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精選13篇)
《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篇1
讓人物引燃激情用激情燃燒學生──《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山東省鄒城市兗礦集團鮑店礦校 榮維東
【教學目標】
1、學習鄧稼先舍身許國、英勇無畏的精神和不計名利、無私奉獻、忠誠純正的人格。
2、感受本文凝練蘊藉激情涌動的語言。
【教學方法】
讀──品──演──說/多媒體渲染和流程整合。
(屏幕上播放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電影畫面)
師:同學們,這是關于什么的電影畫面?(幻燈片)
中國人就是從這一天起開始擁有了“鐵的脊梁骨”挺直了腰板。
生:原子彈爆炸!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師(飽滿激動地):是的!同學們,我們剛才看到的就是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時,在西北大漠,羅布泊那驚天動地的一幕,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那激動人心的場面!這是足以讓全體中國人揚眉吐氣欣喜若狂的場面;這是一個醒來的民族震天動地的吶喊!這是足以載入我們中華民族5000年輝煌歷史的偉大時刻,這是中華民族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詩篇。就是這撼天動地的一聲巨響,一個東方巨人徹底站在了世人的面前!當晚10時,消息傳來,北京街頭,萬人空巷,尤其那些飽受外國侵略者凌辱的老一代人更是熱淚盈眶、奔走相告(語調興奮哽咽地):我們中國人也有自己的原子彈啦!外國人再不敢欺負我們啦!中國再也不會有八國聯軍入侵、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殺啦!……。
有人說:原子彈是一個民族“鐵的脊梁骨”。就是從這一天開始咱們中國人挺直了腰板。
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歐洲的一個餐館里,中國的服務生再也不向外國人下跪;就是從這一天起,國民黨的前代總統李宗仁的門前再也不見垃圾如山(他們說有如此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應當贏得尊重)!就是從這一天開始咱們中國人說話有了分量!全世界每個人心靈的天平上都稱出了“中國”這兩個字的重量!……
今天就讓我們結識一位為我們中華民族鑄造了“鐵的脊梁”的人──中國的“核彈之父”、“兩彈元勛”:鄧稼先!(板書)
本文的作者是誰?干什么的?他和鄧稼先什么關系?知道的請回答──(板書:楊振寧)
生1:楊振寧。
生2:作家……(教師點擊有關圖片)
師:作家嗎?
生: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
師:(贊許)那么他和和鄧稼先什么關系?
生1:同學、朋友。
生2:同鄉
他們是 同鄉
同學
情同手足的
好朋友
一個獲諾貝爾獎
蜚聲世界半世紀
一個為國造核彈
隱姓埋名28年
師:對,他們倆從小在清華園就是鄰居,又是中學、大學一直到留學美國的同學,一對有著50年與友誼的朋友,情同手足,親如兄弟,那么他寫的這篇回憶錄一定別有一種真切的情感在里面。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勾畫出你認為的2-3個關鍵詞語。然后按照“我發現……這個詞重要(好、關鍵),因為……。”的句式組織好語言,同座之間可以進行交流,準備精彩發言交流。(點擊圖片)
1、速讀全文,在其基礎上,勾畫出2~3個關鍵詞。
2、按照“我發現……詞語關鍵(好、重要),因為……”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發言交流。
生:(開始速讀)……
師:(巡視指導:)。勾畫評點是一種極好的讀書方法,好多名人都用如:錢鐘書、毛澤東等,遇到關鍵詞、好句子畫出來,感悟寫在書眉、邊角、行間……。(有的學生離書太近、手放在書面上、或者讀出聲來都一一糾正),這樣不利于提高讀書速度,正確方法:端身坐直、擴大視幅、一目十行、抓關鍵詞……。
師:(巡視督促個別學生,與個別同學交流,先讓他私下里講講,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應變)好有不少同學看完了,也勾畫出了,下面請一位同學說說──
生1:我發現“任人宰割”這個詞重要,因為他寫出了舊中國遭受列強侵略、壓迫的現狀。讀來讓人悲痛、傷心,也為當時中國的處境擔憂。
生2:寫出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生3:(補充)我發現它,還寫出了鄧稼先的歷史作用和“巨大貢獻”。
師:什么貢獻?
生:造原子彈。
師:于是中國人就……
聲:由“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師:這位同學說得真好!板書:任人宰割(橫寫)────站起來了(豎寫),箭頭上面寫:鄧稼先。是的,正是由于千千萬萬像鄧稼先這樣的英雄人物的努力才使得中國由一個“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變成了一個令人敬畏的東方巨人!
鄧稼先 站
任人宰割 起
原子彈 來
了
!
師:研制原子彈之前的中國飽受欺侮,割地賠款、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青少年的鄧稼先就是在這樣的中國長大的。就是下面請看一組幻燈片:(播放時局圖、八國聯軍入侵、日軍屠殺抗日民眾等畫面)。有什么感受?
生:氣憤
生:痛苦,悲慘
生:落后就要挨打!
師:所以,中國要翻身、不再受欺侮,就必須造原子彈!(板書:“原子彈”在箭頭下面)。──其實,“任人宰割”這個詞在文中出現了好幾次,作用也不一樣,大家讀書時注意。那么,其他同學還找了那些詞語?
生:我發現“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個詞很關鍵,也很好。因為它概括了鄧稼先為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不辭辛勞、舍生忘死的精神。
師:這個詞原來寫誰的?怎么解釋?還有瘁?已?
生:諸葛亮。這個詞形容人干事非常勞累辛苦。瘁:勞累;已:停止。
生:我發現“忠厚樸實,沒有私心”是關鍵詞,因為它寫出了鄧稼先的性格。
師:這樣的性格對鄧稼先在十年動亂中領導研制原子彈有什么作用?
生:因為他沒有私心,大家都信任他。
師:因而……(用書上的話就是)
生:“有能力說服兩派繼續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研制出了氫彈”
師:(展示原子彈、氫彈的照片)。
師:好!同學們肯定還有自己的發現或者自己認為關鍵的詞語,我們就不一一說了。下面請同學們跳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你認為最能揭示鄧稼先精神和人格,并令你深深感動的關鍵的句子。然后按照“我發現……句子特別感人(或關鍵、重要),原因在于……”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再次閃亮登場發言。
一、跳讀課文
1、標示出你認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鄧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來。
2、然后按照“我最感動的句子是,原因在于它……”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再次發言。
找出來后也可以同座前后自由組成小組交流自己的想法,使自己的答案更豐富更完備。
生1: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原因在于它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一個大的歷史背景上寫,形象地表明了中國由“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的巨大轉變作出的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了本文的主人公,引起下文。
師:很好!既說出了含義又說出了作用。
生2:我發現“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原因在于作者表達了自己隊鄧稼先研制出原子彈的激動感情。
師:誰補充?
生:他還為我國獨立研制出原子彈感到激動。
師:對!我國的原子彈是在歐美國家嚴密封鎖,蘇聯撤走專家資料的極端艱巨的情況下取得的。因而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生3:我發現“1986年5月鄧稼先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感動了我。原因在于它……
師:用剛才的一個詞概括就是:
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生4:我發現“我不能走”一句特別感人。原因在于它充分體現了身先士卒,奮不顧身,勇擔風險的崇高獻身精神。
師:對,我們的兩彈元勛,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有一次核彈出了事故,沒有爆炸,應該到爆心去找。別人去,他不讓。他說:原子彈是我設計的,什么毛病,我自己知道。你們去了,白受輻射;再說你們還年輕。于是自己獨闖爆心,竟自己抱回了原子彈,也就是那一次他身體受了巨大的核輻射,埋下了以后的禍根。
這句話怎么讀?
生:(表演讀)。
生:(再讀)(決絕、無畏、英勇地)──“我不能走!”
師:好!還有其他重要的句子嗎?
