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精選14篇)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 篇1
4.詩兩首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未選擇的路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識記“瞬息、幽寂、延綿、荒草萋萋”等詞;
2、了解兩位詩人,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過程與方法: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4、分析理解《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直抒胸臆的手法、《未選擇的路》的象征手法。
情感與德育:5、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詩兩首教案下載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寫一段話,準備在班里交流。閱讀冰心表現母愛的詩篇。查閱有關冰心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
○教學設計
導入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現在請同學設想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然后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說一段話。(學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學回答)同學們說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詩人、作家泰戈爾,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叫、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檢查生字詞(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過渡)同學們仿讀得很好,自己讀一讀試試。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教師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么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感知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變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么“我”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學生回答:因為孩子沐浴著母愛。)他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問題。
① “我”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② “我”為什么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 “我”變成金色花為什么不愿讓媽媽知道?
④ “我”和媽媽各是什么性格?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體驗反思
(過渡)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過渡)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
作業
背誦課文,準備朗誦比賽。
小結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多讀,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想像,讓學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紙船》
這是一曲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深情的呼喚。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志,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教學步驟
導入
同學們,你可知這小小的紙船曾滿載著一個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紙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學,在遠離祖國的太平洋上,眼含熱淚、專心執著地疊著一只只紙船,然后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希望總會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親身邊。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就是以紙船寄托對母親的眷戀之情,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同學們要想感悟詩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讀詩歌。
朗讀詩歌
①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或仿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進入詩的意境,要讀得深情、低沉。)
②朗讀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劃分節奏、劃出重音。
(過渡)教師進行朗讀指導,學生運用朗讀方法再次齊讀,直至背熟。為進一步理解詩歌打好基礎。
整體感知
教師適時提出: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學生歸納總結)這是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母親深情的歌。
[教師導學]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作很多,但這首詩卻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詩人以孩子般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游戲世界找到一個可以寄托對母親無限思念的物品——紙船,并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全詩共三節,每節各表達了什么內容?
[合作探究]
第一節寫疊紙船;第二節寫拋紙船;第三節寫紙船進入母親的夢鄉。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① 你能想像出詩人在什么情形下寫的這首待?
② 第一節中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
③ 詩人明知紙船不能流到母親哪里,為什么還要不停地疊?
④ 第三節是詩人展開聯想,這一想像有何特點?有什么作用?紙船,并以
(教師提出以上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感悟課文,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可參與,學生全班交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
[教師小結]
海浪濤濤,天風吹卷,郵輪在巔簸中駛向一個陌生的國度。詩人此去遠涉重洋,相隔萬里,何時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沒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詩人不停地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紙船雖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一定能漂人母親的夢中。這一想像新奇、大膽,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強烈思念,對母親深情的愛。
(過渡)詩歌的語言是凝練而含蓄的,要深入理解,就要探究。
問題研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對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組內互相幫助解決。有深度、難度的組內不能白行解決的問題,可提出來全體同學共同探討。(學生討論,提出共性問題。學生交流,學生只要說的合理,教師都給予肯定、鼓勵。)
[教師小結]
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發得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此外,這首詩的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作業
《金色花》和《紙船》這兩首詩都借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抒發對父母親的愛。寫在練筆本上。
小結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在教學中,以朗讀教學為主,教會學生“美讀”,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詩歌,在美的詩歌里得到熏陶。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 篇3
《詩兩首》
普希金,俄國詩人,近代俄羅斯民族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12歲隨父赴彼得堡入貴族子弟學校,以能詩聞名。1817年畢業后到外交部任翻譯,其間參加文學社,一歌頌自由,抨擊專利暴政為主題創作《自由頌》《致恰達耶夫》《致大海》等詩作,長篇敘事詩《魯斯蘭和柳德米拉》大量利用民間詞匯和口語,被認為是俄國文學語言的轉變。他的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和詩作,引起統治者不滿和仇恨,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與敵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弗羅斯特,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11歲父親去世,隨母親到英格蘭馬薩諸塞州定居。在哈佛大學肄業二年,曾前后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他的詩歌往往以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哲理的境界,詩風質樸無華,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著名詩集《山間》《白樺樹》《西去的溪流》等。
本課要求理解兩首詩蘊涵的哲理,學會詩中的象征手法
一、學習本文,掌握如下字詞。
1、給加紅的字注音:
憂郁( ) 瞬息( ) 涉足( ) 萋萋( ) 佇立( )
2、區分形近字、組詞,
浴 裕 欲
愧 魁 槐
伐 筏 閥
二、 詩歌閱讀。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闡述了怎樣的生活態度?
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將過去,我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 ,歡樂不會永遠被優傷所掩蓋,歡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沒有什么具體的形象,它卻廣泛流傳,成為許多人的座右銘,請想一想原因何在?
這首詩是普希金寫給鄰人小女孩的贈詩,詩人沒有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或教訓的語氣,而是以平等的語氣娓娓勸說,語調親切和婉,熱誠坦率,仿佛與你促膝談心。詩句流暢清晰感情深沉熱烈,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味。
3、讀《未選擇的路》說說'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告訴我們什么人生哲理?
詩人表面上似乎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是人生之路,這是象征手法。
人生道理: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做出獨立的選擇。
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未選擇的路》每一小節的意思。
①佇立(思索)
②決定(選擇)
③選擇后的惆悵
④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5、詩人為何選擇了一條'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跡更少的一條''道路'?
