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綜合能力測試題(通用16篇)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
一、給加粗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撫( )摸 胳膊( ) 撐( )傘 發酵( )稀shū( ) jiàn( )壯 jìn( )骨二、為下列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1.水漲起來了( )a. zhǎng b. zhāng c. zhàng2.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a. hé b.hè c. huó3.……混著青草味兒( )a. hún b. hūn c. hùn4.散在草叢里( )a. sǎn b.sàn c. sǎ三、形似字注音并組詞。四、為加粗■字選擇正確的義項。1.呼朋引伴( ) a.指引 b.牽引 c.引申 d.招引2.欣欣然張開了眼( ) a.然而 b.的樣子 c.這樣 d.對3.一年之計在于春( ) a.計算 b.主意,計謀 c.打算d.策略4.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a.聲音相呼應 b.依照別人的樣子做c.和諧 d.和悅五、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詞語。1.都開滿了花趕趟兒。趕趟兒:2.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黃暈:烘托:3.山朗潤起來了……朗潤:六、指出下列語句的修辭方法。1.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2.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3.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七、閱讀。(一)a.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b.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d.“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1.為上面文字按原文順序重新排序:________________。2.注音:巢( ) 清脆( )3.解詞:賣弄— 宛轉—4.這段文字從感覺方面把春風描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味,極其生動,按下面要求,從文中摘抄相應的詞語填在橫線處(每空至少寫兩個詞語)。①觸覺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②嗅覺方面:________________。③聽覺方面:________________。 ④視覺方面:________________。5.春風特有的芳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不得超過10個字)。 (二)春雨①春雨,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贊美你!“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杜甫描述你偷偷來到人間的佳句。春雨,你可知道農民是怎樣地盼望你呀!②春雷一聲,你可來臨了,無聲無息地下著,雨絲如煙似粉。竹林里新拔節的翠竹,田野里的綠苗,池塘邊的垂柳,剛剛綻開的粉色桃花,在水霧碎雨中,綠瑩瑩,細潤潤。③暖融融的雨絲好像一串串的珍珠,又好像春姑娘的鞭子,抽打著冬的陰影,驅趕著料峭的寒意。你是那樣的纖細,卻又是如此不可抗拒。你粉碎了堅冰的頑抗,瓦解了積雪的防御;你把冰冷的硬殼化作了裊裊飄飛的水霧,化作了潺潺流淌的小溪,化作了滔滔滾動的潮水。④柔情的春雨,你多么像一位天使,從山那邊跑來。你拖著乳白的寬大的裙子,罩著整個村莊,干涸的大地等待著你的擁抱,你滿頭插著潔白的花,在云霧中吻著土地。你看:所有的種子都翻個身,打著滾兒,揉揉惺忪的眼睛,伸個懶腰,打個哈欠,一切都復蘇了。⑤一場溫暖的春雨,亮晶的雨絲,綿綿的雨絲,好像春姑娘撥動的琴弦,春風是輕柔的手指,彈出了一首首動人的歌曲。你又好像春姑娘手中繡花的針線,一針針,一線線,繡出了一片清新和翠綠,也有點點耀眼的金黃;你繡啊!繡啊!繡出了嫩生生、水靈靈的新葩新蕾!還有翩翩起舞的蜜蜂……⑥春雨,我希望你永駐人間!1.試用簡潔文字概括以下各段的意思。②段:③段:④段:⑤段2.“無聲無息地下著”寫雨絲的________,“雨絲如煙似粉”寫雨絲的________________3.試說說這篇文章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參考答案 一、fú bo chēng jiào 疏 健 筋 二1. a 2. b 3. c 4. a三、嫩:nèn,鮮嫩;懶:lǎn,懶漢;眨:zhǎ,眨眼;泛:fàn,廣泛;嘹:liáo,嘹亮;繚:liáo,繚繞;烘:hōng,烘托;哄:hǒng,亂哄哄;蓑:suō,蓑衣;衰:shuāi,衰弱;薄:báo薄弱;簿:bù,練習簿。四、1.d 2.b 3.c 4.a五、1.趕趟兒:這里是指各種果樹爭先恐后地開花。 2.黃暈:昏黃不明亮。烘托:這里是襯托的意思。 3.朗潤:明朗潤澤。六、1.擬人、反復 2.擬人、排比 3.比喻、排比七、(一)1.排序:d b a c 2.巢(cháo)脆(cuì) 3.賣弄:有意顯示、炫耀。 宛轉:形容聲音圓潤柔媚。 4.①吹面、撫摸;②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③清脆的喉嚨、宛轉的曲子、應和、嘹亮地響著;④鳥兒、牧童、短笛、牛。 5.泥土氣息、青草味兒、花香 6.春風鳴春 (二)1.春雨來臨 春雨暖融融 春雨的柔情 春雨帶來了生機和希望 2.輕盈 細微 3.使用第二人稱直接對春雨呼告;綜合運用比喻、擬人、引用、排比、反復、呼告等修辭格;大量使用疊詞;準確運用動詞;運用優美的句式。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2
佚名
【想一想】
1、課文從那幾方面描繪了春天美麗動人的景色?
提示:
(1)春草。“小草偷偷地從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2)春花。“桃樹,杏樹,梨樹……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
(3)春風。“‘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你。風里帶來些新的泥土的氣息……”
(4)春雨。“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針織著……”
2、春天就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他生長著。
春天就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笑著,走著。
春天就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腿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作者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有怎樣的含義?
提示:
(1)在春天里一切生物開始生長,整個世界充滿了生機和希望。
(2)春天有最美麗的景色。
(3)春天給了人們積極向前邁進的力量。
【做一做】
拜訪春天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讓我們丟掉棉襖,丟掉一個冬季的沉重,帶上風箏,帶上一顆欲飛的心,去拜訪春天。
讓我們沿著解凍的小河,數著路邊的野花,乘著《春天在哪里》的歌聲的翅膀,爬上那小小的山顛,去拜訪春天。
讓我們在青青的坡地上打滾,在飛揚的柳絮中跳躍,在藍藍的天空下倘佯……
我們去拜訪春天,在春天里放飛歡樂!
【讀一讀】
春姑娘
春姑娘來了——你們誰知道,她是怎樣來的?
我知道!我知道!
她是南方來的,前幾天到這里,這個好消息,是燕子告訴我的。
你們誰看見過,她長的什么樣子?
我知道!我知道!
她是一個小姑娘,長得比我還漂亮,兩只眼睛水汪汪,一條辮子這么長!
她赤著兩只腳,褲管挽在膝蓋上;在她的手臂上,掛著一個大柳筐。
她渡過了河水,在沙灘上慢慢走,她低著頭輕輕地唱,那聲音像河水在流……
看見她的樣子,誰也會高興;聽見她的歌聲,誰也會快樂。
在她的大柳筐里,裝滿了許多東西——紅的花,綠的草,還有金色的種子。
她是一個好姑娘,又聰明,又勤勞,在早晨的陽光里,一刻也不休息;
她把花掛在樹上,又把草鋪在地上;把種子撒在田里,讓它們長出了綠秧。
她在田壟上走過,母牛仰著頭看著,小牛犢蹦跳著,大羊羔咩咩地叫著……
她來到村子里,家家戶戶都高興,一個個果子園,都打開門來歡迎;
園子里多熱鬧,到了許多親戚——有造糖的蜜蜂,有愛打扮的粉蝶;
那些水池子,擦得亮亮的,春姑娘走過時,還照一照鏡子;
各種各樣的鳥,唱出各種各樣的歌,每一只鳥都說:“我的心里真快樂!”
鳥兒飛來飛去,歌也老不停止——大家都說:“春姑娘,愿你永遠在這里!”
只有那些鴨子,不會飛也不會唱歌,它們呆呆地站著,拍著翅膀大笑著……
它們說:“春姑娘!我們等你好久了!你來了就好了!我們不會唱歌,哈哈哈……”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么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原載1922年4月11日《時事新報·文學旬刊》第34期)
【寫一寫】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春》已經繪就了她多彩的畫卷。
春天,是一個神奇的季節,希望和夢想都在這個季節里播種、萌芽……
為自己編織一個夢和希望,讓自己和春天相約。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美麗季節里的奇思妙想!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3
○教學目標
①反復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③聯系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布置
學生去搜集關于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①導入 新課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畫面,打亂次序。)
屏幕上這一幅幅的畫面,讓我們在美麗的春光中陶醉,為那洋溢的詩情所感染,為那盎然的生機所激動。春,會在我們的心靈中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麗的,當我們帶著對美好景物的熱愛、贊美之情的時候,我們思想的河流會跳動出充滿對生命熱愛的美妙無比的浪花;我們感情的波瀾也會在秀美迤邐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飄蕩。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繪的景物就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樣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的。
出示目標,板書課題。
②感知內容
a.認知性朗讀,讀準字音,疏通字詞,朗讀中教師正音,學生圈點。
b.感知性朗讀,朗讀時記住課文內容,并將大屏幕上的畫面按課文內容的順序重新排列,從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輪廓
春草圖——草報春
春花圖——花爭春
盼春——繪春{春風圖——風唱春}——頌春
春雨圖——雨潤春
迎春圖——人迎春
研讀與賞析
朱自清先生將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筆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無不充盈著躍動的活力和生命的靈氣,以至于也撩撥起我們的喜愛之情。
①潛心精讀:
[問題組]
a.你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畫?
