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資料:談《口技》中兩個聲響場景之間的聯系(精選12篇)
《口技》資料:談《口技》中兩個聲響場景之間的聯系 篇1
《口技》一文中第二部分是描寫精彩的口技表演,其內容是兩個聲響場景組成的一次深夜火警。第一個聲響場景表演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再由醒入睡的過程;第二個聲響場景是表演一次從發現“失火”到“救火”的情況。好像“失火”是從“忽一人大呼‘火起’時開始的,其實不然。在講解課文時應該補充說明如下:
第一個聲響場景(一家四口由睡到醒)是因“深巷中犬吠”引起(“驚覺欠伸,而犬吠又是由失火引起的。此時就應講清:因犬的聽覺和嗅覺特別靈敏,所以火災初起時能驚而“吠”。此時微火蔓延,犬吠聲聲驚醒了一些人(口技只能表現一家,實為多家。)火勢還在不斷蔓延,但狗叫了一陣以后,習慣了火發出的“聲”“光”,停止了“吠”聲,因而這一家又由醒入睡,從而結束了第一個聲響場景(靜—動—靜)。
火勢繼續發展,光與聲逐漸增強,總得要驚醒附近的某一個人(況且有許多人已被前次“犬吠”聲驚醒,正處于半寐之中),一發現火光,必然“大呼‘火起’”,“俄而百千人大呼”。這就自然引出了第二個聲響場景。
以上內容在講解口技表演時,用簡單明了的口頭語言向學生交代清楚,既不耽誤課堂時間,又可使學生懂得兩個聲響場景的內在聯系。前為“火驚犬吠”“犬吠人醒”,但人末發現火情而又入睡;后為“一人大呼”“百千人大呼”,引起“百千犬吠”。
這樣,使學生對本文層次領會得更加深刻,從而進一步理解我國古代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及其智慧和才能。
《口技》資料:談《口技》中兩個聲響場景之間的聯系 篇2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同時了解記敘中描寫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等古漢語知識。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三課時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本文從三方面記敘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寫口技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記敘與描寫,是本文的教學的重點。關于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難懂,串講時,可以采取學生先講,教師有重點地加以補充的方法。歸結中心思想與寫作特點,可以用討論式,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解題,介紹作者,范讀課文,講析課文第一、二段。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舊課,引入新課。先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背誦《賣油翁》,然后告訴大家,《賣油翁》講的是酌油技術精熟的故事,這篇《口技》(板書課題)講的是民間藝人技巧高超的故事。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課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
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
三、作者介紹(請同學看注解)。
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現在已經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節選自《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說《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
〔《口技》這段文章,還見于金圣嘆批本《水滸》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環與金圣嘆幾乎是同時人,現在還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斷定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誰,課文著名林嗣環,是依據《虞初新志》。〕
四、教師范讀課文。
五、正音正字(先請同學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頃(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六、指導學習第一段課文(先請同學朗讀并翻譯,然后由教師補充講解):
“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里有一位擅長表演口技的藝人。這句總領全文,“善”字,通貫全篇,是概括本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京:這里指北京。善:善于,擅長。(先請同學回憶《賣油翁》一文中“善射”的“善字講法。)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注意:古今詞意不同),賓客大宴:是“大宴賓客”的倒裝句。這句前邊可以加上“有一家”三個字。
“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里邊。于:表示處所的介詞,在。廳事:指廳堂,大廳。古代官吏治理政事的地方,也稱“聽事”。后來也用在稱呼私人家里的廳堂,客廳。之:結構助詞,的。施:與現代漢語“措施”,“施舍”用法不同。八尺:指屏障寬度。屏障:屏風。屏,本義是“蔽”的意思;障,本義是“隔”的意思。“屏障”二字,原來都是動詞,合起來成為名詞,指屏風一類陳設。清代表演口技,都要用圍帳、屏風一類東西來隔斷聽眾視線,所以又稱“隔壁戲”。現代口技表演,演員不必隱身,改為借助擴音器發出各種聲響,并且可以借助于動作、手勢。坐:后面省略了介詞“于”。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其中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罷了。這個句子,前邊省略了主語和謂語“其中有”三字。中間省略了量詞“張、把、把、塊”等,古漢語經常把數詞直接放在名詞前邊。而已:古文中常見的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賓客們團團圍坐在屏風周圍。一會兒,只聽得屏風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人。眾:許多人。如聽眾,觀眾。團:圓,周,這里是團坐,即團團圍坐。課本注解也通。但:副詞,只,僅。下:落,拍,動詞。滿坐:代指全廠的人。坐同“座”。
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huá):喧鬧,聲大而雜亂。
以上是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的場地,道具,以及表演前聽眾的反應。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的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
七、指導學習第二段課文(方法同前)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胡同里小巷深處狗在叫,接著就有位婦女被驚嚇醒了,打呵欠,伸懶腰,她的丈夫正在說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叫。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摩小孩并喂奶,孩子含著奶頭哭泣,婦人邊拍撫邊輕聲哼著哄著孩子。又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乳:前一個“乳”字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字是名詞,奶頭。嗚:象聲詞,此處作動詞用,即小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絮絮:形容連續不斷地談話,如絮叨不休。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在這個時候,婦人手拍小孩的聲音,嘴里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的聲音,小孩嘴里含著奶頭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一齊發出來,各種絕妙的聲音全都具備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眾妙:指口技藝人模仿的各種奇妙的聲音。妙:是形容詞,這里指聲音。用“一時”又用“齊”強調藝人的絕技。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人不伸著脖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以,認為;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
以上是第二段,從夜深人靜遙聞深巷犬吠寫起,描寫一家夫婦和兩個孩子,在臥室中的各種響動。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寂靜而喧嘩。描寫十分逼真,形象。在“當是時”這一表時間的詞語限制下,羅列了各種聲音,最后用“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兩句概括性詞語作結,就把同時發出的各種不同聲響交代得十分清楚。特別是聽眾的神態表情,更為生動,引人入勝,反襯出口技藝術的高超。
八、布置作業 。
(一)默寫并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結合第二段描寫,口頭回答:作者是怎樣寫出聲音的遠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樣把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交代清楚的?
(三)填寫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詞兒的意思:①京中有善( )口技者。②會賓客大宴( )③但( )聞( )屏障中撫尺一下。④遙( )聞深巷中犬吠( )⑤既而( )兒醒。⑥以為( )妙( )絕( )。
(答案見課文前講讀)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講析課文第三至五段。鞏固詞類活用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
(一)默寫并翻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檢查作業 (二)(三)。
作業 (二)參考答案:
如遙聞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這一句,先用形容詞“遙修飾聞,后用形容詞“深”揭示“巷”距離大街之遠,這就明確地點出了犬吠聲是從遠處傳來的。“婦人驚覺欠伸”的動響和丈夫囈語聲,都是低微聲音,只有很近才能聽見,所以作者省略了“近聞”二字。從“犬吠”到“其夫囈語,”既是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又是按照由大而小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從“遙聞……囈語”到“兒醒,大啼……絮絮不止”,是按照由少而多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對于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作者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如在敘述“婦手拍兒聲,……夫叱大兒聲”之后,用“一時齊發”來點出這五種聲音是同時發出的。
二、講析課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地停止了。輕微地聽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聲音,盆罐歪倒的聲音,婦人在睡夢中的咳嗽聲。賓客的心情略微松弛一些,身子也稍微坐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老鼠碰物力量不大,前面有“微聞”一詞,所以聲音不能太重太大。夜深人靜,一點響動都聽得很清楚,這是以動襯靜的筆法。
以上是第三段,寫一家人漸漸入睡,室內逐漸安靜下來,把聽眾由眾聲齊發引進夜深人闌的境界中去。聲音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鬧到靜,這里是一個起伏。兩個“漸”字,細致逼真地表現了“拍兒”動作由大而小、從有到無的過程。“作作索索”描繪老鼠活動的聲音,十分傳神。
三、講析課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一個人大喊“起火了!”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這幾句聲響由外及內,把臥室里面與外面火場自然地聯結起來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各其處也” 一會,千百個人大聲呼喊,千百個小孩大哭,千百條狗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嘩拉拉房屋倒塌的聲音,火花的爆裂的聲音,還有呼呼的風聲,等等千百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攙雜有千百個人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人們用力發出的許許許的聲音,往外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頭發出的聲音;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不能說清楚其中某一處發出的聲音。百千:是虛數,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夾:攙雜。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加強了肯定語氣。所,等于現代漢語的“的”字結構的“的”,這里代聲音。“所應有”是“應當有的”,“所不有”是“沒有的”。雖:連詞,縱然,即使。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于是賓客們沒有不變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哆嗦嗦幾乎想要先溜走的。于是:承接連詞。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以譯成捋,挽,撩。走:逃跑。
以上是第四段,再次描寫口技技藝。這段著重描寫一家人的鄰近,于深夜中失火和救火的情景。這是本文情節發展的高潮所在。這一段描寫的聲音,也是由內而外,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由簡到繁。其中疊用了“百千”,極寫聲音之多,火勢之猛。又用“中間”、“又夾”等詞語,指出許多聲音都用互相攙雜同時發出來的,更加見出他的技藝高明。接著以“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一句總結概括的話,指出聲音的實際效果,遠比作者寫出來的為多。最后又用聽眾的反應,生動地反襯出口技藝人的高超。這里是第二個起伏。
四、講析課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突然拍的戒尺即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開屏風看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
絕:斷,停止,動詞。這里指聲音中斷。之:代指屏風里邊。