生5:我發現“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很感人。原因在于它突出、強調作用,高度贊揚了鄧稼先的崇高品質。讀完這兩句,寫出了作者的敬仰贊美的感情。
生6:我發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自己走過的路。這是他的性格和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他寫出了鄧稼先為了原子彈不后悔……
師:這句是從一個相知很深的老朋友的角度,對稼先至死不渝,無怨無悔、為國奉獻性格的贊美。“我們應為稼先慶幸”,作者說他是“永恒的驕傲”。表達了對稼先所選擇人生道路的贊美和欽佩。同學們肯定還有許多發現,諸如在內容的取舍、結構的安排、描寫方法、修辭手法以至標點符號上等。我們不再一一交流。再如本文在語言運用上也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大家課下體會時細心體會。我們下節課再討論。那么,鄧稼先是在一種什么環境中進行原子彈和氫彈研制工作的呢?請找一下在文章的那一部分有描寫和介紹?
二、朗讀
1、《吊古戰場文》:悲壯慘烈
2、排比:艱險的環境;過人的膽識;由衷的敬佩
3、“我不能走”:身先士卒,奮不顧身、勇擔風險的高尚品格
4、五四歌詞:時代精神和壯志豪情。
生: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師:對。這一部分很有激情。我們來朗讀一下并體味其中的情感和內涵。先來讀《吊古戰場文》一自然段怎樣?用一兩個詞說說情感基調如何?師生(一起):朗讀《吊古戰場文》。要注意幾個字如:……。然后一起說說感覺如何?
生:荒涼、神秘
生:悲壯、慘烈
生:慷慨激昂
師:作用?討論一下,要快!一分鐘!
生:烘托出鄧稼先和他們的同時極其艱苦惡劣的工作環境。
師:再朗讀一下下面的排比段應該讀出作者對鄧稼先的什么感情?
生:對其才能膽識的深深敬佩。
師:下面那段五四歌詞也很夠味,讀一下。因為他暗示出了塑造和形成鄧稼先那種堅毅無畏品格的時代精神和壯志豪情。一起讀:──
師生:(激昂慷慨地)(大家都互相感染著并被感染著)
師:糾正幾個字音:燕然勒功,至今熱血猶殷紅。我們進入第四個節目表演──看大屏幕:
三、表演采訪活動
場景一:1950年,鄧稼先以極其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美國普讀大學的博士研究生,他極其刻苦,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做完了博士論文,1950年在他獲得博士學位的9天,面對美國高薪待遇、優越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的挽留,毅然決然的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在普度大學的畢業典禮上,鄧稼先和普渡大學的校長有這樣一番話:請小組討論設計一下。
三分鐘準備,前后六人一組,推選一個校長,和一位同學扮演稼先,大家設計約幾句臺詞。(教師參與幾個小組討論設計,并幫助推選任務設計臺詞如:某某高大威嚴以看就像個校長;某某老成忠厚一看就像稼先……)
(3分鐘后。開始──)
師: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普渡大學1948級學生鄧稼先博士學位授予儀式現在開始──下面請校長先生致詞:
校長:在此我榮幸的宣布1948級學生鄧稼先博士學位授予儀式開始。鄧先生是一位來自遙遠的東方文明國度──中國的學子。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中國人那種忠厚樸實、刻苦勤奮剛毅執著自強不息的民族性格。他用了僅僅1年8個月的時間就讀完了所有的學位課程,修滿了學分,用了2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高質量的博士學位論文。經學校學位委員會一直以全票通過授予鄧稼先先生博士學位,大家向他祝賀!
鄧稼先:謝謝校長先生的褒獎,這種褒獎其實是對于我那個有著5000年悠久文明歷史的偉大的國家的贊譽。大家知道我的祖國歷經戰亂,非常貧窮落后,可是正因為如此我才更因應以加倍的努力學好科學知識去報效自己的祖國。在此我感謝我們學校對我的栽培和教育,我要感謝我得導師對我毫無偏見的關愛和指導,還有近2年來給過我幫助的我的師長和朋友,唯有他們的支持幫助我不會有今天的成績。
校長:鄧先生,你們的國家現在還很窮,我們美國歡迎象你這樣的高材生留下來。我打算推薦你到美國最好的研究所工作,那兒待遇優厚,設施一流。另外我還可以推薦你到美國哈佛大學進行訪問研究,再過一年,你就站在了世界物理學科的最前沿。
鄧:謝謝校長的一番美意和盛情挽留!可我的國家剛剛建立,百廢俱興、百業待建,正需要我。我來過貴國就是學成以后為他效力。我要回國研究我們的原子彈,改變我國貧窮落后,被動挨打的局面……
師:(示意停)能在這個場合說研制原子彈嗎?
生:不能!
師:這可是屬于高度機密的事。否則的話就像錢三強那樣被美國國防部和海關給扣留不能回國了。目前核彈研制也屬于最高的國家機密。核彈之父鄧稼先的秘密一直保守著,直到整整28年后的1986年──
(高度激情和沉痛地)1986年5月,我們的“兩彈元勛”──鄧稼先由于常年超負荷工作,由于超過常人成千上萬倍核輻射,內臟和身體都已經嚴重損傷,他的癌癥發現時已經到了晚期,他的生命已經到了終點!頂多還能支撐一個月的時間!雖然國家組織的最好的專家予以搶救,可是已經無力回天!我們的核彈之父知道后只是說:“我知道之一天回來的,沒想到回來得那么快。”──他這時正忙于撰寫我國未來核彈發展建議書……
一顆科學巨星行將隕落!中央緊急決定:對這位已經隱姓埋名28年功勛卓著的“兩彈元勛”核彈之父的生平資料予以“解密”──讓公眾和國人在他生命行將結束的時刻,了解到,認識他!(教師眼睛模糊熱淚奔流聲調哽咽顫抖)也表達一下28年來──一個日益強大起來的偉大國家──和他10億兒女,──對于這位默默無聞的民族英雄的深深敬意!
生:(大部分學生老師已經流淚,有的一連肅穆,教師內一片寂靜)
場景二:假如你是《東方時空-東方之子》欄目組的記者,(為了保護元勛的身體)只允許5分鐘,深入病房進行突擊采訪。請你精選問題,盡可能地“濃縮(元勛)一生的精華”(從核彈事業名利地位性格情趣等方面)。
(教師調整大家情緒,深入小組指導,發給小組一些資料,讓小組自定記者,討論后精選話題,進行采訪)
(推選一小組兩位同學上臺,鄧稼先坐著接受采訪)
表演紀錄:
記:鄧伯伯,您好,首先讓我表達全國人民對您的埋藏了整整28年的由衷敬意,作為我們的中國的核彈之父,當初您是怎么走上這條道路的?
鄧:你知道我生長在任人宰割的舊中國,在兵荒馬亂中度過的,深深我我們國家的貧弱挨打感到痛苦氣憤,從小我就懷著科技救國的理想。我的大學時代是在當時的“西南聯合大學”讀的,她由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組成,集中了當時中國各門學科最頂尖的學術精英。比如物理系就有王淦昌、錢偉長、錢三強、林家翹、彭桓武、王竹溪等一大批卓越的物理學家任教。抗日戰爭期間,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培養出楊振寧、李政道、黃昆、張守廉、朱光亞,等一大批杰出人材。他們都是我的師長和朋友。
記:當您的同學好友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名揚天下時,您當時正在大學默默教書,您是否后悔當初回國的選擇?
鄧:不后悔。回國是我非常慎重的選擇,因為我們的國家需要我。楊振寧師我從小的朋友和同學,我真的為他高興,他為我們中國人爭了氣。
記:您能否談談當初接受任務的感受?