b.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賞析好詞好句)
c、讀一讀,讀出情。
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自由朗讀、思考、體味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每組推舉一人全班討論發言。全班討論回答,明確上述問題。
“說說你為什么喜歡”一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感悟,可以是一個詞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話寫得形象、生動。
[明確]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鉆”字用得好,“鉆”表現了生命力頑強,寫出了春草而出的擠勁。“偷偷地”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這樣寫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偷偷地”要輕讀,將“鉆”換成“長”或“躥”就平淡了,既沒有了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語言也不生動形象了。
◆“嫩嫩的,綠綠的”本該在“小草”的前面,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單獨從句子中拿出來,主要是為了強調,突出了小草嫩綠的特點,同時使句子生動活潑,富有生氣。讀時第一個字重讀,后兩字要輕。將“嫩嫩的,綠綠的”放回原來應在的位置,作比較朗讀,體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撫摸是一種溫暖、親切、慈愛、幸春天是
福,含有深情的感覺。
◆課文最后三段的三個比喻句,總寫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潑生動;春天是健壯的,她充滿了力量。
◆“盼望著,盼望著”——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東風來了——報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腳步近了——賦予春以人的動作,表現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悅的心情。
◆春風是無形的,是難以描繪的。作者嫻熟地從觸覺、聽覺、嗅覺的角度,把無形、無味、五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色,有情有感。
學生還可以找出多處去理解、品味、鑒賞、朗讀。
[教師小結]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學們針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抓住重點的字詞句,仔細品味、賞析,真正體味到了《春》一文準確生動、樸實鮮活、異常精美的語言。文章開頭寫盼春,以“腳步近了”始,以“領著我們上前去”終,起于擬人,終于擬人,體現了結構的美妙和嚴謹。作者用心靈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中,表現出作者向往春天、熱愛生活、充滿希望的真情實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讓我們追隨著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脈搏,調集起我們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去朗讀全文。
②聲情并茂地朗讀,體會作品的意境、風格,讀出對春天的由衷的贊美,可以小組展開朗讀競賽,學生可以互評。看畫面朗讀,背誦。
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閱讀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對著這大好春色,你準備做些什么?
你還有哪些問題沒解決?
學生討論后,可以向老師質疑,可以向同學提問,以形成對文章的進一步學習與探討。
[明確]作者筆下的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如同一幅幅細致的工筆畫,側重描繪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圖則是集中筆墨描繪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過細致觀察,用心靈,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了春天的各種景物,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結尾以三個形象的比喻,進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同學們可將自己搜集的關于春的詩文互相交流。
[作業 ]
《我看秋天》,仿照《春》寫一篇文章,字數不限。
整理所收集的關于春的詩文。
(注:此教案的課時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一課時或兩課時。)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4
大田屏山中學 陳初耀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四單元第十四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四單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這一課開始.,繼而學習后幾篇課文來加深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處的。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掌握生字詞
b、學習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色。
c、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致觀察和抓住“春天”的特點。
○2能力目標
a、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b、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c、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致生動的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說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并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致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 :讀課文,要求讀出有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4○1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2校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鄉鎮中學,農村的孩子,學習語文較被動,語感較差,語文素質的層次明顯,難以用上多媒體。
5教具的使用:收錄機、小黑板、朗讀帶、《春江花月夜》伴奏帶。
二、說教法與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為主)
過去,不知多少人讀過《春》,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后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而有些人讀過,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兩種不同的閱讀結果,主要取決于讀的方法。《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么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蘊悠長的美。所以,我本著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閱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2示范分析,而后以合作、探究輔之。通過示范,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分析。
[說明]示范分析是根據校情來決定的。
3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采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課文,從中發現問題。問:指出問題。想:思考并回答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通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4教學時數:三課時(因為鄉下學生語文的底子薄)
三、教學程序
總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漸進。
(一)導語 設計:
同學們,我們現在正飽受著嚴冬的寒冷,總是希望著冬天早點過去,春天早點到來,因為春能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希望、給人自然勃發。所以,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涌旗風”。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贊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贊美的散文。
[說明]
○1此設計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詩文預先寫在小黑板上,并還要多寫幾則,可以輕松自然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擴大教學容量。
(二)聽錄音、學生靜聽,通過聲音感受春色之美
導語 引導著學生回憶春天,現在則是通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這樣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著去介紹作者,熟悉文字,而應該創設一種教學環境,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一遍、兩遍,讓學生靜靜聆聽,閉目想象,讓思緒飛出教室,飛進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采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春色。萊辛說:“凡是我們在藝術作品里發現美的東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過眼睛發現為美的。”同時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標中的c點,也為教學難點 鋪平道路。
(三)作者簡介:(此步驟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己查找資料完成對朱自清的認識,課堂上讓同學們相互補充。)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為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了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一些多音字。(抄寫在小黑板增大課內容量)
[說明]特地設計這一步驟針對鄉下學生對字詞的學習被動,基礎較差而設的,同時擴大識字量,為下面的朗讀掃除障礙。
(五)學生自讀,理解欣賞春色之美。
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此時教師作示范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鉆,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后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作如下的質疑,作為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當然,這些問題事先寫在小黑板上,等到同學們討論地差不多的時候才出示。
○1寫春草作者為什么卻寫孩子們的嬉戲?
○2“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么不說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后都 描寫花,為什么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春風是無形、無色、無味,但作者是通過哪些角度把它寫的有情有感的?
○5寫春花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6文章的結尾為什么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
最后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說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獲,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的c點和情感目標。
(六)精讀,通過比賽朗讀、配樂朗讀品味語言之美。
還像上節課那樣一遍遍的朗讀,學生絕對會覺的枯燥泛味,因此我讓學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讀,品味它的語言。另外,進行朗讀比賽,各組推薦二到三名同學朗讀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讀較好的同學作評委,進行打分評比,最后作全班配樂朗讀。在這過程中,我還用了這樣一個句式:“ 段(句)好,好在 ”要求學生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根據鄉下學生素質較低,我先用了“春草圖”作示范。設了些小問題:如“鉆”為什么不用“長”。“偷偷”疊詞的運用,運用了什么修飾手法及其作用?
[說明]采用多樣的朗讀形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激起學生自主的活動,設計的句式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說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七)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尋找美
同學讀完《春》,從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一定能夠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美詞句。
[說明]設計此題步驟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我還準備印發一些有關“春”的名句供他們欣賞。
(八)、美的訓練
1、引導學生從形式到內容進行總結歸納。
2、寫一段描寫家鄉冬景的文字。
3通過本文的文字把它變成一幅幅春景畫。
[說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要培養自學能力,因為初一年的學生還處于自覺的適應階段,通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后的自主學習。設計第二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說、讀的最后落腳點是寫。初一年的學生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冬景”上。同時也可以為下文學習《濟南的冬天》先作個鋪墊。第三道是選做題,學生完成之后貼于“作業 欄”上,這樣布置是根據學生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學生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本文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完成(一)――(四)個步驟,第二課時完成(五),第三課時完成(六)――(七),第八個步驟安排在課外。
說課后記:
寫完本說課稿,我再回憶以往教《春》的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個個問題簡單的提問。教師包辦一切,學生聽得容易累,老師教的更累。那是因為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灌輸。但這次,我的教學設計盡可能圍繞著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里邀游。
板書設計 : 說明
宏觀勾勒:山——朗潤 水——漲 太陽——紅 教師示范完成
作者郵箱:
[1]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5
教學目標 :
1加強朗讀,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特點、多角度描寫景物的寫法。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從生活中感受美。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1摘抄有關春的詩句,上課備用。
2預習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3老師備錄音機、錄音帶、課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研讀春草圖,品味語言。
教學設計:
一 整體感悟
1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春》。一提到春,眼前會出現怎樣的畫面?一提到春,我們眼前仿佛展現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的生機,有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有無數的詩人就曾經用彩筆描繪春天美麗的景色。“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從黃鸝、白鷺的角度來描繪春天;“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從春風的角度來寫春天。還有哪位同學能說說自己找到的詩句?(學生交流)。現在讓我們來一起學習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樣來寫春的。
2 配樂朗讀課文
要求
①聽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②帶著問題聽讀課文。
問題;(多媒體課件顯示)
①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春》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抒情的散文,作者著力描寫了春回大地、萬物勃發的動人景象,贊美了春天的活力帶給人們希望和力量。
②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來?哪些詞語表現出?(盼春 盼望 來 近)
③作者從幾個方面來描繪春天的? (草、花、風、雨、人)
④抒發了作者對春天怎樣的感受?(贊美 像剛落地的娃娃 像小姑娘 像健壯的青年)
聽讀之后,學生朗讀課文,四人小組討論上述四個問題,全班交流。
3 檢查預習:(課件)
注音 捉迷藏 散在草叢 醞釀 應和 黃暈 披蓑戴笠 抖擻精神 繁花嫩葉 朗潤
釋詞 呼朋引伴 宛轉 朗潤 花枝招展
二研讀與賞析
1第1節寫什么? 此時春天來了沒有?哪個詞可以看出?
2第2小節寫了哪些景色,有什么特點?你認為用得好的詞有幾個?
3第3小節寫出了小草的什么特點?你認為哪些詞用的好,好在哪里?
4除了小草以外,作者還寫了誰的活動?你從哪些詞中看出的?這些詞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小組討論完成。
明確:
1寫盼望春天到來的急切心情。“盼望”連用,把這種心情表達出來。
沒有 近
2“朗潤” 寫積雪消融、春光明媚、嫩草新綠,山色由暗變亮,顯得格外清爽和滋潤。
“漲”寫冰雪融化、水位升高的特點。
“紅”形象的寫出了春日融融、給人溫暖的特點?
