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的藝術美(精選17篇)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1
《木蘭詩》是北朝時北方樂府民歌杰出的代表作。北朝民歌因戰亂和少數民族風俗的滲入,而展現了一種特異風貌,《木蘭詩》是一首淳樸渾厚、簡勁粗獷的歌。木蘭這一中國文學史上最光彩奪目的英勇女性的形象,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木蘭已成了女中英杰的代名詞,可見《木蘭詩》影響之深遠。表現于多方面,筆者以為最為突出的是:承傳與創新,簡勁與細膩,敘憂與狀樂。
一、承傳與創新
《木蘭詩》帶有鮮明的民歌風,又具有其創新之處。北朝民歌《折楊柳枝歌》中有這么兩首:“敕敕何力力,女子臨窗織。不聞機杼聲,只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兩首詩以女子的嘆息聲和問答體的形式,將女子內心的隱憂和一種急不可耐的心情表現得毫不掩飾。《木蘭詩》的前四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與上引《折楊柳枝歌》前一首形式完全相同,而《木蘭詩》緊接著的兩句:“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又與上引后一首的前兩句完全相同,這可明顯看到《木蘭詩》承傳了北朝民歌中的一種流行語式,但《木蘭詩》中的這六句又一反前詩中的“女子”那個人之幽怨,而是有著強烈的對家事的關切以及自動為家庭承擔責任的自覺意識。雖然《木蘭詩》同樣落筆于兒女之思,然而其中飽蘸著木蘭對家人的親情。木蘭所關心的不是自己的婚配,而是戰亂給家庭帶來的困難:可汗點兵,軍書聯翩而至,父老無兄。木蘭之所以時織時輟,心事重重,是因為替父擔憂,替家擔憂。《木蘭詩》的創新還表現于借兒女之思、親人之情,寫戰爭之事,寫了一個平平常常的勞動婦女棄織從軍之思,因此,形式和題材上雖仍為傳統型的,然而卻光彩照人,展現了中國女性深明大義的高貴品德。這種對民歌形式和題材的承傳與創新,既易為人所接受,又能拓展詩歌的容量,可謂蹊徑獨辟,匠心獨運。
不僅如此,《木蘭詩》還承傳了《折楊柳枝歌》等民歌的五言傳統,但又不拘泥于此,有長短句交錯,進一步突出了民歌的流暢自然。從篇制上看,也較同期民歌長得多,后人把《木蘭詩》與漢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并稱為樂府民歌之“雙璧”。
二、簡勁與細膩
簡勁是一種高層次的藝術追求,簡勁在《木蘭詩》中時帶有一種原初色彩的內在活力,因此,既簡練,又顯得粗獷豪邁、渾厚深沉。如“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僅30個字就十分簡勁地敘寫了十年征戰的過程。其中“萬里”二句,寫出木蘭跟隨大軍,飛奔塞上。一個“飛”字既寫出戰事的匆忙,又寫出轉戰南北、經歷的關塞山巒之多。“朔氣”二句,則形象地概括了木蘭所處的戰爭環境,從而襯托出木蘭不畏艱險的英雄氣概。“將軍”二句,則以鮮明的對比突出了木蘭十年不平凡的戎馬生涯。這些簡勁之筆,以少勝多,不僅寫出了木蘭的出生入死、終于凱旋的經歷,而且寫出了木蘭的英雄形象。詩的結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比擬手法形象逼真地寫出了木蘭女扮男裝的巧妙與代父從軍的勇氣,也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她內心的自豪感、自信力。
《木蘭詩》更不乏細膩的鋪敘之處,“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四句不吝惜筆墨,巧妙地寫出了木蘭匆忙而主動地準備行裝的過程,對于慘烈的戰爭,字里行間毫無沉滯之情,筆調相當輕快,顯示了木蘭代父從軍意志之堅定。謝榛《四溟詩話·卷三》評論說:“若一言了問答,一市買鞍馬,則簡而無味,殆非樂府家數”。的確,這里的鋪陳形式優美,音韻和諧,宜于詠唱,又渲染了軍情緊急的緊張氣氛。再如:“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寫征戰而緊扣兒女之思,以宿營地空寂荒涼的夜景烘托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細微地刻畫出年輕女子細膩的情懷,從而進一步更為深入地表達了木蘭對于家庭的感情,揭示出生活的驟然變化在木蘭心靈深處興起的波瀾。這種不滿足于木蘭英勇堅強的一面,也不把乍離雙親的少女情懷簡單化,以發掘木蘭心靈深處隱秘的手法,客觀上也反映出北朝時期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沉重負擔和痛苦。
簡勁與細膩在《木蘭詩》中得到了和諧而完美的結合,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沉的思索。
三、敘憂與狀樂
《木蘭詩》由兩部分構成,前部分寫憂,后部分寫樂,憂是樂的反襯,樂是憂的歸宿,從而深刻揭示了在戰爭年代與和平年代兩個不同時期的廣闊的社會內容,寄托著北朝人民良好的愿望和對融融而樂的幸福生活的憧憬。《木蘭詩》先寫木蘭停機憂嘆,造成懸念。“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的問答,排除了兒女之思的狹隘情感,從而突出了木蘭為失去和平寧靜的男耕女織生活而憂慮,而嘆息。“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的敘述,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淳樸純真的女性焦躁不安的心。時局不安,軍情緊急,家庭處于危難之中,這是木蘭憂心如焚的根由。困難當頭,主動承擔家庭的責任,從軍馳騁萬里。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這是木蘭憂慮而引發的情思,并終于化作了行為。在從軍途中懷念爺娘的感情,其實還是隱隱憂思的陣陣侵襲的流露,憂的是自己的代父遠征能否換得家庭的安寧,憂的是自己這家中具有勞動力的人一走會不會給爺娘帶來繁重的勞動、持家負擔,讓仁慈的爺娘倍受精神的折磨,相思女兒而又不得相見。寫憂使詩的內容更現實化,使木蘭形象更豐滿、更親切。“愿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這歸心似箭的表白,不是更讓人產生共鳴嗎?
《木蘭詩》狀樂的部分筆調輕捷流轉,生動鮮明,真切有味。“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一系列喜悅場面的鋪敘,將木蘭為和平生活重新獲得而樂的情懷展示得淋漓盡致,也將木蘭家人對木蘭凱旋的自豪與欣喜表現得奔放而熱烈。《木蘭詩》對“樂”的狀寫,情味濃,寓意深。熙熙而樂的情景,不正是勞動人民從痛苦的憂慮中擺脫出來,抹去戰爭陰影而產生的一種喜不自禁的摯情嗎?這其中不也深刻表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嗎?從“樂”中,人們不難領悟到幸福寧靜生活的來之不易,尤其是從崢嶸歲月中走過來的人們。
《木蘭詩》藝術美的三個方面,完成了對女中英杰的多方面的刻畫,使人們看到了《木蘭詩》章法井然,人物形象豐滿。木蘭不單是一個赳赳武失,更是一個有著細膩情懷的女子。她身上既有著堅實的現實基礎,也具有耀眼的理想光輝。《木蘭詩》彪炳千古,而木蘭則光耀千秋。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2
教學設想
前面已經說過,初一學生學習古代詩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誦,而且要當堂背下來,不能留到課后。.這首詩盡管長達330字,也要當堂背下來。當堂能背,而且背得準確無誤,是教學成功的主要標志。設想要點如下:
一、要啟發學生背誦的自覺要求,這主要依靠教師有表情的示范背誦;如果學生中有人在課前就背了下來,也要請他們作背誦表演,總之,要把課堂上背誦的氣氛搞得濃濃的。
二、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點,加快記誦的速度。這首詩共14節,除“萬里”“爺娘”“開我”三節各有六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節,一節一節地背,再合節為段,就比較容易成誦。詩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間有頂真(又稱聯珠,如“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來也有助記誦。
三、要講得精當、簡練。須知,名篇中詞語句的解釋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必須嚴格區分學術研究和教學要求,認定一種解釋即可,用不著辨析、征引;分析內容但求具體、貼切,不貼政治標簽,不用空洞的贊語;修辭常識(如“互文”)也要講一點,不講可能產生誤會(如“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四、在水平較高的教學班,可以搞一點鑒賞。
教學內容和步驟
A(適用于一般水平)
一、解題。
[說明]詩中有多處涉及歷史背景,不交代學生不明白;零零碎碎地講,既費時又可能打斷學生的思路,效果不見得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借“解題”之名,把這些問題集中起來講。
教師講述要點:
①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眾的口頭集體創作,經過文人潤色后用文字記錄下來。民歌是可以歌唱的,這首詩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對詩中主人公木蘭的頌贊之辭。
②這首詩一般都認為產生在北朝北魏的統治期間(386—557)。北魏(又稱“后魏”)曾跟當時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戰,詩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戰的地點,在魏太武帝期間戰爭尤為慘酷,至449年才徹底擊敗柔然。
③北魏是鮮卑族人的政權,鮮卑族當時已逐步漢化,所以詩中將皇帝既稱“天子”,又稱“可汗”。
④北魏的末期分裂為東魏、西魏,西魏實行府兵制,應征從軍的人須自備鞍馬、弓箭等物,詩中“東市買駿馬”一節即來源于此。
⑤木蘭可能實無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蘭之說均系猜測或捕風捉影,我們用不著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蘭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據此創造出來的。
⑥讀這首詩要注意兩點:一是詩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聯中的兩句互相補充,須合解,正式名稱叫“互文足義”,例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說的是,有些將軍和壯士戰死沙場,另一些將軍和戰士勝利歸來。此類“互文”甚多,須用心發現。二是詩中的數字如十、十二、百、千等,無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確數。這兩種情況,不只是在本詩中有,在其他古代詩篇中也有。
二、正音解詞。
以下的詞語(加點字要求正音)可抄出來,讓學生在預習中看注釋或查字典,到課上再作檢查。下面只注注釋中無注音及釋義者。
三、教師及個別學生誦讀全詩。
這一步關系到學生能否進入詩中的境界,如只視為教學程式,則毫無意義,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前作精心準備,反復練習,使自己的誦讀具有充分的感染力。下面講幾個要點,供教師參考。
1.前兩段是情節的開端,可以讀得平緩些。木蘭答父問表現了憂國憂家之情,要讀深沉些,至“愿為”兩句轉為堅定。
2.第3段第1節寫出發前的準備,節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蘭揚鞭策馬的英雄形象;第2、3節要用抒情的語氣讀,節奏變慢,應注意的是,既要抒發主人公的思親之情,也要表現她的戰斗豪情。
3.第4段的基調是悲壯,讀時頭腦里要有“平沙列萬幕”的視象,每兩句作一氣讀,速度更慢——須知,十年艱苦作戰的種種經歷俱在其中。
4.第5段前一節,當由莊嚴轉為熱烈,節奏可稍稍加快;后一節是正意所在,要放慢節奏,讀得親切、和悅、樸實,使前后形成對比的色調,力求突出木蘭的英雄本色——毫無居功之意。
5.第6段的基調是熱烈、歡快,但節奏有變化:第1節節奏最快,要極力渲染喜慶的氣氛;第2節節奏放慢,要表現木蘭恢復女兒妝時輕松、喜悅的心情,末句應輕讀,為高潮蓄勢;第3節再加快節奏,著力表現伙伴的驚奇感。
6.第7段是歌者的贊辭,最后一句慢讀,使有余韻。
四、誦讀練習。
這是本課的主要環節,教學步驟 是:(1)齊讀課文兩遍,第二遍分段朗讀并歸納各段大意;(2)提示記誦的方法,然后分段練習背誦;(3)檢查背誦。在此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誦讀中出現的問題,可以作簡要的解釋或提示,促使學生加深領悟。
段意如下:
1.木蘭決定代父從軍。(第1、2段合并)
2.自備鞍馬,從家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
3.概述十年戰斗生活和勝利后歸來。
4.入朝受賞,辭官回家。
5.到家后的歡樂情形。
6.歌者贊辭。
記誦要領如下:
1.歌者贊辭一節易成誦,可以略而不計,要首先背熟故事本身。詩中敘故事共用13節,課文分為六段,無妨將1、2段及第4、5段分別予以合并,使每段各有3叫節。如此,一段一段地練習記誦,就會容易得多。
2.要一邊誦讀一邊思考,用心領會作者的意圖。例如:
“可汗大點兵”一節,反映了當時官情緊急,征兵刻不容緩。父女對話至“從此替爺征”便嘎然而止,下面的情節讓讀者自己去設想。
購鞍馬一節,東南西北跑遍,每處只購一物,不是找麻煩,而是要借此烘托木蘭的英雄形象。“旦辭”兩節不是單純地寫木蘭的思親之情,要著重理解“但聞”所說的內容,想一想黃河聲悲壯、燕山胡騎鳴在英雄心中引起的感情。
戰場生活一節寫法特殊。我國古代詩歌中寫戰爭慘酷場面者不少,\而此篇獨寫戰場夜景,重在烘托女英雄堅韌不拔的意志。“明堂”一節只寫天子,而眾臣環列之景已在其中;“可汗問欲”一節有省略,其實是問“愿為尚書郎否’:,這樣才能跟下句接通。
迎木蘭一節,爺娘、姊、弟看似各主一事,其實不然,姊、弟豈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爺娘除迎接而外,恐怕也有不少的事要做,但寫詩只能如此,總之,要想得細致一些,才能體會到全家的喜慶情狀。木蘭開門坐床一節,表現了她對故居的熱愛;恢復女兒妝一節,更顯出這位平民英雄的本色。伙伴的贊語要跟上文“朔氣”兩句聯系起來看,才能體會此中的韻味,說明木蘭在極其艱苦的戰斗環境里表現得勇敢、堅強,跟其他戰士相比,毫無遜色。
[說明]以上內容也可以設問讓學生回答。
3.每段試讀兩三遍后就應試背,并用鉛筆將背不出或背錯了的字句畫出來,提醒自己注意;得到大體成誦,同桌的同學可以相互檢查。
五、總結全課。
1.討論木蘭的英雄形象,
擬用問題導入 :這首詩流傳一千多年,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原因在哪里?(學生自由發言)
總結要點: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代父從軍,是出于關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是出于保衛家鄉、保衛祖國的堅強意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2.引導學生認識這首詩的民歌特色。
(1)這首詩的開頭和結尾有怎樣的特點?(開頭是一幅生動的畫面,用的是民歌中起興的手法;結尾贊美木蘭,用的是比喻。)按:故事本身的寫法,在民歌中稱“賦”,三者合起來,正是所謂“賦、比、興”——這一點暫時不必講給學生聽。