鄧:1958年8月的一天,我被當時的9院(核武器研究院)院長錢三強叫到辦公室,他告訴我:中國要準備造一枚大炮仗,這項工作中央準備由他來負責。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我既興奮又激動,興奮的是我們國家要造那東西了,沒那東西別人就可能嚇唬你,欺負你。我激動是因為國家如此的信任我。我說:我能行嗎?錢院長說行,你一定行!從這以后他就在大學講壇、理論物理雜志、親朋好友們視線中消失了,人們只知道我“在外地工作”──可誰也不知我在研究原子彈,連我的父母、妻子和兒女都不知道,這是紀律。1967年我的母親臨死前拉著我的手說:我們國家爆炸原子彈了,我也沒說原子彈是我設計的!
記:整整28年來,您一直奔波在核彈理論和研制的第一線,那么苦?那么危險?工作性質使得的您犧牲了常人應該有的起碼的親情、友情,休息、娛樂、名譽地位等等,沒有節假日、不能親人陪伴,沒人知道您所作的一切,您是否感到過苦?
鄧:當你全身心的投入到一項偉大的工作中的時候這些都變得不重要了。我想的只是,雖然條件差,也要做出世界一流的工作。我們和世界發達國家還有距離。我們不要被人家拉的太遠。
記:您最快樂幸福的事是什么?
鄧:我國的原子彈核氫彈爆炸成功的時刻。能為自己的國家效力,看到自己的國家因了自己的工作而強大起來,日益受人尊重,國際地位越來越高這是我最欣慰的。
記:謝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祝您早日康復,國家和人民需要您!
師:剛才的一幕很感人。記得一位記者說過:“總有一些人讓我們淚流滿面。”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讓我們淚流滿面的人!──50年回國,別人問他帶回了什么好東西他說給父親帶了幾付尼龍絲襪,因為我們國家還不能生產,再就是一腦袋的原子核知識;由于工作性質高度機密,他一生很少留下照片,可他主動照相的一次卻是在岳飛“精忠報國”的匾額之前;它從沒空買家用品僅有一次為了接待楊振寧他上街買了一付印有“國慶十大建筑”床單;有好幾次他以以核武器院長的身份,命令別人離開,自己獨闖爆心“報”回了原子彈片,完全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他為我國設計研制了氫彈和原子彈的鄧稼先當年的獎金只有2元;他只臨時前的幾天,在家人的攙扶下才坐進國家給他配備的紅旗轎車,繞天安門廣場一圈。──表示他已接受了國家人民對他的心意……。
四、同學們,你讀了本文一定有許多心靈的震撼、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啟迪。我們應該為什么活著?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請用一句話談談學習本文后,你的感想?
(視時間5~6個同學發言)
生1:我要向核彈之父鄧稼先那樣刻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練好本領,為過效力!
生2:我要想鄧稼先那樣不為名不為利,為祖國為人民獻出自己的一切!
生3:我要做鄧稼先那樣忠厚純正,沒有小心眼的人。
生4:我要向他那樣做一個一生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人。
生5:我要為我們國家研制新型的核彈,來保衛我們的國家安全。
生(女)6:我要做鄧稼先第二。
師:那你就是中國的核彈夫人,真了不起!不過發展核武器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擁有核武器只是出于自衛。我國政府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且一再1996年7月26日,鄧稼先逝世十周年的那天,正式宣布暫停一切的核試驗。并簽署和積極執行聯合國核不擴散公約。不能沒有核武器;我們擁有核武器是為了維護世界的和平維護我們國家的主權!好,今天的作業:
五、作業:
1、積累字詞和抄寫動人的句子在作業本上。
2、上網搜索查詢“鄧稼先”有關的網頁,篩選有用的信息和文章、圖片資料,開展“我了解到的兩彈元勛──鄧稼先”的專題活動,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進一步采訪撰寫《鄧稼先》的傳記和劇本,一定會極其感人和成功,到那時別忘了給我一本……。
同學們,記得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在一首寫給鄧稼先的詞中說:“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是的,就是憑著這種不圖名利、精忠報國的品格老一輩革命家科學家為我們新生的共和國奠定了堅實的根基。今天我們的國家仍然生活在別人的威脅下,我們比起歐美國家還有差距,同學們只有象鄧稼先那樣赤誠報國,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繁榮富強!下課!
《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
1. 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3. 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
探究文章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課前準備:
1. 閱讀課文,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預習生字、生詞。
2. 布置學生廣泛搜集鄧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時
一.導入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著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檢查生字、生詞預習效果。
二.整體感悟
1. 速讀課文,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 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 教師評議學生發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
1. 從文中找出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圈出其中的關鍵語句。
a. 瀏覽課文,找語句,圈出詞語。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找出的語句。
b. 教師集中討論結果: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節,第二部分最后兩小節,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節,第四部分最后一小節,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時代的歌,第六部分。
2. 以第三部分為范例,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a. 以上語句或語段,大多運用議論、抒情表達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達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現在,我們通過第三部分的探究來認識這一點。]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兩小節中的關鍵詞語,說明這些詞語各自概括了這一部分的那些內容,說一說這樣表達思想感情有什么好處。
b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2—3分鐘,然后組織全班討論交流。
c. 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評議、肯定:
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贊美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樸實”。
“奉獻精神”,“理想黨員”——概括并贊美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沒有私心”。
品格使人們絕對相信他:說服兩派繼續工作,制成氫彈;說服工宣隊、軍宣隊隊員。
d. 作者在敘述鄧稼先的氣質品格時,為什么要提到奧本海默?
全班討論,教師歸納:運用對比手法,既可烘托突出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品格,強調他跟奧本海默氣質品質不同;又能肯定他們為國家功臣,同屬偉大的科學家。
e. 小結:
作者在敘述的基礎上議論抒情,使議論抒情的語句內涵豐富、情感真摯;對比烘托手法的運用,使敘述內容更加具體充實,讓讀者更鮮明地感受鄧稼先中國人的氣質品格。這就使第九、第十兩小節既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又飽含贊美深情,富有感染力。
3. 學生自主選擇其他部分,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兩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四.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并參與解答問題。
五.鞏固拓展
1. 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那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 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你對他的情感。
六.評議總結
回顧學習內容,自結學習收獲。
《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篇3
教學要求: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詞,并理解兩個古詩文小段。
2.體會課文語言乎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3.能夠靈活運用速讀、默讀、朗讀等閱讀方式閱讀課文。
4.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并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教學時間:二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了解課文背景 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
一、背景說明。
1.關于“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后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2.關于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3.關于楊振寧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涌現出來的一代杰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二、解釋下列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
鄧稼jià先 元勛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盡瘁cuì 選聘pìn
無垠yíng 殷紅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跡英勇悲壯,非常感人。歌:歌頌,贊嘆;泣:流淚。
元勛:立大功的人。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
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馬革裹尸:用馬皮包裹尸體。指英勇作戰,死于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復;窮:窮盡。
三、總體內容把握。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設有小標題。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 1898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管窺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而~個世紀后,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在這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早晨,新中國帶著從黑夜走出的迷們,披著朝陽的霞光,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國母親有拳拳之心的兒子——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人品。奧本海默是一位出類拔草、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樸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說,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四部分,通過寫鄧稼先的誠懇周到及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復雜的情感,作者為民族而自豪,為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高度贊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著與勇敢。通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吊古戰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凄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的邏輯思維、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又令常人難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險。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給鄧稼先的贊歌和挽歌,同時也是一首唱給祖國的頌歌和戀歌。
四、作業 :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分析課文、總結課文
教學步驟 :
一. 閱讀分析課文:
(一)默讀第一部分。說說為什么要概述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
文章開頭列舉中國一百年前的歷史對于表現人物的作用:通過鮮明的對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創造的偉大成就,從而把鄧稼先的貢獻放在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之中——中國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為我們有了強大的國力,而由鄧稼先領導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無疑是這之中最閃亮的一筆,突出了鄧稼先的貢獻之大。