3“偷偷”寫出了小草在人們不經意間悄然而出的情態。
“鉆”寫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擠勁。
“嫩嫩”寫出小草的質地。
“綠綠”寫出小草的顏色。
“滿是”寫出小草范圍很廣。
4人的活動。坐、躺、打滾、踢球、賽跑、捉迷藏。這些動詞寫出了春回大地給人們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孩子們嬉戲的情景令人陶醉,讓人難忘。
5背誦這三段。
三聯想運用:
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在厚厚的土壤覆蓋下等待了一個冬天的小草,在春天到來之時,你會有怎樣的心理與活動?寫下來,不超過50字。全班交流,并作出評價。
第二課
教學內容:
研讀另外四幅圖,品味語言。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測
1字詞(略)
2背誦課文(略)
二研讀與賞析
(一) 春花圖 默讀課文,完成
1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并說說理由。
2本段文字描寫非常細致,表明作者對春花作過細致的觀察,說說作者觀察了純花的哪些情況。
討論、交流
明確: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的運用。:“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爭春的熱鬧場面。更顯得生機盎然。用比喻的句子,如:“像火”“像霞”“像雪”“像眼睛”“像星星”具體生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為鮮明。
語言優美,極富表現力。“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的“鬧”,野花“眨呀眨”的“眨”,能夠繪聲繪色,刻畫出勃勃生機的景象。
“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像眼睛”“像星星”是花的形態;“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是花的色彩;“花里帶著甜味兒”是花的氣味;“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鬧著”是花里傳出的聲音。作者觀察了春花的形、色、味、聲,因此作者對春花的描寫才會有態有聲、有色有味。
(二)按照上述的學習方法,分組學習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1各小組討論、交流,老師點撥
春風圖: 風是無形的,難以描繪,可作者卻把風寫得有聲有味,有情有感,是怎樣做到的?
風是無形的,可作者調動了人的觸覺、聽覺、嗅覺、視覺等多種感覺器官,把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有情有感。由此可見,觀察大自然不僅僅用眼睛,還要發揮多種感官的作用,這樣的觀察才會細致,才會有細致的描寫。
春雨圖:春雨有什么特點,哪些語句表現了這些特點?
“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寫出了春雨細密、輕盈的特點。誰能說說杜甫是怎樣寫春雨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這段文字在寫法上有何特點?
由靜景到動景,從人物到景物,有近寫到遠。
本段文字抒發了作者對春雨的什么感情?你是怎樣看出的?
迎春圖:人們通過哪些活動喜迎春天?用書上的語句表現。
2再讀課文,仔細揣摩,試著背誦。
3這五幅圖,你最喜歡哪幅,說說理由。
學生自己談看法,全班交流。
(三) 比較五幅圖
1比較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之間的異同。(從特征、寫法、角度、修辭方面比較)
名稱 特征 角度 寫法 修辭
春草圖 嫩、綠、多、軟 由物到人 正面側面結合 擬人
春花圖 多、艷、香、甜 從高到底 虛實結合 排比、擬人比喻
春風圖 溫暖、輕柔 觸覺、嗅覺、視覺、聽覺 調動多感官描寫 比喻、擬人、引用
春雨圖 細密、輕盈 由靜到動、從物到人、由近及遠 動靜結合 排比、比喻
相同點: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按照一定的順序,運用相關的修辭方法,語言生動形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的喜愛之情。
2迎春圖與其它四幅圖之間有何關系?
其它四幅圖層層鋪墊,很好襯托了迎春圖。
(四) 最后三節的學習:
最后三節是贊美春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運用比喻句,贊美了春天的新、美、力,“像剛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壯的青年”,告訴人們,春天在發展、在成長。
(五) 綜觀全文,哪些句子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為什么?
1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
“偷偷的”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鉆”表現了頑強的生命力,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這樣賦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識,富有情趣,惹人喜愛。
2“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春花竟相開放的情景。
3“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寫出了桃花、杏花、梨花熱烈開放時絢麗的色彩。生動感人,富有生氣。
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
一個“鬧”字,不僅有聲音,而且有熱烈的氣氛,繪聲繪態,突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熱鬧的氣氛。
5(野花)散在草叢里。
“散”有分散的意思,寫出了野花之多。
三體驗與反思:
《春》是我們所學過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結構勻稱,語言清新、生動、形象,使人充滿向往之情。同學們是否想過,作者把文章寫得如此好的原因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去做?
小組討論、交流:
觀察細致,留心周圍事物。抓住事物特征。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語言生動形象。調動人的感覺器官,使難寫的事物形象突出。我們在平日學習中,要勤觀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練筆,多讀書,活運用。
四 拓展與延伸:
交流有關春的詩句。
五 作業 :
根據這節課學到的觀察景物的方法,認真觀察我校的景致的布局、特點,抓住特征,以“春到校園”為題,寫一篇文章,400字左右。
六教學體會與反思:
《春》是一篇充滿詩意的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主要特征,描繪了大地春回,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贊美、抒唱春的創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的希望,從而激發人們在大好的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然向前。本文聲情并茂,適合朗讀,因此讀是講授本文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在講授本文時,以讀貫穿全文。采用聽讀、齊讀、自讀、默讀、朗讀比賽等方式,以讀帶講,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從整體感悟、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拓展與延伸及作業 的設置,五大版塊的設置處處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因為本文生動形象,明白易懂,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欲望很高,即使是平日很少發言的學生,也搶著發表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見,學生熟悉的東西,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從學生對本文的積極參與,對本文語言的玩味、賞析、運用中可窺見一斑。
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語文教材只是用來教會學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通過語文課的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合作,學會理解,學會運用。教是為了不教,只要學生在課堂上有所得,那是老師的最大心愿。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6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寫景的典范之作。我原來在上這一課時,總是跳不出“教師分析,學生接受”的圈子。通過學習新課程,我決心跳出這圈子,從轉變學習方式入手,重新找一條好的路子。經過實踐,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早自習,我要求同學們讀熟課文。一上課,我試著讓同學們集體背誦,本意是提高他們的興趣與信心,估計學生最多能背誦兩三段。沒有想到,學生們居然把課文全部背誦下來了。這樣以來,我與同學們一起很快把課文的整體思路梳理了一遍,學生的腦海里有了五幅清晰的圖畫。然后分工協作:每個組負責一幅畫面,品讀、理解,之后在全班交流。同學們熱情高漲,不一會就完成了。于是以小組為單位開始品讀。
在品讀“春草圖”時,同學們能準確地分析“鉆”“偷偷”等詞的妙用,也能找到本段具有表現力的句子。
更讓人欣慰的是:一位同學提出了他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小草既然是“嫩嫩的、綠綠的”,人們就不應該在上面“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謎藏”。他說:“我們應該關愛生命,保護環境,課文中的那種踐踏草地的做法似乎讓我覺得不太妥當。”同學們聽了,一致認為他考慮問題比較周全,也很欣賞他敢于對課文提出異議的勇氣。看到如此活躍的課堂氣氛,我很欣慰,于是聯系寫作時代背景,針對這一個問題給了學生恰當的解釋,同時肯定了這位同學思維的嚴謹。
“春花圖”里的幾個優美句子一下子就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過去了。“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這句里的比喻與排比手法讓學生很感興趣。“鬧”、“散”字的妙用也沒有逃出同學們的眼光。
在品讀“春風圖”時,一位同學提了這樣一個問題:“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中,高興起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這一句沒有提到風,怎么放在了“春風圖”里呢?經過思考,一位同學解答了他的問題:“風沒有顏色,沒有形狀,我們不可能直接來描寫風,只能通過其他的事物來寫春風,這一句寫的是聲音,是風把聲音穿到我們耳朵里的呀!”這樣的解答同樣贏得了同學的贊賞。
在小組互相學習交流中,時間很快過去了,同學們意猶未盡。我想:下一節課一定會有更精彩的地方。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征,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發現、探究,研究問題。這節課我能充分尊重學生的主動性,積極鼓勵學生主動思考、提問、作答,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這樣極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7
朱自清的散文,有縝密精巧的構思,玲瓏剔透的結構,質樸凝練的語言,綿密真摯的情致。這些,無疑是構成他“文章之美”的因素。但是,主要因素誠如郁達夫所說,是“滿貯”著的“詩意”。
詩意,用楊朔的話來說,就是使人“動情的事”。作家怎樣把自己感到“動情的事”傳遞給人們,使之受到感染產生共鳴,要求和方法是多方面的,創造詩意的藝術也是極為豐富的,其中之一就要看作家駕馭藝術技巧如何。比喻,看來是一種修辭手法,其實也是一種藝術表現技巧。它對作品“詩意”的創造是不無作用的。大凡有藝術才能的作家、藝術家都是素諳比喻技巧的。難狀之聲,難描之形,難繪之景,難傳之情,一旦到了他們作品里,就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出現一個幽深迷人的意境。究其底,多是比喻技藝使之如此。
朱自清運用比喻藝術創造出的散文詩意,給人的美感是多方面的。
1.形象美。文學藝術作品必須有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惟其如此,才能獲得持久的藝術生命。作為散文,特別是描寫風物、寄托情懷的抒情散文,既要有情,又要有形,這就尤見作家的藝術功力。朱自清的抒情散文,不僅潛隱著一種纏綿、委婉、深沉的感情,同時,他憑借精妙的比喻藝術也為我們勾描出一群栩栩如生的美的形象。
以質實之物比質實之物,給人一種形象美,這在朱自清的散文中,俯拾皆是。然而,他用質實之物比“空靈”之物,從而托出“空靈”之物的形象,卻更是出神入化。在《春》的結尾,作家這樣寫道: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領著我們上前去。(略)
春天,她無形、無聲,是“空靈”之物,一般人要描寫出春天的形象,是多么困難,而朱自清寫出來了,寫得如此美。他獨具慧眼,敏銳捕捉主體和喻體的“質”的相似點,把春天的美麗附于“剛落地的娃娃”的勃勃生氣美,“小姑娘”的艷麗容顏美,“青年”的健壯身姿美,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聲、有神、有情,噴射出詩意的光輝。作家寫物附意,揚言切事,也淋漓盡致地抒發了對春天無比熱愛和熱情贊美的深沉感情。
2.繪畫美。古人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談。能繪出影像的是畫,透出神韻的是詩。好的畫和好的詩總是相輔相成、渾為一體的,朱自清寫的雖是散文,卻與詩畫有異曲同工之妙。他的散文,有繪畫的色彩美,也有詩的韻味美。
在《春》中有這段描寫: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還眨呀眨的。(略)
春天的景象被朱自清描寫得多么精彩呀!讀了這段文字,你仿佛置身于萬物復蘇、爭奇斗妍的春天之中,又仿佛在品賞一幅清麗明朗的水彩畫。這幅畫,遠處可見五彩繽紛的花色,近處可聽蜜蜂的低吟,上有蝴蝶的翻飛,下有野花活潑俏皮的眨眼。遠、近、上、下,濃、淡、干、濕,雖是信筆點染,無事雕琢,卻成為高妙的藝術珍品。為增強畫面的色彩美,再三設譬花色;為使畫面呈現生氣,以眼睛眨與野花的神態構成一比。由于作家描繪畫面,把美的情致注了進去,因此,幾多詩意,幾許春色,便從一幅動的、立體的畫圖中溢了出來。
