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的教案(精選15篇)
《一面》的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
1.學習本文記敘的順序,和文章的結構形式。
2、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特征的外貌描寫。
3.體會本文遣詞造句的濃烈的感情色彩。
4、認真體會作者思念和崇敬魯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學習魯迅的愿望。
教學重點:目的1、2
教學難點:目的3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地窖(jiào):收藏東西的地洞。
赫然(hè):顯耀、盛大。見義中注解。
嵌著(qiàn):把東西鑲入凹處。
窘相(jiǒng):為難。文中有“不自在”意。
頹唐(tuí):精神不振作
熏黑(xūn):煙氣接觸物體
憎惡(zēng wù):人一厭惡
虐待(nüè):兇狠刻薄待人。
揩油(kāi):見注解。
恣情(zì):放縱、無所顧忌。
撫摩(fǔ)、摩挲(suō):見注。
抖擻、(sǒu)見注。
腦勺(sháo)勺,一種器具,此為比喻。
二、課文學習
(一) 問題導入:如果在正文前邊沒有“預習提示”,你讀了文章后能知道一面的含義嗎?
與一面有關的成語誰能說?
如果沒有預習提示,能知道是誰和誰的一面嗎?若能,有什么依據?
(二)人物描寫學習
1、描寫的分類
2、分析外貌描寫——人物描寫的重點。
本文的重點是寫人。下面,讓我們再細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突出魯迅這一人物形象的。
(1)本文寫魯迅,用筆墨最多的是什么?也就是說,對魯迅的描寫,側重點放在哪個方面? 本文寫魯迅,用筆最多的是外貌描寫,這是本文人物描寫的重點。
(2)為什么本文人物描寫的重點是外貌描寫呢?
這是由本文記的事的特點決定的。本文記的是一次見面,只能是人物外部形象的記實。而人物外部形象給作者的印象又非常突出,這就決定了要細致刻畫人物外貌。(3)本文是怎樣描寫人物外貌的呢?這里,我們講一講外貌描寫的基本知識,在這方面,前人給我們總結了很好的經驗,這些經驗就變成了一些理論知識。就本文有關的情況來看,有這樣三點值得重視:
①抓特征。人的外貌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如果只是一般化的描寫,那就會是“千人一面,”寫了等于沒寫。因此,寫外貌必須抓住人物的特征,即區別于其他人的最大的不同點。
②有視角。即要選擇一定的角度去觀察、去描寫。這就是說,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人物外貌,定要放到具體的環境中去。這樣,人物就活了,描寫就有角度了,外貌的表現層次也就豐富多樣了。
③表現性格。如果只是為了寫人物外貌而寫人物外貌, 就會失去外貌描寫的目的和意義。寫外貌必須能有助于表現人物性格。
下面,我們根據這三點來分析課文中時外貌描寫。
(4)本文幾次寫了魯迅的外貌,通過什么視角、抓住了哪些特征?細細梳理課文,劃出重點,概括回答問題。
第一次描寫:在暗處,只能模糊辨出形體:寫了長衫(因有顏色)、煙嘴(因有火光)。
第二處描寫:在近處,看得清楚了;寫了面孔、寸發、胡 須。這三樣都抓住了特征,直堅的寸發,隸體“一”字的胡須是魯迅形象的特色,而黃白的面孔則是勞累的表現。
第三次描寫:面對面,可以仔細辨認。前兩次描寫的總繪,還是面孔、寸發、胡順、長衫、煙喝,只是更細致、更具體了。
隨講隨出現板書。
外貌描寫
視角 特征
暗處(模糊) 長衫、煙嘴
近處(清楚) 面孔、寸發、胡須
對面(仔細) 總體描繪
(5)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外貌特征的,突出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作者寫魯迅的面孔、寸發、胡須、長衫,都各具特色,都與作者的視線相適應,而最主要的是突出了他的“瘦”,因過分的操勞而損壞了健康的戰士的形象。
(6)作者從外貌描寫.中是怎樣表現人物的性格的呢?從文中哪些地方,我們感受到魯迅的精神和人格的偉大?
本文在外貌描寫中突出人物的性格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描寫本身的感情傾向。提問:從哪些語句中體現出來?
第二次描寫;“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后的樣子”;“頭發……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
②用抒情篤調寫感受,烘托人物。提問:從哪些語句 中體現出來?
第二次描寫:魯迅看了“我”一眼之后,文中寫道。“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第三次描寫;似乎認出是魯迅之后。“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
③用適當的議論來深化人物性格。提問:從哪些語句中體現出來?
第三次描寫;認出魯迅后,“正是他,站在行進行列最前面的我們的同志,朋友,父親和師傅—…•越老越頑強的戰士!”
第二部分:“前面是一條路……”以上諸種手法的運用,使魯迅的外貌更具內在的表現力量,突出了他的無限關懷后輩和剛毅、堅韌的性格。
以上內容,依次出現板書。
外貌描寫突出性格手法
1.描寫本身的感情傾向
2.寫感受烘托人物
3.用議論深化人物性格
三、作業
用300字左右的一段話對你最喜愛的一個人進行描寫,重點放在外貌描寫上。
第二課時
一、字詞小檢測
注音、解釋、聽寫
二、課文學習
(一)記敘要素
1.知識導入。
第二冊以學習記敘文為主。學習記敘文必須掌握它的文體知識,以利于閱讀分析課文。
下面,由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再輔以點撥,作出明確概括。
(1)記敘文的要素有哪些?
作為一篇記敘文,記人記事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要素才能說清楚。
記敘的要素有六個,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叫做“六要素”。
過去,人們通常使用“五要素”說,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為什么(原因和結果)。這“五要素”說中外通用,特別在新聞報道中成為定論。由于這五個詞英語的打頭一個字母都是“w”,故又稱“五個w”。
我們中國傳統的說法是“四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四要素”說其實就包括了前述的“五”和“六”要素,“事件”就包括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現在稱“六要素”表達得更具體了。
任何一篇記敘文,在一般情況下,都必須具備這六個要素,但有時不影響表達,也并不是不可省略某些要素。
這六個要素的表達,在一篇具體的文章中是多種多樣的。這點必須清楚。
(2)記敘文中的順序指的是什么呢?
記敘文中的順序指的是:用什么樣的標準來安排材料的先后。
安排材料先后的標準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決定了文章的順序也不會是一種。主要的有:
時間順序,也可以說是事物發展的順序。記敘文以記人記事為主,人物的活動離不開事件,所以,按照事物發展的過程,即時間的先后來展開記敘,是記敘文最基本的順序。
空間順序,即按照地點的不同、空間的變換來安排文章的材料。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有空間順序,先寫“百草園”,后寫“三味書屋”。
此外,還有按照事物的性質安排順序、按照感情的發展變化安排順序等。這些順序,以后都要接觸到,這里了解一下、是為了更好地掌握時間順序。
(3)按時間順序、或事物發展的順序來安排記敘的材料, 都有哪些方式?
按時間和事物發展的過程來敘述故事,可以有多種方式,通常用到的有:
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這是第二冊記敘文學習的重點。事實上,我們在前面學過的文章中都有過接觸。
按照前面三個提問,邊回答、邊訂正、邊總結,依次出現板書。
記敘文基本知識
1.要素:
時、地、人、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2.順序:
時間(事物發展過程)
空間(不同地點)
事物性質
感情變化
3.方式:
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4)什么是順敘?
“順敘”就是原原本本按照事物發生、發展和結束的自然過程來安排材料,事物發展的過程往往也是時間先后的過程。所以,時間順序和事物發展的順序在文章中是統一的。
我們今天學習的新課《一面》,就是采用“順敘”的方法來安排材料的一篇范文。
(二)課文學習。
(l)簡介課文。
要求。看標題、看預習提示第1段、從頭至尾瀏覽(即視線掃瞄)一下課文。
教師采取邊提問、邊講解、邊板書的方法。初步明確以下問題。
① 本文寫的人物是誰?
② 本文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③ 本文的作者是誰?
④本文寫作在什么年代?
教師明確:
① 本文寫的主要人物是魯迅。
魯迅,生于1881年•1936年10月19僅去世,是我國民主革命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寫于1936年10月,魯迅逝世的當月。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30年代在上海學習、當售票員,后加入共產黨,參加過罷工,1936年后從事寫作和翻譯。
本文寫的是作者和魯迅的一次見面。
(2)快速閱讀。
要求:本文約2600多字,按每分鐘談300字算,給10分鐘讀完一遍,不必細看,了解大概,掌握整體情節結構。本文以空行隔開,分為兩個部分,記敘主要在第一部分,帶著課后的,練習三”看課文,劃分第一部分又可分成幾個層次,一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作者和魯迅的一面之交的。
拿起筆,在每一層次的空白處做上記號,能從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概括一下這一層的意思寫在空白處就最好。
(3)檢查閱讀。
找上、中、下三類學生回答,看誰分得大體正確,使用的符號最恰當,概括得最準確。教師邊訂正、邊解答。 本文第一部分寫了作者進內山書店看到魯迅然后離開內山書店的全過程。這一過程,既是時間順序,又是事情發展的順序。
②本文第一部分大體上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l、2兩段,寫“我”去內山書店的原因。
第二層次:3至17段,寫內山的熱情接待和,“我”買書 的困難。
第三層次:18至38段,寫“我”和魯迅的會面。
依次板書
結構層次
我去內山書店原因
第一部分: 事情的經過 我想買書有困難;
我與魯迅一面之緣
第二部分:作者的感想
3.重點批劃。
具體劃分第一部分的三個層次,在相應的空白處各自概 括這三層的意思。
做練習一。在書上用曲線(或重點號)劃出本文寫出記敘基本要素的有關語句。
時間——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點——虹口公園,內山書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會兒雨,順便歇歇也好。
主要人物(魯迅)的出場——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中國人。
原先和內山說話的那個老人咬著煙喝走了出來。
事情的結果——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便走出書店的門。
三、作業
如果你就是阿累,是一個力求上進的先進青年,通過回憶,重寫《一面》,可以自已重擬一個你認為恰當的題目。
第三課時
一、作業講評
二、課文學習
1、整體結構
(1)從整篇文章看,本文是記一件事呢,還是寫一個人?回答肯定是兩種答案均有。本文是既寫人又記事。寫人和記事是分不開的,人的活動構成事件,事件當中表現人物。但從文章的整體傾向來看,又有重點在于寫人或記事的不同。從本文的整體看,雖然記的是一件事(此處可由學生概括是一件什么事人寫作者和魯迅的一次會見,而重點卻在寫人。
(2)為什么說本文的重點放在寫人上?
一般地說,記敘文記事的目的都是為了寫人。這篇文章寫一個普通工人和魯迅的“一面”之緣,就更是如此。
本文通篇都是記事,但事情的每一個部分的記敘都圍繞著寫人。
(3)本文具體寫作者和魯迅見“一面”這件事在第一部分的第三層,為什么要寫第一第二層呢?這兩層與第三層有什么關系呢? 如果把第三層的內容用“一面的情景”來概括,那么,第一、二層應該怎樣概括呢?
第一層次:寫“我”去內山書店的原因,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
第二層次:寫內山熱情接待和買書困難。出現了魯迅的模糊形象、魯迅的名字。
第三層次:寫有幸見了“一面”,魯迅的關懷。辨識出魯迅。
第三層次寫出、“一面的情景”,第二層次就寫出“一面的起因”,第一層次就寫出“一面的背景”。這也正是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
(4)第二部分(即結尾段)議論感想,寫的是見“一面”的什么呢?能不能也用一個詞概括?
在學生的回答中比較、分析、明確:第二部分寫出“一面的影響”。
小結:
本文寫事是完整的統一的,兩大部分之間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以“一面”為核心事件,寫出了前因后果,焦點
集中在這“一面”“的主人公魯迅身上。
2.引導學生體會文中伏筆和照應。
文中魯迅的出場和描寫、“我”對魯迅的逐步辨認,都不是一次完成的,有一個過程,作者行文中必先有一些暗示,能不能找到幫助“我”從出魯迅的伏筆?
