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馬》語文教案(通用12篇)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積累語句,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揣測體會,對比描寫,了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3、抓住關鍵,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培養同學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語句賞析,培養同學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
2、揣測體會,對比描寫,了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馬圖書法,激趣引讀
1、馬圖書法:
教師展示有關馬的各種書法作品并播放有關家馬、野馬的生活畫面,請同學欣賞。
⑴看了這些書法畫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⑵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你更欣賞哪一種馬,并陳說理由。
2、激趣引讀:
教師:馬是人類忠誠而高貴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靈,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的《馬》,用親切的感情、形象的語言、人格化的描寫,給這些“朋友”畫像,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大聲朗讀這篇優美的散文化的科學小品,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去感受被賦予了人性光彩的馬兒吧。下面誰能介紹一下作者呢?
布封,法國博物學家、作家。貴族家庭出身,從小受教會教育,喜好自然科學。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主任。他用一生精力經營皇家花園,并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巨冊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在他的作品中慣常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像課文中的馬就被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又像馴服老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土。
二、有情朗讀,整體感知
1、有情朗讀:
⑴全體同學有感情地大聲朗讀課文。
⑵同學個別朗讀競賽,其他同學適當加以朗讀評價。
2、整體感知:
⑴你認為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
家馬、野馬或人工馴養的馬、天然的馬。
⑵你能用簡潔的一句話來概括這兩種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點嗎?
家馬:“馴良”。
野馬:“自由豪放”。
⑶作者對兩種馬各持什么態度?這種態度集中表示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這種態度集中表示在二、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⑴被征服之后的馬具有怎樣的品格?
勇毅。無論是在疆場上,還是在平時的射獵、演武、賽跑時,它們都精神抖擻、慷慨以赴,與主人同生死、共榮辱。
馴良。它們不但屈從人類的支配,還會迎合他人的心意。它們“無保存地貢獻著自身”,為人類做各種服務。自由豪邁的動物,成了低眉順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種悲痛的墮落。
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人類對“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人類還用“銜鐵”“馬刺”“鐵釘”殘暴地禁錮它。更凄慘的是,許多人為了滿足自身的“虛榮”,把馬變成了自身的玩物。
⑵馬原本是什么樣的動物呢?
美質: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覺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顧。在大自然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被賦予“強壯、輕捷和遒勁”的美的品性,具有“充分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
美德:天性絕不兇猛,熱愛和平;它們群居行動,團結和睦;相互間沒有“妒忌”,從不為己爭斗。
美貌:在所有的動物中,馬“身材高大又最勻稱、最優美”,有高貴姿態。
⑶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討論明確:首先,“教育”是擬人化用法,指人類對馬的馴養。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喂養,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身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括兩層含義:
①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
②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為馬的天性。
這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⑷“給馬戴黃金鏈條”等是不是對馬的“侮辱”?
討論明確:是“侮辱”,因為這些做法使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淪為人類的奴隸和玩物,馬的特性喪失殆盡。精神的泯滅是最大的悲痛。
2、賞讀品味:
請同學用波浪線勾畫出文中最能說明兩種馬各自特點的詞句并加以賞讀品味,特別要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描寫的語句。
表示馴良的詞句:迎合他人、舍己從人、屈從,不拒絕任何使命,盡一切力量為人服務……
表示自由豪放的詞句:飛馳、騰躍、不受拘束、沒有節制,自由地游蕩、蹦跳……
(可從內容、語言、寫法等方面與同學一起分享你的賞讀感受。)
四、揣測體會,對比描寫
1、找出文中對比描寫的相關內容,并考慮其作用。
(就全文來看,作者是將家馬與野馬作比,以家馬的馴良來烘托野馬的自由豪放,就最后一段來看,是以其它動物來烘托馬的美貌。)
2、文章在寫馬的美貌時,與其他動物作了對比,你認為其他動物真的很丑嗎?說說你的看法。
運用對比描寫,更能突出馬的美貌。但作者把馬與其他動物作比較時,態度是不很客觀的,因為動物的外形是它們在漫出息化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自行演變的結果,無所謂優劣美丑。
3、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寫一段話,描繪自身喜歡的動物,并在班級交流。
五、體驗拓展,互動釋疑
1、體驗拓展:
⑴你認為人工與天然究竟哪種更美?(可不局限于有關馬的研討。)
⑵在你看來,家馬的馴良是天性的嗎?請聯系自身的學習生活,談談你是如何看待“馴良”的。
⑶在你看來,我們該不該馴化動物呢?
⑷我們身邊出現的野生動物園,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呢?
⑸假如你是一匹馬,你愿意做哪一種馬呢?你會怎樣想呢?
是的,假如在對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倒霉沒了做人的資格,那么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假如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么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曉聲《假如我為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見,可從不同的角度評說,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動釋疑:
在預習、美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疑問?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六、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課文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文,也是一篇禮贊自由的優美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不只給我們展示了兩種馬的特質,而且,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被奴役之馬的深切同情。
2、拓展延伸:
⑴找出自身最喜歡的語句(段),并寫好自身的感受。
⑵課外閱讀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寫動物的文章并作讀書摘記。
⑶用對比描寫的方法,描述一個自身養過或見過的小動物,不少于300字。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重點:
1.有步驟的誦讀訓練。
2.托物寓意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講述伯樂相馬的故事,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疏解文意。
1.教師范讀。
2.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
3.指名學生朗讀,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
4.針對學生朗讀情況,教師適當點撥。
5.學生齊讀。
三、再讀課文,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1)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 之間的關系的?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2)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如何?
--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3)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馬因肚饑而無法發揮才能的痛苦的?
--且欲與常成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6)文中的哪句話點明了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
2.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從旁指導。
3.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1)同桌間互相聽讀。
(2)指名學生朗讀。
(3)全班學生齊讀。
四、三讀課文,品味意境。
1.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2.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統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
3.簡介寫作背景,體會作者通過本文所表達的見解。
4.揭示\'托物寓意\'的寫法。
5.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悅耳,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五、要求學生背誦全文。
六、教師小結。
七、辯論:當今社會還需要\'伯樂\'嗎?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篇3
《馬》
布封,法國博物學家、作家。貴族家庭出身,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主任。他用畢生精力經營皇家花園,并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巨冊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在他的作品中慣常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課文中的馬就被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土。
課文《馬》是一篇怎樣的文章?
