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七下(通用17篇)
《口技》七下 篇1
《口技》
【教學目標 】
1.通過注釋和工具書正確朗讀翻譯全文,重點理解表示時間的詞語。
2.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3.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4.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并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5.能品味分析課文中精練、形象的語言,通過想象,關鍵抓住口技表演的藝術構思,深入思考,體會文章的精彩片斷。
6.熟讀、背誦課文
7.感受民間藝人的藝術魅力,心中升騰對祖國民族精粹藝術的驕傲之感。
【重點難點】
1.積累詞語、了解課文內容,培養誦讀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起表現作用。
【教學設想】
1.揣摩語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
2.啟發學生想像,體會文章的內容和情味。
3.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1993年,有一個藏族小伙子叫洛桑,在中央電視臺名牌欄目《曲苑雜壇》中表演系列節目“洛桑學藝”一炮打紅。在“洛桑學藝”中,他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下面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這位年輕笑星的精湛表演。(播放洛桑學藝片段)
這么多的聲音只是憑一張嘴模仿出來的。這種技藝叫口技。
口技,它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早在春秋時期,就曾經演繹過"雞鳴狗盜"的故事,所謂的雞鳴其實就是口技的一種表現。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早在幾百年前為我們表演的口技。
2.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人。清順治六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并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
二、知識積累
1.文言詞
嘩(huá) 林嗣環(sì) 中間(jiàn) 幾(jī)欲先走 叱(chì) 囈語(yì)
犬吠(fèi) 齁(hōu)撤(chè) 曳屋許許聲(yè)(hǔ hǔ) 驚覺(jiǎo)欠伸
①通假字:滿坐寂然 "坐"通"座"。
②古今異義詞
雖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聞 古義:聽 今義:用鼻子嗅
股 古義:大腿 今義:屁股 但 古義:只 今義:表示轉折的連詞
走 古義:跑 今義:步行 會 古義:適逢 今義:會議
是 古義:這、此 今義:判斷動詞 少 古義:稍微 今義:數量小
③一詞多義
婦撫兒乳:喂奶 兒含乳啼:乳頭 眾妙畢備:妙處 以為妙絕:奇妙
以為妙絕:極 群響畢絕(消失 ) 手有百指:手指 指其一端:指出
滿坐寂然:同“座” 眾賓團坐:坐下
忽一人大呼:喊、叫 呼呼風聲:擬聲詞
④詞類活用
會賓客大宴 舉行宴會 名詞活用作動詞
婦撫兒乳 喂奶 名詞活用作動詞
無不伸頸、側目 用眼睛看 名詞活用作動詞
不能名其一處也 說出 名詞活用作動詞
京中有善口技者 擅長 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三、整體感知
1.層次結構
第一部分(1-1)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時間、地點、設施、道具,以及開演前的氣氛。
★★這一段為下文記敘精彩表演作渲染和鋪墊。
第二部分(2-4)寫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聽眾的反應。
★★這一段是口技表演的第二個高潮,也是全文的高潮。
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把表演的技藝和表演的效果有機地聯系起來,突出了口技表演之“善”。
[一個“善”字統領全篇。四個“一”字,列數道具,以道具的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寫“撫尺一下”所形成的肅靜而緊張的氣氛。一個“滿”字,一個“無”字,點明人人如此。八個字既襯托了表演者的口技之‘善”,表現賓客對這位名噪京城者的向往之情,表明他那令人嘆服的藝術魅力,又為即將開始的演出創造了靜謐的氛圍,是下文寫精彩表演的烘托和伏筆。
★★由“遙聞”至“以為妙絕”,寫出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疏而密、由少而多的過程,表現了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的情形。]
寫口技表演者摹仿一個四口之家被深夜犬吠聲驚醒的情形,以及賓客對表演者高超技藝的默嘆。“犬吠”,既是一家人由睡而醒的緣由,又以動寫靜,烘托深夜的寂靜氣氛。
★★一寫賓客對口技表演的反應。“伸頸”“側目”,說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唯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表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出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此時,聽眾已經進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以排比的句式,急促的語勢,合寫五種聲音。“一時齊發,眾妙必備”,使口技表演達到第一個高潮。
★★寫口技表演者摹仿四口人由醒復睡的情形,以及賓客的情緒變化。這一段既是四口人被吵醒而喧鬧的余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
“齁聲起”,寫丈夫由醒到睡。“漸拍漸止”,兩個“漸”字,寫出拍兒聲由大到小的變化;一個“止”字,說明婦人和小兒也由醒到睡。一個“微”字,突出深夜寂靜的氛圍,給人一種輕且慢的聲感。以上寫聲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
二寫賓客對口技表演的反應。“正坐”與“伸頸”“側目”對照。“稍稍”是“逐漸”“漸漸”的意思,細致地表現了賓客情緒由緊張到松弛的漸變過程。說明聽眾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難以自持。
★★寫口技表演者摹仿一場大火災的情形,以及賓客以假為真的神態、動作。
三個“大呼”、五個“百千”,表現由屋內起火到火勢向外蔓延,再到救火的過程;“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以及兩組相同的句式“雖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處也”,總寫失火的聲音之復雜、逼真。以上寫聲音突然大起,并且越來越大,越來越雜亂,表現火勢的猛烈蔓延,救火人的緊張慌亂,再現了火場的緊急氣氛。說明口技表演以假亂真,猶如失火現場一樣。
三寫賓客對口技表演的反應。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動作,說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使聽眾仿佛置身于火場,不禁以假為真,驚慌欲逃,完全進入口技表演所營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第三部分(5-5)寫表演結束時的情景。
★★這一段與首段呼應。
“一人……”以重復開頭作為文章結尾,照應首段,再次突出道具的簡單,以反襯口技表演的繁雜、熱鬧,表明口技藝人依靠的是高超的口技,而不是借助于外物。(側面烘托、表現口技之“善”的作用)若改為“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同樣是首尾照應,但它只表明演出的結束,起不到余音繞梁的作用。
2.中心意思
本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一位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3.課文中的口技藝人模仿了哪些聲音?
犬吠 欠伸 囈語 兒啼 婦嗚 夫叱 絮絮,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咳嗽,大呼、齊哭、百千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 等。
★★寫口技藝人所表演的兩個場面:一是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復睡的情形;二是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
作者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描摹:既而……當是時……未幾……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制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二個場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4.課文是怎樣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
本文描寫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聽眾兩個方面:一方面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直接表現其高超技藝,這是正面描寫;另一方面描寫聽眾的神態、動作,以聽眾的反應烘托其高超技藝,這是側面描寫。
在描寫表演過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后寫聽眾的反應,從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機地聯系起來,以聽眾的反應為烘托,從側面表現口技表演之“善”。此外,課文首尾兩次清楚地交代了極簡單的道具,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發聲,而僅僅是靠一張嘴發聲,突出其技藝在“口”,也是從側面表現表演者口技的不凡。本文運用側面描寫表現這場口技表演的魅力,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藝,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5.“京城有善口技者”,“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從課文的哪些描寫可以看出表演者“善”口技?
口技表演者的道具;表演的內容;聽眾的反應。
6.層次清楚,有條不紊,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大特色。
正面描寫同側面描寫相結合表現主題是本文另一特點。
文字簡練貼切也是本文的一個特點。
全文所記之事奇妙紛雜,卻只用了三百多字。其中對口技表演的描摹尤為精妙,寫由靜到動,由動到靜,再由靜到大動,寫聲響由遠及近,由內及外,由少到多,由微弱到喧鬧,由緩慢而急快,由簡單而紛繁,不僅層次井然、嚴謹有序,而且錯綜復雜,高潮迭起,變化多姿,把口技表演之“善”,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四、課堂小結
本文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藝。它既可以作為場景描寫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這節課,我們學習《口技》一文,作者通過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的聲響、聽眾的神態變化,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表演者技藝的高超。我們一方面贊賞口技藝人的技藝,同時另一方面也贊賞作者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文中成功運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這節課我們通過閱讀領略了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那么除了口技大家還知道哪些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呢?
