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通用15篇)
《論語》十則 篇1
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 :目標3
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 罔 殆 謂 哉 焉 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教學過程 :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
由此導入 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三、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四、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課文。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3)弄清虛詞的用法。(4)補充適當的詞語。(5)調整句子的語序。(6)揣摩句子的語氣。(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七、指導背誦
八、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冊明白了什么學習方面的道理.
自由發言,不拘對錯.
九、作業
l.課后練習一、二題。A類
2.背誦全文。 B類
3.默寫全文。C類
[說課精要]本節是入門課,準備活動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貪快,只求穩.
《論語》十則(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4.朗讀與背誦.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 :辨別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檢查復習
朗讀全文。
二、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三、翻譯課文6-10則
l.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四、獨立思考: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獨立思考后抽查發言,學生互相補充: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五、片斷寫作:
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
寫完后班內交流。(有關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六、小結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七、背誦指導:
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八、作業
A 1.課后練習三、四題。B 默寫課文
[說課精要]學以致用,本課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這一點
<-- #EndEditable -->
《論語》十則 篇2
課型:說讀課
學習目標:
1、 理解各則語錄,并會運用。
2、 背誦。
教學設想:
1、 通過分讀、齊讀、默讀等幾個環節達到疏通文意的目標。
2、 通過互助自學解決疑難問題或重點問題達到進一步理解文意的目標。
3、 通過說話活動,重點掌握文中有關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的語句。
4、 熟記成誦。
教學流程:讀——(用)說——背。
創新意圖:突出學生實踐活動,學以致用。
教學過程
一、 導語:(2-3分鐘)
同學們以前積累了不少的名言警句吧?那好,我現在考考大家掌握得如何。我說出一個意義范圍,請你答出相應的名言警句,如“珍惜時間”、“勤奮”(學生搶答)。看來,同學們積累了不少這方面的名言警句。今天,我選了一篇好文章,里面有好多名言警句。看你能從這篇文章中找到一些什么樣的名言警句。這篇文章就是《論語>十則》
二、熟讀課文。
1、 大聲朗讀課文,把把握不準的字音標出來。
2、 聽錄音,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氣語調。
3、 檢查聽讀效果(一人一則,接龍讀),師生共同糾正。
4、 齊讀一遍全文。
三、析讀課文。
1、四人一組,自選“則”數(量力而行),結合課下注釋,力求了解大意,把有礙疏通文意或重點的字詞句標注出來,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做好標記,然后派代表提出,共同解決。(若提不出,投影準備好的重點字詞)
2、每組派代表疏通文意,匯報學習成果,小組之間交流意見,教師隨機點撥。然后學生默記重要知識點。然后投影提問:(小組間競賽搶答) ①做人能保持君子風格的基本條件是
②學習強調獨立思考的是
③闡述學與思辯證關系的句子是
④強調求知態度的是
⑤強調做人要有骨氣的是
⑥在與人相處虛心求教時應持有的態度是
⑦號召大家樹立“仁”的理想并為之奮斗終身的是
⑧儒家待人接物,處事之道的是
3、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搞一個說話活動,學以致用。(板書)
請你用“ 與學習 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小組交流后,學生自由發言)。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
“不恥下問與學習態度有關”等。
總結:學生說出很多,略作總結,學習方法有哪些?學習態度有哪些?我們這一課又積累了許多有關學習方面的名言警句,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善于積累。
4、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成語,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學生準備后,先組內交流,后暢所欲言)
四、背誦喜歡的語句(越多越好)。
《論語》十則 篇3
○教學目標
①熟練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③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①搜集孔子及其《論語》的有關資料。
②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②朗讀、背誦課文。
③研讀前五段內容。
○教學設計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板書課題。
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朗讀課文
①范讀
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②全班齊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理解課文內容
①理解重點詞語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見賢思齊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傳不習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朗讀、背誦
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作業
① 背誦課文。②抄寫、識記字詞。③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研讀后五段內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③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①背誦課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理解后五段內容
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①見賢思齊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概括思想內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①學習方法 ②學習態度 ③思想修養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學習體驗
①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②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③“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
② 搜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論語》十則 篇4
(第一課時)
廣東省中山市三角中學 趙懷兵
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 :目標3
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 罔 殆 謂 哉 焉 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教學過程 :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
由此導入 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三、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四、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課文。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3)弄清虛詞的用法。(4)補充適當的詞語。(5)調整句子的語序。(6)揣摩句子的語氣。(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七、指導背誦
八、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冊明白了什么學習方面的道理.
