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兩首》教學參考(精選13篇)
《詩兩首》教學參考 篇1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亞歷山大·普希金,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第二節,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并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
這首詩問世后,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2.《未選擇的路》
說到路,人們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這首詩就是寫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詩分四節,第一節寫詩人站在林間交岔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一條;而一旦選定了一條,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這是多么無奈又無助。這樣的開頭,自然使人聯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頭的,只是浪費時間,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無法收回,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所以詩人望著那一條消失在叢林深處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這沉思的過程中,他心里也許已經作出了決定。第二節,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路,這條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那種留下很多旅人足跡的路。詩人也許知道,這樣的路是平淡的,沒有挑戰性的。第三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可這時候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是非常留戀的,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因為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這一次的選擇是一個錯誤,將“難以再返回”了。這里詩人寫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種心理。最后一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這里,詩人并沒有沿著第三節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那條路結果怎樣,而是寫未選擇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的,人生的道路,結果誰料得到呢?詩人顯然有宿命的意味,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這樣寫來給這首詩增加了憂郁的情緒。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后耐人尋味。
二、問題研討
1.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詩人為何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
這首詩實際是寫人生道路。詩人寫作的重點卻不是那條已經選擇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何要這么寫呢?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關于練習
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沒有什么具體的形象,它卻是一首著名的詩,為世界各國人民廣為傳誦。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本題旨在通過課堂講解,使學生喜歡這類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并對人生構成積極的影響。
這是一道主觀題,學生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但通過教師的教學,最好使學生能喜歡這樣的詩,并說出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答案。
二朗讀《未選擇的路》,說說“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題旨在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初步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進一步提高欣賞新詩的水平。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三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本題旨在讓學生積累名篇,打好文化根基。
教學建議
一、普希金和弗羅斯特是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這里學生第一次接觸他們,教師可以做些介紹,使學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書店里普希金的詩集很多,圖書館也不少,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性的閱讀。
二、《未選擇的路》中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恐怕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對此要重點加以講解。
三、給學生一點關于詩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識,注意區別比喻和象征在詩中的表現。
四、外國詩不太適合朗讀,所以不必過于強調朗讀。
有關資料
一、詩人簡介
1.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俄國詩人。近代俄羅斯民族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童年接受法國家庭教師管教并深受俄羅斯乳母語言的影響。12歲隨父赴彼得堡入貴族子弟學校皇村學校,以能詩聞名。1814年寫下《皇村回憶》,得到老詩人杰爾查文贊賞,發表第一首詩作《致詩友》。1817年畢業后到外交部任翻譯,先后加入“阿爾扎瑪斯社”和“綠燈社”,以歌頌自由、抨擊專制暴政為主題創作《自由頌》《致恰達耶夫》等詩作,長篇敘事詩《魯斯蘭和柳德米拉》(1817~1820)沖破貴族傳統文學語言局限,大量運用俄羅斯民間詞匯和口語,被認為是俄國文學語言的轉變。1820年5月因詩作抨擊時政被以調動為名流放南方,途中患病,前往高加索、克里米亞旅行療養,9月抵基希尼奧夫,1823年調往敖得薩。其間醉心于拜倫作品,與十二月黨人過往密切并寫下《短劍》(1821)等詩。以當代貴族青年為主人公的敘事詩《高加索的俘虜》(1822)、《茨岡》(1823~1827)描寫文明人與自然之女的愛情悲劇。這一時期還創作了敘事詩《強盜兄弟》(1821~1822)、《巴赫切薩拉伊的淚泉》(1821~1823)。1924年8月,因與敖德薩新任總督關系惡化,受陷害被革職放逐到母親的領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接受地方政府、教會和父母的三重監督。1826年9月由沙皇批準返回莫斯科。這一時期普希金潛心研究歷史,創作歷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1825)、敘事詩《努林伯爵》(1825)。1828年因長詩《加甫利里亞德》(1821)“褻瀆”上帝而受傳訊。1830年9月與莫斯科美女岡察羅娃訂婚,前往波爾金諾村料理家產,為霍亂所困至12月。此間完成了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敘寫貴族青年奧涅金的生活歷程,塑造了俄國文學“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與情感為題材創作了《別爾金小說集》,創作《吝嗇騎士》《莫扎特與薩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劇,寫下敘事詩《科洛姆納的小屋》、大量抒情詩及童話詩;文學史家把這一普希金創作高峰期稱為“波爾金諾之秋”。1831年3月,普希金與岡察羅娃結婚,定居彼得堡并重任十等文官。編寫《彼得大帝史》時為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所吸引,游訪起義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爾金諾編寫《普加喬夫起義史》,并以此為題材開始創作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其間寫下中篇小說《黑桃皇后》、長篇敘事詩《青銅騎士》、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以及《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童話詩。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會的應酬,家庭經濟緊張,沙皇授予“宮廷侍衛”頭銜使他感到屈辱,文學創作減少,受到上層貴族敵視。1837年1月27日與法國貴族逃亡者丹特士決斗負傷,29日辭世。
普希金的文學作品主題切中當時俄國社會重大問題,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羅斯文學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學風格繼承發展了18世紀俄國文學成果,創造性地借鑒了西歐文學的因素,將書面語與口語和諧結合并吸取大量民間語言精華,創造了新的樸素優美的俄羅斯文學語言。他曾先后參加《文學報》《現代人》的創辦工作,留下許多文藝批評著作、政論文及書信。普希金的文學創作結束了俄國文學的落后局面,為俄國19世紀文學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選自《中國小百科全書·文學與藝術》,團結出版社1995年版)
2.弗羅斯特(李文俊)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父親在他11歲時去世。母親把他帶到祖籍新英格蘭地區的馬薩諸塞州。中學畢業后,在哈佛大學肄業二年。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
弗羅斯特的詩歌最初未在美國引起注意,1912年舉家遷往英國定居后,繼續寫詩,受到英國一些詩人和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的支持與鼓勵,出版了詩集《少年的意志》(1913)與《波士頓以北》(1914),得到好評,并引起美國詩歌界的注意。1915年回到美國,在新罕布什爾州經營農場。他的詩名日盛,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并在幾所著名的大學中任教師、駐校詩人與詩歌顧問。他晚年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在他75歲與85歲誕辰時,美國參議院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詩歌在形式上與傳統詩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詩人那樣矯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詩往往以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詩樸實無華,然而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著名的《白樺樹》一詩,寫一般人總想逃避現實,但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修墻》寫人世間有許多毫無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墻。除了短篇抒情詩外,他有一些富于戲劇性的長篇敘事詩,刻畫了新英格蘭鄉間人物的精神面貌,調子比較低沉,亦頗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羅斯特愛用傳統的無韻體和十四行體的各種變體,時常押韻,在節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又被認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弗羅斯特的著名詩集還有《山間》(1916)、《新罕布什爾》(1923)、《西去的溪流》(1928)、《又一片牧場》(1936)等。1949年出版了《詩歌全集》,以后仍陸續有新作發表。
(選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2年版)
二、這兩首詩的另外兩種譯本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
我們的心永遠向前憧憬,
盡管生活在陰沉的現在:
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將變為可愛。
(查良錚譯)
沒有走的路
金黃的林中有兩條岔路,
可惜我作為一名過客,
不能兩條都走,我久久躊躇,
極目遙望一條路的去處,
直到它在灌木叢中隱沒。
我走了第二條,它也不壞,
而且說不定更加值得,
因為它草多,缺少人踩;
不過這點也難比較出來,
兩條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
那天早晨兩條路是一樣的,
都撒滿落葉,還沒踩下足跡。
啊,我把第一條路留待來日!
盡管我明白:路是連著路的,
我懷疑是否還能重返舊地。
此后不論歲月流逝多少,
我提起此事總要伴一聲嘆息:
兩條路在林中分了道,而我呢,
我選了較少人走的一條,
此后的一切都相差千里。
(飛白譯)
三、《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賞析(伍厚愷)
人生難免會遭受挫折,有的人會從此萎靡消沉,有的則會因此而怨天尤人。詩人卻以飽滿的樂觀情緒鼓舞我們:“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這種力量來自對未來的信念,因為我們始終要相信“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接著詩人在第二節里表達了“永遠向往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并描繪了人們在越過坎坷之后再來回顧過去的心情,那時一切艱難困苦都會改變面貌,變得可愛起來。這首詩是普希金人生體驗的結晶,他本人就曾屢遭坎坷,被流放、幽禁,最后被陰謀殺害,但他始終不渝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
四、《未選擇的路》賞析(伍厚愷)
《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表面平易,實則蘊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共同感受。在這首詩里,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詩人選擇的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中岔道,來闡發如何抉擇人生道路這一生活哲理的。
詩的前三節似乎僅在平直地描寫林中的那兩條路的不同,但其中卻蘊含著極大的比喻意義,第四節詩人筆鋒一轉,從林中之路躍到描寫人生之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這結句寄寓著詩人無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
詩人以含蓄清新、別具匠心的藝術風格再現出優美的自然風光,并且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反映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波瀾。詩還注意引起人們的聯想,把理性與情感融于一首短詩之中,深化了這首詩的意蘊,給人以豐富的啟迪。詩人是通過優美的意境創造和濃郁的抒情表達把哲理隱含其中并傳遞給讀者的。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樸素自然的語言和韻律來表現自己對人生的思索。這種質樸無華的風格使這首詩如夏夜里清涼柔和的風,洋溢著清新自然的情趣,給人一種沁人心脾之感。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個面臨選擇的人和他進行選擇時的心態,至于選擇的具體內容并沒有寫出,詩人的著眼點是選擇本身。每一個讀者都能夠在這首詩中發現自身的生活體驗,理解其中的哲理內容。因為這首詩具有內涵的開放性,猶如一個巨大的構架,其中的內容有待讀者去填充,在其中回顧自己的人生之路,從而受到觸動而引發深深的思索。
(選自《中學生閱讀欣賞文庫·外國文學編·詩歌卷》,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詩兩首》教學參考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古詩,感受詩中的意境。
3、能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1. 結合課文的注釋理解詩中字詞,詩句的含義。
2. 誦讀詩句能感受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和對故鄉、親人的思念。
教學準備:課文插圖和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夜書所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背誦學過的古詩,讓學生看課件感受新詩。
2、介紹詩人。
3、讀題、解題。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為了突出“夜”和“見”字 )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讀正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學,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4、學生掌握朗誦古詩的節奏。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分小組交流,借助課文插圖,你們看到了什么?