這段文字與第一段呼應,印證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以道具的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這里值得注意的一個比較細微的地方,就是開頭和結尾前后照應,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但末段“撤屏視之”后面還有“一人”。這“一人”不可遺漏不寫,不然就不能同前面的“口技人坐屏障中”相照應。
五、布置作業 (詞類活用練習)。
指出下列加黑的詞,在句中的含義以及詞性: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用討論的方法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練習省略句式。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
二、討論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課文記敘了什么內容?通過口技表演,摹擬了哪些聲響?你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體會?(發動同學討論)
要求明確: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它著重描寫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臥室里發出的各種聲響,以及一場大火場面中的各種聲響,還寫了聽眾的各種反應。通過口技藝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藝術創造力。我們今天應當學習古代藝人這種對技藝精益求精、追求絕妙境界的精神。
三、討論寫作特點。
《口技》作者林嗣環,在文章結尾時感嘆說:“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虞初新志》的編者張潮對《口技》的評價是:“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
請同學討論,本文作者在寫作上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樣把口技藝人“善畫聲”這一奇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
要求明確:
(一)敘事條理清楚,行文波瀾起伏。
全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從施屏障開始到撤屏障為止。口技本身順著賓客所聽到的記敘了三個場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動;二是不久,全家逐漸入睡;三是寂靜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個層次,井井有條,互相聯系,自然合理。口技摹擬的聲響也是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內到外,由少到多,由靜到鬧,由小到大,使讀者有親聞其聲,親臨其境的感覺。
敘事條理清楚還算奇妙,這篇文章的傳神之處,在于行文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賓客意少舒”,波瀾漸低,但“火起”以后形勢大變。全文如音樂的旋律,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緊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后,波瀾達到高峰,千態萬狀,令人應接不暇。
(二)敘事中注意描寫,首尾間注意照應。
一篇記敘文,如果只有平板敘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描寫,但不會引人入勝。
本文在正面記敘時,勾勒出三幅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畫面。如各種聲音,全憑描寫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觀性和真實感。又如在敘述口技表演過程中隨時描寫聽眾的反應,描寫他們的神情態度。這種寫法,既能具體地顯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間接表現口技技巧的高超。
除了記敘穿插描寫以外,首尾之間還注意照應。開始與結束兩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確簡單,即使全部發揮作用,也難以發出那“百千齊作”的聲音,這就不能不嘆服藝人絕妙技藝。
(三)文字簡練貼切,語言生動形象。
《口技》所記的事很奇妙,也相當紛雜,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這充分體現了古代文字簡練的特點。此外,本文選詞恰當,寫什么象什么。如寫小兒是“含乳啼”,大兒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無不貼切而生動形象。為了說明聲音發生的先后,選用“既而”、“當是時、“未幾”、“俄而”等表示時間的副詞,表現時間的推移,變化多樣。
四、布置作業 。
(一)背誦全文。
(二)省略句式練習(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課內完成)。
附 教學建議:
1 為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完本課后,可以請幾個同學輪流上臺,以講故事的形式,把《口技》一文講給大家聽。(要求有表情)
2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外指導同學閱讀清代蒲松齡小說《聊齋志異》卷二《口技》一篇。
3 這是一篇學寫記敘文的范文,教完后,可以讓學生仿寫一篇作文,如寫一場藍球賽、拔河賽,記聽相聲,記一次故事會等。
《口技》資料:談《口技》中兩個聲響場景之間的聯系 篇3
余映潮教例評析
高效背誦
——《口技》教例評析
[教例簡述]
這是《口技》教學中的一個環節,此時課文講析的任務已經完成。教學時間還有30分鐘。
教師:《口技》一文,不到370字,根據教學要求,應當全文背誦。現在大家聚集會神、齊心合力,在老師帶領下反復朗讀、背誦。
下面用兩分鐘快速誦讀,誦讀之中要默想:開頭——畫面——畫面二——畫面三——結尾。
(學生誦讀)
教師:下面再用兩分鐘快速誦讀。誦讀之中默想,哪兒是正面寫聲,哪兒是人側面寫聲。
(學生誦讀)
教師:現在咱們用“搶記法”背第一段,注意,搶記中也有規律,大家可扣住幾個動詞和幾個“一”,加快背誦速度。
(全班同學兩分鐘內背完)
教師:下面咱們用“競爭法”背第二段,誰先背完誰舉手。競爭要講究技巧,背誦本段可以用“畫面浮現法“可以用分層消化法”,可以用“情節線索法”,可以用“緊扣字詞法”等。下面競賽開始。
(全玫同學爭先恐后,三分鐘背完)
教師:第三段三個句子,很簡單,一分鐘背下來。
(學生背誦)
教師:背第三段咱們用了“限時法”。下面背高潮段第四段。此段自由背誦,以快為原則,不但要很快背下來,還要介紹你背誦的技巧和方法。
(全班四分鐘背完)
(學生介紹背誦方法:①分層消化法:按繪聲——評論——側面烘托三個層次背;②電影鏡頭法:火起——人犬聲、風火聲,搶救聲——聽眾表情;③記憶線索法:聲音的先后順序;④表情誦讀法;⑤說書法……)
(介紹背誦方法四分鐘)
教師:第五段與第一段遙相呼應,詞句基本相同,我想同學們已經能夠背了。
下面咱們利用下課前的幾分鐘進行“答背,即我點什么,你們就背什么,開始:
①背開關和結尾
②背第二段中寫“醒”的場面描寫
③背第四段中“失火”的場面描寫
④背出四處側面描寫的句子。
[評析]
《口技》一文,共363字,平時教學中,一般用兩節課講析,有少數教師用三節課講析,在松散的教學結構中浪費好不少寶貴的時間。
此教例是用兩節課講完全文并讓全班同學能背誦全文。背誦花去30分鐘,“工作”效率很高,故稱為“高效背誦”。
背誦效率高,有如下原因:
第一,教學程序合理。教師先對學生進行心理調整,要求大家“聚精會神”然后進行三遍鋪墊性全文誦讀,其后才帶領學生進入緊張的背誦階級,最后還進行了鞏固性檢查。
第二,教學方法巧妙。教師主要的技巧在于設置了一個背誦的“激勵機制”,采用“搶記法”、“限時法”、“競爭法”、“自悟法”、“檢查法”等種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使他們不斷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學習情緒飽滿。
第三,穿插的內容豐富。在鋪墊性誦讀階段,教師巧妙穿插對課文寫作藝術的復習、回味;在指導背誦階段,穿插了背誦方法的指導、點撥,還特別穿插了學生背誦技巧的介紹。
知識訓練和技能訓練結合進行,教學頻率高、密度大、效果當然不錯。
《口技》資料:談《口技》中兩個聲響場景之間的聯系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會”“湊”“乳”“舒”“名”等文言實詞的意思。
2、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并體會
其作用。
3、了解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藝,培
養對祖國熱愛的情感。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區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 具:生字詞卡片、小黑板、問題卡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洛桑學藝》模仿樂器演奏的片段。趁學生情緒高漲之時,教師引導:普通的嘴,竟能將如此眾多的樂器模擬的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嘆為“聽”止。我們把這種藝術叫做口技,它是中國傳統曲藝園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歷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環也描繪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筆下那位藝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為我們營造了一個怎樣的聲音世界呢?(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以及學生主動探究的愿望)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口技》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順治年間進士。本文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虞初新志》是一部筆記小說集,由清代人張潮所編,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時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評語,編者意在“表彰軼事,傳布奇聞”。
三、揭示目標:(出示小黑板)
四、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林嗣環sì 囈語yì 狺狺yín 叱chì 伸頸jǐng
嘿嘆mò 齁hōu 中間jiàn 意少舒shū
曳屋許許聲yè hǔ hǔ 幾欲先走jī
①教師領讀②學生齊讀③學生領讀
(讓學生掌握本課生字詞)
五、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串講課文:(讓學生積累文言詞語,并了解課文大意)
第一段:
(1)學生齊讀。
(2)學生根據課下注釋翻譯本段。
(3)指名翻譯。
(4)教師點拔:
①善:善于。②會:適逢,正趕上。③于廳事:在客廳。 ④施:設置。⑤聞:聽見。⑥寂然:靜悄悄的樣子。
總結:介紹口技表演者和演出的場合、設施、道具、以及開演之時的氣氛。
(5)指導背誦
第二段:
(1)學生齊讀。
(2)教師點拔:
①驚覺:被驚醒。②囈語:說夢話。③既而:不久。
④撫兒乳:乳,喂奶。⑤兒含乳啼:乳,奶頭。
⑥是時:這時候。⑦湊:會合,聚集。⑧妙:妙處。
⑨畢:全。⑩嘿嘆:“嘿”同“默”,默默贊嘆。⑾ 絕:到了極點。
(3)學生串譯本段并指出難點。
(4)教師重點講解學生理解有困難的句子。
總結:口技表演者摹擬四口之家深夜睡眠的情狀和 聽眾的反應。
(5)指導背誦
七、布置作業:
1、背誦1、2段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 眾妙畢備( ) 以為妙絕( )
②夫令婦撫兒乳( ) 兒含乳啼( )
③京中有善口技者( ) 婦手拍兒聲( )
遙聞深巷犬吠聲( )
3、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橫線上。
少頃 既而 是時 一時 未幾 忽 俄而 忽然
①表示突然發生
②表示同時發生
③表示相繼發生
④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
⑤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
八、板書設計
口技
《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林嗣環 清代
一段:京中有善口技者:介紹口技表演者。
會賓客大宴:場合。
施八尺屏障:設施。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道具。
滿堂寂然,無敢嘩者:開演時的氣氛。
二段:遙聞深巷犬吠聲……眾妙畢備:口技表演者 摹擬四口之家深夜睡眠的情狀。
滿座賓客無不伸頸……以為妙絕也:寫聽眾的反應。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背誦1、2段。(指名、齊背)
2、翻譯句子:(出示問題卡)
①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堂寂然,無敢嘩者。
②滿堂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嘿嘆,以為妙絕也。
二、繼續串講課文
第三段
(1)學生齊讀。
(2)學生根據課下注釋翻譯本段。
(3)指名翻譯。
(4)教師點拔:
①既而:不久。
②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舒,放松。
總結:寫口技表演者摹擬四口之家醒后再次入睡的情狀 以及賓客的情緒變化。
(5)指導背誦。
第四段
(1)學生齊讀。
(2)教師點拔:
①俄而:一會兒。②中間:中間夾雜。③雖:即使
④一端:一種。⑤名:說出。
(3)學生翻譯本段,并指出難點。
(4)教師重點講解學生理解有困難的句子。
總結:寫口技表演者摹擬一場突發火災的情景以及賓客的 強烈反應。
(5)指導背誦。
第五段:指名讀本段并翻譯。
三、學生熟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觀眾反應的語句,并體 會這些描寫的作用。(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并理解側面描寫的作用)
(1)學生討論。
(2)指名回答。
(3)教師歸納總結:
參考:描寫觀眾反應的句子:
①“滿堂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嘿嘆,以為妙絕也。”
②“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③“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描寫的作用:側面襯托出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藝的高超。
(揭示主題)
四、學生熟讀首尾段,體會“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
而已。”的作用。
(讓學生理解重要句子在結構和文章內容中的表達作用)
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歸納:
在結構上:首尾呼應
在內容上:道具的簡單襯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五、布署作業
1、第一段文字交待了哪些內容?
2、第二段文字中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
3、第三段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
4、第四段中正面描寫的是什么,側面描寫的又是什
么?有何作用?
