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13
【學習目的】1、培養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
2、學習兩相對照的文章結構。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語言。
【重點難點】
1、重點:
⑴ 對百草園的景物描寫。
⑵ 記敘的感情色彩。
2、難點:
⑴ 兩相對照的結構特點及其過渡。
⑵ 對三味書屋內容和寫法的理解。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 <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里讀書。
2、導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同學們,當你們度過了金色的童年以后,現在回想起來,一定會感到童年生活充滿了無窮的樂趣。不過,你們可曾想過,在封建社會,小朋友們是怎樣度過自己的童年的呢,他們的學習生活又是什么樣子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作者筆下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充滿著生機和活力,里面滲透著作者強烈的感情,閱讀時要細心品味;文章寫景狀物、敘事寫人真切具體,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的。
二、正課
1、質疑: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討論并歸納:文題出現兩處地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學習的場所。作者用“從……到……”的詞語把它們聯系在一起,帶有比照意味。
2、質疑:
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間的過渡段。
討論并歸納:
⑴ 百草園:從開頭到“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1~9自然段)
⑵ 三味書屋:從“出門向東”到完。(10~24自然段)
⑶ 過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
3、(讀課文第1自然段)質疑:
⑴ 這段話交代了什么內容?
⑵ 第1自然段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討論并歸納:
⑴ 交代了回憶百草園的緣由。
⑵ 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么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后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4、質疑:作者是怎樣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
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討論并歸納:
⑴ 從句式上看,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宕開一筆為的是突出下面“單是”的內容。既然“單是”就已趣味無窮,可見園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這是“以一概全”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