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火柴(通用13篇)
七根火柴 篇1
教學建議
一、關于題目的內涵
這個題目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火柴”前面加上“七根”這樣精確數字進行限定,給讀者以非同尋常的感覺,因此而造成懸念。標題既揭示了小說的內容,又提供了故事情節設置與展開的線索。同時,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畫,人物品質展現的依托。讀完小說,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作者說:“它是從我的見聞和感受里來的。在戰爭中,我多次看見過這樣一個戰士的手啊。握著槍的,攥著擔架桿的,拉著戰友的,撫摸在同志額角上的……”如今,我已經不能確切地說出,在我握著筆寫的時候,到底是想起了記憶中的哪一件事、哪一只手。但是,在這短短的兩千字里,確實凝結了我在戰爭中直接獲得的生活體驗:關于人,關于人的手和心靈,關于戰爭中人和人的關系,以及戰士的忠誠。就連一個細節、一點感受、一星思緒,也得從真切體驗里得到。
這段話告訴我們,標題是生活真實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體驗的藝術再現,它所要表現的是“人”,“人的心靈”。因此,標題有著深刻的內涵。
二、段落層次
以為線索來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開頭(1-8段):對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發展、高潮(9-22段):獻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結尾(23-26段):火柴發揮了作用。
三、課文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
用自然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人物、展開情節,是這篇小說的一個特色。小說一開始就敘述了草地上忽雨忽晴,雨中夾雜著冰雹的壞天氣,緊接著又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暴雨后的草地:“看不見人影,聽不見人聲”“荒草躺倒在爛泥里”“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這些描寫不僅展示出人物活動動的背景——艱苦的長征途中,而且烘托出“火”對于長征、對于革命的重要作用,暗示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盧進勇活動的環境也是無名戰士活動的環境,所以這段自然環境的描他是為無名戰士的出場和他的英雄行為做鋪墊。
四、以“火”為線索組織材料
這篇小說有關“火”的文字多次出現且貫穿始終。第一次出現是描寫盧進勇暴雨下追趕部隊,又凍又餓,渴望有火的情形。第二次出現則強調部隊斷火三天,盧進勇希望落空。兩次描寫,火的重要性已經顯而易見。這時,盧進勇遇到無名戰士,面對饑寒交加,生命危在旦夕的戰友,盧進勇自然而然又生出對火的渴望。“火”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強調。而這一次他居然見到了火柴——無名戰士不惜用生命來保存的火柴。文章至此之后,“火”的字眼接二連三地出現,并隨著主題的升華、情節的發展而變為簇簇火焰,熊熊篝火。“火”在實質上已經成為無名戰士的精神的形象寫照。小說最后描寫“在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在閃閃跳動的火光下”,盧進勇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六根火柴。這個場面進一步揭示了火柴的作用、無名戰士的崇高品德。小說就是這樣以“火”為線索安排情節,環環相扣集中筆力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的。
五、小說的人物刻畫
這篇小說用最經濟的筆墨神形畢肖地塑造了一個寧愿犧牲生命為革命保存火種,不愿為保全自己生命而耗用火柴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其獨到之處在于運用了映襯手法。
小說的主人公是無名戰士,但作者在他身上卻是惜墨如金;相反,對于另一位次要人物盧進勇的描寫卻是濃墨重彩,不惜筆力。小說從一開始介紹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用的就是盧進勇的眼光、盧進勇的感受;進而主人公的出場是由盧進勇的聽覺引出,主人公的神貌是通過盧進勇的觀察感覺到。與此同時,作者還用盧進勇的心理活動來襯托主人公的精神品格。盧進勇發現生命垂危的無名戰士,憑直覺感到“他一定餓壞了”“要是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而這時他卻推開盧進勇給他送到唇邊的青稞面,拒絕盧進勇扶他前行,用盡力氣掏出珍藏的黨證和,鄭重囑托盧進勇轉交給部隊。寥寥幾筆,無名戰士的形象赫然而立,其精神品格突現出燦爛的光彩。在描寫無名戰士的過程中,作者舍棄了許多次要場面(無名戰士如何掉隊,如何得到并保存火柴,如何度過這幾天的草地生活……),緊緊抓住他向戰友轉交火柴的一瞬,抓住人物震撼人心的一連串語言和動作,抓住無名戰士如何對待火柴的態度,烘托出人物整個內心世界的崇高與美。而小說最后,又以盧進勇鄭重地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火柴,“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結束,更是襯托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非凡意義。所以說,小說作者雖寥寥數筆描寫主人公形象,但主人公的英雄性格卻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現。
六、課文的敘述視角
敘事作品具有兩個基本要素,即故事和敘述者。故事與敘述者之間的關系,就是敘述視角。采用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則敘述者存在于虛構的小說世界中,成為其中的一個人物,人物的世界與敘述者世界完全統一。第三人稱敘述視角則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作者敘述視角,即敘述者外在于人物的世界,敘述者的世界成為與小說人物世界不同的世界。另一種是人物敘述視角,敘述者由一個反映者所取代,此反映者為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他感受、觀察、思考,但卻不像一個敘述者那樣對讀者講話。讀者是通過反映者個性的眼光來看待小說中其他人物、事件的。
從表面上看,這篇小說采用的是一個第三者的全知視角而非第一人稱視角。然而作為故事發展見證人的盧進勇,實際上是起到了第一人稱“我”的作用。作品時時刻刻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一切、感受一切,并從盧進勇的角度來描寫發生的一切,如此一來,盧進勇便如同第一人稱的“我”一樣可直接描繪一切,且令人覺得真實可信。另一方面,盧進勇這一角色又具有第三人稱敘述視角的“全知性”與“自由性”,這又使得小說在創作時伸縮性更大,情節結構更加完整。同時,作為主人公的映襯,有了盧進勇,無名戰土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本文結構的特點,學習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2.把握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掌握用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形象的寫法。
2.訓練學生對人物刻畫的細節描寫。
(三)情感目標
1.了解紅軍過草地的艱難困苦,學習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崇高品質,立志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學習,建設祖國。
2.紅軍戰士對黨和革命無限忠誠而表現的思想美和意志美。
二、學法引導
運用想象法認識無名戰士對黨和革命的忠誠之心和甘愿犧牲自己而忍受折磨等待同志轉交火柴的頑強毅力,通過比較法認識景物描寫的作用,聯系小學時學過的課文《豐碑》類比解決主人公是誰的問題。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難點:
以景物烘托人物形象的寫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投影片:①生字詞;②隨堂練習。
2.火柴一盒。
3.如有可能則可準備紅軍過草地的電視片段或電影片段。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講解分析,啟發引導學生討論歸納。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今天學習王愿堅同志的短篇小說。火柴,我們生活中天天用到,看起來是極其平常的。可是,你們可曾想過:在艱苦的革命年代里,在紅軍行經荒無人煙的草地時,就是小小的火柴,發出多少熱,放出多少光,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作者就是緊緊扣住火柴,講述了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壯的贊歌。
(二)講讀分析第一部分
(第l-7自然段)
1.提問思考:主人公無名戰士是在怎樣的環境里出現的?他怎樣被引到讀者面前?他的出現給人以怎樣異乎尋常的感覺?
2.指定一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并對下列字正音。
冰雹(báo) 撮(zuō) 寒顫(zhàn) 驀(mò)地
3.先看集中寫環境的第2、3兩個自然段。請學生閱讀,找出描繪草地的氣候、草地的天、草地的地特點的關鍵詞語。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作者先用“怪”字點出草地氣候的特征;又用“明明”、“忽然”、“霎時”、“接著”準確而具體地描繪草地氣候的變化莫測,變幻無窮。草地氣候真是瞬息萬變,忽而月朗星稀,忽而雨雪交加。
接著又抓住天、地的特點,渲染環境。天,陰沉沉的,草地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
地,是爛泥、污水、荒草,路看不清。
這樣抓住草地、氣候、無、地的鮮明特征來寫,告訴讀者這兒的環境。紅軍在這樣艱苦的環境里行軍,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更何況處于這種環境的又是一位因傷口發炎而掉隊的同志?如果不寫這樣的環境會有什么不同?
4.略講第4、5、6自然段,過渡到無名戰士的出現。
盧進勇經過一夜暴風雨的澆淋,清晨涼風一吹,他強烈地感到身上怎樣?(冷,連打了幾個寒顫。)肚里怎樣?(餓得難以忍受。)他渴望著什么?(要是有堆火烤烤該多好啊!)然而,早就沒有火種了。就在他渴望有火烤,正要把從褲袋里找出來的、已經捏成長條的青稞面送到嘴邊時,主人公出現了。
5.朗讀第6、7自然段。請學生回答:主人公怎樣被引出來的?他給人以怎樣異乎尋常的感覺?
主人公的出現,別具特色。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聲低低的叫聲:“同志”,使得在陰森荒涼環境里的盧進勇“墓地聽見”,從而主人公被引到讀者面前。盧進勇起了“引出”主人公的作用。主人公的聲音異乎尋常,那么“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
這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聲音使盧進勇“愣了”,也把我們讀者的心給緊緊抓住了。
這聲音從哪兒發出來的?為什么那么微弱,低沉?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隨著瞞珊而行的盧進勇的足跡去尋找吧。
(三)講讀分析第二部分
(第8—21自然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8、9自然段。
啟發思考:無名戰士的形象是怎樣展現在讀者眼前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告訴我們他已經是怎樣的一個人了?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補充:無名戰士的形象是由盧進勇的“看”展現在讀者眼前的,他的形象明白地告訴我們他已經是一個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就拿眼睛與身子來說,眼睛“努力地睜著”“吃力地張開”,說明他眼皮已經不聽指揮,身子衰弱到極點;身子“沒有挪動”“想坐起來卻沒能動得了”,表明他已經完全喪失活動能力。只有“抖動”的喉結、低沉的呼喚“同志”的聲音說明他還活著。
從無名戰士的形貌,我們可以想象到在革命征途中他經受了多少艱難困苦。冷風、暴雨、冰雹的襲擊,長期的饑餓疲勞,耗盡了他的精力。他已奄奄一息,但卻以驚人的頑強的毅力支撐著、等待著,干裂的嘴唇一張一翕地呼喚著“同志一同志”。他為什么這樣期待著同志的到來?此時此刻,他想的是什么呢?
2.指名學生朗讀第10-l3自然段。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盧進勇懷著對同志深厚的感情,把自己僅剩的一點青稞面“遞”到無名戰士的嘴邊,無名戰士怎樣呢?他吃力地“推開”,拒絕了。從齒縫里擠出幾個字,“不,沒……沒用了。”是呵,糧食極端短缺,他要留給同志。盧進勇要扶他走,他怎樣?“搖了搖頭”,又拒絕了。
兩次拒絕,清楚地表明他盼望同志到來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命,不是為了自己活下去。那又是為了什么呢?是另有希望,另有囑托。
提問啟發:囑托什么呢?請抓住描繪無名戰士動作、語言的關鍵詞語揭示他的精神世界。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無名戰士積攢著自己渾身的力量,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他頑強地支撐著,原來有十分重要的任務。無名戰士的—“推”、—“搖”、—“指”,使我們深深感覺到忘我的崇高思想在閃光。
3.指名學生朗讀第14、15自然段。
提問啟發:這位戰士要奉獻給黨的珍寶是什么呢?火柴。哪個句子具體形象地描述了無名戰士把當寶貝一樣地珍藏著?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歸納:因為是珍藏,所以火柴“干燥”。這“干燥”的火柴與“濕漉漉的衣服”,冰冷的胸口,臉上的雨滴、“身子底下一汪渾濁的污水”形成鮮明的對照。它告訴我們:為了珍藏火柴,他經受了多少痛苦,具有多么頑強的革命意志。
這火柴與比自己生命還寶貴的黨證放在一起,并“壓”在“朱紅的印章的中心”。一個“壓”字,重有千鈞,意味深長。這哪里是幾根火柴!分明是一顆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心啊!紅紅的火柴頭、朱紅的印章在一只抖抖索索的手里,猶如跳動的一簇火焰,升起在無邊的草地上,劃破陰沉沉的天空,掃盡了草地上的荒涼凄清孤寂的氣氛,給人以光明、溫暖和力量。
4.學生朗讀第16-21自然段。
(1)提問思考,無名戰士怎樣極其鄭重地囑托戰友的?作者怎樣描繪他初次囑托時的語言和動作?
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作者用細致感人的筆觸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無名戰士對戰友的囑托,“招招手”、“伸開”、“撥弄”、“數”、“望”,這一連串的動詞顯現了莊重嚴肅,無限深情。
就在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之時,一瞬間,神奇的情況出現了。無名戰士的臉色“舒展”了,他的眼睛“發射出一種喜悅的光”,他的抖抖索索的手,僵直的手指竟然能“捧”火柴,“放”到盧進勇手里,并且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捧”、“放”、“握”這一連串的動作,描述了無名戰士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對革命的忠誠而爆發出來的巨大力量。
(2)無名戰士再次囑托時留給人間的最后的話是什么?最后的動作是什么?刻畫他怎樣的內心世界?
教師歸納:他留給人間最后的話是“記住,這,這是,大家的!”“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他離開人世前的最后動作,是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方向。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他沒有用一根火柴為自己取暖;他忍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在死亡線上掙扎而硬不咽下最后一口氣。他一心想著大家,一心想著黨,想著長征途中的戰友們,無私忘我,生命爆發出耀眼的火花。
5.小結。
(1)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故事的核心內容。無名戰士的形象我們看到的雖然只是他臨死前的一刻,但很高大,不僅矗立在茫茫的草地,而且活在我們的心中。這是由于作者緊緊抓著人物性格歷史的一段,抓著人物性格閃出耀眼光輝的“一剎那”來刻畫表現的。從語言上看,他沒說幾句話,前后就出現了五個“同志”,言為心聲,他心里念念不忘的是革命同志,是黨的事業。他的動作和一系列的細節描寫,與語言一樣,反映了他舍身忘己,一切為了戰友,為了革命。作者選材精當,文字精練。
(2)既然主人公是無名戰士,為什么用許多筆墨寫盧進勇呢?這是因為要在兩千字的短小篇幅里突出主人公、在結構上作的巧妙安排。文章以盧進勇作為故事的線索,展開情節。
主人公的出現是通過他的“聽”引出來的;主人公的外貌是通過他的“看”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他的“想”、他的“說”,突出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品質,托出了主人公犧牲的全部意義。
特別是第21自然段飽含感情的描寫,更是感人。(指導學生朗讀第21自然段,由緩慢而低沉而高昂。)這是一個極其悲壯的場面。“模糊”與“清晰”同時運用,既表現盧進勇失去戰友的無限悲痛,又給無名戰士高擎的手加上一個特寫鏡頭。兩者交織在一起,伴隨著整個草地的哭泣,為頂天立地的英雄唱哀歌,唱贊歌。(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說明。)英雄的品質像荷花一樣潔白,像菊花一樣堅忍。
(四)隨堂練習
一、本文的線索是________________。
二、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
三、“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中加點的“擠”表明了什么?
四、在忽而月朗星稀、忽而雨雪交加的草地里,無名戰士卻能使火柴干燥地保存下來,這該怎么理解?
第一課時隨堂練習參考答案
一、
二、無名戰士
三、表明無名戰士生命危在旦夕,他在積攢力量等待同志來轉交火柴。
四、無名戰士懷著對黨和革命的無限忠誠,用驚人的毅力和生命的代價珍藏火柴,因而火柴才會干燥地保存下來。
第二課時
(-)講讀分析第三部分
(第22—24自然段)
提問思考:盧進勇從戰友身上吸取了力量,帶著戰友的囑托飛快地趕路。他把火種送到部隊給戰土帶去了什么?他是懷著怎樣的心情把珍貴的火柴交給指導員的?
