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備課設計(通用17篇)
《童趣》備課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①準確劃分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觀察,善于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學習重點
①反復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人說,童年是一首歌,節奏歡快;童年是一首詩,浪漫多彩;童年是海邊的貝殼,五色斑斕。想起童年,每個人的心中都是甜蜜的,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分鐘,把自己心中最美的那一段童年與大家分享一下。
請一學生講講。
自主預習:
一、看書自學(默讀),重點是文下注解,讀熟課文(朗讀),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5)作/青云白鶴/觀。
(6)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7)蹲其身,使/與臺齊。
(8)見/二蟲斗草間。
(9)蓋/一癩蛤蟆。
.
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二、做下面自學檢測(做完后,小組合作學習可互相討論訂正。)
1.文學(文體)常識背記知識清單。《童趣》節選自《 》,作者是 (朝代)文學家
2.《童趣》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敘事散文,在文中作者敘述了 、 、 等童年趣事。
3、根據注音寫出下列漢字或給劃橫線的字注音
童zhì( ) nǐ( )作 miǎo( )小 鶴lì( ) yí( )然 土lì ( ) 凹者為hè ( ) 項為之強( ) 蝦( )蟆( )
4.結合注釋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項為之強 項: (2)徐噴以煙 徐:
(3)鶴唳云端 唳: (4)以土礫凸者為丘 礫:
(5)以叢草為林 林: (6)興正濃 興:
(7)方出神 方: (8)驅之別院 驅:
(9)鞭數十 鞭: (10)明察秋毫 秋毫:
5.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項為之強 通 解釋為
6.本課中有的詞語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請寫出三個。并記住其現在的意思
(1)成語:( )意思是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視力極佳。
(2)成語:( )意思是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3)成語:( )意思是形容形體大而笨重的東西。
7、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掌握規律 :文言文中單音詞占大多數,現代文中雙音詞占大多數,只要我們聯系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于空中
(3)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5)見二蟲斗草間。
(6)神定,捉蛤蟆,鞭數下,驅之別院
三、討論理解文章中“物外之趣"。
1.教師設計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解決。
(1) 作者所說的"物外之趣"指什么?
(2)這種物外之趣是怎么產生的?
(2) 你小時候有沒有類似的經歷,試展示自己的創造力。
四、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一、 檢查自主預習情況,師生集體討論訂正自主預習學案(10分鐘)
二、讀一讀。(多種方式展示朗讀情況,老師作文言文朗讀指導)5分鐘
三、譯一譯。(借助課下注解自行翻譯課文,譯給自己的同桌聽)5分鐘
四、合作探究:(在老師指導下思考并回答)10分鐘
1、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寫了哪幾件事?
2、“余時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3、本文有哪些詞語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寫5個)
4、文章開篇用“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5、“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這里指癩蛤蟆是否恰當,為什么?
六、拓展提高:
1、童心童趣令人忍俊不禁,收集有關童趣的古詩詞。
例如: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 村居》
2、想一想自己小時候的有趣的故事,擷取一兩個,記錄下來與大家共享。
《童趣》備課設計 篇2
童趣
教學目標
①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②積累詞語同時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③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學重點
①反復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③理解怎樣借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讀,誦讀積累
1、情境導入 ,激發興趣: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變幻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你有美好的童年嗎?童年的生活是否還歷歷在目?今天我就帶你走進童年時代,我想會勾起你們許多美好的回憶……說說你童年的趣事。
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會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或許還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2、作品、作者簡介
3、教師導學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于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二是要用心領悟;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匯。
學習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二、誦讀積累,初步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并在語音、語氣、節奏、感情等方面給學生以指導和點撥。
2、學生反復誦讀課文。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藐(miao),項為之強(jiang),鶴唳(li),怡(yi)然,凹凸(aotu),為壑(he),癩(lai)蝦蟆
3、解釋詞義,疏通文意
①默讀課文,揣摩課文內容,試著解釋下列詞句。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a.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b.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c.昂首觀之,項為之強。d.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
e.果如鶴唳云端。f.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g.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h.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i.昂首觀之,項為之強。j.徐噴以煙。
k.以草為林。l.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4、在教師的幫助下,試著讓學生將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5、反復朗讀課文,并讓學生試著劃分朗讀節奏。
三、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一)合作探究:四人小組討論,教師適時啟發、點撥、引導。
1、 學了這篇古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歡哪一段?
2、 請概括地說出作者記敘了哪幾件“物外之趣”?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鶴,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是把土墻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3、 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4、 “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么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蛤蟆處死?
提示:a、珍惜生命。b、處置有度
5、 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觀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第1自然段“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銳、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時有物外之趣—一是觀察的收獲。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二)互動釋疑:你還有哪些疑問,請說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如:*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么?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墻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四、背誦比賽,加深理解
男女生比賽,限時背誦課文。
注意語音停頓,節奏分明。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五、聯系生活,體驗拓展
1、生活體驗: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 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試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拓展延伸: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說,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a、 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提示]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點,勇于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于開拓的人。
b、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提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富于聯想和想像,加之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熱情鼓勵。
3、總結:同學們,《童趣》是一篇饒有興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發我們很多美麗的聯想和想像。其實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是在聯想、想像甚至幻想中產生的。少年兒童有著天生的好奇心,我們應當把它充分開發出來,使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 多姿多彩。同時希望同學們能逐漸引起對文言文興趣,多多積累文言詞匯,為今后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
《童趣》備課設計 篇3
昌樂縣教研室 高雪山
教學目標 :
1、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通過反復誦讀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導學生識記文言詞匯,理解并積累“明察秋毫”“風聲鶴唳”“怡然自得”“龐然大物”等成語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語句。
3、讓學生學會觀察、聯想和想象,學會發現問題、探究問題。
(課程標準要求教學目標 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緯度設計。)
教學重點:
著重從閱讀和寫作方面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的習慣。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導讀、品讀、探究法
思路設計:這是一篇文言短文,根據文體特點和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這一課時,可引導學生大體按照誦讀感知——品讀賞析——探究討論——延伸拓展——總結評價幾個步驟進行學習,(新課標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過程,強調學法指導,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時數:1課時
學法指導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于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由于本文是學生入校后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有必要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
教學流程:
一、聯想導入
我們每個人都從童年走來,每當想起童年時,一件件趣事就清晰地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一件、兩件、三件……每一件都是那么有趣,那么令人回味無窮。不過,老師今天想聽同學們講述一下自己的童年,把你童年中最有趣的事講給大家,我們一塊來分享你的樂趣,好嗎?(生二、三人講童年趣事)
噢,原來,同學們的童年也有如此多的趣事,這也許會成為你一生永恒的回憶。其實,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真、最純、最令人難忘的時期,常人如此,那些偉人,名人也一樣。說到這里,同學們能聯想到哪些名人或偉人的童年趣事呢?(生可能想到《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社戲》,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等,教師也可展示幾幅童趣畫面。)
(圖像可以創設情境,為課堂注入活力, 進一步激發情趣,創造閱讀期待。)
教師過渡:可見,名人的童年也和我們一樣,充滿了童真、童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童年有哪些趣事?我們一塊來欣賞他寫的一篇非常有趣兒的文章——《童趣》
板書課題,簡介作者(指導學生看課文注解①了解作者和出處。)
教師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哪一位同學能告訴老師你從注解①中了解了什么?
教師補充:關于課文的出處和作者老師再補充幾點:作者沈復是清朝乾隆年間人,他首先是一個落魄的商人。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中有“商人重利輕別離”的詩句,但沈復并非如此,從他的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中我們感悟到的是人世間至真至純的情感,從中窺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興致之真。今天,我們就通過讀他的《童趣》一文來體味這種趣味興致之真。
解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閱讀時我們不能忽視題目。從這個題目看,課文的重點應落在哪個字上?(師板書“趣”)
(引導學生回憶童年趣事——聯想所了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學家沈復有哪些童年趣事,導入 課題,簡介作者。新課導入 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這種交流式導入 ,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和諧氣氛, 從而以最佳狀態進入新課教學。)
二、感知積累
(一)指導學生試讀課文
下面,我們就來看作者是怎樣寫這種“趣”的。
教師指導文言文誦讀方法:請同學們注意: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任務是誦讀,誦讀的要求:一是讀準字音,二是讀清句讀和停頓:三是讀出語氣和感情。下面請一位同學試著讀一遍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讀的是否符合要求。(重視學習過程,注重方法指導)
引導學生自薦選讀課文段落或朗讀全文,提示聽者注意字音、停頓、感情方面是否恰當,還要注意根據文字展開想象。然后師生共同評讀,即談談自己為什么這樣讀或者建議別人怎樣讀,(尊重讀者的勞動, 尊重聽者的建議,相互取長補短。從而能夠很好的處理讀音、停頓、感情等,實現了培養學生語感的目標。并通過后面的練習讀文加以鞏固。)
教師強調指導:(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
①字音 童稚[zhì] 擬[ní]作 鶴[hè]
凹 凸[āo tū ] 龐[páng]然大物,
撥[bá ]山倒樹, 癩蝦蟆[lài há ma]
②句讀、停頓
③要讀出一種輕松、愉快、自得其樂的語氣來。
(二)學生自由誦讀(為學生提供感受和體驗揣摩的機會)
(三)概括課文內容。(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和把握)
(四)合作學習。四人為一組,借助小字注釋,復述課文內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講一節,也可以推選一人主講,其他人補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進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請求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助解決,也可以舉手問老師。教師不斷巡視,及時了解合作學習的情況,并參與到小組的討論和爭議中去,然后在了解學生合作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面對全體同學強調重點字詞,如果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全班合力解決,必要時點撥深化。(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的翻譯,不求字字落實,學生能對照注視說出大意即可。)
(五)師生共同解疑,教師還要檢查學生學習情況。
師:課文中還有幾處,因為沒有注解,老師沒有讀懂,請同學們幫我解決
①故時有物外之趣 ②心之所向則……
③徐噴以煙,使其…… ④蹲其身,使與臺齊
⑤以叢草為林 ⑥吞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生:(主動幫老師解決以上問題)
(老師以求教學生的方式檢查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就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體現了師生間的交流合作。)
師:另外,從此文中,我們還學到了一些成語,或聯想到一些成語,有哪些?
生:(可能回答“明察秋毫”“怡然自得”等,如果想不到“風聲鶴唳”教師可提醒。)(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到此為止,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和理解,為下一步的品讀賞析奠定了基礎。)
三、品讀賞析
課文追憶了作者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爛漫的童趣,下面,請同學們仔細地讀一遍課文,品味文中精美的語句,把你認為最有趣的地方推薦給同學們,并說明理由,好不好?
(生品讀、推薦精彩語句,師生共同交流,欣賞)
如:①余憶童稚時……(憨態可掬,童真童趣融于其中)
②心之所向,則……也(想象奇特)
③徐噴以煙……怏(非童稚不能為也)
④忽有龐然大物……(照應上文“以…為…”,兒童特有的感受,非世俗成人所能想到)
⑤神定……驅之別院(物我同趣,令人啞然失笑)
(指導學生仔細讀課文,品味文中精彩語句,運用聯想和想象,再造文中景象,學生間互相交流感受)
四、探究討論
指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就課文結構、內容、寫法、順序、語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四人一組,合作選題,集體研究。教師準備以下課題:
這些趣事,是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通過聯想和想象的來的。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那么,讀了這一課,你能就課外結構、內容、寫法、順序、語句理解等方面提出一個有價值的課題進行研究探討嗎?
(教師準備以下課題:)
①聯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內之趣”指什么?
物內之趣——細察其紋理。
物外之趣——依據事物的特點,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從中得到的樂趣。這種“物外之趣”是借助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創造出來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樂趣,一是身處塵世難得的閑情
②從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請說明第3段置于文中的合理性。
③從情景聯想出發,“怡然稱快”與“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樣產生的?