(2)民歌中敘事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①復沓,如“問女”兩句、“女亦”兩句以及“旦辭”兩節;②排比,如“東市”一節“爺娘”一節;③頂真(聯珠),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關于對偶,唐以前乃至先秦以前的詩文中已經有之,但不像后來那樣有嚴格要求,詩中的對偶有“朔氣”兩句、“將軍”兩句(工整,系后來文人所加)、“阿爺”兩句、“坐我”兩句、“脫我”兩句、“當窗”兩句、“雄兔”兩句(以上均不夠工整)。
講以上修辭手段的目的是促進記誦,不宜作發揮。
3.關于“互文”的解釋。
(1)“東市買駿馬”四句,意思是緊張地備辦鞍馬,突出木蘭的英雄形象,不是一個市場買一件可需之物。這是民歌敘事的特色,如果只說一處,則淡乎寡味,讀幾遍就能體味出來。
(2)“開我東閣門”兩句,表現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意思是,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進去坐坐,不是開了東閣門而不進去,卻轉身跑到西閣的床上坐著。
(3)“當窗”兩句,意思是當著窗子,對著鏡子,先理云鬢,后貼花黃。
(4)“將軍”兩句,前面已說過,無須重復。
六、留作業 :背誦這首詩。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學習本文詳細得當的敘事方法,領會故事情節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復述故事
(2)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預習指導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機杼 可汗 鞍韉 轡頭 燕山 胡騎 戎機 朔氣 金柝 紅妝 著我舊時裳 傍地走 阿姊
2. 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沒有聽說過古代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千百年來,這位花木蘭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的形象,成為中國婦女學習的榜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北朝民歌《木蘭詩》。《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為主,是當時北方民歌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木蘭詩》則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三、朗讀指導
1.請一學生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音
2.老師范讀,做到標準正確
3.優生范讀
4.自讀體會
5.抽查朗讀
四、疏通大意。
1.學生自己疏通字詞含義,有不明白的問老師,準備復述這首詩的故事情節。
2.抽查三個學生復述
3.老師評價糾正
注:復述故事指導:復述故事情節不必像翻譯那樣,要求字字落實,復述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必要時還可以增加一些細節描寫。人稱上可用第三人稱。
五、幾個問題(討論解決)
1.提問;文章開頭寫木蘭的停機嘆息已木蘭為什么要停機嘆息,她想到什么?表現了木蘭的什么性格?
(木蘭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親的名字。木蘭既考慮到父老弟幼,無人從軍的困難,又考慮到天子征兵是為保家衛國的大計,于是毅然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表現她深明大義、勇敢、堅強的性格。)
2.提問: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為什么這樣安排?
(詳寫從軍緣由、出征想家、辭官還鄉、會見親人;略寫十年戰斗生涯和出征前的準備。因為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詳略,對能表現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
3.提問: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么情操? (運用夸張,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
11.提問: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
六、小結
《木蘭詩》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后,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優秀品質。 這首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對木蘭從軍緣由、戀別、辭官和還家寫得比較詳細,淋漓盡致地寫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對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僅有六句,詳略得當,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七、作業
A.1.課后練習一至四題。2.預習《賣油翁》翻譯在作業本上
B.默寫
[說課精要]
本文主要在熟讀基本成誦的基礎上理解寫作方法和思想內容.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4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并背誦全詩;分析關鍵句子,來總結本文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2、通過朗讀、復述等方式,體會詩歌情節曲折,認識木蘭的形象特點。
3、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
誦讀法:要反復誦讀,感受民歌的語言特點,找出背誦的規律。
討論點撥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詳有略,為什么這樣安排,要組織學生通過討論本文中心來解決,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教學重點:
1、賞析木蘭這一古代巾幗英雄形象。
2、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
體會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問: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
學生思考并舉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等)
是啊,我國古代確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位女英雄的颯爽英姿。
二、背景解題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樂府民歌。它產生于北魏,創作于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經后代文人的加工潤色,被歷代傳誦,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木蘭詩》和《孔雀東南飛》一起被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競相開放的兩朵鮮花。
三、詩歌誦讀,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朗讀音頻。讓學生邊聽邊勾劃出不認識的字,并注意朗誦時節奏的變化。
2、請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疏通文義,把握情感。
3、學生分組朗讀比賽。
四、整體感悟,走近木蘭
1、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答:詩中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2、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初步理解,復述木蘭故事。
3、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詩歌內容與結構。
理清情節:
木蘭停機(嘆息 )決心( 替父從軍 )從軍(準備 )奔赴(戰場 )十年( 征戰 )拒賞(高官厚祿 )與親人(團聚)。
以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的時間為序。詩的正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敘述木蘭的身份,交代從軍的緣由,以及寫木蘭出征前的準備工作和征途上的見聞、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寫木蘭萬里長征,十多年轉戰凱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寫木蘭歸來見天子,功成不受賞,請求還故鄉,以及爺娘姐弟迎接木蘭、木蘭和親人團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為喻,贊美木蘭。
五,人物賞析,品讀探究。(課件)
1、人物賞析:
你覺得花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你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
例:(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孝順。
(2)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愿”――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勇敢堅強的英雄氣慨。
(4)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不慕榮華富貴,甘過普通百姓生活。
(5)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謹慎。
師總結:木蘭形象特點,并一邊分析,一邊板書:深明大義、果敢堅強、英勇善戰、不慕名利、謹慎機敏。
2、品讀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并不繁瑣。
①渲染戰前緊張氣氛,表明戰事緊迫。
②表現木蘭準備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
③樂府詩常用的一種鋪陳寫法。
(2)第4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么情操?運用夸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3)第5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排比,渲染了木蘭一家人團聚、歡樂的氣氛,表現了木蘭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對木蘭的贊美。再一次表現木蘭的機智謹慎。
(5)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6)文中哪些句子描寫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7)全詩結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結尾一段用兔比喻,說明在“十年征戰”的生活中,識別不出木蘭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蘭在艱苦的戰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隱瞞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樣英勇無畏,為國立功,一個聰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六、拓展延伸,練習鞏固
自由誦讀課文,直至背誦。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5
武漢市第25中學 嚴容
同學們,我們已經疏通了《木蘭詩》的字、詞,串講了詩句的大意,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首詩。先檢查一下朗讀作業 完成情況。
點一生讀課文。
一生評議:她讀的很流暢,但前后語調一致,沒有區分悲傷、憂愁和喜悅的感情。
師:同學們讀的很不錯,評的也很不錯。這堂課我們要在理解人物的基礎上讀出對人物的感情,對朗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判斷對一個人該持有什么樣的感情,先要了解他,了解他都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連線練習。
代父從軍 5——6
辭官還鄉 3
征途想家 4——5
屢建戰功 1——4
一生上去連線,另一生上去作了修改,結論為:
代父從軍 5——6
辭官還鄉 3
征途想家 4——5
屢建戰功 1——4
師:打亂秩序后再整合信息,是一道有些難度的題,大家這么快就做好了,不錯。看看,情節的正常秩序是怎樣的呢?
生:代父從軍、征途想家、屢建戰功、辭官還鄉。
師:很好,思路很清晰。這就是詩中告訴我們的木蘭所做的一些事。不過這樣的粗線條還不足以讓我們的心跟木蘭貼近。這么一篇千古傳誦的名篇,這么一個廣受愛戴的女英雄,她身上一定有些什么東西是我們還沒有發現的,擦亮靈魂的眼睛,從文里文外找一找感人的鏡頭,讀一讀精彩的片斷。
生:木蘭征戰回家時,“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的情景很感人。
師:能不能具體點?
生:我覺得此時她的父母一定年紀很大了,走路都顫巍巍的,還相互攙扶著出城迎接,他們盼望了這么多年,擔心了這么多年,木蘭回來,他們的心情一定很激動,邊走邊流淚。
師:說的好。
生:我覺得木蘭很不簡單,不光是女同胞心中的英雄,更是男同胞心中的英雄,一個花家的小女子,大膽地走向戰場,克服了想家、思念親人的情緒,與男兒一樣過著艱苦的野外露營生活,立了大功,我覺得她很勇敢、堅強。
師:不錯。你剛才說花家的小女子,女同胞聽了可能要不高興的,你覺得呢?
生笑:花家的女兒。
師:改的好。我覺得你的感受很細膩,注意到了一些細節性的東西。把表現木蘭征途想家的段落給大家朗讀一遍,好嗎?(生讀)
生:木蘭辭官還鄉的事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對爹娘是那樣孝順,為了孝順,把一個女孩子最寶貴的青春留在了戰場;為了孝順,她舍棄許多人苦苦追求的榮華富貴,回家報答雙親養育之恩。
師:好,說到這里,請大家回憶昨天看的豫劇《花木蘭》,其中木蘭回家報恩的唱詞,有沒有人記得?
生:平了賊兒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馬加鞭趕回家門,我孝敬娘親啊!
師:能不能唱?
生:不能。
師:有沒有人能唱,一丁點?
生唱:平了……賊……兒……
師:(掌聲中)謝謝,雖然只唱了半句,可是韻味盡出,讓我們過了一回河北梆子的癮。從大家的發言中,我感到大家與木蘭又走近了一步。思考一下,木蘭的生活理想是什么?
生:孝敬爹娘。
師:還有呢?