(二)默讀第三部分。說說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并說說鄧稼先的性格特點。
作者將美國和中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奧本海默與鄧稼先作對比的目的:他們是從兩個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長起來的科學家,作者的意圖顯然不是要褒貶某人,而是通過對比,使鄧稼先的氣質和品格呼之欲出。
(三)默讀第四部分。說說你對“事后我連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我始終想不清楚”這句話的理解。
樸實的語言中蘊含著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動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系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引起的感情震蕩,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獨立地設計出中國的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語言簡練,蘊含豐富。 (還有其他的句子,請同學們在書中找一找,并體會體會。)
(四)朗讀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讀《吊古戰場文》的原文和譯文。譯文如下: 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象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群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凄涼,明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返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身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猶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夜沒在這里,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參數的時候…… 又要有穩健的判斷”這組排比句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說說在戈壁灘上搞核武器試驗有哪些困難。
(4)體會《中國男兒歌》的壯美。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這一部分集中寫了鄧稼先之所以成為“兩彈元勛”,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以及甘為科學事業獻身的精神,同時這一部分語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詩文引用、有排比的運用、有環境描寫、有人物的生動事例,也有對鄧稼先的心理探求。
(五)朗讀第六部分。體會第2~5節的排比所抒發的強烈的感情。
二. 總結課文:
(一)、深刻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記敘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評傳,而是以民族文化為背景,以民族情結,私人友愛為基調,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敘寫了一個淳樸謙遜的科學工作者的奮斗歷程。同時文中還插入了幼兒讀本、詩歌電報書信等內容,抒發了對鄧稼先的贊頌之情。本文作為一篇回憶性散文,可以說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題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華文化,就能孕育像鄧稼先這樣的優秀兒女,也正是因為有了鄧稼先一類的杰出人物,我們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寫作特色
1、樸實無華、平白流暢的語言風格,結合長短變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蘊含了深厚的情感,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六個部分各有各的重點,同時又連成一個整體。
三、課后練習部分解答:
練習三:文章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作對比,旨在更生動形象地表現出鄧稼先的人格魅力,同時也為了說明鄧稼先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性格和品質,與他所生長的社會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而進一步說明了鄧稼先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的必然性。
四、作業 :
課后練習:三、四
《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篇4
《鄧嫁先》同步練習
1.測一測你的注音速度。
宰( )割( ) 籌( )劃( ) 彷( )徨( )
仰( )慕( ) 可歌( )可泣( )
2.相信你能給下列詞語以合理的解釋。
馬革裹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縈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糾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列詞語造句。
可歌可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鮮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之無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鋒芒畢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喻戶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婦孺皆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馬革裹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考慮考慮在寫鄧稼先以前,文章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5.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的作用是什么?
6.“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闡述這兩句話。
7.“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8.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于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
參考答案:
1.zǎi ɡē chóu huà pánɡ huánɡ yǎnɡ mù ɡē qì
2.見課本注解 3.略
4.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5.“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實”“真誠坦白、從不驕人”“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
6.根據自己的理解,教師點撥、言之成理即可。
7.略 8.略
基礎知識題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鄧稼先( ) 宰割( ) 鮮為人知( )呼嘯( ) 籌劃( ) 摯友(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①鮮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家喻戶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詞語加點字的讀音不完全一致的是a.試卷 卷宗 開卷有益b.間接 間諜 親密無間c.強大 強調 強詞奪理d.處分 處理設身 處地4.依次填在橫線上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①物理直覺 ②數學見地 ③勇進的膽識“粗估”參數的時候,要有__________;籌劃晝夜不斷的計算時,要有__________;決定方案時,要有__________,又要有穩健的判斷。a.①②③ b.②①③c.③①② d.③②①5.本文是一篇_________散文。作者將人物的生平、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描寫、評價,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_________和對民族的_________。參考答案:1.jià zǎi xiǎn xiào chóu zhì2.略 3.c 4.a5.回憶 人生經歷 偉大貢獻
《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篇5
一、激情引入法
教師先播放99年9月中央為“兩彈一星”有功人員授勛的有關報道,然后介紹一些與之有關的具體事件。這些事件可以是鄧稼先,也可以是其他從事過核武器研制工作的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的事跡。他們忘我的奉獻,不慕榮譽與金錢的高尚品德和個性魅力會激起學生們的閱讀興趣,使他們愿意了解這些英雄人物。這是我們開始進行課文學習的最好時機。
二、質疑引入法
1.從描寫方法上質疑
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記念劉和珍君》一課中作者刻畫人物都采用了哪些方法?然后教師比較全面地介紹有關描寫的知識。最后指出本課要學習的主要描寫方法是側面描寫和語言描寫。學生在學習之前就明確了學習重點,他們在閱讀中一定會心中有數,引起重視。
2.從內容上質疑
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學習李華的《吊古戰場文》,讓學生留下“人類在這里是難以生存”的印象。然后教師指出,我們老一輩的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在這里建立起我國第一個核實驗基地。這時,學生會質疑,會驚訝,而教師正好借此引導學生到課文中尋找答案。
《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的:
1. 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3. 體會課文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教學重點:
1. 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教學難點:
1. 理解兩個古詩文小段。
2 體會課文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著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一)、背景說明
1.關于“兩彈一星”: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后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2.關于鄧稼先:
鄧稼先,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二)、解釋詞語,并注音:
鄧稼jià先 元勛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盡瘁cuì 選聘pìn 無垠yíng 殷紅yān
詞:見課文。
二、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結構, 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 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 教師評議學生發言,歸納討論意見:
三、分析理解
1、文章的結構形式有何特點?提示:由一個引子和冠以小標題的三部分主體內容共同組成。
2、課文主要表現了鄧稼先什么精神?
提示:(1)對祖國、對民族鞠躬盡瘁,無私奉獻。
(2)干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犧牲、不求名利、甘當無名英雄。
(3)為人真誠謙虛、樸實坦誠。
(4)搞科研有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定的意志和堅強的信念。
3、文中多處寫到核武器研制的艱苦環境,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突出環境的艱苦,更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崇高精神。
本文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四、作業:
思考課后第一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明確本節課教學要點
二、整體感知:
1.從文中找出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圈出其中的關鍵語句。
(瀏覽課文,找語句,圈出詞語。在此基礎上全班討論交流找出的語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節;
第二部分最后兩小節;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節;
三、研讀欣賞:
1.以第三部分為范例,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a.以上語句或語段,大多運用議論、抒情表達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達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現在,我們通過第三部分的探究來認識這一點。]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兩小節中的關鍵詞語,說明這些詞語各自概括了這一部分的那些內容,說一說這樣表達思想感情有什么好處。
b .四人合作小組討論2—3分鐘,然后組織全班討論交流。
c. 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評議、肯定:中國“傳統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贊美鄧稼先“忠厚平實、真誠坦白、樸實”。 “奉獻精神”,“理想黨員”——概括并贊美鄧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沒有私心”。 品格使人們絕對相信他:說服兩派繼續工作,制成氫彈;說服工宣隊、軍宣隊隊員。
2.默讀第一部分,說說本段的作用?