課文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
全文可分兩部分,第1、2節寫人類馴養的馬,第3、4、5節寫天然野生的馬。通過對比表現了兩種狀態下馬的不同生存狀況。
被征服之后的馬具有怎樣的品格?
①勇毅。無論是在疆場上,還是在平時的射獵、演武、賽跑時,它們都精神抖擻、慷慨以赴,與主人同生死、共榮辱。
②馴良。它們不但屈從人類的操縱,還會迎合別人的心意。它們“無保留地貢獻著自己”,為人類做各種服務。自由豪邁的動物,成了低眉順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種悲哀的墮落。
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
人類對“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人類還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更悲慘的是,許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把馬變成了自己的玩物。
馬原本是什么樣的動物呢?
美質: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覺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顧。在大自然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被賦予“強壯、輕捷和遒勁”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
美德:天性絕不兇猛,熱愛和平;它們群居行動,團結和睦;相互間沒有“妒忌”,從不為己爭斗。
美貌:在所有的動物中,馬“身材高大又最勻稱、最優美”,有高貴姿態。
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首先,“教育”是擬人化用法,指人類對馬的馴養。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喂養,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含兩層含義:(1)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2)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為馬的天性。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課文,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在此基礎上積累優美的語句。
2、揣摩文中的對比描寫,了解對比描寫的作用,并學會運用。
3、了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對比的寫法。
教學課時:2課時。
課前準備:1、閱讀課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2、閱讀注釋,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個學生準備書法作品。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一、導入 :
展示書法作品:學生用小篆和隸書寫的“馬”及教師用楷書在黑板上寫的“馬”。
要求學生說出三個“馬”字分別屬于哪種字體。
學生回答后,教師語:時代不同,“馬”的寫法也不同,這是漢字形體演變的結果;同樣,隨著社會的發展,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運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布封的文章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馬。
二、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請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詞語: 馬 馬
2、請分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兩種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點,并用波浪線勾畫出文中最能說明兩種馬各自特點的詞句。
3、作者對兩種馬各持什么態度?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哪些段落?
三、交流研討
圍繞上述問題,請學生發表各自的看法,學生回答后,教師將學生的意見進行歸結。
文章寫了家馬、野馬(或人工馴養的馬、天然的馬等),它們各自的最大特點分別是“馴良”、“自由奔放”。
能表現馴良的詞句:迎合別人、舍己從人、屈從,不拒絕任何使命,盡一切力量為人服務……
表現自由奔放的詞句:奔馳、騰躍、不受拘束、沒有節制,自由地游蕩、蹦跳……
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點研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讀二、三段
1、自讀讀二、三段,發現問題。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發現的問題,力求在小組內解決問題。3、班上交流,重點研討以下幾句:
1)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2)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
3)在一個動物身上,動作的自由就構成美麗的天然。
4)所有的家馬則都只有人工所能賦予的東西,即技巧與媚妍而已。
(二)深層探究
1、請同學介紹布封情況,明確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要求點到為止)
2、小組內討論: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實際是借對兩種馬的描述來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感態度?
3、班上交流:由男女生各派兩個代表到班上交流自己的看法。
4、教師小結: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也是一篇禮贊自由的優美散文,它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兩種馬的特質,而且讓我們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懷,實為文質俱美之文。
五、延伸拓展
用多媒體展示梁曉聲《如果我為馬》中的片段,學生齊讀。 是的,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么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么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六、作業
找出自己最喜歡或最不喜歡的語句(段),作點評(完成在資料卡上)。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聯系實際展開討論,品味語言,學以致用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布封的馬為我們展示了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它們各自的最大特點是馴良與自由。下面我們來欣賞這兩種馬的生活片段。
二、延伸、拓展
1、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家馬、野馬的生活畫面,請學生欣賞。
2、請同學談自己欣賞哪一種馬,并陳述理由(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響)。
3、討論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下例問題:
1)家馬的馴良的天性嗎?請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自己的觀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現狀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2)人類對馬的馴化,如果給馬帶來了痛苦,那么請聯系人類發展的歷史談談人類該不該馴化動物?
3)我們身邊出現的野生動物園,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面對日益惡劣的生存環境,人類究竟該怎樣對待動物?
討論結果略。
三、品味語言,學以致用
導入 語: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說明書,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它不僅讓我們受到諸多啟發,而且在語言上、行文上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1、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摘錄在資料卡的語句,并陳述自己的理由。
教師要注意參與到活動當中,引導學生去體會文中人格化的描寫。
2、再讀課文,了解對比的運用及其作用。
1)找出文中對比描寫的相關內容,并思考其作用。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并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3)教師對學生的交流結果進行概述:就全文來看,作者是將家馬與野馬作比,以家馬的馴良來襯托野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來看,是以其它動物來襯托馬的美貌。
3、用對比方法寫一段話,描繪自己喜歡的動物,要求重點刻畫其外貌,字數在150字左右。
4、班上交流寫作片段。
四、作業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并任選五個詞語造句。
2、課外閱讀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寫動物的文章,作讀書札記(一周內完成)。
[附]板書:
家馬:馴良——同情 作比較,
野馬:自由——欣賞 突出事物的特點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能通過關鍵句子的把握,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能對文本中的關鍵字詞進行細讀品味,從而理解“馬”的形象和。
通過比較、思考、討論,能理解“自由”的,初步形成尊重天性、崇尚自由的價值觀。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今天早上咱們做了預習,從頭到尾讀過一次的同學請舉手,從頭到尾讀過兩次的同學請舉手,從頭到尾把段落序號標號的同學請舉手!同學們的做法很棒!很對!因為,今天這篇課文可不一般哦,它是被人們公認的寫馬寫得的一篇文章;今天這位作者,被稱之為與大自然一樣偉大的天才!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這馬的世界,去領悟天才帶給我們的人生啟迪。
二、感受自由
1.文中寫了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分別是什么馬?請用盡可能簡要的語言概括出來。分別在課文的哪幾段?
