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一《最后一課》側重預習課(精選13篇)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一《最后一課》側重預習課 篇1
側重預習:《最后一課》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新課標中提出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感情”的總目標。七年級下冊第七課《最后一課》因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成為了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很好教材。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把愛國主義看得過高過遠,很容易忽視發生在自己身邊一些小事,而此文以一個小學生的視角寫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情景來表現愛國主義情感,讀后讓人感同身受,極易激發學生共鳴。本設計側重預習,通過預習,讓學生初步感受一堂普通的法語課中所傳達的愛國情感,也為后面的展示和反饋兩個環節最好準備。
[教學目標]
1.熟悉故事情節、理清文章思路、體味推敲作品語言的意義和作用。
2.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的描寫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高度的愛國熱情,并激勵學生認真學習,準備將來為祖國的建設作貢獻。
3.學習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引導學生創新寫作,激發想象力,發展思維能力。
[教學流程]
一、教學導入:
以愛國主義話題導入。
二、明確預習目標:
通過一節課時間的預習,能熟讀課文,熟悉文章作者及寫作背景,掌握生字詞及文學常識,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談自己學文章之后的感受及體會,積累課內外有關愛國主義的故事、詩句和名人名言,小寫作—— 以“下課以后”為題,續寫《最后一課》。
三、預習方法指導:
投影出示預習四字訣:查、讀、思、記
1.查:利用工具書,查閱生字詞,了解作者情況和寫作背景。
2.讀:閱讀單元內容說明、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或自讀提示,閱讀文本教
材,閱讀課文的注釋,閱讀課后的“研討與練習”。(方式上可朗讀可默讀,可全篇通讀也可選取重點部分反復讀)
3.思:根據提示、課文及練習題進行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并能主動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問題。
4.記:在前面查、讀、思的三個環節中做好筆記。(做好圈、點、勾、畫,記下體會和感想,做好摘抄和批注)
四、預習過程:
1. 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詞和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然后查、寫、記生字詞,摘抄本上積累劃出的句子。
2. 了解文章作者及寫作背景,并進一步讀課文,重點讀給你印象最深或讓你深受感動的地方。
3. 根據《預習稿》思考問題并分析課文,把對文章的感受和體會寫在預習筆記上。
4. 交流收獲,解決疑難,多種藝術形式演繹文本。
把預習中的收獲和遇到的問題跟其他同學交流,進一步理解、分析,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留待全班討論交流。嘗試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讀、說、議、評、寫等形式均可)來表達對文本的理解。
5. 展示感想。
學習了這一篇文章之后,你有哪些初步的體會和感想,你還有哪些疑惑,你準備展示哪些內容,用什么形式來展示?讓學生發言,談一下展示設想。
五、布置作業:
1.小寫作:以“下課以后”為題,續寫《最后一課》,字數不少于100。
2.搜集愛國故事和以愛國為主題的名詩、名言,看看誰找得最多。
聽課反思:
新理念 新模式 新課堂
——觀摩新理念新模式語文閱讀教學研討課反思
陽春三月,風和日麗 ,我校初一語文組全體教師,參加了由市教研室組織的新理念新模式語文閱讀教學研討課,感覺如沐春風,受益匪淺。
此次開展的研討課,嘗試了預習、展示、反饋三種不同課型,每節課都有所側重,目標明確,既有預設,同時也有動態的生成。課堂上充分地展示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學習貫穿始終;教師注重方法的指導,適當的引導,氣氛的調節。課堂上文本探究、師生對話、生生交流等環節,氣氛活躍,精彩紛呈,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表現水平,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三堂精彩的課,執教者作了大膽創新的嘗試,值的學習。
既然是嘗試課、研討課,當然也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問題,比如:預習課如何以學論教,如何進行方法指導,怎么撰寫預習稿;展示課如何避免走過場而忽視學習的過程。這些在實踐中發現的問題,也必將促使我們更深入的學習和研究。
“解放思想,創造創新”,我們每一位教師要不斷地學習課程新理念,開創課堂新模式,不斷完善,追求完美。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一《最后一課》側重預習課 篇2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的小說家。他一生共寫了12部長篇小說,一部劇本和4部短篇小說集。有:《達拉斯貢城的達達蘭》《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羅蒙》和《大利斯勒》等。他的短篇小說有不少是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法國普通人民對侵略者同仇敵愾的愛國主義精神,譴責了資產階級當局開門揖盜,致使法軍節節敗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罪惡。《最后一課》就是都德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最后一課》寫于普法戰爭第二年(1873年)。篡奪了法國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復辟帝制后,力圖通過戰爭擴大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勢力,以擺脫內部危機,鞏固王朝統治。俾斯麥則打算通過戰爭,建立一個容克地主的德意志帝國,企圖占領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1870年7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這個掠奪性的戰爭,正如馬克思當時指出的,敲響了“第二帝國的喪鐘”。9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侖第三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占領了阿爾薩斯、洛林等法國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屠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后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
(摘自金留春《愛國主義的頌歌》,載《課文分析集》第二冊147頁)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一《最后一課》側重預習課 篇3
七、最后一課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2、了解小說的特點,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3、體會本文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對漢語的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目標1、2、3
難點:目標1、3
三、教學用時:3課時
四、課型:講讀課
五、教學設想
首先熟悉小說的故事情節,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正確區分故事情節的層次和人物思想感情發展的階段,從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分析人物在情節發展中的表現,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質,個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會意義。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字詞、理清小說的基本情節、小說的結構及環境描寫的作用。
1、導入 新課
由神州5號引入愛國主義短篇小說《最后一課》,告訴學生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民族尊嚴,領土完整等情感。
簡介背景及作者(見書43頁)
這篇小說寫于1873年,以普法戰爭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的。選材別出心裁,既沒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國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的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反映淪陷人民對祖國的眷戀、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傾注在這“最后一課”中,使小說更具社會意義。都德,法國19世紀下半期的小說家,其小說多以反映普法戰爭為主。
2、請同學提出本課中的生字、生詞,注字音、釋詞義。
鋸jù 踱duó 挾jiā 皺zhòu 督dū 叟sǒu 攤tān
曠kuàng 懊ào 隸lì 鑰yào 匙shi 哽gěng 賺zhuàn
應該掌握的詞:
宛轉:這里指鳥聲抑揚動聽。
踱來踱去:慢步行走。
詫異:覺得十分奇怪。
哽住:聲氣阻塞。
3、介紹小說常識
⑴屬于敘事性文學體裁,以人物形象刻畫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來
反映現實生活的敘事作品。
⑵分類:按篇幅、容量分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
按內容特點分歷史、科幻、愛情、諷刺小說。
⑶小說要素:人物(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細節描寫來塑造人物)
環境(社會環境:交待時代背景;自然環境:交待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
景物、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性格、感情 )
情節(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4、內容分析
⑴解題:
——最后一課,是指在普法戰爭法國失敗后,淪陷區阿爾薩斯一所小學上的最后一節法語
課。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和一名小學生小弗郎士。
⑵本文線索——“我”的見聞感受。
⑶學生復述故事情節,劃分結構。(練習二)
—(1-6)上學路上(開端)表現小弗郎士貪玩,幼稚;
二(7-23)最后一課(發展)表現小弗郎士的吃驚,詫異,到恍然大悟,感情發生變化:由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并敬愛老師,也熱愛學習;
三(24-末)宣布下課(高潮、結局)師生心相通,忠于祖國,絕不屈服。
⑷分析第一部分:學生齊聲朗讀并在文中劃出有關環境的描寫,分析其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天氣”“畫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貪玩、無憂無慮的幼稚心態。
社會環境描寫“普魯士兵操練”“布告牌”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是普法戰爭
中法國淪陷,并設置了懸念,布告牌上到底寫了些什么,為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作好鋪墊。
⑸分析第二部分:對課堂氣氛的描寫的作用。(練習一)
——課堂氣氛與往日的不同
課堂氣氛:(往日)喧鬧 —— (今日)偏安安靜靜的
老師態度: 罵 —— 態度溫和
老師衣著: 穿禮服,衣著隆重
人們: 神色憂慮,少見的人也都來了
——渲染了一種嚴肅、莊嚴、悲憤的氣氛。
5、作業 布置
嘗試完成課后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分析小弗郎士,通過理解小說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的描寫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1、請學生復述基本情節 ,要求能體現情節發展的脈胳。
2、閱讀前10段
⑴小弗郎士上課途中見到、聽到、想到了什么?文中為什么不直接從上課寫起?
——獨白式的心理描寫,寫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愛學習、幼稚的性格,但他還能管住
自己,戰勝了想逃學的念頭,表明他還有一定的意志力,為下文的轉變埋下伏筆;同時也
展現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壞消息”“又出了什么事了”,看來稚氣,但內心愛憎分明,
對敵人還是有一點恨。鐵匠開玩笑,他以為是諷刺自己,所以氣急敗壞地跑進先生的院子
里,說明他有很強的自尊心。
——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也間接表現了先生的嚴厲,對下文寫老師態度的變化,突
出主題,有烘托作用;同時,看布告牌的細節,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從上課寫起,而是著意渲染一種和平、明朗、輕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劇氣氛
形成鮮明對比,使人們的心情反而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壓抑的感覺。
⑵這最后一課的上課前與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課”有什么特別含義?
——通過先生的話點明這“最后一課”的含義,普魯士統治者禁止阿爾薩斯、洛林人民學
習自己祖國的語言,妄圖用這種陰險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國人民,韓麥爾先生在這種情況下,
連連強調這一課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是“最后一課”。這樣,“最后一課”本
身就是抗議侵略者奴役法國人民的愛國舉動。在悲劇命運的打擊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靈
深處的愛國情、亡國恨一齊迸發出來。“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獨立成段,是為了突出 老
師的話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鳴和反響。
⑶聽到韓麥爾先生說“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語課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
些變化?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
——剛才迷惑不解的現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來是很貪玩幼稚的,現在對再也不能學
法語感到惋惜,為貪玩而悔恨,討厭的書變成老友;本來是害怕老師,現在老師的責罰也
忘了,對老師充滿同情、理解、尊敬之情;本來還覺得好玩的操練,現在也從心底里憎恨
起來,用“這些壞家伙”來稱呼他們。這段心理活動,表明老師真摯深切的愛國熱情,也
通過小弗郎士對老師的感情變化——從害怕到同情、理解、尊敬,表明了孩子心靈上的愛
國意識正在成長。
⑷為什么小弗郎士這一節課特別用心聽?而且都能聽明白?
——法國侵略者強行剝奪法國人民學習自己祖國語言的權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憤
和愛國熱情。他們把法語和祖國視為同義詞,愛法語就是熱愛法蘭西祖國,因此他們對統
治者的恨和對祖國的愛都凝聚在這最后一課。小弗郎士珍視這最后一課,并把學好祖國語
言作為愛國的神圣職責,因而產生了高度的學習熱情;當老師提問時他不會,感到難受,
說明他有了羞恥感;學習文法易懂,說明學習態端正了;他特別用心去聽,老師也特別用
心教,因而能聽懂。
⑸小弗郎士以怎樣的心情觀察老師,聯想到了什么?
