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學案(精選13篇)
《口技》學案 篇1
學習目標:
1、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反復朗讀課文,培養語感(能讀準節奏、停頓),能用自己的話敘述文章內容。
3.把握文言詞語解釋的最常見方法,積累一點文言詞匯。
4.喚起學生正確的審美意識。
學習重點:目標1、2、3
學習難點:目標2、4
學習安排:兩課時
一 預習?導學
1.認真閱讀下面的文字,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
(1) 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特點是簡潔、典雅。文言文來源于古代漢語口語,現代漢語也來源于古代漢語口語,二者同源而異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為主,不同為次,所以不難學,我們要有學好的信心。
(2) 學文言是為了繼承祖國的文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上的許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許多詞匯、語匯依然保存在現代漢語中,學文言文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倉庫。
(3) 學好文言文的關鍵在于培養語感。培養語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讀背誦課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要自己用心領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要主動積累詞匯、語匯,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這三條密切相關,缺一不可。
(4)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
(5).查閱資料,了解一點作者和其作品的知識,寫在下面。
(6).照下面的朗讀示例,大聲朗讀課文三遍以上,要求讀準句子的節奏、停頓。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7)讀準下列字音:
少頃 伸頸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曳屋許許聲 幾欲先走 咳嗽 齁聲
(8)試著翻譯全文,把不懂的做好標記
二課堂研討:
1檢查課前預習情況:(指名匯報師生探討明確)
2范讀、齊讀
3掌握詞類活用現象: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 “婦撫兒乳”中的“乳”原是名詞,這里用作動詞,作“喂奶”講。請在文中找出這類詞,寫在下面。
4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完成“練習三”
5找出古今異義詞,比較古今不同含義寫在下面
:
6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用法有什么不同,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三作業:1熟記實詞義。2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齊聲背誦
二、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這些句子中的加點的詞,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古今意義不同的,如“會”“但”“聞”“少”“稍稍”“雖”“股”“走”;另一類是古今用法不同的,如“宴”“乳”“嗚”“名”,在課文中都用作動詞,現在都用作名詞。對這些容易理解錯的詞應注意。
1.會賓客大宴 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3.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6.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臂出袖,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三、本文為了說明聲音發生的先后,使用了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既準確又富于變化。例如,“少頃”用于聽眾入座到開演之間,除表示時間不長外,還有等了一會兒的意思;“既而”表示承接上一音響之后的短暫時間;“當是時”表示就在那個時間;“一時”表示同一時間;“忽”“忽然”都表示意外情況突然發生的時間。用詞的變化多樣,說明作者善于根據所反映的事物的特點和文章的需要而選擇最恰當的詞語準確地表達內容。
1.表示突然發生: 2.表示同時發生: 3.表示相繼發生: 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
四、 寫作方法探究
1本文描寫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聽眾兩個方面:一方面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直接表現其高超技藝,這是正面描寫;另一方面描寫聽眾的神態、動作,以聽眾的反應烘托其高超技藝,這是側面描寫。在描寫表演過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后寫聽眾的反應,從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機地聯系起來,以聽眾的反應為烘托,從側面表現口技表演之“善,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藝,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熟讀課文,根據提示,畫出并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
(1).表現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①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
(2).表現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①由少而多,響聲大作。
②百千齊作,應有盡有。響聲大作
2除寫口技藝人的技藝精湛外,還寫了聽眾的表現,表現人們驚恐萬狀的句子有哪些?這對表現主題有什么作用?
3開頭和結尾兩次強調道具之簡單有何用意?
4以老鼠跑動偷食聲、“盆器傾側”聲、婦人蒙中的咳嗽聲為反襯,加重深夜的靜謐氣氛,對表現后文失火場面有什么作用?。
5本文主要采用什么描寫方法?舉例說明。
五、作業:記敘一堂課或一次活動,要求正、側面描寫相結合。
《口技》學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 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 學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 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 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 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復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 指導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的字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聲責罵)
傾(斜) 頃(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 研習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后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喂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卷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于: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客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一 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他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著頸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于“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后,緊接著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系。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眾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峰,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著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夸張贊嘆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著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 練習
《口技》學案 篇3
學目標 :
1、積累一些常用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翻譯全文。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感受我國古代多姿多彩的表演藝術。
3、背誦全文 。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帶領學生通讀課文,找準課文節奏,并讓學生翻譯文章內容
一、導入:
播放《洛桑學藝》模仿樂器演奏一段,引導學生:一張普通的嘴竟能將這些樂器模擬的惟妙惟肖,令人神往。這種靠嘴模擬各種聲音的藝術就是我國藝術園地的一朵奇葩——口技藝術,洛桑能做的還只是簡單的模仿,現在我們就一起去欣賞林嗣環給我們帶來的那位藝人的表演,看看他給我們營造了怎樣的聲音世界。
二、作家作品簡介:
本文選自清人張潮的《虞初新志》,這是一本筆記體小說集,本文作者林嗣環,清代文學家,字鐵崖,著有《鐵崖文集》,《口技》是他《自序》的一部分。
三、疏通字詞,朗讀文章
1、 教師范讀,學生解決字詞讀音
頃(qǐng) 囈(yì) 絮(xù) 叱(chì) 齁(hōu) 間(jiàn) 許(hǔ) 曳(yè) 幾(jī)
2、 學生齊讀,教師在讀完后指點節奏
3、 點一到兩人來朗讀,要求注意節奏,語氣。
四、翻譯文段
1、齊讀第一段,教師帶領翻譯疏通第一自然段。
善:擅長,善于。 會:恰逢,正趕上。 宴:擺宴席。 于:在。 施:擺。 但:只。
聞:聽見。 坐:通“座”。 寂然:安靜無聲。
2、請學生再讀第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自己梳理第二自然段,教師從旁指點字詞。 欠:打呵欠。 伸:伸懶腰。 既而:不久。 乳:喂奶。 畢:全。 絕:極點,最。
4全班齊讀,讓學生小組討論并嘗試翻譯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教師請學生匯報情況。
意:心情。 舒:伸展,放松。
中間:中間夾雜。 曳:拉。
雖:即使。 名:說出。
奮:卷起。 股:大腿。
幾:幾乎,差點兒。 走:跑。
五、讓學生復習,自讀,嘗試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找到文章題眼:“善”
一、復習字詞,引出新課
二、整體把握
1、 學生齊讀文章后討論口技人表演了一個怎樣的故事?通過哪些詞語來判斷故事情
節的發展?
明確:時間副詞:少頃、既而、是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故事情節:夢中驚醒——漸入夢鄉——失火救火
2、 讓學生從描寫中找出每一個場景寫了哪些聲音,聲音的變化,及賓客的反應。 明確:聲音由少到多而雜,越來越大,三個場景聲音的變化是:小——大——小——大 (具體聲響、賓客反應略)
4、 問題探討
1、 通讀全文,找出文中統領全文的一個詞,并說說從哪些方面來闡釋這個詞的。(討
論再回答)
明確:善 道具簡單、正面描寫場景的精彩、賓客反應側面烘托
5、 復習字詞,嘗試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課文細究,討論文章各部分的描寫手法。
一、復習詞句
二、問題研討
1、第二段口技人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聲驚醒的過程, 是按怎樣的聲音變化順序來寫的?這段中描寫賓客的神態有什么作用?
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分到合的順序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驚醒的過程的。
段末描寫聽眾的神態是對口技表演的側面烘托。“伸頸”“側目”,是寫賓客聽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表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所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這些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把口技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機的聯系起來,突出口技者表演之“善”。
2、第三段所寫的內容在表演中起什么作用?
這一段寫的是一家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這一段既是四口人吵醒之后的余波,又是深夜失火、救火的前奏。
3、第四段從哪些方面直接描述了口技人表演的聲音?這段中寫賓客的表現有什么作用?
這一段開頭用一個“忽”字,連用三個“大呼”,表現了火著得突然,而且很大。緊接著連用三個“百千”,極寫聲音之復雜。又用“中間……百千齊作”寫火勢兇狠,用“又夾…… 潑水聲”寫大火中人們的行動。“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總寫失火時聲音之逼真。
接著作者用夸張的手法盛贊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藝。段末寫賓客的表現,突出了口技者表演逼真的程度。
4、文章前后兩次列出口技人所用的道具,可否刪除,有什么作用?
