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梅嶺三章》教案
[說明] 該環節可教給學生概括的方法,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精讀細研 1。分析——在朗讀中穿插下列問題: (1)解讀第一章: ①指名朗讀全詩。 ②學生分小組討論: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怎樣的精神? (提示:這首詩著重寫陳毅身在必死險境,回憶艱難創業的征戰過程,申明此生若不見革命勝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舊部英魂繼續戰斗,表現了生死不渝、誓與反動統治者血戰到底的革命精神。有似李清照《烏江》中“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詩意。) ③教師引入李清照《烏江》詩,學生齊讀。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④提問:詩中哪些關鍵詞語能體現這種精神? (提示:一個“招”字,體現革命領袖的號召力和聲勢的浩大。一個“斬”字,把百戰將軍、十萬部屬的斷頭之恨、未竟之志,沉著痛快、筆力千鈞地流露出來了。) ⑤提問:詩中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提示:詩中“旗旗”借代部隊;“閻羅”影射反動勢力的頭領;首句設問,總領全篇。 ⑥學生小組討論:這首詩寫作上有什么特色?) (提示:首句用設問,總領全篇。后兩句生發奇特的想象。
⑦朗讀指導:要讀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凜然正氣。“意如何”、“艱難”、“招”、“斬”要重讀,“斬”要讀出痛快淋漓之感。
⑧學生讀全詩,背誦
[說明] 引入李清照的《烏江》旨在讓學生由彼及此地體會到課文中所表現的詩意,更容易理解到課文中表達的詩人的感情。在其他幾個問題的設置上注重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及對修辭方法的辨認能力和理解能力。閱讀環節的反復進行,可以使學生以讀促解,不僅體會到詩中蘊含的感情,而且能夠品味到詩歌的美感。 (2)解讀第二章。 ①學生齊讀全詩。 ②學生思考并小組討論: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精神? (提示:這首詩著重寫十年征戰,大業未成,詩人死不瞑目,勉勵幸存者努力作戰,以勝利捷報來告慰死者,表現了關心國家命運、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③思考:詩中哪些關鍵詞語能體現這種精神? (提示:“頭懸國門”,引用春秋吳將伍子胥的頭懸東門典故,表達了死不瞑目、據城門高處以觀革命勝利的堅定信念。“捷報飛來當紙錢”一句中,“飛來”是輕快、歡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詞。紙錢祭死者,帶有中華民族的民俗特點和時代色彩。捷報當紙錢,活脫突現出將軍豪邁爽朗的口吻,妙語天成,壯而不悲。) ④思考:詩中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 (提示:詩中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烽煙”,古代邊境有敵人入侵時在高臺上點燃狼煙作報警用,這里借代戰爭。) ⑤ 朗讀指導。 引入陸游《示兒》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讀這首詩,要讀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天忘告乃翁”的壯烈情懷。“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兩句要揚起,要讀出語重心長的殷殷之情。 ⑥學生齊讀此詩,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