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火柴
教學建議
一、關于題目的內涵
這個題目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火柴”前面加上“七根”這樣精確數字進行限定,給讀者以非同尋常的感覺,因此而造成懸念。標題既揭示了小說的內容,又提供了故事情節設置與展開的線索。同時,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畫,人物品質展現的依托。讀完小說,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作者說:“它是從我的見聞和感受里來的。在戰爭中,我多次看見過這樣一個戰士的手啊。握著槍的,攥著擔架桿的,拉著戰友的,撫摸在同志額角上的……”如今,我已經不能確切地說出,在我握著筆寫的時候,到底是想起了記憶中的哪一件事、哪一只手。但是,在這短短的兩千字里,確實凝結了我在戰爭中直接獲得的生活體驗:關于人,關于人的手和心靈,關于戰爭中人和人的關系,以及戰士的忠誠。就連一個細節、一點感受、一星思緒,也得從真切體驗里得到。
這段話告訴我們,標題是生活真實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體驗的藝術再現,它所要表現的是“人”,“人的心靈”。因此,標題有著深刻的內涵。
二、段落層次
以為線索來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開頭(1-8段):對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發展、高潮(9-22段):獻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結尾(23-26段):火柴發揮了作用。
三、課文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
用自然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人物、展開情節,是這篇小說的一個特色。小說一開始就敘述了草地上忽雨忽晴,雨中夾雜著冰雹的壞天氣,緊接著又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暴雨后的草地:“看不見人影,聽不見人聲”“荒草躺倒在爛泥里”“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這些描寫不僅展示出人物活動動的背景——艱苦的長征途中,而且烘托出“火”對于長征、對于革命的重要作用,暗示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盧進勇活動的環境也是無名戰士活動的環境,所以這段自然環境的描他是為無名戰士的出場和他的英雄行為做鋪墊。
四、以“火”為線索組織材料
這篇小說有關“火”的文字多次出現且貫穿始終。第一次出現是描寫盧進勇暴雨下追趕部隊,又凍又餓,渴望有火的情形。第二次出現則強調部隊斷火三天,盧進勇希望落空。兩次描寫,火的重要性已經顯而易見。這時,盧進勇遇到無名戰士,面對饑寒交加,生命危在旦夕的戰友,盧進勇自然而然又生出對火的渴望。“火”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強調。而這一次他居然見到了火柴——無名戰士不惜用生命來保存的火柴。文章至此之后,“火”的字眼接二連三地出現,并隨著主題的升華、情節的發展而變為簇簇火焰,熊熊篝火。“火”在實質上已經成為無名戰士的精神的形象寫照。小說最后描寫“在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在閃閃跳動的火光下”,盧進勇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六根火柴。這個場面進一步揭示了火柴的作用、無名戰士的崇高品德。小說就是這樣以“火”為線索安排情節,環環相扣集中筆力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的。
五、小說的人物刻畫
這篇小說用最經濟的筆墨神形畢肖地塑造了一個寧愿犧牲生命為革命保存火種,不愿為保全自己生命而耗用火柴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其獨到之處在于運用了映襯手法。
小說的主人公是無名戰士,但作者在他身上卻是惜墨如金;相反,對于另一位次要人物盧進勇的描寫卻是濃墨重彩,不惜筆力。小說從一開始介紹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用的就是盧進勇的眼光、盧進勇的感受;進而主人公的出場是由盧進勇的聽覺引出,主人公的神貌是通過盧進勇的觀察感覺到。與此同時,作者還用盧進勇的心理活動來襯托主人公的精神品格。盧進勇發現生命垂危的無名戰士,憑直覺感到“他一定餓壞了”“要是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而這時他卻推開盧進勇給他送到唇邊的青稞面,拒絕盧進勇扶他前行,用盡力氣掏出珍藏的黨證和,鄭重囑托盧進勇轉交給部隊。寥寥幾筆,無名戰士的形象赫然而立,其精神品格突現出燦爛的光彩。在描寫無名戰士的過程中,作者舍棄了許多次要場面(無名戰士如何掉隊,如何得到并保存火柴,如何度過這幾天的草地生活……),緊緊抓住他向戰友轉交火柴的一瞬,抓住人物震撼人心的一連串語言和動作,抓住無名戰士如何對待火柴的態度,烘托出人物整個內心世界的崇高與美。而小說最后,又以盧進勇鄭重地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火柴,“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結束,更是襯托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非凡意義。所以說,小說作者雖寥寥數筆描寫主人公形象,但主人公的英雄性格卻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現。