在學生尋找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劃出下列語句,說說有無暗示作用。
① 那笑聲里,仿佛帶著一點“非“日本”的什么東西。
② 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
③ 他是誰?……我一進門的時候本來就有點疑惑,現在更加疑惑了…… 以上文字連起來就會發現,從最初看到魯迅到最后認出魯迅,一在作者的行文中都流露了自己的心理活動,作好了伏筆。
4、詞語學習
引導學生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并批注。
記敘的語言,有的是交代情節有的則帶有抒情意味,用抒情的筆調來敘事,來描寫。這里,重要的問題是,“遣詞造句”本文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很多,大家挑出來,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一下,寫在相應的空白處,以作批注。
先看練習五的例句。學生先答,教師比較。
作者認出魯迅以后。
結結巴巴”:一種激動的心情,一時難以用語言表達。
“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蹦出來,”。當時社會環境險惡、顯示特有的機警,顯示對魯迅特有的愛護和崇敬。
“帶著體溫”:保存了多少時間,多么珍貴!
“他的手多瘦呵!我鼻子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魯迅操勞一生,作出了多大的犧牲!作者激動之情達到頂點。
再找其它描寫的詞句。
“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似的。”:用自身的感受表現對魯迅的崇敬。
“我低了頭,頭腦里轟隆轟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臉。”:矛盾復雜的心情,反襯出魯迅對年輕人的深切關切之情。
第二部分的議論,帶有強烈的抒情色彩。
“我們不愿恣情地悲痛,這還不是我們恣情悲痛的時候”:語句工整,對仗,含義極其豐富:應該恣情地悲痛,但我們不愿。時代的責任感、魯迅的遺志也使我們不能,事實上,這已經表達了作者恣情悲痛的心情。
“我們也不愿計算我們的損失,這是難于計算的”:魯迅的死造成了難以計算的巨大損失,我們不愿計算是因為我們要完成魯迅未竟的事業。
5.吟誦課文。
主要體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各自小聲吟誦,以不影響他人而自己又能出聲為限。
三、作業練習
(一) 默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畫出本文表示時間的語句。
2.畫出本文表示地點的語句。
3.弄清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二 這篇文章記事寫人,重點放在寫人上,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寫?
三 全文以空行隔開,分兩部分。
1.第一部分共38段,主要內容可概述為三層:“我”去內山書店的原因,內山老板熱情接待“我”,“我”有幸見了魯迅“一面”。根據上述概括將第一部分劃分為四種不同的層次,請指出正確的一種,并說明理由。
(a)(1)│(2)-(17)│(18)-(38)
(b)(1)(2)│(3)-(18)│(19)-(38)
(c)(1)(2)│(3)-(17)│(18)-(38)
(d)(1)-(4)│(5)-(17)│(18)-(38)
2. 有人認為刪去第二部分,文章會更精練、更集中、更符合回憶錄的寫法。你覺得這種意見對不對?為什么?
四 作者的筆觸引著我們進入內山書店:像攝影機一樣實錄往事;焦點聚在魯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
1.口頭介紹下列“鏡頭”:
書店的全景 書架一角的近景 一本書的特寫
2.填寫下表,看看作者對魯迅外貌的描寫是如何由遠及近、從粗到細,逐步“攝制”成的。
五 回憶性文章的用語,常蘊含著作者的深情。請結合括號里的提示,揣摩加點詞語的含義和感情色彩。
1.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他!不會錯,一定是他!那個名字在我的心理亂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蹦出來。(“結結巴巴”本意指口吃,用在這里表現出作者什么樣的一種神態和感情?“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蹦出來”,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要“向四周望”?為什么“沒有蹦出”魯迅的名字?這又表現出作者的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我費力地從里衫的袋里(公司為防止我們“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沒有縫)掏出那塊帶著體溫的銀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便走出書店的門。(為什么不直接寫“掏出那塊銀元”,而要加上“帶著體溫的”這樣起修飾作用的定語?為什么要強調說明“他的手多瘦啊”,“鼻子里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作者這時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恭敬地鞠了一躬”,作者這時又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六 下邊是本文開頭三處伏筆,試指出下文與這三處伏筆的照應之處。
1.“我”本來要去接班,但還要等半個鐘頭。
2.“我”是一個因為繁重的勞動而“困軟得很”的窮售票員。
3.“我”不到別處,而到內山書店去歇歇。
七 破折號在本文中有如下用法:①表注釋,②表提示,③表插說,④表話題轉換,⑤表話沒說完。請辨析下邊的例子:
1.這時,我忽然記起哪本雜志上的一段訪問記——( )
2.你買這本書吧——這本比那一本好。( )
3.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胡辨出……( )
4.一個矮小而結實的中年人——內山老板走了過來。( )
5.我……掏出那塊帶著體溫的銀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6.“哦!您,您就是——”( )
7.我……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一塊多錢……( )
8.那種正直而慈詳的眼光,使我立該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 )
9.我又仔細地看他的臉——瘦!( )
答案:
一、1.一九三二年秋天,一天中午,還要等半個鐘頭的樣子,這事到現在已經隔了四年,一九三六年十月。
2.上海,虹口公園,內山書店,店里,店后面長臺子旁邊,南面,北面,里面,書店的門。
3.起因:接班還要等半個鐘頭,到內山書店躲雨,歇歇。經過:翻看書籍,內山老板殷勤接待,買書缺錢,與魯迅會面、交談并接受贈書。結果:從“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響。
二、這篇文章著重刻畫人物。文章中雖有不少記事的成分,但這些記事是為了交代時代背景、描寫人物出現的具體環境,記事還是為了刻畫人物。重點放在人物刻畫上,意在突出主要人物魯迅的高尚品格;這也正是這篇文章記敘的重點。
三、1.(c),正確,符合主要內容的概述。(a),不對,第(1)段只交代了年代、地點和人物,沒有交代“我”去內山書店的原因,不符合主要內容第一層的概述。(b),不對,第(18)段寫魯迅出來,已屬于第三層的開頭。(d),不對,第③④兩段已屬于第二層的開頭部分。
2.這種意見不對。第二部分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靜的思索,表現了“一面”對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響。這部分的抒情和議論,畫龍點睛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四、(1)書店的全景:“店里空蕩蕩沒有一個顧客,只有店后面長臺子旁邊有兩個人用日本話在談笑。”書架一角的近景:“架上橫排著一列中文的《毀滅》。”一本書的特寫:“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
(2) (見課本)
五 1.“結結巴巴”,顯示出作者突然發現自己崇敬、熱愛的魯迅先生就站在身邊,一種深感激動的神態和幸福的心情,難于用言語來表達。作者要“向四周望一望”,表現出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和險惡,怕有密探之流在旁邊。作者阿累,當時是“左翼劇聯”成員、中共地下黨員,養成了高度警惕的習慣。“沒有蹦出”魯迅先生的名字,一是當時環境的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現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由衷敬愛之情。
2.“帶著體溫的”銀元,表明這是作者艱苦勞動所得,雖少卻很珍貴。“他的手多瘦啊”,意在表現魯迅憂國憂民,操勞一生,作出了極大的自我犧牲。“鼻子里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是作者被魯迅的崇高品質和自我犧牲的精神所深深感動。“恭敬地鞠了一躬”,是作者對魯迅的由衷感謝和崇敬。
六、1.暗示與魯迅會面的時間短暫,給下文“我”與魯迅僅見“一面”所受到的巨大鼓舞和影響,埋下伏筆。
2.給下文“我”買書缺錢產生困窘,由魯迅幫助解決,因而更加崇敬魯迅,埋下伏筆。
3.“我”是個進步青年,內山書店出售進步書刊,“我”到內山書店歇歇,翻閱書籍,能汲取知識和力量。這為下文看到魯迅譯著,會見魯迅,埋下伏筆。
七 1.(⑤) 2.(④) 3. (③) 4. (①) 5.(④) 6. (⑤) 7.(①) 8.(①) 9.(②)
《一面》的教案 篇2
總 課 題
人物風采總課時
2第 1 課時課 題《一面》修改稿教學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思路2.分析對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3.魯迅先生熱愛勞動人員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貴品質教學重點目標1.2教學難點目標3教學過程
教 學 內 容
備課札記課前準備及預習要求:1.自學文中生字詞。2.練習有感情地閱讀課文,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我們以前曾學過魯迅先生寫的一些文章,你們知道他的為人嗎?(指定學生介紹魯迅并談自己的看法)同學們可能知道他是著名的文學家,而對他的為人或許并不了解。其實,魯迅先生還是一個愛憎分明、熱愛勞動人民、關心進步青年的民主戰士。他在《自嘲》詩中寫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正是這種精神的真實寫照。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面》,相信大家經過這“一面”之后,一定會對魯迅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板書標題、作者,并簡介作者阿累。二、簡要介紹寫作背景1936年魯迅逝世,《中流》月刊要出紀念魯迅逝世的專號,向作者約稿,于是作者回憶起四年前在內山書店與魯迅先生的一次偶然相遇,寫下了《一面》這篇文章。三、整體感知課文1. 解決生字注音踱 窖 嵌 捻 抖擻 窘 挲 頹 恣學生口頭回答教師補充教學過程
教 學 內 容備課札記2.復述課文,理清作者思路(全文共43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以空行隔開。)第一部分 1—38 可分三層1—2 寫“我”去內山書店的原因3—17 寫內山老板熱情接待“我”18—38 寫“我”有幸見了魯迅一面第二部分 39—43抒寫“一面”產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四、分析對魯迅的三次外貌描寫1.思考:作者描寫魯迅先生的外貌,重點展示了他的什么特征?各有什么側重點?五、布置作業1. 背誦第二部分2.課文除了三次集中描寫魯迅先生的外貌之外,還有三處分散局部的描寫,找出有關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所表現的魯迅的特點。3.選擇你所熟悉的一個人進行外貌描寫[教后記]第一課時還是以疏通課文為主,能把三次集中描寫和三次分散描寫找出來并略做分析就可以了。把集中的討論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放到第二課時去,這樣的設計還是比較合理的,雖然傳統,但這種課文有時用傳統的方法還是比較合適的,并不一定要刻意求新。關鍵是實施的過程中要體現新的教育思想。尊重學生的意見。小組討論口頭回答朗讀課文小組討論傳遞給我們什么信息,可以看出魯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分析三次描寫的異同? 教師巡回指導,適時點撥,組織學生討論,并小結(投影。注意控制時間可畫表分析、比較總 課 題
人物風采總課時
2第 2 課時課 題一面(修改稿)教學目標1.體會語言強烈的感情色彩2.分析文章的第二部分3.總結全文 教學重點目標1.2教學難點目標2教學過程
教 學 內 容
備課札記課前準備及預習要求:在復習的時候先集中分析一下三次描寫的異同,討論明確一下魯迅的人物形象。聯系同步導學,加強助學工具的作用。1.抄寫今天所學字詞。2.練習有感情地閱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檢查復習1. 字音2. 對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共同點、不同點各是什么?3. 課文除了三次集中描寫魯迅先生的外貌之外,還有三處分散局部的描寫,找出有關的句子,體會這些句子所表現的魯迅的特點。二、體會語言強烈的感情色彩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歌頌魯迅先生,表達作者對魯迅愛戴之情的句子,并分析重點詞語的作用。討論明確如下句子:1. 赫然……,我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2. 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他……3. 這一來不會錯了,正是他!站在前進行列……同志,朋友,父親和師傅!憎惡……戰士!三、集體朗讀39—43自然段,繼續研讀課文第二部分1. 集體朗讀,嘗試背誦2. 體會一面產生的巨大精神力量學生板書口頭回答學生自由朗讀組織討論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學生朗讀作用和影響教學過程
教 學 內 容備課札記1. 閱讀討論我為什么能在歷盡……,受盡……情況下咬緊牙,昂著頭?“ 歷盡、受盡、咬緊、昂著”這一系列動詞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明確:表現了“我”在種種艱苦和虐待面前堅強不屈的性格,充分顯示了“一面”給我的巨大力量。文中說:現在,先生是死了!我們不愿望恣情地悲痛,這還不是我們恣情悲痛的時候。你對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四、討論思考:作者以“一面”為題,好在哪里?五、拓展提高你對魯迅先生有多少了解,讀過他的了哪些新的認識?請談談對 “文如其人”“寫作文先要學做人”語句的理解六.布置作業1.背誦第二部分2.完成作業紙3.預習《我的老師》[教后記]一面學完以后布置了一篇周記讓學生寫,發現學生們在寫外貌時還是不能脫離先寫外貌后寫事的小學生模式,更別談上什么多次不避重復的寫外貌的了。這篇文章要學生學的看來不只是一種精神的滲透,還有這種學習技法的學習啊。也就是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小組討論學生小組活動學生小組活動請學生列舉名句安排一個質疑的環節,這篇文章的點太短,鋪開來講可能會碎,現在的設計很好,但引導質疑下會更好點的。
《一面》的教案 篇3
魯迅的文章以及與魯迅有關的文章一般難度都很大,教 《一面》這篇課文時我有些擔心:學生能讀懂文字背后那份凝重的情感嗎?上完了《一面》,我釋然了,放心了。
課文是通過作者回憶自己與魯迅的一面之交,把魯迅對青年的愛護寫的得很細致,如“他的眼神就像慈父的撫摸一樣,讓我感到了溫暖和嚴肅……”及一面對作者帶來了無窮的力量等,足以可見魯迅在廣大中國人心中的地位。
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目標定位在體會魯迅先生高尚品質的同時學習作者對人物的描寫方法。學習時,我主要放手讓學生自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透課文,在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之后,簡單交流寫作背景,對學生理解課文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魯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當時情況下的特殊行為。同時,我引領著學生找出文中魯迅的六次外貌描寫,然后主要抓住外貌描寫進行學習,層層推進,以讀代悟,讀悟結合,又適時地補充有關資料豐實人物形象。學生通過讀課文了解了魯迅的精神品質,體悟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將其運用到實際訓練之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雖然魯迅離我們的學生有點遙遠,但我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理解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六年級上冊《一面》教學反思的全部內容,希望可以幫助教師們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一面》的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記敘的順序,和文章的結構形式。
2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特征的外貌描寫。
3.體會本文遣詞造句的濃烈的感情色彩。
4認真體會作者思念和崇敬魯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學習魯迅的愿望。
教學設想
本文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從表現形式上看,都是一篇分量很重的記敘文,是學習用“順敘”的方式記敘事件的范文。講授本文應以文章的結構形式為綱,理解文章怎樣按照時間順序和事物發展的順序來記敘作者和魯迅的“一面”之交的。在這個過程中,突出人物描寫、特別是外貌描寫的部分;并進一步細細梳理文字,領會作者是怎樣圍繞外貌描寫使用了一些什么樣的手法來刻畫人物的思想性格,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然后落實到語言表達上,體會作者怎樣將思想感情
傾注在遣詞造句的過程中。
講授本文可用三個課時,每一課時各有側重點,逐一體現上述教學思路。
在教學過程 中,要牢牢掌握“文道統一”的原則,從寫作的角度去分析課文,絲毫也不能離開思想內容。從一個側面去理解課文,也不能離開文章的整體把握。在教學過程 中,要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要教給學生的知識,必須讓學生在自己閱讀。思考、領會的過程中獲得。切忌將教師鉆研教材得出的結論,簡單地傳授給學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 記敘文的基本知識;記敘的順序和方式。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3.批劃重點。
教學過程
1.知識導入 。
第二冊以學習記敘文為主。學習記敘文必須掌握它的文體知識,以利于閱讀分析課文。
下面,由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再輔以點撥,作出明確概括。
(1)記敘文的要素有哪些?