1.指名學生朗讀,理解。
盧進勇按照無名英雄的遺愿把火種送到了部隊,火給戰士們帶來了光,帶來了熱。圍著熊熊燃燒的火,戰士們談笑著,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響著。盧進勇像天亮時無名英雄把囑托給他時一樣,極其莊重地一根一根數交給連指導員。
“悄悄走”、“顫抖的手指”、“異樣的聲調”,寓含著復雜的情意,最后落在一個“數”字上。
2.啟發思考:他“數”什么呢?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人的語句,并聯系起來考慮,體會這幾根火柴的意義與價值,重溫無名戰士的言行,想象盧進勇澎湃的心潮,說說“數”寓含的發人深省的豐富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這“數”,使我們認識了火柴的意義與價值。在無邊的草地上,在冷風暴雨、氣候無常的惡劣環境中,火柴是最最需要的東西,可以解除饑餓,驅除寒冷,救活同志。無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了這極其珍貴的東西。
這“數”,使我們認識這幾根火柴包含著無名戰士的寶貴生命,反映了共產主義戰士無限忠于黨的事業的偉九心靈,無名戰士的高大形象在我們眼前升騰、閃現。
這“數”,還飽含著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無限哀思,對戰友偉大人格、高尚情操的無比敬仰。
這“數”,也在我們面前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在今天,我們該怎樣牢記先烈為革命付出的代價;以先烈為光輝榜樣,繼承他們的遺志,努力學習,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
(二)總結全文
作者以飽蘸革命深情的筆歌頌了無名英雄的高貴品質。這無私忘我、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高貴品質是無名戰士的,也是盧進勇以及千百萬紅軍戰士所共同具備的。這就是文章的主題,是作者奉獻給讀者的一曲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的悲壯贊歌。
文章以“數”著“一,二,三,四……”來結尾,言未盡,意無窮。
(三)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全文,加深理解與感受。
(四)歸納
是通過一件事歌頌人物,歌頌了紅軍戰士忘我無私、獻身革命的崇高品德。
文章在敘事中抒發了作者對無名英雄的無限熱愛、敬仰之情,是“以小見大”。在寫法上,通過人物的具體言行寫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在記敘中飽含作者的感情。用第三人稱的寫法較多地抓住細節以突出人物,特別是抓住了火柴和火加以描寫,這火柴和火把整個故事貫串了起來,既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質,又有耐人尋味的象征意味,深刻地表現了文章的主題思想。
(五)布置作業
1.熟讀全文。
2.復述第二部分。要求:
①主次分明,突出無名英雄的形象。
②扣緊外貌、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
(六)隨堂練習
一、“這以后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的原因是他的小腿發炎的傷口好了嗎?
二、文章結尾處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三、文章寫無名戰士數火柴“一,二,三,四……”中間本應用頓號卻用了逗號,作用何在?
四、文章結尾處寫盧進勇以一種異樣的聲調數火柴有什么作用?
第二課時隨堂練習參考答案
一、①不是;②是他受到了無名戰士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的鼓舞。
二、烘托火對于長征、對于革命的偉大意義,更好地刻畫無名戰士的形象。
三、語氣表達舒緩,與無名戰士當時身體極度虛弱相一致,同時突出火柴的寶貴,交火柴的鄭重。
四、①使我們認識火柴的意義與價值。②使我們進一步認識無名戰士的高大形象和純潔的心靈。③也飽含著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無限哀思和對戰友偉大人格、高尚情操的無比敬仰。
七根火柴 篇2
教案王鐵勝教學目標 :感悟人物形象,學習精神品質。教學重點:感受紅軍戰士對黨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崇高品質。教學難點 :研討無名戰士獻火柴過程時的細節,品味人物崇高形象。關鍵點:背景烘托、朗讀品味、師生互動。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語文活動:戰地采訪(以戰地記者物身份采訪盧進勇,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教學過程 :導入 :請同學觀看錄像《長征》片斷(《萬水千山》節選),并請同學們結合自己了解的歷史知識,談一下錄像內容及內心感受。過渡:同學們,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最壯麗的篇章。長征過程中紅軍戰士經受了千難萬險,克服了重重困難。他們走過了終年積雪的高山;越過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原;途經了11個省,行走了二萬五千里的路,創造了世界革命史上的奇跡。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篇王愿堅寫的關于紅軍長征過草地時的小說——,進一步感受紅軍戰士的崇高品質。(一)出示標題屏幕上的題目,在低沉悲壯的音樂伴奏下,由遠及近緩緩推出。背景是一點火星從中間射開,傾刻又彌漫成一片紅紅的火焰,渲染出莊嚴肅穆的氣氛。(二)明確目標:感悟人物形象,學習精神品質。(三)整體感知:1、默讀課文,默讀課文后并做這樣一件事:假如有一座博物館叫做“紅軍博物館”,假如你是這個博物館的一名講解員,在你負責的展臺上,擺放著6根火柴,請以講解員的身份,用講解員的口吻,根據這篇課文的內容,向你的觀眾簡要介紹這6根火柴的來歷。2、通過同學創造性的復述,我們了解到課文中主要塑造了兩個人物——無名戰士和盧進勇。從中你最受感動的人物是誰?為什么?(提示:(1)選擇等候戰友位置的角度(2)舍己顧大局的角度(3)選擇火柴所放位置的角度等)(四)析形象,揭品質1、請同學們細讀課文,談一下文中的那些語段需要我們品讀?重點品讀什么?(無名戰士獻火柴的過程的語段。重點品讀無名戰士獻火柴時的語言和動作。)2、小組合作朗讀課文(12~22節),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勾劃出文中最使你感動的有關無名戰士的語言和動作描寫的語句,并結合具體語境,揣摩其內心世界。(小組討論交流)(1)“推”“搖”“指”表現了無名戰士在生命垂危之際盼望同志到來的急切心情,感受到他把革命事業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的革命精神。(2)“同志,你看著……”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了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著火柴,口里小聲數著“一,二,三,四……”(他數火柴的動作雖然緩慢,卻使我們感到十分有力;他數火柴的聲音雖然微小,卻使我們感到無比深沉。火柴雖然只有七根,卻使我們感受到每一根都凝聚著無名戰士極其豐富的思想感情。使我們感受到他數火柴的吃力,感受到他對這的珍視和對戰友的殷切希望。)(3)“那同志合攏了夾著火柴的黨證,雙手捧起,像擎著一只貯滿水的碗一樣,小心地放到盧進勇的手里,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著盧進勇的臉。”(表現了無名戰士獻火柴時鄭重態度,和對戰友的殷切希望,說明他十分關心紅軍集體而珍視這。)(4)“記住,這,這是,大家的!”……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這是無名戰士留給人間的最后的語言和雕塑般的動作,從他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無名戰士的公而忘私,公私分明,感受到他之所以身帶火柴而不用火柴的原因,感受到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他這雕塑般的動作,指名了戰友尋找前方部隊的方向,指明了長征前進的方向,也指明了革命勝利的方向,寄托著無名戰士對戰友的無限希望,表露了無名戰士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和必勝信念。)3、 同學們,通過我們感知無名戰士的言行,你如何評價無名戰士?(舍身為國,公私分明,對黨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4、師結:無名戰士獻火柴過程,一舉一動,一言半語,一個眼神,一種神色,都寫得十分細膩,真實感人,使我們感受到:這哪里是獻火柴,分明是一名紅軍戰士獻出了自己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紅心啊!紅紅的火柴頭,朱紅的印章,放在一只抖抖索索的手里,猶如一簇跳動的火焰,生起在無邊草地,劃過陰沉沉的天空,橫掃荒涼肅殺之氣,給人以光明,溫暖和力量,使我們感受到革命星火必將燎原。出示板書:(一)
忠 誠
無名戰士
(五)語文活動——戰地采訪。師:同學們,無名戰士為了黨的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的生命雖然逝去,可是他的形象仍然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他的言行仍然回響在我們的耳畔。假如我們來到紅軍戰士的身邊,同學們一定有許多話想對他們說,一定有許多問題,想向他們詢問。下面我們進行一次特殊語文活動——戰地采訪,來進一步感受一下紅軍戰士的內心世界。1、形式:把全班同學分為兩個大組。一組同學為戰地記者的身份,一組同學為盧進勇身份。“戰地記者”通過討論(結合課文內容),向“盧進勇”提出問題,進而讓同學們進一步認識盧進勇的內心世界,感受紅軍戰士的崇高精神。2、要求:(1)同學們盡量進入角色,符合人物身份,達到訪談的目的。(2)提問方可自由向對方的任何一名同學提問,其它同學可以補充。(3)想象合理。3、活動步驟:(1)把全班同學分為兩個大組,即“記者組”和“盧進勇組”。(2)“記者組”討論設計問題,“盧進勇組”細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為提問做好準備。(3)正式開始。如:提問a:“盧進勇同志,你好,聽說無名戰士為了紅軍戰士的生命安全,為了其他紅軍順利的走出草地,他身藏火柴,卻不用火柴,并委托你帶給了部隊,你能再向我們介紹一下事情的經過嗎?”b:“盧進勇,你好,聽說你由于受傷掉隊,經受了一晝夜的暴雨襲擊,在又冷又餓的情況下,發現了一小撮面粉,本來自己就舍不得吃,而當你發現無名戰士時,卻毅然送給戰友,當時你是怎樣想的?這樣做值得嗎?”c:“盧進勇,你好,當無名戰士把火柴委托給你帶給部隊后,就犧牲在你的臂彎里,你當時的內心感受是怎樣的?你是怎樣想的?……(六)合作探究一篇小說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作者為了把主人公無名戰士塑造成一個高大光輝的紅軍戰士形象,采取了多種方法,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請小組討論發表看法)。1、 抓瞬間,進行正面刻畫。如肖像描寫、語文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等。2、 側面烘托。如盧進勇的內心感受、自然環境的烘托等。3、 以小見大。如無名戰士代表著為革命獻出生命的所有烈士;代表著全體紅軍戰士;代表著一種革命精神。出示板書:(二)
以大見小 正面刻畫 側面烘托無名戰士
(七)時文超市:閱讀王愿堅寫的《糧食的故事》片斷,然后回答問題。敵人的吆喝聲越來越高,不能再猶豫了。我停住腳,放下擔子,一把抱住了兒子。我覺得他那么小,他的肩膀多么嫩呀!我咬著牙說:“孩子,把筐子給我,你,你順著山坡往西……跑,跑,跑吧!”說完了這句話,我覺得我的眼淚一下涌出來了……孩子跑了。他順著山坡跑了。他腳踢著碎石頭,絆著草棵子跑了。他跑去的那個山坡上一陣刷刷的聲音,那聲音啊,那么響,那么響,就跟從我心上跑過去一樣。這響聲驚動了敵人,白鬼子們折轉身子向著我兒子跑去的方向追過去了,追過去了。當我踏上小路的時候,從我獨生子跑去的方向,傳來了一陣雜亂的槍聲。1、文學評論界認為王愿堅的小說“善于捕捉(人物)性格發出耀眼光輝的一剎那,英雄人物完成自己性格的那一瞬間”。讀了課文和這個片段,你對這一評論有什么體會?怎樣的“一剎那”“一瞬間”才是有“耀眼光輝”的?2、如果單寫“無名戰士”和“孩子”的動作、行為,沒有盧進勇和炊事員的內心活動來陪襯、烘托,文章會不會像現在這么感人?怎樣的陪襯、烘托才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八)結束語同學們,課文結束了,可是掩上課本,我眼前仍然是“霧蒙蒙”的草地上那一根火柴擦出的火花燃起的熊熊篝火。火光中,無名戰士手指正北方向的雕塑般的身形巍然屹立,光彩照人,那是民族之魂,華夏之脊梁。隨著他的眼神,我似乎看到無數紅軍戰士怒吼著沖向敵人的堡壘,紅旗獵獵,鮮艷如血,九州大地,紅透了半邊天。同學們,先烈們的事跡,可歌可泣,他們的英靈在注視著我們。我們后輩兒女,應當接過先輩手中的火種,讓革命之火燃燒的更紅更旺,讓我們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最后在這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師生齊誦七律《長征》,來共同緬懷先烈,結束我們這節課的學習(背景《過雪山草地》)。
七根火柴 篇3
王愿堅
天亮的時候,雨停了.
