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亮上的足跡(精選16篇)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1
教學重點 1.快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2.借助關鍵詞句準確地概括內容要點。
教學難點 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教師通過“廣播教學”,將從網上下載的一篇“北京中學生將‘飛’火星”的新聞報道播放給學生閱讀,以此導入 對新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熟悉課文
教師通過“廣播教學”給學生播放一段與課文內容相關,反映人類首次登月過程的錄像,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直觀印象。
教師通過“文件傳輸”將課文內容傳輸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快速默讀全文,在閱讀中獲取課文信息,提取課文主要內容。學生可根據教師的要求,找出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圈點批注,并用自己的話對課文內容要點進行概括。
三、課文教讀
教師通過“集體討論”功能,提出討論題。例如:①課文可分成幾個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②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③宇航員登上月球做了哪幾件事?④課文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⑤登月有什么意義?⑥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⑦文中的數字有什么作用?⑧你對課文最后一句話如何理解?
學生認真閱讀課文,自由發言。每個學生都可以針對討論題發表自己的觀點,供教師和其他學生觀看。
教師用“廣播教學”播放幻燈演示課件,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歸納和總結,完成對課文的閱讀分析。
四、課堂練習
教師應用電子教室的“電子搶答”功能,發布課堂練習題。例如: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答案是“可望而不可即”)。
學生可以進行搶答,第一個回答問題的學生發表的答案將顯示在題目的下面,而其他學生不能再進行回答。一題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新一輪搶答。
五、自主探究
教師提供北京天文館、月球和登等網站的網址,讓學生自主登陸網站,瀏覽有關內容。
應用“虛擬光驅”功能,教師提供光盤《小天使少兒科教系列——科技篇》中的錄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觀看。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每個學生的電腦屏幕進行監控,以保證娘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隨時進行引導。
六、課后作業
教師通過“廣播教學”發布作業 課后題目,要求學生寫一篇想象作文。例如:假設你此時正在遠離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過舷艙,你看到了美麗的地球。請以此為觸發點,展開想象,寫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作文并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版面和美術編輯,統一以電子文本格式上交,供教師進行批閱。如時間允許,教師可選擇寫得較好的學生作文讓所有同學在自己的電腦中進行閱讀欣賞和進行修改。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2
朱長超
教學設計(A)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記實報道。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字
里行間透露著作者對登月成功后所表現出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于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這
篇記敘文將記敘的要素和順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訓練學生的速讀能力,準確地概括課文
內容的要點是本文的學習重點。同時要通過對本文的教學,培養學生對太空探索的興趣
t
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精神,這是本文的教學目的。
本課教學用一課時。前半節課進行常規教學,以學生自讀為主,后半節重點討論課
文最后一句話,補充一些有關太空方面的知識,以培養興趣、增長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 激趣,引人課題。
教者出示宇航員拍攝到的月球地貌的圖片。有條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飛船探
訪太空的錄相資料。先簡要解說圖片內容。
教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珍貴的圖片資料是怎么得來的嗎?對,是我們的宇航
員登上月球后拍攝的。(或是通過人造衛星拍攝的)那么,你們想了解人類成功地踏上月
球的全過程嗎?讓我們一起學習{})。
(板書課題、作者)
二、學習詞語,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并造句。
暢談:盡情地談。
昂首挺立:抬起頭筆直地站著。
遙遙在望:形容遠遠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即,靠近,接觸。
指名學生用上列詞語造句。
三、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2.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指名學生回答第1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擇其要點板書。
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①升空前的準備(3、4)升空前氣氛、登機
②飛向月球(5一9)檢查、點火、升空、飛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登月感受
指名學生回答第2題,其他同學在書上作好標記。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幾件
事:
①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
②采集月壤和月巖。
③樹立登月紀念碑。
④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
⑤插上美國的星條旗。
⑤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通電話。
提問: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
明確: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提問: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作者沒有過多的
議論和抒情,但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明確: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對宇航員的敬佩。
四、組織討論: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談到登月的意義時說:“這一小步,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
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你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第1題。因為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對數字的精確度要求非常
高,這些數字主要是為了體現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記實報道的特點。
第2題,先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稍作歸納。
“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們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
毫不費力。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
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
小可,因此說這是巨大的飛躍。
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時光飛逝,時至今日,人類向
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沒停止過,你知道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其他成果嗎?
讓學生談談,互通有無,增長見識,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五、小結。
這篇記實報道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表達了作者對
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來記
敘,條理十分清晰,記敘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語言平實、準確,體現了新聞報道
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
六、布置作業 。
完成課后練習題三。
板書設計 :
15.