——小弗郎士對老師充滿同情、理解、尊敬之情,因為熱愛法語的老師將不能再教法語了。
他由字帖想到國旗,表明了他對祖國及祖國語言的深厚感情。由鴿子想到普魯士兵該不會
也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語唱歌吧,寫出了他心中的愛國情感正在萌發,對侵略者的禁教
法語的卑鄙行為的輕蔑和仇恨正在迸發。
⑹為什么小弗郎士永遠忘不了“這最后一課”?(總結)
——①小弗郎士本質不壞;
②受到老師的影響;
③亡國慘痛的震撼,激發了他心中的愛國情感。。
3、作業 布置
①小弗郎士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請就此發表你的意見,寫一段話。注意要從文章中找根據。
②嘗試從語言、衣著、神態、動作等描寫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總結全文。
1、復習:簡述小弗郎士的感情變化。
2、分析:
⑴韓麥爾先生不僅是一位法語教師,更是一位對祖國充滿熱愛的愛國志士,請找出具體表現。(學生自由討論,舉手發言,教師引導歸納)
——韓麥爾先生穿著禮服上課,體現了他對這節課的重視與紀念,用以表現他對將要失
去國土的敬意。
⑵小弗郎士沒能答出分詞的用法,老師說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他出于民族責任感,沉痛地總結了教訓:1學生不努力2父母不關心3教師不盡責。
總結過去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珍視這最后一課。說學生可憐,是說老師沒教好,學生沒
學好,快要做亡國奴時,還學不好祖國語言,只會給敵人輕蔑。失去民族尊嚴。
⑶單引號里的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第19段中的省略號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韓麥爾先生想到普魯士侵略者還可能說出更多的侮辱法國人的話,心情十分沉重,
很不愿意再想下去,所以省略了。
——韓麥爾先生責備自己過去沒有盡到責任,說到這兒,感到十分內疚、痛心,一時說
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號,這表現了他對教育事業十分負責。
⑷老師講到法語是對法語有什么評價?用了什么比喻?這個比喻的深刻意義是什么?
——高度贊美法國語言,強調掌握法語的重要意義。用監獄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
民的統治與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
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敵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⑸上習字課時,老師是怎樣安排的?有什么用意,產生什么效果?
——忍受著離開服務了40多年的本鄉的痛苦,用心教學,寫“法蘭西”“阿爾薩斯”等
別出心裁的字帖,象征著阿爾薩斯、洛林和法蘭西祖國永遠在一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
情。
⑹重點分析最后一部分:這段文字對韓麥爾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為什么他聽到鐘
聲,臉色慘白?我又為什么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有神態、語言、動作描寫。鐘聲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的結束的時間已經到了;號
聲,暗示著德語要替代法語,兩者都宣告了阿爾薩斯人民將和自己的民族語言、祖國的
語言告別,這對韓麥爾是沉重的打擊,“臉色慘白”是他內心痛苦已極的表現;“我”從
先生的臉色中感到他對祖國的愛,看到了先生對法蘭西民族的痛苦思索,看到了先生對
自己的深刻自責,以及法蘭西語言永存、自由屬于法蘭西人民的堅定信念,因此,“我”
敬仰先生的人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過,我認識到他不僅僅是一位教師,更
是一位愛國志士。“慘白”不能換“蒼白”,因為“慘白”帶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厲害,
可怕;而“蒼白”多指病容。
⑺“我——我——”這兩個破折號該如何理解?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從語言形式上看,這兩個破折號表示聲音哽住了,說不下去了,即語音的延長。從
文章的內容上看,是“此處無聲勝有聲”。韓麥爾先生離別講臺的那一刻殘酷地到來了,
心情悲憤,百感交加,語言難以表達沉痛的心情,兩個破折號則可以含蓄、全面、深刻
地包容這一切。
⑻文中有哪些動詞很好地表現了他的思想感情?
——轉、拿、使、寫,一連串的動作表現了他的痛苦心理,傾注了他對祖國的愛、對敵
人的恨。
⑼出表現他內心極度悲痛的詞語,簡要分析它的表達作用?
——“寫大字”、“呆住”、“做手勢”、“臉色慘白”、“他哽住了”。寫出了他對侵略者的強烈
的憤恨和喪失國土給他的沉重的打擊,表明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感情。一方面表現他對祖
國必勝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現他面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痛苦之中。因
為內心激動,悲痛欲絕,泣不成聲,因而“哽住了”。
⑽“使出全身力量”這句話,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法蘭西萬歲”兩個大字,表達了韓麥爾先生的心聲,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早日
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也是法國人民愛國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體現,這樣收尾,深化
了主題,同時意境深遠,給讀者以豐富想象的余地。
3、小結人物形象:
韓麥爾先生既是一位嚴師,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學經驗的受人尊敬的老師,是一位把
自己的職業和祖國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愛國者,他熱愛祖國語言,有崇高的愛國情,高
度的民族責任感,有戰勝敵人的執著信念。
七、全文總結
提示思考:這篇小說寫了小弗朗士的變化,寫了韓麥爾先生上了悲壯的一課,還寫了鎮上的人到教室里來聽課的情形,寫這些都是為了表現什么呢?(討論、交流,教師小結)
小說以普法戰爭為背景,通過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課”中的見聞與感受,表現了法國人民在國土淪亡時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八、板書
最后一課(短篇小說)
法國 都德
宣布下課(高潮、結局)
認真上課(發展)
情 節:
上學路上(開端)
線 索:“我”的見聞感受
小弗朗士
(心理描寫)
貪 玩
怕老師
幼 稚
熱愛法語
理解、敬愛老師
熱愛祖國
感到
詫異
態度:和藹、嚴肅
自責:教學的不足
講課:精心設計
生動感人
臉色:慘白
語言:哽咽
行為:書寫“法
蘭西萬歲”
韓麥爾先生
(語言、衣著、神態、動作)
衣著:莊重
語言:柔和
嚴肅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一《最后一課》側重預習課 篇4
《最后一課》學案
倉前中學 鐘建華
學習目標:
1. 知識與能力: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認識課文字詞,了解課文主題。
表情朗讀,感受人物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2. 過程與方法:學生預習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教師搜集相關資料。
課堂教學采用質疑、討論、問答等方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法國人民熱愛祖國的情感和反抗侵略的堅強意志,從而更加熱愛 自己的祖國,熱愛祖國語言,發奮學習。
重點難點:通過問答討論,感受人物特點,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
感受課文表現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突破:抓住小弗郎士的心理變化來理解課文的主題。
教學過程 :
1. 導入 新課: 請朗讀下面的詩歌,然后試著給這首詩取個名字:
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戀/靜靜的是課堂/不平靜的是心中的波瀾/戰爭的音訊令人厭倦/多少雙眼睛把和平企盼/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童年在瞬間長成成年/最后一課/是一頓難忘的最后晚餐
2. 背景介紹
1870年7月,歐洲爆發了普法戰爭。法王拿破侖三世為了阻遏普魯士用武力統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動,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發動了這場戰爭。但不到兩個月,法軍大敗。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包圍了巴黎。法國政府執行賣國政策,同普魯士簽定了屈辱的停戰協議,賠款50億法郎,并把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地區割讓給普魯士。《最后一課》就是以剛結束兩年的普法戰爭為背景而創作的。
3. 初讀感知 學生速讀課文,然后談談閱讀后的初步感受。
4. 感受小弗郎士
(一)(1)讀一讀:找出幾個描寫小弗郎士的語句,劃一劃,有感情地讀一讀。
(2)寫一寫:品味已劃出的語句,并寫下自己的感受。
(3)談一談:把自己的感受在學習小組、班級里交流討論。
(二) 了解小弗郎士的心理變化,理解其愛國主義感情。
讀了課文后,你發現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前后發生了哪些變化?你了解這些變化的原因嗎?
5. 體驗與反思
我們可以從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什么有益的東西?你怎樣表現對我們祖國的熱愛?
6.課后作業
1.找幾句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句,讀一讀,寫一寫感受,談一談看法。
2.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內容。(提示:當韓麥爾先生看到鎮上居民來到教室聽課時會有什么感受?當他看到小弗郎士遲到時會想些什么?當他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時究竟在想些什么?教堂的鐘聲響起時他究竟想說些什么?)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一《最后一課》側重預習課 篇5
【學習目標】
1、分析小說的主要情節,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現手法與語言的深刻內涵。
3、領會小說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學習重難點】
1、環境描寫對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3、韓麥爾先生關于法語的見解和結尾動作描寫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小學階段最后的一節課嗎?為什么你記得這么清楚?――最后。
今天,我們將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愛國主義名篇《最后一課》。這篇文章,通過一堂課,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主題——愛國主義。當國土遭到踐踏,尊嚴遭受凌辱,一個無憂無慮的天真淘氣的孩子,一個執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師,又將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讓我們與小說中的人們進行一次心靈的交流。
二、自主合作學習:
1、出示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字詞學習
(3)了解文章大概內容,感受文章要點,理清文章思路
(4)品讀小弗朗士內心世界
2、聽讀、默讀,完成下列任務。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根據拼音寫漢字。(可查工具書)
挾( )著 踱( )來踱去 詫( )異
懊( )悔 郝( )叟 qí( )dǎo( )
(2)、《最后一課》的作者是_____國人________。體裁是_________,本文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為歷史背景創作的。
(3)、快速閱讀課文,標記段落序號,了解大概內容,感受文章要點。
(4)、把你閱讀時遇到的問題、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上交流。
3、朗讀課文,自主完成:
(1)這篇課文題目為《最后一課》,為什么說是“最后一課”?(2)本該是一堂很普通的課,現在卻因加了“最后”兩個字而變得特殊起來。“最后”這兩個字最能讓你們想到什么?(3)課文中最能渲染這種氣氛的描寫在哪里?找出來,讀一讀,體會其中的情感。三、交流、展示
(1)上述三個問題
(2)小弗郎士上課前后心情、態度有什么變化?什么原因使他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
四、點撥講解:
1、小說體裁的指導:三要素:人物、環境、故事情節,其中環境又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2、學生表達文章的思路。可能有如下幾種:
a、課前、課上和下課
b、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經過,宣布下課
c、上課前,上課時
點撥:以上故事情節的三種劃分法,都有道理,但比較而言,第一種更為妥當,因為:它將故事情節分為三個部分:課前、課上和下課,突出了“課上”的情景;而第二種將故事情節分為四個層次:上學路上、上課之前、上課經過和宣布下課、其中一、二部分意思相同,可以合并,都指上課之前,不必單獨劃開;最后一種劃法將故事情節分為兩個部分:上課前、上課時,但不包含“下課”的情景,缺少了故事的完整性。所以課文按第一種分法為好:第一部分(1-10):寫上課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見的典型環境和課堂氣氛;第二部分(11-23):寫最后一課的經過,重點寫了法語課,其次還寫了習字課、歷史課與拼音課;第三部分(24-29):寫下課時的情景。(板書:課前、上課、下課)
五、練習測評:
下課以后,小弗朗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請仍用第一人稱的寫法,進行創造性續寫。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通過任務的語言、表情、動作、心理等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2、了解細節描寫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
學習重難點:品味小說的語言,揣摩人物的心理,領會小說的思想內涵。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小弗朗士的內心世界,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往下學習,來了解一下韓麥爾先生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熾熱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自主合作學習
1、朗讀課文,自主完成:
(1)請同學們找出韓麥爾先生最能打動我們的一些言行。(2)最能打動你的是哪一句話?為什么?(3)找學生讀課文24段——29段,畫出動詞并說明其作用。(4)課文最后,韓麥爾先生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這個手勢有什么含義?