【課后反思】
《口技》七下 篇2
余映潮教例評析
高效背誦
——《口技》教例評析
[教例簡述]
這是《口技》教學中的一個環節,此時課文講析的任務已經完成。教學時間還有30分鐘。
教師:《口技》一文,不到370字,根據教學要求,應當全文背誦。現在大家聚集會神、齊心合力,在老師帶領下反復朗讀、背誦。
下面用兩分鐘快速誦讀,誦讀之中要默想:開頭——畫面——畫面二——畫面三——結尾。
(學生誦讀)
教師:下面再用兩分鐘快速誦讀。誦讀之中默想,哪兒是正面寫聲,哪兒是人側面寫聲。
(學生誦讀)
教師:現在咱們用“搶記法”背第一段,注意,搶記中也有規律,大家可扣住幾個動詞和幾個“一”,加快背誦速度。
(全班同學兩分鐘內背完)
教師:下面咱們用“競爭法”背第二段,誰先背完誰舉手。競爭要講究技巧,背誦本段可以用“畫面浮現法“可以用分層消化法”,可以用“情節線索法”,可以用“緊扣字詞法”等。下面競賽開始。
(全玫同學爭先恐后,三分鐘背完)
教師:第三段三個句子,很簡單,一分鐘背下來。
(學生背誦)
教師:背第三段咱們用了“限時法”。下面背高潮段第四段。此段自由背誦,以快為原則,不但要很快背下來,還要介紹你背誦的技巧和方法。
(全班四分鐘背完)
(學生介紹背誦方法:①分層消化法:按繪聲——評論——側面烘托三個層次背;②電影鏡頭法:火起——人犬聲、風火聲,搶救聲——聽眾表情;③記憶線索法:聲音的先后順序;④表情誦讀法;⑤說書法……)
(介紹背誦方法四分鐘)
教師:第五段與第一段遙相呼應,詞句基本相同,我想同學們已經能夠背了。
下面咱們利用下課前的幾分鐘進行“答背,即我點什么,你們就背什么,開始:
①背開關和結尾
②背第二段中寫“醒”的場面描寫
③背第四段中“失火”的場面描寫
④背出四處側面描寫的句子。
[評析]
《口技》一文,共363字,平時教學中,一般用兩節課講析,有少數教師用三節課講析,在松散的教學結構中浪費好不少寶貴的時間。
此教例是用兩節課講完全文并讓全班同學能背誦全文。背誦花去30分鐘,“工作”效率很高,故稱為“高效背誦”。
背誦效率高,有如下原因:
第一,教學程序合理。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心理調整,要求大家“聚精會神”然后進行三遍鋪墊性全文誦讀,其后才帶領學生進入緊張的背誦階級,最后還進行了鞏固性檢查。
第二,教學方法巧妙。教師主要的技巧在于設置了一個背誦的“激勵機制”,采用“搶記法”、“限時法”、“競爭法”、“自悟法”、“檢查法”等種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他們不斷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學習情緒飽滿。
第三,穿插的內容豐富。在鋪墊性誦讀階段,教師巧妙穿插對課文寫作藝術的復習、回味;在指導背誦階段,穿插了背誦方法的指導、點撥,還特別穿插了學生背誦技巧的介紹。
知識訓練和技能訓練結合進行,教學頻率高、密度大、效果當然不錯。
《口技》七下 篇3
一、學習目的:
1、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正確朗讀翻譯全文,重點理解表示時間的詞語。
4、揣摩語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并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5、通過想象,關鍵抓住口技表演的藝術構思,深入思考,體會文章的精彩片斷。
二、學習步驟
(一)整體感知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
在中華民族燦爛多姿的表演藝術寶庫里,就有這樣一顆璀璨明珠——口技。它用人的聲音模仿大自然及人類生活的萬事萬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口技》一課,就記敘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藝術家的一場精彩的表演。同學們讀后一定會有如治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二)了解作者、出處。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并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三)朗讀全文,注意劃出不會讀、讀不準的字,并標上注音。
少頃(shǎo )犬吠(fèi )囈語(yì )夫叱大兒聲(chì)夫齁聲起(hōu)
意少舒 (shāo)中間(jiàn)曳(yè)屋許許(hǔ)聲 幾欲先走(jī)
(四)了解全文大意及結構。
很明顯,全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進行記敘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來敘事的。
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所用道具的簡單。
(五)研讀第一部分。
1、朗讀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點、道具、氣氛。
2、思考:
①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說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②“滿坐寂然,無敢嘩者”一句說明了什么?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滿坐寂然,無敢嘩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3、注意掌握本段中重點詞句。
善:擅長 廳事:大廳、客廳 施:放置 會:恰逢,正趕上 但:只 聞:聽見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譯文: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圍幕,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六)文章的第2、3、4這三個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的聲響,聽讀這一部分,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個場景?
(1)第一個場景:夢中驚醒。(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
(2)第二場景:漸入夢鄉。(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3)第三場景:火起群亂。(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2、作者按什么順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聲音?
這一部分,作者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描摹,請同學們劃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遙聞……既而……當是時……未幾……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①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到大;
②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說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
③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婦大呼”、“兩兒齊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說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
從三個場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3、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技藝高超。
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說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嘆”表明對表演者的贊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
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
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4、小結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贊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
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復雜,由馳緩而漸趨緊張。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聲情潛伏;最后一個場景是整個表演的高峰,情節發展的高潮。
文章寫得波瀾疊起,變化萬端,動人心魄。
5、這一部分需要重點掌握的字句。
婦撫兒乳 (動詞,喂奶) 手有百指(名詞,手指)
兒含乳啼 (名詞,乳頭) 不能指其一端(動詞,指出)
賓客意少舒:心情;稍微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雖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處:說出
奮袖出臂:卷起 兩股戰戰:大腿
幾欲先走:幾乎、差點兒;跑
(七)朗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第1段相重復,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器物。
(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
1、分析理解:課文除了直接從正面寫表演的過程,還有側面的襯托,哪些地方是側面描寫?有何作用?
側面襯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開頭和結尾部分對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過程中觀眾的神情舉止的反應。這樣從正面表現,從側面襯托,生動地表現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帶來的巨大藝術魅力。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么好處?
“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里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制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渲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九)總結全文。
本文正是這樣通過細膩的刻畫描寫展示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贊揚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十)完成課后練習。
一熟讀課文,根據提示,畫出并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
1表現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①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
2、表現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①響聲大作,由少而多。
②百千齊作,應有盡有。
1、①“遙聞深巷中有犬吠……眾妙畢備”,寫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其中“遙聞深巷中犬吠……絮絮不止”,寫深夜的寂靜氛圍以及一家四口陸續醒來后的各種聲音;“當是時……眾妙畢備”以排比的句式,急促的語勢,合寫五種聲音,猶如一部大合唱,使人感到一家四口在靜夜的喧鬧氣氛。
②“夫聲起……婦夢中咳嗽”,寫聲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表現了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聲起”,寫丈夫由醒到睡;“漸拍漸止”,寫出拍兒聲由大到小的變化,給人一種輕慢的聲感,說明婦人和小兒正慢慢入睡;“微聞”的“微”字,表示聲音很弱。老鼠作作索索聲,盆器傾側聲,婦人夢中咳嗽聲,都很輕微,襯托了深夜寂靜的氛圍。
2、“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寫響聲大作,由少而多;“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不能名其一處也”,寫聲音百千齊作,應有盡有。逼真地表現了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先用三個“……大呼”、一個“……齊哭”,繼之以三個“百千……”,又加之以“……百千齊作”“又夾百千……”等句,寫發現火情、火勢漫延和人們救火的情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以及兩組相同的句式“雖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處也”,總寫火場的聲音之多之雜。極力渲染火場的緊張氣氛,使人感到火情的緊急,火勢的猛烈,救火人的慌亂,猶如置身于救火現場。
二聯系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多次描述聽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文中三次描述聽眾的反應:
一是“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伸頸”“側目”說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表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出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此時,聽眾已經進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與“伸頸”“側目”對照。“稍稍”是“逐漸”“漸漸”的意思,細致地表現了賓客情緒由緊張到松弛的漸變過程。說明聽眾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難以自持。
三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動作,說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使聽眾仿佛置身于火場,不禁以假為真,完全進入口技表演所營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2文中前后兩次把極簡單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表演者的技藝有什么作用?
