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兩首》同步練習(精選15篇)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1
1、選出加粗字注音有誤的一項( )。
a、欺騙(piàn) 憂郁(yù) 來臨(lín) 鎮靜(zhèn) b、瞬息(shùn) 懷戀(liàn) 涉足(shè) 叢林(cónɡ) c、幽寂(yōu) 佇立(zhù) 足跡(jì) 誘人(yòu) d、萋萋(qī) 污染(ǎn) 嘆息(tàn) 路徑(jìn)
2、對“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中加粗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形容冷落蕭條,昏暗寂靜。
b、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幽雅寂靜。
c、凄慘悲痛,幽雅寂靜。
d、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昏暗沉靜。
3、下列詩作不屬于普希金的一項是( )。
a、《自由頌》 b、《祖國》
c、《致大海》 d、《致恰達耶夫》
4、下列詩句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a、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b、我/在/路口久久佇立
c、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d、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5、填空題:
⑴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國)著名詩人。他的創作對本國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發展影響很大。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_》是“生活的百科全書”。
⑵ 《未選擇的路》的作者________是一位獨具風格的________(國)現代詩人。他吟唱著20世紀的音調,又接近于傳統詩的詩體;他的詩富于________和________,同時又有濃厚的鄉土色彩。
6、解釋下列詩句加粗詞的意義。
⑴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佇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
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現在卻常是憂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7、“一切都是瞬息”中的“瞬息”能否用“一會兒”來代替,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從全詩中找出兩組反義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從全詩中找出一組同義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對末節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末節詩是詩人笑對苦難和憂郁的心聲,勸說的口吻里,充滿了關愛的情感。
b、“未來”寫出了期待的美好,“現在”點示暫時的憂郁,“過去”意味著親切的回憶。
c、“永遠”寫出人們憧憬美好未來的天長日久,“瞬息”寫出再大的“憂郁”不過是過往云煙。
d、這首詩應用豪邁鏗鏘的語氣讀出詩人所抒發的真誠的情感。
11、對本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前一段就像一位溫厚的長者在低聲囑咐自己心愛的孩子,也像一位坦誠熱情的成年人在勉勵自己的忘年交的小朋友,不要被生活中暫時的不快所擾,不快的陰影終會消逝。
b、詩人并不滿足于簡單地告誡別人,因此,在第二段作了進一步分析,“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一句意蘊無窮。
d、這首詩言簡意賅,清新流暢。熱烈深沉,富有人生哲理;人生猶如四季,寂寥冬月當前,我們必須振作。
d、這首小詩是詩人為鄰居小女孩的紀念冊題的,是詩人對心愛的孩子的叮嚀和囑托,與詩人的自身處境無關。
11、對《未選擇的路》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僅描繪選擇,而不說面臨的選擇內容是什么,使此詩具有了內涵的開放性。
b、這首詩具有象征意味,讀后讓人深思。
c、“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是詩人對自己年輕時錯誤選擇的悔恨。
d、“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說明選擇其中一種意味著對另一種的放棄,選擇時應當慎之又慎。
【參考答案】
1、d
2、b
3、b
4、c
5、⑴ 普希金 俄 文學 語言 《葉甫蓋尼·奧涅金》
⑵ 弗羅斯特 美 象征 哲理
6、⑴ 形容長時間的站立。
⑵ 一定要。
7、“瞬息”比“一會兒”時間更短,詩人的樂觀就此體現了出來。提示:從時間長短上看,詩人把再大的憂郁當成是過往云煙,體現詩人的樂觀。
8、快樂──悲傷;永遠──瞬息。
9、悲傷──憂傷
10、d
11、d
12、c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2
【語言基礎知識】1、漂亮的書寫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請把下面這句話正確、規范、美觀地抄寫在方格內。 獲得真知要深入海底,不能浮在表面。2、給加點的字注音。測量( ) 海鷗( ) 大錘( ) 傳言( )大廈( ) 塵埃( ) 扇起( ) 喧囂( ) 3、選擇恰當的詞語填空。 我在海上___了幾千里地, 海水只能______我的腳面。 我___在海面上動搖西晃, 海水也只能______我的雙肩。 我生怕自己的______不可靠, 還特地______了海鷗和海燕。 他們從高空______下來, 浪花也只在胸脯下輕輕______。(沒過 沾濕 飛濺 觀察 俯沖 躺 體驗 漂 流 走 經驗)4、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a、年近花甲的外交官孫必千臨危受命,奔赴戰火紛飛的伊拉克,成功地解救了中國人質。b、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國內二戰題材圖書的出版和銷售絡繹不絕。c、突如其來的印度洋大海嘯讓毫無防備的海邊居民措手不及,導致約30萬人喪生。d、雅典奧運會上,劉翔在男子110米欄比賽中一舉奪冠,一夜之間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5、中國的成語言簡意賅,生動傳神,請寫出帶十二生肖中動物名稱的三個成語。 【語言表達訓練】6、《木偶探海記》一詩先寫 ,后寫 ,最后引出教訓: 7、木偶和小海燕想錯了,做錯了。你能為他們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辦好事或者健康成長嗎?8、一輛公交車上寫著這樣的一條標語:“綠色車廂,情系乘客。”你能根據對偶的要求,把它改寫得更好一些嗎?9、請你按照示例仿寫句子,要求格式和運用的修辭方法與例句相同。示例:如果說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仿句: 10、閱讀下面的一段文字,根據要求答題。 親近文學,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文明人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的極為重要的途徑。請從下列書目中任選一個,結合作品內容,就“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中的一點,寫出你的閱讀體會。 書目:《繁星》《春水》《童年》《西游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課內同步閱讀】閱讀下列這首詩,回答11-15題。海燕戒 劉 征有一只小海燕在動物園里長大,叫它海燕,只因為它是海燕的后代。 它自己,且不必說沖擊暴雨, 壓根兒就沒見過真正的大海。 這一天,小海燕從園里飛出來, 飛到大海上,直累得東倒西歪。 它正在絮絮叨叨抱怨命運, 忽然看見海面上出現一座樓臺。 小海燕一見打心眼兒里高興, 啊,這才是我理想的大海! 你看摩天的高樓和堂皇的大廈, 那是多么豪華的所在! 里邊定然有鑲著寶石的金籠, 又舒服又暖和,不染一點塵埃; 里邊定然有高等廚師制備宴席, 吃什么,只要把嘴張開。 有時也可以扇起翅膀飛幾圈, 但那是為了消遣,完全自由自在; 有時也可以對著暴風雨吟唱, 但喧囂和危險完全隔在玻璃窗外。 你看那門前如水如龍的車馬, 有多少人為歡迎海燕而來! 我這么飛呀飛的真是傻瓜, 幸福的生活已在眼前展開。 有只老海燕打斷了它的話: “那是蜃樓,哪里是什么樓臺! 快抓住閃電,跨上烏云的駿馬, 看,猛烈的暴風雨就要到來!” 小海燕輕蔑地打了個口哨: “我懂得怎樣為自己安排。 這大海上的風云瞬息萬變, 我可不打算在大海里葬埋。” 霎時間,海上涌起滔天巨浪, 無數海燕沖天起舞,多么豪邁! 小海燕跌跌撞撞向蜃樓飛去, 一頭栽進大浪,再也沒有回來。 不要以為海燕的子孫一定是海燕, 只有海燕的翎毛并不能駕馭大海。11、給句中加點的字注上拼音。①又舒服又暖和 ( )②只有海燕的翎毛并不能駕馭大海 ( )12、小海燕從園里飛到大海,為什么會累得東倒西歪呢?13、本詩第四、五節從哪四個方面描述了小海燕的生活理想?表現了小海燕什么思想?14、小海燕看到的高樓大廈,其實只是蜃樓,這說明什么?正確的理解是( )a、小海燕第一次來到大海,沒有海市蜃樓的知識,錯把蜃樓當成真實的高樓大廈。b、小海燕沒有經受過暴風雨的鍛煉,被蜃樓的假象所蒙騙。c、小海燕不想付出勞動,不愿經受鍛煉,只想過舒適的生活,它的理想就像蜃樓一樣只是空想,不可能實現。d、說明海市蜃樓是虛無縹緲的,要信科學,講實際。15、用橫線在原詩中標出議論的句子,說說這首詩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課外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兩文,完成16-23題。(一)鄉 愁 在這座古城的靜夜里 偶然間憶到了心頭的 聽到了在故鄉聽過的明笛 卻并非久別的父和母 雖說是千山萬水的相隔吧 只是故園旁邊的小池塘 卻也有同樣憂傷的歌吹 蕭風中,池塘兩岸的蘆與笛16、這是一首 (就內容而言),抒發了作者 的感情。17、故鄉的明笛和古城的靜夜里聽到的明笛的共同點是 __。歌吹的憂傷是因為 和 .18、詩人由故城靜夜里 的聯想到 ,這種聯想叫 聯想。19、“偶然間憶到了心頭的,卻并非久別的的父和母”的原因是( )a、因為與父和母的關系不怎么好。b、只念父和母顯得小氣自私,并非真正的鄉愁。c、與父和母雖久別,但并沒有什么回憶。d、故園的小池塘,兩岸的蘆與笛更誘人。(二)河水和大堤 劉 征 河水在兩條蜿蜒的大堤之間流著,像一條銀鱗閃閃的大蟒。 “好啊,河水!“河上各式各樣的船只大聲地唱著。它們有的_____ ,像__________ ;有的搖櫓,像蜈蚣伸開長腿;有的吐出白煙,像蛟龍噴著云霧,憑著水力輕捷地航行著。 “好啊,河水!”水中的魚蝦、龜鱉、萍藻、菱芡,還有無數浮游生物,齊聲唱著。它們或俯或 ___ ,或沉或___,順應著和諧的水流,自在地生活著。 “河水啊,你就是生命之源,你就是自由之母!”白鷗踏著浪花的旋律,向河水高唱贊歌。 可是,河水并不這么想,它滿懷慍怒,瞪著兩條大堤,心想:“自由之母?笑話!我給這兩條大堤緊緊地夾著,只能在狹窄的河槽里沿著指定的方向流動。這大堤,像兩條鎖鏈捆住我的手腳,我的生活跟囚徒差不多,還談得到什么自由?要自由,就得砸碎這大堤!” 于是,河水舉起高山一般的大浪向著大堤砸去。 轟!大堤顫動了一下。 “別胡鬧,否則你會毀滅!”大堤喊著。 “誰怕你的威脅!”