作為一篇記敘文,記人記事都必須具備一定的要素才能說清楚。
記敘的要素有六個,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叫做“六要素”。
過去,人們通常使用“五要素”說,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為什么(原因和結果)。這“五要素”說中外通用,特別在新聞報道中成為定論。由于這五個詞英語的打頭一個字母都是“W”,故又稱“五個W”。
我們中國傳統的說法是“四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這“四要素”說其實就包括了前述的“五”和“六”要素,“事件”就包括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現在稱“六要素”表達得更具體了。
任何一篇記敘文,在一般情況下,都必須具備這六個要素,但有時不影響表達,也并不是不可省略某些要素。
這六個要素的表達,在一篇具體的文章中是多種多樣的。這點必須清楚。
(2)記敘文中的順序指的是什么呢?
記敘文中的順序指的是:用什么樣的標準來安排材料的先后。
安排材料先后的標準是多種多樣的,這就決定了文章的順序也不會是一種。主要的有:
時間順序,也可以說是事物發展的順序。記敘文以記人記事為主,人物的活動離不開事件,所以,按照事物發展的過程,即時間的先后來展開記敘,是記敘文最基本的順序。
空間順序,即按照地點的不同、空間的變換來安排文章的材料。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就有空間順序,先寫“百草園”,后寫“三味書屋”。
此外,還有按照事物的性質安排順序、按照感情的發展變化安排順序等。這些順序,以后都要接觸到,這里了解一下、是為了更好地掌握時間順序。
(3)按時間順序、或事物發展的順序來安排記敘的材料, 都有哪些方式?
按時間和事物發展的過程來敘述故事,可以有多種方式,通常用到的有:
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這是第二冊記敘文學習的重點。事實上,我們在前面學過的文章中都有過接觸。
按照前面三個提問,邊回答、邊訂正、邊總結,依次出現板書。
記敘文基本知識
1.要素:
時、地、人、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2.順序:
時間(事物發展過程)
空間(不同地點)
事物性質
感情變化
3.方式:
順敘、倒敘、插敘、補敘
(4)什么是順敘?
“順敘”就是原原本本按照事物發生、發展和結束的自然過程來安排材料,事物發展的過程往往也是時間先后的過程。所以,時間順序和事物發展的順序在文章中是統一的。
我們今天學習的新課《一面》,就是采用“順敘”的方法來安排材料的一篇范文。
2.預習課文。
(l)簡介課文。
要求。看標題、看預習提示第1段、從頭至尾瀏覽(即
視線掃瞄)一下課文。
教師采取邊提問、邊講解、邊板書的方法。初步明確以下問題。
① 本文寫的人物是誰?
② 本文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③ 本文的作者是誰?
④本文寫作在什么年代?
教師明確:
① 本文寫的主宴人物是魯迅。
魯迅,生于1881年·1936年10月19僅去世,是我國民主革命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寫于1936年10月,魯迅逝世的當月。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30年代在上海學習、當售票員,后加入共產黨,參加過罷工,1936年后從事寫作和翻譯。
本文寫的是作者和魯迅的一次見面。
(2)快速閱讀。
要求:本文約2600多字,按每分鐘談300字算,給10分鐘讀完一遍,不必細看,了解大概,掌握整體情節結構。本文以空行隔開,分為兩個部分,記敘主要在第一部分,帶著課后的,練習三”看課文,劃分第一部分又可分成幾個層次,一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作者和魯迅的一面之交的。
拿起筆,在每一層次的空白處做上記號,能從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概括一下這一層的意思寫在空白處就最好。
(3)檢查閱讀。
找上、中、下三類學生回答,看誰分得大體正確,使用的符號最恰當,概括得最準確。教師邊訂正、邊解答。 本文第一部分寫了作者進內山書店看到魯迅然后離開內山書店的全過程。這一過程,既是時間順序,又是事情發展的順序。
②本文第一部分大體上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l、2兩段,寫“我”去內山書店的原因。
第二層次:3至17段,寫內山的熱情接待和,“我”買書 的困難。
第三層次:18至38段,寫“我”和魯迅的會面。
依次板書
結構層次
我去內山書店原因
第一部分:事情的經過 我想買書有困難;
我與魯迅一面之緣
第二部分:作者的感想
注意:這一板書的歸納不應是唯一的,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概括方式。
3.重點批劃。
具體劃分第一部分的三個層次,在相應的空白處各自概 括這三層的意思。
做練習一。在書上用曲線(或重點號)劃出本文寫出記敘基本要素的有關語句。
時間——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點——虹口公園,內山書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會兒雨,順便歇歇也好。
主要人物(魯迅)的出場——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中國人。
原先和內山說話的那個老人咬著煙喝走了出來。
事情的結果——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便走出書店的門。
布置作業
1.具體做課后“練習三”,用文字說明理由,簡要整理.寫在練習本上,準備回答。
2思考課后“練習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課文的內容層次。
2.外貌描寫的方法和作用。
教學過程
1.結合檢查作業 ,梳理內容層次。
教師不必要求學生回答練習的具體答案,只檢查是否作了。然后換一個角度提問,主要檢查學生是否理解。
(1)從整篇文章看,本文是記一件事呢,還是寫一個人?回答肯定是兩種答案均有。本文是既寫人又記事。寫人和記事是分不開的,人的活動構成事件,事件當中表現人物。但從文章的整體傾向來看,又有重點在于寫人或記事的不同。從本文的整體看,雖然記的是一件事(此處可由學生概括是一件什么事人寫作者和魯迅的一次會見,而重點卻在寫人。
(2)為什么說本文的重點放在寫人上?
一般地說,記敘文記事的目的都是為了寫人。這篇文章寫一個普通工人和魯迅的“一面”之緣,就更是如此。
本文通篇都是記事,但事情的每一個部分的記敘都圍繞著寫人。
(3)本文具體寫作者和魯迅見“一面”這件事在第一部分的第三層,為什么要寫第一第二層呢?這兩層與第三層有什么關系呢? 如果把第三層的內容用“一面的情景”來概括,那么,第一、二層應該怎樣概括呢?
第一層次:寫“我”去內山書店的原因,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
第二層次:寫內山熱情接待和買書困難。出現了魯迅的模糊形象、魯迅的名字。
第三層次:寫有幸見了“一面”,魯迅的關懷。辨識出魯迅。
第三層次寫出、“一面的情景”,第二層次就寫出“一面的起因”,第一層次就寫出“一面的背景”。這也正是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 (4)第二部分(即結尾段)議論感想,寫的是見“一面”的什么呢?能不能也用一個詞概括?
在學生的回答中比較、分析、明確:第二部分寫出“一面的影響”。
小結:
本文寫事是完整的統一的,兩大部分之間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以“一面”為核心事件,寫出了前因后果,焦點
集中在這“一面”“的主人公魯迅身上。
2.分析外貌描寫——人激描寫的重點。
本文的重點是寫人。下面,讓我們再細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突出魯迅這一人物形象的。
(1)本文寫魯迅,用筆墨最多的是什么?也就是說,對魯迅的描寫,側重點放在哪個方面?
本文寫魯迅,用筆最多的是外貌描寫,這是本文人物描寫的重點。(2)為什么本文人物描寫的重點是外貌描寫呢?
這是由本文記的事的特點決定的。本文記的是一次見面,只能是人物外部形象的記實。而人物外部形象給作者的印象又非常突出,這就決定了要細致刻畫人物外貌。(3)本文是怎樣描寫人物外貌的
呢?這里,我們講一講外貌描寫的基本知識,在這方面,前人給我們總結了很好的經驗,這些經驗就變成了一些理論知識。就本文有關的情況來看,有這樣三點值得重視: ①抓特征。人的外貌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如果只是一般化的描寫,那就會是“千人一面,”寫了等于沒寫。因此,寫外貌必須抓住人物的特征,即區別于其他人的最大的不同點。
②有視角。即要選擇一定的角度去觀察、去描寫。這就是說,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人物外貌,定要放到具體的環境中去。這樣,人物就活了,描寫就有角度了,外貌的表現層次也就豐富多樣了。
③表現性格。如果只是為了寫人物外貌而寫人物外貌, 就會失去外貌描寫的目的和意義。寫外貌必須能有助于表現人物性格。
下面,我們根據這三點來分析課文中時外貌描寫。
(4)本文幾次寫了魯迅的外貌,通過什么視角、抓住了哪些特征?細細梳理課文,劃出重點,概括回答問題。
第一次描寫:在暗處,只能模糊辨出形體:寫了長衫(因有顏色)、煙嘴(因有火光)。
第二處描寫:在近處,看得清楚了;寫了面孔、寸發、胡 須。這三樣都抓住了特征,直堅的寸發,隸體“一”字的胡須是魯迅形象的特色,而黃白的面孔則是勞累的表現。
面對面,可以仔細辨認。前兩次描寫的總繪,還是面孔、寸發、胡順、長衫、煙喝,只是更細致、更具體了。
隨講隨出現板書。
外貌描寫
視角 特征
暗處(模糊) 長衫、煙嘴
近處(清楚) 面孔、寸發、胡須
對面(仔細) 總會描繪
(5)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外貌特征的,突出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作者寫魯迅的面孔、寸發、胡須、長衫,都各具特色,都與作者的視線相適應,而最主要的是突出了他的“瘦”,因過分的操勞而損壞了健康的戰士的形象。
(6)作者從外貌描寫.中是怎樣表現人物的性格的呢?從 文中哪些地方,我們感受到魯迅的精神和人格的偉大?
本文在外貌描寫中突出人物的性格有以下幾種方法: ①描寫本身的感情傾向。提問:從哪些語句中體現出來?