3.默讀第三部分,分析鄧稼先的精神,并說說他的性格特點。
四、拓展延伸:
1.學生自主選擇其他部分,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在征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著重研究兩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 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那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3. 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你對他的情感。
五、總結課文:
(一)、深刻體會作者深沉的愛國主義感情。
(二)寫作特色:
1、樸實無華、平白流暢的語言風格,結合長短變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蘊含了深厚的情感,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六個部分各有各的重點,同時又連成一個整體。
《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篇7
課 時 計 劃
備課時間:( )周星期( )
教出時間:( )周星期( )
2005年 上 期 總第( )課時
計劃 課時
第 課時
課題: 鄧稼先
教學目標 :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詞,并理解兩個古詩文小段。
2.體會課文語言乎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3.能夠靈活運用速讀、默讀、朗讀等閱讀方式閱讀課文。
4.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并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方法:引導 討論 理解
教學資料:網絡下載有關鄧稼先的資料打印成材料發給學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了解課文背景 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
一、背景說明。
1.關于“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兩彈”中的一彈是原子彈,后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星。
2.關于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3.關于楊振寧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涌現出來的一代杰出物理學家中在理論和實驗兩方面都有影響的物理學家之一。
二、解釋下列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
鄧稼jià先 元勛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盡瘁cuì 選聘pìn
無垠yíng 殷紅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跡英勇悲壯,非常感人。歌:歌頌,贊嘆;泣:流淚。
元勛:立大功的人。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
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曉:知道。
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馬革裹尸:用馬皮包裹尸體。指英勇作戰,死于沙場。
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復;窮:窮盡。
三、總體內容把握。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設有小標題。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 1898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管窺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而~個世紀后,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在這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早晨,新中國帶著從黑夜走出的迷們,披著朝陽的霞光,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國母親有拳拳之心的兒子——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人品。奧本海默是一位出類拔草、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樸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說,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四部分,通過寫鄧稼先的誠懇周到及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復雜的情感,作者為民族而自豪,為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高度贊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著與勇敢。通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吊古戰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凄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的邏輯思維、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又令常人難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險。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給鄧稼先的贊歌和挽歌,同時也是一首唱給祖國的頌歌和戀歌。
四、作業 :
完成課后題1
《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篇8
鄧 稼 先
省錫中 浦健
[設計思路]
本教學設計遵循“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這一原則,學生先自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思想內容,說出自己的閱讀體驗,提出自己的閱讀見解;再在小組里選讀、交流、質疑,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科學巨人的獻身精神和“純正”人格,獲得人生啟迪;最后,朗讀文章,品味語言。
[教學目標 ]
1、自讀課文,查資料了解鄧稼先,感受科學巨人的獻身精神和“純正”人格,獲得人生啟迪。
2、熟讀課文,理解并概括文章內容,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朗讀課文,體會文章飽含感情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難點]
找出文章中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教師展示預先準備的中國第一枚原子彈、氫彈實驗的照片和相關的新聞報道(有條件的可以播放相關的影像資料)。
教師:誰來說說原子彈、氫彈實驗成功的重大意義。(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教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楊振寧的回憶散文《鄧稼先》,感受這位科學巨人無私的獻身精神和“純正”的人格魅力。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速讀課文,概括每個小標題下的具體內容。
教師指導:概括文段的內容可以用下列形式A.用文段的中心句;B.抓住文段中的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話連綴成句子;C.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完全用自己的話概括。
2、分組討論:全文共有六個部分,第一部分和第六部分跟文章的中心內容關系并不緊密,能否去掉?
明確要點:A.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把鄧稼先放在中國近百年的歷史中來寫,既讓讀者更清楚了解鄧稼先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所做的巨大貢獻;也是作者“大手筆”的體現。B.第六部分是全文的總結,更是鄧稼先光輝一生的寫照,也是作者與鄧稼先友誼的寫照。
三、研讀探究
1、從文中找出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段,反復朗讀,說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歸納:第一部分最后一小節,第二部分最后兩小節,第三部分第九、十小節,第四部分最后一小節,第五部分第五小節,第六部分。表達了作者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通過找抒情的語段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一方法最簡單、最直接,學生最易掌握,此教學環節不但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而且教會學生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
2、精讀課文第三部分,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好處。
讀:有感情地朗讀第三部分;
辨:哪些語段是記敘,哪些語段是議論、抒情;
析:記敘語段和議論、抒情語段內容上有什么聯系?
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有什么好處?
悟:對我們的寫作有何借鑒意義?
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歸納:在記敘基礎上抒情、議論,情感更真摯感人,觀點更讓人信服;如果沒有記敘作基礎,那么抒情、議論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四、鞏固拓展
1、討論:鄧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質值得你學習?
練筆:敘述你所知道的鄧稼先的故事,發表你的看法,表達你的感情。
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歸納:鄧稼先是一位才華出眾,意志堅強,信念堅定,敬業愛國,人格純正的科學家。
五、布置作業
課后結合課文后思考練習進一步閱讀課文。
《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篇9
11 鄧稼先
楊振寧
教學目標 :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課文內容,發現課文中精妙之處。
3、學習鄧稼先熱愛祖國、默默奉獻的優秀品質。
課型:新授課
教法:朗讀、合作探究
教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新課
(以學生搜集鄧稼先的故事導入 )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楊振寧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三、檢查預習情況。
四、授新課
(一)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說出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
3、教師評析學生發言,歸納討論意見:
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重點研讀。
1.教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你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句段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現……(詞語、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2.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后發言討論。
3.全班交流,教師補充完善。
4.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三)質疑問難
鼓勵學生提問并參與解答問題。
(四)拓展練習
(1) 全班討論:你認為鄧稼先的哪些品質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2) “和科學家心靈的碰撞”,超越時空,采訪“兩彈元勛鄧稼先”,一名同學作鄧稼先,其他同學設計問題提問。
(五)評議總結。
回顧學習內容,自己總結本節課的學習收獲,參與學習的主動程度。
五、布置作業 :(任選一題)
1、敘述你收集的鄧稼先的故事,加上簡要評論,表達出你對他的情感。
2、搜集楊振寧的故事。
《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篇10
鄧稼先 楊振寧
教學目標 :
1、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 了解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學習他的偉大精神;
3、 學習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4、 積累“可歌可泣”“當之無愧”等詞語。
教學重點: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本文通過對比表現人物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題。
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
2.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
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
3.“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闡釋這兩句話。
4.“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二、
1.讓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先把認為比較精美的詞語用小圓圈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現……詞語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組織好語言,準備精彩發言。
2.同學們閱讀課文,然后發言討論,教師補充完善,歸納出下列詞語的妙處:
任人宰割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3.教師:請同學們運用跳讀的方式再次快速閱讀課文,先用波浪線把你認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標示出來,然后按照“我發現……句子或段落寫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組織語言,準備再次閃亮登場發言。歸納學生發言:
如:我發現“對這一轉變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這一句美妙,它的美妙在于這句話在本部分的末尾,顯得突出、醒目。作者把鄧稼先這位科學家放在中國一個世紀的歷史背景上,運用蒙太奇手法,逐步把鄧稼先的特寫鏡頭推到讀者面前,形象地表明了對“中國人站起來了”這一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深遠的巨大轉變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就是鄧稼先,指明了核心人物,突出了寫作的中心,開啟下文。
三.教師:讓學生談談諸如在修辭手法上、標點符號上、結構安排上、描寫方法上的有關發現,,請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語言陳述出來。
引導學生品味文中的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和細節描寫等,教師總結歸納出下列內容:
①本文在語言運用上頗具特色。排比的運用,節奏感鮮明,增強了語言氣勢;對比的運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長短句的結合,又使文氣活躍,抒情味濃厚,感染力強。
②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采用“橫式結構法”,巧立主題式的小標題,運用“板塊”并列的結構,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杰出貢獻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從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讀來令人仰止。
四.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用的是發現閱讀法,它也是一種科學的閱讀方法,是寫讀書筆記的一種模式。閱讀散文、小說等形象性的文學作品會經常用到它,它能讓我們體驗到閱讀發現的樂趣,培養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中多加實踐。
第二課時
一、 讀課文,探究問題
1.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句式多變。有時句式十分整齊,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句式的運用完全服從于表現感情的需要。你能舉出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嗎?
