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②(精選17篇)
散步② 篇1
○教學目標
①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②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① 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②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感知課文內容
① 檢查生字詞。
② 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④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a.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① 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②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啟下
散步② 篇2
莫懷戚
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這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濃濃的親情。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研討與練習
一朗讀全文。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你覺得這個標題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
二“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并與同學交流。
三下面這篇短文也是講三代人的故事。與課文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三代
林文煌
在交叉路口轉彎的時候,我的腳踏車把一位陌生先生的右腳踝壓傷了。本來我是安全避閃的,當我看到那位先生一手牽著一個剛會走路模樣的小男孩,一手牽著一個步履蹣跚的年老中風病患者時,我立刻緊急煞車,把車頭傾向一邊。豈料就在這時,他突然急速地跨前一步,自己撞了上來。
我趕緊跳下車,不安地說:“對不起!對不起!”
他一邊彎下腰按摩腳踝,一邊和氣地抬起頭:“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也許是我太多慮了,我以為車子如果不會撞上我的小孩,便會撞上我的父親,于是下意識地上前阻擋。”
在我驚魂未定、訥訥不知所措的時候,那位先生已牽著小孩和老者慢慢離去,我愣愣地目送他們,三個腳步遲緩的背影構成一幅感人的畫面。我有擱下車子跟上去幫助那位先生的沖動。可是,我沒有那樣做:我發覺小孩和老者好像那位先生肩上的一副擔子的兩頭,再艱苦他也不肯放下任何一頭的。
讀一讀,寫一寫
信服 嫩芽 霎時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結束語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爺爺
在土里埋葬
(臧克家《三代》)
散步② 篇3
主備人:田愛華(江蘇啟東市天汾中學)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思想品德。
2、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
3、讓學生在自學中獲得美的享受。
教學過程 :
1、導入 課題
2、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想一想,用“通過----------表達------------”的結構來總結課文內容。(學生在回答中要注意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交代清楚)
3、請學生再讀課文,要求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找出來,并且談談自己的體會。
(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
4、語文學習不僅要讀進去還要讀出來。下面就請大家分組討論,就對課文中的內容、結構、特點提出問題,看一看哪組提的問題最好。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并參加討論。)
5、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教師注意啟發、提示)
6、讀了這篇文章后,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你想到了些什么?(請學生暢所欲言)
7、下面就請大家把自己剛才所講的內容寫成一篇小文章。
板書:
散步
尊老愛幼(讀進去)
內容、結構、特點(讀出來)
作者郵箱: 思想(網友來稿)
散步② 篇4
莫懷威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①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②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①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散步② 篇5
明確目標1、 掃除文字障礙,了解課文內容。
2、 學習本文通過細節描寫展示人物感情的寫法。
3、體會祖孫三代人之間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
一、解題
散步的意思是隨便走走,是一種休息方式。本文主要寫的就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經歷。所以文題就是文章主要內容的高度濃縮,也是文章的線索,作者通過把散步中幾個相關的細節連綴起來,從而揭示祖孫三代人互敬互愛的這個主題。
二、正課
(一)朗讀
1、 輕聲朗讀《散步》,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音的字,查字典注音。
2、 請同學朗讀課文,大家評議。(從有沒有讀錯音的情況,有沒有讀破句子的情況兩方面來評議。)
3、 教師點撥后再請同學朗讀課文。
(二)分析
1、(1-3)點題:散步。地點:田野;人物: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我的兒子;——開頭方法:開門見山。
緣由:(為什么散步?)為了母親。(為什么為了母親去散步呢?)“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應該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親去田野散步。——這一段為下文背母親埋下伏筆。
2、(4)過渡。(這段寫什么來過渡?)
討論并歸納:描寫初春的田野景色來過渡。
(作者抓住哪些事物展現了春天的氣息、生命的召喚?)新綠、嫩芽、冬水。教師備注
(作者為什么看到初春田野的景色就聯想到一樣東西——生命?)初春田野的生機盎然。
3、(5)入題。
(課文寫一家人怎么散步的?兒子怎么說的?表現兒子什么性格?)小兒子從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發現“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表現兒子的天真可愛,聰明智慧,話里充滿了生活的情趣。——用兒子的話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內容作了鋪墊。
4、(6-7)波瀾。
(散步時發生了什么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怎樣解決這一矛盾呢?表現“我”什么性格?)一切取決于“我”——走大路。表現“我”愛幼,更尊老。
(故事并沒有結束,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現母親什么性格?)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表現母親聽從兒子,更愛孫子。“走大路”、“走小路”這兩處細節描寫。具體體現了一個幸福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愛,融洽氣氛。
(為什么要寫母親看到的景物?)母親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齊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想到這些景物對孫兒的吸引力,更下了改變主意的決心。教師備注
(怎樣解決小路難走的矛盾呢?)母親提出“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
(為什么說“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對上,負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對下,承擔著培養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的表明了我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這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
(三)總結
作者通過選取祖孫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這個生活側面,生動的展示了這一家人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教師備注
達 標 測 試 一、辨別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B、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C、 梯田里的莊稼像綠海里卷來的一道道浪頭。
D、 遠看,斗笠像個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 2、非比喻句: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表現了什么?