從文章的結構上看,前后呼應,使文章的結構完整;同時也從側面表現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會:適逢,正趕上,恰好。宴:舉行宴會。
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但:只。聞:聽見。
3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乳:喂奶嗚:發出嗚嗚的聲音
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稍微。稍稍:漸漸。
5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雖:即使。名:說出。
6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臂出袖,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股:腿。走:跑。
四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橫線上。然后以這些詞語為線索,背誦全文。
少頃 既而 是時 一時 未幾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發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 少頃 未幾
(十一)課外練習: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囈語( ) 夫叱大兒聲( ) 齁聲( )
意少舒 ( ) 曳( )屋許許( )聲 幾欲先走( )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2、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3、幾欲先走: 4、雖人有百手:
三、解釋下列多義詞。
眾賓團坐( ) 手有百指( )
滿坐寂然( ) 不能指其一端( )
四、選出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盆器傾側:盆子、器皿翻倒傾斜。 B、會賓客大宴:開會時為賓客擺宴席。
C、群響畢絕:各種聲響都停下了。 D、施八尺屏障:安放了一面八尺長的屏風。
五、 對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A、許多賓客相聚而坐。一會兒,但是等到屏障中醒木一拍,全場都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B、眾多賓客相聚而坐。過了一會,只聽到圍幕中醒木一拍,全場都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C、眾多賓客,團團圍坐,過了一會,只聽到圍幕中醒木一拍,全場都坐下了,很安靜,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D、眾多賓客相聚而坐,過了一會,但是聽到屏障中撫尺一放下,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六、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 。
1、這段文字選自課文___ 作者是___ 。
2、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
A、口技人坐屏障中 滿坐寂然 B、婦撫兒乳 兒含乳啼
C、群響畢絕 眾妙畢備 D、不能名其一處 有名無實
3、在上文中橫線上填上原文語句,并把它翻譯成現代語。
翻譯:①
②
4、從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___。
七、課外拓展。
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①,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急。主人默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o,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無大患。今論功而請客,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請之。
【注釋】 突:古代仕旁突起的出煙火口,相當于現在的煙囪。②上行(háng):上列,指上座。③鄉:同“向”,從前。④寤:同‘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傍有積薪:柴草 ②客謂主人更為曲突:改
③俄而家果失火:不久 ④不者,且有火患:將要
2、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合原意的一項是:( B )
A、幸而得息:很僥幸把火熄滅了。
B、余各以功次坐:我們各人論功勞擺座位。。
C、鄉使所客之言:從前假使聽了那個客人的話。
D、焦頭爛額為上客邪?那些頭部燒焦、額頭灼傷的人反而成了上客嗎?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災禍臨頭才去搶救。(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不然將有禍患發生。)
《口技》七下 篇4
據乾隆《晉江縣志》卷一說:“林嗣環字起八,由安溪徙晉江。”又據乾隆《泉州府志選舉志》稱:“林嗣環,崇禎十五年壬午科(1642年)舉人,順治六年已丑科(1649年)進士。”他官至廣東海南副使,駐瓊州。《縣志》稱他:“有風裁,在任多惠政。以拒瓊帥府(瓊州駐軍統帥)執戮番舶之議,尚、耿二潘(清朝派去統治廣東一帶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共嗾帥劾之,被逮問。慷慨力陳潘兵不法事,由是調耿藩于閩,嗣環落職。”罷官之后,因原籍福建已是耿精忠的轄地,為防備耿的報復打擊,他不敢回家,就“寓西湖,日倘徉湖山詩酒間”。因他對海南島人民有善政,“卒,瓊人設主祖包拯祠中”以紀念他。
林嗣環的著作有《鐵崖文集》《海漁篇》《南紀略》和《荔枝話》等書。《荔枝話》署名“晉林嗣環鐵崖著,”可知他又號鐵崖。林嗣環頗關心生產,《荔枝話》記載明末清初閩南荔枝的品種、生產和供銷情況。
亦有人認為《口技》是金圣嘆所寫。早在1962年,聶紺弩先生就宣布:林嗣環抄襲金圣嘆的文章被他“捉住”了。聶先生說,林嗣環《秋聲詩·自序》(即《口技》)與金圣嘆《第五才子書水滸》第六十五回總批文字大同小異,而金批《水滸》刊行早于收錄《秋聲詩·自序》的《虞初新志》四十年;又說:“《秋聲詩·自序》是康熙癸亥(二十二年)的‘時賢’所作,而金圣嘆的《水滸序三》,記時為‘崇禎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去康熙二十二年已四十一年,金氏本人已死二十二年(被殺于順治十七年)”,著名《水滸》專家張國光先生著文,指出應將《口技》的著作權歸給金圣嘆,他從行文整體角度,論證了林嗣環抄本拙劣。這個意見,亦未引起足夠重視。
《口技》七下 篇5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了解課文內容,培養誦讀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及起表現作用。
3、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教學重點: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并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
教學過程 :
一、課文導入 。
教師:1993年,有一個藏族小伙子叫洛桑,在中央電視臺名牌欄目《曲苑雜壇》中表演系列節目“洛桑學藝”一炮打紅。在“洛桑學藝”中,他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得淋漓盡致。自此一年內,洛桑這個笑星迅速紅遍大江南北。遺憾的是,這位年輕的笑星過早地隕落。1995年10月2日因車禍去世,年僅27歲。時至今日,許多人還對他的表演記憶猶新。下面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這位年輕笑星的精湛表演。(播放洛桑學藝片段,約3分鐘)
教師問:短片中那么多的聲音是怎么來的?明確:都只是憑一張嘴模仿出來的。
問:知道這種技藝叫什么嗎?明確:口技。它是一種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擬各種聲音的傳統民間藝術。
問:洛桑雖然已經去世了,但直到今天我們還能通錄像欣賞他精彩的口技表演,其實,口技是一種很古老的民間藝術,可那時不象現在有攝象機,他的精彩表就只有通過文字記載。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場用文字形式記載的口技表演。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環寫的《口技》,把書翻到20課。
二、新授。
首先,讓我們來欣賞一下這場口技表演。(聽錄音)
1、 齊讀課文。
2、 問:剛才我們欣賞的《洛桑學藝》中,洛桑的表演道具很簡單的,那么文章中的這位口技藝人又使用了哪些道具呢?明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問:文中哪一節對此進行了交代?明確:開頭和結尾兩節。
問:按理講對道具的交代只要一處就足夠了,作者為什么要交代兩次呢?
明確:說明口技藝人技術的高超。問:那么這位口技藝人技藝的高超表現在哪里呢?
如學生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把他放一下,等會再來看。
3、問:課文中的口技藝人模仿了哪些聲音?明確:犬吠 欠伸 囈語 兒啼 婦嗚 夫叱 絮絮,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咳嗽,大呼、齊哭、百千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 等。
問:這么多的聲音都是同一個場景中發生的嗎?明確:不是,三個場面:①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夢。⑧火起后眾人的慌亂惶恐。
請一位同學來朗讀一下第2節。問:這一節中大家對那些詞句在理解上還感到困難?(學生質疑,相互幫助解決)如無疑問,教師提問,學生回答。----①“眾妙畢備”的“妙”和“以為妙絕”的“妙”兩個意思相同嗎?明確:不同,前者是“妙處”,后者是“奇妙”的意思。②“以為妙絕”的“絕”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明確:到了極點的意思。問:最后一節中也有一個“絕”---“群響畢絕”,他們意思一樣嗎?明確:不一樣,后者是“消失”的意思。
3、 這一部分中哪些句子是描寫口技藝人表演的?明確:從“遙聞深巷中犬吠”到“一時齊發,以為妙絕”。
4、 一起把這一節中描寫口技藝人表演內容的句子朗讀一遍。問:這部分中口技藝人表演的聲音有什么特點?是怎樣變化的?明確:口技表演是由“遙聞深巷中犬吠”開始的,從“遙聞”一詞可以看出這犬吠聲是遠遠聽到的,而且是比較輕的,而“深巷”一詞則告訴我們聲音是從室外傳來的,所以在這里聲音是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變化的;另外,犬吠、欠伸、囈語等這些聲音剛開始都是單獨發出的,到后來卻是“眾妙畢備,一時齊發”,所以也是由分而合地變化的。
5、 這一節全都是寫口技藝人的表演的嗎?明確:不是。問:哪些不是?找出來一起朗讀一遍。。問:這是在寫什么?明確:是觀眾的反映。
6、 問:觀眾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映的?明確:因為觀眾已經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地吸引了,聽的非常的入神。
7、 問:介紹口技藝人的表演,為什么作者要多次描述觀眾的反映呢?有什么作用?
明確:從側面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教師: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是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說明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8、學生仿照以上方法自己學習解決第3、4兩節。(先幻燈出示問題)
下面請大家根據上面的問題,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自己來學習第2和第三小節。第1組和第2組的同學學習第3小節,第3組和第4組的同學學習第4小節。
問題如下:1、這一部分的哪些詞句你還不太理解?請做上記號。2、找出你所負責學習的場景中描寫口技藝人表演的句子,并想一想:這部分模擬的聲音是怎樣變化的?3、觀眾又有哪些反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映?
明確:①第3節中描寫口技藝人表演的句子是從:“未幾,夫齁聲起”到“婦夢中咳嗽”。這部分的聲音是由大到小、由多到少變化的,只能“微聞余聲”。可以從“微聞”一詞看出;觀眾的反映是“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②第4節中描寫口技藝人表演的句子是從“忽一人大呼火起”到“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這部分聲音的變化是由少到多、由小到大、響聲大作。是從兩個“大呼”、一個“齊哭”、五個“百千”看出來的。觀眾的反映是:“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觀眾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觀眾已經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以假亂真了。
10、現在我們再回過去解決開始時我們沒有解決的關于為什么作者要兩次提到表演的道具問題。經過我們以上的學習,現在哪位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明確:文章開頭和結尾交代了表演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也襯托了口技者的技藝高超。
12、我們也可以用課文中的哪一個詞來概括評價這位口技藝人的精湛技藝?---“善”。
11、問:通過以上的學習,請大家試著來歸納一下,文章是從幾個方面來表現口技藝人技藝高超的?明確:兩個方面。一個是通過直接描寫口技表演的內容和過程,正面突出演技高超;另外還從聽眾的反映和所用的簡單道具,側面襯托演技高超。
12、對這位口技藝人的精湛技藝我們也可以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評價---“善”。
13、再讀課文。對于這么一場不僅有條不紊,而且奇妙紛雜,波瀾起伏的口技表演,我們在朗讀的時候肯定不能只要求讀的準確、讀的流利,更要讀出感覺、讀出氣氛。特別是2.3.4小節。請同學說說對于這三節我們分別應該怎樣讀?明確:2、3節語氣要舒緩一點,第4節則要急湊,讀出火災緊張、紛亂的氣氛。另外觀眾在不同場景中的反映也要力求讀出不同的感覺,比如前兩個場景要讀出那種贊賞滿足的感覺,后面失火時則要讀出心慌、害怕。
13、下面我們試著來讀讀看怎么樣?學生讀后,自己點評。如沒達到要求就聽一遍課文錄音后再齊讀一遍。
14課外拓展,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我們傳統的民間藝術。(幻燈展示)這節課我們通過閱讀領略了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那么除了口技大家還知道哪些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呢?
