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精選15篇)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1
第一部分:
1.老舍原名 ,字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 等。(3分)
2.《樹林和草原》選自 ,作者 是 國作家。(3分)
3.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字注音:(3分)
狹窄( ) 貯蓄( ) ch†ng清( ) xing邊( )
穹隆( ) 濕漉漉( )
4.解釋句子中詞語的意思:(4分)
①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溫晴:
②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秀氣:
③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
不忍得:
④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
5.在下列空白處填上恰當的詞語:(3分)
那水呢, 不結冰, 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 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6.下面句子中甲乙兩句哪一句表達效果好些,為什么?(4分)
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7.《樹林和草原》以第 人稱寫作,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
8.用文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獵人一大早在灌木叢中漫步的感覺。(4分)
9.把下面這段話里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為一段意思連貫、句序合理的短文:(4分)
⑴綠是生命的顏色。⑵春雨過后,草尖上、樹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綠的葉芽,更會使你覺得新的生命在跳動。⑶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綠油油的,生氣勃勃,欣欣向榮,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奮。⑷道旁的樹木,青翠欲滴;田間的秧苗,郁郁蔥蔥。⑸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蔥蘢。⑹面對著這充滿蓬勃生機的大地,便會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確的語序應該是: 。
10.選出填入括號處排列最恰當的一組句子( )(4分)
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是自然之美;憂國憂民,興利除弊,是社會之美;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是藝術之美。但是如果你缺少發現美這一種特殊能力,沒有審美的眼睛,沒有審美的耳朵,沒有審美的感受,那么 , , 。
①你諦聽“春江花月夜”只會莫知其然
②你置身蘇州園林也難以領略其中的佳妙
③你面對“斷臂維納斯”只能瞠目而視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第二部分:
(一)
【甲】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明,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乙】再看水,以量說,以質說,以形式說,哪兒的水能比濟南?有泉——到處是泉——有河,有湖,這是由形式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濟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蓮花,城河的綠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濟南有秋山,又有秋水,這個秋才算個秋,因為秋神是在濟南住家的。先不說別的,只說水中的綠藻吧,那份兒綠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恐怕沒有別的東西能比擬的。這種鮮綠全借著水的清澄顯露出來,好像美人借著鏡子鑒賞自己的美。是的,這些綠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為誰看的。它們知道它們那是綠的心事,它們終年在那吻著水波,做著綠色的香夢。淘氣的鴨子,用黃金的腳掌碰它們一兩下。浣女的影兒吻它們的綠葉一兩下。只有這個,是它們的香甜的煩惱。羨慕死詩人呀!
11、兩文都是寫濟南的水,從時令上看,甲文寫的是 的水,乙文寫的是 的水。(4分)
12、甲文中水的特點是 ,乙文中水的特點是 。(4分)
13、同出一位作家之手,自然寫作風格也一樣,寫水都用了擬人的手法,如甲文中的“ ”,乙文中的“ ”。(4分)
14、理解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
①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
②濟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15、將乙文中“哪兒的水能比濟南?”改為“哪兒的水都比不上濟南。”有什么不好?(4分)
(二)
冬日抒情
⑴冬天是透明的。
⑵透過稀疏的樹枝可以看到湖上的冰雪,看到遠山和村莊,看到像螞蟻那么小的一串行人。冬天就像它結成的冰那樣透明。像x射線可以透視人體的骨骼,冬天可以使人透視宇宙的心臟。
⑶冬天使人清醒。
⑷一個朋友告訴我一個海外游子的故事,他是個音樂家,多年前由于不得已的原因,去了新加坡,后來擔任了一個樂隊的第一提琴手,并把家屬接了去。以后他每年冬天都要獨自回國一次,他說就是為了要呼吸一下祖國的冬天的涼氣,那使他渾身舒適頭腦清醒的涼氣。
⑸因此我也想到南國的冬天,去年此時我正在廣州,在那滿是綠葉覆蓋的叢林中,我發現有一種無葉的樹,枯樹上面開出火紅的花,而那花朵是由一串像尖尖的紅辣椒似的花瓣組成的。我驚喜地向本地人打聽,原來它叫象牙紅,只在春節前后才有紅花,過了嚴冬就長滿樹葉了。過去在詩畫中都未見過象牙紅,最近出版的詩集《龍膽紫集》,是李銳同志在秦城監獄中用龍膽紫藥水寫成下的,趙樸初同志讀后贈作者一首詞中,有一聯對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血凝龍膽紫 花發象牙紅
⑹巧妙還不在于對仗工整,如果你能看到那高大的扭曲伸展的枯枝上開出火紅花朵(其實不是花朵,可能是果實)的象牙紅樹的形象,你就更能體會“花發”和“血凝”的對立和聯系了。
⑺冬天的水仙也是很美的,然而它的性格和象牙紅恰好相反,它必須在溫室中,必須不多不少的水分和陽光,才能保持冰肌雪骨,像凌波仙子那樣亭亭玉立。在很短的生命中,一旦失去照顧便萎謝了。
⑻水仙開過,冬天就快要過去了。湖邊的冰開始解凍了,老于經驗的人卻知道湖中心的冰有二尺多厚,一時化不了。可岸邊的已閃著水光,看不清哪里是結實的冰,哪里是薄冰上飄著水,要走到湖中心,必須先從岸邊走起。孩子們被吸引著比試試履薄冰的膽量,冰上發出咔吱咔吱的響聲,一個兩個三個……走過去,發出勝利的笑聲。
⑼“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句名詩幾十年來不斷被人引用,無非是象征著希望,然而,自然的規律,時間的循序是必然的,人間的規律雖也有必然性,卻可遲可早。在這透明的冬天里,人們可以用清醒的頭腦,認清腳下的路,但還是一步一步地走,躺著不動或再走彎路,都會推遲希望的實現。
16、找出沒有用比喻的句子( )(4分)
a、冬天是透明的。
b、那花朵是由一串像尖尖的紅辣椒似的花瓣組成的。
c、……才能保持冰肌雪骨,像凌波仙子那樣亭亭玉立。
d、冬天就像它結成的冰那樣透明。
17、第七段中“亭亭玉立”的意思是 。(2分)
18、第七段中象牙紅與水仙的相同處是 ,這一點通過“ ”字表現出來;兩者的不同處表現在兩點:象牙紅 ,水仙 ;象牙紅 ,水仙 。(6分)
19、下面描寫象牙紅的詞語有什么寓意?(4分)
⑴“無葉”、“枯枝”、“扭曲”:
⑵“伸展”、“火紅”、“一串”:
20、選出對文章理解正確的一項( )(4分)
a、“血凝龍膽紫,花發象牙紅”不僅對仗工整,而且運用對比修辭格,褒貶分明。
b、第四自然段對那位音樂家離國去新加坡的做法委婉進行了批評。
c、第七自然段對水仙的描寫先褒后貶,作者的主導傾向是貶。
d、第八自然段,寫孩子們試著履薄冰,主要是為了表現他們的活潑可愛和不怕險阻。
21、選出對末段理解有誤的一項( )(4分)
a、“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這一名言只能用于大自然,不能用于人類社會。
b、人類社會之春的到來雖然是必然的,但時間是可遲可早。
c、“躺著不動或再走彎路”會延誤春天到來的進程。
d、這一段與開頭四段前后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縝密。
22、描寫季節景色,因景抒情,情寓其中,這是寫景散文的常用筆法,《冬日抒情》卻另辟蹊徑,文章沒有捕捉冬日的有代表性的景物一一展現,而是擷取與“ ”有關的人、事、物巧加連綴,表達一種凝重而深邃的思想:嚴酷的冬天是考驗人的季節,我們不應 ,而應該 。(3分)
(三)
讀山
張騰蛟
群群的山巒如部部豐厚的卷冊。
迤邐復迤邐,連綿復連綿,在時間的長流中。
裸其奧義,隱其真髓,于大地之上。
我,乃是一個饑餓了很久的,讀者。
我是常常去讀山的,遠遠地讀其蒼芒,近近地讀其清幽;精讀其豪放,細讀其深沉。讀青、讀綠、讀和諧、讀靜謐。
我常常去讀那些嶙峋崢嶸的巉巖;讀它們的容顏,讀它們的生活,讀它們的風貌,讀它們的歷史。讀它們是用一種什么樣子的步子走出了洪荒;讀它們是以一種什么樣子的姿態去承受億萬年的風風雨雨。然后,我也去讀它們的威武,也去讀它們的溫順。讀它們為什么會耐得住永恒的寂寞,為什么會耐得住永恒的蹲坐。讀它們為什么會有那么好的氣度,可以容忍一些錯綜復雜的根須在它們的身邊作蠻橫的盤纏。
茂密的林木,在山中凝聚起了片片青翠,突現出這些豐厚卷冊中的美麗的篇章,我就這樣靜靜地讀著它們。
讀那些嫩芽如何成長,如何茁壯,如何把一些枝丫交給了它們的子孫,然后,它們又如何回到泥土中。
讀一條細長的根須,如何穿過一段泥土,然后在另外的一個石隙中鉆出頭來,成長起另外一個新的生命。
讀一根瘦弱的樹枝,如何自陰暗的一角伸出手來采摘陽光,然后去營養自己,成長起另外一個新的生命。
山林的本身就是一個豐富的世界,在這里可以覓得一切。有一天,當我正在讀那棵爬藤如何借著一侏枯樹而站了起來的時候,便驟然發現了那棵枯樹的笑顏,我已經意會出來,它是因為那棵爬藤為它裝飾了綠意而笑的。又有一天,當我正在讀著另外的一灘濃綠時,發現一條蜿蜒的小徑,非常自在地從我的身旁伸向了山巔,我想,誰是這條小徑的母親呢?會選擇在這樣的一個山野中踩下了他的第一個步子?像這么一條瘦小的小徑,為什么可以負荷得了那么多腳步的踐踏呢?