三、課內、課外補充訓練見練習冊。
課后教學總結
散步② 篇6
學習目標:
1、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 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進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難點: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關愛家庭的意識和情感,促進學生為家庭親情建設盡一份力量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 老師導語 導入
同學們剛學了《春》一文,已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機和活力,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春天,春天里一家三代四口一起,中出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請大家聽課文朗讀錄音,之后請大家告訴我是一個什么難題?
二、 聽錄音、初步感知,找分歧,賞畫面,抓主旨。
1、 聽課文朗讀錄音
2、 學生回答“難題”是什么?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大路 母親
小路 孫子
教師追問:這是擺在誰面前的一個難題?
3、 老師在讀課文時發現,擺在“我”面前的難題他很好的解決了,并且在文章中描繪出一幅溫馨而又令人感到的畫面,找出來,讀給大家聽聽。
學生讀后,教師追問,你能談談對這幅畫面的理解嗎?
三、 讀文本,悟親情,探究“孝”
1、“我”面對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決定委屈兒子,走大路,聽母親的;大路沒走,母親改變主意,走小路,聽孫子的。
2、 這樣看來,一家 四口人中,誰說話的份量重,都聽說的?
(1)“我”聽母親的
A、相關語句
B、言下之意,母親年歲已高,在前文有一處與這呼應的, 請找出讀讀。
C、讀到這里,很明顯“我”聽母親的原因是因為什么呢?
D、設想:再過幾十年,“我”的兒子面對這種情況,他會怎么做呢?
(2)、母親“聽”孫子的
A、母親聽孫子的,找出相關語,你喜歡這句話嗎,請評析一下。
B、文章中還有一處暗示孫子值得疼愛,你能找出來嗎,讀讀,評析
C、討論:走大路,是“我”的孝敬;走小路,是對兒子的疼愛。現在,不走大路,走小路,是不是不孝呢?(探討出這是家庭成員的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顯示出家庭的和睦、溫馨)
D、設想:奶奶的初衷是走大路,后改變主意走小路,好心里是怎樣想的,假如你是她,請用語言來表達她的內心世界。
(3)、簡要概括:
母親聽“我”的
妻子聽“我”的
兒子聽“我”的
小結: 這幾個“聽”,是對家人的一種尊敬、信任、理解,用一個字來概括,“聽”就是對他人的一種“愛”。
四、 主題升華
1、“愛”是相互的會出,奶奶疼愛孫子,父母關愛子女,長輩們給我們的愛已很多很多,我們該如何做呢?請看:
出示:《父愛永銘》,之后簡單談體會。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說是說……
3、欣賞《愛是左右手》,多好的一首詩啊!愛是左右手,用我們的左右手去回報給我們愛的人們,再讀這首詩,并試作仿寫。
散步② 篇7
(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準確理解詞句的含義
3、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 :目標1、2
預習指導:
通讀課文,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音的字,查字典注音。能把課文順暢地讀下來之后,放聲朗讀。
教學過程 :
一、三分鐘演講:
二、導入 :
這篇散文,通過祖孫三代人的過程,表現出家庭成員間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請同學們朗讀時要用心領會。
三、初讀課文:
請一位同學朗讀一遍課文,大家從兩方面評議:
1.有沒有讀錯字音的情況。2有沒有讀破句子的情況。
四、分組討論:朗讀這篇課文時該怎樣把握語氣、語調?
說明:要邊討論、邊練習朗讀、邊評議,這樣朗讀好不好?
1.要朗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它的感情基調:是歡愉還是悲哀,是輕快還是沉重等等。這篇課文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該怎樣把握?
提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①"我"是個中年男子。
③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③中,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不要"拿腔拿調"地朗讀。語氣:溫和,親切中含著莊重;語調:平穩,聲音不宜過高或過低)
討論這兩個問題之后,練習朗讀。然后,每組推舉一位代表,在班上朗讀,大家評議。
五、全班討論:朗讀這篇課文時請速、重音該怎樣把握?
1.朗讀一篇文章,一般說不應當自始至終一個語速,總要有時快些,有時慢些;有時急促,有時舒緩。評議一下剛才朗讀的幾位同學,誰的語速把握得比較好,為什么。
說明:語速處理與作者思想感情的發展,文章內容的推進相協調,不要造作的處理,本文以中速為宜,第四段應快些,結尾應慢些。
2.朗讀時,需要強調的詞句一般要加重語氣。恰當的處理重音,能增強朗讀的感染力量。以下面兩段話為例,談談怎樣確定重音。
①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②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說明:重音的"重"要適度,不等于一定要"重重"地讀。怎樣讀,要靠慢慢體會。討論了這兩個問題之后,請幾位同學朗讀課文,然后全班評議,選出一名朗讀最好的同學。
六.播放配文朗讀,欣賞比較.