3、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引導學生感受詩人的心情。
5、感情誦讀全詩。
6、請學生跟著課件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讓學生學會觀察范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五)拓展活動
請學生說出當你有家人或親人離開你一段時間,你會有什么感覺?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見: 梧葉 挑促織 一燈明
聽: 寒聲
感: 動客情
第二課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一、復習背誦《夜書所見》
二、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三、初讀感知
1、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通順。
2、教師指名讀。再聽錄音,讀準節奏。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3、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情?(憶)
圍繞“憶”字,你可以組成哪些詞語?
四、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
1、四人一組思考,交流你收集到的有關資料以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2、根據學習《夜書所見》的學習方法自學。
3、讓學生匯報: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如:第一句詩。
突出獨、異、倍。
如:第二句詩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干什么?
②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現在獨自一人在外面,多么遺憾呀。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會在思念著詩人。現在,就請大家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么想,怎么說?
4、朗讀指導,并背誦。
①自由練讀
②配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五、拓展活動
1.今天就是重陽節,我們也會想念遠在外地的親人,就讓我們說一說。
2、寫字指導
重點寫“異、遙、插”字
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 異鄉 異客
倍思親
遙 登高
遍 少一人
《詩兩首》教學參考 篇3
一,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準本課出現的生字‘丫’,讀記‘花苞,柔軟,柳絮,喧鬧,梳妝,虎牙,水墨畫’等詞語。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童年生活的快樂,感悟兒童詩的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兒童豐富的想象力,體會兒童生活的快樂。
三,教學過程設計
( 一)導入新課
1欣賞兒童歌曲。( 推薦曲目:《小白船》《 春天在哪里》)
2師導:童年是一支歌,一支清新明快的歌;童年是一個夢,一個充滿幻想和憧憬的夢;童年是一首詩,詩中飄蕩著快樂和希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九課《兒童詩兩首》,走進童年,感受童年。(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讀順。
2指名讀詩并正音。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詩中的畫面,體會詩中的情感。
(三)交流讀詩感受。
1指名讀自己喜歡的詩。
2交流讀詩感受及對詩歌的理解。(可結合詩歌朗誦來談)
第一首詩《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的美妙的幻想,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首詩《童年的水墨畫》擷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兒童生活的快樂。
(教師相機指導并完成板書)
(四)指導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1說說這兩首詩表達的情感。
2說說怎樣有感情的朗誦這首詩。
3指名試讀并評價。
4教師范讀或播放錄音。
5再讀課文。
(個人讀 ,齊讀。小組讀,分男女讀,全班齊讀 。 )
(五)全課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兩首兒童詩,它們分別是( )和( )。我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這兩首詩,親近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快樂。其實,童年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能說說你的童年嗎?或者讀一首有關童年的詩歌,或唱一首有關童年的歌曲也可以。
(六)課堂練習
仿寫兒童詩。
(七)作業 收集自己喜歡的兒童詩,出一期手抄報
板書設計
9兒童詩兩首
(一)我想
小手-------安在桃樹枝上
腳丫-------接在柳樹根上 美好的愿望
眼睛-------裝在風箏 奇特的想象
自己-------種在土地上
(二)童年的水墨畫
街頭
溪邊 美好快樂的生活
江上
《詩兩首》教學參考 篇4
這兩天上了古詩兩首《尋隱者不遇》和《所見》。我發現理解古詩的意思以及正確地朗讀古詩都沒有多大的問題。但在想象古詩的意境的時候,學生就不太流暢了。我讓學生在理解了古詩的意思后,讓學生閉眼伴著老師的范讀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象,然后讓學生來述說自己腦海中呈現的畫面。可是發言的學生們寥寥無幾,即使發言了也是語言平淡,沒有多少拓展,只是把詩意重復一遍。我很茫然,為什么學生們的想象力是如此貧乏,語言的表達是這樣的枯寡。
想想可能在課堂設計上存在一定的問題,我把一首古詩全扔給學生,然后讓學生來描述。對學生來說,難度可能是較大的。因為一方面學生來還沒有掌握想象的方法,很有可能學生眼睛是閉上了,但是腦中一片空白。另一方面即使想象了,但不知道如何來表達。基于這樣的原因,我想這樣調整也許會好些:首先讓學生讀第一句詩:牧童騎黃牛。然后引導:在你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個牧童的形象是怎樣的?學生充分交流,并在頭腦中形成豐富多樣的牧童的形象后再引導:他騎在黃牛身上會是有怎樣的神情?會有什么樣的動作?等。通過這一系列的設問引導,我想學生的想象空間就能得到一定的拓展,并且縮小了表達的視點,循序漸進,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同時,無形中又教給了學生想象和表達的方法。然后再進行第二句的想象和表達的訓練。當學生鞏固了以后,第三和四句的訓練可適當放手,讓學生在學過的方法的引導下,自主地進行練習和交流。
《詩兩首》教學參考 篇5
榮成市實驗小學 二 年級 語文 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3、古詩兩首 《草 》 《宿新市徐公店》
課時
2課時
設計人教學目標設計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教學方法設計1、有節奏地誦讀詩句。2、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開展識字活動,交流識字方法。3、借助圖畫和字義理解詩句的大意。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一)復習導入
學習《找春天》后,我們發現了春天剛來到時的一些景物,如,小草從地下長出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同學們對春天能不能有新的發現。
(二)小組朗讀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圈出不懂的詞語,試著自讀自悟。
(三)小組朗讀
個別讀和齊讀結合,看看哪個小組讀得最好。在朗讀過程中解決一些不懂的問題,如,對“離離、歲、枯、榮、走”等詞語的理解。
(四)小組賽讀
注意鼓勵有個性的朗讀。
(五)教師范讀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引導學生先自讀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詩中的畫面。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啟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特別是學習《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讀后充分感受這首詩的情趣,激發學生根據插圖或詩意展開想象,編一個小故事。《草》是一首詠物詩,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這首詩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會長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環,生生不已。不管野火怎樣無情地焚燒也不能把它燒盡,只要春風一吹,小草又會蓬勃生長。(一)導入之后進行識字寫字教學
1.在語境中整體認讀,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不認識或容易讀錯的字。
(2)結合語言環境自主認讀。
(3)教師檢查認讀情況,隨機糾正讀音。注意“榮”不要讀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課讀sù;“疏”要讀翹舌音。2.聯系生活實際識字。
組詞識字。如,宿,住宿、宿舍。
以熟字帶生字識字,如,離—籬、味—未。
3.寫字指導。
(1)鞏固音、形。本課9個字要寫的字中平翹舌音的字較多,翹舌音;追(zhuī)燒(shāo)榮(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議寫字前引導學生再次認讀這些字,鞏固讀音。
(2)觀察發現。本課的9個字包含了五種結構,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引導學生正確書寫。
獨體字:未
左右結構:枯、徐、燒
上下結構:宿、菜
上中下結構:榮
半包圍結構:追、店(3)重點講解。
未:可以先復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
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學生注意聽老師讀的語音、語氣,體會怎樣讀更好。
(六)學生美讀
讀后說說自己感覺哪些地方讀得最好。
(七)暢談發現
你對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長情況有什么新的發現?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象有什么新的發現?讓學生自由討論,自主發現,自由表達。
(八)啟發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春光無限好;春天具有無窮的樂趣!《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運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與人物融為一體,描繪了一幅動靜結合的畫面,極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悅之情也盡在對景物、人物的描寫之中。在稀疏的籬笆旁邊有一條小路伸向遠方,樹上的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一個孩子奔跑著追逐翩翩起舞的黃蝴蝶,這蝴蝶飛入金黃色的菜花叢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宿:寶蓋不宜太寬。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二)朗讀感悟 教學這兩首古詩,可以借助插圖,幫助學生大概了解詩意。
理解詩中的“歲”(“年”的意思),結合“奔走相告”、“走馬看花”等詞語理解詩中的“走”(“跑”的意思)。
(1)讀《草》的第一行,語氣舒緩,第二行突出“枯”、“榮”,感覺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語調稍揚,頑強;第四行語調平穩有力,表現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兩行是幾筆淡淡的素描,朗讀時語調可平穩柔和,第三行用歡快、跳躍的節奏;第四行“無處尋”讀得慢而穩,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三)積累運用
1.練習背誦兩首詩。
2.讀讀記記《草》原詩后四行的內容。
3.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板書設計 枯 野火燒不盡 景 美麗
草 宿新市徐公店
榮 春風吹又生 人 可愛
課后反思首先,讓學生在“問”中發現古詩奧妙無窮。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善于“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其次,讓學生在“交流”中理解詩意。我為學生搭建自由舞臺,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課堂帶來一泓活,學生個個興致勃勃。再有,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通過讀,學生體會了春天的美麗,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詩兩首》教學參考 篇6
2、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
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過程和方法】
學習聯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詞句的意思,繼續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點:
大體了解詩句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回憶你記憶中的春天是怎樣的,給大家說一說。
二、 檢查預習
1、 自讀生字,在文中為生字注音。
2、 抽讀。
3、 小老師教寫生字。
易錯音:妝、濱、裁
易混淆:詠泳、濱賓、載裁、紫緊
4、 抽讀、齊聲讀
三、 學習《詠柳》
1、 簡介賀知章:唐朝詩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鄉偶書》《采蓮》
2、 解題:春天里的柳樹是怎樣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樣的?能用語言或學過的詩句來形容嗎?(自由說)看看古代的詩人是怎樣描述春天景色的。齊讀課題:
詠柳:詠即贊美
3、 詩人是怎樣贊美柳樹的呢?大家自讀古詩,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結合注釋讀),不懂的作上記號。
4、 交流匯報1、2句
(1)碧玉:綠色的玉
妝:打扮
一樹:滿樹
萬條:枝條多
絳:一種絲帶
前兩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上,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打扮的一樣。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的比喻好嗎?(引導學生想象,春天萬物復蘇,柳樹也會發出新葉,新葉剛長出來的顏色,光澤接近碧玉)
(3)朗讀
5、 交流匯報3、4句:
(1) 細葉:細細的嫩葉
似:好像
裁:裁剪
這兩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呀!