這樣的山野并不純然是靜謐的,可以讀到吱吱喳喳的蟲叫,也可以讀到啁啁啾啾的鳥鳴。有時候,在一堆非常繁茂的草叢里,還可以發現到昆蟲世界中的小小的戰爭。
在讀山的時候,也會讀到一些偶發的事件。就像那年春天,當我正在初讀一片新鮮的山林時,聽到喊聲自四面八方響了起來,并且,在喧囂中還隱隱約約聽到一些殺殺砍砍的聲音,我便立刻攀登山巔,舉目遠眺!看到了,山腳下,一群群勇壯的嫩芽,正在追攆著一個敗陣的冬天。
山是一部豐厚的卷冊,怎樣讀也讀不完它,讀了巉巖再讀山林,還有那挺聳的峰呢?還有那些深幽的谷呢?
我是一個讀山的人,但是我知道,有時候人家也會讀我的,當我就像是一個短短的句子般地投向山林時。
23、①本文題為“讀山”,實際上作者著重讀出了“山”哪幾個方面的內容?②名為“讀山”實際上是在讀人,本文讀出了哪些人格特質?(4分)
①內容:(限10字內作答)
②特質:(限20字內作答)
24、文章開篇寫道:群群的山巒“裸其奧義,隱其真髓”。請結合全文內容回答:“奧義”和“真髓”分別指的是什么?(4分)
①“奧義”指的是
②“真髓”指的是
25、文中畫橫線的“它是因為那棵爬藤為它裝飾了綠意而笑的”一句,有何含義?(限20字內)(4分)
26、“當我就像是一個短短的句子般地投向山林時”,試推斷和想象人家會怎樣讀“我”?(限30字內)(5分)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答案
1.略 2.略 3.略 4.⑴陽光和熙,不冷不熱,氣候溫暖宜人。⑵這里用了擬人的手法,意思是小巧而清秀。⑶將水人格化,寫出水的多情,到了冬天還充滿春意。⑷照應前文“暖和安適地睡著”,寫出山村和雪的神態。 5.不但、倒反、況且 6.甲句好。情景結合,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意近即可) 7.略 8.歡暢 9.⑴⑶⑵⑸⑷⑹ 10.b 11.冬天;秋天 12、溫柔多情;甜美 13、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它們知道它們那是綠的心事,它們終年在那吻著水波,做著綠色的香夢(其它擬人手法的句子也可) 14、⑴總結性地寫了冬天濟南的景色,體現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⑵用比喻的手法,表現了大自然對濟南的鐘愛,體現秋天濟南的美好。 15、原句子是反問句,表達的語氣更強烈一些。 16.ad 17、形容美女身材細長或花木等形體挺拔。 18、美;也;不畏嚴寒敢于抗爭;依賴水分和陽光;生命力強;生命短促 19、⑴說明象牙紅與嚴冬頑強搏斗,表現其不屈不撓的精神。⑵頑強的生命力。 20、c 21、a 22、冬日;我們不應畏縮躲避,應該經受磨礪,以奮斗換來燦爛的春景;我們不因松懈等待,應該以不懈的努力促其早日到來。 23.①巉巖、山林、蟲鳥②堅韌不拔、開拓進取、直面人生,生命頑強等。 24、①山所體現的人生態度。②山所隱喻的人生哲理。 25、老一輩為成長的人而高興,為互相扶助而幸福。 26、在豐富的世界里,讀“我”的成長過程,讀“我”的精神品質,讀“我”的生活態度……(扣住“山林”擴展內容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過程與方法: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揣摩詞語,體會作者對景物的獨特感受。
2.教學難點: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討論法、導讀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去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閱有關濟南的資料,深入了解濟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開闊視野。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說到冬天,北方的人們一般習慣在它前面加上修飾詞--“冰冷”或“嚴寒”;說到冬天,人們會想到那肆虐的北風,駭人的寒流,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肅殺”的,可能會令習慣于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濟南的冬天”卻完全沒有了那種寒冷,那種肆虐,那種肅殺,而是一個“溫暖”的寶地。讓我們走進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感知濟南冬天的溫馨,觀看濟南冬天的美景;體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語言之美。
板書課題。
二、作者及作品簡介
理解為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如此了解,為什么文中的情那么濃。
老舍于離英回國,1930年前后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山東被稱為他的“第二故鄉”。《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可見作者是懷著對“故鄉”的深情來寫的。
三、檢查預習,掌握字詞(多媒體)
鑲、響晴、溫晴、安適、肌膚、秀氣、綠萍、水藻、貯蓄、澄清、空靈、水墨畫、藍汪汪
四、研討思考
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并在聽讀中思考以下問題,然后討論,再回答,互相補充。
1.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
濟南冬天總的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暖的寶地。
2.課文寫了濟南的冬天哪些景物?
寫對濟南的總體感受:“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寫陽光朗照下的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的遠山,最后寫冬天的水色--寫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濟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對祖國山河真摯的愛。
五、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研讀與賞析
1.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第一、二自然段,討論下列問題并自主解決。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
與倫敦相比--響晴
與熱帶相比--溫晴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濟南的地形特點,決定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
此處學生可再體會:①為什么稱“小山”?(因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有本地有山可與之比較)。)②“圈兒”“口兒”,將“兒”字去掉可不可以?把去掉和不去掉的句子各朗讀一遍,比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兒”與“小”搭配,貼切地表現出其“小”,表達出一種由衷的“喜愛之情”。)
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3)教師小結。
在濟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們確實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東接佛懋山,西連南馬鞍山、四里山,層巒疊翠,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正是這特殊的地形特點,使得濟南的冬天“暖和安適”。
2.自由探究。
學生朗讀后,思考體味以下問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1)你最喜歡濟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認為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①“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把小山比作“小搖籃”,生動形象地寫出濟南的可愛。
②“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睡著”“喚醒”是擬人的寫法,將老城人格化,使之帶有生命的感覺與意味,表現了濟南“暖和安適”的特點。
③“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臥”字來寫村莊,寫雪,寫它們模樣、情態,仿佛是寫活物,活靈活現。
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害了羞”是將雪賦予了人的情感,“露出點粉色”寫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微微”一詞用得貼切,因是“溫晴”而不是“熱帶”之熱。
⑤“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將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靈氣,突出水的“綠”,“綠的精神”之珍貴、可愛、美麗。“況且……還……”不可去掉,“況且”表達進一步申述,或補充、追加新的理由,“還”表示范圍的擴大,“況且……還……”相配合,進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得凍上”的原因。
(如此要點,文中還有多處,學生說到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2)有感情地朗讀你所喜歡的語段。
朗讀時注意語氣、語調、語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時要體味、揣摩作者的意圖,有感情地朗讀。
3.合作探究。
進一步探討,合作探究,學生間可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點“溫晴”為主線貫穿全文的。
(2)作者緊扣這一點,用第二、三、四段三段文字寫了冬天的山景,第五段寫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3)作者拓展想象,將天氣、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4)文章多用比喻和擬人,形似且神似,生動貼切地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里孕育著的朦朧春意,表達了作者喜愛、贊美的深情。
(5)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其含義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留下無盡的回味。
二、體驗反思
1.質疑交流。
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美?體會一下,在寫法上本文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么活靈活現,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2.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本文,你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寫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現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布置作業
請你仔細觀察北京冬天的景物,傾注你的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四、板書設計
12.濟南的冬天
總特點:無風,響晴,溫暖--貫串全文
對濟南的總感受:“溫暖安適”的“理想境界”
陽光朗照下的山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畫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城外遠處的山如詩似畫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綠,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和新詞。
2、學習文中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學習具體活動的描寫技能。
3、反復朗讀課文,品味景中真情。
4、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細致觀察的態度,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文學常識及生字新詞
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本文是作者在齊魯大學任教時寫的。
老師指導同學們看第6頁的插圖。
生字新詞12個,讀音和默寫都要正確。鑲,單單,安適,著落,慈善,肌膚,秀氣,寬敞,貯蓄,澄清,空靈,地毯。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請一名學生朗讀課文。請學生點評課文朗讀情況。
2、把握全文結構。
文章共有幾段,每段主要寫了什么?
文章的第一段寫了什么?
——寫了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寫出這一特點的?