河水輕蔑地吹著口哨。 于是,河水又一次舉起大浪,用盡全力向著大堤砸去。 轟!大堤崩裂了。 河水哈哈大笑,它狂熱地沖出河床,漫過大堤,向著四面八方流去。 霎時間,一場水災發生了。 河水像千萬頭橫沖直闖的野獸,吞食了村舍,吞食了田野,吞食了家禽,吞食了一切山林草樹。船只折帆斷槳,有的擱淺,有的沉沒。各種水族沖得暈頭轉向,有的在洼里喘氣,有的在山崖上碰死。 一切幸存者都在咒罵河水。河水哪里去了?它變成漫山遍野的渾濁的泥漿,漂浮著各種尸體和雜物,發散著令人惡心的臭氣。河床早已干涸,裂出橫七豎八的大縫子,像在一塊破布上畫著無數歪歪斜斜的大問號,在問:自由在哪里? 自由________________。 20、仿照文章第②段加橫線的句式,再寫一個與船的特點有關的句子。21、請在第③段橫線上各填入一個恰當的字。22、文章最后一句用象征性的手法點明了全文的主旨,既與開頭第—句照應,又總結了全文。請根據行文思路在橫線上寫出這句話(提示:用開頭第一句中的7個字組合而成)。23、請用一句恰當的格言(別人寫的或自己寫的均可)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語言基礎知識】1、略2、liáng ōu chuí chuan shà āi shān xiāo 3、走 沒過 躺 沾濕 體驗 觀察 俯沖 飛濺4、b點撥:b中“絡繹不絕”指人多,往來不絕,用在此處欠妥。5、例:龍飛鳳舞 龍騰虎躍 馬到成功 一馬平川 鼠目寸光 亡羊補牢 杯弓蛇影 牛鬼蛇神等 【語言表達訓練】6、木偶的考察 大會上木偶的觀感 要獲得真知就要深入下去,浮在表面上什么也得不到。7、略點撥: 答案不固定,只要言之成理皆可。8、示例:愛滿車廂,情系乘客。點撥:可以調換或增加詞語,原意也可以略加改動。9、示例:如果說國家的利益是泰山,那么,個人的利益就只是泰山上的一顆小石子。點撥:格式相同,修辭運用恰當,語言通順,意思明確,即可。10、略點撥:不設統一答案。只要從作品內容,自身的閱讀體會、閱讀收獲方面入手,扣住“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中的任何一點分析即可。【課內同步閱讀】11、①huo ②líng12、因為它是在動物園里長大的,沒見過大海,也沒經受過暴風雨的鍛煉。 13、從住、吃、玩、樂四個方面寫的。表現了小海燕貪圖享樂、坐享其成的思想。 14、c 15、議論:“不要以為海燕的子孫一定是海燕,/只有海燕的翎毛并不能駕馭大海。”這首詩告訴人們,在和平時期成長的青年,只有刻苦學習,在實際斗爭中經受鍛煉,才能真正成為革命的接班人,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課外拓展閱讀】(一)16、抒情 對故園的懷念 17、憂傷 游子思鄉 鄉人念游子18、明笛 故鄉的歌吹 相關 19、b點撥:本題重在結合詩意理解作者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深情厚誼,其感情是復雜而廣泛的,并非只是思念父母。(二)20、揚帆,像老鷹舉起翅膀。點撥:本題為寫比喻句,與下文組合又成了排比句。雖然有兩方面的限制,但是答案則是比較寬松的。凡緊扣船的特點,比喻貼切生動、句式對應整齊的就可以。 21、仰浮 22、在兩條大堤之間 點撥:意思正確,文字稍有出入也沒關系。23、略點撥:此題旨在考查學生的歸納和表達能力。凡能正確表達“自由”與“紀律”的辯證關系,語言富有格言意味的均可。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道德、情感、價值觀: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
(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四、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六、遷移積累
1、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
2、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
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
一、復習舊課
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
學生交流。
二、導入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 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
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
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
──阿爾基洛斯科
《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
──薩福《新娘》
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
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后記】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4
【課題】
《詩兩首》
【創意說明】
本課是兩首譯詩,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教學時可借助于多媒體等多方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對兩位詩人有更準確的了解,全面提高文學修養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上個學期我們學習了泰戈爾的詩《金色花》,初步感受到了譯詩的美,它們仿佛與我們中國的白話詩有些不同,讓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這些世界著名大詩人的杰作的魅力,感悟他們的信念、感情、追求與理想吧。
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自由朗讀,說說讀后感:
明確:詩中闡明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鎮定面對生活中的煩惱,心兒永遠向著未來;詩人對生活的感悟很有哲理,揭示了生活的真諦;詩的語言直白而親切,口語化色彩濃厚。
2、簡介作者及背景介紹: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3、你對詩中哪些句子有較深的體會,結合事例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言。
4、聽、讀詩篇:
聽課文錄音。劃分朗讀節拍。
5、自由朗讀。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6、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研討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7、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
8、拓展提高、遷移積累: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
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作為作業完成。
二、《未選擇的路》
1、導入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
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2、朗讀詩篇,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多媒體播放《未選擇的路》的配樂及情景畫面,教師朗讀。
學生觀畫面的同時,聽配樂朗讀錄音。欣賞、品味、感悟。
3、合作探究:
⑴ 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⑵ 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⑶ 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4、感悟哲理:
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5、拓展延伸,積累聯想:
⑴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⑵ 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
三、綜合性訓練
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擴讀材料(中外詩歌名篇名作選)。
【教后記】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么做。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5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么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為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丑惡的事物,也是為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圍內有著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為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學生自由回答
2、簡介作者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后不斷發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為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著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 樣。
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
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于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愿我們能盡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3、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那里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4、聽、讀詩篇1、聽課文錄音。2、劃分朗讀節拍。3、自由朗讀。 由教師范讀,再由學生讀
5、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了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
學生討論: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為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后,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系實際 。
6、遷移積累
(1)、 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 ____,不要______!