七、思考討論:
1.哪些語句和細節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
2.哪些語句滲透著"我"對生活的使命感?
八.交流學習本文的心得。
選擇其中一兩個題目談。
1.這篇課文哪些描寫最令你感動?舉一兩處為例談談。
2. 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4.這篇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5.你喜歡課文中哪些語言?為什么?
說明:這些問題,不要求都回答,更不宜規定統一答案。學生只要能對其中一兩個問
題有所認識就可以了。
小結
這篇散文表現祖孫三代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調是歡愉、深沉的。朗讀時要細心體會。最后,再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九、課堂練習。
課后練習四。(若堂上不能完成,則留為課后作業 )
先請同學朗讀例文,思考:為什么要送小龜回家?送小龜回家說明了什么?本文和反映的主題有什么不同?
小龜不吃不喝,想念爸爸媽媽;兒子不忍,要送它回家,去找爸爸媽媽。送小龜回家,一方面說明了兒子的純真、無邪,反映全家(主要是兒子)對小龜失去父母的同情、憐憫;同時也寄寓著作者不能人為地制造骨肉分離的思想。微步瀉的則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互敬
互愛,和諧美滿,以及對生活的使命感。
十.作業
1、朗誦并背誦課文。
2、寫篇反映尊老愛幼的短文,300字左右。
<-- #EndEditable -->
散步② 篇8
一、知識目標:
依偎 嫵媚 粗獷 小心翼翼 瀟灑 漣漪
二、能力目標:
1.學習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細節描寫,展示人物感情。
2.正確、清楚、連貫地朗讀課文,要讀出感情來。
三、情感目標:
在閱讀中體會這篇散文表現的親情和溫暖。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一文寫了祖孫三代人在一起的平凡小事,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思路結構:
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①):總起,交代了的地點和有關的人物。
第二部分(② ~⑧):重點寫的過程。
這一部分又可根據內容分為三層。
第一層(②)交代母親對這次的態度的轉變。
第二層(③ ~⑤)寫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的樂趣。
第三層(⑥~⑧)寫產生路線的分歧以及解決辦法。
三、寫作特點:
本文注重語言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情趣盎然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2.含義豐富
"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寫出"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3.意在言外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4.細節動人
"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摸"這個細小動作,注入了"母親"對孫兒的理解、厚愛和期望。"。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這是一幅溫馨、明麗的風景畫,這個背母親的細微動作,不只有尊老的含義,也體現出了"我"具有對生命的一種使命感。
四、朗誦教學建議
朗讀課文,至少讓學生讀兩遍,要求:
1.將不認識的生字、詞畫出來,通過查字典注音、解釋。
可訓練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將自己所畫的生字詞寫在黑板上,查字典后為大家講解。
2.注意句中、句間的停頓,注意掌握好語速、重音,讀出感情。
提醒學生,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輕重和語速的快慢,要做到清楚連貫,對多音多義字要注意結合上下文的語言環境確認其讀音。注意句中的停頓和重復,語氣要連貫,一般不讀破句。語速處理與文章內容的推進要相互協調。一文以中速為宜,第四段應快些,結尾慢些。朗讀時,需要強調的詞句一般要加重語氣。恰當的處理重音,能增強朗讀的感染力量。重音?quot;重"要適度,不等于一定要"重重"地讀。怎樣讀,要靠慢慢體會。
3.以朗讀的形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五、課文整體感知教學建議
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應當起到理解內容,明確主旨的作用。
在初次訓練學生整體感知的時候,可用提問法引導思考。文章講述了一件什么事?贊揚了什么?(或者批判了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文章里哪些句子比較重要?將揭示主旨或有深刻含義的句子勾畫下來。這樣帶領學生逐層回答,便可順利地把握文章基本要點。
通過初讀,進行整體感知,明確以下要點:① 本文通過,寫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② "我"是個中年人,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如何③ 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
六、比較閱讀教學建議
比較閱讀 ,就是在一定的參照系中進行閱讀,比較閱讀有多種方式,如橫比、縱比、類比、對比等通過比較,可使閱讀中已知和未知、舊知和新知建立聯系。借助比較,可以發現不同的觀點和同一材料的各種加工方式以及表達上的差異,給學生創造性閱讀提供廣闊的空間。在教學中,采用比較閱讀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遷移思維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系統化、條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這對以后課外閱讀中如何很快地處理眾多繁雜的信息是很有幫助的。
本課書后練習題中要求將與《送小龜回家》進行比較閱讀,學生第一次接觸比較閱讀的方法,可以不局限于練習題目中的要求,除了分析所蘊含的道理有什么不同,還可以讓學生分析哪些方面是相同的,除了蘊含的道理,還有沒有其它的不同點等。總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初步學習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分析文章。"新課標"明確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教師應當利用一切機會實踐這一要求。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
1. 理解通過傳神有趣的細節,表現一家人互敬互愛、相處和睦的生活情趣的寫法。
2. 通過朗讀,體會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和曉暢素雅的語言美,加強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難點:
1:文中僅有的兩處景物描寫所提供的美妙背景。
2:對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輕聲讀,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音的字,查字典注音。(具體操作參照教法建議1)能把課文順暢地讀下來之后,放聲朗讀。
二、請一位同學朗讀一遍課文,大家從兩方面評議:
1.有沒有讀錯字音的情況。
2.有沒有讀破句子的情況。
三、分組討論:朗讀這篇課文時該怎樣把握語氣、語調?
