可以看出兒子對母親怎樣?(兒子孝順關心母親)母親對兒子怎樣?(母親也很聽話)
母親聽話和兒子聽話有什么不同? (小時侯我聽話出于依賴和尊敬,母親聽話出于信任和尊重。 )
③“我決定委屈兒子”是不是我不在乎孩子的意見?
“我決定委屈兒子”并非不愛兒子。只是拿母親和兒子比較來看,母親年事已高,在世時日已短,今后像這樣的“散步”很難說還有幾回了。“我”十分孝敬母親,想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母親的愿望,這種孝心是難能可貴的。
④最后,我打算怎么辦?(委屈兒子。)
為什么?(大路方便老人,為了照顧母親,我打算走大路。)
"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隱含了一層什么意思?(母親年老體弱,我陪她的日子不多了)
最后走大路了嗎?為什么?(沒有母親改變了主意。走小路小孩子感興趣,母親愛孫子,想讓孫子高興 )
這反映了母親什么樣的情感?(對晚輩關心愛護,對孫子真心喜愛 )
哪一個動作表現了母親的這種感情?(摸摸 )
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二人背得吃力嗎?(不,因為母親兒子都很輕。)
⑤那么,為什么我們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呢?
(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后的責任,母親和兒子是生命中最重的砝碼,在每位兒子眼中,母親便是全部,在每位父親眼中,兒子同樣是生命中最重的)
⑥另:散步前,文章還有一段對初春的描寫。找出來,看看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4段是對初春的描寫。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覺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冬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
【設計理念:問題是思維的發動機,要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必須既要教師用問題加以引導,又要學生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這里雖然設計了一些框架性的問題,卻沒有具體的一步一步的推進程式,因為過程不應該是完全被設計、被預料的。】
新學期開始了,希望這篇初一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教案能夠幫助各位老師與同學。祝大家學習愉快!
《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讀精妙的詞句
品味詩意的語言 體會濃濃的親情
一、情境導入(播放音樂《讓愛住我家》)
如果說轟轟烈烈的人生是一種美麗,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見人間真情。下面,就讓我
們一起走進作家莫懷戚的敘事散文《散步》,體會那字里行間流淌的濃濃的愛,濃濃的親情。
(板書課題:散步。齊讀課題)
二、學習指導
1、學習這篇課文,我們要完成以下學習目標
(出示字幕:學習目標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讀精妙的詞句 品味詩意的語言 體會濃濃的親情)
2、按照以下學習指導,開始自學吧!
(出示字幕:學習指導 ★快速地瀏覽課文,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 ★試著給文章再擬一個標題,站在讀懂課文的角度說明理由。★說說你喜歡文中哪個人物?并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三、展示交流
1、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2、試著給文章再擬一個標題,站在讀懂課文的角度說說理由。(幾生說)
3、這些標題都是可以的。不過,老師認為還是“散步”好。誰來幫老師說說理由?
★4、這一家祖孫三代,四口人,兩對母子。多么可愛!(板書知識樹:孩子 妻子 母親 作者)喜歡這個小孩的請舉手。
5、你喜歡這個小孩子的什么呢?(生說師板書:聰明 可愛 機靈)
6、表現在課文中的哪句話?生:“前面也是?,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7、多么聰明可愛的孩子!對孩子最大的賞識就是把他當時說的話,活靈活現地“克隆”一
遍。(誰來讀讀孩子說的話)(生讀:“前面也是?”)
8、應該讀出什么語氣來(聰明、活潑、童真童趣、猛然發現規律的喜悅)
9、來,同學們,一起朗讀這句話,讀出孩子的個性來。(生齊讀:“前面也是? ”)
★10、你認為“妻子”是一個怎樣的人?(生說師板書:賢妻良母)
11、表現在哪里呢?(“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12、言下之意是,妻子在家里,(生:不一定聽我的。)
13、妻子為什么在外總是聽我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尊重丈夫,給他個――面子。
14、在家里,就不同了,遇事大家商議,誰說的對聽誰的,這就是內外――有別!
15、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位妻子的?(生:“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
★16、喜歡母親的舉手?