明確:馴養之馬(家馬) 天然之馬(野馬)
2.作者更喜歡那種馬?哪一句話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態度?請找出文中的語句作為依據。
明確:天然要比人工更美麗些;在一個動物身上,動作的自由就構成美麗的天然。
3.天然要比人工更美麗些,這是一種____之美?找出相關的句子來分析。
生:自由之美、奔放之美、團結之美、協調之美……
師:這些美都是天然之馬所固有的,所以,這是一種天性之美,自由之美。
集體朗讀——(注意語氣——贊美,語調——輕快)
你們試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吧:它們行走著,它們奔馳著,它們騰躍著,既不受拘束,又沒有節制;它們因不受羈勒而感覺自豪,它們避免和人打照面;它們不屑于受人照顧,它們能夠自己尋找適當的食料;它們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蕩、蹦跳,采食著四季皆春的氣候不斷提供的新鮮產品……
三、受盡束縛
1.這就是天然之馬的美,美得自由,美得奔放、美得自豪、美得高貴。難怪作者說:人類所曾做到的貴的征服,就是征服了這豪邁而剽悍的動物——馬
豪邁而剽悍的野馬被人類給征服了,它變成了什么馬呢?請結合課文前兩段內容,從用途上說一說。
野馬——戰馬、(賽馬)、役馬、寵馬
2.征服后,它又是一種怎樣的馬?請對這兩段的關鍵詞進行圈點勾畫,來說說——“一種可____的馬”?
生:役馬——可憐、
師重點引導細讀,并作出改動
原文——嘴巴被銜鐵勒得變了形,腹側留下一道道的瘡痍或被馬刺刮出一條條的傷疤,蹄子也都被鐵釘洞穿了。
改文——嘴巴被銜鐵勒得歪在一邊,腹側留下好多道的瘡痍或被馬刺刮出好多條的傷疤,蹄子也都被鐵釘打穿了。
(討論后,要求帶著重要朗讀)
生:寵馬——可悲(可笑)(可恥)
師引導——喪失自我,成了主人手中的萬物。
生:戰馬——可敬(可憐)(可嘆)
師:對主人而言固然可敬,但對自身而言顯得可憐。
3.適時介入資料——臧克家《老馬》 全班學生朗讀
老馬
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它把頭沉重的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淚只往心里咽,
眼里飄來一道鞭影,
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這就是人工馴養的馬,這就是一輩子在人工馴養下的老馬,他的身體受到了——?(束縛、摧殘)他的精神顯得——?(麻木、不自由),好可憐的馬!
四、回歸自然
1.同學們,此時,老師突然想到,我們有必要趕緊放開這些被人馴養的家馬,放掉手中的韁繩,松開他們身上的束縛,卸下他們背上的鞍轡,放開它們,讓它們重回自然中。我想,這或許可以讓它們在自然界尋找到久違的自由和天性……
2.學生討論,能,不能,要求結合文中相關句子說說。教師適時做好評價。
五、思考原因
1.介入《肖申克的救贖》影視片段,思考:老布自由了嗎?既然自由了他又為何自殺?難道是瘋了?
2.學生思考發言,共同探討“自由”的,形成“真正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的共識。
3.介入“獄友”的話:“老布沒瘋,他只是體制化了。起先你狠它,后來你習慣它,到最后你離不開它------”——長期的束縛,使其喪失了精神的上的天性和自由。家馬如此,老布也如此;動物如此,人也如此。
六、結課
說到這里,我們似乎明白了《馬》這篇作品的真正好處,作者其實在通過馬來寫——人,其實,馬只是一個比方,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匹馬,我們都有野馬的天性,但我們或許都正受到某種束縛,怎樣才能不喪失自我的天性和自由呢?布封沒有講,但他用自己的行動作了解答:(學生齊讀)
布封的時代是一個神學時代,人們的思想被挾制在不自由的空間里……
在“離經叛道”的聲音中出版《自然史》……
在風格趨同的文壇中發出“風格即是個人”的聲音……
讓我們與布封一樣,與野馬一般——尊重天性、崇尚自由!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
1、在朗讀中積累優美詞句。
2、思考人與動物的關系,感悟動物身上折射出來的可貴精神。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結合生活體驗,發表自己的見解。
4、激發學生關愛動物、珍視生命的感情。
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
2、引導學生思考人與動物、自然的關系。
教學理念:
1、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提出不同觀點,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對動物喜愛之情,并與動物能夠和諧相處,增強保護生命的群體意識。
教學準備:
CAI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CAI播放樂曲《駿馬奔馳保邊疆》)
師:親愛的同學們,隨著這美妙的音樂,讓我們放飛想象的翅膀,一起踏上快樂的語文之旅吧!
師:從這美妙的樂曲聲中,你們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奔馳的駿馬……)
師:是的,這旋律不僅讓我想起了那藍藍的天,白白的云,還有云朵下那縱情奔馳的駿馬……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馬嗎?
師:其實自古以來,馬就是人類最忠實而高貴的朋友,戰場上有它們無所畏懼的身影,旅途中有它們不辭勞苦的足跡。它們默默無聞的見證著的歷史,可是,試問人類自己,我們對馬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今天,讓我們隨著布封先生一起走進馬的世界。去探尋動物王國的靈性之美。
二、初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1、作者簡介。
師:提到布封,大家熟悉嗎?(CAI展示作者簡介)
師:要說布封,那我們就不能不提《自然史》,這位法國的博物學家用了40年的時間著成的巨作。在他在作品中提到:宇宙里沒有上帝的位置,人才是自然界的中心,決定他周圍的一切。然而作為科學家的布封頗愛詆毀,作為文學家他卻又受到普遍歡迎,因為他寫的自然史語言形象,筆鋒細膩而富有感情。我們今天所學的這篇科學小品《馬》便是其中的一篇精典之作。
2、把握課文內容。
師: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想從這篇課文里知道些什么?