六、課文的敘述視角
敘事作品具有兩個基本要素,即故事和敘述者。故事與敘述者之間的關系,就是敘述視角。采用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則敘述者存在于虛構的小說世界中,成為其中的一個人物,人物的世界與敘述者世界完全統一。第三人稱敘述視角則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作者敘述視角,即敘述者外在于人物的世界,敘述者的世界成為與小說人物世界不同的世界。另一種是人物敘述視角,敘述者由一個反映者所取代,此反映者為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他感受、觀察、思考,但卻不像一個敘述者那樣對讀者講話。讀者是通過反映者個性的眼光來看待小說中其他人物、事件的。
從表面上看,這篇小說采用的是一個第三者的全知視角而非第一人稱視角。然而作為故事發展見證人的盧進勇,實際上是起到了第一人稱“我”的作用。作品時時刻刻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一切、感受一切,并從盧進勇的角度來描寫發生的一切,如此一來,盧進勇便如同第一人稱的“我”一樣可直接描繪一切,且令人覺得真實可信。另一方面,盧進勇這一角色又具有第三人稱敘述視角的“全知性”與“自由性”,這又使得小說在創作時伸縮性更大,情節結構更加完整。同時,作為主人公的映襯,有了盧進勇,無名戰土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本文結構的特點,學習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2.把握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掌握用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形象的寫法。
2.訓練學生對人物刻畫的細節描寫。
(三)情感目標
1.了解紅軍過草地的艱難困苦,學習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崇高品質,立志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學習,建設祖國。
2.紅軍戰士對黨和革命無限忠誠而表現的思想美和意志美。
二、學法引導
運用想象法認識無名戰士對黨和革命的忠誠之心和甘愿犧牲自己而忍受折磨等待同志轉交火柴的頑強毅力,通過比較法認識景物描寫的作用,聯系小學時學過的課文《豐碑》類比解決主人公是誰的問題。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難點:
以景物烘托人物形象的寫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投影片:①生字詞;②隨堂練習。
2.火柴一盒。
3.如有可能則可準備紅軍過草地的電視片段或電影片段。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講解分析,啟發引導學生討論歸納。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今天學習王愿堅同志的短篇小說。火柴,我們生活中天天用到,看起來是極其平常的。可是,你們可曾想過:在艱苦的革命年代里,在紅軍行經荒無人煙的草地時,就是小小的火柴,發出多少熱,放出多少光,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作者就是緊緊扣住火柴,講述了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壯的贊歌。
(二)講讀分析第一部分
(第l-7自然段)
1.提問思考:主人公無名戰士是在怎樣的環境里出現的?他怎樣被引到讀者面前?他的出現給人以怎樣異乎尋常的感覺?
2.指定一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并對下列字正音。
冰雹(báo) 撮(zuō) 寒顫(zhàn) 驀(mò)地
3.先看集中寫環境的第2、3兩個自然段。請學生閱讀,找出描繪草地的氣候、草地的天、草地的地特點的關鍵詞語。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作者先用“怪”字點出草地氣候的特征;又用“明明”、“忽然”、“霎時”、“接著”準確而具體地描繪草地氣候的變化莫測,變幻無窮。草地氣候真是瞬息萬變,忽而月朗星稀,忽而雨雪交加。
接著又抓住天、地的特點,渲染環境。天,陰沉沉的,草地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
地,是爛泥、污水、荒草,路看不清。
這樣抓住草地、氣候、無、地的鮮明特征來寫,告訴讀者這兒的環境。紅軍在這樣艱苦的環境里行軍,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更何況處于這種環境的又是一位因傷口發炎而掉隊的同志?如果不寫這樣的環境會有什么不同?
