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羚羊木雕(精選14篇)
5羚羊木雕 篇1
張之路
“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
媽媽說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那是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給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
這會兒,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因為昨天我把它送給我的好朋友萬芳了。
“爸爸不是說給我了么?”我小聲地說。
“我知道給你了,可是現在它在哪兒?”媽媽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我發現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簡單。
“我把它收起來了。”
“放在哪兒了?拿來我看看。”媽媽好像看出我在撒謊。因為我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低著頭不敢看她。
“要說實話……是不是拿出去賣啦?”媽媽變得十分嚴厲。
“沒有賣……我送人了。”我覺得自己的聲音有些發抖。
“送給誰了?告訴我。”媽媽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給萬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那么貴重的東西怎么能隨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廣 “不!”我哭著喊了起來。
爸爸走了進來,聽媽媽講完事情的經過,他靜靜地點燃一支煙,慢慢地對我說:“小朋友之間不是不可以送東西,但是,要看什么樣的東西。這樣貴重的東西不像一塊點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張呢?”爸爸的聲音一直很平靜,不過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經給我了。”
“是的,這是爸爸給你的,可并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
我沒有理由了。我想到他們馬上會逼我去向萬芳要回羚羊,心里難過極了。他們不知道,萬芳是個多么仗義的好朋友。
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在一起。她學習很好,人一點
也不自私。我們倆形影不離,語文老師管我倆叫“合二而 上星期一次體育課,我們全班都穿上剛買的新運動
衣。跳完山羊,我們圍著小樹逮著玩。一不小心,我的褲子被樹權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我坐在樹底下偷偷地抹眼淚,又心疼褲子,又怕回家挨說。萬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邊一個勁地嘆氣。忽然,她跳起來拍著屁股說:“咱倆先換過來,我媽是高級裁縫,她能把褲子上的大口子縫得一點兒都看不出來。”
當時,我覺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褲子和萬芳換了。后來,我聽說為了這件事,她媽媽讓她對著墻站了一個鐘頭。
“為什么你不說褲子是我的?”
她嘿嘿地笑著:“我媽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會讓你媽知道。”
我要把褲子換過來。她卻滿不在乎地說:“算了吧,反正我已經站了一個鐘頭,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站兩個鐘頭……”直到現在,我身上還穿著她的運動褲。每次上體育課,看見她褲子上的那條長長的傷疤,我就覺得對不住她。
昨天,萬芳到我家來玩。我見她特別喜歡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來遞到她的手上說:“送給你,咱倆永遠是好朋友……永遠!”她也挺激動,從兜里掏出一把彎彎的小藏對送給我。
不知什么時候,奶奶站在門口。她一定想說什么,可是,她沒有說。這時,媽媽從柜子里拿出一鐵盒糖果對我說:“不是媽媽不懂道理,你把這盒糖送給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媽媽也舍不得送人啊!”我從媽媽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貴重。她和爸爸一起看著我,像是在等待著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了,眼淚順著我的臉頰流下來。屋子里靜極了。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媽媽一邊遞過糖盒一邊說:“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貴的木雕廣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開媽媽的糖盒,冒著雨飛快地跑出門去。
我手里摸著萬芳送給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說呢?她還會像以前一樣和我要好么?一定不會了。
我輕輕地敲了敲門。門開了,萬芳伸出頭來,一把拉了我進去。
“萬芳……”我站在過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傘,是不是挨揍了?”萬芳奇怪地看著我。
“沒有……”我慢慢從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還我……”我幾乎聽不見自己的聲音。
萬芳愣了~下,沒有接小刀,只是咬著嘴唇看著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說得好好的,你怎么能這樣呢廣 我努力不讓自己哭出來。這時,她的媽媽從屋里出來了。看見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們的樣子,立刻明白了:“萬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東西?”
萬芳看了我一眼,跑進屋去。過了一會兒,她拿著那只羚羊出來了。她媽媽接過來一看說:“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這么貴重的東西呢!”她把羚羊遞到我的手上,“好好拿著,別難受,看我呆會兒揍她!”
我把小刀遞到她的手上說:“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當我抬起頭來的時候,萬芳已經不見了,她不會再跟我好了…… 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忽然,我聽見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過頭,只見萬芳跑了過來。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說:“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這能全怪我嗎?
5羚羊木雕 篇2
沂南楊坡中學 高興華
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2. 學習并運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
3. 聯系生活實際,學會與父母勾通。
教學重點、難點
1.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 聯系實際,談談如何與父母交流思想。
本文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可采用討論以至辯論的方法來拓展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看法。讓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找到正確的方向,學會與別人交流,特別是與父母的勾通。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見教學目標 1.2.3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新課
漸漸地我們都長大了,對許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對學習、對友情、你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有時可能與父母發生沖突,由于他們是大人,所以你只能委曲求全,你免不了傷心、落淚。那么如何與父母交流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一課或許對你有一定的啟發。
二、 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 默讀準備:查工具書,識字寫字
抹(mò) 攥(zuàn) 逮(dǎi,不念dài)
怦怦(pēngpēng) 樹杈(chà) 寒顫(zhàn)
2. 默讀。
3. 暢談讀后感(在這個環節同學們暢所欲言,可能談出了許多不同的觀點。)
4. 再默讀課文:(看同學的觀點哪一種更符合作品內容,體會并評價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 分角色朗讀課文
1. 各自練讀
2. 分好角色
媽媽 故事敘述者 我 爸爸 奶奶 萬芳 萬芳媽媽
3. 分角色朗讀
四、 課文研讀
1. 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全班交流。如果學生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2. 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你的看法是怎樣的?