朱長超
一(1、2)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將要發生的事件。
二(3-9)寫飛船離開地球,向月亮奔去。
準備、登機、檢查、起飛、飛行。
三(10—15)寫飛船登月成功并寫宇航員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動。
四(16——20)寫登月歸來。
(劉英)
教學設計(B)
教學內容和步驟
組織學生先參觀一次有關天文學知識的科普展覽;或請有關的專家、學者給同
介紹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及其取得的成果,為學習本課作準備。
一、播放一段人類探訪月球的短片。
我們剛才看到的是人類探訪月球的全過程,那么作者朱長超是怎樣用手中的筆
這一真實歷程的呢?好,我們一起看課文。(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速讀課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指名學生復述登月過程中的幾個階段。教者根據學生復述,板書其要點。
登月的全過程有四個階段:
1.飛船升空前的準備。
2. 離地球,飛向月球。
3.登月成功,開始工作。
4.勝利返航,暢談感想。
三、再讀課文,注意掌握記敘的細節。
指名學生詳細復述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要求說出具體的細節。
教師提供時間線索,指名復述,其他同學完成下表。(要求不看書填表)
時間事情的進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發射升空
火箭發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脫落,火箭繼續上升
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作
火箭發射后13小時30分,宇航員進入夢鄉
19日晚8點33分飛船飛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點
19日晚9點32分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月
20日上午7點32分兩位宇航員換乘登月艙
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降落在月球上
對日上午11時39分登月艙打開艙門
11時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月球
22日0點15分’宇航員被喚醒,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
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
25日凌晨1點35分8秒飛船進入大氣層,返回地球
再指名復述宇航員登上月球后所做的幾件事,其他同學邊聽邊在書上標記。
明確:宇航員登月后做了以下六件事:
①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
②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
③樹立登月記念碑。
④安裝各種科學探測儀器。
⑤插上美國星條旗。
③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通電話。
四、教師小結。
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報道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表達出作者的喜悅之情以
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剛才,大家通過兩次速讀,便基本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內容,
讀有所獲,學有所得,學得不錯。
五、布置作業 。
1.完成課后練習題二、三。
2.辦一份以介紹天文學知識為主的手抄報。優秀者給予獎勵,并將其手抄報張貼
在教室里,供大家閱覽。
3.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暢談昂首挺立遙遙在望可望而不可即
(劉英)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3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學 段
七上
學科
語文
章節
第四單元
課題名
月亮上的足跡
課時
1課時
執教教師單位
教 師姓名
教學
目標1.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學知識,理解人類登月成功的偉大意義。2.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3.訓練學生快速閱讀,并準確全面地概括課文內容要點。4.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學習敢于探索的精神,體會作者蘊涵在字里行間的對登月成功的喜悅之情。5.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點1.分析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2.學習本文按時間順序,清楚明白地敘述事件發生過程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1.感受科學技術的魅力,學習敢于探索的精神,體會作者蘊涵在字里行間的對登月成功的喜悅之情。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精神。
教具多媒體
時間
安排導入新課(5分鐘)——整體感知 (18分鐘) ——研討課文(6分鐘)——資料(5分鐘)——拓展延伸( 6分鐘)——布置作業
課后
小結本課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求知欲和探究學習的欲望 ,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和科學的精神。再把學過的知識聯系起來,結合相關的課外資料,把文本各部分的內容串聯起來做全面深入的理解,達到融會貫通。
備注一、導入新課:導入一組人類第一次登月的圖片,讓學生猜想圖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并展示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過程的視頻。二、整體感知 1.速度課文,圈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并填好表格。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動“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火箭發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脫落,火箭繼續上升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作火箭發射后13小時30分宇航員進入夢鄉19日晚8點33分飛船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19日晚9點32分20日上午7點32分地面呼叫,飛船減速,準備登月兩位 宇航員換乘登月艙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降落在月球上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艙門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月球22日0點15分宇航員被喚醒,登月艙升空離開月球22日上午6點35分登月艙與飛船對接成功25日凌晨1點35分8秒飛船進入大氣層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3-4)準備升空 (5-9)飛向月球(10-13)成功登月 ( 14-15)返回地球 3.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①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②采集月壤和月巖。③樹立登月紀念碑。④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⑤插上美國的星條旗。⑥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通電話。三、研討課文阿姆斯特朗談到登月的意義時說:“這一小步,對 于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你是怎樣理解的?“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們從飛般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 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小可,因此說這是巨大的飛躍。四、資料1、美國于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組織實施的載人登月工程,或稱“阿波羅”計劃。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成就。工程開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結束,歷時約XX年,耗資255億美元。在工程高峰時期,參加工程的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總人數超過30萬人。 1967年1月27日,“阿波羅1”號模擬發射時,乘員艙起火,3名宇航員因此喪生; 2、同年4月,前蘇聯“聯盟”號飛船在完成太空航行任 務返回地球時,因減速的降落傘未能打開而墜毀,1名宇航員喪生; 1971年前蘇聯“聯盟11”號飛船在太空飛行2 24天后,飛船密封艙漏氣,3名宇航員窒息而死;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起飛72秒后,在數百萬電視觀眾和宇航員家屬的眼前凌空爆炸。犧 牲的7名宇航員中有一名中學女教師。 XX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返回地球的前1 6 分鐘時,解體墜毀,機上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3. 探索太空 造福人類沒有對太空的探索,我們生活中將沒有手機,沒有微波爐、石英表、不粘鍋、條形碼、網球鞋、墨鏡…… 航天技術為我們帶來了1300多項新技術以及3萬多件實用 物品,其中許多被用于醫療、計算機、通訊、甚至服裝等領域。五、拓展延伸 1.“阿波羅”號登月計劃的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時至今日,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未停止過,你可知道我國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況? 2.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有怎樣的收獲?六、布置作業1.請同學們下去查找相關資料或上網查找與人類航天事業的成就相關的事例。 2.查找與月有關的詩詞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4
教學目標 :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各部分的內容要點
2.掌握文章的結構層次和時間順序
3.掌握列數字的說明方法,體會準確平實的說明語言
4.學習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認識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
重點:準確地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
難點:理解課文最后的一句話的意思,培養探索科學的精神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語 激趣,引人課題。
播放一段登月過程的錄像片
我們剛才看到的是人類探訪月球的全過程,那么作者朱長超是怎樣用手中的筆
這一真實歷程的呢?好,我們一起看課文《月亮上的足跡》。
二、學習詞語,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并造句。
暢談 昂首挺立 遙遙在望 可望而不可即
請學生解釋課前注釋的幾個詞語并造句
三、快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各題。
1.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2.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指名學生回答第1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擇其要點板書。
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
①升空前的準備(3、4)升空前氣氛、登機
②飛向月球(5一9)檢查、點火、升空、飛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飛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飛、歸航、回到地球、暢談登月感受
指名學生回答第2題,其他同學在書上作好標記。宇航員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幾件事:
①檢查登月器的著陸情況。
②采集月壤和月巖。
③樹立登月紀念碑。
④安裝電視攝像機、太陽風測定裝置、激光儀和月震儀進行科學探測。
⑤插上美國的星條旗。
⑥與美國總統尼克松通電話。
提問:文章是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的呢?