④第四段作為一個兒童故事,其童趣表現在什么地方?
五、延伸拓展
(課件展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體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其實,文中所寫的童趣,我們同學也可能聽說過、見過,甚至經歷過,所以讀起來特別親切。下面我們來看周作人的一次童年經歷,共同體味一下其中的童趣(展示文章)
蒼蠅不是一件很可愛的東西,但我們在做小孩的時候都有點喜歡他。我同兄弟在夏天乘大人們午睡,在院子里棄著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蒼蠅。蒼蠅共有三種:飯蒼蠅太小,麻蒼蠅有蛆太臟,只有金蒼蠅可用。金蒼蠅即青蠅,小兒謎中所謂“頭戴紅纓帽,身穿紫羅袍”者是也。我們把他捉來,摘一片月季花的葉,用月季的刺釘在背上,便見綠葉在桌上蠕蠕而動,東安市場有賣紙制各色小蟲者。標題云"蒼蠅玩物",即是同一的用意。我們有時把他的背豎穿在細竹絲上,取燈心草一小段放在腳的中間,他便上下顛倒的舞弄,名曰“戲棍”;又或用白紙條纏在腿上縱使飛去,但見空中一片片的白紙亂飛,很是好看。倘若捉到一個年富力強的蒼蠅用快剪將頭切下,他的身子便仍舊飛去。
希臘路吉亞諾思(Lukianos)的《蒼蠅頌》中說:“蒼蠅在被切去頭之后,也能生活好些時光”,大約兩千年前的小孩已經是這樣的玩耍的了。
六、總結收獲
課文我們已學完了,我們讀文章也是為了寫,請同學們從寫作的角度說一下你學習這一課的收獲。((引導學生總結寫作特點)
七、結語。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作者童年時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爛漫的情趣,以及身處塵世時那種超然物外的閑情,認識到了童心的純真,童趣的美妙。同學們,讓我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遠保持一顆童心,用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用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附:板書設計
《童趣》教學設計說明
昌樂縣教研室 高雪山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有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其中以人為本,按照學的規律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等,是語文課堂教學最基本的理念,從這一點出發,我設計了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七年級上冊語文中《童趣》一課的教學方案。在設計這一課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設計導語 時,我從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話題談起,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童年趣事,并結合自己的知識閱歷,聯想名人的童年趣事,從而自然地導入 課題。
2、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組織教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 中,我先讓學生感知課文、積累知識,然后讓學生品讀課文、探究學習并進一步延伸擴展,最后談閱讀收獲。
3、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機會。在感知和積累階段,我讓學生自己嘗試誦讀、翻譯;在品讀賞析階段,我讓學生自主感受精彩語句賞析;在探究學習階段,我又讓學生自主選題、合作研究;在總結收獲階段,我又讓學生針對文章寫作方面的特點自由發表見解,所有這些,都著眼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4、從終身學習的觀念出發,加強學法指導,為學生以后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于是,在感知積累階段, 我注意指導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方法,引導他們學會積累;在總結收獲階段,我又引導學生從寫作的角度進一步把握課文,強調聯想和想象在寫作中的運用,做到讀寫結合。
5、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出發,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注意吸取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精華,既重視培養學生能力,又決不忽視基礎知識教學。在這一堂課中,我用了近一半的時間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文言文字、詞、句知識和文化常識,并在延伸拓展中介紹了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通過這些方式,來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積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6、注意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綜合體現。在設計中,既有知識的積累,又有能力的訓練;既給予學生思考的過程,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既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又注重對學生價值取向的引導,在最后的結語中,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用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去創造美好的生活。將這種情感目標直接展示給了學生。
總之,我認為:這一個教案,在過程設計上既有繼承,又有創新;既秉承了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精華,又積極滲透現代語文教學的理念,其指導思想與新課改的目標完全相吻合,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課改教案。
《童趣》備課設計 篇4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要有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其中以人為本,按照學的規律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等,是語文課堂教學最基本的理念,從這一點出發,我設計了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中第五課《童趣》的教學方案。在設計這一課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設計導語時,我從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話題談起,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童年趣事,并結合自己的知識閱歷,聯想名人的童年趣事,從而自然地導入課題。
2、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組織教學。在具體的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中,我先讓學生感知課文、積累知識,然后讓學生品讀課文、探究學習并進一步延伸擴展,最后談閱讀收獲。
3、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機會。在感知和積累階段,我讓學生自己嘗試誦讀、翻譯;在品讀賞析階段,我讓學生自主感受精彩語句賞析;在探究學習階段,我又讓學生自主選題、合作研究;在總結收獲階段,我又讓學生針對文章寫作方面的特點自由發表見解,所有這些,都著眼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4、從終身學習的觀念出發,加強學法指導,為學生以后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于是,在感知積累階段,我注意指導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方法,引導他們學會積累;在總結收獲階段,我又引導學生從寫作的角度進一步把握課文,強調聯想和想象在寫作中的運用,做到讀寫結合。
5、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出發,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注意吸取傳統課堂教學中的精華,既重視培養學生能力,又決不忽視基礎知識教學。在這一堂課中,我用了近一半的時間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文言文字、詞、句的知識和文化常識,并在延伸拓展中介紹了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通過這些方式,來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積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6、注重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綜合體現。在設計中,既有知識的積累,又有能力的訓練;既給予學生思考的過程,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既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又注重對學生價值取向的引導,在最后的結語中,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用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去創造美好的生活,將這種情感目標直接展示給了學生。
總之,我認為這個教案,在過程設計上既有繼承,又有創新;既秉承了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精華,又積極滲透現代語文教學的理念,其指導思想與新課改的目標完全相吻合,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課改教案。當然其中還存在著不少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專家、同行批評指正
《童趣》備課設計 篇5
剛剛編發了本欄目第一期(2003年第5期)的稿子,就收到了著名特級教師胡明道先生的《童趣》(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七年級上冊)教學案例稿。在編第一期稿時,我當時想說的一句話是:雛鳳清于老鳳聲;我尤其感慨于湖北省年輕一代語文教師的成長。讀過了胡先生的案例稿后,我更感動于“姜還是老的辣”了。
《童趣》,是孩子們從小學進入初中后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如何在新的課程理念的引領下,讓學生體會這種新的語體,是又一新的問題。
胡明道先生的課,從創設情境、入境發問——分工解讀、合力釋難——賞文解“趣”、體驗對話——評價激勵、拓展延伸,真正是環環相接,絲絲入扣。可以想見,在課堂上,胡明道先生的《童趣》給孩子們帶來了怎樣的一種童趣!
“自主、合作、探究”,它不是標簽,不是空洞的說教,更不是應景的擺設。在胡先生的教學案例里,我們是不是可以感悟到這種新的學習方式?
很希望聽到對本欄目以及所刊發文章的意見和建議。
執教:胡明道
師 有兩幅畫面讓我們共同欣賞一下,一幅畫面中有一個小孩在蚊帳中對著蚊子慢慢地噴煙,看蚊子在煙中怎么辦;另一幅畫面中,一個小孩對著墻角的亂磚頭亂草愣愣地看了一個多小時……怎么?聽得不滿足嗎?有什么想問的,想說的,就問吧!
生1 這個小孩為什么要對著磚頭發愣,他是不是有毛病呀?
生2 他對蚊子噴煙干什么?
生3 他把蚊子放進帳子里,難道不怕蚊子咬嗎y
生4 蚊子被熏了,有什么反應?
生5 這是不是真事?是發生在什么年代的事?
生6 這兩幅畫面有什么聯系?
生7 這個孩子用煙熏蚊子,不怕熏到自己嗎?
[故意的“懸念引而不發”,留下了空白,刺激了好奇心及求知欲,仿佛在心湖中投入了兩顆石予,平靜的水面激起了水波,大腦興奮了,前經驗激活了(煙熏蚊子也熏人,磚頭無趣,讀文要識背景等),于是“問題”就發現了,產生了,提出了。]
師 哎呀!大家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太強了,提了這么多問題,讓我們整理一下:
①這孩子為什么要熏蚊子,他看到了什么?
②這孩子為什么要對著墻角發愣,他在干什么?這有什么意思?
③這兩幅畫面有何聯系?
哦!剛才還有人間這是哪個年代的,問得真好。這兩幅畫面不是我“編”的,它是清代文學家沈復在自己的作品《閑情記趣》里回憶的童年趣事(出示板書:課題、作者),當然,“趣”是他自己的感覺,今天我們讀讀,看看你是否認為有趣。讓我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自讀課文,有問題請找我。(學生散讀課文,教師巡回指導。)
師 能齊聲讀一遍嗎?這一遍我們只要求把宇認準確,把句子讀完整。
(學生大聲齊讀課文。)
師 讀得真好,不僅把字音讀對了,而且還初步有了一點感情,
超標了。
師 要探究我們剛才提出的問題,靠一個人是不夠的,讓我們進行第一次合作探究。我們采取“小合作”+“大合作”的辦法吧。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每個小組合力譯讀一段,要注意:①讀懂文章寫的內容;②你是怎么讀懂的?你用了什么方法?③你還有什么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譯讀。教師巡回參與。)
師 現在我們進行全班交流,也就是“大合作”,請同學們展示自己的成果吧!(學生接龍翻譯。教師巧妙插話。)
師 (第一段譯完后)“睜大”從何而來?“所以”是怎樣譯出的?
生8 “張目”的“張”可譯為“睜大”。
生9 “故”可譯為“所以”。
師 那么,你們發現的方法是——
生10 (搶著回答)可以用現在的詞去“換”。
師 (第二段譯完后)你怎么知道“項為之強”是“脖子為這都僵硬了”?
生11 書下有注釋呀!
師 哦,這可叫“查看”法,還有什么發現嗎?
生12 我們讀“夏蚊成雷”時,起初不知“雷”是什么意思,后來,看到下文有“飛嗚”及“鶴唳(書下有注釋)”,于是反推回去,知道這里說的是“聲音”,“成雷”是“像雷聲”的意思。
師 太聰明了!你這可叫做“反推法”吧!
師 (第3段接力譯完后)文中只有一個“常”,你為何譯為“常常”?“定神細視”為何譯為“定下心來細細觀察”y
生13 我按今天的習慣,給它加了字。
師 哦!又發現了一個“加字法”。
剛才,大家在合作解讀的過程中,自己發現了很多方法,如換詞法、查看法、加字法、推斷法等等。可見,文言文是不難學的。現在,讓我們充滿自信,再讀一遍課文。
[雖有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習得,卻絲毫不入傳授、灌注的框束;雖有“方法”的預設,卻讓它巧妙地融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當然 “插言”、“撥問”在這里起到了無痕的指導作用。]
師 剛才的交流,讓我們解決了一部分問題,可能大家又產生了新的問題。他到底是怎樣觀察的,到底看到了什么呀?那么,讓我們帶著尚未解決的問題進行第二次合作:①挑出自己最欣賞的一句;②在這句中你“看”到了什么畫面?③他的“趣”在哪里?
(學生按小組合作探究。)
師 現在向全班展示你們的成果吧!
生14 我最欣賞最后一句,我好像看到小孩抓住了癩蝦蟆,隨手撿了幾根草擰成繩子,十丁了它幾十下,可能又撿了塊石頭,打了它幾下,才解恨,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了。
師 哦!你比原文想像得還要豐富。
生15 我喜歡“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這句,這句話用小孩的眼光,把癩蝦蟆形容為龐然大物,給人留下了想像的空間,(師接言:對!只見那“龐然大物”踢翻了“山石”,踩倒了“草樹”向這邊橫壓過來了!)