三、布置作業 。
《口技》七下 篇6
一、給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注音,將它的字母填入括號內。 1.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a.jué b.jiào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 a.jiān b.jiàn3.賓客意少舒( ) a.shǎo b.shāo4.曳屋許許聲( ) a.xǔ b.hǔ5.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a.jǐ b.jī6.夫齁聲起( ) a.hān b.hōu7.夫叱大兒聲( ) a.chì b.chī8.滿坐賓客無不伸頸( ) a.jìng b.jǐng9.曳屋許許聲( ) a.yè b.zhuài10.盆器傾側( ) a.qǐng b.qīng二、下邊對句子劃線中的詞的解釋,正確的,在括號里打“√”,錯誤的,改正過來,寫在括號內。1.雖(雖然)人有百手 ( )2.會(適逢)賓客大宴(舉行宴會)( )3.但(但是)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 )4.兩股(大腿)戰戰 ( )5.不能名(說出)其一處 ( )6.幾欲先走(行走) ( )7.當是(這)時,婦手拍兒聲 ( )8.婦撫兒乳(吃奶) ( )9.中間(其中)力拉崩倒之聲 ( )10.京中有善(擅長)口技者 ( )三、根據課文填空。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這篇文章節選自 朝 編選的筆記小說 。
2、課文對聲音的描述可謂惟妙惟肖: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驚醒之后,各種聲音有 。
⑵描述突遭大火時“百千齊作”的聲音有 。3、課文中有三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動作:
⑴在口技人摹擬四口之家的生活圖景時,聽眾表現出全神貫注并聽得細致入微的樣子: ⑵在表演者摹擬一家人醒而復睡以后的情形時,聽眾的神情動作的變化是: ⑶在表演者摹擬火災時,聽眾“如臨其境”,其表現為: 4、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坐: ) ⑵婦撫兒乳(撫: )
⑶施八尺屏障(施: ) ⑷眾賓團坐(團: )
⑸婦拍而嗚之(嗚: ) ⑹奮袖出臂(奮: )
⑺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股: ;幾: ;走: ) ⑻兒含乳啼(乳: ) ⑼側目,微笑(目: )⑽一時齊發,眾妙畢備(一時: ;妙: ;畢: ) ⑾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 ;少: ;舒: ;稍稍: )⑿會賓客大宴(會: ;宴: ) ⒀雖人有百手(雖: )⒁不能指其一端(指: ;一端: ) ⒂群響畢絕(畢: ;絕: )⒃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于是: ) ⒄中間力拉崩倒之聲(間: )5、文中總領全文,集中表現口技表演者技藝精湛的一個詞是 。
6、下列各組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擇其善者而從之c、畢:眾妙畢備 群響畢絕 d、坐:滿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7、下面對課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藝。
b、本文既可以當作場景描寫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c、聽眾的反應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屬正面描寫。
d、文章結尾處道具的重現,強調其表演工具的簡單,突出其技藝在“口”,點明題意。
8、從文中找出相應的時間詞語:
表示突然發生: 表示同時發生:
表示相繼發生: 表示在特定時間內發生:
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
四、閱讀課文全文,完成練習。1、表演者摹擬深夜中一戶四口由睡到醒,又由醒復睡,繼而失火群亂的情景,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全文從三個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藝高超: 、 、 。2、注音。 中間( ) 曳( )屋3、與“賓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暢 b、動作舒緩 c、舒筋活血
4、與“不能名其一處”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狀 b、至理名言 c、有名無實
5、對“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一句理解恰當的是( )a.所有能夠模仿的,這里都有。 b.凡是別處有的,這里沒有什么不具備的。c.一切應該有的聲音,這里沒有什么不具備的。 d.凡是應該有的,這里都有。6、對“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一句理解正確的是( )a. 中間有人用力拉屋架,發出崩倒的聲音。b.中間有人用力推拉,發出房倒的聲音。c.其中夾雜有劈里拍拉屋倒塌的聲音。 d.其中夾雜著崩倒的聲音。7、課文第四段對聲音的描寫的特點是( )
a、聲音由小到大 b、聲音由遠到近
c、聲音由內到外 d、聲音由單一到混合
8、將課文第四段劃分層次,并簡要說明理由。
9、本文運用了正確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寫口技人的表演內容,屬于________描寫;而賓客們的表情動作,屬______描寫。賓客們“幾欲選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藝人的__________。10、翻譯下列句子:
⑴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⑵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⑶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⑷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⑸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 ⑹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11、按要求摘出原句:
對聲音作概括描寫的句子:
文中議論的句子:
12、作者在課文第二段中是怎樣表現口技之“善”的?
13、結合全文來看,文中前后兩次清楚地交代了極簡單的道具,從內容上和結構上來看這有何作用?
附《口技》全文翻譯: 京城里有個擅長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一起圍坐在圍幕前面。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圍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場安靜下來,沒有敢大聲說話的。 遠遠地聽到深巷里的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呵欠,伸著懶腰,她的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了。婦人拍著孩子喂奶,小孩含著奶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輕聲哼著哄他睡覺。又有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奶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發出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維妙維肖。全場的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瞇著眼睛,微笑著,暗暗地贊嘆,認為表演得好極了。 沒有過多久,丈夫打鼾的聲音響起來了,婦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隱隱約約地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盆子等器具傾斜打翻的聲音,婦人在睡夢里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漸漸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里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打抖,幾乎想要搶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圍幕一看里面,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口技》教案
.《口技》教案2
.《口技》教學設計abc
.《口技》教案3
.《口技》教學參考
.《口技》教案4
.《口技》教案5
.《口技》教案6
林嗣環《口技》教案7
.《口技》同步練習1
.《口技》同步練習2
.《口技》習題精選
《口技》flash在線欣賞課件
《口技》flash課件2
《口技》mp3音頻朗讀
《口技》ppt課件10
《口技》ppt課件11
《口技》ppt課件12
《口技》ppt課件5
《口技》ppt課件6
《口技》ppt課件7
《口技》ppt課件8
《口技》ppt課件9
《口技》rm視頻素材
《口技》wav課文音頻朗讀
《口技》林嗣環(清)mp3課文音頻朗讀
《口技》演示課件2
《口技》練習課件
《口技》課件
《口技》課件4
上一篇:琵琶行(并序)·課后練習
下一篇:林嗣環《口技》默寫練習
《口技》七下 篇7
閱讀提示
林嗣環,字鐵崖,清朝福建晉江人,順治年間進士。
你聽過口技嗎?這是一種傳統技藝,是藝人長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的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聽眾的反應,描繪出當時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內容,生動的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中一戶四口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發生火警、救火的情景,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這篇文章既可以作為描寫場景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兵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練習
一 作者對口技的表演、繪聲繪色,摹寫逼真。請將課文中兩個場景所表演的聲響填寫在括號內,可以引用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話。
第一個聲響場景,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1.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小及大。
( )
2.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 )
第二個聲響場景,表演一次從失火到救火的情況。
1. 由微弱而喧鬧,由簡單而紛繁。
( )
2.百千齊作,應有盡有。
( )
二 課文里表示時間的詞語,既表明事件的時間關系,也具有銜接前后事件的作用,請把這些時間性的詞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按照下邊的分類填在橫線上。
1.表示突然發生
2.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
3.表示兩事相繼發生
4.表示在特定的某個時間之內發生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
三 下邊列出課文里的三個短語,每個短語又附有三個短語。分別指出所附三個短語里加黑的詞,哪個跟課文短語里同一個詞的用法相同。
1.眾妙畢備
畢業典禮 畢生精力 丑態畢露
2.賓客意少舒
心情舒暢 動作舒緩 舒筋活血
3.不能名其一處
莫可名狀 至理名言 有名無實
四 你聽過口技表演嗎?如“火車進站”“軍營的早晨”“歡度國慶”“蟲鳥鳴叫”,或者別的什么,如記憶猶新,不妨作一番描述,有可能的話,在班上摹擬一下。
五△自讀課文里劉鶚的《絕唱》,是描述說書的,把它和《口技》比較一下,兩篇文章內容的安排上有什么異同?
六 背誦全文。
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空中設想,余音怎樣會得繞梁呢?又怎會三日不絕呢?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每次聽他說書之后,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無論做什么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徹些!