(2)思考:這兩句采用了什么樣的形式?(自問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從這個比喻中體會到什么?
(3)指導朗讀
6、 朗讀全詩,感悟詩境
前兩句寫柳,后兩句由寫柳過渡到寫春,從整首詩的描寫中,你休會到詩人對柳,對春抱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反復朗誦,體會詩人贊美柳樹,歌頌奏的感情。
四、 深情朗讀
語速適中,情感飽滿,基調高昂,注意停頓。
五、 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復習〈詠柳〉,并集體背誦,引入〈春日〉
二、 解題: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 初讀,初通詩意
1、 自讀全詩,再抽讀。
2、 分小組討論學習;讀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記號,勾出不理解的詞。
3、 交流:提出不懂的詞,板書,查閱字典理解
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
泗水:水名
濱:水邊
光景:風光景色
一時:形容時間很短
新:新鮮、奇麗
4、 由詞意思考:詩人在什么樣的天氣,到什么地方去游覽,他的心情怎樣?你從哪兒讀出來的。
5、 整理出前兩句的意思:在天氣睛朗的日子里,詩人到泗水邊上死對頭觀賞風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6、 說說你從一二句中體會到了什么?再指導朗讀。
7、 運用同樣的方法學習3、4句。
自讀、勾出不懂的詞,討論,交流解詞,再解意。
等閑:平常、隨便
識得:認識
東風:春風
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艷的景色。
總是:都是
詩意: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可春風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只有在見到了萬紫千紅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風帶來了這無邊的景色。
指導朗讀3、4句,說說體會,引導學生理解包含在詩歌中的哲理。
四、再讀,感悟詩境。
聯系詩意,說說自已的理解,體會詩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五、指導朗讀、背誦。
《詩兩首》教學參考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難點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教學的難點是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詩句。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生活動時間約25分鐘
學習《題西林壁》
一談話導入
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還蘊含著人生的哲理,內涵深刻,耐人尋味。如果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發現萬物的奧秘,認識萬物的聯系,本課兩首詩蘊含著人生的哲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兩首詩。
二復習古詩的學習步驟及學習方法
學習步驟:初讀感知→理解詩題→理解詩句→品讀悟意境→熟讀成誦
三、按學習步驟學習《題西林壁》
1.初讀感知,讀通讀正確。
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讀通讀正確,然后抽讀
2.了解作者,理解讀題
(1)讓學生課前查閱蘇軾有關資料,課上互相交流。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他的詩、文、書、畫都很專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三蘇”。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曾在杭州、密州、湖州、黃州、潁州任職,最遠被貶至嶺南的惠州、儋州。宋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由黃州貶赴汝州任團練副使時經過九江,游覽廬山,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于是寫下了五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最后一首。西林寺創建于東晉年間,是廬山最古老的名剎之一,寺后有著名的唐建千佛塔。
(2)結合注釋理解讀題目的意思
題壁詩是古代詩歌中的瑰寶,歷史悠久,始于兩漢,南北朝時漸多,至唐代,題壁詩驟增,開始形成一種風氣。當時題壁詩盛行,是因為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詩歌不能刻印出來,于是題壁就成了詩人“發表”作品的途徑之一。因為題壁簡單易行,只要把作品寫在墻壁上,天南海北的過往行人過而讀之,就可以傳播開來。有關題壁的佳話很多,最有名的恐怕就是崔顥的《黃鶴樓》一詩了,崔顥題寫了《黃鶴樓》之后,李白驚為絕唱,自愧稱:“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3.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讀句意思
(1)分組合作學習,在組內各自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理解詩句時,既要借助注釋,又要聯系上下文,既要聯系課文插圖,又要補充詩中沒有的一些詞句,才能正確理解詩句意思,這是理解詩句的一般方法,讓學生明確方法后各自試著理解詩句大意,然后與組內同學互相探討。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拔、啟發、小結等,并與朗讀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情感。
橫著看,山巒起伏,連綿不斷;從側面看,奇峰陡峭;從遠處看是隱天蔽日,從近處看則是危崖險巖;從高處俯瞰是深溝幽壑,從山下仰望則是重巒疊障;所見的形狀、姿態各不相同。我不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為我身在廬山中,視野太狹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廬山之外,從高處鳥瞰,就能認識廬山的全貌了。
5.品讀悟意境
(1)你認為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2)“從不同角度觀察,結果各不相同。”你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三、品讀詩名,讀書讀意
1.反復練習古詩。
2.指名朗讀,讀后評價。
3.學生齊讀。
4.熟讀成誦。
板書:4行詩
第二課時 學生活動時間約25分鐘
一、復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說詩句意思。
二、學習《游山西村》
1.初讀感知。
2.了解作者,理解詩題。
(1)學生互相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陸游的資料,教師補充。
陸游(1125 —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處于國家動亂、人民苦難的嚴重關頭。在他的詩歌中,總的主題是抗金復國和同情人民苦難,他的詩藝術風格雄渾豪放、激情洋溢,間或質樸清新。修辭煉句精致工整,在律詩絕句中善于組織對偶,渾然一體,別開生面。
(2)根據注釋理解詩題。
《游山西村》于乾道二年(1166年)春作于山陰。山西村是紹興鑒湖附近的一個村莊。
3.理解詩句大意,方法同學首一首古詩。
詩人陸游以一個“游” 字貫穿全詩的主線,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間的風光習俗,刻畫了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表現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第一、二行詩寫不要笑話農人田家的臘酒渾濁不清,豐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盡夠豐盛。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待客人時盡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行詩寫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正疑無路可走,突然出現柳陰深深,鮮花簇簇,眼前又是一個山村。“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狀難寫之景,又于寫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現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無望,忽而絕處逢生,出現新的契機,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4.品讀悟哲理。
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產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你能舉個例子嗎?
5.熟讀成誦。
三作業:
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古詩名句。如:“昨天晚上,我在做一道數學題的時候,盡管不斷思考,反復計算,還是找不到正確的解題思路。爸爸走過來,給我做了指點,我很快就解出了這道難題。這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板書:4行詩
《詩兩首》教學參考 篇8
教學過程:
一、學習《我想》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此時,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幫你實現一個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實現那該多好啊!這不,有一個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寫進了詩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趕緊去讀讀吧。(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詩歌)
(二)初獨詩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節讀詩(注意“丫”、“汲”的讀音)。
自由讀詩,讀通順,讀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個小節里所表達的美好心愿。(師隨機板書)
(三)精讀詩歌,進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個最令你神往?說說理由。
2.誦讀最神往的愿望,品讀這一節詩句,想象畫面。
3.想象“我”是在怎樣的情景下產生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讀。
(四)賞析詩歌,領悟寫法
1.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這首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2.生交流自己的發現:
每一小節都以“我想……”作為開頭,表達自己的夢想。
每一小節里都有一個疊音詞如“悠呀,悠──”“長呀,──”這樣的語句。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3.生再次自由讀文,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4.全體齊讀。
二、學習《童年的水墨畫》
(一)自由讀詩
生自由朗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讀詩,其余生邊聽邊試著在每節的標題后加上動詞,概括主要內容。
2.生個別回答,教師隨機板書:“街頭閱讀、溪邊釣魚、江上戲水”。
3.分組讀詩,生概括全詩大意。
4.學生質疑,釋疑。
(三)賞析詩句
1.畫出文中精彩的語句,反復誦讀、體會。
2.欣賞交流佳句。如:“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忽然撲騰一聲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著魚兒和笑聲”“像剛下水的鴨群,扇動翅膀拍水戲耍”等語句,體會詩句所包含的動感畫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讀。
(四)鑒賞寫法
1.默讀兩首詩,比較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區別?