(作者是同情“我”的。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女兒,可見對女兒的寵愛。父母寵愛女兒,可是絲毫不尊重女兒所珍視的友情。“我”本來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貴重,以為既然是爸爸送給自己的,自己當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最好的朋友,可見她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貶的思想傾向是很明顯的。傾向表現得最明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女兒說明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媽媽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友誼,立逼女兒去要回來,語氣的“堅定”,正是固執生硬的表現。另一處是爸爸的話:“是的,這是爸爸送給你的,可并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這個話有點自相矛盾,實質上是批評了“爸爸”的不是。再從對話時的神態、語氣、心理描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邊,是“突然問”“目光緊緊地盯著”“十分嚴厲”“堅定地說”“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邊,是“心怦怦地跳了起來”“小聲地說”“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低著頭不敢看、她”“聲音有些發抖”“哭著喊了起來”“心里難過極了”。可見父母為了木雕怎樣傷害了孩子的心。)
3. 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例如,“爸爸”送羚羊木雕給孩子的時候,應該介紹一點有關這件工藝品的知識,讓孩子知道它的貴重,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間送東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見。如果像課文寫的那樣,已經成為既成事實,處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轉一些,要注意保護小朋友之間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萬芳媽媽暗示一下,萬芳媽媽也不是貪占便宜的人,不會同意自己孩子收受這么貴重的東西的,重要的倒是叫萬芳媽媽不要責怪孩子。)
五、 課文小結
總起來說,課文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心靈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后心里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愿。“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她反悔,使她失去一個最好的朋友,她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卻是重財輕義。他們對子女的態度,走了兩個極端,“爸爸”舍得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可是使孩子最傷心的也是他們。他們并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同時作為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多商量,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第二課時
一、 回顧第一課時的內容
二、 安排辯論
分甲、乙、丙三個小組,甲方代表父母,乙方代表“我”,丙方代表萬芳,就一場家庭矛盾沖突的是非展開辯論,要注意擺事實講道理,并根據自己所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說話的分寸。(30分鐘)
三、 教師小結
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推而廣之,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
22 羚羊木雕(b)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2.學習并運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
3.聯系生活實際,學會與父母勾通。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2.聯系實際,談談如何與父母交流思想。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要點:見教學目標 1.2.3
一、查字典比賽(5分鐘)。
用《新華字典》查下邊加橫線的字,注上音,并注明字典頁數。
犄角( )(第 頁) 怦怦( )(第 頁) 逮著玩( )(第 頁)
樹杈( )(第 頁) 臉頰( )(第 頁) 攥著( )(第 頁)
寒顫( )(第 頁) 媽媽變得十分嚴厲( )(第 頁)
你還得站兩個鐘頭( )(第 頁)
說明:有條件的,最好使用投影幻燈。每個同學把自己查的結果寫在投影膠片或玻上。每組可推選一名代表,在投影器上展示他查的結果,然后全班評議,根據正確率評出前三名。
二、寫字詞訓練。
輕聲讀課文,在不認識或讀不準的字詞下面畫上橫線,寫幾遍。
1. 要做到課文所字詞會讀會寫。
2. 兩人一組,互相聽寫。
3. 教師抽查若干字詞,全班聽寫。
三、用普通話正確、清楚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停頓恰當;吐字清楚,音量適當,速度合宜。
四、討論下列問題。怎么想的就怎么說,要有理有據,有點分析。
1.爸爸送“我”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給了好朋友。作者對“我”這樣做抱什么態度?舉文中一兩處描寫為例說明。
(對“我”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描寫中,流露出作者的理解與同情。)
2.爸爸、媽媽堅持讓我要回羚羊木雕,作者對他們這種做法抱什么態度?舉文中一兩處描寫為例說明。
(寫父母態度嚴厲,毫無商量余地;寫“我”內心受到的打擊與傷害,都流露出作者對這二位家長持批判的態度。)
3.你是怎樣認識圍繞羚羊木雕發生的這場矛盾的?
說明:要允許并鼓勵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的見解。評價學生發言,主要看是否有理有據,是否有點分析。
4.你遇到過類似的事情嗎?是怎樣處理的?
思考幾分鐘,打好“腹稿”,然后說說你遇到的事情和處理過程,敘述中要表達出你的態度和認識。
作者郵箱:
5羚羊木雕 篇3
○教學目標
① 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② 聯系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
① 課前請同學們在練筆里寫寫自己進入中學后在家庭中的變化,準備在班里交流。
② 課前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師
① 查閱指導朗讀的資料,教師參與分角色朗讀。
②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本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結構精致,布局巧妙,情節發展曲折,矛盾環環相扣。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符合人物個性。設計時只能有所取舍,把更大的自由、發現的快樂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聯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去體驗人物思想感情,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從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沖突,使自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同學們進入中學已半個學期了,如春天的小樹在慢慢長大,有的同學在練筆這樣寫:
(大屏幕投影出示,請作者讀一讀)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說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么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里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初一10班 于雙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發育,長大。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初一10班 江穎楠
(過渡)是的,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于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
教師板書課題及學習目標
檢查預習
初步感知課文
① 文中寫了一只什么樣的木雕?圍繞它發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② 你認為這篇文章寫得怎樣?
要感知課文內容,就要朗讀,朗讀有助于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自由回答問題并明確上述問題。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沖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后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精讀賞析
師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后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組:
① 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② 文章結構順序能否調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里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里有興趣哪里就有發現、有感悟,進而有創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結構順序
調整后不好。在敘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敘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起伏跌宕。
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① 如果你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會怎樣處理?
② 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沖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教師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盡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沖突。
作業
① 與父母一起讀這篇課文并討論。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一生。
② 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課文續寫。
小結
教學形式活潑能抓住學生的特點,教學效果較好。最初的設計是讓學生快速默讀,然后集中討論我與父母沖突中人物的個性化語言。雖然學生也是積極參與討論,但感覺他們與作品好像隔了一層紙,對人物感情的把握仍不透徹。改為全文分角色朗讀之后,不僅是朗讀的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投入到文學的魅力中。因為朗讀是化無聲的書面文學為有聲語言,能幫助學生深刻地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從而打動學生的情感,還可以進行語言訓練。作品讀得越好,學生就越能理解文學形象并受它感染。在朗讀時,教師主動參與,讀“媽媽”這個角色。讀完后全班評議朗讀者是否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心理。隨著討論的進行,同學們發言越來越積極,所有的同學都投入了這場家庭糾紛。“我”的委屈傷心;爸爸的圓滑世故;媽媽的著急嚴厲等等都在評議和爭論中發現、理解、把握。從中我也深刻體會到,語文課一定要多讓學生讀,絕不能用教師的講、大量的練、漫天的問代替學生的讀、學生的感、學生的思!
點評
這堂課鮮明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整個教學流程從“初步感知”到“精讀賞析”,最后結合學生生活“體驗反思”,給人以非常嚴謹的感覺。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既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讓學生緊密聯系自己的生活去體驗、發現。教學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相輔相成,教師還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主動參與到分角色朗讀課文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使學生從中感悟生活,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另外,教師較好地把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的教學媒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優化了教學過程 ,優化了教學的時間結構,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5羚羊木雕 篇4
青島 宋曉渝 邵長喜
○教學目標
① 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② 聯系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
① 課前請同學們在練筆里寫寫自己進入中學后在家庭中的變化,準備在班里交流。
② 課前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師
① 查閱指導朗讀的資料,教師參與分角色朗讀。
②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本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結構精致,布局巧妙,情節發展曲折,矛盾環環相扣。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符合人物個性。設計時只能有所取舍,把更大的自由、發現的快樂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聯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去體驗人物思想感情,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從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沖突,使自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同學們進入中學已半個學期了,如春天的小樹在慢慢長大,有的同學在練筆這樣寫:
(大屏幕投影出示,請作者讀一讀)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說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么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里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初一10班 于雙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發育,長大。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初一10班 江穎楠
(過渡)是的,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于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
教師板書課題及學習目標
檢查預習
初步感知課文
① 文中寫了一只什么樣的木雕?圍繞它發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② 你認為這篇文章寫得怎樣?