(2)、背誦全詩。
7、拓展提高:課后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 作為作業完成
未選擇的路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1、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2、 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學生交流 。
二、導入新課: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么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
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五、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
學生自由回答。
六、分清象征與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象征: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征,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后倚靠著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征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
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
六、積累聯想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后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歷程上的體驗。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后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讓學生借這兩首詩了解并喜歡普希金和弗羅斯特這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及其詩作。
⑵ 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⑶ 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2、能力目標:
⑴ 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感覺出兩首詩的不同之處,在老師的引導下,欣賞兩首詩的動人之處并歸結兩首詩的不同特征。
⑵ 讓學生了解一點詩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并注意區別比喻與象征在詩中的不同表現。
3、情感目標:
⑴ 對于“路”這一概念,要引導學生從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讓學生初步理解象征這一手法。
⑵ 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重點難點】
1、反復誦讀,理解詩歌蘊涵的哲理;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2、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品評詩歌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設想】
1、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尋找兩位詩人的生平資料及其詩作,并為大家朗誦其他詩篇的片段。
2、教學方法:
讀、說、悟、品法。比較鑒賞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今天我們學習的詩兩首,就會告訴我們。
二、新課指導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1814年寫下《皇村回憶》,得到老詩人杰爾查文贊賞,發表第一首詩作《致詩友》。1817年畢業后到外交部任翻譯,先后加入“阿爾扎瑪斯社”和“綠燈社”,以歌頌自由、抨擊專制暴政為主題創作《自由頌》《致恰達耶夫》等詩作,長篇敘事詩《魯斯蘭和柳德米拉》;以當代貴族青年為主人公的敘事詩《高加索的俘虜》1830年12月完成了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敘寫貴族青年奧涅金的生活歷程,塑造了俄國文學“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與情感為題材創作了《別爾金小說集》,創作《吝嗇騎士》《莫扎特與薩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劇,寫下敘事詩《科洛姆納的小屋》、大量抒情詩及童話詩;文學史家把這一普希金創作高峰期稱為“波爾金諾之秋”。1831年3月,編寫《彼得大帝史》時為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所吸引,游訪起義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爾金諾編寫《普加喬夫起義史》,并以此為題材開始創作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其間寫下中篇小說《黑桃皇后》、長篇敘事詩《青銅騎士》、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以及《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童話詩。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會的應酬,家庭經濟緊張,沙皇授予“宮廷侍衛”頭銜使他感到屈辱,文學創作減少,受到上層貴族敵視。
普希金的文學作品主題切中當時俄國社會重大問題,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羅斯文學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學風格繼承發展了18世紀俄國文學成果,創造性地借鑒了西歐文學的因素,將書面語與口語和諧結合并吸取大量民間語言精華,創造了新的樸素優美的俄羅斯文學語言。他曾先后參加《文學報》《現代人》的創辦工作,留下許多文藝批評著作、政論文及書信。普希金的文學創作結束了俄國文學的落后局面,為俄國19世紀文學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2、寫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這首詩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
3、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4、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
5、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未選擇的路》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同學們是否記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詩句,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
他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他晚年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在他75歲與85歲誕辰時,美國參議院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詩歌在形式上與傳統詩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詩人那樣矯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詩往往以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詩樸實無華,然而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著名的《白樺樹》一詩,寫一般人總想逃避現實,但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修墻》寫人世間有許多毫無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墻。除了短篇抒情詩外,他有一些富于戲劇性的長篇敘事詩,刻畫了新英格蘭鄉間人物的精神面貌,調子比較低沉,亦頗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羅斯特愛用傳統的無韻體和十四行體的各種變體,時常押韻,在節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又被認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弗羅斯特的著名詩集還有《山間》、《新罕布什爾》、《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場》等。1949年出版了《詩歌全集》,以后仍陸續有新作發表。
3、簡析:
第一節寫詩人站在林間交*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一條;而一旦選定了一條,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這是多么無奈又無助。這樣的開頭,自然使人聯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頭的,只是浪費時間,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無法收回,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所以詩人望著那一條消失在叢林深處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這沉思的過程中,他心里也許已經作出了決定。
第二節,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路,這條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那種留下很多旅人足跡的路。詩人也許知道,這樣的路是平淡的,沒有挑戰性的。
第三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可這時候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是非常留戀的,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因為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這一次的選擇是一個錯誤,將“難以再返回”了。這里詩人寫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種心理。
第四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這里,詩人并沒有沿著第三節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那條路結果怎樣,而是寫未選擇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的,人生的道路,結果誰料得到呢?詩人顯然有宿命的意味,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4、這首詩實際是寫人生道路: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
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5、說說“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6、特點: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后耐人尋味。
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7、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別?
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三、課后練習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2、課文擴讀材料:《中外詩歌名篇名作選》。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7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背誦。
2、情感目標:
詩中的警句用于激勵自己的行動。
〖教學重點〗
背誦。
〖教學難點〗
背誦。
〖教學方法〗
討論。
〖教學手段〗
電腦。
〖板書設計〗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普希金
欺騙: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遭遇不幸。
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生活給我們的經歷都是有益的,哪怕是磨難,也會鍛煉我們的意志。
〖教學過程〗
一、熟讀詩歌
二、語言形象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中你遇到了不幸,如果你遭遇了挫折。假如你的希望破滅了。
2、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
在遭遇困難的時候,我們需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自己應該怎樣做,而不能氣餒。
3、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
心里總是存著美好的想向,美好的愿望。
4、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那些曾經有過的經歷,都會對自己有大的幫助,回憶起來都念心存感激。
三、背誦
未選擇的路
〖教學目標〗
1、認知能力:
背誦詩歌。
2、能力目標:
英漢對譯。
3、情感目標:
肯定自己的先擇。
〖教學重點〗
未選擇等于未選擇。
〖教學難點〗
未選擇等于選擇。
〖教學方法〗
講析、比較。
〖教學手段〗
電腦。
〖板書設計〗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教學過程〗
一、發原文,讓學生譯成中文(提前一周)
任務:
1、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譯成中文。
2、盡量注意文采,但要忠實原文。
the road not taken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黃色的森林里有兩條路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可惜我不能同時涉足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and loc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但我選擇了另外一條路同樣不錯。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挑上這路或許有點道理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這條路草深,似手少行人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實際上來往的跡印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使兩條路教有同樣的損被(相差無幾)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那天清晨落葉覆蓋著路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沒有人蹤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哦,我把第一條路下一次,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但我也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前途多歧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我懷疑,我還能回來,恐怕難以再回返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我將輕輕嘆息回顧往事
some 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從現在起多年后的某個地方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森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呢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我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跡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這就造成了千差萬別,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二、對比課文、另發兩種譯文
讓學生知道譯文并不是唯一的,只要能表達意思,即是好文章。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注意文采。
三、比較三種譯文的優劣
課文:文質兼備,尤其注意語言優美。
譯文1:最忠實原文,語言平實,文采不足。
譯文2:形式整齊,屬于五言樂府詩的形成,語言優美簡練,足見翻譯者的功底深厚。
四、課文賞析
1、內容聯系:
佇立(面臨選擇)→ 選擇(做出決定)→ 惆悵(猶豫)→ 嘆息,回顧。
文章寫出了人之常情,因此更有可讀性。
2、思想性:
未選擇=選擇
3、拓展思維:
⑴ 三思而后行。
⑵ 選擇了,就要認真對待。
⑶ 人生之路,每一條都精彩。
⑷ 要善于反思,善于回顧。
4、欣賞語言之美,并說出好處,如:
⑴ 慌草萋萋,十分幽寂。
⑵ 路徑延綿無盡頭。
⑶ 而我選擇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注:學生要講出點好處。
未選之路
林中路兩分,兩路林中伸,
可惜難兼行。落葉無人蹤。
游子久佇立,我選一路走,
極望目望一徑。深知路無窮。
蜿蜒復曲折,我疑從今后,
隱于叢林中。能否轉回程。
我選另一途,數十年之后,
合理變公正。談起常嘆息。
草密人跡罕,林中兩路分,
正待人通行。一路人跡稀。
足跡踏過處,我獨選此路,
兩路皆相同。境遇乃相異。
沒有走的路
羅伯特·弗洛斯特
黃色的林子路分兩股,
可惜我不能兩條都走。
我站立良久,形影孤獨,
遠遠眺望,順著一條路,
看它轉到灌木林后。
我選了另一條,同樣宜人。
挑上這條或許有點道理:
這條路草深,似乎少行人;
實際上來往的跡印,
使兩條路相差無幾。
而且早晨新落的葉子,
覆蓋著路,還沒人蹤,
哦!我把第一條留給下次。
前途多歧,這我也知,
我也懷疑哪能重新回來。
多年、多年后,在某地,
我將講這件事,嘆口氣:
樹木里路分兩股,而我呢──
選上的一條較少人跡,
千差萬別由此而起。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8
五家渠一中 李專長
教學目標 :
1、積累詞語,了解詩人,理解詩意,背誦二首詩。
2、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的想象,培養讀詩的興趣,提高詩歌鑒賞能力。
3、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蘊涵的哲理;2.品評詩歌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
1.《未選擇的路》詩人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的原因。
2.詩歌的象征手法〉
教學方法:
1、讀、說、悟、品法。。
2、比較鑒賞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課時安排:2課時。第一課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第二課時:《未選擇的路》
教學步驟 :
一、 導入 新課
由《丑小鴨》的遭遇引出話題。
當你身處困境,是前進還是后退,遇到困難,是迎難而上,還是知難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會告訴我們答案。
二、 詩人簡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國詩人。近代俄羅斯民族文學的奠基人。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代表作: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普希金的文學作品主題切中當時俄國社會重大問題,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羅斯文學的典型形象。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父親在他11歲時去世。母親把他帶到祖籍新英格蘭地區的馬薩諸塞州。中學畢業后,在哈佛大學肄業二年。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又被認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師生共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聽讀。
2. 學生齊讀,議讀,交流體會。
3. 解讀詩歌大意(學生討論,自由發表見解)
教師:《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詩人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第二節,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并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
這首詩問世后,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2.《未選擇的路》
①教師引導:說到路,人們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這首詩就是寫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②學生讀詩,可分組讀,齊讀,范讀。
自由議論,交流看法。教師適當引導。教師最后總結發言。
教師:詩分四節。
第一節寫詩人站在林間交岔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一條。顯得無奈又無助。這樣,很自然使人聯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頭的,只是浪費時間,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無法收回,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所以詩人望著那一條消失在叢林深處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這沉思的過程中,他心里也許已經作出了決定。
第二節,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的路,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那種留下很多旅人足跡的路。
第三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可這時候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是非常留戀的,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因為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這一次的選擇是一個錯誤,將“難以再返回”了。這里詩人寫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種心理。
最后一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這里,詩人并沒有沿著第三節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那條路結果怎樣,而是寫未選擇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的,人生的道路,結果誰料得到呢?詩人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后耐人尋味。
③佳句分析:先向學生提供思考題,學生自由或分組討論后,再課堂上交流,教師可以總結,也可點到為止。
1).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詩人為何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
這首詩實際是寫人生道路。詩人寫作的重點卻不是那條已經選擇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何要這么寫呢?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④練習 與思考(可以作為家庭作業 讓學生完成。)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沒有什么具體的形象,它卻是一首著名的詩,為世界各國人民廣為傳誦。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本題旨在通過課堂講解,使學生喜歡這類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并對人生構成積極的影響。
這是一道主觀題,學生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但通過教師的教學,最好使學生能喜歡這樣的詩,并說出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答案。
2)朗讀《未選擇的路》,說說“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題旨在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初步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進一步提高欣賞新詩的水平。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3)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⑤課堂小結:教師:《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表面平易,實則蘊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共同感受。在這首詩里,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詩人選擇的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中岔道,來闡發如何抉擇人生道路這一生活哲理的。
三、教學建議
一、普希金和弗羅斯特是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這里學生第一次接觸他們,教師可以做些介紹,使學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書店里普希金的詩集很多,圖書館也不少,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性的閱讀。
二、《未選擇的路》中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恐怕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對此要重點加以講解。
三、給學生一點關于詩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識,注意區別比喻和象征在詩中的表現。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9
教師:同學們,2002年世界杯小組賽分組結果已經知道了。我們中國隊和巴西隊分在了一組,你們說,假如中國戰勝了巴西會怎樣?