草地的氣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氣,忽然一陣冷風吹來,濃云像從平地上出來似的,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接著,暴雨
夾雜著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點地傾瀉下來。
盧進勇從樹叢里探出頭來,四下里望了望。整個草地 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看不見人影,聽不到人聲。 被暴雨沖洗過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過似的,躺倒在爛泥
里,連路也給遮沒了。天,還是陰沉沉的,偶爾還有幾顆 冰雹灑落下來,打在那渾濁的綠色水面上,濺起一朵朵浪 花。他苦惱地嘆了口氣。因為小腿傷口發炎,他掉隊了。 兩天來,他日夜趕路,原想在今天趕上大隊的,卻又碰上 了這倒霉的暴雨,耽誤了半個晚上。 他咒罵著這鬼天氣,從樹叢里鉆出來,長長地伸了個 懶腰。一陣涼風吹得他連打了幾個寒顫。他這才發現衣服 完全濕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該多好啊!”他使勁續著衣服,望著那 順著褲腳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這是妄想—一不但是 現在,就在他掉隊的前一天,他們連里已經因為沒有引火的 東西而只好吃生干糧了。他下意識地①把手插進褲袋里, 意外地,手指觸到了一點黏黏的東西。他心里一喜,連忙蹲 下身,把褲袋翻過來。果然,在褲袋底部粘著一小撮青稞② 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他小。心地把這些稀糊 刮下來,居然有雞蛋那么大的一團。他吝惜地捏著這塊面 團,心里不由得暗自慶幸:“幸虧昨天早晨沒有發現它戶 已經一晝夜沒有吃東西了,這會兒看見了可吃的東 西,更覺餓得難以忍受。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團 捏成了長條。正要把它送到嘴邊,突然聽見一聲低低的叫聲: “同志——”
這聲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他 略微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著那聲音走去。 盧進勇蹣跚①地跨過兩道水溝,來到一棵小樹底下, 才看清楚那個打招呼的人。他倚著樹權半躺在那里,身子 底下是一汪渾濁的污水,看來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挪動 了。他的臉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濕了的頭發粘貼在前額 上,雨水沿著頭發、臉頰滴滴地流著。眼眶深深地塌陷下 去,眼睛努力地閉著,只有腭下的喉結在一上一下地抖 動,干裂的嘴唇一張一翕③地發出低低的聲音:“同志——
同志——”
聽見盧進勇的腳步聲,那個同志吃力地張開眼睛,掙 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來,但動不了。 盧進勇看著這情景,眼睛里像揉進了什么,一陣酸 澀。在掉隊的兩天里,他這已經是第三次看見戰友倒下來 了。“一定是餓壞了!”他想,連忙搶上一步,摟住那個同 志的肩膀,把那點青稞面遞到那同志的嘴邊說:“同志, 快吃點吧! ’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滯地望了盧進勇一眼,吃 力地舉起手推開他的胳膊,嘴唇翁動了好幾下,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不,沒……沒用了。”
盧進勇一時不知怎么好。他望著那張被寒風冷雨凍得 烏青的臉,和那臉上掛著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 堆火,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他抬起頭,望望
那霧蒙蒙的遠處,隨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說:“走,我扶 你走吧" 那同志閉著眼睛搖了搖頭,沒有回答,看來是在積攢 著渾身的力量。好大一會兒,他忽然睜開了眼,右手指著 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 盧進勇惶惑地把手插進那濕漉漉的衣服。他覺得那同 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樣冰冷了,在左腋窩里,他摸出了一個 硬硬的紙包,遞到那個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開了紙包,那是一個黨 證,揭開黨證,里面并排擺著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 紅紅的火柴頭聚集在一起,正壓在那朱紅的印章的中心, 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著……”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 湊近廣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 著火柴.口里小聲數著:“-,二,三,四…··”’
一共只有,他卻數了很長時間。數完了,又 向戶進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說:“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心想:這下 子可好辦了!他仿佛看見了一個通紅的火堆,他正抱著這 個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這一瞬間,他發現那個同志的臉色好像舒展開 來,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發射出一種喜悅 的光。那同志合攏了夾著火柴的黨證,雙手捧起,像擎著 一只貯滿水的碗一樣,小心地放到盧進勇的手里,緊緊地 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著盧進勇的臉。
“記住,這,這是,大家的!”他驀地①抽回手去,深 深地吸了一口氣,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 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
話就在這里停住了。盧進勇覺得自己的臂彎猛然沉了 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遠處的樹、近處的草、那濕腋漉漉 的衣服、那雙緊閉的眼睛……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
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攀著,像一只路 標,筆直地指向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
這以后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天黑的時候,他追 上了后衛部隊。
在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的黃火燒起來了。在風雨 中、在爛泥里躍滾了幾天的戰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 笑著,濕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層霧氣,洋瓷碗里的野菜“前 南”地響著……
盧進勇悄悄走到后衛連指導員的身邊。映著那閃閃跳 動的火光,他用顫抖的手指打開了那個黨證,把剩下的六 根火柴一根根遞到指導員的手里,何時,以一種異樣的聲
調在數著:
“一,二,三,四……”
七根火柴 篇4
教學建議
一、關于題目的內涵
這個題目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火柴”前面加上“七根”這樣精確數字進行限定,給讀者以非同尋常的感覺,因此而造成懸念。標題既揭示了小說的內容,又提供了故事情節設置與展開的線索。同時,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畫,人物品質展現的依托。讀完小說,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作者說:“它是從我的見聞和感受里來的。在戰爭中,我多次看見過這樣一個戰士的手啊。握著槍的,攥著擔架桿的,拉著戰友的,撫摸在同志額角上的……”如今,我已經不能確切地說出,在我握著筆寫的時候,到底是想起了記憶中的哪一件事、哪一只手。但是,在這短短的兩千字里,確實凝結了我在戰爭中直接獲得的生活體驗:關于人,關于人的手和心靈,關于戰爭中人和人的關系,以及戰士的忠誠。就連一個細節、一點感受、一星思緒,也得從真切體驗里得到。
這段話告訴我們,標題是生活真實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體驗的藝術再現,它所要表現的是“人”,“人的心靈”。因此,標題有著深刻的內涵。
二、段落層次
以為線索來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開頭(1-8段):對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發展、高潮(9-22段):獻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結尾(23-26段):火柴發揮了作用。
三、課文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
用自然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人物、展開情節,是這篇小說的一個特色。小說一開始就敘述了草地上忽雨忽晴,雨中夾雜著冰雹的壞天氣,緊接著又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暴雨后的草地:“看不見人影,聽不見人聲”“荒草躺倒在爛泥里”“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這些描寫不僅展示出人物活動動的背景——艱苦的長征途中,而且烘托出“火”對于長征、對于革命的重要作用,暗示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盧進勇活動的環境也是無名戰士活動的環境,所以這段自然環境的描他是為無名戰士的出場和他的英雄行為做鋪墊。
四、以“火”為線索組織材料
這篇小說有關“火”的文字多次出現且貫穿始終。第一次出現是描寫盧進勇暴雨下追趕部隊,又凍又餓,渴望有火的情形。第二次出現則強調部隊斷火三天,盧進勇希望落空。兩次描寫,火的重要性已經顯而易見。這時,盧進勇遇到無名戰士,面對饑寒交加,生命危在旦夕的戰友,盧進勇自然而然又生出對火的渴望。“火”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強調。而這一次他居然見到了火柴——無名戰士不惜用生命來保存的火柴。文章至此之后,“火”的字眼接二連三地出現,并隨著主題的升華、情節的發展而變為簇簇火焰,熊熊篝火。“火”在實質上已經成為無名戰士的精神的形象寫照。小說最后描寫“在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在閃閃跳動的火光下”,盧進勇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六根火柴。這個場面進一步揭示了火柴的作用、無名戰士的崇高品德。小說就是這樣以“火”為線索安排情節,環環相扣集中筆力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的。
五、小說的人物刻畫
這篇小說用最經濟的筆墨神形畢肖地塑造了一個寧愿犧牲生命為革命保存火種,不愿為保全自己生命而耗用火柴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其獨到之處在于運用了映襯手法。
小說的主人公是無名戰士,但作者在他身上卻是惜墨如金;相反,對于另一位次要人物盧進勇的描寫卻是濃墨重彩,不惜筆力。小說從一開始介紹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用的就是盧進勇的眼光、盧進勇的感受;進而主人公的出場是由盧進勇的聽覺引出,主人公的神貌是通過盧進勇的觀察感覺到。與此同時,作者還用盧進勇的心理活動來襯托主人公的精神品格。盧進勇發現生命垂危的無名戰士,憑直覺感到“他一定餓壞了”“要是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而這時他卻推開盧進勇給他送到唇邊的青稞面,拒絕盧進勇扶他前行,用盡力氣掏出珍藏的黨證和,鄭重囑托盧進勇轉交給部隊。寥寥幾筆,無名戰士的形象赫然而立,其精神品格突現出燦爛的光彩。在描寫無名戰士的過程中,作者舍棄了許多次要場面(無名戰士如何掉隊,如何得到并保存火柴,如何度過這幾天的草地生活……),緊緊抓住他向戰友轉交火柴的一瞬,抓住人物震撼人心的一連串語言和動作,抓住無名戰士如何對待火柴的態度,烘托出人物整個內心世界的崇高與美。而小說最后,又以盧進勇鄭重地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火柴,“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結束,更是襯托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非凡意義。所以說,小說作者雖寥寥數筆描寫主人公形象,但主人公的英雄性格卻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現。
六、課文的敘述視角
敘事作品具有兩個基本要素,即故事和敘述者。故事與敘述者之間的關系,就是敘述視角。采用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則敘述者存在于虛構的小說世界中,成為其中的一個人物,人物的世界與敘述者世界完全統一。第三人稱敘述視角則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作者敘述視角,即敘述者外在于人物的世界,敘述者的世界成為與小說人物世界不同的世界。另一種是人物敘述視角,敘述者由一個反映者所取代,此反映者為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他感受、觀察、思考,但卻不像一個敘述者那樣對讀者講話。讀者是通過反映者個性的眼光來看待小說中其他人物、事件的。
從表面上看,這篇小說采用的是一個第三者的全知視角而非第一人稱視角。然而作為故事發展見證人的盧進勇,實際上是起到了第一人稱“我”的作用。作品時時刻刻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一切、感受一切,并從盧進勇的角度來描寫發生的一切,如此一來,盧進勇便如同第一人稱的“我”一樣可直接描繪一切,且令人覺得真實可信。另一方面,盧進勇這一角色又具有第三人稱敘述視角的“全知性”與“自由性”,這又使得小說在創作時伸縮性更大,情節結構更加完整。同時,作為主人公的映襯,有了盧進勇,無名戰土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本文結構的特點,學習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2.把握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掌握用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形象的寫法。
2.訓練學生對人物刻畫的細節描寫。
(三)情感目標
1.了解紅軍過草地的艱難困苦,學習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崇高品質,立志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學習,建設祖國。
2.紅軍戰士對黨和革命無限忠誠而表現的思想美和意志美。
二、學法引導
運用想象法認識無名戰士對黨和革命的忠誠之心和甘愿犧牲自己而忍受折磨等待同志轉交火柴的頑強毅力,通過比較法認識景物描寫的作用,聯系小學時學過的課文《豐碑》類比解決主人公是誰的問題。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難點:
以景物烘托人物形象的寫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投影片:①生字詞;②隨堂練習。
2.火柴一盒。
3.如有可能則可準備紅軍過草地的電視片段或電影片段。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講解分析,啟發引導學生討論歸納。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今天學習王愿堅同志的短篇小說。火柴,我們生活中天天用到,看起來是極其平常的。可是,你們可曾想過:在艱苦的革命年代里,在紅軍行經荒無人煙的草地時,就是小小的火柴,發出多少熱,放出多少光,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作者就是緊緊扣住火柴,講述了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壯的贊歌。
(二)講讀分析第一部分
(第l-7自然段)
1.提問思考:主人公無名戰士是在怎樣的環境里出現的?他怎樣被引到讀者面前?他的出現給人以怎樣異乎尋常的感覺?
2.指定一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并對下列字正音。
冰雹(báo) 撮(zuō) 寒顫(zhàn) 驀(mò)地
3.先看集中寫環境的第2、3兩個自然段。請學生閱讀,找出描繪草地的氣候、草地的天、草地的地特點的關鍵詞語。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作者先用“怪”字點出草地氣候的特征;又用“明明”、“忽然”、“霎時”、“接著”準確而具體地描繪草地氣候的變化莫測,變幻無窮。草地氣候真是瞬息萬變,忽而月朗星稀,忽而雨雪交加。
接著又抓住天、地的特點,渲染環境。天,陰沉沉的,草地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
地,是爛泥、污水、荒草,路看不清。
這樣抓住草地、氣候、無、地的鮮明特征來寫,告訴讀者這兒的環境。紅軍在這樣艱苦的環境里行軍,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更何況處于這種環境的又是一位因傷口發炎而掉隊的同志?如果不寫這樣的環境會有什么不同?
4.略講第4、5、6自然段,過渡到無名戰士的出現。
盧進勇經過一夜暴風雨的澆淋,清晨涼風一吹,他強烈地感到身上怎樣?(冷,連打了幾個寒顫。)肚里怎樣?(餓得難以忍受。)他渴望著什么?(要是有堆火烤烤該多好啊!)然而,早就沒有火種了。就在他渴望有火烤,正要把從褲袋里找出來的、已經捏成長條的青稞面送到嘴邊時,主人公出現了。
5.朗讀第6、7自然段。請學生回答:主人公怎樣被引出來的?他給人以怎樣異乎尋常的感覺?
主人公的出現,別具特色。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聲低低的叫聲:“同志”,使得在陰森荒涼環境里的盧進勇“墓地聽見”,從而主人公被引到讀者面前。盧進勇起了“引出”主人公的作用。主人公的聲音異乎尋常,那么“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
這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聲音使盧進勇“愣了”,也把我們讀者的心給緊緊抓住了。
這聲音從哪兒發出來的?為什么那么微弱,低沉?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隨著瞞珊而行的盧進勇的足跡去尋找吧。
(三)講讀分析第二部分
(第8—21自然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8、9自然段。
啟發思考:無名戰士的形象是怎樣展現在讀者眼前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告訴我們他已經是怎樣的一個人了?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補充:無名戰士的形象是由盧進勇的“看”展現在讀者眼前的,他的形象明白地告訴我們他已經是一個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就拿眼睛與身子來說,眼睛“努力地睜著”“吃力地張開”,說明他眼皮已經不聽指揮,身子衰弱到極點;身子“沒有挪動”“想坐起來卻沒能動得了”,表明他已經完全喪失活動能力。只有“抖動”的喉結、低沉的呼喚“同志”的聲音說明他還活著。
從無名戰士的形貌,我們可以想象到在革命征途中他經受了多少艱難困苦。冷風、暴雨、冰雹的襲擊,長期的饑餓疲勞,耗盡了他的精力。他已奄奄一息,但卻以驚人的頑強的毅力支撐著、等待著,干裂的嘴唇一張一翕地呼喚著“同志一同志”。他為什么這樣期待著同志的到來?此時此刻,他想的是什么呢?
2.指名學生朗讀第10-l3自然段。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盧進勇懷著對同志深厚的感情,把自己僅剩的一點青稞面“遞”到無名戰士的嘴邊,無名戰士怎樣呢?他吃力地“推開”,拒絕了。從齒縫里擠出幾個字,“不,沒……沒用了。”是呵,糧食極端短缺,他要留給同志。盧進勇要扶他走,他怎樣?“搖了搖頭”,又拒絕了。
兩次拒絕,清楚地表明他盼望同志到來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命,不是為了自己活下去。那又是為了什么呢?是另有希望,另有囑托。
提問啟發:囑托什么呢?請抓住描繪無名戰士動作、語言的關鍵詞語揭示他的精神世界。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無名戰士積攢著自己渾身的力量,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他頑強地支撐著,原來有十分重要的任務。無名戰士的—“推”、—“搖”、—“指”,使我們深深感覺到忘我的崇高思想在閃光。
3.指名學生朗讀第14、15自然段。
提問啟發:這位戰士要奉獻給黨的珍寶是什么呢?火柴。哪個句子具體形象地描述了無名戰士把當寶貝一樣地珍藏著?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歸納:因為是珍藏,所以火柴“干燥”。這“干燥”的火柴與“濕漉漉的衣服”,冰冷的胸口,臉上的雨滴、“身子底下一汪渾濁的污水”形成鮮明的對照。它告訴我們:為了珍藏火柴,他經受了多少痛苦,具有多么頑強的革命意志。
這火柴與比自己生命還寶貴的黨證放在一起,并“壓”在“朱紅的印章的中心”。一個“壓”字,重有千鈞,意味深長。這哪里是幾根火柴!分明是一顆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心啊!紅紅的火柴頭、朱紅的印章在一只抖抖索索的手里,猶如跳動的一簇火焰,升起在無邊的草地上,劃破陰沉沉的天空,掃盡了草地上的荒涼凄清孤寂的氣氛,給人以光明、溫暖和力量。
4.學生朗讀第16-21自然段。
(1)提問思考,無名戰士怎樣極其鄭重地囑托戰友的?作者怎樣描繪他初次囑托時的語言和動作?
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作者用細致感人的筆觸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無名戰士對戰友的囑托,“招招手”、“伸開”、“撥弄”、“數”、“望”,這一連串的動詞顯現了莊重嚴肅,無限深情。
就在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之時,一瞬間,神奇的情況出現了。無名戰士的臉色“舒展”了,他的眼睛“發射出一種喜悅的光”,他的抖抖索索的手,僵直的手指竟然能“捧”火柴,“放”到盧進勇手里,并且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捧”、“放”、“握”這一連串的動作,描述了無名戰士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對革命的忠誠而爆發出來的巨大力量。
(2)無名戰士再次囑托時留給人間的最后的話是什么?最后的動作是什么?刻畫他怎樣的內心世界?
教師歸納:他留給人間最后的話是“記住,這,這是,大家的!”“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他離開人世前的最后動作,是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方向。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他沒有用一根火柴為自己取暖;他忍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在死亡線上掙扎而硬不咽下最后一口氣。他一心想著大家,一心想著黨,想著長征途中的戰友們,無私忘我,生命爆發出耀眼的火花。
5.小結。
(1)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故事的核心內容。無名戰士的形象我們看到的雖然只是他臨死前的一刻,但很高大,不僅矗立在茫茫的草地,而且活在我們的心中。這是由于作者緊緊抓著人物性格歷史的一段,抓著人物性格閃出耀眼光輝的“一剎那”來刻畫表現的。從語言上看,他沒說幾句話,前后就出現了五個“同志”,言為心聲,他心里念念不忘的是革命同志,是黨的事業。他的動作和一系列的細節描寫,與語言一樣,反映了他舍身忘己,一切為了戰友,為了革命。作者選材精當,文字精練。
(2)既然主人公是無名戰士,為什么用許多筆墨寫盧進勇呢?這是因為要在兩千字的短小篇幅里突出主人公、在結構上作的巧妙安排。文章以盧進勇作為故事的線索,展開情節。
主人公的出現是通過他的“聽”引出來的;主人公的外貌是通過他的“看”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他的“想”、他的“說”,突出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品質,托出了主人公犧牲的全部意義。
特別是第21自然段飽含感情的描寫,更是感人。(指導學生朗讀第21自然段,由緩慢而低沉而高昂。)這是一個極其悲壯的場面。“模糊”與“清晰”同時運用,既表現盧進勇失去戰友的無限悲痛,又給無名戰士高擎的手加上一個特寫鏡頭。兩者交織在一起,伴隨著整個草地的哭泣,為頂天立地的英雄唱哀歌,唱贊歌。(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說明。)英雄的品質像荷花一樣潔白,像菊花一樣堅忍。
(四)隨堂練習
一、本文的線索是________________。
二、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
三、“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中加點的“擠”表明了什么?
四、在忽而月朗星稀、忽而雨雪交加的草地里,無名戰士卻能使火柴干燥地保存下來,這該怎么理解?
第一課時隨堂練習參考答案
一、
二、無名戰士
三、表明無名戰士生命危在旦夕,他在積攢力量等待同志來轉交火柴。
四、無名戰士懷著對黨和革命的無限忠誠,用驚人的毅力和生命的代價珍藏火柴,因而火柴才會干燥地保存下來。
第二課時
(-)講讀分析第三部分
(第22—24自然段)
提問思考:盧進勇從戰友身上吸取了力量,帶著戰友的囑托飛快地趕路。他把火種送到部隊給戰土帶去了什么?他是懷著怎樣的心情把珍貴的火柴交給指導員的?