自由發言,不拘對錯.
九、作業
l.課后練習一、二題。a類
2.背誦全文。 b類
3.默寫全文。c類
[說課精要]本節是入門課,準備活動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貪快,只求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4.朗讀與背誦.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 :辨別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檢查復習
朗讀全文。
二、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三、翻譯課文6-10則
l.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四、獨立思考: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獨立思考后抽查發言,學生互相補充: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五、片斷寫作:
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
寫完后班內交流。(有關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六、小結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七、背誦指導:
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八、作業
a 1.課后練習三、四題。b 默寫課文
[說課精要]學以致用,本課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這一點
《論語》十則 篇5
子①曰:“學而時習②之,不亦說③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④,不亦君子⑤乎?”(《學而》)
子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①;思而不學則殆②。”(《為政》)
子曰:“由③,誨女④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⑤也。”(《為政》)
子貢③問曰:“孔文子①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③,是以③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曰:“默而識之④,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爾》)。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
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②。”《子罕》)
子曰:“吾嘗③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論語》十則 篇6
〖教學目標 〗
1、了解孔子及《論語》
2、掌握重點詞句,理解十則語錄的意思并誦。
〖教學設想〗
這是學生第一次學文言文,興趣非常重要,要讓學生對文言文不產生畏懼感,這一節課很關鍵,所以,這節課盡量不在具體的字詞上糾纏,只讓學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礎上背誦則可。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介紹孔子、《論語》及語錄體
二、朗讀
三、理解文意
采用讀讀講講的方式,即每一則語錄讓學生掌握重點詞語,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讀背誦。然后進行集中的字詞訓練和朗讀背誦。
1、 “時”“說”“樂”“慍”“君子”
2、 “溫故而知新”的含義。
3、 “罔”“殆”的意義;
4、 “誨”“女”“知”的意思
5、“謂”“恥”“是以”
6、“識”“厭”
7、“三”“從”“善者”
8、“好”“樂”
9、“川”“斯”
10、“嘗”“以”
三、課堂練習
要求學生關上課本,進行練習。
1、見課后練習一、三,使用課件。
2、補充:寫一段話,用上下面給出的短語中的三個以上
A、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B、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C、溫故而知新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E、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F、敏而好學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第一冊(修訂本)教學設計
G、不恥下問
H、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I、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J、默而識之
K、學而不厭
L、誨人不倦
M、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N、逝者如斯夫。
四、背誦
五、板書設計
《論語》: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
一、要有好的學習態度
敏而好學——好學
不恥下問——肯問,善問
學而不厭——不滿足,不驕傲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謙虛誠實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
二、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
溫故而知新——總結復習,發現新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合
默而識之——不斷積累
以思,無益,不如學——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三、要珍惜時間——逝者如斯夫
《論語》十則 篇7
○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①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①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 三 和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②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
①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② 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探究學習后五則
①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
②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③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現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積累、拓展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死而后已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
背誦課文
作業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十則 篇8
四川郫縣 周化琴
○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①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容;搜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①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 三 和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②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作業
①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② 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探究學習后五則
①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