'這條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也因為'人跡更少',需要人們去開拓,從而拓展成為一條大道;正因如此,這條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見作者開拓進取的人生態度。
6、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這兩句詩道出人生體驗中極為普遍的一種感覺。詩人強調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體驗應該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最寶貴的財富,有利于把握人生。
三、請同學們背誦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課外拓展
一、《詩兩首》另外兩種譯本。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
我們的心永遠向前憧憬,
盡管生活在陰沉的現在:
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將變為可愛。
(查良錚譯)
沒有走的路
金黃的林中有兩條岔路
可惜我作為一名過客,
不能兩條都走,我久久躊躇,
極目遙望一條路的去處,
直到它在灌木叢中隱沒。
我走了第二條,它也不壞,
而且說不定更加值得,
因為它草多,缺少人踩;
不過這點也難比較出來,
兩條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
那天早晨兩條路是一樣的,
都撒滿落葉,還沒踩下足跡。
啊,我把第一條路留待來日!
盡管我明白:路是連著路的,
我懷疑是否還能重返舊地。
此后不論歲月流逝多少,
我提起此事總要一聲嘆息;
兩條路在林中分了道,而我呢,
我選了較少人走的一條,
此后的一切都相差千里。
(飛白譯)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 篇4
【教學過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關于作者
普希金,俄國的偉大詩人。
二、本詩主題
這是一首哲理抒情詩,讀了這首詩后同學們一定會有像高爾基所說的“我開始讀普希金詩時,好像我走進了 樹林中的一片草地,到處盛開著鮮花,到處充滿著陽光”的感覺。
首先朗讀全詩,了解詩的大體內容。
1、讀準下列字詞的音:
憂郁 向往 瞬息
2、解詞:
憂郁:憂傷,愁悶。
向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時間。
3、學習本詩,思考:
⑴ 這首詩蘊含著什么人生哲理?
生活是本教科書,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才能戰勝挫折,真正學會生活。
⑵ 概括這首詩的內容。
詩人用誠摯的語言傾訴了自己對生活的體會,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騙,不要消沉,要積極面向未來,戰勝自 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選擇的路》
一、關于作者
羅伯特·弗羅斯特,美國著名詩人。他出版過十多部詩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頓以北》集,另外還有 《山罅》、《新罕布什爾》、《西流的小溪》、《見證之樹》、《在林間空地》等。他的詩歌獨具風格,以口語入詩,生動樸實地描寫了田園風光和農村日常生活。他的詩充滿了美國的鄉土氣息,流傳廣泛,深為人 們喜愛。
先朗讀本詩,熟悉全詩。
1、讀準加粗字的音:
佇立 涉足 萋萋 誘人 幽寂 人跡
2、解詞:
涉足: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范圍。
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佇立:長時間地站著。
3、學習本詩,思考:
⑴ “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這句話象征了什么?為什么?
“我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象征了如何抉擇人生的道路;這條路上人跡罕至,代表著這條路也許更艱辛、更需要開拓,正因為如此,才更具有魅力。
⑵ 本詩能寄寓著詩人無限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哪些?
一片樹林里分開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⑶ 這首詩語言有什么特點?
這首詩語言樸素自然,情感真摯,讀來親切。在樸素自然的語言中蘊含深刻的哲理。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這兩首詩,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敢慎重地面對人生選擇。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結合自己的體驗,想像和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
【課前準備】
搜集作者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學生介紹不到位的教師補充。
2、朗讀課文,感知課文:
⑴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詩人的生平和詩歌的創作背景,反復朗讀這首詩。
⑵ 品味詩歌的語言,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理由。
⑶ 詩歌的兩部分各表達了怎樣的內容?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
3、問題探究:
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能立刻解決的立即解決,解決不了的采取四人小組討論形式答疑解難。
教師備題:
⑴ 怎樣理解“生活欺騙了你”?
⑵ 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4、朗讀背誦:
試著當堂背好這首詩。
5、體驗反思:
聯系實際,談談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逆境。
6、比較學習《未選擇的路》:
學生自主閱讀《未選擇的路》,并將其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進行比較。
(比較兩文在內容、態度、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異同)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
1、理解兩首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學習詩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
2、理解象征與比喻的區別。
3、背誦第一首詩。
教學重點:目標1、3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時數:二課時
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導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
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
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三、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
六、遷移積累
1、仿句練習
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不要 ,
不要 !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
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四.未選擇的路
導學步驟:
一、復習舊課
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二、導入 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3、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理解詩意。
4、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五、感悟哲理
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參考答案: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魯迅: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以“路”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文體不限,題目自擬,500字以上。
七、課后綜合訓練
嘗試寫幾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舉行詩歌朗誦會,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課件設計:
一、 作者像——目標——作者情況——贊譽——思考題——仿句
二、 象征——延伸的路——小節意思——積累練習——課后作業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成長的煩惱
一、 活動目標:
1. 以積極的生活態度,對待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煩惱。
2. 正確評價自我,熱心地為朋友、同學排憂解難。
3. 口頭和書面表達要有中心。
二、 導入 :
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七色陽光,然而,即使是陽光普照的時候,也難免出現暫時的陰云,也會有來自學習,生活,交友方面的煩惱,這節課就讓我們互訴心聲,排除你心中的煩惱。
三、 活動項目:
1. 分四人小組討論,互訴心中的煩惱。
2. 選出代表大組交流。
3. 分四人小組討論,找出幫助朋友排憂解難的方法。
4. 選出代表大組交流。
四、 創設情境:
1. 兩個同學模擬電話交流心中的煩惱。
2. 以書信形式和同學、老師、家長進行心靈的溝通。
五、 教師小結:
同學們,生活中常常出現煩惱是正常的,但是關鍵要正確對待它。讓我們一起清理煩惱,消除煩惱,迎著七色陽光,笑對人生,快樂地生活。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 篇7
深圳市東湖中學 徐平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領悟詩中所包含的對母親深切的愛。
2、朗讀品味兩首詩是如何表達對母親深切的愛。
3、模仿詩歌中對母親愛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已對母親的愛。
[教學設想]:
1、師生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營造氛圍、導入 母愛的主題。
2、朗讀,配樂朗讀品味全詩,把握兩首詩的感情。
4、發揮想象能力借用具體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師生配樂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二、朗讀整體把握兩首詩
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兩首詩。
2、請男、女同學集體朗誦這兩首詩。
3、想象一下詩中主人公的形象,兩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否相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特點?
