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兒子一家(精選14篇)
3我兒子一家 篇1
重點:
1.體味理解“散”的材料通過“線”(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題)有機組合的方法。
2.認真把握本文的線索。
3.學習本文生動、風趣、口語化的語言。
難點:
本文“人稱錯位”的寫法和作用。
教學過程:
1.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5分鐘),并概括回答:本文共寫了幾件事?(用幾個字或一句話概括)
2.討論哪些是詳寫?為什么要詳寫?
提示:(1)媽媽坐月子;(2)熄燈前與熄燈后;(3)“學玩”;(4)爸爸的鼾聲是詳寫。這些之所以詳寫,是因為最能突出表現主題。
3.速讀課文(兩分鐘)回答:
(1)寫的是哪一類的事?這些事有哪些共同特點?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得起來?請學生結合課文具體內容舉例說明。
提示:本文寫的都是家庭生活瑣事。這些事的共同特點是:充滿情趣。反映了“我”的
家庭生活和諧的情趣。(具體事例略。)
(2) 由(1)可以看出,這篇散文的“散”的材料,是通過一個什么線索貫患起來的?(參見教材分析~文章思路)
(3) 想一想,除了“情趣”這條主線之外,還有沒有另外一條線索,這篇文章記述的事件是誰觀察到的?這是否有助于找到另外一條線索?
提示:這篇文章的所有事件都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發生的,是“我”的親聞親見。所以“所聞所見”應是文章的另一條線索。正是由于我的親聞親見,才使事件那樣生動,真實可信。
(4)“所聞所見”這條線索對于有機地組織材料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作者“剪輯”了十多個家庭生活“鏡頭”這些鏡頭都相對獨立,作者在寫作時有時,有時也沒有著意安排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過渡。但我們讀來并無割裂之感,而是很自然,很順暢。這除了“情趣”主線的貫串作用外,“所聞所見”這條線索也起了重要作用。因為每件事都是通過“我”發生的,我是第一“證人”,所以真實可售。無論講哪一件事,都無需著意過渡。
4.這篇文章語言有什么特點?請學生結合課文舉例,并稍加分析說明。
提示:因為文章以一個五歲孩子的眼光和身份寫的,所以口語化,天真、生動、活潑、新穎是其重要特點。這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當然這個世界就是清新的,美好的,純真無邪的,而又天真有趣的。(具體事例略)
5.文章作者是舒婷,兒子卻成了第一人稱,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教學難點:人稱錯位) 如果把人稱改一改,讓作者(文中的媽媽)做第一人稱,兒子做第二人稱,效果會如何?試改文章第3段,把改前與改后的表達效果比較一下,看哪一個更好。(讓學生改寫第三段,然后進行比較)
提示:這樣安排便于把文章寫得生動有趣。因為孩子的眼光和筆法與成年人存在很大不同,孩子有孩子的特點和優勢,作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這一特點和優勢,使得文章生動、活潑、天真、風趣。
6.歸納總結。
①文章線索 ②文章主題 ③文章語言特點 ④文章人稱的妙換。
提示:讓學生歸納,不再贅述。
手段
閱讀方法的訓練與朗讀相結合
板書設計
可將下列13件事情用糖葫蘆形狀的圖標串起來,如圖示意。
線索:情趣
1. 媽媽坐月子:①媽媽好胃口 ②“胎”教 ③爸爸“嫌”我是男孩兒 ④起名字。
2. 媽媽是燈泡廠的
3. 背作家姓名能得大獎
4. 爸爸的鼾聲
5. 家中來客
6. 媽媽的“三怕”
7. 腦袋與板車把手
8. 熄燈前與熄燈后
9. 媽媽“怕”爸爸
10. 一個孩子和五個孩子
11. 唐阿姨的貓死了
12. “學玩”
長大不討老婆了
點評
本文的語言特點要通過多讀來體會,而多讀也應是講授本節課的主線。在討論過程中,要求學生緊緊扣住原文,表述自己的觀點時要從課文出發,盡量讀原文,然后做點分析。這樣,既能練習朗誦,又能培養學生尊重文本不空談的好習慣。
3我兒子一家 篇2
重點:
1.體味理解“散”的材料通過“線”(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題)有機組合的方法。
2.認真把握本文的線索。
3.學習本文生動、風趣、口語化的語言。
難點:
本文“人稱錯位”的寫法和作用。
教學過程 :
1.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5分鐘),并概括回答:本文共寫了幾件事?(用幾個字或一句話概括)
2.討論哪些是詳寫?為什么要詳寫?
提示:(1)媽媽坐月子;(2)熄燈前與熄燈后;(3)“學玩”;(4)爸爸的鼾聲是詳寫。這些之所以詳寫,是因為最能突出表現主題。
3.速讀課文(兩分鐘)回答:
(1)寫的是哪一類的事?這些事有哪些共同特點?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得起來?請學生結合課文具體內容舉例說明。
提示:本文寫的都是家庭生活瑣事。這些事的共同特點是:充滿情趣。反映了“我”的
家庭生活和諧的情趣。(具體事例略。)
(2) 由(1)可以看出,這篇散文的“散”的材料,是通過一個什么線索貫患起來的?(參見教材分析~文章思路)
(3) 想一想,除了“情趣”這條主線之外,還有沒有另外一條線索,這篇文章記述的事件是誰觀察到的?這是否有助于找到另外一條線索?
提示:這篇文章的所有事件都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發生的,是“我”的親聞親見。所以“所聞所見”應是文章的另一條線索。正是由于我的親聞親見,才使事件那樣生動,真實可信。
(4)“所聞所見”這條線索對于有機地組織材料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作者“剪輯”了十多個家庭生活“鏡頭”這些鏡頭都相對獨立,作者在寫作時有時,有時也沒有著意安排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過渡。但我們讀來并無割裂之感,而是很自然,很順暢。這除了“情趣”主線的貫串作用外,“所聞所見”這條線索也起了重要作用。因為每件事都是通過“我”發生的,我是第一“證人”,所以真實可售。無論講哪一件事,都無需著意過渡。
4.這篇文章語言有什么特點?請學生結合課文舉例,并稍加分析說明。
提示:因為文章以一個五歲孩子的眼光和身份寫的,所以口語化,天真、生動、活潑、新穎是其重要特點。這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當然這個世界就是清新的,美好的,純真無邪的,而又天真有趣的。(具體事例略)
5.文章作者是舒婷,兒子卻成了第一人稱,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教學難點 :人稱錯位) 如果把人稱改一改,讓作者(文中的媽媽)做第一人稱,兒子做第二人稱,效果會如何?試改文章第3段,把改前與改后的表達效果比較一下,看哪一個更好。(讓學生改寫第三段,然后進行比較)
提示:這樣安排便于把文章寫得生動有趣。因為孩子的眼光和筆法與成年人存在很大不同,孩子有孩子的特點和優勢,作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這一特點和優勢,使得文章生動、活潑、天真、風趣。
6.歸納總結。
①文章線索 ②文章主題 ③文章語言特點 ④文章人稱的妙換。
提示:讓學生歸納,不再贅述。
手段
閱讀方法的訓練與朗讀相結合
板書設計
可將下列13件事情用糖葫蘆形狀的圖標串起來,如圖示意。
線索:情趣
1. 媽媽坐月子:①媽媽好胃口 ②“胎”教 ③爸爸“嫌”我是男孩兒 ④起名字。
2. 媽媽是燈泡廠的
3. 背作家姓名能得大獎
4. 爸爸的鼾聲
5. 家中來客
6. 媽媽的“三怕”
7. 腦袋與板車把手
8. 熄燈前與熄燈后
9. 媽媽“怕”爸爸
10. 一個孩子和五個孩子
11. 唐阿姨的貓死了
12. “學玩”
長大不討老婆了
點評
本文的語言特點要通過多讀來體會,而多讀也應是講授本節課的主線。在討論過程中,要求學生緊緊扣住原文,表述自己的觀點時要從課文出發,盡量讀原文,然后做點分析。這樣,既能練習朗誦,又能培養學生尊重文本不空談的好習慣。
3我兒子一家 篇3
媽媽懷我不到三十天開始大吐特吐,胃都吐出血來,慌忙去住院輸液,一住幾個月,還是止不住吐。生我后第二天,外公送來一碗豬肝面線,她把碗底刮得干干凈凈,還問:“有這么好吃的東西嗎?”