②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③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師小結]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現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積累、拓展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死而后已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師
背誦課文
作業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十則 篇9
○教學目標
①熟練背誦并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③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①搜集孔子及其《論語》的有關資料。
②預習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②朗讀、背誦課文。
③研讀前五段內容。
○教學設計
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板書課題。
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朗讀課文
①范讀
②全班齊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理解課文內容
①理解重點詞語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見賢思齊焉。◆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b.吾日三省吾身c.傳不習乎?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朗讀、背誦
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作業
① 背誦課文。②抄寫、識記字詞。③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研讀后五段內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③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設計
檢查作業
①背誦課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理解后五段內容
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①見賢思齊焉。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概括思想內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①學習方法 ②學習態度 ③思想修養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死而后已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學習體驗
①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談談感想。
②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③“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義。試著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作業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
② 搜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想一想。
《論語》十則 篇10
(廣東省珠海市第六中學語文科組招明樂 e-mail:
目的要求
一、理解六則語錄中包含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二、背誦課文,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要點難點
一、誦讀時讀準字音,正確停頓;
二、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詞語的意義;
三、理解語錄的含義,受到啟發。
寫作背景
孔子所處的社會,是動蕩的社會;所處的時代,是變革的時代。
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諸侯之間的爭霸戰爭連年不斷。給勞動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但在客觀上也促進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統一的步伐。此時因鐵器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得到發展,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奴隸社會走向崩潰。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先世為商后宋國貴族。少“貧且賤”,及長在魯曾任相禮(司儀)、委吏(管理糧倉)、乘田(管理畜養)一類的小官。魯定公時(孔子約年五十)任中都宰、司寇,因不滿意魯國執政季桓子所為,離魯而周游衛、宋、陳、蔡、楚列國,都不為時君所用,歸死于魯。曾長期聚徒講學,開私人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藝者72人。古文學家說他曾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雖未必完全可靠,但孔子熟悉古代經典,可能曾作過某種整理工作。由于他弟子的活動,在他死后就形成儒家學派,對后世有重大影響。他的學說以“仁”為核心,以“禮”為手段,“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在政治態度上是保守的,有利于有權勢者維持舊秩序的要求。通過自漢代董仲舒以來儒家的補充修正改造,他的思想經過系統化,成為我國長期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治者奉為至圣先師。
段落大意
課文六則分為六段,實為六章,分屬于《論語》中的四篇。
第一則,講學習方法,態度和個人修養。
第二則,講學習方法,指出復習舊知識的目的是為了知新、創新。
第三則,講學習方法,講明學習與思考的關系。
第四則,講學習態度,稱贊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態度。
第五則,講治學態度,為人師的條件。
第六則,講學習態度,主張向任何人學習,但不是肓目的學習。
主題思想
孔子很重視學習態度,強調要終身“好學不厭”。他肯定孔圉“敏而好學”,而且謙虛地說自己都沒有做到“學而不厭”。他還特別提倡互相學習的態度,“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種“樂”,是與朋友相互學習,研討之樂,是增長學識之樂。最可貴的是孔子提倡“不恥下問”的精神,他肯定了學生孔圉“不恥下問”的精神,其實他自己就是楷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人”當然不會都是強于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從之”,對于“不善者”要引以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點。這里指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傳說孔子曾向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等人學習,他就是一個虛心求教善于學習的人,所以才成為古今聞名的大教育家。
寫作特點
《論語》主要記言,是語錄體散文。所選六則中,五則直錄孔子的言論,第四則記錄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對話。每則字數不多,僅三言五語,所記述的言論,直起直落,僅提出觀點或提出結論,并沒有論據或論證。
由于語言凝煉,思想內容極其深刻,所以一些語句已成為千百年來廣為傳誦的成語,至今仍活躍在人民的語言中。如“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等。
另一些名句,在人們不斷引用的過程中又被簡化、緊縮,形成了成語、典故,如“溫故知新”、“擇善而從”。
作業 練習
一、朗讀下列各句,指出停頓錯誤的一句。
a.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b.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c.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d.是以/謂之“文”也。
( )
二、“溫故而知新”可以有兩種理解。第一種是:溫習舊知識可以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學習了解新的知識。第二種理解是什么?你試著說說看。
三、下面短語或句了,翻譯時要調整詞序,試著把它們譯成現代漢語。
1.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2.不恥下問
3.何有于我哉!