《金色花》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調皮的孩子。
《紙船》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柔弱的女子。
4、播放三段音樂。
問:哪兩段音樂適合做這兩首詩的背景音樂?為什么呢?
5、配樂朗讀這兩首詩。
三、探討研讀這兩首詩如何表達母愛。
(一)《金色花》
1、這位調皮的孩子借用什么表達對母親的愛?
2、“我”變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
好玩——“看著媽媽工作”——為媽媽做點事——回到媽媽身邊
3、詩中最后有兩句對話,你能說說媽媽說此話時的心情嗎?
4、配樂品讀全詩。
(二)《紙船》
1、這位柔弱的女子用什么來寄托對母親深切的愛?
2、 這位柔弱的女子對母親的愛我們可以理解,但為何有“悲哀”呢?
3、配樂品讀全詩。
四、仿寫仿說
1、兩首詩中你最喜歡哪幾句?自由讀你最喜歡的詩句。分男、女生比賽背誦。
2、這兩首詩都表現了對母親深切的愛,但都沒有直接說“媽媽,我愛你呀!”,你能否仿照這兩首詩的表達方式,通過一個具體的事物也來說說你對媽媽的愛。
五、回顧品味
配樂朗讀。
作者郵箱: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 篇8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引導學生朗讀時把握《我愛這土地》昂揚、深沉的意境和激昂悲壯的感情基調;《鄉愁》哀傷柔美的意境和感情基調。
2、通過理解詩歌的所描寫的對象(意象)來理解詩人抒發的情感(鳥的形象、土地、河流、風、黎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3、《我愛這土地》中幾個意象的象征意義;《鄉愁》中意象的組合及主題升華。
【教學設想】
以誦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朗讀、品讀、析讀中通過文中象征意象來把握詩歌的內涵,分析詩句的表現力,從而理解詩歌巧妙的抒情方式。主要教學過程為啟發方式展開問題──誘導思維進行討論──積極發言探究互動──拓展文本創新閱讀。
我愛這土地
一、情境導入
二、交流課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識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課文
1、朗讀,整體感知:
學生生成問題預計:
⑴ 朗讀《我愛這土地》,體會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朗誦這首詩?
⑵ 朗讀、品味詩句,概括艾青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⑶ 《我愛這土地》一詩中分別描述了鳥兒歌唱的對象是哪幾個?核心是什么?為什么在描述對象前都加了長長的修飾語?
⑷ “土地”、“河流”、“風”和“黎明”象征了什么?詩人對這些意象的描寫,蘊含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2、就自己最喜歡的詩句進行質疑探究(重在讀)。
3、指導學生尋找背誦思路,快速背誦課文。
有感情地朗誦(比賽)
四、拓展閱讀
進一步探究:詩人為什么會有這么熾烈的為祖國而獻身的愛國熱情?
賞析詩歌《給戰斗者》(節選)、《假使 我們不去戰斗》
五、綜合創新、產生新疑
指導學生以“假如我是……”開頭,寫一段詩,注意分節和分行,盡可能用一些意象來表達情感。
鄉愁
一、情境導入
二、交流課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識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課文
1、朗讀,整體感知:
學生生成問題預計:
⑴ 《鄉愁》一詩是擷取了哪些意象抒發情感的?有什么特點?
⑵ 所有的文學創作都要講究形式美,詩歌尤其如此。《鄉愁》一詩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⑶ 《鄉愁》詩中,“鄉愁是……”與“在這頭……在那頭”前后四次重復,這樣有什么好處?
⑷ 《鄉愁》這首詩抒發詩人什么樣的感情?誦讀時應如何把握詩的感情基調和朗讀節奏?
2、就自己最喜歡的詩句進行質疑探究(重在讀)。
3、指導學生尋找背誦思路,快速背誦課文。
有感情地朗誦(比賽)
四、拓展閱讀
賞析其它鄉愁詩,如:席慕容的詩《鄉愁》、舒蘭的《鄉色酒》。
五、綜合創新、產生新疑
選擇自已最拿手的方式來演繹這首詩(讀詩、唱詩、講詩、問詩)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學習和借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通俗易懂而富有哲理的語言,理解《未選擇的路》中“路”的象征意義。
2、熟讀成誦,背誦中要賦予自己的理解,做到有表情背誦。
【重難點】
1、重點:
因文悟情,如何面對困境以及如何選擇人生的道路。
2、難點:
《未選擇的路》的象征意義,蘊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設想】
1、熟讀、有感情地朗讀,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感受,老師最后總結點撥。
2、讓學生積累精彩的語句,充實語言倉庫。
【計劃課時】
兩課時。
【教學環節】
第一課時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導入
師: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我們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
生自由抒發。
師要親切地傾聽生的抱怨。
二、誦讀
1、師范讀,讀出節奏來。
2、生練讀。
3、生有感情讀。
4、說題目:“欺騙”──理想與現實的一種距離。
5、生齊讀。
三、賞析
1、語言:通俗易懂,“勸說的口吻”,又富有哲理。
(插入朗讀)
2、這首詩中詩人對生活是什么態度?