劉鶚《老殘游記》
作 文 訓 練
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造橋是為了過河。如果把“過河”比作說明目的,那么“橋”就是說明方法。沒有作為說明方法的橋,過河的目的就是空話。恰當的說明方法就好比一座比較理想的橋。恰當,是指能夠恰如其分的說明事物或事理。課文里用到的說明方法都可以比作理想的橋。比如用“游擊戰、陣地戰”這種分類法來說明沙漠進攻人類的方式,用的就是恰當的說明方法,因為它準確而醒目。《統籌方法》主要是用圖表來說明統籌方法的作用,圖表這種說明方法用在這里也是十分恰當的。如果改用文字說明,不知要增加了多少篇幅,而且還不如用圖表說得清楚明白,一目了然。讀了《口技》,使人感到摹寫狀貌給人的感受是形象的、具體的。本單元的課文都可作為說明方法用得恰當的范例。
本單元的作文訓練是說明事物的方法。自然,采用什么說明方法,取決于說明的目的和事物的特征。
參考題目
一 看圖作文
充分運用圖示的知識,針對某些青少年挑食的不良習慣,寫一篇說明文。題目自擬。
身體的生長和發育需要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是身體熱量(即能量)的主要來源;脂肪是另一個重要的熱量來源;礦物質中的鈣、鎂、磷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
二 給材料作文
1.這里有三種有關海市蜃樓的材料:第一種材料是新華社濟南的新聞報道;第二種材料是對海市蜃樓現象、形成原因和觀察者的感受的說明;第三種是海市蜃樓目擊者的所見所感。請你根據三種材料,寫一篇說明文。題目自己確定。
(一)
據新華社濟南6月19日電(記者 劉關權)山東電視臺記者孫玉平在國內首次拍攝到海市蜃樓的現場實況,18日晚在電視臺播出,山東觀眾大飽眼福。
這次海市蜃樓發生在被稱為人間仙境的蓬萊閣對面海域。從17日下午14時20分延續到19時左右。從蓬萊閣向北望去,在長達100多里的遼闊海面上出現了種種奇觀,忽而是多孔橋般的奇景,忽而顯現出從未見過的島嶼。其間有清晰的高樓大廈,周圍有冒煙的煙囪,在波濤萬頃的海面上展現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無數游人涌向海邊競相觀看。
據悉,這段錄像將送中央電視臺播放。
(二)
海市蜃樓是光的折射產生的一種現象。夏天海面附近的溫度比高空低,空氣由于熱脹冷縮,上層的
示意圖:海市蜃樓
空氣就比海面附近的空氣稀疏,遠處物體反射的太陽光,在射向空中的過程中,由于空氣疏密發生變化而折射,逐漸向地面彎曲(示意圖),進入觀察者眼中,逆著光線望去,就覺得好象是從海面上空的物體射來的一樣。
(三)
記得是春季,霧蒙天,我正在蓬萊閣后面拾一種被潮水沖得溜光滾圓的鵝卵石,聽見有人喊:“出海市了!”只見海天相連處,原先的島嶼一時不知都藏到哪兒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從來沒看過的山巒,黑蒼蒼的,像水墨畫一樣。滿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隱隱露出一帶漁村。山巒時時變化,一會兒山頭現出一座寶塔,一會兒山洼里現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動著許多黑點,影影綽綽的,極像是來來往往的人馬車輛。又過一會兒,山巒城市漸漸消散,越來越淡,轉眼間,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見了,原先的島嶼又在海上現出來。
(節選自楊朔《海市》)
2.參考下邊有關老鼠的一些資料,自擬作文題。
(1)老鼠能鉆過不到本身1/4大小的洞;從五層樓高處摔下來也安然無恙;嗅覺及得上警犬,因而美國警方曾馴養一些老鼠來檢查嫌疑分子的行囊,他們靈快地鉆進鉆出,一會兒就能得出準確的結論 ,所以竟被人稱為“老鼠警官”。
(2)鼠是一種形態猥鎖、行動鬼祟的動物。在漢語里有許多關于鼠的成語,如鼠肚雞腸、過街老鼠、鼠目寸光、獐頭鼠目等等,無不帶有很強的貶義,人們對它的憎惡之情溢于言表。事實也是如此,這種繁殖力極強的動物什么都吃,全球每年約1/5的糧食填進它的囊腹,而且還要給人類帶來包括鼠疫在內的20多種致命的疾病,是人類不共戴天的大敵。
(3)老鼠的壽命很短,平均年齡只有兩歲到兩歲半,活到三歲的已經十分衰邁;個別活到四歲或五歲的,那真是鼠界的“老壽星”了。
(4)有人計算,一對大家鼠在一年之內連續繁殖,如不計算死亡的個體,它們的子孫后代可以達到3.5億萬只以上。
(5)仔細觀察過老鼠出洞覓食的人有過這樣記載:“ 老鼠的感覺是很靈敏的。出洞時,開始總是沿著墻壁或其他物體的邊沿行動,漸漸跑向中央地帶,邊嗅邊跑,不時舉目四顧,傾聽動靜,如果遇到聲響,就迅速地躲入一個角落,等過一些時候,再開始活動。如果幾只老鼠同時出洞,常是身體較小的幼鼠走在前面,大鼠跟后面。”
(6)曾經有人做過實驗,將一只新鼠夾和一只打死過老鼠的鼠夾,放上誘餌支在老鼠多的地方,從暗中觀察老鼠來尋食的情況。結果發現帶有鼠味的鼠夾一樣能吸引老鼠,當打死老鼠的時候,立即把死鼠拿掉,再放上誘餌,繼續捕打,竟在兩小時內連續打死四只老鼠,可見老鼠并沒有什么“靈性”。
(7)褐家鼠又稱溝鼠、大家鼠、挪威鼠、體型較大,體長約160-210毫米,粗壯,背毛棕褐色,腹毛灰白色,鼻端鈍圓,耳短而厚,向前折不能達到眼部,尾較粗,尾長短于體長,主要在夜間活動,以清晨、黃昏活動最頻繁。
(8)小家鼠,又稱小鼠、鼷鼠、小耗子,米鼠仔,體型小,體長約60-80毫米,毛色變化較大,背毛由灰褐色至黑褐色,腹毛由灰白至灰黃,鼻尖而短,耳向前折不能達到眼部,尾長與體長相當,上頜門齒從側看,有一明顯缺口。
(9)鼠類的適應性很強,從寒冷的高山到干熱的沙漠,從茂密的森林到一望無際的草原,從農村到城鎮,都有鼠類棲息。
(10)鼠的食性因鼠種、食源和環境而不同。野鼠嗜食植物的種子、莖葉及蔬菜瓜果等,家鼠食性雜。鼠的食量因個體大小而異,每天的食量約占自身體重的1/10。一只褐家鼠每天約食25克左右。
(11)鼠類在干燥食物豐富的地方,易被含水分多的食物所誘;反之,在含水分食物豐富的地方,易被干燥的食物所誘。
(12)家鼠和部分野鼠主要在夜間活動,白天偶而出來。野鼠中的黃鼠和旱獺等則是白天活動。
(13)鼠類的活動多循一定的路線,如褐家鼠常沿墻根、墻角、夾道行走,在這些地方形成明顯的跑道。
語文活動
作業 修改:中心句有毛病
中心句出現毛病,不外乎以下三種:一、中心句嫌“小”。就是說,中心句表達的意思不能概括支撐句所表達的全部意思。二、中心句嫌“大”。就是說,中心句表達的意思,超出了支撐句所表達的意思。三、中心句和支撐句矛盾。就是說,中心句和支撐句所表達的意思不一致。分析下邊的例子,說明它們各屬于哪一種情況,怎樣修改才好。
1.大森林里居住著許多松鼠。松鼠是一種精明強干的小動物,很討人喜歡。它四肢靈活,身段修長。玲瓏的小臉孔上,嵌著一對閃閃發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檫過油。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可以一直翹到頭頂上,顯得格外漂亮。
2.提高閱讀能力,要靠多讀和細讀。讀一本書,讀一篇文章,都必須一字一詞一句仔細地讀,必須考究一字一詞一句的含意。這樣讀一本書就有一本書的收獲,讀一篇文章就有一篇文章的收獲。細讀,最初是不習慣的。要養成細讀的習慣,就要嚴格勉強自己去認真讀,才能把書中文中的東西融化,只有融化,才能達到熟練。也可以說,細讀的過程就是勉強、融化、熟練的過程。堅持個過程,久而久之就可以打下閱讀能力的良好基礎。
3.學習要重視基本功的訓練,晉朝的王羲之,從小潛心學書法,開始從點橫撇捺練起,重視基本功的訓練。他進行這種訓練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長期堅持。天長日久,洗筆處池水都變黑了。最后,成為大書法家。世界跳高冠軍朱建華。所以能取得好成績,也是靠扎實的、持久的基礎訓練。他在176次訓練當中,徒手跳躍1.5萬多次,負重跳躍7300多次,半蹲和深蹲的負重量共達20多萬公斤……這僅僅是些數字嗎?不,這里就滲透著朱建華抓緊基礎訓練的心血和汗水,記錄了他長期堅持刻苦鍛煉的戰斗歷程。
4.怎樣才能當好我們這個社會的合格的中學生呢?要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要學好各門功課,打好文化科學知識的基礎。要有健康的體魄,一定的體育活動能力。要有
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總之,要在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
5.各人說話有各人的習慣。因而停頓的情形不同。比如,有的人說話特別慢,停頓的地方就必然多;有的人說話特別快,停頓的地方就很少。其次,在不同的場合說話,停頓的情形也會不同。比如,在較大的集會上的講演,為了使人聽得清楚,常常說得較慢 ,聲音拉長。在感情激動時,說話也跟平時不同,停頓特別多或特別少。再次,為了清楚地表達意思,一句句話里往往需要不同的停頓,否則,話里各部分的關系不明白,別人就會聽不懂。總之,說話的停頓是不同的。
6.我從小到初二,已經學了八年語文。我在小學階段,成績不怎么好。到了初中我聽老師的指點,注意了多讀和多寫。多讀,就是認真學好語文課本的范文,還經常在課外閱讀一些名著,閱讀報紙雜志上的文章;多寫,就是做好課內作文,還每天記日記,經常寫讀書筆記,多替班級、學校的黑板報寫稿。近一年來,我的語文成績開始提高了。這樣看來,確實應當多讀多寫。
《口技》七下 篇8
教學目的
1.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現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寫法。
重點、難點
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注意體會作者如何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吃語(yi )齁hou)曳(ye)嘩(hua)叱(chi)意少舒
(shao)中間(jian)幾欲先走(ji)
2.閱讀課文,試著把文章翻譯成現代文。
二、導入
三、作者簡介
1.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 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并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2.解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
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地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聽眾的反應,描繪出當時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內容,生動地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中一家四日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發生火警、救火的情景。文章可以作為描寫場景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三、講析課文
1.同學們朗讀課文,結合預習作業 和課文下面的注釋,串譯課文。
教師強調一些詞語意思。
善:擅長。會:集合。于廳事之東北角:的。但聞:只。乳:
喂奶。當是時:這。眾妙畢備:全部。妙絕:極點。意少舒:稍
微。間:夾雜。雖:即使。名其一處:說出,動詞。凡欲先走:幾乎,差點兒。跑。
翻譯時以直譯為主,并要求學生口述課文內容,注意抓時間名詞、
動詞和形容詞。教師更正。
2.學生概括各段大意,口頭交流。
討論并歸納:
第一段:介紹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第二段:介紹表演一家人深夜驚醒的情況及賓客默嘆。
第三段:介紹表演這家人從醒到又睡的情況及賓客情緒的變化。