不可,兩次列出的道具雖然是一樣的,第一次列出時只是簡單的一個交代,為下文做鋪墊,在最后再次列出時精彩演出已結束,含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這樣從側面烘托出口技人的技藝高超。同時兩次的工具陳列形成前后照應,讓全文結構更完整。
三、小結:
本文通過簡單地文字,運用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把我們欣賞到一場精彩美妙的口技表演,讓我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火災發生在我們眼前的景象,我們也應該多多的學習這樣的寫法,讓自己的寫作更上一層樓。
四、作業
《口技》學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 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 學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 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 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 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復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 指導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的字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聲責罵)
傾(斜) 頃(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 研習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后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喂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卷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于: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客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一 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他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著頸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于“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后,緊接著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系。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眾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峰,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著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夸張贊嘆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著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 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后背誦全文)。
資料來源:語文出版社主編:黃岳洲《新編中學語文教案》初中第三冊
口 技
一、學習目的:
1、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正確朗讀翻譯全文,重點理解表示時間的詞語。
4、揣摩語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并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5、通過想象,關鍵抓住口技表演的藝術構思,深入思考,體會文章的精彩片斷。
二、學習步驟
(一)整體感知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
在中華民族燦爛多姿的表演藝術寶庫里,就有這樣一顆璀璨明珠——口技。它用人的聲音模仿大自然及人類生活的萬事萬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口技》一課,就記敘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藝術家的一場精彩的表演。同學們讀后一定會有如治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二)了解作者、出處。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并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三)朗讀全文,注意劃出不會讀、讀不準的字,并標上注音。
少頃(shǎo )犬吠(fèi )囈語(yì )夫叱大兒聲(chì)夫齁聲起(hōu)
意少舒 (shāo)中間(jiàn)曳(yè)屋許許(hǔ)聲 幾欲先走(jī)
(四)了解全文大意及結構。
很明顯,全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進行記敘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來敘事的。
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所用道具的簡單。
(五)研讀第一部分。
1、朗讀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點、道具、氣氛。
2、思考:
①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說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②“滿坐寂然,無敢嘩者”一句說明了什么?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滿坐寂然,無敢嘩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3、注意掌握本段中重點詞句。
善:擅長 廳事:大廳、客廳 施:放置 會:恰逢,正趕上 但:只 聞:聽見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譯文: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圍幕,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六)文章的第2、3、4這三個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的聲響,聽讀這一部分,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個場景?
(1)第一個場景:夢中驚醒。(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
(2)第二場景:漸入夢鄉。(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3)第三場景:火起群亂。(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2、作者按什么順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聲音?
這一部分,作者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描摹,請同學們劃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遙聞……既而……當是時……未幾……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①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到大;
②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說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
③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婦大呼”、“兩兒齊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說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
從三個場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3、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技藝高超。
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說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嘆”表明對表演者的贊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
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
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4、小結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贊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
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復雜,由馳緩而漸趨緊張。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聲情潛伏;最后一個場景是整個表演的高峰,情節發展的高潮。
文章寫得波瀾疊起,變化萬端,動人心魄。
5、這一部分需要重點掌握的字句。
婦撫兒乳 (動詞,喂奶) 手有百指(名詞,手指)
兒含乳啼 (名詞,乳頭) 不能指其一端(動詞,指出)
賓客意少舒:心情;稍微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雖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處:說出
奮袖出臂:卷起 兩股戰戰:大腿
幾欲先走:幾乎、差點兒;跑
(七)朗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第1段相重復,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器物。
(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
1、分析理解:課文除了直接從正面寫表演的過程,還有側面的襯托,哪些地方是側面描寫?有何作用?
側面襯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開頭和結尾部分對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過程中觀眾的神情舉止的反應。這樣從正面表現,從側面襯托,生動地表現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帶來的巨大藝術魅力。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么好處?“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里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制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渲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九)總結全文。
本文正是這樣通過細膩的刻畫描寫展示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贊揚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十)完成課后練習。
一熟讀課文,根據提示,畫出并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
1表現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①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
2、表現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①響聲大作,由少而多。
②百千齊作,應有盡有。
1、①“遙聞深巷中有犬吠……眾妙畢備”,寫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其中“遙聞深巷中犬吠……絮絮不止”,寫深夜的寂靜氛圍以及一家四口陸續醒來后的各種聲音;“當是時……眾妙畢備”以排比的句式,急促的語勢,合寫五種聲音,猶如一部大合唱,使人感到一家四口在靜夜的喧鬧氣氛。
②“夫聲起……婦夢中咳嗽”,寫聲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表現了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聲起”,寫丈夫由醒到睡;“漸拍漸止”,寫出拍兒聲由大到小的變化,給人一種輕慢的聲感,說明婦人和小兒正慢慢入睡;“微聞”的“微”字,表示聲音很弱。老鼠作作索索聲,盆器傾側聲,婦人夢中咳嗽聲,都很輕微,襯托了深夜寂靜的氛圍。
2、“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寫響聲大作,由少而多;“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不能名其一處也”,寫聲音百千齊作,應有盡有。逼真地表現了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先用三個“……大呼”、一個“……齊哭”,繼之以三個“百千……”,又加之以“……百千齊作”“又夾百千……”等句,寫發現火情、火勢漫延和人們救火的情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以及兩組相同的句式“雖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處也”,總寫火場的聲音之多之雜。極力渲染火場的緊張氣氛,使人感到火情的緊急,火勢的猛烈,救火人的慌亂,猶如置身于救火現場。
二聯系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多次描述聽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文中三次描述聽眾的反應:
一是“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伸頸”“側目”說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表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出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此時,聽眾已經進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與“伸頸”“側目”對照。“稍稍”是“逐漸”“漸漸”的意思,細致地表現了賓客情緒由緊張到松弛的漸變過程。說明聽眾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難以自持。
三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動作,說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使聽眾仿佛置身于火場,不禁以假為真,完全進入口技表演所營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2文中前后兩次把極簡單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表演者的技藝有什么作用?
從文章的結構上看,前后呼應,使文章的結構完整;同時也從側面表現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會:適逢,正趕上,恰好。宴:舉行宴會。
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但:只。聞:聽見。
3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乳:喂奶嗚:發出嗚嗚的聲音
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稍微。稍稍:漸漸。
5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雖:即使。名:說出。
6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臂出袖,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股:腿。走:跑。
四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橫線上。然后以這些詞語為線索,背誦全文。
少頃 既而 是時 一時 未幾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發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 少頃 未幾
(十一)課外練習: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囈語( ) 夫叱大兒聲( ) 齁聲( )
意少舒 ( ) 曳( )屋許許( )聲 幾欲先走( )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2、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3、幾欲先走: 4、雖人有百手:
三、解釋下列多義詞。
眾賓團坐( ) 手有百指( )
滿坐寂然( ) 不能指其一端( )
四、選出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盆器傾側:盆子、器皿翻倒傾斜。 b、會賓客大宴:開會時為賓客擺宴席。
c、群響畢絕:各種聲響都停下了。 d、施八尺屏障:安放了一面八尺長的屏風。
五、 對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a、許多賓客相聚而坐。一會兒,但是等到屏障中醒木一拍,全場都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b、眾多賓客相聚而坐。過了一會,只聽到圍幕中醒木一拍,全場都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c、眾多賓客,團團圍坐,過了一會,只聽到圍幕中醒木一拍,全場都坐下了,很安靜,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d、眾多賓客相聚而坐,過了一會,但是聽到屏障中撫尺一放下,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六、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 。
1、這段文字選自課文___ 作者是___ 。
2、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
a、口技人坐屏障中 滿坐寂然 b、婦撫兒乳 兒含乳啼
c、群響畢絕 眾妙畢備 d、不能名其一處 有名無實
3、在上文中橫線上填上原文語句,并把它翻譯成現代語。
翻譯:①
②
4、從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___。
七、課外拓展。
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①,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急。主人默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o,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無大患。今論功而請客,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請之。
【注釋】 突:古代仕旁突起的出煙火口,相當于現在的煙囪。②上行(háng):上列,指上座。③鄉:同“向”,從前。④寤:同‘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傍有積薪:柴草 ②客謂主人更為曲突:改
③俄而家果失火:不久 ④不者,且有火患:將要
2、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合原意的一項是:( b )
a、幸而得息:很僥幸把火熄滅了。
b、余各以功次坐:我們各人論功勞擺座位。。
c、鄉使所客之言:從前假使聽了那個客人的話。
d、焦頭爛額為上客邪?那些頭部燒焦、額頭灼傷的人反而成了上客嗎?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災禍臨頭才去搶救。(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不然將有禍患發生。)
《口技》學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數學1、理解文言實詞的意義及用法,積累文學知識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手法
能力訓練1、提高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2、條理清晰地復述三個場景
二、教學重點:1、生動形象,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描摹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三、教學方法:1、堅持以“讀”為本,加強閱讀指導,
2、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3、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四、教學時間: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嗣(sì)頃(qǐng)傾(qīng)囈(yì)絮(xù)
叱(chì)鼻句(hòu)間(jiàn)許許(hǔ)曳(yè)
幾(jī)
2、閱讀課文,根據注解翻譯全文
(二)導入
1、讓學生聽一段口技錄音
討論:這段聲音像什么?中間表現了什么情節?能否用自己的語言敘述一下剛才所聽到的聲音,有沒有人能學一下。
學生發言,明白這是一段“口技”。
如有能力,可讓學生表演一下,創造一下氣氛
2、什么是口技: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是運用口部發音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的技藝,是藝人在長期的生活中觀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今天,讓我們看看古人是如何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欣賞的。
3、作家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虞初新志》是清朝張潮編選的筆記小說。林嗣環,字鐵崖,福建晉江人,清代順治年間(1649年)進士,著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
(三)正課
1、聽讀課文,注意節奏,語音、語氣,領會作者感情
2、學生翻譯課文,教師糾錯,注意下列詞語的翻譯。
善:擅長廳事:大廳、客廳
施:設置安放少頃:一會兒
但:只聞:聽見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欠:打呵欠伸:伸懶腰
既而:不久乳:喂奶
畢:全絕:極點,最
意:心情舒:伸展,放松
中間:中間夾雜曳:拉
雖:即使名:說出奮:卷起
股:大腿幾:幾乎,差點兒走:逃跑
3、再次朗讀課文
4、小結:本堂課我們了解了口技這種民間藝術,并且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5、布置作業:
1、思考:課文真正寫口技表演的是哪幾段?寫了幾個場景?第一、五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橫線上
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表示突然發生:
表示同時發生:
表示相繼發生:
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
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疏通了全文,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口技過程中的幾個場景。
(二)正課
1、提問:課文最能概括口技水平高超是哪個字?