要感知課文內容,就要朗讀,朗讀有助于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自由回答問題并明確上述問題。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
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沖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后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精讀賞析
師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后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組:
① 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② 文章結構順序能否調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里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里有興趣哪里就有發現、有感悟,進而有創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結構順序
調整后不好。在敘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敘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起伏跌宕。
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① 如果你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會怎樣處理?
② 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沖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教師這時要因勢利導,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盡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沖突。
作業
① 與父母一起讀這篇課文并討論。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一生。
② 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課文續寫。
小結
教學形式活潑能抓住學生的特點,教學效果較好。最初的設計是讓學生快速默讀,然后集中討論我與父母沖突中人物的個性化語言。雖然學生也是積極參與討論,但感覺他們與作品好像隔了一層紙,對人物感情的把握仍不透徹。改為全文分角色朗讀之后,不僅是朗讀的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投入到文學的魅力中。因為朗讀是化無聲的書面文學為有聲語言,能幫助學生深刻地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從而打動學生的情感,還可以進行語言訓練。作品讀得越好,學生就越能理解文學形象并受它感染。在朗讀時,教師主動參與,讀“媽媽”這個角色。讀完后全班評議朗讀者是否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心理。隨著討論的進行,同學們發言越來越積極,所有的同學都投入了這場家庭糾紛。“我”的委屈傷心;爸爸的圓滑世故;媽媽的著急嚴厲等等都在評議和爭論中發現、理解、把握。從中我也深刻體會到,語文課一定要多讓學生讀,絕不能用教師的講、大量的練、漫天的問代替學生的讀、學生的感、學生的思!
點 評
這堂課鮮明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整個教學流程從“初步感知”到“精讀賞析”,最后結合學生生活“體驗反思”,給人以非常嚴謹的感覺。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既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讓學生緊密聯系自己的生活去體驗、發現。教學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相輔相成,教師還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主動參與到分角色朗讀課文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使學生從中感悟生活,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另外,教師較好地把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的教學媒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優化了教學過程 ,優化了教學的時間結構,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5羚羊木雕 篇5
○教學目標
① 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② 聯系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課前準備
學生
① 課前請同學們在練筆里寫寫自己進入中學后在家庭中的變化,準備在班里交流。
② 課前自讀課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
教師
① 查閱指導朗讀的資料,教師參與分角色朗讀。
② 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
本文所寫家庭故事貼近學生生活,結構精致,布局巧妙,情節發展曲折,矛盾環環相扣。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符合人物個性。設計時只能有所取舍,把更大的自由、發現的快樂給學生,讓他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聯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長經驗去體驗人物思想感情,從而欣賞課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認識,從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沖突,使自己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學設計
導入 新課
同學們進入中學已半個學期了,如春天的小樹在慢慢長大,有的同學在練筆這樣寫:
(大屏幕投影出示,請作者讀一讀)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如果說一個人的歷史要用筆來寫的話,那么現在應該是我們從父母手里接過筆自己寫的時候了。”
——初一10班 于雙
“在不知不覺中,我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會聽話的小朋友了。在我腦海的深處,有一顆叛逆的種子在發育,長大。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
——初一10班 江穎楠
(過渡)是的,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于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
教師板書課題及學習目標
檢查預習
初步感知課文
① 文中寫了一只什么樣的木雕?圍繞它發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② 你認為這篇文章寫得怎樣?
要感知課文內容,就要朗讀,朗讀有助于體會。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學生四人小組討論,自由回答問題并明確上述問題。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對文章的初步感受。教師鼓勵學生對課文有主動的、獨特的感受,隨時加以肯定。
[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這篇文章把孩子與父母的矛盾沖突展示在我們面前,矛盾尖銳集中。文章一開頭氣氛就很緊張,緊緊抓住了我們的注意力,媽媽、爸爸、奶奶先后出場,人物的語言很有特色。這樣巧妙的情節,精彩的語言,同學們一定要精讀揣摩。
精讀賞析
師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請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聽讀后進行評價。
教師用大屏幕投影問題組:
① 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② 文章結構順序能否調整
(過渡)從大家的掌聲和眼神里可以看出,同學們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哪里有興趣哪里就有發現、有感悟,進而有創作。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討論。
全班討論對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學補充或糾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
分別對“我”、“媽媽”、“爸爸”、“奶奶”、“萬芳”的語言進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結構順序
調整后不好。在敘述這場家庭糾紛的時候插敘了我和萬芳的友誼。這樣寫是對故事情節作必要的交待,能夠吸引人,使故事懸念迭起,情節起伏跌宕。
體驗反思
(過渡):同學們在悄悄地長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也許是“剪不斷,理還亂”,也許是唱出和諧的主旋律。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
① 如果你遇到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會怎樣處理?
② 學習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
學生處理矛盾的方法有差異:有的學生非常沖動,甚至以離家出走解決問題;有的則非常理智地考慮如何避免這樣的矛盾出現。教師這時要因勢利導,羚羊木雕就像一架天平,衡量了在不同人心中金錢和友誼的分量。如果在生活中,學會溝通,讓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這樣就能盡量避免出現文中的矛盾沖突。
作業
① 與父母一起讀這篇課文并討論。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快樂生活一生。
② 想像“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課文續寫。
小結
教學形式活潑能抓住學生的特點,教學效果較好。最初的設計是讓學生快速默讀,然后集中討論我與父母沖突中人物的個性化語言。雖然學生也是積極參與討論,但感覺他們與作品好像隔了一層紙,對人物感情的把握仍不透徹。改為全文分角色朗讀之后,不僅是朗讀的學生,所有的學生都投入到文學的魅力中。因為朗讀是化無聲的書面文學為有聲語言,能幫助學生深刻地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從而打動學生的情感,還可以進行語言訓練。作品讀得越好,學生就越能理解文學形象并受它感染。在朗讀時,教師主動參與,讀“媽媽”這個角色。讀完后全班評議朗讀者是否把握了人物的性格心理。隨著討論的進行,同學們發言越來越積極,所有的同學都投入了這場家庭糾紛。“我”的委屈傷心;爸爸的圓滑世故;媽媽的著急嚴厲等等都在評議和爭論中發現、理解、把握。從中我也深刻體會到,語文課一定要多讓學生讀,絕不能用教師的講、大量的練、漫天的問代替學生的讀、學生的感、學生的思!