生16 我喜歡“徐噴以煙……作青云白鶴觀”一句。(師:這不是很無聊嗎?)不,我覺得作者很獨特,他創設了意境,表示作者很有好奇心,還有孩子的趣味。
生17 我也喜歡最后一句,不過我補充一點,他鞭打癩蝦蟆,還表現了他的天真、單純、善良。
生18 我也喜歡“徐噴以煙……”一句,他一定看到了白煙滾滾,蚊子拍著翅膀,拖著長腿在白煙中亂飛。這還表現了作者當時的幼稚。
生19 我喜歡“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一句,這句既表明作者當時的心情,又寫了神態。 (師:怎樣的神態?眼珠動了嗎?)他出神地盯在那里,眼睛睜得大大的,眼珠一動也不動,后來突然一驚。
師 真不簡單,大家自主地進行了探究,既欣賞了原文,又展開了想像的翅膀,豐富了原文,可以叫做“想像著作者的想像”。讓我們帶著想像的余興,再讀一遍課文吧!
[作品的樂趣是潛藏在作家所創造的文字世界里的,文字符號后面的情感世界必須通過閱讀來破譯與還原,由文字引發想像;體認文字的空白并以自己的經驗加以完善彌補,這是閱讀的過程,更是創造的過程。]
師 還有新問題嗎?對了,“這兩幅圖有什么內在的聯系”,“這到底有沒有趣”我們還未解決哩!這樣吧,讓我們進行第三次合作,去與有關人員對話,看能否解決自己提出的這些問題。
從以下的活動中任選一項,在小組內探究探究。
①蘇州出版社要編輯《閑情記趣》現代版,你有無童年的趣事?說給大家聽聽。
②如果蘇州沈復研究小組或人教社編輯來訪,你想對他們說什么?你羨慕沈復嗎?你認同他的“趣”嗎?你喜歡這篇課文嗎?
(小組探究,全班交流。)
生20 我想對沈復說,我很羨慕他,他有閑情去觀察,雖然他沒有現代玩具,但他能親近大自然。(師:你不能嗎?)我們功課很多。
生21 當年他覺得很有趣,但我想我們長大了,我們這種年齡,覺得這很無聊,蚊子很討厭,我們有自己的愛好。
生22 我要問沈復兩個問題:一、按他這種愛好發展下去,他應成為生物學家,他怎么成了文學家?(師:哦!他是熱愛生活的文學家。)二、他寫這篇文章的意圖到底是什么?
生23 我想對沈復提一點意見,第一段是統領全文的,但他把獲得“物外之趣”的原因僅僅歸為“細察紋理”,其實他更多的是用了是想像,(師:不簡單!那你覺得要加寫什么?)可在“細察紋理”后加“私擬想像”。
生24 我不贊成剛才那位同學的話,我認為我們都應保留一點童趣,有一點想像力。
生25 我提一點反對意見,我們每天在家做作業 ,不可能有這種“趣”。
生26 想像力可發現趣味,小時候,我看我家天花板上的水漬印子,像老鼠,越看越像。(師:你可能還會想,他是不是要去找媽媽。)
生27 小時候,我看見墻上有很多螞蟻抬一大塊食物,我很奇怪它們怎么抬得動,我就去一壓,結果壓死一些螞蟻。(師:現在是否很內疚?不過你的好奇心還是可嘉的!)
生28 一次,我在同學家玩,看見湖里有倒映的樹、草,我們以為是怪物,越看越像,于是嚇得把玩具都扔進了湖里。
生29 我還想談剛才那個問題,我認為“趣味”是靠自己去感受,去體會的,如果我們有情趣,那么在家寫作業 也應該會感到有趣味。作者的兩幅圖實際有聯系,這就是他覺得什么都很有趣味。
[閱讀的過程必然伴隨著心靈的對話及情感的溝通:翻檢出自己的生活積累,體驗原作的情感,是與作者的對話溝通;談論共同閱讀著的文本,是與他人的對話溝通。]
師 剛才,我們的討論棒極了,大家認可了沈復的“物外之趣”,他喜歡“細察”、“想像”,觀蚊飛想像為“鶴舞”,視土墻想像為有山、有石、有樹、有獸的“山林”,我們在閱讀中通過聯想和想像,也獲得了“文外之趣”。
(邊總結,邊板書)
童趣 沈復
物外之趣 視蚊飛作鶴舞 想像聯想
觀察想像 觀土墻擬山林 文外之趣
時間真的是有限的,大家意猶未盡,也還有些問題未解決,不過不要緊,讓我們把探究的空間延伸到課外吧!課外大家還可選讀一段《閑情記趣》的文字,想想,為什么作者總覺得那么有趣,還可將自己童年的趣事用筆寫下來,成為現代版《童趣》。
與教者的對話
史 您能為我擔綱的欄目寫稿,我真是十分感謝!我想要問您的是,《童趣》作為“初中第一篇文言文”,您是怎樣認識它的價值的?
胡 如何用好這篇教材?有的認為要重視文言字詞的理解,讓它起到“初中第一篇文言文”的作用;有的主張讓它為“發展想像能力”服務;有的認為這是記童年趣事的,可引發學生回憶童年生活,增加語文學習的親和力等等。但我卻認為尚未抓住其最重要的內核。如果在教學本文過程中,能讓學生在體認作者“情趣”的基礎上,與作者發生心靈溝通,不僅感動于作者產生情趣的想像“能力”,更感動于作者充盈于生活、生命中的情趣“意識”,讓已被課業負擔、名次包袱壓抑得麻木了的心靈得到激活,積極發現并感受生活中的情趣,那么,本文將產生它的最大價值:加速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轉變與升華。
史 您說讓學生體認作者“情趣”、“與作者發生心靈溝通”,這在一般意義上還是好理解的。當課程走向“生本”,閱讀成為一種個性化的活動,語文教學就是主張學生與文本、與作者對話。而這恰恰是您的教學所一直實踐和倡導的。令我感到震動的卻是,您強調“不僅感動于作者產生情趣的想像‘能力’,更感動于作者充盈于生活、生命中的情趣‘意識”’,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解讀文本了。這種對生活、對生命的體認,這種“意識”上的覺醒,已經是文本解讀的超越和提升了。那么,您是怎樣將一種“能力”升華為“意識”的呢?
胡 本節課力求體現《課程標準》的精神,教者以“多維互動”、“生命對話”的教學行為和理念,組織了豐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凸顯了這一學習方式的重要原則:問題性,情境性,合作性,體驗性,過程性。整節課就是這樣一個活動過程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置身一定的社會文化情境,以文本為基礎,在與作者、編者、教師、同學進行對話中,經過聯想、想像、欣賞、懷疑、整合等思維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合作切磋,并在探究的過程中主動地調動積累,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從而獲取知識,習得能力,并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化生成”。
面對學習方式的變革,教者的教學行為發生了質的變化。在“先期策劃”中,教者(學長)要能創造性地先學一步,敏銳地抓住文本對于“生命對話”的價值內核,并在“問題情境創設”、“探究問題設計”、“合作交流形式”及“視野拓展鏈接”等方面進行策劃及預設。雖如此,在現場實施應對中,教者還要不僵守,不固化。如,在整合師生問題的過程中,能不露痕跡地加入了先期策劃中的設問:“他‘看’到了什么”、“這有什么意思”等。同時,也機智地接下了先期策劃中未設計的問題:“這兩幅畫面有何聯系”。在組織小組討論時,教師要以參與者身份進入,常常以一句話作為點撥或回應,如聽到有小組一同學講參觀旅游景點的洞內石頭時,我似乎無意地插言:“對,下雨天看玻璃上的水跡,都是想什么,像什么。”同時又能在巡回之中敏銳地搜索“反對”的聲音,如聽到有同學持“無趣論”,便鼓勵他到大會交流。
史 您很在乎教學的“先期策劃”。而我,則更欣賞您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實施中的新的“生成”。這才是教學的全新創造。您教學的令人癡迷之處也正在于此。最后,就您自己的這一堂課,您還有要說的嗎?
胡 由于教室太小,人太多 (72人),聽課教師塞滿了走道,因而教師對小組討論的參與、指導、了解尚有空白區域。加之學生手中無書本,復印文本臨上課前1分鐘發放,因而時間顯得稍緊張,最后的“無趣論”與“應有情趣論”的“辯論式”發言尚不充分。先期策劃中的“自我評價”一節,未能如期進行。如果在常規實驗班教學,學生預先接觸了課本,想來這一環節是可以完成的。
史 再一次地向您表示謝意,尊敬的大姐。
《童趣》備課設計 篇6
第一課時:《快樂寶貝》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1、讓學生能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本首歌曲。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更加熱愛、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快樂”
教學準備: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快樂嗎?”讓學生自由回答。有的說“快樂!”有的說:“不快樂,家長讓他們學習這個班,那個班都累死了!”那么教師接著問:“那你們想不想快樂?!”回答是肯定的,教師再接著說:“想快樂,那就來一起來聽一首歌曲---快樂寶貝。
(二)、展開新課:
1.教師有感情的范唱,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生把書打開,朗讀歌詞,體會歌詞的含義。
3.教師讓學生看書上,領唱和齊唱部分的歌詞,有什么不同。然后讓學生練習。
4.教師教唱本首歌曲:A、分句教唱。B、分段教唱。
5.利用錄音帶,指導學生把唱的不準確的地方改正過來。
6.練習。
7.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小結:
表揚在課堂上表現好的學生。作業:讓學生在課外多練習這首歌曲。
第二課時:《對鮮花》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唱—— 北京民歌《對鮮花》聽—— 黃梅戲《對花》創編活動—— 對花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北京民歌《對鮮花》,唱出民歌特有的韻味。
2、通過欣賞黃梅戲《對花》,初步感知戲曲的風格特點,感受民族音樂與民俗風情的豐富多彩,增添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喜愛之情。
3、能認識并唱出附點四分音符,了解并會運用“對唱”這一演唱形式。
教學重點:能夠用一問一答的演唱形式表現歌曲活潑、詼諧的情趣。
教學難點:指導唱準附點四分音符的時值以及第三、第四樂句的音高。
教具準備:花卉圖片、玫瑰花一支、裝飾教室的鮮花、卡片、磁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激起共鳴
引導學生觀察教室的變化,揭示“花”的主題。
1、 導入
師:同學們一定發現了今天我們的教室里多了許多繽紛的鮮花,沒錯,今天我們要學的歌曲正是與“花”有關。
2、 交流
師:春天到了,百花爭奇斗艷,你們知道哪些花兒呢?請說出花名。
(學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多,每種花都有獨特的外形和生長特征,老師還想考考大家——
什么花開在水里呢?(荷花、水仙)
什么花長得像木耳呢?(水仙)
什么花紅滿山?(山茶花、杜鵑花)
什么花的枝干上長滿了刺?(月季、薔薇、玫瑰)
3、聽賞歌曲《對鮮花》
師:下面我們來聽一首歌,聽聽歌中是怎么回答的。A、播放錄音《對鮮花》
B、聽完老師用有節奏的語言提問,同時指導學生按歌詞中的句子有節奏地回答
C、出示花卉圖片(鳳仙、山茶),通過視覺讓學生感受其外形特征。出示玫瑰花,介紹屬于薔薇科,讓學生親手摸一摸枝干上的小刺。
二、新歌教學
1、揭題
師:剛才這首歌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北京民歌《對鮮花》。讓我們一起來學唱吧。
2、學唱歌曲:先出示四分音符并說出名稱,再介紹“附點”,認識附點四分音符。
3、介紹“對唱”的演唱形式
歌曲中一人問一人答,這樣的演唱形式叫對唱,是一種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對歌。下面我們來用對唱的形式把歌詞的第2、3、4段練習一遍。
在唱好第一段的基礎上,演唱歌詞的其他三段。教師指導學生用正確的唱歌姿勢和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
三、創編歌詞
學生自由創編,并用對唱的形式唱出來。
四、欣賞黃梅戲《對花》
揭示欣賞題目,播放錄音。
第三課時:《在鐘表店里》 授課時間:
教學內容:聆聽《在鐘表店里》(管弦樂曲)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在鐘表店里》,感受音樂所描繪的熱鬧情景,體驗輕松、愉快的音樂情緒。
2.合作學習,根據音樂的情緒變化為音樂即興編創動作,
3.能用打擊樂為音樂伴奏
教學重點:體驗音樂所描繪的熱鬧景象, 豐富想象力。
教學難點:合作學習,根據音樂的情緒變化設計相應的動作,表現音樂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打擊樂、自制的各種鐘表
教學過程:
一. 聽音樂進教室(階段目標:創設學習氛圍、建立師生的情感溝通)
教師:播放音樂《小天使》
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六個人一組,四個小組圍成圓圈做律動
二.導入(階段目標:激發興趣、引導參與)
教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仍然采取小組的方式進行學習,比一比哪個小組學習的最積極,看哪個組同學得分高。在黑板上出示各種各樣的鐘表,設問:見過這么多鐘表嗎?在哪里見過?