住院期間,爸爸每日去圖書館借五六本驚險小說供應媽媽,說是能減少嘔吐次數。媽媽高臥在床,左邊一握書一本一本飛快地移到右邊去,不到天黑,全部看完。立刻逼爸爸再去換,可借圖書館已經關門。我還不會說話就已迷上一切機動車輛,后來發展為熱愛槍支刀劍和飛車走壁,爸爸說是由于媽媽的胎教。
媽媽的體質不好,懷孕時又吃了這么多苦頭,所以我出生那天來了不少親友看望她。姨姨從門縫窺見我被倒拎著,大喊:“是男孩!”爸爸額然應聲:“糟了!”姨姨氣急:“我姐姐千辛萬苦,哪怕養出個蟑螂來,你都該叫好極了!”每逢我淘氣,父親老是搖搖頭:“若是女孩就好了。”
我還沒出生就已有一長列名字,左邊媽媽擬的女孩名字,右邊爸爸擬的男孩名字。等證實我是男孩,爸爸辛辛苦苦翻字典查來的字由于太古怪,奶奶認不得,以一票否決。臨時決定取一字“思”,說是懷念在菲律賓的爺爺。爸爸和媽媽互相安慰,說陳思兩字可諧音為誠實、沉思、成詩等十多層意思,于是皆大歡喜。
我兩歲,奶奶推我去海邊散步,游客眾多,有人摸摸我的腦瓜順口問:“這是誰家的孩子?”我立即應聲:“詩人舒倍的兒子。”那人卻是知道我媽的,又是夸獎我又是給我拍照。奶奶回家喜滋滋發布新聞,爸爸媽媽一聽面面相覷,告誡我:“以后不許你這樣說。如果有人問你媽媽在哪里工作,就說在廈門燈泡廠。”我牢牢記住了。上了幼兒園,我興沖沖向媽媽報告:“我們班有兩個小朋友的媽媽和媽媽同廠。”媽媽眉毛挑得高高:“同什么廠?”咦,她自己倒忘了。
我出生不到兩天,就有老詩人王辛笛和鄒獲帆到醫院來看我。家里作家客人多,我老是像念兒歌似的滾瓜爛熟背誦這些作家名字。媽媽對爸爸開玩笑說,如果搞一個兒童背誦作家名字大獎賽,我準能得頭獎。
爸爸一沾枕頭就有鼾聲,媽媽總不斷地翻身,翻得渾身熱乎乎。我無論何時醒來,看到媽媽都是大睜著雙眼,而爸爸依然打鼾。但是媽媽卻允許爸爸賴床,說爸爸半夜失眠。我根本不失眠,他們卻強迫我一起午睡。中午一個小時他們不過在床上繼續失眠,爸爸有時制造一些鼾聲,說是可以培養睡眠。這時候如果有客人來,爸爸媽媽就磨磨路路起身,不情愿去開門。那個下午和那個晚上,媽媽就要在各個房間游魂似的飄來飄去,抱怨說是中午沒有休息的緣故。
家中客人真多,有時來客衣冠隨便,滿口土畜,媽媽忙不迭地泡茶端糖,還親自做飯燒菜,隨他們愛坐多久,都開心地陪到底。有時來的客人走路極莊嚴,講話聲聲響亮,媽媽卻悶坐在椅子上,以她自己形容的叫眼看鼻子鼻子看嘴巴,用單音節回答一切問題,如果還不奏效,就看手表。
媽媽說她平生有三怕:一怕記者采訪,二怕與人談詩,三怕講座和開會發言。
怕采訪怕發言還說得過去,當一個詩人,不愿與人談詩真是太不講道理了,我的媽媽。
只要有機會,媽媽到哪里都把我帶在身邊。如果她只身去外地,一定要打長途電話回來,查問我有沒有每天洗澡。媽媽為各種雞毛蒜皮的事做惡夢。前幾天鼓浪嶼發生了唯一的交通事故:一輛飛奔的手拉板車把我們幼兒園的一個小朋友撞死了。媽媽唏噓好幾天,常常警醒地摸我的腦袋,似乎試探它能不能硬過板車的把手。
人多的時候,爸爸不愛說話,媽媽只好說個沒完沒了。客人走后,特別是飯桌上,奶奶、爸爸和我爭著同媽媽說話,直到我雙手將媽媽的臉扳向我為止二爸爸爭不過我,就在熄燈之后拼命講話,只有當他注意到我沒有睡著也聽得出神的時候,就習慣地命令我:轉過去,快睡著。
人家說一定是爸爸怕媽媽,其實是媽媽怕爸爸。每晚媽媽陪我上床,都帶著一本書看。爸爸一走進臥室,媽媽趕緊把書藏在被窩里。那書的封面不是畫著一支手槍,就是畫著一具血淋淋的尸體。爸爸發現后就擺出在課堂講課的架勢教育媽媽。媽媽不服氣,說她這是休息,她不能“守桌待詩”。我說媽媽錯了,是守株待兔。
等爸爸去教書,媽媽腳踮在爸爸的硬木太師椅上,近視眼貼著書櫥,把爸爸的大書一部一部搬下來。雙手撐著頭唉聲嘆氣地讀著,茶喝得很多,好像那是什么干澀的東西,可以用水送下。如果我的小朋友找我玩,媽媽立刻丟下燙金硬殼面大書,和我們在院子里跳繩,踢球,玩老鷹抓小雞。媽媽知道的游戲和幼兒園阿姨一樣多。爸爸說媽媽可以去幼兒園陪我讀。媽媽可憐巴巴回答:“我真想多要幾個孩子,帶一個和帶五個是一回事。”
可是我干媽干爹來,媽媽卻勸干媽不要生孩子/搬子小時候,你為他把心都揉碎了。就算他長大了,你再揉碎心都幫不了他。到他們這一代,同性戀、愛滋病、戰爭、吸毒,什么都可能發生。”我干媽也是個作家,叫唐敏。養的貓病死后她到我家哭訴。媽媽說,如果養一個孩子病死了,她不是要把眼淚哭干?
我們班有很多小朋友家里買了鋼琴。和我同歲的小表姐每個星期天都要拉小提琴,從早上九時到晚上九時,拉得她小小年紀就喊活著沒意思。經常有人問我媽:“你兒子學什么?”媽媽回答:“學玩。”媽媽總說要讓我有個快樂的童年,她和爸爸都不要我成為神童什么的。我有段時間愛畫畫,媽媽買了一大堆蠟筆、彩色鉛筆和水彩。我扔下畫筆去剪紙,媽媽又給我買小剪刀和彩紙。再后來我迷上踢足球,媽媽就辛辛苦苦陪練,當過真正的足球運動員的爸爸,有時忍不住出現在陽臺上,居高臨下地把媽媽的腳法批評得一無是處。來家的叔叔們常問我長大了干什么,像媽媽當個詩人?我才不呢!當作家整天趴在桌上多沒意思,我要當司機。媽媽爸爸聽了都大大高興起來。媽媽到國外給我帶的玩具全是各種汽車。現在我的機動車輛有六七十種。媽媽說等夠一百部了,就開個汽車博覽會。
我今年五周歲了。有位伯伯來家里,說起他兒子結婚后想搬出去獨立住,但是伯伯心里舍不得。媽媽勸他說:“孩子成家就應該離開父母。小思長大后我也要讓他走。
但是,如果他們愿意讓我幫忙帶孫子,十個八個我也不嫌多。”晚上我不睡覺,媽媽坐在我的小床邊,問我怎么啦。
我說,媽媽,等我長大了也要和你一起住。媽媽笑著把爸爸叫來,向我保證,等我長大還要很多很多天,這以前我們三人決不分開。
但是,我下了決心,干脆不討老婆算了。媽媽摸摸我的臉說,可是我要孫子呀。
3我兒子一家 篇4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能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
2.理解并說出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進而領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情趣。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并學習本文富有情味的語言。
2.難點: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以及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指導
1.正確、清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下列詞語,并注意加點字的音、形。
窺見(kui1):暗中看出來或覺察到。
諧音(xie2):字詞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聲(han1):打呼嚕的聲音。
唏噓(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澀(se4):又干又澀。指水分很少,不滑潤。
揉碎(rou2):用手來回擦或援而使物體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內心很歡喜。
面面相覷(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
磨磨贈蹲(ceng4ceng4):緩慢地向前行進,比喻做事動作遲緩。守株待兔:傳說
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農具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在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二、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你覺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嗎?請二位同學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情況.(自由舉手,教師選擇)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一個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簡介: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生,福建廈門市人。1969年到閩西山區插隊,后當工人。1981年調福建文聯工作。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其中《雙桅船》獲全國第一屆新詩詩集優秀獎,奠定了她以“朦朧詩”的身份入主詩壇的地位。她的詩有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有美麗雋永的意象。近年來,她的散文也頗受人們關注,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課文
1.朗讀:全文共有18個自然段,我們請9位同學,每人各朗讀兩段,注意按平時要求的方法去讀。讓我們再次熟悉一下課文內容,同時請全班同學為他們正音正字,并說說他們朗讀的優缺點。
評及正音:先請幾位評價,再抽查幾個注音.