說明:要邊討論,邊練習朗讀,邊評議。
1.明確本文朗誦的感情基調:歡愉而深沉
2.明確"我"的語氣、語調:
①"我"是個中年男子。
②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③中,處處表現了"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3.完成討論之后,練習朗讀。每組推舉一位代表,在班上朗讀,大家評議。評議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注意把握語速、重音。
4.再請幾位同學朗讀課文,然后全班根據前面所明確的朗讀的方法進行評議,選出一名朗讀最好的同學。
四、交流本文的心得。
下面題目供參考,可以選擇其中一兩個題目談。(可用幻燈演示題目)
1.這篇課文哪些描寫最令你感動?舉一兩處為例談談。(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等)
2.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整體感知)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4.這篇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整體感知)
5. 你最喜歡課文中哪些語言?為什么?(對語言的品味)
說明:這些問題,不要求都回答,更不宜規定統一答案。學生只要能對其中一兩個問題有所認識就可以了。注意讓學生發言時不要脫離課文。教師仍然需要注意自己"導"的地位,注意傾聽學生發言,及時給予點撥和激勵評價。這項練習中1、2、4小題可在課堂討論的基礎上落實在作業 本上,以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比較閱讀。(參見教法建議3,如課堂上沒有時間展開,可讓學生完成讀書筆記,另行安排時間交流)
手段:以朗讀訓練為基本形式
設計思想: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同時,重視識字、寫字、積累詞語的訓練。
散步② 篇9
謝愛麗
[教學目標 及重點]
1、學習散文訴朗讀的停頓,訓練朗讀
2、通過關鍵語句理解、體會人物的形象美
[課時]
一課時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上次考試小作文要求大家通過生活中的細節來反映父愛,但大家感到沒有材料可寫,其實寫文章不一定就是寫轟轟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筆下,小事也能寫出大意境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懷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書課題--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 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范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字詞,查字典注音,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后,放聲朗讀。
正音:熬 分歧 一霎時 領袖 拆散 各得其所 波光粼粼
齊讀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散步的人是誰?季節?地點?
我們一家人 初春 田野上
2.散步中發生的分歧是什么?
3.決定走小路的原因是什么?
4.同學復述
明確:\\\"我\\\"帶著妻子和兒子在一個初春的季節里到田野去散步。母親身體不好,要走大路,兒子覺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選擇走大路照顧母親,母親卻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我感覺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5.這篇課文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明確:①通過散步寫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
表現互敬互愛的句子有哪些?
\\\"他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他的話一樣。\\\"
(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
\\\"我母親老了\\\"--\\\"他總是聽我的。\\\"母親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②本文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請找出來:
表現互敬互愛的細節有:
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當然的照顧母親,反映了對母親的尊敬。
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嶇,孩子感興趣。母親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老母親對孫子的喜歡和愛護。
6.你是怎樣理解
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此處作者用了一個類比,在嚴重關頭,民族領袖往往決定這民族的命運和社會的發展。家庭中也是這樣。我作為家庭的主腦,在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時,必須處理得當,這是一種責任,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責任重大。
7.怎樣理解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
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說明我和妻子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8.三步前文章還有一段對初春景物的描寫。找出來體會作用。
提示:第4段是對初春的描寫。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同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是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
三、總結梳理,回扣目標
這篇文章通過運用抓住“散步”這個聚焦點的寫法,運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三代之間深沉的愛”這一主題。
四、拓展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下面這篇文章,共同欣賞此文。
作者郵箱:
散步② 篇10
.《散步》說課稿
.《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4
.《散步》教案3
.《散步》教案2
.《散步》教案1
.《散步》課堂教學實錄 2份
.《散步》中的瑕疵
.《散步》中的“世界”——探究式教學例談
.《散步》綜合能力測試題
.《散步》評估測試題
.《散步》檢測題
.《散步》同步練習
莫懷戚《散步》mp3音頻課文朗讀(女聲)
《散步》ppt課件9
《散步》ppt課件4
《散步》ppt課件3
《散步》ppt課件2
《散步》ppt課件14
《散步》ppt課件13
《散步》ppt課件12
《散步》ppt課件11
《散步》ppt課件10
《散步》ppt課件1
散步② 篇11
一、知識目標:
依偎 嫵媚 粗獷 小心翼翼 瀟灑 漣漪
二、能力目標:
1.學習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細節描寫,展示人物感情。
2.正確、清楚、連貫地朗讀課文,要讀出感情來。
三、情感目標:
在閱讀中體會這篇散文表現的親情和溫暖。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一文寫了祖孫三代人在一起的平凡小事,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思路結構:
全文共8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①):總起,交代了的地點和有關的人物。
第二部分(② ~⑧):重點寫的過程。
這一部分又可根據內容分為三層。
第一層(②)交代母親對這次的態度的轉變。
第二層(③ ~⑤)寫田野的春色以及一家人的樂趣。
第三層(⑥~⑧)寫產生路線的分歧以及解決辦法。
三、寫作特點:
本文注重語言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情趣盎然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系,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家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溫馨。
2.含義豐富
"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寫出"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3.意在言外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4.細節動人
"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摸"這個細小動作,注入了"母親"對孫兒的理解、厚愛和期望。"。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這是一幅溫馨、明麗的風景畫,這個背母親的細微動作,不只有尊老的含義,也體現出了"我"具有對生命的一種使命感。
四、朗誦教學建議
朗讀課文,至少讓學生讀兩遍,要求:
1.將不認識的生字、詞畫出來,通過查字典注音、解釋。
可訓練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將自己所畫的生字詞寫在黑板上,查字典后為大家講解。
2.注意句中、句間的停頓,注意掌握好語速、重音,讀出感情。
提醒學生,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輕重和語速的快慢,要做到清楚連貫,對多音多義字要注意結合上下文的語言環境確認其讀音。注意句中的停頓和重復,語氣要連貫,一般不讀破句。語速處理與文章內容的推進要相互協調。一文以中速為宜,第四段應快些,結尾慢些。朗讀時,需要強調的詞句一般要加重語氣。恰當的處理重音,能增強朗讀的感染力量。重音?quot;重"要適度,不等于一定要"重重"地讀。怎樣讀,要靠慢慢體會。
3.以朗讀的形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五、課文整體感知教學建議