點 評
這堂課鮮明地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整個教學流程從“初步感知”到“精讀賞析”,最后結合學生生活“體驗反思”,給人以非常嚴謹的感覺。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既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讓學生緊密聯系自己的生活去體驗、發現。教學中,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相輔相成,教師還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主動參與到分角色朗讀課文中,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使學生從中感悟生活,得到有益的人生啟示。另外,教師較好地把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的教學媒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優化了教學過程 ,優化了教學的時間結構,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5羚羊木雕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下列詞語:
噩耗 晴天霹靂 慟哭 支離破碎 小心翼翼
恍惚 踽踽獨行 玲瓏 突如其來 變化無常
2.關于觀察與思考
觀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重要方法。培養觀察能力是培養語文能力的基本一環。閱讀時,要靠平時觀察生活的體驗去理解作品內容;寫作時,"第一須觀察",是從生活中獲取材料。
思考是對觀察對象(人物、景物、事物、環境等)進行分析研究的思維和規律。
觀察和思考必須結合起來,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事物,發現其中的含義和規律。
3.關于文章的結構
文章的結構,是文章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外部形式的統一。結構的基本內容包括:層次和段落、過度和照應、開頭和結尾。一般我們主要分析層次和段落,便于我們把握文章的內容。
能力目標:
1.從表情達意和文章結構兩個方面去理解"金盒子"在文中的作用。
2.分析文章所表現的兄妹情與姐弟情在內涵和寫法上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3.學習本文用樸素的語言表達真摯的情感的寫法。
情感目標:感受文章所抒發的手足深情。
教學建議
一、文章主旨:
本文以時間為序,以金盒子為線索,用樸素、平實的文字記敘了金盒子從最初的玩具箱變為寂寞的良伴,最后竟變為紀念的信物的過程,充分表達了兄妹姐弟的關愛、理解,滲透了難以割舍的手足深情。
二、文章思路
文章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8)寫金盒子的來歷和我哥哥與金盒子的不解之緣以及哥哥去世后金盒子對我的重要意義。
第二部分(9-13)寫弟弟、金盒子與我的故事。
第三部分(10-11)寫哥哥、弟弟、雙親去世后,金盒子對我的重要意義。
三、寫作特點
1.結構嚴謹、周密,層次清晰,首尾呼應。
文章以金盒子為敘事線索構思謀篇。這條線索貫穿全文,首尾呼應,渾然一體,表現出手足深情的深刻主題。文章又以時間的發展為順序,用一連串的表示時間的狀語,寫出了作者在不同年齡的情感體驗,思路十分清晰。
2.文筆自然開朗,平淡簡約。
本文語言質樸、平淡,沒有雕琢痕跡,卻在看似拉家常的娓娓言談中透露出一份真情實感。全文以第一人稱的形式記錄了發自內心的真情獨白,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四、課文教讀方法建議
這篇文章細膩感人,不要當作一般的記敘文教讀,也不要從記敘文"六要素"入手,而應當反復默讀,從整體上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力求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閱讀時,可引導學生參照如下的步驟進行:
1.先瀏覽一遍,只求粗知,不求甚解。
2.再讀一遍,了解故事的梗概,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知道作者在文中寫了哪幾件事。
3.讀第三遍時,注意文中的幾件事是怎樣貫穿起來的。找出與金盒子相關的描述,并進行分類:哪些是敘事的,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寫高興的事情的,哪些是寫哀傷的事情的;哪些是記實,哪些是回憶。進而,理解金盒子在文中主要起的作用。
4.在仔細體味的基礎上,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思考被感動的原因,分析語言的表達效果。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
1.學習"金線串珠"的寫作手法。
2.品味質樸平淡而感情至深的語言。
難點:
對文章的主題的深入理解
本文對骨肉親情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既寫了兄妹情,又寫了姐弟情,還寫了父女、母女情;既寫了日常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樂融融的親情,又寫了遭受巨大不幸時的悲痛。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寫兄妹情,后半部分主要寫姐弟情。"我"由于身份的變化而有不同的經歷和情緒。而這一切都與金盒子密切相關。對父女情母女情的描述貫穿始終,與兄妹情、姐弟情相交織,使家庭親情表現得更為濃烈、深厚。
教學過程:
1.先瀏覽一遍,只求粗知,不求甚解。這一遍瀏覽還應當疏通字句,解決詞語障礙。
2.再讀一遍,了解故事的梗概,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知道作者在文中寫了哪幾件事。
這一遍閱讀時,教師應當督促學生圈點批注,在文章字里行間做記號,注明所發生的事件或關鍵句子。
3.讀第三遍時,注意文中的幾件事是怎樣貫穿起來的。找出與金盒子相關的描述,并進行分類:哪些是敘事的,哪些是抒情的;哪些是寫高興的事情的,哪些是寫哀傷的事情的;哪些是記實,哪些是回憶。進而理解金盒子在文中主要起的作用。
4.在全班進行交流閱讀的成果,討論明確以上過程中布置的的思考題。
明確:"金盒子"在文章中,不僅是敘事的線索,而且還是抒情的依托。年幼時,金盒子是"我"和哥哥的寶物,是樂趣的所在,是不可分離的"良伴",還是"我"與弟弟爭搶的"玩具"。哥哥、弟弟去世之后,金盒子里裝載著太多的回憶和思念。它"不僅是一種紀念,而且是骨肉情愛之所系"。它由"寂寞中的良伴",變成"逗人傷感的東西"。"我"可以對它傾吐滿心的憂傷委屈,可以捧著它"盡情一哭"。隨著人事的突然變化,"我"對金盒子的感情也波瀾起伏。睹物思人,百感交集;痛悼之心,與日俱增。金盒子的故事,見證了主人公的心路歷程,架構了一篇催人淚下的美文。
5.在仔細體味的基礎上,請學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動的句子,思考被感動的原因,分析語言的表達效果,在全班交流。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個人情感的體驗,傾聽學生發言,及時激勵評價,對體會深入、有質量的發言要大力表揚。
手段:
反復默讀與討論相結合
設計思想:
新課標指出:"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板書設計:
5羚羊木雕 篇7
課題: 課型:新 授 課時安排:2課時 主備人:鄧艷平 審核人:胡松
學習目標: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2.誦讀品味語言,揣摩分析人物。
3.體會濃濃親情,珍惜真誠無私的友情。懂得尊重他人,能坦誠與父母溝通。
學習重點:誦讀品味語言,揣摩分析人物。
學習難點:辨明是非,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學生自學
一、朗讀課文,注意標畫、識記文章中的重要字詞。
二、讀熟課文,能夠有感情的朗讀,注意語速平緩、口齒清楚,注意不同人物的語氣語調。
三、再讀課文,能夠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語言方面的特點。
自學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所給拼音寫漢字
怦怦( ) 逮著玩( ) 攥著( ) 樹杈( ) 寒顫( ) 藏刀( )
傷bā( ) wǎn( )回 臉jiá( ) 挨zòu( ) jī( )角
3、聯系課文指出下列加點詞語的含義
(1) 萬芳是個多么仗義的好朋友。
(2) 我們倆形影不離,語文老師管我倆叫“合二而一”。
(3) 當時,我覺得自己得救了。
(4)看見她褲子上那條長長的傷疤,我就覺得對不住她。
4、記敘文的敘述順序有 、 、 ,本文運用了 順序.
