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七年級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精選12篇)
語文七年級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合作探究與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礎上,聯系自身經驗,對文本進行了個性化解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人文素養。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主要體現重在引導學生欣賞和表述之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葉圣陶語),這個例子既承擔了落實本單元教學重點的任務,又承擔了對學生進行文學審美教育的責任,因此是個很好的藍本。
2.文本簡析:
的手法,更要讓學生仔細品味語言,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望,所以教師要采取鼓勵機制,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熱情。并且,初一是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的時期,但他們的鑒賞能力還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以上幾點主要是從學生的現有水平、學習習慣和能力上去認識歸納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2.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重點難點】
1.針對單元重點和教材內容,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2.針對學生的現有水平和心理層次,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難點是:
【教學方法】
1、教法:
【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素材。
【課時安排】
一課時(45分鐘)
【課型】
新授課
【教學過程】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3分鐘)
(一)課前預習
1.掌握本文字詞,熟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對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記號。
2.利用圖書館、網絡等資源,認識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二、窺一斑而知全豹(12分鐘)
整體感知全文,篩選關鍵信息,思考以下問題。
三、奇文探究共賞析(22分鐘)
四人組成一個小組,合作完成以下內容,并且采用“小組擂臺積分榜”進行評價。
(一)研讀入境品語言
展示例句,讓學生運用聯想法,替換法,咀嚼品味作者細膩而準確的寫作手法。
(二)賞讀入心悟情思
讓學生“讀其所喜,品其所愛”,重視誦讀能力,并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先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這也是我的教法和學法指導。學生邊讀邊評邊議,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導學生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并作好評價的引導。
(三)涵詠入理勇質疑
這個環節安排在這里是為了給學生討論交流提供一個緩沖的空間,讓學生質疑,這個疑問可以是預習課文時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討論交流中產生的。產生的疑問可由學生互相解答,
四、萬水千山總是情(8分鐘)
(一)拓展遷移
欣賞一段視頻,走出語文的范本,走向課改中倡導的“大語文”境界。
(二)課堂總結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師總結,改由學生總結。這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驗,而且這種生成性的信息反饋更加準確有效,可以使得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和完善。
(三)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略)
【教學反思】(略)
語文七年級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篇2
教學目標:1、了解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跡。
2、品讀課文,體會聞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質。
3、注意本文的選材角度和記敘重點。
4、聯系時代背景領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品讀課文,體會聞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質,并學習本文的寫法。
教學難點:聯系時代背景領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個世紀30年代,聞一多先生在國立青島大學任教,在教學間隙,他寫了大量的詩作,出版了《紅燭》、《秋菊》等詩集。當時,不少人想拜他為師,但他有規矩,你若要拜他為師,必須先把詩作給他看,他覺得你有發展前途,才肯收你為徒……文學青年臧克家不遠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題為《幻光》的詩向聞先生請教。詩曰:“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無邊的苦海”聞先生讀完這首詩,深受感動,欣然收臧克家為徒!
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中國現代著名詩人臧克家的一篇寫他的老師的文章《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二、解讀文本。
1、整體把握:
⑴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聽完后把下面這句話補充完整。(可以用課文原句)
聞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寫了聞一多先生的哪兩個方面?注意兩部分之間的過渡語。
2、仔細品味:探尋聞一多先生的足跡,體會其精神品質。
(1)作為學者和詩人的方面:
向古籍鉆探、開文化藥方《唐詩雜論》毅力頑強、憂國憂民、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楚辭校補》珍惜時間、吃苦耐勞!
《古典新義》
該部分哪些地方在敘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寫?找出來,讀一讀,體會其作用。
(2)作為革命家的方面:
爭取民主、反對獨裁大聲疾呼言行一致!
(說了就做。)函寄傳單
大罵特務英勇無畏、義無返顧!
帶隊身先士卒!
該部分在敘述中穿插的描寫比較少,但有一些評論人物言行的話,請找出來讀一讀,體會其作用。
3、小結、回顧:
⑴聞一多先生的業績及品質;
⑵大體比較在兩部分中聞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異同;
⑶歸納:聞一多先生足跡深深,品德高尚,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4、布置作業:
(1)摘抄生動、優美的詞句;
(2)聞一多先生的事跡很多,試為本文補充一兩個事例。
語文七年級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
1、學習圍繞中心選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學習聞一多先生說做統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個高尚的人。
教學重點:
學習聞一多先生說做統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個高尚的人。
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
課前準備:
收集臧克家、聞一多的背景常識,了解他們的主要事跡和作品。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此環節談話導入 ,意在告訴學生要全面地看問題。)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人物訪談的節目,我也讓學生談談一位人物,小品表 演藝術家---- 趙麗蓉,學生談的多是她在表演方面的成就,我告訴他們,她生 前為人和藹,正氣,誠懇, 人們都喜歡親切地稱她“趙大媽”,在她去世后, 人們都稱贊她的一生是“德藝雙馨”。
接下來,我請學生看兩幅圖片,我國文學上的兩位大家---------聞一多、臧克 家。
屏幕出示 學生介紹。(介紹不全的,教師可補充。)
如:聞一多是五四運動以來知識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時代是新月派 詩人,中年 時代是舊經典的研究學者,晚年成為青年所愛戴的,昂頭作 獅子吼的民主戰士,“一二·一”慘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愛國民主 運 動,直到犧牲生命。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臧克家介紹老師聞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討聞一多的人生。
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1、指生朗讀課文,讀后評議,正音。
2、讓學生說預習課文后,認為本文圍繞人物的哪些方面寫 了哪些事情?
(這一環節在于,通過讓學生不斷地回答,明確圍繞中心選材的方法。)
做了再說
學者 優秀
做了不說
聞一多 口的巨人
行的高標
先說后做
革命家 大勇
敢說敢做
質疑問難:
此環節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并鼓勵其他學生答疑,補充,最后不明白的問題 老師作答。
如:
1、解釋字詞
寫照 高標 詩興不作 目不窺園 精神食糧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2、理解句子:
1)“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藥方。”的含義。
2)“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后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 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怎樣理解“小聲說”,“聲 音越來越大”?
3)為什么說“言論和行動完全一致,這是人格的寫照。”?
4)“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 門。”“大門”指什么?“跨出大門”和“跨進大門”各指 什么?
5)理解這句話“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
合作探究性學習:
(此環節目的是解決目標2)
上課時我們一起探討過趙麗蓉老藝術家光輝燦爛的人生,在本文,作者也處 處流露著聞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現在請大家討論一下,總結出聞一多的偉大之 處,并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分組討論,教師集中討論結果:
A、做了再說,做了不說。
作為學者:
研究古籍,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
研究目的: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小結:聞一多先生為了探究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 食,十數年如一日,終于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
B、說了就做,敢說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
小結:投身于民主運動,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
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
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
拓展延伸:
學習本文后,聞一多的說和做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實,古人也認為說和 做對做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你能說出稱贊“說”或“做”的詞語嗎?