——作者用對比手法寫的。用北平對比濟南,突出無風聲的特點;用倫敦對比濟南,突出響睛的特點;用熱帶對比濟南,突出無毒日,溫和的特點。
接下來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描寫濟南冬天的?
——濟南的山和濟南的水。
作者寫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別具有什么特點呢?
——陽光朗照下的山,溫暖、舒適的特點;薄雪覆蓋下的山,太秀氣的特點;城外遠山,小水墨畫的特點。
濟南的水有哪些特點?
——溫,綠,清
3、結合課文結構分析本文的寫景順序
——扣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寫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過濟南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然后緊扣“溫晴”描寫了濟南冬天的全景,濟南冬天的山,濟南冬天的水。在寫山景時,先寫朗照下的山,再寫薄雪覆蓋下的山,最后寫城外遠山。在對山水的描寫中充分體現了“溫晴”的特點。
三、合作探究
1、品味下列語句,體會句中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
(1)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2)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他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3)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
投影展示濟南冬天山水的圖片,引導學生邊看圖,邊看以上三個句子里擬人手法的運用。
2、根據你的理解,標出課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連,并嘗試朗讀這一段。
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兒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搖籃里,他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兒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
3、朗讀第五段,讀后看第7頁上的插圖。整體看這幅圖,近處有什么?遠處有什么?
四、小結
本文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天氣特點,描繪了一幅幅濟南特有的動人的冬景圖,抒發了作者深深的喜愛的贊美之情。語言優美生動,準確傳神。
五、作業
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就你家鄉冬天的風景寫一個片段。注意抓住特點來寫,不少于200字。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4
20xx年11月13日,梅花組在昆十二中進行同課異構教學,分別由我和蘭麗老師上課。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學習這樣的美文,既能讓學生得到語文的滋養,又可以得到審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通過三個片段:以溫晴識溫情、以溫晴看溫情、以溫晴賞溫情,引導學生在感受濟南冬天溫晴的同時,又去體會老舍先生內心蘊含的“溫情”。
在本課的教學中,因為上課之前已給先生發過學案,所以先是對寫作背景、作家及字音進行預習檢查;接著通過讀課文,整體感知濟南冬天的景物、課文的段落層次劃分、通過我們感受的冬天與老舍感受的冬天的不同,引出溫情。然后對第一層進行教學——以溫晴識溫情,讓先生思考:寫濟南的冬天為什么要講到北平、倫敦的冬天和熱帶地方呢?接著講第二層——以溫晴看溫情,讓學生從2—5段中分別概括出畫面并提煉出景物的特征,穿插第三段的寫景順序;最后以溫晴賞溫情——“溫情”在我心中,這個部分是重點,分別從“走進溫情的人物形象“、”感受冬天溫情的春意“、”品味溫情的語言“來讓學生深刻感受老舍內心的溫情。我覺得有亮點的地方就是在引導學生品析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時,通過大家共同的探究,大家依次找出了”守護搖籃的母親、細致周到的護士、健美優雅的女郎、嬌媚害羞的少女、俏美柔情的女子“,最后學生得出因為這些女性形象能體現出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但是,在整個教學中還是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點。首先是對教學設計的不足,內容量過大,導致上課不流暢,同時需要深度思考和解讀的文本又展不開。師父對我的評價也是這樣,面面俱到在這樣的美文中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只要找對了點,由點到面來展開就可以了,她細致的指出對比手法和反襯手法其實根本沒有必要講,因為學生都周到,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去讀美文、去賞美文,把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在以后的美文賞析中他們就能自己去賞析。
我還要特別感謝李廷梅老師,她比我只大兩歲,但是教學經驗卻比我豐富很多,她不僅幫我指出了問題所在,而且還特別耐心特別細致地告訴我怎么做。比如在我的導入和整體感知環節,其實內容很相似,我卻很羅嗦的將兩個部分重復說,她說:“這個地方完全可以這樣導入,然后直接就著第一段就開講,沒有必要讓學生再用詞語概括自己感受的冬天和老舍筆下的冬天有什么不同,把這兩個部分合二為一,既不重復,又節省了時間。“她還說:”這篇文章美就美在語言上,一定要讓學生讀,在導入的時候完全可以在得出溫晴特點的同時,讓學生自己去找文中哪些語言體現了溫晴,這樣由點到面,思路就清晰了,也不會拖堂。“
當然李老師最后也對我進行了鼓勵,真的很感謝她。同時,作為語文老師,我將這樣美得散文上成像習題課一樣,我也覺得很慚愧,我一定會吸取教訓,多聽公開課,認真備課,反復磨課,爭取成為一個能自如駕馭課堂的語文老師。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5
(建議安排2課時)
[學法導引]
本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寫的一篇很有人情味的散文。文中抓住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從山、水、城等角度描繪了“濟南冬天”得天獨厚的美妙景致,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學習中,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把握作者筆下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并學習作者怎樣抓住景物的特征展開細致的描寫、怎樣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寫法。同時,學會品味優美的語言,并注意領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典題例析]
例題:結合語境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
(1)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
響亮:
(2)……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天氣,干啥還希望別的呢!
慈善: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詞語的語境意義。所謂“語境”,就是指對詞語影響最直接的上下詞語、上下句子等語言環境。這種語言環境是由詞義、詞的搭配、前后照應、立意、文體等因素構成的。有時,還與詞語的感情色彩是否起變化有關。所以,解釋時要注意前言后語,結合上下文仔細辨識,就可得出正確答案。
參考答案:(1)指天非常晴,陽光十分強烈。“響”有“非常”、“十分”的意味。
(2)指氣候溫和,合乎心意。
[課時訓練]
訓練一
一、 從每題后面的括號中給加點字選擇一個正確的注音,寫在橫線上。
1、濟 南真得算個寶地。(jì jí jǐ)
2、暖和安適地睡著 ……(zháo zhuó zhe)
3、好像日本看 護婦(kān kàn)
4、那點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bó báo bò)
二、填空題:
1、《濟南的冬天》一文的作者 ,原名 ,字 ,北京人。他是我國 代著名的 、 。主要作品有小說《 》、《 》,話劇《 》、《 》等。
2、全文圍繞濟南的冬天 的特點來寫。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 的寫法,從自己的感受的角度總括了濟南冬天的特點,然后具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圖景:一是濟南的山景——分別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突出其 的特點; 的山,突出其 ; ,突出其 ;二是濟南冬天的水,著眼于表現其 的特點。
3、下面語句是一位詩人對生命與尊嚴的詮釋,但其中漏了一句,你能否根據語境,為他補上恰當的一句呢?
如果生命是水,尊嚴就是流動;如果生命是火,尊嚴就是燃燒;如果生命是鷹,
……
三、理解下面語句,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么?)
答:
2、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里的“秀氣”二字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答:
訓練二
一、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⑴古老的濟南,城里那么狹窄,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⑵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a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1、給文中加點字注音。
水藻( ) 貯蓄( )( ) 長枝( ) 澄清( )
2、第⑵段的描寫對象是 ,其特征是 。
3、第⑵段呼應開頭,點出“溫暖”之意的句子是:
4、“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此句中的“臥”字用得極妙,理由是
5、劃線句a采用了 的修辭手法,把水寫得靈氣、多情。句中“綠的精神”指的是: 。
6、劃線句b是一個比喻句,其本體是 ,喻體是 。你能否從語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如:
7、這兩段文字表現了濟南冬天 的特點。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問題。
白馬湖之冬(節選)
夏丏尊
①在我過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嘗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馬湖的時候了。
②那里的風,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響,好像虎吼。屋宇雖系新建,構造卻極粗率,風從門窗隙縫中來,分外尖削,把門縫窗隙厚厚地用紙糊了,椽縫中卻仍有透入。風刮得厲害的時候,天未夜就把大門關上,全家吃畢夜飯即睡入被窩里,靜聽寒風的怒號,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軒,算是我的書齋,在全屋子中風最少的一間,我常把頭上的羅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燈下工作至夜深。松濤如吼,霜月當窗,饑鼠吱吱在承塵上奔竄。我于這種時候深感到蕭瑟的詩趣,常獨自撥劃著爐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擬諸山水畫中的人物,作種種幽邈的遐想。
③現在白馬湖到處都是樹木了,當時一株樹木都未種。月亮與太陽都是整個兒的,從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為止,太陽好的時候。要是不刮風,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間曝日,甚至于吃午飯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飯一樣,日光曬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風來了,只好逃難似地各自帶了椅凳進入室中,急急把門關上。在日常的日子,風來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時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風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嚴寒的幾天,泥地看去慘白如水門汀,山色凍得發紫而黯,湖波泛深藍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厭的,下雪的日子,室內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燈。遠山積雪足供半個月的觀看,舉頭即可從窗中望見。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過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領略的冬的情味,幾乎都從風來。白馬湖的所以多風,可以說有著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環湖都是山,而北首卻有一個半里闊的空隙,好似故意張了袋口歡迎風來的樣子。白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風景地相差不遠,惟有風卻與別的地方不同。風的多和大,凡是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風在冬季的感覺中,自古占著重要的因素,而白馬湖的風尤其特別。
8、給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
尖削( ) 澎湃( )( ) 撥劃( ) 憎厭( )
9、選文第②段中再現了風的哪些特點?舉例說明。
答:
10、選文中哪句話寫出了作者只寫白馬湖冬天的風的原因?