1.指名學生朗讀,理解。
盧進勇按照無名英雄的遺愿把火種送到了部隊,火給戰士們帶來了光,帶來了熱。圍著熊熊燃燒的火,戰士們談笑著,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響著。盧進勇像天亮時無名英雄把囑托給他時一樣,極其莊重地一根一根數交給連指導員。
“悄悄走”、“顫抖的手指”、“異樣的聲調”,寓含著復雜的情意,最后落在一個“數”字上。
2.啟發思考:他“數”什么呢?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人的語句,并聯系起來考慮,體會這幾根火柴的意義與價值,重溫無名戰士的言行,想象盧進勇澎湃的心潮,說說“數”寓含的發人深省的豐富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這“數”,使我們認識了火柴的意義與價值。在無邊的草地上,在冷風暴雨、氣候無常的惡劣環境中,火柴是最最需要的東西,可以解除饑餓,驅除寒冷,救活同志。無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了這極其珍貴的東西。
這“數”,使我們認識這幾根火柴包含著無名戰士的寶貴生命,反映了共產主義戰士無限忠于黨的事業的偉九心靈,無名戰士的高大形象在我們眼前升騰、閃現。
這“數”,還飽含著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無限哀思,對戰友偉大人格、高尚情操的無比敬仰。
這“數”,也在我們面前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在今天,我們該怎樣牢記先烈為革命付出的代價;以先烈為光輝榜樣,繼承他們的遺志,努力學習,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
(二)總結全文
作者以飽蘸革命深情的筆歌頌了無名英雄的高貴品質。這無私忘我、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高貴品質是無名戰士的,也是盧進勇以及千百萬紅軍戰士所共同具備的。這就是文章的主題,是作者奉獻給讀者的一曲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的悲壯贊歌。
文章以“數”著“一,二,三,四……”來結尾,言未盡,意無窮。
(三)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全文,加深理解與感受。
(四)歸納
是通過一件事歌頌人物,歌頌了紅軍戰士忘我無私、獻身革命的崇高品德。
文章在敘事中抒發了作者對無名英雄的無限熱愛、敬仰之情,是“以小見大”。在寫法上,通過人物的具體言行寫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在記敘中飽含作者的感情。用第三人稱的寫法較多地抓住細節以突出人物,特別是抓住了火柴和火加以描寫,這火柴和火把整個故事貫串了起來,既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質,又有耐人尋味的象征意味,深刻地表現了文章的主題思想。
(五)布置作業
1.熟讀全文。
2.復述第二部分。要求:
①主次分明,突出無名英雄的形象。
②扣緊外貌、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
(六)隨堂練習
一、“這以后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的原因是他的小腿發炎的傷口好了嗎?
二、文章結尾處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三、文章寫無名戰士數火柴“一,二,三,四……”中間本應用頓號卻用了逗號,作用何在?
四、文章結尾處寫盧進勇以一種異樣的聲調數火柴有什么作用?
第二課時隨堂練習參考答案
一、①不是;②是他受到了無名戰士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的鼓舞。
二、烘托火對于長征、對于革命的偉大意義,更好地刻畫無名戰士的形象。
三、語氣表達舒緩,與無名戰士當時身體極度虛弱相一致,同時突出火柴的寶貴,交火柴的鄭重。
四、①使我們認識火柴的意義與價值。②使我們進一步認識無名戰士的高大形象和純潔的心靈。③也飽含著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無限哀思和對戰友偉大人格、高尚情操的無比敬仰。
七根火柴 篇5
教學目的
1.學習小說緊扣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寫法。
1. 揣摩文章的語言。
3.學習紅軍戰士的崇高品質。
教學重點
目標1 目標2
教學難點 :
目標2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課外閱讀讀后感)
二、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火柴,在我們今天看來,也許是毫不起眼的事物。但誰又能想到,這小小的火柴在紅軍二萬五千里的長征途中,會跟~個人甚至整支部隊的生死存亡密切相關呢?在紅軍長征時艱苦卓絕的生活里,這小小的火柴正折射出了紅軍英雄們偉大人格的光輝。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七根火柴的故事。
三、閱讀課文,感知內容。
1、利用錄音帶朗讀課。前。段,引導學。進。費。情境。(有條件的。利。多媒體播放電影小片段,配以適當的背景音樂。)
2.邊默讀課文,腦海中邊再現課文中描述內容。力求能深切體會到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課文以"七根火柴"為題,是以什么為線索安排情節結構的?
說明:結合課后練習一,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線索安排情節結構的方法。
可設計三張幻燈片:雨景圖、獻火圖、省火圖,引導學生在掌握文章線索的情況下,劃分文章段落層次結構。
四、揣摩課文,理解小說的主人公問題。
兩人一組,討論下列問題,然后參加全班交流。
1.小說采用了什么方法來描寫自然環境?這段描寫有什么作用?
用自然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人物、展開情節,是這篇小說的一個特色。小說在客觀描述了草地天氣后,緊接著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暴雨后的草地。這段描寫不僅展示出人物活動的背景,而且烘托出"七根火柴"的重大意義,同時也為無名戰士的出場和他的英雄行為作鋪墊。
2.小說的主人公是盧進勇還是無名戰士?
在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后,可讓學生自己進行辨析,教師適當加以引導,得出無名戰士才是小說的主人公的結論。
3.在得出結論后,可進一步追問:既然無名戰士是主人公,那么貫穿全篇的盧進勇在小說中起什么作用?
盧進勇雖不是小說的主人公,但對他的描寫在推動情節發展,刻畫無名戰士的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使無名戰士的形象他滿而豐富。
說明:這是本堂課的重點,討論中,鼓勵盡可能多的同學發言,發言中不大準確的理解,一般教師不予糾正,引導學生在自己辨析中解決。
五、默讀課文,揣摩文章中的語言。(目標2)
1."他也知道這是妄想--",破折號后面的語句起什么作用?"妄想"一詞是什么意思?
破折號后面的語句起解釋、說明的作用。"妄想"一詞在這里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想法"的意思。后面卻居然有了火柴,這就增強了小說的藝術效果。一個破折號,一個詞語,既突出了火柴的重要性,又為下文理下了伏筆。
2.第一部分最后一句,為什么連用"小心地居然吝惜地暗自慶幸"等詞語?各有什么含義?
"小心地"說明糧食的珍貴;"居然"反映出意想不到的心理狀態;"吝惜暗自慶幸"說明糧食的意義。這些詞語的運用突出了這點糧食對盧進勇趕上部隊,走出草地的重大意義,同時為下文他毅然拿它救助戰友,體現紅軍部隊團結友愛埋下了伏筆。
3.課文第二部分從哪幾個方面描繪了無名戰士?(聲音、肖像。語言、動作)
4、找出無名戰士托付火柴時的動作和語言來,說一說這些詞語有什么含義?
"睜開指著急急地說"指出存放部位,表達急切心情,"抬手伸開小心翼翼地……撥弄數著'等表明無名戰士認真的態度,在重的神情,表明火柴的意義非同尋常。"舒展放射合攏捧起像擎著小心地放緊緊地。…··握……直直地盯著"表明交待后的無比欣慰,鄭重的托付,殷切的期望。
5.無名戰士所說的話:"記住,這,這是,大家的!"為什么要一詞一頓?
表明了無名戰士生命垂危、力氣將盡的特點,也表明了話語意義的嚴肅和著重。
6無名戰士犧牲之后,為什么寫盧進勇"眼睛模糊了",又寫"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時"模糊"與"清晰"不是矛盾嗎?
不矛盾。"模糊"寫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悲痛心情,"清晰"是點明盧進勇心里已經明確自己所負有的重大責任。
六、總結本文中心思想。
本文以紅軍長征路途中過草地為背景,通過寫一位無名戰士不顧生命垂危,向黨和部隊貢獻火柴的故事,表現了紅軍戰士對黨對革命的無比忠誠和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七、課堂訓練。
王愿堅解釋"創作者有了豐富的生活感受,然后從中選取了一個看來不大的東西,努力開掘、提煉,寫出了這個東西的內涵,寫出了這個叫。'小的'和'大的'(即整個社會生活)的聯系。這就是常說的'以小見大"'。
請就你所經歷的生活感受,抓住一件小事情、小事物,談談其中所蘊含的巨大意義。
八、課后作業 。
A、完成練習一、二。
B、體會以小見大的寫法,訓練學生從生活中選取一個看來不大的東西,努力挖掘、提煉,寫出這個東西的內涵。
C、安排課本劇,要求抓住細節安排場景。
九:說課精要:明確本文緊扣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寫法和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提問時應以分析人物形象為主線,引導學生展開充分討論,理清語言的深層含義。
十、教學結構:導入 --閱讀感知--全班交流--揣摩語言--總結--課堂訓練
十一、教學后記:
<-- #EndEditable -->
七根火柴 篇6
教學建議
一、關于題目的內涵
這個題目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火柴”前面加上“七根”這樣精確數字進行限定,給讀者以非同尋常的感覺,因此而造成懸念。標題既揭示了小說的內容,又提供了故事情節設置與展開的線索。同時,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畫,人物品質展現的依托。讀完小說,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作者說:“它是從我的見聞和感受里來的。在戰爭中,我多次看見過這樣一個戰士的手啊。握著槍的,攥著擔架桿的,拉著戰友的,撫摸在同志額角上的……”如今,我已經不能確切地說出,在我握著筆寫的時候,到底是想起了記憶中的哪一件事、哪一只手。但是,在這短短的兩千字里,確實凝結了我在戰爭中直接獲得的生活體驗:關于人,關于人的手和心靈,關于戰爭中人和人的關系,以及戰士的忠誠。就連一個細節、一點感受、一星思緒,也得從真切體驗里得到。
這段話告訴我們,標題是生活真實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體驗的藝術再現,它所要表現的是“人”,“人的心靈”。因此,標題有著深刻的內涵。
二、段落層次
以為線索來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開頭(1-8段):對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發展、高潮(9-22段):獻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結尾(23-26段):火柴發揮了作用。
三、課文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
用自然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人物、展開情節,是這篇小說的一個特色。小說一開始就敘述了草地上忽雨忽晴,雨中夾雜著冰雹的壞天氣,緊接著又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暴雨后的草地:“看不見人影,聽不見人聲”“荒草躺倒在爛泥里”“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這些描寫不僅展示出人物活動動的背景——艱苦的長征途中,而且烘托出“火”對于長征、對于革命的重要作用,暗示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盧進勇活動的環境也是無名戰士活動的環境,所以這段自然環境的描他是為無名戰士的出場和他的英雄行為做鋪墊。
四、以“火”為線索組織材料
這篇小說有關“火”的文字多次出現且貫穿始終。第一次出現是描寫盧進勇暴雨下追趕部隊,又凍又餓,渴望有火的情形。第二次出現則強調部隊斷火三天,盧進勇希望落空。兩次描寫,火的重要性已經顯而易見。這時,盧進勇遇到無名戰士,面對饑寒交加,生命危在旦夕的戰友,盧進勇自然而然又生出對火的渴望。“火”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強調。而這一次他居然見到了火柴——無名戰士不惜用生命來保存的火柴。文章至此之后,“火”的字眼接二連三地出現,并隨著主題的升華、情節的發展而變為簇簇火焰,熊熊篝火。“火”在實質上已經成為無名戰士的精神的形象寫照。小說最后描寫“在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在閃閃跳動的火光下”,盧進勇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六根火柴。這個場面進一步揭示了火柴的作用、無名戰士的崇高品德。小說就是這樣以“火”為線索安排情節,環環相扣集中筆力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的。
五、小說的人物刻畫
這篇小說用最經濟的筆墨神形畢肖地塑造了一個寧愿犧牲生命為革命保存火種,不愿為保全自己生命而耗用火柴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其獨到之處在于運用了映襯手法。
小說的主人公是無名戰士,但作者在他身上卻是惜墨如金;相反,對于另一位次要人物盧進勇的描寫卻是濃墨重彩,不惜筆力。小說從一開始介紹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用的就是盧進勇的眼光、盧進勇的感受;進而主人公的出場是由盧進勇的聽覺引出,主人公的神貌是通過盧進勇的觀察感覺到。與此同時,作者還用盧進勇的心理活動來襯托主人公的精神品格。盧進勇發現生命垂危的無名戰士,憑直覺感到“他一定餓壞了”“要是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而這時他卻推開盧進勇給他送到唇邊的青稞面,拒絕盧進勇扶他前行,用盡力氣掏出珍藏的黨證和,鄭重囑托盧進勇轉交給部隊。寥寥幾筆,無名戰士的形象赫然而立,其精神品格突現出燦爛的光彩。在描寫無名戰士的過程中,作者舍棄了許多次要場面(無名戰士如何掉隊,如何得到并保存火柴,如何度過這幾天的草地生活……),緊緊抓住他向戰友轉交火柴的一瞬,抓住人物震撼人心的一連串語言和動作,抓住無名戰士如何對待火柴的態度,烘托出人物整個內心世界的崇高與美。而小說最后,又以盧進勇鄭重地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火柴,“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結束,更是襯托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非凡意義。所以說,小說作者雖寥寥數筆描寫主人公形象,但主人公的英雄性格卻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現。
六、課文的敘述視角
敘事作品具有兩個基本要素,即故事和敘述者。故事與敘述者之間的關系,就是敘述視角。采用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則敘述者存在于虛構的小說世界中,成為其中的一個人物,人物的世界與敘述者世界完全統一。第三人稱敘述視角則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作者敘述視角,即敘述者外在于人物的世界,敘述者的世界成為與小說人物世界不同的世界。另一種是人物敘述視角,敘述者由一個反映者所取代,此反映者為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他感受、觀察、思考,但卻不像一個敘述者那樣對讀者講話。讀者是通過反映者個性的眼光來看待小說中其他人物、事件的。
從表面上看,這篇小說采用的是一個第三者的全知視角而非第一人稱視角。然而作為故事發展見證人的盧進勇,實際上是起到了第一人稱“我”的作用。作品時時刻刻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一切、感受一切,并從盧進勇的角度來描寫發生的一切,如此一來,盧進勇便如同第一人稱的“我”一樣可直接描繪一切,且令人覺得真實可信。另一方面,盧進勇這一角色又具有第三人稱敘述視角的“全知性”與“自由性”,這又使得小說在創作時伸縮性更大,情節結構更加完整。同時,作為主人公的映襯,有了盧進勇,無名戰土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本文結構的特點,學習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2.把握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掌握用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形象的寫法。
2.訓練學生對人物刻畫的細節描寫。
(三)情感目標
1.了解紅軍過草地的艱難困苦,學習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崇高品質,立志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學習,建設祖國。
2.紅軍戰士對黨和革命無限忠誠而表現的思想美和意志美。
二、學法引導
運用想象法認識無名戰士對黨和革命的忠誠之心和甘愿犧牲自己而忍受折磨等待同志轉交火柴的頑強毅力,通過比較法認識景物描寫的作用,聯系小學時學過的課文《豐碑》類比解決主人公是誰的問題。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難點:
以景物烘托人物形象的寫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投影片:①生字詞;②隨堂練習。
2.火柴一盒。
3.如有可能則可準備紅軍過草地的電視片段或電影片段。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講解分析,啟發引導學生討論歸納。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今天學習王愿堅同志的短篇小說。火柴,我們生活中天天用到,看起來是極其平常的。可是,你們可曾想過:在艱苦的革命年代里,在紅軍行經荒無人煙的草地時,就是小小的火柴,發出多少熱,放出多少光,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作者就是緊緊扣住火柴,講述了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壯的贊歌。
(二)講讀分析第一部分
(第l-7自然段)
1.提問思考:主人公無名戰士是在怎樣的環境里出現的?他怎樣被引到讀者面前?他的出現給人以怎樣異乎尋常的感覺?
2.指定一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并對下列字正音。
冰雹(báo) 撮(zuō) 寒顫(zhàn) 驀(mò)地
3.先看集中寫環境的第2、3兩個自然段。請學生閱讀,找出描繪草地的氣候、草地的天、草地的地特點的關鍵詞語。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作者先用“怪”字點出草地氣候的特征;又用“明明”、“忽然”、“霎時”、“接著”準確而具體地描繪草地氣候的變化莫測,變幻無窮。草地氣候真是瞬息萬變,忽而月朗星稀,忽而雨雪交加。
接著又抓住天、地的特點,渲染環境。天,陰沉沉的,草地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
地,是爛泥、污水、荒草,路看不清。
這樣抓住草地、氣候、無、地的鮮明特征來寫,告訴讀者這兒的環境。紅軍在這樣艱苦的環境里行軍,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更何況處于這種環境的又是一位因傷口發炎而掉隊的同志?如果不寫這樣的環境會有什么不同?
4.略講第4、5、6自然段,過渡到無名戰士的出現。
盧進勇經過一夜暴風雨的澆淋,清晨涼風一吹,他強烈地感到身上怎樣?(冷,連打了幾個寒顫。)肚里怎樣?(餓得難以忍受。)他渴望著什么?(要是有堆火烤烤該多好啊!)然而,早就沒有火種了。就在他渴望有火烤,正要把從褲袋里找出來的、已經捏成長條的青稞面送到嘴邊時,主人公出現了。
5.朗讀第6、7自然段。請學生回答:主人公怎樣被引出來的?他給人以怎樣異乎尋常的感覺?