三、交流、展示,
(1)對文中語句加以揣摩和賞析,完成 《研討與練習》二
(2)韓麥爾先生是怎樣一個人?作者描寫他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3)文章哪些地方運用了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四、點撥講解
1、學習方法指導:運用比喻、多種描寫手法,增強語言表現力。
描寫手法:外貌(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等
2、韓麥爾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學經驗的循循善誘的、受人尊敬的老師。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職業和祖國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愛國者。他懷著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學視察或發獎日子才穿戴的綠色禮服和繡邊絲帽,體現了崇高的愛國感情。在對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責和對阿爾薩斯人的弱點的直率批評中,他高度的民族責任感得到細膩的表現。他的關于牢記祖國語言的精辟見解,表現出他對戰勝侵略者的執著信念。“法蘭西萬歲”這兩個飽含激憤的大字,表現了他對祖國必勝、法國人民必勝的堅強信心。
五、練習測評
從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哪些金子般的東西?對于愛國主義你有什么樣的認識?(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悟)六、布置作業
1、積累語言:摘抄你認為寫得好的詞語或句子(詞語20個以上,句子5句以上),寫在讀書筆記本上。
2、創新寫作
續寫提示:
①題目設計為《之后》。②緊承文末一句話,圍繞愛國主義的主題展開合情合理的想象。如:憤怒的人們久久不愿離開教室,人們高呼:“我們要法語,不要德語!”“*普魯士!”“法蘭西萬歲!”……普魯士兵兇神惡煞的沖進教室,與人們廝打起來……人們含恨離去……幾天后,大人、小孩、男人、女人聚集在一起,韓麥爾先生又給人們上法語課……③結構要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一《最后一課》側重預習課 篇6
【基礎知識及相關背景】
一.字詞積累
叟sǒu:年老的男人。
操練:以隊列形式學習和練習軍事或體育等方面的技能。
踱duó:慢步行走。
詫chà異:覺得十分奇怪。
祈qí禱dǎo:原意是一種宗教儀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宛轉:(歌聲、鳴聲等)抑揚動聽。
懊悔: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心里自悔不該這樣。
二、相關背景
1.作家作品
都德(1867-1942),法國作家,小說家阿爾封斯•都德的兒子,龔古爾學院院士。與著名排猶主義者和民族沙文主義者德呂蒙友善,在德雷福斯案件中站在極右的一方。他自己也擁護民族沙文主義。1904年與莫拉斯認識。1908年與莫拉斯合編保王派的《法蘭西行動》報,發表了無數激烈的極右派言論。1920年一度當選為議會議員。曾以詆毀法國政府罪入獄,越獄流亡到比利時。兩年后獲赦回到巴黎。
萊昂•都德年輕時認識很多文學界和政治界的知名人物,后來寫了《我所認識的巴黎》(1930)和《回憶錄》多卷。他擁護君主政體,擁護極右的政治主張,但他的友誼和文藝觀點有的不受他的政治立場所影響,他與極端排猶的德呂蒙和猶太族作家施沃布交往;與右派文學評論家馬西斯友善,但是為馬西斯所猛烈攻擊的個人主義的作家紀德辯護;他為小說家普魯斯特爭得龔古爾文學獎;發現了小說家和散文家貝爾納諾斯和塞利納的才華;寫過一部著名的文學評論《愚蠢的十九世紀》(1922),猛烈攻擊19世紀法國文學和思想潮流,但對雨果、巴爾扎克和波德萊爾卻極為推崇。
2.背景鏈接
普法戰爭是1870年7月19日至1871年5月10日法國同普魯士王國之間的一場重大戰急。小說以普法戰爭為題材。這次戰爭雖然是從普皇與法皇爭奪勢力范圍引起的,但戰爭的后期,普軍入侵法國,對法國人民來說,戰爭就屬于反侵略的性質。在祖國危急的關頭,愛國主義熱潮高漲。
【整體感悟】
一、謀篇立意
本文以在普法戰爭中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故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后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朗士的鄉村教師韓麥爾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對祖國語言和祖國領土的深厚感情。
二、文章脈絡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寫小弗朗士在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
第二部分(7-23),寫韓麥爾先生講授“最后一課”的情景和小弗朗士對平時不用功的悔過。
第三部分(24-文末),寫“最后一課”結束時,韓麥爾先生的異常表現,突出了他的愛國精神。
三、寫作方法
一是巧妙的敘述視角。作品的主題十分嚴肅,但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卻選用了一個巧妙的角度。作品原來還有一個副標題是“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孩子的自述”。作者選擇一個淘氣調皮的男孩作為主人公,通過他帶著些無知而稚氣的口吻,以他心理的變化,間接地寫阿爾薩斯地區人民由衷的悲痛和對侵略者無聲的抗議,表現出他們對祖國的戀戀深情。小主人公在這堂課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教育,讀者也受到了感動。
二是生動的人物、場景、細節、心理描寫。小說精心運用了大量描寫,表現人們在最后一課上的種種反應,其中著墨最重的是韓麥爾先生。
例如細節描寫。這篇小說的許多細節描寫是十分耐人尋味的。就拿作者描寫屋頂上鴿子咕咕低叫這一細節來說,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個幽默的問題:“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旋即文筆驟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給讀者去思索、補充。又如韓麥爾的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郝叟老頭的那本“初級讀本”,和那副橫放在書上面的大眼鏡,不待說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有作品中前后兩次出現的普魯士軍隊的操練和軍號聲,教室里飛進的幾個金龜子,黑板上書寫的“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些細節看來是信手拈來,實際上卻并非可有可無,它們起著烘托環境氣氛、刻畫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思想的作用。每一細節都蘊含深意,發人深思。
又如對韓麥爾先生的描寫。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觀察、描寫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的。由于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只能借助外貌、語言、行動描寫來表現他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征。作品首先寫出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后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韓麥爾先生出現在讀者面前時卻非常溫和,而且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讓小弗郎士大感詫異。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的祖國做最后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的形象,這是多么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課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最后,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法蘭西萬歲”,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人物的強烈情感,給人極深的印象。平時是一位嚴厲的老師,關鍵時候表現出莊重、無畏、深情,以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們心靈深刻的影響,這就是作者塑造的韓麥爾先生的形象。這一形象,起初模糊,繼而清晰,最后便如雕像般活生生地立在每一個讀者的面前,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這個人物外在的力度和內心的激情.
四、問題探究
1.小弗郎士在小說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說中有貫串故事情節的作用。作者寫了小弗郎士的逃學、上學經過。通過他的行蹤,寫到了幾個相互關聯卻彼此分離的場面: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場,鎮公所的布告牌,小鎮里的學校。沒有這樣一個人物,這些場面就很難組織為一篇有機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還起到了深化小說主題的重要作用。阿爾薩斯被割讓給普魯士,阿爾薩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還將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語。這樣慘痛的情感該如何表達?作者選擇了小弗郎士這樣一個平時不愛學法語的調皮男孩,用他的內心感受來反映整個民族的沉痛的感受。這種寫法有著極其強烈的對比效果,產生出強烈的震撼心靈的作用。
2.作者是怎樣塑造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的?
小說是從小弗郎士的視角來敘述的。因此,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始終是在兒童幼稚目光的輕紗之后隱隱約約散發著動人的光輝。由于敘述角度的限制,作者沒能夠直接將筆觸深入到韓麥爾先生的內心去。我們只能通過他的外在裝束、他的語言、他的行動來認識他,并體會揣摩他的內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里,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十分嚴厲的老師,所以小弗郎士對老師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師拿著大鐵戒尺……”,當他走進教室后還特地注意到老師“胳膊底下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早已遲到了,韓麥爾先生居然還如此溫和,這實在讓人感到驚異!況且,老師今天還穿戴著不尋常的衣帽,也讓小弗郎士大覺詫異。作者沒有直接寫韓麥爾先生的內心,但是讀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樣體會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對學校產生重大影響的事發生時,先生才會有如此打扮。那么,今天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原來,韓麥爾先生就要離開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了,他和自己的學生就要對自己祖國的偉大語言做最后的告別了!況且,韓麥爾先生是在萬分悲痛之際、在強大壓力之下保持著自己的鎮定,維持著自己完美形象的,這是多么高貴的氣度!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課時對大家的批評以及深深的自責,還有對孩子們的諄諄告誡,都是那么令人感動。這一番話,使一位恪盡職守、道德高尚的教師的形象鮮明地凸現了出來。
當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時,他的內心深處在翻騰著什么呢?自己服務了四十年的學校,突然要離它而去;一生與之相伴的母語,突然要從此放棄:其間的慘痛,連孩子都強烈地感受到了,我們難道體會不出嗎?