答:
11、白馬湖多風的原因是什么?
答:
12、雖然白馬湖的冬天寒風呼嘯,但是在作者眼中,它卻有不少的情趣,你能否從選文中找出適當的語句加以說明?
答:
一.1.jǐ 2.zhe 3.kān 4.báo 二.1.老舍 舒慶春 舍予 現代 作家 戲劇家《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茶館》、《龍須溝》 2.溫晴 對比 暖和安適 薄雪覆蓋下秀美 城外遠山 淡雅 暖、清、綠、亮 3.尊嚴就是翱翔 三.1.不可以。因為若去掉不合實際,濟南并沒有令人戰栗的呼嘯的北風。 2.這里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冬天的濟南的山的美麗而嬌弱,流露出作者的愛憐之情。
《濟南的冬天》訓練二
1.zǎo zhù xù cháng chéng 2.濟南的冬水 暖、清、綠、亮 3.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 4.形象照應了“暖和安適的睡著”,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 5.擬人 蓬勃的生機 6.自上而下的整個空間 空靈的藍水晶 例句略。 7.溫晴 8.xiāo péng pài bō zēng 9.風多:“那里的風差不多日日有的”;風大:“呼呼作響,好象虎吼”“風從門窗隙縫中來,分外尖削,把門縫窗隙厚厚地用紙糊了,椽縫中卻仍有透入。” 10.白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風景地相差不遠,惟有風卻與別的地方不同。 11.那里環湖都是山,而北首卻有一個半里闊的空隙。 12.如第二段中提到“松濤如吼,霜月當窗,饑鼠吱吱在承塵上奔竄。我于這種時候深感到蕭瑟的詩趣,常獨自撥劃著爐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擬諸山水畫中的人物,作種種幽邈的遐想”就體現了這一點。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6
教材分析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濟南的冬天》這篇課文,充滿詩情畫意,作者筆下的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那綠藻……無不給人美的享受。它以無窮的魅力吸引讀者的心靈回歸自然,為我們在教學中開展豐富的審美活動提供了充沛的資源,所以學習本文,首先得利用其審美價值,引領學生進入作者營造的美的意境,整體感知,獲取美的享受和熏陶.
(二)課程標準:
走進課文,包圍你的是滿含溫情的親切優美而生動的語言,老舍先生不愧是卓越的語言大師。一系列的比喻、擬人、抒情句是作品給我們的極好饋贈,這就為學生積累感悟語言、提高文化品位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所以教學本文,積累語言也是對學生極具體極實惠的豐收、學習寫景的一些方法是對學生進行寫作引導的最好資源。
學情分析:
初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于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
我校學生特點
1、學習標準低缺乏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2、學生關注學習,關心成績
3、學生渴望被重視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課程標準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并從我校具體學情出發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確定為:
學習目標:
一、了解作者老舍及與課文相關內容;識記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詞。
二、 (1)知識目標:首先,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其次,領會作者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細致描繪,情景交融地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三、激情導入,全力以赴,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美好河山的情懷。
學習重點: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寫的方法。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
學習難點:情景交融的寫法。
使用說明與學法指導:
1. 依據預習案通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同時圈點勾畫重點字詞,熟記基礎知識。
2. 感受濟南冬天之美,體會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學習從不同角度細致觀察景物,并能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
3.本文語言優美,寫景生動,對老舍清新,質樸,雋永的語言要細細體味。完成預習自測題目。
4.將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標出來,并填寫到后面“我的疑問”處。
5,限時15分鐘,獨立完成。
教材助讀:
一、走近作者
老舍(1899—1996),現代著名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品有小說《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話劇《龍須溝》(因此作品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 《茶館》等,收在《老舍文集》里。他的作品在國內外都有很大影響。
二、了解背景
本文約寫于1930~1931年間,那是作者剛從英國回國,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7年之久,作者把濟南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鄉”,可見作者是懷著對“故鄉”的深情來寫這篇文章的。
本文是老舍在濟南齊魯大學和山東大學任教時寫成的,原為描寫濟南風景名勝的長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篇,本文為節選,可獨立成篇。
三、文體知識
寫景散文即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點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現主題。
四、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解析指導:這一題主要讓同學們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看看作者是抓住 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的。
2 .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顯著特征是什么?作者對濟南的冬天有著怎樣的感悟?
預習自測: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濟( )南 倫敦( ) 鑲( ) 水藻( ) 貯( )蓄
發髻( ) 著( )落 看( )護 寬敞( ) 地毯( )
2.常識填空 :
《濟南的冬天》的作者( ),原名( ),字( ),北京人。他是我國著名的( )家,( )家,主要作品有小說《 》 《 》 話劇《 》《 》等。
3.從括號中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橫線上。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沐浴著 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 躺著),只等春風 來把它們---------(喚醒 搖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4.聯系句意說說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1)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 響晴:
(2)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 安適:
(3)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秀氣:
( 4)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空靈:
我的疑問
請將預習中不能 解決的問題寫下來,供課堂解決。
探究案
探究點一:開頭段作者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來介紹濟南冬天的特點的?
探究點二:第三段是本文寫景優美段落,此段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后 山景 的?
探究點三: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其景色特點的?
探究點四:為什么文章題目是“濟南的冬天”,而結尾卻說“這就是冬天的濟南”?二者有什么區別?
解析指導:回答這一類問題,要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入手,結構上前后呼應, 內容上符合作者的寫作意圖。
探究點五:本文是如何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訓練案----有效訓練,反饋矯正
1.下列句子的修辭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b.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
d.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 。
2.作者寫山,主要寫了幾種情況下的山?它們分別具有什么特點?作者寫水,是抓住什么特點來寫的?
3.文章以“ ----------”做標題,表明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下的冬天,不同于 其他地方的冬天,而以“----------”作為文章的結尾,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 時令下的濟南的總的感覺。這樣的結尾既與開頭“-----------”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之情,給人以回味的余地。
檢測案:
一.基礎鞏固題:
1.選出沒有錯別字的一項( )
a.刮風 依靠 慈善 垂柳 b曬著 綠蘋 暖和 橫臥
c.園圈 溫情 水紋 水墨畫d.搖藍 斜射 稍微 煩燥
2你能選出下面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一項嗎?( )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B.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C.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
D.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
3 《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代表有小說________________,話劇________________。
4對課文理解有誤的一項( )
a.文章開頭,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對比,反襯出北平,倫敦,熱帶三處令人討厭的氣候。
b.作者對濟南大體用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突出表現了濟南的秀美睡態。
c.文章對濟南冬天的山著墨較多,依次寫了陽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的遠山。
d.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大特點,在描寫濟南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能力提升題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 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5.文中描寫景物的順序是-------------,---------,------------,------------。
6.劃橫線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辭手法,它的本體是( ),喻體是( )
7在文中找出一處運用擬人修辭手法的句子。
8對文中畫( )處的句子的含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描寫黃白相間的山坡,春風化雪,不久人們就會見到山坡原有的顏色。
B.表現濟南冬天的溫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上流動;“山的肌膚”指山坡的草地。
C.描寫濟南冬天的溫和,有水蒸氣蒸發升騰的美景,不久雪就會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顏色比雪色更美。
D.描繪了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像山穿著好看的衣服。
9.“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文本拓展積累
濟南的春天
舒德峰
濟南的冬天比較寒冷,夏天又十分炎熱,春天和秋天該是黃金季節了。但春天和秋天相比,我更喜歡春天。如果把濟南的秋天比成濃妝艷抹的風韻少婦,那濟南的春天便是一個不施粉黛的清純少女了。她步履輕輕地走來,又行色匆匆地歸去,逗留的時間竟那么的短,讓人稍不留神就錯了過去。如果把濟南的秋天比成五彩斑斕的西洋畫,那濟南的春天該是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畫了。她點綴著淡淡的桃紅、淺淺的柳綠,總讓人難以領略她的神韻。正是因了那分短暫的、清雅的而又透著生機的靚麗,濟南的春天才格外讓人憐惜,令人銷魂。
過了陰歷的二月二,氣溫便升上來了。忽然有一天,清晨走在路上,你會覺得那醉人的春風竟撲面而來,來得是那么快,快得你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來不及脫去厚厚的冬衣,更換春天的衣衫。那熬了一冬而有點兒僵硬的行人的面容,霎時舒展開來,被溫柔的春風撫弄得有了幾分喜色。再看那垂柳的枝條,像少女飄柔的長發,在風中搖曳,不知不覺間竟萌動出淡淡的鵝黃,然后又吐出清新的嫩綠,使人想起“萬條垂下綠絲絳”、“漏泄春光有柳條”的名句。那挺拔的白楊,枝上先是鼓起了一個個小花苞,慢慢 地又變成了“毛毛蟲”,多像調皮的少女扎了滿頭的小穗子啊。等那小穗子落了,楊花就伴著柳絮飛起來,飛到你的發上、臉上、身上,軟軟的,癢癢的,你會覺得是那般的愜意。迎春花兒總是開得很早,黃黃的小花兒點綴在瘦瘦的枝條上,有幾分羞澀,又有幾分耀眼,真是一幅天作的“早春圖”啊。那沉睡了一冬的小草開始返青了,遠遠看去有點兒淡綠,近看卻尋不到蹤影,真的是“草色遙看近卻無”了。
濟南以泉水著稱,早在金代就有人立了《名泉碑》,列了濟南的七十二名泉。到了春天,那泉眼一個個競相涌動,噴珠吐玉,波光粼粼,清澈透底,連那在蕩漾的水草中游動的小魚兒也是那樣悠閑自在。走過泉城廣場,你會看到放風箏的人多了起來,那風箏瀟灑地在空中飄舞,引得行人停下腳步,仰起頭,看那風箏,看那晴空麗日,也看那遠山的黛綠和無垠的春色。
該是踏青時節了。人們被春風鼓動著,被春色吸引著,怎能按捺住萌動的春情啊!三五好友,結伴而行,山坡、泉邊、湖上、郊野,隨處可以看到滿臉春色的踏青的人們。
仁者樂山。喜歡登山的人們去了千佛山、英雄山、大佛頭、蟠龍山、紅葉谷、五峰山,還有許許多多不知道名字的山,因為濟南這座城市就在群山的懷抱里,唯獨北面有個缺口。其實,真正喜歡爬山的人,會去濟南的東部和南部,那里有許多小山,海拔也就三四百米高,風景秀麗,游客稀少,有的山還沒有路。那樣的山爬起來,你會覺得風景獨秀,別有滋味。
