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通用16篇)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1
1、對下列加粗字注音、釋義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瞬息(shùn),眼珠兒一動。
b、佇立(zhù),站著等候,泛指等候。
c、萋萋(qī),形容草長得衰敗的樣子。
d、憂郁(yōu yù),憂傷,愁悶。
2、下列句子中畫線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涉足:趟過水進入某種環境。
b、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延綿:延續不斷。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時間。
d、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向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
3、下列句子中與課文完全一致的一項是( )。
a、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靜
b、而那過去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c、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d、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憶
4、對下列詩句節拍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a、假如/生活/期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b、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郁。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d、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5、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詩人在嚴峻艱苦年代里的座右銘。
b、《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政治抒情詩。
c、《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口吻,蘊含著人生的哲理。
d、《未選擇的路》中,詩人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寄寓了如何選擇人生道路的生活哲理。
6、填空:
⑴ 《未選擇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國詩人________。
⑵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國詩人_________。他的著名詩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7、簡答:
⑴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告訴我們應如何對待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未選擇的路》的中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
2、a
3、c
4、a
5、b
6、⑴ 美 弗羅斯特
⑵ 俄 普希金 《自由頌》 《致大海》
7、⑴ 對待人生要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冷靜地對待,要善于克制自己,放眼未來。
⑵ 詩人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寄寓了如何選擇人生道路的生活哲理。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2
第一部分:1、填空:⑴冰心,原名 ,現代著名 , ,著有 、 等。⑵泰戈爾, 著名詩人,作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其重要詩作有 、 、 、 等。2、給加點的詞語注音。妄棄( ) 馨香( ) 晨詩( ) 凝注( ) 悠遠( )3、請給下列詩句劃分節奏。①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②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時所哼的那些歌詞。③廟里晨禱的馨香向我吹來像母親一樣的氣息。④我覺得我母親凝注在我臉上的眼光布滿了整個天空。4、《紙船》一詩中,詩人賦予“紙船”什么含義?又是如何將自己的思念告訴給母親的? 5、《紙船》的開頭用詞語“從不肯”,“總是”,“一只一只”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6、面對紙船遭遇的“不測”,詩人為什么“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詩人希望紙船最終到達的地方是哪兒? 7、詩中的神來之筆“紙船入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求它載著它的愛和悲哀歸去”中的“它”指什么?怎樣理解“愛和悲哀”?“歸”到“哪兒去”? 第二部分: (一)閱讀泰戈爾的《母親》,完成8~14題 母親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在我游戲中間有時似乎有一段歌調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時所哼的那些歌調。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但是當初秋的早晨合歡花香在空氣中浮動,廟里晨禱的馨香向我吹來像母親一樣的氣息。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當我從臥室的窗里外望悠遠的藍天,我覺得我母親凝注在我臉上的眼光布滿了整個天空。8、詩中反復說“我不記得我的母親”,為什么又強調自己忘不了母親的歌調,氣息和眼光? 9、詩中寫母親的記憶,寫了哪三個片斷?⑴⑵⑶10、怎樣理解“歌調在玩具上回旋”? 11、“廟里晨禱的馨香”怎么能吹來母親的氣息? 12、我為什么“覺得母親凝注在我臉上的眼光布滿了整個天空”? 13、從詩的字里行間中,充滿了母親對兒子的深深的愛,你能談談你印象中母親對你的關切、對你的愛嗎? 14、《紙船》和《母親》這兩首詩,你最喜愛哪一首?談談你的看法? (二)嫩綠的芽兒和青年說:“發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兒,和青年說:“貢獻你自己!” 深紅的果兒和青年說:“犧牲你自己!”(摘自冰心《繁星》)15.這三節詩詩人用了 的修辭手法。16.這三節詩之間按內容來看是 關系。“芽兒”、“花兒”、“果兒”的順序排列是暗指 。17.詩歌要求語言精煉,詩中作者抓住芽、花、果的 特征,用 、 、 三個詞形象地進行了描繪。18.“芽兒”、“花兒”、“果兒”說的話能不能互換?為什么? 19.這三節詩的寓意是什么? 《詩兩首》答案1、⑴謝婉瑩、文學家、兒童文學作家、《寄小讀者》、《再寄小讀者》⑵印度、《故事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 2、略 3、①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②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時|所哼的|那些|歌調③廟里|晨詩的馨香|向我吹來|像母親一樣的|氣息④我覺得|我母親|凝注在|我臉上的眼光|布滿了|整個天空 4、紙船是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母親的一曲深情頌歌。(意近即可) 5、表現詩人對母親的思念之深。6、詩人把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寄托于紙船,希望紙船能載著詩人的思念到達母親的心口。 7、略 8、正話反說,強調母親的難忘。 9、①在晃動我搖籃時所哼的那些歌調。②母親在廟里為我晨禱。③我遠望時母親對我的凝注。10、略 11、略 12、母愛是廣博的,它充滿著我的生活的各個角落。(意近即可) 13、關鍵是母親對兒子的無微不至的關懷。 14、略 15.擬人 16.遞進。果樹從發芽、開花到結果的生長過程。 17.色彩。嫩綠,淡白,深紅。 18.不能互換。因為它們說的話與各自的特征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芽兒”需要成長發展,正如青年需要學習、提高使自己成才,而“花兒”、“果兒”的作貢獻,作犧牲,又如青年掌握本領后要為人類作出貢獻,創造成果后要甘于作出犧牲。(意近即可) 19.說明青年人充實、提高、發展自己是為了作出更大的貢獻和犧牲。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3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 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六、遷移積累
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 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 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4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了解詩人,理解詩意,背誦二首詩。
2、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讀詩的興趣,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3、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蘊涵的哲理;2.品評詩歌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1.《未選擇的路》詩人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的原因。
2.詩歌的象征手法〉
教學方法:
1、讀、說、悟、品法。。
2、比較鑒賞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第二課時:《未選擇的路》
教學步驟:
一、 導入新課
由《丑小鴨》的遭遇引出話題。
當你身處困境,是前進還是后退,遇到困難,是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會告訴我們答案。
二、 詩人簡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國詩人。近代俄羅斯民族文學的奠基人。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代表作: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普希金的文學作品主題切中當時俄國社會重大問題,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羅斯文學的典型形象。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父親在他11歲時去世。母親把他帶到祖籍新英格蘭地區的馬薩諸塞州。中學畢業后,在哈佛大學肄業二年。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又被認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師生共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聽讀。
2. 學生齊讀,議讀,交流體會。
3. 解讀詩歌大意(學生討論,自由發表見解)
教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詩人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第二節,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并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
這首詩問世后,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2.《未選擇的路》
①教師引導:說到路,人們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這首詩就是寫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②學生讀詩,可分組讀,齊讀,范讀。
自由議論,交流看法。教師適當引導。教師最后總結發言。
教師:詩分四節。
第一節寫詩人站在林間交岔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一條。顯得無奈又無助。這樣,很自然使人聯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頭的,只是浪費時間,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無法收回,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所以詩人望著那一條消失在叢林深處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這沉思的過程中,他心里也許已經作出了決定。