最后,韓麥爾先生奮筆寫下了“法蘭西萬歲”時,作者實際上就已經完成了對這一人物的塑造。這最后一個動作,使他真正成為一個愛國志士。
【練習解答】
第一題: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從扎實閱讀文本入手去理解人物形象,而不要流于架空的分析。
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這樣一個特殊的環境里,才認識到祖國語言的魅力,后悔平日沒有努力學習。文中有許多這樣的語句,具體參看課文說明部分。
韓麥爾在最后一堂課上奇特的穿戴;韓麥爾先生對阿爾薩斯人的批評;韓麥爾先生把“法蘭西”“阿爾薩斯”寫在字帖上,掛在課桌的鐵桿上……這一切古怪的舉動,都流露著他對祖國語言的留戀,對祖國的熱愛。特別是教堂鐘聲敲響后,韓麥爾先生的動作、表情、語言。他聽到教堂的鐘聲,意味著這最后一課的結束,他將離開40年來他苦心經營的學校和他熟悉的孩子、村民。他懷著留戀、遺憾和痛恨侵略者的復雜心情,把這節課推向了高潮——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寫出了“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凝結了他的愛國深情,表達了法國人民必勝的信念。這也是法國人民的心聲。
第二題:
設計此題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理解關鍵的句子帶動對全文的理解。
1.這是民族矛盾中最容易激化的方面。侵略者企圖對占領區的人民實行精神上的統治,實現民族的同化,從而消滅法蘭西民族。
2.“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的統治。“鑰匙”比喻亡國奴實現解放,通向自由的方法與途徑。因為被侵略者喪失了自由,猶如關進了監獄;但是,只要記住本民族語言,不忘本民族文化,就可以把人民組織起來反抗侵略者。這里,法語就像一根團結敵占區人民的紐帶,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
3.這段話韓麥爾先生用十分形象、貼切的語言贊美了法國語言及學好法語和擺脫奴役的關系,包含著他對祖國語言深切的愛。
第三題:
內容上的相同點:都反映了淪陷區的人民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內容上的不同點:都德的《最后一課》寫的是發生在法國一個小學校的故事,鄭振鐸的《最后一課》寫的是發生在中國一個大學的故事。
寫法上的相同點:都通過刻畫人物來表現主題。
寫法上的不同點:都德的《最后一課》是通過一個孩子的所見所聞所感來展開故事情節,較多地運用了心理活動的描寫刻畫人物;鄭振鐸的《最后一課》則是以一位教師的視角反映日寇侵略中國后,中國的知識分子的愛國之情。
【類文品析】
最后一課
老舍
鈴聲,對于一個做慣了教員的,有時候很好聽,有時候很不悅耳,瑞宣向來不討厭鈴聲,因為他只要決定上課,他必定已經把應教的功課或該發還的卷子準備得好好的。他不怕學生質問,所以也不怕鈴聲。今天,他可是怕聽那個管轄著全校的人的行動的鈴聲,像一個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綁赴刑場的號聲或鼓聲似的。他一向鎮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課堂講書的時節,他的手也沒有發顫。現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顫起來。
鈴聲響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腳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曉得往哪里走呢。憑著幾年的習慣,他的腳把他領到講堂上去。低著頭,他進了課堂。屋里極靜,他只能聽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講臺,把顫動的右手放在講桌上,他慢慢地抬起頭來。學生們坐得很齊,一致的豎直了背,揚著臉,在看他,他們的臉都是白的,沒有任何表情,像是石頭刻的。一點辣味兒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兩聲。淚開始在他的眼眶里轉。
他應當安慰他們,但是怎樣安慰呢?他應當鼓舞起他們的愛國心,告訴他們抵抗敵人,但是他自己怎么還在這里裝聾賣傻的教書,而不到戰場上去呢?他應當勸告他們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們忍受亡國的恥辱嗎?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著他的身體,他用極大的力量張開了口。他的聲音,好像一根細魚刺似的橫在了喉中。張了幾次嘴,他并沒說出話來。他希望學生們問他點什么。可是,學生們沒有任何動作;除了有幾個年紀較大的把淚流成很長很亮的道子,沒有人出聲。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變成了木頭。
糊里糊涂的,他從嗓子里擠出兩句話來:“明天上課。今天,今天,不上了!”
學生們的眼睛開始活動,似乎都希望他說點與國事有關的消息或意見。他也很想說,好使他們或者能夠得到一點點安慰。可是,他說不出來。真正的苦痛是說不出來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講臺。大家的眼失望地追著他。極快的,他走到了屋門:他聽到屋中有人嘆氣。他邁門坎,沒邁利落,幾乎絆了一跤。屋里開始有人活動,聲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腳的那樣往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長吸了一口氣,沒再到休息室去,沒等和別的班的學生會面,他一氣跑回家中,像有個什么鬼追著似的。
1.仔細研讀課文,思考本文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主題。
2.韓麥爾先生的“最后一課”的課堂氣氛很靜,祁瑞宣老師的“最后一課”的課堂氣氛也很靜。兩個國度,不同的時人,為什么課堂上氣氛如此相似呢?
3.祈瑞宣老師一向鎮定,現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顫起來。這種反常的表現說明什么?
4.兩篇文章都表現了愛國主義主題,請從分析兩文選材入手,概括兩文在寫法上的共同特點。
5.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課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法語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而祁瑞宣老師在最后一課上,只“擠出兩句話來:‘明天上課。今天,今天,不上了!’”對于這截然相反的表現你有什么感想?
6.捕捉自己親自經歷過的生活中的痛苦或幸福的感受,運用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環境烘托等手法,寫一段話,突出“真正的苦痛或幸福是說不出來的”這一中心。
(參考答案:1.本文通過對祁瑞宣老師的動作、精神等細致入微的刻畫,及對其內心世界的揣摩,反映淪陷區人民在敵人鐵蹄下屈辱的、悲憤的生活。 2.原因是它們所要反映的主題是相同的:兩篇文章都要反映淪陷區人民在敵人鐵蹄下屈辱的、悲憤的生活,課堂氣氛都是:肅靜、莊重。 3.祁瑞宣老師這種反常的表現說明做亡國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鎮靜,他痛苦得已經控制不住感情了。 4.兩篇文章寫法上的共同特點是:“由小見大”即由平常人物或日常小事,反映復雜廣闊的社會背景。 5.可從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分析評價刻畫人物的方法等入手,自由發表見解。 6.語言流暢,感情真實,聯系人生經歷,言之成理即可。)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一《最后一課》側重預習課 篇7
為了方便同學們學習,提高同學們的學習效率,下面小編精心為同學們整理了《最后一課》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同學們的學習能有所幫助。
《最后一課》
①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帶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來,他一直在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損了;院子里的胡桃樹長高了;他親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繞著窗口一直爬到屋頂了。可憐的人翻,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傷心呢?何況叉聽見他的妹妹在樓上走來走去收拾行李!…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
②可是能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習字課完了,他又教了一堂歷史。接
著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頭兒已經戴上眼鏡,兩手捧著他那本初級讀本,跟他們一起拼這些字母。他感情激動,連聲音都發抖了。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啊!這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③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一地
們已經收操了。
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自,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④“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⑤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⑥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⑦“法蘭西萬歲!”
⑧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一-你們走吧。”
《最后一課》閱讀題:
1.鐘聲和號聲對小弗郎士來說意味著
A.祈禱活動開始。
B.普魯士_L兵已經收操。
C.從此再也見不到老師和同學們。
D.最后一堂法語課結束的時間到了。
2.從選文①段中可以看出韓麥爾先生怎樣的心境?小弗郎士認為老師是一個“可憐的人”,他對老師的理解和同情說明了什么?
3.選文②段中畫線句子對郝叟老頭兒的描寫意在表明什么?
4.文中畫線的“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的原因是
A.韓麥爾先生原來坐著,現在站起來了。
B.韓麥爾先生頭上戴著繡邊的小黑絲帽。
C.韓麥爾先生的精神崇高,人格偉大。
D.韓麥爾先生站在講臺上,學生們坐在板凳上。
5.“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如何理解韓麥爾先生此時的舉止和表情?
6.“啊!這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我”為什么對這最后的一課有如此深刻麗又難忘的印象?
二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都那么專心,教室里那么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里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語話唱歌吧!”
《最后一課》閱讀題:
1.給文中加點字注音。
字帖強迫
2.這里的“我”指__________,用第一人稱寫顯得
3.畫橫線的句子運用的是什么修辭方法?其深刻含義是什么?
4.畫浪線的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這句話寫出了小弗郎士心里的恐懼,他害怕敵人傷害他喜歡的鴿子。
B.這句話用感嘆句寫出了小弗郎士的憤慨,表現出他憎恨侵略者,熱愛祖國的感情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C.這句話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意在表現小弗郎士喜歡鴿子,希望鴿子用法語唱歌。
D.這句話通過寫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表現他是個淘氣不愛學習的孩子,上課精力不集中,走神看鴿子。
5.你認為這是一堂什么樣的課?
《最后一課》參考答案:
一1.D2.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即將告別家園時依依不舍、痛苦難耐的心境。小弗郎士對韓麥爾先生的理解和同情,表明他由貪玩、不懂事的孩子,變得成熟懂事了。3.即將亡國的法國人民進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愛國激情。郝叟老頭兒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出現在最后一課上,使本文的愛國情感顯得更加厚重、感人。4.C5。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現他面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之中。6.最后一課傾注了作者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對侵略者無比仇恨之情。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感也濃縮在這最后一課上。所以作者對這最后一課有著深刻而又難忘的印象。
二1.tièqiǎnɡ2.小弗郎士真實親切3.比喻。烘托出教室里的愛國氣氛,也說明了小弗郎士領悟了此課意義,由幼稚變成熟,具有愛國主義情感。4.B5.愛國主義教育課。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一《最后一課》側重預習課 篇8
《最后一課》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一、學習通過環境、氣氛和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表情和心理活動等描寫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
二、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教育學生自覺地抓緊時機學好功課。
教學設想
一、重點和難點:
1、通過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憤心情,深刻體會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2 、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為學生理解的情節(如:為什么不許教法語,韓麥爾先生為什么要穿上禮服……)。
3、第一人稱寫法的作用,也是本文教學的重點。
4、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的處處照應則是本文的難點,應加啟發與點撥。
二、教學中要著重抓住:
1.對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動和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動作的分析。
2.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朗讀指導,要求讀得有感情,進一步加深感受。
3.注意省略號、破折號以及某些感嘆號所表示的意思。
4 聯系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教育,端正學習態度。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課文:同學們,當中國加入世貿、足球圓夢、申奧成功那一刻到來的時候,所有的華夏兒女無不熱淚盈眶,歡呼雀躍。為什么?因為我們流淌著一樣的民族熱血,擁有著一樣的民族感情,熱愛著擁有同一個名字的祖國。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民族尊嚴與領土完整等情感。可你們是否知道,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也是愛國的表現,特別是在主權遭侵犯、國土遭踐踏的時候,這種感覺才最強烈。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一課〉。(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都德(1840~1897),法國19世紀的著名小說家,畢生從事創作,寫過一百多篇小說。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以后,都德應征入伍,后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圍》(收在現行的高中課本中)、《最后一課》等。《最后一課》是他的短篇小說代表作。
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于法國政府當時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后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政府占領后,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這兩個州的學校只準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后一課》這一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從普魯士軍隊占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并以淪陷后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
三、感知課文:
1、聽課文錄音
2、請學生談談讀了課文之后的感受。
四、合作探究:
1、歸納內容
2、小弗郎士是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具體語句來談。明確:上課前:怕老師、貪玩、無知、幼稚、討厭學習,但有自制力。(1-3段)上課時:詫異、懊悔、難受,喜歡學習,覺得老師是可憐的人。(12、14、15、17、20、23段)下課時:具有了愛國感情(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3、什么原因使他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他自己本質不壞;即將失去國家,對失去的美好事物的眷戀之情;在韓麥爾先生及小鎮上居民沉痛心情的感染下,處在一個帶有濃厚愛國主義的氛圍中。
4、在小弗郎士發生變化的因素中,韓麥爾先生起著一個重要作用,他也是都德著力要刻畫的一個主要人物,那作者是怎樣刻畫的呢?結合具體語句回答。
外貌描寫(10段)神態描寫(22段)動作、語言描寫(11、18、19、20、24-29段)
5、小說正是借助這兩個主要人物的形象,傳達了法國人民深沉的愛國之情。而人物描寫的幾種方法值得我們寫作時注意的:(1)把人物放在一個大環境里寫,表現出特定環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2)把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使所見所聞所感融為一體。(3)把行動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4)把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注意細節描寫。(5)注意場景描寫。
五、質疑解疑:
學生合作,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把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交給全班討論。
提問:1、15節為什么說韓麥爾先生是"可憐的人"呢?