第四段:介紹表演失火、救火的經過和賓客驚慌欲跑的神態動作。
第五段:介紹口技表演結束后的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及寫法。
討論并歸納:板書
一、表演前道具簡單才技藝高超
二、表演中
(正面一表演)(側面一賓客)
表現烘托
深夜驚醒 關注默嘆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 驚慌欲跑
三、表演后 道具簡單---強調--技藝高超
4.明確本文的說明方法。
討論并歸納:
摹狀貌,通過再現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狀、聲音等來達到說明目的。
文中再現了口技表演所表現的生活畫面。作者緊扣文中第一句話“京中有善口技者”展開,很好地描摹了表演者的表演。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口技》一文,作者通過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
而多變的聲響、聽眾的神態變化,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表演者技藝的高超。我們一方面贊賞口技藝人的技藝,同時另一方面也贊賞作者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文中成功運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注音。
1.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Ajue B.jao
2.曳屋許許聲
Axu Bhu
3.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Aji3 Bji1
4.盆器傾側
Aqing3Bqing1
(二)解釋下列各組加點詞語的含義。
婦撫兒乳 眾妙畢備
兒含乳啼 以為妙絕
以為妙絕 手有百指
3.群響畢絕指其一端
滿坐寂然
眾賓團坐
(三)選擇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1.賓客意少舒
A.賓客的意見很少舒心的。
B.賓客的情緒稍微放松了些。
C.賓客的心情很少舒心。
D賓客的心情漸漸舒暢。
2.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A.于是,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起袖子,
露出手臂。
B.于是,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振奮得伸出
了手臂。
C.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
起袖子,露出手臂。
D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振奮得伸出
了手臂。
(附譯文)
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人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帷幕,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帷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只聽到遠遠的深巷里一陣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哈 欠,伸著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妻子手拍著孩子,給他喂奶。孩子口里含著乳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哼著哄他睡覺。床上的又一個大孩子也醒了,呼嘯如叨地說個不停,就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哄孩子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乳頭的啼哭聲,大孩子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響了起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場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凝神地聽著,微笑著,暗暗贊嘆著,認為妙極了。
沒隔多久,丈夫的鼾聲響起來了,妻子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地有一會兒停一會兒。微微地聽到老鼠悉悉索索地尋找東西吃,盆碗等器物打翻的聲音,妻子在夢中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把身子稍稍坐正了。
突然有一個人大聲喊著:“失火啦!”丈夫起來大叫,妻子也起來大叫,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剎那間,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來,成百上千的小孩哭了起來,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來。中間夾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而發出的爆裂聲,呼吁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還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聲,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子時一齊用力發出的呼喊聲,在火中搶奪物體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明確指出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一張嘴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直科,幾乎都想爭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撤掉帷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本罷了。
《口技》七下 篇9
學習目標:1、 結合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解決生字的音、形、義并弄通課文大意;2、 以時間詞為依據理清文章結構造并復述課文;3、 學習已時間為順序的寫作方法并完成一篇習作。學習過程:一、結合課下注釋,完成文學常識填空1、《口技》作者 , 福建人;2、《口技》選自 是 代 編選的筆記小說。二、聽錄音,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看拼音寫漢字 囈語 hōu ( )聲 曳 嘩叱 中間 幾欲 許許三、結合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解釋下列詞語會賓客大宴 眾賓團坐 但聞 滿座寂然 既而 一時 未幾 意少舒 中間 力拉崩倒 曳屋許許聲 雖人有百手 不能名其一處 兩股戰戰 幾欲先走 四、找出文中的時間詞,小組討論爭取找的完整并分類 .1、表示突然發生
2.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
3.表示兩事相繼發生
4.表示在特定的某個時間之內發生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 五、組內推舉同學按時間順序復述課文作業:用時間順序把剛才欣賞的口技表演寫出來,300字左右
上一篇:林嗣環《口技》練習2
下一篇:河大版《口技》教案
《口技》七下 篇10
教學目標 :
理解文言詞語,學習摹狀的說明方法;熟讀背誦全文。
教學重點:
側面描寫的運用;數詞直接修飾名詞的特殊用法。
教學難點 :
側面描寫的作用;古今詞義、用法的異同。
教學性質:
講讀課。
簡要的步驟如下:
(一) 介紹“口技”,導入 新課。
(二)通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思考問題,分析課文,并注意文言知識點。
1.文中哪一句話是全文內容的概括?
2.第1段交代了什么,作用何在?
3.文章怎樣從正面和側面表現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的?
4.文章描寫了幾個場面,各是什么?由同學朗讀,體會意境。
5.結尾有何特點?
6.本文側面描寫的作用何在?
(四)完成課后練習第1—3題,串講知識點。
(五)歸納寫作特點。
(六)練習背誦。
(七)布置作業 。
《口技》七下 篇11
七個一工程·一篇案例
一句有悖傳統的翻譯
——記《口技》教學片段
南川三中初一年級 堯彬
《口技》一文,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地描寫,結構層次清晰、有條不紊,極好地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教學時亦應抓住其結構和語言的特點進行教學。但上過本文,有一個鏡頭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師:文中多次描述聽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生1:“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說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并感到滿意,“默嘆”一詞表明賓客還能意識到這是口技表演,雖已入神但還能自持。
生2:“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表現了賓客也隨口技表演內容由緊張到松弛的漸變過程,也說明賓客逐漸難以自持。
生3:“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動作,說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
生4:我認為賓客不是要逃跑,而是去救火。
(嘩然)
我當時也懵了:是我看的資料不全嗎?不權威嗎?但在我的記憶中是翻譯成的“幾乎想爭著逃跑”呀!隨即,我讓學生展開討論,自己卻趕緊翻閱資料。但事實就是這樣:《教師教學用書》中譯為“幾乎都想爭先恐后地逃跑”,《文言文全解》、《教材全解》、《點撥》等中都譯為“幾乎想搶先跑掉”之類的,無一是譯為去救火的。
我暫不表明觀點,讓學生自己表決。結果各有理由:
認為是逃跑的理由是:眾多資料書中是這樣的翻譯,古漢語字典上的“走”也是解釋為“跑,逃跑”。因為此時賓客已不能自持,所以在火災面前表現出逃跑心理是符合事實的。
認為是救火的理由是:救火救人是發生火災后賓客們應立即想到的,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且,文中的“奮袖出臂”一詞也表明賓客們準備大干一場。“走”是解釋為“跑”,但不是“逃跑”,而是跑去舀水,同時也表明了賓客們不能自持的境界。
不用說,我贊成了救火的觀點。因為我們的教學,不只是欣賞文中壯觀的場面,體會寫作的精妙,更要培養學生做人素養。至于是否改變了原文本意,我想林嗣環在天之靈也不會過多指責吧。
2005/6/13
《口技》七下 篇12
口技是優秀的民間表演技藝,是雜技的一種。起源上古時期,人們用于狩獵,模仿動物的聲音,來騙取獵物獲得食物。下面是《口技》閱讀題及答案,請參考!