3.音樂美。音樂是以其特有節奏旋律來打動人心,感染人們,從而獲得藝術魅力的。好的音樂,總給人以余韻裊裊、繞梁三日的美感。古今好的詩文莫不如此。(略)
4.含蓄美。汪洋奔放、直抒胸臆的詩是美的;余味曲色,含蓄蘊藉的詩更不失為美。詩為什么要含蓄?這是由生活決定的。生活本身就存在著含與露、隱與現、曲與直的現象。同時,進行藝術欣賞的人們,是主觀能動的,不希望作家、藝術家把話說盡,一覽無余,而是要他們創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以便為人們提供想象和再創造的天地。含蓄非詩獨有,散文亦然。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有余味,有余情,具有咀而“味之不盡”的含蓄美。這種含蓄美,同樣也是用比喻藝術加以實現的。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8
1.第一次教學生寫景的散文,著力于細,讓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培養學生想象的能力。
2. 學生十分喜愛,兩節課教下來,學生已能背誦。
3. 兼帶教“百花爭艷”“繁花似錦”“芬芳黎郁”“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問句。 4. 比較“買、賣”“脹、漲”。
5. 有些地方過于細碎,要改進。
第二次教《春》時,吸取了前次教得細碎的教訓,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內客只作了粗線條的分析,學生讀得比較流暢,但在寫作上反映的效果反不及前次。第一次抓住細筆細繪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學生在習作上明顯地進了一步,寫景不是大而化之,籠籠統統,而是平時注意細致地觀察,下筆具體得多,生動得多。要注意:糾正教學中缺點時,不能把長處也甩掉。
第三次教《春》時,又作了較大的更動。一是加強了單元教學,把《春》《海濱仲夏夜》《香山紅葉》和《濟南的冬天》結合起來考慮,除抓住特點,比較異同外,引入課文也重新作了設計。設計是這樣的: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香、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觀出不同的美姿。現在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組描寫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通過反復誦讀,咀嚼推敲,來領會它們精采的寫法和表現的情境美。二是加強思維與語言的訓練。先給學生做樣子,就春草的描繪進行分析,明確寫了些什么,從哪些角度描繪的,哪個詞或哪些詞川得特別精當,描繪時主要運用哪些方法。然后幫助同學自讀課文,有條理的進行分析。學生把理解、口述、朗讀結合起來,學習的效果比較好。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9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本文在盼——繪——頌的抒情中描繪了心中的春,與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風格上有較大的變化。
在教學設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紀實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從字方面來說文中多音字多。如:漲、散、藏、和、暈等。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有大量的雅詞。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處之多。從段落布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后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功春,表現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于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個人認為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有何處、為何美。調動聽、說、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煉、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了兩課時:一是品讀課;一是背讀課.意在使學生學有所得.得到一種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在起初的教學設計中的一些問題:一、品讀活動中,把整文交給學生去品詞、品句、品段的處理過于急功近利,過于粗糙。如能做以下的調整、細化則更好,學生所得則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組,每組自由選寫草、花、風、雨、人的圖景來進行品讀活動效果更好。二、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有幾句話表述不夠嚴密,使學生的思路發生了偏斜。不易于課堂練習的進行。所以在設計時一定要細心。三、品讀活動中的理解活動,兩個問題的設計偏難。
在教學過程中也有兩個問題:一、對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教學流程有點澀。不夠順暢。二、教態不美,缺少活力,及對學生情緒的激活和調動。壓制了學生的積極的情感。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0
《春》教案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散文《春》的作者朱自清,解決了這一課的字詞,,并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這節課讓我們繼續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考點回顧
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大屏幕上的這個練習,檢查一下同學們對上節課知識的掌握。
三、賞春
有人喜歡春的綠草如茵,有人喜歡春的細雨蒙蒙,有人喜歡春的鳥語花香,有人喜歡春的生機盎然。的確,春天不僅給人以心曠神怡的美感,更給人以生機、活力和希望。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寫出不朽的詩篇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春天的圖片,邊看邊和你所積累的有關春天的詩句對號入座,看看你能想起多少寫春的詩句。(學生說出詩句,教師予以評價)
四、讀春
詩人筆下的春美,但容量有限,只能選取一兩個景物來描寫春天,朱自清筆下的春為咱們寫出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而且寫出了迎春的人們,文章處處洋溢著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下面我請幾位同學分別為我們頌讀3-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朗讀要求),我為大家范讀第三自然段。(教師或學生對朗讀予以簡要評價,哪里讀得好,為什么好;哪里可以讀得更好等)
五、品春
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說出最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或者最喜歡哪些詞句,與大家分享,同時說明理由。可以用這樣的格式:我喜歡 句,因為它寫出春天的 ______(景物),用了____修辭,或是從____角度來表達_________的情感。
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朱自清寫景的妙處。
六、析春
1、春草圖:寫到了哪些景象,分別有什么特點?
草:嫩、綠、滿、軟 (生 機 勃 勃)
人:坐、躺、滾、踢、跑、捉 (喜悅 、高興)
嫩嫩綠綠的小草為我們報告著春天的訊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春花圖: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寫春花?
高低結合 樹上繁花 樹中昆蟲 樹下野花
虛實結合 眼前花兒爭春 想象結果實
色味結合 花的色彩 花的味道
明暗結合 像星星眨呀眨 暗寫風與太陽
全方位描繪春花的美,為我們營造出了一派百花爭春的景象。
3、春風圖:作者從哪些感覺來寫春風?
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觸覺
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 嗅覺
鳥鳴、流水、短笛 聽覺
運用各種感覺描繪春風柔、暖、芳香。那鳥鳴、流水、短笛似乎在向我們歌唱著春天。
4.春雨圖:看看圖片上的春雨,想象作者筆下的春雨,概括其特點。
一下就是三兩天 綿 長
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細密閃亮
……一層薄煙 輕 盈
抓住特點描繪春雨的“潤”
5、迎春圖:引導看圖片――畫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看看天上的風箏,再看看地上的老老少少,春天的確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俗語說“一年之際在于春”,我們要珍惜自然界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我們要抓緊美好的時光,努力進取,奮發向上,為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而不懈奮斗。再送大家一句話“一生之際在于勤”, 一個“勤”字是人生成功的關鍵,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勤勞、勤奮、勤勉。
小草在報春,百花在爭春,暖風在唱春,細雨在潤春,人們在迎春,好一派春意盎然圖!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調動了多種感覺器官,將春天的詩情畫意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文章條理清楚,語言優美,表達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和贊美。
七、唱春
下面讓我們跟著音樂同唱一首春天的贊歌《春天在哪里》,再來感受春天的美麗,祖國的美麗。
八、找春
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用我們的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找一找春天究竟是什么樣。今天下去要完成三個作業:
1、搜集有關春天的俗語、成語、歌曲、詩詞等。
2、到田野里去尋找春天,仿照本文寫景之法描繪家鄉的春天,要求五百字左右。
3、背誦本文。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1
樺川四中 劉丹
教學目的
一、領會文中描寫景物委婉細致,用詞準確、生動,比喻形象鮮明,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朗讀、背誦
教學時數:兩教時
教學步驟
一、復習舊知識,展現春的意境
今天,學習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了陽光明媚,東風蕩漾,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就會覺得有無限的生機,無窮的力量。古往今來,許多文人用彩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
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怎樣描繪春色的?(同學背誦:“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油東吳萬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樣描繪的?(同學背誦:“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蘇舜欽在《淮中晚泊犢頭》的詩中又是怎樣寫春的呢?(同學背誦:“春陽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銅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二、進行比較,激發興趣
以上背誦的詩都是絕句,容量有限,是取一個景物或兩三個景物來寫春的,今天學的散文《春》寫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樹、花、鳥、風、雨等等。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呢?再說,春就在我們身邊,現在我們就歡樂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的姿態、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沒有呢?讓我們細讀課文,領略大好春光,尋找與作者觀察的差距。
三、學生朗讀全文,要求:
1.提出預習中不能解決的問題。
2.文中以迎接春天寫到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再寫到歌頌春天,讀后分分看,哪幾節寫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 應和hè 醞釀yùnniàng 暈yùn
第一節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節描繪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節歌頌春天。(第三段)
四、講讀體會: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樣的心情迎接春天的來到?哪個詞明確地告訴我們春天還沒有來到?
“盼望著,盼望著”。為什么要連用兩個呢?這樣疊用,更能表達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準確,告訴我們春天還未來到。
(2)輕聲讀第1節,體會四個詞尾的作用。兩個“著”,兩個“了”,給我們以非常柔和、親切的感覺。
2.第二段:繪春。
春終于盼來了,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先用一句話對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繪,然后再分別作細致的描繪。
(1)齊讀總寫的一句話“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一切”說明什么?沒有一個例外。
“然”,是詞尾,表示狀態,樣子的意思。
(2)朗讀第2節。總寫春回大地后,先分別描繪了哪些景物?怎樣描繪的?