一言九鼎 一諾千金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等
聯系學生實際,讓他說出平時在說和做方面有不恰當的事嗎?教師繼續引導 他談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對!言行一致這是做人最起碼的準則,你想讓自己擁有高尚的人生嗎?老師 我個人認為,高尚的人不僅僅能做到這些,所以,我送給大家一句話:
人生是一種追求,一種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良好的 修養,高雅的情趣,寬闊的胸懷,大度的氣質。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為 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小心為芳鄰,以希望為哨兵,認準自己的目標,義無返 顧勇往直前。
總結寫法:(讓學生自己總結)
夾敘夾議
前后照應
精心剪裁,詳略得當等
總結:2004年2月我國文壇上又隕落了一顆璀璨的明星,就是本文作者,課下收集閱讀臧克家的事跡和作品,繼續探討臧克家的藝術人生。
作業 :
1、繼續探討臧克家的藝術人生。
2、閱讀聞一多詩集。
板書設計 :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臧克家
聞一多
學者
說----------------------------做
革命家
言行一致的人格 愛國獻身的精神
語文七年級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清思路,概括內容。
2.學習本文敘述中融入抒情、描寫和議論的表達技巧。
3.學習聞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學重點:表達方式的運用及其作用,以及如何精選典型事例。
教學難點:品味生動形象的語言。
課前預習:①生字、生詞②查找臧克家、聞一多的資料。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導語: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這段話高度贊揚了誰?明確:聞一多。表現了他怎么樣的精神品質?
明確:具有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文中就充分表現了這一點。
3.檢查預習情況:
⑴一名學生朗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⑵解釋詞語:
望聞問切、兀兀窮年、迥乎不同、赫然(多媒體出示,學生板演、訂正)
⑶文學文化知識簡介:
①臧克家:(略)
②聞一多:(見同步資料)
二、梳理文章內容(自主、合作)
1、熟讀課文,思考問題:
問題:①課文可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幾件事?這幾件事作者是怎樣銜將其連綴在一起的?
②本方是以什么來結構文章的?
③上下兩部分的共同點是什么?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3、教師評議發言,歸納討論意見。
問題一:課文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作為學者”的方面,寫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部書的情況;二部分“作為民主戰士(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為例證。上下兩部分之間,用了總承上文和總起下文的過渡句,使銜接緊密,過渡自然。
問題二:作者是以議論結構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敘述的綱領,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總結這兩處都是議論。第八、九兩段是第二部分的綱,最后一段則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總結。這兩處也都是議論。
問題三:本文敘述了聞一多先生不同階段在“說”“和”“做”方面表現的不同特點,熱情贊揚他救國救民的需要及“說”和“做”的愛國精神。
三、鞏固練習
完成《同步學習與探究》“讀文見義”部分(3、4)
四、布置作業
找出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嘗試品味鑒賞,把自己的理解寫在筆記本或標記在課文空白處。
第二課時
一、復習拓展
任務:細讀全文,畫出精碎的語句,然后復述課文,并說出聞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前后期有什么變化?(讀文—復述—談變化)
明確:聞一多先生前期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十數年如一日,終于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后期則投身于民主運動,敢于為人民講話,面對兇殘的敵人,無所畏懼,視死如歸,體現出民主戰士的大度,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楷模。聞先生在前后期年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時社會認識的變化。但作為一名單越的學者,一名偉大的愛國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卻是始終如一的。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問題引領,細讀課文。
思考:你眼中的聞一多是位怎樣的人?依據是什么?(學生合作交流)
2.探究品味聞一多寫作《唐詩雜論》的部分。
(1)齊讀3.4段:
(2)這部分文章敘述聞一多的寫作《唐詩雜論》的目的以及他為了這一目的而苦讀鉆石的特點。請從文中找出表現這些內容的關鍵詞句的表達作用。
(3)合作小組討論交流(時間不少于三分鐘)。
集體歸納明確:要給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深宵燈火“大開光明之路”用比喻,擬人手法表達聞一多先生為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古籍的目的。
“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以整齊的句式流瀉的激情,熱情贊美聞一多治學“潛心貫注,心會神凝”“無暇”“惜”,表現他治學專心致志的程度。“貪”,表現他治學如饑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現其治學成果來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思考討論:文章怎樣寫“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的聞一多先生的“說”與“做”的?與第一部分寫法有什么不同?這樣寫能收到怎樣的效果?
使學生明確:作為爭取民主的戰士,聞一多先生既“說”又“做”,先“說”跟著“說”的就是“做”。
第一部分寫法是引用聞先生的“言”,然后記其“行”,再進行議論。第二部分把聞一多先生的“言”和“行”糅合起來寫,把敘述和議論結合起來寫,給人以飛流直下,一氣呵成的感覺,表露了聞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為代價求民主反獨裁的高尚人格。議論中寓含深情,議論中夾以事實,扣擊讀者的心弦,使人對聞先生的凜然正氣和高尚情操油然而生敬仰之情。
4.這篇課文在敘述中穿插了哪能些形象的描寫?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明確:課文中對聞一多的語言、肖像有許多具體描寫。例如炯炯目光、頭發零亂、昂首挺胸、長須飄飄、目不窺園。又有細節描寫,例如“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凡此種種,能起到具體再現聞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風仿佛都成了可以具體感知的東西。
5.小結:聞一多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聞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是卓越的學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三、鞏固深化
完成《同步學習與探究》“拓展性學習”部分(1-7)
四、總結
回顧學習內容,總結學習收獲,自評參與學習的主動程度。
附:板書設計
語文七年級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
1、通讀課文,理解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2、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作者對聞一多的贊美敬重之情。
3、學習聞一多熱愛祖國、為了祖國的民主富強奮斗終身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品味重點語句關鍵詞語,探究其內涵。
課前準備: 閱讀課文,預習生字、生詞。
第一教時
一、新課導入 :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鄧稼先》這篇文章,我們無不為我國優秀知識分子為祖國默默奉獻的感人品質所感染。甘愿為國為民而獻身,是我國歷代優秀知識分子的光榮傳統。今天我們在來學習一篇寫我國優秀知識分子的文章《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讓我們在從聞一多身上感受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二、整體感悟:
1、一名學生朗讀課文,聽讀的學生思考如何歸納文章的中心內容。
2、合作學習小組討論一分鐘,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師評議學生發言,歸納討論意見:本文敘述了聞一多先生不同階段在說和做方面表現的不同特點,熱情贊揚他救國救民的需要而說和做的愛國精神。
三、品味探究
1、聞一多一心救國救民的精神,最突出的表現在哪些事情上?