5、如何理解尾段的“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
六、板書設計
口 技
林嗣環
正面描寫:口技表演者的表演
側面描寫:聽眾的反應 古代藝人高超的技藝
(襯托)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
上一篇:《口技》自學提綱
下一篇:《心血凝成的作品》教案
《口技》資料:談《口技》中兩個聲響場景之間的聯系 篇5
年級:七年級 主備人:劉慶建 審核:課題:《口技》 課型:新授課 時間:XX年4月13日活動目標:1.積累詞語、了解課文內容,培養誦讀文言文的能力。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理解其作用。3.揣摩語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并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4.感受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活動重點:
1.積累文言詞語。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課時安排: 2課時活動過程: 第 一 課 時活動內容:熟讀課文,掌握文言詞句,疏通文義。活動設計:課前預習:(不打無準備之仗!)家長簽字: 組長檢查你知道嗎?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1.請你了解作家作品本文節選自《 》是清代 編選的 小說。作者 ,字 , 人。《口技》原為他的《秋聲詩》的序言。原意是借口技人的 “ 善畫聲 ” (善于繪聲繪色地描寫生活),說明《秋聲詩》也是“ 善畫聲 ” 的詩作。細讀《口技》,可以看出作者確實善于抓住三個場景,繪聲繪色的描寫一家四口人在一場火警前后的情景,使我們感到口技表演真正達到了形神兼備的迷人地步。2、熟讀課文,完成《課后練習一》。3、抄寫熟記課下注釋。 4、完成《同步學習》1、2。5、完成《配套練習》一1、2、3、4。課堂自學:(提高自我)
6、聽老師范讀,注意朗讀節奏和停頓。
7、自瀆課文,讀準字音,讀對節奏和停頓。
8、小組朗讀比賽,指正錯誤,熟悉課文內容。
9、默讀課文,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義,不會的做好標記。
合作研討:(合作愉快)
10、合作解決自譯中的疑難。
11、完成《課后練習三》。展示交流:(比一比,看誰棒!) 分組展示課文重點詞句、譯文、課后練習三。檢測延伸:(一展身手)12、文言知識分類整理⑴通假字 滿坐寂然 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⑵詞類活用婦撫兒乳( )善口技者( )會賓客大宴。( )不能名其一處也。( )⑶古今異義雖人有百手( )會賓客大宴( ) 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 眾妙畢備( ) 不能名其一處( )奮袖出臂( ) 兩股戰戰( )幾欲先走 (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 ) ⑷一詞多義 乳 婦撫兒乳:( ) 兒含乳啼:( )妙 眾妙畢備( ) 以為妙絕( )絕 群響畢絕( ) 以為妙絕( )13、翻譯句子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出。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中間力拉崩倒之聲(教)學后記:(注意梳理總結)
第 二 課 時活動內容:1、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作手法,理解其作用。2、揣摩語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并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活動設計:課前預習:(要學會自覺學習)家長簽字 組長檢查 熟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1、下列兩句話譯成現代漢語。(1)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2)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2本文記敘了 ,表現了 ,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這一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 3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3、4) ;第三部分(5) 。4.本文寫到了口技藝人表演的哪幾個場面,請用簡潔的語言把它概括出來。 課堂自學:(我有能力,我能行!)5、完成《配套練習》一5。6、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身,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斥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①婦撫兒乳( ) ②既而兒醒( )③一時齊發( ) ④眾妙畢備( )(2).用“//”將本文段分成兩層,并概括段意。第一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這段文字描繪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況,主要運用了______ 、______ 的描寫方法。(4).本文段描寫聽眾的情態,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段描寫聽眾表現的文字中,說明聽眾入了神,唯恐聽漏,同時還想了解其中的奧妙所在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聽眾心領神會,感到滿足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聽眾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翻譯:一時齊發,眾妙畢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完成《同步學習》3--7。 (8) 雖人有百手( ) 不能名其一處( ) (9)直接稱贊口技者的_________ ;從側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____ 。 (10)描寫聽眾表現的句子是_______ (11)翻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合作研討:(你幫我,我幫你!)8、找出文中對聽眾反應的描述,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9、文中前后兩次把極簡單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者的技藝有什么作用? 10、“遙聞深巷中犬吠。” 和“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這兩處是怎樣以動寫靜、表現深夜寂靜氣氛的? 11、“善”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展示交流:分組展示5---11題。檢測延伸:12、完成《配套練習》二。13、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①,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急。主人默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o,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無大患。今論功而請客,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請之。【注釋】 突:古代仕旁突起的出煙火口,相當于現在的煙囪。②上行(háng):上列,指上座。③鄉:同“向”,從前。④寤:同‘悟”。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①傍有積薪: ②客謂主人更為曲突:③俄而家果失火: ④不者,且有火患: 2、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合原意的一項是:( )a、幸而得息:很僥幸把火熄滅了。b、余各以功次坐:我們各人論功勞擺座位。。c、鄉使所客之言:從前假使聽了那個客人的話。d、焦頭爛額為上客邪?那些頭部燒焦、額頭灼傷的人反而成了上客嗎?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教)學后記 鏈接閱讀文章明湖居聽書劉鶚老殘從鵲華橋往南,緩緩向小布政司街走去。一抬頭,見那墻上貼了一張黃紙,有一尺長,七八寸寬的光景。居中寫著“說鼓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那紙還未十分干,心知是方才貼的,只不知道這是甚么事情,別處也沒有見過這樣招子。一路走著,一路盤算,只聽得耳邊有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兒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又走到街上、聽鋪子里柜臺上有人說道:“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告假的,明兒的書,應該我告假了。”一路行未,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里詫異道:“白妞是何許人?說的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侵舉國若狂如此?”信步走來,不知不覺已到高升店口。
進得店去,茶房便來回道:“客人,用什么夜膳?”老殘一一說過,就順便問道:“你們此他說鼓書是個甚么頑意兒,何以驚動這么許多的人?”茶房說:“客人,你不知道。這說鼓書本是山東鄉下的土調,同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甚稀奇。自從王家出了這個白妞、黑妞妹妹兩個,這白妞名字叫做王小玉,此人是天生的怪物!她十二三歲時就學會了這說書的本事。她卻嫌這鄉下的調兒沒甚么出奇,她就常到戲園里看戲,所有甚么西皮、二簧、梆子腔等唱,一聽就會;甚么余三勝、程長庚、張二奎等人的調子,她一聽也就會唱。仗著她的喉嚨,要多高有多高;她的中氣,要多長有多長。她又把那南方的甚么昆腔、小曲,種種的腔調,她都拿來裝在這大鼓書的調兒里面。不過二三年工夫,創出這個調兒,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唱書,無不神魂顛倒。現在已有招子,明兒就唱。你不信,去聽一聽就知道了。只是要聽還要早去,她雖是一點鐘開唱,若到十點鐘去,便沒有坐位的。”老殘聽了,也不甚相信。
次日六點鐘起,先到南門內看了舜井。又出南門,到歷山腳下,看看相傳大舜昔日耕田的地方。及至回店,已有九點鐘的光景,趕忙吃了飯,走到明湖居,才不過十點鐘時候。那明湖居本是個大戲園子,戲臺前有一百多張桌子。那知進了園門,園子里面已經坐的滿滿的了,只有中間七八張桌子還無人坐,桌子卻都貼著“撫院定”“學院定”等類紅紙條兒。老殘看了半天,無處落腳,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兒的二百個錢,才弄了一張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看那戲臺上,只擺了一張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兩個鐵片兒,心里知道這就是所謂梨花簡了,旁邊放了一個三弦子,半桌后面放了兩張椅子,并無一個人在臺上。偌大的個戲臺,空空洞洞,別無他物,看了不覺有些好笑。園子里面,頂著籃子賣燒餅油條的有一二十個,都是為那不吃飯來的人買了充饑的。
到了十一點鐘,只見門口轎子漸漸擁擠,許多官員都著了便衣,帶著家人,陸續進來。不到十二點鐘,前面幾張空桌俱已滿了,不斷還有人來,看坐兒的也只是搬張短凳,在夾縫中安插。這一群人來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兒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兒的多。高談闊論,說笑自如。這十幾張桌子外,看來都是做生意的人;又有些像是本地讀書人的樣子:大家都嘁嘁喳喳的在那里說閑話。因為人大多了,所以說的甚么話都聽不清楚,也不去管他。
到了十二點半鐘,看那臺上,從后臺簾子里面,出來一個男人:穿了一件藍布長衫,長長的臉兒,一臉疙瘩,仿佛風干福橘皮似的,甚為丑陋,但覺得那人氣味到還沉靜。出得臺來,并無一語,就往半桌后面左手一張椅子上坐下。慢慢的將三弦子取來,隨便和了和弦,彈了一兩個小調,人也不甚留神去聽。后來彈了一枝大調,也不知道叫什么牌子。只是到后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里彈似的。這時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這曲彈罷,就歇了手,旁邊有人送上茶來。
停了數分鐘時,簾子里面出來一個姑娘,約有十六七歲,長長鴨蛋臉兒,梳了一個抓髻,戴了一副銀耳環,穿了一件藍布外褂兒,一條藍布褲子,都是黑布鑲滾的。雖是粗布衣裳,到十分潔凈。來到半桌后面右手椅子上坐下。那彈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錚錚 彈起。這姑娘便立起身來,左手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里,便丁了當當的敲,與那弦子聲音相應;右手持了鼓捶子,凝神聽那弦子的節奏。忽羯鼓一聲,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每句七字,每段數十句,或緩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旁坐有兩人,其一人低聲問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罷?”其一人道:“不是。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的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你想,這幾年來,好頑耍的誰不學他們的調兒呢?就是窯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學,只是頂多有一兩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說著的時候,黑妞早唱完,后面去了。這時滿園子里的人,談心的談心,說笑的說笑。賣瓜子、落花生、山里紅、核桃仁的,高聲喊叫著賣,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
正在熱鬧哄哄的時節,只見那后臺里,又出來了一位姑娘,年紀約十八九歲,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瓜子臉兒,白凈面皮,相貌不過中人以上之姿,只覺得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半低著頭出來,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簡了當了幾聲,煞是奇怪:只是兩片頑鐵,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以的。又將鼓捶子輕輕的點了兩下,方抬起頭來,向臺下一盼。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著兩丸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坐在遠遠墻角子里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說。就這一眼,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跌在地下都聽得見響!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數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她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干仞,以為上與大通;及至翻到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這一出之后,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她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停了一會,鬧聲稍定,只聽那臺下正座上,有一個少年人,不到三十歲光景,是湖南口音,說道:“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空中設想,余音怎樣會得繞梁呢?又怎會三日不絕呢?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每次聽她說書之后,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她的書,無論做什么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徹些!”旁邊人都說道:“夢湘先生論得透辟極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說著,那黑妞又上來說了一段,底下便又是白妞上場。這一段,聞旁邊人說,叫做“黑驢段”。聽了去,不過是一個士子見一驚人,騎了一個黑驢走過去的故事。將形容那美人,先形容那黑驢怎樣怎樣好法,待鋪敘到美人的好處,不過數語,這段書也就完了。其音節全是快板,越說越快。白香山詩云:“大珠小珠落王盤。”可以盡之。其妙處,在說得極快的時候,聽的人仿佛都趕不上聽,她卻字字清楚,無一字不送到人耳輪深處。這是她的獨到,然比著前一段卻未免遜了一籌了。 (選自《老殘游記》)1、 畫出本文側面描寫的語句。2、 本文是怎樣描寫聲音的? 3、 你認為精彩的語句或語段,加以賞析。
《口技》資料:談《口技》中兩個聲響場景之間的聯系 篇6
《口技》
我國古代有許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關于作者: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人。清順治六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關于口技: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學習課文,按注釋讀一遍課文,把字音讀正確,理解生字生詞的意思,了解故事情節,按層次理解課文內容,口述或筆譯全文。
思考:
1、“京城有善口技者”,從課文的哪些描寫可以看出表演者“善”口技?
口技表演者的道具;表演的內容;聽眾的反應。
2、文章第一段寫了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3、本文記敘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說說作者是怎樣寫出聲音的遠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樣把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描摹出來的。
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如:犬吠聲,婦人欠伸聲,其夫囈語聲。
聲音大小相同。如:兒醒大啼聲;夫醒聲;婦撫兒乳聲,兒含乳啼聲,口中嗚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
聲音疏密錯落,或由密而疏,微聞余響。
如:夫 聲,婦指兒漸拍漸止聲;鼠作作索索聲,盆器傾倒聲,婦夢中咳嗽聲;或由疏而密,百千齊作,驚心動魄;如:一人大呼火起聲,夫起呼聲,婦起呼聲,兩兒哭聲及百千人大呼聲,百千兒哭聲,百千犬吠聲,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
4、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
這樣寫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深入探求:
1、本文寫作上是以正面描寫為主還是以側面描寫為主?