明確: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提問:作者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作者沒有過多的議論和抒情,但字里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明確: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對宇航員的敬佩。
3.播放幾段錄像和幾張圖片,補充一些形象的知識
四、組織討論: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談到登月的意義時說:“這一小步,對于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你是怎樣理解的?
明確:第1題。因為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對數字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這些數字主要是為了體現本文的準確性、科學性、真實性,體現記實報道的特點。
第2題,先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稍作歸納。
“一小步”是指宇航員們從飛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講確實很容易,毫不費力。但是這一步是人類向太空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它顯示了人類卓越的聰明才智,表明了人類高度發達的科技水平,開創了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新紀元,這意義就非同小可,因此說這是巨大的飛躍。
五、升華
人類第一次成功地探訪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時光飛逝,時至今日,人類向宇宙邁進的步伐從沒停止過,你知道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其他成果嗎?
讓學生談談,互通有無,增長見識,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六、小結。
這篇記實報道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之情以及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嘆。本文按照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條理十分清晰,記敘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語言平實、準確,體現了新聞報道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性。
六、布置作業 。
完成課后練習題三 <-- #EndEditable -->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5
朱長超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鄰。雖說是近鄰,它卻
在離地球和人類38萬公里的軌道上繞著地球運行不息,
永遠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③。
然而,1969年7月,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
斯、奧爾德林終于代表全人類拜訪了月球,邁開了人類探
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的~塊新的里程碑。
這一年的7月16日,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
迪航天中心的火箭發射架上,“土星5號”火箭像巨人一
樣昂首挺立著,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它將推動
“阿波羅 11號”飛船進入太空。地面服務人員已經為它的
三級燃料罐加滿了燃料,第一級火箭中加進了煤油,第二
級和第三級中加進了液氧液氫。
飛船的指令長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科林斯和登
月艙駕駛員奧爾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飯,穿上
了宇航服。一個偉大的時刻來到了,他們就要踏上探索月
球的征程。他們同前來送行的人們—一道別。這將是人類
進行的距離最遙遠的一次旅行。他們健步來到發射架下,
乘上電梯,來到指令艙前,進入狹小的指令艙。
地勤人員對火箭作了極為仔細的檢查,證明一切正
常。指揮中心發出點火指令后,計算機開始自動工作。自
動點火裝置點燃了點火器,“土星5號”開始發出隆隆的
聲音,大地劇烈地震動起來,火箭緩緩上升,不斷加速。
三位宇航員躺在艙內,觀察著各種儀表的讀數。此時,他
們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
量力。發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自動脫落,火箭繼
續上升。當達到182公里高度時,第二級火箭自動脫落,
速度達到每秒68公里。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動
機啟動工作,飛船在預定的時間、預定的高度進入預定的
軌道。此時,“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
速度每秒7.67公里。
飛船進入預定的軌道后,先繞著地球飛行,以觀測它
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飛行。根據飛行狀況的測定,休斯
敦地面指揮中心發出了向月球進軍的指令。于是,第三級
火箭再次發動,使速度達到每秒10.5公里,進入登月軌
道,向著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員在艙內吃了晚飯,在發射后13小時30分
開始平靜地進入夢鄉。地面站停止對他們發出指令,以免
干擾他們的好夢。他們必須好好休息,因為要成功地進行
登月飛行,沒有良好的體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飛行。它飛過了月亮
和地球距離的中間點,在19日晚上8點33分,又飛過了
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這個引力的靜止點在離月球
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這一距離上引力平衡。
從飛船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球已經遙遙在望。它發著美麗
的銀光,靜靜地懸在飛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點32分,地面指揮中心發來呼叫。三個
人急忙起身。這一天,他們應該按計劃登上月球。飛船開
始作減速飛行,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要到神往已久的月亮
上空了。三個宇航員緊張地工作著,他們手握操縱桿,以
防一旦計算機出現故障,就可以手工操縱。還好,計算機
發著正常的指令,飛船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它自動作了停
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
德林換乘登月艙,并與地面指揮中心通了話。不久,登月
艙和飛船脫離,飛船繼續在月亮的軌道上飛行,而登月艙
則開始降落,不斷地在橢圓形軌道上逐步下降。
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地降落
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員興奮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報告:
他們已經勝利著陸。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興地祝賀他們的
成功。
21日上午 11點 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 11點 51
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處是細
小的顆粒,有點像地球的海灘。緊接著,奧爾德林也來到
了月面。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這是人類偉大的一步。這
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
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馬上開始了緊
張的工作。他們的任務很多,但是供給他們呼吸的氧氣卻
很有限,只夠使用四個小時。因此,每分每秒都得抓緊。
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發現一切正常;他們拿出
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
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紀念碑刻著地球東半球和
西半球的圖像,上面還刻著:
1969年 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