智者樂水。名甲天下的趵突泉當然是很好的去處,但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百脈泉,還有那叫不出名的泉眼兒,都各有風情,美不勝收。泛舟大明湖上,看那碧波蕩漾,綠柳垂絲,一湖煙云,十里柳屏,真的令人心旌神搖。每年春天,我都喜歡去濟南北邊的黃河岸上走一走,那楊柳輕搖的長堤,那芳草萋萋的原野,那輝煌燦爛的落日,那大氣磅礴的河流,總讓我感慨萬千,流連忘返。
說到喜歡賞花的人,當然會去植物園了。許多花兒都會在春天里綻放,冰清玉潔的梨花、艷麗芳菲的桃花、亭亭玉立的白玉蘭,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和詩意啊。如果你真正喜歡看大自然中的花兒,還是應該到郊區去。“野店桃花紅粉姿,陌頭楊柳綠煙絲。不因送客東城去,過卻春光總不知。”這首詩寫的就是濟南東郊的景色,閉眼想象詩中的意境,真的是勾人魂魄,還沒到心就醉了。
濟南的春天就是這樣的風姿綽約,這樣的婀娜多姿,這樣的生氣蓬勃。我常常感嘆造物主的神奇,寥寥幾筆,就把濟南的春天打扮得這般動人。她讓人感到心情舒暢,感到生機盎然,感到這世界的一切都孕育著無盡的希望。
10.閱讀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抄寫在下面。
11.為了表現濟南的春天的特點,作者從多個方面進行了描寫,請用幾個四字短語把這些方面分別概括出來。
12.作者說,“如果把濟南的秋天比成濃妝艷抹的風韻少婦,那濟南的春天便是一個不施粉黛的清純少女了。”那么,應該把濟南的夏天或冬天比作什么呢?請續寫一句話,表現出濟南的夏天和冬天的特點。(要求句式一致,修辭一致)
如果把濟南的秋天比成濃妝艷抹的風韻少婦,那濟南的春天便是一個不施粉黛的清純少女了,濟南的夏天便是,濟南的冬天便是。
13.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再看那垂柳的枝條,像少女飄柔的長發,在風中搖曳,不知不覺間竟萌動出淡淡的鵝黃,然后又吐出清新 的嫩綠……
14.請把本文與《濟南的冬天》進行比較,你更喜歡什么季節的濟南?為什么?
文本拓展積累素材設計意圖:
增加學生閱讀量,使學生對寫景文章從多角度有更加深刻的認識,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并積累素材,為寫作打好一定基礎,豐富學生的閱讀情趣。
總結
圍繞本課時的重難點,設計課程。體現學生思維特點,訓練學生的能力,真正突出本課時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濟南的冬天》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及二點補充等六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 教材分析
1、 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濟南的冬天》是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的認識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2、教學目的
1) 知識目標:
a、 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 能力目標:
a、 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 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教材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 教學方法
1、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據新《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首先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美讀散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后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2、 采用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3、 本文文質兼美,適于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散文,適于朗讀,所以在文章的講析中引入了誦讀法教學,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景繪物的美。
三、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三節課的時間,我的教學設想是,第一課時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第二課時通過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品析語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第三課時將本文與朱自清的《春》的比較,理解散文的特點及作用。本說案只說明第一課時。
五、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c、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d、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教儀:課件
教學步驟: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布置的預習作業進行抽查并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后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 (抓關鍵詞概括) ? 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 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c、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d、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朗讀課文后,圍繞以上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我把問題與課文結構的分析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先閱讀1——2節,并討論解答兩個問題:1、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是怎樣表達的?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明確:1、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聲
與倫敦相比——無重霧 (響晴) } 寶地
與熱帶相比——無毒日 (溫晴)
2、濟南的地形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決定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接著,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3——5節,并作重點分析(1、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寫景順序有什么不同之處?2、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在分析中除了使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對課文內容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手法,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學生討論后明確:
1、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作者在第3小節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和第5小節對水色的描寫中都體現了對冬天的喜愛、贊美之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3、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語解答課后練習題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4、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寫北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 “暖”,不著眼于“壯”而在于“秀”,是本文的一大特點。并與學生共同解答: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解答中使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處處滲透著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抒發了贊美之情。標題不可以換。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進行最后的課文鞏固。
5、布置作業:
1、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么寫得好? 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 (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2、假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著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 (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并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
3、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說說你家鄉的冬天是什么樣子,再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不限。(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提示學生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目的是將閱讀之所得轉化為寫作之所能,是閱讀的遷移與深化。)
六、二點補充:
1、時間安排:引入新課(3分鐘)——講授新課(30分鐘)——反饋練習(10分鐘)——歸納總結(2分鐘)
2、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與北平比 城——曬、睡、躺
濟 ——無風聲 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 冬
南 天
的 與倫敦比 “溫晴” 山景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 的冬 ——無重霧 (寶地) 濟
天 與熱帶比 城外的遠山——淡雅; 南
——無毒日 水色——綠。
作者借景抒發了贊美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深摯的愛。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8
七年級語文上《濟南的冬天》學案 編寫人:司來義
班級 姓 名: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學習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朗讀、品讀課文,發現并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教學難點]:
借鑒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方法指導
自主、合作、探究
預習準備
1.給下列劃橫線的字注音。
發髻 ( ) 鑲嵌( ) 水藻 ( ) 貯蓄( )
澄清 ( ) 綠萍( ) 著落( ) 薄雪( )
2.根據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貯蓄:
空靈:
3.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什么?
4.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5.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6.提出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學習環節
一、導入新課
“春游芳香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這是古時候一個小孩子寫的詠四季的詩。一提到冬天,我們會想到呼嘯的北風,飄飛的大雪,瑟瑟的秋枝。北風凜冽、天寒地凍、萬物蕭條、亙古沉寂是冬天的基本特色。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在冬天又是怎樣的勝景呢?讓我們一起跟隨我國著名作家老舍去欣賞《濟南的冬天》,一起去感受那種與眾不同的冬天的美----板書:濟南的冬天
二、整體感知
活動一:濟南之旅----遠觀濟南
(一)任務一:默讀課文,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1.用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
解決辦法: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整理歸納。
2.概括的說一說濟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樣的特點。
(二)任務二:速度1、2段,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3.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三、合作探究
活動二:濟南之旅----近賞濟南
(任務一):登山臨水感受冬之美
5.精讀第3—5段
a:師:冬天的特色是雪,我們平時對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筆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老舍是從什么角度來發現美、表現美的。
(朗讀并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采用讀、品、議相結合的方法來賞析第三節。)
(1)請同學來朗讀這一段。
(2)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 參考:秀氣。
(3)作者如何表現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這一過程中學生或許會質疑,可以穿插在品讀中。)
(4)從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可以感覺出作者對于濟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從哪些語言可以看出來?它們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5)再次齊讀第三節。
b:下了小雪的濟南的山無比美妙,濟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過渡到最后一節的自由品析階段。
要求:模仿第三節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交流,在書的邊上作好點評,自由談最后一節的學習體驗。
(任務二):登山臨水品味情之美
6.從哪里可以看出老舍對濟南的深厚感情?