(學生議論紛紛)
男生甲:我會很高興。
男生乙:會很長中國人的志氣。
……
教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有趣。剛才是老師用“假如”造句,接下來你們能不能用“假如”造幾個句子?
(學生很快就造了幾個句子)
教師:從同學們造的句子中,我看出了“假如”這個詞的意思。它是表達人們內心一種愿望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印度文豪泰戈爾的一首散文詩《金色花》,詩歌開頭的第一句就是“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泰戈爾的愿望是什么呢?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
(教師配樂朗讀詩歌)
教師:聽完了老師的朗誦,你知道泰戈爾的愿望是什么了嗎?詩歌因為韻律的關系,音節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十分動聽。下面老師播放音樂,同學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在座位上大聲地朗讀,一起來體會詩歌的音律節奏美,了解它描寫的內容。
(學生各自大聲的朗讀課文)
教師:讀完了這首詩,大家知道泰戈爾的愿望是什么了嗎?
學生:他要變成金色花讓媽媽聞花香。
教師:除此之外還要怎樣?
學生:和媽媽開玩笑。把影子投在媽媽讀的書上。
教師:假如你就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像得到媽媽當時臉上的表情嗎?大家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學互相討論這個問題。
(學生互相討論)
學生甲:一定很高興。
學生乙:會很緊張,因為小孩子不見了。
學生丙:小孩子和媽媽開玩笑,媽媽感到很滿足、很幸福。在找不到他時,也有點著急。
教師:你能感覺得到詩中母子感情是怎樣的嗎?
學生:“他們感情很深,相處融洽,孩子很愛他媽媽,因為他和媽媽捉迷藏;而媽媽也很疼孩子,孩子不見了她很著急。
教師小結:這首詩描寫了兒童與媽媽捉迷藏的過程,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從童真、童趣的角度反映了天倫之樂。兒童的這種發自天性的行為給媽媽帶來了歡樂。
教師:好了,我們學習了這首詩歌,下面我們進行一個朗讀比賽,看誰讀得好!同學們先自已練讀。
(學生各自練讀。教師從舉手的學生中挑選兩名朗讀,評點,提醒學生注意模仿詩中人物的語氣、讀出詩歌的感情,并且課后背誦。)
教師:《金色花》這首詩是通過“金色花”的形象來抒發對母愛的贊美的。接下來我們將學習我國著名詩人冰心的《紙船》,看看這首詩又是通過什么形象來抒發感情的。請同學們齊讀課文。
(學生齊讀《紙船》)
教師:你看得出來這首詩是抒發什么情感的嗎?
學生:作者離開了母親,非常想念她。
教師:作者是通過什么形象來抒發這種感情的?
學生:紙船。
教師:你認為在《紙船》中,那些句子很好的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學生:“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教師:“愛”是什么意思?“悲哀”又是什么意思?紙船為什么會含著淚疊?
學生:愛是對母親的思念,悲哀是因為看不見自己的媽媽,也因為想媽媽所以才含著淚疊紙船。
(教師小結,點出《紙船》的情感內涵)
教師:母愛是如此的無私和偉大,以至于人們在文學作品中反復進行歌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一些名人是怎樣談論這種偉大的情感的。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體會。
(學生暢所欲言)
教師:這兩首詩都贊美了偉大的母愛,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不能忘了父愛,我提議大家回家后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以表達你對他們的感情和熱愛!下課!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朗讀并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未選擇的路》這兩首詩;揣摩詩歌中優美精 煉的語言,并把握詩歌的思想主題。指導學生學會鑒賞詩歌。
★態度與方法 :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價值觀: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勇敢地面對生活的磨難;慎重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學重點、難點 :
★加強詩歌朗讀訓練,讀中感悟。
★引導學生掌握鑒賞 詩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計劃課時:兩 課 時
第 一 課 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你的所得,還那樣少嗎?你的付出,還那樣多嗎?生活的路,總有太多不平事,請你不必在意,灑脫一些過得好......”(歌詞)這些歌就是寫給在逆境中的人們,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不順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這樣的叮嚀和囑咐。(板書課題)
二、學海拾貝
※ 我們應該怎樣閱讀詩歌呢?
(教師向學生介紹閱讀詩歌的“四步”閱讀法:一讀,二品,三誦,四背。)
1.一讀,指讀題目,讀作者,讀創作背景。這一環節主要弄清每句詩的大體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詩中作者表達的情感,蘊涵的道理和表現手法。
3.三誦,四背,這兩個環節常常緊密相連,因此要注意詩的節奏,分出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三、學海導航
(一)讀
1.讓學生快速閱讀第一首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思考以下問題:
<1>你了解詩人普希金嗎?你的同桌知道嗎?問問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2>詩人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寫出這樣的不朽詩篇的?
2.學生自由交流,教師歸納總結。
(二)品
1.教師示范朗讀這首詩,學生邊聽邊品味,之后回答以下問題:
<1>這首詩是用什么口吻寫給那些受生活欺騙的人的?
<2> 對于這些人,詩人提出了怎樣的叮嚀和囑咐?
<3>詩中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交流,教師加以引導、肯定、補充。
(三)誦、背
1.設問: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那么,怎樣用我們的有聲語言讀好這首詩呢?你認為應突出哪幾個方面呢?
2.學生相互交流,教師肯定、鼓勵、或引導、補充。
<1>親切自然,娓娓道來的勸說語氣。
<2>注意停頓、重音、語速的快慢。
※教師進行朗讀指導點撥。
3.試讀評價
按照剛才的交流,請你來試讀一遍課文,可找三四名同學與教師共同點評,最后評出最好的一個領讀。
4.設問:
通過對這首詩的朗讀,現在再回顧這首詩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得出答案,加深理解)
5. 背誦全詩。
第 二 課 時
一、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回顧上節 課的詩歌閱讀方法。
二、導入《未選擇的路》新課。
說到路,人們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讀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板書課題)
三、自主實踐,小試牛刀。
1.教師引導學生“讀”。
2.“品”
※小組合作,互動探究以下問題:
<1>詩中的“路”有兩層含義,你能說出來嗎?
<2>這首詩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
<3>詩中明確寫了詩人選擇了“其中一條”,為什么還要以“未選擇的路”為題?讀了這首詩,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師引導,點撥,歸納。
3.“背”、“誦”
四、朗讀遷移、鑒賞詩歌。
致恰達耶夫 普希金
愛情、希望、默默的榮譽—— 時刻聽候祖國的召喚。 我的朋友,讓我們用滿腔
哄騙給我們的喜悅短暫, 我們忍受著期待的煎熬, 壯麗的激情報效祖國!
少年時代的玩耍已經消逝, 切盼那神圣的自由時刻來到 同志啊!請相信空中升起 如同晨霧,如同夢幻: 正像風華正茂的戀人, 一顆迷人的幸福之星,
可是一種愿望還在胸中激蕩, 等待忠實的幽會時分。 俄羅斯會從睡夢中驚醒, 我們的心焦灼不安, 趁胸中燃燒著自由之火, 并將在專制制度的廢墟上
我們經受著宿命勢力的重壓, 趁心靈向往著榮譽之歌, 銘刻下我們的姓名!