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
做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
月球的表面;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①測定裝置,用來
檢測宇宙射線①;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
距離的激光儀;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他們又取出美
國的星條旗,神色莊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這些工作完成
后,他們舒了一口氣,跟美國總統尼克松接通了電話,進
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總統熱情地祝賀他們
登月成功。
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他們的氧氣袋中只剩下一個
小時的氧氣。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們停止作業 ,從月球
返回登月艙內。他們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艙,脫掉登月
服,換上船內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頓中飯,甜甜地睡了七
八個小時。
1969年7月22日0點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喚醒
了飛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艙上的兩名宇航員,命令登月艙
升到一定的繞月軌道,與“阿波羅 11號”飛船對接。登
月艙發動機起動了,它不斷地上升,不斷地加速,進入了
預定軌道。22日上午6點35分,它與在空中等候的“阿
波羅 11號”飛船對接成功。三位宇航員在月亮上空會合
了,他們激動地在狹窄的指令艙中緊緊地握手。登月艙已
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將它帶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
是,它被甩向太空。
飛船開始向遙遠的地球飛去。 25日凌晨 1點 35分 8
秒,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下降到4000米高
度的時候,三個大型降落傘在空中張開,“阿波羅 11號”
飛船濺落在預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邊的海軍救起。
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共經過
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
次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登月歸來后不久,即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員
到美國國會大廈,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了演說,暢談登
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談到了登月的意義。他評論他們離開登月
艙、踏上月球的“一小步”:“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
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6
教學目的
1.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點,理解文章內容。
3.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點,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l)暢談:盡情地說。
(2)昂首挺立:仰著頭直立著。
(3)遙遙在望:形容距離遠可以望見。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
2.閱讀全文,思考自讀提示和課后練習。
二、導入
小時候,奶奶給你們講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嗎?傳說月宮中不僅有儲
娥,還有捧酒的吳剛,還有揭藥的玉兔。你們想到月亮上去會會他們嗎?
1967年7月21日,人類登上了月球,讓我們跟著登月的宇宙飛船去月
球上瀟灑走一回。
三、正課
1.用5 分鐘時間快速默讀全文,做到集中注意力,本出聲,不回
視,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請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分成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概括介紹美國宇航員拜訪了月球。
第二段:從“這一年的 7月 16日”到“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
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具體介紹美國宇航員登月的全過程。
第三段:從“登月歸來后不久”到完。
評論登月的意義。
3.提問: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
要點?
討論并歸納: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登月前,介紹宇航員來到發射架下,進人狹小的指令艙。
點火,火箭緩緩上升,兩級火箭自動脫落后,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
作,飛船在預定的時間、預定的高度進入預定的軌道。先繞地球飛行,飛
行狀況正常。第三級火箭再次發動,進入登月軌道。飛船開始作減速飛
行,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它自動作了停火的指令。不久,登月艙和飛船脫
離。登月艙開始降落,平穩地降落在月球上。
第二階段:登上月球。登月艙打開了艙門,宇航員走下階梯,登上了
月球,開始作業 ,3個小時后停止作業 ,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
第三階段:返回地球。登月艙發動機起動了,它不斷地上升,不斷地
加速,進人預定軌道,與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羅 11號”飛船對接成功。丟
棄登月能,飛船開始向遙遠的地球飛去。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
層。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時候,三個大型降落傘在空中張開,“阿波羅
11號”飛船濺澆在預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邊的海軍救起。
4.提問:宇航員登上了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討論并歸納;做了九件事。
①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發現一切正常。
②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
③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
④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
③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
③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
③取出美國的星條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③跟美國總統尼克松通話。
5.提問;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文章中精確地運用表示時間、速度、距離的數字,使文
章說明得更準確、更具體。
6.提問:登月有什么意義?
討論并歸納: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
大的飛躍。
四、小結
本文以平實的語言,真實記錄了這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精確地運
用表示時間、速度、距離的數字,使文章說明得更準確、更具體。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根據下列句子的意思用一個詞語表達。
1.仰著頭直立著。
2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
3.距離遠但可以望見。
4.不停地運動行進。
(二)如果你是宇航員,你到月球上要做些什么?展開想象,寫一段
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7
朱長超