生:過一個普通女子的耕織生活。
師:是的,這本是很容易實現的,可戰爭改變了木蘭的命運,她必須為實現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為了更多的人能順利實現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犧牲。小結一下,木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生多人:勤勞、孝順、勇敢、剛強、機智、有短識、純樸高尚。
師:這么多優點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現實人物,又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為了更深的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我提議,每人創作一首小詩,熱情謳歌勞動人民的優秀女兒花木蘭。這里有幾個參考題目:
1.爹爹,讓女兒替你去出征
2.媽媽,我回來了
3.英雄頌歌
4.中國,請記住這光輝的一刻
5.絕響
師:可選用任何一種人稱;可寫出發前,送別,征戰生涯,歸來團聚時;可寫一句、兩句,一段、兩段。開始吧,說不定你有詩人之才而你還不知道呢。
生寫。
師:把自己的詩跟大家交流一下,誰先來?
生:朝廷軍帖多成山,爹爹年老不能戰,花家沒有男子漢,我愿替父去出戰。(掌聲)
師:還挺壓韻的,寫的不錯,下一位?
生:古往今來幾英雄,木蘭當數排第一,英勇機智殺數敵,是我中華好兒女。(笑,掌聲)
師:啊,是一首打油詩嗎,也還不錯。
生:看,火紅的太陽升起來了!木蘭啊,勇敢地代父從軍!老母親,淚眼簌簌,再三囑咐兒要小心;老爹爹,顫顫巍巍,送嬌女踏上征程。木蘭,你是咱中華民族的好兒女,我們為你驕傲,我們為你自豪!(掌聲)
師:不錯,結尾還可改含蓄一點。
生:匈奴們去死吧!讓木蘭的劍,沾染敵人的血;讓木蘭的精神,輝映著她的英姿!爹爹呀,女兒不會辜負您,請您等待兒凱旋歸來的那一天。(掌聲)
師:有氣勢,散發著一股英雄豪放之氣。
生:娘呀!是你把我養大,教給我勞動謀生的本領;爺呀!是你教我武藝,使我成將不死沙場。爺娘的恩情似海深,今生今世報答不盡!(掌聲)
生:媽媽!媽媽!兒回來啦!兒不孝!兒不孝!沒能留在您的身邊。今天,兒回來了,再也不離開您了!您知道嗎?兒在外面是多么思念您。平了賊兒快馬加鞭,兒趕回來孝敬您啊!(掌聲)
師:誰言兒不孝,兒還是孝的,那是一種大德大孝。大家的詩把我們的教室裝扮成了詩的殿堂,詩的海洋。老師也寫了一首,念給你們聽:
歷史,請永遠記住這光輝的一刻
當侵略者的鐵蹄踏碎了你
一個普通女子的生活夢想
你義無返顧的邁出了
這歷史的、壯麗的、詩的一步
天空的雄鷹被你驚呆了
廣袤的中華大地被你驚呆了
侵略者的野心也被深明大義的你驚呆了
是雙親的恩情養育了你
是北方這片柔情的土地滋潤了你
是你的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提升了你
木蘭
英雄的名字
英雄的民族
木蘭(掌聲)
師:同學們的詩寫的很好,老師寫的也不錯,為什么我們都能寫出這么好的詩?
生:因為我們走進了木蘭的內心世界。
生:因為我們都喜愛木蘭。
師:的確,不是我們的詩寫的好,是木蘭這個女子太美好了,美好的事物就應該與詩相配。放聲朗讀,把你們對木蘭的感情盡情的讀進去吧!(生自由讀)
師:誰愿意為大家朗讀?
生讀。(掌聲)
師:評一下,還有一點什么不足?
生評:前面還可以,后面喜悅的感情沒讀出來。
生評:“旦辭爺娘去……”一節應讀出木蘭的想家、孤獨、想哭的心情。
生評:段和段之間沒有停頓。
師:把這些意見揉進朗讀中去,效果會更好,還有誰愿為大家朗讀?
生讀。(長時間熱烈的掌聲)
師:讀的真是棒極了。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了木蘭的精神品格,我們才可能朗誦的這么好。大家對這首詩還有什么疑問,提出來一起解答。
生:木蘭回鄉后怎么不去相親?
生:她當然要去相親的,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就拍了木蘭相親的事。
生:木蘭回來了,家人是笑還是哭?
生:母親也許會哭,弟弟肯定會笑。
生:這眼淚包含的東西太多了,母親的哭,是高興的哭;母親的淚,是含笑的淚。
生:花木蘭為什么要去從軍?
生:因為朝廷要她父親出征,而父親年老多病,不能出征,木蘭又沒哥哥,她弟弟還小,所以只有她去。(掌聲)
生:為什么她姐不去?
生:因為她姐沒她那么勇敢。
生:因為全世界只有一個人能成為花木蘭。(掌聲)
生:木蘭為什么不當官?
生:因為木蘭的生活理想是守在親人身邊,過一個普通婦女的農耕生活。
師:木蘭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死,終生無怨無悔,她的品格正在一代代中華兒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業 ,把這首詩有感情的朗讀給父母聽。下課!(掌聲)
警惕語文研究性學習中的史學研究傾向
——《木蘭詩》教學側記
武漢市第二十五中 嚴容
“北方鮮卑族與蒙古境內的柔然族之間產生的這場戰爭,為何而戰,該不該戰,該不該愚昧地表達對天子的忠誠?”
“鮮卑拓跋部從來就是一個以擄掠為職業的落后集團。”
“北魏統治者既對異族進行無休止的侵犯擄掠,又對本民族人民進行無盡期的征兵,弄得民不聊生。”
一份份有關《木蘭詩》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擺到了桌上,如上所引的另一種聲音也訇然響起,迅速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由于花木蘭所生活的年代距今久遠,擔心學生們不易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我特意布置了這場圍繞《木蘭詩》展開的研究性學習,短短一星期,幾百萬字的文字資料查來了不說,從梅蘭芳主演的京劇《木蘭從軍》,到常香玉主演的豫劇《花木蘭》,再到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動畫片《花木蘭》,競相亮相,無一不說明了花木蘭這一光彩照人的女英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欣賞和喜愛。
而另一種聲音的響起使教室里沉默了,花木蘭的形象在一部分人心中黯淡了許多,“如果她真的是英雄,她真的愛自己的祖國,她就應該設法去制止這場戰爭,不讓祖國蒙上污點。”“花木蘭絕對不會有保家衛國的理想,不能拔高她。”“一個女子身上擁有那么多優點,不可能。”“花木蘭不該去為一場非正義的戰爭沖鋒陷陣!”
我立即將同學們的看法歸為兩類,一類是史學的(科學的)眼光,一類是文學藝術的眼光,并提醒同學們不要以史學的眼光來看待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的確,《木蘭詩》寄托了無名氏與廣大勞動人民對善良、勇敢、淳樸、孝順的花木蘭的熱情謳歌,對美好人性的熱情謳歌,花木蘭以及花木蘭所處的時代背景等信息已經過了文學藝術的典型化處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得將其與生活原型一一對號入座。明確了這一點,從欣賞一部優秀文學作品的高度再來看《花木蘭》其人其詩,就這樣,同學們隨著我的設計一步步走進了花木蘭的內心世界,走進了她的精神和人格所達到的空間,也走進了詩的境界與彼此發自內心的一份份感動。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6
【學習目標】
1、在教師科學方法的指引下,快速背誦課文。 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點和常用的修辭手法。 【引入新課,明確目標】 一、復習導入。
從上節課木蘭形象導入本課內容。 2、明確學習目標
【前置作業,自主學習】
1、學生提出不能翻譯的重點詞,教師給予解釋。
(惟、愿、市、旦、度、策、強、將、著、貼、火、走、安) 2、背誦課文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并說明理由。
例如: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
這樣寫繁瑣嗎?并找出其它互文的句子。
(明確:a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b戰事緊迫。c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d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互文。) ②.“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介紹對偶、夸張、互文)——(僅僅三十個字就寫出了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斗之多,時間之長,戰況之烈,從而表現了木蘭十年艱苦的戰斗生涯,可見語言精煉,字字千金。)
③.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木蘭的什么情操? (運用夸張,寫出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④.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2、運用多種描寫手法,擴寫第四段,并當堂交流。 【拓展延伸,達標測評】 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呢?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拓展練習:
1、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除了老師講的理解,你在與《木蘭詩》進行心靈的碰撞時,你有什么創造性發現嗎?(困惑處或者不同見解處) 如:①第一段中“唧唧復唧唧”聲與“不聞機杼聲”的矛盾。 (“唧唧”聲有三種說法:織機聲、嘆息聲、蟲鳴聲。)
②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現在在西南地區還有這樣稱呼父親的。“爺”也作“耶”)
③木蘭去時是應“可汗”之征,而歸來卻受“天子”之賞,那不是前后矛盾了嗎? (“可汗”是古代西北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天子”是封建社會漢族對君主的稱呼。可是在這首詩中“可汗”卻成了“天子”的同義詞,不能再按照《廣韻》中所謂“蕃王稱”的本義了。
這只能看做在《木蘭詩》時代漢語里已有了外來語的成分。——是北魏漢化的結果)
④木蘭不當官是不慕功名富貴嗎?