2.思考:請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思考后提問,(對能說出一二的給予表揚和鼓勵)
歸納:這篇課文的內容很多,材料比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樣集中寫一件事,而是隨著“我”的思緒,從過去寫到現在,從未出生寫到五歲,把其間有趣的、有情的、有意義的事或詳或略地寫出來。從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實、美好、有趣的形象。我們大體上可以對本文的內容作以下的歸納: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從小成長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間的和膝關系。
第四部分(14-18):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3.思考: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寫出中心思想。
思考討論提問并歸納:本文從兒子的視角寫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瑣事,表現了這個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生動、健康的情趣。
4.討論:作者以兒子為第一人稱來寫作此文,這樣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后討論,教師給予點撥和提示:
參考:起碼有三點好處。第一,以孩子的視角來觀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現得特別單純、美好,使作品充滿純潔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來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語言洋溢著童稚、童趣,讓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為敘述者組織材料,結構的自由度更大。因為讀者不會苛求一個孩子的思維要如何地嚴謹、完美,只要大體合順敘就可以了
由此可見,以孩子為第一人稱來寫作是有許多好處的,許多成熟的作家都嘗試過用兒童為第一人稱未構思和寫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視角和風格。我們都是健康純潔的少年兒童,我們寫作文更應該忠實于自己的心靈,寫自己認識的生活,說自己想說的話,堅決摒棄假話、套話。只要我們用自己一顆健康、活潑的童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我們就一定能寫出一篇篇活潑、生動,充滿童真童趣的好作文來的。
5.提問:感受理解體會這篇課文優美些語學生先找,并說明理由,教師適時給予肯定:
參考:語文學習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學習語言。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充滿情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語句。
(1)“姨姨氣急:‘我姐姐千辛萬苦,哪怕養出個蟑螂來,你都該叫好極了!"—句中“哪怕養出個蟑螂來……”實屬有趣而可愛的夸張,表現
姨姨“氣急”的情狀,透露她對“我”媽媽的極端同情和對“我”爸爸的不滿和揶揄。句子充滿生活情趣。
(2)“…奶奶認不得,以一票否決。”
句中“一票否決”是個極富時代特色的政治術語,用在家庭生活中,顯得十分幽默,也表現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發布新聞……”
明明只說一件小事,卻用“發布新聞”這樣鄭重其事的詞語,名、實之間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時也表現奶奶為兒孫的聰明、成就而有點沾沾自喜(當然,奶奶表現出的是人之常情,我們不能苛責于她)。
四、小結
舒婷是個詩人,她的詩美麗雋永,熱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詩一樣地熱情浪漫和美麗雋永,讓人讀了心生美麗,心生熱愛。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如詩人舒婷那樣熱愛生活,領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種種情趣,對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們一定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3我兒子一家 篇5
重點:
1.體味理解“散”的材料通過“線”(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題)有機組合的方法。
2.認真把握本文的線索。
3.學習本文生動、風趣、口語化的語言。
難點:
本文“人稱錯位”的寫法和作用。
教學過程:
1.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5分鐘),并概括回答:本文共寫了幾件事?(用幾個字或一句話概括)
2.討論哪些是詳寫?為什么要詳寫?
提示:(1)媽媽坐月子;(2)熄燈前與熄燈后;(3)“學玩”;(4)爸爸的鼾聲是詳寫。這些之所以詳寫,是因為最能突出表現主題。
3.速讀課文(兩分鐘)回答:
(1)寫的是哪一類的事?這些事有哪些共同特點?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得起來?請學生結合課文具體內容舉例說明。
提示:本文寫的都是家庭生活瑣事。這些事的共同特點是:充滿情趣。反映了“我”的
家庭生活和諧的情趣。(具體事例略。)
(2) 由(1)可以看出,這篇散文的“散”的材料,是通過一個什么線索貫患起來的?(參見教材分析~文章思路)
(3) 想一想,除了“情趣”這條主線之外,還有沒有另外一條線索,這篇文章記述的事件是誰觀察到的?這是否有助于找到另外一條線索?
提示:這篇文章的所有事件都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發生的,是“我”的親聞親見。所以“所聞所見”應是文章的另一條線索。正是由于我的親聞親見,才使事件那樣生動,真實可信。
(4)“所聞所見”這條線索對于有機地組織材料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作者“剪輯”了十多個家庭生活“鏡頭”這些鏡頭都相對獨立,作者在寫作時有時,有時也沒有著意安排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過渡。但我們讀來并無割裂之感,而是很自然,很順暢。這除了“情趣”主線的貫串作用外,“所聞所見”這條線索也起了重要作用。因為每件事都是通過“我”發生的,我是第一“證人”,所以真實可售。無論講哪一件事,都無需著意過渡。
4.這篇文章語言有什么特點?請學生結合課文舉例,并稍加分析說明。
提示:因為文章以一個五歲孩子的眼光和身份寫的,所以口語化,天真、生動、活潑、新穎是其重要特點。這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當然這個世界就是清新的,美好的,純真無邪的,而又天真有趣的。(具體事例略)
5.文章作者是舒婷,兒子卻成了第一人稱,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教學難點:人稱錯位) 如果把人稱改一改,讓作者(文中的媽媽)做第一人稱,兒子做第二人稱,效果會如何?試改文章第3段,把改前與改后的表達效果比較一下,看哪一個更好。(讓學生改寫第三段,然后進行比較)
提示:這樣安排便于把文章寫得生動有趣。因為孩子的眼光和筆法與成年人存在很大不同,孩子有孩子的特點和優勢,作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這一特點和優勢,使得文章生動、活潑、天真、風趣。
6.歸納總結。
①文章線索 ②文章主題 ③文章語言特點 ④文章人稱的妙換。
提示:讓學生歸納,不再贅述。
手段
閱讀方法的訓練與朗讀相結合
板書設計
可將下列13件事情用糖葫蘆形狀的圖標串起來,如圖示意。
線索:情趣
1. 媽媽坐月子:①媽媽好胃口 ②“胎”教 ③爸爸“嫌”我是男孩兒 ④起名字。
2. 媽媽是燈泡廠的
3. 背作家姓名能得大獎
4. 爸爸的鼾聲
5. 家中來客
6. 媽媽的“三怕”
7. 腦袋與板車把手
8. 熄燈前與熄燈后
9. 媽媽“怕”爸爸
10. 一個孩子和五個孩子
11. 唐阿姨的貓死了
12. “學玩”
長大不討老婆了
點評
本文的語言特點要通過多讀來體會,而多讀也應是講授本節課的主線。在討論過程中,要求學生緊緊扣住原文,表述自己的觀點時要從課文出發,盡量讀原文,然后做點分析。這樣,既能練習朗誦,又能培養學生尊重文本不空談的好習慣。
3我兒子一家 篇6
媽媽懷我不到三十天開始大吐特吐,胃都吐出血來,慌忙去住院輸液,一住幾個月,還是止不住吐。生我后第二天,外公送來一碗豬肝面線,她把碗底刮得干干凈凈,還問:“有這么好吃的東西嗎?”
住院期間,爸爸每日去圖書館借五六本驚險小說供應媽媽,說是能減少嘔吐次數。媽媽高臥在床,左邊一握書一本一本飛快地移到右邊去,不到天黑,全部看完。立刻逼爸爸再去換,可借圖書館已經關門。我還不會說話就已迷上一切機動車輛,后來發展為熱愛槍支刀劍和飛車走壁,爸爸說是由于媽媽的胎教。
媽媽的體質不好,懷孕時又吃了這么多苦頭,所以我出生那天來了不少親友看望她。姨姨從門縫窺見我被倒拎著,大喊:“是男孩!”爸爸額然應聲:“糟了!”姨姨氣急:“我姐姐千辛萬苦,哪怕養出個蟑螂來,你都該叫好極了!”每逢我淘氣,父親老是搖搖頭:“若是女孩就好了。”
我還沒出生就已有一長列名字,左邊媽媽擬的女孩名字,右邊爸爸擬的男孩名字。等證實我是男孩,爸爸辛辛苦苦翻字典查來的字由于太古怪,奶奶認不得,以一票否決。臨時決定取一字“思”,說是懷念在菲律賓的爺爺。爸爸和媽媽互相安慰,說陳思兩字可諧音為誠實、沉思、成詩等十多層意思,于是皆大歡喜。
我兩歲,奶奶推我去海邊散步,游客眾多,有人摸摸我的腦瓜順口問:“這是誰家的孩子?”我立即應聲:“詩人舒倍的兒子。”那人卻是知道我媽的,又是夸獎我又是給我拍照。奶奶回家喜滋滋發布新聞,爸爸媽媽一聽面面相覷,告誡我:“以后不許你這樣說。如果有人問你媽媽在哪里工作,就說在廈門燈泡廠。”我牢牢記住了。上了幼兒園,我興沖沖向媽媽報告:“我們班有兩個小朋友的媽媽和媽媽同廠。”媽媽眉毛挑得高高:“同什么廠?”咦,她自己倒忘了。
我出生不到兩天,就有老詩人王辛笛和鄒獲帆到醫院來看我。家里作家客人多,我老是像念兒歌似的滾瓜爛熟背誦這些作家名字。媽媽對爸爸開玩笑說,如果搞一個兒童背誦作家名字大獎賽,我準能得頭獎。
爸爸一沾枕頭就有鼾聲,媽媽總不斷地翻身,翻得渾身熱乎乎。我無論何時醒來,看到媽媽都是大睜著雙眼,而爸爸依然打鼾。但是媽媽卻允許爸爸賴床,說爸爸半夜失眠。我根本不失眠,他們卻強迫我一起午睡。中午一個小時他們不過在床上繼續失眠,爸爸有時制造一些鼾聲,說是可以培養睡眠。這時候如果有客人來,爸爸媽媽就磨磨路路起身,不情愿去開門。那個下午和那個晚上,媽媽就要在各個房間游魂似的飄來飄去,抱怨說是中午沒有休息的緣故。
家中客人真多,有時來客衣冠隨便,滿口土畜,媽媽忙不迭地泡茶端糖,還親自做飯燒菜,隨他們愛坐多久,都開心地陪到底。有時來的客人走路極莊嚴,講話聲聲響亮,媽媽卻悶坐在椅子上,以她自己形容的叫眼看鼻子鼻子看嘴巴,用單音節回答一切問題,如果還不奏效,就看手表。
媽媽說她平生有三怕:一怕記者采訪,二怕與人談詩,三怕講座和開會發言。
怕采訪怕發言還說得過去,當一個詩人,不愿與人談詩真是太不講道理了,我的媽媽。
只要有機會,媽媽到哪里都把我帶在身邊。如果她只身去外地,一定要打長途電話回來,查問我有沒有每天洗澡。媽媽為各種雞毛蒜皮的事做惡夢。前幾天鼓浪嶼發生了唯一的交通事故:一輛飛奔的手拉板車把我們幼兒園的一個小朋友撞死了。媽媽唏噓好幾天,常常警醒地摸我的腦袋,似乎試探它能不能硬過板車的把手。
人多的時候,爸爸不愛說話,媽媽只好說個沒完沒了。客人走后,特別是飯桌上,奶奶、爸爸和我爭著同媽媽說話,直到我雙手將媽媽的臉扳向我為止二爸爸爭不過我,就在熄燈之后拼命講話,只有當他注意到我沒有睡著也聽得出神的時候,就習慣地命令我:轉過去,快睡著。
人家說一定是爸爸怕媽媽,其實是媽媽怕爸爸。每晚媽媽陪我上床,都帶著一本書看。爸爸一走進臥室,媽媽趕緊把書藏在被窩里。那書的封面不是畫著一支手槍,就是畫著一具血淋淋的尸體。爸爸發現后就擺出在課堂講課的架勢教育媽媽。媽媽不服氣,說她這是休息,她不能“守桌待詩”。我說媽媽錯了,是守株待兔。
等爸爸去教書,媽媽腳踮在爸爸的硬木太師椅上,近視眼貼著書櫥,把爸爸的大書一部一部搬下來。雙手撐著頭唉聲嘆氣地讀著,茶喝得很多,好像那是什么干澀的東西,可以用水送下。如果我的小朋友找我玩,媽媽立刻丟下燙金硬殼面大書,和我們在院子里跳繩,踢球,玩老鷹抓小雞。媽媽知道的游戲和幼兒園阿姨一樣多。爸爸說媽媽可以去幼兒園陪我讀。媽媽可憐巴巴回答:“我真想多要幾個孩子,帶一個和帶五個是一回事。”
可是我干媽干爹來,媽媽卻勸干媽不要生孩子/搬子小時候,你為他把心都揉碎了。就算他長大了,你再揉碎心都幫不了他。到他們這一代,同性戀、愛滋病、戰爭、吸毒,什么都可能發生。”我干媽也是個作家,叫唐敏。養的貓病死后她到我家哭訴。媽媽說,如果養一個孩子病死了,她不是要把眼淚哭干?