四、朗讀以下格言般的警句,自己再搜集一些警句抄在筆記本上。
知識就是力量
——培 根
智慧是經驗之母
——達·芬奇
無知識的熱心,猶如在黑暗中遠征。
牛 頓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 飛
業精于勤,荒于嬉。
——韓 愈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 子
答案:一、b
二、多次的溫習可以對舊知識有新的更深入的理解。
三、1.孔文子,為什么稱他為“文”呢?
2.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而不以為羞恥。
3. 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論語》十則 篇11
《論語》十則課型:文言文 精讀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1、掌握重點詞句,理解十則語錄的意思并背誦. 2、聯系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二、學習重點 朗讀、背誦;評點《論語》十則內容。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 探究法四、教學媒體 多媒體 五、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并查找香關資料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提及“朝圣”,我們自然會聯想到那跪拜、跋涉著的虔誠的伊斯蘭教徒向圣地麥加前行的浩蕩壯觀情景。(多媒體顯示孔府、孔廟、孔林)那么,人們把到山東曲阜去看孔廟叫做“朝圣”,同學們知道它的緣故嗎?(學生回答,教師明確:曲阜是孔子的家鄉,人們尊稱他為“圣人”“先師”)(多媒體顯示孔子像)同學們請看:孔子“生而首上圩頂,因名曰丘,字仲尼,姓孔氏”“長九尺有六寸(注:約合現在6.4尺),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莊嚴、高大。作為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板書文題),在我國歷史上影響很大,為儒家的重要經典。相傳,宋朝名相趙普死后,人們在他的書籍里發現只有半部《論語》,所以世有“半部《論語》冶天下”之說。今天,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去聆聽先哲的教誨。 (二)交流探究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三)整體感知 ——課文前五則 ①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并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②根據課下注釋學生試譯,教師指導 a 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復習。“時”,副詞,相當于“以時”,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時間”或“及時”。“習”的本義是“鳥數飛”,引申為實習、演習。 “朋”,舊注:同門曰朋。跟現在的“同學”“同班”相近。句中是孔子對弟子說的,“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b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九”諸字在文言中皆有“多”義,不是確數,下述三事,這是巧合。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誠,誠實。 c溫故而知新 故:舊的(知識),從前的(知識)。而:順接連詞,就,并且。 可以為師矣 以為:把……當作。 e是知也“是”,先秦時代不作判斷詞用,而是指示代詞,相當于“這”,可譯作“這(就是)”。 (四)合作探究 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么?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五)作業:1、翻譯《論語》十則前五則。 2、復習前五則中的重點字詞,下節課默寫。
第二課時一、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詞句,理解十則語錄的意思并背誦. 2、聯系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二、學習重點 朗讀、背誦;評點《論語》十則內容。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 探究法四、教學媒體 多媒體 五、課前準備 復習默寫前五則重點字詞、背誦課文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二)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 (三)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四)探究學習后五則 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從字面和深層含義兩個層面探究本句的含義。 班內學生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聯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五)整理歸類 (1)成語類 溫故知新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師 任重道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格言警句類 ①談學習態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②談學習方法的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③談修身做人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吾日三省吾身(六)總結文言語法:1、通假字:(通誰讀誰,通誰講誰) 說:通“悅”,讀yuè,意為:愉快, 知:通“智”,讀zhì,意為:聰明。 女:同“汝”,讀rǔ,意為:你(第二人稱代詞)2、文言虛詞而:(1)連詞 ①順接連詞,表并列或承接關系,意為“并且”“而且”“就”或不譯。 例:學而時習之 任重而道遠(并且) 溫故而知新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就) 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乎? (不譯) ②轉折連詞,表轉折關系,意為“卻” 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知而不慍 ③連接狀語和中心語 例:提刀而立 ④修飾語,可譯為“著”“地” 例:默而識之(地) (2)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 例:余知而無罪也。