有時句式十分整齊,例如“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部分,舉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又如“‘兩彈’元勛”部分,按時間順序介紹鄧稼先的簡歷和貢獻,句式也相對整齊;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較整齊。
有時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例如“鄧稼先與奧本海默”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和為人,長句和短句就交錯 使用。
句式多變,是為表達思想感情服務的。句式排列整齊,往往造成一股氣勢,好念,讀者印象深刻。長句與短句交錯使用,形成一種交錯美。長句便于表達較復雜嚴密的意思;短句顯得活潑,節奏快。結合起來用,有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
二.全文六個部分之間有什么聯系?
第一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個帽子。
第六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總結。
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
第三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
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
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三.為什么作者對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沒有作詳細介紹?
按理說,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對研制“兩彈”的巨大貢獻上。現在這樣寫,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學家,寫的也是大科學家,科學家寫科學家,著眼于科學精神、科學態度以及氣質、品格、價值觀、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體細節的描寫上。第二,作者與鄧稼先有著50年的友誼,寫這篇介紹鄧稼先的文章,包含著作者對老朋友的不盡的思念;同時,寫鄧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滲透著自己人生中某些與鄧稼先相同的東西。因此,這篇文章常常從作者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這個角度寫,這樣勢必就不會著力介紹事件的具體細節。第三,作者與鄧稼先雖然有50年的友誼,但分隔大洋兩岸二十余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會很多。加上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鋪開來寫。因此,像現在這樣寫,揚長避短,是很高明的。
四.作業
查找資料,寫《鄧稼先小傳》
《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篇11
知識與技能
了解楊振寧、鄧稼先兩位科學家的有關情況及一些相關的背景材料,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過程與方法
1.掌握本文以小標題連綴、相對獨立而又彼此關聯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寫作能力。
2.了解本文語言句式多變、情感真摯的特點,體會課文恰當地運用語言技巧表達思想感情的寫法,積累語言,增強語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鄧稼先把一切獻給科學、獻給祖國,不計較個人名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奉獻精神,爭做一個“大寫”的人。
重點
揣摩語言,把握句式特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
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間的深情,體會文章在記敘、議論基礎上抒情的好處。
1.文獻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資料較多,例如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我國的核武器研制史、“兩彈一星”研制者的相關情況、鄧稼先的生平資料、作者楊振寧的有關情況等等。教師宜指導學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課文的有關背景資料,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2.討論法。
課文朗讀音頻、多媒體課件、鄧稼先畫像等資料。
2課時
用多媒體播放第一顆原子彈升空后的蘑菇云畫面。(字幕:這是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時升起的蘑菇云)六十年代,中國上空連續升起了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所產生的蘑菇云,為新中國、為中華民族贏得了國際地位,使中國在世人面前樹立了一個全新的形象。在這期間,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多媒體展示圖片字幕:中華民族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的“‘兩彈’元勛”)今天我們通過他的摯友--楊振寧博士之筆一起走近這位杰出的科學家、愛國者--鄧稼先。
楊振寧,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共同發現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發表過約200篇科學論文和報告,代表作有《對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恒的質疑》《曙光集》《鄧稼先》等。
1.《吊古戰場文》譯文。
廣大呀,廣大呀!空曠的沙漠無邊無際,遼闊的荒漠不見人煙。河水像飄帶一樣彎曲流動,群山像犬牙一樣交錯在一起。幽暗啊悲慘凄涼,陰風悲號,天日昏黃。飛蓬折斷,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凍的早晨。各種飛鳥無處可棲,在天上亂竄;許多怪獸爭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長告訴我說:“這就是古戰場啊!常常有失敗的一方全軍都覆沒在這里。時常能聽到鬼哭的聲音,每逢天陰的時候,就會聽得更加清楚。”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音頻,學生聽讀。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
2.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思考一下課文主要講述的內容。
作者熱情贊美鄧稼先為國家、民族建立的功勛,表達了對鄧稼先的崇敬心情。
3.課文按小標題可分為六個部分,請同學們根據標題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中國自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時代開始的百年屈辱歷史,引出為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為研制兩彈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顯鄧稼先忠厚樸實、真誠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寫作者與鄧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訪華的經歷,表達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對鄧稼先的無比欽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艱苦與艱險,展現鄧稼先為了國家利益不計個人生命的獻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書信的形式,用評論性的語言高度贊揚鄧稼先一生的功績,表達友人對鄧稼先的贊頌與悼念。
這六個部分各有側重,但都是圍繞著“記錄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歌頌他默默無聞地獻身國防科研,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這一中心而組織起來的有機整體。這正體現了作者構思精巧、謀篇布局別具匠心的特點。
4.你認為鄧稼先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是一個熱愛祖國、勤奮刻苦的人。從他的刻苦鉆研、忘我工作、無私奉獻中可以看出。
1.在寫鄧稼先以前,為什么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可否去掉?
先概述我國近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是為了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所以第一部分是為歌頌鄧稼先所進行的必要準備,絕不能去掉。
2.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請概述兩人最本質的區別。
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更能鮮明地突出鄧稼先的性格品質和奉獻精神。他們最本質的區別在于性格和為人。奧本海默鋒芒畢露,而鄧稼先卻忠厚平實,從不驕傲。
3.為什么說奧本海默“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歡他的人也不少”?
因為他才華出眾、聰明過人,所以人們佩服他、仰慕他;但由于他經常打斷別人的報告、鋒芒畢露,所以不少人不喜歡他。
4.鄧稼先的學生時代是在動蕩不安的社會中度過的,為了求學他也曾屢遇困境。作者為什么在第二部分中對這方面只字未提?
第二部分的小標題是“‘兩彈’元勛”。作者是圍繞鄧稼先為民族核武器事業做出貢獻這一中心選取有關材料組織內容的。在鄧稼先64年的人生旅途中,他在1958年奉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生開始研究原子彈制造的理論,之后的28年間的經歷最能表現這一中心。作者很好地處理了材料與中心的關系,與中心無關的內容省略不寫,而且緊密圍繞中心的詳寫,反之略寫。
5.文中說“鄧稼先始終站在中國原子武器設計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線”。從第二部分看,作者是如何圍繞“始終”二字展開敘述的?
中國的“兩彈”事業始于1958年,鄧稼先是第一批投入此項秘密工作中的一位。28年后,直到他去世前的四個月,他還和于敏聯合署名寫了一份關于我國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作者列舉的幾段時間不光在共和國“兩彈”事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對于鄧稼先的一生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隨著“兩彈”事業的發展,鄧稼先的身體卻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他仍然堅持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作者用“始終”這個詞概括了鄧稼先的一生。
6.“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我所認識的”能去掉嗎?為什么?
不能去掉。因為作者不可能認識一個群體的所有成員,這表現了作者嚴謹求實的寫作態度。
7.鄧稼先能夠說服兩派不對吵對打,能夠解圍的原因是什么?
因為他沒有私心,人們相信他。
通過好友楊振寧博士的介紹,我們了解了“‘兩彈’元勛”鄧稼先對我國現代化國防做出的巨大貢獻。對于好友的無私奉獻、巨大貢獻,楊振寧博士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我們一起繼續走進課文。
1.第四部分似乎對突出鄧稼先的偉大沒有多少作用,作者為什么要安排此環節?
這一環節,以寒春事件,時時透出鄧稼先對自己的工作認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摯友世交,也決不犯規,這正是他為人忠正的反映。此部分的題目中用到兩個問號,這正是告訴讀者,自己為民族而自豪,為鄧稼先而驕傲。
2.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戰場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時該部分中還引用“五四”時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
文中引用唐代的《吊古戰場文》和“五四”時代的《中國男兒歌》更增加了鄧稼先精神的悲壯色彩,贊頌了鄧稼先就是“只手撐天空”的響當當的中國男兒。
3.作者將“百年屈辱”與“站起來了”比照在一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深厚的愛國主義熱情與對鄧稼先的無比崇敬。
4.作者說:“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試談談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這兩句話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奉獻精神的兒子”是指鄧稼先與鋒芒畢露的奧本海默有著根本的不同。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就講究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和睦相處,講究為人忠厚、謙虛、真誠、樸實。鄧稼先汲取了傳統文化的精華,并形成了自己的氣質和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是指“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相信他”,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領導、團結廣大人民一起前進,鄧稼先把這些奉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因此他是理想黨員。這兩句話流露出作者對老朋友的崇敬與贊揚之情。
5.錢三強選聘鄧稼先,葛羅夫斯選聘奧本海默,其實這樣的“伯樂”還很多,你能舉出幾個嗎?
