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聲音的世界里(精選16篇)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1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作者最后說:“人生因為音樂而變得更美好、更難于被玷污、更值得了。”可以說這是作者人生的體驗。
“我”的音樂啟蒙是算命瞎子凄苦的笛聲,不僅是“我這一生的第一節音樂課”,也是“我”第一節人生課。“我”不僅感受到笛聲中表現的“孤獨凄清”,也萌發了同情、憐憫的情懷,種下了愛的根芽。以后接觸到的各種音樂,其中“澎湃”的“情潮”、“強健的欲望”、“執著”的“理想”、永恒的“美”,超越政治歷史的羈絆,擺脫人世的庸俗險惡,給人“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讓人“戰勝一切邪惡”“健康地活著”。——音樂使人生美好、純潔、充滿理想和信心。
二、內容分析
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起著引領下文的作用。誰都知道,童年的某些記憶是最難以忘懷的,其中有的事情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作者孩提時代聽到的一曲哀笛,使作者“聽之淚下”,可見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弦,在作者內心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笛聲的魅力影響了作者此后乃至一生對于聲音,尤其是音樂的充分注意、體驗、思考,直至充滿激情的熱愛。聯系后文,可以更深地體會到作者文首寫此一段的目的。笛聲屬于音樂的范疇,但第2自然段莫說笛聲,就連一絲第1自然段中感傷的影子都找不到了。而是以“慢慢知道”另啟一筆,開始了對聲音的充滿哲理的思考。這思考灑脫、率真、成熟。作者一出筆就從聲音意義的最大范疇概括了它的特點——“最奇妙”。然后先反后正從兩個方面予以具體解說。接著縮小了描述的角度,將鏡頭對準了“雨”和“風”。雨是作者平生最愛之一,也曾專文以抒其情。此文只從聽覺角度予以條分縷析,極其細致入微,足以撥動讀者的心弦而引起共鳴。不僅如此,因人生際遇不同,還可引起人對于人生意義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如段末一句,“躍躍欲試”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服務于社會人生的愿望和積極、豁達的生活態度。
“我學著唱歌,所有的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一點感傷。”這里的“學著”于作者而言,恐怕已經包含了一個較大的時間范圍,因為這牽扯到對于“感傷”的理解,對于整個第4自然段含義的理解。“感傷”這里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曲詞本身令人傷感,一種是為歌曲的遭際感傷。聯系下文,本處顯指后者。接著,作者以推測的語氣描述了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讓作者感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強者”、“成功者”和藝術的距離,這種距離感也令作者感傷不已,甚至懷疑“莫非,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我們認為,這里的感傷心態同樣是反映了作者對歌曲、對藝術的真愛。因為很難設想一個對藝術漠不關心的人會對藝術產生這樣那樣的情感。
第6自然段,作者再啟一筆,正面描繪音樂感受。他先寫到民族音樂。一句反問,使情感達到了一個小高潮。之后略寫西洋音樂而過渡到對蘇聯歌曲的詳寫。
作者的青年時代是蘇聯歌曲最盛行的時候。可以說,蘇聯歌曲影響了作者的一生。作者把蘇聯歌曲比作“海洋”,以“投身”來形容自己極大的熱情;以“明朗、充實、理想、執著”濃縮蘇聯歌曲的特點;以“掀起……”、“點燃……”“插上……”形象地道出其給予自己的巨大影響;以意味著“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闡其重要;以“成為永遠的記念和見證”、“成為永遠可以溫習的感情貯藏”言其寶貴;以藝術的名字是“堅強”、“恒久”,給予自己曾有的懷疑以有力的否定,照應了前文,又退出了自己又為藝術生命力的感悟。感情再次達到一個高潮。作者待感情稍微平靜之后,又轉到對西方名曲感受的描繪。如珠的妙語既使人感到樂曲的魅力,又使人感嘆作者體察之微,辨力之強,描繪之細。段末作者以串串排比放縱自己的感情,潮涌浪疊式地概括了樂曲對于自己身心的巨大影響和對于自己人生的重大意義,感情的抒發達到頂峰。
其后,作者略點了一筆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一番感慨之后,以“太熱愛音樂,太愿意生活在音樂的世界里了”而直奔主題。
結尾一段道出了作者對音樂真諦的理解和感悟,點明了熱愛的原因,深化了主題。
三、寫法特點
①體察入微,描述細致、準確。如3、6、9自然段中對聲音及音樂感受的描繪,反映了作者敏銳把握事物特點的能力和深厚的語言功力。
②句式整散結合,整中有散,散中見整,使全文形成一種韻律美和節奏美。如2、3、6自然段,句式以整齊為主,而又整中見散;4、8、9自然段以散句為主,而又散中見整。
③排比修辭的大量運用,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表現力。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領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2.學習作者描寫音樂的優美詞句。
3.理清本文線索。
(二)能力目標
1.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鍛煉理解分析能力。
2.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學會根據語境選樣恰當的解釋。
(三) 情感目標
“聽音樂是給靈魂洗澡,使人凈化,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休息。”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更多地接觸音樂、欣賞音樂、熱愛音樂,領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作者按怎樣的思路來寫作的?這個問題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關鍵所在,教師可以抓住時間詞,引導學生分析。
2.文中一些句子含義深刻、富有哲理、較難領會,可以聯系上下文、聯系作家的經歷仔細體會。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本文線索清晰、語言優美、富有哲理,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活動設計上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討論、分析、談體會、談感受,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教師引導: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聲音的世界里,人生因為有了音樂而變得更加美好,更難于被玷污、更值得了。這節課,我們要懂得: (投影素質教育目標)
素質教育目標
1.領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2.學習、積累優美的詞句。
3.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
4.理清線索。
(二)整體感知
1.了解作者及其創作動機
王蒙,當代作家,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王蒙曾說過:“我非常非常地喜愛音樂、離不開音樂。音樂是我生活的—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我的作品的一部分。1953年我開始我的處女怍《青春萬歲》的創作時,為它的結構而苦惱,而左沖右撞,不得要領之時,聽到蘇聯作曲家的交響樂作品時,它的結構大大啟發了我,使我悟到了小說的結構應該是這樣的,既分散又統—,既多樣又和諧。音樂在我的作品里是—個非常重要的、頭等重要的部分。”
2.自讀課文,考慮以下問題,時間五分鐘。
(1)圈出生字詞,查《現代漢語詞典》,注音并解釋。
(2)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
(3)找出中心句,理清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
(三)重點、難點、疑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1.檢查課前預習及課堂白讀字詞情況,要求學生讀出生問并加以解釋,集體訂正。
嬌憨 如泣如訴 時過境遷 左右逢源
奔放 俯拾即是 行云流水 五體投地
雍容 水銀瀉地 通暢爽潔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說說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
每段段首第—句基本都是中心句。文章按時間的先后順序記敘了作者不同時期對音樂的接觸、了解和感悟。
3.作者的音樂啟蒙來自于何時、何人、何故?
孩提時代,—個寒冷的冬夜,—位算命瞎子吹奏的一聲無依無靠的笛子,如泣如訴,應情應景,聽之淚下,至今還記憶猶新。
4.,孩提時代的作者喜歡哪些音樂?
聽雨聲、學唱歌、聽單弦、聽梅花大鼓、河南墜子、河北梆子等地方戲曲。
5.大自然的聲音也是—種優美的樂音,作者細膩地描繪了大自然的雨聲,寫了哪幾種類型的雨聲?它們帶給作者的感悟相同嗎?
有小雨聲、中雨聲、大雨聲,它們帶給作者的感悟各不相同。
6.你怎樣理解:“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
突然的風聲讓人感覺到蕭瑟、惶恐,大雨聲則讓人豪情滿懷,風雨混合在一起則讓人時而惴惴不安、思慮萬千時而又滿懷豪情,讓人躍躍欲試。
7.所以作者認為“聲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全班齊讀第2自然段。
8.作者孩提時代對聲音的喜好往往帶著淡淡的憂郁,你能從文中找到例證嗎?
如第4自然段中的“我學唱歌,所有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點感傷……即使是最激越、最歡快的歌曲,一個人唱起來,不也有點寂寞嗎?”再如第6自然段中的“哦,我的燕越故鄉,你太壓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氣了。”
9.聯系上下文推測一下原因。
作者的孩提時代是很不幸的,父母失和、家庭不睦。從小身體瘦弱,很難和同齡的男孩玩到一起。七歲那年還獨自到棺材店閑逛,詢問價格。當他聽到算命瞎子如泣如訴的笛聲,引發了強烈的共鳴,至今難忘。所以孩提時代對音樂的感受充滿矛盾和憂郁。
10.到了青年時代,作者的視野更為廣闊,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有所變化,他接觸了哪些音樂呢?
有西洋音樂、蘇聯歌曲,還有流行歌曲、通俗歌曲。
11.對這些音樂,作者持什么態度?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加以說明。
喜愛、肯定如第8自然中的“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實、理想、執著的蘇聯歌曲掀起了我心頭的波浪,點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奮飛的雙翅。”……
12.第9自然段“所有他們的作品都給我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一種對于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擾和痛苦的代價的理解和肯定。”聯系上下文,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日漸豐富,思想的日趨成熟,作者在音樂的熏陶下,對音樂、對人生的理解更加積極向上,充滿激情,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13.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這兩者有沒有矛盾?你認為藝術(音樂)屬于什么樣的人?
二者沒有矛盾,這實際上是作者不同時期、不同經歷的人生感悟的反映。同時也說明音樂對人的影響和教化作用。音樂應該屬于每個人,從哭鬧的嬰孩凝神聆聽母親的兒歌到垂暮老人隨身攜帶的收音機,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因為有了音樂而更加精彩。
14.如果我們用兩個詞分別概括作者不同時期對音樂的感悟的話,你會怎樣概括?
孩提時代——彷徨、感傷、消極;青年時代——激越、明朗、積極等,
15.作者為什么喜歡音樂?結合課文最后—段話,說說你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音樂伴隨著作者成長,讓他體會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或者用文中的話答)
(四)總結、擴展
1.總結:實際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人生經歷
兒童時期的天真爛漫,少年時期的莽撞和彷徨,青年時期的激情、豪邁和自信,中年時期的穩健和平和,老年時期的豁達和安詳。“音樂能給人洗澡,使人凈化”,“給人以更好的享受和休息”。讓我們更多地去了解音樂、欣賞音樂、熱愛音樂吧!因為“—個沒有音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個不愛音樂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愛著生活。”(王蒙的話,可以投影出來。)
六、板書設計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2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談論音樂的文章,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音樂,而是由音樂引發到人生。因此,教學時不要單純地談音樂,而要側重音樂和人生的關系,要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對音樂有著怎樣的理解和感悟。
本文描寫音樂、聲音雖不像《絕唱》中那樣運用很多比喻、通感,但由于運用了眾多精當的形容詞,卻也把自己對音樂那細致多變的感覺,準確地描述了出來。教學時,也應該引導學生多體味。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新課。
《論語·述而》曾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當代著名作家王蒙也說:“更多地去愛音樂、接觸音樂、欣賞音樂吧!一個沒有音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一個不愛音樂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愛著生活。”音樂是否真有這樣的魅力,對人真有這樣大的影響?我們.不如來學習一篇談音樂的散文《在聲音韻世界里》。
二、作者簡介。
王蒙,當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生于北平。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短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等影響較大。
三、學生自讀課文。
1.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也是描寫音樂(聲音)的,它與《絕唱》對音樂的描寫有什么不同?
明確:《絕唱》中對音樂的描寫更多的是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把無形無色無味的聲音形象化、具體化;本文對聲音的描寫更多的是運用眾多精當的形容詞。
2.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出形容各種不同聲音的語句,體會其中的精妙。
明確:笛聲——無依無靠、嗚咽抖顫、如泣如訴、孤獨凄清、輕回低轉;小雨聲——溫柔、靜穆、和平、纏綿、彌漫、無盡;中雨聲——活潑、跳蕩、滋潤;大雨聲——壯懷激烈;單弦——閑適、粗獷;梅花大鼓——含蓄、委婉;河南墜子一一幽默;河北梆子——蒼涼高亢、嘶喊哭號、大吵大鬧;蘇聯歌曲——明朗、充實、理想、執著。
四、討論本文的主旨。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幾遍課文,思考: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這是一篇談論音樂的文章,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音樂,而是由音樂引發到人生。
2. 討論:文中從哪些方面談了音樂與人生密不可分的關系?
參考:①音樂對“我”人生的啟蒙。“孩提時代聽到過的算命瞎子吹奏的笛聲”。那“嗚咽抖顫,如泣如訴”的笛聲,“表達著人生的艱難困苦、孤獨凄清,輕回低轉.聽之淚下”。作者在音樂啟蒙的同時,更多的是接受了人生的啟蒙.也就決定了“我”對音樂的認識,包含夾雜著豐富的人生體驗。②音樂和情感。“我”喜歡音樂.是從感受自然的音樂開始的。從此,音樂開始撥動“我”情感的樂弦。‘于是“我”“投身”于音樂的海洋中,“我”對音樂沒有什么門戶之見,本民族的、西洋的、古典的、現代的、高雅的、通俗的,“我”都非常喜歡。可以說,“我”的人生,心靈和音樂是緊密相連的。音樂給了“我”情感的激蕩,給了“我”生活的“力量”,“我太熱愛音樂,太愿意生活了”。⑧音樂和人生。作者最后點明題旨說:“人生因為音樂而變得更美好、更難于陂玷污、更值得了”,可以說這是人生的體驗。
3.討論: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這兩者有沒有矛盾?