討論后小結:韓麥爾先生身為法國人,卻不能教法語,辛勤地工作了40多年,卻要被無辜地趕走,這實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小弗郎士對韓麥爾表示了深切的敬、愛,但又豈只是敬愛呢?里面還摻雜著共同的遭遇互相同情等復雜的感情。
2、第18節里的省略號表示了什么意思?
討論后歸納:韓麥爾先生想到普魯士侵略者還可能說出更多的侮辱法國人的話,心情十分沉重,很不愿意再想卞去,所以省略了。
3、第19節中的省略號又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討論后歸納:韓麥爾先生責備自己過去沒有盡到責任,說到這兒,感到十分內疚、痛心,一時說不下去了,所以用上省略號,這表現了他對教育事業的負責。
4.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
答案:亡了國當了奴隸,如何牢記祖國語言就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就會隨時激發愛國心和對敵人斗爭的意志,永遠不會忘記為恢復國土爭取自由、解放而斗爭,所以說這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的鑰匙(這是一個隱喻)。
5、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聽講會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討論后歸納:小弗郎士受到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知道了學好祖國語言的重要,自覺要求學好語文,聽得特別細心,所以會全都懂得,感到挺容易。先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一下子塞進"學生的腦子里去,小弗郎士又何嘗不是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該學的祖國語言都學好呢!
結合學生實例,指出:這篇小說告訴我們,熱愛祖國就應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認真學好祖國語文,正是熱愛祖國的一種具體表現。今天我們有不少既熱愛祖國又認真學好語文的好同學,但不是也有個別嘴里喊著愛國,心里也想愛國,卻并沒有認真學好語文的同學嗎?學了這篇小說,懂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一定要以愛國主義思想為動力,積極自覺地學好祖國的語言文字,同時,還要分秒必爭地認真學好一切科學知識。
6、什么說:韓麥爾先生是個可憐的人?
教師小結:韓麥爾先生身為法蘭西人,但卻不能教法語,他辛勤工作了四十年,由于普魯士的入侵,被無辜地趕下講臺,不能再教祖國的語言。這實在是十分令人痛心的事,韓麥爾先生身著莊重的禮服來告別講臺,既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也強烈地刺激與調動了小弗郎士的愛國主義激情。小弗郎士對韓麥爾表示了深切的敬、愛,豈只是對老師的敬愛,里面更包含了共同遭遇互相同情等復雜的感情。是以愛國主義感情為基礎的。這是第二部分的第二層。
7、怎樣理解韓麥爾說的“總要把學習推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教師小結:明天總是有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拖到明日的結果是連自己祖國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而且由于普魯士軍隊的入侵,將失去了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的權利與自由。這當然是最大不幸,這里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十分沉痛的心情。
8、怎樣理解“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教師小結:這是韓麥爾先生針對侵略者禁教法語而說出的話,包含著熱愛祖國語言、熱愛祖國的深沉感情。
9、一節中有“字帖”“金甲蟲”“鴿子”等描寫,體會一下這些描寫的表現力量。
教師講解:韓麥爾先生有意地把字帖上全部寫上了法蘭西、阿爾薩斯,意思是阿爾薩斯永遠屬于法蘭西,絕不屬于普魯士;這些字帖成了飄揚在孩子們心上的國旗。因此習字時也就格外地專心,教室里安靜極了,只是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很容易使人“分神”的金甲蟲來“光顧”,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多么專心致志!還有小弗郎士對“鴿子”叫聲、產生的聯想,是表現了一個兒童對入侵者的仇恨與諷刺。
10、“忽然”一詞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
教師小結:說明大家感覺這一節課過得非常快,不知不覺中又到了散學的時間了。
11、了鐘聲、號聲為什么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
教師小結:鐘聲顯示著最后一課的結束,號聲,暗示著德語要替代法語,這都宣告了阿爾薩斯人民將和自己民族的語言,自己的祖國告別,這兩點對韓麥爾是沉重的打擊。“臉色慘白”是他內心痛苦已極的表現。
12、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具有什么表現力量。
教師小結:通過上最后一課,小弗郎士對先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熱愛祖國的拳拳之心,看到了先生對法蘭西民族的痛苦思索,看到了先生對自己的深刻自責,以及法蘭西語言永存、自由屬于法蘭西人民的堅定信念,因此,他敬仰先生的人格,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過。
13、──我──”這兩個破折號該如何理解?這句話該怎樣理解?
教師小結:從語言形式上看,這兩個破折號表示聲音哽住了,說不下去了。從文章的內容上看,是“此處無聲勝有聲”。韓麥爾先生離別講臺的那一刻殘酷地來到了,心情悲憤,百感交加,語言難以表達沉痛的心情,兩個破折號則可以:含蓄、全面、深刻地包容一切。
14、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和寫出的“法蘭西萬歲”
教師小結:這像一個特寫鏡頭。先生與學生的分別是如此悲壯,這時他一定有不少的話要說,卻又激動得說不出來,他的感情無法自抑,因此把種種感情集于筆端。“使出全身的力量”,好像使我們看到了感情的流向,這些感情熔鑄成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
“法蘭西萬歲”,有兩層意思,首先是堅信法蘭西必勝,激勵人民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再有也是韓麥爾先生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
15、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見到了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廣告牌等等,這些描寫在小說中起什么作用?
教師小結:這叫做場景描寫。這場景描寫實質上就是當時社會環境的描寫,它告訴我們故事發生的背景,“最后一課”就是在那個時代、社會的條件下才會出現的,揭示了悲劇性的最后一課產生的根源。場景描寫,語言干凈、簡潔、寥寥幾筆,勾勒了故事發生的典型環境。
六、體驗反思:
“最后一課”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發生的,因此,他能充分地體現被占領人們的愛國精神。可是有人說,在和平生活的環境里,我們談愛國主義,我們要表達愛國感情就沒有那么容易了。果真如此嗎?那么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應該怎樣表達愛國的情懷呢?
七、布置作業 :
1、練習三
2、作業 本
3、想小弗朗士上完了最后一課,在回家途中再聽到和看到剛才的景物時的感受(包括操練和布告牌),寫一段一百字左右的話。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一《最后一課》側重預習課 篇9
學習總結:
○1、閱讀小說學習方法:先從情節入手,按無端、發展、高潮、結局的順序,理清文章的內容。
○2、再做細致的分析、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方法:a心理活動b語言c動作d神態e肖像……
人物形象
韓麥爾先生:來體現他內心的巨大悲痛、憤恨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1、 服裝描寫:十分重視這最后一課。
2、 神情描寫:對孩子的愛護、宣布重大消息(慘白)巨大的悲憤和痛苦。
3、 語言描寫:a、痛苦b、自責c、(法國語言):強烈的愛國情感
4、 動作描寫:(哽、轉、拿、寫、呆、靠、做):祖國被占后巨大的悲痛,他對祖國將來必勝的信念。
課堂上有的異常形象:
○1課堂的紀律與往日不同;○2老師的態度和服裝與往日不同;○3村里的大人們面帶愁容出現在課室里。
問題:
1、請在文章中找出極度悲憤的詞語和作用。
答: “臉色慘白”,“他哽住了”寫出了韓麥爾先生對侵略者強烈的憤恨和喪失國土給韓先生的沉重打擊,表明了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
2、文章中的“使出全身力量”表現了韓先生怎樣的情感?
答: 表達了韓先生對祖國的熱愛和希望早日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
3、文章中韓先生為什么會“臉色慘白”呢?
答: 因為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這宣布最后一堂法語課結束的時間到了:窗外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這暗示著德語要代替法語。這兩點是對韓先生的沉重打擊,此時他的內心嫉妒悲憤和痛苦。
4、 什么小弗郎士會感到韓先生高大呢?
答: 因為韓先生的愛國熱情使小弗郎士覺得他不僅是一位法語老師,而且還是一位愛國人士,小弗郎士老師的愛國熱情十分崇敬,所以覺得他高大。
版書:
開端:(1—6):上學路上
發展:(7—23):上課之前、上課中
高潮(結局)(24—29):宣布下課
作者郵箱: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一《最后一課》側重預習課 篇10
教學目標 :
1、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2、體會本文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對漢語的熱愛。
教學重點:1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
3、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此文的背景和對熱愛祖國語言是一種愛國的理解。
教學設想:
首先熟悉小說的故事情節,把握人物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正確區分故事情節的層次和人物思想感情發展的階段,從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分析人物在情節發展中的表現,最后理解人物的思想品質,個性特征以及人物的社會意義。
教學課時:3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字詞、理清小說的基本情節、訓練復述能力、小說的結構及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學過程 :
一、由奧運會引入愛國主義短篇小說《最后一課》
——(愛國主義包含著榮譽感、自豪感、捍衛民族尊嚴,領土完整等情感)
二、簡介背景及作者。(見書43頁)
——這篇小說是以普法戰爭中法國慘敗,割地賠款這一歷史事件為背景的。選材別出心裁,既沒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國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的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反映淪陷人民對祖國的眷戀、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傾注在這“最后一課”中,使小說更具社會意義。都德,法國19世紀下半期的小說家,其小說多以反映普法戰爭為主。
三、正字音
祈禱 哽咽 郝叟 懊悔 喧鬧 慘白
四、小說常識
——1屬于敘事性文學體裁,以人物形象刻畫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環境描寫來反映現實生活的敘事作品。
2分類:按篇幅、容量分長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說。按內容特點分歷史、科幻、愛情、諷刺小說。
3小說要素:
人物(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細節描寫來塑造人物)
環境(社會環境:交待時代背景
自然環境:交待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性格、感情
情節(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五、分析
1解題:
——最后一課,是指在普法戰爭法國失敗后,淪陷區阿爾薩斯一所小學上的最后一節法語課。故事的主要人物是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和一名小學生小弗郎士。
2本文線索:“我”的見聞感受。
3學生復述故事情節,劃分結構。(練習一)
一、(1-6)上學路上(開端)表現小弗郎士貪玩,幼稚。
二、(7-23)認真上課(發展)表現小弗郎士的吃驚,詫異,到恍然大悟,心里萬分難受,感情發生變化
三、(24-末)宣布散學(高潮、結局)師生心相通,忠于祖國,絕不屈服。
4分析第一部分:朗讀、劃出環境描寫 ,分析其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天氣”“畫眉”等反映出小弗郎士貪玩、無憂無慮的幼稚心態。
社會環境描寫“普魯士兵操練”“布告牌”交待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是普法戰爭中法國淪陷,并設置了懸念,布告牌上到底寫了些什么,為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作好鋪墊。
5分析第二部分:對課堂氣氛的描寫的作用。
課堂氣氛與往日的不同
課堂氣氛:(往日) 喧鬧—— (今日)偏安安靜靜的 老師態度:罵——態度溫和
老師衣著:穿禮服,衣著隆重。
人 們:神色憂慮,少見的人也都來了。
渲染了一種嚴肅、莊嚴、悲憤的氣氛。
四、作業 :將本文縮寫成一篇兩百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第二課時
要點:
1、分析小弗郎士,通過理解小說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的描寫把握人物形象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一、復述基本情節 ,要求能體現情節發展的脈胳。
二、閱讀前10段
1、小弗郎士上課途中見到、聽到、想到了什么?文中為什么不直接從上課寫起?