我們班有很多小朋友家里買了鋼琴。和我同歲的小表姐每個星期天都要拉小提琴,從早上九時到晚上九時,拉得她小小年紀就喊活著沒意思。經常有人問我媽:“你兒子學什么?”媽媽回答:“學玩。”媽媽總說要讓我有個快樂的童年,她和爸爸都不要我成為神童什么的。我有段時間愛畫畫,媽媽買了一大堆蠟筆、彩色鉛筆和水彩。我扔下畫筆去剪紙,媽媽又給我買小剪刀和彩紙。再后來我迷上踢足球,媽媽就辛辛苦苦陪練,當過真正的足球運動員的爸爸,有時忍不住出現在陽臺上,居高臨下地把媽媽的腳法批評得一無是處。來家的叔叔們常問我長大了干什么,像媽媽當個詩人?我才不呢!當作家整天趴在桌上多沒意思,我要當司機。媽媽爸爸聽了都大大高興起來。媽媽到國外給我帶的玩具全是各種汽車。現在我的機動車輛有六七十種。媽媽說等夠一百部了,就開個汽車博覽會。
我今年五周歲了。有位伯伯來家里,說起他兒子結婚后想搬出去獨立住,但是伯伯心里舍不得。媽媽勸他說:“孩子成家就應該離開父母。小思長大后我也要讓他走。
但是,如果他們愿意讓我幫忙帶孫子,十個八個我也不嫌多。”晚上我不睡覺,媽媽坐在我的小床邊,問我怎么啦。
我說,媽媽,等我長大了也要和你一起住。媽媽笑著把爸爸叫來,向我保證,等我長大還要很多很多天,這以前我們三人決不分開。
但是,我下了決心,干脆不討老婆算了。媽媽摸摸我的臉說,可是我要孫子呀。
3我兒子一家 篇7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能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
2.理解并說出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進而領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情趣。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并學習本文富有情味的語言。
2.難點: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以及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指導
1.正確、清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下列詞語,并注意加點字的音、形。
窺見(kui1):暗中看出來或覺察到。
諧音(xie2):字詞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聲(han1):打呼嚕的聲音。
唏噓(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澀(se4):又干又澀。指水分很少,不滑潤。
揉碎(rou2):用手來回擦或援而使物體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內心很歡喜。
面面相覷(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
磨磨贈蹲(ceng4ceng4):緩慢地向前行進,比喻做事動作遲緩。守株待兔:傳說
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農具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在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二、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你覺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嗎?請二位同學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情況.(自由舉手,教師選擇)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一個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簡介: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生,福建廈門市人。1969年到閩西山區插隊,后當工人。1981年調福建文聯工作。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其中《雙桅船》獲全國第一屆新詩詩集優秀獎,奠定了她以“朦朧詩”的身份入主詩壇的地位。她的詩有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有美麗雋永的意象。近年來,她的散文也頗受人們關注,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課文
1.朗讀:全文共有18個自然段,我們請9位同學,每人各朗讀兩段,注意按平時要求的方法去讀。讓我們再次熟悉一下課文內容,同時請全班同學為他們正音正字,并說說他們朗讀的優缺點。
評及正音:先請幾位評價,再抽查幾個注音.
2.思考:請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思考后提問,(對能說出一二的給予表揚和鼓勵)
歸納:這篇課文的內容很多,材料比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樣集中寫一件事,而是隨著“我”的思緒,從過去寫到現在,從未出生寫到五歲,把其間有趣的、有情的、有意義的事或詳或略地寫出來。從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實、美好、有趣的形象。我們大體上可以對本文的內容作以下的歸納: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從小成長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間的和膝關系。
第四部分(14-18):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3.思考: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寫出中心思想。
思考討論提問并歸納:本文從兒子的視角寫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瑣事,表現了這個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生動、健康的情趣。
4.討論:作者以兒子為第一人稱來寫作此文,這樣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后討論,教師給予點撥和提示:
參考:起碼有三點好處。第一,以孩子的視角來觀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現得特別單純、美好,使作品充滿純潔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來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語言洋溢著童稚、童趣,讓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為敘述者組織材料,結構的自由度更大。因為讀者不會苛求一個孩子的思維要如何地嚴謹、完美,只要大體合順敘就可以了
由此可見,以孩子為第一人稱來寫作是有許多好處的,許多成熟的作家都嘗試過用兒童為第一人稱未構思和寫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視角和風格。我們都是健康純潔的少年兒童,我們寫作文更應該忠實于自己的心靈,寫自己認識的生活,說自己想說的話,堅決摒棄假話、套話。只要我們用自己一顆健康、活潑的童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我們就一定能寫出一篇篇活潑、生動,充滿童真童趣的好作文來的。
5.提問:感受理解體會這篇課文優美些語學生先找,并說明理由,教師適時給予肯定:
參考:語文學習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學習語言。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充滿情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語句。
(1)“姨姨氣急:‘我姐姐千辛萬苦,哪怕養出個蟑螂來,你都該叫好極了!"—句中“哪怕養出個蟑螂來……”實屬有趣而可愛的夸張,表現
姨姨“氣急”的情狀,透露她對“我”媽媽的極端同情和對“我”爸爸的不滿和揶揄。句子充滿生活情趣。
(2)“…奶奶認不得,以一票否決。”
句中“一票否決”是個極富時代特色的政治術語,用在家庭生活中,顯得十分幽默,也表現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發布新聞……”
明明只說一件小事,卻用“發布新聞”這樣鄭重其事的詞語,名、實之間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時也表現奶奶為兒孫的聰明、成就而有點沾沾自喜(當然,奶奶表現出的是人之常情,我們不能苛責于她)。
四、小結
舒婷是個詩人,她的詩美麗雋永,熱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詩一樣地熱情浪漫和美麗雋永,讓人讀了心生美麗,心生熱愛。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如詩人舒婷那樣熱愛生活,領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種種情趣,對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們一定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3我兒子一家 篇8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能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
2.理解并說出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進而領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情趣。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并學習本文富有情味的語言。
2.難點: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以及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指導
1.正確、清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下列詞語,并注意加點字的音、形。
窺見(kui1):暗中看出來或覺察到。
諧音(xie2):字詞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聲(han1):打呼嚕的聲音。
唏噓(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澀(se4):又干又澀。指水分很少,不滑潤。
揉碎(rou2):用手來回擦或援而使物體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內心很歡喜。
面面相覷(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
磨磨贈蹲(ceng4ceng4):緩慢地向前行進,比喻做事動作遲緩。守株待兔:傳說
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農具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在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二、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你覺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嗎?請二位同學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情況.(自由舉手,教師選擇)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一個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簡介: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生,福建廈門市人。1969年到閩西山區插隊,后當工人。1981年調福建文聯工作。出版的詩集有《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其中《雙桅船》獲全國第一屆新詩詩集優秀獎,奠定了她以“朦朧詩”的身份入主詩壇的地位。她的詩有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有美麗雋永的意象。近年來,她的散文也頗受人們關注,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課文
1.朗讀:全文共有18個自然段,我們請9位同學,每人各朗讀兩段,注意按平時要求的方法去讀。讓我們再次熟悉一下課文內容,同時請全班同學為他們正音正字,并說說他們朗讀的優缺點。
評及正音:先請幾位評價,再抽查幾個注音.