學生:見過,在表店里。
教師:出示課題《在鐘表店里》的課題,設問: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什么?要求:每個組說一種答案,不許和其他組重復。小組內商量一下,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
學生1:各式各樣的鐘表
學生2:有布谷叫聲的表
學生3:我想到在一家表店里,鐘表特別多
學生4:我想知道表店里的工人是怎樣工作的?
教師:太棒了,同學們從鐘表聯想到在鐘表店里工作的人們,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欣賞這首由德國作曲家奧爾特寫的這首管弦樂曲《在鐘表店里》,讓我們到音樂中去尋找答案吧。我們完整的聽一遍(出示課件、播放音樂)
學生:完整的聽音樂 三. 分段賞析(階段目標:體驗音樂、表現音樂)
1.初步了解音樂內容
教師:從音樂中你聽到什么了?各組派一名代表發言,不能重復。
學生1:我聽到了各種鐘表的聲音
學生2:我聽到有布谷鐘的聲音
學生3:我覺得音樂寫的在那里的人們生活的特別快樂
學生4:我還聽到中間的音樂好象很慢,特別抒情
教師:請大家看畫面,(播放畫面)帶著神秘的語氣對同學們說,鐘表店里的主人是個老爺爺,他每天都快活的工作著,他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鐘表別提有多自豪了。我們一起來聽音樂的第一部分(播放音樂第一部分的課件)聽聽這部分音樂描寫了什么?
學生:聆聽音樂,感受音樂中輕松、活潑的氣氛。
2.欣賞音樂的第一部分
教師:這段音樂帶給我們什么感受?
學生1:輕松的、愉快的
學生2:特別高興、舒暢的
教師:音樂把我們帶到一個琳瑯滿目的鐘表店里,吸引我們的不僅是各種鐘表,是那些帶著愉快情緒工作著的人們。我們一起來聽這部分音樂的主題,(播放音樂的主題)
學生:聆聽音樂主題,加深印象
教師:想想你會怎樣來表現這個主題?各組開始商量一下。(播放主題音樂作為背景)
學生:小組開始活動
教師:請一組來說
學生1:介紹自己組的方法,我們用拍手、拍腿的方法進行。
教師:那好,其他組跟著做一做(播放音樂)
教師:這個組的方法非常簡單而且有效果,其他組呢?
學生2:我們用打擊樂來表現(用雙響筒來表現)聽音樂伴奏
學生3:我們用舞步來表現,聽音樂展示自己小組創編的活動
教師:看了大家的展示,說明同學們都有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音樂的方法,下面,請注意這個主題還要不斷的出現,當你再聽到這個主題時,能不能還用你們剛才的方式表現呢?
學生:能
教師:完整的播放音樂的第一部分音樂
學生:各組同學聆聽音樂并表現。
教師:大家做的真棒,誰注意到主題音樂到底出現了幾次?
學生:三次
教師:作曲家為什么要安排出現三次呢?出現一次就得了,想想,為什么?
學生1:音樂要告訴我們他們生活的特別快樂。
學生2:使人們能記住這些曲調。
教師:用你們自己的方式再來感受一遍作品的第一部分(播放音樂第一部分的課件)
學生:邊聽邊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表現
教師:這樣勤奮工作的結果是什么呢?
學生:各種鐘表都準時了
教師:音樂用各種鐘表的聲音來表現他們勞動的成果,你們聽(播放鐘表發出的響聲)
學生:邊聽邊模仿
教師:這就是音樂的第一部分,音樂的第二部分將把我們帶進哪里呢?
3.聆聽音樂的第二部分
教師:播放音樂的第二部分
學生:聆聽第二部分音樂教師:這段音樂要告訴我們什么呢?
學生:工人們在休息
教師:你們怎么知道的呢?
學生1:音樂很抒情
學生2:好象在工人們在欣賞自己的勞動果實
學生3:速度變慢了
學生4:情緒抒情、優美了
教師:我們一起用擦汗的動作來表現一下,把你剛才體會到的融進我們的動作里?(播放音樂課件并帶著學生做律動)
學生:聽音樂做律動體驗音樂的美
教師:大家做的非常好,接下去的音樂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聽(播放音樂的第三部分課件)
學生:聆聽第三部分音樂
4.聆聽音樂的第二部分
教師:這部分音樂我們熟悉嗎?
學生:熟悉,就是我們聽過的第一部分
教師:但是音樂的結尾好象給人的感覺更加強烈,為什么?你感覺音樂有哪些變化?每組一名同學說,不要重復。
學生1:音樂變快了
學生2:音樂更加強烈了
學生3:好象更加有力量了
學生4:情緒更加熱烈了
教師:我們各組商量一下怎樣表現這段音樂?商量好了要展示。
學生:分組商量
教師:播放第三部分音樂
學生:一組展示(大家評價)
教師:如果感覺沒有準備好也沒有關系,請準備好的組進行展示。
學生:二組展示(大家評價)
四.完整欣賞表現音樂(階段目標:再次體驗音樂帶給人們的輕松、愉快的情緒)
教師:我們一起賞析了各段音樂,結實了一群在那里愉快工作的人們,老師從一間鐘表店里拍了一些資料片,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精美的鐘表以及它的精良的制作過程。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播放音樂完整的課件)
學生:觀看影音資料片
五.小結(階段目標: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教師:欣賞了管弦樂曲《在鐘表店里》,你們能用一句話來總結一下這節課的感受嗎?
學生1:我們知道了鐘表店里工作的人們特別高興。
學生2:我覺得鐘表特別多、特別好看。
學生3:我喜歡音樂中安靜的部分。
學生4:我也要像他們那樣愉快的學習。
教師: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收獲,我們一起體驗了這么輕松愉快的音樂,我真佩服這個作曲家,謝謝同學們的合作。
第四課時:《打秋千》 授課時間: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小伙伴打秋千的親切詠唱,使學生領悟“仡佬族”兒童的快樂生活。
2、指導學生根據歌曲內容的表現需要,選擇和運用不同的方法歌唱。
教學重點:
1、運用正確的感情來演唱歌曲。
2、培養學生全面參與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學難點:
1、準確掌握歌曲的節奏。
2、準確掌握結束句的唱法。
教學方法:聽唱法、教唱法
教學用具:課件、錄音機、鋼琴。
學生自備:報紙、塑料袋、礦泉水瓶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播放開場音樂,設置鮮艷背景,讓學生在濃濃的音樂氛圍中進入教室。
《童趣》備課設計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童趣》是魯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教讀課文,也是六年級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這個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抒寫作者對于人生的體驗和思考。本文生動地描述了作者童年的幾件趣事,表達作者童年生活的無限樂趣。文章充滿奇思妙想,意趣盎然,對剛步入中學的稚氣未脫的孩子來說,閱讀此文能較好地引起他們的共鳴,獲得對人生有益的體驗和啟示。
二、三維教學目標
新課標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語文教學注重語言的積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基本內容”;“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取對自然、社會、人生有益的啟示;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新課標主張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學法指導,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
依照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具體學情,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 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
(2)學習積累文言詞匯,疏通文意,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領悟作者用心觀察事物、發揮聯想和想象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聯系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驗生活,愛惜生命,感悟生活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誦讀方法,理解并積累文言字詞。
難點:感悟物外之趣。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1:創設情景法。
新課程重視把語文與生活聯系起來,強調創設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去調動學生真的生活體驗。從學生熟悉的游戲自然地導入課題,拉近學習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激發出學習的興趣和思維的火花,也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
教法2:導讀法。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主導者。引導學生感知、理解、品味文章內容,體味作者的情趣,體現教師在教學的主導作用。
學法1:誦讀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學本文時引導學生在反復默讀,朗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感悟語文內容。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矯正自己在朗讀上如語氣,節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進一步朗讀,最后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
學法2:合作探究法。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采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不我待的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精神。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了解常識
1、導入新課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對世界,他們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小時候,我們都玩過“過家家”游戲,幾個小朋友在一起,有的當爸爸,有的當媽媽,有的當孩子。有句兒歌唱道(教師唱):“小板凳啊擺一排,小朋友們坐上來啊坐上來。我當司機把車開啊,我當司機把車開。轟隆隆隆,轟隆隆隆,轟隆隆隆,嗚一一。”看,小板凳排起來就成了火車了。多有趣! 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可能會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或許還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2、幻燈片顯示課題。
3、簡介作品、作者:(學生交流收集到有關作者的信息。由此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文體導學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幫助我們了解歷史,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于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二)、誦讀感知,疏通文意
1、朗讀指導,初步感知
①、 教師范讀課文。并指導和點撥朗讀方法:
A、讀準字音;B、讀清句子和停頓;C、讀出語氣和感情。
②、 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給加點字的注音(幻燈片顯示)。
③、 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 劃分句子的朗讀節奏(幻燈片顯示)。
例: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討論合作,解釋詞義(幻燈片顯示)。例:
(1) 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慢慢地 )
(2) 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用鞭子抽打 )
(3)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3、討論合作,翻譯語句(幻燈片顯示)。
例: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譯:比作“青云白鶴”的景觀,果然它們就像白鶴在云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不斷地]叫好。)
(以上為第一課時內容。)
4、依據提綱,創新復述
教師對學生的復述給予賞識和激勵性評價。
5、點面結合,背誦課文
(三)、賞讀感悟,合作探究
此環節意在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探究文章內容和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1、同學們,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確: 本文的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
2、請概括地說出作者記敘了哪幾件“物外之趣”?
明確:(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鶴舞于空中”。
(2)把草叢、蟲蟻、土礫比作森林、野獸、丘壑。
(3)觀“二蟲斗草間”,懲治癩蛤蟆。
3、這篇課文的結構特點是什么?
明確:由總到分。
4、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明確: 是借助于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四)、體驗反思 ,拓展延伸
1、 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試展示一下自己的創造力。
(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說,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2、討論: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提示: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點,勇于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于開拓的人。
3、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提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富于聯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
4、“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么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蛤蟆處死?