活動三:濟南之旅----回味濟南
任務一:傾情背誦精美段落
在短暫的“濟南之旅”中,我們跟隨老舍先生領略了濟南冬天的魅力。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背誦精美段落。
活動四:濟南之旅----我手寫我心
7.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處運用比喻,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如:把小山比作“小搖藍,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
擬人的句子更多,明顯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懷。如,“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既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而且給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小組內合作交流,運用這些修辭的好處。
五、鞏固與提高----達標檢測
1.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3.你認為下列每個語段中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妙在何處
a.“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b.“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
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d.“那”點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e.“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4. 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思考本段是按什么順序描寫雪后山景的?請找出標志方位的詞語。本段最后一句話,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六、全文總結,布置作業
結束語:愿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用你智慧的眼去觀察生活,用你熱情的心去感受生活,愿你發現生活中的美,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樣燦爛.。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9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養寫景抒情散文的自讀能力
教學難點:
1、如何自學寫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探究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春天是昂揚向上的,她不僅帶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還帶來希望和力量。冬天帶給我們的則是刺骨的寒冷,滿目蕭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給人的印象是 “蕭殺”的,可能會令習慣于溫暖的南方的人們懼怕而卻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無限的生機和令人向往的溫暖。在北方就有這樣一個“溫暖”的寶地,今天,我們就來追隨現代作家老舍的足跡,去感受“濟南的冬天”(出示目標,板書課題。)板書課題《濟南的冬天》
二、出示教學目標
1、培養“細致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描述”的能力
2、學習作者從自身感受出發,融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三、問題推進,學習新課
(一)課文感知
1、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重點思考以下問題
①、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總的感受是什么?
②、作者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2、學習3段寫景的方法
齊讀3段思考
(1)、這段中心句是什么?
(2)、作者按什么的順序描寫雪后的山景?
(3)、段中那些動詞用得好?那些表示色彩的詞用得好?
3、歸納寫景文章的寫作特點。(學生邊歸納邊舉例)
①細致觀察景色,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特征進行描寫。
②從自身感受出發,融情于景。
③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
4、學以致用
用你學到的寫景的方法,以“最妙的是……”開頭寫一段你家鄉最有特點或你最喜愛的景物。
四、學習清單
展示習作片段
五、布置作業
請實地觀察雅安某處的景物,仿照課文一些寫法,寫一篇題為《雅安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10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體現了教學的主體性原則,讓學生主動學習。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過多地分析、講解,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浪費了時間,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主體參與的程度是學生學習好壞的重要因素。
讀書是閱讀教學的最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學生讀書,或學生讀書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師講得精妙絕倫,學生也不會有多少收獲,更難有真切的體會。讀的過程是學生對文章感受、理解、吸收的過程,也是想象、加工、創造的過程,它可以把無聲語言化為滲透自己感情、意識的有聲語言,這一過程是別人替代不了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還應是學語文的根本。基于這樣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先是教師范讀學生朗讀整體感知,再是重點朗讀品味賞析,最后是集體朗讀深入體驗。在反復朗讀中學生既領略了濟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領略了老舍作品的語言之美。從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說,學生反復讀了,背誦了,自然對文章的主旨、內容、寫作技巧、價值等都會有一定的認識。
當然,通過“讀”感知課文,這只是閱讀教學的第一層面,要進一步知其然,就需要質疑和釋疑了。在課堂討論中,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些問題,如 “濟南的總特點是什么?”“濟南總特點是從那些方面來表現的?”等等,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特別是在研讀賞析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學生過多的限制,而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景物、喜歡的語句段落來進行品味,給學生以較多的.空間,更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在學生反復研讀課文,并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予以引導,幫助學生總結出一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和寫好此類文章的方法,這樣讓學生能舉一反三,學會對同類文章賞讀,學會觀察描寫景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課下來,感覺教學環節設計的還算流暢,教學目標也基本落實了下來。但是在解決本文的難點——品味語言這點上,做的還不夠到位,在引導學生品位的時候沒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學,學生品和教師引導的時候顯得有點散亂不夠集中。以后在這方面要多努力。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11
一、說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三單元中的課文。它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通過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來抒發感情的寫景散文。
根據該單元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領略自然景物的美,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并作適當的摘錄的總的教學目的;以及這篇文章描繪景物,語言準確生動,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融情于景,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非同一般,不是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采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富有感染力的認識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學目的和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能力。
b、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3)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是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及描寫景物的方法,以及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側重講析第3段和第5段。
教學難點:作者情景交融的寫法。
二、說教學
1、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
2、采用電教平臺、錄音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3、本文文質兼美,適于朗讀,教學中引入誦讀法。
三、說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五、四、說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a、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層次結構。
c、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
d、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誦讀法
教儀:課件
教學步驟:
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講授新課,反饋練習,歸納總結”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先對布置的預習作業進行抽查并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后以簡潔的話語引入新課,用課件對作者及與課文有關的經歷進行介紹。
2、講授新課:在講授前,讓學生帶著問題 對課文進行朗讀,使學生感知課文,問題用課件打出如下: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抓關鍵詞概括)?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c、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d、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朗讀課文后,圍繞以上問題對課文進行賞析;在賞析過程中,我把問題與課文結構的分析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先閱讀1——2節,并討論解答兩個問題:
1、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作者在文章的開頭是怎樣表達的?
2、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明確:通過對比,寫出了濟南冬天的總特點是:無風聲、響晴、溫晴。
與北平相比——無風聲
與倫敦相比——無重霧(響晴)}寶地
與熱帶相比——無毒日(溫晴)
3、濟南的地形特點:“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 只是北邊缺著點口兒。”,決定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讓學生試著畫出這種地形,體會其特點,教師可根據學生畫出的地形圖作小結。]
接著,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研讀3——5節,并作重點分析(1、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寫景順序有什么不同之處?2、第3小節和第5小節在抒發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在分析中除了使學生領會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進行的細致描繪,情景交融的表達對祖國寶地濟南的贊美之情,對課文內容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也提及作者所用的比喻、擬人手法,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學生 討論后明確:
4、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5、作者在第3小節對薄雪覆蓋下的山的描繪和第5小節對水色的描寫中都體現了對冬天的喜愛、贊美之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6、反饋練習: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講授及自己的筆記,朗讀課文后用自己的話語解答課后練習題一,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會作者的感情。
7、歸納總結:在學生完成練習的 基礎上,歸納出作者寫北國的冬天,不著眼于“寒”而著眼于“暖”,不著眼于“壯”而在于“ 秀”,是本文的一大特點。并與學生共同解答 :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解答中使學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處處滲透著對濟南冬天的喜愛,抒發了贊美之情。標題不可以換。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 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進行最后的課文鞏固。
8、布置作業:
9、文中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想想為什么寫得好?哪個詞語用得最妙?好在哪兒?(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10、假 設要給一個從沒到過濟南的人講講濟南美麗的冬天,參照課文,你將分哪幾個方面講?著重講哪幾個精彩的片斷?(設題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從總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抓住重點,找出自己認為精彩的片斷,并訓練學生的復述能力。)
11、在小組或班上向大家說說你家鄉的冬天是什么樣子,再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將你家鄉冬天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字數不限。(此題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能力。提示學生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抓住景物特點來寫,目的是將閱讀之所得轉化為寫作之所能,是閱讀的遷移與深化。)
板書設計: 濟南的冬天
老舍
與北平比——無風聲 與倫敦比——無重霧
與熱帶比——無毒日
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
薄雪覆蓋下的山 秀氣
城外的遠山
水色——綠。
作者借景抒發了贊美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深摯的愛。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1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開描寫,并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鮮明的印象和感受的寫法。
2、體會文中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學習形象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并引導他們培養審美能力。
4、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教學重點】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教學難點】
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設想】
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課前預習
1、濟南的冬天是( )。請你用一個或兩三個詞語來形容,并說出理由。
學生的回答:
⑴ 濟南的冬天是(溫晴、 )
⑵ 老舍帶著我們欣賞了冬天的濟南的那些景物?
陽光下的山和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
授課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理清文章的情感思路。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同學們,四季更替,星轉斗移,大自然是那樣富于神奇的魅力。東西南北,不同地域,四季景色又都呈現出迥然不同的個性特色。我們的省會城市──濟南,因了人文、地理因素的特點,四季景象更是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
今天,讓我們在著名文學家老舍先生的引導之下,一起感受一下濟南的冬天。
初讀課文:
⑴ 本文的作者是誰?(老舍)
⑵ 能不能請一個同學介紹一下老舍的情況?(閱讀注解一,指導學生“圈點勾畫”。)
⑶ 教師補充:
老師還要補充一點,1930年,作者從英國經新加坡回國,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溫情。作為游子,他真切的感覺到了祖國的親切與溫暖,這種感受,在文中流露的很充分。
2、分析理解:
精讀重點段落,思考問題:
朗讀第三段,要求:
⑴ 找出本段所運用的三個方位名詞和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說說這一段主要寫什么。
通過討論辨析明確:三個方位名詞是“山上”、“山尖”、“山坡”,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是“日落”;這一段主要寫濟南雪后山上的景色。
⑵ 找出本段用得最生動的三個帶有比喻意義的動詞和擬人句,說說所起的作用。
明確:三個動詞是“頂”、“鑲”、“穿”,擬人句是“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表現濟南小山“秀氣”的特征。
朗讀第五段,要求:
⑴ 畫出文中運用了擬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詞句,描寫藍水晶的形容詞,說明本段寫什么,寫出什么特征?
