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案例:作文活動課《黃河,母親河》
多種手段并舉,創新課堂設計——教改案例:作文活動課《黃河,母親河》
黃河,奔騰不息的母親河,孕育著中華民族令人自豪的華夏文明,又流淌著人類貪婪索取的淚水,有多少黃河岸邊的中華兒女,早已習慣了享用黃河、漠視黃河。關注母親河、加強環保意識,正是作文活動課《黃河,母親河》的設計意圖。
黃河文明,作為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早已深深積淀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田。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又怎能忽視它?如何創設濃郁的黃河氛圍,激發學生熱愛黃河、熱愛祖國之情,在美的境界中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成為我構思這次作文活動課的重要目標。、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久居校園深墻之中的中學生,如籠中之鳥般盼望著一次出門踏青的機會,作文課的籌劃活動,就在春游的強大誘惑中展開。
春游小組的例行安排中,多了一項特殊任務:古今詩歌吟唱會。為了不在母親河面前暴露自己的無知,學生們開始了上山(書城)下鄉(書攤)的搜尋工作。
活動地點:黃河岸邊。
活動方式:黃河歌曲聯唱、詩詞吟誦、賞析。(以下為活動片段)
1 朗誦者: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吟誦伴劍舞,全詩略)
朗誦者甲:這句描寫黃河的詩,并不覺得有什么奇妙之處,但在許多書中都引用這一句,為什么?
學生乙:這句詩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寫河水從天而降,把黃河滾滾東流的氣勢寫得非常形象。
學生丙:“君不見”一詞可以引發人們的豐富想象,使人身臨其境般體會到黃河的雄壯。
學生丁:“奔流到海不復回”突出了黃河一往無前的勇氣,有不凡的氣勢。
2 朗誦者: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配樂朗誦,全詩略)
甲:“觸”字用得不好,它一般指很輕微的撫摸。
乙:因為黃河到龍門流得緩慢了,所以用“觸”字很恰當。
丙:上句“黃河西來決昆侖”寫出了黃河力劈高山的氣魄,奔騰洶涌;下句“咆哮萬里”也寫得非常豪邁,所以不該用表示河水緩慢的“觸”。
丁:“龍門”在古代是個神奇的地方,鯉魚躍過龍門就化為龍了。因此“觸”龍門可以形象的表現黃河象一條巨龍般咆哮而至,在龍門徘徊不前,輕叩龍門,好讓自己繼續前進。
(設計意圖:創設學習情境,借助黃河設置審美氛圍,以詩歌朗誦、品評引導學生把文字符號轉變成形象,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拓展想象的空間。)
這次活動,把學生的主觀感受與詩詞描述相結合,親身領略到黃河的氣勢磅礴、澤被兩岸萬物生靈,真切體會到黃河對華夏民族、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并對黃河現狀有了直觀認識,為本次活動奠定了扎實的感情基礎。他們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我們來到黃河邊。人們都說,長城是中國的脊梁。那么,我說,眼前這綿延的河水則是中國的血脈。”“當我登上邙山頭,遠望那條望不到頭、盼不到尾的大河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詩句回蕩在耳邊。”“沒有想到,身到黃河邊,卻看不到黃河壯。直到辛辛苦苦的爬上黃河大堤,那條濁流滾滾的大河才出現在眼前。說它是黃河,不如稱之為‘流沙河’更恰當。”
網絡天地寬,心與心相連
詩詞歌賦作為誘發創作欲望的手段,激發了學習興趣,可以在寫作中錦上添花。但“織”就一篇佳作,尚需廣集素材,醞釀創作激情。關于黃河的知識浩如煙海,網絡化教學為合作學習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