如熊慶來選聘華羅庚、華羅庚選聘陳景潤。
6.作者為什么以“民族感情?友情?”為小標題?
標題看起來好像既沒有肯定是民族感情,也沒有肯定是友情。文章中最后一句“我始終想不清楚。”似乎作者并沒有對標題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是通過閱讀本部分,我們可以得出答案。當鄧稼先肯定地告訴楊振寧,中國人自力更生成功制造了核武器,并且沒有外國人的援助時,楊振寧“感情震蕩”“熱淚滿眶”,實際上楊振寧很清楚原因:他的強國夢,被他的同學實現了。這使他的祖國、他的同胞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一方面他為同學的成功而驕傲,更為祖國的崛起而自豪,作者把小標題寫成“民族感情?友情?”一方面吸引讀者,另一方面抒發了自己為朋友、為民族而驕傲自豪的感情。
7.給楊振寧造成“極大的感情震蕩”的原因是什么?
給楊振寧造成“極大的感情震蕩”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楊振寧沒有想到鄧稼先會對這么一件小事那么重視。鄧稼先的工作日程應該是排得滿滿的,他本可以把謠言的事放在一邊或讓別人去查找證據,但鄧稼先沒有這樣做,他親自找到周總理。待得到證實后,他從北京發信至上海,讓楊振寧在回美前夕得到確切的答案。另一方面,楊振寧雖久居海外,但赤子之心猶存。因此,當他看到鄧稼先的所作所為時,他為自己有這樣的摯友而激動,更為中國有這樣的好兒子而感到驕傲。這兩種感情已經合二為一,彼此交融了。
8.文章六個部分的小標題擬得怎么樣?介紹自己最欣賞的一個小標題,并說說理由。這些小標題給你怎樣的啟示?
這些小標題擬得新穎、概括力強,突出了本部分的核心內容和豐富意蘊。
第一部分“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個小標題如恢宏的畫面,給人縱深的歷史感,在這個廣闊的背景下推出鄧稼先,說明鄧稼先是對這一巨變做出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標題“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為心聲,一句簡短的話語,道出了鄧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氣概,有先聲奪人的表達效果。
這體現了作者取舍材料的高超藝術和謀篇布局的匠心獨運。
9.全文六個部分之間有什么聯系?
第一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個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10.課文有沒有詳細介紹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請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課文沒有詳細介紹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巨大貢獻。按照常理,鄧稼先是“‘兩彈’元勛”“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文章應把重點放在敘述鄧稼先對研制“兩彈”的巨大貢獻上,可作者卻沒有介紹事情的具體細節,而是著重敘寫鄧稼先的精神與氣質以及自己與鄧稼先的交往。之所以這樣寫,主要有以下原因:鄧稼先的功績誰人不知,再重復這些材料,顯得冗贅;何況自己與鄧稼先遠隔大洋二十余年,對鄧稼先工作的具體情況不可能了解太多,這樣可以揚長避短;再者,鄧稼先是自己50年的朋友,寫朋友,自然飽含著對老朋友不盡的思念以及對朋友的認同欽佩。
11.“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試說說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就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所以作者說,如果鄧稼先再次選擇人生,還會這么走。這兩句話總寫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
本文介紹了鄧稼先光輝的一生。高度評價并贊揚了鄧稼先的突出成就、人格精神和愛國品質。全文共六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
在近一百年來的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背景下推出鄧稼先。
第二部分(“兩彈”元勛)
簡要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
第三部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
在同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對比中來寫鄧稼先的個性與品格。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
作為中國人獨立自主地研制出原子彈而感到驕傲、自豪,從另一個角度寫鄧稼先貢獻之大。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寫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犧牲的氣概。
第六部分(永恒的驕傲)
總結全文,借電報、書信中的幾段話總體評價鄧稼先。
1.角度新。
一般的傳記作品習慣上以時代為序,描寫主人公一生的經歷或相關重要事件,表現人物個性和精神。但本文卻把人物形象的刻畫放在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之下,將人物命運和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強弱聯系起來,不僅刻畫人物性格、贊頌人物精神,而且還去探尋其緣由。這是本文一大特點。
2.內容新。
這一特點主要由以下幾個原因體現的:
(1)“兩彈”事業本身就帶有神秘色彩。
(2)作者與主人公的關系密切。楊振寧與鄧稼先同學多年。鄧稼先在美求學的時候,又與楊振寧共同居住。楊振寧所選取的事件或是親身經歷或是耳聞目睹,所以讀來真實感人。
楊振寧本人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物理學家,因此所選用的具體事例除了具有文學上的典型意義之外,在物理學上也是有代表性的。
3.手法新。
作者為了突出鄧稼先的個性特征,除使用動作描寫、語言描寫之外,還使用了對比手法(如第三部分)和間接描寫(如第五部分)。
鄧稼先
回顧歷史--激發愛國熱情
概述生平--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對比性格--陪襯鄧的高尚品格奉獻精神
感情震撼--為朋友為祖國自豪,突出鄧貢獻之大
敬業精神--寫偉岸的人格
永恒驕傲--評價朋友表達深情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的老師。”而本文由于篇幅較長,歷經兩個課時的學習,學生易陷入疲乏狀態,因此,第一課時的導入一定要讓學生充分活動,調動其學習的熱情。對于學生介紹的資料,教師可作適當補充,尤其是作者與鄧稼先非同一般的感情。教學中,小組內的活動,教師可采用競爭、評比的方法充分實現生生互動。對于學生主動提出的問題,則可讓其他學生暢所欲言,最后教師歸納總結。講解一些關鍵語句時,教師也可只提供一種思路,更多地讓學生踴躍發言。教學中一些完全談個人感想的環節,則更應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動起來,甚至鼓勵他們到臺上演說。拓展部分,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適當補充屈原的相關知識。總之,整個教學過程中,讓教師與學生始終處于合作狀態,學生擔任課堂的主要角色與參與者。
《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篇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通過理解文章關鍵語句的含義,進而深入體會人物形象。
2.使學生通過教師恰如其分的引導能夠深刻體會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學重點】
教師通過指導學生關注文中重點語段,能夠通過理解文章關鍵語詞的含義,品析句間關系及段間關系,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體會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教師通過對背景資料的充分梳理和恰當引用,以及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充分挖掘,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師生共同探討鄧稼先有“巨大貢獻”,為何“鮮為人知”?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對第三、四、五這三個部分的細讀,體會鄧稼先盡管歷盡復雜惡劣的人文環境和異常艱苦的自然環境,但依然保持著德高望重、嚴謹沉穩、忠誠堅韌的精神品質。
首先是對鄧稼先的人物形象概括;其次是鄧稼先所經歷的客觀條件概括。
學生對于第二部分的探討可以得到初步的理解,有著“巨大貢獻”的鄧稼先性格沉穩內斂,沒有張揚豐功偉績的內心需求;他長期扎根于艱苦的科研環境中,也沒有被宣傳的客觀條件。進而,教師指導學生思考下一環節探討問題:既然鄧稼先沒有張揚功績的內心需求,也沒有被宣傳功績的客觀條件,那么他做出“巨大貢獻”的動力是什么呢?