討論并歸納:“善”
2、課文真正寫口技表演是哪幾個段?寫了幾個場景?
討論并歸納:是第二、三、四段,寫了3個場景
3、請三位同學分別復述這三個場景。
4、分析三個場景
提示:學生可以注意表現時間的詞語
①第一個場景:夜深人靜,一家人驚醒的場景
學生討論:作者是如何寫這段“聲音”的?
討論并歸納:
遙聞遠→近
便有外→內
夢中驚醒既而小→大
當是時分→合
一時齊發
②第二個場景,一家人再次入睡的情景
學生討論:作者是如何寫這段“聲音”的?
討論并歸納:
未幾大→小
再次入睡:
微聞密→疏以動襯靜
③第三個場景: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學生討論:作者是如何寫這段“聲音”的?
討論并歸納:
忽小→大
俄而響聲齊作
火起群亂中間百千齊作
又夾無所不有
5、這三個場景描寫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還有其它方面的描寫嗎?如果有,請找出來!
討論并歸納:有,寫了聽眾的反應
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意少舒稍稍正坐
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6、這些屬于什么描寫?有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側面描寫,作用是烘托口技藝人技藝高超
7、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贊美了藝人口技的“善”。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的一個顯著特點。
8、提問:在這三個場景中,作者除了描寫口技者高超技藝和聽眾的反應外,作者有沒有直接進行評論?
討論并歸納:有,中在第二段中說“眾妙畢備”;
第四段中有“不能指其一端,不能名其一處”。
9、提問第一、五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兩段相互呼應,既突出了舞臺道具簡單,也反襯了口技表演的熱鬧,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藝,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
10、總結
口技表演者技藝“善”,作者對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繪聲繪色,亦善,這種描寫方法,給人生動形象,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
11、知識拓展:課外閱讀《老殘游記》選段《絕唱》,小說中有些精彩的音響描寫,揣摩兩文中有關語句。
《口技》學案 篇6
余映潮教例評析
提倡課堂智能練習
——《口技》教例評析
[教例簡述]
這是余映潮老師的一個教例。
教學基本任務:品讀、積累,并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時間分配:教師大約15分鐘,學生大約30分鐘,以學生活動為主。
1、讀
第一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沸沸揚揚。第二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次朗讀——請同學們讀得層次分明。第四次朗讀——請同學讀得有景有情。
2、說。
①這篇課文可用一個“善”字拎起。“善”在哪里,怎樣寫“善”?請同學每人用“善在……它寫出了”說一句話。
②從“口技表演”的角度,形成課堂教學的簡略板書:
一字立骨—善—聲音有大小 有內外 有高底 有動靜 有遠近 有分合 有疏密 有點面 有張弛 有明暗
3、做—討論、完成課堂智能練習:
①指出用法特別詞的意思。
善( ) 宴( )
乳( ) 一( ) 嗚( )
②你一定能找出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③下面的詞古今詞義區別較大,試說說看。
但( ) 覺( ) 是( ) 畢( ) 目( )
意( ) 少( ) 雖( ) 名( ) 色( )
股( ) 走( )
④解釋詞義之后,你認為下面五個詞屬于( )
妙:眾妙( )畢備 以為妙( )絕
絕:以為妙絕( ) 群響畢絕(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 )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 ) 滿坐( )賓客
起:大呼火起( ) 夫起( )大呼
⑤瞧,課文中還可以找出不少的近義詞呢。
群響畢絕——( ) 滿坐寂然——( )
變色離席——( ) 大啼——( )
一時齊發——( ) 中間……之聲——( )
撤屏視之——( ) 驚覺欠伸——( )
⑥現在,該輪到你獨立地進行發現了!你該積累一個怎樣的詞語板快呢?
[評析]
這節課是文言文教學中一節典型的“誦讀,品析,積累”課。“讀、說、做”三步既表現一種教法,也點示了對文言課文的一種學法。
最有新意的是這一份《課堂智能練習》——我們在觀察課中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項的練習。它充滿了創造性,真是匠心獨運。
這份“智能練習”可能表現了教者這樣一種思考;大面積上的閱讀教學,存在著兩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一個是課堂積累太少,學生的課堂學習筆記主要被圖形板書所覆蓋,從語言理解、語言品析、語言運用的角度來看,它們的價值有限。二是技能訓練力度不夠,學法指導、思辨訓練、聯想遷移訓練和語言文字處理能力的訓練都比較薄弱。而設計得比較好的課堂練習就能解決一些這兩上方面的的問題。
從上面的“智能練習”可見,學生們不僅僅只是“做”練習;他們要“做”,還要分析、歸類、聯想、概括、發現。這樣,“練習”的層次就高了——它訓練了“知”,也訓練了“智”與“能”!