17、你為什么喜歡母親?(這位母親很理解兒子的心意,很疼愛自己的孫子。)
18、 把寫母親的有關語句讀一讀。生:“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很聽她的話一樣。”
19、小時候,孩子聽母親的話;長大了,母親聽孩子的話。話,是心聲,是母子相互信賴的心聲。
20、還有哪一個地方寫到了母親?找找看。(但是母親摸摸孫兒母親對我說。)
21、“還是走小路吧。”母親怎么改變了主意?(滿足孫子的要求。)
22、這就是對孫子的――(疼愛)
23、這里“摸摸”的.動作,“還是走小路吧”,應該讀出什么來?(愛撫)
24、用心“摸摸”,輕輕地,慢慢地,柔柔地“摸摸”,從心里讀出來(生讀:母親摸摸?)
25、把“摸摸”讀到自己的手上來(再讀)
26、把“摸摸”從自己的手上,轉移到孫子的“小腦瓜”上來(生讀語段)
27、母親開始眺望遠方,這遠方,正是孫子向往的路徑。可見,小路的景色很美。
(多媒體出示:“她的眼隨小路望去波光粼粼的魚塘。”)
28、誰來讀一讀?(一生讀)
29、來,同學們,讀出母親的眺望――齊:“她的眼隨小路望去:
30、通過讀,把眺望的視線由近處推向遠方――齊:“她的眼隨小路?魚塘。”
31、母親看得遠啊!既看到了美景,也預料到了路障,于是,母親對我說―― 生:“我走
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
32、母親是早有預料的,不用驚慌,再讀。(生再讀)
33、母親說這話時很放心,很坦然。讀的時候要把這層意思表達出來。請聽老師讀。(師范
讀“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
34、你說,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母親?(慈祥、善解人意、疼愛孫子)
(師板書:慈善、疼愛孫子)
★35、喜歡作者的舉手。
36、為什么喜歡作者?(注意與母親交流、很孝敬母親)
37、哪里看得出來?(“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38、言外之意是說,我伴同母親的時日――(伴同母親的時日很短)
39、從課文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伴隨母親的時日很短?(“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40、“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一個“熬”字,說明了什么?(可見母親挺過嚴冬不容易,每活過一天,十分艱難,很不容易。體現出生命的堅韌!)
41、說得好!總算盼來了春天。(多媒體演示句子:“這南方初春的生命。”)
42、大家看看,多美的春天!多美的語句!誰來讀一讀?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
43、想象新綠,那是新生命的誕生和希望。齊讀―“這南方?
44、感受新綠,最是一年春好時,濃妝淡抹總相宜。再讀――“這南方
45、二月里看見剛剛抽出的嫩芽,是什么心情?(驚喜)一-讀出來:樹上的嫩芽也密了。
46、聽到與看到“咕咕地起著水泡”時的是什么心情?(自在和愉快)再讀:“田里的冬水也?著水泡。”
47、這段話寫得真美!生命真美啊!再次齊讀這段話,用生命的美滋養我們的眼,用生命的美潤澤我們的心。(齊讀)“這南方初春的田野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48、母親畢竟老了,身體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不能熬過去?于是,在產生“走大路”與“走小路”的分歧的時候,我決定――生:“走大路”。
49、作者說這話時語氣怎么樣?(干脆、利落)
50、讀出這種當機立斷。(生讀語段:“走大路”)
51、讀出這種充滿孝心的當機立斷。(生讀語段:“走大路”)
52、讀出這種委屈兒子,孝敬母親的當機立斷!(生讀:“走大路”)(板書:孝敬母親)
53、“我”孝敬母親,斷然決定“走大路”;妻子夫唱婦隨;母親疼愛孫子,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
54、春風和煦,陽光明媚,一家人向著那菜花――(多媒體演示段落) 生自由朗讀這句話。
55、你讀懂了什么?(生說師板書:責任 使命)“整個世界”指的是:在我和妻子心中的地位。
56、是啊,“整個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組成的,而中年一代不僅要承擔撫養下一代的責任,更要承擔贍養上一輩的責任。
57、好一個“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我背上的”是――(母親)
58、“她背上的”是――(兒子)
59、“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是DD(母親加兒子)
60、母親加兒子,就是――(整個世界)
61、我背上的加她背上的,就是我們一家。“一花一天國,一家一世界。”75、我背母親是尊老,妻子背兒子是――(愛幼)
62、尊老愛幼,就是――(整個世界)
63、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頭,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續)
64、生命的源頭加上生命的延續就是――(整個世界)
65、(課件展示) “我們在陽光下就是整個世界。”指導朗讀這一節。
67、來,同學們,一起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來。(生齊讀)
68、瞧這“尊老愛幼”的一家子――(齊讀)“我們在陽光下
69、醉過知酒濃,愛過知情重。再瞧這“尊老愛幼”具有中華傳統美德的一家子――讀: “我們在陽光下就是整個世界。”
四、升華主題
1、大家發現沒有,這篇文章什么句子比較多?(對稱句)
2、這種對稱的句式讀起來有一種音樂美,大家找找看,找一找對稱句。
3、讓學生讀自己找的對稱句。
4、(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對稱句,讓學生齊讀)
5、聽同學們那么有節奏地朗讀,真是一種美妙的享受。這種句式多美呀!大家模仿著這樣的對稱句,說一句話。(師出示多媒體)
6、說得太美了!詩一般的語言!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點,除了具有對稱美以外,你還發現了什么?(幾生說)
五、拓展延伸
(播放公益廣告視頻《媽媽洗腳》):一位年輕的母親端著一盆熱水去為年邁的婆婆洗腳,年幼的兒子看在眼里,也端來一盆水,說:“媽媽,我也為您洗腳”
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親情無處不在,它不僅在莫懷戚先生的家中,也在我們每個人的家中,每一個人的心中,只要你用心觀察。請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家庭中的親情故事。
六、結束語
同學們,在我們即將走出美文《散步》的時候,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詞來作為我們今天這節課的結尾。(播放《懂你》歌曲) 師生齊讀《懂你》