參考:“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是說音樂包含豐富的人生體驗,如算命瞎子的笛聲一般悲苦的體驗等,也許充滿“感傷”“溫柔”,并不是那種“強者”之音。
“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是說音樂是“堅強”“恒久”的,超越政治、歷史,成為“永遠的紀念和見證”、“永遠可以溫習的感情貯藏”,它成為執著的理想、信念。
這兩者沒有矛盾,一是指人生的遭際,一是指理想的永恒。
4.討論:,說說你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注意:這一題目是引導學生拓展思路,豐富他們的文化素質的,要尊重學生自己的體驗和感悟,答案不必強求一致。)
五、布置作業 。
做課后練習一。
教學設計(B)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寫音樂的散文,但又不局限于音樂,而是由音樂引發到人生。所以教學時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單純地談音樂,而要側重音樂和人生的關系。二是重在品讀,在品讀中感悟:對一些深刻的話語,如最后一段,可引導學生討論,從而深入理解。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新課。
放一段《梁祝》的音樂,請同學閉上眼睛靜靜地聽,聽完后請說說你在聽這段音樂時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重在讓學生感受,回答不強求—致。)
大家感受到的不盡相同,但我們可以發現,一旦我們沉浸于音樂,音樂便會牽動我們的心靈。激發我們的情感。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便是當代作家王蒙在音樂世界中的感悟。
二、作者簡介。
王蒙,生于北平。1948年加人中國共產黨。1953年創作長篇小說《青春萬歲》,1956年發表短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后來還寫了《活動變人形》、《布禮》、《蝴蝶》、《雜色》、《相見時難》,小說集《冬雨》、《堅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及若干詩集、散文集和文藝論集,均收入10卷本《王蒙文集》。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歷程,他也由初期的熱情、純真趨于后來的清醒、冷峻。他在創作中不倦地探索和創新,成為新時期文壇上創作最為豐碩、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自然段,大家邊聽邊思考:“我”在算命瞎子吹奏的笛聲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笛聲:無依無靠、嗚咽抖顫、如泣如訴
人生:艱難困苦、孤獨凄清、輕回低轉
——作者在音樂啟蒙的同時,更多的是一種人生的啟蒙。所以接下來作者對各種音樂的認識,包含著更豐富的人生體驗。
2. 請女同學齊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大家體會在自然之聲中“我”感受到的是什么?
聲音:入耳牽心、移神動性
小雨聲:溫柔、靜穆、和平、纏綿、彌漫、無盡
中雨聲:活潑、跳蕩、滋潤
大雨聲:壯懷激烈、威嚴、恐怖、豪情
“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如何理解這句話?
(自然的音樂讓我思考許多,又使我渴望人生的拼搏。)
——音樂開始撥動“我”情感的樂弦。
3.老師朗讀第四自然段到結尾,同學邊聽邊注意朗誦的抑揚頓挫,同時體會:在本民族音樂、西洋音樂、蘇聯歌曲、流行歌曲等等的音樂世界中,“我”的感受怎樣?
4.再請同學自由朗讀,融人感情,細細晶讀,將你認為能重點體現作者感受的語句畫上橫線。
5.同學自由討論,怎樣理解這些語句,說出自己的體會。(教師巡回,了解討論情況。)
6.就幾個較難懂的語句適當點撥。
1)“即使是最激越最歡快的歌曲,一個人唱起來,不也有點寂寞嗎?”
(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一個人怎能孤獨地唱出激越和歡快呢?他必須依托于群體,所以歌聲不能屬于那種超脫群體的“強者”。)
2)“哦,我的燕趙故鄉,你太壓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氣了。”
(燕趙故鄉,歷經幾千年的滄桑,“古老”的土地飽受沉重歷史的“壓抑”,但是激昂慷慨的河北梆子,卻又表現了她的“奔放”和“孩子氣”,透露出她的力量和生氣。)
3)“所有他們的作品都給我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種對于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擾和痛苦的代價的理解和肯定。”
(音樂使人擺脫人生的苦難、人世的險惡性,給人心靈的啟迪,讓人執著地追求理想。)
7.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這兩者有沒有矛盾?你認為藝術屬于什么樣的人?
(本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對音樂和人生的認識,第一問答案詳見《教師教學用書》,第二問依學生的思考,回答不強求一致。)
8.結尾一段如何理解?說說你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結尾一段是作者的人生體驗,確實,音樂使人生美好、純潔,充滿理想和信
教學設計(C)
教學設想
重點與前相同,但更多地讓學生自讀,體會,討論,教師盡量少說,在學生發言時可適當引導、點撥,駕馭好課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請同學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歌曲或一段樂曲,并談談喜歡它的原因。
(由此導人新課)
二、請同學說說你所認識的王蒙,教師在此基礎上補充。
三、教師范讀全文(或放錄音帶),向學們一起來體會王蒙在聲音世界里的感受和體 驗。并留心朗讀的輕重緩急。
四、同學自由朗讀,投入感情,細細體會。
五、對于音樂的認識和體會,你有哪些與王蒙相同,又有哪些不同體驗?盡量說具體。
(本題旨在尋找異同中更切近、真實地感受作者的體驗,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對
音樂的認識-,對人生的體驗。) ’
六、還有哪些語句或體驗你難以理解,試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之后,再齊聲朗讀這些語段。
七、 思考: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如何理解?你認為藝術屬于什么樣的人?
八、欣賞這篇文章,她的急管繁弦的敘寫節奏和細致多變的感覺描寫,使人在溫熱的鼻息和親切的絮叨中與作者同步感受、體會,領略文章里流淌著的美妙情感。種種細膩的感覺、美妙的情感離不開文章優美的語言。請將你所喜歡的語句找出來,并加以賞析。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賞析文章的語言,學會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九、作業 。
將你對一件藝術品的認識和感情寫成一篇散文。
(這件藝術品可以是音樂、舞蹈、工藝品、文學作品等等。)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3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作者最后說:“人生因為音樂而變得更美好、更難于被玷污、更值得了。”可以說這是作者人生的體驗。
“我”的音樂啟蒙是算命瞎子凄苦的笛聲,不僅是“我這一生的第一節音樂課”,也是“我”第一節人生課。“我”不僅感受到笛聲中表現的“孤獨凄清”,也萌發了同情、憐憫的情懷,種下了愛的根芽。以后接觸到的各種音樂,其中“澎湃”的“情潮”、“強健的欲望”、“執著”的“理想”、永恒的“美”,超越政治歷史的羈絆,擺脫人世的庸俗險惡,給人“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讓人“戰勝一切邪惡”“健康地活著”。——音樂使人生美好、純潔、充滿理想和信心。
二、內容分析
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起著引領下文的作用。誰都知道,童年的某些記憶是最難以忘懷的,其中有的事情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作者孩提時代聽到的一曲哀笛,使作者“聽之淚下”,可見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弦,在作者內心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笛聲的魅力影響了作者此后乃至一生對于聲音,尤其是音樂的充分注意、體驗、思考,直至充滿激情的熱愛。聯系后文,可以更深地體會到作者文首寫此一段的目的。笛聲屬于音樂的范疇,但第2自然段莫說笛聲,就連一絲第1自然段中感傷的影子都找不到了。而是以“慢慢知道”另啟一筆,開始了對聲音的充滿哲理的思考。這思考灑脫、率真、成熟。作者一出筆就從聲音意義的最大范疇概括了它的特點——“最奇妙”。然后先反后正從兩個方面予以具體解說。接著縮小了描述的角度,將鏡頭對準了“雨”和“風”。雨是作者平生最愛之一,也曾專文以抒其情。此文只從聽覺角度予以條分縷析,極其細致入微,足以撥動讀者的心弦而引起共鳴。不僅如此,因人生際遇不同,還可引起人對于人生意義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如段末一句,“躍躍欲試”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服務于社會人生的愿望和積極、豁達的生活態度。
“我學著唱歌,所有的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一點感傷。”這里的“學著”于作者而言,恐怕已經包含了一個較大的時間范圍,因為這牽扯到對于“感傷”的理解,對于整個第4自然段含義的理解。“感傷”這里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曲詞本身令人傷感,一種是為歌曲的遭際感傷。聯系下文,本處顯指后者。接著,作者以推測的語氣描述了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讓作者感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強者”、“成功者”和藝術的距離,這種距離感也令作者感傷不已,甚至懷疑“莫非,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我們認為,這里的感傷心態同樣是反映了作者對歌曲、對藝術的真愛。因為很難設想一個對藝術漠不關心的人會對藝術產生這樣那樣的情感。
第6自然段,作者再啟一筆,正面描繪音樂感受。他先寫到民族音樂。一句反問,使情感達到了一個小高潮。之后略寫西洋音樂而過渡到對蘇聯歌曲的詳寫。
作者的青年時代是蘇聯歌曲最盛行的時候。可以說,蘇聯歌曲影響了作者的一生。作者把蘇聯歌曲比作“海洋”,以“投身”來形容自己極大的熱情;以“明朗、充實、理想、執著”濃縮蘇聯歌曲的特點;以“掀起……”、“點燃……”“插上……”形象地道出其給予自己的巨大影響;以意味著“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闡其重要;以“成為永遠的記念和見證”、“成為永遠可以溫習的感情貯藏”言其寶貴;以藝術的名字是“堅強”、“恒久”,給予自己曾有的懷疑以有力的否定,照應了前文,又退出了自己又為藝術生命力的感悟。感情再次達到一個高潮。作者待感情稍微平靜之后,又轉到對西方名曲感受的描繪。如珠的妙語既使人感到樂曲的魅力,又使人感嘆作者體察之微,辨力之強,描繪之細。段末作者以串串排比放縱自己的感情,潮涌浪疊式地概括了樂曲對于自己身心的巨大影響和對于自己人生的重大意義,感情的抒發達到頂峰。
其后,作者略點了一筆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一番感慨之后,以“太熱愛音樂,太愿意生活在音樂的世界里了”而直奔主題。
結尾一段道出了作者對音樂真諦的理解和感悟,點明了熱愛的原因,深化了主題。
三、寫法特點
①體察入微,描述細致、準確。如3、6、9自然段中對聲音及音樂感受的描繪,反映了作者敏銳把握事物特點的能力和深厚的語言功力。
②句式整散結合,整中有散,散中見整,使全文形成一種韻律美和節奏美。如2、3、6自然段,句式以整齊為主,而又整中見散;4、8、9自然段以散句為主,而又散中見整。
③排比修辭的大量運用,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表現力。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領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2.學習作者描寫音樂的優美詞句。
3.理清本文線索。
(二)能力目標
1.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鍛煉理解分析能力。
2.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學會根據語境選樣恰當的解釋。
(三) 情感目標
“聽音樂是給靈魂洗澡,使人凈化,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休息。”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更多地接觸音樂、欣賞音樂、熱愛音樂,領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作者按怎樣的思路來寫作的?這個問題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關鍵所在,教師可以抓住時間詞,引導學生分析。
2.文中一些句子含義深刻、富有哲理、較難領會,可以聯系上下文、聯系作家的經歷仔細體會。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本文線索清晰、語言優美、富有哲理,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活動設計上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討論、分析、談體會、談感受,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教師引導: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聲音的世界里,人生因為有了音樂而變得更加美好,更難于被玷污、更值得了。這節課,我們要懂得: (投影素質教育目標)
素質教育目標
1.領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2.學習、積累優美的詞句。
3.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
4.理清線索。
(二)整體感知
1.了解作者及其創作動機
王蒙,當代作家,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王蒙曾說過:“我非常非常地喜愛音樂、離不開音樂。音樂是我生活的—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我的作品的一部分。1953年我開始我的處女怍《青春萬歲》的創作時,為它的結構而苦惱,而左沖右撞,不得要領之時,聽到蘇聯作曲家的交響樂作品時,它的結構大大啟發了我,使我悟到了小說的結構應該是這樣的,既分散又統—,既多樣又和諧。音樂在我的作品里是—個非常重要的、頭等重要的部分。”
2.自讀課文,考慮以下問題,時間五分鐘。
(1)圈出生字詞,查《現代漢語詞典》,注音并解釋。
(2)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
(3)找出中心句,理清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
(三)重點、難點、疑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1.檢查課前預習及課堂白讀字詞情況,要求學生讀出生問并加以解釋,集體訂正。
嬌憨 如泣如訴 時過境遷 左右逢源
奔放 俯拾即是 行云流水 五體投地
雍容 水銀瀉地 通暢爽潔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說說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
每段段首第—句基本都是中心句。文章按時間的先后順序記敘了作者不同時期對音樂的接觸、了解和感悟。
3.作者的音樂啟蒙來自于何時、何人、何故?
孩提時代,—個寒冷的冬夜,—位算命瞎子吹奏的一聲無依無靠的笛子,如泣如訴,應情應景,聽之淚下,至今還記憶猶新。
4.,孩提時代的作者喜歡哪些音樂?
聽雨聲、學唱歌、聽單弦、聽梅花大鼓、河南墜子、河北梆子等地方戲曲。
5.大自然的聲音也是—種優美的樂音,作者細膩地描繪了大自然的雨聲,寫了哪幾種類型的雨聲?它們帶給作者的感悟相同嗎?
有小雨聲、中雨聲、大雨聲,它們帶給作者的感悟各不相同。
6.你怎樣理解:“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
突然的風聲讓人感覺到蕭瑟、惶恐,大雨聲則讓人豪情滿懷,風雨混合在一起則讓人時而惴惴不安、思慮萬千時而又滿懷豪情,讓人躍躍欲試。
7.所以作者認為“聲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全班齊讀第2自然段。
8.作者孩提時代對聲音的喜好往往帶著淡淡的憂郁,你能從文中找到例證嗎?
如第4自然段中的“我學唱歌,所有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點感傷……即使是最激越、最歡快的歌曲,一個人唱起來,不也有點寂寞嗎?”再如第6自然段中的“哦,我的燕越故鄉,你太壓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氣了。”
9.聯系上下文推測一下原因。
作者的孩提時代是很不幸的,父母失和、家庭不睦。從小身體瘦弱,很難和同齡的男孩玩到一起。七歲那年還獨自到棺材店閑逛,詢問價格。當他聽到算命瞎子如泣如訴的笛聲,引發了強烈的共鳴,至今難忘。所以孩提時代對音樂的感受充滿矛盾和憂郁。
10.到了青年時代,作者的視野更為廣闊,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有所變化,他接觸了哪些音樂呢?