(你) 為(1)wéi以為:把……當作(以:把 為:當作) 例:可以為師矣 (2)wéi 是 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3) wèi介詞,意為“替”“為了” 例:為人謀而不忠乎? (替) 之(1)代詞:代指人(第三人稱)、事、物 例:由,誨,女知之乎!(代事,代指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 擇其善者而從之(代人,代指可學習的人) (2)助詞 ①結構助詞,意為“的”。 ②結構助詞,用在主語和謂語中間,起連接主謂語,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 (簡稱“取獨”) 例: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 (1)代詞 例 :擇其善者而從之(代人,代指可學習的人) (2)語氣詞,放在句首表示揣測或反問語氣。 例:其恕乎!(表揣測,意為:大概,也許) 其真無馬邪?(表反問,意為:難道) 焉(1)句尾語氣詞,無實意。 (2)代詞,相當于“之” 例:見賢思齊焉。(代指他,賢德的人) (3)兼詞(一字代兩字的意思)相當于“于之” 例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相當于“于之”,意為:在那里) 則 表承接關系的連詞,意為“就” 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七)作業:1、翻譯后五則 2、背誦《〈論語〉十則》 3、“學探診”第十課1-22題教學反思:
《論語》十則 篇12
教學目的:
1、讀準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確讀音。.
2、掌握課文中主要的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3、了解孔子的政治倫理、哲學、教育思想及其在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影響。
教學重點:
掌握課文中主要的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教學難點 :
理解孔子的政治倫理、哲學、教育思想
教學時間:三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了解孔子及《論語》 學習《論語》前兩則
教學步驟 :
一、 簡介孔子及著作《論語》:
1、孔子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魯國鄒邑人。孔子是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孔子建立了中國古代第一個私家學派——儒家,其核心思想是“仁”。
2、《論語》簡介:
《論語》是先秦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語錄體散文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和后學者記錄孔子言行的著作。《論語》集中體現了孔子在政治、倫理、哲學、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是《四書》之一。
3、課題簡介:
課文中的七則《論語》,選自《論語》的不同的篇目,意義不相連屬。
二、 教者范讀課文,正音正字:
三、學習第一、二則:
第一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子貢問:“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嗎?”孔子說:“那就是推己及人吧!自己不愿意要的事物,不要強加在別人身上。”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文中兩個“乎”的意義和用法不同。前一個相當于現漢“嗎”,表疑問語氣,后一個相當于現漢“吧”,句末語氣助詞。
(2)文中的“其”,是“那”的意思,指示代詞。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包含了孔子的“克己復禮”的思想,這樣做才能實現“愛人”,達到“仁”的境界。
第二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統治者自身行為端正,不發布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統治者自身行為不端正,即使是三令五聲,百姓也不會聽從。”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文中的“其”,指“統治者”。
(2)文中的“正”,“端正”的意思,包括思想的純正、行為的中正。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體現了孔子對統治者如何施行政治,管理國家和人民的思想,要靠道德教化。
三、 作業 :
1、背誦第一、二則《論語》2、預習第三、四、五則《論語》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學習第三、四、五則《論語》
教學步驟 :
一、 檢查第一、二則的背誦情況
二、 學習第三、四、五則《論語》
第三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竹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居室里,別人都受不了那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賢哉,回也!”倒裝句,主語后置。
(2)“巷”是“居室”的意思,與現漢不同。
(3)文中的“堪”,是“忍受”的意思。
(4)文中的兩個“其”,第一個是指示代詞“那”的意思,第二個是指示代詞“他的”的意思。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是孔子贊賞顏回的話語,同時也體現了孔子的“安貧樂道”的思想
第四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在內心反省自己,看自己有沒有同他類似的毛病。”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文中的“賢”是“賢人”的意思。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2)文中的“內”,是“在內心”的意思。名詞作狀語。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體現了孔子在修身養性方面的思想,人要注重向古代圣賢的書本學習,還要注重向周圍的人學習、對照、反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