師:帶著這些疑惑,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不過,在讀課文以前,老師很想知道你們預習的怎么樣了?(CAI展示生字詞,讓會讀的同學自由的站起來讀。)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組合,然后按照你們自己喜歡的形式快速瀏覽課文,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以下幾個問題:(CAI展示閱讀思考)
小組內討論
師:有沒有同學愿意把討論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抽同學答問題1)
師:課文中哪些句子說明了這兩種馬的特點,請把你找到的句子大聲的讀出來!(學生自由讀)剛才大家讀的是布封先生向我們介紹的馬的特點,下面讓我們跟隨攝影師的鏡頭來一次眼睛的動步之旅!(CAI展示“形形色色的馬”)
師:你能用一個詞語概括這兩種馬的特點嗎? (抽同學答問題3)
師:不管是溫順的家馬還是不羈的野馬,它們在外表比別的動物比起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們知道是什么嗎?(身材高大而勻稱優美)所以啊,生活中我們往往把年輕俊朗的男子稱作“白馬王子”呢?
師:看來馬的確頗受人們的青睞?但我們的布封先生對于這兩種不同的馬卻有著不同的態度。下面我們來合作朗讀課文二、三自然段(CAI展示兩種馬的對比圖片)
師:你認為布封對這兩種馬分別寄予了什么感情?你喜歡哪一種馬?為什么?
3、延伸拓展。
師:是啊,不僅是你們喜歡馬,其實自古以來,馬就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西游記》中白龍馬一路忠心護主;三國時赤兔馬英勇救主;馬也因此而成了眾多藝術家筆下的寵兒。今天,讓們再次踏著清脆的馬蹄聲,再次走進馬的世界!(CAI展示與馬有關的)
(展示繪畫作品中的馬《八駿圖》等)
師:這是的畫馬大師徐悲鴻的《八駿圖》,我們且不從繪畫藝術的角度來評價這幅畫,單以一顆愛馬者的心來看,你覺得,這位畫馬大師向我們展示了一群什么樣的馬?
(CAI展示馬救主人片斷)
師:大家知道這是個什么故事嗎?這是一匹什么樣的馬?
(CAI展示文學作品中的馬)
師:同學們齊讀一遍,這是一匹什么樣的馬?
小游戲:與馬有關的成語接龍。
(CAI展示:與馬有關的成語或俗語)
三、體驗與反思。
師:還記得赤兔馬在關羽敗走麥城時以死殉主的悲壯,也難忘的盧馬一躍三丈跨檀溪的神奇。而如今,人類帶給動物又是什么呢?(CAI展示捕殺動物圖片)
師:你們看到了一種什么現象?對于這樣的一些人,我們應該對他們說點什么?
四、小結
師:世界在變,人類在變,我們的生存環境也在發生著巨大的改變,但不管如何變化,只要我們永遠懷著一顆善良的心來關愛我們身邊的每一個生靈,那么我相信,剛才我們在圖片中看到的悲劇就不會再重演,人類和動物之間,才會成為真正的朋友!最后我衷心祝愿大家事事馬到功成,天天龍馬精神,處處一馬平川,將來成為一匹脫穎而出的“千里馬”!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
1、反復誦讀,積累語句,整體感知,體會文章的精妙之處。
2、揣摩體會,對比描寫,了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3、抓住關鍵,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培養學生個性化的閱讀能力和感悟能力。
4、了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語句賞析,培養學生多角度思維、發表個人見解的習慣。
2、揣摩體會,對比描寫,了解作用,學會恰當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馬圖書法,激趣引讀
1、馬圖書法:
教師展示有關馬的各種書法作品并播放有關家馬、野馬的生活畫面,請學生欣賞。
①看了這些書法畫面后你有什么感受呢?
②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你更欣賞哪一種馬,并陳述理由。
2、激趣引讀:
教師:馬是人類忠誠而高貴的朋友,是富有情感和人性的生靈,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的《馬》,用親切的感情、形象的語言、人格化的描寫,給這些“朋友”畫像,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十分感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大聲朗讀這篇優美的散文化的科學小品,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去感受被賦予了人性光彩的馬兒吧。
下面誰能介紹一下作者呢?
布封,法國博物學家、作家。貴族家庭出身,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主任。他用畢生精力經營皇家花園,并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巨冊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在他的作品中慣常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像課文中的馬就被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土。
二、有情朗讀,整體感知
1、有情朗讀:
①全體學生有感情地大聲朗讀課文。
②學生個別朗讀比賽,其他同學適當加以朗讀評價。
2、整體感知:
①你認為課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
(家馬、野馬或人工馴養的馬、天然的馬)
②你能用簡潔的一句話來概括這兩種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點嗎?
(家馬:“馴良”、 野馬:“自由奔放”)
③作者對兩種馬各持什么態度?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二、三自然段。)
三、合作探究,品讀賞析,
1、合作探究:
①被征服之后的馬具有怎樣的品格?
勇毅。無論是在疆場上,還是在平時的射獵、演武、賽跑時,它們都精神抖擻、慷慨以赴,與主人同生死、共榮辱。
馴良。它們不但屈從人類的操縱,還會迎合別人的心意。它們“無保留地貢獻著自己”,為人類做各種服務。自由豪邁的動物,成了低眉順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種悲哀的墮落。
(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人類對“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人類還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更悲慘的是,許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把馬變成了自己的玩物。)
②馬原本是什么樣的動物呢?
美質: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覺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顧。在大自然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被賦予“強壯、輕捷和遒勁”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
美德:天性絕不兇猛,熱愛和平;它們群居行動,團結和睦;相互間沒有“妒忌”,從不為己爭斗。
美貌:在所有的動物中,馬“身材高大又最勻稱、最優美”,有高貴姿態。
③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討論明確:首先,“教育”是擬人化用法,指人類對馬的馴養。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喂養,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含兩層含義:(1)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2)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為馬的天性。
這句話概括了人類對馬所做的一切,表達了作者對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④“給馬戴黃金鏈條”等是不是對馬的“侮辱”?