先看文章中有關正面描寫部分。文中以較多的篇幅刻畫描寫了口技人的精彩表演。如“當是時,婦手拍兒聲,……眾妙畢備。”又如寫火災場面時,文中寫到:“俄而百千人大呼,……潑水聲……”這些描寫,都從正面形象而生動地刻劃了口技人表演的卓越技巧。由此可見,本文在正面描寫方面,確有其“善畫聲”的獨到之處,也是符合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的。
另外,文章為了襯托口技人表演的技巧之高,也同時在側面描寫方面有生動的刻畫。如通過寫聽表演的賓客的神情動作來烘托口技表演的精彩,又如通過文章首尾兩次寫口技人表演道具之簡單:“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與表演內容中所摹擬的“百千齊作”之聲,形成對比,等等。都是從側面表現了口技人技藝的高超。
綜上所述,本文在寫作上應該是以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為其主要特色的。
2、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
有以下3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
①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②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
③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的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彩。
3、本文在文言詞方面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古今異義詞
但 古義:只 今義:表示轉折的連詞
聞 古義:聽 今義:用鼻子嗅
雖 古義:即使 今義:雖然
股 古義:大腿 今義:屁股
走 古義:跑 今義:步行
②一詞多義
乳:“婦撫兒乳” 動詞,喂奶
“兒含乳啼” 名詞,奶頭
絕:“以為妙絕” 副詞,極
“群響畢絕” 動詞,盡,消失
③詞性活用
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原為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擅長”。
名:“不能名其一處也”原為名詞,活用為動詞,“說出”。
測試
1、加紅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驚覺(jué) 囈語(yì) 伸頸(jǐng) 既而(jí)
B、叱責(chì) 傾斜(qǐng) 意少舒(shāo) 未幾(jǐ)
C、犬吠(fèi) 少頃(shǎo) 曳屋(yè) 咳嗽(sòu)
D、崩倒(bēng) 屏障(píng) 幾欲先走(jǐ) 許許聲(xǔ)
2、下列各組加紅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是( )
A、眾賓團坐:坐立的“坐” 滿坐寂然:通“座”,座位
B、以為妙絕:到極點 群響畢絕:極,極端的
C、婦撫兒乳:奶頭 兒含乳啼:乳頭
D、手有百指:手指 不能指其一端:向,意向
3、《口技》作者是 , 朝人。
課內閱讀題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4、依次解釋加紅詞,正確的一項是( )
覺 是 畢 無
A、睡醒 這 全,都 沒有一個
B、睡覺 這 完全 沒有
C、覺醒 那 都 沒有
D、睡醒 那 完全 沒有一個
5、概括段意準確的是( )
A、這段話寫口技人的表演情況和聽眾的反應。
B、這段話寫口技人以口技摹仿一家人睡覺的情形。
C、這段話寫口技人以口技摹仿四口之家被深夜犬吠驚醒的過程和賓客對表演者高超技藝的默嘆。
D、這段話寫口技人以口技摹仿四口之家被深夜犬吠驚醒的過程和賓客對表演者高超技藝的贊嘆。
參考答案
1、
答 案:C
知識點:多音多義字的辨析;文言文中特殊字音的掌握。
解 析:A項中,“既”讀音應為jì,“既”和“即”要注意分清,“即”讀jí。B項中,“傾”應讀qīng,這個音經常被讀錯。D項中,“幾”在這里讀jī,“幾乎”的意思,這是一個多音字。“許”在本文讀hǔ,是一個象聲詞,形容房屋倒塌的聲音。
2、
答 案:A
知識點:對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現象的掌握。
解 析:A項中,第一個“坐”是動詞,坐立的坐;第二個“坐”是通假字,通“座位”的“座”。B項中,“群響畢絕”的“絕”是“停止、消失”的意思。C項中,“婦撫兒乳”的“乳”是名詞做動詞,“給……喂奶”的意思。D項中,“不能指其一端”的“指”是動詞,“指明,指出”的意思。
3、
答 案:林嗣環 清
知識點:對作家作品知識的掌握。
解 析:《口技》選自《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這本書的作者是清朝學者張潮,這是他編選的,但要注意文章的作者是林嗣環。
4、
答 案:A
知識點:對文言文中一些詞義的理解。
解 析:“驚覺”的“覺”這里讀jué,是“覺醒”的意思,而不是“睡覺”的“覺”(jiào)。“是”在文言文中作代詞,“"這,這樣”的意思。“畢”在這里作副詞,“全,都”的意思。“無”在文中與“不”連用,雙重否定表肯定,指所有的人都伸頸……,所以是“沒有一個”的意思。
5、
答 案:C
知識點:對文章意思的概括。
解 析:A項概括得太空泛,不能明確文章的內容。B項概括得不全面。D項內容概括得很全面,但賓客對口技表演的反應不是大聲的贊嘆,而是“微笑,默嘆”,不出聲地,心領神會地。所以C項最全面,準確。
中 考 解 析
1.文言語句加紅色字讀音有錯誤的是
A.其夫囈語(yì) 湯熨之所及也(tāng)
B.以嚙人,無御之者(niè)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kuì)
C.人則無法家拂士(bì) 默而識之(zhì)
D.神情與蘇、黃不屬(zhŭ)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gēng)
【考點】:文言詞語的讀音
【分析】:答案為A項。“湯熨之所及也”中的“湯”是通假字,同“燙”,應該讀四聲,用熱水焐。
2.解釋紅色的詞都正確的是
A.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食:同“飼” 見:同“現”
B.屠不窘,恐前后受其敵 窘:困窘急迫 敵:脅迫,攻擊
C.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書:書信 罾:用網捕
D.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植:種 褻:親近而不莊重
【考點】:詞語的含義
【分析】:答案為B項。A項中的“食”應該讀shí,“吃”的意思。C項中的“書”是動詞,“寫”的意思。D項中的“植”解釋有誤,“植”在句中是“樹立”的含義。只有B項中的解釋都是正確的。
3.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理解不正確的是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能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A.本段開頭以“古仁人之心”與“二者之為”相比較,引出了下文的議論。
B.“退亦憂”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相呼應。
C.“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D.這段文字,抒發了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政治抱負。
【考點】: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
【分析】:答案為B項。選文中的“退亦憂”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相呼應。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相呼應的是“進亦憂”。“進”即指“居廟堂之高”,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退”即指“處江湖之遠”,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口技》資料:談《口技》中兩個聲響場景之間的聯系 篇7
一、給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注音,將它的字母填入括號內。 1.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a.jué b.jiào2.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 a.jiān b.jiàn3.賓客意少舒( ) a.shǎo b.shāo4.曳屋許許聲( ) a.xǔ b.hǔ5.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a.jǐ b.jī6.夫齁聲起( ) a.hān b.hōu7.夫叱大兒聲( ) a.chì b.chī8.滿坐賓客無不伸頸( ) a.jìng b.jǐng9.曳屋許許聲( ) a.yè b.zhuài10.盆器傾側( ) a.qǐng b.qīng二、下邊對句子劃線中的詞的解釋,正確的,在括號里打“√”,錯誤的,改正過來,寫在括號內。1.雖(雖然)人有百手 ( )2.會(適逢)賓客大宴(舉行宴會)( )3.但(但是)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 )4.兩股(大腿)戰戰 ( )5.不能名(說出)其一處 ( )6.幾欲先走(行走) ( )7.當是(這)時,婦手拍兒聲 ( )8.婦撫兒乳(吃奶) ( )9.中間(其中)力拉崩倒之聲 ( )10.京中有善(擅長)口技者 ( )三、根據課文填空。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這篇文章節選自 朝 編選的筆記小說 。
2、課文對聲音的描述可謂惟妙惟肖: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驚醒之后,各種聲音有 。
⑵描述突遭大火時“百千齊作”的聲音有 。3、課文中有三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動作:
⑴在口技人摹擬四口之家的生活圖景時,聽眾表現出全神貫注并聽得細致入微的樣子: ⑵在表演者摹擬一家人醒而復睡以后的情形時,聽眾的神情動作的變化是: ⑶在表演者摹擬火災時,聽眾“如臨其境”,其表現為: 4、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坐: ) ⑵婦撫兒乳(撫: )
⑶施八尺屏障(施: ) ⑷眾賓團坐(團: )
⑸婦拍而嗚之(嗚: ) ⑹奮袖出臂(奮: )
⑺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股: ;幾: ;走: ) ⑻兒含乳啼(乳: ) ⑼側目,微笑(目: )⑽一時齊發,眾妙畢備(一時: ;妙: ;畢: ) ⑾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 ;少: ;舒: ;稍稍: )⑿會賓客大宴(會: ;宴: ) ⒀雖人有百手(雖: )⒁不能指其一端(指: ;一端: ) ⒂群響畢絕(畢: ;絕: )⒃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于是: ) ⒄中間力拉崩倒之聲(間: )5、文中總領全文,集中表現口技表演者技藝精湛的一個詞是 。
6、下列各組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擇其善者而從之c、畢:眾妙畢備 群響畢絕 d、坐:滿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7、下面對課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藝。
b、本文既可以當作場景描寫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c、聽眾的反應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屬正面描寫。
d、文章結尾處道具的重現,強調其表演工具的簡單,突出其技藝在“口”,點明題意。
8、從文中找出相應的時間詞語:
表示突然發生: 表示同時發生:
表示相繼發生: 表示在特定時間內發生:
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
四、閱讀課文全文,完成練習。1、表演者摹擬深夜中一戶四口由睡到醒,又由醒復睡,繼而失火群亂的情景,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全文從三個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藝高超: 、 、 。2、注音。 中間( ) 曳( )屋3、與“賓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暢 b、動作舒緩 c、舒筋活血
4、與“不能名其一處”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狀 b、至理名言 c、有名無實
5、對“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一句理解恰當的是( )a.所有能夠模仿的,這里都有。 b.凡是別處有的,這里沒有什么不具備的。c.一切應該有的聲音,這里沒有什么不具備的。 d.凡是應該有的,這里都有。6、對“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一句理解正確的是( )a. 中間有人用力拉屋架,發出崩倒的聲音。b.中間有人用力推拉,發出房倒的聲音。c.其中夾雜有劈里拍拉屋倒塌的聲音。 d.其中夾雜著崩倒的聲音。7、課文第四段對聲音的描寫的特點是( )
a、聲音由小到大 b、聲音由遠到近
c、聲音由內到外 d、聲音由單一到混合
8、將課文第四段劃分層次,并簡要說明理由。
9、本文運用了正確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寫口技人的表演內容,屬于________描寫;而賓客們的表情動作,屬______描寫。賓客們“幾欲選走”情形,烘托了口技藝人的__________。10、翻譯下列句子:
⑴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⑵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⑶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⑷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⑸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 ⑹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11、按要求摘出原句:
對聲音作概括描寫的句子:
文中議論的句子:
12、作者在課文第二段中是怎樣表現口技之“善”的?
13、結合全文來看,文中前后兩次清楚地交代了極簡單的道具,從內容上和結構上來看這有何作用?
附《口技》全文翻譯: 京城里有個擅長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一起圍坐在圍幕前面。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圍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場安靜下來,沒有敢大聲說話的。 遠遠地聽到深巷里的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呵欠,伸著懶腰,她的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了。婦人拍著孩子喂奶,小孩含著奶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輕聲哼著哄他睡覺。又有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奶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發出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維妙維肖。全場的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瞇著眼睛,微笑著,暗暗地贊嘆,認為表演得好極了。 沒有過多久,丈夫打鼾的聲音響起來了,婦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隱隱約約地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盆子等器具傾斜打翻的聲音,婦人在睡夢里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漸漸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里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打抖,幾乎想要搶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圍幕一看里面,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口技》教案
.《口技》教案2
.《口技》教學設計abc
.《口技》教案3
.《口技》教學參考
.《口技》教案4
.《口技》教案5
.《口技》教案6
林嗣環《口技》教案7
.《口技》同步練習1
.《口技》同步練習2
.《口技》習題精選
《口技》flash在線欣賞課件
《口技》flash課件2
《口技》mp3音頻朗讀
《口技》ppt課件10
《口技》ppt課件11
《口技》ppt課件12
《口技》ppt課件5
《口技》ppt課件6
《口技》ppt課件7
《口技》ppt課件8
《口技》ppt課件9
《口技》rm視頻素材
《口技》wav課文音頻朗讀
《口技》林嗣環(清)mp3課文音頻朗讀
《口技》演示課件2
《口技》練習課件
《口技》課件
《口技》課件4
上一篇:琵琶行(并序)·課后練習
下一篇:林嗣環《口技》默寫練習
《口技》資料:談《口技》中兩個聲響場景之間的聯系 篇8
教學目標:
一 使學生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 學生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 學習準確地運用表示時間的詞語.