強調“熱愛、積極樂觀”。
3、生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師提及句子“相信吧”“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四、小結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當堂背誦)
五、作業
仿寫詩《假如……》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
一、生讀自寫的詩《假如……》
師多肯定。
二、誦讀
三、賞析
1、哲理詩,“象征手法”。
2、討論“路”以及象征。
3、“未選擇”的理解。
4、蘊含的人生哲理:
引導──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與困惑,那我們該怎么辦?
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但也要有魄力,敢于創新和進取。
5、詩句提醒:
久久佇立”“荒草萋萋,……顯得更誘刃,更美麗。
四、小結
弗羅斯特,“象征”。
五、課外拓展
1、聽配樂詩朗誦《致凱恩》、《海濤》。
2、抄寫汪國真的《生活》(生活、遺憾):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選擇了清醒/也就選擇了糊涂/你征服了別人/也就被別人征服/你贏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
你擁抱了晨鐘/怎么可能拒絕暮鼓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積累詞語,掌握“瞬息、幽寂、延綿、荒草萋萋”等詞語的讀音、詞義,并學會運用。
⑵ 了解兩位詩人,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⑶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2、能力目標:
⑴ 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并激發學生的想象,對詩歌進行再創造,培養學生讀詩的情趣。
⑵ 借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直抒胸臆的構思,理解《未選擇的路》一詩中的象征手法,逐步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3、德育目標:
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體味詩人因選擇人生之路的慎重與無奈而引發的感慨,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理解兩首詩所蘊含的哲理。
2、品評兩首詩的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1、理解《未選擇的路》中,詩人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選擇的那條路的原因。
2、掌握象征手法。
【教學方法】
1、詩歌四步教學法。讀詩──說詩──悟詩──品詩,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鑒賞能力同步提高。
2、比較鑒賞法。尊重學生鑒賞主體地位,以個人欣賞體驗為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并說明理由,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意;學生自主交流,暢談讀詩感受;教師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深悟詩歌,把握詩歌的深層含義,理解詩歌所蘊含的哲理;學生自主品評詩歌,感受詩歌的藝術魅力;比較鑒賞,學生暢談學詩的心得,鑒賞體現主體化、個性化。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1:播放龍飄飄的金曲《成長的歲月》“過去為沒有得到而傷悲,過去也曾為失去而后悔,我想起這一切的一切,那都只是我心頭一個結。今晨當我不再為我的付出而流淚,成長的歲月,讓我知道我已失去太多,成長的歲月,讓我知道更要珍惜擁有的一切。”
歲月的風鈴在我們耳邊叮咚作響,站在青春的路口靜靜凝望:前方的道路曲折蜿蜒,直通向那被稱為“明天”的地方。回頭看看自己的足跡,那一雙雙腳印記下了我們每一次跌倒和踉蹌,這條路上有綠洲有沙漠,有風吹雨打有鳥語花香,但無論如何,平原留著我們的足跡,高山印證著我們的身影,大海融入了我們的氣息,天空記錄下了我們的飛翔。多少次陰霾,我們用陽光驅散,因為我們心頭縈繞著堅強與快樂,請聽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播放示范朗讀帶)
設計2:當你處于逆境時,是該前進?還是后退?前進,或許會有老虎攔路,但等待同樣意味著死亡,怎么辦?讓我們在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去尋找答案。
設計3: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可夫斯基、萊蒙托夫等。今天我們來學習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的普希金的哲理小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二、詩人簡介
多媒體顯示普希金、弗羅斯特畫像,教師簡介詩人的人生經歷及創作概況:
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十九世紀偉大的民族詩人,他在多種文學體裁──抒情詩、敘事詩、詩劇、小說、散文、童話等方面都取得了杰出的成績,為后代的作家提供了典范,所以他被稱為“俄國文學的始祖”“偉大的俄國人民詩人”“俄羅斯詩歌的太陽”。一生追求自由,反對沙皇專制,曾遭到流放。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和保皇黨人丹特士決斗中被陰謀殺害。普希金一生寫了800多首抒情詩,包括著名的《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澳涅金》。《葉甫蓋尼·澳涅金》是他的代表作品。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現代詩人,一生榮獲四次普利策優秀詩歌獎,他的詩在美國擁有眾多讀者。他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弗蘭西斯科。他曾就讀于達特第斯學院,但不久便輟學到一家紡織廠做工。1897~1899年,他又在哈佛大學學習。此后,他當過教員、工人、農民。1912年全家遷往英國,得到龐德等詩人的賞識和幫助,《一個男孩的愿望》和《波士頓以北》的出版,使他一舉成名。1915年他返回美國,邊教書邊干農活。
詩人主要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生動樸實地描寫了田園風光和農村日常生活。他的詩充滿鄉土氣息,同時又富于象征和哲理,內涵復雜,情調微妙,深為人們喜愛。
三、師生共同賞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聽讀,初步感知詩意:
教師提示以下詞語的讀音:
瞬(shùn)息 懷戀(liàn)
學生集體朗誦,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學生自由發言,交流讀詩的感受:
生1:這首詩節奏清新明快,詩意簡潔明了,勸說我們在生活失意時,要保持鎮靜,要樂觀向上,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現實并不像我們想象得那么糟糕。
生2:這首詩簡單易懂,與以前讀過的詩相比,顯得“平易近人”些,能消除我們讀詩時緊張的心理。
生3:我覺得丑小鴨可以作為這首詩的代言人。丑小鴨在憂郁的日子里,鎮靜從容,樂觀處事,終于迎來了“快樂的日子”。當他成為一只白天鵝時,那過去遭遇的歧視、打擊竟成了他親切的懷戀。文學大家對人生的認識,實乃“英雄所見略同”。
生4:詩人似乎在勸說我們:當生活欺騙了你的時候,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我似乎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看到詩人堅定的眼神、剛毅的表情。
……
教師總結:同學們對詩的感悟能力相當高,這首詩已叩響你的心扉,接下來讓我們悉心品味,深層探究。
3、教師設計相關題目,引導學生深層探究,領悟詩意:
多媒體顯示:
⑴ 丑小鴨是安徒生的真實寫照,《假如生活欺騙了
你》與作者的經歷有關系嗎?