二、每個小組兩名學生范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圈畫錯誤并積極發表意見。
三、用自己的話復述文章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課堂導學
1、故事圍繞“羚羊木雕”展開,按情節發展來講,我們可以用詢問木雕、贈送木雕、索回木雕加以概括。羚羊木雕對于爸媽來說,究竟有何重大價值呢?下面,請同學們閱讀第1至15自然段,在文中找出一個最能體現羚羊木雕價值的二字詞,并做上記號
2、析“貴重”一詞的含義
①你 為什么找這個詞來說明羚羊木雕的價值?文中哪些語句可以說明它的貴重呢?父母的哪些行為說明此物貴重?
②如此貴重的羚羊木雕,爸爸把它送給了我,這說明了什么?
3、我為什么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文章第16至23自然段,在文中找出能解釋我這一行為的句子
4、在爸媽的眼里,羚羊木雕是親情的見證;在“我”的眼里,羚羊木雕與小藏刀一樣是友誼的見證。這時,爸媽逼你把已經送給朋友的羚羊木雕從朋友那里要回來,你會怎么做呢?(請學生發表意見)文中的我是如何做的?(自讀課文24、25自然段,用波浪線勾劃相 應內容,師生分析)
5、學生帶著問題默讀第26至37自然段,思考:
①我去萬芳家要羚羊木雕時,有怎樣的擔心?
②這種擔心應驗了沒有?
③我為什么再一次流淚了?這次流淚與第24自然段中我的流淚原因有什么不同?
6、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我對朋友反悔了,我成了世界上最傷心的人。造成這一后果的直 接原因是什么呢 ?這能不能怪我?誰還應負一定的責任?(分組討論并進行課堂辯論)
課堂練習閱讀24到26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第一節中媽媽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2.劃線句子是奶奶的話,你同意奶奶的觀點嗎?為什么?
3.從描寫方法角度看第二、三節 和 。表現出了我的 。
4.分析文章中奶奶這個形象所起的作用。
5.第一節中寫奶奶“一定想說什么,可是,她沒有說”,此情此景,奶奶會說些什么呢?為什么又沒有說?
拓展提升 母親不是圣人
前年母親生日那天,我買了一件很普通的衣服,又封了一個50塊錢的紅包,騎自行車回去送給母親。母親連看也不看,就把紅包放進口袋,把衣服話桌上,不冷不熱地叫我:“坐吧。”我蹬自行車出了一身汗,又累又渴,就去倒茶喝。
正喝著茶,就聽見外面有小轎車的聲音,那是大姐回來了。母親好像聽到命令一樣,立刻迎出門去,守在小車旁邊。大姐一下車,母親就滿臉笑容地請她進屋,問她累不累。大姐說:“媽,我不累。”大姐坐小車回來,怎么會累呢?真正累的是我,應該問我累不累才對,可是母親卻沒問我。
大姐也給母親買了一件衣服,又漂亮又貴重。我在商場里見過,最少要1000元,比我送給母親的那件貴十倍。大姐也給了母親一個紅包,比我的大得多。母親雙手捧起大姐送的衣服,小心翼翼地擺在桌上最顯眼的位置,再把那個大紅包放在衣服上,讓眾人欣賞。母親親手給大姐倒了一杯茶說:“坐下喝茶。”
母親對大姐的親熱,刺痛了我的心。我難受極了,一頭扎進廚房拼命干活,油煙嗆得我流下淚來。
第二年,母親生日時我不再回去,只托哥哥帶了一點禮物給母親了事。
明天又是母親的生日,我依舊買了點禮物,托哥哥帶給母親。可是哥哥卻不干,說:“去年媽生日你沒回去已經不好了。明天你再不回去,大家還以為你對媽有意見呢。”我說:“我就是對媽有意見,她對大姐好,對我不好。大姐錢多,能討媽的歡心;我錢少,討媽嫌。”哥哥說:“不會吧,媽不是那種人。”我委屈地說:“你沒嘗那滋味,當然不知道。大姐回去,媽每次都到門外迎接;我回去,媽幾時出門看過一眼?我窮,沒法跟大姐比,但我 還有一點自尊心。你不幫我帶東西給媽,我另找人帶。”我一氣之下,便把東西拿回了家。
我剛回到家一會兒,哥哥就追來了。他買了很多東西送給我,比我買給母親的還多。我說:“你買這么多東西干什么?”哥哥不說話,放下東西,拿起我給母親的禮物就走。我送哥哥出門,一直送到樓下的馬路邊,哥哥這才說:“以前我來你這里,你最多送我到門口。這回破例送我到馬路邊,是不是因為我這回買的東西多?”我生氣地說:“哥,你把我當什么人 了?”哥哥說:“我把你當平凡 人。平凡人會受名利影響,抽到大獎會高興,丟失錢財會傷心。我這次送給你的東西多,你就陪我多走幾步路,這很正常。平凡的母親也會受名利影響,哪個女兒給她東西多,她就會親熱一點;哪個女兒給她東西少,她就沒那么親熱。我知道,你希望媽對你和大姐一樣親熱,可那要不受名利影響的圣做得到。我聽說,那種首先高深的圣人,要五百年才出一個。我們的媽不是圣人,但她確實是個好母親,你給她買的衣服,她一直穿在身上,袖口磨破了都舍不得丟。媽并沒有嫌棄你。”
我的淚水無聲地流了出來,我哽咽著說:“哥,別說了。我明天回去看媽。”
回去后,母親依然對大姐很親熱,對我沒那么親熱。但我不再怪怨母親。因為我知道,母親不是圣人,我們都不是圣人。
1、 讀了文章后,你覺得文中的母 親為什么不是圣人?
2、 第二年母親過生日時,“我”并不是抽不開身,理應去為 母親祝壽,但我 為什么不再回去?
3、 哥哥勸“我”去給母親過生日時,買那么多東西送給“我”干什么?
4、“我難受極了,一頭扎進廚房拼命地干活,油嗆得我流下了眼淚”,這眼淚只是油煙嗆得嗎?你認為呢?“我的眼淚無聲地流了出來 ”,這又是怎樣的淚水?
5、生活中,如果你的母親也像文中對待作者那樣對待你,你該怎么辦?