山、水、太陽的臉。
朗潤:明朗,潤澤。“朗潤”是怎樣一幅情景呢?出示月歷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學生看外語課發的《Lookand say》里第140幅“hill”這幅畫,那個山,就是潤澤的樣子。
水漲Zhǎng
“朗潤”“漲”“紅”,非常準確地描繪了春天的山、水、太陽。
背誦第2節。
(3)第3節寫小草,寫得很細。從哪些方面寫的?哪些詞特別用得好?
鉆,寫生命力。嫩,寫質地。
綠,寫顏色。……滿是的,寫范圍。
軟綿綿,寫姿態。
“鉆”,用得非常好,寫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著春天,革從泥土里鉆出來,盼望春天。
草好,人歡樂。
朗讀、背誦。
(4)第4節寫什么呢?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一派怎樣的景象?
樹,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趕趟兒:爭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寫花的爭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結的果實。
花下是怎樣的情景呢?有一個詞用得特別好,哪個詞?“鬧”“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
為什么野花會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沒有明寫風,但風寓在其中;沒有明寫太陽,但太陽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動。
細筆描繪了一幅繁花似錦,昆蟲喧鬧,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鮮艷,層次分明。
朗讀背誦。
(5)第5節寫風,寫鳥,寫牧童的短篇。怎么寫的呢?
背誦僧人志南的詩句:“古木陰中系短蓬,杖黎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寫風的“撫摸”,風的芬芳醒郁,鳥的呼朋引伴呼叫朋友,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鳥的清脆的聲音,輕風流水的聲音,牧童短笛嘹亮的聲音應和著,構成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春天交響樂,和諧優美,此起彼落。
朗讀。
(6)雨中的景色描繪得同樣十分動人,先寫雨的形態,再寫雨中景色。找兩個詞把雨的形態講出來。
“細”和“密”。二個比喻形象生動。
接著寫雨中屋、雨中樹、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寫的呢?
朗讀第6節,開展想象。
“綠得發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樹木、小草經春雨淋浴后的鮮艷色彩描繪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王安石的《書湖明先生壁》詩中找一句話來形容。“兩山排閾送青來”,兩座山好像把門推開,把青送到眼前。燈光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雨中景是靜的,但靜中又有動,筆筆緊扣春天。
(7)第2到6節著重寫景,第7節著重寫人。寥寥幾筆。天上地下,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都寫到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計”,計劃。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計劃,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時間。
朗讀第7節,體會:寥寥幾筆,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無限好的美景。
(8)小結:
這一部分繪春是全文的重點。細筆描繪,繪聲繪色繪態,繪動繪靜,語言非常生動。比如說,寫草的生命力,用“鉆”;寫熱烈的氣氛,用“鬧”:寫小草的青,用“逼”。細致的描繪來源于什么?細致的觀察。觀察以后還要怎樣呢?表達出來。要仔細讀書,積累詞語,描繪起來就會形象生動了。
3.第三段:頌春。
(1)朗讀8、9、10節。
(2)在繪春以后,作者滿懷喜悅的心情來頌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個比喻有聯系有區別,使春意越來越濃。先喻為娃娃,再喻為小姑娘,最后喻為健壯的青年,從不同角度寫寫春的成長,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態、青春活力描繪得十分動人。
五、作業 :
1.誦讀全文,仔細體會本文用詞造句的妙處。體會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樣的詞句是怎樣從筆端流淌出來的。
2. 下周去長風公園春游,仔細觀察春景,領略大好春光,寫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題。
板書設計
總寫一切
山、水、太陽的臉(遠)
草:鉆、嫩、綠、滿、軟綿綿
花:開滿,紅、粉.白、甜味兒(樹上、花間、地上)
繪春分寫風:撫摸、醞釀
雨:細、密
人:趕趟兒
頌春生意盎然千姿百態青春活力
教學后記
教后:
1.接初一下學期班級后,自選了這篇教材作為補充讀物。第一次教學生寫景的散文,著力于細,讓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培養學生想象的能力。
2. 學生十分喜愛,兩節課教下來,學生已能背誦。
3. 兼帶教“百花爭艷”“繁花似錦”“芬芳黎郁”“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問句。
4. 比較“買、賣”“脹、漲”。
5. 有些地方過于細碎,要改進。
又記:
第二次教《春》時,吸取了前次教得細碎的教訓,重點放在朗讀訓練上,內客只作了粗線條的分析,學生讀得比較流暢,但在寫作上反映的效果反不及前次。第一次抓住細筆細繪的特點引導學生仔細品味,學生在習作上明顯地進了一步,寫景不是大而化之,籠籠統統,而是平時注意細致地觀察,下筆具體得多,生動得多。要注意:糾正教學中缺點時,不能把長處也甩掉。
又記:
第三次教《春》時,又作了較大的更動。一是加強了單元教學,把《春》《海濱仲夏夜》《香山紅葉》和《濟南的冬天》結合起來考慮,除抓住特點,比較異同外,引入課文也重新作了設計。設計是這樣的:法國雕刻家羅丹曾這樣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們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它不同于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也不同于繞梁三日的音樂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種美的組合。尤其是我們祖國壯麗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香、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方,展觀出不同的美姿。現在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組描寫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通過反復誦讀,咀嚼推敲,來領會它們精采的寫法和表現的情境美。二是加強思維與語言的訓練。先給學生做樣子,就春草的描繪進行分析,明確寫了些什么,從哪些角度描繪的,哪個詞或哪些詞川得特別精當,描繪時主要運用哪些方法。然后幫助同學自讀課文,有條理的進行分析。學生把理解、口述、朗讀結合起來,學習的效果比較好。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2
[教學目標 ]
①反復朗讀,感知內容,體會美
②理清思路,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③聯系實際,廣泛閱讀,開闊視野。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感知內容,揣摩詞語,品味語言。
[教學方法 ]
說春——賞春——評《春》——寫春
[課前準備]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布置
學生去搜集關于春的詩文,以開闊視野,
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與學生同唱一曲《春天在哪里》,創造意境,使學生在美妙的歌聲中自然地進入對課文的學習) 同學們,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你看,那峰巒雄偉的高山,那波瀾壯闊的大海,那噴薄而出的紅日,那姿態萬千的彩云……真是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怡。而綠滿天下,花開遍地,生機勃勃的春天,更是大自然的杰作。你們都已經歷過十多個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飽含情感的語言說說你對春天的深刻感受?
說春:
設題:你們都已經歷過十多個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飽含情感的語言說說你對春天的深刻感受?
學生回答可能有:
①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興的時候就風和日暖,生氣的時候就雨打雷轟。
②春天是最富詩意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③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妝師,把花草樹木、峰巒田野,都裝點得生機盎然,蓬蓬勃勃。等
小結:感受真夠深刻。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對“春”又有什么獨特的感受呢?請速讀課文后說說。(板書題目及作者)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 及重點(略)
賞春:
(二)、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
1、現代著名作家末自清先生對“春”又有什么獨特的感受呢?
明確:春天是新生的娃娃。春天是美麗的小姑娘。春天是健壯的小伙子。
2、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歡的是什么?請說出理由。(讓學生抓住關鍵的字、詞、句,著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領悟,說說喜歡的原因。)
明確:(1)喜歡娃娃。因為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
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哪個同學能具體說說“新”在哪里?
①剛睡醒張開眼是新,山朗潤、水漲起、太陽紅都是新。
②剛從土里鉆出來的小草,樹上的、草叢里的花兒是新的。
③泥土的氣息、青草的味兒,甚至空氣、鳥鳴、牧曲滿是新的。
③春天的一切,整個春天都是新的。
④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剛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讓人們為娃娃的成長辛勤勞動。又是為了讓人們從娃娃身上,看到未來,看到希望。
(2)喜歡春姑娘。喜歡春姑娘的美:
春姑娘確實很美,花枝招展的(美),能否通過閱讀,發揮想象,在敘述她的美中滲透進自己的感受?即美在哪里
①園子里、田野里滿是嫩嫩的、綠綠的、軟綿綿的小草,給人一種輕盈、舒適的美。
②樹上的桃紅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叢中像眼睛、像星星,層次分明,參差錯落,是一種勻稱、和諧的美。
③花叢中嗡嗡的蜜蜂和飛來飛去的蜂蝶,絮花嫩葉中的鳥兒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歡歡樂樂,舒舒暢暢,給全種愉悅的美。
④細雨、薄煙籠罩下的村莊朦朦朧朧,隱隱約約,詩情畫意般的很美很美。
⑤藍天上放飛的風箏,悠悠揚揚的,激發人們無盡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引導:同學們的感受很深,想象力也很強,真佩服你們。讀書啊,寫作啊,都要這樣,敢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發別人之未發。春姑娘這么美,能不引發你們去——(生:去追逐)能否說得更準確些?(生:去追求)對!人生,就是要大膽追求,不懈追求,只要敢于追求,人生的春天就一定是屬于你們的。
師: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娃娃,比喻成小姑娘,還比喻成——健壯的青年
(3)喜歡健壯的青年。
請抓住關鍵的字、詞、句,著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領悟,說說喜歡的原因。
①一個“張”字,不僅僅指蘇醒,“朗潤”“漲”“紅”等字詞,也不僅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陽的變化,更是指在春風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滿了活力。②一個“鉆”字,更是春天充滿活力的高度體現。因為這個“鉆”字,田園綠了,誘得人們在上面盡情地玩耍,誘得人們也充滿了活力。
③一個“讓”,一個“鬧”,一個“眨”,花兒竟相開放,蜂蝶競相追逐,熱熱鬧鬧的景象令人驚訝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這就是春天,這就是充滿活力的春天!
