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夢 令(精選16篇)
如 夢 令 篇1
如 夢 令
主備人:王琴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顆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
教學難點: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準備:學生搜集有關“詞”的知識和學過的詞。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常識:
1、揭示課題,學生說說曾經學過的“詞”。
2、介紹“詞”的常識。
3、本節課學習的詞《如夢令》,學生介紹作者李清照。
二、抓住景物,感知畫面。
1、教師范讀,學生體會語氣并在書上劃出斷句的位置;學生朗讀。
2、學生朗讀,要求讀正確。
3、一起正音,熟讀這首詞。
4、學生邊讀邊畫線:文中描繪的景物。
5、交流。溪亭、日、藕花、鷗鷺
6、適當解釋詞中的字或詞的意思。
常記:經常記起
溪亭:小溪邊的涼亭。
日暮:太陽將要下山,時間已經不早了。
沉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
歸路:回家的路。
興盡:興致很盡心
7、學生朗讀,抓住課文中所描繪的景物,感知這些景物所構成的美妙的畫卷。
三、展開想象,領悟意境。
1、寫作背景。這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追述了一次夏日郊游的歡樂情景。
2、詞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愉快)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是愉快的心情,從“常記”“沉醉”二句可以看出。一個“沉醉”凝練地反映了一天的歡樂。
3、這一天的歡樂集中在歸途中表現,歸途中妙趣橫生的畫面有哪幾幅?
誤入藕花深處,(迷路),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人心情由沉醉到急切再到愜意,充分享受著這大自然的樂趣。
4、詞中描寫了一幅什么景象?用了哪些小事物?
描寫了江南山村月夜的圖畫:
明月驚鵲、清風鳴蟬、稻花飄香、蛙聲一片。
(夜晚很靜,以動與靜,一幅豐收景象)
星稀天外,點雨山前,路轉溪頭,忽見茅舍。
(焦急和迷惑之后的欣喜,情趣橫生)
5、以各種形式誦讀,讀中進一步體會詞人的心境,交流自己所感悟出來的意境。
四、完成練習,鞏固提高。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2、和同學交流想象詞中所描繪的景象。
如 夢 令 篇2
教學要求
1.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如夢令》,背誦《如夢令》。
3.學習生字新詞,理解、領悟詞的內容與意境,感受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具準備插圖、課文配樂誦讀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常識
1.板書課題:9。詞兩首。介紹“詞”的基本常識。
2.板書《如夢令》。介紹作者李清照。
二、初讀《如夢令》
1.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并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朗讀,指導書寫“藕”字。
3.范讀課文,指導學生把握好詞的節奏。
4.詞中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
三、精讀《如夢令》
1、輕聲朗讀課文,借助書中插圖初步理解的內容,看看講了一件什么事?你的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
2、交流
(1)、這首詞記敘了詞人的一次交游活動,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分別是什么?
(2)從“常記”一詞我們也看出詞人是在回憶往事,那天詞人心情愉快,開懷暢飲,微醉而歸,為何會“不知歸路”?
(3)“日暮”和“醉”為“誤”埋下伏筆,使“誤入藕花深處”顯得合情合理。詞人在誤入之后有何表現?
3、這是件有趣且值得回味的事,難怪詞人把它記錄了下來。你能用語言來描繪嗎?想象畫面,練習描繪。
4、這么美的畫面,你能讀好它嗎?指導朗讀《如夢令》。
5、配樂朗讀。
6、古人說,詩言志,意思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他的什么意思?
7、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四、總結、布置作業
這首詞是作者青年時期悠閑生活的寫照,全詞文字不多,但敘述卻十分完整,意境優美,構成一幅春日交游的歡樂圖畫。回去以后可以再找些李清照的詞來賞讀,你一定能讀出更多的情趣。
板書設計
9 詞兩首
如夢令 [李清照]
日暮 沉醉---->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愛大自然 愛生活
如 夢 令 篇3
.《如夢令》教學實錄和教案
.《如夢令》賞析
.詩詞五首(觀滄海,次北固山下,望岳,如夢令,西江月)1
詩詞五首(觀滄海,次北固山下,望岳,如夢令,西江月)
《如夢令》課件
《如夢令》課件
《如夢令》mp3音頻課文朗讀
詩歌五首(西江月 如夢令 書湖陰先生壁 春夜喜雨 觀滄海)課件(1)
詩歌五首(西江月 如夢令 書湖陰先生壁 春夜喜雨 觀滄海)課件
如 夢 令 篇4
《如夢令》賞析
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山東濟南)人,宋代著名女詞人。她也擅長詩、文創作,但最為人們稱道的,還是她的《漱玉詞》。其詞帶有婉約清新的風格,被稱為“易安體”。
李清照的詞,以宋朝南渡為界,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由于她出身于名門世家,早有詩名,婚后又與丈夫趙明誠伉儷情深,唱和相隨,生活比較美滿,所以,其早期的詞作大多表現一位處境優裕的少女、少婦,對自然風光的喜愛,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即使偶有青春閑愁或夫妻別緒,也不過幾縷淡淡的感傷,無妨其歡快明朗的基調。從金人入侵的“靖康之變”起,她在突然之間接連遭受到國破、家亡、夫喪的慘痛巨變,自己也不得不顛沛流離,過著長期的流亡生活,內心充滿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詞作充滿了家國之痛、滄桑之感,基調趨于孤寂而悲涼。總的看來,李清照的詞,主要繼承了宋詞中婉約派的風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長,故能在兩宋詞壇上獨樹一幟,并對后人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
《如夢令》(“常憶溪亭日暮”)一詞,是一篇追憶舊游之作。那是一個夏日的傍晚,出游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這一情節,猶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愛的浪花,在詞人的記憶中不息地跳動著。從其明快的色彩和歡樂的格調來看,此詞當是詞人的早年之作。
“常憶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詞的開篇,用了“常憶”二字,不僅表明作品是追憶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憶的內容,在詞人的腦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記。“溪亭”,點出地點是溪邊的亭子;“日暮”,點出時間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現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詞人自己。在清澈溪水邊的精美亭子一帶,度過了一天歡樂的時光之后,傍晚時分,本該回家了,而她卻因為“沉醉”而“不知歸路”。不過,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義來理解,而要看到,其中體現出青春少女的嬌憨情態,蘊含著一種純真的形體美。更何況,真正讓詞人“沉醉”的,又豈止是醇厚的美酒,還包括著自然的美景呢。
“興盡晚歸舟,誤入藕花深處”。接下來,用了“興盡”一語,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歡樂活動,而把其中的具體細微之處,全都留給讀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歸路”,當然就會“誤入藕花深處”,詞中的情節發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蓋著叢叢密密的碩大荷葉,無數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綠葉的簇擁下,迎著陣陣晚風悄然綻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載著一位優雅的少女,就在這荷花深處的翠綠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詞的結尾,重復使用了兩個“爭(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呀”,生動地再現了少女詞人當時那焦急的情態和迫切的口吻。結句寫“驚起一灘鷗鷺”。其實,河灘上驚飛的鷗鷺,不過是一種襯托;真正受驚著慌的,還要算詞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來的結果如何呢?詞人雖未明言,讀者還是不難想象:這畢竟只是一場虛驚,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終究還是化險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話,她后來又怎么會寫出這篇作品呢?不過,這件事情,的確在詞人心里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所以當她在作品中追憶及此,景色還是如此的鮮明,情態還是如此的逼真,從而給后世的無數讀者,留下更加難忘的印象。