第二次描寫;“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后的樣子”;“頭發……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
②用抒情篤調寫感受,烘托人物。提問:從哪些語句
中體現出來?
第二次描寫:魯迅看了“我”一眼之后,文中寫道。“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第三次描寫;似乎認出是魯迅之后。“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
③用適當的議論來深化人物性格。提問:從哪些語句中體現出來?
第三次描寫;認出魯迅后,“正是他,站在行進行列最前面的我們的同志,朋友,父親和師傅—…·越老越頑強的戰士!”
第二部分:“前面是一條路……”以上諸種手法的運用,使魯迅的外貌更具內在的表現力量,突出了他的無限關懷后輩和剛毅、堅韌的性格。
以上內容,依次出現板書。
外貌描寫突出性格手法
1.描寫本身的感情傾向
2.寫感受烘托人物
3.用議論深化人物性格
3.引導學生體會文中伏筆和照應。
文中魯迅的出場和描寫、“我”對魯迅的逐步辨認,都不是一次完成的,有一個過程,作者行文中必先有一些暗示,能不能找到幫助“我”從出魯迅的伏筆?
在學生尋找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劃出下列語句,說說有無暗示作用。
① 那笑聲里,仿佛帶著一點“非“日本”的什么東西。
② 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
③ 他是誰?……我一進門的時候本來就有點疑惑,現在更加疑惑了…… 以上文字連起來就會發現,從最初看到魯迅到最后認出魯迅,一在作者的行文中都流露了自己的心理活動,作好了伏筆。 布置作業
1. 做練習四第2題。
2. 給“預習提示”后的字詞注音、解釋。
3思考練習五,準備回答。
第三課時
教學案點
1.體會詞語感情色彩。
2解決生字生詞。
3.學會簡要批注。
教學過程
1,檢查作業 。
檢查練習四第2題,摘錄魯迅外貌特征的語句,并提問寫法及作用的體會。
2.引導學生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并批注。
記敘的語言,有的是交代情節有的則帶有抒情意味,用抒情的筆調來敘事,來描寫。這里,重要的問題是,“遣詞造句”本文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很多,大家挑出來,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一下,寫在相應的空白處,以作批注。
先看練習五的例句。學生先答,教師比較。
作者認出魯迅以后。
“結結巴巴”:一種激動的心情,一時難以用語言表達。
“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蹦出來,”。當時社會環境險惡、顯示特有的機警,顯示對魯迅特有的愛護和崇敬。
“帶著體溫”:保存了多少時間,多么珍貴!
“他的手多瘦呵!我鼻子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魯迅操勞一生,作出了多大的犧牲!作者激動之情達到頂點。
再找其它描寫的詞句。
“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似的。”:用自身的感受表現對魯迅的崇敬。
“我做了頭,頭腦里轟隆轟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臉。”:矛盾復雜的心情,反襯出魯迅對年輕人的深切關切之情。
第二部分的議論,帶有強烈的抒情色彩。
“我們不愿恣情地悲痛,這還不是我們恣情悲痛的時候”:語句工整,對仗,含義極其豐富:應該恣情地悲痛,但我們不愿。時代的責任感、魯迅的遺志也使我們不能,事實上,這已經表達了作者恣情悲痛的心情。
“我們也不愿計算我們的損失,這是難于計算的”:魯迅的死造成了難以計算的巨大損失,我們不愿計算是因為我們要完成魯迅未竟的事業。
3. 字詞注音解釋。
教師一面檢查作業 ,一面出示小黑板訂正。
生字生詞
地窖(jiào):收藏東西的地洞。
赫然(hè):顯耀、盛大。見義中注解。
嵌著(qiàn):把東西鑲入凹處。
窘相(jiǒng):為難。文中有“不自在”意。
頹唐(tuí):精神不振作
熏黑(xūn):煙氣接觸物體
憎惡(zēng wù):人一厭惡
虐待(nüè):兇狠刻薄待人。
揩油(kāi):見注解。
恣情(zì):放縱、無所顧忌。
撫摩(fǔ)、摩挲(suō):見注。
抖擻、(sǒu)見注。
腦勺(sháo)勺,一種器具,此為比喻。
4.吟誦課文。
主要體會語言的感情色彩,各自小聲吟誦,以不影響他人而自己又能出聲為限。
布置作業
1.做課后練習七。
2整理筆記,完善后批.
《一面》的教案 篇5
知識目標:1、正確讀記“窘相、輕視、軟綿綿、大病新愈”等詞語。 能力目標:2、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情感目標:3、認識魯迅先生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1、選材典型,進一步體會運用外貌描寫刻畫人物,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
難點:2、認識魯迅先生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教法:以自主學習為主,緊緊抓住魯迅的外貌特征,了解人物個性特點。時刻不忘阿累情感變化這條暗線。疑─喜─痛─悲,以疑促思,以讀帶悟,落實對魯迅的新認識。抓住文末中心句:“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深化文章中心。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指第①張燈片,同學們,圖上的這位老人是誰?板書:魯迅 通過前兩課的學習,談談你對他的了解。
生:魯迅先生是一位愛憎分明的人,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評價;嗯、為民著想
生:魯迅先生是一位正直而慈祥的人。評價;受人尊敬
生:魯迅先生是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評價;好的
生:魯迅先生是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評價:有文化、有思想
二、齊讀課題:19 * 一面 (外貌特征)
在那一面之緣后,作者阿累認識了一位怎樣的魯迅?點第②張燈片,抽生讀閱讀提示:
①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②、用“───”勾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有何特點?③、除了外貌描寫,還從哪幾方面寫了魯迅,有感觸的地方作上批注,有問題的地方作上記號。
快速瀏覽課文,根據提示自學,不明白的地方小組討論學習。
讀了課文有什么問題沒有?
全班交流: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
2、語句:
學生找出六處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
3、重點研讀三處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第③張燈片分別點出(了解外貌特征,學習寫作方法)。板書外貌特征:瘦、頭發、胡須
1、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
中國人。什么特點?板書:瘦
2、 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tuí)唐的樣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師:特點是:
生:瘦,精神,頭發、胡須 一邊讀一邊想象魯迅的外貌特征,感受人物的特點。
3、黃里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發;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胡須;左手里捏(niē)著一枝*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熏(xūn)黑了。
特點:瘦、頭發、胡須 評價:仔細,找出了與第二處外貌描寫的相同點;不同點呢?生:長衫、煙嘴 評價:更具體 分號,深入接觸后,反復打量,比較認識魯迅的過程 四個分號,五個定格的畫面深深烙在心里。一邊讀,一邊回憶,一邊比較,感受作者的認識過程
引:如果把三處集中外貌魯迅外貌的語句比較一下,你會有新的發現: 生:一次比一次詳細 評價:會觀察
寫作方法是:由遠到近、由略到詳、有整體到部分
三、 語言、神態、動作 (板書)
過渡句:在深入的接觸中,除了外貌,還從哪幾方面對魯迅進行了描寫?
語言:分角色讀,只讀對話內容
神態重點句子:
魯迅看了我一眼,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
點出破折號的作用,讀出溫暖,幸福的感覺
引導學生總結:眼前的這位陌生人不惜自己的身體,鼓勵、關心青年的進步成長。
《一面》的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一面》這篇回憶錄寫得很別致,它以時間先后為順序,記敘了作者阿累與偉大的作家魯迅在內山書店不期面遇,短暫而又激動人心的一次會面的經過。在眾多回憶魯迅先生的文章中,《一面》的成功之處是以小見大的寫法,于細微處見人物的偉大品格。作者把"一面"作為中心事件來記敘,但在此之前巧設伏筆,層層鋪墊。
學情分析
文章選材典型,小中見大,于細微處見魯迅的偉大品格,要啟發學生深入討論,小事中所表現出的魯迅的偉大品格,將所見之“小”與魯迅的人格之“大”聯系起來。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學習本文選材典型,小中見大的寫作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感受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魯迅的肖像描寫中體會其性格、精神。結合課文內容,可用朗讀、討論的方法體會其性格、精神。
難點:歸納和掌握肖像描寫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時,引導學生找出其
共性,歸納出寫作方法,然后通過課堂片段練習來鞏固。
教學過程
1、提問導入,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前面幾節課我們學習了《少年閏土》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魯迅先生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做了許多讓人難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堅定的斗爭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筆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以至有這樣一個人,因為魯迅與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關于魯迅先生的故事。(板書課題:一面,讓學生齊讀課題)
2、了解背景,作好鋪墊
向學生介紹寫作背景及作者阿累:本文寫于1936年10月,魯迅逝世的當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30年代在上海學習、當售票員,后加入共產黨,參加過罷工,1936年后從事寫作和翻譯。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學校長。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齊讀預習提示,整理出預習提示中的三個問題。
問題一: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問題二:在作者眼里,魯迅是個什么樣的人?
問題三:交流交流你對魯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2)讓學生默讀課文,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同時,劃出表明“我”與魯迅先生會面時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和結果的詞語或句子,讓學生讀出來。
時間——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點——虹口公園,內山書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會兒雨,順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經過——翻看書籍,內山老板殷勤接待,買書缺錢,與魯迅會面、交談并接受贈書。
事情的結果——從“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響。
(3)讓學生將上面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和結果聯系起來,回答預習提示中的第一個問題,說說課文主要說了一件什么事。
4、深入探究,體會重難點
(1)讓學生跳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并齊讀出來。提問學生:是按照什么順序進行描寫的?并加以詳細分析。
提示:由遠而近,由粗到細,由略到詳,由整體到局部。
第一處描寫:在暗處,只能模糊辨出形體。寫了長衫(因有顏色)、煙嘴(因有火光)。
第二處描寫:在近處,看得清楚了。寫了面孔、寸發、胡須。這三樣都抓住了特征,直豎的寸發,隸體“一”字的胡須是魯迅形象的特色,而黃白的面孔則是勞累的表現。
第三處描寫:面對面,可以仔細辨認。前兩次描寫的總繪,還是面孔、頭發、胡須、長衫、煙嘴,只是更細致、更具體了。
通過對三處外貌描寫的分析,讓學生明白:與觀察對象的遠近距離不同,觀察到的結果也不相同。這一點在寫作中應當注意。
(2)在課件上展示魯迅的相片,加深學生對魯迅外貌的印象。讓學生結合課文中三處對魯迅外貌的描寫,說說這三處外貌描寫給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魯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確:“瘦”。(板書:瘦)
(3)讓學生找出課文中總共有幾次寫魯迅的“瘦”,讀出相關詞句,并找出瘦的原因。
明確:6處。“我們這位戰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給沒有休息的艱苦工作毀壞了。”
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從情節發展上,每到一個轉折處,便出現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這樣反復描寫,不僅使魯迅的形象深印在讀者心里,而且構成了一條內在線索,把全文聯成有機的整體。
(4)除了肖像描寫,本文還有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其中“我”同魯迅先生的對話很精彩,意味深長,由學生找出“我”同魯迅的對話,并自找拍檔一起表演對話,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作者內心的感受。
(5)讓學生回答預習提示中的第二個問題:在作者眼里,魯迅是個什么樣的人?
提示:嚴肅慈愛/頑強戰斗/關懷進步青年/無私奉獻。
5、詳析課文,加深理解
(1)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天氣的句子,并讀出來。
明確:“門外,細雨煙似的被秋風扭著卷著,不分方向地亂飛。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樣,冷氣從褲管里向上鉆。”(板書:秋深、風大、天冷)
(2)提問學生:文中對天氣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既點明了當時的自然環境,又說明了“我”進店的原因;
②通過寫天氣的寒冷襯托內山老板的熱情,魯迅先生的關懷給“我”帶來的溫暖。
(3)提問學生:當“我”發現魯迅譯的《毀滅》時,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來?體現了“我”對魯迅先生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驚喜。“《毀滅》?”、“我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得到了保證似的”。體現了“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與信任,說明魯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提問學生:看到魯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指名讓學生朗讀出來。
明確:激動。“那種正直而慈樣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受交織著的撫摩似的;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我的鼻子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
(5)指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學生讀得最好。提問學生:為什么那個名字在“我”的心理亂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沒有蹦出來?
提示:1932年,中國正處于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反動派非常猖獗,大肆捕殺革命人士,各大城市處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國革命處于低潮階段。
(6)讓學生齊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提問學生:
①“我”為什么能在“歷盡艱苦”,“受盡”“虐待”的情況下“咬緊”牙,“昂著頭”?