討論明確:是“侮辱”,因為這些做法使馬失去了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淪為人類的奴隸和玩物,馬的特性喪失殆盡。精神的泯滅是最大的悲哀。
2、賞讀品味:
請同學用波浪線勾畫出文中最能說明兩種馬各自特點的詞句并加以賞讀品味,特別要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描寫的語句。
表現馴良的詞句:迎合別人、舍己從人、屈從,不拒絕任何使命,盡一切力量為人服務……
表現自由奔放的詞句:奔馳、騰躍、不受拘束、沒有節制,自由地游蕩、蹦跳……
(可從內容、語言、寫法等方面與同學一起分享你的賞讀感受。)
四、揣摩體會,對比描寫
1、找出文中對比描寫的相關內容,并思考其作用。
(就全文來看,作者是將家馬與野馬作比,以家馬的馴良來襯托野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來看,是以其它動物來襯托馬的美貌。)
2、文章在寫馬的美貌時,與其他動物作了對比,你認為其他動物真的很丑嗎?說說你的看法。
(運用對比描寫,更能突出馬的美貌。但作者把馬與其他動物作比較時,態度是不很客觀的,因為動物的外形是它們在漫長進化過程中為適應環境自行演變的結果,無所謂優劣美丑。)
3、請用對比描寫的方法寫一段話,描繪自己喜歡的動物,并在班級交流。
五、體驗拓展,互動釋疑
1、體驗拓展:
①你認為人工與天然究竟哪種更美?(可不局限于有關馬的探討。)
②在你看來,家馬的馴良是天性的嗎?請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你是如何看待“馴良”的。
③ 在你看來,我們該不該馴化動物呢?
④我們身邊出現的野生動物園,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呢?
⑤假如你是一匹馬,你愿意做哪一種馬呢?你會怎樣想呢?
是的,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么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么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梁曉聲《如果我為馬》中的片段)
(可各抒己見,可從不同的角度評說,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互動釋疑:在預習、美讀課文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疑問?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六、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課文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文,也是一篇禮贊自由的優美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兩種馬的特質,而且,字里行間流露著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被奴役之馬的深切同情。
2、拓展延伸:
①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段),并寫好自己的感受。
②課外閱讀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寫動物的文章并作讀書摘記。
③用對比描寫的方法,描述一個自己養過或見過的小動物,不少于300字。
板書:
家馬:馴良——同情 作比較,
野馬:自由——欣賞 突出事物的特點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篇7
《馬》
布封,法國博物學家、作家。貴族家庭出身,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植物園)主任。他用畢生精力經營皇家花園,并用40年時間寫成36卷巨冊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在他的作品中慣常用人性化的筆觸描摹動物。課文中的馬就被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又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土。
課文《馬》是一篇怎樣的文章?
課文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
全文可分兩部分,第1、2節寫人類馴養的馬,第3、4、5節寫天然野生的馬。通過對比表現了兩種狀態下馬的不同生存狀況。
被征服之后的馬具有怎樣的品格?
①勇毅。無論是在疆場上,還是在平時的射獵、演武、賽跑時,它們都精神抖擻、慷慨以赴,與主人同生死、共榮辱。
②馴良。它們不但屈從人類的操縱,還會迎合別人的心意。它們“無保留地貢獻著自己”,為人類做各種服務。自由豪邁的動物,成了低眉順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種悲哀的墮落。
馬是人類的朋友,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
人類對“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人類還用“銜鐵”“馬刺”“鐵釘”殘忍地禁錮它。更悲慘的是,許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把馬變成了自己的玩物。
馬原本是什么樣的動物呢?
美質:它們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覺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顧。在大自然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被賦予“強壯、輕捷和遒勁”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
美德:天性絕不兇猛,熱愛和平;它們群居行動,團結和睦;相互間沒有“妒忌”,從不為己爭斗。
美貌:在所有的動物中,馬“身材高大又最勻稱、最優美”,有高貴姿態。
如何理解“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首先,“教育”是擬人化用法,指人類對馬的馴養。其次,“以喪失自由而開始”指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顧,被人喂養,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尋找食物;“以接受束縛而告終”,包含兩層含義:(1)指馬被套上韁繩,披上鞍轡,戴上銜鐵,釘上蹄鐵;(2)指馬從思想上接受服從的觀念,服從成為馬的天性。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課文,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在此基礎上積累優美的語句。
2、揣摩文中的對比描寫,了解對比描寫的作用,并學會運用。
3、了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對比的寫法。
教學課時:2課時。
課前準備:1、閱讀課文,初知大意,并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2、閱讀注釋,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個學生準備書法作品。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一、導入 :
展示書法作品:學生用小篆和隸書寫的“馬”及教師用楷書在黑板上寫的“馬”。
要求學生說出三個“馬”字分別屬于哪種字體。
學生回答后,教師語:時代不同,“馬”的寫法也不同,這是漢字形體演變的結果;同樣,隨著社會的發展,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運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布封的文章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馬。
二、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請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詞語: 馬 馬
2、請分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兩種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點,并用波浪線勾畫出文中最能說明兩種馬各自特點的詞句。
3、作者對兩種馬各持什么態度?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哪些段落?
三、交流研討
圍繞上述問題,請學生發表各自的看法,學生回答后,教師將學生的意見進行歸結。
文章寫了家馬、野馬(或人工馴養的馬、天然的馬等),它們各自的最大特點分別是“馴良”、“自由奔放”。
能表現馴良的詞句:迎合別人、舍己從人、屈從,不拒絕任何使命,盡一切力量為人服務……
表現自由奔放的詞句:奔馳、騰躍、不受拘束、沒有節制,自由地游蕩、蹦跳……
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二、三自然段。
四、重點研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讀二、三段
1、自讀讀二、三段,發現問題。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發現的問題,力求在小組內解決問題。3、班上交流,重點研討以下幾句:
1)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2)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
3)在一個動物身上,動作的自由就構成美麗的天然。
4)所有的家馬則都只有人工所能賦予的東西,即技巧與媚妍而已。
(二)深層探究
1、請同學介紹布封情況,明確作者是人文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要求點到為止)
2、小組內討論: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實際是借對兩種馬的描述來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感態度?