(木蘭的還鄉,決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貴的問題,也不是什么熱愛勞動的問題,而是封建社會壓迫、歧視婦女的必然結局。)
A、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B、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女性的命運! (可以與“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法國的女英雄貞德的故事等進行比較)
(無論是花木蘭、梁紅玉、穆桂英,還是“奧爾良姑娘”貞德,她們“幸運”地躍出歷史地平線的機遇,無論是在歷史的記錄里,還是在傳奇的虛構中,其背景都是烽煙四起、強敵犯境的父權衰微之秋。換言之,除卻作為妲己一類的亡國妖女,女人以英雄的身份出演于歷史的可能,仍是是父權、男權衰亡、崩塌之即。)
⑤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打扮。 (“帖花黃”是北魏婦女的面飾。有兩說:一說“元魏時禁民間婦女不得施粉黛;自非宮人,皆黃眉黑妝。故《木蘭詩》中有„對鏡帖花黃‟之句。”(《谷山筆塵》)另一說,將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 【作業布置,板書設計】 小練筆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7
教學設想
前面已經說過,初一學生學習古代詩歌的第一件事是背誦,而且要當堂背下來,不能留到課后。.這首詩盡管長達330字,也要當堂背下來。當堂能背,而且背得準確無誤,是教學成功的主要標志。設想要點如下:
一、要啟發學生背誦的自覺要求,這主要依靠教師有表情的示范背誦;如果學生中有人在課前就背了下來,也要請他們作背誦表演,總之,要把課堂上背誦的氣氛搞得濃濃的。
二、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點,加快記誦的速度。這首詩共14節,除“萬里”“爺娘”“開我”三節各有六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節,一節一節地背,再合節為段,就比較容易成誦。詩中排比句式也不少,又間有頂真(又稱聯珠,如“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指出來也有助記誦。
三、要講得精當、簡練。須知,名篇中詞語句的解釋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必須嚴格區分學術研究和教學要求,認定一種解釋即可,用不著辨析、征引;分析內容但求具體、貼切,不貼政治標簽,不用空洞的贊語;修辭常識(如“互文”)也要講一點,不講可能產生誤會(如“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四、在水平較高的教學班,可以搞一點鑒賞。
教學內容和步驟
A(適用于一般水平)
一、解題。
[說明]詩中有多處涉及歷史背景,不交代學生不明白;零零碎碎地講,既費時又可能打斷學生的思路,效果不見得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借“解題”之名,把這些問題集中起來講。
教師講述要點:
①這是一首民歌,是人民大眾的口頭集體創作,經過文人潤色后用文字記錄下來。民歌是可以歌唱的,這首詩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對詩中主人公木蘭的頌贊之辭。
②這首詩一般都認為產生在北朝北魏的統治期間(386—557)。北魏(又稱“后魏”)曾跟當時北方的柔然族多次交戰,詩中提到的“黑山”“燕山”正是作戰的地點,在魏太武帝期間戰爭尤為慘酷,至449年才徹底擊敗柔然。
③北魏是鮮卑族人的政權,鮮卑族當時已逐步漢化,所以詩中將皇帝既稱“天子”,又稱“可汗”。
④北魏的末期分裂為東魏、西魏,西魏實行府兵制,應征從軍的人須自備鞍馬、弓箭等物,詩中“東市買駿馬”一節即來源于此。
⑤木蘭可能實無其人,所以姓花、姓朱、姓魏、姓木蘭之說均系猜測或捕風捉影,我們用不著追究。北方民族尚武,女子也不例外,木蘭女英雄的形象可能是據此創造出來的。
⑥讀這首詩要注意兩點:一是詩中有“互文”,意思是一聯中的兩句互相補充,須合解,正式名稱叫“互文足義”,例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說的是,有些將軍和壯士戰死沙場,另一些將軍和戰士勝利歸來。此類“互文”甚多,須用心發現。二是詩中的數字如十、十二、百、千等,無非是言其多,不能看作確數。這兩種情況,不只是在本詩中有,在其他古代詩篇中也有。
二、正音解詞。
以下的詞語(加點字要求正音)可抄出來,讓學生在預習中看注釋或查字典,到課上再作檢查。下面只注注釋中無注音及釋義者。
三、教師及個別學生誦讀全詩。
這一步關系到學生能否進入詩中的境界,如只視為教學程式,則毫無意義,因此,教師必須在課前作精心準備,反復練習,使自己的誦讀具有充分的感染力。下面講幾個要點,供教師參考。
1.前兩段是情節的開端,可以讀得平緩些。木蘭答父問表現了憂國憂家之情,要讀深沉些,至“愿為”兩句轉為堅定。
2.第3段第1節寫出發前的準備,節奏要加快,力求突出木蘭揚鞭策馬的英雄形象;第2、3節要用抒情的語氣讀,節奏變慢,應注意的是,既要抒發主人公的思親之情,也要表現她的戰斗豪情。
3.第4段的基調是悲壯,讀時頭腦里要有“平沙列萬幕”的視象,每兩句作一氣讀,速度更慢——須知,十年艱苦作戰的種種經歷俱在其中。
4.第5段前一節,當由莊嚴轉為熱烈,節奏可稍稍加快;后一節是正意所在,要放慢節奏,讀得親切、和悅、樸實,使前后形成對比的色調,力求突出木蘭的英雄本色——毫無居功之意。
5.第6段的基調是熱烈、歡快,但節奏有變化:第1節節奏最快,要極力渲染喜慶的氣氛;第2節節奏放慢,要表現木蘭恢復女兒妝時輕松、喜悅的心情,末句應輕讀,為高潮蓄勢;第3節再加快節奏,著力表現伙伴的驚奇感。
6.第7段是歌者的贊辭,最后一句慢讀,使有余韻。
四、誦讀練習。
這是本課的主要環節,教學步驟 是:(1)齊讀課文兩遍,第二遍分段朗讀并歸納各段大意;(2)提示記誦的方法,然后分段練習背誦;(3)檢查背誦。在此過程中,根據課文內容和學生誦讀中出現的問題,可以作簡要的解釋或提示,促使學生加深領悟。
段意如下:
1.木蘭決定代父從軍。(第1、2段合并)
2.自備鞍馬,從家出發經黃河到達戰地。
3.概述十年戰斗生活和勝利后歸來。
4.入朝受賞,辭官回家。
5.到家后的歡樂情形。
6.歌者贊辭。
記誦要領如下:
1.歌者贊辭一節易成誦,可以略而不計,要首先背熟故事本身。詩中敘故事共用13節,課文分為六段,無妨將1、2段及第4、5段分別予以合并,使每段各有3叫節。如此,一段一段地練習記誦,就會容易得多。
2.要一邊誦讀一邊思考,用心領會作者的意圖。例如:
“可汗大點兵”一節,反映了當時官情緊急,征兵刻不容緩。父女對話至“從此替爺征”便嘎然而止,下面的情節讓讀者自己去設想。
購鞍馬一節,東南西北跑遍,每處只購一物,不是找麻煩,而是要借此烘托木蘭的英雄形象。“旦辭”兩節不是單純地寫木蘭的思親之情,要著重理解“但聞”所說的內容,想一想黃河聲悲壯、燕山胡騎鳴在英雄心中引起的感情。
戰場生活一節寫法特殊。我國古代詩歌中寫戰爭慘酷場面者不少,\而此篇獨寫戰場夜景,重在烘托女英雄堅韌不拔的意志。“明堂”一節只寫天子,而眾臣環列之景已在其中;“可汗問欲”一節有省略,其實是問“愿為尚書郎否’:,這樣才能跟下句接通。
迎木蘭一節,爺娘、姊、弟看似各主一事,其實不然,姊、弟豈有不出郭相迎之理,爺娘除迎接而外,恐怕也有不少的事要做,但寫詩只能如此,總之,要想得細致一些,才能體會到全家的喜慶情狀。木蘭開門坐床一節,表現了她對故居的熱愛;恢復女兒妝一節,更顯出這位平民英雄的本色。伙伴的贊語要跟上文“朔氣”兩句聯系起來看,才能體會此中的韻味,說明木蘭在極其艱苦的戰斗環境里表現得勇敢、堅強,跟其他戰士相比,毫無遜色。
[說明]以上內容也可以設問讓學生回答。
3.每段試讀兩三遍后就應試背,并用鉛筆將背不出或背錯了的字句畫出來,提醒自己注意;得到大體成誦,同桌的同學可以相互檢查。
五、總結全課。
1.討論木蘭的英雄形象,
擬用問題導入 :這首詩流傳一千多年,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原因在哪里?(學生自由發言)
總結要點: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代父從軍,是出于關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是出于保衛家鄉、保衛祖國的堅強意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
2.引導學生認識這首詩的民歌特色。
(1)這首詩的開頭和結尾有怎樣的特點?(開頭是一幅生動的畫面,用的是民歌中起興的手法;結尾贊美木蘭,用的是比喻。)按:故事本身的寫法,在民歌中稱“賦”,三者合起來,正是所謂“賦、比、興”——這一點暫時不必講給學生聽。
(2)民歌中敘事常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①復沓,如“問女”兩句、“女亦”兩句以及“旦辭”兩節;②排比,如“東市”一節“爺娘”一節;③頂真(聯珠),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關于對偶,唐以前乃至先秦以前的詩文中已經有之,但不像后來那樣有嚴格要求,詩中的對偶有“朔氣”兩句、“將軍”兩句(工整,系后來文人所加)、“阿爺”兩句、“坐我”兩句、“脫我”兩句、“當窗”兩句、“雄兔”兩句(以上均不夠工整)。
講以上修辭手段的目的是促進記誦,不宜作發揮。
3.關于“互文”的解釋。
(1)“東市買駿馬”四句,意思是緊張地備辦鞍馬,突出木蘭的英雄形象,不是一個市場買一件可需之物。這是民歌敘事的特色,如果只說一處,則淡乎寡味,讀幾遍就能體味出來。
(2)“開我東閣門”兩句,表現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意思是,每間房子都要開了門進去坐坐,不是開了東閣門而不進去,卻轉身跑到西閣的床上坐著。
(3)“當窗”兩句,意思是當著窗子,對著鏡子,先理云鬢,后貼花黃。
(4)“將軍”兩句,前面已說過,無須重復。
六、留作業 :背誦這首詩。
(《初中語文第一冊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邊教育出版社)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8
游戲準備
(一)經驗準備 1.組織幼兒欣賞動畫片《花木蘭》,熟悉故事,理解故事內容與情節,了解人物 關系。
2.收集相關資料,幫助幼兒了解古代征兵制度,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
3.學習“宮廷舞”,為表演做準備。
4.在表演活動“我是小演員”中,熟悉上場、下場、候場,以及一些舞臺表演的相關經驗。
(二)游戲資源 1.創設場景,準備道具。
(1)場景:木蘭家花園、戰場、皇宮宮廷。
(2)道具:皇帝鑾駕、圣旨、鑼、鼓、拐杖以及兵器若干。
選配音樂。
(1)音樂《春江花月夜》:用于第一場宮女舞蹈。
(2)激烈有力的音樂:用于第三場沙場激戰。
(3)豫劇音樂《誰說女子不如男》:用于第五場木蘭與眾女子舞蹈。
(三)家庭與社區 1.與電影院聯系,組織幼兒觀看動畫片《花木蘭》。
2.請家長協助班級表演活動,配合收集、提供有關圖片、材料、音樂和道具。
游戲提示 1、《花木蘭》劇目中有婀娜多姿的女裝木蘭、英姿颯爽的男裝木蘭、威儀天下的皇帝、高傲的征兵大臣、虛弱多病的父親、功夫高深的士兵……這些角色在相互的交流、碰撞中,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情節和畫面,引人人勝,掀起本劇的高潮,也使表演游戲充滿樂趣與戲劇性。那么,怎樣讓幼兒把握角色,準確地表現出角色的特征,達到劇情所要的效果呢?這是教師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教師首先引導幼兒觀看動畫片《花木蘭》,觀察影片中的動畫表演是如何演繹這些角色的,幫助幼兒了解角色的特征,尤其是角色的動作、表情以及語言的特點,為幼兒后續表演做經驗上的豐富和準備。同時,教師要放下架子,和幼兒一起演、一起玩,用自己的表演和理解幫助幼兒把握角色,啟發幼兒的想象和表現,從而使表演活動達到良好的效果。
2、第三場“替父從軍、沙場激成”中,漢軍與匈奴軍的一次廝殺是表演的難點。這一幕既要表現出戰爭的激烈,又要注意幼兒的安全。教師首先在動作的編排上采用兩軍整體對壘和士兵兩兩廝殺的方式,這樣既避免了過多的兩兩廝殺,同時在表演上也保證了時長,體現出兩軍激戰的激烈與持久。在道具的使用上,教師也做了功課。一開始用的是塑料的刀和槍。在排練過程中發現,塑料的兵器在對抗的過程中還是有些硬,打到身上比較疼,存在安全隱患。于是教師又在網上、玩具店中尋找安全的兵器,終于找到了一種泡沫兵器,這種兵器看上去很有質感,打到身上軟軟的,很安全。經過這樣的編排與選擇,“替父從軍、沙場激戰”一幕在視覺效果上既很好地體現了激烈與拼殺的感覺,又保證了幼兒的安全。
3、根據幼兒的興趣,我們生成了下列活動:①語言活動“木蘭辭”,讓幼兒通過學經典體會經典。②音樂活動“動畫片《花木蘭》主題醢”,引導幼兒學唱歌曲,進行歌舞表演。③美術活動“我設計的古代軍服”、“我做的頭盔”,讓幼兒發揮想象,自主制作古代服飾。④社會活動“古代兵器”、“古代與現代軍種”,引導幼兒了解古代與現代作戰的各自特點及不同之處。⑤社會活動“古代征兵制度”、“和平與戰爭”,引導幼兒了解戰爭的危害以及和平的重要性。
游戲小故事 “別讓我的孩子演壞人的小兵”
這天,一大早我剛到班上,戎戎的父親就獨自一人來了,我很詫異:“咦!孩子怎么 沒來,生病了嗎?”戎戎的父親搖搖頭,然后生硬地說道:“孩子沒病,等會兒就來。朱老師,我今天一早來有事找你。”看著這位“矛盾”的父親,我意識到可能是有什么不太方便的話,但為了孩子他不得不一早來和老師交流。于是我關心地問:“什么事?”戎戎的父親說:“戎戎回去說他演了一個壞人的小兵,老師你能不能給他換個角色。”“原來是這樣!戎戎爸爸,你先別著急。我們在游戲時的角色是由孩子自己商量、自由選擇的。
你說的可能是昨天在演出時,戎戎演了匈奴的士兵。孩子對匈奴和這個角色還不完全了解,產生了一些誤會。其實戎戎很喜歡沙場激戰這一幕,在表演對他體會到了一種戰爭對抗的感覺,從孩子的`表現能感覺到他在游戲中是快樂的。當然角色是變化的,在每一次游戲中我們都會建議孩子嘗試不同的角色,這個請你放心。”戎戎的父親聽完我的話,放心地笑了。孩子的爸爸走了,我的工作卻并沒有結束,我意識到在延伸活動中應該加入一些關于“士兵與將軍、匈奴與漢族”的內容。經過了一系列延伸活動,再也沒有孩子和家長跟我提起這樣的事情了。
“我不是男孩” “花木蘭”的游戲開始了,孩子們熱火朝天地討論著角色的分配。這時活動室的一角突然騷動起來。美美和豆豆打在了一起。美美一邊跑一邊喊著:“朱老師,豆豆打我!豆豆打我!”我急切地問:“怎么了?怎么了?不能打人!”豆豆邊追邊喊:“我就打你,我就打你!”旁邊的孩子七嘴八舌地說道:“美美說豆豆是男孩。”“豆豆你就是男孩!你是花木蘭,你是男孩。”“不!豆豆是女孩!”豆豆哇的一聲哭起來:“哇——我不是男孩,我不是男孩!”原來是這么一回事。我快步走上前,一手摟著美美,一手摟著豆豆問道:“美美,你為什么說豆豆是男孩呢?是不是,他演的花木蘭特別好啊?”美美點點頭。
“豆豆,你瞧美美是在夸你呢!當然,你和花木蘭都是漂亮的小姑娘,只不過你們鄱女 扮男裝了!哈哈!這多好啊!裝的別人都沒發現。小朋友們,你們說呢?”孩子們熱烈地響應起來:“是啊!是啊!豆豆和花木蘭一樣是女孩。”“女生扮男生真帥!”“我喜歡豆豆!我喜歡豆豆演的花木蘭!”豆豆笑了,甜甜地笑了!