第五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顏源、季路陪侍(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呢?”季路說:“我愿意將自己的車馬衣服拿出來與朋友們共同使用,用破了也不后悔。”顏源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季路說:“希望聽聽先生的志愿。”孔子說:“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得到信任,使青年人得到關懷。”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文中的“伐”“施”是“夸耀、表白”的意思,與現漢不同。
(2)文中的“善”,是“長處”的意思,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3)文中的“安”“信”“懷”是使動用法。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反映孔子的“仁者愛人”,提倡“仁”思想。
三、作業 :
背誦第三、四、五則《論語》
預習第六、七則《論語》,思考課后練習
第三教時
教學要點:學習第六、七則《論語》 簡要總結課文
教學步驟 :
一、檢查第三、四、五則的背誦情況
二、學習第 六、七則《論語》
第六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正直的朋友,誠實的朋友,見聞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餡媚奉承的朋友,當面恭維、背后詆毀別人的朋友、花言巧語的朋友,是有害的。”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弄清“諒”“便辟”“善柔”“便佞”的意義。
“諒”是誠信的意思,“便辟”是餡媚奉承的意思,“善柔”是陽奉陰違的意思,“便佞”是花言巧語的意思 。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這段論語體現孔子的交友之道。在他看來,結交什么樣的朋友對個人的行為、修養有很大的影響。
第七則
1、學生齊讀。
2、指名學生結合注釋,翻譯課文。
孔子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有害的快樂有三種。以有節制的禮樂為快樂,以贊美別人的優點為快樂,以多交賢良的朋友為快樂,這是有益的。以驕奢放縱取樂為快樂,以盡情游蕩為快樂,以貪圖安逸為快樂,這是有害的。”
3、重點、難點字詞疏通分析:
(1)弄清“樂”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兩種讀音。
(2)“益者三樂,損者三樂”中的“樂”是“快樂”的意思。“樂禮節樂”等句中的開頭的“樂”是“以……為快樂”的意思,是意動用法。
(3)弄清“節”“道”“善”“佚”“晏”等文言實詞的意義。 “節”是節制的意思,“道”是贊美的意思。“善”是優點的意思,“佚”是放蕩的意思,“晏”同“宴”是安逸的意思。
4、分析理解文中蘊涵的哲學思想:
人都是追求快樂的,但快樂有高尚和低俗之分,有益有害之分。孔子認為應把快樂建立在良好的品行上,反對放縱的、不知節制的享樂。
三、 總結課文:
這七則《論語》從不同方面闡述了做人的道理,體現了孔子的“仁者愛人”的思想。
第一則:包含了孔子的“克己復禮”的思想;
第二則:體現了孔子對統治者如何施行政治,管理國家和人民的思想,要靠道德教化;
第三則:體現了孔子的“安貧樂道”的思想;
第四則:體現了孔子在修身養性方面的思想;
第五則:反映孔子的“仁者愛人”,提倡“仁”思想;
第六則:體現孔子的交友之道;
第七則:孔子把快樂建立在良好的品行上,反對放縱的、不知節制的享樂。
四、 共同討論課后練習
五、 布置作業 :
1、課后練習:一、二、三
2、背誦《論語》七則
[1]
《論語》十則 篇13
津沽高中 田克君
教學目標 :1、了解孔子及《論語》
2、掌握重點詞句,理解十則語錄的意思并背誦。
3、學習正確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初步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掌握實詞意義。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以宋代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引入《論語》(語錄體散文,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和介紹孔子(配合出示孔子及“三孔”圖片。)
二、正字音,朗讀
論語 說 慍 罔 殆 誨人不倦 女 識 哉
三、理解文意(采用讀讀講講的方式,即每一則語錄讓學生掌握重點詞語,然后理解大致意思,朗讀背誦。然后進行集中的字詞訓練和朗讀背誦。 )
第一則:掌握 “時”(按時)“說”(通“悅”,愉快)“樂”(快樂)“知”(了解)“慍”(怨恨)“君子” (有道德修養的人)
——講學習方法與態度和個人修養,不斷學習,方能牢固,遠道而來,切磋促進,自求長進,不怨他人。
第二則:掌握 “溫故(溫習舊知識)而知(領悟)新”和“可以”(可以憑)的含義。
講學習方法:常復舊課,領悟新知。
第三則 :掌握“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疲倦而無所得)的意義;
——講學習方法:學思結合,方有所得
第四則:掌握 “誨”(教導)“女”(通“汝”,你)“知”(明白,懂得)“是”(這)的意思。
——講學習態度:要老實謙虛,不要不懂裝懂。
第五則:掌握“謂”(稱)“恥”(以為恥)“是以”(因此)
——講學習態度,要勤奮好學,謙虛好問。
四討論:聯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討論從中受到什么教育或啟示?
五作業 :朗讀并背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背誦
二分析
第六則:掌握“識”(記)“厭”(滿足)“倦”(疲倦)
——講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默記成育,積累知識,好學不止,熱情教導。
第七則:掌握“三”(虛數,幾個)“從”(順從,學習)“善者”(好的方面,優點)
——講學習方法:要虛心求教,取長補短。
第八則:掌握“知”(懂得)“好”(喜歡,愛好)“樂”(以之為樂)
——講學習態度:唯會尋學習樂趣,方能學大成。
第九則:掌握“川”(河流)“斯”(這)
——講學習態度:一寸光陰一寸金,要珍惜時間,勤學不輟。
第十則:掌握“嘗”(曾經)“寢”(睡覺)“以”(用來)“益”(好處)
——講學習方法:要學思結合,親身實踐勝于空想,意同第三則
三小結“而”的用法
——1、順接(表修飾、表并列、表順承);2轉接
四總結有哪些是講學習方法,哪些是講學習態度的?
——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默而識之;思無益, 不如學也.
五討論:哪則《論語》令你的受益最大?你覺得怎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 你還知道哪些指導我們如何學習的名言?
六小結本課成語。
——不亦樂乎,溫故知新,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善而從,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七練習