3、班上交流:由男女生各派兩個代表到班上交流自己的看法。
4、教師小結: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也是一篇禮贊自由的優美散文,它不僅給我們展示了兩種馬的特質,而且讓我們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懷,實為文質俱美之文。
五、延伸拓展
用多媒體展示梁曉聲《如果我為馬》中的片段,學生齊讀。 是的,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么我將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么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六、作業
找出自己最喜歡或最不喜歡的語句(段),作點評(完成在資料卡上)。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聯系實際展開討論,品味語言,學以致用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布封的馬為我們展示了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它們各自的最大特點是馴良與自由。下面我們來欣賞這兩種馬的生活片段。
二、延伸、拓展
1、教師用多媒體播放有關家馬、野馬的生活畫面,請學生欣賞。
2、請同學談自己欣賞哪一種馬,并陳述理由(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受作者的影響)。
3、討論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下例問題:
1)家馬的馴良的天性嗎?請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自己的觀后感,并就目前的教育現狀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2)人類對馬的馴化,如果給馬帶來了痛苦,那么請聯系人類發展的歷史談談人類該不該馴化動物?
3)我們身邊出現的野生動物園,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野生”?面對日益惡劣的生存環境,人類究竟該怎樣對待動物?
討論結果略。
三、品味語言,學以致用
導入 語: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說明書,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它不僅讓我們受到諸多啟發,而且在語言上、行文上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1、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摘錄在資料卡的語句,并陳述自己的理由。
教師要注意參與到活動當中,引導學生去體會文中人格化的描寫。
2、再讀課文,了解對比的運用及其作用。
1)找出文中對比描寫的相關內容,并思考其作用。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并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3)教師對學生的交流結果進行概述:就全文來看,作者是將家馬與野馬作比,以家馬的馴良來襯托野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來看,是以其它動物來襯托馬的美貌。
3、用對比方法寫一段話,描繪自己喜歡的動物,要求重點刻畫其外貌,字數在150字左右。
4、班上交流寫作片段。
四、作業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并任選五個詞語造句。
2、課外閱讀布封的《松鼠》或其他作家寫動物的文章,作讀書札記(一周內完成)。
[附]板書:
家馬:馴良——同情 作比較,
野馬:自由——欣賞 突出事物的特點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篇8
[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人工馴良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的特性
2、學習對比的寫法(重點)
3、理解課文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難點)
[課時]
一課時
[設想]
自學為主,師輔導點撥
一、生自學
1、著重于生字詞的注音及解釋
先疏通課文,然后查詞典
2、結合基礎訓練,拓展
3、試著做“研討與練習”
二、師輔導
1、作家作品
2、兩種不同生存狀態下的馬
第一部分(第1——2段)人類馴養的馬
第二部分(第3——5段)天然野生的馬
3、特性(從課文中找)
4、對比 另外七種動物
通過比較突出地描寫馬的身體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贊馬的高貴姿態
5、討論 你更欣賞哪種馬
6、討論 人與馬
馬是人類忠誠而高貴的朋友
人呢?
7、質疑“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三、總結 科學小品 優美散文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篇9
[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人工馴良的馬和天然野生的馬的特性
2、學習對比的寫法(重點)
3、理解課文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難點)
[課時]
一課時
[設想]
自學為主,師輔導點撥
一、生自學
1、著重于生字詞的注音及解釋
先疏通課文,然后查詞典
2、結合基礎訓練,拓展
3、試著做“研討與練習”
二、師輔導
1、作家作品
2、兩種不同生存狀態下的馬
第一部分(第1——2段)人類馴養的馬
第二部分(第3——5段)天然野生的馬
3、特性(從課文中找)
4、對比 另外七種動物
通過比較突出地描寫馬的身體是大自然的杰作,盛贊馬的高貴姿態
5、討論 你更欣賞哪種馬
6、討論 人與馬
馬是人類忠誠而高貴的朋友
人呢?
7、質疑“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三、總結 科學小品 優美散文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篇10
《馬》
關于作者
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從小受教會教育,熱愛自然科學。26歲入法國科學院。1739年起,擔任皇家花園主任。1753年,被法蘭西學院接受為院士。他用40年的時間寫成36卷巨冊《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動物史》《全人類史》《鳥類史》《爬蟲史》《自然的分期》等幾大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
作者在本文寫了兩種不同的馬,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可以仔細體會這兩種馬有什么不同特性。
一、學習本文,掌握如下字詞。
1、為下列加紅字注音。
剽悍( ) 窺伺( ) 羈絆( ) 瘡痍( ) 面面相覷( )
闊綽( ) 庇蔭( ) 遒勁( ) 妒忌( ) 相得益彰( )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剽悍:勇猛,強健。
窺伺:暗中觀察情況。
羈絆:束縛,本文指馬籠頭。
瘡痍:創傷。
闊綽:豪華奢侈,排場大。
觀瞻:具體的形象給人的印象。
庇蔭:遮擋陽光的樹木等。
遒勁:雄健有力。
妒忌:對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
相得益彰:指兩個事物或人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處能得到充分展示。
二、課文內容分析。
1、劃分本文的內容的層次。
本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寫人類馴養的馬。
第二部分(3、4、5段),寫天然野生的馬。
2、找出文中最能說明兩種馬各自特點的詞句。
能表現馴良的詞句:迎合別人、舍己從人、屈從,不拒絕任何使命,盡一切力量為人服務……
表現自由奔放的詞句:奔馳、騰躍、不受拘束、沒有節制,自由地游蕩、蹦跳……
3、文的主題是什么?
作者在文章中用優美的語言,寫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天然野生"馬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類馴養"馬的深刻同情。
4、本文所寫的兩種馬,各有什么樣的特性?
人工馴養的馬:勇毅,與主人同生死、共榮辱;馴良,服從主人的操縱,滿足主人的愿望,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甚至是生命。
天然野生的馬: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天性決不兇猛,只是豪邁而獷野,熱愛和平;它們群居行動,團結和睦;它們相互之間沒有"妒忌",從不為一己之私而爭斗。它們的身體是大自然的杰作。
三、問題思考。
1、作者在文章中描寫了兩種馬,同學們對馬的看法,是否也和作者一樣?