⑵ 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這兩句詩的含義?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
⑶ 成長的天空中,總會有陰霾,在泥濘的小路上踽
踽獨行時,你曾經有過怎樣的心理活動?這首詩會引發你
怎樣的人生感嘆?
⑷ 你對“欺騙”一詞是如何理解的?
學生分組討論,要求人人發言。教師巡視各組,選交流較好的小組選代表面向全班交流。
明確:
⑴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和斗志。他一生在文學創作上的成就,是在不斷遭受流放和與專制制度進行曲折的不懈的斗爭中取得的。從詩中可以看出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這首詩正是詩人個人體驗的形象傳達,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⑵ 這兩句詩道出了一種人生體驗中極為普遍的感覺:生活是有意義的,不要隨意忘卻、拋棄那曾經擁有的憶念。在這里,詩人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⑶ 學生暢談自己的成長經歷,傾吐成長的煩惱。教師也可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力爭創設一個親切真誠自然和諧的教學氛圍。
⑷ “欺騙”是指個體理想與現實之間的一種距離,以及這種距離給人造成的心理落差和情感失落。
4、品評詩歌,鑒賞詩歌的美點:
教師以記者的身份現場采訪學生“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這首詩沒有具體的形象,卻被世界各地人民廣為傳誦,依你看,原因是什么?”
學生爭相回答。
生1:這首詩以說理為主,但并不是枯燥生硬的說教,更像是柔聲相勸,親切交談,有豐富的人情味。
生2:全詩顯得清新流暢,熱烈而又深沉,有“率真”“清新”的藝術特質。
生3:這首詩不以意象傳情達意,而是直抒胸臆,以平等交流的語氣娓娓寫來,語調親切和婉,熱誠坦率。
生4:詩歌展現了一種積極向上、達觀自信的人生態度,我想,這應是詩歌流傳長盛不衰的原因。
……
5、學生齊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四、學生自主賞讀《未選擇的路》
1、導入:
同學們是否記得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名句,人們常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寫“路”的小詩《未選擇的路》。
2、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正音正字:
⑴ 教師選兩名學生整理、交流需要積累的詞語:
學生明確:
涉足: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的范圍。
幽寂:幽靜、寂寞。
佇(zhù)立:長時間站著。
萋萋(qī):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回顧:回過頭來看。
污染:這里指踩下足跡。
⑵ 學生默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意。
⑶ 學生齊讀詩歌,體味詩情。
3、學生自由發言,交流讀詩的感受:
生1:這首詩好像在說在歧路口,該選擇什么樣的路。
生2:我的看法與前面這位同學不一致。詩歌不是在談選擇什么樣的路,而是在談“選擇”本身,選擇給人帶來的困惑。
生3:詩人在談自己的人生體驗,他一旦作出選擇,同時就意味著失去,對失去的事物,總是追懷再三。
生4:詩人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自己對人生之路的思考,有哲理蘊味。
……
教師總結:詩歌是多義的,一千個讀者是一千個哈姆雷特。孰是孰非,留待下一步研討。
4、生生互動,進入質疑、釋疑階段,通過深層探究,理解詩意,深味詩中蘊含的哲理:
學生自由提問,教師分類整理學生的疑問,把共性的較有價值的問題交付全班同學討論解決。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多媒體顯示:
⑴ 請用一句話分別概括四節詩的內容。
⑵ 詩歌談選擇,為什么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
路”?
⑶ 詩中“路”有什么深刻含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
樣的人生哲理?
學生明確:
⑴ 第1節詩人站在林間交岔路口,思考所要選擇的路;第2節詩人選擇了少有人走的路;第3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第4節寫未選擇的路。
⑵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原因有二:人生的道路有許多可供人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選擇的路,才更讓人想念和留戀,此其一。未選擇也就是一種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此其二。詩人重點寫未選擇的路,是對人生的真實寫照,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引人深思。
⑶ 詩人表面上似乎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有: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只能選擇一條,必須慎重;人生的選擇,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從;路要靠自己去走,越是荊棘叢生的道路,越能令人想念,也越能磨煉人。
5、品味詩歌,鑒賞詩歌的美點:
教師以談話的方式與同學交流,“這首詩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生1:平易的文字背后蘊含著深邃的哲理。
生2:優美的意境最能吸引人。“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如畫面一般,形象地寫出了選擇的誘惑。
生3:濃郁的抒情、深邃的哲理相交融。詩人的經歷是獨特的,感受卻是典型的,那淡淡的憂郁、惆悵為全詩帶來了不可抗拒的藝術感染力。
生4:形象性、哲理性是詩歌成功的關鍵。象征手法的運用是本詩鮮明的藝術特征。
教師順勢點撥:詩人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自己對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哲理性。
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為的是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它是詩人常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它往往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表現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象征和比喻是不同的。比喻重相似性,目的是使要說的事物更加生動、鮮明,它只是一種修辭,只在個別的詞、句、語段中起作用。而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往往統攝全篇。
學生回憶以往學過的內容加以印證,深化對象征手法的理解。
6、學生齊讀《未選擇的路》。
五、比較鑒賞,學生暢談學詩的心得、體會
教師提示:這兩首詩中,你更喜歡哪一首?請說明理由。
學生自由發言。
生1:選擇是異常痛苦的,兩首詩我都喜歡。我喜歡兩首詩中積極達觀的人格美。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在人生的道路上遭遇到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時,你該怎么辦?普希金和弗羅斯特用他們的詩歌表達了對人生的思索,展露了一種積極達觀的人格魅力。“假如生活欺騙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多么積極向上、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但我卻選擇了另外一條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詩人單單選擇少有人走的路,從中看出他有多么闊大的胸襟!這是多么堅強、充滿挑戰性的選擇!