《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 篇12
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等方面說一下我的講課思路。
一、說教材
《散步》選自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本單元所選文章以家庭親情為主題,濃濃親情動人心弦。《散步》是一篇文字淺顯,情感溫暖的美文,作者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親人的關愛,對家庭的責任,對親情的贊美,是一篇從平凡小事中寫親情的典范作品,題材極其平凡,意蘊卻十分豐富。學習本文,要引導學生用心發現親情、感受親情并珍愛親情。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準備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的主要內容。
二、說學情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本課對象是七年級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但對生活的觀察不夠細致,缺乏生活體驗,又由于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誤導,許多學生尊老愛幼的觀念比較淡薄,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倫理觀,因此正確的引導尤為重要,我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三、說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品味課文清新質樸的語言。
3、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四、說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和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要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我將本課的重點定為:朗讀品味積累語言。本課是一篇精美散文,需要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揣摩、積累語言,以增強語感,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本課的難點是: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深刻含義。七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和知識儲備的限制,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容易浮于表面,因此把這個定為難點。
五、說教法
運用情景導入、朗讀品析、研討點撥、多媒體課件輔助等多種教法相結合。首先以情景、導入法營造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濃濃的親情氛圍,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將朗讀貫穿于整個課堂中,讓學生在朗讀品味中去感受親情美。本文主要寫“我”這個成年人的感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因此,必要的點撥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這幾種教法與多媒體課件的結合,讓學生更好的領悟課文。
六、說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所以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細節動人的句子品析,最后抓關鍵語句再讀課文,深入思考,領會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尊老愛幼的情感,在學習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七、說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看公益短片《媽媽洗腳》學生談感受。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短片中溫馨的畫面和質樸的語言,讓學生快速的進入情境中,也為學生感知課文內容作了準備。
(二)出示學習目標
設計這一板塊是因為學習目標對教與學起統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齊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旨在讓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
2、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事情?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
此環節要求學生齊讀課文后自主學習,培養從文章獲取信息及概括事件的能力,在第二個問題中要引導學生思考:在面對分歧時,“我”為什么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兒子,從而得出結論:在兩頭不能兼顧時,照顧長輩,因此得知“我”的處事原則是“孝”,初步感知了作者的情感。
(四)品讀課文
找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字詞句或能打動你的.句子品析。
學法指導:
示例:“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 篇13
秋高氣爽、瓜果飄香,在這個收獲的季節,我們又迎來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新學期。因此,編輯老師為各位老師準備了這篇初一第一學期語文一單元教案,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分歧、信服、霎時、委曲、嫩芽、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背誦課文中具有對稱美的句子及含義豐富的語句。
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去品味文中畫面的優美和細節的動人。
2、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圈點勾畫,隨時批注閱讀的心得、體會,讓他們成為閱讀的主體,逐步提高閱讀能力特別是品評鑒賞能力。
3、學習本文獨特的寫法,并在寫作中借鑒,選取一角度,學寫反映家庭生活的短文。
德育目標
