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
學習目標:
1能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
2能認識觀察與想象聯想的關系
3能借助工具書讀懂這篇文言文的內容
4能積累部分文言詞
重難點點撥:
1. 正音解詞:
童稚(zhì) 藐(miǎo)小 項為之強(jiāng) 鶴唳(lì)云端
怡(yí)然稱快 凹(āo)凸(tū) 土礫(lì)
壑(hè) 龐(páng)然大物 蛤蟆(há ma)
2. 讀好停頓,注意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4)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5)作/青云白鶴/觀。
(6)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7)蹲其身,使/與臺齊。
(8)見/二蟲斗草間。 (9)蓋/一癩蛤蟆。
【自主學習】
1、 請概括地說出作者記敘了哪幾件“物外之趣”?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鶴,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是把土墻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2、 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提示]是借助于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3、 “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么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蛤蟆處死?
提示:a、珍惜生命。b、處置有度
4、 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觀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第1自然段“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銳、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時有物外之趣—一是觀察的收獲。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合作探究】
1.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么?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墻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2.字同義不同的字——一詞多義
觀:昂首觀之 (看)作青云白鶴觀 (景象、景觀)
察:明察秋毫 (看到、看清)必細察其紋理 (觀察)
神:定神細視 (精神、注意力)神游其中 (感受、想象)
時:余憶童稚時 (時候)故時有物外之趣 (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