四 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 教學重點是教學目的一、二。
二 先幫助學生掃除語言障礙,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藝術構思,啟發學生的想象,來復述課文,以了解本文層次清楚的記敘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預習、解題、介紹作者、掃除語言障礙、啟發學生發揮想象復述課文。講讀第一部分。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國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藝術才能。
板書課題后,解題、簡介作者:
口技,屬雜技的一種,是我國很早就在民間流行的一種由演員運用口腔發聲來摹擬各種聲響的技藝。由于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這篇課文記敘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口技。
作者林嗣環,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漁篇》等。《口技》是他的《〈秋聲詩〉自序》的一部分。
二 指導預習
1.查字典,給下面的字注音,并寫出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
吠(狗叫) 叱(大聲責罵)
傾(斜) 頃(短時間)
2.認真閱讀課文注釋,口譯課文。
3.思考“思考一、二題”。
三 研習新課。
1.教師范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停頓、節奏、表情)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理解字和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4.理解課文中的疑難詞語。
可讓學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難詞語,然后分組討論。
應重點理解的詞語是:“廳事”、“欠伸”、“囈語”、“屏障”、“側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戰戰”、“施”、“畢”、“絕”、“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詞
活用的詞是指有些詞本只屬某一詞類,但有時在一定的語言結構中,可靈活用為另一類的詞,隨著詞性功能的臨時轉化,它們的意義也就相應地發生某種變化。活用詞概念不必從理論上給學生講,只要學生理解這些詞在文中的含義即可。
“婦撫兒乳”中的“乳”是動詞,作“喂奶”講。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動詞(原為名詞),作“擅長”講。
“不能名其一處”中的“名”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說出”講。
“會賓客大宴”中的“宴”是動詞(原為名詞),作“舉行宴會”講。
6.先讓學生找出表時間性的詞語,并引導學生們掌握它們的不同用法(結合完成“練習三”)
“一時”,同時。“忽”,“忽然”突然發生。“既而”兩事相繼發生。“是時”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少頃”、“俄而”、“未幾”,在很短時間內發生。
7.出示本文古今異義詞,由學生比較古今不同含義。
“會”(適逢) “廳事”(大廳、廳堂) “施”(放置)“聞”(聽見) “奮”(卷起) “但”(只) “雖”(即使)“走”(跑)
8.學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數量的詞,比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適當的量詞。
一(個)人 一(張)桌 一(把)椅
一(把)扇 一(塊)撫尺 兩(個)兒
百千(個)人 百千(條)犬 百(只)手
百(條)舌 百(張)口
9.講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先請學生朗讀并翻譯,然后師生共同補充訂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長。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
“于廳事之東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里。于:介詞,在。廳事:廳堂、大廳。
“一桌……一撫尺而已”。里面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而已”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
“眾賓客團坐……無敢嘩者”。眾多賓客團團圍坐在圍幕周圍,過了一會兒,只聽見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說話。但:副詞,只,僅。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喧鬧,聲大而雜亂。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內容?
此段寫表演前的準備和會場情況。
“善”字貫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場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連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滿座寂然”、“無敢嘩者”,寫出表演者表演前聽眾的反映。
10.學生熟讀,背誦第一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研習課文二、三部分。
教學步驟:
一 講讀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2段
2.學生翻譯第2段,然后師生訂正。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著有一婦人被驚醒,打呵欠,伸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了一會兒,小兒子醒了,大聲啼哭。丈夫也醒了。婦人拍著小兒子,給他喂奶,孩子含著奶頭還在哭,婦人一邊拍著,一邊哼著哄他睡覺。另一個大兒子也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前一個“乳”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是名詞,奶頭。絮絮:連續不斷地談話。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時候,婦人用手拍小兒子的聲音,哼著哄他睡覺的聲音,小兒子含著奶頭的啼哭聲,大兒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叱罵大兒子的聲音,一齊發出,各種維妙維肖的聲響全都有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絕妙”。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不伸著頸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
3.提問:在這一段中,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口述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先寫院外遠處深夜犬吠聲,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寫一系列聲音的緣由。“便有婦人驚覺欠伸”,“便”是時間副詞,寫出由于“犬吠”引起的“驚覺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囈語”表示出聲音由遠轉近,由院外深巷轉室內,由大轉小。“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寫一會兒后,緊接著發出了兒子醒來的聲音,大哭聲音和丈夫被兒子的哭聲驚醒的聲音。接著因為兒啼而發出的“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以及“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的聲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繼醒來,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表現出聲音由小轉大,由簡到繁。“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五種聲音一時齊發,出現了口技表演的第一個高潮。而且各種聲音有因果關系。因“犬吠”而引起婦人“驚覺欠伸”。不久“兒醒,大啼”,而兒大啼引起“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兒嗚之”,又引起“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學生朗讀第3段。
5.學生翻譯第3段,然后師生訂正。
“未幾,夫齁有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倒,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停止了。隱約聽到有老鼠(出來活動),悉悉索索作響。有盆碗一類東西被打翻,婦人在睡夢中咳嗽。客人們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
6.提問:這一段,作者描寫“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聲響場景?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漸漸進入夢鄉的場景。“未幾”這一時間副詞,承接上段描寫表演的聲音高潮,表現出這高潮持續了短暫時間,“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表演的響聲由繁轉簡,由大轉小,由高潮轉入低潮,室內由鬧轉靜。“微聞有鼠作作索索”,進一步表現出室內的靜。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動;室內非常安靜,才能聽到老鼠動作的聲音。(這是以動襯靜)。
7.指名學生朗讀第4段。
8.學生翻譯第4段,然后師生訂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一會,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聲,燃燒中的爆炸聲,還有呼呼的風聲,成百上千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時,人們一齊用力發出的許許的聲音,往外搶奪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況;即使一個人長著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說不清其中的一個地方。百千:是虛詞,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表肯定。
“于是眾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時候,客人們沒有一個不驚惶變色,離開座位,個個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腿直發抖,幾乎都想搶先逃走。“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譯成“捋、挽”。“走”:逃跑。
9.講析第4段。
在這一自然段,作者描繪了“善口技者”摹擬一場突然性的特大火災的驚險場景。
這一場景可分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們的惶急紛雜聲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這一副詞表現出大呼“火起”的聲音來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駭浪險峰,構成了表演的又一巨大波瀾。
“夫起大呼……兩兒齊哭”,表現出聲音由外到內,由少轉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內一家人強烈反響。“俄而”表時間短暫,繼室內一家大小呼喊啼哭,遠近街鄰被驚起,大人駭呼,小兒哭叫,狗也驚吠。三個“百千”表現出聲音繁多雜亂。
第三:火勢猛烈的聲音(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百千齊作)。
房屋倒塌,火聲爆響,風助火勢,表音表現出火勢的蔓廷、猛烈。
第三層:緊張救火的聲響。(又百千求救聲……潑水聲)。
“中間”、“又夾”等詞語的運用,表現出上述許多聲音同時發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緊急情景,達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著用“凡所應有……不能名其一處也”,這一夸張贊嘆語句,以失火、救火作結,襯托出“善口技者”技藝的高超。
10.指名學生朗讀第5段。
11.學生翻譯第5段,然后師生共同訂正。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響,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掉圍幕一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絕:斷,停止。之:代指圍幕里邊。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本文結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樣既與第一段呼應,寫出表演者憑借進行表演的道具極為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襯托了“善口技者”技藝高超。
提問:課文中有哪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精神和動作?這些描寫有什么作用(結合完成課后“練習二”)。
有以下幾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和動作:(1)寫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從睡夢中驚醒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表現出聽眾專注傾聽的神態,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2)寫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進入夢鄉的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襯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聽眾的情緒。(3)寫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緊張場景后,寫聽眾反應的有:“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表現出聽眾已完全被帶進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緊張場面中去,忘卻了自己在聽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場,驚駭恐懼。這是隨著口技者卓越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應,作者緊密結合口技表演,寫出聽眾的反應隨著表演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表現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聽眾,襯托出口技者再現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寫聽眾的反應也使文章內容變得豐富多采。
四 練習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自選場景背誦(課后背誦全文)。
資料來源:語文出版社主編:黃岳洲《新編中學語文教案》初中第三冊
口 技
一、學習目的:
1、了解我國口技藝人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2、學習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正確朗讀翻譯全文,重點理解表示時間的詞語。
4、揣摩語言,體會文中對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藝的生動逼真的描寫,并注意本文層次清晰、有條不紊的特點,以及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5、通過想象,關鍵抓住口技表演的藝術構思,深入思考,體會文章的精彩片斷。
二、學習步驟
(一)整體感知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
在中華民族燦爛多姿的表演藝術寶庫里,就有這樣一顆璀璨明珠——口技。它用人的聲音模仿大自然及人類生活的萬事萬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口技》一課,就記敘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藝術家的一場精彩的表演。同學們讀后一定會有如治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
(二)了解作者、出處。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并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三)朗讀全文,注意劃出不會讀、讀不準的字,并標上注音。
少頃(shǎo )犬吠(fèi )囈語(yì )夫叱大兒聲(chì)夫齁聲起(hōu)
意少舒 (shāo)中間(jiàn)曳(yè)屋許許(hǔ)聲 幾欲先走(jī)
(四)了解全文大意及結構。
很明顯,全文是按照時間順序來進行記敘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來敘事的。
全文可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紹口技表演的時間、地點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氣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繪口技表演的精彩場面。
第三部分:第5段,寫表演結束,再次強調所用道具的簡單。
(五)研讀第一部分。
1、朗讀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點、道具、氣氛。
2、思考:
①第一段中寫表演的場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這些數字的運用有何作用?
說明表演地狹小、道具簡單,襯托表演者技藝的高超。②“滿坐寂然,無敢嘩者”一句說明了什么? 參加宴會者無不是京城的名門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聲撫尺,使滿坐寂然,無敢嘩者”,暗示表演者名聲之大,技藝之高無人不曉,無人不服。
3、注意掌握本段中重點詞句。
善:擅長 廳事:大廳、客廳 施:放置 會:恰逢,正趕上 但:只 聞:聽見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譯文: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圍幕,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圍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六)文章的第2、3、4這三個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而多變的聲響,聽讀這一部分,
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個場景?
(1)第一個場景:夢中驚醒。(夜闌人靜,一家人驚醒后的喧鬧情景。)
(2)第二場景:漸入夢鄉。(一家人鬧而復靜的情景。)
“縱聲”“漸拍漸止”,聲音由大而小,“微聞”聲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聞余響。
(3)第三場景:火起群亂。(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2、作者按什么順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聲音?
這一部分,作者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描摹,請同學們劃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遙聞……既而……當是時……未幾……一時……未幾……忽……俄而……忽然
①第一個場景的聲音從“深巷犬吠”開始.寫到屋中四人的不同聲音,由遠及近,由小到大;
②第二個場景“夫聲起”、“婦夢中咳嗽”說明一家人由醒而睡.聲音變小.尤其通過鼠傾盆器之言來襯托屋內的安靜,甚是絕妙。
③第三個場景情形急轉,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婦大呼”、“兩兒齊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兒哭”、“犬吠”,再到各種風火聲、救火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說明聲音由少而多、雜,也越來越大.