這咱“翻新”給我們以啟示:原來,在有心人的眼中,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節內,都有廣闊的創造空間。
我們提倡這種價值的課堂智能練習。
《口技》學案 篇7
《口技》一文中第二部分是描寫精彩的口技表演,其內容是兩個聲響場景組成的一次深夜火警。第一個聲響場景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再由醒入睡的過程;第二個聲響場景是表演一次從發現“失火”到“救火”的情況。好像“失火”是從“忽一人大呼‘火起’時開始的,其實不然。在講解課文時應該補充說明如下:
第一個聲響場景(一家四口由睡到醒)是因“深巷中犬吠”引起(“驚覺欠伸,而犬吠又是由失火引起的。此時就應講清:因犬的聽覺和嗅覺特別靈敏,所以火災初起時能驚而“吠”。此時微火蔓延,犬吠聲聲驚醒了一些人(口技只能表現一家,實為多家。)火勢還在不斷蔓延,但狗叫了一陣以后,習慣了火發出的“聲”“光”,停止了“吠”聲,因而這一家又由醒入睡,從而結束了第一個聲響場景(靜—動—靜)。
火勢繼續發展,光與聲逐漸增強,總得要驚醒附近的某一個人(況且有許多人已被前次“犬吠”聲驚醒,正處于半寐之中),一發現火光,必然“大呼‘火起’”,“俄而百千人大呼”。這就自然引出了第二個聲響場景。
以上內容在講解口技表演時,用簡單明了的口頭語言向學生交代清楚,既不耽誤課堂時間,又可使學生懂得兩個聲響場景的內在聯系。前為“火驚犬吠”“犬吠人醒”,但人末發現火情而又入睡;后為“一人大呼”“百千人大呼”,引起“百千犬吠”。
這樣,使學生對本文層次領會得更加深刻,從而進一步理解我國古代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及其智慧和才能。
《口技》學案 篇8
一、給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注音,將它的字母填入括號內。 1.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a.jué b.jiào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 a.jiān b.jiàn3.賓客意少舒( ) a.shǎo b.shāo4.曳屋許許聲( ) a.xǔ b.hǔ5.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a.jǐ b.jī6.夫齁聲起( ) a.hān b.hōu7.夫叱大兒聲( ) a.chì b.chī8.滿坐賓客無不伸頸( ) a.jìng b.jǐng9.曳屋許許聲( ) a.yè b.zhuài10.盆器傾側( ) a.qǐng b.qīng二、下邊對句子劃線中的詞的解釋,正確的,在括號里打“√”,錯誤的,改正過來,寫在括號內。1.雖(雖然)人有百手 ( )2.會(適逢)賓客大宴(舉行宴會)( )3.但(但是)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 )4.兩股(大腿)戰戰 ( )5.不能名(說出)其一處 ( )6.幾欲先走(行走) ( )7.當是(這)時,婦手拍兒聲 ( )8.婦撫兒乳(吃奶) ( )9.中間(其中)力拉崩倒之聲 ( )10.京中有善(擅長)口技者 ( )三、根據課文填空。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這篇文章節選自 朝 編選的筆記小說 。
2、課文對聲音的描述可謂惟妙惟肖: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驚醒之后,各種聲音有 。
⑵描述突遭大火時“百千齊作”的聲音有 。3、課文中有三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動作:
⑴在口技人摹擬四口之家的生活圖景時,聽眾表現出全神貫注并聽得細致入微的樣子: ⑵在表演者摹擬一家人醒而復睡以后的情形時,聽眾的神情動作的變化是: ⑶在表演者摹擬火災時,聽眾“如臨其境”,其表現為: 4、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坐: ) ⑵婦撫兒乳(撫: )
⑶施八尺屏障(施: ) ⑷眾賓團坐(團: )
⑸婦拍而嗚之(嗚: ) ⑹奮袖出臂(奮: )
⑺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股: ;幾: ;走: ) ⑻兒含乳啼(乳: ) ⑼側目,微笑(目: )⑽一時齊發,眾妙畢備(一時: ;妙: ;畢: ) ⑾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 ;少: ;舒: ;稍稍: )⑿會賓客大宴(會: ;宴: ) ⒀雖人有百手(雖: )⒁不能指其一端(指: ;一端: ) ⒂群響畢絕(畢: ;絕: )⒃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于是: ) ⒄中間力拉崩倒之聲(間: )5、文中總領全文,集中表現口技表演者技藝精湛的一個詞是 。
6、下列各組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擇其善者而從之c、畢:眾妙畢備 群響畢絕 d、坐:滿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7、下面對課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藝。
b、本文既可以當作場景描寫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c、聽眾的反應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屬正面描寫。
d、文章結尾處道具的重現,強調其表演工具的簡單,突出其技藝在“口”,點明題意。
8、從文中找出相應的時間詞語:
表示突然發生: 表示同時發生:
表示相繼發生: 表示在特定時間內發生:
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
四、閱讀課文全文,完成練習。1、表演者摹擬深夜中一戶四口由睡到醒,又由醒復睡,繼而失火群亂的情景,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全文從三個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藝高超: 、 、 。2、注音。 中間( ) 曳( )屋3、與“賓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暢 b、動作舒緩 c、舒筋活血
4、與“不能名其一處”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狀 b、至理名言 c、有名無實
5、對“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一句理解恰當的是( )a.所有能夠模仿的,這里都有。 b.凡是別處有的,這里沒有什么不具備的。c.一切應該有的聲音,這里沒有什么不具備的。 d.凡是應該有的,這里都有。6、對“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一句理解正確的是( )a. 中間有人用力拉屋架,發出崩倒的聲音。b.中間有人用力推拉,發出房倒的聲音。c.其中夾雜有劈里拍拉屋倒塌的聲音。 d.其中夾雜著崩倒的聲音。7、課文第四段對聲音的描寫的特點是( )
a、聲音由小到大 b、聲音由遠到近
c、聲音由內到外 d、聲音由單一到混合
8、將課文第四段劃分層次,并簡要說明理由。
9、本文運用了正確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寫口技人的表演內容,屬于________描寫;而賓客們的表情動作,屬______描寫。賓客們“幾欲選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藝人的__________。10、翻譯下列句子:
⑴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⑵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⑶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⑷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⑸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 ⑹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11、按要求摘出原句:
對聲音作概括描寫的句子:
文中議論的句子:
12、作者在課文第二段中是怎樣表現口技之“善”的?
13、結合全文來看,文中前后兩次清楚地交代了極簡單的道具,從內容上和結構上來看這有何作用?
附《口技》全文翻譯: 京城里有個擅長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一起圍坐在圍幕前面。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圍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場安靜下來,沒有敢大聲說話的。 遠遠地聽到深巷里的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呵欠,伸著懶腰,她的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了。婦人拍著孩子喂奶,小孩含著奶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輕聲哼著哄他睡覺。又有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奶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發出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維妙維肖。全場的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瞇著眼睛,微笑著,暗暗地贊嘆,認為表演得好極了。 沒有過多久,丈夫打鼾的聲音響起來了,婦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隱隱約約地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盆子等器具傾斜打翻的聲音,婦人在睡夢里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漸漸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里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打抖,幾乎想要搶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圍幕一看里面,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口技》教案
.《口技》教案2
.《口技》教學設計abc
.《口技》教案3
.《口技》教學參考
.《口技》教案4
.《口技》教案5
.《口技》教案6
林嗣環《口技》教案7
.《口技》同步練習1
.《口技》同步練習2
.《口技》習題精選
《口技》flash在線欣賞課件
《口技》flash課件2
《口技》mp3音頻朗讀
《口技》ppt課件10
《口技》ppt課件11
《口技》ppt課件12
《口技》ppt課件5
《口技》ppt課件6
《口技》ppt課件7
《口技》ppt課件8
《口技》ppt課件9
《口技》rm視頻素材
《口技》wav課文音頻朗讀
《口技》林嗣環(清)mp3課文音頻朗讀
《口技》演示課件2
《口技》練習課件
《口技》課件
《口技》課件4
上一篇:琵琶行(并序)·課后練習
下一篇:林嗣環《口技》默寫練習
《口技》學案 篇9
《口技》
我國古代有許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關于作者: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人。清順治六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關于口技: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學習課文,按注釋讀一遍課文,把字音讀正確,理解生字生詞的意思,了解故事情節,按層次理解課文內容,口述或筆譯全文。
思考:
1、“京城有善口技者”,從課文的哪些描寫可以看出表演者“善”口技?
口技表演者的道具;表演的內容;聽眾的反應。
2、文章第一段寫了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3、本文記敘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說說作者是怎樣寫出聲音的遠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樣把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描摹出來的。
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如:犬吠聲,婦人欠伸聲,其夫囈語聲。
聲音大小相同。如:兒醒大啼聲;夫醒聲;婦撫兒乳聲,兒含乳啼聲,口中嗚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
聲音疏密錯落,或由密而疏,微聞余響。
如:夫 聲,婦指兒漸拍漸止聲;鼠作作索索聲,盆器傾倒聲,婦夢中咳嗽聲;或由疏而密,百千齊作,驚心動魄;如:一人大呼火起聲,夫起呼聲,婦起呼聲,兩兒哭聲及百千人大呼聲,百千兒哭聲,百千犬吠聲,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4、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
這樣寫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深入探求:
1、本文寫作上是以正面描寫為主還是以側面描寫為主?