有西洋音樂、蘇聯歌曲,還有流行歌曲、通俗歌曲。
11.對這些音樂,作者持什么態度?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加以說明。
喜愛、肯定如第8自然中的“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實、理想、執著的蘇聯歌曲掀起了我心頭的波浪,點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奮飛的雙翅。”……
12.第9自然段“所有他們的作品都給我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一種對于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擾和痛苦的代價的理解和肯定。”聯系上下文,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日漸豐富,思想的日趨成熟,作者在音樂的熏陶下,對音樂、對人生的理解更加積極向上,充滿激情,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13.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這兩者有沒有矛盾?你認為藝術(音樂)屬于什么樣的人?
二者沒有矛盾,這實際上是作者不同時期、不同經歷的人生感悟的反映。同時也說明音樂對人的影響和教化作用。音樂應該屬于每個人,從哭鬧的嬰孩凝神聆聽母親的兒歌到垂暮老人隨身攜帶的收音機,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因為有了音樂而更加精彩。
14.如果我們用兩個詞分別概括作者不同時期對音樂的感悟的話,你會怎樣概括?
孩提時代——彷徨、感傷、消極;青年時代——激越、明朗、積極等,
15.作者為什么喜歡音樂?結合課文最后—段話,說說你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音樂伴隨著作者成長,讓他體會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或者用文中的話答)
(四)總結、擴展
1.總結:實際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人生經歷
兒童時期的天真爛漫,少年時期的莽撞和彷徨,青年時期的激情、豪邁和自信,中年時期的穩健和平和,老年時期的豁達和安詳。“音樂能給人洗澡,使人凈化”,“給人以更好的享受和休息”。讓我們更多地去了解音樂、欣賞音樂、熱愛音樂吧!因為“—個沒有音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個不愛音樂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愛著生活。”(王蒙的話,可以投影出來。)
六、板書設計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4
王蒙
我至今忘記不了孩提時代聽到過的算命瞎子吹奏的笛
聲。寒冷的冬夜,蕭瑟的生活,一聲無依無靠的笛子,嗚
咽抖顫,如泣如訴,表達著人生的艱難困苦、孤獨凄清,
輕回低轉,聽之淚下。不知道這算不算我這一生的第一節
音樂課。
我慢慢知道,聲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無影無
蹤,無體積無重量無定形,卻又入耳牽心,移神動性,說
不言之言,達意外之意,無為而無不有。
我喜歡聽雨,小雨聲使我感覺溫柔、靜穆、和平,而
又纏綿、彌漫、無盡。中雨聲使我感到活潑、跳蕩、滋
潤,似乎這聲音能帶來某種新的轉機、新的希望。大雨聲
使我壯懷激烈,威嚴和恐怖呼喚著豪情。而突然的風聲能
使我的。心一下子抽緊在一起,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
浸于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
我學著唱歌,所有的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一點感
傷。即使是進行曲、諧謔①曲,當這個歌曲被你學會,裝
進你的頭腦,當一切都時過境遷的時候,記憶中的進行曲
不是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越來越溫柔嗎?即使是最
激越、最歡快的歌曲,一個人唱起來,不也有點寂寞嗎?
一個真正的強者,一個真正激越著和歡快著的人,未必會
唱很多的歌。一個財源茂盛的大事求必會去寫企業家的報
告文學。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大約不會去做特型演員演革
命領袖。一個與自己的心上人過著團圓美滿的夫妻生活。
天長地久不分離、人丁興旺、子孫滿堂的人,大概也不會
去譜寫吟唱小夜曲。
莫非,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
我喜歡聽單弦牌子曲《風雨歸舟》,它似乎用閑適并帶幾
分粗獷①的聲音吐出了心中的塊壘。我喜歡聽梅花大
鼓《寶玉探晴霎》,繞來繞去的腔調十分含蓄,十分委婉,
我總覺得用這樣的曲子做背景音樂是最合適的。河南墜子
的調門與唱法則富有一種幽默感,聽墜子就好像聽一位熱
心的、大嗓門的、率真本色中流露著嬌憨的小大姐的白
話。戲曲中最讓我動情的是河北梆子,蒼涼高亢,嘶喊哭
號,大吵大鬧,如醉如癡。哦,我的燕趙故鄉,你太壓
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氣了。強刺激的河北
梆子,這不就是我們自己土生土長的“滾石樂”嗎?
青年時代我開始接觸西洋音樂了,《桑塔露棋亞》《我
的太陽》《伏爾加船夫曲》《夏天最后的一棵玫瑰))《老人
河》,所有的西洋歌曲都澎湃著情潮,都擁有一種強健的
欲望,哪怕這種欲望派生出許多悲傷和煩惱,哪怕是痛苦
也痛苦得那樣強勁。
很快地,我投身到蘇聯歌曲的海洋里去了。《喀秋莎》
和《我們祖國多么遼闊廣大》打頭,一首接一首明朗、充
實、理想、執著的蘇聯歌曲掀起了我心頭的波浪,點燃了
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奮飛的雙翅。蘇聯歌曲成了我生
命的一部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命運的一部分。不管蘇
聯的歷史將會怎么樣書寫,我永遠愛這些歌曲,包括歌頌
斯大林的歌,他們意味著的與其說是蘇聯的政治和歷史,
不如說是我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音樂畢竟不是公文,當公
文失效了的時候,(盡管與一個時期的公文有關的)音樂
卻會留存下來,脫離開一個時期的政治社會歷史規定,脫
離開那時的作曲家與聽眾給聲音附加上去的種種具體目的
和具體限制,成為永遠的紀念和見證,成為永遠可以溫習
的感情貯藏。這樣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了,藝術的名
字是“堅強”,是“恒久”,正像一首蘇聯歌曲所唱的那
樣,它是“在火里不會燃燒,在水里也不會下沉”的。
說老實話,我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水準并不怎么樣。我
不會演奏任何一樣樂器,不會拿起五線譜視唱,不知道許
多大音樂家的姓名與代表作。但我確實喜愛音樂,能夠沉
浸在我所能夠欣賞的聲音世界中,并從中有所發現,有所
獲得,有所超越、排解、升華、了悟。進入了聲音的世
界,我的身心如魚得水。莫扎特使我覺得左右逢源①,俯
拾即是,行云流水。柴可夫斯基給我以深沉、憂郁而又翩
翩深灑的美。貝多芬則以他的嚴謹、雍容、博大、豐贍②
使我五體投地得喘不過氣來。肖邦的鋼琴協奏曲如春潮,
如月華,如鮮花燦爛,如水銀瀉地。聽了他的作品我會覺
得自己更年輕,更聰明,更自信。所有他們的作品都給我
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一種對
于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擾和痛苦的代價的理解和肯
定。聽他們的作品,是我能夠健康地活著、繼續健康地活
下去、戰勝一切邪惡和干擾、工作下去、寫作下去的保證
和力量的源泉。
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也自有它的魁力。周漩、鄧麗
君、韋唯,以及美國的約翰·丹佛、巴色拉,德國的尼
娜,蘇聯的布加喬娃,西班牙的胡里奧,都有打動我的地
方。我甚至于設想過,如果我當年不去槁寫作,如果我去
學唱通俗歌曲或者去學器樂或者去學作曲呢?我相信,我
會有一定的成就的。并非由于我什么事都逞能,不是由于
我聲帶條件特別好,只是由于我太熱愛音樂,太愿意生活
在聲音的世界里了。而經驗告訴我,熱愛,這已經是做好
一件事的首要的保證了。
人生因有音樂而變得更美好、更難于被站污、更值得
了,不是么?
1992年2月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5
教學目的:
1、 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 理解一些意義深刻的句子。
3、 教會學生享受音樂。
教學重點:
目標1 目標2
教學難點 :
目標2
課前預習
閱讀課文,思考自讀提示和課后練習。
教學過程
一、 課前口頭作文(課外閱讀讀后感)
二、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放一段《梁祝》的音樂,請同學們閉上眼靜睛靜地聽,聽后說說感受。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便是當代作家王蒙在音樂世界中的感悟。
二、 正課
1、個別、自由朗讀課文,概括文章的內容。
第一段:(第1、2、3節)寫從孩提的笛聲、雨聲慢慢知道,聲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
第二段:(第《、5節)寫我學唱歌,感到所有的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
有一點感傷。
第三段:(第6節)寫我對地方曲子的欣賞。
第四段:(第7節)寫我對西洋音樂的欣賞。
第五段:(第8節)寫我對蘇聯音樂的欣賞。
第六段:(第9節)寫我對世界音樂大師作品的欣賞。
第七段:(第10節)寫我對流行歌曲、通俗歌曲的欣賞。
第八段:(第11節)寫音樂使作者體會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2.提問:我孩提時聽到的算命瞎子吹奏的笛聲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寒冷的冬夜,蕭瑟的生活,一聲無依無靠的笛子,嗚咽
抖顫,如泣如訴,表達著人生的艱難困苦、孤獨凄清,輕回低轉,聽之淚
下。
3.提問:我聽到的風雨聲是怎樣的?
小雨聲使我感覺溫柔、靜穆、和平,而又纏綿、彌漫無盡。
中雨聲使我感到活潑、跳蕩、滋潤,似乎這聲音能帶來某些新的轉
機,新的希望。
大雨聲使我壯懷激烈、威嚴和恐懼呼喊著豪情。
突然的風聲能使的心一下子抽緊在一起。
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
4.提問:為什么小雨聲會給我這樣的感覺?
因為小雨細細的、密密的、下得長久,潤物細無聲。
5、提問:為什么中雨聲會給我這樣的感覺?
因為中雨較大,有一定的水量,有一定的聲音。它能滋潤田野,給農作物帶來生機和希望。也給人帶來新的希望。
6.提問:為什么大雨聲會給我這樣的感覺?
大雨氣勢磅礴,使人有壯懷激烈的感覺。大雨橫掃大
地,那種震撼人心的巨響使人恐怖,給人威嚴。
7、為什么說:"莫非,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
討論并歸納:因為,我學唱歌,所有的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一點
感傷,而那些在人生道路上一路暢通的人是不怎么會唱歌的。所以作者
這樣認為。
8.提問;我對地方曲子是怎么理解的?
聽單弦牌子曲《風雨歸舟》,覺得它似乎用閑適并帶幾
分粗護的聲音吐出了心中的塊壘。
聽梅花大鼓《寶玉探晴霎》繞來繞去的腔調十分含蓄,十分委婉。
聽河南墜子,富有一種幽默感,好像聽一位熱心的、大嗓門的、率真
本色中流露著嬌憨的大小姐的白話。
聽河北梆子,蒼涼高亢,嘶喊哭號,大吵大鬧,如醉如癡。
9.提問:為什么說"我的燕趙故鄉,你太壓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
又太孩子氣了"?你對這句話怎么理解的?
因為燕趙歷代是封建統治的中心,人民在封建壓迫和
殘酷剝削下長期過著壓抑的生活。燕趙人的性格,熱情奔放,豪爽樸直,
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燕趙又是古老的王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而燕趙
人又是憨直率真的、有著赤子之心。
10.提問;我對西洋音樂怎么理解的?
所有的西洋歌曲都澎湃著情潮,都擁有一種健康的欲望,哪怕這種欲望派生出許多悲傷和煩惱,哪怕是痛苦也痛苦得那樣強勁。
11.提問:我對蘇聯歌曲怎樣理解的?
蘇聯歌曲明朗、充實、理想、執著。掀起了我心頭的波
浪,點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奮飛的雙翅,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命運的一部分。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前面說"莫非,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
這里又說"藝術是屬于強者的了,藝術的名字是堅強"?前后有沒有矛
盾?
沒有矛盾。因為,音樂可以脫離一個時期的政治社會
歷史規定,脫離開那時的作曲家與聽眾給聲音附加上去的種種具體目
的和具體限制,成為永遠的紀念和見證,成為永遠可以溫習的感情貯
藏。"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是從歌曲的感傷味道來講,"藝術又是屬
于強者"是從藝術的生存價值來講。前后并不矛盾。
13.提問:我是怎樣理解音樂大師的作品的?
莫扎特使我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柴可夫斯
基給我以深沉、憂郁而又翩翩瀟灑的美。貝多芬以它的嚴謹、雍容、博
大、豐贍使我五體投地的喘不過氣來。肖邦的鋼琴協奏曲如春潮,如月華,如鮮花燦爛,如水銀泄地。聽了他的作品我會覺得自己更年輕,更聰明,更自信。所有他們的作品都給我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一種對于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擾和痛苦的代價的理解和肯定。
14.提問:為什么說"聽他們的作品,使我能夠健康的活著、繼續健
康的活下去,戰勝一切邪惡和干擾、工作下去、寫作下去的保證和力量的源泉"?
這是作者對音樂的一種理解和感悟,作者在音樂中體會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音樂是他產生了生活的動力和前進的力量。
15.提問:作者怎樣看待流行音樂、通俗歌曲的?