附劇本《花木蘭》 人物:皇帝,女裝花木蘭、男裝花木蘭,木蘭父親,肖家父子,李家兄弟,大臣、宮女、士兵、匈奴兵若干。
第一場:春江花月夜[皇宮大殿,眾大臣簇擁著皇帝上朝,皇帝坐定。
皇 帝 眾愛卿,最近宮外百姓生活得如何啊?
大臣甲 啟稟陛下,皇恩浩蕩,百姓安居樂業,天下太平。
皇 帝 嗯——
大臣乙 宣——歌舞!
[十人左右的宮女上場。
大臣乙 奏樂——
[《春江花月夜》的音樂響起,皇帝欣賞舞蹈,做陶醉狀,宮女舞蹈。
大臣丙 (從旁邊跑上,音樂停,著急地)啟稟皇上,匈奴大肆侵犯,已突破我北方境地。
皇 帝 速速派兵,保護百姓。
大臣丙 是!
皇 帝 軍隊還有多少人馬?
大臣丙 五百人不到。
皇 帝 (大聲,冷靜地)通知全國,招募新兵,開赴前線。
眾大臣 是!
第二場:征兵 [街道上,百姓在自由活動。
大臣丁 (吆喝)大家聽好了,匈奴向我們進攻,皇上有旨,每家出一名男丁,開赴前線,保家衛國!
大臣丁 (走到肖家門前)肖家接旨。
[肖家父子跪下接旨。
肖 子 我愿意接替父親為皇上效勞。
大臣丁 (走到李家門前)李家接旨。
[李家兄弟跪下接旨。
李 家 我們愿意為皇上效勞。
大臣丁 (走到花家門前)花家接旨。
[花木蘭父親一瘸一拐地走出來,勉強跪下。
花木蘭父親 我愿意為國盡忠。
花木蘭 (從旁邊沖出來)爹爹,你不能去!
花木蘭 (對大臣丁哀求道)大人,我爹已經為國家效勞一輩子了,他不能再打仗了。
[大臣丁翻個白眼,不理花木蘭。
花木蘭父親 木蘭,你別說了,我愿意去。(接下圣旨)
[眾人下。
第三場:替父從軍、沙場激戰 [木蘭家,花木蘭一人坐在前面,顯得焦急的樣子。
花木蘭 (哀傷地)我爹的身體不能再打仗了,這次該怎么辦呢?
[花木蘭沉思一會兒,突然站起來。
花木蘭 (堅定地)我有辦法了,我把自己打扮成男子的樣子,這樣就可以代替父親去打仗了!
[花木蘭大步離開。
[男裝花木蘭及一隊士兵大步神氣地上場;“沙場激戰”音樂聲中,匈奴士兵兇狠地上場。花木蘭身后站著士兵,花木蘭抽出戰刀。
花木蘭 兒郎們,匈奴侵犯我們家園,殘害我們百姓,讓我們為了正義而戰吧![鼓手開始隨節奏擊鼓,士兵搖旗。
花木蘭 (大聲地)兒郎們,上——[花木蘭率隊與匈奴士兵隨音樂激烈地作戰。音樂停,匈奴人全體倒地。花木蘭及士兵高興地搖旗擊鼓。
第四場:木蘭凱旋 [皇宮大殿,皇帝站在前面,大臣站立兩旁。
皇 帝 (威嚴、大聲地)百姓們,中原將士擊潰了匈奴,我們可以安居樂業了!
眾人歡呼 皇上萬歲,皇上萬歲!
大臣甲 請花木蘭上朝。
[花木蘭大步走到皇帝面前。
皇帝聽說你英勇善戰,這次立了大功,我要重重地賞賜你。
花木蘭 (單腿跪下)皇上,我替父從軍,其實我是一名女子。 [花木蘭把頭上的頭巾拿下,散落出長頭發。
眾人驚呼 啊——
花木蘭 皇上,為了國家和我的父親,我雖然是一名女子,但我一樣可以戰場殺敵,保家衛國。
皇 帝 (感動地)你救了朕和百姓,現在我要封你為當朝的宰相。
花木蘭 (堅定地)謝謝皇上的恩賜,木蘭無意做官,我和百姓只希望天下太平,沒有戰爭!皇 帝 (沉思一會兒)說得好,誰說女子不如男!讓天下永遠太平,和諧充滿人間。
第五場: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 [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音樂響起,木蘭與眾女子舞蹈。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9
教學目的:
1、學習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學習本文排比、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學習本文祥略得當的敘事方法,領會故事情節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4、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1、這是一首北朝民歌,讀起來朗朗上口,要利用民歌形式上的特點,找出背誦的規律,教師課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誦。
2、本文材料安排有詳有略,為什么這樣安排,要組織學生通過討論本文中心來解決,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3、本文內容分析力求精當,簡煉,字詞句主要由學生自己翻譯,教師適當點撥。
4、運用多媒體,放映動畫片《花木蘭》片段,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出花木蘭這一巾幗形象的意義。
5、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注重學生能力的訓練。
6、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同學們知道嗎?我國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千百年來,她已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形象,美國迪斯尼公司還將她的藝術形象搬上了銀幕。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位女英雄的颯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蘭》片段三分鐘),今天我們想要更詳細的了解花木蘭的故事,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北朝民歌《木蘭詩》。
二、解題,介紹時代背景。(由學生介紹,了解學生預習情況)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效果,給生字注音。
2、請一學生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3、教師有感情示范背誦。
可汗 鞍 韉 朔 柝 轡 啾
4、分小組討論:
①這是一首敘事詩,請大家按照故事情節來劃分故事的層次。
②請用四個字來簡單概括每一部分內容。
明確:第一部分(1—3段) 替父從軍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戰
第三部分(5—6段) 凱旋歸來
第四部分(第7段) 結尾附文
四、合作學習、理解課文。
(一)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弄清字詞句的含義,不清楚的教師點撥。
(二)討論問題:(小組討論,互相解答,不懂的全班來解答)
1、文章開頭為什么要寫木蘭停機嘆息?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①引起讀者懸念——木蘭為何憂愁。
②能使文章簡潔。
2、試想你就是木蘭姑娘,請你說說替父從軍的前前后后心理活動。(用自己的話歸納)
憂慮——反復思考——下定決心
3、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為什么不在一個地方買齊東西?這樣寫繁瑣嗎?
明確:①渲染戰前緊張的氣氛。②戰事緊迫。③家人對木蘭從軍的重視。④樂府詩常用的一種寫法。
4、戰場上木蘭表現如何?請從文中找出來。
明確:“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戰事頻繁,做事機警,智勇雙全。
女扮男裝,竟未被識破。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戰斗艱苦,思念家人。保家衛國,
壯志未改。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戰爭殘酷,英雄凱旋。
(僅僅十五個字就表現了木蘭十年的戰斗生涯,可見詳略得當,字字千金。)
5、木蘭為什么辭官還鄉,請你結合自己對中國封建社會的了解來談談看法。
明確:
①不慕榮華富貴,愿與家人團聚。
②向往和平勞動生活。
③封建禮法,歧視婦女。
7、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她怎樣的心情?