④一個“撫摸”,便產生了盡情的“醞釀”“賣弄”和“應和”,便使人生發了萬般感覺,萬般想象,萬般喜說。
引導:說得太好了。這感覺、這想象、這喜悅,全出自于“撫摸”,“撫摸”傳遞著柔和、芳香和喜悅,這是多么的愜意和舒暢啊,令人情不自禁地對生活、對未來充滿美好、強烈的暢想。
唐代的杜甫寫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韓愈在《初春小雨》中說"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雨在春天是最尋常的,雨在作者的眼中不但是美的,而且具有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
3、請細讀六、七段,再深刻體味、聯想和想象。即魅力體現在哪里?
學生朗讀討論后明確:
即使是在薄煙般的細雨籠罩下,樹葉仍綠得發亮,小草仍青得逼眼,勃勃的生命力真教你無法抵御。即使是在上燈的傍晚,那點點黃暈的燈光,也閃射出無法抵御的光芒。春天,就是具有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因而,朦朦細雨之中撐傘的、披蓑的、戴笠的,仍在行走、仍在勞作,這種執著、這種精神,讓人感受到春天不可抵御的巨大力量。于是,家家戶戶,男女老少,都涌出戶外,擁抱春天,放飛希望。于是,舒活筋骨,抖擻精神,“一年之計在于春”,所有的工夫為的都是所有的希望。于是,人們簇擁著春天,挽著春天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去憧憬美好的生活。去實現美好的希望。去建設美好的未來。去奮斗、去追求、去創造。
[結束語]:奮斗、追求、創造,是春天賦予人們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獲,希望才更美好,未來才更輝煌。所以,我們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奮精神,鼓足干勁,為人生、為理想而不懈奮斗。
『布置作業 』
這篇散文寫得很美。請欣賞地讀,讀出韻昧、讀出情感、讀出思考,然后,抓住一個角度,如選材、語言、修辭、立意等等,寫出這篇文章在寫法上好在哪里,二百字左右。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的朗讀,感知春意;
2.通過多角度品讀,感受春趣;
3.通過質疑析讀,感悟春情。
教學重點:
通過多角度品讀,感受春趣;
教學難點
通過質疑析讀,感悟春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金文“春”,讓學生猜這是個什么字?(春),然后出示解釋:
“春,推也。”草字頭中間一個屯字下面一個日字。屯字像一個幼芽破土而出,即在陽光的推動下,幼芽破土而出。草長出的季節就是春,表示萬木生長,充滿生機。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跟著朱自清先生走近《春》,去感受春的魅力、春的神韻吧。
二、朗讀,知春意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是帶著什么感情描繪這些景物的?
明確:作者描寫了春天的草、春天的花、春天的風、春天的雨、春天的人。是帶著熱愛和贊美的感情描繪這些景物的。
2.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語調去讀呢?
明確:用輕松、欣喜的語氣讀,語調要上揚。
朗讀節奏是應該輕快還是緩慢呢?
明確:朗誦節奏是由文章的思想內容決定的。一般說來,熱烈,歡快、興奮、緊張的內容節奏可以輕快一些;平靜、莊重、悲傷、沉重的內容節奏可以緩慢一些。
這篇文章處處充滿著輕松、明快的氣息,應該帶著欣喜的語氣去讀,整體節奏是輕快的,中間又有舒緩的地方,這樣就給人回環往復的美感。
3.老師范讀其中一段。如1-2段。
4.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5.指名讀課文段落。
三、品讀,感春趣
1.(過渡語)同學們,草綠了,花開了,風吹著,雨下著,平時由于習慣,我們對此視而不見,知而不新,但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會發現朱自清先生把這些表現的新鮮、可愛、溫和,叫人歡欣,令人驚喜,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散文學會會長林非曾說:朱自清的成功之處是,善于通過精確的觀察,細膩地抒寫出對自然景色的內心感受。
古文字學家、語言學家朱德熙曾說: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講究語言的,哪怕是一個字兩個字的問題也絕不放松。
2.同學們,我們在你最喜歡的段落中找找哪些句子通過精確的觀察、講究的用詞寫出了春天的新鮮、可愛、溫和,叫人歡欣,令人驚喜?
3.生來交流,老師作評價。
4.同學們,你們讀的真認真(讀的還不細),我認為文中對風的描寫是最精彩的。風是無形的,課文里的作者卻把風寫得有形,有情。我們一起來找一下寫風的句子。
3-6段,全班分成四個組,每個組找一句段。
5.交流句子,學生畫在課本上,老師及時板書:輕悄悄眨撫摸
泥土的氣息,青草味,花的香輕斜
6.同學們,根據這些詞語我們看看作者調動了哪些感覺器官來寫風?
7.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
8.那么這些詞語或句子寫出了風的什么特點?
如:”輕悄悄”,形容聲音很低,寫出了風的輕柔。用詞是又采用了ABB式,第一個悄用來修飾輕,第二個悄強調前一個悄,不僅形象生動的寫出了小草輕柔的特點,而且讀起來韻律很美,這就是作者的妙處。例如:上課了,小明輕悄悄的走進教室。
“眨”字寫出了春風的輕柔和可愛,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春風晃動小草的調皮可愛。跟小草在玩耍。
“撫摸”寫出了春風的溫和。后面還寫出了春風的傳味,傳聲功能。多情。
“斜”字,沒有風的出現,卻寫出了春風的柔和。
9.對比閱讀林斤瀾《春風》
同學們,品著這些語言,我們如臨其境,如感其形,江南的春風是那樣的溫暖、可愛、多情。我們來讀一段文字來看看選段與本文有什么不同。出示選文,學生齊讀。
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粱,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戶上,撒拉撤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的針扎。
明確:課文突出春風的溫暖和柔情;選文突出北方春風的猛烈,粗獷。
小結:同學們,兩位大師的成功之處源于用心的觀察和遣詞造句,源于他對自然的熱愛,對春天的贊美。本文的作者不禁借物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更是在文章最后直接贊美了春天。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最后三段。
四、析讀,悟春情
1.學生齊讀
2.可是,老師有個疑問,這三個句子當中,有一個比喻似乎與全文的格調,與江南春天的特點不大和諧,你們發現了嗎?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個句子是敗筆,還是另有深意呢?
“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這和作者的身份是分不開的。朱自清除了是散文家、詩人、學者外,還是*戰士。
讓我們來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敗,朱自清“覺得心上的陰影”越來越大,苦悶中埋頭研究古典文學。1933年他赴英留學歸來,經過了一場“精神危機”,幾年的留學使他改變了心境、開闊了視野,看到了新的生活前景。面對春意盎然的原野,他重新找回了一種自信和自尊,這時他寫下了《春》。所以說《春》既是對春天蓬勃生機的謳歌,更是朱自清心靈深處的情感寫照。
這“早春野景”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領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也許只有這強壯的青年的比喻,才符合他當時的心境。
五、布置作業
《春》是膾炙人口的散文經典,值得品味的地方還有很多如口語化的語言、用兒童的眼睛觀察春天等,就留給同學們和你們的老師共同感受了。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4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作者抓住春的特點,用火熱的情感、清麗的色彩,通過有層次的、生動的描繪,畫出了生機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創造力,贊美春天的無限希望,傳遞出作者內心蘊涵的蓬勃向上、奮發創新的真摯情感。
《春》的層次:
1.第一部分(第1段),總寫作者“盼春”之情。
2.第二部分(第2-7段),具體描繪春天的景物。作者從“草、花、風、雨、人”五個側面寫春的景象,春天的氣息。五個段落五幅畫,合起來組成一幅立體的春天全景圖。這幅圖不僅有豐富的色彩,有形狀,有聲音,有景物,有人物活動,還有層次分明的意境,表現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①(第2段)通過春天的山、水、太陽,總寫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情態。(此段可獨立作為一個部分:“尋春”)
②(第3段)具體描寫春天的草。
③(第4段)具體描寫春天的花。
④(第5段)具體描寫春天的風。
⑤(第6段)具體描寫春天的雨。
⑥(第7段)具體描寫春天的人。(此段可獨立作為一個部分:“迎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可以歸納為“頌春”(或“贊春”)。
①(第8段)贊頌春天的“新”。
②(第9段)贊頌春天的“美”。
③(第10段)贊頌春天的“健”。
《春》的內容:
⑴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兩個“盼望著”是反復修辭手法,這種手法的作用,是強調作者盼春心情迫切。“腳步”是擬人。“來了、近了”寫出了人們盼春的急切之情,透露著喜悅之情。短短四個句子,寫出了作者對春天的盼望和贊美之情。句子簡短,語意親切,給全文定下了輕快、活潑的基調,抒寫了作者盼春熱切、喜悅的心情。這種情感,始終籠罩著全篇,而且越來越濃烈。
⑵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這是“尋春”。用“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來形容,使春有了人的情態。“睡醒、張開了眼、”都是擬人,形象地描寫一切都將重新開始。這樣用人們睡覺醒來、困頓全消、精力恢復的具體神態,準確、傳神、又富有情趣的表現出萬物受春的溫暖、滋潤而生機勃發的特點。后面三句是排比,簡潔而周詳地寫出春回大地,春滿人間。“朗潤、漲、紅”是摹狀,分別描繪山、水、太陽醒來的情態,非常傳神,寫出了春天的變化以及作者的感受,充滿了愉悅之情。“臉紅”也是擬人,突出春暖。這一段,作者總寫春日融融的景象。而這種溫馨、暖和的情感,洋溢著全文。這就為下文具體的春景描繪提供了自然的背景。
下面開始“繪春”,作者分別摹寫了春天的草、花、風、雨,從多側面描寫春天景色。
⑶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 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這是春草圖。先正面寫:“偷偷地、鉆”都是擬人,寫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小草生長是悄悄的;它們從小草出土的情狀,表現毫不張揚卻旺盛的生命力。“嫩嫩的、綠綠的”寫出春草的質地和色彩,突出了春草新鮮的特點。“滿是的”用口語顯示春草的生機勃勃的特點。第三、四句寫春草給人的歡樂與感受,這屬于側面描寫,草的新、嫩,令人喜愛不已。“坐、躺、打、踢、賽、捉”一系列動詞,寫出春天帶給孩子的歡樂和欣喜,讓人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嫩嫩的、軟綿綿的”。“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是排比。“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的對仗。“輕悄悄、軟綿綿”寫出人們感受到春天的溫柔。這一段是靜中有動。