先看文章中有關正面描寫部分。文中以較多的篇幅刻畫描寫了口技人的精彩表演。如“當是時,婦手拍兒聲,……眾妙畢備。”又如寫火災場面時,文中寫到:“俄而百千人大呼,……潑水聲……”這些描寫,都從正面形象而生動地刻劃了口技人表演的卓越技巧。由此可見,本文在正面描寫方面,確有其“善畫聲”的獨到之處,也是符合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的。
另外,文章為了襯托口技人表演的技巧之高,也同時在側面描寫方面有生動的刻畫。如通過寫聽表演的賓客的神情動作來烘托口技表演的精彩,又如通過文章首尾兩次寫口技人表演道具之簡單:“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與表演內容中所摹擬的“百千齊作”之聲,形成對比,等等。都是從側面表現了口技人技藝的高超。
綜上所述,本文在寫作上應該是以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為其主要特色的。
2、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
有以下3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
①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②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
③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的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彩。
3、本文在文言詞方面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古今異義詞
但 古義:只 今義:表示轉折的連詞
聞 古義:聽 今義:用鼻子嗅
雖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股 古義:大腿 今義:屁股
走 古義:跑 今義:步行
②一詞多義
乳:“婦撫兒乳” 動詞,喂奶
“兒含乳啼” 名詞,奶頭
絕:“以為妙絕” 副詞,極
“群響畢絕” 動詞,盡,消失
③詞性活用
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原為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擅長”。
名:“不能名其一處也”原為名詞,活用為動詞,“說出”。
測試
1、加紅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驚覺(jué) 囈語(yì) 伸頸(jǐng) 既而(jí)
B、叱責(chì) 傾斜(qǐng) 意少舒(shāo) 未幾(jǐ)
C、犬吠(fèi) 少頃(shǎo) 曳屋(yè) 咳嗽(sòu)
D、崩倒(bēng) 屏障(píng) 幾欲先走(jǐ) 許許聲(xǔ)
2、下列各組加紅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是( )
A、眾賓團坐:坐立的“坐” 滿坐寂然:通“座”,座位
B、以為妙絕:到極點 群響畢絕:極,極端的
C、婦撫兒乳:奶頭 兒含乳啼:乳頭
D、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向,意向
3、《口技》作者是 , 朝人。
課內閱讀題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4、依次解釋加紅詞,正確的一項是( )
覺 是 畢 無
A、睡醒 這 全,都 沒有一個
B、睡覺 這 完全 沒有
C、覺醒 那 都 沒有
D、睡醒 那 完全 沒有一個
5、概括段意準確的是( )
A、這段話寫口技人的表演情況和聽眾的反應。
B、這段話寫口技人以口技摹仿一家人睡覺的情形。
C、這段話寫口技人以口技摹仿四口之家被深夜犬吠驚醒的過程和賓客對表演者高超技藝的默嘆。
D、這段話寫口技人以口技摹仿四口之家被深夜犬吠驚醒的過程和賓客對表演者高超技藝的贊嘆。
參考答案
1、
答 案:C
知識點:多音多義字的辨析;文言文中特殊字音的掌握。
解 析:A項中,“既”讀音應為jì,“既”和“即”要注意分清,“即”讀jí。B項中,“傾”應讀qīng,這個音經常被讀錯。D項中,“幾”在這里讀jī,“幾乎”的意思,這是一個多音字。“許”在本文讀hǔ,是一個象聲詞,形容房屋倒塌的聲音。
2、
答 案:A
知識點:對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現象的掌握。
解 析:A項中,第一個“坐”是動詞,坐立的坐;第二個“坐”是通假字,通“座位”的“座”。B項中,“群響畢絕”的“絕”是“停止、消失”的意思。C項中,“婦撫兒乳”的“乳”是名詞做動詞,“給……喂奶”的意思。D項中,“不能指其一端”的“指”是動詞,“指明,指出”的意思。
3、
答 案:林嗣環 清
知識點:對作家作品知識的掌握。
解 析:《口技》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這本書的作者是清朝學者張潮,這是他編選的,但要注意文章的作者是林嗣環。
4、
答 案:A
知識點:對文言文中一些詞義的理解。
解 析:“驚覺”的“覺”這里讀jué,是“覺醒”的意思,而不是“睡覺”的“覺”(jiào)。“是”在文言文中作代詞,“"這,這樣”的意思。“畢”在這里作副詞,“全,都”的意思。“無”在文中與“不”連用,雙重否定表肯定,指所有的人都伸頸……,所以是“沒有一個”的意思。
5、
答 案:C
知識點:對文章意思的概括。
解 析:A項概括得太空泛,不能明確文章的內容。B項概括得不全面。D項內容概括得很全面,但賓客對口技表演的反應不是大聲的贊嘆,而是“微笑,默嘆”,不出聲地,心領神會地。所以C項最全面,準確。
中 考 解 析
1.文言語句加紅色字讀音有錯誤的是
A.其夫囈語(yì) 湯熨之所及也(tāng)
B.以嚙人,無御之者(niè)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kuì)
C.人則無法家拂士(bì) 默而識之(zhì)
D.神情與蘇、黃不屬(zhŭ)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gēng)
【考點】:文言詞語的讀音
【分析】:答案為A項。“湯熨之所及也”中的“湯”是通假字,同“燙”,應該讀四聲,用熱水焐。
2.解釋紅色的詞都正確的是
A.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食:同“飼” 見:同“現”
B.屠不窘,恐前后受其敵 窘:困窘急迫 敵:脅迫,攻擊
C.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書:書信 罾:用網捕
D.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植:種 褻:親近而不莊重
【考點】:詞語的含義
【分析】:答案為B項。A項中的“食”應該讀shí,“吃”的意思。C項中的“書”是動詞,“寫”的意思。D項中的“植”解釋有誤,“植”在句中是“樹立”的含義。只有B項中的解釋都是正確的。
3.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理解不正確的是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能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A.本段開頭以“古仁人之心”與“二者之為”相比較,引出了下文的議論。
B.“退亦憂”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相呼應。
C.“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D.這段文字,抒發了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政治抱負。
【考點】: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
【分析】:答案為B項。選文中的“退亦憂”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相呼應。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相呼應的是“進亦憂”。“進”即指“居廟堂之高”,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退”即指“處江湖之遠”,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口技》學案 篇10
一、學習目的:
1、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正確朗讀翻譯全文,重點理解表示時間的詞語。
4、揣摩語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并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5、通過想象,關鍵抓住口技表演的藝術構思,深入思考,體會文章的精彩片斷。
二、學習步驟
(一)整體感知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
在中華民族燦爛多姿的表演藝術寶庫里,就有這樣一顆璀璨明珠——口技。它用人的聲音模仿大自然及人類生活的萬事萬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口技》一課,就記敘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藝術家的一場精彩的表演。同學們讀后一定會有如治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二)了解作者、出處。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并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三)朗讀全文,注意劃出不會讀、讀不準的字,并標上注音。
少頃(shǎo )犬吠(fèi )囈語(yì )夫叱大兒聲(chì)夫齁聲起(hōu)
意少舒 (shāo)中間(jiàn)曳(yè)屋許許(hǔ)聲 幾欲先走(jī)
(四)了解全文大意及結構。
很明顯,全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進行記敘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來敘事的。
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所用道具的簡單。
(五)研讀第一部分。
1、朗讀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點、道具、氣氛。
2、思考:
①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說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②“滿坐寂然,無敢嘩者”一句說明了什么?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滿坐寂然,無敢嘩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3、注意掌握本段中重點詞句。
善:擅長 廳事:大廳、客廳 施:放置 會:恰逢,正趕上 但:只 聞:聽見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譯文: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圍幕,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六)文章的第2、3、4這三個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的聲響,聽讀這一部分,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個場景?
(1)第一個場景:夢中驚醒。(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
(2)第二場景:漸入夢鄉。(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3)第三場景:火起群亂。(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2、作者按什么順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聲音?
這一部分,作者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描摹,請同學們劃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遙聞……既而……當是時……未幾……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①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到大;
②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說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
③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婦大呼”、“兩兒齊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說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
從三個場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3、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技藝高超。
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說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嘆”表明對表演者的贊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
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
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4、小結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贊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
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復雜,由馳緩而漸趨緊張。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聲情潛伏;最后一個場景是整個表演的高峰,情節發展的高潮。
文章寫得波瀾疊起,變化萬端,動人心魄。
5、這一部分需要重點掌握的字句。
婦撫兒乳 (動詞,喂奶) 手有百指(名詞,手指)
兒含乳啼 (名詞,乳頭) 不能指其一端(動詞,指出)
賓客意少舒:心情;稍微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雖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處:說出
奮袖出臂:卷起 兩股戰戰:大腿
幾欲先走:幾乎、差點兒;跑
(七)朗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第1段相重復,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器物。
(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
1、分析理解:課文除了直接從正面寫表演的過程,還有側面的襯托,哪些地方是側面描寫?有何作用?
側面襯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開頭和結尾部分對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過程中觀眾的神情舉止的反應。這樣從正面表現,從側面襯托,生動地表現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帶來的巨大藝術魅力。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么好處?