從三個場面總體來看,聲音變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清楚有序,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體現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3、這三個文段中,除了描寫口技藝人的表演外,還描寫了其他方面嗎?如果有,請一一找出來。
三個文段都描寫了聽眾的情緒變化,有“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這些描寫是側面烘托,在于反襯與贊美藝人技藝高超。
比較第2、3、4段中聽眾的反應,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
第2段中聽眾的反應是:“伸頸”、“側目”說明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嘆”表明對表演者的贊賞,觀眾初入情境,尚能自持;
第3段中寫“意少舒,稍稍正坐”,幾個字已說明觀眾已漸漸融入表演情境,開始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了;
第4段寫聽眾“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恨不得趕緊逃脫這場火災,說明已完全進入到表演者創造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而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
4、小結
以上三個場景,既從正面突出描寫了“善”,又從側面反襯與贊美了藝人之技的“善”。總之,三個場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節內容,再寫聽眾的情緒變化,其間插入筆者的簡要贊語,這種正面描摹與側面相結合的寫法,是本文一個顯著的特點。
整個口技表演是由簡單到復雜,由馳緩而漸趨緊張。三個場景,則猶如三個樂章。既各有不同的“樂”趣,又構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文章按表演順序依次描述,第一個場景描寫四口人五聲齊發,形成第一個波瀾;第二個場景主要起過渡作用,承上啟下,聲情潛伏;最后一個場景是整個表演的高峰,情節發展的高潮。
文章寫得波瀾疊起,變化萬端,動人心魄。
5、這一部分需要重點掌握的字句。
婦撫兒乳 (動詞,喂奶) 手有百指(名詞,手指)
兒含乳啼 (名詞,乳頭) 不能指其一端(動詞,指出)
賓客意少舒:心情;稍微 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
雖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處:說出
奮袖出臂:卷起 兩股戰戰:大腿
幾欲先走:幾乎、差點兒;跑
(七)朗讀第5段、理解課文結尾一段的作用。
思考:這一段寫到“撫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向已。”似乎與第1段相重復,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再次寫到道具的簡單,既與第1段相呼應.更是以側面反襯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讓人恍然醒悟,原來一場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器物。
(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
1、分析理解:課文除了直接從正面寫表演的過程,還有側面的襯托,哪些地方是側面描寫?有何作用?
側面襯托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開頭和結尾部分對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過程中觀眾的神情舉止的反應。這樣從正面表現,從側面襯托,生動地表現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帶來的巨大藝術魅力。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于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2、揣摩語言,領會主旨。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么好處?“造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里?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里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俄而”、“少頃”、“未見”。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制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課文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渲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九)總結全文。
本文正是這樣通過細膩的刻畫描寫展示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贊揚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十)完成課后練習。
一熟讀課文,根據提示,畫出并體會文中描摹音響的語句。
1表現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過程。
①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
2、表現從失火到救火的情形。
①響聲大作,由少而多。
②百千齊作,應有盡有。
1、①“遙聞深巷中有犬吠……眾妙畢備”,寫聲音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動地表現了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其中“遙聞深巷中犬吠……絮絮不止”,寫深夜的寂靜氛圍以及一家四口陸續醒來后的各種聲音;“當是時……眾妙畢備”以排比的句式,急促的語勢,合寫五種聲音,猶如一部大合唱,使人感到一家四口在靜夜的喧鬧氣氛。
②“夫聲起……婦夢中咳嗽”,寫聲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聞余聲,表現了一家人由醒復睡的情形。“聲起”,寫丈夫由醒到睡;“漸拍漸止”,寫出拍兒聲由大到小的變化,給人一種輕慢的聲感,說明婦人和小兒正慢慢入睡;“微聞”的“微”字,表示聲音很弱。老鼠作作索索聲,盆器傾側聲,婦人夢中咳嗽聲,都很輕微,襯托了深夜寂靜的氛圍。
2、“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寫響聲大作,由少而多;“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不能名其一處也”,寫聲音百千齊作,應有盡有。逼真地表現了發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的情形。先用三個“……大呼”、一個“……齊哭”,繼之以三個“百千……”,又加之以“……百千齊作”“又夾百千……”等句,寫發現火情、火勢漫延和人們救火的情景;“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以及兩組相同的句式“雖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處也”,總寫火場的聲音之多之雜。極力渲染火場的緊張氣氛,使人感到火情的緊急,火勢的猛烈,救火人的慌亂,猶如置身于救火現場。
二聯系課文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文中多次描述聽眾的反應,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
文中三次描述聽眾的反應:
一是“滿座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伸頸”“側目”說明賓客聽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遺漏;“微笑”,表示賓客對表演心領神會,感到滿意;“默嘆”寫出賓客為表演者的技藝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態。此時,聽眾已經進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
二是“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正坐”與“伸頸”“側目”對照。“稍稍”是“逐漸”“漸漸”的意思,細致地表現了賓客情緒由緊張到松弛的漸變過程。說明聽眾隨表演內容而變化心態,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難以自持。
三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寫賓客驚慌欲逃的神態、動作,說明口技表演達到以假亂真的絕妙境界,使聽眾仿佛置身于火場,不禁以假為真,完全進入口技表演所營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
這三處側面描寫,層層深入,生動細膩地刻畫出聽眾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了這場精彩的演出對聽眾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從而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2文中前后兩次把極簡單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對文章的結構和表現口技表演者的技藝有什么作用?
從文章的結構上看,前后呼應,使文章的結構完整;同時也從側面表現了口技表演者技藝的高超。
三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會:適逢,正趕上,恰好。宴:舉行宴會。
2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座寂然,無敢嘩者。
但:只。聞:聽見。
3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
乳:喂奶嗚:發出嗚嗚的聲音
4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少:稍微。稍稍:漸漸。
5雖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
雖:即使。名:說出。
6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臂出袖,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股:腿。走:跑。
四辨析下列表示時間的詞語,將它們分別填在橫線上。然后以這些詞語為線索,背誦全文。
少頃 既而 是時 一時 未幾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發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時發生:一時
3表示相繼發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是時
5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俄而 少頃 未幾
(十一)課外練習: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囈語( ) 夫叱大兒聲( ) 齁聲( )
意少舒 ( ) 曳( )屋許許( )聲 幾欲先走( )
二、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會賓客大宴: 2、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3、幾欲先走: 4、雖人有百手:
三、解釋下列多義詞。
眾賓團坐( ) 手有百指( )
滿坐寂然( ) 不能指其一端( )
四、選出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a、盆器傾側:盆子、器皿翻倒傾斜。 b、會賓客大宴:開會時為賓客擺宴席。
c、群響畢絕:各種聲響都停下了。 d、施八尺屏障:安放了一面八尺長的屏風。
五、 對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a、許多賓客相聚而坐。一會兒,但是等到屏障中醒木一拍,全場都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b、眾多賓客相聚而坐。過了一會,只聽到圍幕中醒木一拍,全場都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c、眾多賓客,團團圍坐,過了一會,只聽到圍幕中醒木一拍,全場都坐下了,很安靜,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d、眾多賓客相聚而坐,過了一會,但是聽到屏障中撫尺一放下,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六、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回答問題。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 。
1、這段文字選自課文___ 作者是___ 。
2、下列各組中加點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是( )
a、口技人坐屏障中 滿坐寂然 b、婦撫兒乳 兒含乳啼
c、群響畢絕 眾妙畢備 d、不能名其一處 有名無實
3、在上文中橫線上填上原文語句,并把它翻譯成現代語。
翻譯:①
②
4、從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___。
七、課外拓展。
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①,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急。主人默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o,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無大患。今論功而請客,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請之。
【注釋】 突:古代仕旁突起的出煙火口,相當于現在的煙囪。②上行(háng):上列,指上座。③鄉:同“向”,從前。④寤:同‘悟”。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①傍有積薪:柴草 ②客謂主人更為曲突:改
③俄而家果失火:不久 ④不者,且有火患:將要
2、下列句子的意思不合原意的一項是:( b )
a、幸而得息:很僥幸把火熄滅了。
b、余各以功次坐:我們各人論功勞擺座位。。
c、鄉使所客之言:從前假使聽了那個客人的話。
d、焦頭爛額為上客邪?那些頭部燒焦、額頭灼傷的人反而成了上客嗎?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防患于未然,不要等到災禍臨頭才去搶救。(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不然將有禍患發生。)
《口技》資料:談《口技》中兩個聲響場景之間的聯系 篇9
教學目的
1.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把握多方面表現表演者高超技藝的寫法。
重點、難點
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摹狀貌的說明方法。
2.注意體會作者如何從多方面表現表演者的高超技藝。
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吃語(yi )齁hou)曳(ye)嘩(hua)叱(chi)意少舒
(shao)中間(jian)幾欲先走(ji)
2.閱讀課文,試著把文章翻譯成現代文。
二、導入
三、作者簡介
1. 林嗣環,字鐵崖,明末清初福建晉江人。清順治初進土。《口技》一文選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張潮編寫的一部筆記小說,以鋪寫故事記敘人物為中心。全書20卷,所收多為明末清初訪擬傳奇故事 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異,并加評語,實際上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林嗣環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
2.解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運用口部發音技巧模仿各種聲音,它是一種流
傳技藝,是藝人們長期在實際生活中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勤學苦練而獲得的。本文確切而真實地抓住口技表演者發出的聲響、聽眾的反應,描繪出當時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內容,生動地再現了表演者摹擬深夜中一家四日夢中醒來,繼又入睡和發生火警、救火的情景。文章可以作為描寫場景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三、講析課文