參考答案:
A、珍惜生命。
B、處置有度。
C、不忍心。
(以上4題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鼓勵。)
(五)結語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作者童年時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爛漫的情趣,以及身處塵世時那種超然物外的閑情,認識到了童心的純真,童趣的美妙。同學們,讓我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遠保持一顆童心,用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樂趣,用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六)、布置作業 (幻燈片顯示)。
第一課時
1、背誦課文。
2、完成“研討和練習”第二題。
3、寫一個復述課文內容的提綱。
第二課時
以“童年記趣”為內容,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四、說板書設計
本文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的思維方式給蚊子等自然景物賦予新的形象,從而獲得物外之趣。主板書按這個思路設計,更直觀指導學生整體感悟課文。
《童趣》備課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儲備點:
1.理解文言文實詞的意義。
2.掌握文言文的誦讀方法。
能力培養點:
1.學會仔細觀察事物,發揮聯想和想象。
2.圍繞中心,選取富有表現力的同類材料進行表述。
情感體驗點:
體驗生活,愛惜生靈,感悟物外之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言字詞,掌握誦讀方法。
背誦全文。
課型:朗讀課
教學方法:采用四輪誦讀的方法,層層推進不斷提高閱讀要求,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感悟,在感悟的基礎上進行背誦。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具準備:生字投影片、卡片。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正音、指導朗讀、反復朗讀。
2.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兒時觀察昆蟲的童趣。
3.體會作者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
教學步驟及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作適當的點撥。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2分鐘)
教師:同學們,你們的童年生活如何的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請一學生講講。
(備學生)沒有學生回答,教師可以講講自己童年時的快樂時光。
三、指導朗讀,了解文意。(目標1)(15分鐘)
1.教師正音。
藐( )小項為之強( )鶴唳( )怡( )然
土礫( ) 壑( ) 蝦( )蟆( )
2.教師提示、正確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見 /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
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
3.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四、翻譯課文。(目標2)(23分鐘)
1.幻燈顯示,先根據課文注釋完成練習提綱,再翻譯全文。
(1).弄清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自己)
②又留蚊子素帳中,徐噴以煙(慢慢地)
③鞭數十驅之別院(用鞭子打)
④以蟲蚊為獸(把……當作……)
(2).弄清加點的代詞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必細察其紋理(代藐小微物)
②昂首觀之(代夏蚊)
③使之沖煙飛鳴(代蚊子)
④常蹲其身(代自己)
⑤觀之正濃(代二蟲)
⑤驅之別院(代蝦蟆)
(3)聯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想一想該怎樣翻譯。
①心之所向,則或干或百果然鶴也。(用心地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了鶴。)
②常蹲其身(常蹲下身子),使與臺齊(使身子與花臺平齊)。
③神游其中,恰然自得。(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悅,自覺是一種滿足。)
④見二蟲斗草間。(看見二只蟲子在草間爭斗。)
2.講解聯系答案。
(備學生)有個別詞語較難或教重要,教師板書而且要求學生進行識記。
3.根據剛才的練習,學生獨立試譯。
4.學生糾正或修改,教師補充。
五、小結(1分鐘)
這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從文章里,我們看出了作者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確實,我們跟作者的年代比較,現在的生活不知好多少,那么我們是否要更珍惜現在的生活呢?
六、布置作業(1分鐘)
1.用“明察秋毫”、“藐小”、“怡然自得”等詞語造句。(A)
2.翻譯全文。(B)
3.找出課文當中你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原因。(C)
七、說課精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設計一系列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熟悉并理解文言詞語,自主翻譯課文。
八、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口頭翻譯課文,在熟悉文句的基礎上,復述課文內容。
2.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且思考這種"物外之趣"是怎么來的。
3.學習作者發揮創造性想象。
教學步驟及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3分鐘)
1.按學號說自己最近的所見所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作適當的點撥。
二、以舊聯新,復習導入。(2分鐘)
1.請一學生回憶上界課的內容。
2.教師明確今節課的學習目標。(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并且思考這種“物外之趣”是怎么來的。)
三、復述課文內容,先擬出復述提綱。(目標1)(15分鐘)
1.教師提出問題:作者記敘了兒時哪幾件"物外之趣"?
2.請學生先列好提綱,再根據提綱復述課文內容,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①擬夏蟻為“群鶴舞空”。
②把草、蟲、土礫擬作森林、野獸、丘壑。
③懲治蝦蟆,為小蟲打抱不平。
(備學生)這一步要讓中下生有發言的機會,教師要給予鼓勵和指導,讓學生敢說、樂說。
四、討論理解文章中?"物外之趣"。(目標2)(23分鐘)
1.教師設計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解決。
(1)作者所說的"物外之趣"指什么?這種物外之趣是怎么產生的?
(指根據事物的特點,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從中得到的樂趣。)
(2)這種"物外之趣"是借助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創造出來的?如:
夏蚊成(想象成)群鶴舞空。
沖煙飛鳴(想象成)青云白鶴
叢草——森林 蟲蚊——獸類 土礫——丘壑
(富有創造性)
(3)你小時候有沒有類似的經歷,試展示自己的創造力。
(備學生)這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教師并不需要太多的講解。
五、小結(1分鐘)
文章這種“物外之趣”是通過創造性的想象而得來的。想象出事物超出了原事物所具有的特性,這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體現了作者小時候知識豐富,想象力的豐富。
六、布置作業:(1分鐘)
1.熟讀、翻譯全文。(A) 2.《掌握語文》練習。(B)
3.把你童年的趣事,在小組或班上說給同學聽。(C)
七、說課精要:本節課主要通過復述文章內容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務求能夠讓中下生有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還專門設計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八、教學后記:
九、板書設計:
《童趣》備課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①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觀察,善于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④理解文章敘事順序,了解各層大意。
○教學重點
①反復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③理解怎樣借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課前準備
這是學生進入中學來,學的第一篇文言文。課前讓學生反復朗讀,并能正確地讀出停頓,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使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領會課文大意。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香港是彈丸之地,高樓林立,將道路擠得沒有了,樓與樓之間沒有空間建路、相通,怎么辦?建筑師們就帶著畫好的圖,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在樓與樓之間劃上路,孩子們拿起筆,不假思索地就在樓與樓的空隙間畫上樓梯,樓梯間搭上天橋,幾分鐘內就把成人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問題解決了。這說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敘童年怎樣借助觀察、聯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才會有樂趣。
朗讀課文
第一遍,教師范讀;第二遍,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為使學生正確地掌握停頓)第三遍,教師大聲讀,學生小聲跟讀;第四遍,學生齊讀。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藐(miao),項為之強(jiang),鶴唳(li),怡(yi)然,凹凸(aotu),為壑(he),癩(lai)蝦蟆
要掌握文言文的規律
文言文中單音詞占大多數,現代文中雙音詞占大多數,只要我們聯系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教師按照上述方法試講一兩句。重在講清方法。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啟發學生,設小臺階,讓學生自己解決未解決的問題,領會課文大意。參閱注釋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項為之強(脖子、頸項)②果如鶴唳云端(果真)
③以叢草為林(樹林)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⑦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⑨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⑩夏蚊成雷:蚊群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①文章圍繞什么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②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a.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鶴,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墻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c.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才會得到。
[教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觀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后,再快速齊讀
限時背誦課文,按自然段為一單元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背誦
○教學設計
導入
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銳、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一是觀察的收獲。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并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敘述。
討論回答: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討論明確: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群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么?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墻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體驗與反思
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明確: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討論]
問題l: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么?
[明確]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說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問題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討論明確:
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于觀察,觀察要敏銳,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問題3: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作業 ]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如:
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點評
《童趣》說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的草、蟲蚊、土礫、癩蛤蟆……幻象迭出,寫出了一種物外之趣,很容易激發學生興趣,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文言文。由于其語言習慣與現代文不同,因而,幫助學生越過這一“語言習慣”障礙,克服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畏懼心理,奠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
本教案設以各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正確的語音停頓,在朗讀中提高語感能力,用以消除“語言習慣”障礙;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規律,使學生消除畏懼心理;通過字詞的教學,使學生打好學習文言文的基礎。這些做法都是易于操作、實用有效的。
教師授之以法,讓學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決問題,是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堂上充滿了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反復朗讀,基本成誦,就保障了45分鐘的實效性。
因為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安排兩課時來完成教學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是合理的。教學流程呈“整體感知”、“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的板塊狀結構。三個板塊環環相扣,符合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目標 的要求。
《童趣》備課設計 篇10
教學設想
教學本文,宜把誦讀作為教學重點,默讀以疏通其文,朗讀以領悟其妙。本文內容比較淺顯,可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可作適當點撥、引導。要求學生當堂熟讀成誦,流暢地復述課文內容,從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于本文是學生入校后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有必要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課前可安排預習。
教學目標
1.背誦,翻譯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一一“物外之趣”。
3.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點、難點
理解文言詞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學方法
傳統的朗讀和背誦是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反復默讀的朗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感悟課文內容: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矯正自己在朗讀上諸如語氣,節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進一步朗讀,最后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在內容的理解上,教師可以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難點問題可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合作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學法指導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于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教學手段
錄音機、投影儀。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多媒體教學。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掃除字詞障礙,疏通文意。
2.反復朗讀,感悟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一、整體感知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對世界,他們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小時候,我們都玩過“過家家”游戲,幾個小朋友在一起,有的當爸爸,有的當媽媽,有的當孩子。有句兒歌唱道(教師唱):“小板凳啊擺一排,小朋友們坐上來啊坐上來。我當司機把車開啊,我當司機把車開。轟隆隆隆,轟隆隆隆,轟隆隆隆,鳴一一。“看,小板凳排起來就成了火車了。多有趣!
“青梅竹馬”這個成語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們知道其中“竹馬”是什么意思嗎?
李白有詩云:“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其中“竹馬”就是小孩子將竹竿跨在襠下當作馬來騎。這種想像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字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許多奇思妙想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二)板書課題
(三)出示教學目標
(四)作品,作者簡介
課文節選自《浮生六記,閑情趣事》。作者沈復,字三白,清代文學家。
(五)采用多種形式反復誦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朗讀方法上,教師要在語音、語氣、節奏、感情等方面給學習以點撥和指導。對學生的課堂訓練,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鼓勵。
以下內容應出示投影儀或彩屏顯示。
1.檢查預習,讓學生試著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讀一讀,寫一寫。
童稚(zhì)藐(miǎo)小項為之強(jiáng)鶴唳(lì)云端怡(yí)然稱快
凹(āo)凸(tū)土礫(lì)壑(hè)龐(pá)然大物蝦(há)蟆(ma)
2.認真默課文,仔細揣摩課文內容,試著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1)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秋毫,鳥類到了秋天,重新生出來的非常纖細的羽毛。后用來比喻最細微的事物。)
(2)故時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強,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徐,慢慢地。)
(6)果如鶴唳云端。(唳,鳥鳴。)
(7)凸者為丘,凹者為壑。,(丘,山丘。壑,山溝。)
(8)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鞭,用鞭子抽打。)
(9)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10)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于,在。)
(11)昂首觀之,項為之強。(之,指蚊子。)
(12)徐噴以煙。(以,用。)
(13)使之沖煙而飛鳴。(之,蚊子。)
(14)蹲其身,使與臺齊。(其,自己。)
(15)以草為林。(以,把。)
(16)神游其中。(其中,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17)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為,被。)
(18)驅之別院。(之,它。指癩蛤蟆。)
3.在大體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試著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5)作/青云白鶴/觀。
(6)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7)蹲其身,使/與臺齊。
(8)見/二蟲斗草間。
4.聯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語句,想一想該怎樣翻譯
(1)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鶴了。)
(2)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比作“青云白鶴”的景觀,果然它們就像白鶴在云端飛鳴,[我]為此高興得[不斷地]叫好。)
(3)蹲其身,使與臺齊。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臺齊平。)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這種境界中親歷游覽。)
(5)見二蟲斗草間。
([我]看到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
(6)捉始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捉住癩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幾十下,把它趕到了別的院子。)
二、布置作業
1.完成“研討和練習”第二題。
2.寫一個復述課文內容的提綱。
3.思考題:課文中所說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為什么會產生“物外之趣”?
這對你有什么啟發?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理解課文中表現的“物外之趣”。
2.認識“物外之趣”這一精神體驗的意義。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應及時給予賞識和激勵性評價。
1.依據提綱,復述課文內容。
2.背誦課文。
3.口頭翻譯。
二、研讀欣賞
(一)教師導學
1.同學們,這篇課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確:
本文的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
2.請概括地說出作者記敘了哪幾件“物外之趣”?