這首小詞,語言生動流暢,風格清新自然,趣味橫生,引人入勝。它雖然只擷取了青春溪水里的一朵浪花,卻讓它折射出心靈世界中的七彩陽光;雖然只敘述了早年生活的小小插曲,卻賦予它以普遍而永恒的審美意義。
如 夢 令 篇5
李清照
如 夢 令 篇6
課前談話:
同學們,唐詩宋詞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瑰寶,我們一起來背背古詩,老師說題,你們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
——這兩首詞都表達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的愛國情懷。但又有不同,讀這兩首詩,我們分別能讀出哪一個字?(“喜”“悲”),一個字就概括了整首詩的情感,這就是“詩眼”。找詩眼,是閱讀理解古詩詞的一種方法。
再背首詞:辛棄疾的《清平樂 村居》,讀出哪個字?“醉”——自己能找到,真好!真是“讀書全在自用心,老師不過引路人”。能舉一反三就是一種讀書本領。一個“醉”字,寫出飽經戰亂的辛棄疾對安定恬靜的和平生活的向往。
【機動:當然,有時可能是一兩個句子寫出詩情,如:《觀書有感》,背,“為有源頭活水來”;
換種形式,背背寫梅花的詩或句:寫梅花的,寫荷花的,寫春雨的……】
一、導入:
同學們,在詩詞創作的王國中,男詩人、詞人尤多,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辛棄疾等都蜚聲詩壇詞壇,而宋朝出了一位女詞人,極為有名,極富才華,她就是南宋詞人——李清照(出示圖)。今天,我們一起學一首李清照寫的詞,(出示整首詞)。
根據你對詞的了解,你覺得“如夢令”是?(詞牌名),詞可以配樂歌唱,詞牌名決定了這首詞的曲調;一般題目概括詞的內容,這首詞的題目?(沒有題目),一般以“《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來作為題目。這首詞很短小,數數,整首詞共——33個字,也沒有上下闋之分,是一首小令。這首小令記述的是李清照少女時代一次郊游經歷的經歷。
二、初讀,了解詞意。
1.詩詞是要誦讀的,(板書:讀)請大家自由練習朗讀,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指名讀(相機正音:興 藕 爭,板書生字“藕”,適當指導字形,理解“藕花”即為“荷花”。)
2.在讀準確的基礎上,相機指導學生讀出應有的停頓。(停頓,不僅好聽,抑揚頓挫,而且給自己、給別人想象的空間)
3.詞讀準確也讀通順了,這還不夠,我們還要邊讀邊想,讀懂意思,請你再輕聲讀這首詞,想想詞的意思,看看能否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有不清楚的地方和同桌商量一下。
學生準備,教師巡視。請同學交流:誰來說說,你讀懂的內容,一個詞語、一句話或整首詞都可以。
相機幫助理解以下詞語:
常記:常常記得; 溪亭:小溪邊的亭子。
沉醉:陶醉美景;也可解作暢飲美酒而醉(師適時補充:古代文人愛喝酒,李白斗酒詩百篇,李清照雖是女子,卻也有男兒的豪爽,愛喝酒。此刻與友人喝酒盡興,有點醉意了)。
興盡:即盡興,興致得到滿足,玩得很盡興。
不知歸路:不曉得回家的路;也解作不愿踏上回家路。
誤:迷路。 藕花深處:荷花開得最茂盛密集的地方。
爭渡:用力劃船。 驚:驚動。
(時常記得那一次在溪亭游玩,一直玩到傍晚,玩得很盡興才劃船回家。由于天色已晚(或許是酒喝多了),不知不覺竟迷路了,劃到荷花深處,我們拼命劃呀劃呀,突然,河灘上一群群鷗鷺受到驚嚇飛上天空。)
4.(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的凝練):這首詞追憶的是她少年時代一次郊游的經歷。剛才我們講了這首詞的意思,用了很長一段話,可是,作者卻只用了——33個字,寥寥33個字,就將郊游的時間(日暮)、地點(溪亭)、事情的經過都寫得清晰明了,這就是古詩詞的一大魅力——語言凝練。
我們一起讀讀整首詞,感受宋詞凝練的語言。
三、再讀,想象畫面。
1.常言道,“詩中有畫”,詞也如此,詞中也有畫,更有優美的意境。有時,一句話甚至一個詞就是一幅畫,就描繪了一個優美的意境。因此,學詩詞,不僅要“讀”,還要“想”,剛才我們通過想,知曉詞意,我們還需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把詩詞給讀活了讀美了。
請同學輕聲讀這首詞,邊讀邊想,看看,讀著這首詞,你看到了幾幅畫面?能否用這首詞中的某些詞語來說說。
(引導學生說出三幅畫面: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
2.想象體會三幅畫面的美麗意境。
(1)“溪亭日暮”圖
①下面,咱們就隨著作者一起走進這些美麗的畫面。
首先,咱們來欣賞“溪亭日暮”圖。讀著“溪亭日暮”這四個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引導學生說出景物,且能說美:黃昏時分,夕陽如喝醉酒一般紅彤彤的,絢麗的晚霞染紅了天空,也給遠山、亭子披上燦爛的霞光,小溪也被染紅了,波光粼粼,真是“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預設:如果學生說得不夠美:你已經看到了這些景物,很好;如果再想象說得美一些,更好!引導:看遠一點,天空、遠山……如果學生說得很美,表揚其描繪得詩情畫意。]
——黃昏時分的溪亭是遼遠而絢麗的,讓人忍不住嘆一聲“夕陽無限好”。
②那么,這幅夕照圖中,僅僅只有這些景物嗎?(或引導:我相信還有些同學一定看到了另一些畫面中另一些景)(如學生已說到,則表揚其會想象,不僅看到物,還看到了人)
(引導聯系下句想想,讓想象的翅膀飛得更遠,能看到畫面中的人——詞人與她的朋友。)
③想想:她們在做什么?(以下幾條看學情隨機落實)
(一邊欣賞美麗的景色一邊在喝酒,喝得快醉了,非常快樂,天色都晚了,可還不想回家——李清照雖是女子,卻也有男兒的豪爽,愛喝酒)酒逢知己千杯少,深深沉醉于這酒興中,樂而忘返)板書:樂而忘返
(大家喝酒吟詩、說說笑笑,很談得來,一直不想回家——友情濃似酒,酒不醉人人自醉,詞人沉醉于這份友情中,樂而忘返。)
(她久藏深閨,很少看到這樣的自然美景,久久欣賞,嘖嘖贊嘆景色美麗,即使天色晚,也不愿離開——無限風光在溪亭,詞人深深陶醉于美麗的景色中,流連忘返)樂而忘返
師:同學們的想象可真豐富,繽紛的畫面中有了李清照和她朋友的身影,就更富有生機與情趣了。
讀讀這兩句,沉醉一下。
[點評時關注學生對“溪亭日暮”(美麗畫面);“常記”(時時懷念);“沉醉” “不知歸路” (深深陶醉)等詞語的理解與朗讀]
[關注朗讀情況,引導入情境(不僅看到畫面,還進入情境,這是閱讀古詩詞更高的境界)]
(2)“藕花深處”圖
①畫面在延展,看著“藕花深處”,你仿佛又看到怎樣的畫面?
先讓學生說說,也可引導學生看文中插圖來想象:荷花茂盛美麗,荷葉碧綠密集等;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回想學過的詩與文:此時,想到哪些寫荷花的詩文?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還記得《荷花》一文嗎: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開了,露出金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態,看看這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千姿百態,陶醉了!
深深呼吸——聞到陣陣清香,沁人心脾!
師:藕花深處,少有人去,葉更密,花開無拘無束,一定更美,通過你們的想象,我們看到了靜謐奇麗而清香流溢的藕花深處圖。
②看到畫中人:(如學生自己說到人,表揚“讀書全在自用心”,你已經會學以致用,真聰明!沒有說到人,師引導:畫面中似乎也還缺點什么?)
(還有人,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一路劃船一路在欣賞這荷花。)
你看到的李清照是什么神情?(驚訝)(驚喜)(歡呼)(欣喜若狂)
情境:你為什么那么驚訝?“歡呼什么?”(沒想到會有這么美麗的荷花)(很意外,喜出望外)
——誤入藕花深處,是一次意外,一次美麗的意外,意外的美麗,怎能不欣喜?所以,雖然天色已晚,但是詞人和朋友游興再起,再次流連忘返。
我們再讀讀,到藕花深處醉一醉。
——[點評時關注“藕花深處”,點明:人在花中游,也在花中醉;又一次“沉醉不知歸路”,樂而忘返。]
[看到畫面,進入情境了]
如 夢 令 篇7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二、教學重難點
目標2
三、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教法學法
圈點勾畫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會!)
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
對!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現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完成目標1
如夢令和我們這篇課文學過的 三首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板書目標1)
關于詞的知識,大家可以看到老師上課前發給大家的資料。(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迅速的閱讀一下,注意勾畫知識要點,并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什么叫詞牌? 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 (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關詞的一些基本內容之后,我們學了就用,試著用初學的知識來看一看《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它屬于詞中的哪一類呢?
