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梅嶺三章》教案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第三單元十二 梅嶺三章
清河二中 郭秀菊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等相關知識。 2、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 3、體會本文比喻、借代等修辭方法的作用。
4、分析三首詩各自的側重點和相互關系。
5、體會作者的豪壯革命情懷。 教學重點 1、體會這三首詩所飽含的為革命獻身的凜然正氣。 2、理解詩的凝煉、含蓄的語言以及多種修辭手法。 教學難點 學習這三首詩構思新穎、想象奇特的寫作特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出示字卡,指名學生朗讀:伏 旋 旌 懸 2.熟讀這三首詩(抽上、中、下游學生各一名朗讀) 二、導入新課 ——展示陳毅同志的畫像,簡介作者生平,介紹時代背景: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當時陳毅同志身負重傷,留在中央蘇區堅持斗爭。1935年春,陳毅同志率部隊在敵人重點圍攻下從中央蘇區突圍,轉移到贛南地區進行游擊戰爭,堅持了將近三個年頭。這三年游擊戰爭,是他們在革命斗爭中所經歷的最艱苦最困難的階段。1936年冬天,陳毅同志在梅山被敵人包圍。陳毅同志帶著傷病伏在密密的草叢中20多天。考慮到難以脫身,便寫了三首詩藏在衣袋里。不久,敵人一無所獲,便悻悻解圍而去。今天,我們學習的《梅嶺三章》便是陳毅同志當時寫的“絕命詩”。
[說明] 如有條件可用多媒體打出陳毅同志的畫像,該環節的目的一在激趣,二在讓學生在了解背景的情況下為學好本課做準備。 三、課文導讀
(一)整體感知 1.朗讀這三首詩
(教師范讀,學生朗讀、齊讀,讀出氣勢,讀出感情,直至熟練背誦,亦可模仿課文錄音朗讀)。 2.學生齊讀小序部分,邊讀邊思考: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小序”是全詩重要組成部分,告訴了我們這三首詩寫作的時間、地點、緣由和寫作背景,交代了梅嶺遇險的經過。“傷病伏叢莽間”指出處境的艱難,“慮不得脫”講情況的危急,“得詩”顯出態度的鎮定自若。“小序”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詩人的革命情懷,及詩人詩以明志的行為,表現了作者革命到底的決心。有條件可配樂朗讀,同時配以陳毅梅山被圍的畫面。) 3.學生思考并分小組討論:這三首詩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三首詩各著重寫什么,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怎樣的革命精神?
(提示:這三首詩,首章首句設問,總領全篇。然后依時間順序,從“追憶往昔”“面對當日”“展望未來”三個角度回答首句問題,從眼前回顧過去,從現實寫到理想,一氣貫注。三章在思想內容上緊密聯系,又有所側重,第一章集中抒發視死如歸,與反動派血戰到底的豪情壯志;第二章表達對戰友的勉勵;第三章主要表現共產主義必勝的堅定信念,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