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應當起到理解內容,明確主旨的作用。
在初次訓練學生整體感知的時候,可用提問法引導思考。文章講述了一件什么事?贊揚了什么?(或者批判了什么?)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文章里哪些句子比較重要?將揭示主旨或有深刻含義的句子勾畫下來。這樣帶領學生逐層回答,便可順利地把握文章基本要點。
通過初讀,進行整體感知,明確以下要點:① 本文通過,寫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② "我"是個中年人,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如何③ 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
六、比較閱讀教學建議
比較閱讀 ,就是在一定的參照系中進行閱讀,比較閱讀有多種方式,如橫比、縱比、類比、對比等通過比較,可使閱讀中已知和未知、舊知和新知建立聯系。借助比較,可以發現不同的觀點和同一材料的各種加工方式以及表達上的差異,給學生創造性閱讀提供廣闊的空間。在教學中,采用比較閱讀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遷移思維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語文知識系統化、條例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學生閱讀速度,這對以后課外閱讀中如何很快地處理眾多繁雜的信息是很有幫助的。
本課書后練習題中要求將與《送小龜回家》進行比較閱讀,學生第一次接觸比較閱讀的方法,可以不局限于練習題目中的要求,除了分析所蘊含的道理有什么不同,還可以讓學生分析哪些方面是相同的,除了蘊含的道理,還有沒有其它的不同點等。總之,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初步學習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分析文章。"新課標"明確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教師應當利用一切機會實踐這一要求。
第 1 2 頁
散步② 篇12
莫懷戚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象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的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綠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使人想起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散步② 篇13
莫懷威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①過了一個嚴冬。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②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①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散步② 篇14
○教學目標
① 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閱讀提高審美情趣。
② 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①準備課前說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②可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① 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②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著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著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感知課文內容
① 檢查生字詞。
② 教師可配樂范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④ 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a.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b.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教師導學」
“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部分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味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師小結]
文中描繪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為紐帶組建起來的。散步過程中所發生的事,只要意思對即可,給予肯定。用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引導]精讀課文,想一想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膽提出來,共同探討學習。
[提示質疑]a.母親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b.“我”為什么感到責任的重大?
[教師小結]
大路平順,便于老人行走,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我”為什么感到責任重大?學生根據課文可能回答,因為一切都取決于我。本段中告訴了我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這個祖孫三代人家中包含著祖孫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這四種親情糾纏在一起,而他們又取決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為中年人責任的重大。
[教師引導]展開想像,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么,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里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
不管做什么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后,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么辦?
[學生討論歸納]
教師對于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a.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么感情?
b.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么樣的家庭?
c.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么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著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于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說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著,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盡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重點研讀后,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后一段。
比較閱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后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① 這篇短文寫了什么事?
② 《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
學生讀后,小組交流,教師鼓勵,并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緣由,只要說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①《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贊。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里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②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
③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比較閱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鑒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
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啟下
散步② 篇15
散步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從生活小事和細節表現的親情;
2、培養學生尊老愛幼、關愛家人、珍惜親情的意識和情感,促使學生為家庭和睦盡一份力;
3、學會賞析文中優美的語句,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珍惜親情,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課前準備:
1、制作課件
2、學生請家長閱讀課文,談談感受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欣賞音樂《讓愛住我家》
2、過渡:同學們,聽著這溫馨甜美的音樂,我想大家一定會想到我們溫暖的家。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們家里有哪些人?大家在一起時會干些什么呢?