2.交流感悟。
3.小結:
第一首,每小節的結構基本相同,并且都圍繞“夢想”這一主題,語言比較跳躍。
第二首,主要通過捕捉鏡頭來記錄童年生活場景,有一種動態的美,還有一定的故事情節性。
4.模仿這兩首詩中的其中一首,記錄下自己的童年夢想與童年趣事。
5.生動筆習作,教師巡視。
6.交流作品,師生互動點評。
三、總結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們記憶、收藏的場景,請大家課外多閱讀其他兒童詩,豐富我們對童年生活的記憶,或者仿照課文寫法,記錄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與大家分享。
《詩兩首》教學參考 篇9
“以自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學教案
課 題 外國詩兩首 授課時間 2
學習目標1:了解萊蒙托夫、休斯的經歷及其創作,領略詩歌深厚的文化底蘊。
學習目標2: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歌或平實中見真情,或深邃中顯自豪的特點。 學習目標3:培養學生愛國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學習重難點: 重點:了解詩歌的深厚文化背景并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及詩人由此抒發的思想情感。 難點: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準確地把握詩人的意念和情緒并深入詩中的意境。 學習過程設計(學案)
教學過程設計(教案) 學案: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一.了解文章來源。
⑴、萊蒙托夫是 文學史上的天才作家之一,被別林斯基譽為“ ” 。除此之外,還有先與他、被果戈理和別林斯基尊為“民族詩人”的普希金,以及后與他、被高爾基譽為“民族詩人”的葉賽寧。我們曾經學過的后面兩位詩人的作品分別是: 和 。萊蒙托夫的《 》哀悼了普希金這輪俄羅斯詩歌的太陽的隕落,這首詩宣告了反對暴政的偉大詩人——
萊蒙托夫的誕生。萊蒙托夫在詩歌、小說和戲劇等文學領域都有獨特的建樹。
⑵、蘭斯頓·休斯,是 國著名的黑人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和政論家。他是20世紀20年代哈萊姆文藝復興的杰出代表,被譽為“ ”。
二.基礎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虔( )信 顫( )抖 鑲嵌( ) 深邃( )
晨曦( ) 河畔( ) 瞰( )望 黝( )黑
2、選詞填空。
虔信 虔誠
⑴、破除迷信,( )科學。
⑵、許多人都( )地相信佛教。
惦記 惦念
⑴、老人( )孩子。
⑵、老師總是( )著班級。
混濁 污濁
小河里的水十分( )。
排污管內排出( )的城市廢水。 3、請從我國古代詩歌中,摘出兩句抒發愛國情懷的詩句,并注明作者。 (1) (2)
三.課文理解:
1、閱讀《祖國》,思考:
詩人所抒發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通過描寫俄羅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來表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閱讀《黑人談河流》,思考:
(1)詩人想通過談“河流”來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有什么表達效果?
(3)全詩的藝術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嚴密的思維邏輯。請歸結詩歌內在的思維邏輯。
3、課外練習:
閱讀席慕容《成熟》,回答問題。
成熟
童年的夢幻褪色了
不再是 只愿做一只
長了翅膀的小精靈
有月亮的晚上
倚在窗前的
是漸呈修長的雙手
將火熱的頰貼在石欄上
在古長春藤的陰里
有螢火在游
不再寫流水帳似的日記了
換成了密密的
模糊的字跡
在一頁頁深藍淺藍的淚痕里
有著誰都不知道的語句
1、 作者說“童年的夢幻褪色了”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2、 詩歌中“修長的雙手”代指什么?
3、 “流水帳似的日記”是否代表童年的時光?
4、你認為“在一頁頁深藍淺藍的淚痕里有著誰都不知道的語句”這兩句詩應該怎樣理解?
四、我存在的疑問:
第一課時:預習指導課
完成學案。
第二課時:展示課
一、 導入激趣: 同學們,愛國主義是詩歌的永恒主題,是民眾。更是詩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國詩歌長河中是這樣,在外國優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外國詩兩首》,去聆聽俄羅斯詩人萊蒙托夫和美國詩人休斯的吟唱。 二、預習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虔( )信 顫( )抖 鑲嵌( ) 深邃( )
晨曦( ) 河畔( ) 瞰( )望 黝( )黑
2、選詞填空。
虔信 虔誠
⑴、破除迷信,( )科學。
⑵、許多人都( )地相信佛教。
惦記 惦念
⑴、老人( )孩子。
⑵、老師總是( )著班級。
混濁 污濁
小河里的水十分( )。
排污管內排出( )的城市廢水。 3、請從我國古代詩歌中,摘出兩句抒發愛國情懷的詩句,并注明作者。 (1) (2) 4、文學常識
⑴、萊蒙托夫是 文學史上的天才作家之一,被別林斯基譽為“ ” 。除此之外,還有先與他、被果戈理和別林斯基尊為“民族詩人”的普希金,以及后與他、被高爾基譽為“民族詩人”的葉賽寧。我們曾經學過的后面兩位詩人的作品分別是: 和 。萊蒙托夫的《 》哀悼了普希金這輪俄羅斯詩歌的太陽的隕落,這首詩宣告了反對暴政的偉大詩人——
萊蒙托夫的誕生。萊蒙托夫在詩歌、小說和戲劇等文學領域都有獨特的建樹。
⑵、蘭斯頓·休斯,是 國著名的黑人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和政論家。他是20世紀20年代哈萊姆文藝復興的杰出代表,被譽為“ ”。
二、質疑點撥
1閱讀《祖國》,思考:
(1)、 從詩歌內容看,詩人對祖國奇異的“愛情”指什么? 詩人沒有用豪言壯語去盛贊祖國的光榮歷史、英雄業績,也沒有去歌頌名山大川,無盡寶藏,而是以平實的筆調描寫俄羅斯原野的景色和農家生活。平實中見真情,奇異的“愛情”表現在詩人把自己對祖國的愛和對俄羅斯大自然、對普通百姓的愛糅合,化為一體;即對俄羅斯山河景物和淳樸樂觀的人民的熱愛。
(2)、《祖國》一詩充分顯示了詩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詩中構置了哪些充滿濃郁詩意的畫畫?
詩人對俄羅斯山河風景和人民生活熱烈謳歌。冷漠沉靜的草原,隨風晃動的森林,奔騰的激流,村間的小路,蒼黃的田野,閃光的白樺,蒼茫的夜色,顫抖的燈光,遠近相映、聲色兼備,把俄羅斯山河的雄壯之美和秀麗之美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絢麗變幻而朦朧流動的畫面。打谷場丘堆滿豐收的谷物,農家茅舍覆蓋著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節日夜晚,農人醉酒笑談、盡情舞蹈的場面,恰似一幅絕妙的民俗圖,洋溢著俄羅斯的生活氣息。
(3)、詩人所抒發的愛國之情主要是通過描寫俄羅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們的活動來表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詩歌在對原野景色和農家生活的描述中,隱含著詩人對祖國的真摯感情,即“真實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對祖國的愛”(比勃羅留波夫語),這種愛是真實的,也是最本色的。
2、朗讀《黑人談河流》,思考:
(1)詩人想通過談“河流”來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在《黑人淡河流》一詩中,“河流”是個高度凝練的意象。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歷史的象征。黑人對河流的追溯,就是對自身歷史的追溯。就是對祖先和故土的尋根。
(2)“我的靈魂變得像河流一般深邃”應該怎樣理解?這句詩兩次出現有什么表達效果?
我的靈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為由于黑人對“河流”(歷史)的見證,人類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靈魂”里有所沉淀。這句詩,是作者代表全體黑人發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種族是有著悠久傳統的種族。這句詩在第二節和第五節兩次出現,形成結構上的前后呼應。
(3)全詩的藝術構思是跳躍的,但又有嚴密的思維邏輯。請歸結詩歌內在的思維邏輯。
我認識河流——它亙古如斯。比人類久遠——我在河流的哺育下發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見證——因此我認識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靈魂和河流一樣深沉。
三、當堂訓練 :自主檢測 (一)、閱讀席慕容《成熟》,回答問題。
成熟
童年的夢幻褪色了
不再是 只愿做一只
長了翅膀的小精靈
有月亮的晚上
倚在窗前的
是漸呈修長的雙手
將火熱的頰貼在石欄上
在古長春藤的陰里
有螢火在游
不再寫流水帳似的日記了
換成了密密的
模糊的字跡
在一頁頁深藍淺藍的淚痕里
有著誰都不知道的語句
2、 作者說“童年的夢幻褪色了”這句詩的意思是什么?
2、 詩歌中“修長的雙手”代指什么?
3、 “流水帳似的日記”是否代表童年的時光?
4、你認為“在一頁頁深藍淺藍的淚痕里有著誰都不知道的語句”這兩句詩應該怎樣理解?