第二節,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的路,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那種留下很多旅人足跡的路。
第三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可這時候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是非常留戀的,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因為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這一次的選擇是一個錯誤,將“難以再返回”了。這里詩人寫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種心理。
最后一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這里,詩人并沒有沿著第三節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那條路結果怎樣,而是寫未選擇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的,人生的道路,結果誰料得到呢?詩人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后耐人尋味。
③佳句分析:先向學生提供思考題,學生自由或分組討論后,再課堂上交流,教師可以總結,也可點到為止。
1).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詩人為何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
這首詩實際是寫人生道路。詩人寫作的重點卻不是那條已經選擇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何要這么寫呢?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④練習 與思考(可以作為家庭作業讓學生完成。)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沒有什么具體的形象,它卻是一首著名的詩,為世界各國人民廣為傳誦。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本題旨在通過課堂講解,使學生喜歡這類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并對人生構成積極的影響。
這是一道主觀題,學生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但通過教師的教學,最好使學生能喜歡這樣的詩,并說出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答案。
2)朗讀《未選擇的路》,說說“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題旨在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初步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進一步提高欣賞新詩的水平。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⑤課堂小結:教師:《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表面平易,實則蘊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共同感受。在這首詩里,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詩人選擇的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中岔道,來闡發如何抉擇人生道路這一生活哲理的。
三、教學建議
一、普希金和弗羅斯特是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這里學生第一次接觸他們,教師可以做些介紹,使學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書店里普希金的詩集很多,圖書館也不少,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性的閱讀。
二、《未選擇的路》中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恐怕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對此要重點加以講解。
三、給學生一點關于詩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識,注意區別比喻和象征在詩中的表現。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5
陳景峰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 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六、遷移積累
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 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 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6
教學目標 :
1、理解兩首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學習詩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
2、理解象征與比喻的區別。
3、背誦第一首詩。
教學重點:目標1、3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時數:二課時
四.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導學步驟:
一、導入 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二、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
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
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三、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
六、遷移積累
1、仿句練習
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
不要 ,
不要 !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
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四.未選擇的路
導學步驟:
一、復習舊課
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二、導入 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3、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理解詩意。
4、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五、感悟哲理
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參考答案: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魯迅: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以“路”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文體不限,題目自擬,500字以上。
七、課后綜合訓練
嘗試寫幾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舉行詩歌朗誦會,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課件設計:
一、 作者像——目標——作者情況——贊譽——思考題——仿句
二、 象征——延伸的路——小節意思——積累練習——課后作業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成長的煩惱
一、 活動目標:
1. 以積極的生活態度,對待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煩惱。
2. 正確評價自我,熱心地為朋友、同學排憂解難。
3. 口頭和書面表達要有中心。
二、 導入 :
在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七色陽光,然而,即使是陽光普照的時候,也難免出現暫時的陰云,也會有來自學習,生活,交友方面的煩惱,這節課就讓我們互訴心聲,排除你心中的煩惱。
三、 活動項目:
1. 分四人小組討論,互訴心中的煩惱。
2. 選出代表大組交流。
3. 分四人小組討論,找出幫助朋友排憂解難的方法。
4. 選出代表大組交流。
四、 創設情境:
1. 兩個同學模擬電話交流心中的煩惱。
2. 以書信形式和同學、老師、家長進行心靈的溝通。
五、 教師小結:
同學們,生活中常常出現煩惱是正常的,但是關鍵要正確對待它。讓我們一起清理煩惱,消除煩惱,迎著七色陽光,笑對人生,快樂地生活。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我愛這土地》
【教學目標】
1、領悟詩歌形象的豐富內涵。
2、品味有表現力的詩歌語言。
3、體味戀土深情,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反復誦讀,體味詩人的情感。
2、領悟詩歌形象的豐富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壇泰斗”艾青,寫于抗日戰爭時期的新詩──《我愛這土地》,雖僅僅10行,共110字,但六十多年后的今天,當我們捧讀它時,內心依然會受到強烈的震撼,這是為什么呢?(板書標題、作者)
(設計意圖:以情字切入,開宗明義,直奔主題。)
二、吟誦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復吟誦這首詩,三分鐘后任選下面一個話題說話。
話題一:哪些詩句讓你迷惑不解?
話題二:哪些詩句讓你怦然心動?
2、指名吟誦。
3、師生共評。(學生先談,而后教師指導)
這是一首自由體新詩。新詩,即“五四”運動以后的白話詩,它和舊體詩不同,字數、停頓、押韻等都沒有嚴格的限制。朗讀新詩,一定要把握好詩歌的節奏、停頓,并注意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一般來說,能鮮明地表達出詩人情感的詞語,包括中心語、修飾語,都應該重讀。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停頓和重音標示參見下面提示。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4、再指名吟誦。
三、討論
1、討論學習話題一:哪些詩句讓你迷惑不解?
學生交流后,教師應對:
⑴ 要真正理解詩歌,就要了解產生詩歌的特定生活情境:
本詩寫于抗戰初期的1938年。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掠奪,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作為詩人的艾青,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堅定地匯入了民族解放斗爭的洪流中,并成為時代的“吹號者”。正如他所說,他“是作為一個悲苦的種族爭取解放、擺脫枷鎖的歌手而寫詩”。
⑵ 期望學生理解的程度:
“土地”象征繁衍養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土地”“被暴風雨所打擊著”,說明祖國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國主義摧殘、掠奪;土地上的“河流”、土地上空吹刮著的“風”,象征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悲憤”“激怒”都表現了人民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和中國人民正滿懷悲憤地進行著的不屈不撓的斗爭;“黎明”象征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無比溫柔”充滿了對那里的向往,預示著人民為之奮斗和獻身的事業已經出現曙光,獨立自由必將降臨于這片土地。(板書:不屈不撓 必勝信念)
2、討論學習話題二:哪些詩句讓你怦然心動?
⑴ 學生交流。
⑵ 大家能通過朗讀傳達出自己的理解嗎?
⑶ 教師點撥:
①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里不用“嘶啞”改用“清脆”或“嘹亮”,行嗎?
期望學生理解的程度:“嘶啞”表達了“鳥兒”義無反顧的精神品質──哪怕唱至喉嚨充血,聲音嘶啞,也不會停息對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雖添了亮色,但少了艱辛,減弱了對大地的摯誠感情。(板書:鳥──義無反顧)
② 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怎樣理解這句詩的含義?