主人公的出現,別具特色。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聲低低的叫聲:“同志”,使得在陰森荒涼環境里的盧進勇“墓地聽見”,從而主人公被引到讀者面前。盧進勇起了“引出”主人公的作用。主人公的聲音異乎尋常,那么“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
這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聲音使盧進勇“愣了”,也把我們讀者的心給緊緊抓住了。
這聲音從哪兒發出來的?為什么那么微弱,低沉?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隨著瞞珊而行的盧進勇的足跡去尋找吧。
(三)講讀分析第二部分
(第8—21自然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8、9自然段。
啟發思考:無名戰士的形象是怎樣展現在讀者眼前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告訴我們他已經是怎樣的一個人了?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補充:無名戰士的形象是由盧進勇的“看”展現在讀者眼前的,他的形象明白地告訴我們他已經是一個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就拿眼睛與身子來說,眼睛“努力地睜著”“吃力地張開”,說明他眼皮已經不聽指揮,身子衰弱到極點;身子“沒有挪動”“想坐起來卻沒能動得了”,表明他已經完全喪失活動能力。只有“抖動”的喉結、低沉的呼喚“同志”的聲音說明他還活著。
從無名戰士的形貌,我們可以想象到在革命征途中他經受了多少艱難困苦。冷風、暴雨、冰雹的襲擊,長期的饑餓疲勞,耗盡了他的精力。他已奄奄一息,但卻以驚人的頑強的毅力支撐著、等待著,干裂的嘴唇一張一翕地呼喚著“同志一同志”。他為什么這樣期待著同志的到來?此時此刻,他想的是什么呢?
2.指名學生朗讀第10-l3自然段。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盧進勇懷著對同志深厚的感情,把自己僅剩的一點青稞面“遞”到無名戰士的嘴邊,無名戰士怎樣呢?他吃力地“推開”,拒絕了。從齒縫里擠出幾個字,“不,沒……沒用了。”是呵,糧食極端短缺,他要留給同志。盧進勇要扶他走,他怎樣?“搖了搖頭”,又拒絕了。
兩次拒絕,清楚地表明他盼望同志到來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命,不是為了自己活下去。那又是為了什么呢?是另有希望,另有囑托。
提問啟發:囑托什么呢?請抓住描繪無名戰士動作、語言的關鍵詞語揭示他的精神世界。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無名戰士積攢著自己渾身的力量,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他頑強地支撐著,原來有十分重要的任務。無名戰士的—“推”、—“搖”、—“指”,使我們深深感覺到忘我的崇高思想在閃光。
3.指名學生朗讀第14、15自然段。
提問啟發:這位戰士要奉獻給黨的珍寶是什么呢?火柴。哪個句子具體形象地描述了無名戰士把當寶貝一樣地珍藏著?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歸納:因為是珍藏,所以火柴“干燥”。這“干燥”的火柴與“濕漉漉的衣服”,冰冷的胸口,臉上的雨滴、“身子底下一汪渾濁的污水”形成鮮明的對照。它告訴我們:為了珍藏火柴,他經受了多少痛苦,具有多么頑強的革命意志。
這火柴與比自己生命還寶貴的黨證放在一起,并“壓”在“朱紅的印章的中心”。一個“壓”字,重有千鈞,意味深長。這哪里是幾根火柴!分明是一顆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心啊!紅紅的火柴頭、朱紅的印章在一只抖抖索索的手里,猶如跳動的一簇火焰,升起在無邊的草地上,劃破陰沉沉的天空,掃盡了草地上的荒涼凄清孤寂的氣氛,給人以光明、溫暖和力量。
4.學生朗讀第16-21自然段。
(1)提問思考,無名戰士怎樣極其鄭重地囑托戰友的?作者怎樣描繪他初次囑托時的語言和動作?
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作者用細致感人的筆觸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無名戰士對戰友的囑托,“招招手”、“伸開”、“撥弄”、“數”、“望”,這一連串的動詞顯現了莊重嚴肅,無限深情。
就在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之時,一瞬間,神奇的情況出現了。無名戰士的臉色“舒展”了,他的眼睛“發射出一種喜悅的光”,他的抖抖索索的手,僵直的手指竟然能“捧”火柴,“放”到盧進勇手里,并且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捧”、“放”、“握”這一連串的動作,描述了無名戰士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對革命的忠誠而爆發出來的巨大力量。
(2)無名戰士再次囑托時留給人間的最后的話是什么?最后的動作是什么?刻畫他怎樣的內心世界?
教師歸納:他留給人間最后的話是“記住,這,這是,大家的!”“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他離開人世前的最后動作,是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方向。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他沒有用一根火柴為自己取暖;他忍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在死亡線上掙扎而硬不咽下最后一口氣。他一心想著大家,一心想著黨,想著長征途中的戰友們,無私忘我,生命爆發出耀眼的火花。
5.小結。
(1)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故事的核心內容。無名戰士的形象我們看到的雖然只是他臨死前的一刻,但很高大,不僅矗立在茫茫的草地,而且活在我們的心中。這是由于作者緊緊抓著人物性格歷史的一段,抓著人物性格閃出耀眼光輝的“一剎那”來刻畫表現的。從語言上看,他沒說幾句話,前后就出現了五個“同志”,言為心聲,他心里念念不忘的是革命同志,是黨的事業。他的動作和一系列的細節描寫,與語言一樣,反映了他舍身忘己,一切為了戰友,為了革命。作者選材精當,文字精練。
(2)既然主人公是無名戰士,為什么用許多筆墨寫盧進勇呢?這是因為要在兩千字的短小篇幅里突出主人公、在結構上作的巧妙安排。文章以盧進勇作為故事的線索,展開情節。
主人公的出現是通過他的“聽”引出來的;主人公的外貌是通過他的“看”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他的“想”、他的“說”,突出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品質,托出了主人公犧牲的全部意義。
特別是第21自然段飽含感情的描寫,更是感人。(指導學生朗讀第21自然段,由緩慢而低沉而高昂。)這是一個極其悲壯的場面。“模糊”與“清晰”同時運用,既表現盧進勇失去戰友的無限悲痛,又給無名戰士高擎的手加上一個特寫鏡頭。兩者交織在一起,伴隨著整個草地的哭泣,為頂天立地的英雄唱哀歌,唱贊歌。(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說明。)英雄的品質像荷花一樣潔白,像菊花一樣堅忍。
(四)隨堂練習
一、本文的線索是________________。
二、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
三、“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中加點的“擠”表明了什么?
四、在忽而月朗星稀、忽而雨雪交加的草地里,無名戰士卻能使火柴干燥地保存下來,這該怎么理解?
第一課時隨堂練習參考答案
一、
二、無名戰士
三、表明無名戰士生命危在旦夕,他在積攢力量等待同志來轉交火柴。
四、無名戰士懷著對黨和革命的無限忠誠,用驚人的毅力和生命的代價珍藏火柴,因而火柴才會干燥地保存下來。
第二課時
(-)講讀分析第三部分
(第22—24自然段)
提問思考:盧進勇從戰友身上吸取了力量,帶著戰友的囑托飛快地趕路。他把火種送到部隊給戰土帶去了什么?他是懷著怎樣的心情把珍貴的火柴交給指導員的?
1.指名學生朗讀,理解。
盧進勇按照無名英雄的遺愿把火種送到了部隊,火給戰士們帶來了光,帶來了熱。圍著熊熊燃燒的火,戰士們談笑著,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響著。盧進勇像天亮時無名英雄把囑托給他時一樣,極其莊重地一根一根數交給連指導員。
“悄悄走”、“顫抖的手指”、“異樣的聲調”,寓含著復雜的情意,最后落在一個“數”字上。
2.啟發思考:他“數”什么呢?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人的語句,并聯系起來考慮,體會這幾根火柴的意義與價值,重溫無名戰士的言行,想象盧進勇澎湃的心潮,說說“數”寓含的發人深省的豐富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這“數”,使我們認識了火柴的意義與價值。在無邊的草地上,在冷風暴雨、氣候無常的惡劣環境中,火柴是最最需要的東西,可以解除饑餓,驅除寒冷,救活同志。無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了這極其珍貴的東西。
這“數”,使我們認識這幾根火柴包含著無名戰士的寶貴生命,反映了共產主義戰士無限忠于黨的事業的偉九心靈,無名戰士的高大形象在我們眼前升騰、閃現。
這“數”,還飽含著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無限哀思,對戰友偉大人格、高尚情操的無比敬仰。
這“數”,也在我們面前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在今天,我們該怎樣牢記先烈為革命付出的代價;以先烈為光輝榜樣,繼承他們的遺志,努力學習,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
(二)總結全文
作者以飽蘸革命深情的筆歌頌了無名英雄的高貴品質。這無私忘我、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高貴品質是無名戰士的,也是盧進勇以及千百萬紅軍戰士所共同具備的。這就是文章的主題,是作者奉獻給讀者的一曲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的悲壯贊歌。
文章以“數”著“一,二,三,四……”來結尾,言未盡,意無窮。
(三)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全文,加深理解與感受。
(四)歸納
是通過一件事歌頌人物,歌頌了紅軍戰士忘我無私、獻身革命的崇高品德。
文章在敘事中抒發了作者對無名英雄的無限熱愛、敬仰之情,是“以小見大”。在寫法上,通過人物的具體言行寫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在記敘中飽含作者的感情。用第三人稱的寫法較多地抓住細節以突出人物,特別是抓住了火柴和火加以描寫,這火柴和火把整個故事貫串了起來,既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質,又有耐人尋味的象征意味,深刻地表現了文章的主題思想。
(五)布置作業
1.熟讀全文。
2.復述第二部分。要求:
①主次分明,突出無名英雄的形象。
②扣緊外貌、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
(六)隨堂練習
一、“這以后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的原因是他的小腿發炎的傷口好了嗎?
二、文章結尾處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三、文章寫無名戰士數火柴“一,二,三,四……”中間本應用頓號卻用了逗號,作用何在?
四、文章結尾處寫盧進勇以一種異樣的聲調數火柴有什么作用?
第二課時隨堂練習參考答案
一、①不是;②是他受到了無名戰士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的鼓舞。
二、烘托火對于長征、對于革命的偉大意義,更好地刻畫無名戰士的形象。
三、語氣表達舒緩,與無名戰士當時身體極度虛弱相一致,同時突出火柴的寶貴,交火柴的鄭重。
四、①使我們認識火柴的意義與價值。②使我們進一步認識無名戰士的高大形象和純潔的心靈。③也飽含著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無限哀思和對戰友偉大人格、高尚情操的無比敬仰。
七根火柴 篇7
教學建議
一、關于題目的內涵
《七根火柴》這個題目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火柴”前面加上“七根”這樣精確數字進行限定,給讀者以非同尋常的感覺,因此而造成懸念。標題既揭示了小說的內容,又提供了故事情節設置與展開的線索。同時,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畫,人物品質展現的依托。讀完小說,“七根火柴”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作者說:“它是從我的見聞和感受里來的。在戰爭中,我多次看見過這樣一個戰士的手啊。握著槍的,攥著擔架桿的,拉著戰友的,撫摸在同志額角上的……”如今,我已經不能確切地說出,在我握著筆寫《七根火柴》的時候,到底是想起了記憶中的哪一件事、哪一只手。但是,在這短短的兩千字里,確實凝結了我在戰爭中直接獲得的生活體驗:關于人,關于人的手和心靈,關于戰爭中人和人的關系,以及戰士的忠誠。就連一個細節、一點感受、一星思緒,也得從真切體驗里得到。
這段話告訴我們,標題是生活真實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體驗的藝術再現,它所要表現的是“人”,“人的心靈”。因此,標題有著深刻的內涵。
二、段落層次
以“七根火柴”為線索來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開頭(1-8段):對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發展、高潮(9-22段):獻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結尾(23-26段):火柴發揮了作用。
三、課文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
用自然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人物、展開情節,是這篇小說的一個特色。小說一開始就敘述了草地上忽雨忽晴,雨中夾雜著冰雹的壞天氣,緊接著又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暴雨后的草地:“看不見人影,聽不見人聲”“荒草躺倒在爛泥里”“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這些描寫不僅展示出人物活動動的背景——艱苦的長征途中,而且烘托出“火”對于長征、對于革命的重要作用,暗示“七根火柴”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盧進勇活動的環境也是無名戰士活動的環境,所以這段自然環境的描他是為無名戰士的出場和他的英雄行為做鋪墊。
四、以“火”為線索組織材料
這篇小說有關“火”的文字多次出現且貫穿始終。第一次出現是描寫盧進勇暴雨下追趕部隊,又凍又餓,渴望有火的情形。第二次出現則強調部隊斷火三天,盧進勇希望落空。兩次描寫,火的重要性已經顯而易見。這時,盧進勇遇到無名戰士,面對饑寒交加,生命危在旦夕的戰友,盧進勇自然而然又生出對火的渴望。“火”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強調。而這一次他居然見到了火柴——無名戰士不惜用生命來保存的火柴。文章至此之后,“火”的字眼接二連三地出現,并隨著主題的升華、情節的發展而變為簇簇火焰,熊熊篝火。“火”在實質上已經成為無名戰士的精神的形象寫照。小說最后描寫“在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在閃閃跳動的火光下”,盧進勇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六根火柴。這個場面進一步揭示了火柴的作用、無名戰士的崇高品德。小說就是這樣以“火”為線索安排情節,環環相扣集中筆力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的。
五、小說的人物刻畫
這篇小說用最經濟的筆墨神形畢肖地塑造了一個寧愿犧牲生命為革命保存火種,不愿為保全自己生命而耗用火柴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其獨到之處在于運用了映襯手法。
小說的主人公是無名戰士,但作者在他身上卻是惜墨如金;相反,對于另一位次要人物盧進勇的描寫卻是濃墨重彩,不惜筆力。小說從一開始介紹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用的就是盧進勇的眼光、盧進勇的感受;進而主人公的出場是由盧進勇的聽覺引出,主人公的神貌是通過盧進勇的觀察感覺到。與此同時,作者還用盧進勇的心理活動來襯托主人公的精神品格。盧進勇發現生命垂危的無名戰士,憑直覺感到“他一定餓壞了”“要是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而這時他卻推開盧進勇給他送到唇邊的青稞面,拒絕盧進勇扶他前行,用盡力氣掏出珍藏的黨證和七根火柴,鄭重囑托盧進勇轉交給部隊。寥寥幾筆,無名戰士的形象赫然而立,其精神品格突現出燦爛的光彩。在描寫無名戰士的過程中,作者舍棄了許多次要場面(無名戰士如何掉隊,如何得到并保存火柴,如何度過這幾天的草地生活……),緊緊抓住他向戰友轉交火柴的一瞬,抓住人物震撼人心的一連串語言和動作,抓住無名戰士如何對待火柴的態度,烘托出人物整個內心世界的崇高與美。而小說最后,又以盧進勇鄭重地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火柴,“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結束,更是襯托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非凡意義。所以說,小說作者雖寥寥數筆描寫主人公形象,但主人公的英雄性格卻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現。
六、課文的敘述視角
敘事作品具有兩個基本要素,即故事和敘述者。故事與敘述者之間的關系,就是敘述視角。采用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則敘述者存在于虛構的小說世界中,成為其中的一個人物,人物的世界與敘述者世界完全統一。第三人稱敘述視角則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作者敘述視角,即敘述者外在于人物的世界,敘述者的世界成為與小說人物世界不同的世界。另一種是人物敘述視角,敘述者由一個反映者所取代,此反映者為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他感受、觀察、思考,但卻不像一個敘述者那樣對讀者講話。讀者是通過反映者個性的眼光來看待小說中其他人物、事件的。
從表面上看,這篇小說采用的是一個第三者的全知視角而非第一人稱視角。然而作為故事發展見證人的盧進勇,實際上是起到了第一人稱“我”的作用。作品時時刻刻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一切、感受一切,并從盧進勇的角度來描寫發生的一切,如此一來,盧進勇便如同第一人稱的“我”一樣可直接描繪一切,且令人覺得真實可信。另一方面,盧進勇這一角色又具有第三人稱敘述視角的“全知性”與“自由性”,這又使得小說在創作時伸縮性更大,情節結構更加完整。同時,作為主人公的映襯,有了盧進勇,無名戰土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本文結構的特點,學習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2.把握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掌握用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形象的寫法。
2.訓練學生對人物刻畫的細節描寫。
(三)情感目標
1.了解紅軍過草地的艱難困苦,學習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崇高品質,立志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學習,建設祖國。
2.紅軍戰士對黨和革命無限忠誠而表現的思想美和意志美。
二、學法引導
運用想象法認識無名戰士對黨和革命的忠誠之心和甘愿犧牲自己而忍受折磨等待同志轉交火柴的頑強毅力,通過比較法認識景物描寫的作用,聯系小學時學過的課文《豐碑》類比解決主人公是誰的問題。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難點:
以景物烘托人物形象的寫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投影片:①生字詞;②隨堂練習。
2.火柴一盒。
3.如有可能則可準備紅軍過草地的電視片段或電影片段。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講解分析,啟發引導學生討論歸納。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今天學習王愿堅同志的短篇小說《七根火柴》。火柴,我們生活中天天用到,看起來是極其平常的。可是,你們可曾想過:在艱苦的革命年代里,在紅軍行經荒無人煙的草地時,就是小小的火柴,發出多少熱,放出多少光,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作者就是緊緊扣住火柴,講述了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壯的贊歌。
(二)講讀分析第一部分
(第l-7自然段)
1.提問思考:主人公無名戰士是在怎樣的環境里出現的?他怎樣被引到讀者面前?他的出現給人以怎樣異乎尋常的感覺?