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一輪明月,總會引起無窮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飛上月宮。如今,幻想已經變為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現在,讓我們與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刻……
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鄰。雖說是近鄰,離地球也有38萬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然而,1969年7月,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終于代表全人類拜訪了月球,邁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這一年的7月16日,美國佛羅里達半島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火箭發射架上,“土星5號”火箭像巨人一樣昂首挺立著,尖端直指藍天,高達一百多米。它將推動“阿波羅11號”飛船進入太空。地面服務人員已經為它的三級燃料罐加滿了燃料,第一級火箭加進了煤油,第二級和第三級加進了液氧液氫。
飛船指令長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科林斯和登月艙駕駛員奧爾德林在宇航中心的食堂里吃了早飯,穿上了宇航服。一個偉大的時刻就要來到了,他們就要踏上探索月球的征程。他們同前來送行的人們一一道別。這將是人類進行的距離最為遙遠的一次旅行。他們健步來到發射架下,乘上電梯,來到指令艙前,進入狹小的指令艙。
地勤人員對火箭作了極為仔細的檢查,情況一切正常。指揮中心發出點火指令,計算機開始自動工作。自動點火裝置點燃了點火器,“土星5號”發出隆隆的聲音,大地劇烈地震動起來,火箭緩緩上升,不斷加速。三位宇航員躺在艙內,觀察著各種儀表的讀數。此時,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發射后2分42秒,第一級火箭自動脫落,二三兩級火箭繼續上升。達到182公里高度時,第二級火箭自動脫落,速度達到每秒68公里。離地9分5秒,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作,飛船在預定的時間、預定的高度進入預定的軌道。此刻,“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 650公里,速度為每秒767公里。
飛船進入預定的軌道后,先繞著地球飛行,以便檢測飛船是否正常,能否向月球飛行。根據飛行狀況的測定,休斯敦地面指揮中心發出了向月球進軍的指令。于是,第三級火箭再次發動,使速度達到每秒105公里,進入登月軌道,向著月球奔去。
三名宇航員在艙內吃了晚飯。在發射后13小時30分開始平靜地進入夢鄉。地面站停止對他們發出指令,以免干擾他們的好夢。他們必須好好休息,因為要成功地進行登月飛行,沒有良好的體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飛船像一葉孤舟在太空中緩緩地行駛。它飛過了月亮和地球距離的中間點,19日晚上8點33分,又飛過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點。這個引力的靜止點在離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這一點上引力平衡。從飛船上可以看到美麗的月球已經遙遙在望。它發著美麗的銀光,靜靜地懸在飛船的上方。
19日晚上9點32分,地面指揮中心發來呼叫。三個人急忙起身。這一天,他們應該按計劃登上月球。飛船開始作減速飛行,用不了多久,他們就要到達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三個宇航員緊張地工作著,他們手握操縱桿,以防一旦計算機出現故障,就用手工操縱。還好,計算機發著正常的指令,飛船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就自動作出停火的指令。7月20日上午7點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換乘登月艙,并與地面指揮中心通了話。不久,登月艙和飛船脫離,飛船繼續在繞月軌道上飛行,登月艙則開始降落,在橢圓形軌道上緩緩下降。
7月21日凌晨5點17分40秒,登月艙平穩地降落在月球上。登月的宇航員興奮地向休斯敦地面中心報告:他們已經勝利著陸。休斯敦地面中心也高興地祝賀他們的成功。
21日上午11點39分,登月艙打開了艙門。11點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階梯,登上了月球。月面上到處是細小的顆粒,有點像地球的海灘。緊接著,奧爾德林也來到了月面。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這是人類偉大的一步。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工作。他們的任務很多,但是供給他們呼吸的氧氣卻很有限,只夠使用四個小時。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緊。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情況一切正常;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紀念碑刻著地球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圖像,上面還刻著:
1969年7月,太陽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類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跡。我們代表全人類,來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還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他們又取出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這些工作完成后,他們舒了一口氣,跟美國總統尼克松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總統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功。
三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他們的氧氣袋中只剩下夠一個小時使用的氧氣。休斯敦地面中心命令他們停止作業 ,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他們小心翼翼地登上登月艙,脫掉登月服,換上艙內航天服,美美地吃了頓中飯,甜甜地睡了七八個小時。
1969年7月22日0點15分,休斯敦地面中心喚醒了飛船上的科林斯和登月艙中的兩名宇航員,命令登月艙升到一定的繞月軌道,與“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登月艙發動機啟動了,它不斷地上升,不斷地加速,進入了預定軌道。22日上午6點35分,它與去那里等候的“阿波羅11號”飛船對接成功。三位宇航員在月亮上空會合了,他們激動地在狹窄的指令艙里緊緊地握手。登月艙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將它帶回地球是不合算的。于是,它被甩在太空。
飛船開始向遙遠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點35分8秒,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層。下降到4 000米高度的時候,三個大型降落傘在空中張開,“阿波羅11號”飛船準確地濺落在預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邊的海軍救起。
人類第一次踏上了月球。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經過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從一個星球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登月歸來不久,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員到美國國會大廈,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了演說,暢談登月的感受。
阿姆斯特朗談到了登月的意義。他這樣評論他們離開登月艙、踏上月球的“一小步”:“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
研討與練習
一快速默讀課文,試把登月的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并作簡要的解說。
二閱讀下面幾段文字,與同學討論:為什么說人類第一次登月“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1這一小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陽系各行星和最終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這句話闡述的是事實,而“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則是對未來的希望。(奧爾德林)