期望學生理解的程度:這只鳥是一個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祖國的英雄,它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后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這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將自身融進大地,隱含了詩人勇于犧牲自我之意──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這是詩人為了把自己的愛永遠留給土地,而做出的鄭重莊嚴的抉擇。這種獻身精神可以作這樣的詮釋:“我”來自土地而最終歸于土地,這樣,愛才能得以升華,得以永恒。巴金曾有“化作泥土,留在人們溫暖的腳印里”的情思,詩人李廣田也有“我愿安息在這土地上,/在這人類的田野里生長,/生長又死亡”的心愿。這是多么超凡脫俗、悲壯高尚的土地情結啊!(板書:至死不渝)
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眼里常含淚水”,詩人的感情何以濃烈至此呢?怎樣理解“土地”這個形象的含義呢?(引導學生結合寫作背景解讀)
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現實,對祖國愛得愈深,詩人心中的痛苦也愈強烈。這兩句詩是全詩的精華,也是那個苦難的年代,一切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種愛刻骨銘心,至死不渝,不僅來自詩人內心深處,更是對全民族普遍的愛國情緒的濃縮。詩人以這兩句詩,抒發了那個時代華夏兒女共同的心聲。
⑷ 小結:
艾青,是位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一生都無法割舍的眷戀。在詩歌《復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北方》、《曠野》(又一章)、《冬天的池沼》中,都匯集著他深沉的土地之愛、祖國之戀。“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正是詩人對土地這種熾烈真摯情感的最好詮釋。(板書:熾熱真摯)
四、背誦
我把詩稍作改動如下,就其中的一個錯誤談談為什么不能這樣改。
我愛這土地
艾青
我是一只鳥,
我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
這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羽毛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含著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討論點撥:
第一、二行缺少的“假如”“也應該”強調的是在炮火連天、國運危急的時刻,即使是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鳥也要不遺余力地奮力抗爭,用自己的歌喉發出不屈的聲音,這會使人聯想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種寓情感于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于感情的抒發,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避免了空吟無所依。第三行缺少的“著”強調的是“正在經受”,正是此使詩人憂心如焚、義無反顧。第四、五行缺少的“永遠”“無止息地”強調人民的反抗前仆后繼、百折不撓。第六行缺少的“無比”強調強烈的渴望和向往;缺少的省略號表示鳥兒要歌唱的對象還很多,不止這四個。(穿插:你能仿照文中句式再寫一個嗎?)第八行缺少的“連”“也”強調鳥兒至死不渝、毫無保留的獻身精神。第九行缺少的“常”強調悲憤痛苦的情感一直縈繞于“我”的心中,而不是一時的沖動。第十行缺少的省略號強調的是感情的綿長、持久、深沉,因為“深沉”一詞達不到與實際感情相應的表達強度,于是,詩人____________。
全班再齊誦。
詩人曾說:“我的悲哀比別人的深些,因而我的聲音更凄切。”下面,我們就用這種“凄切”的聲音再一次深情地吟誦一遍這首詩。
五、拓展
也許我們今后再也不會面臨詩人所面臨的民族苦難了,但是那種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和深沉的民族情感,我們決不能丟掉。下面請同學們聯系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假如我是一只鳥”為開頭,仿照課文的形式,嘗試著“填”一首詩。
六、作業
背誦全詩,課外閱讀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板書】
鳥──義無反顧、至死不渝
我──愛土地、愛祖國
不屈不撓 必勝信念 熾熱真摯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鄉愁》
【教學目標】
1、理解托物寄情的寫法和巧妙的構思。
2、品味語言,體會詩歌意境。
3、體味思鄉深情,增強愛國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托物寄情的寫法和巧妙的構思。
2、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
【教學流程】
一、導入
教師深情地背誦《鄉愁》。
聽了老師的吟誦,大家想說點什么嗎?這種深切思念家鄉的憂傷心緒,我們常常稱之為“鄉愁”。“愁”字常常用來言“情之深深,意之切切”,這也難怪元代的馬致遠能吟出“斷腸人在天涯”的詩句。讀完這首詩我不禁想問:“情感這種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余先生是怎樣把這種抽象的東西表現得如此具體感人的呢?”同學們能告訴老師嗎?
二、吟誦
1、學生朗誦兩遍:
第一遍:
要求注意語調、語速,并用筆標記出停頓和重音。
第二遍:
要求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
2、詩人的鄉思何以至此呢?
詩人簡介:
⑴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赴中國臺灣,居住至今。
⑵ 余光中,當代詩壇健將、散文名家、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其文學作品悠遠、遼闊、深沉。
⑶ 余光中,有“鄉愁詩人”“詩壇祭酒”“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的美譽。
⑷ 《鄉愁》、《聽聽那冷雨》、《鄉愁四韻》、《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五陵少年》、《新大陸之晨》、《春天,遂想起》、《當我死時》都是余光中廣為傳誦的佳作。
回憶70年代初創作《鄉愁》的情景時,余光中說:“隨著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
3、自由讀。
4、指名讀。
三、討論
1、合上課本,凝神細思,現在詩里的哪些詞語留在了你們的腦海里?(板書:郵票 船票 墳墓 海峽)順序可以顛倒嗎?為什么?(板書:小時 長大 后來 現在)
2、請大家再默讀一遍課文,圈畫出這些形象前面的修飾語,并讓這些形象逐漸清晰起來,并變成可以看得見、摸得著,可觸可感的立體形象。
一枚小小的郵票/一張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墳墓/一灣淺淺的海峽
3、這四個鮮明的形象,分別承載了詩人人生四個階段的“鄉愁”。那么,這里面到底隱藏著一些怎樣的“讓人憂傷”的故事呢?請大家任選一個小節,以這個小節中的形象為核心,放飛心靈,想象一個合情合理的“鄉愁”故事。
⑴ 如果學生描述得不夠好,教師可以示范:
第一節:
他小小年紀,便做了流亡學生,逃到大后方去讀書求學。學校里有一個取信欄,他每天去那里看兩次,繃著心弦,掃視著那一長排信封的隊伍,要看看有沒有熟悉的字跡──母親的寫著自己的姓名的字跡。多次失望之后,他收到了一封信,比伙食團打牙祭還快活,在恭讀了一遍又一遍之后,都背熟了。后來,他仔細觀察了信封上的郵票,那上面還蓋著郵戳──一個小圓圈內有一個大城市,母親就住在那里。他看也能看見,摸也能摸著,就是沒法回到那個小圓圈內去。浩浩長江萬里,他在這頭(上游),母親在那頭(下游)。(詩人流沙河的描述)
⑵ 學生描述第一節后,教師穿插:
詩歌的第一節就抓住郵票這個形象,說小時候的鄉愁,一個流亡學生的鄉愁,這時候的“鄉愁”,內涵是什么?此時的作者是“少小離家”為讀書,未經世事滄桑,略帶“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覺,更多的是對母親的依戀。(板書:郵票小小,含情依依)
⑶ 學生描述第二節后,教師穿插:
這時候的“鄉愁”內涵是什么?妻子是相約一生共白頭的親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賞的亮麗風景。朗讀時應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絲絲溫馨和似水的柔情。(板書: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⑷ 學生描述第三節后,教師穿插:
這時候的“鄉愁”內涵是什么?(板書:墳墓矮矮,哀痛濃濃!)這一節詩人抓住墳墓這個形象,說母親去世后留給他的鄉愁──一個孝子的鄉愁,是使他抱恨終天的那一方墳墓。這時候鄉愁的內容又變了,愛妻讓位給亡母了,毋須多言,悲從中來。余光中是個孝子,多有悼亡母的章句,寫得十分感傷。
詩人流沙河說:“我朗誦到這里,嗓子都顫抖了。”(請學生反復朗讀,恰當運用顫音,可表達出一種如泣如訴的深深的哀傷。)
⑸ 學生描述第四節后,教師穿插:
這時候的“鄉愁”內涵是什么?(板書:海峽淺淺,悲愴深深……)詩人由個人的悲歡離合升華到家國之思:此時猶如樂曲達到高潮!