排比、表現她那種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團聚、歡樂的氣氛。
8、假如你是木蘭的親人,十幾年沒見面了,見到木蘭會做些什么?會說些什么?(四人小組討論后,可進行合理的想像表演)
9、結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對木蘭的贊美。
五、總結、拓展。
①這首詩在敘事上詳略得當。詳寫從軍緣由、出征想家、辭官還鄉、會見親人;略寫十年戰斗生涯和出征前的準備。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詳略,對能表現中心的材料詳寫。
②假如“我”就是木蘭姑娘(請發揮合理的想像)
六、課后作業 。
想像作文:《木蘭到家第二天》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10
一、 說教材
《木蘭詩》是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古詩,學生在初一年級上冊已接觸過古詩詞,對古詩詞的格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木蘭詩》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詐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充滿傳奇色彩。本詩為民歌,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于吟誦,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二、 說教學目標 的確定
1. 依據
新課標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初中古詩文的教學,則以培養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體并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文詞句知識,使學生對中國古文學有所了解,我個人理解,就是要使學生對古詩文要“想讀”、“會讀”、“熟讀”、“解讀”。至于本課,語文通俗,所以計劃以“熟讀”、“背誦”為重點。
2. 學生分析
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為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對學生現狀的分析必不可少。《木蘭詩》面對的學習群體是一群13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20世紀90年代,受經歷和知識水平所限,對本詩中作者要表達的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學生群體中按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區分又有幾個不同層次,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置教學過程 ,精心安排問題,做到兼顧全體---“優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飽,次等生吃了”。比如簡單的問題,由全體學生同步完成;稍難的,學生間討論,教師點撥;難點,則在教師的啟發下進行探討。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回應學生當堂提出的各種問題,就此展開新討論,或安排課后的活動。
3. 確定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內容:
知識目標:1.文言知識,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句式。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點和常用的修辭手法。3。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4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1。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準確、完整地復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的寫法,體會其效果。3。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
1. 背誦古詩。2。研讀刻畫木蘭定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
了解本詩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并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
三、 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1. 學法指導----依據“三有利”原則
①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方法,以利于學生終身可持發展。
③有利于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2. 教法
①誦讀法:古詩教學應著重體現朗讀,注意語氣、語調、節拍,力求聲情并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在反復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②復述法:教師提示學生復述時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節,而且要注意抓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
③鑒賞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集中鑒賞本文繁簡相宜、形象豐滿的寫作特色。
④討論探究法:培養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⑤競賽法:針對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競賽法,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設備輔助教學。
四、 說教學過程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了解北朝樂府民歌;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疏通文意,整體把握詩歌;復述詩歌的故事情節,理清情節發展脈絡,強化背誦。
第一環節:導入
教師給學生唱《紅色娘子軍》主題歌,讓學生結識巾幗英雄-----花木蘭。
第二環節:作品及背景介紹
將課前準備的文字資料分發給學生,通過學生自己搜集來的材料,簡介背景,激發興趣。
第三環節: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首先播放課文朗讀帶,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初步感知詩意。(投影顯示多音字、通假字、形近字及本課新字詞。)然后教師范讀,學生聽讀,要求注意體會朗讀的語調、語速、節奏等,尤其注意朗讀節拍的把握。接著讓學生自己練讀詩歌,力求體現詩歌的聲韻美。
第四環節:默讀詩歌,結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文句,理解詩意。
首先讓學生自讀詩歌,借助注釋、工具書,試譯全詩。然后把全班分為6個學習小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學生互動合作,討論交流,理解詞句,講解詩意。如果有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提出來,全班共同商討解決。再將全班分為A、B兩組,展開課堂文言知識競賽,每道測試的單號為A組必答題,雙號為B組必答題。底分為100分,錯一小題扣5分,分別納入小組計分,小組競賽完畢,教師針對學生回答,酌情點撥。
第五環節:復述詩歌,整體把握故事情節,強化背誦
先選幾位同學復述本詩的故事情節,其余同學評點,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總結,畫出思路圖。然后依據;思路圖,背誦思路強化背誦。然后再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指導背誦。(如:教師背上半句,學生背下半句、男女同學競賽或組與組之間競賽)。最后全體學生集體背誦。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
讓學生課后搜集花木蘭的相關資料,將《木蘭詩》改寫成劇本。目的是讓學生強化背誦,通過自編自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迎接校園文化藝術節。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檢查背誦,研討賞析,對詩歌進行美點追蹤,合作探究,就最想解決而自己又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展開討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求求知的能力。
第一環節:檢查背誦
通過個體抽查、滾動式背誦、集體背誦的方式檢查。
第二環節:研討賞析
先請同學用一句話評價《木蘭詩》。任選一個方面,說說它帶給讀者的美感,教師歸納學生的評價,組織學生一起走進《木蘭詩》世界,盡情領略作品展示的奇異美,總結出這篇文章主要是故事的傳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練生動的語言美,壯美的愛國情,繁簡相宜、詳略得當。
第三環節:合作研討,探究思考
先要求學生提出自己最想解答的問題,然后教師歸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板示,并交給全班討論解決。學生有可能提到:為什么“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到底姓什么呢?”“木蘭的姐姐為什么不去從軍?”等問題。有些問題可留給學生課后去自己查找,有些可當堂解決。
第四環節:說話訓練
要求學生以“我心目中的花木蘭”為題說一段話,談談自己對花木蘭的認識和思考。
第五環節:小結
結合對本詩的理解,在背誦中結束本詩的學習。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
1.把“我心目中的花木蘭”整理成文,收集在自己的成長記錄袋中。
2.畫出我心目中的花木蘭。
說板書設計 :
第一課時,我將板書設計 成這樣,主要是理清課文思路,讓學生根據這個簡單的示意圖把課文的故事情節復述下來,強化背誦。
代父從軍
征戰沙場建功受賞辭官還家
第二課時主要通過研討賞析,對詩歌進行美點追蹤,所以把文章的美點提練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11
一、“男尊女卑”是封建倫理道德的主要內容,是束縛婦女的沉重枷鎖。而木蘭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戰功顯赫、辭官還鄉的美德,無情地嘲諷了封建統治階級輕視婦女的倫理觀念。在當今時代,女子有“半邊天”的說法,請聯系實際,談談新時期女子在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此為話題,在班內組織一次討論會。二、這首詩留下了許多“飛白”,請體會木蘭的思想感情,想象木蘭停機嘆息時的心境、奔赴前線途中的心情及還鄉后重著女兒裝的感情等,對詩歌進行擴寫。三、開放探究1.閱讀下面兩段歌詞,然后完成題目。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共產主義真,黨是領路人,奴隸得翻身,奴隸得翻身。(1)上面的文字是電影《紅色娘子軍》主題歌歌詞。比較《木蘭詩》,兩者都寫的是女子,但側重的角度卻有所不同。你能找出它們二者各自的側重點嗎?(2)“戰士的責任重”一句,請你結合《木蘭詩》,說說這句話在《木蘭詩》中是否有體現?而在這首歌中,它的含義具體體現在哪里?(3)歌詞中為什么要提到古代的木蘭?(4)從歌詞來看,今天的娘子軍“扛槍為人民”,她的目標是什么?請根據歌詞內容,用自己的話把這個目標闡述出來。2.請充分發揮想象,將下面這首樂府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要求:想象要大膽、合理,字數不少于500字。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蹇裳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參考答案:1.(1)《木蘭詩》選擇寫木蘭從軍這一故事,側重于木蘭愛親人、愛國家的責任感,而在表現上則側重于描寫她美好的思想情懷。《紅色娘子軍》連歌側重于女戰士解放奴隸、解放自身的責任感,側重于論述女戰士扛槍求解放的意義。(2)木蘭正是出于對親人、對國家的責任感而“替爺征”的。這首歌,這一句具體體現在“婦女的冤仇深”“扛槍為人民”“奴隸得翻身”幾句話上。(3)意在表明:女子本不應該生來就受壓迫,女子也有能力,能做大事業。提到古代的木蘭,可使這一觀點得到更廣泛的例證。(4)在黨的領導下,解放受壓迫的奴隸和人民,包括婦女自身,一起奔向幸福的明天。2.提示:此詩選自北朝樂府詩,它描繪了一位射技高超的女英雄形象。她撩起衣裳,跨馬如飛,像一陣卷起蓬草的風一樣,馳騁在北國原野上。她箭不虛發,無人敢擋。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12
《木蘭詩》
關于樂府詩
繼《詩經》《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夏書·胤征》已有采詩的記錄。流傳至今的《詩經》,當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頒布并為社會認可的標準選本。春秋以后,禮崩樂壞,征戰不休,采詩制度無法貫徹。到了秦代,統一時間短,百廢待興,雖然已有樂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沒有采詩之實。漢承秦制,經濟凋敝,樂府機關也只能習常肄舊,無所增更,勉強維持而已。經過六七十年的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國力變得大為雄厚,乃擴大樂府的規模,采詩夜誦。到東漢,采詩成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廣求民瘼,觀納風謠”,和帝則派遣使者“微服單行,各至州縣,觀采風謠”。此種風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襲。蕭梁時,社會上已經把“樂府”從官署的名稱轉變而為詩體。劉勰《文心雕龍》于《明詩》之外,另有《樂府》專章。昭明《文選》、徐陵《玉臺新詠》也都開辟了《樂府》專欄。其中既有文人詩歌,又有民間歌詩,亦即凡是合過樂能夠歌唱的歌詩,統統稱為“樂府”。在這兩類詩歌中,民間歌詩是精華所在,并且文人歌詩還是在民間歌詩的甘露滋潤下萌發并壯大起來的,所以我們對民間歌詩應給以高度重視。 北朝于戰亂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中的北朝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作,有的則為譯文,雖然只有六七十首,卻內容深刻,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富有與南方大相異趣的粗獷豪放的氣概,呈現出另外一種風情民俗的畫卷。由于北方各族統治者長期混戰,反映戰爭的題材就要多些,有描寫戰爭和徭役帶給人民苦難的,有歌頌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別是《木蘭詩》,滿懷激情地贊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個傳奇人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譽為樂府民歌中的“雙璧”。漢魏六朝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直接影響了我國詩壇的面貌。它不僅開拓出了五言詩的新領域,而且對七言詩、歌行體以至律絕,都起了橋梁的作用。
(摘自陳緒萬、尚永亮主編《漢魏六朝樂府觀止》,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關于“樂府詩”
樂府是從漢到唐各朝設立的專門搜集民間樂曲和歌詞以及制作樂章的管理部門。這些個部門創作搜集的詩就叫樂府詩。
關于時代背景
《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當在西魏。那時正是南北朝時期南北對峙,戰爭是北朝社會一個最突出的現象,整個北朝的歷史幾乎與戰爭相終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國”的130多年中,戰爭尤為頻繁。五六世紀間,我國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與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區進行過長期的戰爭。這與詩里所寫的木蘭出征路線正相吻合。這可能就是《木蘭詩》的歷史背景。
參照課文注釋,初步了解全詩大意。
一、字
1、讀準字的音
唧唧( ) 機杼( ) 軍帖( ) 可汗( ) 鞍韉( )
胡騎( ) 戎機( ) 朔氣( ) 金柝( ) 紅妝( )
2、通假字
對鏡帖花黃 帖:tiē 貼,貼上。
火伴皆驚忙 火:huǒ 伙,伙伴。
二、解詞
旦辭爺娘去 旦:早晨
愿為市鞍馬 市:買
東市買駿馬 市:市場
木蘭當戶織 當:對著
關山度若飛 度:過
賞賜百千強 強:有余
學習本詩
1、這首詩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
詩中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2、《木蘭詩》按什么順序安排故事情節的?全詩可分為幾部分?各部分都寫了什么內容?
以故事的發生、發展、結局的時間為序。詩的正文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敘述木蘭的身份,交代從軍的緣由,以及寫木蘭出征前的準備工作和征途上的見聞、感受。
第二部分(第4段),寫木蘭萬里長征,十年轉戰凱旋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5-6段)寫木蘭歸來見天子,功成不受賞,請求還故鄉,以及爺娘姐弟迎接木蘭、木蘭和親人團聚的情形。
最后一段是附文,以兔為喻,贊美木蘭。
3、本詩寫木蘭從軍的全過程,全詩共寫了幾件事?哪些詳?哪些略?這樣的詳略安排突出了木蘭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寫了木蘭決定代父從軍,準備行裝奔赴戰場,12年征戰生活,辭官還鄉與家人團聚。其中代父從軍、辭官與家人團聚是詳寫。詳寫這些內容突出了木蘭深明大義,勇于獻身,不慕功名,熱愛祖國和家鄉的中國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4、文中哪些句子描寫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5、從《木蘭詩》中找出表現木蘭作為女孩子的生活和感情的語句。
木蘭當戶織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6、全詩結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結尾一段用兔比喻,說明在“十年征戰”的生活中,識別不出木蘭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蘭在艱苦的戰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隱瞞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樣英勇無畏,為國立功,一個聰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關于“木蘭”的形象
《木蘭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地描繪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替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木蘭的形象,集中地表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樂觀的優秀品質。
關于全詩的主題思想
《木蘭詩》描述了我國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歌頌了女英雄木蘭勤勞樸實、剛強勇敢的性格和不愛功名、不慕富貴的高尚品德。
測試
1、下列加紅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可汗(kè hán) 轡頭(pèi) 鞍韉(jiān)
B、啾啾(jiū jiū) 朔氣(suò) 燕山(yān)
C、云鬢(bìn) 金柝(tuò) 鎧甲(kǎi)
D、紅妝(zhuāng) 穿著(zhuó) 傍地(bàng)
2、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昨夜見軍貼,可汗大點兵
B、萬里赴戎機,關山渡若飛
C、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D、雙兔傍地走,安能辯我是雄雌
3、下列句子中加紅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愿為市鞍馬 市:買
東市買駿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將 郭:外城
木蘭不用尚書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氣傳金柝 朔:北方
策勛十二轉 策勛:記功
D、軍書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賞賜百千強 強:有余
4、下列句子中沒有用對偶手法的一項是( )
A、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B、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C、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D、策勛十二轉,賞賜千百強
5、對詩句品味有誤的一項是( )
A、“萬里赴戎機”:“萬里”極言征程之遠,“赴”表現動作之迅速、果敢。
B、“關山度若飛”:跨越飛和山,像飛一樣,展現了木蘭的矯健雄姿。
C、“朔氣傳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聲音在寒氣中傳送,表現軍旅生活的單調、無聊。
D、“寒光照鐵衣”:用寒光和鐵衣,展示邊關將士的英武風采。
參 考 答 案
1、B
解析:“朔”讀“shuò”。
2、C
解析:A中“貼”為“帖”;B中“渡”為“度”;D中“辯”為“辨”
3、D
解析:“十二”表示多數,非確指。
4、D
解析:對常見修辭手法的辨別。
5、C
解析:朔,指北方。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這句話既是對邊塞景物的描寫,也是描寫木蘭英姿颯爽的形象。
中考解析
1、根據下面各句的內容或提示,概括出相應的成語( )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
B、《扁鵲見蔡桓公》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蔡桓公的悲劇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C、《桃花源記》結尾寫劉子驥打算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后人據此概括出一個成語為____________________。
D、《木蘭詩》結尾:“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后人概括為一個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事情錯綜復雜,不易辨清真相。
【考點】:成語的來歷及其意義
【分析】:此題既考查了對詞義的理解,又考查了成語積累,同時考查學生對學過的文言詩文的理解。A項的成語是:三顧茅廬。出自諸葛亮的《出師表》。B項的成語是:諱疾忌醫。C項的成語是:無人問津。D項的成語是:撲朔迷離(或迷離撲朔)。
2、用原文將下列句子補充完整。
朔氣傳金柝,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蘭詩》)
【考點】:背誦
【分析】:此題考察背誦,“寒光照鐵衣。”
3、根據原文,將句子補充完整。
將軍百戰死,____________。(《木蘭詩》)
【考點】:背誦
【分析】:此題考察背誦,“壯士十年歸。”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13
教學設想:
課型設計:講讀課
基于學生對木蘭替父從軍的了解,可對詩歌內容處理上簡潔明快些,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詩歌內容。賞析詩歌的語言藝術,明確多種藝術寫作手法。理解木蘭替父從軍的詩歌主旨。
課時:2課時
教學進展:
導言:同學們都知道“巾幗不讓須眉”這句古語吧,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就有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立下赫赫戰功。她的事跡被老百姓編成民歌廣為傳唱。她的名字叫花木蘭。現在我們就從這首流傳于世的北朝民歌中,來感受一下“巾幗不讓須眉”的氣魄吧!