4.略講第4、5、6自然段,過渡到無名戰士的出現。
盧進勇經過一夜暴風雨的澆淋,清晨涼風一吹,他強烈地感到身上怎樣?(冷,連打了幾個寒顫。)肚里怎樣?(餓得難以忍受。)他渴望著什么?(要是有堆火烤烤該多好啊!)然而,早就沒有火種了。就在他渴望有火烤,正要把從褲袋里找出來的、已經捏成長條的青稞面送到嘴邊時,主人公出現了。
5.朗讀第6、7自然段。請學生回答:主人公怎樣被引出來的?他給人以怎樣異乎尋常的感覺?
主人公的出現,別具特色。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聲低低的叫聲:“同志”,使得在陰森荒涼環境里的盧進勇“墓地聽見”,從而主人公被引到讀者面前。盧進勇起了“引出”主人公的作用。主人公的聲音異乎尋常,那么“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
這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聲音使盧進勇“愣了”,也把我們讀者的心給緊緊抓住了。
這聲音從哪兒發出來的?為什么那么微弱,低沉?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隨著瞞珊而行的盧進勇的足跡去尋找吧。
(三)講讀分析第二部分
(第8—21自然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8、9自然段。
啟發思考:無名戰士的形象是怎樣展現在讀者眼前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告訴我們他已經是怎樣的一個人了?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補充:無名戰士的形象是由盧進勇的“看”展現在讀者眼前的,他的形象明白地告訴我們他已經是一個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就拿眼睛與身子來說,眼睛“努力地睜著”“吃力地張開”,說明他眼皮已經不聽指揮,身子衰弱到極點;身子“沒有挪動”“想坐起來卻沒能動得了”,表明他已經完全喪失活動能力。只有“抖動”的喉結、低沉的呼喚“同志”的聲音說明他還活著。
從無名戰士的形貌,我們可以想象到在革命征途中他經受了多少艱難困苦。冷風、暴雨、冰雹的襲擊,長期的饑餓疲勞,耗盡了他的精力。他已奄奄一息,但卻以驚人的頑強的毅力支撐著、等待著,干裂的嘴唇一張一翕地呼喚著“同志一同志”。他為什么這樣期待著同志的到來?此時此刻,他想的是什么呢?
2.指名學生朗讀第10-l3自然段。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盧進勇懷著對同志深厚的感情,把自己僅剩的一點青稞面“遞”到無名戰士的嘴邊,無名戰士怎樣呢?他吃力地“推開”,拒絕了。從齒縫里擠出幾個字,“不,沒……沒用了。”是呵,糧食極端短缺,他要留給同志。盧進勇要扶他走,他怎樣?“搖了搖頭”,又拒絕了。
兩次拒絕,清楚地表明他盼望同志到來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命,不是為了自己活下去。那又是為了什么呢?是另有希望,另有囑托。
提問啟發:囑托什么呢?請抓住描繪無名戰士動作、語言的關鍵詞語揭示他的精神世界。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無名戰士積攢著自己渾身的力量,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他頑強地支撐著,原來有十分重要的任務。無名戰士的—“推”、—“搖”、—“指”,使我們深深感覺到忘我的崇高思想在閃光。
3.指名學生朗讀第14、15自然段。
提問啟發:這位戰士要奉獻給黨的珍寶是什么呢?火柴。哪個句子具體形象地描述了無名戰士把當寶貝一樣地珍藏著?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歸納:因為是珍藏,所以火柴“干燥”。這“干燥”的火柴與“濕漉漉的衣服”,冰冷的胸口,臉上的雨滴、“身子底下一汪渾濁的污水”形成鮮明的對照。它告訴我們:為了珍藏火柴,他經受了多少痛苦,具有多么頑強的革命意志。
這火柴與比自己生命還寶貴的黨證放在一起,并“壓”在“朱紅的印章的中心”。一個“壓”字,重有千鈞,意味深長。這哪里是幾根火柴!分明是一顆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心啊!紅紅的火柴頭、朱紅的印章在一只抖抖索索的手里,猶如跳動的一簇火焰,升起在無邊的草地上,劃破陰沉沉的天空,掃盡了草地上的荒涼凄清孤寂的氣氛,給人以光明、溫暖和力量。
4.學生朗讀第16-21自然段。
(1)提問思考,無名戰士怎樣極其鄭重地囑托戰友的?作者怎樣描繪他初次囑托時的語言和動作?