3 21——22世紀,人類將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將利用太陽能取暖,利用月球上發現的水生產蔬菜、糧食,建立各種生活設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務是開采氦3并運回地球,并利用這一熱能源發電,供應全地球所需電能。人類還將開發地球人拜訪月球村的旅游業。(何祚庥)
三根據下面的情境,展開想像,寫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
你駕駛著一艘宇宙飛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尋找外星生命。你離開地球已經好幾天了。這時,透過舷窗,你看到一個美麗的藍色星球……
讀一讀,寫一寫
觀測 指令 合算 海域 暢談 神往 里程碑 昂首挺立
一葉孤舟 遙遙在望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8
張志峰
教學目標
1、 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 概括登月各階段內容要點,了解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偉大創舉。
3、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概括登月各階段內容要點,了解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偉大創舉。
教學難點
文章最后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先看一段登月的錄象。
2、能在太空遨游,能飛到月亮上去,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幻想。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如今幻想正變成現實,1969年7月21日11時56分20秒,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二、速讀課文,概括大意
注意文中的人名、時間和術語。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完成以下問題
1、找出文中表達精確的時間,并概括出相應的事件。
2、整個登月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3、提出疑問 然后由學生各組代表發言,并由其他組的學生補充,發言后教師可以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4、出示有關圖片,增強感性認識。
四、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的話
五、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感受。
人類探索太空的勇氣令人欽佩,但這個過程也充滿艱辛,有時需要付出巨大的犧牲。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隨著我國神州四號飛船的發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六、延伸練習
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
準 備
月亮上的足跡 升 空 偉大的壯舉
登 月 人類的智慧
返 航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9
【自讀導言】1、自讀要求:
⑴快速閱讀課文,較快地了解文章的大意。
⑵依據概說──評說的結構方式和按時間發展的階段順序,掌握文章的結構層次。
⑶用歸納文意要點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要點。
⑷學習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認識現代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⑸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概說──評說”的結構方式;程序順序(依托時間發展)──登月全過程;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平實準確的說明語言。
2、學習側重點:
⑴用歸納文意要點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⑵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和當今科技對人類發展的巨大作用。
⑶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
【自讀程序】
1、梳通了解:
⑴學習“自讀提示”,了解學習該課的基本要求:“平實的語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點”。
⑵快速閱讀課文一遍,了解文章寫了哪些主要,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讀,不出聲,不回視,記住文章的主要,并且計時。
⑶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自讀提示”中所列的),查閱字典,弄清它的讀音和意義,并讀熟寫熟記牢。
2、理解分析:
⑴結構分析:
①默讀課文,按概說──評說的格局,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②默讀第二部分“登月的全過程”,按時間發展和空間位置,把該過程分成四個階段。
⑵精讀第一部分(1、2自然段)
①把課文朗讀兩遍。
②分析第1、2自然段之間的關系,何為主,何為次。
③歸納該部分大意。
⑶精讀第二部分(3~18自然段)
①第一階段(3~5自然段)
先歸納各自然段大意,再概括此階段的大意。
畫出第4自然段中作者發表議論的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畫出第5自然段中含有數字的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②第二階段(6~9自然段)
朗讀課文一遍,概括大意。
根據此階段和上階段的,畫出阿波羅11號飛船的航行路線,并標出時間、距離、速度等。(見后面練習六)
畫出此階段宇航員的行為,體會他們的心情。
賞析第8自然段,想像此時的空間美景。
③第三階段(10~15自然段)
朗讀課文一遍,再默讀一遍,概括大意。
宇船員登月后做了哪些事,請在書上畫出。
體會第11自然段時間數字的作用。
背誦第13自然段的碑文,體會其中的豪邁、勝利之情。
④第四階段(16~18自然段)
朗讀一遍,概括大意。
體會第18自然段結語的作用。
⑷精讀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
①反復朗讀阿姆斯特朗的話,能背誦。
②概括此部分大意。
3、小結遷移:
⑴把對各部分和第二部分各階段的概括寫在筆記本上。
⑵完成后面的練習題。
⑶課本作業第三題。
(解說:上述自讀過程重在對登月過程及其意義的理解和體會,學習它的基本寫法,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科學精神。)
【自讀點撥】
1、總體把握:
⑴在思想上要感到當代科技迅猛發展對人類生存的巨大影響,從而受到鼓舞,努力學習現代科技和文化知識,為科教興國和人類發展做出貢獻。
⑵各部分及第二部分各階段的大意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概說登月事件及其意義。
第二部分:評說登月全過程。
第一階段:起飛。
第二階段:進軍。
第三階段:登月。
第四階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強調登月事件的偉大意義。
2、重難點分析:
⑴重點:課文的結構方式;登月事件的全過程及偉大意義。
⑵難點:對登月技術的理解;用簡練的語句概括登月的四個階段。
3、表現手法解說。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10
教學重點 1.快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2.借助關鍵詞句準確地概括內容要點。
教學難點 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教師通過“廣播教學”,將從網上下載的一篇“北京中學生將‘飛’火星”的新聞報道播放給學生閱讀,以此導入 對新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熟悉課文
教師通過“廣播教學”給學生播放一段與課文內容相關,反映人類首次登月過程的錄像,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直觀印象。
教師通過“文件傳輸”將課文內容傳輸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快速默讀全文,在閱讀中獲取課文信息,提取課文主要內容。學生可根據教師的要求,找出課文中的關鍵詞句,進行圈點批注,并用自己的話對課文內容要點進行概括。
三、課文教讀
教師通過“集體討論”功能,提出討論題。例如:①課文可分成幾個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②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③宇航員登上月球做了哪幾件事?④課文按什么順序來報道登月的全過程?⑤登月有什么意義?⑥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⑦文中的數字有什么作用?⑧你對課文最后一句話如何理解?