讀后思考: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可是一種愿望還在胸中激蕩”中的“一種愿望”指的是什么?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11
教學目標 1. 能根據注釋讀懂詩句,了解詩歌的大意。 2. 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3. 背誦《觀書有感》。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兩首詩,了解大意,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贊美書的名言警句。 學生:課前查閱《觀書有感》的資料及朱熹和狄金森的簡介。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作者,引入課文 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喜歡讀書,他們的作品也體現了他們對書的贊美。今天我們將一同領略古詩和現代詩的不同魅力。一首是——(生)南宋朱熹的《觀書有感》,一首是——(生)美國女作家狄金森的《神奇的書》。 二、初讀解詞義,詩句脈絡清 1. 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 抽讀正音。注意“畝”“徘徊”“渠”的讀音。 3. 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運用工具書、誦讀、聯系上下詩句、看注釋等)。 4. 運用喜歡的方法理解詞語和詩句的意思。先小組再全班匯報。師生重點交流“鑒”“徘徊”“渠”等字詞。 5.通過自學,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弄明白下面幾個重點的詞語的意思——一鑒開:像一面打開的鏡子。(比喻) 徘徊:來回移動。(動作理解) 渠:它,水塘。 清如許:如此清澈。 6.再讀這首詩,邊讀邊想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7.用自己的話說說你仿佛看到哪些景物。(半畝大的池塘像明鏡一樣,映照著來回閃動的天光云影)。 三、設疑品詩句,寓意躍紙上 1.教師設疑問難。詩的題目是《觀書有感》,可是……詩中連個書字都沒有,全寫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詩題不如改成《觀塘有感》,你們同意嗎? 2.發揮想象,理解釋疑。詩人身處何地?在做什么?(當時詩人在讀書,有一個地方看不明白,看到了池塘邊的景色后恍然大悟,就寫下了《觀書有感》這首詩。)看到了什么景色?(看到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天光和云影倒映在水面上,在水中閃耀浮動。源源不斷的活水流進池塘,所以池塘里的水才這么清。)恍然大悟,悟到了什么?(詩人是想說明一個道理,要想知識淵博,就必須多讀書。要像源頭活水不斷充實。) 四、想象促朗讀,寄情于詩間 1.師: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誦一遍這首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學生結合對詩的理解復述。 3.師:讓我們邊想著這美麗的景象,邊吟誦這首詩。 五、話鋒一扭轉,現代話神奇一句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讓美的境界和讀書融合,讓我們再去感受書的神奇。 1. 初讀課文,思考問題——為什么說書是神奇的? 2. 自主交流,體會書的神奇,談一談你對每一小節詩的理解。 3. 激發對讀書的熱愛之情。 4. 有感情地朗讀。 六、對比詩中意,悟出真道理 1. 談談學了這兩首詩的感受。 2. 有感情地朗讀。 3. 背誦《觀書有感》。 板書設計: 詩兩首 觀書有感 神奇的書 宋 朱熹 美 狄金森 共同點:寫書 不同點:前者古詩,后者現代詩,各自感受也不盡相同。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12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亞歷山大·普希金,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于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第二節,詩人表達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并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
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于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
這首詩問世后,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2.《未選擇的路》
說到路,人們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這首詩就是寫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詩分四節,第一節寫詩人站在林間交岔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一條;而一旦選定了一條,就沒有回頭的機會了。這是多么無奈又無助。這樣的開頭,自然使人聯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頭的,只是浪費時間,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無法收回,因為時光不會倒流。所以詩人望著那一條消失在叢林深處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這沉思的過程中,他心里也許已經作出了決定。第二節,詩人選擇了其中的一條路,這條路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那種留下很多旅人足跡的路。詩人也許知道,這樣的路是平淡的,沒有挑戰性的。第三節,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可這時候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是非常留戀的,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因為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這一次的選擇是一個錯誤,將“難以再返回”了。這里詩人寫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種心理。最后一節,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中,選擇了其中一條路,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這里,詩人并沒有沿著第三節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那條路結果怎樣,而是寫未選擇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的,人生的道路,結果誰料得到呢?詩人顯然有宿命的意味,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這樣寫來給這首詩增加了憂郁的情緒。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后耐人尋味。
二、問題研討
1.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外一個角度說,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詩人為何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
這首詩實際是寫人生道路。詩人寫作的重點卻不是那條已經選擇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何要這么寫呢?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關于練習
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通篇都是勸說的口吻,沒有什么具體的形象,它卻是一首著名的詩,為世界各國人民廣為傳誦。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本題旨在通過課堂講解,使學生喜歡這類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詩,并對人生構成積極的影響。
這是一道主觀題,學生回答喜歡或不喜歡都可以,但通過教師的教學,最好使學生能喜歡這樣的詩,并說出一點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統一答案。
二朗讀《未選擇的路》,說說“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你從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題旨在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初步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進一步提高欣賞新詩的水平。
詩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寫自然界的道路,但實際上暗示的卻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三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本題旨在讓學生積累名篇,打好文化根基。
教學建議
一、普希金和弗羅斯特是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這里學生第一次接觸他們,教師可以做些介紹,使學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書店里普希金的詩集很多,圖書館也不少,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探究性的閱讀。
二、《未選擇的路》中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經選擇的路?這恐怕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師對此要重點加以講解。
三、給學生一點關于詩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識,注意區別比喻和象征在詩中的表現。
四、外國詩不太適合朗讀,所以不必過于強調朗讀。
有關資料
一、詩人簡介
1.普希金
普希金(1799—1837),俄國詩人。近代俄羅斯民族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童年接受法國家庭教師管教并深受俄羅斯乳母語言的影響。12歲隨父赴彼得堡入貴族子弟學校皇村學校,以能詩聞名。1814年寫下《皇村回憶》,得到老詩人杰爾查文贊賞,發表第一首詩作《致詩友》。1817年畢業后到外交部任翻譯,先后加入“阿爾扎瑪斯社”和“綠燈社”,以歌頌自由、抨擊專制暴政為主題創作《自由頌》《致恰達耶夫》等詩作,長篇敘事詩《魯斯蘭和柳德米拉》(1817~1820)沖破貴族傳統文學語言局限,大量運用俄羅斯民間詞匯和口語,被認為是俄國文學語言的轉變。1820年5月因詩作抨擊時政被以調動為名流放南方,途中患病,前往高加索、克里米亞旅行療養,9月抵基希尼奧夫,1823年調往敖得薩。其間醉心于拜倫作品,與十二月黨人過往密切并寫下《短劍》(1821)等詩。以當代貴族青年為主人公的敘事詩《高加索的俘虜》(1822)、《茨岡》(1823~1827)描寫文明人與自然之女的愛情悲劇。這一時期還創作了敘事詩《強盜兄弟》(1821~1822)、《巴赫切薩拉伊的淚泉》(1821~1823)。1924年8月,因與敖德薩新任總督關系惡化,受陷害被革職放逐到母親的領地普斯科夫省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接受地方政府、教會和父母的三重監督。1826年9月由沙皇批準返回莫斯科。這一時期普希金潛心研究歷史,創作歷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1825)、敘事詩《努林伯爵》(1825)。1828年因長詩《加甫利里亞德》(1821)“褻瀆”上帝而受傳訊。1830年9月與莫斯科美女岡察羅娃訂婚,前往波爾金諾村料理家產,為霍亂所困至12月。此間完成了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敘寫貴族青年奧涅金的生活歷程,塑造了俄國文學“多余的人”的形象;以普通人生活與情感為題材創作了《別爾金小說集》,創作《吝嗇騎士》《莫扎特與薩列金》《石客》等四部小悲劇,寫下敘事詩《科洛姆納的小屋》、大量抒情詩及童話詩;文學史家把這一普希金創作高峰期稱為“波爾金諾之秋”。1831年3月,普希金與岡察羅娃結婚,定居彼得堡并重任十等文官。編寫《彼得大帝史》時為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所吸引,游訪起義故地,1833年10月重返波爾金諾編寫《普加喬夫起義史》,并以此為題材開始創作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其間寫下中篇小說《黑桃皇后》、長篇敘事詩《青銅騎士》、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以及《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童話詩。普希金婚后苦于上流社會的應酬,家庭經濟緊張,沙皇授予“宮廷侍衛”頭銜使他感到屈辱,文學創作減少,受到上層貴族敵視。1837年1月27日與法國貴族逃亡者丹特士決斗負傷,29日辭世。
普希金的文學作品主題切中當時俄國社會重大問題,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羅斯文學的典型形象。他的文學風格繼承發展了18世紀俄國文學成果,創造性地借鑒了西歐文學的因素,將書面語與口語和諧結合并吸取大量民間語言精華,創造了新的樸素優美的俄羅斯文學語言。他曾先后參加《文學報》《現代人》的創辦工作,留下許多文藝批評著作、政論文及書信。普希金的文學創作結束了俄國文學的落后局面,為俄國19世紀文學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選自《中國小百科全書·文學與藝術》,團結出版社1995年版)
2.弗羅斯特(李文俊)
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父親在他11歲時去世。母親把他帶到祖籍新英格蘭地區的馬薩諸塞州。中學畢業后,在哈佛大學肄業二年。這前后曾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營過農場,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
弗羅斯特的詩歌最初未在美國引起注意,1912年舉家遷往英國定居后,繼續寫詩,受到英國一些詩人和美國詩人埃茲拉·龐德的支持與鼓勵,出版了詩集《少年的意志》(1913)與《波士頓以北》(1914),得到好評,并引起美國詩歌界的注意。1915年回到美國,在新罕布什爾州經營農場。他的詩名日盛,于1924、1931、1937、1943年四次獲得普利策獎,并在幾所著名的大學中任教師、駐校詩人與詩歌顧問。他晚年是美國的一個非官方的桂冠詩人。在他75歲與85歲誕辰時,美國參議院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的詩歌在形式上與傳統詩歌相近,但不像浪漫派、唯美派詩人那樣矯揉造作。他不追求外在的美。他的詩往往以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哲理的境界。他的詩樸實無華,然而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著名的《白樺樹》一詩,寫一般人總想逃避現實,但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修墻》寫人世間有許多毫無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墻。除了短篇抒情詩外,他有一些富于戲劇性的長篇敘事詩,刻畫了新英格蘭鄉間人物的精神面貌,調子比較低沉,亦頗有特色。在格律方面,弗羅斯特愛用傳統的無韻體和十四行體的各種變體,時常押韻,在節奏上具有自己的特色。
弗羅斯特常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意指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他又被認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弗羅斯特的著名詩集還有《山間》(1916)、《新罕布什爾》(1923)、《西去的溪流》(1928)、《又一片牧場》(1936)等。1949年出版了《詩歌全集》,以后仍陸續有新作發表。
(選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2年版)
二、這兩首詩的另外兩種譯本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
我們的心永遠向前憧憬,
盡管生活在陰沉的現在:
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將變為可愛。
(查良錚譯)
沒有走的路
金黃的林中有兩條岔路,
可惜我作為一名過客,
不能兩條都走,我久久躊躇,
極目遙望一條路的去處,
直到它在灌木叢中隱沒。
我走了第二條,它也不壞,
而且說不定更加值得,
因為它草多,缺少人踩;
不過這點也難比較出來,
兩條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
那天早晨兩條路是一樣的,
都撒滿落葉,還沒踩下足跡。
啊,我把第一條路留待來日!