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作者用細致感人的筆觸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無名戰士對戰友的囑托,“招招手”、“伸開”、“撥弄”、“數”、“望”,這一連串的動詞顯現了莊重嚴肅,無限深情。
就在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之時,一瞬間,神奇的情況出現了。無名戰士的臉色“舒展”了,他的眼睛“發射出一種喜悅的光”,他的抖抖索索的手,僵直的手指竟然能“捧”火柴,“放”到盧進勇手里,并且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捧”、“放”、“握”這一連串的動作,描述了無名戰士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對革命的忠誠而爆發出來的巨大力量。
(2)無名戰士再次囑托時留給人間的最后的話是什么?最后的動作是什么?刻畫他怎樣的內心世界?
教師歸納:他留給人間最后的話是“記住,這,這是,大家的!”“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他離開人世前的最后動作,是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方向。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他沒有用一根火柴為自己取暖;他忍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在死亡線上掙扎而硬不咽下最后一口氣。他一心想著大家,一心想著黨,想著長征途中的戰友們,無私忘我,生命爆發出耀眼的火花。
5.小結。
(1)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故事的核心內容。無名戰士的形象我們看到的雖然只是他臨死前的一刻,但很高大,不僅矗立在茫茫的草地,而且活在我們的心中。這是由于作者緊緊抓著人物性格歷史的一段,抓著人物性格閃出耀眼光輝的“一剎那”來刻畫表現的。從語言上看,他沒說幾句話,前后就出現了五個“同志”,言為心聲,他心里念念不忘的是革命同志,是黨的事業。他的動作和一系列的細節描寫,與語言一樣,反映了他舍身忘己,一切為了戰友,為了革命。作者選材精當,文字精練。
(2)既然主人公是無名戰士,為什么用許多筆墨寫盧進勇呢?這是因為要在兩千字的短小篇幅里突出主人公、在結構上作的巧妙安排。文章以盧進勇作為故事的線索,展開情節。
主人公的出現是通過他的“聽”引出來的;主人公的外貌是通過他的“看”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他的“想”、他的“說”,突出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品質,托出了主人公犧牲的全部意義。
特別是第21自然段飽含感情的描寫,更是感人。(指導學生朗讀第21自然段,由緩慢而低沉而高昂。)這是一個極其悲壯的場面。“模糊”與“清晰”同時運用,既表現盧進勇失去戰友的無限悲痛,又給無名戰士高擎的手加上一個特寫鏡頭。兩者交織在一起,伴隨著整個草地的哭泣,為頂天立地的英雄唱哀歌,唱贊歌。(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說明。)英雄的品質像荷花一樣潔白,像菊花一樣堅忍。
(四)隨堂練習
一、本文的線索是________________。
二、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
三、“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中加點的“擠”表明了什么?
四、在忽而月朗星稀、忽而雨雪交加的草地里,無名戰士卻能使火柴干燥地保存下來,這該怎么理解?