提示:因為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它給“我”極大鼓舞,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我”更加堅強起來。
②“歷盡”、“受盡”、“咬緊”、“昂著”這一系列動詞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明確:一系列動詞,表現了“我”在種種艱苦和虐待面前堅強不屈的性格,充分顯示了“一面”給“我”的巨大力量。
6、課文延伸,升華情感
(1)播放關于魯迅的視頻
(2)讓學生結合課文與視頻,回答預習提示中的第三個問題:談談你對魯迅又有了哪些新認識。
提示:切合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學生自由發揮。
7、布置作業 找一部魯迅寫的小說來讀,寫讀書筆記。
板書設計
一面
環境:秋深、風大、天冷
人物:魯迅——瘦——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
事件:贈書給“我” ——熱愛勞動人民,關心進步青年
教學反思
《一面》是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此文寫的是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質,抒發作者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教學此課我從兩方面入手使學生體會“一面”內涵。一是魯迅外貌,使學生體會魯訊“瘦”的特點;二是魯迅語言、動作的句子,體會他對青年關心。
《一面》的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魯迅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質。
2、揣摩抓住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閱讀有關阿累、《毀滅》、《鐵流》及魯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新課
通過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們對魯迅有了一定的了解。魯迅一生中做了許多令人難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堅定的斗爭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筆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年輕的汽車公司售票員阿累,因為魯迅與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在他的眼中,魯迅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今天我們將一起走近阿累眼中的魯迅。
板書課題:一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勾畫出表示時間、地點的詞語和句子,按時間順序復述課文內容,弄清事情起因、經過和結果。
同桌交流以后老師再指名提問。
(只要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即可,老師指導學生把語言說完整、正確。)
三、深入探究,體會重點語句
1、在阿累眼中,魯迅是什么樣子?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仔細朗讀。
(文中有六次對魯迅先生的外貌描寫。)
2、與魯迅的一面之交,留給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這六處的外貌描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3、為什么他如此瘦?
4、通過細讀這些外貌描寫,你體會到魯迅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了嗎?
以上問題小組進行深入討論以后,再全班交流。讓學生體會到魯迅先生的性格剛毅堅強,他用筆當槍,與反動派、黑暗社會進行著不屈的斗爭。
5、熟讀描寫魯迅外貌的句子,寫下自己的感受。
四、仔細品讀,體會魯迅先生對青年的關懷
1、在這短短的一面中,魯迅先生給予了作者怎樣的關懷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從哪里能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情?
3、這一面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結合課文談談自己的感受。
(小組討論、交流,每個小組選一個代表回答問題。老師引導學生談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并積極鼓勵,讓學生敢于大膽發言。)
歸納:
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魯迅先生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魯迅先生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蘊含了魯迅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
正是與魯迅先生見的這一面,給了作者極大的鼓舞,是作者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是同我們一起的!這是作者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是這“一面”給了作者巨大力量,是這“一面”鞭策作者不斷進步。
五、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1、這一面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作者牢牢地記住了這難忘的一面。
2、本文最大的成功之處是通過贈書過程中對魯迅的肖像、語言和行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了魯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現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請同學們仿照本文的寫法,對你熟悉的一個人進行外貌描寫。
3、探討:
題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為與魯迅一面之緣,你還有其它不同的理解嗎?
(還可以理解為魯迅先生偉大人格的一個側面,即“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
《一面》的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窖、赫、譯、懊、莽、捻、挲、頹、捏、熏、憎、虐這12個生字。
2、能正確理解地窖、赫然、翻譯、懊悔、莽撞、捻著、摩挲、頹唐、捏著、熏黑、憎惡、虐待、躊躇、歷盡艱苦等詞語。
3、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邊學習邊運用,進一步了解魯迅,同時能積累好詞好句。
4、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正確領悟文章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感受魯迅對青年的關心和愛護,感受青年作者對魯迅革命忘我、關愛忘我崇高精神的敬仰和愛戴。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了解有關魯迅的紀念文章、評論文章,把相關信息有機地滲透本課的教學。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情感延續
1、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里,我們已經從作者講述的幾個故事中,弄清了為什么在魯迅的追悼會上,有那么多各行各業、形形色色的人來悼念他。誰能說說為什么?(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為:他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從而得到大家的尊敬和愛戴。)
2、是的,前來悼念的人們,尊敬和愛戴魯迅的心都是一樣的,看,這句話是和魯迅同時期的作家郁達夫在悼念魯迅時寫的,讀一讀。(大屏幕出示郁達夫寫的話:……跑到膠州路萬國殯儀館去,遇見的只是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和千千萬萬將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與緊捏的拳頭。學生自由朗讀。)
說說你的感受?(許許多多青年男女,都愛戴魯迅,他們對魯迅的逝世無比悲痛,對那些魯迅所憎惡的敵人也同樣無比的憤恨。)
3、魯迅的作品表現出對整個中華民族命運的熾熱情懷,這種強烈的思想和情感,震撼著許多青年讀者,影響和引導著他們的生活。不僅通過作品傳遞這種思想和情感,魯迅還直接關心和幫助廣大青年朋友。自由讀一讀課文前面的這段導語。(學生自由讀導語)
今天這個有關魯迅的故事,寫了一件什么事呢?自由讀課文。
二、了解內容
1、課文已經讀了一遍,因為是作者對魯迅的回憶,所以,文章寫得很具體、很細致。那么,如果文中的這位青年工人向別人講起這件事,他又會怎樣說呢?試著用青年工人的口吻,用兩三句話講清楚這件事。
2、學生各自獨立準備2分鐘,請兩、三位學生試講,評價。(內容大致是:我是個賣票員,一天下雨,我去上班,還早,就躲進了內山書店。我發現了魯迅翻譯的《毀滅》,很想買,但是買了書,就沒有飯錢了。正在我猶豫時,魯迅先生推薦我買另一本《鐵流》,并讓我用一塊錢買兩本書,他翻譯的那本書算是送給我的。我非常感動。這件事一直鼓勵我克服生活道路上的種種艱辛。)
三、質疑解疑
1、同學們注意到了嗎?課文是用“一面”做題目的,對于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1)學生提出問題,估計有:
①“一面”是什么意思?
②課文為什么用“一面”做題目?
③從這“一面”里,青年工人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魯迅?
④為什么僅僅是“一面”,卻給青年工人帶去了那么大的精神力量?
(2)梳理問題:
問題①:根據對課文內容的了解,說說“一面”的意思。(一次偶然,青年工人在內山書店見到了魯迅一面。)
問題②:課文用“一面”做題目,究竟好在哪里,等我們解決了③④這兩個問題,自然就明白了。
2、我們先來解決第③個問題:從這“一面”里,青年工人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魯迅?或者說,從作者對自己見著魯迅“一面”的描述中,魯迅先生留給你怎樣的印象?請大家默讀全文,找到相關的語句,并劃下來。
(1)根據學生交流,歸納印象,并引導解疑:
①魯迅先生不顧自己的身體,奮筆疾書,堅持革命斗爭。
②魯迅先生十分同情和體恤窮人。
③魯迅先生非常關心青年的進步成長。
④魯迅先生很謙遜,能看到別人的優點。
(2)重點圍繞第①點研讀:作者幾次寫到了魯迅的臉,每一次看他的臉,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樣?帶著不同的感情讀好這些句子:
①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摸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面孔的瘦、長而直豎的頭發、“一”字胡須,抖擻的精神,給作者的第一印象竟是那么深刻。)
②黃里帶白的臉,瘦得叫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發;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胡須;左手里捏著一枝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了——(作者驚異自己竟然得到了魯迅的幫助)
③我又仔細地看了他的臉——瘦!(作者擔憂魯迅的身體,敬佩他的頑強精神。)
④他的手多瘦啊——(作者為魯迅憔悴的身體感到心痛。)
(3)從大家的朗讀中,不僅可以感受到魯迅為民族大眾日夜操勞、忘我革命的精神,還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作者,這位青年工人對魯迅的敬仰和愛戴。作者對魯迅的敬佩和愛戴,除了從魯迅的外貌描寫中體會到,有的是作者通過自己的聯想,直接抒發出來了。找到這些聯想,讀出作者的感受來。
重點研讀這三句:
①“你要買這本書?”他看了我一眼。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祥交織著的撫摩似的。(魯迅在作者眼里,既正直嚴肅,令人尊敬,又是充滿關愛、無比親切的。這種感情就如同一位父親對待自己的孩子。)
②正是他,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了我們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我們這位戰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給沒有休息的艱苦工作毀壞了。(作者被魯迅這種一心為民族大眾,革命不息的戰斗氣勢和忘我精神所折服。)
③我的鼻子陡然一酸,像要哭出來。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來便走出書店的門。(作者為魯迅身體擔憂、心痛。)
3、出示課文末尾一段:在這四年里,我歷經艱苦,受盡非人的虐待,我咬緊了牙,哼都不哼一聲。我總是昂著頭,我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引導齊讀。
(1)想一想,在黑暗的舊社會,一個最平凡最底層的工人可能會遭受到怎樣非人的虐待?
根據反饋,引導筆練:是的,當我被老板無辜責罵時,當我因失業餓得三天沒吃上一頓飯時,當我病得全身無力,一個人躺在床上時,我好像又見到了魯迅“一面”,拿起筆,選擇一句,補充寫完整。(出示以下三句練習,學生筆頭練習,再朗讀交流。)
①當我被老板無辜責罵時,我的眼前就會出現魯迅的嚴肅而慈祥的面容:
。我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②當我因失業餓得三天沒吃上一頓飯時,我的耳邊就會響起魯迅親切的話語: 。我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③當我病得全身無力,一個人躺在床上時,
。我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2)“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可見,魯迅時時刻刻影響和鼓勵著作者克服困難,度過艱難萬苦。解決問題④:現在,你知道為什么僅僅是“一面”,卻給這位青年工人帶去了那么大的精神力量?(大致圍繞魯迅不怕反動惡勢力,全心為民族解放而不懈戰斗;不顧及自己的病體,關心人民大眾的疾苦。)
四、交流收獲
1、課文用“一面”做題目好不好,好在哪兒?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短短的一面,卻給了作者深刻永久的印象;匆匆的一面,卻影響著作者的一生。
2、我相信,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也都有很多收獲。來談談自己的收獲吧。
根據學生交流,教師小結幾方面的獲得:
(1)魯迅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的為人和他的思想藝術成就,都表現出對整個民族和社會命運的熾熱情懷,深深地影響并開闊了一代代中國人的身心。
(2)作者在細致入微地描寫魯迅外貌、語言、神態時,緊緊抓住它外形上“瘦”的特點,反復描寫,突出了他鞠躬盡瘁的精神品質。
(3)作者不僅具體寫出了魯迅的外貌、語言、神態,還在外貌、語言、神態描寫后展開聯想,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烘托出了對魯迅崇高精神的崇敬和贊佩。
(4)課文最后一句話包含著深刻的含義,聯系全文可以知道魯迅精神,能夠催人奮進。
3、出示“只要有著這燈,天黑的時候,也便有了行人。”齊讀。
同學們,這盞在黑暗里永不熄滅的燈,就是魯迅。“魯迅精神,燭照千秋。”相信,同學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能夠讀懂魯迅的作品,那時,我們就可以走進他的心靈世界,去傾聽他對黑暗的痛斥,去感受他對民眾的摯愛。
《一面》的教案 篇9
師:讓我們把這六處描寫外貌的句子連起來讀一讀,你覺得魯迅先生留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是瘦!這六處都寫到魯迅先生很瘦,雖然有一處沒有直接出現“瘦”這個字,但從“竹枝似的手指”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真的很瘦。
生:我從:“我又仔細地看他的臉──瘦!”“他的手多瘦啊!”這里的兩個感嘆號看出,魯迅先生缺少營養,很瘦很瘦,讓人揪心。
師:能深入到語言文字當中讀書,真好。是的,魯迅先生的身體是那么的瘦,瘦得教人擔心。
師:魯迅先生怎么會這么瘦啊?
生:魯迅先生長期工作,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所以很瘦。書上說:“我們這位戰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給沒有休息的艱苦工作毀壞了。”
師:你會聯系上下文讀書,不錯。
生: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可見,魯迅先生真的是忘我地工作,他是累成這樣的。
師:你會聯系課外已有知識學習,很會讀書。是的,魯迅先生是被工作拖垮的,直到逝世前三天,他還為曹靖華的譯作《蘇聯作家七人集》寫了序;逝世前兩天,還在寫作《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師生共同朗讀這六處句子。)
師:除了“瘦”,魯迅先生還帶給你什么印象?