(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詞牌名如夢令,屬于小令,因為它只有33個字)
(三)完成目標2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完成我們本節課的第二個目標(板書目標2)
這第二個目標的完成我們將采取一種比賽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就是一個代表隊。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獲勝的代表隊將獲得一面小紅旗,得小紅旗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大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表)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①老師配樂范讀
②學生搶答
題目: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③答題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者,為該隊加上小紅旗。
2、必答題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原來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彌補這個遺憾呢?(愿意!)好,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配樂范讀)
請每個代表隊的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教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對畫的評價應緊扣詞的內容,并講究畫面的美感.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畫)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環境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的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
(學生背誦)
教師抽背,并請同學們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者,并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3、選答題
(選擇回答該題的隊,答對加一面旗。答錯扣兩面旗,由一位同學主答,可有一次補充機會。)
古人說:詩言志。意思就是寫詩歌的目的是為了表達某種意愿或心境。那么,在這首詞中,作者描繪了這么一種美妙的場景,表達了她的什么意愿呢?
(學生回答以后教師明確:表達了作者郊游以后無限愉悅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教師板書)
(四)小結
同學們,現在我們的學習目標已經全部完成,我們的比賽也到此結束。其實今天的勝負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在競賽中學到了知識,還體會到了合作的樂趣。我相信,只要大家擁有象今天一樣積極進取的精神,永遠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那我們每個人都會成為生活中的大贏家!!
板書:
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如夢令
日暮 沉醉 愛生活
誤入藕花深處 余興依依
驚起 鷗鷺 愛自然
如 夢 令 篇8
詩詞五首
重點:
①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樣融情于景,通過創造出一種意境來表達自己的胸襟、情懷或生活情趣的。
②把握關鍵詞的準確詞義,體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難點:
理解詩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滄海》
(一)作家作品簡介
(二)題解: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系。
(三)朗讀詩歌指導: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四)指導學生評析詩句。
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重點落實以下問題:
1.全詩12行,除開頭兩行外都是寫景,說說開頭兩行的作用。
2.區分一下哪幾行寫實景,哪幾行寫想象之景——虛景。
3.寫實景中有動有靜,分析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歸納: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這是繼承《詩經》中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樸。
第二層(“水河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蕩漾,是動態;山島聳立,是靜態,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實景。
第三層(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是寫詩人的主觀感受,是從兩個“若”字看出來的。
4.海是很難寫的,可是讀了這首詩,我們每個人大概都會感到海的偉大。這首詩究竟好在哪里呢?
(五)小結全詩的寫作特色,并請同學們帶著感情,再次朗誦這首詩歌。
(六)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二、《次北固山下》
(一)作家作品簡介
(二)朗讀這首詩
(三)指導學生評析詩句,整體把握詩的內容。
1.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圖景嗎?”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3.“江春入舊年”一句中“舊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時間?
4.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5.名句分析。“海日”兩句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的作用,這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愁有關,這樣說有根據嗎?這兩種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嗎?
6.這種鄉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請你體會其中的道理。
(四)當堂背誦。 由于詩的意境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應當比較易于成誦。
三、《望岳》
(一)作家作品簡介。
(二)指導學生評析詩句。
重點討論下列問題:
1.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
2.“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3. 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放各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詩人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4.“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系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
5.“陰陽”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
6.“蕩胸”兩句。大意已見注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岳所見,試作具體描述。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7.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項。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說明了什么?
(三)背誦指導。
第二課時
四、《如夢令》
(一)作家作品簡介
(二)教師領讀這首詞。
(三)指導學生評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首詞所敘述的事發生在哪一個季節?
它是詞人當天寫的嗎?為什么詞人經常想到這件事呢?
(四)練習背誦。學生試背后,教師略說讀的節奏,再領讀一次,務求節奏鮮明。
(五)繼續討論,深化理解。
1.這首詞記的是女詞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獨自去的嗎?
2. 為什么會“誤入”呢?還有別的原因沒有?
3. 什么時候發現“誤入”的?
4.既誤人,慢慢劃出去,不也行嗎?
5. 你能想象出“爭渡”的情景嗎?
6.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敘述這件事的經過。
(六)教師再次領讀。
(七)小結
五、《西江月》
(一)作家作品簡介。
(二)題解
這首詞有個題目“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辛棄疾退隱上饒帶湖期間,經常行經風景優美的黃沙進中。
(三)教師領讀全詞一至二遍,著力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也可讓學生試讀。
(四)指導學生解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 詞人這次夜行的路程長不長?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2.路長,為什么要夜行?這時是什么季節?
3. “說豐年”的是誰?
4.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敘述上片的內容。
5.下片一開始就說“七八個星天外”,這意味著什么?
6. “兩三點雨山前”,雨不大嘛,詞人著急么?
7.詞人此刻一定是快步急行,他對這條路熟悉么?
8.再看最后兩句,注釋里的話跟詞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要用倒語?
9.補充解釋:詞中常常出現倒語,有的出于表達內容的需要,有的出于押韻的需要,更多的是兩種需要兼而有之,這兩句就是這樣。
10. 由學生創造性地表述下片內容間參照上片的表述方式。
(五)小結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教案點評:
以朗讀帶動教學,在朗讀中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如 夢 令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前三首詩,朗讀、背誦這三首詩詞。
2.理解三首詩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重點:(l)朗讀、背誦這三首詩詞。(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難點:理解詩歌的意境。
預習指導:
1.查字典,讀準下列字的音:
碣石 澹澹 竦峙 蕭瑟 岱宗 決眥
2.自己練習讀這五首詩: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一生講一個曹操的故事
教師作簡評,引出曹操的遠大抱負。
三、學習《 觀滄海》
1.作家作品簡介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毫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號施令,先后削平呂布等割劇勢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后逐漸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東征烏桓,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步出復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登臨碣石山.他面對洪波涌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2.朗讀詩歌指導: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
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寫景的十句,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后四句寫的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的表現。詩醒笠繾瘧ズ募で欏j斯椿舜蠛m掏氯趙攏掏蚯у淖忱鼉跋螅硐至絲男亟螅惴⒘送騁恢泄üα⒁檔謀ц骸g臚譴鷗星椋俅衛仕姓饈資琛?nbsp;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四、學習《 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簡介
《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洛陽人,唐代詩人。
2.朗讀這首詩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
4.當堂背誦。
五、學習《 望岳》
1.作家作品簡介.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七歲會作詩,十四五歲時能與當時文上剛唱. 2 0歲開始為時十年以上的壯游,先南游吳越,后北游齊趙。35歲到長安應試,落第后居長安十年。安史亂起,攜家逃難。后投奔唐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長安收復后,他因直言敢諫觸怒肅宗,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不久,關內大旱,他棄官攜家西去,千辛萬苦跋涉到成都,*朋友幫助,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一座草堂。后來,友人嚴武鎮蜀,保薦他當了檢校工部員外郎,這就是后人稱他“杜工部”的由來,后因成都戰亂,杜甫又遷至夔州,過著貧窮的生活。最后病逝于湘水的一條破船上。
杜甫詩現存1400多首,這些詩真實、深刻的反映了唐王朝由極盛走向衰落這一轉折過程中的種種社會現象,展現出廣闊的生活畫面,成為唐代社會的形象的歷史,歷來被稱為“詩史”。他的詩在思想性、藝術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這首詩寫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杜甫赴洛陽應進土舉,落第,于是漫游齊、趙(今山東、河南、河北省)一帶,這詩是游泰山時所作。泰山為東岳,是五岳之首。近岳而望,并未登山,所以題為“望岳”。詩中描繪泰山高大而磅礴的氣象,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絕頂的心情,都是從“望”字著筆的。
2.指導學生評析詩句
3.背誦指導。
六、意境的賞析:
分組寫賞析短文,堂上交流。
七、作業
1.課后練習一、二1,2,3題。a類
2.默寫 三首詩。b類
3.完成掌握語文的有關練習。c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后二詞,朗讀、背誦這二首詞。
2.理解二首詞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重點:(l)朗讀、背誦這二詞。(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難點:理解詩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前三首詩。《觀滄海》是樂府詩,《次北固山下》和《望岳》都是五言律詩。今天,我們要學的是兩首詞。《如夢令》和《西江月》是詞牌名。
二、學習《 如夢令》
1.作家作品簡介
《如夢令》選自《漱玉詞》,作者李清照(1084-1151),號易安居士,宋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南來女詞人。早期生活優裕,跟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后,流離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傷感,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常用白描,語言清麗。有《漱玉詞》集。
2.朗讀這首詞。
3.指導學生評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結
這首詞表現了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美好事物的情操,從中可以看出詞人天真、活潑、豪爽的性格。詞人賦予大自然以詩情畫意和勃勃生氣,給人以清新的美的享受。
這首詞只寫了夏日游飲歸途中的一個片段,抒寫了片刻之間美的感受,僅僅33字,卻寫了場景,寫了人物,寫得曲折起伏,生動活躍,情深味濃,新奇可喜。詞的語言明白如話,流轉自如,表現了獨到的功力.