2.思考:請簡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思考后提問,(對能說出一二的給予表揚和鼓勵)
歸納:這篇課文的內容很多,材料比較零碎。它不像《散步》那樣集中寫一件事,而是隨著“我”的思緒,從過去寫到現在,從未出生寫到五歲,把其間有趣的、有情的、有意義的事或詳或略地寫出來。從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實、美好、有趣的形象。我們大體上可以對本文的內容作以下的歸納:第一部分(l-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從小成長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我”一家四口之間的和膝關系。
第四部分(14-18):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3.思考: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寫出中心思想。
思考討論提問并歸納:本文從兒子的視角寫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瑣事,表現了這個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生動、健康的情趣。
4.討論:作者以兒子為第一人稱來寫作此文,這樣有什么好處?
學生思考后討論,教師給予點撥和提示:
參考:起碼有三點好處。第一,以孩子的視角來觀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現得特別單純、美好,使作品充滿純潔的重真。第二,以孩子的口吻來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語言洋溢著童稚、童趣,讓人耳目一新。第三,以孩子為敘述者組織材料,結構的自由度更大。因為讀者不會苛求一個孩子的思維要如何地嚴謹、完美,只要大體合順敘就可以了
由此可見,以孩子為第一人稱來寫作是有許多好處的,許多成熟的作家都嘗試過用兒童為第一人稱未構思和寫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視角和風格。我們都是健康純潔的少年兒童,我們寫作文更應該忠實于自己的心靈,寫自己認識的生活,說自己想說的話,堅決摒棄假話、套話。只要我們用自己一顆健康、活潑的童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我們就一定能寫出一篇篇活潑、生動,充滿童真童趣的好作文來的。
5.提問:感受理解體會這篇課文優美些語學生先找,并說明理由,教師適時給予肯定:
參考:語文學習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學習語言。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充滿情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語句。
(1)“姨姨氣急:‘我姐姐千辛萬苦,哪怕養出個蟑螂來,你都該叫好極了!"—句中“哪怕養出個蟑螂來……”實屬有趣而可愛的夸張,表現
姨姨“氣急”的情狀,透露她對“我”媽媽的極端同情和對“我”爸爸的不滿和揶揄。句子充滿生活情趣。
(2)“…奶奶認不得,以一票否決。”
句中“一票否決”是個極富時代特色的政治術語,用在家庭生活中,顯得十分幽默,也表現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發布新聞……”
明明只說一件小事,卻用“發布新聞”這樣鄭重其事的詞語,名、實之間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時也表現奶奶為兒孫的聰明、成就而有點沾沾自喜(當然,奶奶表現出的是人之常情,我們不能苛責于她)。
四、小結
舒婷是個詩人,她的詩美麗雋永,熱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詩一樣地熱情浪漫和美麗雋永,讓人讀了心生美麗,心生熱愛。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如詩人舒婷那樣熱愛生活,領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種種情趣,對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們一定會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3我兒子一家 篇9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能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
2理解并說出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進而領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
和諧、快樂的氛圍和情趣。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并學習本文富有情味的語言。
2.難點: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以及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
文的好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預習
1·正確、清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下列詞語,并注意加點字的音、形。
窺見( ):暗中看出來或覺察到。
諧音 ):字詞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聲(h n):打呼啃的聲音。
索噓(XT XO):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澀(Se):又干又澀。指水分很少,不滑潤。
揉碎(r u):用手來回擦或搓而使物體破碎。
喜滋滋 ZI):形容內心很歡喜。
面面相覷(q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
相望著,都不說話。
磨磨蹭路(ceng ceng):緩慢地向前行進,比喻做事動作遲緩。
守株待兔:傳說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樁上
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農具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免于。比
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二、導人
作者簡介:舒好,原名龔佩瑜,1952年生,福建廈門市人。1969年到
閩西山區插隊,后當工人。1981年調福建文聯工作。出版的詩集有《雙
桅船》、《會唱歌的鳶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其中《雙桅船》獲全國
第一屆新詩詩集優秀獎,奠定了她以"廢俄詩"的身份人主詩壇的地位。
她的詩有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有美麗雋永的意象。近年來,她的散文
也頗受人們關注,今天我們要學的《我兒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正課
1.全文共有18個自然段,我們請9位同學,每人各朗讀兩段。讓
我們再次熟悉一下課文內容,同時請全班同學為他們正音正率,并說說
他們朗讀的優缺點。
2.提問: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討論并歸納:這篇課文的內容很多,材料比較零碎。它不像《散步》
那樣集中寫一件事,而是隨著"我"的思緒,從過去寫到現在,從未出生
寫到五歲,把其間有趣的、有情的、有意義的事或詳或略地寫出來。從而
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實、美好、有趣的形象。我們大體上可以對本文
的內容作以下的歸納:
第一部分(1-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從小成長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 11- 13):"我"一家四口之間的和睦關系。
第四部分(14-18):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寫出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文從兒子的視角寫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瑣事,
表現了這個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生動、健康的情趣。
4.提問:作者以兒子為第一人稱來寫作此文,這樣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起碼有三點好處。第一,以孩子的視角來觀察生活,可
以把生活表現得特別單純、美好,使作品充滿純潔的童真。第二,以孩子
的口吻來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語言洋溢著童稚、童趣,讓人耳目一新。第
三,以孩子為敘述者組織材料,結構的自由度更大。因為讀者不會苛求
一個孩子的思維要如何地嚴謹、完美,只要大體合順敘就可以了。
由此可見,以孩子為第一人稱來寫作是有許多好處的,許多成熟的
作家都嘗試過用兒童為第一人稱未構思和寫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獨
特的視角和風格。我們都是健康純潔的少年兒童,我們寫作文更應該忠
實于自己的心靈,寫自己認識的生活,說自己想說的話,堅決摒棄假話、
套話。只要我們用自己一顆健康、活潑的童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我
們就一定能寫出一篇篇活潑、生動,充滿童真童趣的好作文來的。
5.提問:這篇課文有哪些語句值得我們學習和積累?
討論并歸納:語文學習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學習語
言。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充滿情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文中的~些
精彩語句。
1)"姨姨氣急:'我姐姐千辛萬苦,哪怕養出個蟑螂來,你都該叫好
凸凸凸凸凸凸面面
極了!"'
--句中"哪怕養出個蟑螂來……"實屬有趣而可愛的夸張,表現
姨姨"氣急"的情狀,透露她對"我"媽媽的極端同情和對"我"爸爸的不
滿和挪偷。句子充滿生活情趣。
(2 )".... "奶奶認不得,以一票否決"
--句中"一票否決"是個極富時代特色的政治術語,用在家庭生
活中,顯得十分幽默,也表覷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奶奶回家喜滋滋地發布新聞 "
--明明只說一件小事,卻用"發布新聞"這樣鄭重其事的詞語,
名、實之間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時也表現奶奶為兒孫的聰明、成就而有
點沾沾自喜(當然,奶奶表現出的是人之常情,我們不能苛責于她)。
四、小結
舒婷是個詩人,她的詩美麗雋永,熱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
的詩一樣地熱情浪漫和美麗雋永,讓人讀了心生美麗,心生熱愛。希望
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如詩人舒停那樣熱愛生活,領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
的種種情趣,對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們一定會成
為一個幸福的人。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第一、二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一)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 )窺見 xie2 音 han1 聲
(rou2)_碎 干(se4)_喜(zi1 zi1)_ 唏(Xu1)_面面相qu4 _守(Zhu1)_待兔
磨磨(ceng ceng)
(H)積累好詞句3-5個,并模仿造句。
3我兒子一家 篇10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能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
2理解并說出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文的好處。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進而領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
和諧、快樂的氛圍和情趣。
重點難點
1.重點:感受并學習本文富有情味的語言。
2.難點:概括說出課文的思想內容以及以兒子為第一人稱寫作此
文的好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預習
1·正確、清楚、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下列詞語,并注意加點字的音、形。
窺見( ):暗中看出來或覺察到。
諧音 ):字詞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聲(h n):打呼啃的聲音。
索噓(XT XO):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澀(Se):又干又澀。指水分很少,不滑潤。
揉碎(r u):用手來回擦或搓而使物體破碎。
喜滋滋 ZI):形容內心很歡喜。
面面相覷(q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
相望著,都不說話。
磨磨蹭路(ceng ceng):緩慢地向前行進,比喻做事動作遲緩。
守株待兔:傳說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樁上
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農具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免于。比
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二、導人
作者簡介:舒好,原名龔佩瑜,1952年生,福建廈門市人。1969年到
閩西山區插隊,后當工人。1981年調福建文聯工作。出版的詩集有《雙
桅船》、《會唱歌的鳶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其中《雙桅船》獲全國
第一屆新詩詩集優秀獎,奠定了她以"廢俄詩"的身份人主詩壇的地位。
她的詩有典型的浪漫主義風格,有美麗雋永的意象。近年來,她的散文
也頗受人們關注,今天我們要學的《我兒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正課
1.全文共有18個自然段,我們請9位同學,每人各朗讀兩段。讓
我們再次熟悉一下課文內容,同時請全班同學為他們正音正率,并說說
他們朗讀的優缺點。
2.提問: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討論并歸納:這篇課文的內容很多,材料比較零碎。它不像《散步》
那樣集中寫一件事,而是隨著"我"的思緒,從過去寫到現在,從未出生
寫到五歲,把其間有趣的、有情的、有意義的事或詳或略地寫出來。從而
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實、美好、有趣的形象。我們大體上可以對本文
的內容作以下的歸納:
第一部分(1-4):"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我"從小成長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 11- 13):"我"一家四口之間的和睦關系。
第四部分(14-18):媽媽愛"我";"我"也愛媽媽。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請寫出中心思想。
討論并歸納:本文從兒子的視角寫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瑣事,
表現了這個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和生動、健康的情趣。
4.提問:作者以兒子為第一人稱來寫作此文,這樣有什么好處?