⑷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萬的蜜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這是春花圖。作者是以動寫靜。“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回環格套擬人格,寫出百花爛漫,春花競放。“趕趟兒”是擬人,寫出了百花鬧春的景象。“像火、像霞、像雪”,三個比喻句排比,寫出春花絢麗,百花爭艷。“甜味兒”是通感,寫出春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甜美。“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是聯想。“嗡嗡”是擬聲,寫出蜜蜂之多。“鬧、飛來飛去”寫出蜂蝶繁忙,襯托百花香甜,引人遐想。“遍地是、雜樣兒”寫出野花眾多。“像眼睛、像星星”,寫野草眾多,進一步展示春意的濃郁。“眨呀眨的”是擬人,寫野花隨風擺動,閃閃爍爍,時隱時現。
這一段寫景層次很清晰:樹上→花下→遍地;作者寫花注意色與味、虛與實、動與靜的配合:從與前后照應的“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說到“花里帶著甜味兒”,色彩與甜味相勾連;從花味甜聯想到果實,與虛相結合,蜂鬧蝶舞與繁茂鮮艷的花兒們相映襯;另外,作者巧用擬人、排比、比喻,寫春花競相開放,白花盛開的繁榮景象。畫面五彩繽紛,富有立體感。
⑸“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的響著。
這是春風圖。“吹面不寒楊柳風”,是引用。下面作者把空靈的春風,寫得有形、有聲、有情、活靈活現:“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從觸覺寫春風溫柔,把無形的風變成有形的。“撫摸”突出柔和。“泥土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從嗅覺寫春風芬芳。“高興、賣弄”是擬人,寫出鳥兒的自由、自豪,從側面描寫春天的美好。“呼朋引伴”是句中自對,又套擬人連用,突出春天帶來的喜悅。“唱出、應和”都是擬人,從聽覺寫春風柔美。“成天嘹亮的響著”是夸張,寫出牧童春風得意的情態。 作者分別用觸覺、嗅覺、聽覺寫春風。觸覺:引用詩句,又打比方,讓人感到春風的溫暖;嗅覺:“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讓人聞到春風的芳香;聽覺:鳥鳴的清脆、婉轉,風聲水聲的輕盈,笛聲的嘹亮,讓人感到春風的柔和。這樣,把本來無形的風,寫得有形、有味、有聲、有情。
⑹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這是春雨圖。主要用正面描寫,寫出春雨中的特有美景。“可別惱”這一口語,顯得別有情趣。 “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三個比喻句寫出春雨的多、細、密;“斜織”寫出春雨的輕。 “籠著一層薄煙”寫出春雨的小。“綠得發亮”寫出春雨的亮。“青得逼你的眼”寫出春雨的凈。“黃暈的光”寫出春雨的柔。這些,烘托出“安靜而和平的夜”,也滋潤著鄉間的行人與農民,充滿了詩情畫意。“慢慢走著”寫出春雨的和平。“披著蓑戴著笠”寫出春雨的及時。忙于勞作的農民同雨中慢走的行人,形成鮮明對比。“靜默著”寫出春雨的寧靜。
⑺天上風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這是“迎春”圖,寫出“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迎春的歡樂景象。作者通過各種修辭手法,描繪了優美的環境里,人也充滿了春意,他們充滿活力走進大自然。“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采用排比,寫出春早人勤的生活情景。“趕趟兒”與春花圖照應,寫出人們奔忙的熱鬧景象。“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反復兼對仗格,寫出早春使人們揮發出勃勃生機。在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幾幅風景畫交相輝映的綺麗春色中,“各做各的一一份兒事去”,充滿了無限的活力和希望。“一年之計在于春”引用諺語,寫春天給人們播下希望的種子。 如果說前四幅畫是側重寫自然界的“春”,那么第五幅畫是集中筆墨寫人勤春早的“春”。這五個圖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草、花、風、雨、人,完美結合,和諧一體,給讀者以優美的藝術享受。因此人們情不自禁地喜愛春天。
⑻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他生長著。
⑼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⑽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三段是“贊春”。贊美春天的新意、嬌美和活力。“剛落地的娃娃”比喻春天新,像新的生命一樣,給人無限希望。“生長著”是擬人。“小姑娘” 比喻春天美,像漂亮可愛的女孩一樣,給人無限愉悅。“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也都是擬人。“健壯的青年” 比喻春天健,像強壯的小伙子一樣,給人無限力量。“領”也是擬人。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這個結尾新穎奇崛,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畫卷之后,縱情地對春天予以贊美,進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三個形象化的比喻,漸次排比,兼有遞進,氣勢迭起,嘎然有力地歸結全文,淋漓盡致地謳歌春天的美好、從小到大的發展。這樣,作者對春天的感情由喜歡到贊美,由感性到理性,由個人愛好上升到社會寓意。
全文描繪春的形象,作者善于把握最能代表春天特征的事物,并且運用各種手法,如生動的擬人、絕妙的比喻、有力的排比、眾多的反復、精巧的照應、優美的摹狀,選擇了大量美好詞語來形容春天,明朗歡快地表現出春天的健康壯美、生機勃勃。這篇文章的字里行間,處處讓人感到一股柔情,感覺到充滿生機趣味的春天。《春》的藝術修辭值得我們借鑒。
《春》的修辭:
《春》的修辭技巧,大致包括多格連用、諸格套用、數格兼用、綜合混用。
(一)多格連用。 多格連用,特指一句或相近的幾句連續幾次使用修辭。辭格連用是最常見、最簡單的辭格組合技巧。辭格連用,又可以分為同格連用和異格連用兩種。
同格連用,就是在一個語言片斷中,接二連三地使用同一種修辭格。如:
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
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上面,前例“舒活舒活”“抖擻抖擻”是兩個直接反復連用。 中例“偷偷”“鉆”是兩個擬人連用。 后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是三個比喻連用。
異格連用,就是在一個語言片斷中,接二連三地使用不同的修辭格。如:
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上面,前例是“像眼睛,像星星”兩個比喻與“眨呀眨”一個擬人直接連用。 中例“高興起來”“呼朋引伴”“賣弄”是數個擬人、句中自對等修辭格連用。 后例“像健壯的青年”“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是比喻、夸張、擬人等,三種辭格連用。
(二)諸格套用。 辭格套用,就是大格套小格,即以一個形式比較大的辭格為主,包孕其它幾種形式比較小的辭格。如:
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
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
你不讓我,我不讓你。
上面,前例是對仗,上下聯各套用一個套復疊兼摹繪。 中例是對仗,兩聯均套用了反復。 后例是回環,上下句都套用擬人。
(三)數格兼用。 數格兼用,是指多種辭格兼容于一體,即同一個語句,從這個角度看是這種辭格,從那個角度看是那種辭格,多種辭格融合在一起。如: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
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上面,前例“偷偷”既是復疊又兼擬人。 后例三個句子,既是比喻又是排比。
(四)綜合混用。 辭格的綜合運用,是一種成功的表達現象,是一種自覺的控制手段。高明的作者不會單一地使用一種修辭技巧。每當內容表達到最精彩部分,作者特別講究表現技巧,使諸多修辭方式交叉融合,交相生輝。從某種意義說,辭格的混合技巧,是復雜的藝術修辭的特殊組合規律。因此,它們的表達效果非常濃重,非常強烈,非常深刻。如:
①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
②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他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上面,例①是“高興、呼朋引伴地賣弄、唱、應和”等擬人連用,又兼、套三個句中自對“繁花嫩葉、呼朋引伴、輕風流水”。例②是排比兼遞進,又套用三個比喻;每個比喻中又兼有擬人的連用。由此,也可見朱自清《春》的藝術修辭,技巧靈活,變化多端之一斑。
《春》的學習思考題:
1.繪春部分是全文描寫重點。說說這個部分是怎樣安排材料進行描寫的?
首先,簡潔地總寫春的輪廓,概寫山、水、太陽的特點。
接著,采用工筆細描,分別畫出春天的景物,從多側面描畫多姿多彩的春景。
最后,詳細、生動地寫出春回大地、萬眾迎春的熱鬧景象。
2.繪春部分的五幅圖畫之間是什么關系?
前四幅,分別從草、花、風、雨等不同方面描寫春的美景,主體是自然景物。第五幅,是春早人勤圖,主體是人,其中“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于春”等語句,點明了文章的主旨。大肆渲染景物是為了突出人。所以說,前四幅是為第五幅服務的,起著陪襯、鋪墊的作用。
3.請在第2、3、4段中,各找一個擬人句。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形象畫出春天降臨、大地復蘇的歡樂情態。
“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生動地表現出小草頑強、旺盛的生命力。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親切地寫出樹樹爭春,花花競放的熱鬧情景。
4.作者筆下的小草是“嫩嫩的,綠綠的”。能不能不要“嫩嫩的”?
不能。“嫩嫩的”寫出了早春小草初生時柔軟而鮮亮的質地,體現了節令特點。
5.作者寫了哪些花?寫到花的哪些方面?寫果實為什么要用“仿佛”?
具體寫桃花、杏花、梨花,這些都是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花。此外還寫了野花。
寫花多:“開滿了花”“遍地是”。
寫花艷:“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寫花香:“成千成萬的蜜蜂嗡嗡的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不是初春的景象。這是由花香聯想將來的果實累累,是遙想之筆,并非實景。沒有“仿佛”就不真實了。
6.野花“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寫出了野花的什么情態?