a. 全班討論交流。估計不止提到老師預期的兩件事。
b.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每一 階段中最突出的表現:苦讀寫作《唐詩雜論》,在李公樸被害后大無畏地參加群眾大會。
2、探究品味聞一多寫作《唐詩雜論》的部分:
a、齊讀三、四小節。
b、這部分文章敘述聞一多寫作《唐詩雜論》的目的以及他為了這一目的而苦讀鉆研的特點。請從文中找出表現這些內容的關鍵詞句的表達作用。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時間不少于三分鐘。 全班討論交流,教師隨時評議歸納學生的討論意見:
要給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深宵燈火“大開光明之路”,用比喻、擬人手法表達聞一多先生為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古籍的目的。
“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以整齊的句式,流瀉的激情,熱情贊美聞一多治學“潛心貫注、心會神凝”。
“無暇”“惜”,表現他治學專心致志的程度。“貪”,表現他治學如饑似渴的欲望。“辛苦”“凝成”,表現其治學成果來之不易。)
3、品味探究第二部分:
a. 齊讀第二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b. 讀出自己最喜歡的語段,抓住關鍵語句,說一說他們表達中心內容的作用。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出還不明白的問題;鼓勵其他學生回答,也可由老師回答。課后練習二提出的問題,如果課堂討論未涉及,學生又未質疑,可提問學生,予以解決。
五、鞏固拓展
請你列舉一首聞一多的詩,說明他作為詩人也是憂國憂民的愛國者。
六、拓展延伸
1、回顧學習內容,自結學習收獲;自評參與學習的主動程度。
2、以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結束教學過程 。
課后記:
本文主要圍繞聞一多先生的說、做兩個方面展開,在授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把握他作為學者和作為革命家的不同,概括他在這兩個方面說和做的不同點,思考其深刻思想根源,進而更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思想內涵。
語文七年級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篇6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保定市物探中心學校第二分校七年級 李方
一. 說教材。
1.第三單元所選的題材均和歷史人物有關,《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是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所以在本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單元提示指出,“學習本單元,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實際上這一課也確實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良好載體。
3.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積累字詞,誦讀文句。
(2)過程和方法: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聞一多熱愛祖國、為了祖國的民主富強奮斗不息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
品味本文典雅和文白夾雜的語句,探究其內涵。
4.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 說教法。
1.使用多媒體演示,但僅限于出示需要大量口述的背景材料和難以轉述的內容。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予以適度地點撥和引導。
3.這篇文章的寫作思路相對清晰,因此訓練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應該作為這一課的一個要點比較適當;同時通過訓練,讓學生意識到能夠對一篇文章理清思路不是我們的真正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對于我們理解所有文章有極大的好處。
4.這篇文章的語言風格不是單一的,但文章的語言運用形式卻是與文章的內在形式需求是和諧共生的:寫作“古典學者的聞一多先生”部分的語言是典雅的,文白夾雜的;寫作“大勇的革命烈士”部分的語言是豪放的,充滿激情的。這些都體現出“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這個基本認知。
三. 說學法。
1.重視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們意識到發現問題其實不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只要能針對文章的內容或形式設定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是符合要求的,如果提出的問題能正中文章的“穴位”甚至是軟肋,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恰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那就更是難能可貴。
2.盡可能讓學生在現有知識儲備的前提下推斷出合情合理的結論,以期有更多的思維發散拓展空間。
3.教師預設問題的外延和內涵要有更大的包容性,這樣能夠吸引“待進步”學生和其他同學一同步入生成空間,而不僅是把問題只留給“優秀”學生。
四. 說教程。
環節1:導入:在1999年12月20日,那個澳門回歸的日子里,大家都在唱著那首《七子之歌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同學們,你們知道詩歌的作者是誰嗎?對,是聞一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學生、現代著名詩人臧克家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展現給我們的是:大師筆下的大師,巨人心中的巨人。(板書課題,并且出示聞一多的畫像)
環節2:針對學生們英語學習中的特殊疑問句形式,引出特殊疑問詞:who、what、why、how,請學生用這些詞語對題目提出合理的問題,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快速閱讀課文并結合注釋弄清楚課題中“聞一多先生”的身份,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聞一多先生的大體情況(what),把握文章寫作的重點是“學者”和“革命家(民主戰士)”方面,以此為提綱去理清文章思路,完成“教學目標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環節3(順延環節2):請學生找出臧克家對“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和“革命家(民主戰士)”的評價性語言。此一環節目的在于:一是環節2中學生已經弄清楚了文章的分總結構,容易利用分總結構快速找出結論性的語言——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黑體板書);二是利用作者的評價進而讓學生弄清楚這個評價的原因(why、how):“卓越的學者”——學術研究古籍方面成績卓著——《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大勇的民主戰士”——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板書)至此完成了課題中的“做”。
環節4(順延環節3):截至目前,課題上的“說”尚未弄清楚。我要求學生找出文章引用“聞一多先生”的原話:
a.“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b.“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c.“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
d.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張,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請傳觀。”
e.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
f.“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針對這六句話進行分類,就能夠“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和“革命家(民主戰士)”身份的“說”和“做”區分開來。
ab(學者方面的“說”)
cf(民主戰士方面的“說”)
de(民主戰士方面的“做”)
這個環節實際上是個難點,題目中的“說”和“做”并非簡單地可以通過標點符號來直接判斷,它需要通過學生判斷語言自身到底是目的還是手段來斷定。
環節5(順延環節4):進一步解決“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卓越“,作為“革命家(民主戰士)”“大勇”的原因。
前者實際是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即志趣、研究目的、勤奮與刻苦(寫作《唐詩雜論》的過程);后者實際上“反對獨裁,爭取民主”“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一致。后者為了刻畫“聞一多先生”的“大勇”,大量敘述當時的白色恐怖,拿“聞一多先生”的大無畏言行與之進行對比。我的用意是想借此解決文章詳略安排的真實目的。
這個環節主要是解決聞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前后期有什么變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文章從兩個側面來表現聞一多的形象,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其實有著同一個精神核心———愛國情和使命感。潛心學術是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革命斗爭是為了踏出一條救國救民的血路。這個環節也是為了解決教學目標2。
環節6:要求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聞一多先生”的“話”,讀出語氣,并加以背誦;要求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句,將其合理地嵌入一段話中。這個環節意在積累名人名言,是對當前河北省中招考試的一種題型的練習,同時也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1。
至此,學習目標基本完成。
環節7:材料補充:
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說:“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周恩來:“魯迅和聞一多,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001年4月29日,在清華大學建校70周年大會上講:“聞一多先生橫眉冷對反動派,寧死不屈,表現了‘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的高風亮節,這是清華大學的驕傲,也是我們知識分子的光榮。”
朱自清《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團火,照見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冰心:“聞一多的死是一首詩大的詩,他給我們留下了最完美、最偉大的詩篇。”
《一多畫像》:一詩一文一煙斗,一個脊梁一聲吼。一畫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紅燭。
學生朗誦《最后一次講演》。
環節8:結束語。學習本文后,聞一多的說和做可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實,古人也認為說和做對做人來說是很重要的,那么我們在做人的過程中就要做到“一言九鼎”“ 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訥于言而敏于行”等。
板書: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卓越的學者做了再說,做了不說
大勇的革命烈士“說”了就“做”
語文七年級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
1、反復誦讀,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記敘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學習聞一多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則。
教學重點、難點:
品讀重要語句,探究體會語言的內蘊。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照片呈現,標題導入
1、照片呈現:
出示聞一多先生的照片,然后讓學生說說他是誰。
他就是毛澤東同志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所說的聞一多。他說:“許多曾經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文中高度贊揚了聞一多的民族英雄氣概。(板書課題)
2、標題導入 :
從標題看,文章主要寫了聞一多的哪兩個方面?