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整體感知文意,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2、指導學生把握本文獨特的寫法,學習運用選取描寫親情的獨到角度。
【教學難點】
1、揣摩文中一些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學會聯系語境,在動態的語境中理解詞句。
2、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如何發現美、品評美,把閱讀的過程當作是美點大追尋的過程,逐步提高賞讀美文的能力。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文章寫得很美,感情也很動人,要通過朗讀去仔細品味、感受本文樸素自然而又醇香悠遠的意蘊。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文章主要寫“我”這個成年人的感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悟必然會遇到困難障礙,因此必要的講解點撥顯得尤為重要。
3、品讀法。課文是美的載體,學習的過程就是探尋美的過程。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自己品評,教師只作必要的引導點撥即可。
【教學準備】
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歌帶、多媒體CAI課件、打印好的閱讀材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明確課文主旨;品讀課文,美點尋蹤,包括對一些或用詞生動、或句式精美、或辭格豐富、或描寫細膩、或情感豐厚、或意蘊深刻的句段的品析;悟讀課文,學習說話,表現自己生活中對親情的感悟。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播放《白發親娘》歌曲,學生邊聽歌,邊欣賞畫面。聽畢,教師深情吟詠: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稱呼;媽媽,是我們每個人情感世界的主角。我們愛媽媽!寒冷的時候,媽媽是棉被;饑餓的時候,媽媽是美食;困難中,媽媽是手杖;黑暗中,媽媽是燭光;幸福中,媽媽是微笑。當我們長大成人時,媽媽衰老了,我們該如何回報媽媽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莫懷戚先生的《散步》,去感受成熟生命對衰老生命的呵護。(板書文題)
二、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勾畫出新字、新詞,利用工具書,掌握音、義。
教師出示投影,檢查學生詞語積累情況。
⑴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粗的漢字注音:
fēnqíxìnfúchāisàn
霎時水波粼粼嫩芽
熬過
⑵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各得其所:
不知所措:
委屈:
教師選兩位同學回答。
明確:
⑴分歧信服拆散shàlínnènáo
⑵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形容受窘或發急。
委屈:受到不應有的指責或待遇,心里難過。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語氣、語調、重音,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選一個同學示范讀課文,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指導。
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去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注:“/”表示大停頓,“//”表示小的停頓,“///”表示更小的停頓。加粗表示重讀)
3、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循聲低和,體味文中蘊含的濃濃親情。
三、請同學按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紹課文內容
1、先請幾位同學依自己的理解介紹文中的人物:
允許有不同的表述,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方式:
⑴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⑵祖孫三代人;
⑶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⑷老年人、中年人、少年;
⑸慈祥的奶奶,孝順的兒子、賢惠的兒媳、天真可愛的孫子。
教師在同學表述的基礎上,板書:成熟的生命、幼小的生命、衰老的生命。
2、師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表述概括介紹課文的內容:
可能有如下一些表述:
⑴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
⑵愛是橋梁,愛是紐帶;
⑶親情、真情、責任感、使命感;
⑷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
⑸沉重的責任,自需背負;
⑹互相愛護、尊重、體貼的一家人;
⑺幸福家庭;等等。
四、學生自由品讀課文
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切最生動最形象,給人強烈的美感或強大的震撼力或思想教益等方面的內容,集體交流閱讀心得,教師酌情給予必要的指導點撥。
1、教師指導學生可從用詞生動、句式精美、辭格豐富、描寫細膩、情感豐厚、意蘊深刻、角度獨特、手法別致等方面去思考,去探尋。學會圈點、摘錄及批注。
2、學生自由閱讀,對課文進行“美”點追尋。教師巡視,掌握大概情況。
如:有的集中在對文章語言的賞析方面;有的聚焦于文章的選材的角度、情節的安排、細節的刻畫;有的著眼于文章寫景的兩個段落的分析等等。
3、教師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全班同學集體交流,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點撥。如果有些問題,學生沒有提出,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引起他們注意,激發他們深入探究。
《散步》優質課競賽教學設計 篇14
活動目標:
1、會仔細觀察小蛇的不同表情,說說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2、感受小蛇高興幫助別人的情感。
3、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故事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發興趣
1、教師:已經下了很長時間的雨了,現在終于太陽又出來了,你們看誰來了?