這一節要讀得蕩氣回腸,一波三折,特別是最后一句,更要一字一頓,語調上揚,“在──那──頭”要氣流不斷,讀出激昂慷慨之感。(反復朗讀)
4、合作交流:
運用“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一枚、一張、一方、一彎”等詞,是不是說明余光中的鄉愁比較淡呢?
明確:不是。李清照用“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強調“愁”之深重;而余光中卻正語反說,故意把濃重的鄉愁寄托于這些看似的“渺小”形象上,不動聲色地反襯出了思鄉之情的濃烈。再者,同一位置上運用疊詞,也使全詩低回掩抑,如怨如訴;數量詞“一枚”“一張”“一方”“一灣”的運用,不僅表現了詩人的語言的功力,也加強了全詩的音韻之美。
四、背誦詩歌
五、總結
詩人巧妙地將“鄉愁”這種抽象的情感進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對應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里,“鄉愁”分別寄托在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等對應物上,讓物象去說話。這樣,詩人的鄉愁就不至于無所依附,這就是“托物寄情”(板書)的寫法,也是詩歌常見的寫法。再如:
《鄉愁四韻》(略)
請大家模仿課文寫法,用“鄉愁是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續寫兩句。
六、作業
背熟全詩,并閱讀余光中散文《聽聽那冷雨》。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8
第一單元 詩 兩 首走向語林高手一、佳篇回放我愛這土地艾 青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1.第二行“嘶啞的”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三行中的“這”和第四行、第五行中的“這”所代表哪兩種不同的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六行中的“溫柔的黎明”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六行中的省略號、第七行中的破折號、第十行中的省略號各代表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中的“土地”喻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全文表達一種什么樣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可以去掉;因為用“嘶啞的”更能表現出“我”對“土地”的深愛的程度,去掉了會影響表達效果。 2.第三行中的“這”代表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第四行、第五行中的“這”代表廣大人民的反抗。 3.指代即將到來的勝利與解放。 4.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示轉折;表示語意未盡。 5.指的是祖國。 6.對土地、對祖國油然而生的深沉的愛。二、類文品評鄉色酒舒蘭(中國臺灣)三十年前你從柳樹梢頭望我我正年少月色正好你圓人也圓三十年后我從椰樹梢頭望你你是一杯鄉色酒你滿鄉愁也滿1.在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中,借郵票、船票等形象表現鄉愁,而本首詩是將月亮擬人化,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光中先生的《鄉愁》與這首詩在結構上有什么異同點?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借物抒情,使得抒情含蓄化。 2.異:余光中的《鄉愁》是借助時空變化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而本首詩卻是以三十年前與三十年后巨大的時空跨度來展現思鄉之情。 同:都借助了時空變化來結構詩歌。走向智慧創新一、牛刀初試1.按原文填空。(1)假如我是一只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時候/鄉愁是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母親_____________(4)長大后/鄉愁是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那頭(5)后來啊/鄉愁是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母親_____________(6)而現在/鄉愁是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那頭2.閱讀下面這首詩,并回答詩后的問題。鄉 愁席慕蓉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別離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月亮勾起詩人的綿綿情思,清遠的笛聲在耳邊響起,濃濃思鄉情在月光和笛聲中彌漫開去。b.思鄉帶給詩人的并不是甜美的回憶,而是悵惘的愁緒,畢竟別離太久,故鄉的記憶已經模糊如在霧里。c.記憶永駐,鄉愁不滅,就像那棵長青不老的樹。樹則可以不老,鄉愁何時得以終結?詩人把無盡的惆悵和期待留給讀者品味。d.詩歌通過笛聲、月亮、樹這樣一些形象,構成一幅意境深沉而悠遠的畫面,表達出作者個人思鄉的憂傷和苦悶。二、過關斬將(一)[甲]煤的對話艾 青你住在哪里?我住在萬年的深山里我住在萬年的巖石里你的年紀——我的年紀比山的更大你從什么時候沉默的?從恐龍統治了森林的年代從地殼第一次震動的年代你已死在過深的怨憤里了么?死?不,不,我還活著——請給我以火,給我以火![乙]我愛這土地艾 青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丙]礁石艾 青一個浪,一個浪,無休止地撲過來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被打成碎沫、散開……它的臉上和身上像刀砍過的一樣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著微笑,看著海洋……1.填空。甲詩是一首含義深刻的詠物詩,這首詩寫了發生在________與________之間的對話詩所詠的實質上不是________,而是________;詩贊揚的是_______________的精神。2.甲詩作于1937年春天,正是中華民族處于危急存亡的關頭,請聯系這首詩的背景知識,說說這首詩寓含的深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乙詩寫于1938年末,是詩人親身體驗了北方廣大農村災難現實后的作品。請結合文句分析:這首詩集中體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什么樣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請將丙詩分為兩層,并寫出層意。第一層:________行至________行。層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層:________行至________行。層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丙詩中“含著微笑,看著海洋”這句詩不僅成為艾青生活中的座右銘,也成了熱愛生活的人的座右銘,請從人生態度方面寫寫你受到的啟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閱讀下面的詩句,選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我們期待所有響亮的日子悄然降臨我們的日子應該是花每一縷細小親熱的芬芳充盈我們銳敏的呼吸把美和善良、淳樸和真實的花子灑進每一寸彩虹樣清晰的陽光我們的日子應該是樹枝繁葉茂最強壯地扎根土地我們的日子應該是天空遼闊的襟懷是飛鳥的夢想和天堂我們日子的天空一碧千里每一粒最善良的愿望在天空的溫柔注目中悄聲歌唱(節選自丹妤的《我們期待所有響亮的日子》) 詩兩首牛刀初試1.(1)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2)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3)一枚小小的郵票 在這頭 在那頭(4)一張窄窄的船票 在這頭 新娘(5)一方矮矮的墳墓 在外頭 在里頭(6)一灣淺淺的海峽 在這頭 大陸2.d過關斬將(一)1.人煤 煤 人 不甘屈辱、自強不息的奮斗2.我們的民族有著煤一樣的歷史,有著煤所遭受的災難,又像煤一樣長久地沉默,更像煤一樣身上蘊含著無窮無盡的熱量。3.詩作集中體現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和甘愿為祖國獻身的精神。詩人盡管“眼里常含淚水”,卻無比真誠地宣布:他要像鳥一樣不倦地歌唱祖國,縱然是死了,也希望把整個身體都融入祖國的土地里。4.1 4 奔騰不息的海浪在巖石的腳下被打成碎沫。 5 8 礁石以從容不迫的大氣面對著大海。5.笑對人生的磨難,穿越人生的種種險阻,以樂觀的態度生活。(二)略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9
五家渠一中 李專長
教學目標 :
1、積累詞語,了解詩人,理解詩意,背誦二首詩。
2、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讀詩的興趣,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3、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蘊涵的哲理;2.品評詩歌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
1.《未選擇的路》詩人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的原因。
2.詩歌的象征手法〉
教學方法:
1、讀、說、悟、品法。。
2、比較鑒賞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第二課時:《未選擇的路》
教學步驟 :
一、 導入 新課
由《丑小鴨》的遭遇引出話題。
當你身處困境,是前進還是后退,遇到困難,是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會告訴我們答案。
二、 詩人簡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國詩人。近代俄羅斯民族文學的奠基人。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代表作: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普希金的文學作品主題切中當時俄國社會重大問題,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羅斯文學的典型形象。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父親在他11歲時去世。母親把他帶到祖籍新英格蘭地區的馬薩諸塞州。中學畢業后,在哈佛大學肄業二年。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又被認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師生共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聽讀。
2. 學生齊讀,議讀,交流體會。
3. 解讀詩歌大意(學生討論,自由發表見解)
教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詩人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第二節,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并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
這首詩問世后,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2.《未選擇的路》
①教師引導:說到路,人們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這首詩就是寫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②學生讀詩,可分組讀,齊讀,范讀。
自由議論,交流看法。教師適當引導。教師最后總結發言。
教師:詩分四節。
第一節寫詩人站在林間交岔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一條。顯得無奈又無助。這樣,很自然使人聯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頭的,只是浪費時間,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無法收回,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所以詩人望著那一條消失在叢林深處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這沉思的過程中,他心里也許已經作出了決定。
第二節,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的路,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那種留下很多旅人足跡的路。
第三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可這時候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是非常留戀的,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因為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這一次的選擇是一個錯誤,將“難以再返回”了。這里詩人寫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種心理。
最后一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這里,詩人并沒有沿著第三節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那條路結果怎樣,而是寫未選擇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的,人生的道路,結果誰料得到呢?詩人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后耐人尋味。
③佳句分析:先向學生提供思考題,學生自由或分組討論后,再課堂上交流,教師可以總結,也可點到為止。
1).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詩人為何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
這首詩實際是寫人生道路。詩人寫作的重點卻不是那條已經選擇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何要這么寫呢?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④練習 與思考(可以作為家庭作業 讓學生完成。)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沒有什么具體的形象,它卻是一首著名的詩,為世界各國人民廣為傳誦。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本題旨在通過課堂講解,使學生喜歡這類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并對人生構成積極的影響。
這是一道主觀題,學生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但通過教師的教學,最好使學生能喜歡這樣的詩,并說出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答案。