盡管我明白:路是連著路的,
我懷疑是否還能重返舊地。
此后不論歲月流逝多少,
我提起此事總要伴一聲嘆息:
兩條路在林中分了道,而我呢,
我選了較少人走的一條,
此后的一切都相差千里。
(飛白譯)
三、《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賞析(伍厚愷)
人生難免會遭受挫折,有的人會從此萎靡消沉,有的則會因此而怨天尤人。詩人卻以飽滿的樂觀情緒鼓舞我們:“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這種力量來自對未來的信念,因為我們始終要相信“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接著詩人在第二節里表達了“永遠向往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并描繪了人們在越過坎坷之后再來回顧過去的心情,那時一切艱難困苦都會改變面貌,變得可愛起來。這首詩是普希金人生體驗的結晶,他本人就曾屢遭坎坷,被流放、幽禁,最后被陰謀殺害,但他始終不渝地信守著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
四、《未選擇的路》賞析(伍厚愷)
《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表面平易,實則蘊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共同感受。在這首詩里,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詩人選擇的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中岔道,來闡發如何抉擇人生道路這一生活哲理的。
詩的前三節似乎僅在平直地描寫林中的那兩條路的不同,但其中卻蘊含著極大的比喻意義,第四節詩人筆鋒一轉,從林中之路躍到描寫人生之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這結句寄寓著詩人無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
詩人以含蓄清新、別具匠心的藝術風格再現出優美的自然風光,并且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反映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波瀾。詩還注意引起人們的聯想,把理性與情感融于一首短詩之中,深化了這首詩的意蘊,給人以豐富的啟迪。詩人是通過優美的意境創造和濃郁的抒情表達把哲理隱含其中并傳遞給讀者的。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樸素自然的語言和韻律來表現自己對人生的思索。這種質樸無華的風格使這首詩如夏夜里清涼柔和的風,洋溢著清新自然的情趣,給人一種沁人心脾之感。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個面臨選擇的人和他進行選擇時的心態,至于選擇的具體內容并沒有寫出,詩人的著眼點是選擇本身。每一個讀者都能夠在這首詩中發現自身的生活體驗,理解其中的哲理內容。因為這首詩具有內涵的開放性,猶如一個巨大的構架,其中的內容有待讀者去填充,在其中回顧自己的人生之路,從而受到觸動而引發深深的思索。
(選自《中學生閱讀欣賞文庫·外國文學編·詩歌卷》,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13
[學生分析]
《詩兩首》是外國詩歌,主題是寫人生的,與成長有關。雖然從字面上學生比較容易理解,但不像一般的詩歌具形象性、抒情性、音樂性,實際上這兩首詩內容比較含蓄。在教學中,學習此詩的難點在于,教師如何依照詩歌本身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實際,深入體會詩歌的人生哲理,開始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問題。
[教學建議]
學生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經驗,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理解兩首詩中所蘊含的哲理,感受詩人積極的人生態度,體味因選擇人生之路的慎重與無奈而引發的感慨,體會選擇人生道路的豐富內涵,提高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初步了解哲理詩的閱讀方法,學會用“誦讀━感悟━研討━遷移”的方法學習詩歌。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作為自讀課文,可以幾個重要的問題幫助學生理清和理解文章。在教學中可以按“誦讀━感悟━研討━遷移”的思路進行教學設計,加強誦讀,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和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促進表達、思維和運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尊重學生鑒賞主體地位,以個人欣賞體驗為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并說明自己喜歡的理由,以促進學生聯系實際,以所學來知道自己的人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面對生活的風雨,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如果面對人生道路的選擇,我們又當如何?今天我們學習《詩兩首》,看詩人普希金和弗羅斯特是怎樣思考的。
二、教學過程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整體感知
教師:我們先學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寫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紀念冊上的。這首詩問世后,許多人把它記在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現在請大家自己瀏覽本詩。思考“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指的是什么?
學生: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
教師:不錯,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詩中的“假如”,對當時的普希金來講并不是“假如”,而是真實的壓迫和束縛,沙皇打擊他,束縛他,壓制他。但他并沒有屈服。這首詩正是他當時的真實感受的寫照。這也是此詩為廣大讀者所深愛,廣為傳誦,成為激勵人們戰勝困難的座右銘的重要原因。你們讀了這首詩,能不能感受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時,應該有什么樣的態度呢?請你們用詩中的句子來回答。
學生:我感受到詩人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屈不撓的堅強意志。“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既是在勸告自己,也是在鼓舞斗爭中的其他人。
學生:“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能感受到詩人面對困境的從容平靜。
學生:我能從“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中,感受到詩人對未來的堅定信念,對理想的執著追求。
……
2.理清思路,細節感悟
教師:從同學們的交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讀詩,除在誦讀中把握它的大意,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外,還應該進一步理解這些詩句本身的含義,理解詩句之間的關系,理解詩人的思路。請大家默讀這首詩,考慮這些詩句之間的關系,再全班交流。
學生:(默讀)
學生:我覺得開頭是在勸告人們,也是詩人在安慰自己。“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真正被“欺騙”了,受了打擊,陷入人生的低谷,確實是悲傷、憂郁、心急的。這是我們正常的反應,但詩人勸告人們不要這樣,不要長久地陷入這種情緒之中。詩人開門見山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學生:下面的詩句可以看作詩人在申訴自己的理由。詩人不能只是勸告:不能這樣,應該那樣。恐怕還應該講出勸告的理由。最好是以詩歌的形式,這樣更能讓人信服。
教師:不錯,我們可以看出普希金做到了這一點,正因如此,這首詩才這樣感人和激勵人。那我們看一看詩人講了哪些理由。
學生:一個理由是說生活不會永遠這樣,這是講得很有道理的。就作者自己而言,他堅信沙皇的專制統治不會太久。
學生:另外一個理由就是自己不管環境如何,是永遠不會被現實的困難所左右的,追求理想的心是任何惡劣的外界環境所無法左右的。
學生:還講了一個理由,就是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教師:這句詩與前邊的哪句詩是彼此呼應的?
學生:與前邊的“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是彼此呼應的,但這句意思更明確,“將會”畢竟在時間上說得比較遙遠,而“瞬息”說得更加迅速。“瞬息”用夸張的手法,說明現實的困難是暫時的,一切都將會過去。
教師:對,“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且詩人樂觀地看到“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將會成為我們未來一份珍貴的記憶。怎么理解這句“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學生:這兩句詩說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
學生:在這里,詩人是說,現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騙而心中憂郁,只要“鎮靜”,“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那么,將來回想的時候,反而會覺得很美好。
學生: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
學生:從另一個角度講,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教師:你們的這些理解非常好。現在的挫折、困難、不順都會豐富我們的人生,會給我們將來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
3.拓展感悟,結合實際
教師:現在請大家再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選用你喜歡的閱讀方式來讀這首詩,讀出自己的感受,如能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會更好。
4.誦讀背誦
教師:根據我們剛才所理的思路和自己的個性體驗,自由誦讀,背誦本詩。
未選擇的路
1.導入課文,感知文意
教師:同學們,學習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們知道應該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面對人生的挫折。現在,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詩歌《未選擇的路》,它會告訴我們該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請大家齊讀本詩,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學生:(讀書)
教師:“選擇”是人生自始至終必須面對的問題。雖然你們是初中學生,但是你們已經有過人生的選擇了。比如選擇學校,選擇業余愛好,選擇朋友,選擇志向……其實每個人生活中隨時都可能面臨選擇的問題,當然有些選擇是被迫的,但有些選擇我們自己完全可以做主。詩人把這種人生體驗濃縮在詩中。詩人寫了兩條路,是哪兩條?
學生:一條是已經走過的路,一條是選擇時放棄了的路。
教師:請你們迅速瀏覽全詩,思考詩人對“選擇”的態度是什么?
學生:(瀏覽、思考)
學生:詩人在選擇時,非常矛盾。因為他在詩中寫到“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他是兩條路都想走,但事實上不可能。這種矛盾心情在整首詩中時有流露。他“在那路口久久佇立”,心情十分矛盾,他覺得“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都在吸引他,召喚他去探索,都有探索的價值。
2.深入領會
教師:理解得很好。請考慮一下,詩人是不是對他的選擇感到后悔,是不是覺得自己選擇了一條不該選擇的路?