2、教師:小蛇臉上的表情怎么樣啊?追問:小蛇為什么這么開心呀?
二、仔細觀察,學學做做
1、教師:小蛇繼續往前爬著爬著,卻看到了一個大水坑,這時它的表情怎么樣了啊?
2、教師:小蛇看到了大水坑,為什么嘴巴會張的那么大?
3、教師:小蛇會想什么辦法過水坑呢?
4、到底小蛇用了什么辦法?我們來學一學。
5、過渡:原來小蛇先把頭往前一拱,尾巴一翹自己就變成了一座小橋。
三、繼續觀察,學學說說
1、教師:是誰在喊呀?小螞蟻請小蛇幫忙,小蛇會同意嗎?你是從那里看出來的?
2、角色對話:螞蟻:我可以從你的身上走過去嗎?
小蛇:可以可以,我很高興幫助你。
追問:小蛇怎么回答的啊?大家學一學、說一說。
3、過渡:于是小螞蟻一個接一個的從小蛇的身上過了河。
4、教師:這時等一等,等一等的聲音,又來了許多小動物,它們對小蛇說:“我們能從你的背上爬過去嗎?”小蛇會怎么回答呢?(角色對話)
5、教師:從哪里看出來小蛇愿意的呢?原來小蛇覺得幫助別人是很開心的事情。
四、設置疑問,引發思考
1、教師:這時,遠處又傳來了聲音“等一等,等一等,我能從你的背上爬過去嗎?”是誰呀?
2、教師:小白兔請小蛇幫忙,你們覺得小蛇會同意嗎?為什么?
3、教師: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踩在小蛇的背上,小蛇會是什么感覺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4、教師:為什么小蛇都累趴下了,她的臉上還是笑嘻嘻的呢?
5、教師:又有一只動物踩在了小蛇的背上,小蛇怎么樣了?這是一只怎么樣的動物?(陰影)是誰呢?
6、教師:你們看,雖然那么多動物從小蛇身上走過,它也累趴下了,但他還是堅持著幫助大家,那你們喜歡這條小蛇嗎?為什么?
7、教師:這個故事好聽嗎?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呢——小蛇散步。
五、完整欣賞(配樂)
附故事:小蛇散步
下了好幾天的雨終于停了,太陽公公又露出了笑臉,小蛇也出來散步了。小蛇往前爬著爬著,看見一個大水坑,這可怎么辦呢?于是它想了一個好辦法,小蛇先把頭往前一拱,尾巴一翹就可以過去了。正在這時,它聽見一個聲音:“等一等,等一等”原來是小螞蟻啊,小螞蟻說:“小蛇,小蛇,我能從你的身上走過去嗎?”小蛇說:“可以,可以,幫助你我很開心”。
這時又有許多小動物來了,他們也問小蛇:“小蛇,小蛇,我們能從你的身上走過去嗎?”小蛇回答:“可以,可以,幫助你我很高興”。
后來大灰狼小白兔、大獅子都踩著小蛇的身體到了對岸,雖然把小蛇累趴下了,但它還是很高興,因為它幫助了那么多的動物朋友。
專家點評:
教學活動的目標分別是“觀察并嘗試模仿小蛇的不同表情,學說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和“感受小蛇愿意幫助別人的情感”,在目標的制定上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而且借助小蛇開心的表情讓孩子來理解幫助別人是件開心的事情始終貫穿與活動中。并且層層推進的環節讓教學活動清晰、明了,環節中時刻會讓幼兒仔細看、學一學小蛇的不同表情,讓孩子的興趣很高,可以說是動靜結合。因此環節和目標的配合度很高。
活動中的提問都言簡意賅,使小班孩子便于理解和回答,而且提問中始終要孩子“你要仔細看哦”又或者是“讓我們來學一學吧”,就很好的'體現了目標一中的“觀察并嘗試模仿小蛇的不同表情”,而且不斷的提問幼兒“小螞蟻怎么對小蛇說的?”、“小蛇又是怎么回答的?”就為孩子提供了學說角色對話的機會。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我覺得孩子們的參與度還是很高的,環節也是一步步很清晰的展開。但在活動的課件準備上我覺得可以讓小蛇的表情更清晰,便于幼兒觀察和模仿,然后在完整講故事時引導幼兒將學說的角色對話,可以讓幼兒嘗試著和老師一起來講述,這樣師生間的互動會更加明顯,整個活動氣氛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