2.指定一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并對下列字正音。
冰雹(báo) 撮(zuō) 寒顫(zhàn) 驀(mò)地
3.先看集中寫環境的第2、3兩個自然段。請學生閱讀,找出描繪草地的氣候、草地的天、草地的地特點的關鍵詞語。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作者先用“怪”字點出草地氣候的特征;又用“明明”、“忽然”、“霎時”、“接著”準確而具體地描繪草地氣候的變化莫測,變幻無窮。草地氣候真是瞬息萬變,忽而月朗星稀,忽而雨雪交加。
接著又抓住天、地的特點,渲染環境。天,陰沉沉的,草地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
地,是爛泥、污水、荒草,路看不清。
這樣抓住草地、氣候、無、地的鮮明特征來寫,告訴讀者這兒的環境。紅軍在這樣艱苦的環境里行軍,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更何況處于這種環境的又是一位因傷口發炎而掉隊的同志?如果不寫這樣的環境會有什么不同?
4.略講第4、5、6自然段,過渡到無名戰士的出現。
盧進勇經過一夜暴風雨的澆淋,清晨涼風一吹,他強烈地感到身上怎樣?(冷,連打了幾個寒顫。)肚里怎樣?(餓得難以忍受。)他渴望著什么?(要是有堆火烤烤該多好啊!)然而,早就沒有火種了。就在他渴望有火烤,正要把從褲袋里找出來的、已經捏成長條的青稞面送到嘴邊時,主人公出現了。
5.朗讀第6、7自然段。請學生回答:主人公怎樣被引出來的?他給人以怎樣異乎尋常的感覺?
主人公的出現,別具特色。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聲低低的叫聲:“同志”,使得在陰森荒涼環境里的盧進勇“墓地聽見”,從而主人公被引到讀者面前。盧進勇起了“引出”主人公的作用。主人公的聲音異乎尋常,那么“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
這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聲音使盧進勇“愣了”,也把我們讀者的心給緊緊抓住了。
這聲音從哪兒發出來的?為什么那么微弱,低沉?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隨著瞞珊而行的盧進勇的足跡去尋找吧。
(三)講讀分析第二部分
(第8—21自然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8、9自然段。
啟發思考:無名戰士的形象是怎樣展現在讀者眼前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告訴我們他已經是怎樣的一個人了?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補充:無名戰士的形象是由盧進勇的“看”展現在讀者眼前的,他的形象明白地告訴我們他已經是一個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就拿眼睛與身子來說,眼睛“努力地睜著”“吃力地張開”,說明他眼皮已經不聽指揮,身子衰弱到極點;身子“沒有挪動”“想坐起來卻沒能動得了”,表明他已經完全喪失活動能力。只有“抖動”的喉結、低沉的呼喚“同志”的聲音說明他還活著。
從無名戰士的形貌,我們可以想象到在革命征途中他經受了多少艱難困苦。冷風、暴雨、冰雹的襲擊,長期的饑餓疲勞,耗盡了他的精力。他已奄奄一息,但卻以驚人的頑強的毅力支撐著、等待著,干裂的嘴唇一張一翕地呼喚著“同志一同志”。他為什么這樣期待著同志的到來?此時此刻,他想的是什么呢?
2.指名學生朗讀第10-l3自然段。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盧進勇懷著對同志深厚的感情,把自己僅剩的一點青稞面“遞”到無名戰士的嘴邊,無名戰士怎樣呢?他吃力地“推開”,拒絕了。從齒縫里擠出幾個字,“不,沒……沒用了。”是呵,糧食極端短缺,他要留給同志。盧進勇要扶他走,他怎樣?“搖了搖頭”,又拒絕了。
兩次拒絕,清楚地表明他盼望同志到來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命,不是為了自己活下去。那又是為了什么呢?是另有希望,另有囑托。
提問啟發:囑托什么呢?請抓住描繪無名戰士動作、語言的關鍵詞語揭示他的精神世界。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無名戰士積攢著自己渾身的力量,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他頑強地支撐著,原來有十分重要的任務。無名戰士的—“推”、—“搖”、—“指”,使我們深深感覺到忘我的崇高思想在閃光。
3.指名學生朗讀第14、15自然段。
提問啟發:這位戰士要奉獻給黨的珍寶是什么呢?火柴。哪個句子具體形象地描述了無名戰士把七根火柴當寶貝一樣地珍藏著?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歸納:因為是珍藏,所以火柴“干燥”。這“干燥”的火柴與“濕漉漉的衣服”,冰冷的胸口,臉上的雨滴、“身子底下一汪渾濁的污水”形成鮮明的對照。它告訴我們:為了珍藏火柴,他經受了多少痛苦,具有多么頑強的革命意志。
這火柴與比自己生命還寶貴的黨證放在一起,并“壓”在“朱紅的印章的中心”。一個“壓”字,重有千鈞,意味深長。這哪里是幾根火柴!分明是一顆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心啊!紅紅的火柴頭、朱紅的印章在一只抖抖索索的手里,猶如跳動的一簇火焰,升起在無邊的草地上,劃破陰沉沉的天空,掃盡了草地上的荒涼凄清孤寂的氣氛,給人以光明、溫暖和力量。
4.學生朗讀第16-21自然段。
(1)提問思考,無名戰士怎樣極其鄭重地囑托戰友的?作者怎樣描繪他初次囑托時的語言和動作?
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作者用細致感人的筆觸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無名戰士對戰友的囑托,“招招手”、“伸開”、“撥弄”、“數”、“望”,這一連串的動詞顯現了莊重嚴肅,無限深情。
就在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之時,一瞬間,神奇的情況出現了。無名戰士的臉色“舒展”了,他的眼睛“發射出一種喜悅的光”,他的抖抖索索的手,僵直的手指竟然能“捧”火柴,“放”到盧進勇手里,并且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捧”、“放”、“握”這一連串的動作,描述了無名戰士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對革命的忠誠而爆發出來的巨大力量。
(2)無名戰士再次囑托時留給人間的最后的話是什么?最后的動作是什么?刻畫他怎樣的內心世界?
教師歸納:他留給人間最后的話是“記住,這,這是,大家的!”“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他離開人世前的最后動作,是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方向。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他沒有用一根火柴為自己取暖;他忍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在死亡線上掙扎而硬不咽下最后一口氣。他一心想著大家,一心想著黨,想著長征途中的戰友們,無私忘我,生命爆發出耀眼的火花。
5.小結。
(1)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七根火柴故事的核心內容。無名戰士的形象我們看到的雖然只是他臨死前的一刻,但很高大,不僅矗立在茫茫的草地,而且活在我們的心中。這是由于作者緊緊抓著人物性格歷史的一段,抓著人物性格閃出耀眼光輝的“一剎那”來刻畫表現的。從語言上看,他沒說幾句話,前后就出現了五個“同志”,言為心聲,他心里念念不忘的是革命同志,是黨的事業。他的動作和一系列的細節描寫,與語言一樣,反映了他舍身忘己,一切為了戰友,為了革命。作者選材精當,文字精練。
(2)既然主人公是無名戰士,為什么用許多筆墨寫盧進勇呢?這是因為要在兩千字的短小篇幅里突出主人公、在結構上作的巧妙安排。文章以盧進勇作為故事的線索,展開情節。
主人公的出現是通過他的“聽”引出來的;主人公的外貌是通過他的“看”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他的“想”、他的“說”,突出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品質,托出了主人公犧牲的全部意義。
特別是第21自然段飽含感情的描寫,更是感人。(指導學生朗讀第21自然段,由緩慢而低沉而高昂。)這是一個極其悲壯的場面。“模糊”與“清晰”同時運用,既表現盧進勇失去戰友的無限悲痛,又給無名戰士高擎的手加上一個特寫鏡頭。兩者交織在一起,伴隨著整個草地的哭泣,為頂天立地的英雄唱哀歌,唱贊歌。(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說明。)英雄的品質像荷花一樣潔白,像菊花一樣堅忍。
(四)隨堂練習
一、本文的線索是________________。
二、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
三、“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中加點的“擠”表明了什么?
四、在忽而月朗星稀、忽而雨雪交加的草地里,無名戰士卻能使火柴干燥地保存下來,這該怎么理解?
第一課時隨堂練習參考答案
一、七根火柴
二、無名戰士
三、表明無名戰士生命危在旦夕,他在積攢力量等待同志來轉交火柴。
四、無名戰士懷著對黨和革命的無限忠誠,用驚人的毅力和生命的代價珍藏火柴,因而火柴才會干燥地保存下來。
第二課時
(-)講讀分析第三部分
(第22—24自然段)
提問思考:盧進勇從戰友身上吸取了力量,帶著戰友的囑托飛快地趕路。他把火種送到部隊給戰土帶去了什么?他是懷著怎樣的心情把珍貴的火柴交給指導員的?
1.指名學生朗讀,理解。
盧進勇按照無名英雄的遺愿把火種送到了部隊,火給戰士們帶來了光,帶來了熱。圍著熊熊燃燒的火,戰士們談笑著,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響著。盧進勇像天亮時無名英雄把七根火柴囑托給他時一樣,極其莊重地一根一根數交給連指導員。
“悄悄走”、“顫抖的手指”、“異樣的聲調”,寓含著復雜的情意,最后落在一個“數”字上。
2.啟發思考:他“數”什么呢?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人的語句,并聯系起來考慮,體會這幾根火柴的意義與價值,重溫無名戰士的言行,想象盧進勇澎湃的心潮,說說“數”寓含的發人深省的豐富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這“數”,使我們認識了火柴的意義與價值。在無邊的草地上,在冷風暴雨、氣候無常的惡劣環境中,火柴是最最需要的東西,可以解除饑餓,驅除寒冷,救活同志。無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了這極其珍貴的東西。
這“數”,使我們認識這幾根火柴包含著無名戰士的寶貴生命,反映了共產主義戰士無限忠于黨的事業的偉九心靈,無名戰士的高大形象在我們眼前升騰、閃現。
這“數”,還飽含著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無限哀思,對戰友偉大人格、高尚情操的無比敬仰。
這“數”,也在我們面前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在今天,我們該怎樣牢記先烈為革命付出的代價;以先烈為光輝榜樣,繼承他們的遺志,努力學習,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
(二)總結全文
作者以飽蘸革命深情的筆歌頌了無名英雄的高貴品質。這無私忘我、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高貴品質是無名戰士的,也是盧進勇以及千百萬紅軍戰士所共同具備的。這就是文章的主題,是作者奉獻給讀者的一曲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的悲壯贊歌。
文章以“數”著“一,二,三,四……”來結尾,言未盡,意無窮。
(三)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全文,加深理解與感受。
(四)歸納
《七根火柴》是通過一件事歌頌人物,歌頌了紅軍戰士忘我無私、獻身革命的崇高品德。
文章在敘事中抒發了作者對無名英雄的無限熱愛、敬仰之情,是“以小見大”。在寫法上,通過人物的具體言行寫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在記敘中飽含作者的感情。用第三人稱的寫法較多地抓住細節以突出人物,特別是抓住了火柴和火加以描寫,這火柴和火把整個故事貫串了起來,既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質,又有耐人尋味的象征意味,深刻地表現了文章的主題思想。
(五)布置作業
1.熟讀全文。
2.復述第二部分。要求:
①主次分明,突出無名英雄的形象。
②扣緊外貌、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
(六)隨堂練習
一、“這以后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的原因是他的小腿發炎的傷口好了嗎?
二、文章結尾處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三、文章寫無名戰士數火柴“一,二,三,四……”中間本應用頓號卻用了逗號,作用何在?
四、文章結尾處寫盧進勇以一種異樣的聲調數火柴有什么作用?
第二課時隨堂練習參考答案
一、①不是;②是他受到了無名戰士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的鼓舞。
二、烘托火對于長征、對于革命的偉大意義,更好地刻畫無名戰士的形象。
三、語氣表達舒緩,與無名戰士當時身體極度虛弱相一致,同時突出火柴的寶貴,交火柴的鄭重。
四、①使我們認識火柴的意義與價值。②使我們進一步認識無名戰士的高大形象和純潔的心靈。③也飽含著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無限哀思和對戰友偉大人格、高尚情操的無比敬仰。
七根火柴 篇8
七根火柴
第一部分:
1.給下列形似字分別組詞:
躺( ) 稞( ) 腕( ) 偎( )
淌( ) 棵( ) 婉( ) 煨( )
2.給下列帶點字注音:
他下意識地把手插進褲袋里,意外地,手指觸到一點粘粘( )的東西。他心里一喜,連忙蹲( )下身,把褲袋翻過來。果然,在褲袋底部粘( )著一小撮( )青稞面粉。
3.文中有許多貼切、生動的比喻,找出一例加以分析體會。
例: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著,像一只路標。
用“路標”來比喻高擎著的手,不只是外形上相似,而且揭示了這一動作的內在精神和產生的效果。
例句:
賞析:
4.小說《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 )
a、盧進勇 b、無名戰士 c、盧進勇和無名戰士 d、戰士們
5.說說下列句子加點詞的深層含義。
⑴那同志……跟唇翕動了好幾下,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
⑵盧進勇連忙搶上一步,摟住那個同志的肩膀。
6.課文前幾段景物描寫起什么作用?
讀選文,回答問題: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滯地望了盧進勇一眼,吃力地抬起手推開他的胳膊,嘴唇翕動了好幾下,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不,沒……沒用了。”
盧進勇手停在半空,一時不知怎么好。他望著那張被寒風冷雨凍得烏青的臉,和那臉上掛著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他抬起頭,望望那霧蒙蒙的遠處,隨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說:“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閉著眼睛搖了搖頭,沒有回答,看來是在積攢著渾身的力量。好大一會,他忽然睜開了眼,右手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
盧進勇惶惑地把手插進那濕漉漉的衣服。這一剎那間,他覺得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樣冰冷了。在那人腋窩里,他摸出了一個硬硬的紙包,遞到那個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開了紙包,那是一個黨證;揭開黨證,里面并排著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紅紅的火柴頭簇集在一起,正壓在那朱紅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著……”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了,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著火柴,口里小聲數著:“—,二,三,四……”
一共有七根火柴,他卻數了很長時間。數完了,又詢問地向盧進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說:“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心想:“這下子可好辦了!”他仿佛看見了一個通紅的火堆,他正抱著這個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這一瞬間,他發現那個同志的臉色好像舒展開來,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爆發著一種喜悅的光。只見他合起黨證,雙手捧起了它,像擎著一只貯滿水的碗一樣,小心地放進盧進勇的手里,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著他的臉。
“記住,這,這是,大家的!”他驀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來,直指著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
話就在這里停住了。盧進勇覺得臂彎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遠處的樹、近處的草,那濕漉漉的衣服、那雙緊閉的眼睛……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著,像一只路標,筆直地指向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
這以后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天黑的時候,他追上了后衛部隊。
在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燒起來了。在風雨、在爛泥里跌滾了幾天的戰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濕透的衣服上冒著一層霧氣,洋瓷碗里的野菜“咝——咝”地響著……
盧進勇悄悄走到后衛連指導員的身邊。映著那閃閃跳動的火光,他用顫抖的手指打開了那個黨證,把其余六根火柴一根根遞到指導員的手里,同時,又以一種異樣的聲調在數著:
“一,二,三,四……”
7.當盧進勇將青稞面遞到那位重傷戰士的嘴邊時,重傷戰士為何推開?