2)朗讀《未選擇的路》,說說“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題旨在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初步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進一步提高欣賞新詩的水平。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⑤課堂小結:教師:《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表面平易,實則蘊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共同感受。在這首詩里,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詩人選擇的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中岔道,來闡發如何抉擇人生道路這一生活哲理的。
三、教學建議
一、普希金和弗羅斯特是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這里學生第一次接觸他們,教師可以做些介紹,使學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書店里普希金的詩集很多,圖書館也不少,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性的閱讀。
二、《未選擇的路》中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恐怕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對此要重點加以講解。
三、給學生一點關于詩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識,注意區別比喻和象征在詩中的表現。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10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寫一段話,準備在班里交流。閱讀冰心表現母愛的詩篇。查閱有關冰心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
導入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現在請同學設想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然后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說一段話。(學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學回答)同學們說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詩人、作家泰戈爾,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叫、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檢查生字詞(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過渡)同學們仿讀得很好,自己讀一讀試試。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教師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么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感知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變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么“我”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學生回答:因為孩子沐浴著母愛。)他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問題。
① “我”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② “我”為什么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 “我”變成金色花為什么不愿讓媽媽知道?
④ “我”和媽媽各是什么性格?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體驗反思
(過渡)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過渡)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
作業
背誦課文,準備朗誦比賽。
小結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多讀,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想像,讓學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紙船》
這是一曲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深情的呼喚。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志,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教學步驟
導入
同學們,你可知這小小的紙船曾滿載著一個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紙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學,在遠離祖國的太平洋上,眼含熱淚、專心執著地疊著一只只紙船,然后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希望總會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親身邊。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就是以紙船寄托對母親的眷戀之情,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同學們要想感悟詩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讀詩歌。
朗讀詩歌
①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或仿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進入詩的意境,要讀得深情、低沉。)
②朗讀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劃分節奏、劃出重音。
(過渡)教師進行朗讀指導,學生運用朗讀方法再次齊讀,直至背熟。為進一步理解詩歌打好基礎。
整體感知
教師適時提出: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學生歸納總結)這是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母親深情的歌。
[教師導學]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作很多,但這首詩卻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詩人以孩子般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游戲世界找到一個可以寄托對母親無限思念的物品——紙船,并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全詩共三節,每節各表達了什么內容?
[合作探究]
第一節寫疊紙船;第二節寫拋紙船;第三節寫紙船進入母親的夢鄉。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① 你能想像出詩人在什么情形下寫的這首待?
② 第一節中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
③ 詩人明知紙船不能流到母親哪里,為什么還要不停地疊?
④ 第三節是詩人展開聯想,這一想像有何特點?有什么作用?紙船,并以
(教師提出以上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感悟課文,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可參與,學生全班交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
[教師小結]
海浪濤濤,天風吹卷,郵輪在巔簸中駛向一個陌生的國度。詩人此去遠涉重洋,相隔萬里,何時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沒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詩人不停地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紙船雖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一定能漂人母親的夢中。這一想像新奇、大膽,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強烈思念,對母親深情的愛。
(過渡)詩歌的語言是凝練而含蓄的,要深入理解,就要探究。
問題研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對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組內互相幫助解決。有深度、難度的組內不能白行解決的問題,可提出來全體同學共同探討。(學生討論,提出共性問題。學生交流,學生只要說的合理,教師都給予肯定、鼓勵。)
[教師小結]
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發得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此外,這首詩的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作業
《金色花》和《紙船》這兩首詩都借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抒發對父母親的愛。寫在練筆本上。
小結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在教學中,以朗讀教學為主,教會學生“美讀”,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詩歌,在美的詩歌里得到熏陶。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11
第4課 《詩兩首》教案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恢腫非籩饋M頤強梢源郵惴⒏鋈飼楦械陌槭鋅吹矯賴拇嬖冢櫳慈松芾淼氖枰餐敲賴睦衷啊N頤茄罷飭絞資瑁紫紉ヌ寤嵴庵質璧拿潰ü頤塹睦識粒ü頤塹奶寤幔ü頤塹鈉肺獨錘兄庵置饋?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1、聽課文錄音。2、劃分朗讀節拍。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六、遷移積累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 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課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 新課: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四、合作探究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12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雜桑皇游雜芍饕宓拇勻恕n嗽獾攪松郴收畝啻未蚧鰨栽渙醬瘟鞣牛蒼硐萼蜞簦賈詹揮匭攀刈攀斜澩锏納鈐潁詞垢凍鏨蒼偎幌ⅰk淙槐簧郴收蹌鄙焙α耍木袢從澇豆奈枳湃嗣恰k氖哂瀉芨咭帳醭刪禿臀捫緣囊帳貅攘α6礪匏怪奈難ю礪叟蘭冶鵒炙夠庋抻障=鸕氖骸八硐值囊艫骱陀镅緣牧α康攪肆釗司斕牡夭劍核窈2ǖ泥┼┮謊岷汀⒂琶潰袼芍謊己瘢襠戀繅謊拭鰨袼б謊該鰲⒔嗑玻翊禾煲謊曳跡裼率渴種械慕;饕?nbsp;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1、聽課文錄音。2、劃分朗讀節拍。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 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 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 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六、遷移積累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 捉弄了你,不要 ,不要 ! 。2、 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課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新課: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四、合作探究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著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13
【學生分析】
《詩兩首》是外國詩歌,主題是寫人生的,與成長有關。雖然從字面上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但不像一般的詩歌具形象性、抒情性、音樂性,實際上這兩首詩內容比較含蓄。在教學中,學習此詩的難點在于,教師如何依照詩歌本身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實際,深入體會詩歌的人生哲理,開始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問題。
【教學建議】
學生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經驗,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感受詩人積極的人生態度,體味因選擇人生之路的慎重與無奈而引發的感慨,體會選擇人生道路的豐富內涵,提高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初步了解哲理詩的閱讀方法,學會用“誦讀──感悟──研討──遷移”的方法學習詩歌。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作為自讀課文,可以幾個重要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和理解文章。在教學中可以按“誦讀──感悟──研討──遷移”的思路進行教學設計,加強誦讀,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促進表達、思維和運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尊重學生鑒賞主體地位,以個人欣賞體驗為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并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以促進學生聯系實際,以所學來知道自己的人生。
【教學設計】
〖導入〗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面對生活的風雨,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如果面對人生道路的選擇,我們又當如何?今天我們學習《詩兩首》,看詩人普希金和弗羅斯特是怎樣思考的。
〖教學過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整體感知
教師:我們先學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這首詩問世后,許多人把它記在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現在請大家自己瀏覽本詩。思考“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指的是什么?