① 明確:1、質地好(黑色硬木雕成),產 地遠(來自非洲),貴重(不像一塊點心一盒糖)等 2、媽媽、爸爸的語言、動作等
②明確:說明爸媽是愛我的,羚羊木雕是爸媽愛我的見證,他們希望我能好好珍惜他們對我的愛。
明確:羚羊木雕是“我”與萬芳友誼的見證,我們彼此交換見證友誼的禮物是想讓友誼長存…
5羚羊木雕 篇8
○教學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② 學習并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① 預習課文,查工具書識字寫字。
② 朗讀課文,讀好自己喜歡的角色。
③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你是怎樣處理的?準備好說給大家聽聽。
教師
① 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課前給予朗讀指導。(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 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由于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里。
○教學設計
導入
剛剛升人中學的你,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對學習,對友情,你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這節課學習的《羚羊木雕》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
(大屏幕投影出示)
[教學目標 ]
①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② 學習并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學生齊讀或教師提示)
[檢查預習](讀、寫)
整體感知
大屏幕投影問題:
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么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場矛盾沖突中,究竟誰是誰非?要談出自己的看法,還要再讀課文研討。
美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于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讀,請分配到角色的同學到前面來,可以邊讀邊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
大屏幕投影評價標準:
重音 語氣 語速
[教師導學]
學生評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媽媽的神態:緊緊地盯著 孩了的神態:低著頭不敢看
十分嚴厲 一動不動
語氣{咄咄咄逼人 語氣{聲音有些發抖
堅定 哭著喊了起來
[教師小結]
媽媽的神態、語氣表現她固執、生硬的態度,爸爸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探究(自主合作)
大屏幕投影問題:
① 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② 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怎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③ 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全班交流。如果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過渡)生活中,同學們也可能碰到過這一類的事情,你是怎樣處理的?把你的好辦法與大家交流一下。
反思
學生把課前準備的材料在小組里交流,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既展開求異思維,又是合作學習。
小結
《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由此而起沖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于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5羚羊木雕 篇9
(2002-11-22 12:16:04)
山西 梁秋娥
師:同學們,這里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堆金錢,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么好呢?
生:窮朋友。
師:為什么這樣選擇?
生: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
師:沒有人認為金錢貴重,金錢萬能嗎?
生:(搖頭)
師:的確。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的這種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
5羚羊木雕 篇10
教學目的:
一、理解課文的結構和中心意思。
二、指導朗讀、提高朗讀能力。
三、掌握文中多音字和異讀字的讀音和意義。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結構和中心意思。
2.提高學生朗讀能力。
教學難點 :
理解課文中心意思。
教學方法:指導自讀。
教具:小黑板
教時:1教時
教學過程
一、正音釋義(出示小黑板)
jī
犄角:文中不是指牛羊等獸類的角,而指桌子的一角。
pēng
怦怦:心跳的聲音。
dǎi
逮著玩:捕捉。(dài)捕:捉拿(罪犯)
chà
樹杈:植物的分枝(chā)子:長柄一端有兩個以上長齒的農具。
zhàn
寒顫:發攔。(chàn)抖:顫動、發抖。
二、范讀課文,要求了解課文內容。
分段。
通過討論,全文可以分為四部分:
(一)查問木雕
(二)贈送木雕
(三)取回木雕
(四)永遠友好。
三、朗讀課文。
分四名學生輪讀,要求注意不同人物的語氣。讀后評議。
四、討論課文的中心意思,啟發提問:
1.課文中寫了哪些人?給你印象最深的最誰?為什么?
媽媽——嚴厲
爸爸——沉著
奶奶——慈愛
萬芳媽媽——直爽
萬芳的精神風貌,主要是通過換破褲子的情節表現出來的,這一部分她講了一三句話(找出來),這些語言、動作和神態說明了什么?(“多么仗義”,“一些也不自私”。)后來,在“我”去取回羚羊的時候,萬芳先是感到奇怪,意外,接著感到不解,但還是把羚羊拿走了。最后,當我以為“她不會再跟我好了”,無精打采地往回走時,萬芳卻喊著追了上來,“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說:‘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短短一句話,說明她不僅很快地理解了“我”的處境,而且用行動來表示對友誼的真誠,反映出了她崇高的思想境界。
文中的“我”處在矛盾的焦點之中,心情十分復雜。在對媽媽的查問,開始時想瞞,后來不得不說出實情,當爸爸媽媽都要“我”去取回羚羊時,起先想頂一下,后來又不得不違心地去取回木雕。到了萬芳家,“站在過道里不肯再往前走”,說話“幾乎聽不見自己的聲音”,“垂下眼睛不敢看她”。這些動作神態,恰如其分地寫出了“我”無奈而傷心的心情。
2.由此可見,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有人說,這篇文章主要是寫爸媽怎樣逼“我”取回已經送給好朋友的木雕。使“我”變成“世界上最傷心的人”;有的人說,這篇文章主要寫“我”和萬芳倆深厚而牢固的友情。你同意哪一種說法,說明理由。
五、分角色朗讀
六、問題討論
1.爸爸把貴重的羚羊送給了“我”,“我”把羚羊轉送給好朋友,這樣可以嗎?為什么?
2.爸爸媽媽執意讓“我”取回羚羊,奶奶卻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你同意誰的觀點,為什么?
3.“我對朋友后悔了”“可是,這能全怪我嗎?”你怎樣理解這兩句話的含義?
七、語言訓練
復述課文。
作業 :給小黑板上的字注意,并解釋詞語。
預習:
1.你讀過朱自清的文章嗎?知到哪些?
2.從預習提示第2段,你能了解哪些內容?