明確:
(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鶴舞于空中”。
(2)把草叢、蟲蚊、土礫比作森林、野獸、丘壑。
(3)觀“二蟲斗草間”,懲治癩蛤蜞。
(二)合作探究
四人小組討論,教師適時啟發,點撥、引導。
1.參考注解,試說說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明確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據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從中得到的樂趣。它是一種精神體驗。應該理解到,作者把原來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奧妙無窮而樂在其中,這便是“物外之趣”。這表明作者在幼年時已經有了自發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2.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明確:
是借助于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板書或彩屏顯示(主要列舉前兩件事):
自然景物思維方式新的形象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群鶴舞空怡然稱快
草叢、蟲蚊、土礫聯想和想像森林、野獸、丘壑怡然自得
癩始蟆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大快人心(鞭打、驅趕)
三、體驗反思
1.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試展示一下自己的創造力。
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說,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2.討論: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明確:
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點,勇于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于開拓的人。
3.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富于聯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鼓勵。
四、多角度思考
“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么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始蟆處死?
參考答案(不求一致):
1.珍惜生命。
2.處置有度。
3.不忍心。
五、布置作業
1.完成“研討與練習”一。
2.將“體驗反思2”寫成300字的短文。
點評:
本教學案以“課程標準”為指導,突出對了學生語文素質的培養。
教學設計對學生詳情進行了深入分析,強調了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的重要性。把傳統的朗讀和背誦作為重要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是比較恰當的,體現了文言文教學的特點。根據教材內容,確定以學生自學為主,符合現代教學的理念。同時,在文言文教學方面,強調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也是比較客觀實際的。
教學目標設置合理,重點、難點把握準確,對教材鉆研得比較深入。把對詞語的理解、句子的翻譯等基礎知識作為訓練重點,符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和學生現階段的基礎情況。課時安排合理。
精心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課堂教學容量大,訓練多,有助于知識的積累和基礎能力的提高。化難為易,化整為零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可以掃除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心理障礙,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值得重視的是,本教學案依據教材本身的因素,把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能力以至創造力放在比較突出位置,有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和終身教育。
在人文素質的培養方面,讓學生認識自然之美和創造之美,突出了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培養。
本教學案還注意到尊重學生于對所學內容的獨特感受,多角度思考問題,在培養學生延伸思維方面做了一些探討。
實施本教學案,學生在閱讀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乃至寫作能力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應有的訓練。
《童趣》備課設計 篇11
一、說教材
《童趣》是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一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文章主要敘述的是作者沈復對自己小時候所見到的平常景象、事物進行聯想想象,使景象變得美麗奇特,從兒獲得一種物外之趣。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朗讀時做到讀者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體味人生。《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各個語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七年級的學生又剛接觸文言文,因此,本課的教學應把朗讀放在第一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朗讀訓練。
二、說教學目標
《童趣》是七年級學生進入初中語文學習中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雖說全文只有二百多字,可是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要理解文章的內容還是有相當的難度,依據這一學情,我擬用兩課時來完成課文的教學內容,并根據課程目標中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和諧統一的要求,設置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在朗讀中積累文言詞匯和語匯。
2、借助工具書,疏通并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3、感受作者純凈的童心和純粹的心靈,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聯想和想象能力。其中第一個教學目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第三個教學目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說教學方法
1、教法
文言文的學習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感,而文言語感培養的關鍵在于朗讀。為此,我主要采用朗讀法,通過“讀準字音——讀懂內容——讀出情趣”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2、學法
教學、教學,教師的教就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因此,在宏觀方面,我主要指導學生應通過朗讀、翻譯、積累和運用來學習文言文,在微觀方面,我側重指導學生在翻譯文言文詞的過程中總結方法(如增添法、替換法、保留法等),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四、說教學過程
1、激“趣”導入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并創造一種閱讀期待,我特地準備了一個教學實物——海螺,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請學生仔細觀察海螺的形狀、棱角以及上面的一些線條,看完之后請學生說說他們像什么?由此導入課文。這樣便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體會世界的豐富多彩和生活的無限樂趣。
2、介紹作者
導入課文之后,我便請學生根據課文注釋介紹作者,引導學生學會抓住作者生平的主要方面(生辰字號、所處的時代、文學地位以及代表作品等)進行識記。
3、朗讀感知
我們知道,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其特點是簡潔典雅。文言文的學習側重于朗讀,為此,我主要采用師生競賽朗讀法落實課文的字音,在朗讀的形式上,我力求做到個別讀與集體讀、小組讀與全班讀相結合。
4、翻譯理解
在把握字音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翻譯理解。第一步是翻譯,在課文翻譯這一教學環節當中,我先引導學生落實文言字詞,并結合翻譯方法,如增添法、替換法、保留法等,然后指導學生結合課文注釋和《語文詞語手冊》中的字詞解釋翻譯全文。學生翻譯完畢后,我先請學生自主質疑自己在翻譯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全體師生一起合作解答疑難,接著再請學生翻譯全文,這樣便使學生能夠大致地了解課文內容;第二步是理解,在完成課文翻譯之后,我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概括作者小時侯的三件趣事,并針對這一些趣事談談自己的看法和認識。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豐富的聯想、想象能力和高尚的審美情趣。當然,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我還是注重朗讀,在讀中翻譯,在讀中理解。
5、體會情趣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翻譯理解之后,再加上反復的朗讀,學生已經對課文相當熟悉了,都知道小時候的作者沈復是一個非常有情趣的人,為了更加深入的挖掘課文的教學資源,我還請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學完課文之后,你認為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有情趣的人?這個問題可以使學生對課文的思考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由此對作者這種情趣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有情趣的朗讀背誦課文,便水到渠成了。
五、說
板書設計和作業設計
1、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著重是圍繞課題“童趣”來展開的,主要是一個圓的圖畫,圓的中間板書課題,圓的四周板書教學過程,以突出形象性、趣味性。
2、作業設計
根據課文的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學情,我設計的課外作業有兩個:一個是背誦課文,一個是以“我的童年趣事”為主題,寫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童趣》備課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1、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間的童真童趣。
2、教會學生文言字詞的集納梳理。
3、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學重點】
1、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間的童真童趣。
2、教會學生文言字詞的集納梳理。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課時】 3課時。
【課型】 趣讀課。
【教學方法】
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童趣》以生動的筆觸、細膩的刻畫,緊緊圍繞一個“趣”字,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童真童趣圖。無論是視蚊如群鶴舞空、作青云白鶴觀,還是以叢草、蟲蟻、土礫的“小天地”為“大世界”、觀蟲斗、鞭蝦蟆,無一不是以一顆天真浪漫的童心來觀察事物,充滿盎然童趣,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文章沒有連貫的情節,語言淺淡直白,比較易懂。基于此,我抓住文眼“趣”字,將教學設計成一種“趣讀課”,讓課堂也不自覺“童趣盎然”。
整節課的教學過程分四大板塊:譯讀激趣──尋讀品趣──理讀積趣──想讀創趣,一“趣”串珠,線條單純,思路清晰。“朗讀──品析──積累──創造”的教學思路,既注重了基礎知識的落實與文言文的誦讀訓練,又放飛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學會創造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人贊其為“真中的夢,夢中的真,是回憶是含淚的微笑”。今天我們要學的《童趣》就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
〖第一教學板塊:譯讀激趣〗
1、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
2、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正音:
童稚 zhì 藐小 miǎo 鶴唳 lì 凹凸 āo tù
土礫 lì 溝壑 hè 怡然 yí
3、師范讀,生體會朗讀的情感與語調:
明確:整篇文章應該以一個老人回憶往事的那種恬淡、悠然,但又飽含愉悅的情感來讀。
4、指名朗讀。
5、布置學生再讀,邊讀邊體味情感,并注意注釋,作好翻譯準備。
6、男生讀課文,女生翻譯。或者女生讀課文,男生翻譯。讀一句譯一句。
7、分小組創造性翻譯課文:
⑴ 假如這些事是你新身經歷,你在翻譯中需加進你自己的感受。
⑵ 假如你是童年沈復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為題創造性地翻譯課文。
⑶ 假如你是沈復的師長(父親、母親、老師),請以“兒子(學生)的傻事”為題,創造性地翻譯課文。
〖第二教學板塊:尋讀品趣〗
1、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有趣的地方,并說明“趣”在哪里。
2、學生討論、交流。
3、指名發言:
有下面一些代表性的發言。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有趣,趣在仔細觀察,充滿稚趣,也充滿樂趣。
“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有趣,趣在想象豐富,稚態可掬。
“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趣在入神、趣在陶醉其間,趣在憨態,趣在童心,趣在天真。
……
第二課時
〖第三個教學板塊:理讀積趣〗
1、所謂理讀,就是以某知識點為核心,對文章進行梳理、整理式閱讀。請同學們邊讀邊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尋找梳理:
⑴ 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
⑵ 找出文中義同字不同的字。
⑶ 找出文中字同義不同的字。
⑷ 找出文中意義相對、相反的字詞。
⑸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⑹ 找出文中的成語。
⑺ 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2、學生分類尋找、整理:
整理內容大致如下:
⑴ 音同形不同的字:
礫──唳 鶴──壑 向──項
⑵ 義同字不同的字:
察──觀──視──見 唳──鳴 素──白
⑶ 字同義不同的字:
觀 察
昂首觀之(看) 明察秋毫(看到、看清)
作青云白鶴觀(景象、景觀) 必細察其紋理(觀察)
神 時
定神細視(精神、注意力) 余憶童稚時(時候)
神游其中(感受、想象) 故時有物外之趣 (經常)
以 為
徐噴以煙(用) 項為之強(因為)
以叢草為林(當作) 把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被)
之
昂首觀之(代詞,它,指蚊子)
故時有物外之趣(助詞,的)
心之所向(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項為之強(代詞,指“昂首觀之”)
觀之,興正濃(代詞,指“二蟲”)
驅之別院(代詞,指“蝦蟆”)
⑷ 略。
⑸ 通假字:
項為之強 “強”通“僵”。
⑹ 成語:
明察秋毫 龐然大物 怡然自得
⑺ 省略句:
“鞭數十”應為“鞭之數十”,省略賓語。
“使與臺齊”應為“余使目與臺齊”,省略主語、賓語。
〖第四個教學板塊:想象創趣〗
1、溯趣源,說趣事:
揣摩“我”的動作神態,可見“我”之所以感覺“趣”,全在一顆純真的稚心。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有這類趣事么?如有的話,告訴我們大家,我們都來分享你的樂趣。
學生說趣事。
2、話童年,延趣意:
童年的確是一朵七色花,它充滿陽光、充滿詩意、充滿幻想、充滿希冀,下面請同學們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以“童年”為話題,說一句很美的話,長短不限。
學生說話,教師整理:
童年
童年是一支清亮的歌;
童年是一首純真的詩;
童年是一顆晶瑩的露珠;
童年是剛出土的新芽;
童年是含苞欲放的花;
童年是一只飛向憧憬的小鳥;
童年是記憶天幕上永遠閃亮的星星;
童年是一支自己射出很快飛逝不見的箭;
童年是一顆方糖,甜在心里;
童年是一個謎,混沌初開、稚嫩好奇;
童年是一幅畫,色彩絢麗、爛漫天真;
童年是那無憂無慮四處游蕩的風;
童年是搖車不停地搖啊搖;
童年是奶奶的傳說充滿好奇與幻想……
老師小結:你們看,我們每個人說一句很美的話,組合起來還是一篇散文詩呢!