討論并歸納:起碼有三點好處。第一,以孩子的視角來觀察生活,可
以把生活表現得特別單純、美好,使作品充滿純潔的童真。第二,以孩子
的口吻來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語言洋溢著童稚、童趣,讓人耳目一新。第
三,以孩子為敘述者組織材料,結構的自由度更大。因為讀者不會苛求
一個孩子的思維要如何地嚴謹、完美,只要大體合順敘就可以了。
由此可見,以孩子為第一人稱來寫作是有許多好處的,許多成熟的
作家都嘗試過用兒童為第一人稱未構思和寫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獨
特的視角和風格。我們都是健康純潔的少年兒童,我們寫作文更應該忠
實于自己的心靈,寫自己認識的生活,說自己想說的話,堅決摒棄假話、
套話。只要我們用自己一顆健康、活潑的童心去觀察生活、感受生活,我
們就一定能寫出一篇篇活潑、生動,充滿童真童趣的好作文來的。
5.提問:這篇課文有哪些語句值得我們學習和積累?
討論并歸納:語文學習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學習語
言。本文的語言生動、形象,充滿情趣。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文中的~些
精彩語句。
1)"姨姨氣急:'我姐姐千辛萬苦,哪怕養出個蟑螂來,你都該叫好
凸凸凸凸凸凸面面
極了!"'
--句中"哪怕養出個蟑螂來……"實屬有趣而可愛的夸張,表現
姨姨"氣急"的情狀,透露她對"我"媽媽的極端同情和對"我"爸爸的不
滿和挪偷。句子充滿生活情趣。
(2 )".... "奶奶認不得,以一票否決"
--句中"一票否決"是個極富時代特色的政治術語,用在家庭生
活中,顯得十分幽默,也表覷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奶奶回家喜滋滋地發布新聞 "
--明明只說一件小事,卻用"發布新聞"這樣鄭重其事的詞語,
名、實之間的反差造成幽默。同時也表現奶奶為兒孫的聰明、成就而有
點沾沾自喜(當然,奶奶表現出的是人之常情,我們不能苛責于她)。
四、小結
舒婷是個詩人,她的詩美麗雋永,熱情浪漫。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
的詩一樣地熱情浪漫和美麗雋永,讓人讀了心生美麗,心生熱愛。希望
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如詩人舒停那樣熱愛生活,領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
的種種情趣,對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們一定會成
為一個幸福的人。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第一、二題。
2.選用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課時作業 優化設計
(一)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 )窺見 xie2 音 han1 聲
(rou2)_碎 干(se4)_喜(zi1 zi1)_ 唏(Xu1)_面面相qu4 _守(Zhu1)_待兔
磨磨(ceng ceng)
(H)積累好詞句3-5個,并模仿造句。
3我兒子一家 篇11
閱讀下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會飛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夏初,常常和媽媽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開著一叢叢火紅的杜鵑、鵝黃的迎春、淡紫的牽牛……我快活地拍著小手,蹦蹦跳跳采摘這些五顏六色的花兒,可媽媽卻總是輕輕地挽著我走到山坡的另一側,那里開滿著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兒怪逗人的:圓圓的腦袋,白白的茸毛,風一吹,就輕________(y0ng)地飛了起來,飛呀飛,飛得老高老高的,我費了好大的勁,才抓住一朵飛在空中的小白花。
媽媽說:“這是蒲公英,她從不滿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歡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擬人,賦予蒲公英思想、性格)
話,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夢見自己變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廣闊的世界上空飄蕩。(媽媽帶“我”去看蒲公英,說出蒲公英的性格特點)
不久,我上小學了,媽媽縫了個花書包給我,書包上繡著幾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還歪歪斜斜地繡著幾個字——會飛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樂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學校的山路上飛來飛去。
一個有風的黃昏,我從學校跑回家,高興地拉著媽媽來到開滿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師剛剛教的兒歌《蒲公英的種子》唱給媽媽聽,我一邊唱一邊在蒲公英叢中跳來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聲中輕輕飄上了天空。神情有些激動,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隨著那一朵朵飄飛遠去的小白花。
從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個夢: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輕風的吹送下,飛呀飛,飛過一間間古舊的小木屋,飛過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飛進金色的陽光中……
(“我”上小學,媽媽縫了繡著蒲公英的書包給“我”。)
(“我”拉著媽媽到山坡上看蒲公英。)
帶著這個白色的夢,我考上了中學。那個繡著蒲公英的花書包舊了破了,有幾個深夜,媽媽把花書包放在書桌上,望了好久好久。后來媽媽又守著小油燈,為我做了一件藍色連衣裙,裙上繡著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著藍色的連衣裙,在學校和山村的大馬路上飛來飛去。
(“我”上中學,媽媽給我做繡著蒲公英的連衣裙)
幾年以后,一張從遙遠的地方飛來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使我那關于蒲公英的夢更真切了。臨別前的一個黃昏,風很大,媽媽和我不知不覺來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飛得比以往更高了。我驚訝地睜大了雙眼,媽媽站在離我不遠的地方,眼睛里含著淚花。暮色漸濃,我和媽媽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時,媽媽拉了拉我的手,輕輕地說:“孩子,你算是一朵會飛的蒲公英了,但你還要飛得更高一些。”
從此,我牢牢記住了話,開始盡情地在大學的林蔭小道上飛來飛去。(“我”考上大學,我和媽媽一起來到山坡看蒲公英,媽媽要我飛得更高一些)
一年后,我把從林蔭小道上飛進報紙和雜志的詩行寄給了山里的媽媽,并寫了一段話:“媽媽,從你身邊飛出的那朵嬌________(n8n)的蒲公英,不僅學會了飛,而且還懂得怎樣才能飛得更高了。”
很快,媽媽回信了,信里夾了一幅水彩畫:一片藍色的天空下,有一座開滿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畫上題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從這幅畫里,我讀出了媽媽心中那片誠摯的向往——
藍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雙眸,癡癡的凝望著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歡快地唱著: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我”的詩發表,媽媽回信)
這不正是每一個山里母親期待的嗎?(照應開頭,深化主題)
(選文有改動)
1.根據注音寫出漢字。
輕________(y0ng) 嬌________(n8n)
2.文章第一段寫“火紅的杜鵑、鵝黃的迎春、淡紫的牽牛……”有什么作用?(和文章中主要描寫的蒲公英有什么關系?)