學生: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
教師:不錯,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詩中的“假如”,對當時的普希金來講并不是“假如”,而是真實的壓迫和束縛,沙皇打擊他,束縛他,壓制他。但他并沒有屈服。這首詩正是他當時的真實感受的寫照。這也是此詩為廣大讀者所深愛,廣為傳誦,成為激勵人們戰勝困難的座右銘的重要原因。你們讀了這首詩,能不能感受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應該有什么樣的態度呢?請你們用詩中的句子來回答。
學生:我感受到詩人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既是在勸告自己,也是在鼓舞斗爭中的其他人。
學生:“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能感受到詩人面對困境的從容平靜。
學生:我能從“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中,感受到詩人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
二、理清思路,細節感悟
教師: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讀詩,除在誦讀中把握它的大意,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外,還應該進一步理解這些詩句本身的含義,理解詩句之間的關系,理解詩人的思路。請大家默讀這首詩,考慮這些詩句之間的關系,再全班交流。
學生:(默讀)
學生:我覺得開頭是在勸告人們,也是詩人在安慰自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真正被“欺騙”了,受了打擊,陷入人生的低谷,確實是悲傷、憂郁、心急的。這是我們正常的反應,但詩人勸告人們不要這樣,不要長久地陷入這種情緒之中。詩人開門見山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學生:下面的詩句可以看作詩人在申訴自己的理由。詩人不能只是勸告:不能這樣,應該那樣。恐怕還應該講出勸告的理由。最好是以詩歌的形式,這樣更能讓人信服。
教師:不錯,我們可以看出普希金做到了這一點,正因如此,這首詩才這樣感人和激勵人。那我們看一看詩人講了哪些理由。
學生:一個理由是說生活不會永遠這樣,這是講得很有道理的。就作者自己而言,他堅信沙皇的專制統治不會太久。
學生:另外一個理由就是自己不管環境如何,是永遠不會被現實的困難所左右的,追求理想的心是任何惡劣的外界環境所無法左右的。
學生:還講了一個理由,就是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教師:這句詩與前邊的哪句詩是彼此呼應的?
學生:與前邊的“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是彼此呼應的,但這句意思更明確,“將會”畢竟在時間上說得比較遙遠,而“瞬息”說得更加迅速。“瞬息”用夸張的手法,說明現實的困難是暫時的,一切都將會過去。
教師:對,“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且詩人樂觀地看到“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將會成為我們未來一份珍貴的記憶。怎么理解這句“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學生:這兩句詩說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
學生: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
學生: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
學生:從另一個角度講,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教師:你們的這些理解非常好。現在的挫折、困難、不順都會豐富我們的人生,會給我們將來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三、拓展感悟,結合實際
教師:現在請大家再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選用你喜歡的閱讀方式來讀這首詩,讀出自己的感受,如能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會更好。
四、誦讀背誦
教師:根據我們剛才所理的思路和自己的個性體驗,自由誦讀,背誦本詩。
未選擇的路
一、導入課文,感知文意
教師:同學們,學習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們知道應該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面對人生的挫折。現在,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詩歌《未選擇的路》,它會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請大家齊讀本詩,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學生:(讀書)
教師:“選擇”是人生自始至終必須面對的問題。雖然你們是初中學生,但是你們已經有過人生的選擇了。比如選擇學校,選擇業余愛好,選擇朋友,選擇志向……其實每個人生活中隨時都可能面臨選擇的問題,當然有些選擇是被迫的,但有些選擇我們自己完全可以做主。詩人把這種人生體驗濃縮在詩中。詩人寫了兩條路,是哪兩條?
學生:一條是已經走過的路,一條是選擇時放棄了的路。
教師:請你們迅速瀏覽全詩,思考詩人對“選擇”的態度是什么?
學生:(瀏覽、思考)
學生:詩人在選擇時,非常矛盾。因為他在詩中寫到“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他是兩條路都想走,但事實上不可能。這種矛盾心情在整首詩中時有流露。他“在那路口久久佇立”,心情十分矛盾,他覺得“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都在吸引他,召喚他去探索,都有探索的價值。
二、深入領會
教師:理解得很好。請考慮一下,詩人是不是對他的選擇感到后悔,是不是覺得自己選擇了一條不該選擇的路?
學生:不是,他對自己的選擇不后悔。原詩中我們可以讀到這樣的詩句:“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兩個“更”字,實際上反應了詩人選擇時的思考過程,也是他做出選擇的原因。“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不能說是缺點,因為“兩條路都未經腳印的污染”。而且詩的最后一句“從此決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也透露出一種不后悔的語氣。
教師:的確,他對選擇并不后悔,那你們看一下,作者寫作的重點是選擇的那條路,還是未選擇的那條路?
學生:重點是在“未選擇的路”上。
教師:既然作者不后悔,為什么他寫作的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而且詩的題目也叫著“未選擇的路”?
學生:因為人生的道路有許多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但那些未曾選擇的路,更加讓人想念和期待。像文中所述,他也想同時走兩條路。
學生:這種感情在詩中,也有表現,他“在那路口久久佇立”就是想走那條未曾選擇的路。他走在已經選擇的路上時,又想“改日”再走一次未曾選擇的路,但他知道“難以再返回”,也永遠不可能返回。
學生:事實上,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念,詩中多少年后,詩人還為這次選擇而“輕聲嘆息”正是如此,這是對人生的真實寫照。
三、聯系實際
教師:你們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體驗呢?可不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們的想法呢?