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也自有它的勉力。
16.提問:作者為什么喜歡音樂?結合課文最后一段話,說說你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作者認為,人生因音樂而變得更美好、更難被哈污、更值得了。作者從音樂中體會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以上環節由教師投影出示問題,學生思考,交流回答。)
四、學生說說對音樂感受。
五、小結
這篇文章寫作者從孩提時代的笛聲、雨聲中,走進了聲音的世界。
音樂伴隨著他成長,讓他體會到人生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六、布置作業
A.完成課后練習一。
B.你認為流行音樂、通俗歌曲會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C、你最欣賞的一首歌,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段二三百字的文章。
六、說課精要:由于自讀課文的關系,只要設計雙關的問題,學生回答時要注意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加強口頭表達能力。
七、教學后記:
<-- #EndEditable -->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6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作者最后說:“人生因為音樂而變得更美好、更難于被玷污、更值得了。”可以說這是作者人生的體驗。
“我”的音樂啟蒙是算命瞎子凄苦的笛聲,不僅是“我這一生的第一節音樂課”,也是“我”第一節人生課。“我”不僅感受到笛聲中表現的“孤獨凄清”,也萌發了同情、憐憫的情懷,種下了愛的根芽。以后接觸到的各種音樂,其中“澎湃”的“情潮”、“強健的欲望”、“執著”的“理想”、永恒的“美”,超越政治歷史的羈絆,擺脫人世的庸俗險惡,給人“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讓人“戰勝一切邪惡”“健康地活著”。——音樂使人生美好、純潔、充滿理想和信心。
二、內容分析
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起著引領下文的作用。誰都知道,童年的某些記憶是最難以忘懷的,其中有的事情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作者孩提時代聽到的一曲哀笛,使作者“聽之淚下”,可見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弦,在作者內心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笛聲的魅力影響了作者此后乃至一生對于聲音,尤其是音樂的充分注意、體驗、思考,直至充滿激情的熱愛。聯系后文,可以更深地體會到作者文首寫此一段的目的。笛聲屬于音樂的范疇,但第2自然段莫說笛聲,就連一絲第1自然段中感傷的影子都找不到了。而是以“慢慢知道”另啟一筆,開始了對聲音的充滿哲理的思考。這思考灑脫、率真、成熟。作者一出筆就從聲音意義的最大范疇概括了它的特點——“最奇妙”。然后先反后正從兩個方面予以具體解說。接著縮小了描述的角度,將鏡頭對準了“雨”和“風”。雨是作者平生最愛之一,也曾專文以抒其情。此文只從聽覺角度予以條分縷析,極其細致入微,足以撥動讀者的心弦而引起共鳴。不僅如此,因人生際遇不同,還可引起人對于人生意義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如段末一句,“躍躍欲試”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服務于社會人生的愿望和積極、豁達的生活態度。
“我學著唱歌,所有的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一點感傷。”這里的“學著”于作者而言,恐怕已經包含了一個較大的時間范圍,因為這牽扯到對于“感傷”的理解,對于整個第4自然段含義的理解。“感傷”這里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曲詞本身令人傷感,一種是為歌曲的遭際感傷。聯系下文,本處顯指后者。接著,作者以推測的語氣描述了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讓作者感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強者”、“成功者”和藝術的距離,這種距離感也令作者感傷不已,甚至懷疑“莫非,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我們認為,這里的感傷心態同樣是反映了作者對歌曲、對藝術的真愛。因為很難設想一個對藝術漠不關心的人會對藝術產生這樣那樣的情感。
第6自然段,作者再啟一筆,正面描繪音樂感受。他先寫到民族音樂。一句反問,使情感達到了一個小高潮。之后略寫西洋音樂而過渡到對蘇聯歌曲的詳寫。
作者的青年時代是蘇聯歌曲最盛行的時候。可以說,蘇聯歌曲影響了作者的一生。作者把蘇聯歌曲比作“海洋”,以“投身”來形容自己極大的熱情;以“明朗、充實、理想、執著”濃縮蘇聯歌曲的特點;以“掀起……”、“點燃……”“插上……”形象地道出其給予自己的巨大影響;以意味著“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闡其重要;以“成為永遠的記念和見證”、“成為永遠可以溫習的感情貯藏”言其寶貴;以藝術的名字是“堅強”、“恒久”,給予自己曾有的懷疑以有力的否定,照應了前文,又退出了自己又為藝術生命力的感悟。感情再次達到一個高潮。作者待感情稍微平靜之后,又轉到對西方名曲感受的描繪。如珠的妙語既使人感到樂曲的魅力,又使人感嘆作者體察之微,辨力之強,描繪之細。段末作者以串串排比放縱自己的感情,潮涌浪疊式地概括了樂曲對于自己身心的巨大影響和對于自己人生的重大意義,感情的抒發達到頂峰。
其后,作者略點了一筆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一番感慨之后,以“太熱愛音樂,太愿意生活在音樂的世界里了”而直奔主題。
結尾一段道出了作者對音樂真諦的理解和感悟,點明了熱愛的原因,深化了主題。
三、寫法特點
①體察入微,描述細致、準確。如3、6、9自然段中對聲音及音樂感受的描繪,反映了作者敏銳把握事物特點的能力和深厚的語言功力。
②句式整散結合,整中有散,散中見整,使全文形成一種韻律美和節奏美。如2、3、6自然段,句式以整齊為主,而又整中見散;4、8、9自然段以散句為主,而又散中見整。
③排比修辭的大量運用,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表現力。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領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2.學習作者描寫音樂的優美詞句。
3.理清本文線索。
(二)能力目標
1.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鍛煉理解分析能力。
2.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學會根據語境選樣恰當的解釋。
(三) 情感目標
“聽音樂是給靈魂洗澡,使人凈化,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休息。”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更多地接觸音樂、欣賞音樂、熱愛音樂,領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作者按怎樣的思路來寫作的?這個問題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關鍵所在,教師可以抓住時間詞,引導學生分析。
2.文中一些句子含義深刻、富有哲理、較難領會,可以聯系上下文、聯系作家的經歷仔細體會。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本文線索清晰、語言優美、富有哲理,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活動設計上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討論、分析、談體會、談感受,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教師引導: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聲音的世界里,人生因為有了音樂而變得更加美好,更難于被玷污、更值得了。這節課,我們要懂得: (投影素質教育目標)
素質教育目標
1.領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2.學習、積累優美的詞句。
3.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
4.理清線索。
(二)整體感知
1.了解作者及其創作動機
王蒙,當代作家,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王蒙曾說過:“我非常非常地喜愛音樂、離不開音樂。音樂是我生活的—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我的作品的一部分。1953年我開始我的處女怍《青春萬歲》的創作時,為它的結構而苦惱,而左沖右撞,不得要領之時,聽到蘇聯作曲家的交響樂作品時,它的結構大大啟發了我,使我悟到了小說的結構應該是這樣的,既分散又統—,既多樣又和諧。音樂在我的作品里是—個非常重要的、頭等重要的部分。”
2.自讀課文,考慮以下問題,時間五分鐘。
(1)圈出生字詞,查《現代漢語詞典》,注音并解釋。
(2)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
(3)找出中心句,理清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
(三)重點、難點、疑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1.檢查課前預習及課堂白讀字詞情況,要求學生讀出生問并加以解釋,集體訂正。
嬌憨 如泣如訴 時過境遷 左右逢源
奔放 俯拾即是 行云流水 五體投地
雍容 水銀瀉地 通暢爽潔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說說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
每段段首第—句基本都是中心句。文章按時間的先后順序記敘了作者不同時期對音樂的接觸、了解和感悟。
3.作者的音樂啟蒙來自于何時、何人、何故?
孩提時代,—個寒冷的冬夜,—位算命瞎子吹奏的一聲無依無靠的笛子,如泣如訴,應情應景,聽之淚下,至今還記憶猶新。
4.,孩提時代的作者喜歡哪些音樂?
聽雨聲、學唱歌、聽單弦、聽梅花大鼓、河南墜子、河北梆子等地方戲曲。
5.大自然的聲音也是—種優美的樂音,作者細膩地描繪了大自然的雨聲,寫了哪幾種類型的雨聲?它們帶給作者的感悟相同嗎?
有小雨聲、中雨聲、大雨聲,它們帶給作者的感悟各不相同。
6.你怎樣理解:“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
突然的風聲讓人感覺到蕭瑟、惶恐,大雨聲則讓人豪情滿懷,風雨混合在一起則讓人時而惴惴不安、思慮萬千時而又滿懷豪情,讓人躍躍欲試。
7.所以作者認為“聲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全班齊讀第2自然段。
8.作者孩提時代對聲音的喜好往往帶著淡淡的憂郁,你能從文中找到例證嗎?
如第4自然段中的“我學唱歌,所有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點感傷……即使是最激越、最歡快的歌曲,一個人唱起來,不也有點寂寞嗎?”再如第6自然段中的“哦,我的燕越故鄉,你太壓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氣了。”
9.聯系上下文推測一下原因。
作者的孩提時代是很不幸的,父母失和、家庭不睦。從小身體瘦弱,很難和同齡的男孩玩到一起。七歲那年還獨自到棺材店閑逛,詢問價格。當他聽到算命瞎子如泣如訴的笛聲,引發了強烈的共鳴,至今難忘。所以孩提時代對音樂的感受充滿矛盾和憂郁。
10.到了青年時代,作者的視野更為廣闊,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有所變化,他接觸了哪些音樂呢?
有西洋音樂、蘇聯歌曲,還有流行歌曲、通俗歌曲。
11.對這些音樂,作者持什么態度?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加以說明。
喜愛、肯定如第8自然中的“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實、理想、執著的蘇聯歌曲掀起了我心頭的波浪,點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奮飛的雙翅。”……
12.第9自然段“所有他們的作品都給我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一種對于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擾和痛苦的代價的理解和肯定。”聯系上下文,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日漸豐富,思想的日趨成熟,作者在音樂的熏陶下,對音樂、對人生的理解更加積極向上,充滿激情,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13.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這兩者有沒有矛盾?你認為藝術(音樂)屬于什么樣的人?
二者沒有矛盾,這實際上是作者不同時期、不同經歷的人生感悟的反映。同時也說明音樂對人的影響和教化作用。音樂應該屬于每個人,從哭鬧的嬰孩凝神聆聽母親的兒歌到垂暮老人隨身攜帶的收音機,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因為有了音樂而更加精彩。
14.如果我們用兩個詞分別概括作者不同時期對音樂的感悟的話,你會怎樣概括?
孩提時代——彷徨、感傷、消極;青年時代——激越、明朗、積極等,
15.作者為什么喜歡音樂?結合課文最后—段話,說說你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音樂伴隨著作者成長,讓他體會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或者用文中的話答)
(四)總結、擴展
1.總結:實際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人生經歷
兒童時期的天真爛漫,少年時期的莽撞和彷徨,青年時期的激情、豪邁和自信,中年時期的穩健和平和,老年時期的豁達和安詳。“音樂能給人洗澡,使人凈化”,“給人以更好的享受和休息”。讓我們更多地去了解音樂、欣賞音樂、熱愛音樂吧!因為“—個沒有音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個不愛音樂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愛著生活。”(王蒙的話,可以投影出來。)
六、板書設計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7
教學設計(A)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談論音樂的文章,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音樂,而是由音樂引發到人
生。因此,教學時不要單純地談音樂,而要側重音樂和人生的關系,要引導學生領會作
者對音樂有著怎樣的理解和感悟。
本文描寫音樂、聲音雖不像《絕唱》中那樣運用很多比喻、通感,但由于運用了眾多
精當的形容詞,卻也把自己對音樂那細致多變的感覺,準確地描述了出來。教學時,也
應該引導學生多體味。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新課。
《論語·述而》曾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當代著名作家王蒙也說:“更
多地去愛音樂、接觸音樂、欣賞音樂吧!一個沒有音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一個不
愛音樂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愛著生活。’音樂是否真有這樣的魅力,對人真有這樣大的影
響?我們不如來學習一篇談音樂的散文《在聲音的世界里》
二、作者簡介
王蒙,當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生于北平。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
形》,短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等影響較大。
三、學生自讀課文。
1.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也是描寫音樂(聲音)的,它與《絕唱》對音樂
的描寫有什么不同?
明確:《絕唱忡對音樂的描寫更多的是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把無形無色無
味的聲音形象化、具體化;本文對聲音的描寫更多的是運用眾多精當的形容詞。
2.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出形容各種不同聲音的語句,體會其中的精妙。
明確:笛聲—一無依無靠、嗚咽抖顫、如泣如訴、孤獨凄清、輕回低轉;小雨聲
——溫柔、靜穆、和平、纏綿、彌漫、無盡;中雨聲—一活潑、跳蕩、滋潤;大雨聲
——壯懷激烈;單弦——閑適、粗礦;梅花大鼓——含蓄、委婉;河南墜子—一幽默;
河北梆子———一蒼涼高亢、嘶喊哭號、大吵大鬧;蘇聯歌曲—一明朗、充實、理想、執
著。
四、討論本文的主旨。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幾遍課文,思考: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這是一篇談論音樂的文章,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音樂,而是由音樂引發
到人生。
2.討論:文中從哪些方面談了音樂與人生密不可分的關系?
參考:①音樂對“我”人生的啟蒙。“孩提時代聽到過的算命瞎子吹奏的笛聲”。那
“嗚咽抖顫,如泣如訴”的笛聲,“表達著人生的艱難困苦、孤獨凄清,輕回低轉,聽之
淚下”。作者在音樂啟蒙的同時,更多的是接受了人生的啟蒙.也就決定了“我”對音樂
的認識,包含夾雜著豐富的人生體驗。②音樂和情感。“我”喜歡音樂,是從感受自然
的音樂開始的。從此,音樂開始撥動“我”情感的樂弦。于是“我”“投身”于音樂的海洋
中,“我”對音樂沒有什么門戶之見,本民族的、西洋的、古典的、現代的、高雅的、通
俗的,“我”都非常喜歡。可以說,“我”的人生,心靈和音樂是緊密相連的,音樂給了
“我”情感的激蕩.給了“我”生活的“力量”,“我太熱愛音樂,太愿意生活在聲音的世界
里了”。③音樂和人生。作者最后點明題旨說:“人生因為音樂而變得更美好、更難于
被邱污、更值得了”,可以說這是人生的體驗。
3.討論: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
這兩者有沒有矛盾?