三、學習《 西江月》
1·作家作品簡介。
《西江月》選自《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他力主抗金,屢受打擊,隱居上饒帶湘凡達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視,抱很而終。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城并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
2.題解
這首詞有個題目“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辛棄疾退隱上饒帶湖期間,經常行經風景優美的黃沙進中。
3.指導學生解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結
這首詞構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美動人,夜色那么清幽,氣氛那么恬靜,充滿了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抒發了豐收在望的喜悅心情。
四、寫分析短文,就兩首詩你所體會的意境來寫一寫自己的看法。
抽查幾個交流。
五、作業
1.課后練習二4,5.三 a類
2.默寫二首詞。b類
如 夢 令 篇10
【教學目標】
1、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通過學習,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3、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重點】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教學難點】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
【教學準備】多媒體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交流展示,初識詩人
1、我們剛剛學過《夏日絕句》,哪位同學愿意背一下?
2、投影出示《夏日絕句》這首詩。
3、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李清照在這首詩里為什么如此懷念項羽呢?
4、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5、教師小結,投影出示:
這是李清照在南渡之初,寫得一首雄渾奔放詩。女詞人追思那個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痛恨宋朝當權者茍且偷安的時政。從這首詩我們感受到詩人的滿腔激憤感慨之情,及詩人鮮明的人生價值取向。
6、可是有一首詞卻寫出來李清照另外的一面,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詞是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寫照。
二、自學質疑,理解詞意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詞是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寫照。
1、請打開課本,自由朗讀《如夢令》,反復讀,一直到把這首詞讀清爽了、讀順口了為止。
2、提學生讀,教師及時正音。
3、師生合作朗讀,教師注意指導學生把握好詞的節奏。
4、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這首詞有哪些字詞你理解不了的,請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5、互動探究:先小組交流不理解的意思,再班級交流。
6、教師相機點撥。
出示幻燈片:
常記:時常回憶起。
溪亭:溪邊的涼亭。
日暮:太陽將要下山,時間已經不早了。
爭渡,爭渡:“爭”,怎的意思;爭渡即怎渡。
沉醉:形容醉得很厲害。
歸路:回家的路。
興盡:興,興致。很盡興。
7、互動探究: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這首詞的意思,然后將詞意寫下來。
8、學生嘗試著說一說這首詞的大概意思。
三、讀悟詞情,精講點撥
1、同學們,讀古詩詞,我們不但要理解它的意思,而且還應體會詞的意境及詞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這首詞,你的腦海中會想到哪個詞來表達你讀這首詞的感覺。
2、提學生說說自己的感覺。
3、同學們,讀這首詞給人以高興的感覺,讀陸游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你會感到高興嗎?
讀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你會感到高興嗎?
讀岳飛的“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你會感到高興嗎?
4、那我們讀《如夢令》這首詞我們會感到高興呢?請同學們靜靜地再讀一讀《如夢令》,找一找,詞的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兒向你傳遞著這樣的感覺呢?你可以在書上做一些記號。
5、請問詞中哪個字眼兒告訴你,詞人很高興?請學生說說自己所畫的詞。
6、把“興盡”二字圈出來,一起讀,讀出感覺來。
7、詞人因高興而多喝了兩杯,結果怎么了?請讀出這濃濃的醉意。
8、詞人為何“不知歸路”? 僅僅沉醉于酒嗎?請你品品“沉醉”這個詞,還有什么也醉人呢?(美麗的景色、快樂美好的心情)
9、詞人“不知歸路”也許是應為“沉醉”,也許是應為“日暮”,也許是詞人興致很高,流連忘返。
10、詞人因“興盡”而“沉醉”,因“興盡”而“晚回舟”,結果搞錯了方向,詞人到哪了?
11、請把“藕花深處”畫下來,此時的你會看到怎樣的畫面呢?
請學生說。
12、我們學過一些關于荷花的古詩,能背一些嗎?
13、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投影: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江南》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送林子方》楊萬里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宋.周敦頤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楊萬里
小娃撐小船,偷采白蓮回——杜甫
14、這么美的藕花,這么美的環境,可此時詞人心情怎么樣?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15、你讀出詞人此時的心緒嗎?
16、此時詞人可著急了,就在這慌亂無主,奪路而歸的當兒,發生了戲劇性的一幕。
17、此時此刻,詞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的心情又怎么樣?
18、請大家帶著自己對詞人的理解讀一讀這句話。
四、領悟意境,再識詞人
請同學們品讀每個詞每句話,邊讀邊想,隨詞人一起郊游,走進李清照所描繪的意境中。展開想象,想想你看到了哪些畫面?
1、同桌交流自己朗讀感悟的情況。注意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想象。
教師投影出示
⑴開始時,詞人看到了怎樣的一幅畫面?畫面里有什么呀?
⑵在這樣的美景中,此時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會干些什么?
⑶在回家的路上,詞人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詞人心情怎樣?
2、交流展示:指名說說自己所感悟出來的詞的意境。
3、教師小結。
同學們,剛才我們與詞人一道,走進了荷塘,看到了“溪亭日暮”, 看到了“藕花”,看到了“一灘鷗鷺”,讓我們獲得了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其實這叫“詞中有畫”。畫中還有人,你們看,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因為觀賞“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使整首詞組成了一幅活動的畫,也使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沉醉了的、無憂無慮,活潑甚至貪玩的李清照,和她一起分享了大自然帶給我們的那份快樂的美好的心情。
4、齊讀這首詞。
5、同學們,從這首詞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6、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下第一女詞人李清照。
投影出示: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詞人,她是一位在詩、詞、文、賦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長、最有名的是詞。文詞絕妙,鬼斧神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是中華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李清照早期生活優裕,金兵入侵后,與丈夫趙明誠避亂江南,不久丈夫病逝,李清照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李清照的詞可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描寫傷春怨別和閨閣生活的題材,表現了女詞人多情善感的個性。她的后期詞則充滿了濃重的傷感情調,從而表達了她對故國、舊事的深情眷戀。
7、同學們自由讀一讀。
五、簡介常識,欣賞歌曲
整首詞,詞人只用了33字就寫出了這么豐富的畫面和情感,這就是詞的特點:含蓄、凝練。
1、說到詞,誰來說說曾經學過的“詞”。
2、學生回答,教師相機點撥。出示投影:
詞,全名為“曲子詞”。“曲子”是曲調,“詞”則是與這些曲調相諧和的唱詞。由于這些“曲子”的唱法今已不傳,現在我們所能欣賞的,就只剩下文辭了。故“曲子詞”今之省稱為“詞”。詞是我國傳統文學的主要形式之一。按譜填寫,句式長短不一。
同一詞牌可以填許多不同內容的詞,有的詞有題目,有的詞則沒有題目,沒有題目的,我們為示區分,往往以詞的第一句作為題目,如這首《如夢令》,我們就記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3、請欣賞歌曲《如夢令》,隨歌曲一起吟唱。
【板書設計】
如夢令
沉醉 日暮
不知歸路 誤入藕花深處
驚起一灘鷗鷺
ˎ̥【設計說明】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是宋代詞人李清照所作。詞人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歸途中誤入藕花叢中,把棲息的水鳥都嚇飛了。表現了詞人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本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而且通過學習,能夠了解詞的有關知識,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寫出來。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六年級學生的的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的實際情況,在學案中我從友情提示、自主預習、互動探究、讀故事,完成練習四個方面設計,各有側重,意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要起到“以問導讀、以問促思”的作用。在鞏固案中我注意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從填詞句,解釋詞意,判斷對錯,想象詞景,改寫散文,到課外拓展,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鞏固教學效果。在教案中以交流展示,了解詩人;自學質疑,理解詞意;讀悟詞情,精講點撥;展開想象,領悟意境;簡介常識,欣賞歌曲這一思路進行教學。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詞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文的熱愛。從而追求良好的教學效果,并最終關注教學目標的有效生成。