啟示:例如,你選擇現在就讀的學校,你就放棄了其他的學校;你選擇現在的朋友就無形中疏遠了其他的朋友;你選擇了勤奮就不能偷懶;你選擇了刻苦就會減少玩耍的時間等。
學生:(交流)
教師:讀了這首詩,我們知道應慎重地對待生活中的選擇,請你們說說,如果你面對某種選擇的時候,我們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學生:(思考、交流,老師給以一定的指導;如要慎重,因為時光畢竟不能倒流;應有獨立的標準,不要人云亦云;一旦選擇后,應該勇往直前到往下走,直到取得成功)
四、兩詩比較評價
教師:今天學的這兩首詩各有特點,你更喜歡和欣賞哪一首呢?請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小結:成長的道路充滿坎坷,人生的道路充滿選擇。前人給了我們很多的建議和啟發,就像普希金和弗羅斯特一樣,我們如果能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我們自己的經歷,我們就會得到很多教益,在前進的路上走得更好。
〖教學反饋〗
1、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測驗:
⑴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⑵ 學了這兩首詩,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2、檢測建議:
作為詩歌,應給充分的時間熟讀,必要的背誦積累要落實。同時,我們學習詩歌,特別是哲理詩,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收獲,能用學詩的收獲來指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在檢測的過程中,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
〖教學反思〗
這是兩首外國詩,兩首都富于生活的哲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屬勸戒詩。面對被生活所欺騙的狀況,詩人摒棄了消極和失望,而是以積極和達觀的態度去處置,甚至那不公正的遭遇也會變成一種財富。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理解起來要更難一些,但同時想象的空間也要更大一些。詩人眷戀曾經沒有選擇的路,正表明他對已選擇、已走過的路的堅定不移和無所追悔。也許,選擇的遺憾是永存的;因為有了遺憾,選擇才更有價值。這正是“未選擇的路”所要告訴我們的。
因為這兩首詩是詩人經過人生的大悲大苦而寫就的,所以對人生經歷和閱歷都有限的七年級學生,作過多過深的要求是有點不符合實際的。如果我們過多的糾纏于詩歌的寫作背景,則又會局限學生的思維和詩作本身的指導意義。故指導學生學習這兩首詩,恐怕只能“不求甚解”了,其領悟的程度也不能追求劃一和相同了。學生能在朗誦中體味詩中所蘊涵的感情,開始能對于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進而正確的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就是很大的收獲了。
【練習題庫】
一、基礎、積累與運用
1、為下面的加粗字注音:
憂郁( ) 涉足( ) 佇立( ) 荒草萋萋( )
2、解釋詞語:
幽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佇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心兒永遠_____________;現在卻常是憂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那過去了的,_____________。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作者是______國著名詩人__________。
4、請寫一段話,試著用上“瞬息、幽寂、延綿、萋萋”四個詞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據你的積累,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鑒賞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人給了你怎樣的叮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人在本詩中闡明了怎樣一種人生態度?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談談對這種態度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樣理解詩中所說的“路”,這是怎樣一種寫作手法?你能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到類似的例子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首詩的重點是寫那條選擇的路,還是那條未選擇的路?你是怎樣理解這種安排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樣理解這首詩的主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在西伯利亞礦山的深處
在西伯利亞礦山的深處,
請你們保持堅韌的精神,
你們辛勞的汗水不會白流,
也不會空懷崇高的進取之心。
“災難”的忠實姐妹──
“希望”就是在明暗的礦山底層,
也會喚起你們的勇氣和歡樂,
那渴望已久的時刻終將來臨。
愛情和友誼將會沖破,
幽暗的牢門來到你們身旁,
就像我自由的歌聲,
會飛進你們苦役犯的牢房。
沉重的枷鎖將會打碎,
牢獄將變成廢墟一片,
自由將熱烈地迎接你們,
兄弟們會給你們送上利劍。
1、第二小節的最后一句話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枷鎖”“牢獄”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礦山深處”的含義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首詩與課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基礎、積累與運用
1、yù shè zhù qī
2、幽寂:幽靜、寂寞。
涉足: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范圍。
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
佇立:長時間地站立。
3、向往著未來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俄 普希金
4、略。
5、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的詩句“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魯迅的名言“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去吧”。
二、閱讀鑒賞
1、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憂郁將會過去。
2、只要積極樂觀地去面對了,人生的各種體驗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將來回想的時候,它將是一種更耐人尋味的美。
3、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個人感受略,要求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具體說明)
4、表面說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實際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這是一種象征手法。我們學過的《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爸爸的花兒落了》等都采用了這種寫法。
5、重點是寫那條未選擇的路,因為人生的道路雖有許多條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這是人生真實的寫照。
6、詩人通過敘述對森林中兩條路的選擇,說明了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重大選擇時的矛盾,說明了一旦確定了要走的道路,就會決定一生的命運。
三、拓展延伸
1、革命終將成功。
2、沙皇俄國的高壓統治。
3、一是指在礦山深處,二是指那種黑暗的殘酷的苦役。
4、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樂觀的情緒。
【資料鏈接】
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19世紀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國文學的始祖”“偉大的俄國人民詩人”。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一生追求自由,反對沙皇專制,曾遭到流放。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和保皇黨人丹特士決斗中被陰謀殺害。普希金一生寫了800多首抒情詩,包括著名的《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澳涅金》。《上尉的女兒》是其代表作品。他的詩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別林斯基曾贊譽他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本詩是詩人于被流放時期題在鄰居的女兒的紀念冊上的,詩人以明白如話的詩句,叮囑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鎮靜振作,等待光明的到來,其實這更是支撐詩人在艱難歲月里不懈奮斗、追求、創作的座右銘。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現代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一生榮獲四次普利策優秀詩歌獎,弗羅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90年代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在美國擁有眾多讀者。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著名的《白樺樹》一詩,寫一般人總想逃避現實,但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修墻》寫人世間有許多毫無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墻。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弗羅斯特以寫抒情短詩著稱,詩中充滿鄉土氣息,同時又富于象征和哲理,內涵復雜,情調微妙,深為人們喜愛,抒情短詩的質量很高,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勞倫斯指出他的主要藝術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來,用抒情詩的形式表達。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14
一. 雙基測評
1. 《紙船--寄母親》的作者冰心,原名______,現代著名的文學家、________作家,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____等。
2. 用“/”劃分詩句的節奏,用“·”標示出朗讀重音。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3. 在《紙船--寄母親》中,詩人賦予“紙船”什么含義?
答:
4. 詩句“合歡花香在空氣中浮動,/廟里晨禱的馨香向我吹來像母親一樣的信息。”運用的修辭手法是________,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 《母親》中“我”真的不記得“母親”嗎?作者為什么要這么說?
閱讀現代詩《紙船--寄母親》,完成6-9題。
6.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總是留著--留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7. “有的被大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對這句詩如何理解?
8. 詩人希望紙船入母親的夢中,這個愿望隱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9. 怎樣理解“愛”和“悲哀”?
二. 能力遷移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0-13題。
嫩綠的芽兒
和青年說:
“發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兒,
和青年說:
“貢獻你自己!”
深紅的果兒,
和青年說:
“犧牲你自己!”
10. 這首詩所吟誦的對象是什么?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11. 說說詩中“嫩綠”、“淡白”、“深紅”等修飾語有什么含義?
答:
嫩綠:
淡白:
深紅:
12. 詩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
答:
13. 這首詩的三節可以調換順序嗎?為什么?