寫作訓練:同學們在學習了這三篇課文后,一定對于作者描寫、表現動物的手法有了一些了解。請同學們從生活中,選取一種自己熟悉的動物,寫一篇文章。字數不少于500字。要求描寫生動,感情真摯。
中考解析
(遼寧省)閱讀下面的選文,然后回答問題
①老師走上講臺來的原因很多,每一個老師都有他們自己的動機。如果把老師的內在動機排一排隊,可以發現大致上老師有四種不同的類型。
②一種都老師,"以謀生為目的"。這種老師視教書為謀生的手段,認為教書是一種賺錢的、用以養家糊口的職業。只要能把飯菜放在家庭的飯桌上,什么學生、學校、教書都是次要的。在美國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里,這種動機可以理解。
③第二種老師,"以自傲為動力"。自傲是一些老師工作的原動力。這些老師,他們往往知識淵博,功底深厚,只要能滿足"自傲",就很愿意與他人分離他們的知識,他們可能并不在意他們的付出,他們追求的是發現自我、證明自我,從中感到滿足。這類老師工作會很努力,可能會很出色。但因為自傲的原因,他們害怕失去面子而過于重視結果,所以面對"不聽話"的學生,這種老師很容易失去耐心。
④第三種老師,"以教育為己任"。他們把教書看成是自己的社會責任,并以此為動力。在教書的過程中很注重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改造人。他們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注重告訴學生怎樣做人。他們往往以能影響、改變學生的生活軌道為樂趣。例如,亨利克先生常常會政黨的課停一停,講一些世界名人的社會生活之類的東西。當從亨利克先生的最后一節課里走出來時,我意識到,我這一年中最大的收獲就是知道了:人活著的每一天不是為了悲傷,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難,都需要愉快地去生活。
⑤第四種老師,"以愛為根本"。他們在重壓之下還是不斷地去做一件自己愛做的事。他們很努力地工作,一次又一次地遭難,都沒有得到任何利益。就好比父母生養孩子的心態去教育學生的老師,是具有強烈天賦愛心的老師。他們是那種可以讓你像信任父母那樣去依賴的人。這種老師應該說是最難能可貴的。
⑥總之,無論哪種老師以什么動機走上講臺,都應注重自己的教學效果,贏得學生的喜愛。
(節選自《放飛美國》,有刪改。作者礦礦,華裔,目前在美國讀中學。)
1.選文第④段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答:
2.選文第⑤段加紅的句子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
答:
3.請你結合生活實際,用簡潔的語言給第④段或者第⑤段補充一個事實論據。
答:
4.在第④段中,你對哪句話感受最深?從語言特點和思想內容兩方面說說為什么。
答:
5.寫出選文的中心論點。
答:
【考點】:閱讀議論文的綜合能力
【分析】:
1.本題考查對表達方式的判斷。選文第④段主要采取了夾敘夾議的表達方式。整段文字把敘述和議論結合在一起。
2.本題考查對論證方法的判定。"他們是那種可以讓你像信任父母那樣去依賴的人"運用了比喻論證法。
3.本題主要考查對論據與論點關系的理解及概括事例的能力。讀寫結合,較好的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觀點和態度,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此為開放性試題,聯系實際是答題關鍵。只要論據能證明其觀點,語言簡潔,表達清楚即可。
4.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語言感受力及表達能力。此題為開放性試題,對哪一句感受最深都可以,但得講出理由:首先,從語文角度,要用語文知識解釋句子的特點;其次,從思想內容角度回答。如:"人活著的每一天不是為了悲傷,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難,都要愉快地去生活。"感受最深的理由是:語言精辟,運用了議論的表達方式;富于人生哲理,給人以啟迪,能影響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5.本題考查對中心論點的判定。本文在文章結尾用概括句總結了全文的論點:無論哪種老師(以什么動機走上講臺),都應注重自己的教學效果,贏得學生的喜愛。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篇11
《馬》的教學設計
衢州市實驗學校 陳沈芬
文本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五種不同的形象,流露出作者對“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的馬匹”的由衷贊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工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
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在他的作品里,慣用人性化的筆觸去描摹動物,所以,他的作品大都具有人格化的這一寫作手法,本文中的馬就被賦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士。
設計理念
對于小品文,我們不僅要通過閱讀理清文章的思路,而且要注重學生對語言的品味。所以,設計初讀,學生就知道作者介紹的馬的類型,緊接著讓學生默讀,在品味散文化語言的過程中分析出各種馬的性格,然后從中體會作者對各種馬的思想感情。
應該說,做到這一步就基本完成了本文的教學任務,但我覺得還應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馬的特點談談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于是我就設計了一個比較新穎的環節,就是讓學生針對“假如我是一匹馬,我愿意做什么馬”這一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既是對文本的進一步深化,又是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主要步驟:
一、導入 新課
提起馬,我想大家腦海里肯定有非常鮮明的印象,那我們就先來欣賞一下馬的風姿,然后請同學們談談感受。(教師播放馬的圖片)
(學生談感受,)
的確,正如同學們所說的,馬留給我們的印象或是颯爽英姿,或馳騁疆場,或雄姿英發,或勇猛剽悍,即使年已衰老,但仍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今天我們就來領略一下馬的風姿。(課件展示課題)
二、朗讀,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并思考問題:
文章寫了哪幾種馬?
(此設計在于讓學生能從初讀中概括出馬的類型,為下文分析奠定基礎)
2、默讀課文,分別找出各種馬的特點。
(此問題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細讀課文,區分出不同類型的馬的性格,有鮮明的印象感知)
3、從作者的描繪中,你可以看出作者對各種馬分別持怎樣的態度?(可用原文語句回答)
(這一問題較之先前的兩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但通過仔細的閱讀就可以發現答案,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同時,這個問題解決了,文章的主旨就顯而易見了)
三、探究研討
作者將各種馬都描繪得各具特色,真是五彩紛呈,假如再有依次選擇的機會,讓你做一匹馬,你愿意做哪一種馬呢?