生2:世上沒有兩種花是完全相同的,我無法選擇。兩首詩手法各異,美妙絕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平實直率、直抒胸臆,似乎是促膝談心,給人如坐春風之感;《未選擇的路》運用象征,委婉含蓄,詩意醇厚,百品不厭。
教師總結:兩位同學委婉指出老師的問題不恰當,這很好,看來選擇是艱難的,不選擇是令人遺憾的。兩首詩各具特色,都值得我們反復吟誦,百般品味。
六、課堂小結
在成長的道路上,有這些大師偉大人格的光輝照耀,有他們智慧的澆灌,我們人生的花朵一定會開放得更加絢爛奪目。
學生齊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齊讀《未選擇的路》。
七、布置作業
1、古今中外有許多詩人作家,對“路”有過精彩的描述,請你寫出三句,注明作者,并選擇其中的一句談談自己的感受。
2、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1小節句式,完成下列填空。
假如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不要______!
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
相信吧,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
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馬致遠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
2、假如生活中遇到了困苦,
不要驚慌,不要沮喪!
陰暗的日子里需要信心,
相信吧,開心的日子定會到來。
【板書設計】
【活動與探究】
1、組織一次演講比賽,題目是:讓快樂伴我成長。最好引用詩歌中的句子,課內課外均可。
2、寫作活動設計:
⑴ 模仿“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以“假如”為題的一首小詩,要求蘊含一定的道理。
示例:
假如
假如有一天
你被生活疏遠
一定要有勇氣自己站起
假如有一天
你被痛苦拋進了漩渦
一定要用智慧主宰自己
假如有一天
你一顆滴血的心已被揉破
一定要選擇堅強戰勝自己
⑵ 《未選擇的路》中詩人選擇了一條人跡稀少的路,依你看,詩人是一個怎樣的人?請你對他作一番描述好嗎?
(提示:重點描述詩人的內心世界或描述詩人作出選擇時的心理活動)
3、選擇最喜歡的精短哲理詩,組織一次以“青春”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會。
【開放探究】
閱讀下面這首詩,試將它與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進行比較,談談兩首詩風格、立意的不同。
假如你欺騙了生活
宮璽
假如你欺騙了生活
以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
且慢,生活并沒有到此為止
有一天,它會教你向它認錯
大地的心是誠實的
孩子的眼睛是誠實的
人生只有一步一個腳印
才會有無憾的付出無愧的收獲
【備課資料】
一、課文賞析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賞析:
該詩寫于1825年,正是詩人流放南俄敖德薩同當地總督發生沖突后,被押送到其父親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間所作。從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這是一段極為孤獨寂寞的生活。面對12月黨人起義前后劇烈動蕩的社會風云,普希金不僅同火熱的斗爭相隔絕,而且與眾多親密無間的摯友親朋相分離。幸虧夜晚,有終生摯愛的奶媽相陪伴,講故事為他消愁解悶;白天,到集市上去,與純樸的農人為友,和他們談話,聽他們唱歌。孤寂之中,除了讀書、寫作,鄰近莊園奧西波娃一家也給詩人愁悶的幽禁生活帶來了一片溫馨和慰藉。這首詩就是為奧西波娃15歲的女兒姬姬所寫的,題寫在她的紀念冊上。
普希金自言,要“用詩歌喚起人們善良的感情”,別林斯基也曾說過:“普希金天性是可親可愛的人,他是誠心誠意愿意向每一個他覺得是‘人’的人伸手的……他內心有著許多赤子似的和善、溫良和柔順的成分。”因而“在普希金的任何感情中永遠有一些特別高貴的、溫和的、柔情的、馥郁的、優雅的東西。”《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就典型地體現了這種思想特征。該詩以一個假設句破題,劈頭就是一個“假如”,此時26歲的普希金,面對的是一個純真的女孩,他宛如一位飽經風霜而又無比溫厚的長者,仿佛生怕碰傷這棵稚嫩的幼苗,于是從未來著筆,使用一種帶有預言的口吻叮嚀、勉勵涉世未深的少女,如果出現這種偶然……實際上,這個對于無知的對話者所作的帶有推測性假定意義的假說,正是變幻莫測的人生中的一種必然現象,即生活中不可能沒悲傷、煩惱,但是你要克制、忍耐,因為還有一個“歡樂的日子”就要來臨。這歡樂是針對悲傷而言的,不是現在時,而是屬于未來的。