5羚羊木雕 篇11
一、教學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② 學習并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課前準備
學生
① 預習課文,查工具書識字寫字。
② 朗讀課文,讀好自己喜歡的角色。
③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你是怎樣處理的?準備好說給大家聽聽。
教師
① 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課前給予朗讀指導。(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 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由于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里。
二、教學設計
1、導入
剛剛升人中學的你,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對學習,對友情,你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這節課學習的《羚羊木雕》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2、出示學習目標
(大屏幕投影出示)
[教學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② 學習并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學生齊讀或教師提示)
[檢查預習](讀、寫)
3、整體感知
大屏幕投影問題:
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么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場矛盾沖突中,究竟誰是誰非?要談出自己的看法,還要再讀課文研討。
美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于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讀,請分配到角色的同學到前面來,可以邊讀邊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
大屏幕投影評價標準:
重音 語氣 語速
[教師導學]
學生評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媽媽的神態:緊緊地盯著 孩了的神態:低著頭不敢看
十分嚴厲 一動不動
語氣{咄咄咄逼人 語氣{聲音有些發抖
堅定 哭著喊了起來
[教師小結]
媽媽的神態、語氣表現她固執、生硬的態度,爸爸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4、探究(自主合作)
大屏幕投影問題:
① 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② 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怎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③ 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全班交流。如果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過渡)生活中,同學們也可能碰到過這一類的事情,你是怎樣處理的?把你的好辦法與大家交流一下。
反思
學生把課前準備的材料在小組里交流,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既展開求異思維,又是合作學習。
5、小結
《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由此而起沖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于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6、信息反饋:
5羚羊木雕 篇12
○教學目標
①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② 學習并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
① 預習課文,查工具書識字寫字。
② 朗讀課文,讀好自己喜歡的角色。
③ 在生活中,你可能也遇到過類似“我”那樣的傷心事,你是怎樣處理的?準備好說給大家聽聽。
教師
① 安排學生分角色朗讀,課前給予朗讀指導。(也可以用小品的形式表演)
② 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最要好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還是一個“代溝”問題。由于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里。
○教學設計
導入
剛剛升人中學的你,在悄悄地長大,對許多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見。對學習,對友情,你可能與父母有不同的看法,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這節課學習的《羚羊木雕》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出示學習目標
(大屏幕投影出示)
[教學目標 ]
① 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② 學習并運用朗讀的方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 聯系生活實際,學習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學生齊讀或教師提示)
[檢查預習](讀、寫)
整體感知
大屏幕投影問題:
圍繞羚羊木雕發生了什么事情?請同學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括,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場矛盾沖突中,究竟誰是誰非?要談出自己的看法,還要再讀課文研討。
美讀(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與朗讀是相輔相成的,朗讀有助于體會,體會越深刻,朗讀就越有感情。)
分角色朗讀,請分配到角色的同學到前面來,可以邊讀邊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
大屏幕投影評價標準:
重音 語氣 語速
[教師導學]
學生評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語氣評。看是否讀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對此事的態度。(其他人物也可用此方法)
媽媽的神態:緊緊地盯著 孩了的神態:低著頭不敢看
十分嚴厲 一動不動
語氣{咄咄咄逼人 語氣{聲音有些發抖
堅定 哭著喊了起來
[教師小結]
媽媽的神態、語氣表現她固執、生硬的態度,爸爸的聲音雖然很平靜,但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態度與媽媽實質相同。“我”被逼無奈、委屈、痛苦的心理與父母的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面是“逼”,一面是“無奈”,兩個方面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你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探究(自主合作)
大屏幕投影問題:
① 女兒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給了萬芳,你認為事情怎樣處理才妥當?
② 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怎樣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
③ 怎樣才能避免這一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全班交流。如果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擺事實講道理,把握好自己的觀點。不論觀點怎樣,教師都要給予鼓勵。
(過渡)生活中,同學們也可能碰到過這一類的事情,你是怎樣處理的?把你的好辦法與大家交流一下。
反思
學生把課前準備的材料在小組里交流,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既展開求異思維,又是合作學習。
小結
《羚羊木雕》展示了兩種內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心中珍視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來,由此而起沖突。應該說,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點,就不至于發生這樣不愉快的事情了。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一方面,要學會思考,有主見;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為是,自作主張是不對的。推而廣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許多矛盾。
參考資料
《試教通訊》2001年第9期
《教師教學用書》
5羚羊木雕 篇13
山東光遠中學 王新偉
[教學目標 及重點]
1.讀懂課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傾向
2.學會正確看待友誼與禮物的關系
3.學會從文中的語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課型及課時]
1.討論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投影儀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這里有兩樣東西:一樣是一堆金錢,一樣是幾個窮朋友。假如讓你選擇其中你需要的東西,你選什么好呢?(窮朋友)為什么這樣選擇?(朋友珍貴,友情珍貴。友情是用金錢換不來的)沒有人認為金錢貴重,金錢萬能嗎?(搖頭)的確。最珍貴的東西是友情。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希羅多德說:“世界上沒有比一個既真誠又聰明的朋友更可貴的了。”斯托貝說:“財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卻是財富。”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錢輕情義,尤其是大人們,他們的這種重財輕義的思想往往給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今天我們要共同地學習一下張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教學新課
(一)、明確教學目標 及重點(略)
(二)、整體感知
讓學生根據自讀提示初讀課文
三、課堂討論
在這場矛盾沖突中,誰是誰非?如果父母市正確的,子女應如何對待?如果父母是錯誤的,在子女又該如何對待?你碰到過類似的情況嗎?你如何處理的?
(如有爭論時間控制在10分鐘內。)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傾向,點撥關鍵處。
1.文章開頭就寫"媽媽突然問我",我感到"突然",可見的"驚嚇",耶可見媽媽的"驚慌",氣氛一下子就很緊張。
2.第一部分是媽媽爸爸同"我"先后對話的描寫,這段描寫中,作者的思想傾向是怎樣的?
明確: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貴重的羚羊木雕"送給"女兒,可見對女兒的寵愛。父母寵愛女兒,可是絲毫不尊重女兒所珍視的友情。"我"本來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貴重,以為既然是爸爸送給我的,自己當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愛的東西送給最好的朋友,可見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貶的思想是很明顯的。
傾向表現的最明顯的地方有兩處。一處是女兒說明萬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媽媽根本不考慮女兒的友誼,立逼女兒去要回來,預期的"堅定",正是固執生硬的表現。另一處是爸爸的話:"是的,這是爸爸送給你的,可并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這個話有點自相矛盾,實質上批評了"爸爸"的不是。
再從對話的神態、語氣、心理描寫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邊,是"突然問目光緊緊盯著十分嚴厲堅定的說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邊,是"心怦怦地跳起來小聲的說站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低著頭不敢看他聲音有些發抖哭著喊了起來心里難過極了"。可見父母為了木雕怎樣傷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敘"我"和萬芳的真摯感情。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誠無私的友愛。這一部分,又涉及兩個孩子家長的情節,不要忽視。一處是,我0不小心,褲子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坐在樹底下偷偷的抹眼淚。為甚么呢?因為"又心痛褲子,回家挨說"。這就可見父母平日的為人了,只要損害了財務,也不管原因,對孩子就沒有好態度,否則孩子怎么會"怕"呢?另一處寫萬芳媽媽,不但不夸獎萬芳的仗義,反而"讓他對著墻站了一個小時"。萬芳也深知"我"的媽媽的脾氣,"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再站兩個鐘頭"。這些都是批評的筆觸。
4.第三部分為什么寫奶奶呢?