是啊,日常生活中的說話和做事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如何處理日常生活中“說和做”,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的必修課,聞一多堪稱這方面的表率。下面,讓我們再次從聞一多身上感受這種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誦讀積累,整體感悟
1、誦讀積累:
①學生朗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內容。
②學生交流朗讀感受。
2、整體感悟:
①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處?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說了就做”。)
②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為了救國救民的需要而說和做的愛國精神。)
三、合作探究,人物性格
1、合作探究:
①文章從哪兩個方面寫聞一多的“說”和“做”?圍繞這兩方面文章寫了哪幾件事? 從中看出聞一多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學生討論交流后歸納明確:文章從作為學者和作為革命家兩個方面寫聞一多的“說”和“做”。圍繞這兩方面文章寫了聞一多十多年來默默鉆研,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起草政治傳單、在群眾大會上演說、參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把這兩方面結合起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學嚴謹、成就卓越的學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戰士。
②這篇文章在敘述中運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寫?并說說這些描寫的作用。
(課文中對聞一多的語言、肖像有許多具體描寫。例如炯炯目光、頭發零亂、昂首挺胸、長須飄飄、目不窺園。還有細節描寫,例如“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凡此種種,都能起到具體再現聞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風仿佛都成了可以具體感知的東西。)
③聞一多先生的事跡很多,作者為什么只選取這六件事?
聞先生一生經歷復雜,著作等身,可以記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從大量材料中選取了這六件事,可見作者所選材料,講究典型性,以少勝多。對作為“學者的方面”,作者只選取了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對作為“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草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這三件事作為例證。單這六件事就已經把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現出來了。
④怎么理解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的說和做?
作為革命家的聞一多先生,他對反動派的揭露與斥責,對于革命、對于人民的呼喊,是他的說,也是他的做。他是以他的說表示他的做,而在有些時候,他不僅說,而且以生命為代價來這樣做,從課文17、18小節所傳達的內容可以看出。
2、人物性格:
①第11小節引用了聞一多先生信中的話,這里可以看出什么樣的品格?“講話定要講個痛快”,想像一下聞先生講的是什么樣的話。你能幫他說一說嗎?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聞一多先生赤誠的愛國之心,甘愿為祖國而獻身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他這時講的應該是“反對獨裁、爭取民主”這類的話,是揭露反動派,鼓舞人們斗志的話等。
②請同學們用下面的句式來再一次表現聞一多先生的性格特點:
聞一多是一個 的人,我從 這里可以看出。
四、品讀賞析, 互動釋疑
1、品讀賞析:
品味重點語句中的關鍵詞語,探究語句的內涵,體會語句飽含的激情。
教師準備:
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一句,本來是敘述語言,無非是講聞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詞,而精心地選用了“鉆探”,這個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變成“向……鉆探”,敘述由靜態變成動態,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觀的介紹,而且是熱情的稱贊了。
②“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 “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等。(以整齊的句式,飽含深情地贊美聞一多治學之勤之鉆;“凝結”表現治學成果來之不易。)
③“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 (“詩興不作”是文言說法。“作”,起。“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④“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這是比喻的說法,表現聞一多為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
⑤“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 (“望聞問切”是比擬的說法,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擬),說明聞一多當時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⑥“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來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則不然,他在一盞孤燈的照耀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課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從事學術研究那種怡然自適的情景,與“大開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脈相承。)
⑦“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潛心貫注”和“心會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說用心極專極深,除學術研究外,沒有別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2、互動釋疑:四人小組提問釋疑,全班交流解決。
五、總結存儲,拓展延伸
1、總結存儲:
本文以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總領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紹了聞先生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刻畫了聞一多先生前期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數十年如一日的敬業精神,著力表現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不說”的精神,體現了聞先生“學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選取起草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為例證,表現了聞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兩部分互為補充,使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躍然紙上。
2、拓展延伸:
①摘抄文中你喜歡的語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②自讀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并說說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③聞一多先生的事跡很多,試為本文補充一兩個事例。
語文七年級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篇8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保定市物探中心學校第二分校七年級李方
一. 說教材。
1. 第三單元所選的題材均和歷史人物有關,《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是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所以在本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 單元提示指出,“學習本單元,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實際上這一課也確實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良好載體。
3.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積累字詞,誦讀文句。
(2)過程和方法: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聞一多熱愛祖國、為了祖國的民主富強奮斗不息的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
品味本文典雅和文白夾雜的語句,探究其內涵。
4. 課時安排:一課時
二. 說教法。
1. 使用多媒體演示,但僅限于出示需要大量口述的背景材料和難以轉述的內容。
2. 在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中,教師予以適度地點撥和引導。
3. 這篇文章的寫作思路相對清晰,因此訓練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應該作為這一課的一個要點比較適當;同時通過訓練,讓學生意識到能夠對一篇文章理清思路不是我們的真正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對于我們理解所有文章有極大的好處。
4. 這篇文章的語言風格不是單一的,但文章的語言運用形式卻是與文章的內在形式需求是和諧共生的:寫作“古典學者的聞一多先生”部分的語言是典雅的,文白夾雜的;寫作“大勇的革命烈士”部分的語言是豪放的,充滿激情的。這些都體現出“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這個基本認知。
三. 說學法。
1. 重視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們意識到發現問題其實不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只要能針對文章的內容或形式設定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是符合要求的,如果提出的問題能正中文章的“穴位”甚至是軟肋,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恰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那就更是難能可貴。
2. 盡可能讓學生在現有知識儲備的前提下推斷出合情合理的結論,以期有更多的思維發散拓展空間。
3. 教師預設問題的外延和內涵要有更大的包容性,這樣能夠吸引“待進步”學生和其他同學一同步入生成空間,而不僅是把問題只留給“優秀”學生。
四. 說教程。
環節1:導入:在1999年12月20日,那個澳門回歸的日子里,大家都在唱著那首《七子之歌 澳門》: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同學們,你們知道詩歌的作者是誰嗎?對,是聞一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學生、現代著名詩人臧克家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這篇文章展現給我們的是:大師筆下的大師,巨人心中的巨人。(板書課題,并且出示聞一多的畫像)
環節2:針對學生們英語學習中的特殊疑問句形式,引出特殊疑問詞:who、what、why、how,請學生用這些詞語對題目提出合理的問題,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快速閱讀課文并結合注釋弄清楚課題中“聞一多先生”的身份,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聞一多先生的大體情況(what),把握文章寫作的重點是“學者”和“革命家(民主戰士)”方面,以此為提綱去理清文章思路,完成“教學目標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
環節3(順延環節2):請學生找出臧克家對“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和“革命家(民主戰士)”的評價性語言。此一環節目的在于:一是環節2中學生已經弄清楚了文章的分總結構,容易利用分總結構快速找出結論性的語言——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黑體板書);二是利用作者的評價進而讓學生弄清楚這個評價的原因(why、how):“卓越的學者”——學術研究古籍方面成績卓著——《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大勇的民主戰士”——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板書)至此完成了課題中的“做”。
環節4(順延環節3):截至目前,課題上的“說”尚未弄清楚。我要求學生找出文章引用“聞一多先生”的原話:
a. “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b.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c. “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
d.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張,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請傳觀。”
e. 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
f. “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針對這六句話進行分類,就能夠“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和“革命家(民主戰士)”身份的“說”和“做”區分開來。
ab(學者方面的“說”)
cf(民主戰士方面的“說”)
de(民主戰士方面的“做”)
這個環節實際上是個難點,題目中的“說”和“做”并非簡單地可以通過標點符號來直接判斷,它需要通過學生判斷語言自身到底是目的還是手段來斷定。
環節5(順延環節4):進一步解決“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卓越“,作為“革命家(民主戰士)”“大勇”的原因。
前者實際是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即志趣、研究目的、勤奮與刻苦(寫作《唐詩雜論》的過程);后者實際上“反對獨裁,爭取民主”“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一致。后者為了刻畫“聞一多先生”的“大勇”,大量敘述當時的白色恐怖,拿“聞一多先生”的大無畏言行與之進行對比。我的用意是想借此解決文章詳略安排的真實目的。
這個環節主要是解決聞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點,前后期有什么變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文章從兩個側面來表現聞一多的形象,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其實有著同一個精神核心———愛國情和使命感。潛心學術是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革命斗爭是為了踏出一條救國救民的血路。這個環節也是為了解決教學目標2。
環節6:要求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聞一多先生”的“話”,讀出語氣,并加以背誦;要求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句,將其合理地嵌入一段話中。這個環節意在積累名人名言,是對當前河北省中招考試的一種題型的練習,同時也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1。
至此,學習目標基本完成。
環節7:材料補充:
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說:“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周恩來:“魯迅和聞一多,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2001年4月29日,在清華大學建校70周年大會上講:“聞一多先生橫眉冷對反動派,寧死不屈,表現了‘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的高風亮節,這是清華大學的驕傲,也是我們知識分子的光榮。”
朱自清《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團火,照見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冰心:“聞一多的死是一首詩大的詩,他給我們留下了最完美、最偉大的詩篇。”
《一多畫像》:一詩一文一煙斗,一個脊梁一聲吼。一畫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紅燭。
學生朗誦《最后一次講演》。
環節8:結束語。學習本文后,聞一多的說和做可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實,古人也認為說和做對做人來說是很重要的,那么我們在做人的過程中就要做到“一言九鼎”“ 一諾千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訥于言而敏于行”等。
板書:
聞一多先生的 說和做
卓越的學者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
大勇的革命烈士 “說”了就“做”
語文七年級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篇9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教學目標:
1、識記生字詞。
2、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
3、反復誦讀,以領悟文意,受到熏陶,體會語言的優美和抒情性。
4、抓住文章記敘的主要事件,,了解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跡,把握人物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5、學習聞一多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則。
教學策略:主要通過朗讀,理解文意,感受名人的形象和精神。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由第7課《鄧稼先》導入
二. 簡介臧克家、聞一多(由學生從圖書館、網上自己查閱,加以整理后,在班上交流)
聞一多(1899—1946)集詩人、學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詩人:新詩集《紅燭》(1923)、《死水》(1928)是現代詩壇經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了組詩《七子之歌》,表達了深摯的愛國之情。
學者:1932年到清華任教后,開始全力專攻古典文學。學術著作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論》、 《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等。他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匯成“新義”),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氣,抗戰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對國民黨統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書齋,投身到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 ,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刺殺身亡。
聞一多先生(1899-1946),五四時即參加學生運動。1922年赴美國留學。1925年留學回國后,曾先后在青島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教。抗戰開始后,隨清華大學南遷昆明,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中文系主任。 1946年7月15日 ,他橫眉怒對國民黨特務的手槍,用鮮血和生命寫完了自己歷史上最壯麗的一頁,時年47歲。聞先生在詩歌創作上提倡“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我們海寧的詩人徐志摩曾深受其影響。
3.臧克家(1905——)。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入學考試成績發布,一位20多歲的考生數學零分,作文也只寫了三句帶感慨的新詩:“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成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按說,這位考生鐵定無法錄取。不過,問題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識貨的主考官。這位主考官就是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先生。聞先生從這三句雜感詩中發現了這位青年身上潛伏的才氣,一錘定音破格錄取。果不其然,這位青年沒有辜負聞先生的期望,很快就發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詩,并于1933年出版了轟動一時的詩集《烙印》。他就是后來享譽詩壇的臧克家。
三. 學生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字詞
衰微 赫然 迭起 鍥而不舍 兀兀窮年 嘔心瀝血 潛心貫注 心凝神會
迥乎不同 一反既而 慷慨淋漓 氣沖斗牛 無暇顧及 目不窺園 仰之彌高
2. 從標題看,文章從作為學者和作為革命家兩個方面寫聞一多的“說”和“做”。文章共寫了幾件事來反映聞先生的說和做。從這些事中你能看出他是位什么樣的人?
四 局部探究
(一)“作為學者的方面”
1指導學生朗讀1——7段 (個別讀、齊讀相結合)邊讀邊思考:
(1)、這一部分共寫了幾件事來表現人物?
(2)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治學態度?
(3)你是從那些地方感受到這一點的?
2、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師引導學生品味下列句子的含義,并注意體會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a、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b、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
c、聞先生也總是頭發凌亂,他是無暇及此的。
d、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e、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
f、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g、 “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
3、學生小結:作為一個學者,聞一多具有———————————精神和美德。
(二)作為革命家的方面
1、指導學生朗讀8——18段 (個別讀、齊讀相結合)邊讀邊思考:
12段第一句“他‘說’了,跟著的是‘做’。”你能說一下句中的“說”的內涵和“做”了哪些事情嗎?
2、學生速讀、跳讀,完善自己的答案并全班交流。
3、學生默讀,并劃出認為寫得好的詞語或句子,賞析交流。
如:(1)…… “說”了。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后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
(2)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報迭起,形勢緊張,明知兇多吉少,而 聞 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
(3)他“說”了:“我們要準備像 李 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4)他“做”了,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
4、歸納 作為一個革命者,聞一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神。
(三)學生齊讀19、20段
引導學生明確:
表達方式:議論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回顧、小結
1---18段以7、8兩段分別承上、啟下,從作為學者和作為革命家兩個方面給我們展示了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學習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語言生動形象,精練含蓄,富有表現力。最后兩段,以議論收束全文。全文因此銜接緊密,過渡自然,結構嚴謹。
作為一代名人, 聞一多 先生的言與行給我們樹立了榜樣。我們應該學習他這種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則。
六、鞏固理解
1學生自由誦讀,要讀出對聞一多先生的欽佩、敬仰之情
2 按課文內容填空
(1)、人家說了再做,我是________。
(2)、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________,越堅,________。
(3)、在李公樸同志被害之后,警報迭起,形勢緊張,明知________,而 聞 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________,并指著這群敗類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_______,氣沖斗牛,_______!
七 作業
聞一多 先生是我們敬仰的名人,學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結合你的學習、生活實際,寫一寫我們應該怎樣向名人學習。
第二課時
一、 交流作業“感想”。
二、 做鞏固性作業:“伴你學”26頁——28頁“自主學習”、“閱讀探究”。
三、 做“配套練習冊”22頁“拓展延伸”。
四、 教師講解與學生合作探究,解難答疑。
本環節要求學生自主學習能夠根據各自的特點來提出問題。
五、教學后記:
1.同學們,從李大釗先生的文章中感受到他的信念、忠誠、追求、勇氣、執著、熱血、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個偉大的靈魂,總是把自己的身家命運和民族命運國家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并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給自己的國家,自己的人民,把它作為終身的幸福。每一個有民族責任感的人都應該對自己說:讓共和國的明天因為有我而更加強大和美麗!