如 夢 令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詞并能背誦
2、抓住,想象詞所描寫的情境
3、通過學詞,體會詩人的心情,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
4、豐富李清照的形象,使學生走進詩人,理解詩人的高尚情懷。教學過程:
一、畫面導入,激起情趣
同學們,咱們一起來看這樣八個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板書),誰來說說你對這八個字的理解?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畫,一幅畫里又往往蘊含著美妙的詩句。現在,咱們一起來看幾幅畫,你能吟出畫中所蘊含的詩句嗎?(屏顯畫面,生吟詩句,師點評)
二、初讀全詞,初步感受詞意
1、同學們,你們用動情的朗讀讀出了古詩的韻味,聽著聽著,我仿佛進入了那美妙的畫境之中,看得出,你們都是愛詩之人。今天,咱們再來學一首詞,這首詞也是詩中有畫,它是宋代著名的女詩人、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李清照寫的《如夢令》(屏幕出示全詞),請大家自由地讀讀這首詞,要讀得充分,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板書:如夢令)
2、指讀,相機正音,指導節奏,讀出自己的感覺
①這里有一個生字,藕,再請同學來讀一讀,這里的藕花就是——(荷花)
②這里有一個詞也請大家注意,興盡,在這里都讀第四聲,興指興趣,興致。盡是滿足的意思。所以興盡就是指——興致得到了滿足。請同學再來讀一下這個詞。
③藕花,興盡,這兩個容易讀錯的詞都在第三四句中,誰再來把這兩句讀一讀,把它讀正確,讀得字正腔圓。
④除了把詞讀正確,我們還要能讀出詞的節奏,把詞讀得有板有眼。誰再來讀讀整首詞,其他同學注意聽,它是怎么停頓的?(指導停頓)
3、讀好了節奏,我們還要讀懂它。如夢令是這首詞的詞牌名,李清照借這個詞牌回憶了自己年輕時候的一次郊游經歷。整首詞語言簡潔,淺顯易懂,我相信理解它的意思對大家來說不是難事,請大家再次自由讀讀這首詞,同桌之間相互說說你對它的理解。(師巡視)
4、好的,同學們,從我剛才聽到的幾位同學對意思的理解和大家輕松的表情來看,你們已經讀懂了這首詞的基本意思。現在,我還想問問大家,在這首詞里既有景,又有人物活動,你能分辨出哪些詞語是寫景,哪些詞語是寫人物活動呢?默默地看,靜靜地思考,然后舉手告訴大家。(結合學生回答,屏幕出示,指讀)
景:
溪亭日暮
藕花深處
一灘鷗鷺
人:
沉醉
誤入
爭渡
5、細細讀著這六個詞,我們會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因果關系,師引述——因為“溪亭日暮”所以“沉醉”,因為“沉醉”所以“誤入藕花深處”,因為“誤入藕花深處”所以“爭渡”,因為“爭渡”,所以驚起“一灘鷗鷺”。
你看,句子和句子之間銜接得多么緊湊,多么自然啊!人在景中,景因人顯,人和景的相互交融構成了那一幅幅生動美妙的畫!讓我們再次走進畫面,讀一讀這首詞吧!
三、展開想象,品味詞境
1、同學們,雖然時隔千載,我們已經無法跟隨李清照一起參加那一次郊游,但這首詞“詩中有畫”,我們完全可以借助想象,再現情境。{板書:展開想象(齊讀)}在這首詞里,有一些詞語給了我們畫面般的美感,仔仔細細地讀一讀這首詞,把這些詞語圈出來,想一想,讀著它們,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A、溪亭日暮
①咱們先來讀一讀一二句,齊讀。
②哪個詞給了你無盡的想象,給了你畫面般的美感?(開火車,指三人答)
③是啊,“溪亭—日暮”,讀著這個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書:溪亭日暮)展開想象,用眼睛去看,用大腦去思考,用心去感受,用語言去描繪,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對景的想象]預設:
a、學生回答比較簡單(亭子、小溪、夕陽)師評語引領:那些美好的景物你都看到了,可惜卻都是靜止的,誰能把這些眼前的景物說得更加具體?讓這些景物活起來,讓這幅畫美起來!
b、若學生說得比較好。教師評語引領:瞧,他說得多么傳神哪,尤其是詞,仿佛把我們都帶入了那美景之中。 c、你也走進去了,那一幅美妙的畫卷一定正在你的心中展現!說得那么美,你一定能讀好這兩句,指讀。
d、是啊,黃昏時分,夕陽漸漸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那玲瓏剔透的小亭,都被染紅了,水面上波光粼粼的,讓我們情不自禁的吟出這樣的詩句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樣的情景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讓我們帶著這樣的詩情讀好這第一第二句。
[對醉的理解]
a、好一個良辰美景!好一個溪亭日暮!難怪李清照說她此時已經——沉醉不知歸路了。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是啊,詩人陶醉了,醉得忘記了回家。在這兒給大家補充一個信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歡喝酒。李白就被稱為——酒仙!一喝酒啊,詩興大發,酒助詩興,詩從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李清照雖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歡喝酒,所以說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我們帶著這份醉意,再來讀這兩句詩,一定更有味道。
b、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方,詩人會和誰一起喝酒呢?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花香,那可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這可是一種全身心地享受啊!咱們再次一起讀讀這兩句詩,讀出那濃濃的醉意!B、藕花深處
①在那樣的時候,那樣的地方,詩人和朋友們除了喝酒,還會干什么呢?(賞景、吟詩、作對、彈琴、下棋、聊天)是啊,怪不得詩人說她后來是興盡而歸,讀——興盡晚回舟。此刻詩人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高興、愉快),就請你讀出這份高興,這份愉快!另外,這里的興盡,也可以說是興未盡,也就是還沒有盡興,只是天色已晚,不得不回家啊!此時,詩人的心情又會是怎樣的?(留戀,舍不得離開)那也請你讀出這份留戀。你看,這里同一句古詩給了我們兩種不同的理解,而且都是正確的,所以以后讀詩就要用心去揣摩、去體會。
②就在詩人回舟時,又有美景吸引了她,那就是——藕花深處。(分小組把這個詞讀兩遍。)藕花—深處,(板書:藕花深處)這個深處是指哪?對呀,你想四周全都是荷葉、荷花,這時候呀,那荷花,那荷葉的形狀、顏色、姿態一定看得非常清楚。
點評語預設:
a、你看到了荷花田田的葉子;你看到了姿態萬千的荷花;你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藕花深處;一個清香飄逸的藕花深處;一個神秘而幽靜的藕花深處,讓我們一起走進去吧。讀b、在這樣的藕花深處,又讓我們情不自禁的想起許多描寫荷花的詩句來,誰來說,你想到了哪句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又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畫面啊,讓我們再次走進去,再次沉醉。讀——
③在這兩句中,你覺得那一個字最能說明詩人又一次醉了?(誤)誤入,在這里是怎樣的入?能換一個詞代替這個誤嗎?(不知不覺)是啊,詩人看荷花看得有滋有味、如癡如醉,連小船劃入藕花深處都沒有察覺。這是怎樣的一種醉啊!我們再來讀這兩句,一定會讀得更好。
C、一灘鷗鷺
①讀著這兩句,哪一個詞又讓你畫面般的感受呢?(一灘鷗鷺)分男女生讀。
②讀著這個詞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一河灘的鷗鷺撲拉拉一下子都飛起來了,那場面是多么熱鬧啊!)一齊讀(一灘鷗鷺上青天,那場面又是何等壯觀啊,再來感受一次,讀)③范讀,在這里,除了看到鷗鷺飛了起來,聽到它們拍動翅膀的聲音,鳴叫的聲音,你們還仿佛看到詩人和好友們在干什么?你的耳邊還聽到了什么?(聽到劃槳聲、歡笑聲、水聲,看到詩人和好友們在爭著劃槳),此時詩人的心情怎樣?(是啊,一種意外的開心,意外的收獲,那就是——驚喜。)這個“驚”字,既是指鷗鷺給驚飛起來了,又向我們傳遞了詩人驚喜的心情,用得多妙啊!誰來讀讀這兩句,讀出那份熱鬧、那份歡快、那份驚喜!(指導朗讀,兩個爭渡要讀得稍快,有力,后面那個爭渡比前面一個更有力)三、回歸整體,感悟詞情
1、同學們,剛才我們借助自己豐富的想象,再現了當年李清照郊游時的情景,讓我們陶醉其間,留戀其間,有了那么多美好的感受,一定能把整首詞讀好它!齊讀
2、讓我們再次回味那曾經經歷的一幕一幕,你覺得這是一次怎樣的郊游呢?能用詞語來形容一下嗎?(令人心醉,如詩如畫,如夢如幻、美好、美妙、令人難忘)讓我們再來醉一次吧!讀詞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此時的李清照不僅陶醉在美酒、美景、美麗的意外中,還陶醉在美好、幸福的生活里。早年的李清照可說是名門閨秀,生活條件非常優越,父親李格非是當時的著名學者,丈夫趙明誠是金石考據家。那時他的生活是幸福美滿的。但是,在李清照的后期作品中卻很難找到那份快樂,那份純真了。(出示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詩句: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點絳唇》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孤雁兒》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鳳凰臺上憶吹簫》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武陵春》)范讀
2、在這里,你讀到的還是快樂嗎?你讀到了什么?(愁、淚)
3、南宋末年,金人大舉南下,中原國土淪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詩人雖是一女子,但她同樣有一顆愛國憂民之心,這愁和淚是為國亡而愁,為百姓生活疾苦而流淚;其二是家破,家人先后離去,使得李清照長期流亡在外,無家可歸,飽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這就是她滿腔的愁啊!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四句話,體會那無盡的哀愁、千行淚吧
4、在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中,李清照肯定會常常想起她曾經有過的幸福時光,讓我們再一次跟她一起幸福地回憶吧。讀如夢令
如 夢 令 篇1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掌握詞的有關知識。
2、理解領悟本首詞的內容和意境,并當堂背誦。
二、教學重難點
目標2
三、德育教育目標
1、競爭意識的培養。
2、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教法學法
圈點勾畫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會不會唱《童年》這首歌?(會!)