“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里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制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渲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九)總結全文。
本文正是這樣通過細膩的刻畫描寫展示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贊揚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十)完成課后練習。
一熟讀課文,根據提示,畫出并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
1表現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①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
2、表現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①響聲大作,由少而多。
②百千齊作,應有盡有。
1、①“遙聞深巷中有犬吠……眾妙畢備”,寫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其中“遙聞深巷中犬吠……絮絮不止”,寫深夜的寂靜氛圍以及一家四口陸續醒來后的各種聲音;“當是時……眾妙畢備”以排比的句式,急促的語勢,合寫五種聲音,猶如一部大合唱,使人感到一家四口在靜夜的喧鬧氣氛。
②“夫聲起……婦夢中咳嗽”,寫聲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表現了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聲起”,寫丈夫由醒到睡;“漸拍漸止”,寫出拍兒聲由大到小的變化,給人一種輕慢的聲感,說明婦人和小兒正慢慢入睡;“微聞”的“微”字,表示聲音很弱。老鼠作作索索聲,盆器傾側聲,婦人夢中咳嗽聲,都很輕微,襯托了深夜寂靜的氛圍。
2、“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寫響聲大作,由少而多;“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不能名其一處也”,寫聲音百千齊作,應有盡有。逼真地表現了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先用三個“……大呼”、一個“……齊哭”,繼之以三個“百千……”,又加之以“……百千齊作”“又夾百千……”等句,寫發現火情、火勢漫延和人們救火的情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以及兩組相同的句式“雖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處也”,總寫火場的聲音之多之雜。極力渲染火場的緊張氣氛,使人感到火情的緊急,火勢的猛烈,救火人的慌亂,猶如置身于救火現場。
二聯系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多次描述聽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文中三次描述聽眾的反應:
一是“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伸頸”“側目”說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表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出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此時,聽眾已經進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與“伸頸”“側目”對照。“稍稍”是“逐漸”“漸漸”的意思,細致地表現了賓客情緒由緊張到松弛的漸變過程。說明聽眾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難以自持。
三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動作,說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使聽眾仿佛置身于火場,不禁以假為真,完全進入口技表演所營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2文中前后兩次把極簡單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表演者的技藝有什么作用?
從文章的結構上看,前后呼應,使文章的結構完整;同時也從側面表現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會:適逢,正趕上,恰好。宴:舉行宴會。
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但:只。聞:聽見。
3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乳:喂奶嗚:發出嗚嗚的聲音
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稍微。稍稍:漸漸。
5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雖:即使。名:說出。
6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臂出袖,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股:腿。走:跑。
四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橫線上。然后以這些詞語為線索,背誦全文。
少頃 既而 是時 一時 未幾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發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 少頃 未幾
(十一)課外練習: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囈語( ) 夫叱大兒聲( ) 齁聲( )
意少舒 ( ) 曳( )屋許許( )聲 幾欲先走( )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2、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3、幾欲先走: 4、雖人有百手:
三、解釋下列多義詞。
眾賓團坐( ) 手有百指( )
滿坐寂然( ) 不能指其一端( )
四、選出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盆器傾側:盆子、器皿翻倒傾斜。 B、會賓客大宴:開會時為賓客擺宴席。
C、群響畢絕:各種聲響都停下了。 D、施八尺屏障:安放了一面八尺長的屏風。
五、 對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A、許多賓客相聚而坐。一會兒,但是等到屏障中醒木一拍,全場都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B、眾多賓客相聚而坐。過了一會,只聽到圍幕中醒木一拍,全場都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C、眾多賓客,團團圍坐,過了一會,只聽到圍幕中醒木一拍,全場都坐下了,很安靜,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D、眾多賓客相聚而坐,過了一會,但是聽到屏障中撫尺一放下,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六、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 。
1、這段文字選自課文___ 作者是___ 。
2、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
A、口技人坐屏障中 滿坐寂然 B、婦撫兒乳 兒含乳啼
C、群響畢絕 眾妙畢備 D、不能名其一處 有名無實
3、在上文中橫線上填上原文語句,并把它翻譯成現代語。
翻譯:①
②
4、從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___。
七、課外拓展。
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①,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急。主人默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o,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無大患。今論功而請客,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請之。
【注釋】 突:古代仕旁突起的出煙火口,相當于現在的煙囪。②上行(háng):上列,指上座。③鄉:同“向”,從前。④寤:同‘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傍有積薪:柴草 ②客謂主人更為曲突:改
③俄而家果失火:不久 ④不者,且有火患:將要
2、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合原意的一項是:( B )
A、幸而得息:很僥幸把火熄滅了。
B、余各以功次坐:我們各人論功勞擺座位。。
C、鄉使所客之言:從前假使聽了那個客人的話。
D、焦頭爛額為上客邪?那些頭部燒焦、額頭灼傷的人反而成了上客嗎?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災禍臨頭才去搶救。(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不然將有禍患發生。)
《口技》學案 篇11
口技是優秀的民間表演技藝,是雜技的一種。起源上古時期,人們用于狩獵,模仿動物的聲音,來騙取獵物獲得食物。下面是《口技》閱讀題及答案,請參考!
《口技》清 林嗣環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喬山人善琴》 清 徐珂
國初,有喬山人者善彈琴。精于指法,嘗得異人傳授。每于斷林荒荊間,一再鼓之,凄禽寒鶻①,相和悲鳴。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獨奏洞庭之曲。鄰媼③聞之,咨嗟惋嘆。既闋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謂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媼曰:吾夫存日,以彈絮為業。今客鼓此,酷類其聲耳。
注釋: ①鶻(gǔ):一種兇猛的鳥。 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都城。 ③媼(ǎo):老婦人。 ④闋:止息,終了。 ⑤款扉:款,敲;扉,門。
《口技》閱讀題目: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2分)
A.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B.幾欲先走
C.款扉扣之 D.今客鼓此
2.選出下列加點詞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項。( )(2分)
A.無敢嘩者/念無與為樂者 B.以為妙絕/愚以為宮中之事
C.以彈絮為業/以叢草為林 D.酷類其聲耳/其真無馬邪
3.用現代漢語解釋【甲】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4.請用自己的話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擬的三個場面。(3分)