獨白式的心理描寫,寫出小弗郎士天真好玩、不愛學習、的稚氣性格,但他還能管住自己,戰勝了想逃學的念頭,突出他還有一定的意志力,為下文的轉變埋下伏筆。同時也展現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一切壞消息”“又出了什么事了”,看來稚氣,內心愛憎分明,對敵人還是有一點恨。鐵匠開玩笑,他以為是諷刺自己,所以氣急敗壞地跑進先生的院子里,說明他有很強的自尊心。
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也間接表現了先生的嚴厲,對下文寫老師態度的變化,突出主題,有烘托作用。同時,看布告牌的細節,也巧妙的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不直接從上課寫起,而是著意渲染一種和平、明朗、輕快的景色,跟下文的悲劇氣氛形成鮮明對比,使人們的心情反而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學生、壓抑的感覺。
2、這最后一課的上課前與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課有什么特別含義?
通過先生的話點明這最后一課的含義,普魯士統治者禁止阿爾薩斯大林、洛林人民學習自己祖國的語言,妄圖用這種陰險毒辣的方式奴役法國人民,韓麥爾先生在這種情況下,連連強調這一課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裝來說,都是“最后一課”,這樣,“最后一課”本身就是抗議侵略者奴役法國人民的愛國舉動。在悲劇命運的打擊下,小弗郎士埋藏在心靈深處的愛國情、亡國恨一齊迸發出來。“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獨立成段,是為了突出 老師的話,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鳴和反響。
3、聽到韓麥爾先生說“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語課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變化?從文中找出有關語句。
剛才迷惑不解的現象豁然明白了。小弗郎士本來是很貪玩幼稚,現在對再也不能學法語感到惋惜,為貪玩面悔恨,討厭的書變成老友。本來是害怕老師,現在老師的責罰也忘了,對老師充滿憐憫、尊敬、愛戴之情。本來還覺得好玩的操練,現在也從心底里憎恨起來,“這些壞家伙”。這段心理活動,表明老師真摯深切的愛國熱情,也通過小弗郎士對老師的感情變化——從害怕到,表明了孩子心靈上愛國意識正在成長。
4、為什么小弗郎士這一節課特別用心聽?而且都能聽明白?
法國侵略者強行剝奪法國人民學習自己祖國語言的權利和自由,激起了所有人的悲憤和愛國熱情。他們把法語和祖國視為同義詞不達意,愛法語就是熱愛法蘭西祖國,因此他們對統治者的恨和對祖國的愛都凝聚在這最后一課,小弗郎士珍視這最后一課,并把學好祖國語言作為愛國的神圣職責,因面產生了高度的學習熱情。當老師提問時不會,而感到難受,說明有了羞恥感。學習文法易懂,說明學習態端正了。他特別用心去聽,老師也特別用心教,因而能聽懂。。
5、小弗郎士以怎樣的心情觀察老師,聯想到了什么?
小弗郎士對老師充滿憐憫、尊敬、愛戴之情,因為熱愛法語的老師將不能再教法語了。他由字帖想到國旗,表明了他對祖國及祖國語言的深厚感情。由鴿子想到普魯士兵該不會也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語唱歌吧,寫出了他心中的愛國情感正在萌發,對侵略者的禁教法語的卑鄙行為的輕蔑和仇恨正在迸發。
6、為什么小弗郎士永遠忘不了“這最后一課”?(總結)
1、小弗郎士本質不壞,
2、受到老師的影響,
3、亡國慘痛的震撼,激發了他心中的愛國情感。。
三作業 :
小弗郎士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請就此發表你的意見,寫一段話。注意要從文章中找根據。
第三課時
要點:分析韓麥爾先生形象。
一、復習簡述小弗郎士的感情變化
二、分析:
韓麥爾先生不僅是一們法語教師,更是一們對祖國充滿熱愛的愛國志士,請找出具體表現。
1、 韓麥爾先生穿上禮服上課,體現了他對這節課的重視與紀念,來表現他對將要失去國土的敬意。
2小弗郎士沒能答出分詞的用法,老師說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樣的?
他出于民族責任感,沉痛地總結了教訓:1學生不努力2父母不關心3教師不盡責。總結過去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珍視這最后一課。說學生可憐,是說老師沒教好,學生沒學好,快要做亡國奴時,還學不好祖國語言,只會給敵人輕蔑。失去民族尊嚴。
3、老師講到法語是對法語有什么評價?用了什么比喻?這個比喻的深刻意義是什么?
高度贊美法國語言,強調掌握法語的重要意義。用監獄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與封鎖,鑰匙比喻法國語言;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敵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4、上習字課時,老師是怎樣安排的?有什么用意,產生什么效果?
忍受著離開服務了40多年的本鄉的痛苦,用心教學,寫“法蘭西”“阿爾薩斯”等別出心裁的字帖,象征著阿爾薩斯大林和法蘭西祖國永遠在一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5、重點分析最后一部分:這段文字對韓麥爾先生進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寫?為什么他聽到鐘聲,臉色慘白?我又為什么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有神態、語言、動作描寫。鐘聲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的結束的時間已經到了,從此將和祖國的語言告別;而我從先生的臉色中感到他對祖國的愛,對失去祖國的痛苦心情。他的愛國精神,使我覺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認識到他不僅僅是一位教師,更是一位愛國志士。“慘白”不能換“蒼白”,因為慘白帶感情色彩,多指白得厲害,可怕,而蒼白多指病容。
6、文中有哪些動詞很好地表現了他的思想感情?
轉、拿、使、寫,一連串的動作表現了他的痛苦心理,傾注了他對祖國的愛、對敵人的恨。7出表現他內心極度悲痛的詞語,簡要分析它的表達作用?
“寫大字”“呆住”“做手勢”,“臉色慘白”、“他哽住了”。寫出了他對侵略者的強烈的憤恨和喪失國土給他的沉重的打擊,表明他具有強烈的愛國感情。一方面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心,另一方面表現他面對祖國被占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痛苦之中。因為內心激動,悲痛欲絕,泣不成聲,因而“哽住了”。
7“使出全身力量”這句話,表現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法蘭西萬歲”幾個光彩大字,表達了韓麥爾先生的心聲,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早日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也是法國人民愛國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體現,這樣收尾,深化了主題,同時意境深遠,給讀者以豐富想象的余地。
8、小結人物形象:
韓麥爾先生既是一位嚴師,也是一位有40多年教學經驗的循循善誘、受人尊敬的老師,是一位把自己的職業和祖國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愛國者,他熱愛祖國語言,有崇高的愛國情,高度的民族責任感,有戰勝敵人的執著信念。
9、小結寫人的幾種方法
(1)把人物放在一個大環境里寫,表現出特定的環境下人物特有的感情。
(2)把景物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 ,使所見所聞所感融為一體。把行動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把細節描寫和心理描寫結合起來。
(3)注意細節描寫(極細微的動作,表情,衣飾,等叫細節),本文如小黑絲帽,郝叟的書和大眼鏡,操練軍號聲,金龜子,(用來烘托氣氛,刻畫人物性格,提示主題)
(4)注意場景描寫
三、板書
最后一課(短篇小說) 法國 都德
線索:“我”的見聞感受。
故事情節:一、(1-6)上學路上(開端)
二(7-23)認真上課(發展)
三(24-末)宣布散學(高潮、結局)
小說環境:自然環境:風和日麗
社會環境:普法戰爭,法國淪陷
課堂氣氛:嚴肅、莊嚴、悲憤
人物形象:
小弗郎士:貪玩、不愛學習、→→熱愛學習,認真聽課,懊悔過去
幼稚不懂事→→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痛恨敵人
怕老師→→、同情、理解、敬愛老師。
(抓住心理變化過程來描寫)
韓麥爾先生:有40年教學經驗的循循善誘、受人尊敬的老師,
關心祖國命運的愛國者,有崇高的愛國感情。
(穿禮服,批評自責、贊美法語、必勝信念、悲憤散學)
(抓住語言、神態、行動描寫)
作者郵箱: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一《最后一課》側重預習課 篇11
我所說課的篇目是《最后一課》,它是七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
一、大綱對初中閱讀的要求
大綱對初中階段在文學作品方面的閱讀要求主要有:1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2 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
二、教材分析
《最后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選材巧妙,以小見大,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這篇文章在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同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結合起來塑造人物,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細膩地表現出來了。
三、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通過聽讀,了解小說的主要情節。這樣,才能更好體味和推敲作品語言的意義和作用。(2)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法。
2 情感目標: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到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通過這課兩個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時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非常自然地把培養學生的情感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發展目標:在學習本文出色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他們創新寫作。
四、教學重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在向學生傳播新知識的同時,應考慮到教學對象原有的知識基礎,有針對性確立重難點。對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整體感悟一篇較長的文章有一定的難度,根據這個情況,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的重點、難點。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課前后的變化,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感情。
2、《最后一課》的情形與平時上課不一樣的具體表現
難點: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處處照應是本文的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加以啟發和點撥。
五、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就要制定合適的科學的教法、學法。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1、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2、重視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獻法。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課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資料,充分預習,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理清層次。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自學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討論式和對話式,讓學生學會與老師對話與文本對話。第三,為了加大課堂容量,我將使用投影和錄音等多媒體教學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體的教學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將分為三個環節,三個課時來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讀課文,在每個教學環節里,我都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導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將文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完成知識的積累。首先談一下我是怎樣導入新課的: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將播放北京申奧成功的宣傳片,讓學生感受申奧成功后全國上下歡慶的景象,引入什么是愛國主義精神,然后說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愛國主義題材的文章。
第二:檢查預習情況:出示投影,給生詞注音,初一的學生還處于識字認字過程,這一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問學生,了解他們課后查閱資料的情況 :作者的情況,故事發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識積累的過程后,將進入第一個教學環節:聽讀——整體感知課文,理請文章思路。
(1)聽讀課文,感知主要人物。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板書: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2)默讀全文,討論文章思路
指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默讀全文,不動唇、不指讀邊讀邊思考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最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并用簡要的語言表達出來。最后老師要明確全文按情節分為三部分:1-6為第一部分、7-23為第二部分、24-29為第三部分。
在這個環節里,完成了知識目標的第一點。
第二課時:進行第二個教學環節:品讀課文——體味語言,感悟思想。這個環節把學習方法的傳授落實到具體的課文分析中,使學生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
教學要點: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教室中異常情景的描寫;,小弗郎士心理反應和思想感情變化的描寫。
如何在這一步里突破重難點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討論,交流對話,給學生搭知識的臺階,引學生思維上路。
首先先讓學生閱讀第一、第二部分,,從以下幾個話題入手:1、小弗郎士在上課如中見到、聽到、想到了什么?文中為什么不直接從上課寫起?教師在這個話題中需要明確: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也間接表現了先生的嚴厲,對下文寫老師態度的變化,突出主題,有烘托作用。不直接從上課寫起,而是著意渲染一種和平的氣氛,跟下文的悲劇氣氛形成鮮明對比。第二個話題是:《最后一課》的情形與平日上課時大不一樣,你能從文中找出不一樣的具體表現嗎?并說說這種不一樣說明了什么?教師要向學生明確以下幾點:首先是氣氛不一樣、學生不一樣、老師不一樣,這種種不同為最后醫科渲染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為下文蓄足了氣勢。第三個話題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明顯變化,你能叢冢找出這種變化的具體表現嗎?并說說變化的的原因嗎?在與學生討論以上話題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用筆勾畫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和交流的同時,也對作品進行了品讀,我們突破了重點,把握了小弗郎士這個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個課時,繼續第二個環節的主題——品讀課文。但是教學要點是分析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在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讀法和討論法。