3.文章中最能體現蒲公英性格(“性格”是關鍵詞語)特點的一句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成長的不同時期,媽媽為我做的事都和________有關。媽媽這樣做的用意是________。(從媽媽做的事情中分析用意)
5.文章中三次運用了“飛來飛去”這個詞語,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詞語的表達作用要聯系句段篇的意思)
6.文章以“會飛的蒲公英”為題,有什么含義?(題目的含義和全文內容相關。)
7.文章最后一段中“每一個山里母親期待的”是什么?(山里母親和“我”的母親的期待是一致的。注意“每一個山里”五個字)
(2001年河北省中考試題)
思路分析與詳解
1.盈嫩
這道題看起來很容易,但是得分率卻不很高。在作文中,因錯別字失分也不少。怎樣才能少寫或不寫錯別字呢?主要*平時積累這方面的知識。錯別字多出現在同音字和形近字上。平時,遇到容易寫錯的同音字和形近字,把它們寫在一個本子上,或者做一些卡片,注上音、義,用這些字組一些詞。作文時,考試前,翻一翻本子或卡片,大有好處。另外,掌握一些形旁表示的意思,也有助于消滅錯別字。如樓、摟、簍、耬、螻、髏;這些字聲旁相同,讀音相近,但是形旁不同,意思就大不一樣。木字旁的“樓”和木頭相關,早先的兩層以上的房子都要用木頭來搭建;手字旁的“摟”和手相關,是用手的一個動作;竹字頭的“簍”和竹子相關,簍子多用竹子編成;耒字旁的“耬”和農具有關,古代稱犁上的木把為耒;蟲字旁的“螻”一定和昆蟲有關;骨字旁的“髏”和骨頭有關。積累一些形旁方面的知識,有利于消滅錯別字。
2.襯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或平凡)。
這道題主要考查分析景物描寫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寫的作用主要有:1.交代故事的背景;2.襯托;3.渲染氣氛。襯托,有時用此景物襯托彼景物,有時用景物襯托人物的心情。這里就是用“火紅的杜鵑、鵝黃的迎春、淡紫的牽牛”襯托“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蒲公英。襯托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正面襯托,另一種是反面襯托。這里用的是反面襯托,用杜鵑、迎春、牽牛的艷麗的色彩襯托蒲公英的淡雅。
3.它從不滿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歡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
這道題考查的是閱讀題目和文章內容的能力。首先要注意題目里的“性格”“特點”兩個詞,尤其要注意“性格”一詞。如果只看到“特點”,就可能答錯。因為在文章里既寫了蒲公英的性格特點,也寫了蒲公英外在的特點。“白色的小花”“圓圓的腦袋,白白的茸毛,風一吹,就輕盈地飛了起來”,這些地方就寫出了蒲公英淡雅、輕盈的特點;然而這些不是蒲公英的性格特點。“性格”是內在的,一般說“性格”是人物所獨具的,因此這個題目已經暗示文章用了擬人的寫法。抓住了“性格”這個詞,答案就容易找到了。另外要注意的是這題的答案要求:從原文中找。
4.蒲公英;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樣,不滿足現狀,積極進取,不斷取得新的成就。
這道題主要考查確定文章線索的能力、對文章中心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線索,比喻事物發展的脈絡或探求問題的途徑。文章的題目“會飛的蒲公英”;童年,媽媽帶我到山坡看淡雅的蒲公英,說蒲公英的性格特點;上小學,媽媽縫了繡著蒲公英的書包給我;上中學,媽媽為我做了繡著蒲公英的藍色的連衣裙;考上大學,媽媽要“我”“飛得更高一些”;上大學,信里夾了一幅水彩畫,畫的是藍天下開滿了蒲公英的山坡。從以上幾個方面不難看出,在我成長的不同時期,媽媽為我做的事都離不開蒲公英。
媽媽這樣做的用意也就是這篇文章中心的最重要的方面,希望孩子能像蒲公英那樣成長,希望孩子具有蒲公英不滿足現狀,積極進取,不斷取得新的成就的性格。這要從媽媽做的事情上分析,還要從媽媽說的話上分析,才能答全,答準。
5.生動傳神地寫出了“我”在教育下求知、成長、努力進取的情景。
這道題考查的是詞語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詞語,首先要從內容上理解分析。在理解詞語本身的意思之后,要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原則,分析其表達作用。“飛來飛去”用了三次,時間不同,地點不同;但是做的事情是一致的,求學,求知。從小學到大學,三個時期聯系起來看,這是一個成長、不斷進取的過程。另外,分析詞語要從詞語的表達形式上看,“飛來飛去”本來是描寫蒲公英的,一般是描寫小鳥兒的;這里用來描寫“我”的小學、中學、大學的生活。這里用了擬物的寫法,活潑生動。
6.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包含了母親對我的殷切期望。
題目的含義要聯系全文的內容分析。這道題的答案有兩個要點,要答全。同學們在答這道題的時候容易顧其一,不顧其二。
7.每一個山里的母親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樣飛出大山,飛向更廣闊的天地。
這道題考查理解文章結尾蘊涵的深意的能力。答這道題,要注意“每一個山里”五個字,而不是“所有的”。“我”的母親是“山里母親”之一,“我”的母親的期望代表著“山里母親”的期望。體現“我”的母親期望的話在文章的第二段。第3題的答案是原文,那么這道題的答案就應該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生:這一組試題中4、6、7題,答案有些接近。怎么才能答準呢?
師:要注意兩點:一是仔細分析題目中的關鍵詞語,找到問題的不同點;二是避免重復,在一份試卷中答案不可能重復。第4題,問的是媽媽做的事的用意,答題就要緊緊扣住媽媽做的事、媽媽在這幾件事中所說的話。答第6題,為不和第7題重復,就不要答出期望的具體內容。當然,母親的期望也包括希望孩子在取得成績的時候,不要忘了自己是“山里的孩子”,是平凡的、質樸的、不斷進取的蒲公英。能答出這一點,應看作有創意。
3我兒子一家 篇12
一 反復朗讀課文。在朗讀中,你感受到課文中哪些情趣?
這道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精彩之處。
略。
二 從課文的標題看,應以作者為第一人稱,而文章實際上以兒子為第一人稱。討論一下,是不是作者把標題寫錯了?如果沒有寫錯,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呢?
略。
三 本文以兒子的口吻敘事,又雜糅一些“成人話語”,使語言活潑、幽默,充滿情趣。聯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的情味,回答問題。
這道練習的目的,在于鼓勵學生體會課文語言的情味。
1.那人卻是知道我媽的,又是夸獎我又是給我拍照。奶奶回家喜滋滋發布新聞,爸爸媽媽一聽面面相覷……
(明明只是說一件小事,為什么要說“發布新聞”?)
這是大詞小用,有一種幽默感。
2.媽媽不服氣,說她這是休息,她不能“守桌待詩”。我說媽媽錯了,是守株待兔。
(媽媽是不是錯了?為什么?)
媽媽不錯,是媽媽使用語言上的創新,話說得幽默。孩子不理解,誤以為媽媽錯了。但也說明孩子知識面廣,五歲就知道“守株待兔”。
3.但是,我下了決心,干脆不討老婆算了。媽媽摸摸我的臉說,可是我要孫子呀。
(這段文字表現了怎樣的情趣?)
說明兒子不愿意離開父母,極愛父母,為不離開父母“干脆不討老婆算了”。但母親自然不愿兒子一輩子獨身,不愿影響兒子幸福,所以說“要孫子”。五歲的孩子說“不討老婆”,對五歲的孩子說“要孫子”,都顯得好笑,充滿生活的情趣。
教學建議
一、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充滿孩子的童趣。可以引導學生多多朗讀,在朗讀中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體會課文中蘊含的豐富的情意。
二、這篇課文的特點是敘述角度新穎,以一個五歲的孩子的口吻來敘述自己一家:自己、媽媽、爸爸、奶奶,還提到爺爺。可以引導學生列一張人物表,把每個人語言、行動、心理等,概括地寫在表上。如練習中所要求的,讓學生做改換人稱的書面練習,以體會角度新穎的好處。
三、這篇課文的又一特點是語言生動、形象、充滿情趣,引導學生體會這樣的語言所蘊含的情意。課文所描寫的是當代中國某個知識分子家庭中和諧、民主、生趣盎然的生活,用這樣的語言表現這樣的家庭、這樣的生活,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3我兒子一家 篇13
一、寫家庭生活的文章不少,但像這樣從五歲的兒子的視角寫一家人的作品非常罕見。這樣的表現角度獨特新穎。
這篇文章從五歲兒子的視角寫了媽媽。寫媽媽懷孕時反應重,愛看驚險小說,愛同小朋友玩,喜歡小孩等等。因為是寫五歲兒子眼中的媽媽,就顯得情趣橫生;遣詞造句也可以“童言無忌”,往往使人讀了忍俊不禁。如果以作者為第一人稱“我”,那么是作者自己寫自己,這就顯得一般化了。童心沒有了,童趣也蕩然無存。《伯子論文》說:“文章有眾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眾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姜白石說:“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難言,我易言之;自不俗。”舒婷知難而上,選擇五歲兒子這個獨特的角度,這是生活暗示給她的一種獨特發現,也是表現生活的一種藝術創造。
二、在取材上,這篇文章把一些零散的、平淡的生活細節黏合起來,放在廣闊的人生背景上,表現作者的凝思,看似平淡卻蘊藏深度。例如,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只準孩子說媽媽在廈門燈泡廠工作,不準孩子說是“詩人舒婷的兒子”;只讓孩子“學玩”,支持孩子畫畫、剪紙,不要孩子“成為神童什么的”。又如,一家人之間的關系,寫一家三口人午睡,寫一家人一起談話,寫一家人為孩子取名,都寫出這個家庭的民主、和諧、快樂的氛圍。寫出了一個典型的當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家庭。
三、語言機敏、俏皮、風趣。例如,第二段中,“姨姨……大喊”,“爸爸頹然應聲”,“姨姨氣急”,“父親老是搖頭”,都寫得十分形象、風趣。又如,第三段中,“奶奶……以一票否決”,“于是皆大歡喜”;第四段中,“奶奶回家喜滋滋發布新聞,爸爸媽媽一聽面面相覷”,“我興沖沖向媽媽報告”,“媽媽眉毛挑得高高:‘同什么廠?’咦,她自己倒忘了”,也都俏皮、風趣,表現出了人物的音容笑貌。
3我兒子一家 篇14
一、教法建議
拋磚引玉
1.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散文。說它典型,就是它突出地體現了一個“散”字:材料散,語言散。在選材上,幾乎選取了家庭生活中所有生活瑣事,五花八門,面面俱到,但來卻沒有零亂之感。為什么呢?原因就是:它的每一個瑣碎的材料都被一根線貫串著,這根線就是“情趣”二字。“情趣”是這篇文章的靈魂,它像串珍珠樣,把一個個具體、生動、風趣的材料貫串起來,使全文渾然一體。
除了一條靈魂線索之外,本文還有一條線索,那就是“我的所聞所見”。文中幾乎每一件事都是我親耳所聞(有的是長大后聽父母講述的)或親眼所見,讀來親切自然,可信感強。
把握了這兩點之后,本文就容易理解了。在授課過程中,要首先讓學生體會這兩條線索,要準確把握,整體把握。為了直觀起見,可以通過下面一個圖表把兩條線索和文中主要材料體現出來,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我兒子一家》的行文線索
所
聞
所
見
我出生時的家庭瑣事
情
趣
所
聞
所
見
媽媽做惡夢
情
趣
我兩歲時的一件小事
媽學習與休息
與作家們交往
教學“學玩”
午休
長大也和媽媽住一起
與客人共坐
2.本文語言口語化。因為本文是出自一個五歲孩子之口,所以樸實、生動、有趣,是它的一大特點。如:“每適我淘氣,父親老是搖搖頭;‘若是女孩就好了。’”別人問我是誰家的孩子時,我立即應聲:“詩人舒婷的兒子。”媽媽唏噓好幾天,常常警醒地摸我的腦袋,似乎試探它能不能硬過板車的把手。”“我下了決心,干脆不討老婆算了。”等許多類似的句子,都生動地體現出童心、童趣,令人耳目一新,為之感動。
關于語言的這個特點,要通過多讀來體會。多讀應是講授本節課的主線。多讀也應是講授自讀課文的原則。
3.本文作者是舒婷,但文章卻是讓“兒子”作第一人稱,這種寫法比較特別。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在授課過程中要啟發學生認真思索,如果把“兒子”換成第二人稱。“媽媽”(作者)換成第一人稱,其效果會如何?可先讓學生針對某些段落嘗試轉換,體味效果與原來的不同之處,再理解讓“兒子”作第一人稱的好處。
4.作者“剪輯”了十來個家庭生活“鏡頭”,組合在一起,每個鏡頭都相對獨立而又有機結合,絲毫沒有割裂之感,原因是什么?在閱讀過程中認真體會。
指點迷津
一、重點:
1.體味理解“散”的材料通過“線”(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題)有機組合的方法。
2.認真把握本文的線索。
3.學習本文生動、風趣、口語化的語言。
二、難點:
本文“人稱錯位”的寫法和作用。
三、重點詞語:
頹然 面面相覷 衣冠楚楚 衣冠禽獸
警醒 守株待兔 唉聲嘆氣 垂頭喪氣
唏噓 可憐巴巴 居高臨下 高屋建瓴
二、學海導航
學法指要
1.大聲朗讀課文(5分鐘),概括回答:
本文共寫了幾件事?(用幾個字或一句話概括)
提示:
(1)媽媽坐月子:①媽媽好胃口 ②“胎”教
③爸爸“嫌”我是男孩兒 ④起名字。
(2)媽媽是燈泡廠的 (3)背作家姓名能得大獎
(4)爸爸的鼾聲 (5)家中來客
(6)媽“三怕” (7)腦袋與板車把手
(8)熄燈前與熄燈后 (9)媽媽“怕”爸爸
(10)一個孩子和五個孩子 (11)唐阿姨的貓死了
(12)“學玩” (13)長大不討老婆了
本文共寫了十三件事。
2.哪些是詳寫?為什么要詳寫?