學生認真閱讀課文,自由發言。每個學生都可以針對討論題發表自己的觀點,供教師和其他學生觀看。
教師用“廣播教學”播放幻燈演示課件,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歸納和總結,完成對課文的閱讀分析。
四、課堂練習
教師應用電子教室的“電子搶答”功能,發布課堂練習題。例如: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答案是“可望而不可即”)。
學生可以進行搶答,第一個回答問題的學生發表的答案將顯示在題目的下面,而其他學生不能再進行回答。一題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新一輪搶答。
五、自主探究
教師提供北京天文館、月球和登等網站的網址,讓學生自主登陸網站,瀏覽有關內容。
應用“虛擬光驅”功能,教師提供光盤《小天使少兒科教系列——科技篇》中的錄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觀看。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每個學生的電腦屏幕進行監控,以保證娘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隨時進行引導。
六、課后作業
教師通過“廣播教學”發布作業 課后題目,要求學生寫一篇想象作文。例如:假設你此時正在遠離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過舷艙,你看到了美麗的地球。請以此為觸發點,展開想象,寫一段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作文并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版面和美術編輯,統一以電子文本格式上交,供教師進行批閱。如時間允許,教師可選擇寫得較好的學生作文讓所有同學在自己的電腦中進行閱讀欣賞和進行修改。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11
.《月亮上的足跡》多媒體教學設計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9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8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7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6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5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4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3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2
.《月亮上的足跡》教案
.劉美華《月亮上的足跡》課堂教學實錄
.《月亮上的足跡》同步練習
.《月亮上的足跡》習題精選
月亮上的足跡·綜合能力測試題
.《月亮上的足跡》評估測試
.《月亮上的足跡》檢測題
朱長超《月亮上的足跡》rm音頻課文朗讀
《月亮上的足跡》ppt課件
《月亮上的足跡》ppt課件(2)
《月亮上的足跡》ppt課件(1)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12
一、學習詞語
暢談——盡情地談。
昂首挺立——昂,仰。仰著頭,直立著。
遙遙在望——遙遙,形容距離遠。形容遠遠地望著。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可以望見,但不能接近。形容看來可以達到而實際難以達到。
二、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快速閱讀課文。
三、作者以什么為序來介紹人類登上月球的全過程?
以時間為序來介紹人類登上月球的全過程。
四、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并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學生討論后歸納:登月的全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3—5),飛船帶著宇航員進入預定軌道。
第二階段(6—9),飛船作登月準備。
第三階段(10—14),宇航員登上月球。
第四階段(15—16)飛船帶著宇航員順利返回地球。
五、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了哪幾件事?
學生討論后歸納: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了七件事。具體為:①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情況,發現一切正常;②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③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④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了月球的表面;⑤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⑥他們又取出了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嚴地把它插在了月亮上;⑦他們跟美國總統尼克松接通了電話,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總統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功。
六、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起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后歸納:①用來表時間,如“這一年的7月16日”,“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②用來表飛船離地球的高度和飛行速度,如“當達到182公里高度時,第二級火箭自動脫落,速度達到每秒6.8公里”,“此時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③用來總結飛行的里程,如“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共經過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七、總結、擴展
本文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1969年7月21日登月的全過程。人類登上了月球,邁出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結合課文,暢談未來探索太空的夢想。
八、布置作業
假設你此時正在遠離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過舷艙,你看到了美麗的地球。請以此為觸發點,展開想象,寫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13
○教學目標
① 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③ 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人類登月的知識。
○課前準備
教師 可帶領學生參觀天文館,了解有關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
學生 可以閱讀有關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秘》、《十萬個為什么》等等,也可以網上查詢有關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教學內容
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通過閱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美。文章所記
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教學設計
新課導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飛船的登月資料圖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畫面導人新課。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月亮的古詩歌導人。
總之,導人旨在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向往,什么時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變成現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并提出思考題,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學習
a.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并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b.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c.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d.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并簡要說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問題可以由小組討論完成,討論中教師可巡視指導,并參與討論。
然后由學生各組代表發言,并由其他組的學生補充,發言后教師可以總結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①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并共同探究,深人體會。
a.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全過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7.
b.宇航員登月后做了哪幾件事?
c.人類登月有什么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②合作探究
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并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通話等。課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
可讓學生齊讀并深刻體會,教師可以總結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對這樣一次事件的完整敘述,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呢?學生可以發言并舉例。教師可以幫助歸納:語言方面——①恰當的描述;②用數字說明;③敘述中有議論。此三點可各舉一例,并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拓展延伸,聯想和想像
可以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看第99頁的插圖,引導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② 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
④ 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奉;科學家采集土壤、巖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并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隨著我國神州三號飛船的發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延伸練習
① 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為《我駕飛船登月》。
② 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并在寫作中盡可能地使用。
○板書設計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裝的聯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14
教學目的
1.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點,理解文章內容。
3.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點,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l)暢談:盡情地說。
(2)昂首挺立:仰著頭直立著。
(3)遙遙在望:形容距離遠可以望見。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
2.閱讀全文,思考自讀提示和課后練習。
二、導入
小時候,奶奶給你們講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嗎?傳說月宮中不僅有儲
娥,還有捧酒的吳剛,還有揭藥的玉兔。你們想到月亮上去會會他們嗎?
1967年7月21日,人類登上了月球,讓我們跟著登月的宇宙飛船去月
球上瀟灑走一回。
三、正課
1.用5 分鐘時間快速默讀全文,做到集中注意力,本出聲,不回
視,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請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分成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概括介紹美國宇航員拜訪了月球。
第二段:從“這一年的 7月 16日”到“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
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具體介紹美國宇航員登月的全過程。
第三段:從“登月歸來后不久”到完。
評論登月的意義。
3.提問: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
要點?
討論并歸納: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登月前,介紹宇航員來到發射架下,進人狹小的指令艙。
點火,火箭緩緩上升,兩級火箭自動脫落后,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
作,飛船在預定的時間、預定的高度進入預定的軌道。先繞地球飛行,飛
行狀況正常。第三級火箭再次發動,進入登月軌道。飛船開始作減速飛
行,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它自動作了停火的指令。不久,登月艙和飛船脫
離。登月艙開始降落,平穩地降落在月球上。
第二階段:登上月球。登月艙打開了艙門,宇航員走下階梯,登上了
月球,開始作業 ,3個小時后停止作業 ,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
第三階段:返回地球。登月艙發動機起動了,它不斷地上升,不斷地
加速,進人預定軌道,與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羅 11號”飛船對接成功。丟
棄登月能,飛船開始向遙遠的地球飛去。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
層。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時候,三個大型降落傘在空中張開,“阿波羅
11號”飛船濺澆在預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邊的海軍救起。
4.提問:宇航員登上了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討論并歸納;做了九件事。
①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發現一切正常。
②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
③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
④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
③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
③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
③取出美國的星條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③跟美國總統尼克松通話。
5.提問;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文章中精確地運用表示時間、速度、距離的數字,使文
章說明得更準確、更具體。
6.提問:登月有什么意義?