我們請一位同學起來為大家唱一唱這首歌,好不好?(指名學生唱歌)
唱得非常好!這首歌好聽嗎?(好聽!)
對!這首歌非常的動聽,多年來,它不知道打動過多少人的心。特別是那樸實優美的歌詞,讓人回憶起無憂無慮的童年,給人以無限的遐思,所以有人說“旋律是美感的延伸,歌詞卻是情感的載體。”現代是這樣,在古代就更是這樣。這節課,我們就來看看古人是怎樣用歌詞來表達情感的。
(二)完成目標1
如夢令和我們這篇課文學過的三首古代詩歌有一點不同,這是一首詞。那么,什么叫做詞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第一個內容。(板書目標1)
關于詞的知識,大家可以看到老師上課前發給大家的資料。(多媒體顯示)請同學們迅速的閱讀一下,注意勾畫知識要點,并回答下面幾個問題:
1、什么叫詞牌?2、詞怎樣進行分類的?(指名回答)
在了解了有關詞的一些基本內容之后,我們學了就用,試著用初學的知識來看一看《如夢令》這首詞的詞牌名是什么?它屬于詞中的哪一類呢?
(由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詞牌名如夢令,屬于小令,因為它只有33個字)
(三)完成目標2
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完成我們本節課的第二個目標(板書目標2)
這第二個目標的完成我們將采取一種比賽的形式,比一比,看一看,誰學得好,誰學得快。
老師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每個大組就是一個代表隊。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將進行三個環節,每個環節中獲勝的代表隊將獲得一面小紅旗,得小紅旗多的代表隊就是最后大贏家。(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表)
1、搶答題.
首先,請大家聽老師范讀一遍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老師的停頓節奏,并借助課文的注釋和作者的有關知識初步的理解本首詞的內容。聽完之后,請大家搶答下面的問題。注意,除了回答問題之外,還要從課文中找出答題的根據。
①老師配樂范讀
②學生搶答
題目:本首詞的作者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著名的女詞人,婉約派的代表)這首詞記敘了一件什么事?(詞人的一次郊游)這件事是發生在詞人.寫作的當天嗎?(不是,“常記”)這件事發生在什么季節?(夏天,“藕花深處”)她是一個人去的嗎?(不是,“爭渡”)為什么要爭渡?(“誤入藕花深處”)為什么會誤入?(“沉醉”)既誤入,慢慢劃出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日暮”)為什么詞人會常想起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③答題最多且正確率最高的隊為勝利者,為該隊加上小紅旗。
2、必答題
①一次郊游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由于沉醉其中,小船走錯了路,直到了荷塘的深處才發覺。盡管這景色迷人,還是急著尋找歸路。怎么渡怎么渡的聲音在靜夜里格外清越,驚動了棲息的沙鷗白鷺,鳴叫起來,撲騰騰飛起來,這時,人聲,鳥聲,水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個情趣橫生的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里想象一下,夕陽的余暉,清清的池塘,嬌美的荷花,驚飛的鷗鷺,爭渡的船只……這幅畫面美不美?(美!)原來詞人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這樣一幅美妙的畫面,可惜,我們卻不能親眼目睹。同學們,你們愿不愿意為老師彌補這個遺憾呢?(愿意!)好,請大家拿出你們的紙和筆,將這幅美麗的畫面畫出來,展現給大家看。(配樂范讀)
請每個代表隊的的同學共同討論完成。畫的時候,請注意詞中所提及的事物。(學生作畫,教師指點)
學生完成畫后,由學生自由進行評論,并選出最好的圖畫,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對畫的評價應緊扣詞的內容,并講究畫面的美感.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圖畫)
②在完成了以上的環境之后,同學們對本首詞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了,下面我們要完成的是對本首詞的當堂背誦。
在這個環節,老師限時三分鐘,請每位同學背誦本首詞,在背的時候注意節奏和停頓,并在背誦中再一次體會作者的感情。老師會隨機的在每隊抽一位同學代表本隊背誦。
(學生背誦)
教師抽背,并請同學們從熟練程度,背誦技巧,感情投入等方面評價,評選出勝利者,并為該代表隊加上小紅旗。
3、選答題
(選擇回答該題的隊,答對加一面旗。答錯扣兩面旗,由一位同學主答,可有一次補充機會。)
如 夢 令 篇1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讀誦、情景再現,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揣摩作者情感。
2、總結鑒賞詩詞的方法,掌握自主鑒賞的技巧。
二、教學重點: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三、教學難點:嘗試領會詞的意境,提高鑒賞能力。
四、教法學法:誦讀法、情景繪畫法、啟發式、討論式。
五、教學過程: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課件出示圖片。師:咱們先來欣賞張圖片,感覺怎么樣?她是中國古代的一位才女,你知道她是誰嗎?她最擅長作詞。你們知道詞嗎?
古詩、詞都是古代的一種文體,看!(媒體出示《如夢令》詞的內容)這就是咱們今天要學的詞,詞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詩有什么不一樣?
生:古詩每句字數一樣,詞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樣的。
師: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叫做長短句。
師:還有什么不一樣嗎?
師:詞有詞牌名,每一個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
同學們有興趣來讀讀《如夢令》這首詞嗎?迫不及待了吧,請大家自己放聲朗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這個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開聲音自個兒讀。
生:放開聲音讀
師:聲音停下來了,誰能一個人,放開聲音讀讀這首詞?誰第一個把手舉起來我就叫誰。就請你,勇敢的女孩子。
師:挺不錯的,特別是她把里邊的多音字讀準了。興:在這讀第四聲。表示什么意思?(興致、興趣。)什么時候讀第一聲?
生:大興安嶺、興奮。
師:誰還愿意再來讀一讀,找個男孩子來讀一讀。
生(男)讀詞:
師:我覺得應該給他點掌聲,他已經注意了停頓,能讀出些詞的味道來了。好,看起來把這首詞讀通順、讀正確沒問題吧?
生:沒有問題!
師:咱們連起來讀一讀。
生:好!
生齊讀詞。
二、“胖”讀全詞,古文今譯。
1、師:同學們,讀詞,讀通,讀順還不算,還要讀懂它。接下來,請大家在下邊注釋的幫助下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了,請你輕輕地讀,再用自己的話輕輕地說,看看能不能把話說順了,說通了,說明白了。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邊上的同學商量商量。開始吧!