3、是啊,一家人在一起,無論干什么都是其樂融融的。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作家莫懷戚的家,和他們一起去散散步。
4、揭題、作者
二、 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思考:散步的有哪些人?我們為什么要去散步?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又是如何解決的?
三、 深入研討
1、跳讀課文,思考:我為什么選擇在春天散步?在散步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又是怎么解決的?
2、交流:(1)誰來說說我出去散步的原因(為了母親,體會“熬”字)
(2)初春的景色很美,空氣很清新,我最希望母親能出去走走,她卻不愿意,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會怎么勸說母親?(學生以兒子的口吻,結合課文內容,勸說母親)
(3)教師小結:一切景語皆情語,文中的景物描寫也不單純是為了寫景而寫景,也包含了我對生命的禮贊,對母親的一片孝心。
(4)齊讀句子: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
(5)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么事?這一家人是如何選擇的?為什么?體現了怎樣的情感?你覺得這是怎樣的一家子?
四、體驗反思:
1、同學們,我們在閱讀課文時應走進作品,與里邊的人物作心靈的溝通。如果你是文中的某個人物,面對這樣的情況,會怎么辦?為什么?
(學生用“如果我是……我會……”的句式練習說話)
我們選擇的只是一條路嗎?我們還選擇了什么?
2、人生要面臨的選擇很多,不只是走大路、走小路的問題。有時,無論怎樣的選擇,都是痛苦的,但我覺得這又是幸福的。文中作者想到母親,母親想到孫子,“我”委屈了兒子,母親卻決定放棄了平坦的大路,有了小小的痛苦,但正因如此,才有了那溫馨感人的一幕——
出示句子:到了一處,我蹲下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1) 自由讀讀這個句子,你能讀懂些什么?
(2) 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
(3) 為什么說他們背上背得就是整個世界?
3、小結:一邊是風燭殘年的老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在一個家庭中是這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中又何嘗不是這樣?作者有一雙慧眼,從散步這件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人濃濃的親情。這是一幅溫馨的親情圖,一首歡快的親情曲,一篇美妙的親情詩。
五、 指導實踐
1、引導實踐:其實,親情它也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只是時光如流水把許多記憶沖淡了,只要我們用真心去體會,肯定是能感受到那濃濃的親情的。能否講一段你看到的、聽到的、或者親身經歷的親情故事。(老師曾經在電視中看到一段短片,至今記憶猶新。我們一起來看看。)
2、你覺得你們家里誰最辛苦?作為家中的年幼一輩,你該做些什么?
3、小結:親情不單是寒冷時父親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也不單是深夜里母親為你沖的一杯牛奶。親情也應該是孩子柔嫩的小手為父親擦去額上的汗珠,應該是母親疲憊時孩子遞上椅子時的體貼。親情不單是靠今天課堂上的片刻時間來領會,它更需要我們用一生的時間來感悟。它不僅僅是聲情并茂的述說,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再過幾天,就是11月24日,就是感恩節了,你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六、 總結作業:
1、學生總結:說說這節課的收獲。(從思想、能力、寫作等方面均可)
2、家的溫馨和睦靠大家,愿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著愛,洋溢著濃濃的親情,讓愛住進我們的家!(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
散步② 篇16
教學重點:
通過自學課文,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家庭生活中尊老愛幼、互敬互愛的教育。學習課文只選取幾個細節寫出了三代人間深沉的愛的寫法。
教學時間:1課時
導讀設計:
1.導語 :本單元的文章都是反應家庭生活的篇目,家庭生活包括家庭的活動,本文描寫的就是家庭活動之一——散步。
2.板書課題:散步 莫懷成
3.談“自讀提示”,掌握課文中的字詞,查字典解釋掌握,齊讀幾遍鞏固。
4.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認真聽,聽后試概括并討論全文中心。
通過寫在春天里一家祖孫三代在田野上散步反映出一家人互敬互愛、和諧相處,以及他們之間深沉的愛。
概括中心后提示:尊老愛幼、互敬互愛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家人能和睦相處的關鍵。
5.散步的緣由是什么?(見書)
從這里我們看到了什么?
“我”是個孝子,從小聽話,現在母親很信任他。
6.讀篇4段,“新綠、嫩芽、冬水。”這些都寫出了什么?
春天的氣息,生命在召喚。(饒有詩意)也使課文過渡到正題。
7.①作者在文中寫了哪幾個細節?找出描寫細節的段落。
②這些細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并說出描寫的種類。(板書)
③由此看出文章中細節描寫有何作用?
起突出中心的作用。
8.分析各段中心句。
①齊讀第4段,作者筆下寫了怎樣的景物?