參考:“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是說音樂包含豐富的人生體驗,如算命瞎子
的笛聲一般悲苦的體驗等,也許充滿“感傷”‘“溫柔”,并不是那種“強者”之音。
“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是說音樂是“堅強”“恒久”的,超越政治、歷史,成為“永
遠的紀念和見證”、“永遠可以溫習的感情貯藏”,它成為執著的理想、信念。
這兩者沒有矛盾,一是指人生的遭際,一是指理想的永恒。
4討論:說說你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注意:這一題目是引導學生拓展思路,豐富他們的文化素質的,要尊重學生自己
的體驗和感悟,答案不必強求一致。)
五、布置作業 。
做課后練習一。
(徐國鴻)
教學設計(B)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寫音樂的散文,但又不局限于音樂,而是由音樂引發到人生。所以教學時
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單純地談音樂,而要側重音樂和人生的關系。二是重在品讀,在
品讀中感悟。對一些深刻的話語,如最后一段.可引導學生討論,從而深入理解。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新課。
放一段《梁祝》的音樂,請同學閉上眼睛靜靜地聽,聽完后清說說你在聽這段音樂時
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重在讓學生感受,回答不強求一致。)
大家感受到的不盡相同,但我們可以發現,一旦我們沉浸于音樂,音樂便會牽動我
們的心靈,激發我們的情感。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便是當代作家王蒙在音樂世界中
的感悟。
一二、作者簡介。
王蒙,生于北平。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3年創作長篇小說《青春萬歲》,1956
年發表短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后來還寫了《活動變人形》、《布禮》、《蝴蝶》、
《雜色》、《相見時難》,小說集《冬雨》、《堅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及若干詩集、
散文集和文藝論集,均收入10卷本《王蒙文集})。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歷程,他也由初期的熱情、純真趨
于后來的清醒、冷峻。他在創作中不倦地探索和創新,成為新時期文壇上創作最為豐
碩、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自然段,大家邊聽邊思考:“我”在算命瞎子吹奏的笛聲中
感受到的是什么?
笛聲:無依無靠、嗚咽抖顫、如泣如訴
人生:艱難困苦、孤獨躁情、輕回抵轉
——一作者在音樂啟蒙的同時,更多的是一種人生的啟蒙。所以接下來作者對各
種音樂的認識,包含著更豐富的人生體驗。
2.請女同學齊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大家體會在自然之聲中“我”感受到的是什
么?
聲音:入耳牽心、移神動性
小雨聲:溫柔、靜穆、和平、纏綿、彌漫、無盡
中雨聲:活潑、跳蕩、滋潤
大雨聲:壯懷激烈、威嚴、恐怖、豪情
“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如何理解這句話?
(自然的音樂讓我思考許多,又使我渴望人生的拼搏。)
——一音樂開始撥動‘”我”情感的樂弦。
3.老師朗讀第四自然段到結尾,同學邊聽邊注意朗誦的抑揚頓挫,同時體會:在
本民族音樂、西洋音樂、蘇聯歌曲、流行歌曲等等的音樂世界中5“我”的感受
怎樣?
4再請同學自由朗讀,融人感情,細細品讀,將你認為能重點體現作者感受的語
句畫上橫線。
5同學自由討論,怎樣理解這些語句,說出自己的體會。(教師巡回,了解討論情
況。)
6.就幾個較難懂的語句適當點撥。
1)“即使是最激越最歡快的歌曲,一個人唱起來,不也有點寂寞嗎?”
(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一個人怎能孤獨地唱出激越和歡快呢?他必須依托于群
體,所以歌聲不能屬于那種超脫群體的“強者”。)
2)“哦,我的燕趙故鄉,你太壓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氣了。“’
(燕趙故鄉,歷經幾千年的滄桑,“古老”的土地飽受沉重歷史的“壓抑”,但是激
昂慷慨的河北梆子.卻又表現了她的“奔放”和“孩子氣”,透露出她的力量和生
氣。)
3)“所有他們的作品都給我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一種
對于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擾和痛苦的代價的理解和肯定。”
(音樂使人擺脫人生的苦難、人世的險惡性,給人心靈的啟迪,讓人執著地追求
理想。)
7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這兩
者有沒有矛盾?你認為藝術屬于什么樣的人?
(本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對音樂和人生的認識,第一問答案詳見《教師教學
用書》,第二問依學生的思考,回答不強求一致。)
8結尾一段如何理解?說說你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結尾一段是作者的人生體驗.確實,音樂使人生美好、純潔,充滿理想和信
。心。)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自由讀)。
五、作業 。
1.復習預習提示中的詞語。(抄寫并解釋在練習本上)
2.自己組織語言回答課后練習中的問題。
教學設計(C)
教學設想
重點與前相同,但更多地讓學生自讀,體會,討論,教師盡量少說,在學生發言時
可適當引導、點撥,駕馭好課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請同學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歌曲或一段樂曲,并談談喜歡它的原因。
(由此導入 新課)
二、請同學說說你所認識的王蒙,教師在此基礎上補充。
三、教師范讀全文域放錄音帶),同學們一起來體會王蒙在聲音世界里的感受和體
驗。并留心朗讀的輕重緩急。
四、同學自由朗讀,技人感情,細細體會。
五、對于音樂的認識和體會,你有哪些與王蒙相同,又有哪些不同體驗?盡量說具
體。
(本題旨在尋找異同中更切近、真實地感受作者的體驗,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對
音樂的認識,對人生的體驗。)
六、還有哪些語句或體驗你難以理解,試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之后,再
齊聲朗讀這些語段。
七、思考: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
的”,如何理解?你認為藝術屬于什么樣的人?
八、欣賞這篇文章,她的急管繁弦的敘寫節奏和細致多變的感覺描寫,使人在溫熱
的鼻息和親切的絮叨中與作者同步感受、體會,領略文章里流淌著的美妙情
感。種種細膩的感覺、美妙的情感離不開文章優美的語言。請將你所喜歡的語
句找出來,并加以賞析。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賞析文章的語言,學會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九、作業 。
將你對一件藝術品的認識和感情寫成一篇散文。
(這件藝術品可以是音樂、舞蹈、工藝品、文學作品等等。)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8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領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2.學習作者描寫音樂的優美詞句。
3.理清本文線索。
(二)能力目標
1.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鍛煉理解分析能力。
2.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學會根據語境選樣恰當的解釋。
(三) 情感目標
“聽音樂是給靈魂洗澡,使人凈化,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休息。”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更多地接觸音樂、欣賞音樂、熱愛音樂,領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作者按怎樣的思路來寫作的?這個問題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關鍵所在,教師可以抓住時間詞,引導學生分析。
2.文中一些句子含義深刻、富有哲理、較難領會,可以聯系上下文、聯系作家的經歷仔細體會。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本文線索清晰、語言優美、富有哲理,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活動設計上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討論、分析、談體會、談感受,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教師引導: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聲音的世界里,人生因為有了音樂而變得更加美好,更難于被玷污、更值得了。這節課,我們要“在聲音的世界里”懂得: (投影素質教育目標)
素質教育目標
1.領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2.學習、積累優美的詞句。
3.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
4.理清線索。
(二)整體感知
1.了解作者及其創作動機
王蒙,當代作家,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王蒙曾說過:“我非常非常地喜愛音樂、離不開音樂。音樂是我生活的—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我的作品的一部分。1953年我開始我的處女怍《青春萬歲》的創作時,為它的結構而苦惱,而左沖右撞,不得要領之時,聽到蘇聯作曲家的交響樂作品時,它的結構大大啟發了我,使我悟到了小說的結構應該是這樣的,既分散又統—,既多樣又和諧。音樂在我的作品里是—個非常重要的、頭等重要的部分。”
2.自讀課文,考慮以下問題,時間五分鐘。
(1)圈出生字詞,查《現代漢語詞典》,注音并解釋。
(2)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
(3)找出中心句,理清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
(三)重點、難點、疑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1.檢查課前預習及課堂白讀字詞情況,要求學生讀出生問并加以解釋,集體訂正。
嬌憨 如泣如訴 時過境遷 左右逢源
奔放 俯拾即是 行云流水 五體投地
雍容 水銀瀉地 通暢爽潔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說說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
每段段首第—句基本都是中心句。文章按時間的先后順序記敘了作者不同時期對音樂的接觸、了解和感悟。
3.作者的音樂啟蒙來自于何時、何人、何故?
孩提時代,—個寒冷的冬夜,—位算命瞎子吹奏的一聲無依無靠的笛子,如泣如訴,應情應景,聽之淚下,至今還記憶猶新。
4.“在聲音的世界里”,孩提時代的作者喜歡哪些音樂?
聽雨聲、學唱歌、聽單弦、聽梅花大鼓、河南墜子、河北梆子等地方戲曲。
5.大自然的聲音也是—種優美的樂音,作者細膩地描繪了大自然的雨聲,寫了哪幾種類型的雨聲?它們帶給作者的感悟相同嗎?
有小雨聲、中雨聲、大雨聲,它們帶給作者的感悟各不相同。
6.你怎樣理解:“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
突然的風聲讓人感覺到蕭瑟、惶恐,大雨聲則讓人豪情滿懷,風雨混合在一起則讓人時而惴惴不安、思慮萬千時而又滿懷豪情,讓人躍躍欲試。
7.所以作者認為“聲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全班齊讀第2自然段。
8.作者孩提時代對聲音的喜好往往帶著淡淡的憂郁,你能從文中找到例證嗎?
如第4自然段中的“我學唱歌,所有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點感傷……即使是最激越、最歡快的歌曲,一個人唱起來,不也有點寂寞嗎?”再如第6自然段中的“哦,我的燕越故鄉,你太壓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氣了。”
9.聯系上下文推測一下原因。
作者的孩提時代是很不幸的,父母失和、家庭不睦。從小身體瘦弱,很難和同齡的男孩玩到一起。七歲那年還獨自到棺材店閑逛,詢問價格。當他聽到算命瞎子如泣如訴的笛聲,引發了強烈的共鳴,至今難忘。所以孩提時代對音樂的感受充滿矛盾和憂郁。
10.到了青年時代,作者的視野更為廣闊,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有所變化,他接觸了哪些音樂呢?
有西洋音樂、蘇聯歌曲,還有流行歌曲、通俗歌曲。
11.對這些音樂,作者持什么態度?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加以說明。
喜愛、肯定如第8自然中的“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實、理想、執著的蘇聯歌曲掀起了我心頭的波浪,點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奮飛的雙翅。”……
12.第9自然段“所有他們的作品都給我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一種對于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擾和痛苦的代價的理解和肯定。”聯系上下文,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日漸豐富,思想的日趨成熟,作者在音樂的熏陶下,對音樂、對人生的理解更加積極向上,充滿激情,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13.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這兩者有沒有矛盾?你認為藝術(音樂)屬于什么樣的人?
二者沒有矛盾,這實際上是作者不同時期、不同經歷的人生感悟的反映。同時也說明音樂對人的影響和教化作用。音樂應該屬于每個人,從哭鬧的嬰孩凝神聆聽母親的兒歌到垂暮老人隨身攜帶的收音機,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因為有了音樂而更加精彩。
14.如果我們用兩個詞分別概括作者不同時期對音樂的感悟的話,你會怎樣概括?
孩提時代——彷徨、感傷、消極;青年時代——激越、明朗、積極等,
15.作者為什么喜歡音樂?結合課文最后—段話,說說你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音樂伴隨著作者成長,讓他體會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或者用文中的話答)
(四)總結、擴展
1.總結:實際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人生經歷
兒童時期的天真爛漫,少年時期的莽撞和彷徨,青年時期的激情、豪邁和自信,中年時期的穩健和平和,老年時期的豁達和安詳。“音樂能給人洗澡,使人凈化”,“給人以更好的享受和休息”。讓我們更多地去了解音樂、欣賞音樂、熱愛音樂吧!因為“—個沒有音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個不愛音樂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愛著生活。”(王蒙的話,可以投影出來。)
六、板書設計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9
教學目的
1.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愛好。
19.在聲音的世界里
2.理解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3.學習文章描寫音樂的優美詞語。
重點、難點
重點:
(1)給文章分段并歸納段意,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2)學習文章描寫音樂的優美詞語。
難點:理解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查字典,解釋下列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
(1)嬌憨( ):年幼不懂事而又無真可愛的樣子。
(2)奔放:(思想、感情、文章氣勢)盡情流露,不受拘束。
(3)雍容( ):形容文雅大方,從容不迫。
(4)如泣如訴( ):好像在小聲哭。好像在訴說。
(5)時過境遷:時間過去了,客觀環境也改變了。
(6)左右逢源:比喻事情無論怎樣進行都很順利。
(7)俯拾即是:只要低下頭來檢,到處都是。
(8)行云流水:比喻自然不拘執。(多指文章)
(9)五體投地:指兩手、兩膝和頭著地,是佛教最恭敬的禮節,比喻
敬佩到了極點。
(10)水銀泄地( ):比喻極其圓潤、流暢。
(11)通暢爽治:運行無阻舒服潔凈。
2.閱讀課文,思考預習提示和課后練習。
二、導入
《絕唱》寫的是古代人對音樂的欣賞,《在聲音的世界里》寫的是現
代人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同學們喜愛音樂,讀后對音樂一定有更深刻
的理解。
三、正課
1.快速閱讀課文,給文章分段并歸納段意。
討論并歸納:
第一段:(第1、2、3節)寫從孩提的笛聲、雨聲慢慢知道,聲音是世
界上最奇妙的東西。
第二段:(第《、5節)寫我學唱歌,感到所有的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
有一點感傷。
第三段:(第6節)寫我對地方曲子的欣賞。
第四段:(第7節)寫我對西洋音樂的欣賞。
第五段:(第8節)寫我對蘇聯音樂的欣賞。
第六段:(第9節)寫我對世界音樂大師作品的欣賞。
第七段:(第10節)寫我對流行歌曲、通俗歌曲的欣賞。
第八段:(第11節)寫音樂使作者體會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
圣。
2.提問:我孩提時聽到的算命瞎子吹奏的笛聲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寒冷的冬夜,蕭瑟的生活,一聲無依無*的笛子,嗚咽
抖顫,如泣如訴,表達著人生的艱難困苦、孤獨凄清,輕回低轉,聽之淚
下。
3.提問:我聽到的風雨聲是怎樣的?