2.“走到崎嶇的境界,愈是奇趣橫生,覺得在此奇絕壯絕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種冒險的美趣。”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你體驗過這樣的美趣嗎?
語文七年級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篇10
12、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預計教學詳細流程設計:王
縣級公開課 時間:3月20日上午10:20---11:05 地點:xx中學七年級一班
課前學生交流自己預習情況,發好資料。兩名學生自愿到黑板前板演 聞一多、臧克家的生平簡介。師提示:亦師亦友。
一、導入。 偶然間,老師翻開你們上學期的音樂課本,在第一單元第一課上有一首七子之歌—澳門,會唱嗎?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最后一句: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師生同唱),“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多么強烈的字眼,多么真摯的感情,你知道歌詞的作者嗎?。。。對,歌詞就選自他的《七子之歌》(板書)中的一首。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下面讓我們走進現代作家臧克家的這篇文章《。。。》(師生齊讀)去了解他。哪些同學愿意朗讀?分好所讀段落后,兩個同學邊聽邊寫你認為重點的詞語。其它同學也可以跟著小聲地閱讀。 5分
二、學生6位朗讀課文時間。接著處理詞語。 7分
1、過渡語:來,我們談一談自己的的閱讀感受?或者說你從文中感受到了什么?生可能答:他是個治學嚴謹、成就卓越的學者。一個大無畏的革命家。。。。。。師順勢說出:在文章中作者有很明顯的提示“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詩興不作意思是寫詩的興致減少,并不是不寫。聞一多有這樣一句名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民族。(小黑板顯示)在他心里,做中國人要比做文學家重要的多啊!那他主要把時間精力放在什么地方了?
(生答:在鉆探古代典籍上。)其真正目的是:。。。生答: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指尋找使我國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師:想研究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是何等的艱難,相傳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讀《周易》,韋編三絕(板書)韋:熟牛皮;韋編: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三:多次,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而聞一多先生是怎樣做的呢?劃下來,并進行圈點批注、交流,使句子理解得更透徹些。(教師巡視) 10分
師生交流時間。教材上有參考答案。 8分
教師準備:① “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 (“詩興不作”是文言說法。“作”,起。“詩興不作”就是寫詩的興致減少了。20年代,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從20年代末起,轉入對我國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②“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一句,本來是敘述語言,無非是講聞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詞,而精心地選用了“鉆探”,這個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變成“向……鉆探”,敘述由靜態變成動態,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觀的介紹,而且是熱情的稱贊了。
③“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這是比喻的說法,表現聞一多為探索救國道路而苦讀的目的。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
④“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 “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等。(以整齊的句式,飽含深情地贊美聞一多治學之勤之鉆;“凝結”表現治學成果來之不易。)
⑤“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 (“望聞問切”是比擬的說法,把我們的民族比成一個病人(第2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擬),說明聞一多當時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⑥“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來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則不然,他在一盞孤燈的照耀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課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從事學術研究那種怡然自適的情景)
⑦“群蟻排衙”,文中指聞先生寫字工工整整,十分認真,他的手稿都是蠅頭小楷,好象群蟻排衙 。表現了聞先生嚴謹的治學態度。
⑧“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潛心貫注”和“心會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說用心極專極深,除學術研究外,沒有別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比如一個“說”字,很普通,作者卻賦予多種含義。開頭引用的聞一多自述中的“說”,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與第5段“他并沒有‘說’,但他‘做’了”中的“說”和第6段中的“說”,則有吹噓、自詡的意思,這里的“沒有‘說”’,主要是贊揚聞一多先生的實干精神和謙虛美德。。。。。。
2、過渡語:這樣一做就是10多年啊,他鍥而不舍,給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三部書:板書《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郭沫若評價他的書: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而作為革命家呢?兩部分之間是怎樣銜接起來的呢?(生答:是通過中間段落第7、8自然段過渡的。)
學生做《學習與探究》50頁第3題的第一題。這時,他不是做了再說,做了不說,而是說了就做:從書齋中走出來,他在給臧克家的信中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師生共讀)同學們他講些什么?哪方面的?學生回答:對革命的宣傳和動員,對反動派的揭露和斥責,比如不僅是“言”,也是“行”。如,起稿政治傳單。(板書)在群眾大會上演說;經常是拍案而起;比如《最后一次講演》文章中有幾處精彩的演說,學生試著讀、表演。教師示范第四段捶擊桌子的那幾句。 參加游行示威(學生讀:昂首挺胸,長須飄飄。標語如:反對獨裁!爭取民主!我們要民主!我們要和平!我們要團結。。。。。)
過渡語: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在聞一多先生去世之后,許多文人、學者、革命家都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小黑板顯示)
朱自清: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里爆出個新中國!
冰心:聞一多的死是一首偉大的詩,他給我們留下了最完美、最偉大的詩篇。 11分
毛澤東: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堪稱民族英雄!
臧克家濃縮精華的一句評價: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師生共背)贊揚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三、他的高尚人格對你有所啟示嗎?學生暢談 4 分
四、作業:討論題。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這些山水田園詩人也像聞一多先生一樣,生活在社會動蕩的年代,他們也曾有著大濟蒼生的志向,最后卻都寄情山水。而聞一多先生憑借自己的才識,潛心研究學問,完全可以過上安逸的生活,但最后他卻不走出投入到革命中,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兩種做法你贊同哪種,為什么?整理在日記本上。(小黑板) 1分
課前學生的閱讀資料
1、靜 夜 聞一多
這燈光,這燈光漂白了的四壁;
這賢良的桌椅,朋友似的親密;
這古書的紙香一陣陣的襲來;
要好的茶杯貞女一般的潔白;
受哺的小兒接呷在母親懷里,
鼾聲報道我大兒康健的消息……
這神秘的靜夜,這渾圓的和平,
我喉嚨里顫動著感謝的歌聲。
但是歌聲馬上又變成了詛咒,
靜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賄賂。
誰希罕你這墻內尺方的和平!
我的世界還有更遼闊的邊境。
這四墻既隔不斷戰爭的喧囂,
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最好是讓這口里塞滿了沙泥,
如其他只會唱著個人的休戚,
最好是讓這頭顱給田鼠掘洞,
讓這一團血肉也去喂著尸蟲,
如果只是為了一杯酒,一本詩,
靜夜里鐘擺搖來的一片閑適,
就聽不見了你們四鄰的呻吟,
看不見寡婦孤兒抖顫的身影,
戰壕里的痙攣,瘋人咬著病榻,
和各種慘劇在生活的磨子下。
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賄,
我的世界不在這尺方的墻內。
聽!又是一陣炮聲,死神在咆哮。
靜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賞析:《靜夜》是聞一多的詩集《死水》中的一首優秀的詠懷之作。作品藝術地揭露了舊中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的黑暗現實,抒發了詩人決不沉淪于個人小家庭的安樂,關心國家命運,同情人民疾苦的愛國主義激情。《靜夜》寫于1925年,那時間一多已頗有名望。他年不到三十,已居于上層知識分子之列,成了蜚聲國內的名詩人、名教授,過著安寧、舒適的生活,然而,他沒有忘記祖國的飄遙,人民的血淚,他對個人生活小圈子外的社會不能不關切,他看到瘡瘡滿目的祖國的“各種慘劇”:外強侵略,山河破碎,百姓涂炭,哀鴻遍野。。。。。。詩人不可能在血腥、呻吟和掙扎中的祖國人民面前閉目塞聽,面對這痛苦,黑暗的現實、詩人不能不激起心底的受國激情,一顆關心祖國危難和人民疾苦的赤子之心在激烈地跳動,一團噴發于黑暗的烈火在熊熊燃燒,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詩人寫出了這首熾熱的愛國詩篇。
2、紅燭 聞一多
紅燭啊!