讓同學接力讀11-19段,引導同學對下面的問題進行分析:(1)在最后一課里韓麥爾先生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2)韓麥爾先生講話,連用了兩個“最后”,它們的含義各是什么?表達了他什么樣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胎氣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讓同學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4)他寫出“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時,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幾個問題分別從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進行分析的,解決了這幾個問日,也就突破了重點的第一點。
然后請譯名同學讀第2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教師在小結時要指出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對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寫作特點進行歸納,和進行創新寫作,這是我的第三個教學環節——運用,激活思想,創新寫作。歸納本文通過典型的環境,如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見到了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廣告牌等等,這些描寫實際上是告訴我們故事的背景,運用語言、表情、動作等的描寫,突出典型任務的性格的寫法。這些在寫作上都要會學習和運用。布置作文,題目設計為《最后一課》之后,要求學生展開合情的想象,緊承文末的一句話進行續寫。
以上的教學中,我沒有改變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但這個設計是符合學生認識的規律的,充分發揮了他們的積極性,同樣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一《最后一課》側重預習課 篇12
廣東韶關學院中文系湯婉君
我所說課的篇目是《最后一課》,它是初中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一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
一、 大綱對初中閱讀的要求
大綱對初中階段在文學作品方面的閱讀要求主要有:1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2 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
二、 教材分析
《最后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選材巧妙,以小見大,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這篇文章在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同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結合起來塑造人物,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細膩地表現出來了。
三、 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通過聽讀,了解小說的主要情節。這樣,才能更好體味和推敲作品語言的意義和作用。(2)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法。
2 情感目標: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到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通過這課兩個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時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非常自然地把培養學生的情感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
3發展目標:在學習本文出色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他們創新寫作。
四、 教學重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在向學生傳播新知識的同時,應考慮到教學對象原有的知識基礎,有針對性確立重難點。對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整體感悟一篇較長的文章有一定的難度,根據這個情況,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的重點、難點。
1、 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課前后的變化,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感情。
2、 《最后一課》的情形與平時上課不一樣的具體表現
難點: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處處照應是本文的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加以啟發和點撥。
五、 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就要制定合適的科學的教法、學法。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1、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2、重視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其次采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獻法。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課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資料,充分預習,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理清層次。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自學能力。第二,主要采用討論式和對話式,讓學生學會與老師對話與文本對話。第三,為了加大課堂容量,我將使用投影和錄音等多媒體教學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體的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
在這個過程中,我將分為三個環節,三個課時來完成。由于本篇是教讀課文,在每個教學環節里,我都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導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將文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完成知識的積累。首先談一下我是怎樣導入新課的: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所以我將播放北京申奧成功的宣傳片,讓學生感受申奧成功后全國上下歡慶的景象,引入什么是愛國主義精神,然后說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愛國主義題材的文章。
第二:檢查預習情況:出示投影,給生詞注音,初一的學生還處于識字認字過程,這一步在整個教學過程(www.kongtiaoguanjia.com)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問學生,了解他們課后查閱資料的情況 :作者的情況,故事發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識積累的過程后,將進入第一個教學環節:聽讀——整體感知課文,理請文章思路。
(1) 聽讀課文,感知主要人物。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板書: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2) 默讀全文,討論文章思路
指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默讀全文,不動唇、不指讀邊讀邊思考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最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并用簡要的語言表達出來。最后老師要明確全文按情節分為三部分:1-6為第一部分、7-23為第二部分、24-29為第三部分。
在這個環節里,完成了知識目標的第一點。
第二課時:進行第二個教學環節:品讀課文——體味語言,感悟思想。這個環節把學習方法的傳授落實到具體的課文分析中,使學生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
教學要點: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教室中異常情景的描寫;,小弗郎士心理反應和思想感情變化的描寫。
如何在這一步里突破重難點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討論,交流對話,給學生搭知識的臺階,引學生思維上路。
首先先讓學生閱讀第一、第二部分,,從以下幾個話題入手:1、小弗郎士在上課如中見到、聽到、想到了什么?文中為什么不直接從上課寫起?教師在這個話題中需要明確: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也間接表現了先生的嚴厲,對下文寫老師態度的變化,突出主題,有烘托作用。不直接從上課寫起,而是著意渲染一種和平的氣氛,跟下文的悲劇氣氛形成鮮明對比。第二個話題是:《最后一課》的情形與平日上課時大不一樣,你能從文中找出不一樣的具體表現嗎?并說說這種不一樣說明了什么?教師要向學生明確以下幾點:首先是氣氛不一樣、學生不一樣、老師不一樣,這種種不同為最后醫科渲染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為下文蓄足了氣勢。第三個話題是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明顯變化,你能叢冢找出這種變化的具體表現嗎?并說說變化的的原因嗎?在與學生討論以上話題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用筆勾畫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和交流的同時,也對作品進行了品讀,我們突破了重點,把握了小弗郎士這個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個課時,繼續第二個環節的主題——品讀課文。但是教學要點是分析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在這步里,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讀法和討論法。
讓同學接力讀11-19段,引導同學對下面的問題進行分析:(1)在最后一課里韓麥爾先生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2)韓麥爾先生講話,連用了兩個“最后”,它們的含義各是什么?表達了他什么樣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胎氣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象把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里”,讓同學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4)他寫出“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時,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幾個問題分別從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進行分析的,解決了這幾個問日,也就突破了重點的第一點。
然后請譯名同學讀第2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教師在小結時要指出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后,要對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寫作特點進行歸納,和進行創新寫作,這是我的第三個教學環節——運用,激活思想,創新寫作。歸納本文通過典型的環境,如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見到了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廣告牌等等,這些描寫實際上是告訴我們故事的背景,運用語言、表情、動作等的描寫,突出典型任務的性格的寫法。這些在寫作上都要會學習和運用。布置作文,題目設計為《最后一課》之后,要求學生展開合情的想象,緊承文末的一句話進行續寫。
以上的教學中,我沒有改變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但這個設計是符合學生認識的規律的,充分發揮了他們的積極性,同樣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新理念新模式閱讀教研課之一《最后一課》側重預習課 篇13
1. 學習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與《最后一課》
2. 了解小說的文體特點
二. 學習重點:
1. 熟記這兩篇課文的文學常識。
2. 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抓住景物特征進行多角度有序描寫的方法。
3. 學習《最后一課》中運用語言、心理、動作來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
4. 理清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主題。
第五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1. 介紹作家作品
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寫作此集正是魯迅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魯迅只能借回憶舊時美好的事物來排除眼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絲安慰。
2. 詞語正音釋義
確鑿(záo) 菜畦(qí) 蟋蟀(shuài) 纏(chán)絡
覓(mì)食 竹篩(shāi ) 淵(yuān)博 鼎(dǐng)沸
倜儻(tì tǎng) 書塾(shú) 桑葚(shèn)斑蝥(máo)
臃(yōng)腫 攢(cuán) 斂(liǎn) 秕(bǐ)谷 油蛉(líng) 人跡罕(hǎn)至 叵(pǒ)
拗(ǎo) 竇(dòu) 厥(jué) 錫箔(xībó)
確鑿:確實。
高枕而臥:墊高了枕頭安心睡覺,形容不加警惕。
鑒賞:鑒別、欣賞。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方正:正派。
質樸:樸實,不矯飾。
人聲鼎沸:人聲喧鬧的意思,鼎,古代一種銅鑄的鍋,一般是三足兩耳,沸,水開。鼎沸,本意是鍋里的水開了,發出的響聲。
倜儻:灑脫,不拘束。
纏絡:纏繞聯結。
多音字:
攢 3. 重點與難點:
(1)從題目入手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我們在閱讀散文時,要透過表面現象挖掘出文章內容之間內在的聯系,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內容。表面上看“百草園”與“三味書屋”是毫不相干的兩個地方,實際上作者是將這毫不相干的兩個地方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對比,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百草園”是兒童的樂園;那里的生活豐富多彩,無拘無束。三味書屋雖看似枯燥、呆板、壓抑,但小伙伴們在一起也可感受另一番樂趣。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美好生活的回憶,表現了少年兒童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樂觀的心理。
(2)抓住景物特點,從不同角度,有條理地描寫景物。
“碧綠”“紫紅”是從色彩角度來描寫景物,“高大”“肥胖”能讓人想起皂莢樹、黃蜂的形體;“長吟”“低唱”“彈琴”“竄”是從動態寫景,而“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都是靜態的景物;“黃蜂”“蟋蟀”“叫天子”“蜈蚣”“斑蝥”是動物,“皂莢樹”“桑葚”“何首烏藤”“木蓮藤”“覆盆子”都是植物;這樣具體與概括相襯,動植物交雜,動態與靜態互補,內容豐富。作者又將這些多彩多姿的景物有條不紊地加以描繪。先由低處寫到高處,再由動物寫到植物,由視覺寫到聽覺,這樣既抓住了景物的特點又使文章條理清楚。閱讀文章時還要注意作者對冬天百草園的描寫,作者運用欲揚先抑的方法寫了“雪地捕鳥”一事,用了九個動詞生動有層次地寫了捕鳥的全過程,表現出冬天的百草園同樣充滿情趣。
(3)課文的第9自然段,是個過渡段,在全文中有著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文中三個“也許”寫出童年的魯迅的一種猜測心理,表明當時對家人送他進三味書屋的不理解,也流露他當時對三味書屋有所畏懼。兩個“ade”則風趣地表達了他對百草園的喜愛和留戀的感情。
第六課《最后一課》
1. 正音釋義:
哽(gěng) 賺(zhuàn)錢 踱(duó)步 懲罰(chéng fá)
祈禱(qí dǎo) 詫(chà)異 鑰匙(yào shi) 郝叟(hǎo sǒu)
挾(xié)著 強(qiǎng)迫 字帖(tiè)
祈禱:信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詫異:驚奇。
2. 文常:
《最后一課》的作者是法國作家都德,他是法國19世紀下半期著名的小說家。《最后一課》是他的愛國主義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中刻畫了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強烈的愛國情感。
3. 重點、難點:
(1)《最后一課》表現人物性格有哪些方法?