第二環節:師生共同探討鄧稼先做出“巨大貢獻”的動力是什么?
教師可以先給出幾種假設,比如“名譽”?“權力”?教師請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就這兩個做出貢獻的動力要素進行深入分析。
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對第三、四、五這三個部分的精讀,體會鄧稼先做出“巨大貢獻”的真正動力,進而感受其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理想和振興祖國國防科研事業的堅定信仰。
在這里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萬里長征”“萬里長城”和“喇嘛教僧侶向西朝拜的旅程”這“兩個半萬里”來結合文章內容,引導學生共同體會理想和信仰的巨大力量,正是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理想和振興祖國國防科研事業的堅定信仰,才支持著鄧稼先作為一名具有卓越才能的科學家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科研一線,為國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貢獻卻甘愿默默無聞。
第三環節:總結與升華
教師與學生共同閱讀文章最后一個部分,作者楊振寧找到了與鄧稼先的共通之處,同時也找到了鄧稼先永恒的價值。而在作者心中,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永恒的且有價值的呢?回顧全文,教師做總結升華:只有始終抱有熱愛民族、抵抗侵略、結束戰爭、保衛和平、守護人民的堅定理想信念,才是個體生命發揮自己卓越的才能創造出穿越時空,抵達永恒的價值的途徑。
《鄧稼先》課堂教學實錄 篇13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為了保護國防科技的安全,我們的許多國防科技專家們都心甘情愿地做了無名英雄,他們長年與親人分離,在遠離人煙的荒漠中與機械為伍,與數據共眠,默默無聞,為國奉獻,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壯烈樂章。他們是我們人民的英雄,國家的驕傲,就讓我們展開課本,去諦聽他們感人的事跡吧!
二、人物介紹
1.作者介紹: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曾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獲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與鄧稼先很小就一同玩耍,結下深厚的友情。成人以后,雖一個在中國,一個在美國,但對祖國的感情這一共同點把他們緊緊聯在一起。本文即是鄧稼先逝世后,楊振寧追憶他的一篇回憶性散文。
2.鄧稼先介紹(略)
三、教讀課文
放朗讀錄音,突出有感情朗讀,創設情境。
掃除文字障礙(略)
老師范讀第一部分,同學自由朗讀其余部分,進一步熟悉內容,體會感情。
分組討論,課文每一部分分別側重寫哪些內容,又如何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提示:第一部分,從中國自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時代開始的百年屈辱歷史,引出為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鄧稼先。第二部分,寫出鄧稼先的生平,特別是研制兩彈、為國盡忠、至死不渝的感人事跡。第三部分,用比較法,把中國的國防科技領導人鄧稼先和美國國防科技領導人進行比較,更鮮明地突出了鄧稼先忠厚樸實、真誠坦白的品格。第四部分,寫作者與鄧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訪華的經歷,表達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對鄧稼先的無比欽佩之情。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艱苦與艱險,展現鄧稼先為了國家利益,不計個人生命的獻身精神。第六部分,以書信的形式,用評論性的語言對鄧稼先一生的功績高度贊揚,表達友人對鄧稼先的贊頌與悼念。這六個部分各有側重,但都是圍繞著“記錄鄧稼先的生平事跡,歌頌他默默無聞,獻身國防科研,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這一中心而組織起來的有機整體。這正體現了作者構思精巧、謀篇布局別具匠心的特點。
引導學生思考:(1)第一部分似乎與鄧稼先關系不大,可否去掉?(2)各部分之間是否圍繞中心隨意安排順序,可否任意調換?
提示:(1)第一部分從百年屈辱入手寫作,似乎與鄧稼先關系不大。其實,這一段的用意是在創設一種廣闊的社會背景。試想,中國百年的屈辱,一次次戰爭的失敗,列強的人侵掠奪,都是因為政府的軟弱無能,國力的貧弱和科技落后,被動挨打。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政府強大了,國力增強了,科技是否領先則成了改變落后挨打局面的關鍵。而鄧稼先正是領導中國知識分子追趕世界科技勢頭,提高國家科技水平,保證中國堅強站立起來的人。他的功績是要在廣闊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中去衡量,才更能顯出其偉大之處來的。所以第一部分是為歌頌鄧稼先所進行的必要準備,絕不能去掉。(2)各部分看似互不相干,各自獨立,實則內有聯系,邏輯嚴密,不可調換。第一部分,是為贊揚鄧稼先創設環境,作必要鋪墊,放在開頭,不能移動。第二部分從鄧稼先出生到逝世,總體介紹其生平和成就,是下文的綱目,下文是對第二部分的具體展開。第三、四、五部分,分別認為人品格、工作風格和獻身精神等方面具體展現鄧稼先的偉大精神,是對第二部分的展開。同時這三部分由淺入深,由低層次到高層次有逐漸深入的意味,也不可調換。第六部分是全文的高潮,水到渠成地引出對鄧稼先的高度贊揚和緬懷,文章中心得到全面體現。這樣整篇文章安排嚴密合理,獨特而周全,可見作者深厚的功底和深送的邏輯思維能力。
通過以上類似的質疑,逐漸把課文分析引向更深更細,讓學生的理解也更準確,記憶更牢固。如學生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可分組討論,發揮群體思維力量,也可利用一些問題引導到主要問題之上。這些都要求教師有靈活應變的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四、布置作業
1.課下收集有關資料,準備交流。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寫鄧稼先的,讀后你感到鄧稼先是怎樣的一個人。然后自己再組織語言,說說你所認識的鄧稼先。
二、閱讀分析
選擇幾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可小聲地跟讀體會。反復體會,準確把握讀法。
分組分析,找出各段中的描寫方法,細讀體味。
文中用熱情洋溢、帶有感情的敘述,形象生動的描寫和他含激情的評論,再現鄧稼先感人的事跡。最后一部分看似摘記,記錄了自己一些信件、電報上的語言,其實是對鄧稼先其人一生偉大精神的概括和贊揚,此節是帶有抒情筆調的議論,是把感情蘊含于議論之中,是更深沉的感情表達。是文章中心的集中體現。
第三部分為什么將鄧稼先和奧本海默對比來寫呢?
提示:奧本海默和鄧稼先分別是美中兩國原子彈研究的領導人。他們的共同成就表明他們同樣都是學術非凡的人。但是兩個國家,兩種社會背景,又造就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站在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基礎上考慮,我們更欽佩鄧稼先,更接受他為國忘我、為科研忘我的偉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過在國家大背景下的對比,來進一步突出鄧稼先的高尚品格。
第四部分似乎對鄧稼先的偉大作用不大,作者為什么要安排此環節?
這一環節,以寒春事件,時時透出鄧稼先對自己的工作認真小心,高度保密,即便是摯友世交,也決不犯規,這正是他為人忠正的反映。此部分的題目中用到兩個問號,是文章結尾處不知自己落淚是為民族感情,還是為鄧稼先,以此正是告訴讀者,自己為民族而自豪,為鄧稼先而驕傲。
小組討論找出文中用到的修辭方法,歸納語言特色。
引用:第五部分中的《吊古戰場文》及五四歌曲。
歌詞和詩文都是整齊規章的語句,讀來朗朗上口。
對比: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本文語言多處用到修辭方法,增強文章的表現力。此外,運用長句和短句的配合,讀來朗朗上口,整齊緊湊,有音樂的跳躍感,蘊含著深厚的感情。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傳記,運用了如此富于變化的語言,不同于一般傳記客觀平淡的語
言,作者是有目的的,作者借語言的變化,表達深厚的感情,告訴讀者,這不是一般的傳記,是功臣的贊歌。
三、總結擴展
總結略。
擴展:以中國青年一代的名義給聯合國秘書長或美國總統寫一封信,表明中國對戰爭的立場,表達對和平的呼吁。
四、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第一、二、三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