五、一課一得
談談你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我的成功之處:
外國詩兩首,對于學生而言有些難度,而且也不是特別能理解其中的情感,所以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借助一些資料,幫助學生自學得更加透徹。
《詩兩首》教學參考 篇10
天上的街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和風格。
3.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4.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
重點:朗讀訓練;品味詩歌語言,理解內容,把握情感。
難點:通過想象和聯想去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布置預習、導學
1.注音:
縹緲 (piāo miǎo) 燈籠(lonɡ)籠罩(lǒng)(zhào)
2.釋義:
(1)縹緲:形容隱隱約約,若有若無。也作“飄渺”。
(2)定然:必定。
(3)珍奇:稀有而珍貴。
(4)甚:很、極。
(5)閑游:閑暇時到外面隨便游逛。
注音釋義:
(6)籠罩: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
(7)疏星(shū):稀疏的星星,形容星星很少。
(8)鮫人(jiāo):神話傳說中住在海底的神人。傳說鮫人所流的淚能成為珍珠。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記載:“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
★請學生用楷書把“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抄寫三遍,要工整、規范、力求美觀。
3 學生查閱資料與工具書,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下來。
4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想一想,這兩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二、指導學習 研討
(一) 導語設計
同學們,你們知道古代牛郎織女的故事嗎?(指名學生概述這故事)剛才這位同學說得很好,深深相愛著的牛郎織女被王母娘娘劃出的天河相隔著,只有每年農歷七月七日才能鵲橋相會一次。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生活啊。同學們一定希望牛郎織女在天河中自由地騎著牛兒來往吧!我國著名詩人郭沫若早在80多年前(1921年10月)就憑借自己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把這種美好愿望寫進了自己美麗而迷人的詩篇——《天上的街市》。
(二)介紹郭沫若及時代背景
指名說,然后出示投影。
投影: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號尚武,沫若是筆名,四川樂山人,現代詩人、學者。1921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女神》,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一生主要文學著作有:詩集《女神》《星空》《瓶》《前茅》等;散文《我的幼年》《創造十年》等;戲劇:《三個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漸離》《蔡文姬》《武則天》等;另有《沫若詩詞選》及翻譯歌德的《浮士德》等。
《天上的街市》選自詩人第二部詩集 《星空》。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從日本回國。這時,“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軍閥混戰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這一時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寫下了《天上的街市》。
(三)學習《天上的街市》
誦讀指導(一)讀出詩歌的音樂美。
注意朗讀的節奏,標出朗讀的重音
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 街燈/ 明了,
好像/ 閃著/ 無數的/ 明星。
天上的/ 明星/ 現了,
好像/ 點著/ 無數的 / 街燈。
我想那/ 縹渺的/ 空中,
定然有/ 美麗的/ 街市。
街市上/ 陳列的/ 一些 / 物品,
定然是/ 世上/ 沒有的/ 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 天河,
定然是/ 不甚/ 寬廣。
那/ 隔著河的/ 牛郎/ 織女,
定能夠/ 騎著牛兒/ 來往。
我想/ 他們/ 此刻,
定然/ 在/ 天街/ 閑游。
不信,/請看/ 那朵流星,
是他們/ 提著/ 燈籠/ 在走。
(二)讀出詩歌的畫面美。
1.請閉上眼睛用心聽,想象詩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或畫面?
2.師生研討,形成板書。
街燈
天上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物品 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
明星
實景 虛 景
3.理解詩中聯想與想像運用的作用。
沒有想像就沒有詩。詩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運用想像。
——艾青
理解詩中聯想的作用。
①“遠遠的街燈明了”告訴了我們一些什么信息?
明確:它表示時間是晚上,天已經黑了。
②詩人面對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確:看到了無數街燈點綴其間,像是夜空中的無數明星,無數明星也同樣像是地上的無數街燈。這一節,詩人把“街燈”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燈”,相映成趣,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形成一種回環往復的詩美。
③那么“街燈”與“明星”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呢?
明確:共同特點是“無數”和明亮。這種自然而然地把“街燈”與“明星”聯系起來的表現手法,我們稱為“聯想”。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由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是聯想。事物之間有某種聯系就可以構成聯想。
詩作開頭這種由街燈到明星帶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聯想,吸引著讀者的視線從人間轉到天上,為下文具體描繪“天上的街市”作好鋪墊。
2. 理解詩中想像運用的作用。
①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那么本詩是怎樣逐步展開想象的?
提示:逐步展開想象的過程是:
街燈→明星 →天上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物品→牛郎織女的生活
作者運用想象,由人間有類似明星的街燈,而天上也有類似街燈的明星,進而創造性地想到天上也應有“美麗的街市”,街市上應有珍奇的“物品”, 又創造性地想到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騎著牛兒來往、提著燈籠在天街閑游
(三)讀出詩的情感美。
1.課文中有很多詞語表現出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下面請同學們把這些詞找出來,用“ 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 ”這一句式說一句話。
同學們作發言的準備。
•“世上沒有的珍奇”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很富足。
•“閑游”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很自在、舒適、幸福。
•“淺淺的”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很自由,已經不是神話傳說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見一次。
•“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像花朵一樣美好。
2.這首詩的語言很好。下面請同學們用“這首詩的語言好在 ”這一句式說話。
同學們作發言的準備。
•這首詩的語言好在詩句押韻、和諧。例如第一小節的韻腳“星”、“燈”。
•這首詩的語言好在用詞準確。例“珍奇”、“淺淺的”。又如“明”和“點”、“閃”和“現”。
•這首詩的語言好在語氣親切。例“我想”、“你看”。
•這首詩的語言好在表達信心很堅定。例“定”、“定然”。
……
3.小結:詩人由遠遠的街燈產生聯想和想象,描繪了美麗的街市及牛郎織女幸福的生活,表現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痛恨,對光明、自由、幸福、快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背誦
1.教師: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用優美而又親切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體現了浪漫主義的創作特色。讓我們有感情地來背誦這首詩,感受詩人的美好情懷吧。……
2.學生背誦。
三、鞏固 延伸
1.仿照示例,發揮想像和聯想,續寫下邊的句子。
示例:我想那深邃的海底, 定然有美麗的龍宮。
那龍宮里的公主,定然是世上最美麗的姑娘。
我想那茂密的森林,定然有 ,
, 。
我想 , ,
, 。
2.仿照示例,發揮想像和聯想,續寫下邊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
①牽牛花開放了,……
②籠中的小鸚鵡,……
③月光照在地上,……
④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
3.在第一節詩中運用了哪些動詞?這些動詞用得如何?請仔細揣摩。
明確:寫街燈用了“明”和“點”;寫明星用了“閃”和“現”。因為街燈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點”;而星星本來就存在,只是隨著天色的昏暗而逐漸看清,所以用“現”。街燈亮后不會有明顯變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卻是不停地閃爍,所以用“閃”。
4.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織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情緒?(請結合時代背景理解)
明確: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靜夜》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和風格。
3.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繼續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4.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
重點:朗讀訓練;品味詩歌語言,理解內容,把握情感。
難點:通過想象和聯想去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語:今天我們來學習郭沫若寫的另外一首詩《靜夜》,也是寫于1921年,在日本留學時的一個夜晚,面對朦朧的月色,引發了詩人的聯想和想象,抒發了詩人無盡的情懷。
二、指導學習 研討
(一)讀出詩歌的音樂美。
教師提示:這首詩和前一首的感情基調差不多,也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朗讀這首詩時節奏也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緩。
教師和學生互動互感,明確節拍和重音
靜夜
月光/淡淡,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白云/團團,
漏出了/ 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
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
對月/流珠?
(二)讀出詩歌的畫面美。
誦讀并思考:
1.哪些是寫實的詩句?寫出景物的什么特征?
明確:第一節寫的是實景。淡淡的月光,籠罩著村外那一片松樹林;天上團團白云之間,星光點點。透過詩,讀者仿佛看到詩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一人踱到屋外,眼前是淡淡的月光籠罩下的松林,何等的清幽;詩人又向天上望去,團團白云間漏出了幾點星星,何等的靜謐。
2.哪些是聯想或想象的詩句?詩人是怎樣展開 聯想與想象的?
聯想 海霧模糊
月光 疏星 天河 鮫人在岸 想象
對月流珠
由月光疏星聯想到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鮫人在岸邊對月流珠——首先想象天河海霧模糊,再想象河岸邊有鮫人,又想象鮫人在對月流珠。
3.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三)讀出詩歌的情感美。
誦讀并思考:
作者通過本詩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這首小詩,寫于詩人留學日本期間,聯系這首詩的時代背景和詩人的處境,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作者既有對現實的失望,也有對祖國、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在這月華滿天的時刻,詩人雖然寫的是鮫人在對月流珠,其實是詩人自己在對月流淚。詩人此時的哀傷、無奈、惆悵,化作了粒粒淚珠。作者寫鮫人,目的是寫自己的情感——流露出詩人對時代的失望和對祖國、家鄉、親人的思念。這也是全詩抒發的感情。
(四)小結。
這首詩先寫實景,后展開聯想和想象寫虛,但絕不是生硬的拼湊。詩人的聯想和想象都是以前面的寫景作為基礎的。如果只寫景不聯想想象,全詩充其量只是一首寫景的好詩,不會有思想的深化;如果沒有寫景就直接地想象,就會顯得突兀,不自然,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二者相互融合,成為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給人以藝術的美感,共同營造了一曲“靜夜”的樂章。
(五)全班齊讀這首詩。
(六)試著背誦這首詩。
三、拓展閱讀。
比較兩首詩在結構及寫景上的相似之處。
1.兩首詩結構上的相似之處。
兩首詩都是在前面寫景的基礎上,轉入想象世界,收尾都出人意料,讓人產生無窮的回味和神往。
2.兩首詩寫景上的相似之處。
兩首詩都是以前面的寫景作為基礎,想象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二者融為一體。
四、布置作業 。
1.完成課后練習。
2. 用自己的話描述《靜夜》里的想象世界。
參考答案:
第一課時
(二)2.①表示時間是晚上,天已經黑了。
②看到了無數街燈點綴其間,像是夜空中的無數明星,無數明星也同樣像是地上的無數街燈。這一節,詩人把“街燈”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燈”,相映成趣,由近及遠,再由遠及近,形成一種回環往復的詩美。
③共同特點是“無數”和明亮。這種自然而然地把“街燈”與“明星”聯系起來的表現手法,我們稱為“聯想”。
街燈
(三)1.例:
•“世上沒有的珍奇”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很富足。
•“閑游”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很自在、舒適、幸福。
•“淺淺的”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很自由,已經不是神話傳說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見一次。
•“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像花朵一樣美好。
2例:
•這首詩的語言好在詩句押韻、和諧。例如第一小節的韻腳“星”、“燈”。
•這首詩的語言好在用詞準確。例“珍奇”、“淺淺的”。又如“明”和“點”、“閃”和“現”。
•這首詩的語言好在語氣親切。例“我想”、“你看”。
•這首詩的語言好在表達信心很堅定。例“定”、“定然”。
……
3. 寫街燈用了“明”和“點”;寫明星用了“閃”和“現”。因為街燈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點”;而星星本來就存在,只是隨著天色的昏暗而逐漸看清,所以用“現”。街燈亮后不會有明顯變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卻是不停地閃爍,所以用“閃”。
4.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課時
(二)1.第一節寫的是實景。淡淡的月光,籠罩著村外那一片松樹林;天上團團白云之間,星光點點。透過詩,讀者仿佛看到詩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一人踱到屋外,眼前是淡淡的月光籠罩下的松林,何等的清幽;詩人又向天上望去,團團白云間漏出了幾點星星,何等的靜謐。
2.
