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學會抓住文章主題詞,從而把握文章思想。
2、把握文章的哲學意義,理解生命的價值。
3、學會從小事入手,揭示人生哲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主題詞,探究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味生命的頑強和美好。
【教學難點】辨析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和三點思考的側重點。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個作家,在現實生活中,在別人看來,她是個很不幸的人,她不能像常人那樣生活走動,她的很多時光是坐在輪椅上度過的,她的肉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但她自己卻聲稱“活得十分富有”,為什么呢?因為她擁有一個博大的精神天地,而構成這個天地的,是她對自然、對生命的感悟。她并未因為身體的殘疾而放棄生命,相反的,是對生命更強烈的呼喚。她曾經在一篇文中寫道“不論你處在怎樣一個多變的世界,經歷怎樣的人生,生命中還是有一些極其可貴的珍寶,需要我們終身護守、珍惜,不容它輕易失去。”她就是杏林子。
大家翻開課本11頁,我們先來看看這位作家的介紹。她是一位中國臺灣女作家,12歲罹患類風濕關節炎,后來病情惡化,至今全身關節都損壞了。病痛中,她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寫作,先后出版多部文集,她以女性的細膩和敏感,觀察尋常的生命現象,抒發的感情十分親切、自然,讓灰心的人得到鼓勵,使畏縮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路上。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她的文章《生命 生命》,我們來看看,到底是怎樣一種精神,支持她長期跟病魔戰斗,并寫成這么多激勵人心的文字。
二、檢查預習
1、朗讀課文,學習字詞:
騷擾 茁壯 庸碌 肅然起敬
qì zāo tà yōng lù gū
小( ) ( ) ( ) ( )負
áng qíng hàn
( )然挺立 ( )天( )地
縫──縫衣服
應許──應該
憩──休息。
擎天撼地──擎,舉起;憾,動搖。形容力量巨大。
肅然起敬──形容肅然,十分恭敬的樣子。
2、分享課前預習時收集到的有關生命的事例或是名言警句。
經典人物:貝多芬,張海迪。
反面事例:北大跳樓的學生。
三、課文研討
1、整體把握,理解文意:
⑴ 題目中“生命”一詞,為什么連續用兩次?去掉一個行不行?為什么?
是一種修辭方法──反復。去掉一個不可以。因為連用表示強調,表達了對生命的強烈的呼喚,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去掉就沒有這種表達作用了。
⑵ 文章寫了幾件事?劃出各語段的主題詞,梳理文章思路。
事例1:小飛蛾在險境中,生命面臨著嚴重的威脅下,極力掙扎著──強烈的求生欲望,生命都是自我珍視的。
事例2:香瓜子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從生命誕生這個角度說明,生命力之強大。
事例3:“我”靜心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識,就會嚴肅地思考人生。
⑶ 作者靜聽心臟的律動,引出了對生命的哪三點思考?這三點思考呈怎樣的關系?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