明確:詞句是“貯蓄”、“全拿出來”、“精神”、“不忍得”、“照個影兒”、“藍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團花”;本段寫濟南的水,寫出其“不結冰”、“冒熱氣”、“水藻綠”、“澄清”、“水天一色”的特點。
⑵ 揣摩結尾一句:“這”所指代的內容是什么。
明確:“這”是指濟南的冬天“溫晴”、“慈善”、“秀氣”、“像水墨畫”、“水色澄清”等;蘊含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寫作特點:
你能感受到作者對濟南怎樣的情感?從那些詞句感受到的?
明確:作者對濟南冬天的感情是喜愛和贊美。從“濟南真得算個寶地”、“這一些小山冬天特別可愛”、“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等詞句可以看出來。
作者的情感,融會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以美好的事物作喻體,表現景物特點,用擬人修辭句式,賦予景物美好情感。情景交融正是本文的突出特色。
3、學習反饋:
閱讀抒情散文,一要把握景物特征,二要感悟作者情感;寫抒情散文,一要寫出景物特征,二要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情景交融。
4、拓展閱讀《濟南的秋天》:
要求學生依據《濟南的冬天》的問題設計,設計三個問題,并討論解決問題,完成《濟南的秋天》一文的閱讀學習。
5、閱讀思考:
⑴ 作者對濟南的秋天的總體感受是什么?
明確:濟南的秋天是詩境的。
⑵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出濟南的秋天景象?景色有什么特點?
明確:濟南秋天的山和秋天的水。寫出了秋山多變化的、淡美的山色;秋水的清澄和甜美以及水中迷人的綠色。
⑶ 你能感受到作者對濟南的秋天怎樣的情感?那些詞句向你傳達了作者的情感?
明確:作者對濟南秋天的感情是贊美和喜愛。從“濟南的秋天是詩意的”、“(上帝)把秋和冬的藝術全賜給了濟南”、“像詩一樣的溫柔”、“那份兒綠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恐怕沒有別的東西能比擬的”、“羨慕死詩人呀”、“那中古的老城,帶著這片秋色秋聲,是濟南,是詩”等詞句可以看得出來。
6、課堂檢測:
⑴ 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么,請你用三個詞來概括。
⑵ 作者通過哪三個比較來說明“濟南真算是個寶地”?
⑶ 本文采用了怎樣的描寫順序?
⑷ 本文是怎樣描寫陽光朗照下濟南的山的?
⑸ 本文是怎樣描寫小雪點染后的山的?
⑹ 本文是怎樣描寫濟南冬天的水色的?
⑺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7、課外練習、閱讀拓展。
【板書設計】
一、濟南的天氣
異地之冬 北平 倫敦 熱帶
(對比) 多風 多霧 日光毒,響亮
(奇跡) (怪事) (害怕)
濟南的冬天 無風聲 無霧響晴 溫情
引出 “寶地”(喜愛)
二、冬天的濟南
濟南冬天的山: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適、可愛、充滿溫情(小搖籃)
薄雪覆蓋下的山──嬌美、秀氣(看護婦、鑲銀邊、穿花衣、害羞。)
城外遠山 ─—素淡、雅致(小水墨畫。)
濟南冬天的水:曖──不結冰
綠──溫暖多情,富于生機 (不忍凍)
活──清亮通透 (空靈的藍水晶)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13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感知內容,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體會比喻、擬人手法對突出景物特點的作用。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學習重難點:
[重點]:朗讀、品讀課文,發現并感悟濟南的冬之美。
[難點]:借鑒語言大師老舍用心體驗美、用筆表現美的技藝。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發髻鑲嵌水藻貯蓄
澄清綠萍著落薄雪
2、根據語境解釋下列詞語。
貯蓄:
空靈:
二、自主探究
(一)任務一:默讀課文,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1、用你認為最合適的詞語概括濟南冬天的氣候特點。
2、概括的說一說濟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樣的特點。
(二)任務二:速度1、2段,自主解決下面的問題。:
3、濟南冬天的總的特點是怎樣表達出來的?
4、濟南冬天的這種特點是源于什么樣的地形特點?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5、精讀第3—5段
冬天的特色是雪,我們平時對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筆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們共同來分析一下,老舍是從什么角度來發現美、表現美的。
(1)請用一個詞語來概括“薄雪覆蓋下的小山”。
參考:秀氣。
(2)作者如何表現這種秀氣?請學生找出欣賞的句子讀讀,或講自己的認識。
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這一過程中學生或許會質疑,可以穿插在品讀中。)
(3)從文中的景物描寫我們可以感覺出作者對于濟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從哪些語言可以看出來?它們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6、“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
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四、拓展延伸
本文多處運用比喻,生動貼切地表現了濟南冬天的特點。如:把小山比作“小搖藍,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
擬人的句子更多,明顯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懷。如,“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既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而且給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小組內合作交流,談談運用這些修辭的好處。
五、達標檢測
1、填空題
①《濟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現代著名作家。
②等到快日落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2、根據拼音寫漢字
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寬chǎng____
3、解釋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手法。
①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
②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
5、“雨”是古代詩人筆下常見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輕塵”,請再寫出兩個含“雨”的詩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問題。
塞外懷古
[1]沒有到過河西走廊的人總以為河西走廊這個地方怎樣的荒涼,怎樣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謂荒涼寒苦并不如傳聞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點兩樣了,黃沙白草,風日慘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遙天無際。南天可不同了,祁連山像一道高墻,自東而西,連綿不斷;不分冬夏,頂上常是積雪皚皚。人說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遠遠望去,也真像有瓊樓玉宇在其中隱約閃現。沿著公路的南邊,可以看見無數的土堆子,有的延長好幾里,有的是一個大墩子旁邊連上幾個小墩子。這種土堆子沿著酒泉以北的額濟納河往南,跟著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幾乎隨處都是。這就是漢唐時代的邊城和烽燧的遺址,有名的漢唐西部長城,就在這些地方。
[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時候,曾在酒泉一座破敗的墩子上了望。已經傍晚了。太陽在西邊的地平線上還有簸箕那么大。血紅帶黃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圍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黃色。一個人在墩子上朝著西面和北面遙遠的天際看著看著,就隨人冥想[注②]中去了。儼然如在漢唐當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許是人家,也許是戍邊將士的營房,房頂上正炊煙裊裊。放在外邊的馬群和羊群先后回來了。雞鳴犬吠以及小兒喧笑的聲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樓柱完好,雉堞無恙;幾個烽哨正在上面聚精會神的望著西邊和北邊,希望有平安消息到來。一天一天的過去,一年一年的過去。這些人從少年轉到中年,老年,也許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但是他們從來不頹喪,也從來不墮入幻想。只憑著他們的結實的身體,堅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敵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爭。敵人和自然敗了,他們勝了,他們的西陲也固若金湯了。兩千年,一千年的歷史,像電光石火般一轉眼過去了。這些人依然長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棄了,荒廢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廢墩上面。西邊的太陽還有一半在地平線上。但是這些廢毀的烽燧城堡,照舊很英勇的迎著落日,放出黃色的光輝;西北風呼呼的怒吼,而它們依然靜默無言,屹立不動。這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想到這里,我禁不住流下淚了。
注:①酒泉:與玉門、陽光、敦煌相鄰,均在甘肅省的河西走廊一帶。②冥想:深沉的思考。
(1)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著看著,就墮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請用一兩句話概括作者“冥想”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說,“想到這里,我禁不住流下淚了。”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觸而流下了眼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寫作這篇文章運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樣運用象征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當看到酒泉這地方“隨處都是”漢唐時期的烽燧、廢城等遺址時,有人突發奇想,覺得這都具有旅游開發價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開發的古絲綢路上。于是就在這里建起了酒泉漢唐歷史文化遺址景區。
現在,請你依據《塞外懷古》一文中相關的材料,為新建景區寫一份“景區簡介”,以供景區對外宣傳和游客參觀用。200—300字。
提示:可以適當融合、補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關內容。
12、《濟南的冬天》參考答案
一、積累運用略
二、自主探究略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5、(1)參考:秀氣。(2)要點:一髻兒白花,一道銀邊,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害了羞……以及一些關鍵的字詞。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略
五、達標檢測
1、①老舍舒慶春舍予②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2、佇藻澄敞
3、①晴朗無云,陽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無色
4、擬人擬人、比喻
5、考查的是古詩詞的遷移與運用能力。平時學習古詩詞時可以有意的將它們進行歸類。寫雨的'詩句如:小樓一夜聽春雨巴山夜雨漲秋池夜闌臥聽風吹雨天街小雨潤如酥
6、第(1)題:戍邊將士在邊關的生活;戍邊的情景;他們與敵人和大自然作斗爭的精神。其實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類概括即可。
第(2)題:是戍邊將士在保衛邊疆中同敵人和自然作生存斗爭的堅強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觸而流下了眼淚。此題揭示的其實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慮才能有所收獲。
第(3)題: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擊風沙、屹立不動的特征來象征守邊軍士具有的堅強、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獻身精神。(大意)象征手法常常是用一種事物來象征某類人或某種精神。
(4)此題意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表達能力、想象力。答題時應注意如下幾點:①方位介紹;②景物介紹;③原文中未提及的外在相關內容的補入。對原文材料的再造運用是否充分、恰當給分,但不依順序。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14
《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一、課題:濟南的冬天
二、教學目的: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2.學習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養寫景抒情散文的自讀能力
四、教學難點 :
1.如何自學寫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五、課時:2課時。
六、課型:綜合新授課
七、教學方法:講讀-討論
八、教具:
九、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預習指導]
1.背誦課文1-3段。
2.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三分鐘演講]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請一同學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國的冬天,由于學生沒去過,可造成疑問,激發學習欲望。
(二)作者簡介
(三)檢查預習:
1.6人背書片斷
2.5人上黑板默寫生字詞,師生共同評價。
(四)解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提示的地點和季節。
(五)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混讀,隨機停頓,請其他學生接力。這樣可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
(六)理清文章脈絡:
1.問題設計:本文從哪幾個方面寫濟南的冬天的?