1.同學們朗讀課文,結合預習作業 和課文下面的注釋,串譯課文。
教師強調一些詞語意思。
善:擅長。會:集合。于廳事之東北角:的。但聞:只。乳:
喂奶。當是時:這。眾妙畢備:全部。妙絕:極點。意少舒:稍
微。間:夾雜。雖:即使。名其一處:說出,動詞。凡欲先走:幾乎,差點兒。跑。
翻譯時以直譯為主,并要求學生口述課文內容,注意抓時間名詞、
動詞和形容詞。教師更正。
2.學生概括各段大意,口頭交流。
討論并歸納:
第一段:介紹口技表演前的情景。
第二段:介紹表演一家人深夜驚醒的情況及賓客默嘆。
第三段:介紹表演這家人從醒到又睡的情況及賓客情緒的變化。
第四段:介紹表演失火、救火的經過和賓客驚慌欲跑的神態動作。
第五段:介紹口技表演結束后的情形。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及寫法。
討論并歸納:板書
一、表演前道具簡單才技藝高超
二、表演中
(正面一表演)(側面一賓客)
表現烘托
深夜驚醒 關注默嘆
醒而復睡 意少舒、稍稍正坐
失火、救火 驚慌欲跑
三、表演后 道具簡單---強調--技藝高超
4.明確本文的說明方法。
討論并歸納:
摹狀貌,通過再現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狀、聲音等來達到說明目的。
文中再現了口技表演所表現的生活畫面。作者緊扣文中第一句話“京中有善口技者”展開,很好地描摹了表演者的表演。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口技》一文,作者通過口技藝人精心摹擬的復雜
而多變的聲響、聽眾的神態變化,形象而生動地描繪出表演者技藝的高超。我們一方面贊賞口技藝人的技藝,同時另一方面也贊賞作者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文中成功運用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給我們有益的啟示。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注音。
1.便有婦人驚覺欠伸
Ajue B.jao
2.曳屋許許聲
Axu Bhu
3.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Aji3 Bji1
4.盆器傾側
Aqing3Bqing1
(二)解釋下列各組加點詞語的含義。
婦撫兒乳 眾妙畢備
兒含乳啼 以為妙絕
以為妙絕 手有百指
3.群響畢絕指其一端
滿坐寂然
眾賓團坐
(三)選擇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1.賓客意少舒
A.賓客的意見很少舒心的。
B.賓客的情緒稍微放松了些。
C.賓客的心情很少舒心。
D賓客的心情漸漸舒暢。
2.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
A.于是,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起袖子,
露出手臂。
B.于是,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振奮得伸出
了手臂。
C.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
起袖子,露出手臂。
D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振奮得伸出
了手臂。
(附譯文)
京城里有一個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人大擺酒席請客,在客廳的東北角上安放了一個八尺寬的帷幕,這位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帷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客人們圍坐在一起。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帷幕里醒木一拍,全場都安靜下來,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
只聽到遠遠的深巷里一陣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哈 欠,伸著懶腰,她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妻子手拍著孩子,給他喂奶。孩子口里含著乳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哼著哄他睡覺。床上的又一個大孩子也醒了,呼嘯如叨地說個不停,就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哄孩子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乳頭的啼哭聲,大孩子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響了起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場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凝神地聽著,微笑著,暗暗贊嘆著,認為妙極了。
沒隔多久,丈夫的鼾聲響起來了,妻子拍孩子的聲音也漸漸地有一會兒停一會兒。微微地聽到老鼠悉悉索索地尋找東西吃,盆碗等器物打翻的聲音,妻子在夢中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把身子稍稍坐正了。
突然有一個人大聲喊著:“失火啦!”丈夫起來大叫,妻子也起來大叫,兩個孩子一齊哭了起來。剎那間,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來,成百上千的小孩哭了起來,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來。中間夾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而發出的爆裂聲,呼吁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還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聲,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子時一齊用力發出的呼喊聲,在火中搶奪物體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明確指出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一張嘴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一個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卷起衣袖,露出手臂,兩腿索索直科,幾乎都想爭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撤掉帷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本罷了。
《口技》資料:談《口技》中兩個聲響場景之間的聯系 篇10
教學目的:
一、學習本文層次清楚,首尾照應,言簡意賅的記敘方法,同時了解記敘中描寫的作用,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高度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能力;
二、掌握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差別等古漢語知識。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三課時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本文從三方面記敘口技表演的奇妙,一是寫口技本身的聲響,二是寫聽眾的反應,三是交代表演的場面及所用的道具。其中口技本身的記敘與描寫,是本文的教學的重點。關于本文中的詞類活用,省略句式與古今詞義辯析等古漢語知識,這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與掌握,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本文篇幅短小,文字不太難懂,串講時,可以采取學生先講,教師有重點地加以補充的方法。歸結中心思想與寫作特點,可以用討論式,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解題,介紹作者,范讀課文,講析課文第一、二段。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舊課,引入新課。先讓學生集體朗讀或背誦《賣油翁》,然后告訴大家,《賣油翁》講的是酌油技術精熟的故事,這篇《口技》(板書課題)講的是民間藝人技巧高超的故事。這兩篇課文都體現了對所從事的工作精益求精便能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課題。
口技,是雜技的一種。演員運用口腔發聲技巧來模仿各種聲音。它能同時發出各種音響,這種技藝,清代屬“百戲”之一種,表演者多隱身在布幔或屏風的后邊,俗稱“隔壁戲。”
這篇課文記述的就是一場在圍幕中表演的絕妙的口技,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技藝的高超。
三、作者介紹(請同學看注解)。
作者林嗣環,字鐵崖,清代福建省晉江縣人。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進士。晚年住在杭州。著作有《鐵崖文集》、《湖舫存稿》和《鐵聲詩》等,現在已經容易看到了。《口技》就是節選自《鐵聲詩自序》(見清人張潮編輯的一部筆記小說《虞初新志》卷一),文字稍有刪改。
〔《口技》這段文章,還見于金圣嘆批本《水滸》第六十五回的前批。林嗣環與金圣嘆幾乎是同時人,現在還找不到可靠的材料斷定這段文章的作家究竟是誰,課文著名林嗣環,是依據《虞初新志》。〕
四、教師范讀課文。
五、正音正字(先請同學查字典,然后上黑板注音):
宴(yàn)屏障(píngzhàng)少頃(shǎoqǐng)吠(fèi)曳(yè)叱(chì)少舒(shǎoshū)撤(chè)
六、指導學習第一段課文(先請同學朗讀并翻譯,然后由教師補充講解):
“京中有善口技者。”
京城里有一位擅長表演口技的藝人。這句總領全文,“善”字,通貫全篇,是概括本文題旨的關鍵性字眼。京:這里指北京。善:善于,擅長。(先請同學回憶《賣油翁》一文中“善射”的“善字講法。)者:代詞,代藝人。
“會賓客大宴”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會:副詞,恰值,正好。(注意:古今詞意不同),賓客大宴:是“大宴賓客”的倒裝句。這句前邊可以加上“有一家”三個字。
“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在客廳的東北角,設置八尺寬的屏風,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屏風里邊。于:表示處所的介詞,在。廳事:指廳堂,大廳。古代官吏治理政事的地方,也稱“聽事”。后來也用在稱呼私人家里的廳堂,客廳。之:結構助詞,的。施:與現代漢語“措施”,“施舍”用法不同。八尺:指屏障寬度。屏障:屏風。屏,本義是“蔽”的意思;障,本義是“隔”的意思。“屏障”二字,原來都是動詞,合起來成為名詞,指屏風一類陳設。清代表演口技,都要用圍帳、屏風一類東西來隔斷聽眾視線,所以又稱“隔壁戲”。現代口技表演,演員不必隱身,改為借助擴音器發出各種聲響,并且可以借助于動作、手勢。坐:后面省略了介詞“于”。
“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其中僅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塊醒木罷了。這個句子,前邊省略了主語和謂語“其中有”三字。中間省略了量詞“張、把、把、塊”等,古漢語經常把數詞直接放在名詞前邊。而已:古文中常見的表示“僅有”的語氣助詞,相當于“罷了”。
“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賓客們團團圍坐在屏風周圍。一會兒,只聽得屏風里醒木一拍,全場都靜悄悄的,沒有一個敢大聲說話的人。眾:許多人。如聽眾,觀眾。團:圓,周,這里是團坐,即團團圍坐。課本注解也通。但:副詞,只,僅。下:落,拍,動詞。滿坐:代指全廠的人。坐同“座”。
寂然:寂、寂靜。然,形容詞詞尾,表示“……的樣子”。嘩(huá):喧鬧,聲大而雜亂。
以上是第一段,交代口技表演的場地,道具,以及表演前聽眾的反應。作者連續用了四個“一”字,極力渲染道具的簡單,以襯托后面藝人技藝的高超。
七、指導學習第二段課文(方法同前)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遠遠地聽見深胡同里小巷深處狗在叫,接著就有位婦女被驚嚇醒了,打呵欠,伸懶腰,她的丈夫正在說夢話。遙:遠。巷:胡同,里弄。吠:狗叫。驚覺:驚嚇而醒過來。
“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過一會兒,孩子醒了,大聲哭叫。丈夫也醒了。婦人撫摩小孩并喂奶,孩子含著奶頭哭泣,婦人邊拍撫邊輕聲哼著哄著孩子。又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既而:時間副詞,表示一事過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過了一會的意思。啼:放聲哭。亦:副詞,也。乳:前一個“乳”字是動詞,作“喂奶”講。后一個“乳”字是名詞,奶頭。嗚:象聲詞,此處作動詞用,即小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絮絮:形容連續不斷地談話,如絮叨不休。
“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在這個時候,婦人手拍小孩的聲音,嘴里哼唱著哄小孩入睡的聲音,小孩嘴里含著奶頭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責罵大孩子的聲音,同時一齊發出來,各種絕妙的聲音全都具備了。當:值,在。是:此,這。叱:大聲呵斥。眾妙:指口技藝人模仿的各種奇妙的聲音。妙:是形容詞,這里指聲音。用“一時”又用“齊”強調藝人的絕技。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全場的賓客沒有一個人不伸著脖子,偏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認為好極了。以為:認為是。以,認為;為,是。妙絕:“絕,”極,副詞,引伸為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
以上是第二段,從夜深人靜遙聞深巷犬吠寫起,描寫一家夫婦和兩個孩子,在臥室中的各種響動。聲音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小而大,由少而多,由寂靜而喧嘩。描寫十分逼真,形象。在“當是時”這一表時間的詞語限制下,羅列了各種聲音,最后用“一時齊發,眾妙畢備“這兩句概括性詞語作結,就把同時發出的各種不同聲響交代得十分清楚。特別是聽眾的神態表情,更為生動,引人入勝,反襯出口技藝術的高超。
八、布置作業 。
(一)默寫并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結合第二段描寫,口頭回答:作者是怎樣寫出聲音的遠近、大小、多少的?又是怎樣把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交代清楚的?
(三)填寫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詞兒的意思:①京中有善( )口技者。②會賓客大宴( )③但( )聞( )屏障中撫尺一下。④遙( )聞深巷中犬吠( )⑤既而( )兒醒。⑥以為( )妙( )絕( )。
(答案見課文前講讀)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講析課文第三至五段。鞏固詞類活用知識。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
(一)默寫并翻譯課文第一、二段。
(二)檢查作業 (二)(三)。
作業 (二)參考答案:
如遙聞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這一句,先用形容詞“遙修飾聞,后用形容詞“深”揭示“巷”距離大街之遠,這就明確地點出了犬吠聲是從遠處傳來的。“婦人驚覺欠伸”的動響和丈夫囈語聲,都是低微聲音,只有很近才能聽見,所以作者省略了“近聞”二字。從“犬吠”到“其夫囈語,”既是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又是按照由大而小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從“遙聞……囈語”到“兒醒,大啼……絮絮不止”,是按照由少而多的順序來描述聲音的。對于同時發出的各種聲音,作者也交代得清清楚楚。如在敘述“婦手拍兒聲,……夫叱大兒聲”之后,用“一時齊發”來點出這五種聲音是同時發出的。
二、講析課文第三段(方法同前)。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沒有多久,丈夫的打呼聲響起來了,婦人哄拍小孩的聲音也逐漸地停止了。輕微地聽到有老鼠作作索索的聲音,盆罐歪倒的聲音,婦人在睡夢中的咳嗽聲。賓客的心情略微松弛一些,身子也稍微坐正了。未幾:時間副詞,沒有多久。傾側:傾斜歪倒。老鼠碰物力量不大,前面有“微聞”一詞,所以聲音不能太重太大。夜深人靜,一點響動都聽得很清楚,這是以動襯靜的筆法。
以上是第三段,寫一家人漸漸入睡,室內逐漸安靜下來,把聽眾由眾聲齊發引進夜深人闌的境界中去。聲音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鬧到靜,這里是一個起伏。兩個“漸”字,細致逼真地表現了“拍兒”動作由大而小、從有到無的過程。“作作索索”描繪老鼠活動的聲音,十分傳神。