討論并歸納:小雨聲使我感覺溫柔、靜穆、和平,而又纏綿、彌漫、無
盡。
中雨聲使我感到活潑、跳蕩、滋潤,似乎這聲音能帶來某些新的轉
機,新的希望。
大雨聲使我壯懷激烈、威嚴和恐懼呼喊著豪情。
突然的風聲能使的心一下子抽緊在一起。
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
4.提問:為什么小雨聲會給我這樣的感覺?
討論并歸納:因為小雨細細的、密密的、下得長久,潤物細無聲。
5、提問:為什么中雨聲會給我這樣的感覺?
討論并歸納:因為中雨較大,有一定的水量,有一定的聲音。它能滋
潤田野,給農作物帶來生機和希望。也給人帶來新的希望。
6.提問:為什么大雨聲會給我這樣的感覺?
討論并歸納:大雨氣勢磅礴,使人有壯懷激烈的感覺。大雨橫掃大
地,那種震撼人心的巨響使人恐怖,給人威嚴。
7為什么說:“莫非,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
討論并歸納:因為,我學唱歌,所有的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一點
感傷,而那些在人生道路上一路暢通的人是不怎么會唱歌的。所以作者
這樣認為。
8.提問;我對地方曲子是怎么理解的?
討論并歸納:聽單弦牌子曲《風雨歸舟》,覺得它似乎用閑適并帶幾
分粗護的聲音吐出了心中的塊壘。
聽梅花大鼓《寶玉探晴霎》繞來繞去的腔調十分含蓄,十分委婉。
聽河南墜子,富有一種幽默感,好像聽一位熱心的、大嗓門的、率真
本色中流露著嬌憨的大小姐的白話。
聽河北梆子,蒼涼高亢,嘶喊哭號,大吵大鬧,如醉如癡。
9.提問:為什么說“我的燕趙故鄉,你太壓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
又太孩子氣了”?你對這句話怎么理解的?
討論并歸納:因為燕趙歷代是封建統治的中心,人民在封建壓迫和
殘酷剝削下長期過著壓抑的生活。燕趙人的性格,熱情奔放,豪爽樸直,
肝膽相照,生死與共。燕趙又是古老的王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而燕趙
人又是憨直率真的、有著赤子之心。
10.提問;我對西洋音樂怎么理解的?
討論并歸納:所有的西洋歌曲都澎湃著情潮,都擁有一種健康的欲
望,哪怕這種欲望派生出許多悲傷和煩惱,哪怕是痛苦也痛苦得那樣強
勁。
11.提問:我對蘇聯歌曲怎樣理解的?
討論并歸納:蘇聯歌曲明朗、充實、理想、執著。掀起了我心頭的波
浪,點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奮飛的雙翅,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命運的一部分。
12提問:為什么作者在前面說“莫非,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
這里又說“藝術是屬于強者的了,藝術的名字是堅強”?前后有沒有矛
盾?
討論并歸納:沒有矛盾。因為,音樂可以脫離一個時期的政治社會
歷史規定,脫離開那時的作曲家與聽眾給聲音附加上去的種種具體目
的和具體限制,成為永遠的紀念和見證,成為永遠可以溫習的感情貯
藏。“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是從歌曲的感傷味道來講,“藝術又是屬
于強者”是從藝術的生存價值來講。前后并不矛盾。
13.提問:我是怎樣理解音樂大師的作品的?
討論并歸納:莫扎特使我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柴可夫斯
基給我以深沉、憂郁而又翩翩瀟灑的美。貝多芬以它的嚴謹、雍容、博
大、豐贍使我五體投地的喘不過氣來。肖邦的鋼琴協奏曲如春潮,如月
華,如鮮花燦爛,如水銀泄地。聽了他的作品我會覺得自己更年輕,更聰
明,更自信。所有他們的作品都給我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
的通暢爽潔,一種對于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擾和痛苦的代價的
理解和肯定。
14.提問:為什么說“聽他們的作品,使我能夠健康的活著、繼續健
康的活下去,戰勝一切邪惡和干擾、工作下去、寫作下去的保證和力量
的源泉”?
討
論并歸納:這是作者對音樂的一種理解和感悟,作者在音樂中體
會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音樂是他產生了生活的動力和前進的
力量。
15.提問:作者怎樣看待流行音樂、通俗歌曲的?
討論并歸納: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也自有它的勉力。
16.提問:作者為什么喜歡音樂?結合課文最后一段話,說說你對
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討論并歸納:作者認為,人生因音樂而變得更美好、更難被哈污、更
值得了。作者從音樂中體會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四、小結
這篇文章寫作者從孩提時代的笛聲、雨聲中,走進了聲音的世界。
音樂伴隨著他成長,讓他體會到人生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下面的句子中詞語運用不當的一句是
a有了平時的語言積累,我就能在寫作中左右逢源。
b他的美術作品如行云流水,流暢極了。
c.我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d.雖然時過境遷,但她永遠會記得這一幕。
(二)積累描寫音樂的優美語句,把它抄在讀書卡片上。
(三)簡答。
1.聲音的特點是什么?
2.你認為流行音樂、通俗歌曲會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10
師:在講課之前,先請問同學們一個問題,同學們喜歡聽歌、唱歌嗎?
生:喜歡。
師:下面我們來聽一首歌——《真心英雄》,聽后,說說你的感受。(聽歌。)
生:這首歌高亢、激昂,讓人興奮,讓人有所感悟。
生:我們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努力拼搏、善于把握機遇,這樣才能成為“真心英雄”。
生:這首歌讓我身心受到一種震動,其實,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是經過大家的努力,經歷一番風雨之后,才看到美麗彩虹的。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這首歌不但讓我們感到精神振奮,還讓我們領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只有勇于拼搏,把握機遇的人才會成功。由此可見,藝術和生活,音樂和人生是緊密相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理解音樂、感悟音樂的文章——《在聲音的世界里》。(板書:課題,作者)
師:通過本文的學習,希望同學們領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同時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投影:學習目標:(1)領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描寫。)
師:下面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初步體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并標劃作者描寫了哪些聲音,是怎樣描寫的,從中作者感悟到了什么?
生:讀。
師:作者描寫了哪些聲音?怎樣描寫?從中體味出了哪些情感?
生:笛聲:嗚咽抖顫,如泣如訴,表達著人生的艱難困苦,孤獨凄清,輕回低轉,聽之淚下。
聽雨
單弦牌子曲《風雨歸舟》:閑適、粗獷。
梅花大鼓《寶玉探晴雯》:含蓄、委婉
河南墜子:幽默感
河北梆子:蒼涼高亢,嘶喊哭號,大吵大鬧。如醉如癡。
蘇聯歌曲:明朗、充實、理想、執著
鋼琴曲: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深沉,憂郁,嚴謹,雍容,博大,豐贍,如春潮,如月華,如鮮花燦爛,如水銀瀉地。
師:非常好。下面同學們朗讀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的句子,并思考:在這些聲音里,哪種聲音是作者至今難以忘記的?
生:笛聲。(板書:笛聲)
師:為什么?
生:因為這是作者童年時聽到過的笛聲。
師:童年的某些記憶總是難以忘懷的。那么,僅僅是這一點嗎?
生:還有,作者認為這可能是我這一生的第一節音樂課。
師:既然是一節音樂課,當然要有音樂課的特點,文章是怎樣描繪的?
生:“笛聲的嗚咽抖顫,如泣如訴,表達著人生的艱難困苦,孤獨凄清,輕回低轉,聽之淚下。”
師:那么,這種嗚咽抖顫的笛聲是在一種什么樣的環境中吹奏的?
生:寒冷的冬夜,蕭瑟的生活。(板書:寒夜)
師:即是自然環境,又有社會環境。那么,這種特定環境下的凄婉動人,聽之淚下的笛聲,確實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他感悟到人生中的許多。
師:下面大家也來傾聽一段的笛聲,然后談談你的感受。
生:……
師:這段笛聲和課文所描繪的笛聲是類似的,相通的。嗚咽抖顫、如泣如訴的笛聲,仿佛把我們也帶回了作家王蒙孩提時代所生活的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舊中國。那是一個動蕩而貧窮的時代,一個黑暗與光明交戰的時代。孩提時的王蒙通過那哀怨凄婉的寒夜笛聲,想到了勞動人民的苦難,聽到了勞動人民的心聲,他初次感受和認識了社會,認識了人生(板書:人生)。下面同學們再來朗讀作者對笛聲的描寫,體味作者的人生感悟。
生:讀。
師:走過艱難坎坷、命運多舛的童年少年時光,一個新的國家、新的時代誕生了,人們,特別是青年們滿懷熱情地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中,50年代盛行的“明朗、充實、理想、執著”的蘇聯歌曲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
師:下面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八節,體會蘇聯歌曲對作者人生的重要影響。(板書:蘇聯歌曲)
生:讀。
師;那么蘇聯歌曲對作者有什么重要影響呢?
生:第二句,第三句。
師:這里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
生:排比,比喻。
師:我們該怎樣朗讀這些句子呢?同學們試讀一下,
生:讀。
師:哪位同學給大家讀一下?
生:讀。
師:你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從語調、語速和氣勢上來說說看。)
生:用升調,語速稍快,一氣呵成。
師:你能給大家讀一下嗎?
師:不錯,最后一句可以稍微再高昂些,有力度。
師;下面我們來齊讀這兩句話。
師:很好。那么,我們來看這些句子,它們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哪?
(投影)1、我投身到蘇聯歌曲的海洋里去了。
2、《喀秋莎》和《我們祖國多么遼闊廣大》打頭,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實、理想、執著的蘇聯歌曲掀起了我心頭的波浪,點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奮飛的雙翅。
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師:運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都是為了形象生動地表現蘇聯歌曲對我人生的重要影響。
那么,后三句我們應該處理好朗讀重音,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作者對蘇聯歌曲的理解。我們班誰讀的最好,給大家讀一下。
生:讀。
師:很好。同學們再讀一讀。
生:讀。
師:這在一段里,作者運用多種手法,把蘇聯歌曲寫得這么生動而有感染力,大家是不是也想聽一聽蘇聯歌曲到底是什么樣呢?(想)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首蘇聯歌曲《喀秋莎》。
師:我們傾聽了明朗、充實、理想、執著的蘇聯歌曲,感受了嗚咽顫抖、如泣如訴的寒夜笛聲,而土生土長的河北梆子則是作者一生的摯愛。那么,河北梆子有什么特點,讓作者如此的癡迷呢?同學們快速從文中找一下。(板書:河北梆子)
生:蒼涼高亢、嘶喊哭號,大吵大鬧,如醉如癡。
師:這是怎樣的一塊土地,競會蘊育出讓作者如此動情的戲曲哪?
生:我的燕趙故鄉,你太壓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氣了。
師: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能夠演唱這種戲曲的人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人。在這里,作者就從河北梆子這種民族樂曲中悟出了故鄉人的那種壓抑而奔放的情感,進而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悟。下面同學們深情地孩提時聽到的寒夜笛聲給作者留下最難以磨滅的印象,成為他人生的啟蒙;青年時學唱的明朗、充實、理想、執著的蘇聯歌曲給作者的人生以重要影響;而作者一生所摯愛的土生土長的河北梆子則貫穿了他的一生。生:讀。
師:音樂的世界是浩瀚無比的。作家王蒙用他優美抒情的語言帶領我們領略了寒夜笛聲的凄婉動人,蘇聯歌曲的明朗充實,河北梆子的蒼涼高亢……,作者從這眾多的聲音中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板書:感悟)今天,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就要學習這種寫法,同學們回憶一下你最喜愛或最難忘的樂曲或歌曲,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寫一段話。
板書:在音樂的世界里
王蒙
寒夜笛聲
蘇聯歌曲 感悟人生
河北梆子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11
教學設計(A)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談論音樂的文章,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音樂,而是由音樂引發到人生。因此,教學時不要單純地談音樂,而要側重音樂和人生的關系,要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對音樂有著怎樣的理解和感悟。
本文描寫音樂、聲音雖不像《絕唱》中那樣運用很多比喻、通感,但由于運用了眾多精當的形容詞,卻也把自己對音樂那細致多變的感覺,準確地描述了出來。教學時,也應該引導學生多體味。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新課。
《論語·述而》曾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當代著名作家王蒙也說:“更多地去愛音樂、接觸音樂、欣賞音樂吧!一個沒有音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一個不愛音樂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愛著生活。”音樂是否真有這樣的魅力,對人真有這樣大的影響?我們.不如來學習一篇談音樂的散文《在聲音韻世界里》。
二、作者簡介。
王蒙,當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生于北平。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短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等影響較大。
三、學生自讀課文。
1.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也是描寫音樂(聲音)的,它與《絕唱》對音樂的描寫有什么不同?
明確:《絕唱》中對音樂的描寫更多的是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手法,把無形無色無味的聲音形象化、具體化;本文對聲音的描寫更多的是運用眾多精當的形容詞。
2.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出形容各種不同聲音的語句,體會其中的精妙。
明確:笛聲——無依無靠、嗚咽抖顫、如泣如訴、孤獨凄清、輕回低轉;小雨聲——溫柔、靜穆、和平、纏綿、彌漫、無盡;中雨聲——活潑、跳蕩、滋潤;大雨聲——壯懷激烈;單弦——閑適、粗獷;梅花大鼓——含蓄、委婉;河南墜子一一幽默;河北梆子——蒼涼高亢、嘶喊哭號、大吵大鬧;蘇聯歌曲——明朗、充實、理想、執著。
四、討論本文的主旨。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幾遍課文,思考: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這是一篇談論音樂的文章,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音樂,而是由音樂引發到人生。
2. 討論:文中從哪些方面談了音樂與人生密不可分的關系?