8.“他望著那張被寒風冷雨凍得烏青的臉和那臉上掛著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壞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這一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9.“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卻數了很長時間。”怎樣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
10.受傷戰士犧牲時,文中說:盧進勇的眼睛模糊了,眼前的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在這里,“模糊”與“清晰”是否矛盾?為什么?
11.課文最后寫盧進勇“以一種異樣的聲調”在數著火柴,怎樣理解“異樣”二字?為什么盧進勇還要數?
12.你對長征有哪些認識?說說你的感覺。
第二部分:
體面的乞討
丈夫“下崗”,我們家連吃飯的錢都快沒了。
有一天帶著孩子逛超市時,我注意到一個男孩正往紙箱里裝熟過頭的水果和過期食品。我遲疑地問他,要把這些食品送到哪里,他說:“削價處理,處理不掉的就扔掉。”我看著那些老胡蘿卜、芹菜和西紅柿,足夠我們全家吃幾個星期。我想,用什么辦法能體面地為孩子們討一點食物呢?
“我們有只稀有的蒙古兔!”我脫口而出,掃了一眼三個饑餓的孩子,“我想給它買點食物。”
他很干脆地答道:“既然是給兔子吃,我就不收錢了。”那天他把五箱食物裝進我車里,一邊忙著,一邊跟我聊天。我講我們即將有第四個孩子出生了,他也講了自己的情況。他叫杰弗,出生于一個拮據的五口之家,在這里打工,是為了付大學學費。
幾個星期過去了,杰弗開始把過期和包裝破損的盒裝食品也裝進箱里。這些花生醬、湯料和奶酪還可以吃,按規定卻要扔掉。“小兔子肯定喜歡吃這些東西。”他解釋為什么要送這些東西給我們。幾個月后,我們發現食品下面還藏有洗衣粉、牛奶、果汁、黃油……品種越來越多。后來每次杰弗集滿—箱“兔食”就會給我打電話,還時不時送上家門。但他從來沒問過小兔子的情況,每次把東西放下就離去。
第四個女兒出生時,我喜中有憂,擔心未來的家庭開支。這時丈夫悄悄走進產房說:“我有一個好消息,今天上午我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壞消息是那只‘蒙古小兔子’不見了。”
后來我再去那家超市,杰弗已經不在,他搬家了,沒有留下新地址。
我默默發誓,一定要回報那些在患難時期幫助過我們的妤心人。直到十年后的一天,我遇見杰弗站在超市辦公室門前,胸前佩戴著“經理”的工卡。
對一個曾幫助你并同時維護了你自尊的人,一個曾向你伸出援助之手而不貶低你自身能力的人,一個相信在生活中藏有一只稀有“蒙古兔”的人,你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呢?對于杰弗的升遷我一點都不意外,他具有特殊的天賦,懂得如何傾聽我特殊的祈求。
“納恩太太!”他興奮地喊道,“我經常想到你們一家。小兔子怎么樣了?”他輕聲地問。
握著杰弗的手,我眨了眨眼睛,低聲說:“謝謝你的關心。那只兔子很久以前就離開我們了,我們過得好極了。”(摘自《環球時報》)
13.文中何處描寫了“體面的乞討”?“我”為什么要用體面的方式進行乞討?
14.花生醬、湯料、奶酪等并不是“兔食”,杰弗為什么要解釋“小兔子肯定喜歡吃這些東西”?他當年為什么從來沒問過小兔子的情況?
15.丈夫說,那只蒙古小兔子不見了,“蒙古小兔子”指的是什么?
16.畫線句中“特殊的祈求”和“特殊的天賦”分別是什么?
17.你認為杰弗助人和一般的捐款贈物有什么不同?這種做法可貴在何處?
第三部分:
18.依次在下面句中橫線上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2004年淮安試題)
①大陸、中國臺灣血脈相連,期盼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 。
②最近,有關部門聯合行動,迅速 黑網吧,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③建立一個短期有人照料、長期 飛行的小型空間站,是中國人的又一個飛天夢。
a、心愿 取消 自由 b、心愿 取締 自主
c、心思 取消 自主 d、心思 取締 自由
19.修改下面畫線的句子,使句意明確,表達得體。(2004年淮安試題)
周六下午,志遠中學足球聯賽決賽在初三(9)班和初二(4)班之間進行。賽前,初三(9)班被普遍看好,隊員們也覺得自己身材高大,又技高籌,自然勝券在握。哪知,比賽開始后,對方利用他們輕敵的心理,先發制人,猛打猛攻,在踢進一球后,又在自己門前嚴防死守。結果,一個強隊就這樣出其不意地失去了冠軍的寶座。①賽后總結時,看到大家都很沮喪,隊長王小剛便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②
①
②
20.“襟吳帶楚客多游,壯麗東南第一州”。古楚淮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這里有洪澤湖、大運河等自然景觀;有關天培、周恩來等歷史名人;《西游記》在這里誕生,淮揚菜從這里揚名……現在,請你從下面所給的句子中任選一句作上聯,然后對出下聯。下聯的內容要能反映淮安地方特色。(2004年淮安試題)
①大運河源遠流長
②周恩來高風亮節垂青史
③古楚文化名揚四海
上聯:
下聯:
七根火柴 篇9
一、關于題目的內涵
《七根火柴》這個題目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火柴”前面加上“七根”這樣精確數字進行限定,給讀者以非同尋常的感覺,因此而造成懸念。標題既揭示了小說的內容,又提供了故事情節設置與展開的線索。同時,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畫,人物品質展現的依托。讀完小說,“七根火柴”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作者說:“它是從我的見聞和感受里來的。在戰爭中,我多次看見過這樣一個戰士的手啊。握著槍的,攥著擔架桿的,拉著戰友的,撫摸在同志額角上的……”如今,我已經不能確切地說出,在我握著筆寫《七根火柴》的時候,到底是想起了記憶中的哪一件事、哪一只手。但是,在這短短的兩千字里,確實凝結了我在戰爭中直接獲得的生活體驗:關于人,關于人的手和心靈,關于戰爭中人和人的關系,以及戰士的忠誠。就連一個細節、一點感受、一星思緒,也得從真切體驗里得到。
這段話告訴我們,標題是生活真實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體驗的藝術再現,它所要表現的是“人”,“人的心靈”。因此,標題有著深刻的內涵。
二、段落層次
以“七根火柴”為線索來劃分段落層次:
第一部分開頭(1-8段):對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發展、高潮(9-22段):獻火柴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結尾(23-26段):火柴發揮了作用。
三、課文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
用自然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人物、展開情節,是這篇小說的一個特色。小說一開始就敘述了草地上忽雨忽晴,雨中夾雜著冰雹的壞天氣,緊接著又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暴雨后的草地:“看不見人影,聽不見人聲”“荒草躺倒在爛泥里”“整個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這些描寫不僅展示出人物活動動的背景——艱苦的長征途中,而且烘托出“火”對于長征、對于革命的重要作用,暗示“七根火柴”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盧進勇活動的環境也是無名戰士活動的環境,所以這段自然環境的描他是為無名戰士的出場和他的英雄行為做鋪墊。
四、以“火”為線索組織材料
這篇小說有關“火”的文字多次出現且貫穿始終。第一次出現是描寫盧進勇暴雨下追趕部隊,又凍又餓,渴望有火的情形。第二次出現則強調部隊斷火三天,盧進勇希望落空。兩次描寫,火的重要性已經顯而易見。這時,盧進勇遇到無名戰士,面對饑寒交加,生命危在旦夕的戰友,盧進勇自然而然又生出對火的渴望。“火”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強調。而這一次他居然見到了火柴——無名戰士不惜用生命來保存的火柴。文章至此之后,“火”的字眼接二連三地出現,并隨著主題的升華、情節的發展而變為簇簇火焰,熊熊篝火。“火”在實質上已經成為無名戰士的精神的形象寫照。小說最后描寫“在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在閃閃跳動的火光下”,盧進勇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六根火柴。這個場面進一步揭示了火柴的作用、無名戰士的崇高品德。小說就是這樣以“火”為線索安排情節,環環相扣集中筆力塑造形象、表現主題的。
五、小說的人物刻畫
這篇小說用最經濟的筆墨神形畢肖地塑造了一個寧愿犧牲生命為革命保存火種,不愿為保全自己生命而耗用火柴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其獨到之處在于運用了映襯手法。
小說的主人公是無名戰士,但作者在他身上卻是惜墨如金;相反,對于另一位次要人物盧進勇的描寫卻是濃墨重彩,不惜筆力。小說從一開始介紹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用的就是盧進勇的眼光、盧進勇的感受;進而主人公的出場是由盧進勇的聽覺引出,主人公的神貌是通過盧進勇的觀察感覺到。與此同時,作者還用盧進勇的心理活動來襯托主人公的精神品格。盧進勇發現生命垂危的無名戰士,憑直覺感到“他一定餓壞了”“要是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而這時他卻推開盧進勇給他送到唇邊的青稞面,拒絕盧進勇扶他前行,用盡力氣掏出珍藏的黨證和七根火柴,鄭重囑托盧進勇轉交給部隊。寥寥幾筆,無名戰士的形象赫然而立,其精神品格突現出燦爛的光彩。在描寫無名戰士的過程中,作者舍棄了許多次要場面(無名戰士如何掉隊,如何得到并保存火柴,如何度過這幾天的草地生活……),緊緊抓住他向戰友轉交火柴的一瞬,抓住人物震撼人心的一連串語言和動作,抓住無名戰士如何對待火柴的態度,烘托出人物整個內心世界的崇高與美。而小說最后,又以盧進勇鄭重地轉交無名戰士保存下的火柴,“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篝火燒起來了”結束,更是襯托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非凡意義。所以說,小說作者雖寥寥數筆描寫主人公形象,但主人公的英雄性格卻得到了最充分地展現。
六、課文的敘述視角
敘事作品具有兩個基本要素,即故事和敘述者。故事與敘述者之間的關系,就是敘述視角。采用第一人稱敘述視角,則敘述者存在于虛構的小說世界中,成為其中的一個人物,人物的世界與敘述者世界完全統一。第三人稱敘述視角則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作者敘述視角,即敘述者外在于人物的世界,敘述者的世界成為與小說人物世界不同的世界。另一種是人物敘述視角,敘述者由一個反映者所取代,此反映者為小說中的一個人物,他感受、觀察、思考,但卻不像一個敘述者那樣對讀者講話。讀者是通過反映者個性的眼光來看待小說中其他人物、事件的。
從表面上看,這篇小說采用的是一個第三者的全知視角而非第一人稱視角。然而作為故事發展見證人的盧進勇,實際上是起到了第一人稱“我”的作用。作品時時刻刻用盧進勇的眼光來觀察一切、感受一切,并從盧進勇的角度來描寫發生的一切,如此一來,盧進勇便如同第一人稱的“我”一樣可直接描繪一切,且令人覺得真實可信。另一方面,盧進勇這一角色又具有第三人稱敘述視角的“全知性”與“自由性”,這又使得小說在創作時伸縮性更大,情節結構更加完整。同時,作為主人公的映襯,有了盧進勇,無名戰土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七根火柴 篇10
廣州市華美英語實驗學校 陳光榮
教學目的
1.明確本文緊扣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寫法和自然環境描寫的烘托作用。
2.學習紅軍戰士對革命事業無比忠誠、勇于獻身的高貴品質。
教學設想
1.本文故事性感人,易于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因此,在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時,要注意讓他們把重點放在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理解上。
2.在提問時,要避免雜而碎,而應緊緊抓住人物形象的意義分析這條主線,從整體閱讀出發,全面、準確地理解小說內容。
3.引導學生分析內容時,應抓住重點詞語和詞句,理解語言的深層含義。
4.充分利用發散思維,激發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
5.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主題。
2.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一、解題
題目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火柴”前面加上“七根”這樣精確數字進行限定,給讀者以非同尋常的感覺,因此而造成懸念。標題既揭示了小說的內容,又提供了故事情節設置與展開的線索。同時,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畫,人物品質展現的依托。讀完小說,“七根火柴”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作者說:“它是從我的見聞和感受里來的。在戰爭中,我多次看見過這樣一個戰士的手啊,握著槍的,攥著擔架桿的,拉著戰友的,撫摸在同志額角上的……。如今,我已經不能確切地說出,在我握著筆寫《七根火柴》的時候,到底是想起了記憶中的哪一件事、哪一只手。但是,在這短短的兩千字里,確實凝結了我在戰爭中直接獲得的生活體驗:關于人,關于人的手和心靈,關于戰爭中人和人的關系,以及戰士的忠誠。就連一個細節、一點感受、一星思緒,也得從真切的體驗里得到。”
這段話告訴我們,標題是生活真實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體驗的藝術再現,它所要表現的是“人”,“人的心靈”。因此,標題有著深刻的內涵。
二、導入
火柴的作用在于引火。人類自從鉆木取火以來,火就成為人類生活一刻也不能離開的伙伴,甚至有時會關系到人的生存。這篇小說就講了一個七根火柴的故事。
三、課文分析
1.教師提問: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是誰?為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評析、小結。
主人公是無名戰士。確定小說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體現小說主題上的地位和作用。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了七根火柴,表現了他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和偉大的獻身精神,這正是作者通過小說所要表達的主題。那么,小說為什么還要用很多篇幅寫盧進勇呢?這有三個作用:一個是通過盧進勇所見所聞所想,敘述了七根火柴的故事,刻畫無名戰士的形象,他實際上起到了第一人稱的作用;二是用盧進勇襯托無名戰士:盧進勇遇到的艱難困苦說明無名戰士的處境惡劣;盧進勇對火的渴望,烘托出無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火種的意義和崇高的共產主義品質;三是盧進勇與無名戰士的關系正是紅軍部隊內部的親密無間的革命關系,也正是無名戰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基礎和動力。作者是圍繞無名戰士展開情節、表達主題的。
2.分析第一部分(開頭棗“……發現它”)
教師提問:從課文中找出語句,概括一下:盧進勇碰到了哪些困難?
學生閱讀、概括,然后明確:
①“整個草地……給遮沒了”棗荒涼
②“天,還是……一朵朵浪花”棗冰雹
③“因為小腿……他掉隊了”棗傷病
④“一陣涼風……濕透了”棗陰冷
⑤“他下意識……‘沒有發現它’”棗饑餓
教師提問:作者為什么要寫盧進勇碰到的這些困難?這些困難,只是盧進勇一個人遇到的嗎?
學生分析、明確:這是為了自然地引出盧進勇對“火”的向往,同時還點明紅軍過草地時要克服怎樣的困難,如果不依靠崇高的理想和團結友愛的精神,紅軍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不會取得長征的勝利。由此可知,無名戰士也遇到了這些困難,暗示出他是在忍受了難以想象的痛苦中保存了七根火柴。
教師提問:“他也知道這是妄想棗”破折號后面的語句起什么作用?“妄想”一詞是什么意思?
學生思考、明確:破折號后面的語句起解釋、說明的作用。“妄想”一詞在這里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想法”的意思。后面卻居然有了火柴,這就增強了小說的藝術效果。一個破折號,一個詞語,既突出了火柴的極端重要性,又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教師提問:本部分最后一句,為什么連用“小心地”、“居然”、“吝惜地”、“喑自慶幸”等詞語?各有什么含義?
學生思考、明確:“小心地”說明惟恐丟掉一點點,突出糧食的寶貴;“居然”反映出意想不到的心理狀態;“吝惜”“暗自慶幸”說明糧食的意義。這些詞語的運用突出了這點糧食對于盧進勇趕上部隊、走出草地的重大意義,同時為下文他毅然地拿它救助戰友,體現紅軍部隊團結友愛,即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送給戰友埋下了伏筆。這里又一次交待了無名戰士保存七根火柴的階級基礎和思想基礎。
3.分析第二部分(“已經一晝夜……前進的方向”)
教師提問:第二部分安排了幾個情節?
學生分析,然后明確:三個情節,即呼喚戰友,拒絕幫助,托付火柴。
教師提問:在托付火柴之前,小說怎樣通過聲音、肖像、動作和語言具體描寫了無名戰士垂危的狀況?