第一個場面:
第二個場面:
第三個場面:
5.試設想一下:【乙】文中喬山人聽了鄰媼的回答后,心里會怎么想?(2分)
6.【甲】【乙】兩文都用了側面烘托的表現手法。請從【乙】文中舉一個例子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2分)
三《口技》比較閱讀20xx-06-20 19:55一、拓展閱讀題(13分)
揚州郭貓兒,善口技。庚申(清康熙20xx年),余在揚州,一直挾貓兒同至寓。比(及至)喚酒酣,郭起請奏藻技,于席右設圍屏,不置燈燭,郭坐屏后,主客靜聽。
久之,無聲。少之,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俄聞父呼其子曰:天將明,可以牽豬矣。其子起至豬圈中飼豬,則聞群豬爭食聲,吃食聲,其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其子遂縛一豬,豬被縛聲,磨刀聲,殺豬聲,豬被殺聲,出血聲,燖(xún)剝聲,歷歷不爽也。父又謂子曰:天已明,可賣矣。聞肉上案聲,即聞有買賣數錢聲,有買豬首者,有買腹臟者,有買肉者。正在紛紛爭聞不已,砉(huā)然一聲,四座俱寂。
1.根據上下文的意思,解釋下列字詞。(2分)
(1)挾: (2)俄: (3)藻技: (4)歷歷不爽:
2.本文作者一共寫了哪幾種聲音?(4分)
3.從文中我們可得知口技表演者郭貓兒表演的口技主要內容是什么?(2分)
4.翻譯群雞亂鳴,其聲之種種各別。 (2分)
5.試分析本文與課文的異同。(3分)
《口技》閱讀答案
1、(每詞1分,共3分)
⑴夾雜; ⑵說出; ⑶跑;
2、(6分)
⑴(直到這時,)客人們的心情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漸漸坐正了身子。(3分)
⑵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明確指出哪一種聲音來。
3、(3分)B
1A.覺:睡醒。 B.走:逃跑。
C.叩:問。 D.鼓:彈奏。
2.(2分)D
3.(2分)里面(中間)夾雜著噼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
4.(3分)第一個場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
第二個場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
第三個場面:失火、救火。 (意對即可)
6.(2分)例子:凄禽寒鶻,相和悲鳴。好處:有力地烘托了喬山人彈琴技藝的精湛。
一、1.(1)邀請偕同 (2)不久 (3)小技(客氣說法)(4)清楚地聽,沒有差錯
2.群雞亂鳴聲,父呼其子并謂其子聲,子飼其豬聲,群豬爭食聲,吃食聲,父燒湯聲,進火傾水聲,豬被縛聲,殺豬聲,豬被殺聲,出血聲,燖剝聲,肉上案聲,買賣數錢聲,買肉聲。
點撥:從模擬的聲音之多,表現的技藝之高;從模擬的聲響之有序,表現的敘事有條理可以看出。
3.父子殺豬賣肉
4.許多雞亂叫,它們的聲音互不相同,各有區別。
5.與課文一樣,本文也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一對父子晨起喂豬、殺豬、賣肉的過程。不同的是在寫法上課文運用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本文則是正面描寫為主。
《口技》學案 篇12
一、學習目標:1、把握課文內容,驚嘆我過古代口技藝術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2、體會作者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的寫法。3、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積累、認讀、理解、鑒賞與評價等能力二、教學設想1、本文雖是一篇文言文,但是在掌握了重點詞語的前提上,借助注釋學生不難通讀全文,而且較容易被口技藝人帶入奇妙的聲音世界。2、通過自讀→討論→點撥式的教學方法,抓住重點問題:即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區別與各自的作用。3、運用表演的方法進一步了解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二:教學過程1、導入:“醒木一響,老師上場”(教師可以利用教學用具黑板擦演示一下,以引起學會的注意)同學們,在自己的記憶中搜索一下,一般是什么人會用到這種醒木?……升堂斷案的縣官,那叫驚堂木。古代藝人表演用到的開場道具,例如說書的,還有我們今天要來認識的這位——京中善口技者。2、交流預習所得。(1)字(2)詞:歸納一下文中表示“一會兒”的時間副詞(3)全文內容摘要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三個場面: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 (第2自然段)一家人由醒而夢 (第3自然段)火起后眾人的驚亂惶恐 (第4自然段)(4)一句話說出你讀后感受為口技藝術的魅力所折服驚嘆表演者高超的技藝3、梳理課文緊接著預習交流環節的第4進行提問:作者是怎樣硐摯詡頰吒叱家盞模?/div>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技藝高超的證據來(三分鐘)找出以后,小組討論,看看自己找出來的是正面描寫還是側面描寫。討論以后,交流結果:(1)第一段中“京中有善口技者”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技藝高(正面)如果我們采用一種簡單的方法,找出其中一個字來說明技藝高,應該是哪個字? 明確:“善”,統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都是圍繞“善”來展開的。 四個“一“,極力渲染道具之簡單,以襯托后面所介紹的藝人技藝之高超。(2)第二段中:第一階段的表演(正面描寫——“遙聞……眾妙必備”“遙聞”,說明聲音之遠,“欠伸”、“囈語”則在近前,表明了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表現了事情發生在深夜,人們熟睡之后,“犬吠”烘托了夜深人靜的氣氛,也成為一家人醒來的緣由。接著便寫一家四口人逐次醒來,孩子哭鬧,大人喂奶,呵斥的聲音,摹寫了由一種聲音的表演轉到幾種聲音的混合表演,掀起了表演的第一次高潮,排比句式“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鳴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摹寫五種聲音,造成一種奇妙的效果。(3)第三段中:表演本身(正面描寫)“夫鼾聲起……夢中咳嗽”寫一家人醒后又入睡的過程,把聽眾由喧鬧聲引入夜深人靜的境界。這段寫一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生活氣息,又有情節上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表演效果(從側面表現):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4)第四段中:全文高潮(正面描寫)前兩句先寫起火和一家人的初步反應,接著便把聲音由臥室引到室外,由一家人變成眾多人,表現了火勢發展之迅猛,然而又對火場中的聲音作了集中的描寫。“中間”“又夾”說明了許多聲音相互攙雜。觀眾表現(側面)“于是……幾欲先走”(5)第五段中:觀眾表現,五個“一”連用,與開頭照應(側面描寫)4、假若把文中這些側面描寫的部分去掉,同學們看,好不好?側面描寫的襯托作用,使文章的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感染力。5、文中的這些側面描寫又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文中的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場面表演中觀眾的反應 “伸頸”“側目”,聽得入神,被表演吸引 “微笑”“默嘆”對表演者的贊賞,進入情境 “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說明觀眾融入情境 “無不變色離席……”“幾欲先走”已完全進入情境 失去了自持能力。二是首尾兩段對道具和氣氛的描寫。6、拓展訓練(1)你會模仿小動物(如鳥、貓、雞、鴨子等)、樂器或其他事物的聲音嗎?7、作業:練筆: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寫一篇200字的小文章,描寫你所看過的一段精彩演出。
《口技》學案 篇13
閱讀提示
林嗣環,字鐵崖,清朝福建晉江人,順治年間進士。
你聽過口技嗎?這是一種傳統技藝,是藝人長期在生活中仔細觀察、專心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的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聽眾的反應,描繪出當時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內容,生動的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中一戶四口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發生火警、救火的情景,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這篇文章既可以作為描寫場景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兵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練習
一 作者對口技的表演、繪聲繪色,摹寫逼真。請將課文中兩個場景所表演的聲響填寫在括號內,可以引用原文,也可以用自己的話。
第一個聲響場景,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1.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小及大。
( )
2.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 )
第二個聲響場景,表演一次從失火到救火的情況。
1. 由微弱而喧鬧,由簡單而紛繁。
( )
2.百千齊作,應有盡有。
( )
二 課文里表示時間的詞語,既表明事件的時間關系,也具有銜接前后事件的作用,請把這些時間性的詞語(少頃、既而、是時、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按照下邊的分類填在橫線上。
1.表示突然發生
2.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
3.表示兩事相繼發生
4.表示在特定的某個時間之內發生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
三 下邊列出課文里的三個短語,每個短語又附有三個短語。分別指出所附三個短語里加黑的詞,哪個跟課文短語里同一個詞的用法相同。
1.眾妙畢備
畢業典禮 畢生精力 丑態畢露
2.賓客意少舒
心情舒暢 動作舒緩 舒筋活血
3.不能名其一處
莫可名狀 至理名言 有名無實
四 你聽過口技表演嗎?如“火車進站”“軍營的早晨”“歡度國慶”“蟲鳥鳴叫”,或者別的什么,如記憶猶新,不妨作一番描述,有可能的話,在班上摹擬一下。
五△自讀課文里劉鶚的《絕唱》,是描述說書的,把它和《口技》比較一下,兩篇文章內容的安排上有什么異同?
六 背誦全文。
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空中設想,余音怎樣會得繞梁呢?又怎會三日不絕呢?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每次聽他說書之后,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無論做什么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徹些!