第三課時
〖延伸訓練〗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瘌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1、“拔山倒樹而來”一句中的“山”指 ,“樹”指 。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為之怡然稱快”和“興正濃”都是描寫 的句子,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3、從選文看,發現或產生“物外之趣”的條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選文分成兩部分,____段為第一部分,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段為第二部分,內容是 ____________。
5、指出下面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⑴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______
⑵ 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______
6、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⑴ 以叢草為林______
⑵ 凹者為壑_______
⑶ 興正濃________
⑷ 鞭數十________
7、翻譯句子:
蓋一瘌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把瘌蝦蟆說成是“龐然大物”,運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從選文中舉一例說明作者幼時的童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聯讀〗
余閑居,案頭瓶花不絕。蕓曰:“子之插花能備風晴雨露,可謂精妙入神。而畫中有草蟲一法,盍仿而效之。余曰:“蟲躑躅不受制,焉能仿效?”蕓曰:“有一法,恐作俑罪過耳。”余曰:“試言之。”曰:“蟲死色不變,覓螳螂蟬蝶之屬,以針刺死,用細絲扣蟲項系花草間,整其足,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見者無不稱絕。(節選自沈復《浮生六記·閑情記趣》
注:蕓:指作者的妻子陳蕓。
盍:何不。
躑躅:徘徊,文中指蟲子不停的跳動。
作俑:比喻倡導做不好的事。
1、給下面加粗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⑴ 盍仿而效之( )
a、ɡià
b、hé
c、hè
⑵ 蟲躑躅不受制( )
a、zhí zhú
b、zhì zhú
c、zhí shǔ
⑶ 恐作俑罪過耳( )
a、yōng
b、yòng
c、yǒng
2、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 蟲躑躅不受制,焉能仿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或抱梗,或踏葉,宛然如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⑴ 本文記敘了作者和妻子裝飾瓶花之事,表現了夫妻之間的伉儷情深和自得其樂的家庭生活。( )
⑵ 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作者的妻子向作者介紹畫中的草蟲技法,作者欣然模仿這種方法作畫。( )
⑶ 從文中的敘述與描寫中可知作者甘愿過一種從事藝術的自由自在的平淡生活而無意涉足官場。( )
4、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⑴ 案頭瓶花不絕_________
⑵ 覓螳螂蟬蝶之屬________
⑶ 如其法行之__________
⑷ 不亦善乎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延伸訓練〗
1、土礫 叢草
2、心理活動 突出“物外之趣”
3、觀察力強 觀察細致
4、①總說:“時有物外之趣” ②~④具體描述物外之趣
5、⑴ 比喻 夸張
⑵ 比喻
6、⑴ 把
⑵ 壕溝
⑶ 興致
⑷ 鞭打
7、原來是一只瘌蝦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子都被它吞下去了。
8、運用夸張的手法,作者將瘌蝦蟆說成是“龐然大物”,說明觀察入神、細致,從而產生了超然物外的樂趣,另外此“龐然大物”也是相對于“二蟲斗草間”之“二蟲”而言。
9、可以從觀察飛蚊、觀察花臺草木、觀蟲斗、驅蝦蟆等事情之中任選一例分析。
〖美文聯讀〗
1、⑴ b
⑵ a
⑶ c
2、⑴ 蟲子跳躍而不容易受到控制,哪里能夠模仿(畫中的草蟲之法)呢?
⑵ (蟲子)有的抱著花梗,有的踩在葉子上,好像是活的一樣。
3、⑴ √
⑵ ×
⑶ √
4、⑴ 絕:斷
⑵ 屬:類
⑶ 行:做
⑷ 善:好
【板書設計】
童趣
沈復
視力好 夏日觀蚊
↓ 帳中戲蚊
癖好:見藐小之物 神游草叢
必細察其紋理→發現“物外之趣” 觀二蟲相斗
鞭蝦蟆
驅之別院
【課后小結】
抓住“趣”字,本課就不難教,不難學了。
《童趣》備課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①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觀察,善于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④理解文章敘事順序,了解各層大意。
○教學重點
①反復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③理解怎樣借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課前準備
這是學生進入中學來,學的第一篇文言文。課前讓學生反復朗讀,并能正確地讀出停頓,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使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領會課文大意。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香港是彈丸之地,高樓林立,將道路擠得沒有了,樓與樓之間沒有空間建路、相通,怎么辦?建筑師們就帶著畫好的圖,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在樓與樓之間劃上路,孩子們拿起筆,不假思索地就在樓與樓的空隙間畫上樓梯,樓梯間搭上天橋,幾分鐘內就把成人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問題解決了。
這說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敘童年怎樣借助觀察、聯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才會有樂趣。
朗讀課文
第一遍,教師范讀;第二遍,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為使學生正確地掌握停頓)第三遍,教師大聲讀,學生小聲跟讀;第四遍,學生齊讀。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藐(miao),項為之強(jiang),鶴唳(li),怡(yi)然,凹凸(aotu),為壑(he),癩(lai)蝦蟆
要掌握文言文的規律
文言文中單音詞占大多數,現代文中雙音詞占大多數,只要我們聯系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教師按照上述方法試講一兩句。重在講清方法。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釋疏通文意,并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啟發學生,設小臺階,讓學生自己解決未解決的問題,領會課文大意。參閱注釋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項為之強(脖子、頸項)②果如鶴唳云端(果真)
③以叢草為林(樹林)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⑦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⑨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⑩夏蚊成雷:蚊群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①文章圍繞什么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②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a.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鶴,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墻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c.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才會得到。
[教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觀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后,再快速齊讀
背誦課文,按自然段為一單元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背誦
○教學設計
導入
齊讀課文,男*比賽、背誦課文。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銳、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一是觀察的收獲。
分析第2、3、4段,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并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敘述。
討論回答: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討論明確: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群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么?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墻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體驗與反思
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明確:捉*,鞭數十,驅之別院
[討論]
問題l: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么樣的鞭子?癩*竟沒有死,是為什么?
[明確]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說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問題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討論明確:
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于觀察,觀察要敏銳,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問題3: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作業 ]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如:
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點評
《童趣》說的是作者童年時代觀察的草、蟲蚊、土礫、癩*……幻象迭出,寫出了一種物外之趣,很容易激發學生興趣,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文言文。由于其語言習慣與現代文不同,因而,幫助學生越過這一“語言習慣”障礙,克服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畏懼心理,奠定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
本教案設以各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正確的語音停頓,在朗讀中提高語感能力,用以消除“語言習慣”障礙;教師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規律,使學生消除畏懼心理;通過字詞的教學,使學生打好學習文言文的基礎。這些做法都是易于操作、實用有效的。
教師授之以法,讓學生得其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己去解決問題,是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堂上充滿了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反復朗讀,基本成誦,就保障了45分鐘的實效性。
因為學生第一次接觸文言文,安排兩課時來完成教學是符合實際情況的,是合理的。教學流程呈“整體感知”、“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的板塊狀結構。三個板塊環環相扣,符合新課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目標 的要求。
《童趣》備課設計 篇14
一、說教材
1、教材定位
《童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初一第一冊第一單元第五課。這是清代作家沈復的作品。課文以生動的筆觸,記述了作者兒時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充滿童真童趣。這是初中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在初中語文的起始階段中具有定位、定勢的意義。
2、課程要求
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的編寫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的方法,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精神。第一單元的閱讀教學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心領悟寫作意圖;在閱讀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讀能力。本課的要求是反復朗讀,感知課文整體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教學難點:初步掌握文言文的閱讀方法和部分字詞含義,理解作者兒時富于想象、幻想的性格特點。
四、說教法
根據第一單元“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提高朗讀能力”的教學要求,我將采用朗讀教學法、討論教學法進行教學。通過朗讀來品味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并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用討論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學時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課時安排為一課時。
五、說學法
正確的方法是成功的保障。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新課程標準也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本課教學我將給學生以下指導:
1、教給學生朗讀和背誦文言文的方法。
2、教給學生理解文言詞語、讀懂文言大意的方法。
3、通過讓學生自己閱讀、質疑,討論,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六、說教學設想
教學本課,我采用“線索式”教學思路,即“一線串珠”式的整體閱讀教學思路,這是一種創新式的教學思路。用錢夢龍老師的話來講,就是通過對課文的認真分析,找到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把解決這個問題作為中心目標,使語言、篇章等方面的學習都成為達到這個中心目標的過程或手段,并在探討這個目標問題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這個關鍵問題就是“怎樣理解文中的童真童趣。”我設計了如下步驟:
1、感知童趣:學生先自由朗讀,然后教師范讀進而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等多種感觀,訓練學生感知文字的語感,初步感知童趣。
2、理解童趣:通過默讀、質疑、討論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理解童趣。
3、品味童趣:通過討論教師提出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聯系自身體驗品味童趣,進行情感教育和感情熏陶。
七、說教學步驟
(一)展示媒體,創設情境,導入課文情境導入,激發共鳴。
(二)感知童趣
1、朗讀并運用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2、學會朗讀。
3、學會表情朗讀。以趣激趣,教會朗讀方法。
用好的朗讀,誘發興趣,培養學習語文的自覺性、主動性。
(三)理解童趣進行分散性學習:
1、閱讀、質疑、討論。
2、理解字、詞、句。
3、討論,解疑。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四)品味童趣進行集中性學習:
討論三個問題:
(1)文中哪個詞最能表現獨特的心靈感受呢?
(2)很平常的事物,作者為什么會覺得這么美麗而奇特呢?
(3)在你的生活中有類似體驗嗎?這些問題的設計
1、幫助理清思路并理解“物外之趣”。
2、聯系生活,引導體驗并獲得情感
《童趣》備課設計 篇15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⑴ 藐小( ) ⑵ 鶴唳( ) ⑶ 怡然( )
⑷ 土礫( ) ⑸ 丘壑( ) ⑹ 龐然( )
⑺ 童稚( ) ⑻ 凹凸( )( )
⑼ 癩蛤蟆( )( )( )
2、為下列加粗詞的詞義選擇正確答案。
⑴ 作青云白鶴觀( )
a、作為 b、當作 c、造成 d、制造
⑵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 )
a、觀察 b、明白 c、考察 d、苛求
⑶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 )
a、完成設計 b、成全 打算 c、現成 橫行 d、成為 比作
⑷ 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
a、明亮 b、光明 c、眼力 d、透明
⑸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
a、僵硬 b、強硬 c、強大 d、超強
⑹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a、機關 b、神氣 c、精神 d、神靈
⑺ 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 )
a、白色 b、單純 c、原有 d、向來
⑻ 故時有物外之趣( )
a、特意 b、故意 c、原因 d、因此
3、“為”字通常有下列幾種意思,請給句中的“為”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a、做 b、當作 c、認為 d、因為 e、被 f、是
⑴ 項為之強( )
⑵ 以叢草為林( )
⑶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⑷ 凹者為壑( )
4、“其”字通常有下列幾種意思,請給句中的“其”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a、第三人稱代詞 b、自己的 c、這、那 d、連詞
⑴ 神游其中( )
⑵ 常蹲其身( )
⑶ 使其沖煙飛鳴( )
⑷ 必細察其紋理( )
5、解釋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
⑴ 拔山倒樹而來( )
⑵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6、寫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兩項是( )。
a、觀之正濃 b、驅之別院 c、故時有物外之趣 d、項為之強
7、先解釋加粗字的意思,然后翻譯句子。
⑴ 蓋一癩蛤蟆也。
解釋:_________________
翻譯:_________________
⑵ 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解釋:_________________
翻譯: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⑴ miǎo ⑵ lì ⑶ yí ⑷ lì ⑸ hè ⑹ páng
⑺ zhì ⑻ āo tū ⑼ lài há ma
2、⑴ b ⑵ a ⑶ d ⑷ c
⑸ a ⑹ c ⑺ a ⑻ d
3、⑴ d ⑵ b ⑶ e ⑷ b
4、⑴ c ⑵ b ⑶ a ⑷ a
5、⑴ 連詞,表修飾 ⑵ 連詞,表承接
6、a、d(均代“情景”)
7、⑴ 句首發語詞,解釋原因,相當于“原來是”原來是一只癩蛤蟆。
⑵ 均為動詞,意思分別為“鞭打”,“趕”(我)心神安定下來,趕忙捉住蛤蟆,鞭打了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童趣》備課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2、把握課文的主旨:物外之趣
3、背誦課文
【教學悟點】
1、表現了什么樣的趣
2、是怎么表現的
3、怎樣解釋文言詞
【教材分析】
主旨是寫作者兒時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雖非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它是觀物者的主觀體驗作用于物的結果,也可以說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中所說的夏蚊及草間之蟲皆極細小之物,可以誘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主旨顯而易見,但由于是學生入學后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雖花的時間也可能要多一些,重點可定在教學目標2和教學悟點3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方法指導
1、可以用課文前的談話來導入
2、可以設置一個情景來導入:
如在有云的時候,讓同學們到課外看云,然后說說,看到了什么
再如找一塊有斑痕的墻壁,讓同學們想象這是什么圖像,發生過什么故事
(總之,明確一點,那就是一種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過想像和聯想,會變得美麗而又奇特,從中可以獲得許多“物外之趣”。
3、介紹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意義:文言文語體簡約,含義雋永,學習它,我們可以繼承祖國的燦爛文化,了解歷史上的許多事情,豐富我們的語言倉庫。
方法:
A、預習:讀三、四遍課文,做好預習筆記(注音、釋義)
B、注音: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讀法。
C、釋義:加字法。例:必細(仔細)察(觀察)其紋理換字法。例:昂(抬)首(頭)觀之找通假字。例:項為之強,(注釋:強通“僵”)
D、找出文章成語并解釋:明察秋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夏蚊成雷
E、整體把握大意,重點語句翻譯
F、熟讀背誦
二、疏通課文,整體把握
1、由學生介紹作者和《浮生六記》
2、學生輪流朗讀課文,正音
3、以小小學習組為單位,根據以上介紹的方法在筆記本上為不會解釋的詞釋義
4、全班交流,疏通全文(老師提出重點詞語解釋和重點句子翻譯)
重點詞語:課文P221、2
重點句子:
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果如鶴唳去端,為之怡然稱快。
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5、齊聲朗讀全文,再次把握文章內容
6、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先同座練習,再選學生向全班交流(全班可有四個同學分工復述,然后適當組織評價)
三、自主討論,研究問題
1、小小學習組討論:
A、文章表現了什么樣的趣?