聯想 海霧模糊
月光 疏星 天河 鮫人在岸 想象
對月流珠
由月光疏星聯想到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鮫人在岸邊對月流珠——首先想象天河海霧模糊,再想象河岸邊有鮫人,又想象鮫人在對月流珠。
(三)這首小詩,寫于詩人留學日本期間,聯系這首詩的時代背景和詩人的處境,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作者既有對現實的失望,也有對祖國、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在這月華滿天的時刻,詩人雖然寫的是鮫人在對月流珠,其實是詩人自己在對月流淚。詩人此時的哀傷、無奈、惆悵,化作了粒粒淚珠。作者寫鮫人,目的是寫自己的情感——流露出詩人對時代的失望和對祖國、家鄉、親人的思念。這也是全詩抒發的感情。
三、1.兩首詩結構上的相似之處。
兩首詩都是在前面寫景的基礎上,轉入想象世界,收尾都出人意料,讓人產生無窮的回味和神往。
2.兩首詩寫景上的相似之處。
兩首詩都是以前面的寫景作為基礎,想象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二者融為一體。
27.郭沫若詩兩首
天上的街市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和風格。
3.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4.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
重點:朗讀訓練;品味詩歌語言,理解內容,把握情感。
難點:通過想象和聯想去品味詩歌的意境。
學習過程
一、預習 導學
1.注音:
縹緲 ( ) 燈籠( )籠罩( )( )
2.釋義:
(1)縹緲: (2)定然:
(3)珍奇: (4)甚:
(5)閑游: (6)籠罩:
(7)疏星(shū): (8)鮫人(jiāo):
★請學生用楷書把“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抄寫三遍,要工整、規范、力求美觀。
3 學生查閱資料與工具書,了解作者相關知識,寫下來。
4 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想一想,這兩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二、指導學習 研討
(一) 導入
(二)介紹郭沫若及時代背景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號尚武,沫若是筆名,四川樂山人,現代詩人、者。1921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女神》,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一生主要文學著作有:詩集《女神》《星空》《瓶》《前茅》等;散文《我的幼年》《創造十年》等;戲劇:《三個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高漸離》《蔡文姬》《武則天》等;另有《沫若詩詞選》及翻譯歌德的《浮士德》等。
《天上的街市》選自詩人第二部詩集 《星空》。1921-1923年,郭沫若三次從日本回國。這時,“五四”運動高潮已過,中國正處于軍閥混戰時期。面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冷酷如鐵!黑暗如漆!腥穢如血!”的黑暗現實,郭沫若感到極大的憤怒,苦悶感傷,但他并沒有悲觀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這一時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寫下了《天上的街市》。
(三)學習《天上的街市》
(一)讀出詩歌的音樂美。
注意朗讀的節奏,標出朗讀的重音
(二)讀出詩歌的畫面美。
1.請閉上眼睛用心聽,想象詩中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或畫面?
2.師生研討,形成板書。
3.理解詩中聯想與想像運用的作用。
沒有想像就沒有詩。詩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運用想像。
——艾青
理解詩中聯想的作用。
①“遠遠的街燈明了”告訴了我們一些什么信息?
②詩人面對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③那么“街燈”與“明星”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呢?
這種自然而然地把“街燈”與“明星”聯系起來的表現手法,我們稱為“聯想”。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由當前的事物回憶起有關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事物,都是聯想。事物之間有某種聯系就可以構成聯想。
詩作開頭這種由街燈到明星帶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聯想,吸引著讀者的視線從人間轉到天上,為下文具體描繪“天上的街市”作好鋪墊。
理解詩中想像運用的作用。
①所謂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那么本詩是怎樣逐步展開想象的?
(三)讀出詩的情感美。
1.課文中有很多詞語表現出牛郎織女的幸福生活。下面請同學們把這些詞找出來,用“ 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 ”這一句式說一句話。
2.這首詩的語言很好。下面請同學們用“這首詩的語言好在 ”這一句式說話。
3.小結。
(四)、背誦
《靜夜》學案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和風格。
3.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繼續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4.體味詩歌的思想感情。
重點:朗讀訓練;品味詩歌語言,理解內容,把握情感。
難點:通過想象和聯想去品味詩歌的意境。
學習過程:
一、導語:
二、學習、研討
(一)讀出詩歌的音樂美。
提示:這首詩和前一首的感情基調差不多,也是美好、恬靜、自在、清新而略帶一絲憂郁。朗讀這首詩時節奏也不宜強,聲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柔和、舒緩。
教師和學生互動互感,明確節拍和重音
靜夜
月光/淡淡,
籠罩著/村外的/松林。
白云/團團,
漏出了/ 幾點/疏星。
天河/何處?
遠遠的/海霧/模糊。
怕會有/鮫人/在岸,
對月/流珠?
(二)讀出詩歌的畫面美。
誦讀并思考:
1.哪些是寫實的詩句?寫出景物的什么特征?
2.哪些是聯想或想象的詩句?詩人是怎樣展開 聯想與想象的?
3.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三)讀出詩歌的情感美。
誦讀并思考:
作者通過本詩要表達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四)小結。
(五)全詩齊讀這首詩。
(六)試著背誦這首詩。
三、拓展閱讀。
比較兩首詩在結構及寫景上的相似之處。
1.兩首詩結構上的相似之處:
2.兩首詩寫景上的相似之處:
四、布置作業 。
1.完成課后練習。
2. 用自己的話描述《靜夜》里的想象世界。
《詩兩首》教學參考 篇11
科:語文 授課年級:三年 設計人:陳慧麗
章節名稱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古詩兩首》
計劃學時
2
學習內容分析
《古詩兩首》(《山行》、《楓橋夜泊》)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的作品,且都是寫景的,均為傳誦千古的名篇。杜牧的《山行》是《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詩,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 “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讓我們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這是一首秋的贊歌,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楓橋夜泊》是一首七言絕句,描寫的是作者張繼夜晚小船停泊在姑蘇城外,因為無法入睡而把看到的、聽到的景象描繪了出來。詩前半句重點寫看到的景色,后半句重點寫聽到的景色。通過這些景色來反襯作者內心的愁。
學習者分析
本課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因此,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重點理解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地誦讀、想象、交流理解詩句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并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解決措施: 反復誦讀、想象、交流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解決措施:反復誦讀、想象、交流
媒體內容與形式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時間
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揭題,激疑導入
1、板書:行,誰能用“行”字組一個詞語。板書:山行,讀題,說說知道了什么。讀了詩題,還有什么問題要問。
2、簡介作者。
1、組詞,交流、質疑
2、匯報預習
4
從題目切入,目的明確,幫助學生從整體把握
初讀詩歌,落實讀通
1、 師范讀。
2、指名讀,結合讀指導讀準節奏,讀準字音。
3、說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并板書到黑板上。
1、指名讀(“斜”的讀音)
2、質疑問難
6
整體感知,掃清理解障礙
精讀詩歌
(一)以詩人的視角看世界
1、創設情境:深秋,天氣已經很冷。遠處山林中傳來陣陣清脆悅耳的馬鈴聲,那是詩人杜牧坐在馬車上正慢慢走來……此時此刻,詩人看到些什么呢?
2、出示彩圖,觀察:說說看到哪些景物?結合觀察,引導認識景物,并感受景物特點。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遠上寒山”
(一個“遠上”再現了“山”的綿延起伏;一個“寒”傳神地刻畫了“山”的凄清寒冷,讓人產生一種悲秋之情。)
(1)引導觀察: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樣子的?是一座嗎?感情誦讀“遠上寒山”,體會“山”之連綿起伏。
(2)陣陣秋風裹挾著片片黃葉向詩人吹來。此時,站在山坡上的詩人會有何感受?從哪個字能讀出詩人這種感受?感情誦讀“遠上寒山”之“寒”。
“石徑斜”
(一個“斜”字把我們的思緒帶到了飄逸的遠山之中。)
(1)詩人面前是一條石頭鋪就的小路。這是一條怎樣的小路呢?借助簡筆畫理解“斜”字。
感情誦讀“石徑斜”體會石徑的彎彎曲曲。
“白云生處有人家”
(1)看圖體會: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樣子的?感情誦讀體會“白云生處”的虛無飄渺。
(2)看圖體會:人家在什么地方?感情誦讀“白云生處有人家”,感受虛實結合的詩意畫面。
(3)感情誦讀一句,加深體會。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1)過渡:詩人坐在馬車上,忽然叫道:“停!停!停!”這是因為什么呢?
(2)生先自由讀2句說說原因。結合孩子的說,引導感悟:
“楓林晚”
(1)看圖想象:夕陽照耀在楓林上,是怎樣的景象?感情誦讀體會。
(2)理解“坐”字,想象此時詩人看到此景會怎樣說?
“霜葉紅于二月花”
(1)生看圖說說楓葉是什么樣子的,想象二月開的紅花是什么樣子的?