生:精神很好。他那頭發“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
生:我從魯迅先生的胡須看出他很有精神。“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多有力呀!
生:因為他是一位越老越頑強的戰士,所以“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
師:是的,瘦而且有精神,你能通過朗讀展現“我”所見到的魯迅嗎?選擇印象深刻的一處。
(師生交流朗讀情況。)
生:老師,我覺得有兩處外貌描寫有點重復,都講到了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還有頭發、胡須等等。能不能去掉一處?
師:仔細讀讀這兩處句子,思考這個問題。
……
生:不能。因為前一處是魯迅先生向“我”走來,“我”很自然地看;第二次是聽說兩本書賣一塊錢后,很驚異地望著魯迅先生,看得更細,連煙嘴的顏色都寫出來了。
生:我發現后一次描寫用了四個分號,這五個句子就好像五個畫面,在“我”的腦海里定格了。這跟前一次是不同的。
生:我覺得通過這部分詞句的重復,更加突出魯迅先生的瘦和精神抖擻。
師:說得真好,通過比較,我們發現這兩處不能隨意刪去其中之一,相反,這是魯迅先生給人留下最深印象之處。讓我們再次通過朗讀走近敬愛的魯迅先生吧!
《一面》的教案 篇10
《一面》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課文分兩部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回憶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課文重點展開敘述的。課文在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我”的感受時,不惜濃墨重彩,細致入微。特別是六次外貌描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逼真傳神,給人一種“一面”勝似數面之感。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里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致,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觀察更細致,連煙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 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導學生揣摩抓住外寫畫人物的方法。
課上我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透課文,在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之后,交流寫作背景,這對學生理解課文能夠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更好地體會魯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當時情況下的特殊行為。
其次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寫,主要抓住外貌描寫進行學習,層層推進,以讀代悟,讀悟結合,重點分析對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使學生從中體會魯迅的偉大精神品質。 體悟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引導學生將其運用到實際訓練之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但是,課堂教學總是遺憾的教學,課前精心的設計,周密的考慮,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由于學生認知、性格個性的差異,社會經歷的不同,總會留下許許多多的遺憾。如在教學中,一些同學搶著發言,意猶未盡,而另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往往得不到表達的機會,而教學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這種矛盾使得我課后經常遺憾。因此,反思這種遺憾,怎樣給內向的同學多一些機會,給膽怯的學生多一點心理準備的空間呢?“課前五分鐘”就這樣誕生了,在上課的頭五分鐘里,互相讀,互相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生生帶動走進文本。讓性格內向的學生有充分的準備來表現自己,不僅使這些學生得到了發展,也帶動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效益。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有創新,就會有遺憾,不重復自我,更會有遺憾,但如果抓住遺憾,并反思遺憾,一個新的教學靈感也許就在此時誕生。
一面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課文分兩部分,先回憶“我”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講述“一面”對我的影響和激勵。回憶同魯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課文重點展開敘述的。課文在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我”的感受時,不惜濃墨重彩,細致入微。特別是六次外貌描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逼真傳神,給人一種“一面”勝似數面之感。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我”是在無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第二次是在近處,在明里有意識地進行觀察,刻畫比較具體、細致,重點描寫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對面地“驚異”地望著魯迅,觀察更細致,連煙嘴是“黃色”的、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這三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連同另外三處寫“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感受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導學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寫刻畫人物的方法。在這堂課中,我認為有幾個方面是做的比較到位的:
(一)在教學上我努力探索“任務驅動”教學法,并堅持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教師或者學生根據教學要求提出“任務”,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自己或者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然后進行具體的操作,教師引導學生邊學邊做完成相應的“任務”。“任務驅動”主要結構是:呈現任務--明確任務--完成任務--任務評價。說實話,我雖然這幾年一直是這么上略讀課文的,但還是在這堂課下課后才聽到吳老師說到“任務驅動”這個詞。回家后,我馬上上網查,才知道這就是“任務驅動”。這兩年我一直比較關注略讀課文的教學,因為兩年前一次異常失敗的略讀課讓我一直反思至今。在各種信息積累的過程中,我抓住了一句話“能常規的就常規,能不變的就不變”。當聽到這句話時,我感覺眼前的云霧一下就撥開了。教學本身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何必搞的那么繁瑣呢?略讀課文前面都有學習提示的,這都是編者精心安排的,我們又何必舍近求遠呢?
(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透課文,在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之后,交流寫作背景,對學生理解課文能夠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更好地體會魯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當時情況下的特殊行為。
(三)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寫,主要抓住外貌描寫進行學習,層層推進,以讀代悟,讀悟結合,重點分析對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使學生從中體會魯迅的偉大精神品質。體悟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引導學生將其運用到實際訓練之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本次教學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本文詞語的感情色彩強烈,課文已對關鍵詞語作了一些批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如“他微笑,默認地點了點頭,好像我心里想著要說的,他已經統統知道了一樣。”“微笑”,表現出魯迅的慈愛與安詳;“點頭”,表現出魯迅的信賴和放心;“知道”,表現魯迅的理解和關切。這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感受到魯迅關心和愛護青年的品質。
(二)文章末段的文字含蓄,學生不易理解,教師可結合時代背景,作必要地提示。
(三)魯迅離我們的學生有點遙遠,學生的理解一直處于表面層次,還不夠深入。特別是對外貌描寫的學習上,比較“干”,缺乏“圓潤”。
(四)在一些問題的設計上,沒有進行一些學習方法的回顧,過于主觀的設定了方法,限定了學生的思維。如任務一“小貼士”的設計和對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的提示。
最后,我只想說,上一次公開課是痛苦的,但收獲是豐碩的,“磨”出來的硬道理。
《一面》的教案 篇11
魯迅的文章以及與魯迅有關的文章一般難度都很大,教 《一面》這篇課文時我有些擔心:學生能讀懂文字背后那份凝重的情感嗎?上完了《一面》,我釋然了,放心了。
課文是通過作者回憶自己與魯迅的一面之交,把魯迅對青年的愛護寫的得很細致,如“他的眼神就像慈父的撫摸一樣,讓我感到了溫暖和嚴肅……”及一面對作者帶來了無窮的力量等,足以可見魯迅在廣大中國人心中的地位。
在教學中,我引領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目標定位在體會魯迅先生高尚品質的同時學習作者對人物的描寫方法。學習時,我主要放手讓學生自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透課文,在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之后,簡單交流寫作背景,對學生理解課文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魯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當時情況下的特殊行為。同時,我引領著學生找出文中魯迅的六次外貌描寫,然后主要抓住外貌描寫進行學習,層層推進,以讀代悟,讀悟結合,又適時地補充有關資料豐實人物形象。學生通過讀課文了解了魯迅的精神品質,體悟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將其運用到實際訓練之中,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雖然魯迅離我們的學生有點遙遠,但我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學生通過學習,能夠理解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一面》的教案 篇1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魯迅先生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貴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特征描寫人物外貌的方法。
課前準備
魯迅的照片。
教 學 過 程
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前面幾節課通過學習《少年閏土》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魯迅先生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做了許多讓人難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堅定的斗爭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筆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以至有這樣一個人,因為魯迅與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關于魯迅先生的故事。(板書課題:一面)
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全文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按時間順序,記敘了作者與魯迅見面的全過程。
先寫“我”與魯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寫內山的熱情接待和“我”買書缺錢造成的窘況。
重點寫“我”與魯迅的會面。
第二部分:寫一面之交對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響。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深入探究,體會重點語句
跳讀課文,勾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認真讀一讀,看能收獲到什么。
3、學生讀書,劃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仔細朗讀,體會。
指導學生朗讀三處外貌描寫。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
(2)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3)我很驚異地望著他:黃里帶白的臉,瘦得教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發;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胡須;左手里捏著一枝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了。
4、這三處外貌描寫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出示魯迅的照片,自己觀察,對照課文的描寫,對作者的描寫作出評論。
5、引導思考:文中這三次外貌描寫有什么作用?
6、在寫人物方面,你收獲到了什么?
7、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1)默讀討論:
“我”為什么能在歷盡艱苦的、受盡虐待的情況下,咬緊牙,昂起頭?
(2)真情朗讀。(范讀──個人讀──集體讀)
真情朗讀,升華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談談你對魯迅又有了哪些新認識。
探討:題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為“作者與魯迅的一面之緣”,你還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嗎?(還可以理解為魯迅先生偉大人格的一個側面,即“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
《一面》的教案 篇13
《一面》練習題(2005、2)
七年級_____班 姓名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__
一、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號的用法。(破折號的用法可以有a.表示解釋說明 b.表示話題轉換 c.表示事項的列舉分承 d.表示聲音的延長e.表示插說 f.表示話沒說完)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50上下的中國人……( )
2.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 )
3.這時,我忽然記起那本雜志上的一段訪問記——( )
“哦!您,您就是——”( )
4.你買這本書吧——這本比那一本好。( )
5.我又仔細地看他的臉——瘦!( )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二、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后面的練習。
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穿一件牙黃的長衫,嘴里咬著一枝煙嘴,跟著那火光的一亮一亮,騰起一陣一陣煙霧。
乙:他的面孔黃里帶白,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頭發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豎著。胡須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
丙:什么?我很驚異地望著他:黃里帶白的臉,瘦得叫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發;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胡須,在手里捏著一枝黃色煙嘴,拿煙后頭已經熏黑了。這時,我忽然記起哪本雜志上的一段訪問記——
1.文中三次外貌描寫都提到“瘦”,這樣寫的目的是( )
a.強調魯迅先生有病,身體很不好。 b.表達作者對魯迅先生身體的擔心
c.襯托了魯迅先生艱辛勞累的工作。 d.暗示了魯迅先生的生命已經不多了。
2.從觀察的角度比較分析,三次外貌描寫有何不同?
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
3.這三段外貌描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丙三段文字,作者通過對魯迅肖像的描寫,從中可以看出魯迅是一位______的人。
三、閱讀課文5-37段,回答問題:
1.結合上下文解釋“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中的“赫然”。
赫然:
2.用一個成語概括“我”對《毀滅》一書的態度和感情,然后結合原文簡要說明原因。
答:
3.“我”對魯迅先生懷有怎樣的感情?表現在哪些地方?結合原文簡要說明。
答:
4.魯迅先生是怎樣對待“我”的?為什么會這樣?結合原文簡要說明。
答:
5.選段表現了魯迅先生哪些品質和精神?
答:
6.選段中有畫線的句子:“你買這本書吧 這本比那一本好。”結合上下文分析,魯迅先生為什么這樣說。
答:
四、閱讀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練習。
讀書與“讀”人
①我在讀書時,常常油然想到人;我在與人交往時,又常常油然想到書。這些年來,讀書也“讀”人,兼收并蓄,覺得益莫大焉。
②我的長篇報告文學《科技帥才蔣新松》就是這樣讀書又“讀”人的一個結晶。
③記得我初次采訪蔣新松時,心靈為他坎坷的人生久久顫動:他的童年少年,適逢日寇入侵,顛沛流離,失學失業;解放了,他考入上海交大,被選為留蘇預備生,偏偏患上肺結核,痛失良機;畢業了,躊躇滿志,要搞科研,卻被扣上一頂“右派”的帽子;粉碎“四人幫”,科學的春天來到了,他又失去多年相依相伴的妻子。但是,一連串的打擊并沒有使他頹喪,在十年動亂中,他幫助鞍鋼搞出了三項大型自動軋鋼裝置,都獲得了全國科技大獎……
④是什么力量支持著他?蔣新松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司馬遷受宮刑而后著《史記》,孫子臏足后有《兵法》……都是他們發憤所為也。”他向我談起,學生時代愛讀《哥白尼傳》。創立“天體運行論”與“宇宙無限說”的哥白尼和布魯諾,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曾使他受到震撼。由此我找到了一把打開他心扉的鑰匙:他閱讀了這些中外名著,深深地受到司馬遷、孫臏、哥白尼、布魯諾在痛苦中的非凡表現的激勵,他才走出困境,走向了成功。
⑤當我再次采訪蔣新松時,他已經是國家863計劃首席科學家,他開拓了我國人工智能機器人研究領域,研制成功深潛6000米水下機器人,因而被譽為“中國機器人之父”。我驚異于這位已獲殊榮的院士仍衣食儉樸,工作如癡。我們朋友般地深談時,他忽然問我:“老徐,你喜歡范仲淹嗎?”我說:“喜歡啊!”他于是孩子般天真地握起我的手,直呼“知音”,為我背誦《岳陽樓記》。背到后半部時,尤其神采飛揚:“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啊,透過蔣新松誦讀名篇而敞開的心扉,我又一次透徹地看到他的思想的脈絡,中華傳統美德是他精神的又一支柱。
⑥于是,我油然想到書籍的啟迪功能,想到讀書的重要,想到學生時代讀過的諸葛亮的《誡子書》中的話“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好一個“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蔣新松不正是這樣,博聞強記,多思多問,求博,求深,求精,才從文學、史學中,從異域科學家著作中汲取了營養和力量嗎?可以說,“讀”人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讀書,讀書又使我更好地“讀”人。于是,我深感諸葛亮當年向兒子灌輸的讀書經驗,堪稱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經典,值得長久地吟哦,長久地思索回味,它給人以長久的啟迪。
1.第③段至第⑤段主要采用的記敘順序是 敘,文中能夠顯示這種順序的標志性語言有兩處,即 , 。
2.文章表現了蔣新松哪些高尚的精神品質?