緊跟其后,在第二個詩節中,詩人進一步指出,這未來,并非現實生活中,漫漫長夜之后,遙遠的明天,而是心靈生活中的未來,這就引出了下面的富有深刻哲理的詩句:“轉眼間一切都會過去,/而過去了的,將會變得可親。”顯然,在這里,詩人并未一般地開出常人司空見慣的用時間醫治心靈創傷的這貼藥方,而是要人面向內心世界,放眼于未來,實行一種自我精神調節法,究其實,這是一種情緒的轉換,它可以是在一瞬之間完成,這就是要用希望去救治現實的痛苦。這同現代心理醫生的看法可以說是不謀而合,然而,普希金畢竟不是心理學家,而是詩人。他進一步指出,痛苦一旦過去,人就會更加成熟,對于成熟的人來說,這過去了的,即便是痛苦,也會成為人生的一段標志,而令人感到無比親切。保持對生活的信心,即使在逆境之中,不要陷入絕望而不能自拔,正所謂蒼茫人世,短暫人生,期驥美好,追憶亦美好矣,這不正是離群索居、寂寥生涯中,詩人悟出的深刻生活哲理嗎?這里沒有一絲一毫宿命論的蛛絲馬跡,真誠、善良,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加上親切自然而又熱情深沉的語調,詩歌樸素、流暢,言簡意深,耐人回味。
與普希金早期引吭高歌贊頌自由,嬉笑怒罵,諷刺權貴,批判專制的抒情詩不同,這首小詩,明顯表現出詩人后期抒情詩創作趨向含蓄、富于哲理的特點。用普希金自己的話說:“從1825年開始,他走上了‘現實的詩人’的道路。”這首詩即是一個佐證。
(選自《古今中外哲理詩鑒賞辭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8,作者:趙寧)
2、《未選擇的路》賞析:
這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寫于1915年,自問世以來,廣為流傳,成為美國詩歌中的名篇。
詩人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兩條路在黃色的樹叢中*開,一條路蜿蜒地進入叢林榛蕪;一條路長滿茸茸的綠草。作為過客的“我”在岔路前猶豫、徘徊,因為兩條路雖然風格不同,但都美麗、平坦、覆滿落葉,以同樣的魅力吸引著我,等待著踏踐,而“我”只能選擇其一。如果僅僅是兩條路的選擇,詩人也不需躊躇再三,在這里“路”有更深的含義,它象征著人生的旅途,詩人面臨的是人生道路的選擇,難怪他難以舉足。因為無論這種選擇是明智還是糊涂,我們都不能回到原來的岔路重新開始。
這首詩揭示了人的一個根本問題──選擇。弗羅斯特避免直言這兩條路代表著什么,對選擇的具體內容沒有任何暗示,詩人所要闡明的僅僅是選擇本身。詩描繪的是一個面臨選擇的人和他在進行選擇時的心態,這個人是弗羅斯特,也是我們。選擇是人生經驗中的一個方面,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面臨著選擇,人生就是由無數次選擇組成的。同一時刻同樣的機遇,我們只能選擇其一。當我們沿著自己選定的道路前行時,常常會對那條未選擇的路懷著深深的眷戀,如果走那條路又會怎樣?也許更奇偉、瑰麗,也許更平凡、黯淡,不管怎樣,我們都無法去實踐,它成為一個永遠難圓的夢。選擇的存在決定了生活中具有現實性和可能性兩個方面。當一種選擇成為現實,必然伴隨著另一種可能,它們無法互換,因為我們不能返回選擇的起點。這是人生無法解決、無法擺脫的深層悲劇,所以,作者要發出無奈的“深深嘆息”。選擇造成無法彌補的差異,幸運與不幸,快樂與悲哀,希望與渺茫,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
詩人用了象征的手法,通過直覺和戲劇性來傳達詩中的哲理,以個別反映一般,以小見大,以近寓遠。清新的詩句后面,是詩人對人生深層的思索和嘆息。反復閱讀,我們可以領會其中的哲理,得到智慧的啟迪。
(選自《古今中外哲理詩鑒賞辭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8,作者:鄭書磊,郝文勝)
二、重溫經典
薦讀邵燕祥《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邵燕祥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還是迎著朝陽出發,
把長長的身影留在背后。
愉快地回頭一揮手!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依然是一條風雨的長途,
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
讓我們緊緊地拉住手!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我們仍舊要一齊舉杯,
不管是甜酒還是苦酒。
忠實和信任最醇厚!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還要唱那永遠唱不完的歌,
在喉管沒被割斷的時候。
該歡呼的歡呼,該咀咒的咀咒!
假如生活重新開頭,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他們不肯拯救自己的靈魂,
就留給上帝去拯救……
陽光下畢竟是白晝!
時間呀,時間不會倒流,
生活卻能夠重新開頭。
莫說失去了很多很多,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明天比昨天更長久!