三、講析課文第四段(方法同前)。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忽然有一個人大喊“起火了!”丈夫起來大聲地呼喊,婦人也起來大聲地呼喊。兩個孩子一齊哭。這幾句聲響由外及內,把臥室里面與外面火場自然地聯結起來了。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各其處也” 一會,千百個人大聲呼喊,千百個小孩大哭,千百條狗狂叫。中間還夾雜著嘩拉拉房屋倒塌的聲音,火花的爆裂的聲音,還有呼呼的風聲,等等千百種聲音一齊響起來;又攙雜有千百個人求救的聲音,拉倒房屋,人們用力發出的許許許的聲音,往外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一切應該有的聲音,沒有聽不到的。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只手,一只手長有一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頭發出的聲音;即使一個人長有一百張嘴,一張嘴長有一百條舌頭,也不能說清楚其中某一處發出的聲音。百千:是虛數,極言其多。作,起,這里是響起來的意思。夾:攙雜。凡所應有,無所不有:“無”“不”兩個否定詞連用,加強了肯定語氣。所,等于現代漢語的“的”字結構的“的”,這里代聲音。“所應有”是“應當有的”,“所不有”是“沒有的”。雖:連詞,縱然,即使。
“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于是賓客們沒有不變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哆嗦嗦幾乎想要先溜走的。于是:承接連詞。奮:本義盡全力舉起的意思。這里可以譯成捋,挽,撩。走:逃跑。
以上是第四段,再次描寫口技技藝。這段著重描寫一家人的鄰近,于深夜中失火和救火的情景。這是本文情節發展的高潮所在。這一段描寫的聲音,也是由內而外,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由簡到繁。其中疊用了“百千”,極寫聲音之多,火勢之猛。又用“中間”、“又夾”等詞語,指出許多聲音都用互相攙雜同時發出來的,更加見出他的技藝高明。接著以“凡所應有,無所不有”一句總結概括的話,指出聲音的實際效果,遠比作者寫出來的為多。最后又用聽眾的反應,生動地反襯出口技藝人的高超。這里是第二個起伏。
四、講析課文第五段(方法同前)。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突然拍的戒尺即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完全沒有了。撤開屏風看看里邊,只有一個人,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畢:完全。
絕:斷,停止,動詞。這里指聲音中斷。之:代指屏風里邊。
這段文字與第一段呼應,印證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以道具的簡單,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領是“全靠一張嘴”。這里值得注意的一個比較細微的地方,就是開頭和結尾前后照應,都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但末段“撤屏視之”后面還有“一人”。這“一人”不可遺漏不寫,不然就不能同前面的“口技人坐屏障中”相照應。
五、布置作業 (詞類活用練習)。
指出下列加黑的詞,在句中的含義以及詞性: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
用討論的方法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練習省略句式。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作業 。
二、討論中心思想。
提問:這篇課文記敘了什么內容?通過口技表演,摹擬了哪些聲響?你學了這篇課文以后,有什么體會?(發動同學討論)
要求明確:這篇課文記敘了一場生動的口技表演。它著重描寫了一家四口人深夜在臥室里發出的各種聲響,以及一場大火場面中的各種聲響,還寫了聽眾的各種反應。通過口技藝人的精彩表演,反映了我國民間藝人聰明才智和高超的藝術創造力。我們今天應當學習古代藝人這種對技藝精益求精、追求絕妙境界的精神。
三、討論寫作特點。
《口技》作者林嗣環,在文章結尾時感嘆說:“若而人者,可謂善畫聲矣!”《虞初新志》的編者張潮對《口技》的評價是:“絕世奇技,復得此奇文以傳之。”
請同學討論,本文作者在寫作上有什么奇妙的地方:他是怎樣把口技藝人“善畫聲”這一奇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
要求明確:
(一)敘事條理清楚,行文波瀾起伏。
全文以時間先后為順序,從施屏障開始到撤屏障為止。口技本身順著賓客所聽到的記敘了三個場面:一是犬吠引起一家四口人的活動;二是不久,全家逐漸入睡;三是寂靜中突然火起,全家卷入火警。三個層次,井井有條,互相聯系,自然合理。口技摹擬的聲響也是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內到外,由少到多,由靜到鬧,由小到大,使讀者有親聞其聲,親臨其境的感覺。
敘事條理清楚還算奇妙,這篇文章的傳神之處,在于行文波瀾起伏,跌宕多姿。如四口人入睡以后,“賓客意少舒”,波瀾漸低,但“火起”以后形勢大變。全文如音樂的旋律,抑揚頓挫,高低起伏,最后一步緊逼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火起以后,波瀾達到高峰,千態萬狀,令人應接不暇。
(二)敘事中注意描寫,首尾間注意照應。
一篇記敘文,如果只有平板敘述,而不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描寫,但不會引人入勝。
本文在正面記敘時,勾勒出三幅生動活潑、具體形象的畫面。如各種聲音,全憑描寫的技巧,才能具有直觀性和真實感。又如在敘述口技表演過程中隨時描寫聽眾的反應,描寫他們的神情態度。這種寫法,既能具體地顯出口技表演的效果,又能間接表現口技技巧的高超。
除了記敘穿插描寫以外,首尾之間還注意照應。開始與結束兩次交代了道具,使人感到道具的確簡單,即使全部發揮作用,也難以發出那“百千齊作”的聲音,這就不能不嘆服藝人絕妙技藝。
(三)文字簡練貼切,語言生動形象。
《口技》所記的事很奇妙,也相當紛雜,作者只用了三百多字,這充分體現了古代文字簡練的特點。此外,本文選詞恰當,寫什么象什么。如寫小兒是“含乳啼”,大兒是“絮絮不止”,老鼠是“作作索索”。無不貼切而生動形象。為了說明聲音發生的先后,選用“既而”、“當是時、“未幾”、“俄而”等表示時間的副詞,表現時間的推移,變化多樣。
四、布置作業 。
(一)背誦全文。
(二)省略句式練習(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在課內完成)。
附 教學建議:
1 為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學完本課后,可以請幾個同學輪流上臺,以講故事的形式,把《口技》一文講給大家聽。(要求有表情)
2 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在課外指導同學閱讀清代蒲松齡小說《聊齋志異》卷二《口技》一篇。
3 這是一篇學寫記敘文的范文,教完后,可以讓學生仿寫一篇作文,如寫一場藍球賽、拔河賽,記聽相聲,記一次故事會等。
《口技》資料:談《口技》中兩個聲響場景之間的聯系 篇11
《口技》一課,我嘗試運用辨讀式教學方法,它是以引導學生朗讀為主要手段,通過從不同角度反復朗讀,以達到辨析字詞、積累知識的目的。其主要方式是在朗讀中辨析,在辨析中朗讀;在領會中積累,在積累中記憶。這種教學方法運用得好,能使課堂模式富于變化,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從而達到課堂教學最優化。然而,我在本節課教學中收獲的卻是失敗,下面以部分教學片段為例加以詮釋:
師:速讀全文,進行信息搜索,找出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
生1:“以為妙絕”和“群響畢絕”中的“絕”意思一樣。
師:這一組詞中的“絕”是屬于一詞多義,而不是同義詞。
生2:“賓客意少舒”的“少”字和“稍稍正坐”的“稍”字,是一對同義詞。
師:有哪位同學懂得這兩個詞的意思嗎?
生3:“少”字是“稍微”的意思,而“稍”字是“漸漸”的意思。
師:可見,這兩個詞不是同義詞,請同學們繼續找……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直到下課的鐘聲敲響,全班居然沒有一位同學能找出一組同義詞,課堂氣氛煞是沉悶,因為沒有師生互動,更談不上生生互動,有的只是老師臨下課時的草草收場,有的只是學生呆坐那兒被動的聽。
課后,我反思這堂課的教學行為,首先是讀得不夠,因為沒有充分的朗讀,對課文很不熟悉,學生自然找不到同義詞,更談不上辨。第二,采用辨讀式教學,老師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必要的指導,比如要對不同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做好讀書卡片,上課時才能收放自如,資源共享,既不費時又能環環相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學生要懂得理解整篇文章的內容,要進行辨讀時,才有章可循,才不會欲速則不達。
更深層次的思考,辨讀式教學在系統復習中,也許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手段,因為它可以進行分點式或拉網式訓練,如讓學生進行同義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方面的歸納、辨析。這樣,每一個知識點,形成一個積累板塊,思路清晰,步驟鮮明,學生學起來有條理性、系統性,記得牢又記得全面。而在平時的新課教學,很難做到由朗讀帶辨析,更談不上由淺入深的知識積累。本節課辨析同義詞教學環節,學生連一組同義詞都找不到,表面上看很不可思議,其實是很正常的事,因為教師沒有讀懂這種教學方法的要領,是教師本身的教學思路有問題。
《口技》資料:談《口技》中兩個聲響場景之間的聯系 篇12
第一部分:
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這篇文章節選自 朝 編選的筆記小說 。
2、課文對聲音的描述可謂惟妙惟肖:
⑴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驚醒之后,各種聲音有 。
⑵描述突遭大火時“百千齊作”的聲音有 。
3、課文中有三處描寫了聽眾的神情動作:
⑴在口技人摹擬四口之家的生活圖景時,聽眾表現出全神貫注并聽得細致入微的樣子:
⑵在表演者摹擬一家人醒而復睡以后的情形時,聽眾的神情動作的變化是:
⑶在表演者摹擬火災時,聽眾“如臨其境”,其表現為:
4、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
⑵會賓客大宴(會: )
⑶施八尺屏障(施: )
⑷眾賓團坐(團: )
⑸婦拍而嗚之(嗚: )
⑹奮袖出臂(奮: )
⑺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幾: )
5、文中前后兩次清楚地交代了極簡單的道具,這有何作用?
6、文中總領全文,集中表現口技表演者技藝精湛的一個詞是 。
7、下列各組詞義相同的一組是( )
a、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
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擇其善者而從之
c、畢:眾妙畢備 群響畢絕
d、坐:滿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8、下面對課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現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藝。
b、本文既可以當作場景描寫的記敘文來讀,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明文來讀。
c、聽眾的反應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屬正面描寫。
d、文章結尾處道具的重現,強調其表演工具的簡單,突出其技藝在“口”,點明題意。
9、從文中找出相應的時間詞語:
表示突然發生:
表示同時發生:
表示相繼發生:
表示在特定時間內發生:
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
10、翻譯下列句子:
⑴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⑵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⑶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第二部分:
(一)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11、表演者摹擬深夜中一戶四口 的情景,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全文從三個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藝高超: 、 、 。
12、與“賓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暢 b、動作舒緩 c、舒筋活血
13、與“不能名其一處”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狀 b、至理名言 c、有名無實
14、選文第三段對聲音的描寫的特點是( )
a、聲音由小到大 b、聲音由遠到近
c、聲音由內到外 d、聲音由單一到混合
15、翻譯下列句子:
⑴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⑵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
⑶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
16、按要求摘出原句:
對聲音作概括描寫的句子:
文中議論的句子:
17、將選文第三段劃分層次,并簡要說明理由。
18、作者在選文第一段中怎樣表現口技之“善”的?
19、你認為口技人的表演“妙”在何處?
(二)
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詢主人之性情、年紀、狀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獨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長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傴,需前短而后長。肥者其腰寬,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緩者宜衣長。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問耶!”
余謂斯匠可與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輒以舊衣定尺寸,以新樣為時尚,不知短長之理,先蓄覬覦之心。不論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詩所謂“穩稱身”者,實難其人焉。
20、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匹帛: )
⑵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傴(慵: )(傴: )
⑶肥者其腰寬,瘦者其身仄(仄: )
⑷性之緩者宜衣長(緩者: )
⑸不知短長之理,先蓄覬覦之心(蓄: )(覬覦: )
21、翻譯句子: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⑵余謂斯匠可與言成衣矣。
⑶今之成衣者,輒以舊衣定尺寸,以新樣為時尚,不知短長之理,先蓄覬覦之心。
22、這是一則寓言,說明了什么道理?
23、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舉例說明。
《口技》答案
1、略 2、婦手拍兒聲……夫叱大兒聲;俄而百千人大呼……潑水聲 3、滿坐賓客……以為妙絕。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賓客……幾欲先走。 4、擅長;正趕上;設置,安放;圍繞;指輕聲哼唱著哄小孩入睡;揚起,舉起;幾乎,差點兒 5、首尾呼應;同時強調道具的簡單,從側面表現了口技人依*的是高超的技藝,突出了其技藝之“善”。 6、善 7、c 8、c 9、忽、忽然;一時;既而;是時;俄而、少頃、未幾 10、在同一時間一齊發出來,各種妙處都具有。滿座的賓客沒有不伸著脖子,側著頭看,微笑著,默默地贊嘆著,認為妙極了。在這種情況下,賓客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的,他們捋起袖子,露出手臂,兩腿發抖,幾乎要搶先逃跑。 11、醒而復睡、深夜救火;聽眾的反應;道具的簡單;對表演的描繪。 12、c 13、a 14、d 15、略 16、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有人……一處也。 17、言之有理即可。 18、既有正面描寫各種聲音,又有側面描寫賓客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態,這樣共同表現其表演之“善”。 19、略 20、一匹綢緞;懶;曲背,駝背;狹窄,窄;溫和的人,慢性的人;心里藏著;希望得到不應該得到的東西 21、以前有個人拿著一匹綢緞要裁縫裁剪做衣服。我以為這個裁縫師傅可以和他談論做衣服方面的事情了。現在的裁縫,總是用舊衣服定下尺寸,把新樣子作為當時的風尚,不知道哪兒該短哪兒該長這些道理,先存著貪污布料的心思。 22、說明辦事須從具體情況出發,做到胸有成竹,沒有不成之理。 23、對比、引用,例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