1.文學常識: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與南朝民歌《孔雀東南飛》合稱文學史上的“樂府雙璧”。
2.字詞注音:
鞍韉(an jian),金柝(tuo),轡頭(pei tou ),云鬢(bin)。
3.全班朗讀全文。了解木蘭替父從軍的事跡。
4.口述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5.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每段詩歌內容,力求文字簡潔、工整,符合文意。
參考答案:
1. 木蘭嘆息
2. 替父從軍
3. 整裝出征
4. 十年征戰
5. 榮歸故里
6. 還身女兒
7. 難辨雌雄
6.木蘭替父從軍這篇詩歌,它所描寫刻畫的重點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參考答案:
重點戰前木蘭備戰、戰后親人相逢,而戰爭的過程、場面沒有重點描寫。萬里征程和十年苦戰則一筆帶過,給讀者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此外,作者的興趣并不在于表現戰爭,也不在于謳歌木蘭馳騁沙場、克敵建功的英雄行為,而在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一戲劇性事件上。
7.從詩歌如此的詳略安排上,概括出詩歌的主旨。
參考答案: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了木蘭勤勞、智慧、勇敢、堅強和不貪圖利祿的高貴品質,以及她愛國愛家的崇高精神。
8.品味詩歌的語言特色:
鋪排手法: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反復手法: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夸張手法: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互文手法: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頂針手法: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
9.作業 :
小作文:英雄花木蘭,戰場殺敵寇。(仿民歌形式,可適當運用多種藝術手法,續寫木蘭在戰場上是如何英勇殺敵、保家衛國的。)
字數:100-150字。
背誦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教學重點:
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教學難點:
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學課時: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
學生聽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自由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2.文學知識介紹。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出示幻燈片,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詩是一首北朝民歌,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
二、初讀感知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同桌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這首民歌,注意朗讀的節奏和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3.利用古漢語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詞的音義、精彩詩句等內容制作學習卡片,并試著翻譯課文。
三、設疑自探
1.本詩敘述情節詳略得當,請作簡要分析,并概括這首敘事詩的內容。
2.你覺得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
3.本詩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語言特色。
四、解疑合探
學生小組討論后明確:
1、詳寫: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和還家。略寫:出征前的準備、軍旅征戰生涯。內容:這首長篇敘事詩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
2、結合詩歌內容,分析木蘭的形象: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
3、本詩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語言特色。
整首詩大量運用了民歌常用的藝術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復、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語言豐富多彩,有口語,有整齊的律句,句型有長有短,讀起來節奏明快,聲韻鏗鏘,富有音樂感。教師適時舉例說明。
五、質疑再探
通過以上學習,你還有哪些疑問?
問題預設: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與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重點研討課文第4自然段。
明確:①木蘭的征戰生涯。②對偶。作用:筆墨精煉,對仗工整,音調鏗鏘,氣氛雄壯悲涼。 ③過渡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六、拓展運用
你還知道歷史上或者傳說中哪些女英雄及她們的事跡,講給大家聽。
七、課堂小結
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獲。(不必只局限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即可。)
八、布置作業基礎訓練習題
板書設計:木蘭詩
1.人物形象。
2.語言特色。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15
木 蘭 詩 選自:北朝樂府民歌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嘆息聲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織機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問問姑娘你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蘭回答道)姑娘我并沒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見征兵文書,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我木蘭沒有兄長,我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現在起替代父親去應征。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在東市上買來駿馬,西市上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市上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北市上買來長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嘩嘩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啾啾的鳴叫聲。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行軍萬里奔赴戰場作戰,翻越關隘和山嶺就象飛過去那樣迅速。北方的寒風中傳來刁斗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十年之后才得勝而歸。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授爵木蘭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郎這樣的官,希望騎上一匹好駱駝,借助它的腳力送我回故鄉。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象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的腳喜歡亂搔亂撲騰,雌兔的兩眼老是瞇縫著,當它們挨著一起在地上跑的時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誰雄誰雌呢?
雄免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16
一、選擇題。 1、下列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懈怠(daì) 飯缽(bō) 畏忌(jì) b、碣石(jié) 藕花(ǒu) 慚色(cán) c、紅妝(zhuāng) 朔氣(sù) 咋咋(zé) d、竦峙(sǒng) 為學(wéi) 可汗(kè) 2、下列解釋有錯誤的一組是:( ) a、杼:織布梭子。 憶:思念。 惟:只。 軍帖:軍中的文告。 b、可汗: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君主的稱號。 市:買。 鞍馬:泛指馬和馬具。 日:早晨。 c、濺濺:馬叫的聲音。 啾啾:水流聲。 戎機:軍機,軍事。 策勛:記功。 d、胡騎:胡人的戰馬。 度:過。 郭:外城。 扶將:扶持。 3、下列加黑字讀音相同的一項是( ) a、著我舊時裳 顯著 著作 b、燕山 燕國 燕子 c、可汗 汗水 流汗 d、充當 當心 當戶織 4、下列各句中與原文不一致的一項是( ) a、康肅忿然回 b、我亦無他,惟手熟爾 c、陳康肅公擅射 d、有賣油翁釋擔而立 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有( ) a、以我酌油知之 b、無他,但手熟水 c、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d、屏棄而不用 6、與“汝亦知射乎”一句含有不同人稱的一項是( ) a、海女知之首 b、子何恃而往 c、吾射不亦精乎 d、爾安敢輕吾射 7、下列句子中的語境義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嘗射于家圃(園子) b、次北固山下(停泊) c、明月別技驚鵲(另一枝) d、齊魯青未了(明白) 8、下列作品,作家,朝代搭配有誤的一項是( ) a、《次北固山下》宋代王灣 b、《如夢令》宋代李清照 c、《西江月》宋代辛棄疾 d、觀滄海》東漢曹操二、填空題。 1、萬里赴戎機,____________ 。朔氣傳金拆,_____________ 。 2、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3、潮平兩岸闊, 。 ,江春入舊年。 答案一、 1、 c 2、 c 3、 d 4、 c 5、 a 6、 c 7、 b 8、 a二、 (略) 閱讀并回答問題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抱,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給下列字注音。(4分) 勛( ) 賜( ) 姊( ) 朔( ) 2、形近字辨析組詞。(8分) 姊( ) 鬢( ) 帖( ) 朔( ) 涕( ) 髫( ) 貼( ) 溯( ) 3、解釋下列詩句中加線的詞語。(6分) ⑴ 策勛十二轉( ) ⑵ 賞賜百千強( ) ⑶ 出郭相扶將( ) ⑷ 著我舊時裳( ) ⑸ 雄兔腳撲朔( ) ⑹ 雌兔眼迷離( ) 4、指出第2自然段中的通假字。(4分) ⑴ “ ”同“ ” ⑵ “ ”同“ ” 5、回答下列問題。(5分) ⑴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運用的修辭方法除了對偶之外還有什么?這句話應怎樣翻譯? 答: ⑵ “爺娘聞女來…阿姊聞妹來……小弟聞姊來…”運用的是什么修辭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答: ⑶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裝”運用的是什么修辭方法? 答: 6、“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之中有一成語,是 ,意為 。(2分) 7、“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用的是什么修辭方法?改為陳述語氣。 答: 8、詩中最后一自然段意在 。(2 分) 9、根據要求填寫原文。(3分) ⑴ 描寫伙伴驚奇的句子: ⑵ 表現木蘭不貪圖富貴利祿的句子: ⑶ 表現木蘭歸鄉心切的句子: 答案 1、 xūn cì zǐ shuò 2、 ⑴ 姊妹 涕淚 ⑵ 鬢角 垂髫 ⑶ 字帖 補貼 ⑷ 河朔 追溯 3、 ⑴ 次 ⑵ 有余 ⑶ 外城 扶持 ⑷ 穿 ⑸ 爬搔 ⑹ 瞇著眼 4、 ⑴ 帖 貼 ⑵ 火 伙 5、 ⑴ 互文;打開我東、西閣的門,坐在閣內的床上。 ⑵ 排比;更能突出家人聞歸訊的喜悅心情。 ⑶ 對偶 6、 撲朔迷離 比喻事物錯綜復雜,難于辨別 7、 反問。雙兔傍地走,不能辨我是雄雌。 8、 對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二年未被發現的謹慎、機敏加以謳歌和贊美 9、 ⑴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⑵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⑶ 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一、解釋下列詩句上加黑的字詞。 1、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 2、萬里赴戎機 ( ) 3、朔氣傳金柝:( ) 4、出郭相扶將:( ) 5、雄兔腳撲朔:( ) 6、雌兔眼迷離:( ) 二、試判斷下列詩句哪些運用了對偶,并從課文里再找一找,看看還有哪些詩句是對偶的。 1、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 2、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 3、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 ) 4、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 5、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 )三、下列詩句哪些是用了排比的?并體會它們的修辭作用。 1、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2、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3、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4、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5、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四、簡答、填寫。 1、詩中有三個內容寫得詳細,即寫木蘭的( )、( )、和( ),有一個內容寫得簡略,即寫木蘭的( )。 2、詩中( )兩句描寫行軍疾速情景,( )兩句描寫艱苦的戰地生活。 3、木蘭不圖功名利祿、眷戀家園生活的詩句是( )。五、選出與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項。 