3.書籍對蔣新松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找出闡述這個意思的一個議論句,用橫線標出來。再說說它和記敘的關系。 議論和記敘的關系是:
4.文章詳細記敘了蔣新松 , 略寫了他 經歷。這樣安排內容的作用是 。
5.根據全文的內容談談你對本文題目的理解。
五、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輕輕地抱住母親
①母親已經70多歲了。70多歲的母親在膽囊切除手術中受盡了磨難,本已衰老的母親更加虛弱了。母親在病床上躺著,想動一下都非常困難。那天晚上,母親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當時,我就那么輕輕地一抱,就把母親抱到了床上。也就是這輕輕的一抱,竟使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動。
②上了床,母親不愿躺下,就那么實實在在地*在我的懷里。那時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寬厚,也感到了母親的瘦小。我摟著母親,并且輕輕地晃著,母親那一頭蒼白的頭發,散亂在我的眼前。我低頭給母親梳理頭發時,母親的雙眼閉著,眼角卻溢出了幾滴淚水。我給母親擦淚時母親說:“你小時候,我就是這樣抱著你,你不老實,老是亂蹦亂跳。”我說:“媽,你想我抱著嗎?”母親說:“想,抱著我,我心里就踏實。”我的眼睛濕潤了……母親說著就緊緊地握住了我的手。于是,我就那么一邊輕輕地抱著母親,一邊微微地晃著。我感到有一股愛的暖流在沖撞著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強壯的身子就是母親的*山,就是母親的膽量,就是母親的渴望……我的淚,竟忍不住掉到了母親的脖子上。
③把一個人抱在懷里是因為心中有愛,那是一種深沉的愛,一種無法描述的愛,一種比任何語言的表述都要博大凝重的愛。小時候母親經常抱我,抱著我下地,抱著我拾柴……我要是乖巧,母親還會親我的臉蛋兒,我這時就會摟住母親的脖子,那是一種渴望,一種依賴,一種讓我終身難忘的幸福。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就不愿再讓母親抱了,最多會讓母親扳著臉看看我胖了還是瘦了。當我長到渴望和異性親熱的時候,我會與女友激情擁抱,甚至熱烈地親吻,卻不再愿接受母親的雙臂和胸懷了。這時的母親,就只能用慈祥的目光,或是我喜歡的食物來表達她深深的母愛了,而我也再沒有摟住母親脖子的渴望了。但就在那個晚上,我抱著母親時忽然感到,我就像重新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里一樣,那么甜蜜,那么幸福。
④又一個晚上,母親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到夜里10點鐘時,母親說:“我想睡了。”我說:“媽,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親說:“中。”于是,母親就摟住了我的脖子。母親比過去明顯胖了。我抱著漸漸康復的母親向床邊走去的時候,母親滿臉的笑容。我知道母親在我的輕輕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滿足。我感到我幼小時的形象和母親疊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長的旅程,也是母子親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愛的結晶和升華。我把母親放在床上時,母親竟然出乎我預料地說了一句:“好幸福啊。”繼而就是響亮的笑聲了。
⑤我在這笑聲里充滿慚愧。我們會激情滿懷地抱住親愛的妻子去傾吐熾熱的情戀,我們會喜不自禁地抱著兒女去傾吐脈脈的愛意。可是,我們是否想過去抱一抱年邁的母親,去傾訴那份人間的摯愛和親情呢?……
1.從全文看,題目“輕輕地抱住母親”中的“輕輕”一詞用得很形象,請分析“輕輕”一詞的含義。
答:
2.第一段中“也就是這輕輕的一抱,竟使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動”,使“我”的心靈受到強烈震動的原因是什么? 答:
3.請根據文章提供的信息,將病中母親的肖像描繪出來。
答:
4.對本文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本文以“輕輕地抱住母親”為線索,著重描述了“我”抱住病中母親與漸漸康復后的母親的動人情景。
b.文章最后一段直抒胸臆,抒發了對母親的愧疚之情,感情真摯動人。
c.為了引人人勝,本文運用了倒敘和插敘的敘述方法。
d.本文描寫細膩,語言樸實自然,字里行間滲透著深深的母于之情。
5.你喜歡文中的“我”嗎?請談談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
1、參考答案: 1.e 2.a 3.f d 4.b 5.a 6.b
2、參考答案:1.c 2.甲:從遠處粗線條地勾勒;乙:從近處細描;丙:面對面仔細地觀察(或說特寫)3.突出魯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現了他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4.為革命(為民族、為國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為國擔憂)痛恨反動派,意志頑強。
3、參考答案:
1.這里是鮮明的意思。
2.愛不釋手。原因是:“我”是一個追求進步的青年,他看到過一本雜志上介紹《毀滅》是一本好書,又看到書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對魯迅先生的敬仰和信任,使他更加相信這是一本好書。
3.熱愛、敬仰魯迅先生,例如文中對《毀滅》愛不釋手,重要原因是發現書脊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再如證實了眼前站著的是魯迅先生時,“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那個名字在我的心里亂蹦”,他熱情地稱魯迅先生為“站在前進行列最前面的我們的同志,朋友,父親和師傅!”贊美他為“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了我們,越老越頑強的戰士!”充分表達了崇敬之情。他關心先生的身體,例如他“掏出那塊帶著體溫的銀元,放到他的手里 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陣酸,像要哭出來。” 他深深地為先生的健康擔心,
4.魯迅先生熱誠地關心幫助“我”,向“我”推薦書籍,并親自從書架上扳下來,遞到“我”手里,知道“我”經濟困難,一本書送給“我”,另外一本只收本錢。因為先生看到“我”熱愛進步書籍,斷定“我”是追求進步的青年,先生對“我”寄以厚望,熱心地為“我”的進步提供條件。
5.魯迅先生熱誠地關心和幫助進步青年,如上題的分析。他為了革命鞠躬盡瘁,沒有休息的工作損害了他的健康,以至于臉色黃里帶白,瘦得教人擔心。
6.在里屋魯迅先生已經聽到“我”和內山的交談,知道了“我”經濟狀況不好,又知道“我”熱愛進步書籍,所以準備把自己的譯作《鐵流》送給“我”,而且要再向“我”推薦一本好書,所以這樣說。這也表現出先生具有謙虛的美德。
4、參考答案:
1.順敘 記得我初次采訪蔣新松時 當我再次采訪蔣新松時
2.(1)衣食儉樸,工作如癡。(2)有廣闊的胸襟。不計較個人得失。(3)繼承和發揚了中華傳統美德。
3.(1)第四段中的“他閱讀了這些中外名著,深深地受到司馬遷、孫臏、哥白尼、布魯諾在痛苦中的非凡表現的激勵,他才走出困境,走向了成功。”(2)第五段中的“通過蔣新松誦讀名篇而敞開的心扉,我又一次透徹地看到他的思想的脈絡,中華傳統美德是他精神的又一支柱。”(3)第六段中的“蔣新松不正是這樣,博聞強記,多思多問,求博,求深,求精,才從文學、史學中,從異域科學家著作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嗎?”議論是記敘內容的升華。(或“議論點明了所記內容的實質。”“議論是所記內容的深化。”)
4.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過程(或“從文學、史學中,從異域科學家著作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度過難關,走向勝利的過程”) 坎坷的人生經歷 突出了中心(或“突出了蔣新松高尚的精神品質”)
5.略
5、答案:1.“輕輕”寫出了兒子抱著母親時動作的輕柔以及那種生怕有所閃失的心理,(1分) 表現出對母親的敬重、體貼……( 符合題意即可 ) 2.原因是 (1) 沒有想到母親是這樣瘦小、虛弱;(2)成人后“我”從來沒有這樣親近過母親,這一抱,我重新感到了一種幸福,一種甜蜜。( 答到意思即可,答對一點給1分,共2分 ) 3.抓住“衰老”“虛弱”“瘦小”“散亂蒼白的頭發”等來描寫。有“衰老”,“瘦小”“頭發蒼白”即得滿分。 4.c 5.從“我”對母親的孝顧、對母親的真摯情感等方面來組織文字,言之成理即可:
《一面》的教案 篇14
教學目的
一、認識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偉大人格。關心他人,助人為樂。
二、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寫人的方法;體會文中的飽含感情的語言;了解本文的時間順序。
教學設想
一、魯迅的肖像描寫和他對“我”的影響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以對比、襯托手法來表現魯迅先生崇高品質和對“我”的鼓舞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
二、本文語言生動,飽蘸感情,而且意境集中。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思考、練習以及旁注,引導學生閱讀、思考、領悟、自得。
三、補充有關背景,以便分析課文。
四、教學時數: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一、簡介背景,導入 新課;二、課內預習;三、研習第一部分。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簡介背景,導入 新課
魯迅逝世的前四年,也就是1932年,他懷著“惟新興的無產者才有將來!”的堅定信念,寫下了一系列戰斗的文章,痛斥帝國主義在中國的走狗對蘇聯無產階級的污蔑誹謗,并親自翻譯、介紹蘇聯無產階級革命文學作品。他曾說:“從俄國文學那里,看見了被壓迫者善良的靈魂、辛酸和掙扎。”
在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下,魯迅先生的處境十分危險,但他卻說:“危險令人緊張,緊張令人覺得自己的生命力。”他認為希望是在于將來,因此特別關心進步青年的成長。
今天,我們要學習阿累的《一面》里所寫的故事就發生在這樣的背景里。(加黑字板書,下同)
二、指導預習
1.給下列詞語中黑字注音,依據拼音寫漢字。
憎惡( ) 虐( )待 摩suō( )
jiǒng( )相 抖擻( ) 頹( )唐
chóu chú( ) 不能自yǐ( )
2.口頭回答“理解·分析”中的第一、三題。
提示:第一題見課文;第三題(C)。
三、研習課文第一部分1——8節
1.根據“揣摩·運用”中的第四題,閱讀有關內容,并在書上作標記,準備口述以下問題。
(1)說說課文是怎樣描寫“書店的全景”、“書架一角近景”“一本書的特寫”。
提示:
全景:門外,細雨煙似地被秋風扭著卷著,不分方向地亂飛。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樣,冷氣從褲管里往上鉆。店里空蕩蕩沒有一個顧客,只有店后面長臺子旁邊有兩個人用日本話在談笑。
近景:架上橫排著一列中文的《毀滅》
特寫:那書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
在內山書店,作者與魯迅先生相遇,對魯迅的外貌作了突出的描寫。
(2)找出描寫魯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寫”的語句。學生逐項朗讀,教師作適當講解。
提示:
中景:“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騰起一陣一陣煙霧。”
教師講解:
因為在暗處看,距離又遠,只是粗線條地勾勒出人物的體態(瘦)、年齡、衣著;句中的“模糊”、“火光”、“煙霧”則是對遠而暗的揭示。
近景:
引導學生朗讀第19節。
教師講解:
魯迅從店后面走出來,距作者較近,觀察較細,描寫也就進了一層:先寫面容,次寫頭發,再寫胡須,把人物最鮮明的外部特征,由整體到局部逐一展現在面前,逼真地再現了魯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擻的形象,從而由形入神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
特寫:
引導學生讀出寫手的語句:第23節“竹枝似的手”,第38節“他的手多么瘦啊!”