劉鶚《老殘游記》
作 文 訓 練
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造橋是為了過河。如果把“過河”比作說明目的,那么“橋”就是說明方法。沒有作為說明方法的橋,過河的目的就是空話。恰當的說明方法就好比一座比較理想的橋。恰當,是指能夠恰如其分的說明事物或事理。課文里用到的說明方法都可以比作理想的橋。比如用“游擊戰、陣地戰”這種分類法來說明沙漠進攻人類的方式,用的就是恰當的說明方法,因為它準確而醒目。《統籌方法》主要是用圖表來說明統籌方法的作用,圖表這種說明方法用在這里也是十分恰當的。如果改用文字說明,不知要增加了多少篇幅,而且還不如用圖表說得清楚明白,一目了然。讀了《口技》,使人感到摹寫狀貌給人的感受是形象的、具體的。本單元的課文都可作為說明方法用得恰當的范例。
本單元的作文訓練是說明事物的方法。自然,采用什么說明方法,取決于說明的目的和事物的特征。
參考題目
一 看圖作文
充分運用圖示的知識,針對某些青少年挑食的不良習慣,寫一篇說明文。題目自擬。
身體的生長和發育需要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是身體熱量(即能量)的主要來源;脂肪是另一個重要的熱量來源;礦物質中的鈣、鎂、磷是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
二 給材料作文
1.這里有三種有關海市蜃樓的材料:第一種材料是新華社濟南的新聞報道;第二種材料是對海市蜃樓現象、形成原因和觀察者的感受的說明;第三種是海市蜃樓目擊者的所見所感。請你根據三種材料,寫一篇說明文。題目自己確定。
(一)
據新華社濟南6月19日電(記者 劉關權)山東電視臺記者孫玉平在國內首次拍攝到海市蜃樓的現場實況,18日晚在電視臺播出,山東觀眾大飽眼福。
這次海市蜃樓發生在被稱為人間仙境的蓬萊閣對面海域。從17日下午14時20分延續到19時左右。從蓬萊閣向北望去,在長達100多里的遼闊海面上出現了種種奇觀,忽而是多孔橋般的奇景,忽而顯現出從未見過的島嶼。其間有清晰的高樓大廈,周圍有冒煙的煙囪,在波濤萬頃的海面上展現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畫卷。無數游人涌向海邊競相觀看。
據悉,這段錄像將送中央電視臺播放。
(二)
海市蜃樓是光的折射產生的一種現象。夏天海面附近的溫度比高空低,空氣由于熱脹冷縮,上層的
示意圖:海市蜃樓
空氣就比海面附近的空氣稀疏,遠處物體反射的太陽光,在射向空中的過程中,由于空氣疏密發生變化而折射,逐漸向地面彎曲(示意圖),進入觀察者眼中,逆著光線望去,就覺得好象是從海面上空的物體射來的一樣。
(三)
記得是春季,霧蒙天,我正在蓬萊閣后面拾一種被潮水沖得溜光滾圓的鵝卵石,聽見有人喊:“出海市了!”只見海天相連處,原先的島嶼一時不知都藏到哪兒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從來沒看過的山巒,黑蒼蒼的,像水墨畫一樣。滿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隱隱露出一帶漁村。山巒時時變化,一會兒山頭現出一座寶塔,一會兒山洼里現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動著許多黑點,影影綽綽的,極像是來來往往的人馬車輛。又過一會兒,山巒城市漸漸消散,越來越淡,轉眼間,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見了,原先的島嶼又在海上現出來。
(節選自楊朔《海市》)
2.參考下邊有關老鼠的一些資料,自擬作文題。
(1)老鼠能鉆過不到本身1/4大小的洞;從五層樓高處摔下來也安然無恙;嗅覺及得上警犬,因而美國警方曾馴養一些老鼠來檢查嫌疑分子的行囊,他們靈快地鉆進鉆出,一會兒就能得出準確的結論 ,所以竟被人稱為“老鼠警官”。
(2)鼠是一種形態猥鎖、行動鬼祟的動物。在漢語里有許多關于鼠的成語,如鼠肚雞腸、過街老鼠、鼠目寸光、獐頭鼠目等等,無不帶有很強的貶義,人們對它的憎惡之情溢于言表。事實也是如此,這種繁殖力極強的動物什么都吃,全球每年約1/5的糧食填進它的囊腹,而且還要給人類帶來包括鼠疫在內的20多種致命的疾病,是人類不共戴天的大敵。
(3)老鼠的壽命很短,平均年齡只有兩歲到兩歲半,活到三歲的已經十分衰邁;個別活到四歲或五歲的,那真是鼠界的“老壽星”了。
(4)有人計算,一對大家鼠在一年之內連續繁殖,如不計算死亡的個體,它們的子孫后代可以達到3.5億萬只以上。
(5)仔細觀察過老鼠出洞覓食的人有過這樣記載:“ 老鼠的感覺是很靈敏的。出洞時,開始總是沿著墻壁或其他物體的邊沿行動,漸漸跑向中央地帶,邊嗅邊跑,不時舉目四顧,傾聽動靜,如果遇到聲響,就迅速地躲入一個角落,等過一些時候,再開始活動。如果幾只老鼠同時出洞,常是身體較小的幼鼠走在前面,大鼠跟后面。”
(6)曾經有人做過實驗,將一只新鼠夾和一只打死過老鼠的鼠夾,放上誘餌支在老鼠多的地方,從暗中觀察老鼠來尋食的情況。結果發現帶有鼠味的鼠夾一樣能吸引老鼠,當打死老鼠的時候,立即把死鼠拿掉,再放上誘餌,繼續捕打,竟在兩小時內連續打死四只老鼠,可見老鼠并沒有什么“靈性”。
(7)褐家鼠又稱溝鼠、大家鼠、挪威鼠、體型較大,體長約160-210毫米,粗壯,背毛棕褐色,腹毛灰白色,鼻端鈍圓,耳短而厚,向前折不能達到眼部,尾較粗,尾長短于體長,主要在夜間活動,以清晨、黃昏活動最頻繁。
(8)小家鼠,又稱小鼠、鼷鼠、小耗子,米鼠仔,體型小,體長約60-80毫米,毛色變化較大,背毛由灰褐色至黑褐色,腹毛由灰白至灰黃,鼻尖而短,耳向前折不能達到眼部,尾長與體長相當,上頜門齒從側看,有一明顯缺口。
(9)鼠類的適應性很強,從寒冷的高山到干熱的沙漠,從茂密的森林到一望無際的草原,從農村到城鎮,都有鼠類棲息。
(10)鼠的食性因鼠種、食源和環境而不同。野鼠嗜食植物的種子、莖葉及蔬菜瓜果等,家鼠食性雜。鼠的食量因個體大小而異,每天的食量約占自身體重的1/10。一只褐家鼠每天約食25克左右。
(11)鼠類在干燥食物豐富的地方,易被含水分多的食物所誘;反之,在含水分食物豐富的地方,易被干燥的食物所誘。
(12)家鼠和部分野鼠主要在夜間活動,白天偶而出來。野鼠中的黃鼠和旱獺等則是白天活動。
(13)鼠類的活動多循一定的路線,如褐家鼠常沿墻根、墻角、夾道行走,在這些地方形成明顯的跑道。
語文活動
作業 修改:中心句有毛病
中心句出現毛病,不外乎以下三種:一、中心句嫌“小”。就是說,中心句表達的意思不能概括支撐句所表達的全部意思。二、中心句嫌“大”。就是說,中心句表達的意思,超出了支撐句所表達的意思。三、中心句和支撐句矛盾。就是說,中心句和支撐句所表達的意思不一致。分析下邊的例子,說明它們各屬于哪一種情況,怎樣修改才好。
1.大森林里居住著許多松鼠。松鼠是一種精明強干的小動物,很討人喜歡。它四肢靈活,身段修長。玲瓏的小臉孔上,嵌著一對閃閃發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檫過油。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可以一直翹到頭頂上,顯得格外漂亮。
2.提高閱讀能力,要靠多讀和細讀。讀一本書,讀一篇文章,都必須一字一詞一句仔細地讀,必須考究一字一詞一句的含意。這樣讀一本書就有一本書的收獲,讀一篇文章就有一篇文章的收獲。細讀,最初是不習慣的。要養成細讀的習慣,就要嚴格勉強自己去認真讀,才能把書中文中的東西融化,只有融化,才能達到熟練。也可以說,細讀的過程就是勉強、融化、熟練的過程。堅持個過程,久而久之就可以打下閱讀能力的良好基礎。
3.學習要重視基本功的訓練,晉朝的王羲之,從小潛心學書法,開始從點橫撇捺練起,重視基本功的訓練。他進行這種訓練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長期堅持。天長日久,洗筆處池水都變黑了。最后,成為大書法家。世界跳高冠軍朱建華。所以能取得好成績,也是靠扎實的、持久的基礎訓練。他在176次訓練當中,徒手跳躍1.5萬多次,負重跳躍7300多次,半蹲和深蹲的負重量共達20多萬公斤……這僅僅是些數字嗎?不,這里就滲透著朱建華抓緊基礎訓練的心血和汗水,記錄了他長期堅持刻苦鍛煉的戰斗歷程。
4.怎樣才能當好我們這個社會的合格的中學生呢?要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要學好各門功課,打好文化科學知識的基礎。要有健康的體魄,一定的體育活動能力。要有
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總之,要在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
5.各人說話有各人的習慣。因而停頓的情形不同。比如,有的人說話特別慢,停頓的地方就必然多;有的人說話特別快,停頓的地方就很少。其次,在不同的場合說話,停頓的情形也會不同。比如,在較大的集會上的講演,為了使人聽得清楚,常常說得較慢 ,聲音拉長。在感情激動時,說話也跟平時不同,停頓特別多或特別少。再次,為了清楚地表達意思,一句句話里往往需要不同的停頓,否則,話里各部分的關系不明白,別人就會聽不懂。總之,說話的停頓是不同的。
6.我從小到初二,已經學了八年語文。我在小學階段,成績不怎么好。到了初中我聽老師的指點,注意了多讀和多寫。多讀,就是認真學好語文課本的范文,還經常在課外閱讀一些名著,閱讀報紙雜志上的文章;多寫,就是做好課內作文,還每天記日記,經常寫讀書筆記,多替班級、學校的黑板報寫稿。近一年來,我的語文成績開始提高了。這樣看來,確實應當多讀多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