(2)感情誦讀體會霜葉之紅。
(二)以詩人的情感誦詩歌。
同學們,你覺得眼前這情景怎樣?詩人看著看著,竟不禁高聲吟誦起來,現在你就是詩人,請你來到畫面前高聲吟誦。
1、觀察、交流
2、交流,朗誦,想象,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詩句
3、高聲吟頌
通過多媒體,教師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想象畫面,創設交流的氛圍,指導學生朗誦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詩句內容,體會“悲”
指導寫字
1、學生匯報對本課生字書寫的認識
2、教師相機指導
3、練寫生字
1、匯報
2、練寫生字
8
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寫字
板書設計
山行
景: 寒山 石徑 白云 人家 霜葉
情: 熱愛自然
第二課時
談話激趣
上學期我們在家都讀了“笠翁對韻”,考考大家一個對子: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有一個小鎮叫“楓橋”,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就跟這個地方有關。
接對
4
以平時的學習內容引入,創設了良好的情感和學習情境
研讀古詩,體會意境
一、你想看看這首小詩嗎?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以前讀過這首小詩嗎?你可以輕輕地讀一讀。
老師啊,就因為讀了這首小詩,一直期盼著到楓橋去看看,聽說有很多游人因此詩慕名而來。這首小詩有這么大的魅力吸引那么多的游客前去,請大家再輕輕地讀這首詩,猜一猜,到底它的獨特表現在哪呢?
二、有人說,詩畫同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那么這首詩到底寫了哪些景呢?
請同學讀讀這首詩,在紙上點一點美景
交流:請同學們講講你讀到的景,每人只能介紹一個。
師:同學們討論的這么熱烈,我也想參與到同學們的討論之中去,同學們看,這是月相變化圖(課本顯示)這是上弦月,弓朝東;這是下弦月,弓朝西,上弦月半夜就落下去了,月亮一落,剛才還很明亮,現在卻變黑了,很可能是天地間的明暗變化驚醒了烏鴉,王維在《鳥鳴澗》中有句詩:月出驚山鳥。既然然月出會驚山鳥,我推測月落也可能會驚烏鴉。不過,同學們的分析都很有道理。
關于秋:師:你覺得冷嗎?你能讀讀霜滿天的味來嗎?看到月落,烏啼,霜滿天,閉上眼睛,你的眼前出現了怎么樣一副圖?
關于愁:剛才有同學說可能是詩中所表達的情吸引了老師,那么這首詩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
愁,什么叫愁?(煩惱)
誰在愁呢?(詩人張繼)
他為何而愁呢?
請同學們發揮你的想象力,猜一猜他為什么要愁?師相機引導,隨機講述張繼落榜小故事。
預設:
生1:我猜可能是詩中描繪的景,我覺得這首詩中景寫得挺美的。(師隨機板書)
生2:我猜可能是詩中所表現的情打動了老師。
預設:生1:詩中寫到了月亮,它寫到月落,說明月亮從升起,現在已經在慢慢落下去了。寫了動感。
生2:詩中還寫到了烏鴉在啼叫。生:半夜,鳥兒都睡了,烏鴉為什么還在叫呢?
預設:生1:我來說。我推測可能是夜里有風,風一吹,樹枝就會晃動,睡在樹上的烏鴉是被驚醒的。生2:我不同意的意見,我認為烏鴉是被鐘聲吵醒的。生 3:不對,沒敲鐘的時候烏鴉已經在叫了,我想,秋天的夜晚那么冷,烏鴉一定是被凍醒的。。生4:烏鴉還有一種可能是被嚇醒的,月亮一落,天地間變黑了,就嚇醒了樹上的烏鴉。生5:我不同意。烏鴉睡了,看不見天變黑,所以應該是凍醒的。生6:我還在書上看到過,烏啼的另一種說法是指烏啼橋。
預設:生:我發現詩中還寫到了一種植物,楓樹,它長在江邊,在晚風的吹動下,樹葉正在搖動呢
生:詩人還寫了漁火,漁火就是漁船上打魚人用來照明的燈。
生:我發現詩中還寫到了鐘聲,這是聽到的聲音。
預設:生1:我猜他可能是憂國居民,我們讀過《示兒》,知道很多詩人都非常愛國
生2:我猜是他可能遠離家鄉,在思念親人,客船兩字說明他在異鄉。
生3:我猜他看到月亮落下去,烏鴉在凄慘地啼叫,他無端地有些傷感。
生4:我猜是因為秋天到了秋天本來就是個蕭條的季節,他想到自己已經上了年紀了。
生5:我猜他可能是因為聽到了鐘聲,突然之間覺得自己的人生很空虛,想去做和尚
20
從整體到局部,從詩意到詩情,教師一步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培養朗讀能力、品詩詩句能力,體會詩人孤寂憂愁之情,感受詩的自然美和語言藝術美,正確對待愁。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預設并不代表課堂中的真實情況,但老師要把握于心,做好相機引導。
結題
因為這首小詩,使原先不起眼的楓橋和寒山寺成了千古名勝,每年除夕夜有許多人都去聽鐘聲,還有許多日本游客不辭千里遠涉重洋來寒山寺,那兒還有一個博物館里面有張繼的銅像,傳說摸摸他的右手食指,就能提高寫作水平呢!如果有機會,請大家也選擇一個深秋的寒夜,到蘇州去看一看那漁火,望一望那月落霜天,聽一聽那夜半鐘聲,感受一下這詩中愁的韻味。
3
總結全詩,提升認識
指導寫字
1、學生匯報對本課生字書寫的認識
2、教師相機指導
3、練寫生字
1、交流
2、練寫生字
8
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寫字
作業布置
1、背誦、默寫古詩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山行》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山里行走時的所見所感,描繪了一幅由寒山、 、
、 、 構成的 圖,從清新明朗的詩句中流露出 。
(2)《楓橋夜泊》這首詩寫詩人看到的景物有: ,聽到的聲音是 。
板書設計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所見所聞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教學回復
見博客“回復”部分
《詩兩首》教學參考 篇12
教材概述
李商隱,晚唐詩人。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的詩風與白居易截然相反,白詩婦孺皆知,而李詩雖然好學深思的人讀來也很費力,特別是他的無題詩,大多有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盡管如此,如果單從藝術鑒賞的角度來讀,它又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為數不多。
本課選取了他的《錦瑟》和《馬嵬(其二)》。《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人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首難詩。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兩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注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我以為,它確是不同于一般的詠物詩,可也并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馬嵬(其二)》乃詠史之作,重點是寫唐玄宗在馬嵬驛為“六軍”所逼,“賜”死楊貴妃。有人認為此詩為諷刺唐玄宗之作,而我以為李商隱此詩,意在感慨人生無常,富貴難安。
本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宏觀上把握這兩首詩的意境、情感和表現方法。
本文的教學難點:進一步訓練學生讀詩誦詩的能力,體會李商隱詩的意境。
思路方法
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本課的學習主要依靠學生自己。按照“閱讀——掌握內容——分析藝術特點”的鑒賞過程,學生逐漸掌握賞析詩歌的方法,領會詩歌賞析的要領,培養熱愛詩歌的情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學建議:為了讓教師便于使用和查閱,本教案設計為兩個課時(每一首詩歌為一個課時),但是我們建議教師采用一個課時完成。
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方式,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提供網絡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1—2課時
三維目標
1.了解作家生平、創作風格。
2.誦讀、賞析并積累一些名句,了解詩中所用的典故。
3.把握《錦瑟》這首詩的意境,分析《馬嵬(其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4.了解詩人淡然傷感的情懷,學習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態度。
5.分析兩首詩歌獨特的藝術特點。
第一課時
導語設計
情景導入
李商隱的詩,以其纏綿婉麗、意味深長的風格,卓立于晚唐詩壇,頗受后人喜愛。早年的李商隱,也曾有經世濟國的偉大理想,寫詩關心民生疾苦,揭露現實政治的黑暗,對李唐王朝的沒落衰微無限傷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頓,政治斗爭的殘酷,使他逐漸淡泊功名,遺落世事,他自知憂天無力,回天乏術,就轉而退守到個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現在詩歌創作中,則寫出了大量抒情感懷類的詩篇,尤以晚年的無題詩和詠史詩成就最大。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錦瑟》。
文本解讀
知識積累
1.作家作品
(1)李商隱(約813—約858),晚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應進士考試,至開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薦,得中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川東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僧儒)李(德裕)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他的詩作,也有揭露現實黑暗的,但為數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歌藝術上,特別是他的近體律絕,其中的優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綿密、典麗精工的藝術特色。他一生大約創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
(2)關于《錦瑟》:《錦瑟》一詩,堪稱李商隱詩集中的壓卷之作。然而,對于這首詩的旨意,千百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這首詩,如果從具有高超的藝術成就和具有豐富的多解性兩方面看,可以說古代詩歌無一能比。元代的元好問就曾發出這樣的感嘆:“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論詩三十首》)意思是說,像《錦瑟》(以及受李商隱影響的宋初的西昆體詩)這樣的詩固然好,可是就算東漢的大訓詁學家鄭玄再世,也只能望之興嘆,無力為它作注。清代的大詩人大學者王士禎也曾發出“一篇《錦瑟》解人難”(《論詩絕句》)的浩嘆,可見這首詩的特異之處。
2.基礎積累
無端(沒有理由,無緣無故地)可(難道,哪能)惘(wǎnɡ)然(迷惘,茫然)
信息篩選
一、結構與主題
1—2句:由聽瑟弦訴說思念往昔。
3—4句:由莊周化蝶,望帝托鵑引起對親人的思念。
5—6句:由美人眼淚化珍珠,藍田美玉化輕煙進一步寫眷戀之情。
7—8句:追憶悲歡離合但仍是一片茫然。
這首詩的主旨隱藏得很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妨讓學生自己品味。
二、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1.請學生朗讀全詩,明確感情基調。
感情基調:傷感哀怨。
2.請學生串講詩歌,并概括大意:
大意提示(幻燈投影):首聯借錦瑟起興,寫佳人鼓瑟而思;頷聯寫繁弦一曲,驚醒了夢境中的詩人,引起無限的悲愁;頸聯借典故生發聯想;尾聯提出“此情”二字,直接抒發悵惘之情。
3.了解所用的典故。
典故一:莊周夢蝶。《莊子》中的一則寓言故事,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后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作者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夢中的自己,不復成寐。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玉谿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里面隱約包含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
典故二:望帝啼鵑。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他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而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鵑,也寫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錦瑟。
典故三:南海鮫人。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于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