“新綠、濃、淡”寫色彩,“密”寫形狀,“咕咕”寫聲音。
寫出了春天的氣息,生命在召喚(饒有詩意)同時也正是以美好景物襯托出家庭生活的美滿。(起到過渡作用)
②第5段,是入題,點明了四人之間兩兩的母子關系。
從這里我們也看到了兒子天真可愛、聰明智慧,話中充滿生活情趣。
③第6段,這時,和諧的節湊中出現了波瀾,祖孫三代意見不合發生的分歧,母親要走平順的大路,兒子要走小絡,有意思。在這里祖孫三人的心里活動,著重寫“我”,祖孫一筆帶過。
△“霎時我感到……”為什么作者會有這種感覺?
因為我是家庭的領導,家事處理好了全家和諧,相反會破壞和諧。
△“早已習慣”和“還習慣”能否互換?
不能。作者與母親生活的時間長,說“早已習慣”;兒子與父親生活的時間短尚未養成一慣聽話的習慣,但還是比較聽的,用“還習慣”。
△“強壯”和“高大”能否互換?
不能。“強壯”是年邁母親眼里兒子的形象,“高大”是幼小孩子眼里的父親。角度不同,用詞不同,十分準確。
④第7段,一波剛平又起一波“母親摸摸……小路吧!”母親的意見為何產生了變化?(討論)
“我”愛幼,更尊老;母親聽從兒子,更愛孫子,一家相互體諒生活和諧。從這個變化中可以看出這個家庭成員的性格:“祖母”慈祥,不固執,“我”孝順,“妻”溫柔,“孫子”活潑。
⑤第8段,這一段是課文的收攏、作結。作者在結尾說“背的是整個世界”含義是什么?
采用比喻夸張的手法,形象化地表達出人到中年,肩負承前啟后的責任,和自己對生活的使命感;對上,肩責贍養老人的責任;對下,永擔教育培養子女的責任,結尾意味深長。
⑥這篇父親與《背影》比較相同不同是什么?
相同:寫出家庭成員之間真實的感情。
不同:《散步》感情基調歡愉深沉。
《背影》感情基調悲涼沉郁。
作業 :預習本上寫預習提示的詞義
散步② 篇17
山東光遠中學 王新偉
[教學目標 及重點]
1、學習散文訴朗讀的停頓,訓練朗讀
2、通過關鍵語句理解、體會人物的形象美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投影儀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大家有散步的習慣嗎?其實寫文章不一定就是寫轟轟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筆下,小事也能寫出大意境來!關鍵是看你的悟性如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懷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書課題--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 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讓學生。輕聲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的字詞,查字典注音,能把課文順暢的讀下來之后,放聲朗讀。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
1.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明確:"我"帶著妻子和兒子在一個初春的季節里到田野去散步。母親身體不好,要走大路,兒子覺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選擇走大路照顧母親,母親卻變了主意要走小路。母親和兒子累的時候,我和妻子分別背起了母親和兒子,我感覺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2.這篇課文你讀懂了哪些內容?
明確:①通過散布,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寫一家人的互敬互愛:
表現互敬互愛的句子有:
"他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小時候很聽他的話一樣。"我小時候是一個乖孩子,很聽母親的話;母親現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親很尊重我。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充滿骨肉之情。
"我母親老了"--"他總是聽我的。"母親老了,尊重我的選擇;兒子還小,習慣聽我的話;妻子呢?往往聽從我的意見。一家人互敬互愛,非常和諧。
②通過細節描寫表現祖孫三代的感情:
表現互敬互愛的細節有:
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經過思考決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當然的照顧母親,反映了對母親的尊敬。
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嶇,孩子感興趣。母親慈祥,想讓孫子高興,改變了主意,反映了老母親對孫子的喜歡和愛護。
③"我"是一個中年人,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滲透這我對生活的使命感的語句有: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此處作者用了一個類比,在嚴重關頭,民族領袖往往決定這民族的命運和社會的發展。家庭中也是這樣。我作為家庭的主腦,在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時,必須處理得當,這是一種責任,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于是我感到責任重大。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這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說明我和妻子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承前啟后的重任,對生活有一種使命感。
4.三步前文章還有一段對初春景物的描寫。找出來體會作用。
提示:第4段是對初春的描寫。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同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是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
三、總結梳理,回扣目標
這篇文章通過運用抓住“散步”這個聚焦點的寫法,運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三代之間深沉的愛”這一主題。
四、拓展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下面這篇文章,共同欣賞此文。
又是一天陽光中
4月20日 星期一 晴
5點30分,家中--
朦朧中感到有人輕輕走近我的床。雖然我還沒睜開眼,但知道那一定是媽媽。耳邊又響起那熟悉的聲音:"快起床吧。"同時一雙溫暖的手扶摸著我的額頭,撩開上面覆蓋的幾綹頭發。我擁著暖和的被子坐起來,睜開眼后第一眼看到的又是媽媽微笑的臉。她疼愛地望著我,提醒我時間不早了。我蹦下床去洗臉刷牙,吃爸爸為我準備的可口的早餐,然后背起書包,向爸爸媽媽說聲"再見"走出家門。太陽已經升起來了。春天的太陽格外溫暖。一陣風兒吹到臉上,使我想到媽媽那雙溫柔的手。盡管天氣這么好,但我沒有放慢腳步,因為我已懂得"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的道理。陽光灑在我身上。
6點,教室中--
我已經開始早晨的學習了。這時鄰座的女同學剛到。她沖我一笑,長睫毛的大眼睛忽閃
忽閃地眨著,露出了潔白的牙齒,那樣子是說"早上好"。我也向她報以一笑。我很喜歡她
這樣純真笑著的樣子,當我向她借東西時,她總這樣笑著把東西遞給我。這不,我低頭看書
時不小心把筆碰掉在她桌旁,她連忙俯身起,放在我的桌上。我道謝時,她又抿嘴一筆,那
是說"不用謝"。其實把這樣隨處可見的小事寫在日記里沒什么價值,但總覺得每一次笑都
很美,不該輕易放走它們。望著太陽,望著身邊的同學,突然覺得這些笑容如甘泉一般,靜
靜地在心底流淌,突然覺得同學之間這種暖暖的感覺真好!窗外的陽光照在身上,也暖暖的,真好!