引導學生讀出寫外貌的語句:第32節“黃里帶黑的臉,瘦得叫人擔心。頭上直豎著寸把長的頭發;牙黃羽紗的長衫;隸體“一”字似的胡須;左手里面捏著一枝黃色煙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熏黑了。”
教師講解:
魯迅先生以極低的價格把兩本好書賣給了一個“被人輕視的工人”。“我”不能不“驚異地望著他”,距離很近,猶如電影里放大了的特寫鏡頭,再次展現人物鮮明的外部特征,連同對“手”的描寫,表明了“他”的健康“已完全給沒有休息的艱苦工作毀滅了”的現實,深情地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崇敬。
(3)作者寫魯迅先生外貌時抓住了什么特征?(用一個字表達)描寫這一特征有什么作用?
提示:
“瘦”。“瘦”是魯迅先生頑強戰斗忘我工作的結果。全文共六次寫“瘦”:一次整體寫,兩次寫手,三次寫臉。從情節發展上,每到一個轉折處,便出現一次對魯迅先生“瘦”的描寫。這樣反復描寫,不僅使魯迅的形象深印在讀者心里,而且構成了一條內在線索,把全文聯成有機的整體。
(4)作者寫內山書店和魯迅外貌的觀察特點是什么?
提示:
觀察特點是由遠到近,由粗到細,由略到詳,由整體到局部。
2.提問:“我”與魯迅見面時的內心感受是怎樣的?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開始“我”只是模糊地辨出一個人的輪廓;當老人從里面走出來時,“我”感到這老人瘦而有精神;看到老人慈祥的眼光,“我”感到父親般的愛;當他為“我”薦書并贈書時,“我”感到驚異、感激;當“我”認出老人是魯迅以后,愛戴、敬仰、狂喜之情噴涌而出,連用了五個稱呼,從共同的目標、平易的態度、慈愛的關懷、引導和幫助以及卓越的斗爭,高度贊揚“我(們)”與魯迅先生之間平凡而高尚的關系(同志、朋友、父親、師傅和戰士)。
3.小結第一部分:
這一部分完整記敘了“我”與魯迅先生相見一面的情景。魯迅先生薦書、贈書給一個素不相識的普通青年工人,正體現了魯迅對勞動人民的關心,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而魯迅先生那“瘦得叫人擔心”的身體,正反映了他已把整個生命都獻給了革命事業,為革命鞠躬盡瘁。魯迅先生的品格是崇高的,精神是偉大的,這令人難忘的一面,將會給“我”帶來巨大的精神力量。
四、布置作業
1.閱讀課文第一部分,完成“揣摩·運用”中的第五題。
2.預習第二部分,劃分層次。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一、檢查舊課作業 ;二、研習課文第二部分;三、總結課文;四、討論練習題。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舊課
檢查“揣摩·運用”中第五題的完成情況,先由學生交流,然后教師做適當講解或提示。
二、研習課文第二部分
1.集體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給第二部分劃分層次,概括大意。
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小結:
第一層:(“這事到現在……我就更加堅強起來。”)寫“一面”給“我”的鼓舞——“我”更加堅強起來。
第二層:(“現在……繼續前進。”)寫對魯迅先生的悼念——踏著他的血的足印,繼續前進。
第三層:(最后一節)寫作本文的緣由——“我”不能自己。
3.閱讀討論。
(1)“我”為什么能在“歷盡艱苦”,“受盡”“虐待”的情況下“咬緊”牙,“昂著頭”?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有關部分,然后發言討論,最后教師明確:
因為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它給“我”極大鼓舞,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我”更加堅強起來。
(2)“歷盡”、“受盡”、“咬緊”、“昂著”這一系列動詞在表達上有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一系列動詞,表現了“我”在種種艱苦和虐待面前堅強不屈的性格,充分顯示了“一面”給“我”的巨大力量。
(3)文中說:“現在,先生是死了!我們不愿意恣情地悲痛,這還不是我們恣情悲痛的時候”,你對這句話是如何理解的?
討論、小結:
對先生的逝世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夠的,一定要化悲痛為力量,這才是對先生最好的悼念。“不是時候”是指當時社會太黑暗,要趕快投入頑強的戰斗,繼續先生未竟的事業。
(4)最后一節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不能自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討論、歸納:
既點明寫作緣由,收束全文,又通過議論抒情,表達了對魯迅先生的深切懷念和無限崇敬。“不能自已”強烈地表達了上述感情。這一部分是寫與魯迅相見一面對“我”產生的深遠影響。
三、朗讀、背誦第二部分
方法:先指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然后讓全班同學自由朗讀,要求當堂能背誦,最后檢查背誦情況。
四、總結課文
1.師生共同歸納中心思想。
明確:本文敘寫“我”偶然見魯迅先生一面的往事,贊頌了魯迅先生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踏著魯迅足跡繼續前進的革命意志。
2.教師歸納寫作方法。
(1)成功的外貌描寫,突出了文章中心。
例如,對魯迅外貌進行三次集中的描寫,突出地表現了魯迅先生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
(2)對比和襯托的運用,抒情和議論的結合,也有力地表達了中心思想。
例如,“困軟得像一團棉花了”與見到魯迅先生“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的對比;用工人所受的虐待與歧視和魯迅先生“正直而慈祥的眼光”對比,用陰冷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描寫,來反襯魯迅對進步青年的關懷。
五、練習
當堂完成“記憶·聯想”中的第九題。方法:先由學生獨立書面作答,然后通過學生口頭交流檢查完成情況,最后教師明確。
六、布置作業
課外書面完成“揣摩·運用”中的第七題。
2.預習《一件珍貴的襯衫》。
《一面》的教案 篇15
第一部分:設計簡案(思路)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畫人物精神面貌的寫作方法。
二、學習魯迅同情、愛護勞苦大眾,和工農站在一起的崇高精神和堅定立場,激勵學生以魯迅為榜樣,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三、掌握字、詞: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三教時。
二、引導學生體會三寫魯迅肖像在反映人物精神、氣質上的作用,是本文教學的重點;通過“‘一面’的印象的分析,加深對‘一面’的力量”的理解,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三寫肖像的文字,可以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講解和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
四、以課文為借鑒,結合作文,寫一個初次相識的人的外貌特征。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了解本文寫作背景及意義;初步掌握從“‘一面’的印象”到“‘一面’的力量”的結構特點,正確劃分段落層次;指導學習課文第一部分,認識魯迅給“我”的最初印象。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解題。
《一面》是一篇回憶魯迅的文章,最初發表在1936 年11月5日出版的《中流》雜志一卷五期上,當時離魯迅逝世只有半個月時間,第二年收入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的《魯迅先生紀念集》。在這以后的四十多年中,多次被收入各地結集出版的魯迅回憶錄里。作者阿累當時是上海英商汽車公司一個普通的汽車售票員,他回憶了在內山書店與魯迅先生偶爾相遇的“一面”的印象,逼真地勾畫了魯迅先生真切動人的形象,從而寫出了“一面”的力量、“一面”的意義,從一個側面深刻地反映了魯迅先生的崇高精神,揭示了魯迅先生是和勞苦大眾永遠站在一起的這一深刻主題。用“一面”作題目,樸實、親切,反映的是記敘的中心:“一面”的印象;同時也是主題所在:“一面”的力量——“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我們只有踏著他的血的足印,繼續前進。”
二、檢查課前預習。
課前要求預習、掌握字、詞。堂上檢查正音、正字、釋義、(詳見“教學目的”三),展示小黑板,拼音由學生上黑板填寫,辨形可以安排選字填空練習,釋義是口頭回答。
三、劃分段落層次。
(一)確定自然段。
1、教師指導:獨立成節的一段文字最末一個標點符號如果是冒號或者是破折號,那么劃分自然段時,應該將下一個獨立成節的文字一起劃為一個自然段。
2、學生標自然段。全文計35個自然級。
(二)劃分段落層次。
根據學生討論歸納: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1 ——31自然段,“一面”的印象。第二部分:32——35自然段,“一面”的力量。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三個層次:①1——3自然段,交代時間、地點、事體和人物;②4——14自然段,寫“我”渴望得到魯迅譯的《毀滅》卻又無錢購買的矛盾心里;③15——31自然段,寫魯迅低價賣書和贈書。
四、指導學習課文。
(一)學習1——3自然段。
1、提示:這一層首先交代了時、地、人、事,引導學生分別劃出。“接連一個禮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車上搖晃十一個鐘頭”,以至于“已經困軟得像一團棉花了”,這是舊社會汽車工人生活的寫照。“搖晃”一詞形象地寫出了工人辛苦顛簸的生活。
2、借助注釋簡介內山書店店主內山完造。內山完造,日本社會活動家,中國人民的朋友。1913年他來到上海,當過日本藥房職員,后來開設內山書店,與魯迅交誼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回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他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動,任日中友好協會副會長,曾經多次訪問中國,1959年在北京病逝,遺體葬在上海。著有《一個日本人的中國觀》、《花甲錄》和記述中國見聞的隨筆集數種。
3、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提示,這一自然段是第一次集中筆墨寫魯迅肖像。在寫肖像之前,首先寫書店里“有兩個人用日本話在談笑”,“說得很快”、“有時忽然一陣大笑,象孩子一樣的天真”,氣氛和諧而又活躍。文章由朗朗的笑聲寫到“模糊辨出”的最初印象,因為是“陰天,暗得很”,又是在“店后面長臺子旁”,印象當然不甚清晰,卻也勾出了人物的大致輪廓反映了人物的外貌特征。
提問:作者是抓住人物怎樣的外貌特征,勾勒出魯迅的大致輪廓的?學生回答,教師的摘要板書:“瘦瘦的”、“五十上下”(以上總寫大概的印象)、“穿一件牙黃的長衫”、“嘴里咬著一支煙嘴”(再從衣著、嗜好寫印象)。
(二)學習4——14自然段。
1、這一層,寫了作者翻檢書籍和內山老板的殷勤接待,寫了“我”渴望買書卻又力不從心的矛盾心理。先看,翻看南面一排社會科學雜書,作者覺得怎樣?翻到《毀滅》一書時,“我”的心情又怎樣?為什么?學生回答,明確:一般的社會科學雜書,“覺得沒有什么合意的”,翻到《毀滅》時,馬上記起雜志上介紹過“是一本好書”,又見到“魯迅譯”三字,“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可見魯迅著作的感召力,魯迅是為勞苦大眾說話,和勞苦大眾心心相通的。
2、出示小黑板,要求學生將第5自然段刪節過的文字與原文比較,怎樣才能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感情?
“……忽然,我看見架上橫排著一列中文的《毀滅》。我記得一本什么雜志上介紹過,說是一本好書。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毀滅》?”加上這一句,更顯出“我”的驚喜之情,作者又是在翻檢過一般的社會科學雜書作過比較之后,此時,盡管“秋風” “細雨”(作者在這里用了一個“扭”字,很形象,把風雨人格化了),“店里冷得象地窖一樣,冷氣從褲管里向上鉆”,“我”卻就像在黑暗中見到了光明,地窖里遇到了陽光一樣,驚喜之情,無可言狀,“《毀滅》?”句正表達了我的這樣一種心情,表達了“我”渴望讀到魯迅的書的一種急切之情。“赫然”表達了對魯迅的無比敬仰,“……便……立刻……”,又表達了驚喜之情。
3、請大家說說這里的“忽然”一詞的作用。
在學生議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作者對社會科學雜志不合意,“秋風”“細雨”又令人冷得掃興,通過“忽然”一轉,又是另一種感情,這樣不僅使前后文貫連了起來,而且突出了作者想得到《毀滅》的渴望和對魯迅的崇敬的心情。
4、指名朗讀第4、5自然段,加深體會作者感情的變化及其對魯迅崇敬的心情。
5、指名朗讀第6——14自然段,體會內山老板對“我”熱情接待的感情。內山老板是魯迅先生的朋友,我們中國人民的朋友,他是這樣同情中國、同情窮苦工人,內山老板確是值得我們敬愛和感激的“先生”。
6、引導學生找出反映“我”渴望看到魯迅譯的《毀滅》,卻又無錢買書這種矛盾心理的詞語、句子。詞語:“窘”、“躊躇”、“摩挲”,引導學生看課本有關注釋;句子:“……拿在手里,有一種怪舒服的感覺”“飯是不能不吃的,然而書也太好了……我摩挲著那本書,舍不得丟開,不說買,也不說不買。”
矛盾又是怎樣解決的呢?下一課再學習。
五、布置作業
除常規作業外,可加下面標點訓練:
給下面一段文字加上標點(不看課文,作后自對):
忽然我看見架上橫排著一列中文的毀滅毀滅我記得一本什么雜志上介紹過說是一本好書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著魯迅譯三個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