B、文章寫了充滿“物外之趣”的哪幾件事?
“余”“時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
“余”“怡然稱快”的一件事是:
“余”既驚又憤的一件事是:
C、文章哪些語句能表現作者的專注神態?
D、這些“物外之趣”作者是怎樣感覺到的?
四、練習鞏固,熟讀成誦
1、分層反復朗讀
2、自背、互背、當堂背誦、默寫
五、總結復習,遷移拓展
曹沖稱象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知識和判斷能力)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魏武帝曹操)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比較)可知。”
太祖悅,即施行焉。
1、解釋加點的詞
2、翻譯陰影句
3、這個故事主要表現了曹沖的什么特點?“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童趣》是學生進入初中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很有情趣,學生興趣較濃。兩個課時的教學我有以下的一些感受。
我在過去的教學中總是一開始對作者和作品進行介紹,然后是范讀或聽錄音朗讀。本堂課上我先是讓學生試讀課文,讓學生發現自己朗讀上的難處,然后我再范讀。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本,學生更有興趣,效果更好,記憶更深刻。在探討的“物外之趣”這個難點上,我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如為什么不把蚊子比作天鵝,而是比作白鶴?這必須要結合文章的文眼“物外之趣”和作者的情趣,作者的《浮生六記》寫作緣由來理解,這樣既加深了對“觀蚊如鶴”這一情趣的理解,又進一步加深了對作家、作品的了解,可謂一舉兩得。在寫法上的最大特點是善于觀察和想象。我在教學的時候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原文進行想象加工。如蚊子在素帳中飛舞,這只是視覺上的效果,那么聽覺上的效果呢?文中沒有記敘,大家可以想象,蚊子們不該是在開什么演唱會吧!文中最后寫道:“……鞭數十,驅之別院。”那么作者是拿什么去鞭打蝦蟆的呢?
《童趣》備課設計 篇17
一、教材簡介
《童趣》位于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五課,是清代文學家沈復追憶童年生活的一篇文言散文,生動描述了觀蚊成鶴、神游山林并鞭驅蛤蟆的趣事,表現了童年生活的樂趣。本課是七年級學生上初中后將要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除了落實知識點外,學習方法的指導尤為重要,力爭為后面逐漸加長加難的文言文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文言文的誦讀習慣,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理解并積累文言詞語,如“鞭”“驅”“明察秋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等。
2.品味文中的童真童趣,學習用天真爛漫的童心細致觀察事物,做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繼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設計意圖:語文課應當使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語法”,這些新課標中的要求在目標1和3中得以體現。目標3則力求通過語文課來“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整個教學目標的設計遵循“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基本特點。”]
三、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誦讀課文,疏通文意,體會“物外之趣”。
2、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培養生活情趣。
(突破方法:導入時輔以歌曲,再暢談自己的童年趣事,以激發學習興趣。設計多遍朗讀,每一遍朗讀都有一個目標,由淺入深,培養語感,感受領會“物外之趣”。探究時步步深入,由文章到生活注重課內外的鏈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領悟,培養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教學方法
1、誦讀法: 這是學生進入初中后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師應當提示朗讀節奏,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讀出文言文的味道,品位童趣。
2、合作探究法:在落實課文的翻譯,賞析課文,生活鏈接時都可以引導小組相互討論,合作探究,領會文章主旨。
五、課時設計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應當設計為兩課時。但為保證本篇說課的完整性和連貫性,我把它設計為一大課時,把前兩個環節上成一課時,后兩個環節上成一課時也是可以的"。
六、教學過程
播放歌曲《捉泥鰍》。
(歌曲的主題是童年,旋律優美,節奏歡快。利用課間時間播放,活躍氣氛,調動情緒,激活學生對于童年生活的回憶。)
(一)、導入新課
1、童年是一個個五彩的夢,珍藏在我們記憶的盒子里;童年是一朵朵不敗的花兒,盛開在我們永遠的心田上;童年還是一串串輕快的音符,時常回響在我們的耳畔……同學們,在你們的童年里,發生過哪些有趣而難忘的事呢?
學生發言。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童年,聽聽他的《童趣》。
2、簡介作者及作品出處,落實在書本上。
(強調文學常識識記要點:作者的姓名、朝代、字、號、作品、評價等。屬于學習方法的指導。)
(二)、初讀課文
1、朗讀指導
A、聽讀:首先讓老師來表現一下,聽老師讀課文,注意文言文文朗讀與現代文朗讀的不同。
B、自讀:課堂上最美的就是瑯瑯讀書聲,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自由朗讀。比一比,看誰能做到“不錯讀、不漏讀、不添讀”。
C、幫讀:老師從這一片洪亮的讀書聲中,感受到你們學習的激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如果還有問題的,就大聲的說出來,讓我們互助合作,共同進步。
出示課件:
[ 重難字讀音提醒:
藐(miǎo)小 項為之強(jiāng) 鶴唳(lì)云端 怡(yí)然稱快
土礫(lì) 壑(hè) 癩蛤蟆(lài há ma) 龐(páng)然大物
部分節奏停頓提醒:
余憶\童稚時 故時有\物外之趣 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項為之強 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D、齊讀。解決了問題就又有了進步,讓我們一起齊讀課文,爭取把文言文的味道給讀出來。
(朗讀是學習語文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朗讀不可盲目進行,最好分層實施,由淺入深,讓學生在熟悉課文的同時,逐步增強能力。良好的范讀對剛進入初中的學生是很有必要的,“給出一個高度,讓學生去追求”。)
2、翻譯指導
A、請同學們結合資料書及課文下邊的注釋,疏通文意。
出示課件:
[老馬支招:
u 提倡獨立思考,也鼓勵小組討論,互助合作。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在書上相應的位置做好筆記。
例:故(所以)時(常常)有(擁有,獲得)物外之(的)趣。
u 翻譯四字訣:
換:解釋。例:昂(抬頭)首(頭) 觀 之
加:增加。例:必細(仔細)察(觀察)
補:補充。例:(我)見二蟲斗草間
調:調換詞語的位置。例:徐噴以煙(慢慢的用煙去噴)]
B、把在翻譯中遇到的難題提出來,互助幫助解決。
出示課件:
[重難字詞翻譯提醒:
項為之強(通“僵”,僵硬) 故(所以)時有物外之趣
私(暗自、暗暗地)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方(正)出神 鞭(用鞭子打)數十,驅(驅趕)之別院
興(興趣)正濃 果(果然)如鶴唳(鳥鳴)云端]
(翻譯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及難點。這是學生上初中后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關于翻譯方法的指導應盡可能的詳細并便于學生掌握,以逐步形成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三)、品讀課文
1、尋“趣”:在小組間用“我認為課文的‘趣’表現在_____”這種句式尋一尋課文中的“物外之趣”。
2、說“趣”:概括文中共講了哪幾件“物外之趣”?作者都有怎樣心情?試著給全班同學說一說。
在和同學們討論的過程總結出作者獲得物外之趣的方式除了觀察外還有“想象和聯想”。
出示課件:板書設計: 觀蚊成趣(怡然稱快)
[藐小之物———→物外之趣 神游山林(怡然自得)
鞭驅蛤蟆(興正濃→呀然一驚)]
3、品“趣”:聲情并茂是朗讀的至高境界,以情帶聲是朗讀的至勝方法,讓我們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來品一品作者的童趣,好嗎?賽一賽,看誰讀得更好。
(先“尋”,再“說”,最后通過讀來“品”,步步深入,既品味課文,體會童趣,又指導了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朗讀水平。)
(四)、生活鏈接
1、這就是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童年。一花一天堂,一沙一世界,原來生活可以這樣的富有情趣,看來“生活中不是缺少樂趣,而是缺少發現。”,同學們,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呢?
學生討論發言:學會仔細觀察,并培養自己的聯想想象力。
2、教師舉個例子同學們討論一下
有個同學很喜歡找樂趣,同桌起來答問時,他會偷偷地把同桌的凳子挪開,等到同桌坐下時,摔了個四仰八叉,他覺得很有樂趣,哈哈大笑。這個“趣”跟濃復的“童趣”有何不同呢?
討論得出:
前者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趣,是自私的趣,是低級趣味。
后者是通過仔細觀察,充分發揮聯想想象,將“物”美化、大化、理想化,是童真之趣、高雅之趣,是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表現。
3、在生活中,你有哪些行為是高雅之趣,哪些行為是低級趣味呢?
(透過這個教學環節,將文里文外、過去現在、作家讀者有機結合起來,既讓學生感受到文言文的可親可愛,也使學生情感受到熏陶,提高審美情趣。)
(五)、學習小結
通過朗讀、翻譯、品析,與生活鏈接的方法我們學習了文言文《童趣》,不僅讓我們領略了沈復童年時的物外之趣,也提醒我們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高雅情趣的人!同學們,讓我們保持一顆童心,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努力成長為一個有知識、有情趣、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的人。最后我們以齊讀課文來結束這堂課。
(總結學習方法,加強情感影響。)
七、板書設計
《童趣》
沈復
觀蚊成趣(怡然稱快)
藐小之物———→物外之趣 神游山林(怡然自得)
鞭驅蛤蟆(興正濃→呀然一驚)
(板書的設計包含了從生活中發現“物外之趣”的方法,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課文朗讀的感情指導,起到一個課程提綱及對教學方法重難點強調提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