明確:奶奶直到"我"淌眼淚,才憋不住"突然說:算了,這樣多不好。"奶奶很體貼孩子的感情。反襯之下,顯得爸爸媽媽只知道東西名貴,卻全然不顧孩子傷心,這樣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說什么,可是,他沒有說"。奶奶是長輩,說話還有顧忌,因為他知道兒子媳婦的為人,左右為難。可見,寫奶奶也是為了批評爸爸媽媽的不是。)
5.讀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無賴的痛苦心情,作者把這種心情描寫得很細膩,思想傾向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結尾,作者同情的寫道:"我呆呆的望著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這能全怪我嗎?"當然主要是怪父母。
總結語:總起來說,課文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面,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內心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后心里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換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愿。"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個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卻是重財輕義。他們對子女的態度,走了兩個極端,"爸爸"舍得把名貴的羚羊木雕"送"給孩子,可是使孩子最傷心的也是他們。他們并不重視子女的友誼,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四、課堂拓展
問題:從課文看,這兩個孩子都沒有所謂"價值觀念",你看,他們那一次交換的禮物,是名貴的羚羊木雕和一把彎彎的小藏刀,這種感情純潔是純潔,可是這種做法畢竟不對,這樣確實給父母出了難題。討論討論,生活中應該怎樣處理這類事情?怎樣預防這類事情?要從課文中找插敘戶根據。
明確:鼓勵學生從多方面考慮:例如,"爸爸"松齡楊木雕給孩子的時候,應該介紹一點有關這件工藝品的知識,讓孩子知道他的珍貴,注意保管。小朋友之間送東西,要征求大人的意見。如果想課文寫的那樣,已經成為既成事實,處理的方式也大可以婉轉一些,要注意保護小朋友之間的感情。"我的父母"可以向萬芳的媽媽暗示一下,萬法方媽媽也不是占小便宜的人,不會同意自己孩子收受這么珍貴的東西的,重要得倒是叫 萬芳媽媽不要責備孩子。
『布置作業 』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出學習本文的感受,題目自擬,課下交流。
『板書設計 』
〖教后札記〗
5羚羊木雕 篇14
黃曉昆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重義輕財的道德品質。
2、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綜合歸納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讀出人物形象,明確是非。
2、難點:點撥學生找到思考問題的切入點。
教學前的準備:
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從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并大膽質疑設疑。
教學過程 及內容:
提問:在這場矛盾中,誰是誰非?[對于父母的做法,16名學生贊同,25名學生反對]
學生書面準備陳訴理由,教師巡視
課堂討論:(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時點撥)
一、禮物送出去后能不能再拿回來?討論明確:除非特殊情況,不能拿回!因為有悖誠信[言而無信,失信于人](引《韓非子》中“曾子殺豬,以信教子”為例)什么是特殊情況呢?討論明確:在家人不知曉的情況下,送出去的禮物對家人有重大意義或對家庭將產生重大影響(禮物對朋友只是“錦上添花”,對自己的家庭卻是“雪中送炭”)。那么,文中是否存在著這樣的特殊情況?討論明確:木雕是父親從非洲帶回來的,但父母看重的不是它的紀念意義,文中一再強調的是“貴重”,所以排除了某些同學所謂的“傳家寶”的意義。另外,父母也不靠木雕維持生計,木雕只是一件貴重的擺設,把木雕送出去后,“我”不會傾家蕩產,父母也絕無沿路乞討的危險,不存在部分同學所說的“孩子把存折送給朋友,難道也不能要回來嗎?”這樣的情況。結論:“我”不該拿回禮物,同樣爸爸也不該向我要會這個禮物。[如果東西僅僅放在家里的桌子上,而“我”卻無力支配它,那還叫我的東西嗎?豈不是“掛羊頭賣狗肉”!]
二、禮物該不該送?[有同學提出:怎么能把父母送給自己的禮物隨便轉送給別人呢?這不是顯得對父母不尊重嗎?還有同學提出:送如此貴重的禮物,會使“我”和萬芳之間的友誼變得俗氣,金錢化了!]討論明確:首先,“我”不是隨便送禮,送的對象是“我”的好朋友,這個好朋友曾經為“我”做出過“犧牲”!“我”把木雕送給好朋友,并不意味著“我”不珍惜父母的饋贈,所謂“借花獻佛”,難道送給好朋友的東西應該是不好的嗎?其次,“我”送萬芳木雕,并不是因為木雕價值貴重,而是因為萬芳“特別喜歡”(萬芳“特別喜歡”,不是因為木雕的價錢,而是因為木雕造型美觀)!所以“我”和萬芳互換禮物,不會導致友情深淺以金錢來衡量的后果。[倒是“我”的父母一再強調木雕貴重而要我 取回,究竟是誰俗氣呢?]
三、“我”不知道木雕“貴重”而送給了朋友,現在我知道了“貴重”卻要向朋友討回(當然,是被父母逼的),不就意味著與朋友的情誼不如木雕貴重嗎?這就引發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貴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給朋友?到底是“物重”還是“情重”?[明確這一點很重要,如果是情重,那么父母哪怕事先就知道“我”要送禮,也應該讓“我”送!]討論明確:古人說,為朋友,拋頭顱撒熱血,在所不辭(當然,不能沒有原則,陷入“江湖意氣”的誤區)。連命都可以送,還有什么不能送?物質金錢的貴重只是相對而言,給災區捐款時,下崗職工的500元錢比起資本家的500萬元哪個更貴重?牛群簽訂協議把他終老到死的畢生所得全部捐獻,在他眼中什么才“值錢”?即便從功利的角度講,在沙漠,在雪地,當人人自危時,朋友的一杯水或一件衣服抵得上黃金萬兩!
四、父母糊涂。“我”拿回禮物并不高興,反而痛苦(送給朋友“我”才高興)!這還是小事,更重要的是:父母身體力行,給“我”上了一堂人生價值觀的課。身教勝于言教,長此以往,潛移默化,也許就給我的人生領錯了方向!“我”也極有可能成為《風箏》中那個麻木的“弟弟”!
五、課文展示了兩種生活、兩種內心世界。一方面,我們看到一個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間的友愛,少年的心靈世界。他們如此充滿友情,如此珍惜友情。萬芳見“我”褲子撕破后心里難受,把自己身上的褲子給“我”穿,即使被家長責備也心甘情愿,“我”見萬芳“特別喜歡”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給萬芳。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我”在行動上屈服,思想上卻不服。“我”感到莫大的痛苦,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另一方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卻是重財輕義。他們疼愛子女卻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六、當堂作業 :現實生活中,如果父母和“我”的父母一樣,該怎么辦?
七、總結:這堂課與其說是老師教的,不如說是你們自己完成的。老師非常高興的是,16位同學(起先贊成父母的做法)思想的轉變,不是老師或其他同學強迫所致!其實剛開始表決時有21位同學贊成父母的做法,我說:“居然有這么多同學贊成,看樣子得好好討論一番!”這句無意間說漏嘴的頗具暗示性的話語,使五位同學轉移了陣營(也許冤枉了他們?)我相信,剩下的16位同學,有不少當時也已意識到老師的結論,但仍然倔強地“固執己見”!老師對他們堅持獨立思考的勇氣表示敬佩!這些同學一旦認識到錯誤,必將成為真理倔強的捍衛者!另外,希望大家將來聽老師說的話是因為老師的話有道理,而不是因為老師的身份,只有這樣,你們才有可能做到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插說一句,學校的制度也一樣,大家如果執行,是因為內容正確,而不是因為制度本身(青少年對于“制度”的逆反情緒有時還是蠻強烈的呢)!
八、課后作文:___________(爸爸、媽媽、老師……),這話我愛聽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