小說中人物的性格是在情節發展中通過語言、動作、外貌和心理活動逐步展示出來的。小說通過描寫韓麥爾先生的語言“孩子們,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既交待了時代背景又表達了韓麥爾先生強烈的愛國情感。文章寫韓麥爾先生語言的地方還有很多,都貫穿了愛國主義這根紅線。此外文章還寫了韓麥爾先生的外貌,著重寫了他的衣著“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服,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表現出韓麥爾先生對最后一節法語課的重視和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2)《最后一課》怎樣描寫小弗郎士的?
《最后一課》多次對小弗郎士的心理進行描寫,反映了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變化:想逃學——約束自己——痛恨侵略者剝奪學法語的權利——懊悔沒能好好學法語——專心聽講。小弗郎士對老師的感情前后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怕老師到理解、同情、尊重老師,這種感情的變化來自韓麥爾先生的教育和影響,也來自小鎮上的人們對小弗郎士無聲的教育。透過小弗郎士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在法國人民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4. 重點語句的理解
閱讀下列幾段描寫韓麥爾先生的文字,回答問題。
(1)韓麥爾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服,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
(這是什么描寫?為什么他在上最后一課時也穿戴呢?)
解答:這是對人物的服飾描寫(也叫衣著的描寫,都屬于外貌描寫中的一部分)韓麥爾先生在上最后一課時,穿上節日盛裝,是為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2)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監獄大門比喻什么?鑰匙比喻什么?怎樣理解全句的含義?)
解答:這是對人物語言的描寫,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掌握祖國語言的重要性。“監獄大門”比喻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統治和封鎖。
“鑰匙”比喻法語。
全句含義是:掌握祖國語言,可以激起人民的愛國意識,從而團結起來,打敗普魯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3)“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這么高大。”
(為什么韓麥爾先生聽到鐘聲、號聲臉色慘白起來?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來?)
解答:鐘聲、號聲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結束了,時間到了,從此將和法語告別。“慘白”是內心痛苦的表情,是對失去祖國的巨大悲痛。
小弗郎士完全理解了先生因失去祖國而痛苦的心情。“覺得……高大”是對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表示崇敬,小弗郎士感到韓麥爾先生不僅是位法語教師,而且是一位愛國志士。
(4)“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寫完之后,他呆在那,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
(怎樣理解韓麥爾先生舉止和表情?)
解答:先生的舉止(動作描寫)表現他對祖國必勝的信念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表情(神態描寫)表明他面對祖國被占領的現實陷入極大的痛苦之中。
5. 破折號的作用
破折號的作用一是破,二是折。所謂破,就是解釋或補充說明。所謂折,就是語意轉換遞進,跳躍或轉折,說話意思中斷,引申出有聲音延長,副標題的前后等。
例句:
(1)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解釋說明)
(2)窗外又傳來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解釋說明)
(3)“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聲音延長,話未說完)
(4)“散學了,——你們走吧。”(話題轉換)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45分鐘)
一. 選擇題:
1. 選出加點字拼音正確的一組( )
a. 倜儻(dǎng) 懲罰(chéng) 確鑿(záo) 菜畦(qí)
b. 踱步(duó) 犀利(xī) 氣氛(fèn) 秕谷(bǐ)
c. 桑葚(rèn) 皺邊(zhòu)盔甲(kuī) 捕鳥(bǔ)
d. 褪色(tuì) 蟬蛻(tuì) 繡像(xiù) 腦髓(suǐ)
2. 根據拼音,在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字,將詞語補充完整。
長(yín) (yōu)愁 海(ōu)
(zhuàn)錢 操(liàn) 懊(huǐ)
(wǎn)轉 皂 (jiá)
3. 用橫線劃出句子中的錯別字并在后面的括號中改正。
我一縱身垮過板蹬就坐下。我的心稍為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道,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票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縐邊的領結。( )
4. 根據拼音寫出漢字,并解釋整個詞語。
(jiàn)賞 人跡 (hǎn)至
(chà) (yì) (sù)儒
5. 選出與例句所用的修辭方法不相同的一項( )
例:遠看大斗笠像蘑菇,是那么美。
a. 悄立在朋友般親切的三十五樓下,不由得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b. 我有了學習語言的鑰匙。
c. 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d. 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國旗在飄揚。
6. 選出加點詞語使用不當的一項( )
a. 自從小心翼翼地佩帶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偶然。
b. 我和領隊的那個小小的女老師正說得津津有味,我上鋪的女孩卻忽然哭了起來。
c. 我就要和朝夕相處了六年的同學分別了。
d. 教室里安靜極了,只有小剛在人聲鼎沸地說話。
7. 選出問號使用錯誤的一項( )
a. “現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么?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
b. 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c. 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我也不責備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
d.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什么事啦?”
8. 《最后一課》開頭有一段環境描寫,寫了天氣、畫眉、草地以及普魯士士兵的活動,還有布告牌,它的作用是( )
a. 烘托小弗郎士天真活潑的性格,表明他貪玩。
b. 揭露侵略者的野蠻行徑。
c. 為下文小弗郎士沒好好學習,曠課做鋪墊。
d. 優美的自然景色和沉悶的社會環境形成對比,暗示國土已被侵略,為下文做鋪墊。
9. “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課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一句理解正確的是( )
a. 說明郝叟老頭認識到沒文化的危害,不顧年老體弱,要從頭學起。
b. 表明鎮上的人們在國土淪亡之際,用這種方式來表示對韓麥爾先生愛國熱情的崇敬。
c. 表明鎮上的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亡國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
d. 是為了給小弗郎士做個榜樣,教育他要好好學習。
10. 關于作家作品聯系有錯誤的一項是( )
a.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朝花夕拾》
b. 《最后一課》——都德——德國
c. 《我的老師》——魏巍——當代作家
d. 《十三歲的際遇》——田曉菲——當代女作家
二. 判斷正誤,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 百草園、三味書屋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場所,魯迅用“從……到……”的標題把他們聯系在一起,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快樂生活的心理。( )
2. 作者在文章中所寫的關于美女蛇的傳說、雪后捕鳥和尋蟬蛻都是為了突出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
3. 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的規矩而不用,說明三味書屋的老先生對這種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態度,也反映出他對學生教育方面的開明思想。( )
4. “我用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這句話中“狡猾”是“調皮、機靈”的意思,作者在這里活用貶義詞,表現出一個學生對老師的理解和愛戴。( )
三. 閱讀并回答問題:
(一)
a. 韓麥爾先生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鑰匙。”
b.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力量,寫了兩個大字:“法蘭西萬歲!”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
1. 這兩段文字從哪幾個方面寫韓麥爾先生( )
① 外貌 ② 動作 ③ 語言 ④ 心理 ⑤ 神態
2. 填出文中畫線部分的句子。韓麥爾先生把普魯士對法國人民的統治和封鎖喻作 ,把 喻作“鑰匙”。
3. b段的描寫表現了韓麥爾先生對 的信念,又表現了他對國土被侵占 的心情。
4. 《最后一課》的主題是( )
① 揭露侵略者的罪行。
② 表現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③ 表現小弗郎士感情變化。
④ 表現韓麥爾先生熱愛祖國、教書育人的崇高品格。
5. 找出描寫韓麥爾先生憤激動作的句子 ,描寫韓麥爾先生木然動作的句子
。
6. 這個語段集中對韓麥爾先生的 、 、 進行了描寫。
7. 這段集中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的 。
(二)閱讀下面語段,回答問題。
① 不必說( )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 )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 )的黃蜂伏在菜花上,( )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② 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的趣味。③ 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④ 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⑤ 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⑥ 有人說,何首烏根是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1. 括號里依次應填寫的詞語是( )
a. 碧綠 深藍 乖巧 敏捷
b. 深藍 紫紅 臃腫 靈活
c. 紫紅 碧綠 肥大 輕快
d. 碧綠 紫紅 肥胖 輕捷
2. 第②句中“單是”的作用是( )
a. 表示僅僅泥墻根一帶有無限的趣味,其他的地方都沒有。
b. 突出泥墻根一帶有無限趣味,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c. 符合兒童心理,他們只對泥墻根一帶感興趣,因為那里有吃了可以成仙的何首烏。
d. 說明泥墻根一帶最安全,是玩耍的好地方。
3. 本段文字主要運用的表達方式有 和 。
4. 本段文字中敘述了四件趣事,請依次進行概括是哪四件。
① ②
③ ④
5. 本段描寫中,作者視野開闊,涉及廣泛。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這段景物描寫的順序是由整體到局部,整體寫得概括,局部寫得詳細。
b. 整體是由植物寫到動物,局部是由動物寫到植物。
c. 第一個“不必說”由低到高寫靜物,第二個“不必說”由高到低寫物。
d.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長句是在說“單是”之前所寫的景物是作者所不感興趣的,“單是”之后所寫到的景物才是作者所喜歡的。
【試題答案】
一. 1. d
2. 吟;憂;鷗;賺;練;悔;宛;莢
3. 垮——跨;蹬——凳;道——到;票——漂;縐——皺
4. 鑒;罕;詫、異;宿
鑒賞:鑒別、欣賞。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詫異:驚奇。
宿儒:書念得很多的老學者
5. a 6. d 7. c 8. d 9. c 10. b
二. 1. √ 2. √ 3. √ 4. √
三.
(一)
1. ③②⑤ 2. 打開監獄大門的;監獄大門;法語 3. 法國必勝;悲憤 4. ②
5. 他轉身朝著黑板……寫了兩個大字;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
6. 語言、動作、神態
7. 愛國主義精神
(二)
1. d 2. b
3. 記敘;描寫
4. ① 找蜈蚣 ② 按斑蝥 ③ 拔何首烏 ④ 摘覆盆子
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