《口技》清 林嗣環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喬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國初,有喬山人者善彈琴。精于指法,嘗得異人傳授。每于斷林荒荊間,一再鼓之,凄禽寒鶻①,相和悲鳴。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獨奏洞庭之曲。鄰媼③聞之,咨嗟惋嘆。既闋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謂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媼曰:吾夫存日,以彈絮為業。今客鼓此,酷類其聲耳。
注釋: ①鶻(gǔ):一種兇猛的鳥。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 ③媼(ǎo):老婦人。 ④闋:止息,終了。 ⑤款扉:款,敲;扉,門。
《口技》閱讀題目: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A.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B.幾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2.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項。( )(2分)
A.無敢嘩者/念無與為樂者 B.以為妙絕/愚以為宮中之事
C.以彈絮為業/以叢草為林 D.酷類其聲耳/其真無馬邪
3.用現代漢語解釋【甲】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4.請用自己的話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擬的三個場面。(3分)
第一個場面:
第二個場面:
第三個場面:
5.試設想一下:【乙】文中喬山人聽了鄰媼的回答后,心里會怎么想?(2分)
6.【甲】【乙】兩文都用了側面烘托的表現手法。請從【乙】文中舉一個例子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2分)
三《口技》比較閱讀20xx-06-20 19:55一、拓展閱讀題(13分)
揚州郭貓兒,善口技。庚申(清康熙20xx年),余在揚州,一直挾貓兒同至寓。比(及至)喚酒酣,郭起請奏藻技,于席右設圍屏,不置燈燭,郭坐屏后,主客靜聽。
久之,無聲。少之,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俄聞父呼其子曰:天將明,可以牽豬矣。其子起至豬圈中飼豬,則聞群豬爭食聲,吃食聲,其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其子遂縛一豬,豬被縛聲,磨刀聲,殺豬聲,豬被殺聲,出血聲,燖(xún)剝聲,歷歷不爽也。父又謂子曰:天已明,可賣矣。聞肉上案聲,即聞有買賣數錢聲,有買豬首者,有買腹臟者,有買肉者。正在紛紛爭聞不已,砉(huā)然一聲,四座俱寂。
1.根據上下文的意思,解釋下列字詞。(2分)
(1)挾: (2)俄: (3)藻技: (4)歷歷不爽:
2.本文作者一共寫了哪幾種聲音?(4分)
3.從文中我們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貓兒表演的口技主要內容是什么?(2分)
4.翻譯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 (2分)
5.試分析本文與課文的異同。(3分)
《口技》閱讀答案
1、(每詞1分,共3分)
⑴夾雜; ⑵說出; ⑶跑;
2、(6分)
⑴(直到這時,)客人們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漸漸坐正了身子。(3分)
⑵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明確指出哪一種聲音來。
3、(3分)B
1A.覺:睡醒。 B.走:逃跑。
C.叩:問。 D.鼓:彈奏。
2.(2分)D
3.(2分)里面(中間)夾雜著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
4.(3分)第一個場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個場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個場面:失火、救火。 (意對即可)
6.(2分)例子:凄禽寒鶻,相和悲鳴。好處:有力地烘托了喬山人彈琴技藝的精湛。
一、1.(1)邀請偕同 (2)不久 (3)小技(客氣說法)(4)清楚地聽,沒有差錯
2.群雞亂鳴聲,父呼其子并謂其子聲,子飼其豬聲,群豬爭食聲,吃食聲,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豬被縛聲,殺豬聲,豬被殺聲,出血聲,燖剝聲,肉上案聲,買賣數錢聲,買肉聲。
點撥:從模擬的聲音之多,表現的技藝之高;從模擬的聲響之有序,表現的敘事有條理可以看出。
3.父子殺豬賣肉
4.許多雞亂叫,它們的聲音互不相同,各有區別。
5.與課文一樣,本文也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一對父子晨起喂豬、殺豬、賣肉的過程。不同的是在寫法上課文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本文則是正面描寫為主。
《口技》七下 篇13
口 技 作者:林嗣環
文 本
譯 文
原 文
文 本
京城里有個擅長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一起圍坐在圍幕前面。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圍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場安靜下來,沒有敢大聲說話的。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遠遠地聽到深巷里的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呵欠,伸著懶腰,她的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了。婦人拍著孩子喂奶,小孩含著奶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輕聲哼著哄他睡覺。又有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奶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發出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維妙維肖。全場的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瞇著眼睛,微笑著,暗暗地贊嘆,認為表演得好極了。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沒有過多久,丈夫打鼾的聲音響起來了,婦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隱隱約約地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盆子等器具傾斜打翻的聲音,婦人在睡夢里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漸漸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里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打抖,幾乎想要搶先跑掉。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圍幕一看里面,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口技》七下 篇14
[教例簡述]
這是《口技》教學中的一個環節,此時課文講析的任務已經完成。教學時間還有30分鐘。
教師:《口技》一文,不到370字,根據教學要求,應當全文背誦。現在大家聚集會神、齊心合力,在老師帶領下反復朗讀、背誦。
下面用兩分鐘快速誦讀,誦讀之中要默想:開頭——畫面——畫面二——畫面三——結尾。
(學生誦讀)
教師:下面再用兩分鐘快速誦讀。誦讀之中默想,哪兒是正面寫聲,哪兒是人側面寫聲。
(學生誦讀)
教師:現在咱們用“搶記法”背第一段,注意,搶記中也有規律,大家可扣住幾個動詞和幾個“一”,加快背誦速度。
(全班同學兩分鐘內背完)
教師:下面咱們用“競爭法”背第二段,誰先背完誰舉手。競爭要講究技巧,背誦本段可以用“畫面浮現法“可以用分層消化法”,可以用“情節線索法”,可以用“緊扣字詞法”等。下面競賽開始。
(全玫同學爭先恐后,三分鐘背完)
教師:第三段三個句子,很簡單,一分鐘背下來。
(學生背誦)
教師:背第三段咱們用了“限時法”。下面背高潮段第四段。此段自由背誦,以快為原則,不但要很快背下來,還要介紹你背誦的技巧和方法。
(全班四分鐘背完)
(學生介紹背誦方法:①分層消化法:按繪聲——評論——側面烘托三個層次背;②電影鏡頭法:火起——人犬聲、風火聲,搶救聲——聽眾表情;③記憶線索法:聲音的先后順序;④表情誦讀法;⑤說書法……)
(介紹背誦方法四分鐘)
教師:第五段與第一段遙相呼應,詞句基本相同,我想同學們已經能夠背了。
下面咱們利用下課前的幾分鐘進行“答背,即我點什么,你們就背什么,開始:
①背開關和結尾
②背第二段中寫“醒”的場面描寫
③背第四段中“失火”的場面描寫
④背出四處側面描寫的句子。
[評析]
《口技》一文,共363字,平時教學中,一般用兩節課講析,有少數教師用三節課講析,在松散的教學結構中浪費好不少寶貴的時間。
此教例是用兩節課講完全文并讓全班同學能背誦全文。背誦花去30分鐘,“工作”效率很高,故稱為“高效背誦”。
背誦效率高,有如下原因:
第一,教學程序合理。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心理調整,要求大家“聚精會神”然后進行三遍鋪墊性全文誦讀,其后才帶領學生進入緊張的背誦階級,最后還進行了鞏固性檢查。
第二,教學方法巧妙。教師主要的技巧在于設置了一個背誦的“激勵機制”,采用“搶記法”、“限時法”、“競爭法”、“自悟法”、“檢查法”等種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他們不斷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學習情緒飽滿。
第三,穿插的內容豐富。在鋪墊性誦讀階段,教師巧妙穿插對課文寫作藝術的復習、回味;在指導背誦階段,穿插了背誦方法的指導、點撥,還特別穿插了學生背誦技巧的介紹。
知識訓練和技能訓練結合進行,教學頻率高、密度大、效果當然不錯。
《口技》七下 篇15
一、教材:《口技》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最后一課(20課),系講讀課。本文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一位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二、教學目標
1、 感受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表演藝術,感受古人寫作語言的簡約及營造廣闊的想象空間。
2、 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及其表現作用,感受細膩生動的描寫,了解清晰明了的思路。
3、 培養閱讀古文的良好習慣,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積累詞語,背誦全文。
教材重、難點
詞語積累,掌握正、側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教法及學法處理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綜合學習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因此教法與學發就遵循這一原則為指導。
1、 教學方法:以興趣激發學生,講、議結合。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
2、 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現有設備,電視、影碟機(課前準備并放映《洛桑學藝》的光碟),錄音機。
學法指導
課前預習法,掃清字、詞障礙。學會整理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誦讀法,把握內容,體會口技表演的精妙。平等交流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
四、教學程序
(一)新課導入 :口技是一種表演藝術,演員一般都是用嘴模仿自然界的各種聲音,有的模仿鳥鳴,有的模仿火車,有的模仿樂器。現代著名的口技演員洛桑(已故)最擅長模仿表演各種樂器。(課前已放《洛桑學藝》)我們觀看時,是怎么知道它非常精彩的?