典故四:玉暖生煙。藍田,山名,在今陜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玉之地。此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作者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啟示和聯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鮮明而強烈的對比。
合作探究
詩歌解析
首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這用的是民歌的起興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感慨萬千。
頷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此聯緊承上文“思華年”一語,寫詩人回憶中的感受。出句用莊周夢為蝴蝶事,似乎有這樣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樣美好,在回憶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確使人迷戀,致使詩人覺得那才是真實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頓狀況只不過是一場夢。但又可以反過來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頓狀況是真,則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豈不成了虛幻的夢?這真是“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詩人已經完全陷入一種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對句用望帝魂化杜鵑事,則似乎表明了詩人對“華年”的一往情深,即無論是夢是真,他都不會讓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滅,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樣借杜鵑的啼聲唱出自己的悲哀。這兩句各用一事,而銜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詩人用典的工巧。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本來,在頷聯里詩人用“莊生”“望帝”兩典似乎已將他的“華年之思”說得差不多了,往下確實難以為繼,孰料詩人在瞬息之間視通萬里,給我們展示了這兩幅美好的畫面,真可謂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為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這是從民間傳說中演化出來的,但又有作者的創造。“珠有淚”者,珠光、淚光融成一片,難以分清之謂也,它使人悵惘而又聯想無窮。試想,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卻化為人們喜愛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讀者品嘗!至于這淚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淚還是作者本人之淚,大可不必去管,反正這意境是夠美的了。后一幅以藍田秀麗的群山和溫暖的陽光為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在空中,為山增輝。這個想象來源于古老的傳說(陸機《文賦》里“石韞玉而山輝”一句也來自這個說法)。但詩人引用這個說法的意義非同尋常:從玉被掩埋這一面來說,那是很可悲的;從“生煙”這一面來說,卻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況味也真是一言難盡。這兩幅畫面盡管色調不同,但在表達作者悵惘、悲傷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們的象征意義如何,那就有待專家們各抒己見了。
尾聯:這一聯意思極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個“反跌”:“此情可待成追憶”猶言上面說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時才有,所以接著就補足一句“只是當時已惘然”。言外之意是,當時既有悵惘之情,則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悵惘,的確是不堪回首了。
能力提升
鑒賞《錦瑟》這首詩的意境。
請學生分組討論:詩歌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詩歌的意境總體來講是迷離的。具體表現為:首聯詩人就告訴我們彈奏的樂器是瑟,詩人們常常喜歡把瑟與哀怨的情調聯系在一起,并且詩中既沒有指出彈奏的曲名,又沒有指出彈奏的人,所以就更能引起人們的遐想,這就造成了一種迷惘的意境。頷聯第一句用“莊周夢蝶”寫出了詩人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只是虛幻的夢,詩人完全陷入了一種迷惘的境界中;而第二句用“望帝啼鵑”則表明詩人的一往情深,他要像望帝那樣唱出自己的悲哀。頸聯第一句的“珠有淚”使人悵惘而又聯想無窮,鮫人的痛苦哭泣又是多么心酸;第二句用玉被埋在地下,來表達詩人的悲傷。尾聯點出了往事的不堪回首,既然當時就有悵惘之情,那么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悵惘。
分析鑒賞
1.哀怨的基調,迷離的意境。
張中行曾經對本詩有點評(見下文),概括起來有兩點意思:(1)這首詩的內容跟作者以往的夢想或愛情有關;(2)詩的基調是哀怨的,意境是迷離的。前一條沒有把詩人的夢想或愛情落實在具體的人和事上,避免了無謂的爭論,這是張先生高于那些索隱派注家的地方。
2.清麗的語言。
魯迅在致楊霽云的信(1934年12月20日)中曾說:“玉谿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這是對李商隱語言藝術的高度評價。
從這首詩也可見一斑。例如開頭寫詩人聽瑟的演奏,用的只是“無端”“一弦一柱”等,詞語清麗,卻使人可以想象出那音調的凄婉悲怨來。中間兩聯所描繪的圖景也同樣具有清新明麗的特點,其中有栩栩然而飛的莊周的化身——蝴蝶;有杜鵑的聲聲哀鳴;有海上鮫人的淚光珠光;有晴空下升騰著的玉氣。每一幅都有濃濃的抒情氣氛和豐富的意蘊,使人回味無窮。
拓展探究
課外活動:請同學們結合下面的點評,弄清對《錦瑟》的幾種解釋。結合以下點評,自己寫一篇《錦瑟》的分析文章。
1.張中行:古今解此詩者總不少于幾十家吧,其結果自然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有時想,與其膠柱鼓此錦瑟,不如重點取意境而不求甚解。我曾用這種辦法試解:“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曾經有夢想,曾經害相思。“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可是夢想和思情都破滅,所得只是眼淚和迷惘。“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現在回想,舊情難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這樣解,雖然近于六經皆我注腳,總比大力考索而把意境弄得支離破碎好一些吧?(摘自張中行著《詩詞讀寫叢話》)
2.朱彝尊:“此悼亡詩也。意亡者喜彈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興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斷而為五十弦矣,故曰‘無端’也,取斷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華年’,二十五歲而歿也。‘蝴蝶’‘杜鵑’,言已化去也。‘珠有淚’,哭之也;‘玉生煙’,已葬也,猶言埋香瘞(yì)玉也。此情豈待今日追憶乎?是當時生存之日已常憂其至此而預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
3.何焯:“此篇乃自傷之詞,騷人所謂‘美人遲暮’也。‘莊生’句言付之夢寐,‘望帝’句言待之來世。‘滄海’‘藍田’言埋而不得自見;‘月明’‘日暖’,則清時而獨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義山詩集輯評》)
4.汪師韓:“錦瑟乃是以古瑟自況……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為時尚,成此才學,有此文章,即己亦不解其故,故曰‘無端’,猶言無謂也。自顧頭顱老大,一弦一柱,蓋已半百之年矣。‘曉夢’喻少年時事。義山早負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夢。‘春心’者,壯心也。壯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鵑,已成隔世。珠玉皆寶貨,珠在滄海,則有遺珠之嘆,唯見月照而淚。‘生煙’者,玉之精氣,玉雖不為人采,而日中之精氣,自在藍田。”(摘自《詩學纂聞》)
課堂小結
對這首詩的多種理解,造成一種朦朧的境界,不易得到確切的解釋。盡管如此,如果單從藝術鑒賞的角度來讀,它又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希望大家能夠形成自己的理解。
作業設計
1.背誦這首詩。
2.收集作者的相關資料。
板書設計
錦瑟
《詩兩首》教學參考 篇13
實驗小學三年級語文學科教案、學案一體化設計
課題
古詩兩首
課時
2
教學目標設計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方法設計
自主探究法、小組合作法
教學程序設計
教材處理設計
師生活動設計第一步,請學生讀熟古詩。第二步,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說出古詩的意思。第三步,根據意思背誦古詩。第四步,能夠默寫出所學古詩。第五步,搜集有關歌頌春的古詩。 本課要求認識的字有4個,會寫的字有7個。可以讓學生根據生字的字形特點,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識字。這兩首古詩描寫的是春天的內容,教學時,要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學習詩句。古詩的學習要以誦讀為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來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可以教師范讀。教師指導學生邊讀邊體會詩句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達到對詩句內容有一個大體的了解。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句內容。最后,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背誦下來。指導朗讀時。重點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詩的節奏感。要求學生把握節奏、注意停頓,讀出詩的韻律。關于課后思考練習題。第1題是背誦課文。可以結合課文學習時進行,在熟讀成誦中,讓學生背誦,也可以采用互相比賽的方式記背。第2題,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詩句的意思,是理解詩句內容的練習。理解不要拘泥課文內容的直譯,只要讓學生憑借自己的理解,把意思說清楚即可。師: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許多詩人通過詩歌來贊美它,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詩歌?(指名背誦)今天我們還要隨著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喜一起走進迷人曲春天,看著他們分別贊美了春天的什么? “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綠絲絳”指什么?為什么說柳技是“綠絲絳”?(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全大自
然的偉大神奇)
“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生: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根據教師的問題來理解古詩。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二首古詩。
板書設計詠柳 春日賀知章 朱熹碧玉/妝成/一樹高, 勝日/尋芳/泗水濱, 萬條/垂下/綠絲絳。 無邊/光景/一時新。不知/細葉/誰裁出, 等閑/識得/東風面,二月/春風似/剪刀。 萬紫千紅/總是春。
課后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詩歌的特點,出示直觀的插圖,再現詩歌意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感悟春天的美。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主人”意識,讓學生自己觀察字的結構,然后小組討論怎樣記住這些字,從中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貫徹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課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