提示:(1)媽媽坐月子;(2)熄燈前與熄燈后;(3)“學玩”;(4)爸爸的鼾聲是詳寫。這些之所以詳寫,是因為最能突出表現主題。
3.速讀課文(兩分鐘)回答:
(1)寫的是哪一類的呈?這些事有哪些共同特點?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得起來?舉例說明。
提示:本文寫的都是家庭生活瑣事。這些事的共同特點是:充滿情趣。反映了“我”的家庭生活和諧的情趣。
例如:①寫“媽媽好胃口”時,作者用了一個傳神的詞“刮”,說“她把碗底刮得干干凈凈,還問‘有這么好吃的東西嗎?’”這樣就把媽媽坐月子的痛苦渲染得樂觀、開朗、生動有趣了。
②寫爸爸聽說媽媽生了個男孩兒時,“頹然”應聲“糟了!”姨姨氣急,說“哪怕養出個蟑螂來,你都該叫好極了!”突出了十足的家庭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兒。爸爸的“頹然”是“半真”“半假”,姨姨的“氣急”是“半假”“半真”,讀后讓人忍俊不楚,因為文章是那樣的輕松活潑。
③寫客人問我“是誰家的孩子”時,我答“詩人舒婷的兒子”,刻畫了孩子可愛的“稚氣”;寫奶奶“喜滋滋發布新聞”,反映了孩子的“自豪”心理,寫“爸爸媽媽一聽面面相覷”,生動地反映出孩子與父母心理的強大反差。寫媽媽說她在“廈門燈泡廠”工作,“我牢牢記住了”,“興沖沖”向媽媽報告“我們班有兩個小朋友的媽媽和媽媽同廠”,更是把媽不愛揚名和孩子的天真刻畫得活靈活現。
④寫“交通事故”時,說“媽媽唏噓了好幾天”,“常常警醒地摸我的腦袋,似乎試探它能不能硬過板車的把手”,更是生動、幽默得讓人流淚,媽細膩的愛,“我”的天真和富于想象,表現得惟妙惟肖。
⑤寫媽媽教我“學玩”,為我踢足球做“陪練”,爸爸“忍不住出現在陽臺上”,“居高臨下”地把媽“腳法”批評得“一無是處”,寫出了家庭生活其樂融融,讓人感到家庭生活的美好,活著的美好。
⑥寫“我下了決心,干脆不討老婆算了。”逼真地寫出了“我”的天真無邪和對媽媽、對家庭深摯的愛。
文章每一件事都充滿情趣。
(2)由(1)可以看出,這篇散文的“散”的材料,是通過一個什么線索貫患起來的?
提示:“情趣”是這篇文章的線索。文中處處突現情趣。通過對家庭生活情趣的記述,反映作者對家庭的愛,對生活的愛,對人間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情趣”二字把“散”的材料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了。
(3)想一想,除了“情趣”這條主線之外,還有沒有另外一條線索,這篇文章記述的事件是誰觀察到的?這是否有助于找到另外一條線索?
提示:這篇文章的所有事件都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發生的,是我的親聞親見。所以“所聞所見”應是文章的另一條線索。正是由于我的親聞親見,才使事件那樣生動,真實可信。
(4)“所聞所見”這條線索對于有機地組織材料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作者“剪輯”了十多個家庭生活“鏡頭”這些鏡頭都相對獨立,作者在寫作時有時也沒有著意安排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過渡。但我們讀來并無割裂之感,而是很自然,很順暢。這除了“情趣”主線的貫串作用外,“所聞所見”這條線索也起了重要作用。
因為每件事都是通過“我”發生的,我是第一“證人”,所以真實可售。無論講哪一件事,都無需著意過渡。
4.這篇文章語言有什么特點?試舉例說明。
提示:因為文章以一個五歲孩子的眼光和身份寫的,所以口語化,天真、生動、活潑、新穎是其重要特點。這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當然這個世界就是清新的,美好的,純真無邪的,而又天真有趣的。
例如:說“我興沖沖地向媽媽報告:‘我們班有兩個小朋友的媽媽和媽媽同廠’”;說“媽媽唏噓了好幾天”,“常常警醒地摸我的腦袋,似乎試探它能不能硬過板車的把手”;說我爸爸、奶奶和我爭著同媽媽說話,“直到我雙手將媽臉扳向我為止”,寫“媽媽不服氣,說她這是休息,她不能‘守桌待詩’。我說媽媽了,是守株待兔”等等。還有許多許多語言都有這個特點。學習本文,要認真領會,并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在寫作中運用。
5.文章作者是舒婷,兒子卻成了第一人稱,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如果把人稱改一改,讓作者(文中的媽媽)做第一人稱,兒子做第二人稱,效果會如何?試改文章第3段,把改前與改后的表達效果比較一下,看哪一個更好。
提示:這樣安排便于把文章寫得生動有趣。因為孩子的眼光和筆法與成年人存在很大不同,孩子有孩子的特點和優勢,作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這一特點和優勢,使得文章生動、活潑、天真、風趣。如果改換一下人稱,表達效果會大不相同。
改寫第3段:
我(媽媽)的體質不好,懷孕時又吃了那(這)么多苦頭,所以兒子(我)出生那天來了不少親友看望我 (她)。我妹(姨姨)從門縫窺見兒子(我)被倒拎著,大喊:“是男孩!”我丈夫 (爸爸)頹然應聲“糟了!”我妹妹(姨姨)氣急:“我姐姐千辛萬苦,哪怕養出個蟑螂來,你都該叫好極了!”每逢兒子(我)淘氣,我丈夫(父親)老是搖搖頭:“若是女孩就好了。”
人稱改過之后,原來的風趣、幽默、天真,活潑味兒蕩然無存。一切都成了實實在在的,讀來感覺沉重。“我”是那么苦惱,“我丈夫”不通情理,沒有人情味兒。“我妹妹”那么蠻橫。這樣一來,文章原來的特色全沒有了。
6.歸納總結。
①文章線索,②文章主題,③文章語言特點,④文章人稱的妙換。
提示:讓學生歸納,不再贅述
7.辨析詞語。
頹然:頹,tuí委靡;形容敗興的樣子。
警醒:警戒醒悟。
唏噓:xī xū 哭泣后不自沉地急促呼吸;抽搭。
面面相覷:覷,qù偷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形容大家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到相望著,都不說話。
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齊、漂亮。
衣冠食獸:穿戴著衣帽的禽獸,指行為卑劣,如同禽獸的人。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唉聲嘆氣:因傷感、煩悶或痛苦而發出嘆息的聲音。
垂頭喪氣:形容情緒低落、失望懊喪的神情。
可憐巴巴:形容可憐的樣子。
居高臨下:處在高處,俯視下面,形容處于有利的地位。
高屋建瓴:瓴,líng盛水的瓶子;在房頂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