這樣紅的燭!
詩人啊!
吐出你的心來比比,
可是一般顏色?
紅燭啊!
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
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
為何更須燒蠟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誤再誤;
矛盾!沖突!
紅燭啊!
不誤,不誤!
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
這正是自然的方法。
紅燭啊!
既制了,便燒著!
燒罷!燒罷!
燒破世人的夢,
燒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們的靈魂,
也搗破他們的監獄!
紅燭啊!
你心火發光之期,
正是淚流開始之日。
紅燭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為燒的。
既已燒著,
又何苦傷心流淚?
哦!我知道了!
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
你燒得不穩時,
才著急得流淚!
紅燭啊!
流罷!你怎能不流呢?
請將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間,
培出慰藉底花兒,
結成快樂的果子 —!
紅燭啊!
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
灰心流淚你的果,
創造光明你的因。
紅燭啊!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賞析:這首詩寫于1923年。詩人準備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在回顧自己數年來的理想探索歷程和詩作成就時,就寫下了這首名詩《紅燭》,將它作為同名詩集《紅燭》的序詩。
詩的開始就突出紅燭的意象,紅紅的,如同赤子的心。聞一多要問詩人們,你們的心可有這樣的赤誠和熱情,你們可有勇氣吐出你的真心和這紅燭相比。一個“吐”字,生動形象,將詩人的奉獻精神和赤誠表現得一覽無余。
詩人接著問紅燭,問它的身軀從何處來,問它的靈魂從何處來。這樣的身軀、這樣的靈魂為何要燃燒,要在火光中毀滅自己的身軀?詩人迷茫了,如同在生活中的迷茫,找不到方向和思考不透很多問題。矛盾!沖突!在曾有的矛盾沖突中詩人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因為,詩人堅定地說:“不誤!不誤”。詩人已經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準備朝著理想中的光明之路邁進,即使自己被燒成灰也在所不惜。
詩歌從第四節開始,一直歌頌紅燭,寫出了紅燭的責任和生活中的困頓、失望。紅燭要燒,燒破世人的空想,燒掉殘酷的監獄,靠自己的燃燒救出一個個活著但不自由的靈魂。紅燭的燃燒受到風的阻撓,它流著淚也要燃燒。那淚,是紅燭的心在著急,為不能最快實現自己的理想而著急,流淚。詩人要歌頌這紅燭,歌頌這奉獻的精神,歌頌這來之不易的光明。在這樣的歌頌中,詩人和紅燭在交流。詩人在紅燭身上找到了生活方向:實干,探索,堅毅地為自己的理想努力,不計較結果。詩人說:“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3、我國各民主黨派概況
名稱 (簡稱) 成立時間 組織成員
中國民主革命黨(民革) 1948 與國民黨有歷史聯系的知識分子為主
中國民主同盟(民盟) 1941 文教和科技界的高、中級知識分子
中國民主建國會(民建) 1945 經濟界人士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 1945 文教出版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
中國農工民主黨(農工黨 1930 醫藥衛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
中國致公黨 1925 歸僑和僑眷為主
九三學社 1945 科技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
中國臺灣民主自治同盟(臺盟) 1947 臺灣省人士
4、【《最后一次講演》】 聞一多
這幾天,大家曉得,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李先生(李公樸)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過用筆寫寫文章,用嘴說說話,而他所寫的,所說的,都無非是一個沒有失掉良心的中國人的話!大家都有一支筆,有一張嘴,有什么理由拿出來講啊!有事實拿出來說啊!(聲音激動)為什么要打要殺,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來打來殺,而偷偷摸摸地來暗殺!(鼓掌)這成什么話?(鼓掌)
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你出來講!憑什么要殺死李先生?(厲聲、熱烈地鼓掌)殺死了人,又不敢承認,還要誣蔑人,說什么“桃色事件”,說什么共產黨殺共產黨,無恥啊!無恥啊!(熱烈地鼓掌)這是某集團〔國民黨反動派)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殺是李先生留給昆明的光榮!也是昆明人的光榮!(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學生為了反對內戰,遭受屠殺,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獻出了他們最寶貴的生命!現在李先生為了爭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動派的暗殺,我們驕傲一點說,這算是像我這樣大年紀的一代,我們的老戰友,獻出了最寶貴的生命!這兩樁事發生在昆明,這算是昆明無限的光榮!(熱烈地鼓掌)
反動派暗殺李先生的消息傳出以后,大家聽了都悲憤痛恨。我心里想,這些無恥的東西,不知他們是怎么想法,他們的心理是什么狀態,他們的心是怎樣長的!(捶擊桌子)其實很簡單,他們這樣瘋狂地來制造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們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特務們,你們想想,你們還有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你們以為打傷幾個,殺死幾個,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嚇倒了嗎?其實廣大的人民是打不盡的,殺不完的!要是這樣可以的話,世界上早沒有人了。
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你們將失去千百萬的人民!你們看著我們人少,沒有力量?告訴你們,我們的力量大得很,強得很!看今天來的這些人,都是我們的人,都是我們的力量!此外還有廣大的市民!我們有這個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真理是永遠存在的。歷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不被人民毀滅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嗎?翻開歷史看看,你們還站得住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我們的光明就要出現了。我們看,光明就在我們眼前,而現在正是黎明之前那個最黑暗的時候。我們有力量打破這個黑暗,爭到光明!我們的光明,就是反動派的末日!(熱烈地鼓掌)
現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長在中國,受的美國教育。他住在中國的時間比住在美國的時間長,他就如一個中國的留學生一樣,從前在北平時,也常見面。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學者,是真正知道中國人民的要求的,這不是說司徒雷登有三頭六臂,能替中國人民解決一切,而是說美國人民的輿論抬頭,美國才有這轉變。”
李先生的血不會白流的!李先生賠上了這條性命,我們要換來一個代價。“一二·一”四烈士倒下了,年輕的戰士們的血換來了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現在李先生倒下了,他的血要換取政協會議的重開!(熱烈地鼓掌)我們有這個信心!(鼓掌)
“一二·一”是昆明的光榮,是云南人民的光榮。云南有光榮的歷史,遠的如護國①(指護國戰爭)。19xx年10月,北洋軍閥袁世凱稱帝,激起全國人民的反對。同年12月25日,云南首先宣布獨立,以蔡鍔等人為領導,組織護國軍討袁。,這不用說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屬于云南人民的。我們要發揚云南光榮的歷史!(聽眾表示接受)
反動派挑撥離間,卑鄙無恥,你們看見聯大(西南聯合大學的簡稱)。抗日戰爭期間,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聯合組成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4月,西南聯大宣布解散。走了,學生放暑假了,便以為我們沒有力量了嗎?特務們!你們錯了!你們看見今天到會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來了,我們昆明的青年決不會讓你們這樣蠻橫下去的!