“像眼睛,像星星”是比喻。
“還眨呀眨的”是擬人。
這樣,寫出了野花在陽光下、春風中的風姿:明亮耀眼,遍地都是,隨風晃動,時隱時現,值得人們珍惜、憐愛。
7.風是無形無聲的。本文是如何讓讀者感到風的存在?
作者借助觸覺寫風,把風比作“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讓人感到它的溫柔;借助嗅覺寫風,從“新翻的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各種花的香”,讓人感到風的芳香;
借助聽覺寫風,從“鳥兒……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牧童的短笛……嘹亮的響著”,讓人感到它的恬美。
8.作者是如何寫雨的?側面描寫時,又借助了雨中哪些景物?
有時正面描寫雨的形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
有時通過雨中的景物:樹葉、小草、燈光、行人、農民、房屋,側面描寫春雨。
9.最后三段的次序能不能調換?為什么?
不能調換。
因為“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揭示了一個從小到大、逐漸成熟的發展過程。作者以此為喻,形象地寫出春天將走向成熟和豐富,表明春天是新的、美的、富有創造力的。)
《春》的學習小結:
本文名為《春》,實質以人為本:以情寫景,景中有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洋溢著詩情畫意的清詞麗句中,飽含了作者對生活純真的熱愛、對未來執著的追求。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5
學習目標:
1、 學會細致的觀察并生動地描寫
2、 學習文章嚴謹而精美的結構安排
3、 靈活運用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
(第一教時)
一、 創景導入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滿生機,春天如詩情如畫意,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春光中,讓我們的心靈幻化出一派充滿詩情畫意的美好景象。可記得孟浩然的《春曉》(放音樂,看投景影,生背詩文);可記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著聽音樂、看投影,背詩文)。在多少作家的筆下曾這樣深情地描繪過春天,今天讓我們再讀一篇描畫春天的優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課文題目及學習目標)。
二、 師生共賞
1、 師生同讀
(配樂配畫)師:深情朗誦。生:深情朗誦。師生齊誦。讀后說說文章的行文線索
明確:盼、來、近總領全文,啟開下文——概寫初春的山、水、太陽——細致描寫春草、春花、春風、春雨、春天里的人們
2、 師生同賞
⑴小聲讀文,把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寫出喜歡的理由。(師生分組同時進行以春草圖的描寫為例)
喜歡的詞語 ⑴嫩嫩的、綠綠的、⑵偷俞地、鉆⑶ 理由:⑴寫出了春草嫩綠的特點⑵寫出小草破土而出擠勁,寫出不經意間,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這樣使 無意識的、無情感 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
喜歡的句子 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理由:寫出了人們在草坪上歡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寫出了他們的喜悅之情。在我們眼前展現的是一幅春草歡樂圖。
⑵分小組交流,讀自己喜歡的詞和句子,說喜歡的理由(老師參與在一個小組內)
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師交流并總結。
3、 師生同寫
師生讀最后一組排比句,仿照“春天像~~~~”寫一組比喻或擬人句構成排比,看誰寫得多、寫得好。
4、 師生同繪
出示畫板,共同描繪美好的春景圖。(重點讀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然后描畫)
三、 精彩展臺
同唱一首贊美春天的歌《春天在哪里》,唱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說: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應該是怎樣的(描繪你眼中的春天)?(口頭作文)
四、 友情鏈接
作業 布置:⑴課外在網上查閱朱自清簡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的簡介及作品篇名寫在摘抄本上。⑵在網上查閱并摘抄描寫春天的詩或文
(第二教時)
鏈接交流;:朱自清簡介、朱自清作品誦讀、贊美春的文章朗讀比賽
五、 寫作訓練
以“家鄉的春”為話題寫一篇寫景散文
詞匯參考:
朗潤 醞釀 賣弄 宛轉 嘹亮 黃暈 烘托~~~~(見課后讀一讀、寫一寫,盡量用上這些詞語)
板書設計 :
春
一、 盼春。
盼、來、近(總領 全文,開啟下文)
二、 描春
㈠春的總的輪廓: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山(朗潤)水(漲)太陽(紅)
㈡細致描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 圖、迎春圖)
春草圖(草報春):偷、鉆、嫩、綠、滿——草
坐、躺、打、踢、賽、捉——人
春花圖(花爭春):態——桃、杏、梨,趕趟兒。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味
(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
春風圖(風唱春):觸:撫摸
味: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
聲:鳥聲清脆宛轉,笛聲嘹亮
春雨圖(雨潤春):形: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狀:密密地斜織、屋頂上籠著層薄煙
景:樹葉綠得發亮、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燈、人、房屋
迎春圖(歡迎春):城鄉、老小、舒活、拌擻、一年之計在于春
三、頌春:三個比喻句(春天像……)
《春》綜合能力測試題 篇16
讀朱自清的《春》,讓你感到韻味無窮,百讀不厭。你也許會說,是作者描寫的春色的生動感染、打動了你,但如果再追問一句,那是為什么呢?不知你是否還能講得清楚。
我來試著說說看。
中華民族,為自然經濟所決定,講究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因之,人即自然,自然即人。在文學世界中,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成為最常用的寫作方式,人們又常常以意境稱之。但人們對意境的理解往往局限在情景相融上,卻恰恰忘記了意境最本質的特點是“空”,是以有限之景含無限之情。說來,意境原本就是一個佛家用語,是佛家六種境界之一,而“是佛一空,何境界之有?”這樣一種“空”的觀念進入中土后,與中土的物我合一天人合一有著一種天然的親和性,遂成為中華民族文學世界中意境這一重要的美學范疇的本質屬性。你只要翻翻中國歷代文論選,就會發現“景外之景”、“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味在咸酸之外”、“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字眼觸目皆是,它們強調的一個中心都是以有限而含無限。
明了了這一道理,我們再來探尋《春》的藝術魅力就比較容易了。
《春》固然將春色渲染得生動感人,但寫春色其實也就是寫人的生命形態,天人合一么,而有限的春色卻蘊涵著無限的生命形態供人去生發去解讀,給人以無限的再創造的空間,所謂不僅有具體生動的“象”,而且更有“象外”無限的“象”之謂是也,就看你是否領悟,能否闡發。
我們具體來看這一段:“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你讀這一段,心中一定充滿欣喜之情,為什么呢?你會說,五顏六色,鮮艷奪目,多美呵!是呵,是美,但這美之所以打動你,是因為你希望生命的形態也像這樣五顏六色,鮮艷奪目。有的人有大志,希望做大科學家;有的人安于平凡,希望安分守己,過家常日子;也有的人愿意東奔西跑,不斷變換工作環境,雖無大的成就,但卻充分體會品嘗工作的樂趣。有的人外向,言語滔滔不絕;有的人內向,輕易不向人表露內心。但所有這些,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生命都像這些花兒一樣鮮活,飽滿,充滿生命的芬芳。你不能用一種生命形態去規范另一種生命形態,你也不希望這樣,猶如你不能因為喜歡桃花紅得像火,你就讓杏花、梨花都改變了顏色。你也許會說,我在讀這段文字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這些。是的,你在理性上不可能想到這些,但從格式塔心理學的異質同構原理來說,這些景色描寫卻潛在地符合、迎合了你生命形態的趨向。自然,我在前面已經說過,意境的本質屬性原本就是一個“空”字,給你以無限解釋的可能,而我的這種解釋,只是其中的一種。關鍵在于,你要有進行這種解釋的意識。
當然,解釋的無限不是解釋的任意,對象外之“象”的解釋要與“象”的屬性相吻合,桃花、杏花、梨花總是與美好、鮮活的生命形態相聯系,而不可能與惡劣、頹敗、死亡有絲毫關聯。
這種象外之象可以是一種生命形態,也可以是一種生命感覺。我們來看這樣幾句:“‘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這是一種充滿生命鮮活的溫情,足以使你飽受創傷的心靈、情感得到撫慰。人在社會現實生活中,總難免要受到和積累起許多委屈、傷痛,因之,特別希望得到一種溫情,這也是你讀到上面這段文字感到特別舒意的原因所在。
還有,這種象外之象還可以是某種生命的特質。你來看這樣一段描寫:“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連續兩三天的雨,本來是最讓人心煩的,但當這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時,再配以充滿生機的樹葉兒的綠,小草兒的青時,就讓人感到了生命的滋潤。而我們的生命,早已在社會的強行運轉中,枯涸了,干裂了,我們早就盼著友誼、溫情、情趣、理解等等滋潤我們的心靈了,而這種滋潤,“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式的“潤物細無聲”是再適合不過的了。而夜色,又在催旅人回家,光的黃暈造成的溫柔,細雨給人的滋潤,正是人心靈所渴求的家園。最妙的,還有這樣幾句:“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稀稀疏疏,讓人感到了宇宙的大與人的小,但“靜默著”,又讓人感到了人因生命的滋潤、家園的安寧而底氣充沛、中氣十足。
不同的景,蘊涵著對生命的不同的描述與理解,這正是作者選擇、搭配不同景色的自覺或不自覺的內在的理路,也許作者自己也意識不到這一點呢,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生命感覺按照自己的藝術理解去寫。
作者在文末還寫到了“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壯的青年”,都給人以極大的生發空間,只是相對于前面,寫得更為簡約,這種詳略的搭配也同樣可以作如是觀。
象外之象中前面的“象”,是具體的自然之象,后面的“象”則因為讀者的閱讀而被充填進了社會與人生的內容,而這樣的一種充填,又由于讀者的各自不同,所充填進去的社會與人生內容又各各不同,從而在讀者的閱讀過程中,極大地擴大、豐富了作品的意蘊,也由于后面“象”的存在,使前面的“象”顯得既空靈又充盈,從而使文章雖然十分短小但卻含意無窮,給人以不盡的回味,這正是寫景詩文所構成的意境的魅力所在。《春》的藝術魅力也正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