2.學生獨立思考,找出答案的舉手,直到絕大多數學生行了進行提問。
3.提問若干人,保證各種答案都有,言無不盡。
4.教師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評價訂正歸納小結。
參考:天氣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問題設計:
(1)濟南的冬天有什么特點?
(2)用了什么寫法?
2.學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簽提問
4.學生補充后教師評價歸納小結。
參考:溫晴:
對比:北平(大風)濟南(無風聲)
倫敦(無日)濟南(響晴)
熱帶(日毒)濟南(溫晴)
(八)課堂練習:
(九)小結課文,提示學生熱愛祖國的河山。
A類:完成課后練習二
教師視察后核對答案。
(十)布置作業 :
1.背誦課文后半部分:A類
2.鞏固生字生詞。A類
第二課時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寫景文章,要學會分析寫的是什么景,是怎樣寫景的,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對自己今后寫作也會有收益。
(三)學習新課
1.朗讀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樣轉入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用過渡句“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轉到寫冬天的山。
2.提問:濟南的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討論并歸納:小山把整個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寫出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
3.提問:作者怎樣寫出陽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別可愛?
(l)用擬人手法: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用一“曬”、-“睡”、-“醒”,一連串相關的擬人手法,烘托舒適溫暖的環境。
(2)用比喻、擬人手法: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用“小搖籃”比喻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用“看護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溫存體貼的撫慰,寫出這一圈小山的特別可愛。
(3)從人們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人們的幻想,不僅描繪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動。
4.朗讀或背誦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樣的順序描寫雪后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按照空間順序,從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層次地寫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處?
討論并歸納: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智兒 白花”,松的翠與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根 邊”,如洗的藍天與似銀的雪相映生輝;“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白雪與暗黃的草色,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 的山的肌膚”以動寫靜,寫出動人的形態;哪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寫出雪的情態。
6.提問;這段文字用什么修辭手法寫雪后的山景?
討論并歸納:
(1)比喻:用“日本看護婦”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擬人:“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動人的雪態。
7.朗讀第4自然段,想想這一段怎樣寫城外的遠山。
討論并歸納:用城內的“狹窄”映襯城外的“寬敞”,用兩個“臥”字,傳神、形象地照應了上文“暖和安適地睡著”用“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比喻城外的遠山。三筆兩筆就勾畫了濟南冬天城外遠山的特點。
8.朗讀第5自然段,想想這一段寫濟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
(l)水的綠:作者描寫綠萍的綠、水藻的綠、水面柳影的綠,襯托出水綠。由水的綠聯想到綠的精神,聯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機。
(2)水的清、亮:作者描寫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9.提問:這段文字運用什么修辭手法?
討論并歸納:
(1)擬人:“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突出水的綠的特征。
(2)比喻:“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問:本文的寫景抒情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歸納: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
(l)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
(2)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協…··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
(3)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會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四)小結
本文布局謀篇層次井然、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時間、地點的范圍,接著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三組對比,贊譽濟南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再接著寫濟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里的濟南的總的觀感。這樣結尾,既和開頭“濟南其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從語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
(五)堂上練習:
寫一段描寫校園景色的文字,要求運用上面學到的觀察方法。
寫完交流。
(六)作業
1.課后練習第一、2題,第二大題。A類
2.完成掌握語文本課的有關內容。B類
十、板書設計 :
濟南的冬天
老舍
第一部分(1):寫濟南冬天的天氣。對比的寫法,突出“溫晴”“寶地”。
第二部分(2—結尾):具體寫濟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過渡 總寫濟南給人的總體感覺——暖和安適
第2段:陽光朗照下的山。
第3段:薄雪覆蓋下的山。
第4段:城外的遠山。
第5段:冬天的水色。緊扣“暖”字。
十一、課后小結:
未學之前首先背誦,此做法很好地保證了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和寫作及語言的積累。其次解決課文采用先總后分法,易于總體把握。
《濟南的冬天》《樹林和草原》同步練習 篇15
一、說教材
《濟南的冬天》是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內容,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文章通過對濟南冬天的山、水等景物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本文也是本學段寫景散文的代表作之一,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到寫景散文生動、細膩的寫作手法,為后面散文的學習做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對新課標和教材的理解,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能力目標:掌握“貯蓄”“澄清”等生字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背誦全文;理清文章通過不同的景色來描寫濟南冬天的脈絡,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復朗讀,以讀促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濟南冬天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想象力、感受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品味濟南冬天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基于以上對教學目標的分析,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我確定本課的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由于本文是寫景散文,修辭手法對景物描寫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將本節課的重點定位對幾種重要修辭手法的應用。
教學難點:難點在于領會作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三、說學情
接下來,我談一談對學情的把握。七年級的學生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對散文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散文的鑒賞能力還處在初步學習階段,需要教師給學生創設最近發展區的教學,引導學生學習。
四、說教法學法
基于對教材和學情的把握,本節課我將采用朗讀體會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等方法進行教學,保證授課的生動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掌握正確的學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課我將指導學生采用朗讀法和小組交流法進行自主學習,提高學生以讀促悟和合作學習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當中,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圖片導入,引起興趣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將采用圖片導入法進行導入,我會在ppt上給學生展示幾個不同地方的冬景圖,讓學生討論其不同之處,然后我會引導學生談一談當地冬天的特點。隨后我會提問濟南的冬天是什么樣的,在作者筆下有哪奇特之處?在學生思考時,我將順勢拋出課題《濟南的冬天》。接下來我會帶領學生進入本篇文章的學習。
(二)初讀冬景,理清脈絡
《語文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此在講解課文之前,我會讓學生充分地讀。具體如下:
課前學生通過預習,自主解決了生字詞,并且搜集了作者相關背景資料,因此在本環節,我將首先讓個別學生進行生字詞的讀寫和作者背景的講解,對學生回答不足的地方我會進行補充說明。
然后我將讓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在此設置兩個問題,一是概括出濟南冬天的特點,二是概括文章每段的段落大意。通過5分鐘的朗讀和思考,我會提問學生對濟南冬天特點的概括,引導學生回答出溫情的特點,并且概括出段落大意。通過學生自主分析文章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細讀冬景,感受畫面
《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因此,研讀環節,我主要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以問題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首先,我會提問學生作者是采用哪些景物來描寫濟南的冬天,學生能夠很快的回答出山景和水景。之后我會提問兩個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一是濟南冬天的山景分為那幾幅畫面?
其次是濟南的水有哪些特點。學生在分組討論時我會加以巡視點撥,最后每個小組派代表進行回答。引導學生回答出濟南冬天的山景圖分為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并概括出水的溫、清、綠的特點。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四)再讀冬景,品味語言
在本環節,我將著重解決本課的重點問題,即修辭手法運用。我會讓學生找出課文中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并在小組內討論,各自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么寫有什么好處。比如讓學生回答“一個老城在陽光下暖和安適地睡著”屬于什么修辭手法,引導學生回答出屬于擬人的手法,作用在于生動形象的表現出濟南冬天的溫情。之后我會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品析這些優美的句子,并且體會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熱愛、贊美之情。
(五)拓展閱讀,對比感悟
在本環節,我會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賞析梁實秋先生的《北平的冬天》的片段,分析作者筆下北平的冬天與濟南的冬天有什么不同之處。然后,根據學生的生活環境和實際情況,讓學生談談自己印象中的冬天,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和鑒賞感悟能力。
(六)歸納總結,深入理解
至此,本課的重難點已經順利突破,本節課也已經接近尾聲,最后我會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并設計總結語:“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以此引導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七)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這一環節給學生布置作業,試著寫一篇關于冬景的文章,用多種修辭手法進行描寫,并能融入自己的情感。這樣不僅對課文的內容做了總結,也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華,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六、說板書設計
為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比較注重直觀、系統,以下就是我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