2、師:咱們先來說一說。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你站起來說給大伙聽聽。
3、師:老師在這兒給你們補充一個信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歡喝酒。李白就被稱為——酒仙!一喝酒啊,詩興大發,酒助詩興,詩從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李清照雖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歡喝酒,所以說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
4、師:同學們很能干,不知不覺地把這首詞給讀胖了。(板書:讀胖)同學們,如果我們把剛才說的話,都寫下來,這篇文章長不長啊?
師:但是你看這首詞,才用了多少字就把這一次作者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數一數。
生:33個字。
師:是啊,33個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交代清楚了郊游的時間是(日落)就是我們說的黃昏、傍晚;地點是在(溪水邊的亭子里)對,溪水邊的亭子里。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咱們讀一讀整首詞,體會、體會。
生:(讀全詞)
三、美讀全詞,想象畫面。
師:光讀懂還不夠,還要把這一首詞讀活了。讀得很美很美,古詩詞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咱們自己再來讀讀這首詞,看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師:大家再輕輕地讀讀詞,看看可以從哪些詞語當中讀懂這個“醉”字呢?
生:“溪亭日暮”。
師:看到“溪亭日暮”這個詞,你腦海當中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師:落日的余輝倒映在湖里,使我們想起怎樣的詩句來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師: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獎勵你讀一讀吧。把這么美的畫面通過朗誦表達出來。生朗讀。
師:你們看啊!
(老師邊播放日落美景邊描述:黃昏時分,太陽慢慢地從西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師:在這樣的時候、這樣的地方,詞人他們會在干什么?
師: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著喝著,就喝多了,就——醉了。
師:是啊,在這樣的地方,品著美酒、賞著美景、聞著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們一起讀一讀這兩句,讀出濃濃的醉意來。
師:這個“藕花深處”,讓我們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師:使你想起哪一句詩來了呢?咱們學過荷花吧,把優美的句子吟誦一句到兩句給大伙聽聽。
師:是啊,多美的荷葉荷花!但此時已是黃昏時分,一切都是朦朦朧朧的,“藕花深處”,那是一個清香流溢、色彩斑斕、幽靜而又神秘的世界。來到這樣的地方,詞人肯定更醉了。讀。
2、陶醉在美麗的意外中。
師:等他們驚醒過來的時候,他們是趕緊——讀下去
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師:讀這兩句啊,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師:從哪個詞語中聽出來的?
師:那場面多壯觀啊。看媒體:詞人她們笑啊叫啊,那聲音太響,太熱鬧了,只聽撲啦啦一聲,一河灘受驚的鷗鷺,一下子沖破夜幕飛向藍天!那場面壯觀嗎?!
師:你覺得這個“驚”,除了指白鷺受驚,還向我們傳遞了詞人當時怎樣的心情?
師:是啊,這可是意外的驚喜啊!所以是“鳥驚人也驚啊!”
師:那簡直是大自然的奇觀啊,這發生在一瞬間的大自然的奇觀,看得他們心都醉了!他們陶醉在這美麗的意外中。
師:再讀。
3、陶醉在美好的生活中。
師:詞人深深地醉了,她陶醉在(美酒、美景、美麗的意外中)。咱們再從文字背后找一找她深深陶醉的原因吧。
生:(學生讀李清照早期生活的資料。)
師:為什么這么開心?
生:因為李清照她年輕時候的生活非常優越,家庭幸福美滿。
師:是啊,年輕時的李清照一直陶醉在美好、幸福的生活里。
咱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跟詞人一起深深陶醉一次吧。(生齊讀,師生合作讀,生背誦。)
師:這樣難忘的郊游經歷她能忘得了嗎?
師:這樣身心釋放的快樂能忘得了嗎?
師:所以啊,她是牢牢地記得,經常地回憶啊,所以是“常記溪亭日暮”。
師:詞人因樂而酒,因酒而醉。那你覺得這個時候她喝的是什么酒啊?
4、一幅流動的畫
師:剛才我們邊讀邊想象,讀出了那么多美的畫面,有“溪亭日暮”,還有“藕花深處”,還有“一灘鷗鷺”。其實整首詞就是一幅流動的畫。你們看,因為是觀賞“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是誤入“藕花深處”,所以才會驚起“一灘鷗鷺”。來,一起讀整首詞。一邊讀一邊想像這幅活動的畫。
生:(讀全詩)。
師:聽你們讀得有滋有味的,老師也情不自禁地想來讀一讀,可以嗎?(師深情朗讀)
師:來咱們再來讀一讀,老師跟你們一起讀。
(師生齊讀)
四、“瘦”讀全詞,搜尋詞眼。
師:剛才我們在學古詩詞時掌握了一種本領,就是把詞“讀胖”,咱們還得學習另外一種本領,那就是要把詩或詞“讀瘦”。板:讀瘦。
師:同學們能不能把整首詞讀成一個字兒?看看整首詞是圍繞這首詞里面的哪一個字來寫的?
學生說字眼,說理由,并板書。
師:同學們品出了那么多的字,你看,不管“暮”也好,“記”也好,“醉”也好,還有“興”也好,老師認為都有道理,因為“暮”所以“興”,因為“興”所以“醉”,因為陶醉了,所以常常記得不能忘記啊,(師連線)。李清照留下來的詞并不多,但是“無一首不精,無一字不妙”,這里邊的33個字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地品味。
師:這次郊游的經歷使李清照深深地陶醉了(圈“醉”字),她陶醉在美景中,還陶醉在哪呢?
師:是的,詞人深深地陶醉了,讓我們也跟她一起深深地陶醉一次。讀出濃濃的醉意來好嗎?再讀這首詞。這回你能背下來的,咱們就背下來了。
生:(讀、背全詞。)
五、對照比讀,延伸課外。
師:請同學們再讀一首詞。
生:《如夢令》[ 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師:老師把兩首詞放一塊兒,你發現這兩首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師:同學們發現的就是《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的特點。字數、句式和韻律。這首詞咱們以后還有機會細細地品味。
師:古代的詞譜成曲可進行演唱,你們想不想聽一聽《如夢令》這首詞譜成曲子后,唱出來是什么感覺的?(放音樂)
師:有味道嗎?它是用昆曲來演唱的。有興趣可找一找別的譜成曲的詞來聽一聽。
如 夢 令 篇14
議:“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歌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其次認真思考了如何體現“減負增效”的課堂模式,并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教學李清照的《如夢令》時,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朗讀全詞,讀出節奏。
詩詞具有音律美,讀來抑揚頓挫。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等方式,以及朗讀的指導,使學生能讀出詞的節奏。
二、結合注解理解內容
古詩詞的教學,最忌逐句串講。由于這首詞的意思淺白,貼近生活,學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學生課前已經預習過,因此,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首先讓學生在注釋的幫助下,小組合作學習,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接著全班交流,請學生說說整首詞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讀懂了詞的內容,而作者卻只用33個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感悟古詩詞語言的凝練、含蓄。
三、展開想象體悟意境
別林斯基說過:“在詩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動力量,創造過程只有通過想象才能完成。”形象意境,領會詩情,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古詩詞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李清照的《如夢令》向我們展現了“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這一幅幅流動的畫。教學中,在學生熟讀詩文的基礎上,在古曲的縈繞中,讓學生展開想象,用耳聽、用嘴吟、用腦想、用心靈感受,不知不覺把自己帶入了特定的詞境中。此時學生眼前的畫面不單是視覺的畫面,而且也融合了他的感情和情緒,學生的腦海中增加了許多詩詞中并未提到的物象,如“一條清澈的河流在茵茵原野上流淌。黃昏時候,太陽慢慢地從山的`后邊落下去了,晚霞染紅了整個天空,遠處的山,近處的水,還有小亭子,都籠罩在晚霞的余暉當中。李清照時而倚亭而立,與朋友們把酒言歡;時而仰望著天,欣賞落日余暉;時而眺望河面,哼著小曲;……使我們想起這樣的詩句來‘一道殘陽撲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這樣的情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呀!這一切則能不讓學生沉醉?又怎能不讓李清照沉醉呢?這時,教者趁熱打鐵讓學生用筆描述下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并美美地讀一讀。讓語文能力的訓練扎扎實實地落實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中。
四、把握重點品味語言
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品讀,發現哪個詞最能概括表達詞的意境,并聯系詞的內容說出自己的體會。要求學生不僅要感悟哪個詞用得好,還要說明為什么好,具體表現在哪里。學生列舉了“醉”、“誤”、“深”、“驚”等詞語,我并沒有否定哪個詞不妥,而是讓學生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學生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個性化解讀。我肯定了大家說的都有道理,告訴學生李清照留下來的詞并不多,但是首首精,字字妙,這首《如夢令》里邊的33個字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地品味。
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基礎上,我再結合自身對文本解讀,引導緊扣詞眼,欣賞 “醉”字,分析詞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詞意的關聯,以及作者為何對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進而體會語言運用的精煉、巧妙,進一步感悟詞的意境、情感。像這樣憑借情境,讓學生咀嚼詩句、品味詩句的語言的豐富內涵和情味,學生就有了很具體的感受調適。此時鼓勵學生把這首詞背下來,于永正曾這樣說過:誰擁有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好的古詩文,好的現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記就不是學語文。
在這節課上,學生不僅能輕松愉快地學好這首詞,而且能通過朗讀、練寫、背誦等形式扎扎實實學語文,每一位學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 夢 令 篇15
一、話題引入,初讀感知。
師:今天盛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你們讀過詞嗎?