答:
三. 創新運用
14. 請用第三人稱的方式,把《紙船》一詩改寫為一篇短小的散文。
自評反思 (學習本文后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交流園地(家長、學生、教師互相交流,教學相長)
【試題答案】
《詩兩首》
一.
1. 謝婉瑩;兒童文學;《繁星》、《春水》等
2.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3. 含義是柔弱的小紙船表示詩人思念母親、祖國的赤子之心。
4. 比喻;對母親十分懷念
5. 不是,因為這實際上是欲揚先抑,更加突出難忘那純潔的母愛。溫馨的歌頌母親的氣息,深情的目光已讓讀者體會到偉大的母愛。
6. 想要疊成許多小船,讓它帶去作者對母親的愛和懷念。
7. 這能說明小紙船在送去作者對母親的愛的途中,遇到很多困難,為“總希望有一只”做下了鋪墊。
8. 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赤子之心。
9. 這表明女兒渴望之切,希望紙船不管路途有多遠,都要把女兒的愛帶到母親身邊。因為只有愛,才倍加思念,因為有孤獨和思念,才有無邊的悲哀,所以將“悲哀”載去。
10. 對象是青年,深刻的含義是要青年發展、貢獻、犧牲你自己。
11. 嫩綠:說明閱歷淺。
淡白:說明正在成長。
深紅:說明成熟了。
12. 有擬人、排比。感情在不斷升華
13. 不能,因為這三段是按事物發展順序排列的。
14. 略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15
○教學目標
① 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②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查字典解決生字詞;熟讀課文;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寫一段話,準備在班里交流。閱讀冰心表現母愛的詩篇。查閱有關冰心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泰戈爾的資料,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金色花》
《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蘊豐富。寫的是一個假想,“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發想像——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構成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表現了家庭之愛和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體味詩歌感情基調上,控制好語速、節奏和重音,提高朗讀質量。在反復朗讀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詩的能力。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聯想和想像在詩歌中的作用。
○教學設計
導入
母親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母愛是人類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現在請同學設想向母親表達愛意的方式,然后以“媽媽,我想說愛您”為題,說一段話。(學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學回答)同學們說的很好,都向母親傾訴了自己深深的依戀之情。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詩人、作家泰戈爾,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叫、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檢查生字詞(可用大屏幕投影)
朗讀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播放音樂配音),學生仿讀。(教師的朗讀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讀中把學生帶入詩歌的意境。)
(過渡)同學們仿讀得很好,自己讀一讀試試。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教師指導朗讀: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方法不同。如果學生讀不好,教師要一句一句地教。)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么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感知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在這首表現母子情深的散文詩中,作者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中心人物是“我”,“我”想像變成一朵金色花,在一天的時間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為什么“我”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學生回答:因為孩子沐浴著母愛。)他是怎樣回報母愛的呢?
[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提出共性問題。
① “我”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怎樣表現的?
② “我”為什么想像自己變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③ “我”變成金色花為什么不愿讓媽媽知道?
④ “我”和媽媽各是什么性格?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參與交流
體驗反思
(過渡)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時時刻刻地滋潤著我們。學習這首詩,你從中感悟到什么?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教師給予評價和鼓勵。)
(過渡)詩人以其新奇而美妙的想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母子情深的故事,現在請同學們再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課文
作業
背誦課文,準備朗誦比賽。
小結
《金色花》是一首很美的散文詩,是一幅耐人尋味的圖畫。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多讀,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文中由“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生發想像,讓學生感受到想像的新奇而美妙,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既發展學生的個性,又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紙船》
這是一曲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深情的呼喚。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志,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教學步驟
導入
同學們,你可知這小小的紙船曾滿載著一個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母親深深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紙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學,在遠離祖國的太平洋上,眼含熱淚、專心執著地疊著一只只紙船,然后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希望總會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親身邊。這首詩的獨特之處就是以紙船寄托對母親的眷戀之情,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同學們要想感悟詩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讀詩歌。
朗讀詩歌
①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由朗讀或仿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求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進入詩的意境,要讀得深情、低沉。)
②朗讀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劃分節奏、劃出重音。
(過渡)教師進行朗讀指導,學生運用朗讀方法再次齊讀,直至背熟。為進一步理解詩歌打好基礎。
整體感知
教師適時提出: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學生歸納總結)這是遠離家鄉的游子對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母親深情的歌。
[教師導學]
古今中外表達母愛的詩作很多,但這首詩卻有自己的獨到之處。詩人以孩子般的純潔和天真,從兒童的游戲世界找到一個可以寄托對母親無限思念的物品——紙船,并以此展開自己的情思。全詩共三節,每節各表達了什么內容?
[合作探究]
第一節寫疊紙船;第二節寫拋紙船;第三節寫紙船進入母親的夢鄉。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① 你能想像出詩人在什么情形下寫的這首待?
② 第一節中哪些詞語表明詩人對母親思念之深?
③ 詩人明知紙船不能流到母親哪里,為什么還要不停地疊?
④ 第三節是詩人展開聯想,這一想像有何特點?有什么作用?
(教師提出以上問題,引導學生多角度感悟課文,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可參與,學生全班交流。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
[教師小結]
海浪濤濤,天風吹卷,郵輪在巔簸中駛向一個陌生的國度。詩人此去遠涉重洋,相隔萬里,何時才能回到母親的懷抱?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沒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詩人不停地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紙船雖漂不到母親的身邊,但一定能漂人母親的夢中。這一想像新奇、大膽,充分地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強烈思念,對母親深情的愛。
(過渡)詩歌的語言是凝練而含蓄的,要深入理解,就要探究。
問題研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對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組內互相幫助解決。有深度、難度的組內不能白行解決的問題,可提出來全體同學共同探討。(學生討論,提出共性問題。學生交流,學生只要說的合理,教師都給予肯定、鼓勵。)
[教師小結]
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發得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此外,這首詩的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作業
《金色花》和《紙船》這兩首詩都借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寫一段話或一首詩,抒發對父母親的愛。寫在練筆本上。
小結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情,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在教學中,以朗讀教學為主,教會學生“美讀”,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詩歌,在美的詩歌里得到熏陶。
《詩兩首》同步達綱練習 篇16
【教學目標】
1、理解這兩首詩,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勇敢慎重地面對人生選擇。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結合自己的體驗,想像和理解詩歌形象化的語言。
【課前準備】
搜集作者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學生介紹不到位的教師補充。
2、朗讀課文,感知課文:
⑴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詩人的生平和詩歌的創作背景,反復朗讀這首詩。
⑵ 品味詩歌的語言,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理由。
⑶ 詩歌的兩部分各表達了怎樣的內容?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
3、問題探究:
鼓勵學生提出質疑,能立刻解決的立即解決,解決不了的采取四人小組討論形式答疑解難。
教師備題:
⑴ 怎樣理解“生活欺騙了你”?
⑵ 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
4、朗讀背誦:
試著當堂背好這首詩。
5、體驗反思:
聯系實際,談談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逆境。
6、比較學習《未選擇的路》:
學生自主閱讀《未選擇的路》,并將其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進行比較。
(比較兩文在內容、態度、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