討論并歸納: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
大的飛躍。
四、小結
本文以平實的語言,真實記錄了這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精確地運
用表示時間、速度、距離的數字,使文章說明得更準確、更具體。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根據下列句子的意思用一個詞語表達。
1.仰著頭直立著。
2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
3.距離遠但可以望見。
4.不停地運動行進。
(二)如果你是宇航員,你到月球上要做些什么?展開想象,寫一段
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15
教學目的
1.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點,理解文章內容。
3.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
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點,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理解列數字方法的作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l)暢談:盡情地說。
(2)昂首挺立:仰著頭直立著。
(3)遙遙在望:形容距離遠可以望見。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
2.閱讀全文,思考自讀提示和課后練習。
二、導入
小時候,奶奶給你們講過嫦娥奔月的故事嗎?傳說月宮中不僅有儲
娥,還有捧酒的吳剛,還有揭藥的玉兔。你們想到月亮上去會會他們嗎?
1967年7月21日,人類登上了月球,讓我們跟著登月的宇宙飛船去月
球上瀟灑走一回。
三、正課
1.用5 分鐘時間快速默讀全文,做到集中注意力,本出聲,不回
視,記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2.請給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分成三段。
第一段:從開頭到“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概括介紹美國宇航員拜訪了月球。
第二段:從“這一年的 7月 16日”到“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
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具體介紹美國宇航員登月的全過程。
第三段:從“登月歸來后不久”到完。
評論登月的意義。
3.提問:登月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試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
要點?
討論并歸納: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登月前,介紹宇航員來到發射架下,進人狹小的指令艙。
點火,火箭緩緩上升,兩級火箭自動脫落后,第三級火箭發動機啟動工
作,飛船在預定的時間、預定的高度進入預定的軌道。先繞地球飛行,飛
行狀況正常。第三級火箭再次發動,進入登月軌道。飛船開始作減速飛
行,減慢到一定速度時,它自動作了停火的指令。不久,登月艙和飛船脫
離。登月艙開始降落,平穩地降落在月球上。
第二階段:登上月球。登月艙打開了艙門,宇航員走下階梯,登上了
月球,開始作業 ,3個小時后停止作業 ,從月球返回登月艙內。
第三階段:返回地球。登月艙發動機起動了,它不斷地上升,不斷地
加速,進人預定軌道,與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羅 11號”飛船對接成功。丟
棄登月能,飛船開始向遙遠的地球飛去。它以合適的角度進入地球大氣
層。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時候,三個大型降落傘在空中張開,“阿波羅
11號”飛船濺澆在預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邊的海軍救起。
4.提問:宇航員登上了月球后做了哪幾件事?
討論并歸納;做了九件事。
①檢查了登月器的著陸情況,發現一切正常。
②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
③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
④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
⑤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
③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
③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
③取出美國的星條旗,把它插在月亮上。
③跟美國總統尼克松通話。
5.提問;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文章中精確地運用表示時間、速度、距離的數字,使文
章說明得更準確、更具體。
6.提問:登月有什么意義?
討論并歸納: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
大的飛躍。
四、小結
本文以平實的語言,真實記錄了這次登月的全過程。文章精確地運
用表示時間、速度、距離的數字,使文章說明得更準確、更具體。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根據下列句子的意思用一個詞語表達。
1.仰著頭直立著。
2只能夠望見而不能夠接近。
3.距離遠但可以望見。
4.不停地運動行進。
(二)如果你是宇航員,你到月球上要做些什么?展開想象,寫一段
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15月亮上的足跡 篇16
一、學習詞語
暢談——盡情地談。
昂首挺立——昂,仰。仰著頭,直立著。
遙遙在望——遙遙,形容距離遠。形容遠遠地望著。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可以望見,但不能接近。形容看來可以達到而實際難以達到。
二、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快速閱讀課文。
三、作者以什么為序來介紹人類登上月球的全過程?
以時間為序來介紹人類登上月球的全過程。
四、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并概括每個階段的內容要點。
學生討論后歸納:登月的全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3—5),飛船帶著宇航員進入預定軌道。
第二階段(6—9),飛船作登月準備。
第三階段(10—14),宇航員登上月球。
第四階段(15—16)飛船帶著宇航員順利返回地球。
五、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了哪幾件事?
學生討論后歸納: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了七件事。具體為:①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情況,發現一切正常;②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③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④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了月球的表面;⑤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⑥他們又取出了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嚴地把它插在了月亮上;⑦他們跟美國總統尼克松接通了電話,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總統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功。
六、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字,這些數字起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后歸納:①用來表時間,如“這一年的7月16日”,“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②用來表飛船離地球的高度和飛行速度,如“當達到182公里高度時,第二級火箭自動脫落,速度達到每秒6.8公里”,“此時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③用來總結飛行的里程,如“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共經過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七、總結、擴展
本文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1969年7月21日登月的全過程。人類登上了月球,邁出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結合課文,暢談未來探索太空的夢想。
八、布置作業
假設你此時正在遠離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過舷艙,你看到了美麗的地球。請以此為觸發點,展開想象,寫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