反動派,你看見一個倒下去,可也看得見千百個繼起的!
正義是殺不完的,因為真理永遠存在!(鼓掌)
歷史賦予昆明的任務是爭取民主和平,我們昆明的青年必須完成這任務!
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長時間熱烈地鼓掌)
提示:聞一多在1945年為中國民主同盟會委員兼云南省負責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長。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樸先生大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講演》,當天下午即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演講稿的一開頭,聞一多先生便直截了當地連連發問:李先生遭此毒手究竟犯了什么罪,那些劊子手為什么不敢光明正大而只敢偷偷摸摸地搞暗殺。其中接連的發問,問句中又夾帶著感嘆句,如山崩水瀉,勢不可擋,一開始就把演講推向了高潮。。。。。。
語文七年級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掌握本課詞語的音、形、義。
2、了解臧克家、聞一多生平及作品。
3、整體把握課文,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
4、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嚴謹的結構,理解過渡段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反復誦讀,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2、通過探討文中艱深語句的含義,深層體會聞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聞一多嚴謹、謙遜的治學態度,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則。
二、教學重點:
品讀課文,體會聞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質,學習本文過渡的用法。
三、教學難點:
聯系時代背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四:課前準備:
收集臧克家、聞一多的背景常識,了解他們的主要事跡和作品。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課前3分鐘,出示課件(積累歌詞,豐富文化底蘊:《七子之歌》,背景音樂為對應歌曲)。
2、逐一追問:這首歌在那一年唱的最響?歌的詞作者是誰?你對他了解多少?(引出聞一多)
3、今天我們來學習他寫的《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起來緬懷聞一多這位偉大的民主戰士。(板書課題)
(二)多媒體出示:作者背景
聞一多: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①詩人:新詩集《紅燭》(1923)、《死水》(1928)是現代詩壇經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了組詩《七子之歌》,表達了深摯的愛國之情。
②學者:1932年到清華任教后,開始全力專攻古典文學。學術著作有《神話與詩》《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等。他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匯成“新義”),被郭沫若稱為“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③民主戰士:他一身正氣,抗戰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對國民黨統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書齋,投身到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刺殺身亡。
多媒體播放《最后一次演講》視頻,請學生談談觀后感受
臧克家:當代詩人。1905年生于山東諸城。從小受家庭影響,喜歡古典詩詞和民歌,并目睹農民的苦難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這為他后來的詩歌創作,初步奠定了基礎。1926年秋到武漢,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敗后,受國民黨當局迫害,四處逃亡。1929年還鄉,入國立青島大學補習班。1932年開始發表新詩,以一篇《老馬》成名。1933年9月,詩人自費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烙印》。隨著《老馬》等詩的廣泛流傳,臧克家被譽為“農民詩人”,為廣大讀者所熟知和喜愛。1934年大學畢業后到中學任教,發表了長詩《自己的寫照》。抗戰爆發后,詩人熱情地奔赴抗日前線,從事進步文化工作,出版了《從軍行》《淮上吟》等詩集。1942年秋到重慶,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出版《十年詩選》及長詩《古樹的花朵》等。抗戰勝利后,在上海主編《文訊》,寫了許多揭露、批判國民黨統治的政治諷刺詩。1948年由于國民黨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歷任人民出版社編審、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詩刊》主編等職。解放后出版的詩集有《春風集》《歡呼集》《臧克家詩選》和長詩《李大釗》等。
朱自清曾說:“從臧克家開始,我們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農村為題材的詩。”
茅盾曾說:減克家是當時青年詩人“最優秀中間的一個”。
臧克家和聞一多:知遇相惜,亦師亦友。所以這篇文章展現給我們的是:大師筆下的大師,巨人心中的巨人。
(三)、整體感知
請大家自由閱讀課文,思考并完成下列問題:
1.理解識記文中出現的生字詞
2.文章從哪兩個方面來寫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
3.由此來看,文章可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是怎樣銜接起來的?有何作用?
(四)深入理解
一、多媒體出示第一個學習指導題:請大家默讀課文的`第一部分,思考并完成下列問題:
1.作為學者的聞一多他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
2.作為學者的聞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
3.讀了以上內容,雖然不能成為學者,但是能做一個優秀的學生,我們能從先生做學者身上學到什么呢?
二、多媒體出示第二個學習指導題:默讀課文的第二部分,思考并完成下列問題:
1.作為民主戰士的聞一多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是不是還是做了再說,做了不說?
2.課文記敘了作為革命者的聞一多的哪三件事?(概括)
3.先生說得內容是什么?
4.16段到18段是排比段,再現了先生大無畏的精神。大聲朗讀,讀出氣勢。
5.綜合這兩個方面來看,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用課文原話回答)
6.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總結)
7、用一句名言贊美聞一多的品質和精神:
例:魯訊
語文七年級下《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教案 篇12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直接影響獲取知識的質與量,也是一種較復雜的智力活動。這篇《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閱讀訓練題目及其參考答案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便各位同學參考和學習,希望對你們有所啟發和收獲。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
作為學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那時候,他已經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聞先生也總是頭發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動不響,無聲無聞。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績。
“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練習及答案
1、文章引用聞一多先生的話為開頭有何作用?
直接點題,不僅開門見山,引起懸念(結構),并且將聞一多先生的行為和別人形成鮮明對比,層層深入,更能表現先生的品質。(內容)
2、文中的畫線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何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形象地將“研究”由靜態變為動態,刻畫出聞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時的鉆研精神,不再是客觀的敘述,而是熱情的贊美了。
3、體會下列“說”的含義
我是做了再說( 向別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 )
“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 吹噓,自詡xǔ )
4、加點的“精神食糧”和“這”分別指代什么?(用原文)
“精神食糧”是指“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 “這”指“做了再說,做了不說”
5、說說“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動詞的使用好在哪里?(找準關鍵詞)
準確地表達了聞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研究,執著尋求解救民族衰微的文化藥方,使文章生動,富于感染力。
6、理解“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義。
“它”指“深宵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應感到孤單寂寞,但聞一多先生則不然,他在孤燈的照耀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的四壁”表現了詩人對祖國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的關切,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從事學術研究那種怡然自得的情景。
7、理解“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句子的含義。
這是比喻的說法,是指尋找使我國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
8、文中“不動不響,無聲無聞”深刻含義是什么?(“做”沒有說)
“不動”是不說,是無聲,是聽不到的,不是“不動”,而是在廢寢忘食的“動”,用燈火“漂白了四壁”的動。用“不動”來突出聞先生的“做”,突出他瀝盡心血,埋頭實干。
9、“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的事例說明了什么?(材料與中心的關系) 說明了“聞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沒有‘說’”。
10、“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除了學術研究外,沒有別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明聞一多研究學術極專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