參考:①音樂對“我”人生的啟蒙。“孩提時代聽到過的算命瞎子吹奏的笛聲”。那“嗚咽抖顫,如泣如訴”的笛聲,“表達著人生的艱難困苦、孤獨凄清,輕回低轉.聽之淚下”。作者在音樂啟蒙的同時,更多的是接受了人生的啟蒙.也就決定了“我”對音樂的認識,包含夾雜著豐富的人生體驗。②音樂和情感。“我”喜歡音樂.是從感受自然的音樂開始的。從此,音樂開始撥動“我”情感的樂弦。‘于是“我”“投身”于音樂的海洋中,“我”對音樂沒有什么門戶之見,本民族的、西洋的、古典的、現代的、高雅的、通俗的,“我”都非常喜歡。可以說,“我”的人生,心靈和音樂是緊密相連的。音樂給了“我”情感的激蕩,給了“我”生活的“力量”,“我太熱愛音樂,太愿意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了”。⑧音樂和人生。作者最后點明題旨說:“人生因為音樂而變得更美好、更難于陂玷污、更值得了”,可以說這是人生的體驗。
3.討論: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這兩者有沒有矛盾?
參考:“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是說音樂包含豐富的人生體驗,如算命瞎子的笛聲一般悲苦的體驗等,也許充滿“感傷”“溫柔”,并不是那種“強者”之音。
“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是說音樂是“堅強”“恒久”的,超越政治、歷史,成為“永遠的紀念和見證”、“永遠可以溫習的感情貯藏”,它成為執著的理想、信念。
這兩者沒有矛盾,一是指人生的遭際,一是指理想的永恒。
4.討論:,說說你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注意:這一題目是引導學生拓展思路,豐富他們的文化素質的,要尊重學生自己的體驗和感悟,答案不必強求一致。)
五、布置作業 。
做課后練習一。
教學設計(B)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寫音樂的散文,但又不局限于音樂,而是由音樂引發到人生。所以教學時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單純地談音樂,而要側重音樂和人生的關系。二是重在品讀,在品讀中感悟:對一些深刻的話語,如最后一段,可引導學生討論,從而深入理解。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新課。
放一段《梁祝》的音樂,請同學閉上眼睛靜靜地聽,聽完后請說說你在聽這段音樂時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重在讓學生感受,回答不強求—致。)
大家感受到的不盡相同,但我們可以發現,一旦我們沉浸于音樂,音樂便會牽動我們的心靈。激發我們的情感。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文章便是當代作家王蒙在音樂世界中的感悟。
二、作者簡介。
王蒙,生于北平。1948年加人中國共產黨。1953年創作長篇小說《青春萬歲》,1956年發表短篇小說《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后來還寫了《活動變人形》、《布禮》、《蝴蝶》、《雜色》、《相見時難》,小說集《冬雨》、《堅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及若干詩集、散文集和文藝論集,均收入10卷本《王蒙文集》。
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歷程,他也由初期的熱情、純真趨于后來的清醒、冷峻。他在創作中不倦地探索和創新,成為新時期文壇上創作最為豐碩、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
1.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自然段,大家邊聽邊思考:“我”在算命瞎子吹奏的笛聲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笛聲:無依無靠、嗚咽抖顫、如泣如訴
人生:艱難困苦、孤獨凄清、輕回低轉
——作者在音樂啟蒙的同時,更多的是一種人生的啟蒙。所以接下來作者對各種音樂的認識,包含著更豐富的人生體驗。
2. 請女同學齊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大家體會在自然之聲中“我”感受到的是什么?
聲音:入耳牽心、移神動性
小雨聲:溫柔、靜穆、和平、纏綿、彌漫、無盡
中雨聲:活潑、跳蕩、滋潤
大雨聲:壯懷激烈、威嚴、恐怖、豪情
“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如何理解這句話?
(自然的音樂讓我思考許多,又使我渴望人生的拼搏。)
——音樂開始撥動“我”情感的樂弦。
3.老師朗讀第四自然段到結尾,同學邊聽邊注意朗誦的抑揚頓挫,同時體會:在本民族音樂、西洋音樂、蘇聯歌曲、流行歌曲等等的音樂世界中,“我”的感受怎樣?
4.再請同學自由朗讀,融人感情,細細晶讀,將你認為能重點體現作者感受的語句畫上橫線。
5.同學自由討論,怎樣理解這些語句,說出自己的體會。(教師巡回,了解討論情況。)
6.就幾個較難懂的語句適當點撥。
1)“即使是最激越最歡快的歌曲,一個人唱起來,不也有點寂寞嗎?”
(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一個人怎能孤獨地唱出激越和歡快呢?他必須依托于群體,所以歌聲不能屬于那種超脫群體的“強者”。)
2)“哦,我的燕趙故鄉,你太壓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氣了。”
(燕趙故鄉,歷經幾千年的滄桑,“古老”的土地飽受沉重歷史的“壓抑”,但是激昂慷慨的河北梆子,卻又表現了她的“奔放”和“孩子氣”,透露出她的力量和生氣。)
3)“所有他們的作品都給我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種對于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擾和痛苦的代價的理解和肯定。”
(音樂使人擺脫人生的苦難、人世的險惡性,給人心靈的啟迪,讓人執著地追求理想。)
7.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這兩者有沒有矛盾?你認為藝術屬于什么樣的人?
(本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對音樂和人生的認識,第一問答案詳見《教師教學用書》,第二問依學生的思考,回答不強求一致。)
8.結尾一段如何理解?說說你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結尾一段是作者的人生體驗,確實,音樂使人生美好、純潔,充滿理想和信
教學設計(C)
教學設想
重點與前相同,但更多地讓學生自讀,體會,討論,教師盡量少說,在學生發言時可適當引導、點撥,駕馭好課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請同學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歌曲或一段樂曲,并談談喜歡它的原因。
(由此導人新課)
二、請同學說說你所認識的王蒙,教師在此基礎上補充。
三、教師范讀全文(或放錄音帶),向學們一起來體會王蒙在聲音世界里的感受和體 驗。并留心朗讀的輕重緩急。
四、同學自由朗讀,投入感情,細細體會。
五、對于音樂的認識和體會,你有哪些與王蒙相同,又有哪些不同體驗?盡量說具體。
(本題旨在尋找異同中更切近、真實地感受作者的體驗,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對
音樂的認識-,對人生的體驗。) ’
六、還有哪些語句或體驗你難以理解,試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解決之后,再齊聲朗讀這些語段。
七、 思考: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如何理解?你認為藝術屬于什么樣的人?
八、欣賞這篇文章,她的急管繁弦的敘寫節奏和細致多變的感覺描寫,使人在溫熱的鼻息和親切的絮叨中與作者同步感受、體會,領略文章里流淌著的美妙情感。種種細膩的感覺、美妙的情感離不開文章優美的語言。請將你所喜歡的語句找出來,并加以賞析。
(本題旨在引導學生賞析文章的語言,學會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九、作業 。
將你對一件藝術品的認識和感情寫成一篇散文。
(這件藝術品可以是音樂、舞蹈、工藝品、文學作品等等。)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12
在聲音的世界里 習題精選
習題精選
閱讀《在聲音的世界里》中的文段,完成練習。
很快地,我投身到蘇聯歌曲的海洋里去了。《喀秋莎》和《我們的祖國多么遼闊廣大》打頭,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實、理想、執著的蘇聯歌曲掀起了我心頭的波浪,點燃了我青青的火焰,插上了我奮飛的雙翅。蘇聯歌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命運的一部分。不管蘇聯的歷史將會怎么樣書寫,我永遠愛這些歌曲,包括歌頌斯大林的歌,它們意味著與其說是蘇聯的政治和歷史,不如說是我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音樂畢竟不是公文,當公文失效了的時候,(盡管與一個時期的公文有關的)音樂卻會留存下來,脫離開一個時期的政治社會歷史規定,脫離開那時的作曲家與聽眾給聲音附加上去的種種具體目的和具體限制,成為永遠的紀念和見證,成為永遠可以溫習的感情貯藏。這樣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了,藝術的名字是“堅強”,是恒久,正像一首蘇聯歌曲所唱的那樣,它是“在火里不會燃燒,在水里不會下沉”的。
說老實話,我的音樂知識和音樂水準并不怎么樣。我不會演奏任何一樣樂器,不會拿起五線譜視唱,不知道許多音樂家的姓名與代表作。但我確實喜歡音樂,能夠沉浸在我所能夠欣賞的聲音世界中,并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獲得,有所超越、排解、升華、了悟。進入了聲音的世界,我的身心如魚得水。莫扎特使我覺得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柴可夫斯基給我一種深沉、憂郁而又翩翩瀟灑的美。貝多芬則以他的嚴謹、雍容、博大、豐贍使我五體投地得喘不過氣來。肖邦的鋼琴協奏曲如春潮,如月花,如鮮花燦爛,如水銀瀉地,聽了他的作品我會覺得自己更年輕,更聰明,更自信。所有他們的作品都給我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一種對于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擾和痛苦的代價的理解和肯定。聽他們的作品,是我能夠健康地活著、繼續健康地活下去、戰勝一切邪惡和干擾、工作下去、寫作下去的保證和力量的源泉。
1.對“‘我’永遠愛那些蘇聯歌曲”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一首明朗、充實、理想、執著的蘇聯歌曲掀起了“我”心頭的波浪,點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奮飛的雙翅。
b.這些歌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命運的一部分。
c.這些歌曲意味著“我”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d.音樂不是公文,永遠不會失效。
2.與“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了”一句相呼應的是( )
a.我慢慢知道,聲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
b.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
c.莫非,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
d.強刺激的河北梆子。這不就是我們自己土生土長的“滾石樂”嗎?
3.“這樣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了”一句中的“這樣”指代的是什么?
4.作者從音樂中獲得了哪些體驗?
5.對下邊一句話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聽他們的作品,是我能夠健康地活著、繼續健康地活下去、戰勝一切邪惡和干擾、工作下去、寫作下去的保證和力量的源泉。
a.對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擾和痛苦的代價的理解和肯定,使“我”獲得了力量的源泉。
b.藝術是屬于強者的了。
c.由于“我”太熱愛音樂了,太愿意生活在聲音的世界里了。
d.熱愛是做好一件事的首要保證,人生因為音樂而變得美好。
參考答案
1.d 2.c 3.指音樂將“脫離開一個時期……感情貯藏”。 4.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一種對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撓和痛苦的代價的理解和肯定。 5.c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13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課題。
1、趙麗宏曾這樣說過:“如果要我感謝什么人,而且只能感謝一次,那么,我想把一
次感謝奉獻給創造出美妙音樂的人。倘若沒有音樂,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多么沉悶可怕。”的確,生活因為有了音樂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人生因有音樂而更加美好!在你的生活中,音樂帶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多媒體顯現需要思考的問題)
2、學生答,教師提示:在音樂世界里會有什么?(多媒體)
3、 教師談話:是的,如果生活中沒有音樂,會多么寂寞!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王蒙
的世界,領會他對音樂獨特的人生感悟。
4、 誰能來說一說你了解的王蒙?學生談話后,教師展示介紹王蒙。
二、多媒體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整體感知,自讀領悟。
1、 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出描寫精當優美的句子,找出作者對音樂的感受和思考的描述。
2、 請個別學生示范朗讀后,學生談自已的感受與理解。教師作適當的指導。
3、 教給學生自讀方式:品讀法
4、 學生品讀,再悟主題。
四、質疑問難。
1、 學生質疑
2、 教師提問(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l 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這兩者有矛盾嗎?你認為藝術是屬于什么樣的人的?
l 朗讀文章最后一段,說說你的理解和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五、拓展遷移
多媒體鋼琴曲配樂畫面,讓學生談自已的感受。寫一篇小練筆。
六、布置作業
a、 繼續完成小練筆,閱讀課交流。
b、 搜集音樂名人名言。(有條件的可以品賞文中的音樂寫感受。)
c、 摘抄好詞佳句。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14
宜興市張渚第二中學:陸莉靜
教學目標 :
1. 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美好感受。
2.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的理解和感悟。
3. 學習文章描寫音樂的優美詞語。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 了解文章借音樂談人生體驗的方法。
2、學習文章描寫音樂的優美詞語。
難點:
1. 理解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教學方法:
品讀與討論相結合。
教學課時:
因是自讀課文,故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 預先布置預習作業 ,要求學生課外完成。(題目詳見預習試卷)
二、 由欣賞音樂導入 新課:
1、 放阿炳的《二泉映月》,要求學生閉目欣賞,用心感受。
2、 欣賞完后請學生談感受,鼓勵學生各抒己見。
3、 教師作適當補充并引入課文。
三、 簡介作者:
1、 請學生交流所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王蒙的資料。
2、 教師作補充,共同了解作者。(放投影)
四、 以品讀、點撥的方法學習課文1~5段
1、 教師范讀課文第一段,學生思考:
① 作者第一次接觸音樂緣于何物?
② 請邊聽邊把描繪音樂和作者感受的語句劃出來。
2、 交流,教師結合剛才欣賞的阿炳的《二泉映月》進一步讓學生體會音樂和人生的關系。
3、 由音樂話題轉入作者對自然之聲的感受,教師范讀第3節,學生思考:
① 各種雨聲分別給我怎樣的感受?劃出有關詞語。
② 以前學過哪些與雨有關的詩句?
4、交流,并由這些與雨有關的詩句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聲音和人生的關系。
5、 由第三段談聲音和人的感受的關系導入 第4段的學習:
① 學生齊讀第4段,思考:為什么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一點感傷呢?