1見課后練習一、三,使用課件。
2寫一段話,用上下面給出的短語中的三個以上
A、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B、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C、溫故而知新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E、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F、敏而好學 G、不恥下問 H、默而識之 I、學而不厭 J、誨人不倦
K、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L、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M、逝者如斯夫。
O、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八、背誦
九總結古文翻譯方法。
翻譯原則:1“信”(忠實于原文,字字落實,句句落實,不隨意增減
2“達”(表意明確,語言通暢,語氣不走樣。)
3“雅”(用簡明、優美,富有文采的現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
翻譯方法:1留(專有名詞,人名等照譯。)
2補(補出省略成分,如主語,賓語)
3刪(刪去不譯的詞語)
4換(把古詞換成現代詞)
5調(調整倒裝句句序)
6選(根據上下文,選用恰當的詞義)
7譯(譯出實詞、虛詞、活用的詞幫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譯法)
9意譯(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直譯不通,用意譯)
十、板書
論語
一、要有好的學習態度
敏而好學——好學
不恥下問——肯問,善問
學而不厭——不滿足,不驕傲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謙虛誠實勤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謙虛老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學習為樂
二、要有好的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
溫故而知新——總結復習,發現新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合
默而識之——不斷積累
以思,無益,不如學——學習與實踐相結合
三、要珍惜時間——逝者如斯夫
《論語》十則 篇14
教案示例一
重點與難點:
重點:1.認讀字詞;2.理解各則語錄;3.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難點:分類式學習筆記活動的實施
教學過程
第一個教學板塊:認讀課文。(15分鐘左右)
1.同學們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
2.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3.聽讀課文,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調。
4.分“則”朗讀課文,每讀一則,都要求對應著“點讀”課文注釋。
5.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說注釋,說譯文。
6.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第二個教學板塊:析讀課文。(12分鐘左右)
1.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
2.同學們試作批注,概括每一則的內容大意。
3.教師指導同學們運用“ 與學習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與學習習慣有關”,又如“‘不恥下問’與學習態度有關”等。
4.教師指導同學們就課文中喜歡的成語或短語說話,要說說為什么喜歡它。
第三個教學板塊:理讀課文。(20分鐘左右)
老師下發印有“分類式學習筆記”的練習紙,請同學們根據紙上安排好了的類別整理課堂筆記(或者老師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學們在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類記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山東省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2.在“成語”類記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溫故知新 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
3.在“名言警句”類記下:
①用于學習態度: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厭 敏而好學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②用于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默而識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③用于思想修養:人不知而不慍 三人行必有我師
④用于思想方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難句翻譯”類練習:
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下課之前,同座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分類式學習筆記”。
教案點評:
板塊式教學思路,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
教案示例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3
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畫線字的讀音:
慍 罔 殆 謂 哉 焉 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教學過程:
1.三分鐘演講。
2.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
