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7年級上《“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
《“諾曼底”號遇難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 檢查指導學生歸納整理詞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引導學生感悟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形象,并教給學生感悟的一般方法。
3、 激發學生親近文學、熱愛文學、走進文學之門的興趣。
教學設想:
怎樣進行語文教學(特別是日常的語文教學)才能體現新課程大綱的精神,才能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這是擺在每一個語文教師面前的問題?經過教研室的假期培訓,對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對這篇課文如何上,我有了幾點粗淺的想法,不當之處,請斧正。
1.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課程目標從“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了界定,這也給我們確定教學目標 提供了方向,當然并不是每篇課文都要完全體現這三方面的目標,理應有所側重。這篇課文側重的是后兩點。所以課堂學習的大部分時用在完成目標2上。
2.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要求如何落實到教學中去?
我是這樣做的:預習以“自主”為主,教師通過布置檢查預習作業 的方式來落實,比如,識字教學,完全可以讓學生借助字典詞典自己解決,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歸納整理,構建他們的“詞庫”;又如“文學常識”,“作家作品”的相關知識可以讓學生借助圖書資料、網絡資源來搜集信息,篩選整理。教師做好檢查督促工作,保證學生堅持自學下去,這對學生能力的養成將大有裨益。課堂教學以“合作、探究”為主,避免教師的“一言堂”|“滿堂灌”。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幾人一小組,輪流發言,一人記錄,形成小組結論或者提出問題。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這種學習方式對師生的要求比較高,如何擬定討論題?(起始階段可能還是教師先提出議題,慢慢讓學生自己學會提問)如何保證小組學習不淪為過場形式?這些問題還有待深入研究。當然“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實是一個不可截然分開的整體,各個階段有所側重罷了。在這節課上,我且作一些嘗試,拋磚引玉。
3. 語文課是不是一定要用多媒體課件?簡單的肯定與否定都有公允,我個人認為,多媒體課件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語言文字,而不是簡單的把文字變成形象。而這篇小說的情節、人物關系都很簡單,學生不難理解,完全可以借助文字來想象體悟,因而本節課的課件并不是不可或缺的,只是代替了黑板,節省了板書時間罷了。這樣的課件是不是體現出現代教學理念?我個人認不盡然,現代教學理念首先應是觀念的變化,而不僅僅看有沒有使用現代教學手段。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 直接導入 ,交流自學成果
1. 導語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四課<“諾曼底”號遇險記>,首先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自學的成果。哪位同學愿意上臺來為我們展示一下自己整理的生字詞、成語、作家常識?
2. 分別請幾位同學上臺講解、展示。
3. 師生評價補充。(教師注意歸納篩選作家信息的五個方面及搜集信息的途徑)
二、 整體感知,自主探究。
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有想法可在書上劃劃寫寫)
1.船被撞以后,乘客們是什么表現?他們為什么有這樣的表現?
2.哈爾威船長是什么表現?他為什么有這樣的表現?
3.在你眼中哈爾威船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是從他的哪些表現看出來什么的?
4.把不懂的問題寫下來,準備小組討論。
三、小組交流、合作學習。
1.分成學習小組,輪流發表自己對以上問題的思考,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小組指定一人作好小組記錄。討論結束后舉手示意。
2.教師巡視做好組織工作,保證學生的發言時間。
三、 三維對話,體悟形象。
教師
1.小組討論結束后,組織“學生—學生”三維對話交流,深入體悟形象。(各位小組推薦代表上臺來發表對以上問題的想法并提出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
2.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分析船長的動作語言心理來體悟哈爾威船長在災難面前的沉著冷靜,果斷指揮、舍已為人,忠于職守的崇高形象。特別是語言描寫,可通過分角色朗讀來深入體會。
3.教師小結哈爾威船長的形象。(在沒有同學要求補充發言之后)
4.反向提問,加深理解。(先聽同學的發言,鼓勵他們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沒有自己提出下列問題)
A.一些人認為哈爾威船長不夠稱職,讓自己的船出現了重大的事故,沉入大海,損失慘重。 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我的看法:這個觀點不對,因為錯不在船長,船長“小心翼翼地”駕駛,船速較慢;海上的霧漸漸變濃,船長無法事先預測;“瑪麗”號超載,船速太快,撞上“諾曼底”號。)
B.船長太不愛惜自己的生命,救出其他人后,應該積極逃生,沒有必要和船一起沉下去,白白浪費生命。你認為呢?他沉入海底的那一刻心理是如何想的呢?
(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可能一下子不能作出判斷,教師可先引導學生讀倒數最后兩段,然后假設自己是哈爾威船長,揣摩一下他沉船前的心理活動)
(我的看法:這個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對。生命畢竟只有一次,我們都應該珍惜,絕不能輕意放棄寶貴的生命,我們會覺得哈爾威船長如果能活下來,那該多好啊。但對于哈爾威船長來說,選擇與“諾曼底”號共沉大海是他的信念決定,因為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或許當他踏上“諾曼底”號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經決定和它共存亡。現在他用自己的生命為自己的崇高信念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你或許會覺得他很傻,為自己的信念送掉生命,但社會的進步離不開這樣的人,比如劉胡蘭面對敵人鋤刀,寧死不屈,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不顧自己的安危,把敵人引進了包圍圈。他們為什么能這樣做?因為他們都和哈爾威船長一樣,有崇高的信念,有自己的做人之道。人活著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沒有精神的人活著,那只是行尸走肉。所以,哈爾威船長覺得自己死得其所,死得有意義。而我們對哈爾威船長的選擇還能指責什么呢?所以雨果在小說的最后兩節這樣說:“在英倫海峽上,從來沒有任何一位船員能與他相提并論。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職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對死亡,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英雄的權利。”(再請同學朗讀,加深體會)
5.問:此時此刻,你想對哈爾威船長說些什么呢?請你仿照“實話實說”節目的做法,對哈爾威船長說一句你的心里話。(學生自由說)
6.雨果寫這篇小說的時候,在小說一開始就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真正的強者是有自制力的人。哈爾威船長就是這樣的人,在災難在面前,他克制了自己的恐懼,克制了可恥的利已主義,沉著冷靜,忠于職守,履行了自己的做人之道。同學們以后不一定會碰不上這樣的災難,但你們依然可以成為強者,只要你們能克制那些悲觀消沉的情緒,自私自利的想法,忠于自己的職責,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信念,你們就是哈爾威船長那樣的強者。那樣的英雄
四、 總結方法,激發興趣。
1. 激發興趣:這節課,在短短一篇小說中,我們感受到了100多年前,遙遠的英倫海峽上,“諾曼底”號遇險沉沒時驚心動魄的場面,更感受到了哈爾威船長的崇高形象,明白了人生的真諦,這就是文學獨特的魅力。它能穿越時空,拔動你的心弦,讓你觀看到豐富多彩的人生畫卷。我想課后同學們一定會積極邁進文學這扇大門的。
2. 總結方法:如何更好的感悟文學作品?有一些方法推薦給大家:
讀:書讀百遍(多種方式的讀)
思:圈點批注(寫下思維的火花)
悟:披文入情(換位思考感情共鳴)
演:感同身受(改編成課本劇)
有的方法,我們已不知不覺中用到了,還有些方法同學們課后可以嘗試。祝愿同學們在文學的天地中展翅飛翔,盡情領悟文學的真、善、美,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像哈爾威船長那樣的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