② 教師以自己對某一歌曲的感悟來引導同學理解。
五、 以分組討論的方法學習課文6~10段
1、 四人一小組討論,每個大組負責一個段落,其中第二大組負責兩個段落,每一組推選兩個代表出來發言。
投影打出討論題:
① 找出描寫音樂的優美詞句。
② 找出作者對這種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③ 你對這種音樂是有何感受?可以以一首曲子為例。
2、 文章前面說“莫非,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這部分中作者還這么認為嗎?這時他認為怎樣?前后是否矛盾呢?你是如何理解的?(可以提示同學找出文中相關語句。)
六、 由剛才討論的話題點到文章的中心,即文章最后一段,教師作適當的總結。
七、 通過與學過的《絕唱》比較,總結本課的寫作特點
1、 請同學回憶《絕唱》一文是描繪聲音的方法:比喻、通感
2、 總結本文描繪聲音和感受的方法:采用優美的詞語
3、 交流預習題一,進一步體會這些優美詞語的魅力。
八、 課堂練習:
放一段學生熟悉的音樂,讓同學們寫出自己對這段音樂的感受,字數200~300字。
(有時間課堂上交流,沒時間就課后完成)
九、 課外作業 :
通過你對文章的理解和對音樂的感受,請你用自己的話來理解課后練習一中的幾個句子。
板書設計 :
聲音:笛聲 雨聲 唱歌
各種音樂聲
在聲音的世界里
王蒙
感悟:莫非,意識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
藝術有是屬于強者的。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15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多媒體展示課題。
1、趙麗宏曾這樣說過:“如果要我感謝什么人,而且只能感謝一次,那么,我想把一
次感謝奉獻給創造出美妙音樂的人。倘若沒有音樂,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多么沉悶可怕。”的確,生活因為有了音樂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人生因有音樂而更加美好!在你的生活中,音樂帶給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多媒體顯現需要思考的問題)
2、學生答,教師提示:在音樂世界里會有什么?(多媒體)
3、 教師談話:是的,如果生活中沒有音樂,會多么寂寞!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王蒙
的世界,領會他對音樂獨特的人生感悟。
4、 誰能來說一說你了解的王蒙?學生談話后,教師展示介紹王蒙。
二、多媒體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整體感知,自讀領悟。
1、 學生自讀課文,勾畫出描寫精當優美的句子,找出作者對音樂的感受和思考的描述。
2、 請個別學生示范朗讀后,學生談自已的感受與理解。教師作適當的指導。
3、 教給學生自讀方式:品讀法
4、 學生品讀,再悟主題。
四、質疑問難。
1、 學生質疑
2、 教師提問(多媒體展示思考題):
l 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這兩者有矛盾嗎?你認為藝術是屬于什么樣的人的?
l 朗讀文章最后一段,說說你的理解和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五、拓展遷移
多媒體鋼琴曲配樂畫面,讓學生談自已的感受。寫一篇小練筆。
六、布置作業
A、 繼續完成小練筆,閱讀課交流。
B、 搜集音樂名人名言。(有條件的可以品賞文中的音樂寫感受。)
C、 摘抄好詞佳句。
在聲音的世界里 篇16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作者最后說:“人生因為音樂而變得更美好、更難于被玷污、更值得了。”可以說這是作者人生的體驗。
“我”的音樂啟蒙是算命瞎子凄苦的笛聲,不僅是“我這一生的第一節音樂課”,也是“我”第一節人生課。“我”不僅感受到笛聲中表現的“孤獨凄清”,也萌發了同情、憐憫的情懷,種下了愛的根芽。以后接觸到的各種音樂,其中“澎湃”的“情潮”、“強健的欲望”、“執著”的“理想”、永恒的“美”,超越政治歷史的羈絆,擺脫人世的庸俗險惡,給人“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讓人“戰勝一切邪惡”“健康地活著”。——音樂使人生美好、純潔、充滿理想和信心。
二、內容分析
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起著引領下文的作用。誰都知道,童年的某些記憶是最難以忘懷的,其中有的事情甚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作者孩提時代聽到的一曲哀笛,使作者“聽之淚下”,可見深深地打動了作者的心弦,在作者內心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笛聲的魅力影響了作者此后乃至一生對于聲音,尤其是音樂的充分注意、體驗、思考,直至充滿激情的熱愛。聯系后文,可以更深地體會到作者文首寫此一段的目的。笛聲屬于音樂的范疇,但第2自然段莫說笛聲,就連一絲第1自然段中感傷的影子都找不到了。而是以“慢慢知道”另啟一筆,開始了對聲音的充滿哲理的思考。這思考灑脫、率真、成熟。作者一出筆就從聲音意義的最大范疇概括了它的特點——“最奇妙”。然后先反后正從兩個方面予以具體解說。接著縮小了描述的角度,將鏡頭對準了“雨”和“風”。雨是作者平生最愛之一,也曾專文以抒其情。此文只從聽覺角度予以條分縷析,極其細致入微,足以撥動讀者的心弦而引起共鳴。不僅如此,因人生際遇不同,還可引起人對于人生意義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如段末一句,“躍躍欲試”深沉地表達了作者服務于社會人生的愿望和積極、豁達的生活態度。
“我學著唱歌,所有的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一點感傷。”這里的“學著”于作者而言,恐怕已經包含了一個較大的時間范圍,因為這牽扯到對于“感傷”的理解,對于整個第4自然段含義的理解。“感傷”這里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曲詞本身令人傷感,一種是為歌曲的遭際感傷。聯系下文,本處顯指后者。接著,作者以推測的語氣描述了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讓作者感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強者”、“成功者”和藝術的距離,這種距離感也令作者感傷不已,甚至懷疑“莫非,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我們認為,這里的感傷心態同樣是反映了作者對歌曲、對藝術的真愛。因為很難設想一個對藝術漠不關心的人會對藝術產生這樣那樣的情感。
第6自然段,作者再啟一筆,正面描繪音樂感受。他先寫到民族音樂。一句反問,使情感達到了一個小高潮。之后略寫西洋音樂而過渡到對蘇聯歌曲的詳寫。
作者的青年時代是蘇聯歌曲最盛行的時候。可以說,蘇聯歌曲影響了作者的一生。作者把蘇聯歌曲比作“海洋”,以“投身”來形容自己極大的熱情;以“明朗、充實、理想、執著”濃縮蘇聯歌曲的特點;以“掀起……”、“點燃……”“插上……”形象地道出其給予自己的巨大影響;以意味著“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闡其重要;以“成為永遠的記念和見證”、“成為永遠可以溫習的感情貯藏”言其寶貴;以藝術的名字是“堅強”、“恒久”,給予自己曾有的懷疑以有力的否定,照應了前文,又退出了自己又為藝術生命力的感悟。感情再次達到一個高潮。作者待感情稍微平靜之后,又轉到對西方名曲感受的描繪。如珠的妙語既使人感到樂曲的魅力,又使人感嘆作者體察之微,辨力之強,描繪之細。段末作者以串串排比放縱自己的感情,潮涌浪疊式地概括了樂曲對于自己身心的巨大影響和對于自己人生的重大意義,感情的抒發達到頂峰。
其后,作者略點了一筆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一番感慨之后,以“太熱愛音樂,太愿意生活在音樂的世界里了”而直奔主題。
結尾一段道出了作者對音樂真諦的理解和感悟,點明了熱愛的原因,深化了主題。
三、寫法特點
①體察入微,描述細致、準確。如3、6、9自然段中對聲音及音樂感受的描繪,反映了作者敏銳把握事物特點的能力和深厚的語言功力。
②句式整散結合,整中有散,散中見整,使全文形成一種韻律美和節奏美。如2、3、6自然段,句式以整齊為主,而又整中見散;4、8、9自然段以散句為主,而又散中見整。
③排比修辭的大量運用,增強了語言的氣勢和表現力。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領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2.學習作者描寫音樂的優美詞句。
3.理清本文線索。
(二)能力目標
1.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鍛煉理解分析能力。
2.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學會根據語境選樣恰當的解釋。
(三) 情感目標
“聽音樂是給靈魂洗澡,使人凈化,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休息。”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更多地接觸音樂、欣賞音樂、熱愛音樂,領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作者按怎樣的思路來寫作的?這個問題是理解文章內容的關鍵所在,教師可以抓住時間詞,引導學生分析。
2.文中一些句子含義深刻、富有哲理、較難領會,可以聯系上下文、聯系作家的經歷仔細體會。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本文線索清晰、語言優美、富有哲理,有較強的教育意義。活動設計上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討論、分析、談體會、談感受,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教師引導: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姿多彩的聲音的世界里,人生因為有了音樂而變得更加美好,更難于被玷污、更值得了。這節課,我們要“在聲音的世界里”懂得: (投影素質教育目標)
素質教育目標
1.領會作者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
2.學習、積累優美的詞句。
3.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
4.理清線索。
(二)整體感知
1.了解作者及其創作動機
王蒙,當代作家,五十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王蒙曾說過:“我非常非常地喜愛音樂、離不開音樂。音樂是我生活的—部分,生命的一部分,我的作品的一部分。1953年我開始我的處女怍《青春萬歲》的創作時,為它的結構而苦惱,而左沖右撞,不得要領之時,聽到蘇聯作曲家的交響樂作品時,它的結構大大啟發了我,使我悟到了小說的結構應該是這樣的,既分散又統—,既多樣又和諧。音樂在我的作品里是—個非常重要的、頭等重要的部分。”
2.自讀課文,考慮以下問題,時間五分鐘。
(1)圈出生字詞,查《現代漢語詞典》,注音并解釋。
(2)畫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
(3)找出中心句,理清文章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
(三)重點、難點、疑點的學習及目標完成過程
1.檢查課前預習及課堂白讀字詞情況,要求學生讀出生問并加以解釋,集體訂正。
嬌憨 如泣如訴 時過境遷 左右逢源
奔放 俯拾即是 行云流水 五體投地
雍容 水銀瀉地 通暢爽潔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說說本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記敘的?
每段段首第—句基本都是中心句。文章按時間的先后順序記敘了作者不同時期對音樂的接觸、了解和感悟。
3.作者的音樂啟蒙來自于何時、何人、何故?
孩提時代,—個寒冷的冬夜,—位算命瞎子吹奏的一聲無依無靠的笛子,如泣如訴,應情應景,聽之淚下,至今還記憶猶新。
4.“在聲音的世界里”,孩提時代的作者喜歡哪些音樂?
聽雨聲、學唱歌、聽單弦、聽梅花大鼓、河南墜子、河北梆子等地方戲曲。
5.大自然的聲音也是—種優美的樂音,作者細膩地描繪了大自然的雨聲,寫了哪幾種類型的雨聲?它們帶給作者的感悟相同嗎?
有小雨聲、中雨聲、大雨聲,它們帶給作者的感悟各不相同。
6.你怎樣理解:“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
突然的風聲讓人感覺到蕭瑟、惶恐,大雨聲則讓人豪情滿懷,風雨混合在一起則讓人時而惴惴不安、思慮萬千時而又滿懷豪情,讓人躍躍欲試。
7.所以作者認為“聲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全班齊讀第2自然段。
8.作者孩提時代對聲音的喜好往往帶著淡淡的憂郁,你能從文中找到例證嗎?
如第4自然段中的“我學唱歌,所有動人的歌曲似乎都帶有—點感傷……即使是最激越、最歡快的歌曲,一個人唱起來,不也有點寂寞嗎?”再如第6自然段中的“哦,我的燕越故鄉,你太壓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氣了。”
9.聯系上下文推測一下原因。
作者的孩提時代是很不幸的,父母失和、家庭不睦。從小身體瘦弱,很難和同齡的男孩玩到一起。七歲那年還獨自到棺材店閑逛,詢問價格。當他聽到算命瞎子如泣如訴的笛聲,引發了強烈的共鳴,至今難忘。所以孩提時代對音樂的感受充滿矛盾和憂郁。
10.到了青年時代,作者的視野更為廣闊,對音樂的理解和感悟有所變化,他接觸了哪些音樂呢?
有西洋音樂、蘇聯歌曲,還有流行歌曲、通俗歌曲。
11.對這些音樂,作者持什么態度?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加以說明。
喜愛、肯定如第8自然中的“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實、理想、執著的蘇聯歌曲掀起了我心頭的波浪,點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奮飛的雙翅。”……
12.第9自然段“所有他們的作品都給我一種神圣,一種清明,一種靈魂沐浴的通暢爽潔,一種對于人生價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擾和痛苦的代價的理解和肯定。”聯系上下文,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日漸豐富,思想的日趨成熟,作者在音樂的熏陶下,對音樂、對人生的理解更加積極向上,充滿激情,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
13.作者說“藝術是屬于弱者、失敗者的”,然后又說“藝術又是屬于強者的”,這兩者有沒有矛盾?你認為藝術(音樂)屬于什么樣的人?
二者沒有矛盾,這實際上是作者不同時期、不同經歷的人生感悟的反映。同時也說明音樂對人的影響和教化作用。音樂應該屬于每個人,從哭鬧的嬰孩凝神聆聽母親的兒歌到垂暮老人隨身攜帶的收音機,讓我們感受到生命因為有了音樂而更加精彩。
14.如果我們用兩個詞分別概括作者不同時期對音樂的感悟的話,你會怎樣概括?
孩提時代——彷徨、感傷、消極;青年時代——激越、明朗、積極等,
15.作者為什么喜歡音樂?結合課文最后—段話,說說你對音樂的認識和體會。
音樂伴隨著作者成長,讓他體會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圣,(或者用文中的話答)
(四)總結、擴展
1.總結:實際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人生經歷
兒童時期的天真爛漫,少年時期的莽撞和彷徨,青年時期的激情、豪邁和自信,中年時期的穩健和平和,老年時期的豁達和安詳。“音樂能給人洗澡,使人凈化”,“給人以更好的享受和休息”。讓我們更多地去了解音樂、欣賞音樂、熱愛音樂吧!因為“—個沒有音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個不愛音樂的人也算不上完全的愛著生活。”(王蒙的話,可以投影出來。)
六、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