由此導入 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3.文言文入門(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4.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5.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3)弄清虛詞的用法。(4)補充適當的詞語。(5)調整句子的語序。(6)揣摩句子的語氣。(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6.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7.指導背誦。
8.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冊明白了什么學習方面的道理.
自由發言,不拘對錯.
9.布置作業 。
( l)課后練習一、二題。
(2)背誦全文。
( 3)默寫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3.朗讀與背誦.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辨別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教學過程:
1.檢查復習。
2.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3.翻譯課文6-10則
(l)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4.獨立思考: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抽查發言,學生互相補充: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5.片斷寫作:
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
寫完后班內交流。(有關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6.小結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7.背誦指導: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8.作業
(1)課后練習三、四題。
(2)默寫課文
探究活動
——分類式學習筆記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具體做法是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老師下發印有“分類式學習筆記”的練習紙,請同學們根據紙上安排好了的類別(分為作家作品、成語、名言警句難句翻譯等)整理課堂筆記(或者老師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學們在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是在向傳統的做法挑戰:平時課堂上,學生花大量時間記錄的、知識零散的課堂筆記,包括對教師苦心設計的大量板書的筆記,在知識積累、能力培養、習慣養成和提高教學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立意高遠的課堂實踐活動。
《論語》十則 篇15
(第一課時)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組長簽字:
授課班級:金昌鐵中初一年級 授課教師:陳景峰
教學目的
1.了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 :目標3
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 罔 殆 謂 哉 焉 誨
2.看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教學過程 :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由此導入 孔子關于學習的論述。
三、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四、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課文。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3.抽二個學生朗讀,眾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為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3)弄清虛詞的用法。(4)補充適當的詞語。(5)調整句子的語序。(6)揣摩句子的語氣。(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范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后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七、指導背誦
八、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冊明白了什么學習方面的道理.
自由發言,不拘對錯.
九、作業
l.課后練習一、二題。A類
2.背誦全文。 B類
3.默寫全文。C類
課后心得:本節是入門課,準備活動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貪快,只求穩.
《論語》十則(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后半部分)。
4.朗讀與背誦.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 :辨別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檢查復習
朗讀全文。
二、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余下的課文。
三、翻譯課文6-10則
l.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四、獨立思考: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獨立思考后抽查發言,學生互相補充: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五、片斷寫作:
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
寫完后班內交流。(有關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六、小結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鑒、參考。
七、背誦指導:
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八、作業
A 1.課后練習三、四題。B 默寫課文
課后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