第一課時隨堂練習參考答案
一、
二、無名戰士
三、表明無名戰士生命危在旦夕,他在積攢力量等待同志來轉交火柴。
四、無名戰士懷著對黨和革命的無限忠誠,用驚人的毅力和生命的代價珍藏火柴,因而火柴才會干燥地保存下來。
第二課時
(-)講讀分析第三部分
(第22—24自然段)
提問思考:盧進勇從戰友身上吸取了力量,帶著戰友的囑托飛快地趕路。他把火種送到部隊給戰土帶去了什么?他是懷著怎樣的心情把珍貴的火柴交給指導員的?
1.指名學生朗讀,理解。
盧進勇按照無名英雄的遺愿把火種送到了部隊,火給戰士們帶來了光,帶來了熱。圍著熊熊燃燒的火,戰士們談笑著,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響著。盧進勇像天亮時無名英雄把囑托給他時一樣,極其莊重地一根一根數交給連指導員。
“悄悄走”、“顫抖的手指”、“異樣的聲調”,寓含著復雜的情意,最后落在一個“數”字上。
2.啟發思考:他“數”什么呢?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人的語句,并聯系起來考慮,體會這幾根火柴的意義與價值,重溫無名戰士的言行,想象盧進勇澎湃的心潮,說說“數”寓含的發人深省的豐富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這“數”,使我們認識了火柴的意義與價值。在無邊的草地上,在冷風暴雨、氣候無常的惡劣環境中,火柴是最最需要的東西,可以解除饑餓,驅除寒冷,救活同志。無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了這極其珍貴的東西。
這“數”,使我們認識這幾根火柴包含著無名戰士的寶貴生命,反映了共產主義戰士無限忠于黨的事業的偉九心靈,無名戰士的高大形象在我們眼前升騰、閃現。
這“數”,還飽含著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無限哀思,對戰友偉大人格、高尚情操的無比敬仰。
這“數”,也在我們面前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在今天,我們該怎樣牢記先烈為革命付出的代價;以先烈為光輝榜樣,繼承他們的遺志,努力學習,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
(二)總結全文
作者以飽蘸革命深情的筆歌頌了無名英雄的高貴品質。這無私忘我、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高貴品質是無名戰士的,也是盧進勇以及千百萬紅軍戰士所共同具備的。這就是文章的主題,是作者奉獻給讀者的一曲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的悲壯贊歌。
文章以“數”著“一,二,三,四……”來結尾,言未盡,意無窮。
(三)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全文,加深理解與感受。
(四)歸納
是通過一件事歌頌人物,歌頌了紅軍戰士忘我無私、獻身革命的崇高品德。
文章在敘事中抒發了作者對無名英雄的無限熱愛、敬仰之情,是“以小見大”。在寫法上,通過人物的具體言行寫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在記敘中飽含作者的感情。用第三人稱的寫法較多地抓住細節以突出人物,特別是抓住了火柴和火加以描寫,這火柴和火把整個故事貫串了起來,既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質,又有耐人尋味的象征意味,深刻地表現了文章的主題思想。
(五)布置作業
1.熟讀全文。
2.復述第二部分。要求:
①主次分明,突出無名英雄的形象。
②扣緊外貌、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
(六)隨堂練習
一、“這以后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的原因是他的小腿發炎的傷口好了嗎?
二、文章結尾處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三、文章寫無名戰士數火柴“一,二,三,四……”中間本應用頓號卻用了逗號,作用何在?
四、文章結尾處寫盧進勇以一種異樣的聲調數火柴有什么作用?
第二課時隨堂練習參考答案
一、①不是;②是他受到了無名戰士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的鼓舞。
二、烘托火對于長征、對于革命的偉大意義,更好地刻畫無名戰士的形象。
三、語氣表達舒緩,與無名戰士當時身體極度虛弱相一致,同時突出火柴的寶貴,交火柴的鄭重。
四、①使我們認識火柴的意義與價值。②使我們進一步認識無名戰士的高大形象和純潔的心靈。③也飽含著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無限哀思和對戰友偉大人格、高尚情操的無比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