1、雙兔傍地走( ) a、走觀觀花 b、茶走味了 c、車剛走 d、漏消息。 2、安能辨我是雄雌?( )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 c、安的什么心 d、安營扎寨 3、木蘭當戶織( ) a、捷報飛來當紙錢 b、當著大家談一談 c、他會當家 d、旗鼓相當六、給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郭茂倩( ) 機杼( ) 可汗( ) 鞍韉( ) 轡頭( ) 啾啾( ) 朔氣( ) 金柝( ) 鎧甲( ) 燕山( ) 紅妝( ) 穿著( ) 云鬢( ) 戎機( ) 傍地走( ) 百千強( )七、選擇對加黑的詞理解正確的項。 1、策勛十二轉( ) a、次 b、回 c、轉動 2、賞賜百千強( ) a、多 b、大 c、有余 3、愿為市鞍馬( ) a、市場 b、買 c、集市 4、愿馳千里足( ) a、希望 b、愿意 c、能夠八、選出譯文正確的一項。 1、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 a、將軍和壯士從軍十年,經歷了千百次戰斗。有的死了,有的勝利歸來。 b、將軍和壯士戰斗死去了,壯士從軍十年勝利歸來。 c、將軍在千百次戰中死去了,木蘭卻在十年后回來了。 d、從軍十年,經歷了千百次戰斗,將軍死去了,壯士歸來了。 2、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 a、聽不見爹娘呼喚女兒的聲音,聽見的是騎馬的胡人的叫喊聲。 b、雖然聽不見爹娘呼喚女兒的聲音,但卻聽見了燕山胡人的戰馬聲。 c、(木蘭)聽不見爹娘呼喊女兒的聲音,只聽見燕山胡人戰馬嘶鳴的聲音。 d、(木蘭)聽不見爹娘的呼喚聲,卻聽見胡人騎馬的喊聲。九、第3段中的“不聞……但聞……”采用了什么方法,連用兩次什么作用: ( ) a、采用對比手法,反映戰爭緊迫。 b、采用反復手法,表達了木蘭對親人的深切懷念。 c、采用對比手法,表達了木蘭對親人的深刻思念,極大地豐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復手法,表達了木蘭與親人分離極其悲痛的心理。十、對“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 ) a、表明了可汗的積極性很高。 b、“大”就是大規模的意思。 c、顯現戰爭緊張、頻繁、涉及范圍廣。十一、下面的句子各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依次分析正確的項是: ( ) 1、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2、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3、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4、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a、比喻 對偶 反復 夸張 b、對偶 對偶 排比 對偶 c、借代 反復 排比 對偶 d、對偶 反復 對偶 比喻十二、選出對下面詩句理解正確的項。 1、“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句表現的是:( ) a、寫征程的遙遠和軍情的急迫。 b、寫戰爭到來的悲涼氣氛。 c、以宿營地空曠寂涼烘托木蘭離家思親的情懷。 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寫的是:( ) a、概述戰爭的曠日持久,戰斗的激烈悲壯。 b、寫戰爭殘酷,將士死傷很多。 c、寫兵役之苦,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十三、讀下列語句,選出停頓恰當的一項:( ) a、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b、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d、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十四、下列句子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 ) a、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b、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c、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腸胃,針石之所及也。 d、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十五、默寫: 1、問女何所思, 。 ,女亦無所憶。 2、旦辭爺娘去, ,不聞 ,但聞 。旦辭 , ,不聞 ,但聞 。 3、萬里赴 , 。朔氣 , 。4、雄兔 , ;雙兔 , ? 答案一、理解字詞含義。 1、 但:只,僅 2、 赴:奔赴 3、 朔:北方 4、 郭:外城。出郭,出城外。 5、 撲朔:爬 搔 6、 迷離:瞇著眼 二、了解對偶常識。 第1、2、3、4是對偶。其中第3是放寬考慮的,因為“去”對“頭”不大理想。課文中還有一些對偶句,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三、 了解排比常識。第 2、3、4是排比。作用:“東”、“西”、“南”、“北”四句排比,寫木蘭為出征作準備,操辦急切而井然有序。“爺娘”、“阿姊”、“小弟”六句排比,通過父母姊弟各自符合性別、年齡、身份特征的舉止,描寫出了家中喜迎木蘭的歡樂氣氛。“開”、“坐”、“脫”、“著”四句排經通過木蘭一連串的動作,表現她歸來后喜不自禁的激情。四、 1、 從軍動機、懷念親人、辭官還鄉、從軍生活。 2、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3、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五、 “走”古漢語中,做“跑”講。雌兔和雄兔緊貼著地面奔跑。“走馬觀花”即“跑馬觀花”,意思是浮光掠影,很不深入。“走味”是失去原味。“車剛走”的“走”是“離開。”“走漏”即“透漏”出。“安能”、“安敢”中的“安”,都是表反問的疑問代詞,解為“怎么”。a、c、d、中的“安”,依次為“安定”、“懷著”、“安置、設置”。“當護織”和“當著大家”中的“當”,都是“面對”的意思。其作的分別為“充當”、“主持”、“相配”、“相稱”之意。各題正確的答案:1、a 2、b 3、b六、 倩 qiàn 杼 zhù 可汗 ké hán 韉 jiān 轡 pèi 啾 jiū 朔 shuò 柝 tuò 鎧 kǎi 燕 yān 妝 zhuāng 著 zhuó 鬢 bìn 戎 róng 傍 bàng七、 1、 a 2、 c 3、 b 4、 a 八、 1、 a 2、 c 九、 c 十、 b 十一、 b 十二、 1、 c 2、 a 十三、 a十四、 d 十五、 1、 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 2、 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3、 戎機,關山度若飛;傳金析,寒風照鐵衣。 4、 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閱讀《木蘭詩》,完成練習。
1.選擇對字詞理解正確的項。
①策勛十二轉( )a.次 b.回 c.轉動
②賞賜百千強(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為市鞍馬( )a.市場 b.買 c.集市
④愿馳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夠
2.選出對“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將軍和壯士從軍十年,經歷了千百戰斗。有的死了,有的勝利歸來。
b.將軍和壯士戰斗死去了,壯士從軍十年勝利歸來。
c.將軍在千百次戰斗中死去了,木蘭卻在十年后回來了。
d.從軍十年,經歷了千百次戰斗,將軍死去了,壯士歸來了。
3.對第3段中的“不聞……但聞……”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采用對比手法,反映戰爭緊迫。
b.采用反復手法,表達了木蘭對親人的深切懷念。
c.采用對比手法,表達了木蘭對親人的深刻思念,極大地豐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復手法,表達了木蘭與親人分離極其悲痛的心理。
4.對“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積極性很高。
b.“大”就是大規模的意思。
c.顯現戰爭緊張、頻繁、涉及范圍廣。
d.意思是非常、十分。
5.對下列句子修辭手法依次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②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③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④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a.比喻 對偶 反復 夸張 b.對偶 對偶 排比 對偶
c.借代 反復 排比 對偶 d.對偶 反復 對偶 比喻
6.對“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寫征程的遙遠和軍情的急迫。
b.寫戰爭到來的悲涼氣氛。
c.以宿營地空曠寂涼烘托木蘭離家思親的情懷。
d.寫行軍旅途的歡快。
7.朗讀下列語句停頓恰當的一項是( )
a.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b.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d.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參考答案
1.a c b a 2.a 3.c 4.b 5.b 6.c 7.a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a.鞍韉(jiān) 濺濺(jiān) 啾啾(jiū) b.紅妝(zhuānɡ) 霍霍(huò) 可汗(hán)c.唧唧(jī) 朔氣(shuò) 燕山(yān) 策勛(xūn)d.胡騎(qí) 金柝(tuò) 賞賜(cì)2.下面加點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但聞黃河流水(但是)萬里赴戎機(奔赴)b.出郭相扶將(外城) 朔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c.關山度若飛(度過)愿馳千里足(奔馳)d.雌兔眼迷離(瞇著眼)愿為市鞍馬(集市)3.下面是對木蘭的幾種評價,你認為正確的一項是( )a.木蘭替父從軍表現了古代北方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b.木蘭替父從軍表現了古代戰爭的殘酷和對統治階級戰爭政策的否定。c.木蘭替父從軍不僅表現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們對和平生活的向往。d.木蘭替父從軍不僅表現了愛國精神,而且表現了古代人民對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的抗議。4.按要求默寫。(1)《木蘭詩》選自宋代__________編的___ _______,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__________ _。(2)描寫木蘭奔赴戰場的矯健雄姿的詩句: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寫木蘭軍營中苦寒生活的句子: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成語“撲朔迷離”出自《木蘭詩》中的“ ”。(5)有詩云:“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木蘭詩》中有相似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下面語段,完成5~9題。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5.解釋加點的字。當戶理紅妝( ) 著我舊時裳( )6.找出文中的兩個通假字。7.“火伴皆驚忙”后的冒號有什么作用?8.這節詩采用的修辭手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9.這節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時有好幾個場面,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家中歡樂的氣氛b.木蘭喜不自禁的激情c.木蘭見到伙伴時喜劇性的場面d.木蘭對已失歲月的懷念與感慨 參考答案1.d 2.b 3.a4.(1)郭茂倩 《樂府詩集》 樂府民歌 (2)萬里赴戎機 關山度若飛 (3)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4)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5)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5.門 穿6.“帖”通“貼” “火”通“伙”7.提示下文。8.排比 對偶 9.d
《木蘭詩》的藝術美 篇17
一首膾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木蘭詩》,講述的是千百年前閨門女子木蘭的故事,她女扮男裝,挺身而出,代父從軍,展現了中華民族古樸、忠孝、堅貞、凜然大義等優秀品質。它是千古以來民謠民歌中的優秀杰作。
而今這篇中國“俗文學”作品的魅力,在海外又掀起一股“木蘭熱”。在國內,一些學者也紛紛為木蘭和《木蘭詩》而撰文,很多人認為木蘭氏起于隋唐,所言《木蘭詩》出自唐人之手。今究該說,不難辨識他們是步南宋章樵和左克明的后塵。樵著《古文苑》,克明著《古樂府》,二人并言“木蘭詩”為唐人作。現究章、左二說,實源于北宋的官方叢書《文苑英華》,就在該書的卷三三三[部]已載《木蘭歌》,并題作者為唐人韋元甫,于是,在南北朝時代未署作者姓名的《木蘭詩》,到了宋代始被韋氏盜名,對此,該書編者也知有弊,不得不筆端搪塞,另借含糊之意,隨于其下自注小字“韋元甫續、附入”,尚不滅該詩為前人所作之跡。載入《文苑英華》的《木蘭詩》,從此剽為韋氏所作,而且,開頭第一句就改寫成“唧唧何力力”,其錯中錯,移花接木之術,以及附于韋氏之榮,都導致后人嘲笑。再看宋初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二十五題名《木蘭詩二首》,郭氏將未署名的古詩排列在前,韋氏新作排于后,新老分明,同時在題下,標明唐人韋元甫續與“附入”二字,由此,可以斷定唐以前即有《木蘭詩》。
《木蘭詩》始于南北朝的見證:
首先從該詩全文來鑒別:詩內曾提到的“可汗”一辭,這在《舊唐書·音樂志二》:“后魏所謂〈簸邏〉也,其曲多‘可汗’辭”。又在《樂府詩集》卷二十一載:“后魏之世,有〈簸邏歌〉,其曲多‘可汗’之辭”。二書所證,《木蘭詩》實存南北朝跡象。另外,詩中描述木蘭女“對鏡帖花黃”一句,它正是北朝人所沿用的民間風土習俗,那時婦女的化妝方式,往往濃飾“額黃”以求其美,這在《北齊校書圖》里,已繪有當時女子的額黃像,流傳于今日尚存,該圖像的所施“額黃”那時相當流行,古人所遺此圖,堪稱力證。
其次,南朝陳后主時,由釋智匠在光大二年(568年)所編成的《古今樂錄》相繼問世,其中就有《木蘭詩》一首。除此,郭氏《樂府詩集》“木蘭詩”里,首引《古今樂錄》“木蘭不知名”,已證古有未署作者名字的木蘭詩。但是近年一些學者認為它是一條南北朝的孤證,不免有疑。故另舉他例:南朝[梁鼓角橫吹曲]其中即有〈木蘭曲〉一折,并言木蘭女代父從軍事。從《辭通》和一些姓氏書里,又皆言有南朝宋何承天的《姓苑》載其“花姓;木蘭氏,任成人”。還有《中國姓氏辭典》花姓條:引述“〈姓苑〉始見花姓,〈述異記〉載北朝有女英雄花木蘭”。所以筆者認為,將這篇描寫巾幗英雄的簡明史詩,歸于南北朝,是無可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