最精彩的表演=最復雜的內容+最簡單的道具+最熱烈的觀眾反應
口技藝術是我國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口技這種民間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今天我們要學的《口技》是清代的口技表演者模仿的一場火災過程中發出的各種聲音。看口技表演者的表演是不是一場精彩的演出。
(二)放《口技》錄音磁帶,聽準讀音,并掌握節奏。學生自瀆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整體感知課文。
(三)討論學習,了解大意。(學生有一定的古文基礎,可利用工具書。)自由組合討論,充分體現自主學習原則。
問題設計
1、 口技人表演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由哪些語言來判斷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
前奏:表演者、時間、地點、事件
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忽而、俄而
(四)合作探究
1、找夢出每個場景中口技人模仿的各種聲音(及表演內容)。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囈語、大啼、婦嗚、絮絮、夫叱
漸入夢鄉: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傾盆器聲、咳嗽聲
火場百象:大呼、齊哭、百千大呼、齊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無所不有
2、找出表演者所用的道具
一桌、一椅、一 扇、一撫尺
3、觀眾的反應
表演前: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夢中驚醒: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漸入夢鄉: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火場百象: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4、感受
表演精彩→善=復雜的內容+簡單的道具+熱烈的反應=妙
(五)質疑問難
作者為什么能描寫的這樣成功?
*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
反應正面:精彩復雜的內容;側面:簡單的道具、觀眾的熱烈
(六)復讀課文:品味、升化。
(七)拓展延伸
1、舉出生活中所看到的最精彩的表演。
2、模仿寫作:用正面與側面結合方法描寫人物或場景。
(八)作業 (略)
板書設計 :
口技-------林嗣環
最精彩的表演=最復雜的內容+最簡單的道具+最熱烈的觀眾反應
前奏:表演者、時間、地點、事件
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火場百象
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忽而、俄而
夢中驚醒:犬吠、欠伸、囈語、大啼、婦嗚、絮絮、夫叱
漸入夢鄉:齁聲、婦拍兒漸止、鼠作作索索、傾盆器聲、咳嗽聲
火場百象:大呼、齊哭、百千大呼、齊哭、犬吠、力拉崩倒、火爆聲、風聲、求救聲、搶奪聲、潑水聲------無所不有
道具 :尺一桌、一椅、一 扇、一撫
觀眾的反應
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表演精彩→善=復雜的內容+簡單的道具+熱烈的反應=妙
*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
反應正面:精彩復雜的內容;側面:簡單的道具、觀眾的熱烈
《口技》七下 篇16
《口技》一課,我嘗試運用辨讀式教學方法,它是以引導學生朗讀為主要手段,通過從不同角度反復朗讀,以達到辨析字詞、積累知識的目的。其主要方式是在朗讀中辨析,在辨析中朗讀;在領會中積累,在積累中記憶。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得好,能使課堂模式富于變化,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從而達到課堂教學最優化。然而,我在本節課教學中收獲的卻是失敗,下面以部分教學片段為例加以詮釋:
師:速讀全文,進行信息搜索,找出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
生1:“以為妙絕”和“群響畢絕”中的“絕”意思一樣。
師:這一組詞中的“絕”是屬于一詞多義,而不是同義詞。
生2:“賓客意少舒”的“少”字和“稍稍正坐”的“稍”字,是一對同義詞。
師:有哪位同學懂得這兩個詞的意思嗎?
生3:“少”字是“稍微”的意思,而“稍”字是“漸漸”的意思。
師:可見,這兩個詞不是同義詞,請同學們繼續找……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直到下課的鐘聲敲響,全班居然沒有一位同學能找出一組同義詞,課堂氣氛煞是沉悶,因為沒有師生互動,更談不上生生互動,有的只是老師臨下課時的草草收場,有的只是學生呆坐那兒被動的聽。
課后,我反思這堂課的教學行為,首先是讀得不夠,因為沒有充分的朗讀,對課文很不熟悉,學生自然找不到同義詞,更談不上辨。第二,采用辨讀式教學,老師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必要的指導,比如要對不同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做好讀書卡片,上課時才能收放自如,資源共享,既不費時又能環環相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學生要懂得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要進行辨讀時,才有章可循,才不會欲速則不達。
更深層次的思考,辨讀式教學在系統復習中,也許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手段,因為它可以進行分點式或拉網式訓練,如讓學生進行同義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方面的歸納、辨析。這樣,每一個知識點,形成一個積累板塊,思路清晰,步驟鮮明,學生學起來有條理性、系統性,記得牢又記得全面。而在平時的新課教學,很難做到由朗讀帶辨析,更談不上由淺入深的知識積累。本節課辨析同義詞教學環節,學生連一組同義詞都找不到,表面上看很不可思議,其實是很正常的事,因為教師沒有讀懂這種教學方法的要領,是教師本身的教學思路有問題。
《口技》七下 篇17
4月30日,按照學校安排,我得上一節校內公開課。我計算了自己的教學進度,這一天,我該講《口技》。
今年,學校要求所有的公開課都得采用“主體參與 分組合作”的新模式上課。這種模式兼顧了東廬中學和杜郎口中學的特點。本學期以來,我也已在班上做過一些嘗試。這節課,我也采用了這種形式。課上完后頗有些感觸。
1.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信任。
實行新課程改革以來,一直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在學習上要給學生主動權。新推出的各種教學模式也都在強調這一點。我從2019年秋學期參與新課程改革以來,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應該說,這個問題是新課改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理念。真正做到這一點,學生才能才被動接受中解放出來,才會擁有自己的思想,創新才有基礎。結合自己幾年來的思考,聯系《口技》這節課,我認為,這個問題中最關鍵的是教師應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
學生受知識、經驗等各種因素的限制,在很多方面會存在著不足,對很多問題的思考不會全面。因此,我們在很多時候,不會也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獨立的探究、解決問題。經常會不放心地在課堂上喋喋不休;即使是讓學生去分組討論了,學生得到自己的答案了,我們依然要再強調一番,或將自己的“標準答案”再傳達一次。長此以往,學生慢慢就會養成習慣:反正我思考了,老師也不會采用我的,而且老師反正會給我答案,何必思考呢?
我的這節課,上課前給他們布置了預習任務,強調了上課的注意點,把教參中的課文翻譯印發給了他們,對其它內容未做任何講解和提示。上課了,學生按分組在黑板上展示了自己的預習成果,除出現了個別錯誤外,基本沒有問題。然后就是讓我非常擔心的環節——學生分組討論探究后,分別上講臺講解本組認領的任務,并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令我驚喜的是,各組推選的代表一個個上臺了,對認領任務的講解基本清晰、流暢,問題的回答基本能讓質疑的同學滿意,出現了個別未能解答的,本組的學生立即發揮了后援團的作用,予以解答,沒有怯場,也沒有任何不和諧的音符。尤其讓我驚喜的是,第六組推選的代表是一個品行有些后進的學生,他上臺后除了對規定任務進行了講解外,還與本組同學進行了互動,讓同學們對他所講的內容能更好地掌握,可以說是上臺的幾個學生中表現最好的。因此,我們應該給學生充分的信任。給他們信任,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才會被激發出來,他們的主體性才能被體現出來,他們會給你驚喜。
2.教師不能迷失了自我。
上課前,有老師看到我的講學稿,跟我說:“這節課基本沒你什么事兒哦。”這節課真的沒我什么事兒嗎?不!應該說在這堂課中,我沒有迷失自我,我的主導地位并沒有喪失。而我也認為這是在教學過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
給學生充分的信任,不等于自己當“丟手掌柜”。如果學生完全能自學,一點問題沒有,那要我們這些老師干什么?學生的知識、經驗等畢竟有限,很多時候非常需要教師的提示和點撥。教師還應該是課堂的主導。
在之前嘗試這種新模式的過程中,我曾經完全讓學生自己組織過一堂課。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是熱烈。但到下課時我交代給他們的任務也沒能完成,已完成的部分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而我自己,整堂課無所適從。這樣的課,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是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課堂的效度不高。長期這樣,估計學生也會無所適從。
因此,在《口技》這堂課中,在不影響學生主體性地位發揮的前提下,我也積極參與,成為課堂的主導。一是學習過程的設計。為達到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我在課前精心設計了“講學稿”,任務分解清晰,完成任務的步驟明確。二是在課堂上適時點撥。主講的學生講解有錯誤,我適時插話更正;他們講解過程中遇到問題,本組同學又無法給出援助,我適時加以點撥;講解的重點不明確、不突出,我適時歸納、小結。三是不時“搗蛋”。課堂上,對于已經明確的任務,主講小組又未能講解清楚或知識點有遺漏時,我提示旁邊的同學提問,或者自己直接提問。
總之,經過《口技》這堂課的教學,我認為,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對已有的模式靈活運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又不迷失自我,才能充分發揮課堂45分鐘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