1979年11月19日
提示:這首詩共六節,既以熾熱的情感感染人,又以深邃的哲理啟迪人。全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極其真誠而豐富的。詩人立足于新的人生道路的起點,通過告別過去(第一節)、風雨同舟(第二節)、相互信賴(第三節)、堅持真理(第四節)、光明照耀人間(第五節)、走向未來(第六節)的心靈歷程,展現了詩人對新的人生生活的摯愛與追求。詩人對新生活的追求包含以下幾層意思:一、在即將到來的新時代里,一如既往地追求光明與理想,和人民一道創造美好的新生活;二、陽光有了陰影,美好中有了丑陋,那么,也應該有批評、有暴露;三、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重要的是把握未來。全詩就這樣將濃烈的詩情與深刻的哲理有機地統一起來,刺激讀者的審美感受,產生強烈的共鳴。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 篇11
陳景峰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 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六、遷移積累
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 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 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 篇12
從初一接手這個班級起,就明顯感覺到學生整體朗讀水平較低,每次齊聲朗讀不是把聲音拖得長長的聽得人昏昏欲睡,就是讀出如行軍般的感覺,把文章的意境完全破壞了。探究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還在于學生在朗讀時對文本缺乏深入的理解,沒有得出自已個性化的感受,對語氣、語速、語調缺乏正確的把握,又如何能讀出其中的韻味呢?在上本課時,基于本文是由兩首詩歌組成,而詩歌教學重點還在于朗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要求學生四人小組合作為詩歌設計朗讀腳本,通過討論,給詩歌標出停頓、重音(并說明為何讀重音)、語氣。討論結束后,四人小組中推舉出一人站起來朗讀詩歌,一人陳述朗讀腳本的設計。讀一節分析一節,最后評出最佳小組。
這一環節設計的精彩之處在于,將朗讀、品析、設計融為一體,讓學生將靜態的文本轉化為動態的腳本,融入自己最真切的感受,獨特的`個性化體驗,對詩歌進行了個性化的詮釋。事實證明,讀得精彩的小組,在朗讀腳本的設計中也體現出對詩歌內涵的正確理解。
而且這一工作是在小組內協作完成的,組內各人員分工明確,有的負責分析,有的負責記錄,有的負責朗讀,有的負責陳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也培養了學生的協作能力。
但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遺憾。因為個別學生陳述的聲音不夠響亮,其他學生聽不清楚,需要教師一再強調,浪費了一些時間,從而導致展示朗讀腳本的小組不夠多,參與面不夠廣。
在優秀小組陳述完自己的設計后,沒有及時引領學生進行朗讀,加深印象。
以上遺憾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得到彌補。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寫一段話,準備在班里交流。閱讀冰心表現母愛的詩篇。查閱有關冰心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
○教學設計
導入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現在請同學設想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然后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說一段話。(學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學回答)同學們說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詩人、作家泰戈爾,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叫、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檢查生字詞(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過渡)同學們仿讀得很好,自己讀一讀試試。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教師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么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感知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變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么“我”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學生回答:因為孩子沐浴著母愛。)他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問題。
① “我”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② “我”為什么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 “我”變成金色花為什么不愿讓媽媽知道?
④ “我”和媽媽各是什么性格?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體驗反思
(過渡)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過渡)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
作業
背誦課文,準備朗誦比賽。
小結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多讀,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想像,讓學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紙船》
這是一曲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深情的呼喚。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志,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教學步驟
導入
同學們,你可知這小小的紙船曾滿載著一個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紙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學,在遠離祖國的太平洋上,眼含熱淚、專心執著地疊著一只只紙船,然后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希望總會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親身邊。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就是以紙船寄托對母親的眷戀之情,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同學們要想感悟詩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讀詩歌。
朗讀詩歌
①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或仿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進入詩的意境,要讀得深情、低沉。)
②朗讀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劃分節奏、劃出重音。
(過渡)教師進行朗讀指導,學生運用朗讀方法再次齊讀,直至背熟。為進一步理解詩歌打好基礎。
整體感知
教師適時提出: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學生歸納總結)這是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母親深情的歌。
[教師導學]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作很多,但這首詩卻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詩人以孩子般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游戲世界找到一個可以寄托對母親無限思念的物品——紙船,并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全詩共三節,每節各表達了什么內容?
[合作探究]
第一節寫疊紙船;第二節寫拋紙船;第三節寫紙船進入母親的夢鄉。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① 你能想像出詩人在什么情形下寫的這首待?
② 第一節中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
③ 詩人明知紙船不能流到母親哪里,為什么還要不停地疊?
④ 第三節是詩人展開聯想,這一想像有何特點?有什么作用?紙船,并以
(教師提出以上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感悟課文,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可參與,學生全班交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
[教師小結]
海浪濤濤,天風吹卷,郵輪在巔簸中駛向一個陌生的國度。詩人此去遠涉重洋,相隔萬里,何時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沒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詩人不停地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紙船雖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一定能漂人母親的夢中。這一想像新奇、大膽,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強烈思念,對母親深情的愛。
(過渡)詩歌的語言是凝練而含蓄的,要深入理解,就要探究。
問題研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對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組內互相幫助解決。有深度、難度的組內不能白行解決的問題,可提出來全體同學共同探討。(學生討論,提出共性問題。學生交流,學生只要說的合理,教師都給予肯定、鼓勵。)
[教師小結]
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發得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此外,這首詩的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作業
《金色花》和《紙船》這兩首詩都借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抒發對父母親的愛。寫在練筆本上。
小結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在教學中,以朗讀教學為主,教會學生“美讀”,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詩歌,在美的詩歌里得到熏陶。
《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你-選擇的路教案 篇14
【課題】
《詩兩首》
【創意說明】
本課是兩首譯詩,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教學時可借助于多媒體等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兩位詩人有更準確的了解,全面提高文學修養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上個學期我們學習了泰戈爾的詩《金色花》,初步感受到了譯詩的美,它們仿佛與我們中國的白話詩有些不同,讓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這些世界著名大詩人的杰作的魅力,感悟他們的信念、感情、追求與理想吧。
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自由朗讀,說說讀后感:
明確:詩中闡明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鎮定面對生活中的煩惱,心兒永遠向著未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很有哲理,揭示了生活的真諦;詩的語言直白而親切,口語化色彩濃厚。
2、簡介作者及背景介紹: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3、你對詩中哪些句子有較深的體會,結合事例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言。
4、聽、讀詩篇:
聽課文錄音。劃分朗讀節拍。
5、自由朗讀。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6、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研討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7、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
8、拓展提高、遷移積累: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
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作為作業完成。
二、《未選擇的路》
1、導入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2、朗讀詩篇,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多媒體播放《未選擇的路》的配樂及情景畫面,教師朗讀。
學生觀畫面的同時,聽配樂朗讀錄音。欣賞、品味、感悟。
3、合作探究:
⑴ 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⑵ 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⑶ 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4、感悟哲理:
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5、拓展延伸,積累聯想:
⑴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⑵ 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三、綜合性訓練
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中外詩歌名篇名作選)。
【教后記】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