請用句式“我愿意做 馬,因為 。”
學生在講的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發言做必要的評論,對合理的價值觀可進行肯定,對有消極思想的應即使加以疏導糾正。教師的評論可參考:
“難道你沒看到,大戰前,幾乎每位戰士都會情不自禁的對他的戰馬喃喃自語,訴說些肝膽相照的話,戰馬那時的姿態是那么的高貴;當戰斗結束,若戰士榮歸,戰馬生還,戰士總會對戰馬表示一番友好”
“在某些人身上,不也留下了勞動的痕跡嗎?你看那手上的老繭,腱上的死肉疙瘩等等”
……
(此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各種馬的基礎上,結合生活進行思考,談談自己的價值觀,既圍繞文本生發,又不拘泥于教材,讓學生能暢所欲言,學有所用。)
四、教師小結
同學們剛才都說得很精彩,但事實上,你們并不能去做馬,所以,只能說你們愿意做像 馬一樣的人,其實這就是將馬當作人來講述,而我們的作家布封之所以將馬寫得栩栩如生,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馬身上的緣故。在布封的筆下,馬已被賦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士,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士。所以,與其說作者贊美野馬,不如說作者贊美有著野馬一般美質美德美貌的人。
自古文人相惜,作家梁曉聲就曾寫過《假如我為馬》這樣一篇文章,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是的,我如果在對生命形式進行選擇時,我竟不幸沒了做人的資格,那么,我懇求造物主賜我為一匹野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滿足,那么就讓我變成一匹野馬,在行動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課件展示)
請同學們一起讀一下這段話。(生齊讀)
五、作業 布置
請你選擇周圍事物為對象,以“假如我是 ”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六、板書
七年級《馬》語文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能通過關鍵句子的把握,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能對文本中的關鍵字詞進行細讀品味,從而理解“馬”的形象和內涵。
通過比較、思考、討論,能理解“自由”的內涵,初步形成尊重天性、崇尚自由的價值觀。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今天早上咱們做了預習,從頭到尾讀過一次的同學請舉手,從頭到尾讀過兩次的同學請舉手,從頭到尾把段落序號標號的同學請舉手!同學們的做法很棒!很對!因為,今天這篇課文可不一般哦,它是被人們公認的寫馬寫得的一篇文章;今天這位作者,被稱之為與大自然一樣偉大的天才!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這馬的世界,去領悟天才帶給我們的人生啟迪。
二、感受自由
1.文中寫了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分別是什么馬?請用盡可能簡要的語言概括出來。分別在課文的哪幾段?
明確:馴養之馬(家馬) 天然之馬(野馬)
2.作者更喜歡那種馬?哪一句話直接表明了作者的態度?請找出文中的語句作為依據。
明確:天然要比人工更美麗些;在一個動物身上,動作的自由就構成美麗的天然。
3.天然要比人工更美麗些,這是一種____之美?找出相關的句子來分析。
生:自由之美、奔放之美、團結之美、協調之美……
師:這些美都是天然之馬所固有的,所以,這是一種天性之美,自由之美。
集體朗讀——(注意語氣——贊美,語調——輕快)
你們試看那些繁殖在南美各地自由自在地生活著的馬匹吧:它們行走著,它們奔馳著,它們騰躍著,既不受拘束,又沒有節制;它們因不受羈勒而感覺自豪,它們避免和人打照面;它們不屑于受人照顧,它們能夠自己尋找適當的食料;它們在無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蕩、蹦跳,采食著四季皆春的氣候不斷提供的新鮮產品……
三、受盡束縛
1.這就是天然之馬的美,美得自由,美得奔放、美得自豪、美得高貴。難怪作者說:人類所曾做到的貴的征服,就是征服了這豪邁而剽悍的動物——馬
豪邁而剽悍的野馬被人類給征服了,它變成了什么馬呢?請結合課文前兩段內容,從用途上說一說。
野馬——戰馬、(賽馬)、役馬、寵馬
2.征服后,它又是一種怎樣的馬?請對這兩段的關鍵詞進行圈點勾畫,來說說——“一種可____的馬”?
生:役馬——可憐、
師重點引導細讀,并作出改動
原文——嘴巴被銜鐵勒得變了形,腹側留下一道道的瘡痍或被馬刺刮出一條條的傷疤,蹄子也都被鐵釘洞穿了。
改文——嘴巴被銜鐵勒得歪在一邊,腹側留下好多道的瘡痍或被馬刺刮出好多條的傷疤,蹄子也都被鐵釘打穿了。
(討論后,要求帶著重要朗讀)
生:寵馬——可悲(可笑)(可恥)
師引導——喪失自我,成了主人手中的萬物。
生:戰馬——可敬(可憐)(可嘆)
師:對主人而言固然可敬,但對自身而言顯得可憐。
3.適時介入資料——臧克家《老馬》 全班學生朗讀
老馬
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它把頭沉重的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淚只往心里咽,
眼里飄來一道鞭影,
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這就是人工馴養的馬,這就是一輩子在人工馴養下的老馬,他的身體受到了——?(束縛、摧殘)他的精神顯得——?(麻木、不自由),好可憐的馬!
四、回歸自然
1.同學們,此時,老師突然想到,我們有必要趕緊放開這些被人馴養的家馬,放掉手中的韁繩,松開他們身上的束縛,卸下他們背上的鞍轡,放開它們,讓它們重回自然中。我想,這或許可以讓它們在自然界尋找到久違的自由和天性……
2.學生討論,能,不能,要求結合文中相關句子說說。教師適時做好評價。
五、思考原因
1.介入《肖申克的救贖》影視片段,思考:老布自由了嗎?既然自由了他又為何自殺?難道是瘋了?
2.學生思考發言,共同探討“自由”的內涵,形成“真正的自由是精神的自由”的共識。
3.介入“獄友”的話:“老布沒瘋,他只是體制化了。起先你狠它,后來你習慣它,到最后你離不開它------”——長期的束縛,使其喪失了精神的上的天性和自由。家馬如此,老布也如此;動物如此,人也如此。
六、結課
說到這里,我們似乎明白了《馬》這篇作品的真正好處,作者其實在通過馬來寫——人,其實,馬只是一個比方,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匹馬,我們都有野馬的天性,但我們或許都正受到某種束縛,怎樣才能不喪失自我的天性和自由呢?布封沒有講,但他用自己的行動作了解答:(學生齊讀)
布封的時代是一個神學時代,人們的思想被挾制在不自由的空間里……
在“離經叛道”的聲音中出版《自然史》……
在風格趨同的文壇中發出“風格即是個人”的聲音……
讓我們與布封一樣,與野馬一般——尊重天性、崇尚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