6點50分,操場上--
今天是周一,有升旗儀式。我們穿著整潔的校服,站在藍天和太陽下。望著那鮮紅的五
星紅旗緩緩升起,頓時有種親切而嚴肅的感覺,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靜靜地站在國旗下,
感受"崇高"這個詞的境界。耳邊仍響著那雄渾激昂的旋律:"前進,前進,前進進……"
此刻,我們握緊拳頭,舉起手臂在國旗下宣誓,一種深沉的聲音從胸腔中迸發出:"報
效祖國,為祖國服務!"太陽依舊暖暖的,照著國旗也照著我們。此刻的陽光照在國旗上,國旗又增添了幾分美麗、神圣和莊嚴;此刻的陽光照在我們身上,我們又多了幾分豪情、信
心和力量。
7點20分,英語課上--
這是周一的第一節課,美麗的英語老師輕盈地走進來。"Good morning,class.(早上好,同學們。)" "Good morning teacher.(早上好,老師。)"
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師親切流利的講解聲和我們朗朗的讀書聲交織成一曲動人的交響樂。
"鈴--"下課了。我是英語課代表,上前幫老師拿作業 本。老師邊走邊對我說:"這一次月考怎么沒考好?"我抱歉地笑笑:"這次沒準備好,下次我一定考好。"老師信任地點點頭。從辦公室出來,看看掛在天邊的太陽,陽光暖融融的。陽光中我似乎又看到老師和藹的面龐,又聽見鼓勵的聲音在耳邊輕輕地回響:"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啊!"
黃昏5點,家中--
放學后,在陽臺上遠眺,見那火紅的太陽焉鑲嵌在青山與藍天之間,把薄云映得通紅。
在落日的余輝下,我趕緊開始學習,不知不覺夜已深了。媽媽過來勸我早睡,直到親眼看著
我躺在床上,替我蓋好被子才離去。我躺著靜靜地想:"明天一覺醒來,保準又是一個艷陽天。"
每天我都重復著相似的故事。故事中的我盡情地享愛著親情、友情、師生情的溫暖,就
像我每天享愛著太陽給予我的溫暖一樣。我也同樣愛著我的父母、同學、老師和我的祖國,
就像我熱愛給我們帶來光明的溫暖的太陽一樣。
我生活在陽光中。
我愛生活的第一天。
賞析:
本文立意新穎。作者筆下所寫的,無非是同齡人每天都曾發生的"重復著相似的生活故
事",這些事由于司空見慣,而被視為平常了。但是,作者卻獨具慧眼,正是通過對這些看
來似乎是平凡的生活故事進行了深刻的理性化思考,抒寫出自己對生活獨特的新鮮感悟,揭
示了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所蘊含的極不平凡的意義。做到這一點,確實可貴。
構思巧,選材精當,表現手法別致。作者巧用"日記"體裁形式,并按照一天生活的時
空順序,運用細膩、質樸、清新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洋溢著親情、友情、師生情、祖國情
的生活畫卷,真實而具體地揭示了花季少年生長在陽光季節的無比幸福與快樂,同時也表現
了一代少年熱愛生活,為報效祖國而珍惜時光、勤奮學習的時代風貌。
本文所擬題目含蓄,寓意深刻。在文中,作者善于緊扣"陽光",處處用"陽光"的溫
暖來烘托或比喻自己對生活的美好感受,寫得情真意切,生動感人。文末運用抒情和議論點
明全文主旨,水到渠成,都寫得很有章法。顯示了作者不薄的寫作基本功。
『布置作業 』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學習本文的感受,題目自擬,課下交流。
『板書設計 』
〖教后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