學生:不是,他對自己的選擇不后悔。原詩中我們可以讀到這樣的詩句:“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兩個“更”字,實際上反應了詩人選擇時的思考過程,也是他做出選擇的原因。“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不能說是缺點,因為“兩條路都未經腳印的污染”。而且詩的最后一句“從此決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也透露出一種不后悔的語氣。
教師:的確,他對選擇并不后悔,那你們看一下,作者寫作的重點是選擇的那條路,還是未選擇的那條路?
學生:重點是在“未選擇的路”上。
教師:既然作者不后悔,為什么他寫作的重點卻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而且詩的題目也叫著“未選擇的路”?
學生:因為人生的道路有許多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但那些未曾選擇的路,更加讓人想念和期待。像文中所述,他也想同時走兩條路。
學生:這種感情在詩中,也有表現,他“在那路口久久佇立”就是想走那條未曾選擇的路。他走在已經選擇的路上時,又想“改日”再走一次未曾選擇的路,但他知道“難以再返回”,也永遠不可能返回。
學生:事實上,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念,詩中多少年后,詩人還為這次選擇而“輕聲嘆息”正是如此,這是對人生的真實寫照。
3.聯系實際
教師:你們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體驗呢?可不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們的想法呢?
啟示:例如,你選擇現在就讀的學校,你就放棄了其他的學校;你選擇現在的朋友就無形中疏遠了其他的朋友;你選擇了勤奮就不能偷懶;你選擇了刻苦就會減少玩耍的時間等。
學生:(交流)
教師:讀了這首詩,我們知道應慎重地對待生活中的選擇,請你們說說,如果你面對某種選擇的時候,我們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學生:(思考、交流,老師給以一定的指導;如要慎重,因為時光畢竟不能倒流;應有獨立的標準,不要人云亦云;一旦選擇后,應該勇往直前到往下走,直到取得成功)
4.兩詩比較評價
教師:今天學的這兩首詩各有特點,你更喜歡和欣賞哪一首呢?請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小結:成長的道路充滿坎坷,人生的道路充滿選擇。前人給了我們很多的建議和啟發,就像普希金和弗羅斯特一樣,我們如果能在前人的基礎上結合我們自己的經歷,我們就會得到很多教益,在前進的路上走得更好。
三、教學反饋
1.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測驗
(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熟讀《未選擇的路》。
(2)學了這兩首詩,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2.檢測建議
作為詩歌,應給充分的時間熟讀,必要的背誦積累要落實。同時,我們學習詩歌,特別是哲理詩,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收獲,能用學詩的收獲來指導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在檢測的過程中,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
四、教學反思
這是兩首外國詩,兩首都富于生活的哲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屬勸戒詩。面對被生活所欺騙的狀況,詩人摒棄了消極和失望,而是以積極和達觀的態度去處置,甚至那不公正的遭遇也會變成一種財富。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理解起來要更難一些,但同時想象的空間也要更大一些。詩人眷戀曾經沒有選擇的路,正表明他對已選擇、已走過的路的堅定不移和無所追悔。也許,選擇的遺憾是永存的;因為有了遺憾,選擇才更有價值。這正是“未選擇的路”所要告訴我們的。
因為這兩首詩是詩人經過人生的大悲大苦而寫就的,所以對人生經歷和閱歷都有限的七年級學生,作過多過深的要求是有點不符合實際的。如果我們過多的糾纏于詩歌的寫作背景,則又會局限學生的思維和詩作本身的指導意義。故指導學生學習這兩首詩,恐怕只能“不求甚解”了,其領悟的程度也不能追求劃一和相同了。學生能在朗誦中體味詩中所蘊涵的感情,開始能對于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進而正確的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就是很大的收獲了。
[案例推薦]
《中學第二教材》七年級語文(下)(北京教育出版社XX年1月第1版次)
《優秀教案》七年級語文(下)(南方出版社XX年12月第1版次)
《古今中外哲理詩鑒賞辭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8)
[練習題庫]
一、基礎、積累與運用
1.為下面的加點字注音
憂郁涉足佇立荒草萋萋
2.解釋詞語
幽寂:涉足:
萋萋:佇立:
3.填空
心兒永遠;現在卻常是憂郁。,;而那過去了的,。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的作者是國著名詩人。
4.請寫一段話,試著用上“瞬息、幽寂、延綿、萋萋”四個詞語。
5.根據你的積累,寫出兩條關于“路”的名言警句。
二、閱讀鑒賞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詩人給了你怎樣的叮囑?
答:
2.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答:
3.詩人在本詩中闡明了怎樣一種人生態度?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談談對這種態度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樣理解詩中所說的“路”,這是怎樣一種寫作手法?你能從學過的課文中找到類似的例子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首詩的重點是寫那條選擇的路,還是那條未選擇的路?你是怎樣理解這種安排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樣理解這首詩的主旨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在西伯利亞礦山的深處
在西伯利亞礦山的深處,
請你們保持堅韌的精神,
你們辛勞的汗水不會白流,
也不會空懷崇高的進取之心。
“災難”的忠實姐妹──
“希望”就是在明暗的礦山底層,
也會喚起你們的勇氣和歡樂,
那渴望已久的時刻終將來臨。
愛情和友誼將會沖破,
幽暗的牢門來到你們身旁,
就像我自由的歌聲,
會飛進你們苦役犯的牢房。
沉重的枷鎖將會打碎,
牢獄將變成廢墟一片,
自由將熱烈地迎接你們,
兄弟們會給你們送上利劍。
(1827)
1.第二小節的最后一句話如何理解?
答:
2.“枷鎖”“牢獄”如何理解?
答:
3.“礦山深處”的含義是什么?
答:
4.這首詩與課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答:
參考答案
一、1.yùshèzhùqī2.幽寂:幽靜、寂寞涉足: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范圍。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的樣子。佇立:長時間地站立。3.向往著未來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俄普希金4.(略)5.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的詩句“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魯迅的名言“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丁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去吧”。
二、1.不要悲傷,不要心急,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憂郁將會過去。2.只要積極樂觀地去面對了,人生的各種體驗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將來回想的時候,它將是一種更耐人尋味的美。3.樂觀向上的積極生活態度(個人感受略,要求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具體說明)4.表面說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實際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這是一種象征手法。我們學過的《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爸爸的花兒落了》等都采用了這種寫法。5.重點是寫那條未選擇的路,因為人生的道路雖有許多條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這是人生真實的寫照。6.詩人通過敘述對森林中兩條路的選擇,說明了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重大選擇時的矛盾,說明了一旦確定了要走的道路,就會決定一生的命運。
三、1.革命終將成功。2.沙皇俄國的高壓統治。3.一是指在礦山深處,二是指那種黑暗的殘酷的苦役。4.都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樂觀的情緒。
[資料鏈接]
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19世紀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國文學的始祖”“偉大的俄國人民詩人”。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一生追求自由,反對沙皇專制,曾遭到流放。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在和保皇黨人丹特士決斗中被陰謀殺害。普希金一生寫了800多首抒情詩,包括著名的《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澳涅金》。《上尉的女兒》是其代表作品。他的詩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別林斯基曾贊譽他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本詩是詩人于被流放時期題在鄰居的女兒的紀念冊上的,詩人以明白如話的詩句,叮囑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鎮靜振作,等待光明的到來,其實這更是支撐詩人在艱難歲月里不懈奮斗、追求、創作的座右銘。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現代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一生榮獲四次普利策優秀詩歌獎,弗羅斯特堪稱美國20世紀90年代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在美國擁有眾多讀者。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著名的《白樺樹》一詩,寫一般人總想逃避現實,但終究要回到現實中來。《修墻》寫人世間有許多毫無存在必要的有形的和無形的墻。他在晚年成為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為“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為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弗羅斯特以寫抒情短詩著稱,詩中充滿鄉土氣息,同時又富于象征和哲理,內涵復雜,情調微妙,深為人們喜愛,抒情短詩的質量很高,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勞倫斯指出他的主要藝術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來,用抒情詩的形式表達。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14
課題: 《未選擇的路》《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案
教學目標及重點:
1、 讓學生借這兩首詩了解并喜歡普希金和弗羅斯特這兩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及其詩作。
2、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讓學生了解一點詩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賞詩歌的水平,并注意區別比喻與象征在詩中的不同表現。
4、感受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提高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培養健康的人生觀。
教學設想:
1、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感覺出兩首詩的不同之處,在老師的引導下,欣賞兩首詩的動人之處并歸結兩首詩的不同特征。
2、對于“路”這一概念,要引導學生從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讓學生初步理解象征這一手法。
3、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尋找兩位詩人的生平資料及其詩作,并為大家朗誦其他詩篇的片段。
教學方法:
讀、說、悟、品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國度是詩的國度,從古體詩到絕句、律詩,從四言到五言、七言,種類繁多,精美絕倫。今天,我們跳出中國詩歌的圈子,學習兩首外國詩人的著名詩歌。
二、 檢查預習、朗讀評價:
1、請一位同學朗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再請幾位同學評價朗讀。
2、朗讀《未選擇的路》,請同學評價朗讀。
評價的用意在于了解大多數學生預習的狀況,通過朗讀和評價,完成對于生字的掌握和詩歌情感的大體把握。
三、組織學生交流所找的資料,重點介紹普希金和他的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亞歷山大 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出身于貴族家庭,從小受到文學的熏陶。1811年進入皇村學校,接近未來的十二月黨人,受到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影響。1816年加入文學團體“阿爾扎馬斯社”。1817年皇村學校畢業后在外交部供職。1819年成為革命外圍組織“綠燈社”成員。這個時期他連續寫了歌頌自由、反對暴政的著名詩篇《自由頌》、《致恰達耶夫》、《鄉村》。這些詩在進步青年中廣為傳誦,因此他被沙皇當局流放南俄。流放期間,創作《短劍》、《高加索俘虜》、《強盜兄弟》和《巴赫切薩拉伊的淚泉》等詩篇。1824年被幽禁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寫了表現20年代進步貴族青年尋求社會出路的長詩《茨岡》、探索人民命運和歷史作用的歷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以及詩體小說《努林伯爵》。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后新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兔普希金,將他召回莫斯科。詩人對新沙皇一度抱有幻想,希望他成為彼得大帝式的開明國君,同時又無法忘懷舊日友好十二月黨人,寫成《致西伯利亞的囚徒》和《阿里昂》。1830年在彼爾金諾村創作四部小悲劇和《別爾金小說集》,其中《驛站長》是俄國文學中第一篇反映 “小人物”命運的作品。最終完成詩體長篇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1823~1830),被別林斯基譽為“俄國生活的百科全書”。1831年2月與莫斯科第一美人岡察洛娃結婚, 5月遷居彼得堡,仍在外交部任職。創作以彼得大帝為題材的長篇敘事詩《青銅騎士》、中篇小說《黑桃皇后》、童話詩《漁夫與金魚的故事》、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以及反映布加喬大起義的小說《上尉的女兒》。1836年創辦《現代人》雜志。1837年2月在決斗中被法國流亡者丹特士殺害。
本詩恰恰寫于流放期間
四、初步感知——討論完成:你更喜歡哪首詩,為什么?