生:讀過。
師:讀過哪首詞?
生:《長相思》!
師:那你們能不能說說詞和詩有什么不一樣?
生:詩的話每一句的字數是一樣的,詞的字數不一樣。
師:對!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被稱為長短句。
師:你們學的《長相思》是不是句子有長有短?
生:是!
生:詞分上闕和下闕,詩是沒有分的。
師:對!有的分上闕和下闕了,有的也沒有分的。
生:《長相思》是詞牌名,它不是題目。
師:所以詞有詞牌名。你們還知道哪些詞的詞牌名?
生:“憶江南”。
生:“西江月”。
師:對,這些都叫做詞牌名,不是詞的題目。而且每一種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今天咱們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名就叫做——
生:如夢令。
師:想迫不及待地讀讀這首詞了吧?自己放聲朗讀,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通順、讀正確。
如夢令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生讀詞。
師:平時你們是不是喜歡大合唱?(笑)我可喜歡聽一個人讀。誰愿意一個人來讀一讀?
生(女)讀。
師:挺不錯的,特別是她把里邊的多音字讀準了。興:在這讀第四聲。表示興致、興趣。什么時候讀第一聲?
生:大興安嶺、興奮。
師:誰還愿意再來讀一讀,找個男孩子來讀一讀。
生(男)讀詞:
師:我覺得應該給他點掌聲,他已經注意了停頓,能讀出些詞的味道來了。好,看起來把這首詞讀通順、讀正確沒問題吧?
生:沒有問題!
師:咱們連起來讀一讀。
生:好!
生齊讀詞。
二、“胖”讀全詞,古文今譯。
師:光讀通讀順還不夠,咱們還要把它讀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釋的幫助下,讀懂詞的大概意思。
(學生默讀)
師:小聲地說一說,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邊上的同學商量商量。
師:咱們先來說一說。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
生:我先給大家解釋一下第一句“常記溪亭日暮。”就是李清照經常和她的朋友去溪邊的亭子里玩。
師:“暮”指的是——
生:就是說,李清照記得一次和她的朋友一起去溪邊的亭子里看落日美景。
師:哦,你這樣說咱們都聽明白了。
師:好,接著往下說,你還學懂哪一句了?
生:我知道第二句“沉醉不知歸路”的意思就是每天看到很晚,然后一直看到盡興還不回家。
師:你從哪個詞讀出來是“每天”?
生:是有一次。
師:是啊,作者就向我們記敘了一次郊游的經歷。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注釋中有。
師:哦,看來,看注釋也是一種很好的學詞方法。
師:那么這個“醉”指的是——
生:陶醉了。
師:盛老師在這兒給你們補充一個信息,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文人都喜歡喝酒。李白就被稱為——酒仙!一喝酒啊,詩興大發,酒助詩興,詩從酒出,所以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說法。李清照雖然是女子,但她也很喜歡喝酒,所以說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酒醉也好,陶醉也好,反正李清照是醉了。
生:我是說“誤入藕花深處”這句的意思就是說李清照他們乘著小舟,準備回家,但是他們不小心劃到了荷花池里。
生:他們就在荷花池里玩,然后他們驚起了一灘鷗鷺。
師:怎么會驚起一灘鷗鷺的?還有一句,誰來說?
生:因為他們玩得很開心,嘻嘻哈哈的,把那些鷗鷺全部都驚起,全部飛起來了。
師:“爭渡爭渡”就是?
生:他們在那里拼命劃船,拼命劃船,聲音很響,然后驚起了一灘鷗鷺。
師:好,挺不錯的,剛才,同學們不知不覺地,就把這首詞給讀胖了。板:“讀胖”。如果把我們剛才說的話,都寫下來,這篇文章長不長啊?
生:長!
師:但是你看這首詞,它只有多少字?
生:三十三!
師:是的,三十三個字就把這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
如 夢 令 篇16
教學目標:
1、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整體把握全詞的主旨。
2、反復誦讀,提高詩詞欣賞能力。
3、感悟詞人早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目標
1、教學難點:目標
2、教學方法:朗讀、研討。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釋題導入:
如夢令,詞牌名。原名“憶仙姿”,后改為“如夢令”。因唐莊宗《憶仙姿》詞中“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之句而得名。詞牌是詞的曲調名稱。
二、整體感知:
1、作者:李清照(約1084—約1155),號易安居士,是詩、詞、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長的,成就最高的還是詞。李清照經歷了南北分裂之亂,在南渡前后,她的詞風變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詞多描寫少女、少婦的閨中生活,如《如夢令》、《怨王孫》兩首詞,于輕快活潑的畫面中見作者開朗歡樂的心情和輕松悠閑的生活。南渡后,生活的苦難使她的詞風趨于含蓄深沉。《菩薩蠻》、《念奴嬌》、《聲聲慢》等詞表現了詞人長期流亡生活的感受。《永遇樂》在這類詞中為代表之作。李詞語言既淺顯自然,又新奇魂麗,富于表現力。她的詞用典不多,卻善于運用口語、市井俗語,使詞寫得明白而家常。李詞的音節和諧,流轉如珠,富有音樂美。
2、背景資料:這首詞是李清照早期的一篇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詞中刻畫了一個年輕女子愛花、惜花的細膩感情,創造了鮮明、優美的藝術形象。此詞寫惜春敏感心理,并無深意,全憑高超的表現技巧和優美的藝術形象取勝。
3、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三、細讀品味:
1、“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雖是一夜的濃睡,也沒有消盡昨晚盡情飲酒的醉意。寫出了一種無憂無慮的生活。
2、“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試問”表明女主人公明知故問,表現了女主人公活潑的性格;一個“卻”字,寫出了侍女的回答很不經意。一問一答,形式新穎別致,語言淺近自然,充滿情趣。
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知否?知否?”用疊句形式把女主人公的活潑多情表現了出來。“綠肥紅瘦”,采用借代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暮春風雨后花葉的神采——葉子更綠,花兒凋零。造語新奇,奇巧無比,實為千古絕唱。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詞中所表達的兩個人的不同心情?
明確:這首小令雖然只是寥寥三十三字,卻十分生動地表達了兩個人物的不同的心情。詞人妙用對話,頓使閨中情趣盎然:女主人公設問,懇切認真;待女回答,淡漠無情;女主人公再駁,凄婉癡絕。
五、教師小結: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詩中的主人雖是一夜的濃睡,也沒有消盡昨晚盡情飲酒的醉意。然而她卻有所關切,想到“昨夜雨疏風驟”,“試問卷簾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樣了?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這時她根據季節、根據經過一夜的“雨疏風驟”,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經驗,急切地更正:“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由此看出,女主人是多么關切她周圍美好的事物。
《如夢令》:寫一位貴族少女憐花惜春的感情,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關懷,曲折的反映出一種悠閑、淡雅的生活情趣。
六、布置作業: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七、板書設計:
如夢令
昨夜風起雨不急(風急)——無憂;飲酒過量晨醉意(酒醉)——無慮;關注海棠花兒落(問花)——情趣;綠肥紅瘦仆未知(肥瘦)——急切。
————積極向上、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