答案提示:兩首詩歌都富于哲理,且是對人生之路的思索。但《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人生挫折,它的情緒顯得積極昂揚,有面對讀者娓娓而談的親切感,詩意直白易懂;而《未選擇的路》告訴我們如何對待人生的選擇,并流露出選擇時的矛盾與無奈,這首詩則顯得含蓄、深沉、憂郁迷離。
這個問題的設計,是想初步考察學生是否能讀懂大意。他們可以從詩歌的主題、詩歌的感情基調、詩歌的語言風格等幾個方面選擇回答的內容。
五、引導完成理解和欣賞: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1、自由朗讀,讀出笑對生活的樂觀心態。
2、了解主題——讓學生自由討論自己發現問題,并通過討論試著解答問題。
期間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題目“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什么意思?
(2)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變成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3)面對逆境,我們就只耐心等待,而不予抗爭嗎?
提示: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指在生活中遭遇到了艱難困苦等不幸。詩人寫這首詩時正遭流放,正處在不幸的逆境之中。
(2)詩人在這里是要強調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而反對悲觀消極的人生態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生的體驗是豐富多樣的、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都有利于把握人生。
(3)這應該是作者那時那地的處境,使他只能等待,事實上,他只要滿懷希望地等待就是一種抗爭。我們今天碰到困難,應該迎難而上,滿懷信心地去征服困難。
3、了解本首詩歌的特點:
通過討論,同學們已經了解了這首詩歌的主題和內容,齊聲朗讀一遍,感覺一下:它和一般的詩歌相比有什么不同?(比如《天上的街市》)
老師再引導學生思考:《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沒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何在?
答案提示:其原因在于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熱情坦率,似乎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對每個人的人生構成積極的影響。
4、列舉同樣風格的詩歌,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也有一首在語言上直白易懂,沒有什么鮮明形象可言的詩歌:“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很多年以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同樣道理,也是詩中那種偉大無私的情懷和戰斗追求的精神在感染讀者,蕩滌了狹隘自私的人生價值觀,它以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打動讀者。
《詩兩首》同步練習 篇15
詩兩首·金色花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這兩首詩所蘊含的哲理。
2. 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3. 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并介紹泰戈爾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母愛的力量推動了世界的發展。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
關于泰戈爾:(泰戈爾,印度詩人、作家,他一生創作豐富,詩集有《新月集》、《飛鳥集》等,長篇小說有《小沙子》、《沉船》等。曾獲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二、 朗讀詩歌
1. 前提:掃除字詞障礙
匿(nì)隱藏:不讓人知道。 禱(dǎo)禱告,向神祈求保佑。 衍(yǎn)
2. 朗讀詩歌
朗讀指導:注意重音、語速、節奏、感情。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舒緩、溫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讀處理的方法是不同的。
例:“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媽媽不見了孩子,多么著急,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這句應讀出媽媽驚喜的語氣。
例:“我不告訴你,媽媽。”孩子撒起嬌來了,為自己能給媽媽做些好事而高興,還要對媽媽保密,讓她莫名其妙。這句應讀出孩子撒嬌、調皮的語氣。
學生自由朗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一個調皮的孩子的口吻來讀。
三、 感悟詩歌
1、 這一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生: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交流的。小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
2、 合作學習 分組共同研討下列問題
①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像實在新奇而美妙。
②孩子為什么想變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
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
第二將嬉戲,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
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
“我”“失蹤”一天,卻始終與母親在一起,對母親非常依戀。“我”幼稚天真,卻藏著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親不知道,最后母親問“到哪里去了”,“我”說“我不告訴你”,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說謊”,仍流露出對母親的愛戀。總之,“我”是在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
(看孩子為媽媽做了什么,就可以理解他的心愿。孩子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著媽媽工作,可以讓媽媽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媽媽讀書讀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他不圖媽媽夸獎,但求媽媽生活得更加溫馨。所以他只是撒嬌,就是瞞著媽媽。)
③為什么媽媽見了面,說“你這壞孩子”?
(上文說,媽媽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見,不見了孩子,媽媽多么著急,這種惶急的心情肯定與時俱增,一旦見了,又驚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四、 拓展訓練
母愛就在我們身邊,如涓涓細流時時哺育著我們,現在請同學們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對母親的愛。
五、 課文小結
這首散文詩,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為什么孩子那么快樂,那么天真,那么活潑,那么可愛?因為他沐浴著母愛。愛是交流的。小孩子領受著母愛,也想著怎么回報母愛?他想到變成一朵金色花,讓媽媽嗅到花香,讓媽媽看書不傷眼睛。從孩子對母親的愛,可以想到母親對孩子的愛。
六、 作業 :背誦詩歌。
詩兩首·紙船
這是離家在外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深情的呼喚。在這首詩中,詩人以紙船為題,托物言志,賦予紙船特別的含義。紙船象征漂泊無依的孤獨,象征思念母親、思念祖國的一顆心,象征詩人純潔、美好的心愿。
教學步驟
一、 導入 新課
一朵金色花,表達了孩子對母親至真至純的愛,一只小小的紙船又寄托了一個游子母親多么深沉的思念?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紙船》。1923年秋,冰心赴美留學,盡管船外是美麗壯觀浩翰的太平洋,但孤獨、惆悵的詩人,無心欣賞眼前的奇景,而是眼含熱淚,在專心、執著地疊著一只只紙船,然后一個一個拋放在海里。盡管風高浪急,紙船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但她仍不灰心,每天不停地疊著,希望總會有一只能飄流到日夜想念的母親身邊。一個獨特的物象,寄托了詩人對母親無限的眷念之情,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情感的世界,感悟《紙船》
二、 朗讀詩歌
1. 教師范讀。
2. 朗讀指導。劃分節奏、劃出重音。
3. 學生齊讀、自由讀。
三、 感悟詩歌
1.導言: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這是遠離家鄉的游子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母親深情的歌。)
2.合作學習 :
①為什么含淚,為什么悲哀?
(一個人如果有初次離開母親遠走他鄉的感情體驗,就能深切地理解這首小詩的感情。一直在母親身邊,習以為常,感受鈍化了。一旦遠走,與母親遠隔萬水千山,想念媽媽的滋味,最是難受。有這樣的體驗,就能理解她的“悲哀”,理解她的眼淚。)
②借紙船來抒情有什么好處?
(詩歌抒情總要借助某種形象,作者在太平洋舟中,無法與母親通音信,惟有幻想紙船能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紙船又富有童稚氣,適合表達子女的心態。)
③詩人明知紙船不能流到母親那里,為什么還要不停地疊?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無以寄托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所以詩人不停地疊紙船來表達對母親的思念。)
④第三節是詩人展開的聯想,有何特點?有什么作用?
(這一想象新奇大膽,充分寫出了詩人對母親的思念,對母親深情的愛)
四、 再讀詩歌
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采用借物抒懷的方法,感情抒發得既生動又具體,既含蓄又深沉。詩歌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的思念相協調。請體會作者對母親深切的思念之情,誦讀這首詩歌。
五、 拓展訓練
《金色花》和《紙船》這兩首詩都借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詩的語言,表達對父母的愛。
六、 作業
課外閱讀冰心的《繁星》《春水》,吟誦其中表現母愛的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