學生思考、明確:
聲音:“低低的”,“微弱、低沉”,“就象……”
肖像:“倚著”、“身子底下”、“臉色”、“頭發”、“眼眶”、“眼睛”
動作:“喉結……抖動”、“嘴唇……發出”、“呆滯地望”,“吃力地……推開”、“嘴唇翕動”、“齒縫里擠出”
語言:“不,沒……沒用了”
這些具體、細膩、感人至深的描寫,是為托付火柴作了充分的鋪墊。說明無名戰士怎樣頑強地與困苦、與死神搏斗;崇高的信念,部隊的安危凝結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撐著他的生命;為保存七根火柴,他作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和犧牲。身體的衰竭與一定要把火柴交給戰友的頑強意志形成了強烈反差,使得故事格外地悲壯。
教師提問:“托付火柴”這個情節,可以分成幾個層次?有哪些重點詞語?各有什么含義?
學生分析并明確:
①“指火柴”:“睜開”“指著”“急急地說”棗指出存放部位,表達急切心情
②“看火柴”:“打開”“揭開”“并排擺著”“干燥”“紅紅的”“壓”“像……”棗與陰冷環境、濕透的衣服形成對照,把火柴同黨聯系在一起,表現對黨的一片赤誠
③“數火柴”:“抬手”“伸開”“小心翼翼地……撥弄”“數著”“望”“好像說”棗清楚地交待,認真的態度,莊重的神情表明火柴的意義非比尋常
④“交火柴”:“舒展”“放射”“合攏”“捧起”“像擎著”“小心地放”“緊緊地……握……”“直直地叮著”棗交待后的無比欣慰,鄭重地托付,殷切地期望
教師提問:為什么要特意寫出“記住,這,這是,大家的!”這句無名戰士說的話?為什么一詞一頓?
學生思考、明確:這是無名戰士對盧進勇的囑托,也明確地揭示了無名戰士保存七根火柴的思想基礎:大公無私。這一句話表現了無名戰士高度的政治覺悟和不可動搖的革命信念。
一詞一頓,既表明了無名戰士生命垂危、力氣將盡的特點,也表明了話語意義的嚴肅和鄭重。
教師提問:無名戰士犧牲之后,為什么寫盧進勇“眼睛模糊了”,又寫“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模糊”與“清晰”不是矛盾嗎?
學生思考并明確:不矛盾。“模糊”是寫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悲痛心情,“清晰”是點明盧進勇心里已經明確自己所負有的重大責任。
4.分析第三部分(小說結尾)
教師提問:結尾有三段,每一段都怎樣體現了無名戰士托付火柴的巨大意義?
學生分析、明確:①“盧進勇走得特別快”,含蓄地點明托付火柴的舉動和崇高精神給了他巨大鼓舞和力量。②寫篝火,點明火柴給部隊帶來生機和活力,暗示火柴的巨大意義,從側面贊頌無名戰士的精神。③寫盧進勇遞交火柴,并特意重復數火柴的細節,顯示出火柴的不同尋常和重大價值,重現無名戰士的崇高形象。
四、小結
1.第一部分寫盧進勇處境的惡劣是為下文的展開作鋪墊,盧進勇遇到的艱難困苦暗示出無名戰士的頑強意志。無名戰士垂危的狀況與托付火柴的情節形成鮮明對照,小說結尾點明了火柴的巨大意義,從而歌頌無名戰士的崇高品德。
2.小說刻畫人物運用了多種描寫方法,在分析人物形象時要抓住情節的安排和重點詞語與語句。同時要透過語言的表層理解它的深層含義。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緊扣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寫法。
2.烘托和映襯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篇小說所以寫的感人至深,除了立意深刻,用多種描寫方法正面刻畫人物形象之外,還采取了有效的寫作手段。
二、分析寫作方法
1.以小見大的寫法。
教師提示:火柴雖小,人們也習以為常,但作者卻賦予它深刻的意義,從而表現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的崇高品質,這就是以小見大。
教師提問:小說是怎樣寫火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學生分析、明確:小說中有六處寫到火。
“要是有堆火烤”→“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像一簇火焰在跳”→“一個通紅的火堆”→“一簇簇的篝火”→“熊熊的野火”。
前四點寫想象中的“火”,后兩點寫真實的“火”,使“火”的意義逐步擴大:由個人到戰友再到部隊。這就啟示我們:這“火”由火柴點燃,火柴的意義和價值非同尋常,它是無名戰士那顆赤誠的心,“火”就是革命事業的象征。
2.緊扣七根火柴這條線索推動情節發展的寫法。
“七根火柴”是全文的線索,圍繞“火”展開情節,塑造人物,突出了火柴的價值和作用。
教師提問:請把小說中直接寫到火和火柴的地方找出來,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
學生分析、明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盧進勇需要 無名戰士 無名戰士 點燃篝火 盧進勇
有堆火烤 需火堆 托付火柴 用上火柴 交火柴
由此看出本文構思上的特點:火柴這條線索由隱而明,前兩次突出對火,對火柴的渴求,第三次出現火柴,體現火柴引出的人物崇高內心世界,后兩次強調火柴的價值與作用。
3.映襯手法的運用。
教師提問:小說有兩個人物,盧進勇貫穿全篇,但無名戰士是主人公,那么盧進勇在小說中起什么作用?
學生分析、明確:盧有進勇雖不是小說的主人公,但對他的描寫在推動情節發展,刻畫無名戰士的形象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①盧進勇的所見,使讀者歷歷在目、身臨其境;他的所聞,使讀者覺得無名戰士衰竭的生命與頑強的意志之間的反差是那樣巨大;他的所感、所想,時時引起讀者心靈的震撼和感情的波瀾。這樣,小說的真實性、藝述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②第一部分明寫盧進勇,暗寫無名戰士;第二部分盧進勇和無名戰士交替描寫;第三部分再明寫盧進勇,暗寫無名戰士。盧進勇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使無名戰士的形象飽滿而豐富,放射出燦爛的光彩。
③盧進勇是紅軍部隊中的普通一兵,他同無名戰士一樣,是千萬紅軍戰士中的一員。他對戰士充滿階級愛、同志情,他對火的渴求同樣表現在無名戰士身上,他對戰友的救助也出于犧牲自己為戰友的崇高思想。因此,這就明確地啟示我們:無名戰士所以用生命保存七根火柴,正是以階級情誼和團結奮斗作為思想基礎、政治基礎的。
4.自然環境描寫的烘托作用。
教師提示:小說中自然環境描寫,既是情節發展的組成部分,也起到了烘托作用。
第一部分中第二自然段是客觀描寫,第三自然段通過盧進勇的觀察和感受來描寫。這些描寫突出了草地氣候變化異常、遍地潮濕的特點,烘托出盧進勇處境惡劣和他的苦惱、焦急與盼火的內心活動,烘托出火和火柴的無比珍貴。結尾寫篝火,烘托出紅軍戰士的歡樂情緒,烘托出部隊的生機和活力,從而說明火柴的巨大作用,贊頌了無名戰士的革命品質。
三、小結
小說采用以小見大的寫法,是賦予司空見慣的事物以不同尋常的意義,揭示小說的深刻主題。“七根火柴”是小說的線索,線索的延伸就是情節的構成和發展,就是小說主題的不斷深化和升華。
小說采用的不同寫法各有不同的作用和體現,但目的是一個,就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布置作業
一、做練習二
1.明確文章結構和分段的依據。以無名戰士是否出場劃分。
2.這句話對故事情節發展有暗示作用。
二、做練習三
參看“課文分析”和“分析寫作方法”
三、做練習四
結合小說內容、理解語言運用的準確、鮮明、生動,特別是對動詞、形容詞的運用。
四、做練習五、六
均參見“分析寫作方法”
七根火柴 篇11
學習目的:
1、理解緊扣線索來展開故事情節的寫法。
2、了解自然環境描寫的烘托作用。
3、品味精彩語句。
學習重點:品味精彩語句,弄清線索和文章結構
學習難點:理解緊扣線索來展開故事情節的寫法。
教具:幻燈機
學習過程:
(課前布置預習)
一、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課文,疏通文意,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學生閱讀、思考、討論、交流
提示:本文層次比較清楚,疑難之處在于第一部分應斷至“幸虧昨天早晨沒有發現它”,還是“便一瘸一拐地向著那聲音走去。”這就看從“已經一晝夜沒有吃東西了”到“便一瘸一拐地向著那聲音走去,”有沒有描寫無名戰士,如果有,則歸下;如果沒有,則歸上。明確:(幻燈片投影)
第一部分(1-5節)著重描寫環境,補說昨夜的暴雨冰雹,描寫雨后草地的景象。
第二部分(6-22節)無名戰士把七根火柴交給戰友托他帶給部隊。
第三部分(22-26節)盧進勇趕上了部隊,火柴發揮了作用,給紅軍戰友士帶來了光和熱。
本文的主人公是誰?(幻燈片投影)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就人物在體現中心的地位上看,盧進勇和無名戰士相比,哪一個更高大?這樣就不難理解無名戰士是小說的主人公。
本文的線索是什么?(幻燈片投影)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以七根火柴為線索。全文圍繞“需要火柴”展開情節,先寫暴雨,衣服濕透,引出第一次需要。接著寫無名戰士衰竭的外貌,引出第二次需要。后面的“指火柴”、“看火柴”、“數火柴”、“交火柴”、“用火柴”等情節都是緊扣線索來展開的。(幻燈片投影)
4、無名戰士的崇高品質主要表現在哪一方面?(幻燈片投影)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明確。
提示:無限忠誠黨的事業,以革命利益為第一生命。
二、本課時小結:(略)
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
后記:
第二課時
學習目的:
1、理解緊扣線索來展開故事情節的寫法。
2、了解自然環境描寫的烘托作用。
3、品味精彩語句。
學習重點:品味精彩語句,弄清線索和文章結構
學習難點:理解緊扣線索來展開故事情節的寫法。
教具:幻燈機
學習過程:
一、品味語句
1、指名學生朗讀1-5節課文,(注意:朗讀時前面
的語調較平緩,中間要讀出焦躁的語氣,后面要有期盼的語氣。)
比較品味:下面的文字是根據課文1-3節而改寫的,請讀一讀,思考:是原文寫得好,還是改寫的文字好?為什么?
(盧進勇從夢鄉里醒來時,早已是彩霞滿天,一輪火紅的朝陽正噴薄而出。他回想著昨天晚上的情景:他躺在毛茸茸地草地上,頭枕雙手,望著深邃的天空,湛藍的天幕上月朗星稀,陣陣微風輕輕吹拂著他的面頰,耳邊不時傳來各種不知名的蟲子鳴叫聲,就像是一支支優美悅耳的小夜曲。盧進勇此時正想著,今晚美美地睡一覺,明天就可以趕上部隊啦,心理不由得一陣高興。)
提示:讓學生從環境描寫的作用與火柴的關系上去思考。
明確:課文中的環境描寫烘托了人物形象,展開故事情節,突出了“火柴”的重大意義,盧進勇、無名戰士及整個連隊都迫切地需要火。
2、指名朗讀14-15節課文(朗讀時要表現無名戰士身體的衰竭,后面要讀出既艱難又急切的語氣。)
提問:無名戰士想囑托什么呢?(幻燈片投影)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明確:唯愿將七根火柴交同志帶給部隊。
提示:課文寫因為珍藏,所以火柴“干燥”。這與“濕漉漉的衣服”,“冰冷的胸口,臉上的雨滴”,“身子底下一汪汪渾濁的污水”形成鮮明的對照。
3、指名朗讀第22節(前面的語調要緩慢,語氣要沉重,后面要讀得激越、高昂)
提問:本段使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幻燈片投影)
學生思考,討論,明確。
提示:比喻和對比。突出了無名戰士高大的形象。
提問:句中。“路標”的含義是什么?(幻燈片投影)
學生思考,討論,明確。
提示:無名戰士崇高的精神和品格是人生道路的路標,指引前進的方向。
提問:段末省略號的作用是什么?(幻燈片投影)
學生思考,討論,明確。
提示:余意未盡,意味深長。
二、比較閱讀
作業 :1。將文中你認為精彩的語段摘抄下來,并背誦。
2.閱讀訓練。(打印后油印發給學生練習)
豐碑
一支長長的紅軍隊伍,在去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頂著混沌迷蒙的飛雪前進。嚴寒把云中山凍成了一只冰坨,狂風狼似的嗥叫著,要征服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
將軍的馬,早已讓給了傷號騎,將軍和戰士們一道踏著冰雪行軍。他不時被寒風嗆得咳嗽著。他要率領這支隊伍向前挺進,為后續部隊開辟一條通路。等待著他們的將是十分惡劣的環境和十分殘酷的戰斗,可能三天兩頭吃不上飯,可能要睡雪窩,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幾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這支隊伍的素質怎樣呢?能不能經受住嚴峻考驗?
將軍思索著……
前面的隊伍忽然放慢了行軍的速度,有許多人圍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將軍邊走邊喊:“不要停下來,快速前進!”將軍的警衛員回來告訴他:“……前面……凍死了一個人……”
將軍愣了一愣,什么話也沒說,朝那邊走去,風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蹌,眼睛有點迷離。
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一棵光禿禿的樹干坐著,一動也不動,好似一尊塑像。他渾身都 了雪,可以看出 的神情,卻一時無法辨認面目,半截帶卷的旱煙還 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間,煙火已被飛雪 打熄。他微微向前 出手來,好像要向戰友們 ……怎么?他的衣服這么單薄、破舊?像樹葉、像箔片一樣薄薄地貼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為什么沒有發下來?
將軍的臉上頓時 ,嘴角邊的肌肉明顯地
了一下。驀然 頭向身邊的人 吼道:“叫軍需處長來!老子要……”一陣風吞沒了他的話。他 著眼睛,像一頭 的豹子,樣子十分可怕。
沒有人回答他,也沒有人走開……
“——聽見沒有?警衛員!叫軍需處長跑步上來!”將軍兩腮的肌肉大幅度抖動著,不知是由于冷,還是由于憤怒。
終于,有什么人對將軍小聲說了一聲:“這就是軍需處長……”
將軍正要發火的手勢突然 了。他怔怔地
了足有一分鐘。雪花無聲地落在他的眼臉上,融化成閃爍的淚珠……他深深地 了一口氣,緩緩地 右手, 齊眉處。向那位與云中山化為一體的犧牲者
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雪更大了,風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碑……
將軍什么話也沒說,大步鉆進了彌天的風雪之中,他聽見無數沉重而又堅定的腳步聲在說: ……
把下列詞語填入“一個凍僵的老戰士……”一段中恰當的空白處。
①伸 ②夾 ③落滿 ④借火 ⑤鎮定自然 ⑥打熄
2、把下列詞語填入“將軍的臉上頓時……”一段中恰當的空白處。
①轉過 ②發怒 ③抽動 ④紅 ⑤陰云密布 ⑥吼道
3、把下列詞語填入“將軍正要發火的手勢……”一段中恰當的空白處。
①舉至 ②佇立 ③敬 ④呼出 ⑤停住 ⑥舉起
4、聯系全文內容,
(1)表示將軍憤怒心情的語句是:
(2)表示將軍敬仰心情的語句是:
5、本文故事情節的高潮是:
6、小說反復描寫風雪的作用是:
7、本文末尾 處應填入的文字是( )
A、“這支隊伍為什么不怕困難呢?
B、“這樣的隊伍真是不可思議!”
C、“看來狂風可能征服不了這支隊伍。”
D、“如果勝利不屬于這樣的隊伍,還會屬于誰呢?
8、概括這篇小說中心思想:
9、給小說找一個恰當的標題。
10、(1)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 。
(2)試簡略陳述確定小說主人公的理由。
參考答案
1、③⑤②⑥①④ 2、⑤③①⑥④② 3、⑤①④⑥①③ 4、(1)、八段、十段(2)、十二段
5、有人告訴將軍犧牲者就是軍需處長。6、反襯紅軍的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7、D 8、贊頌軍需處長所代表的紅軍戰士無私無畏的崇高品質和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
9、《碑》 10、(1)軍需處長。(2)一是小說的文題入手進行分析。二是從情節上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由明暗兩條線構成,軍需處長雖是暗線中的人物,但小題是由他表現的
課外作業 :
1、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幾處語言來欣賞品味。
2、借助多媒體幫助學生學習,出示有關紅軍長征的資料圖片。
七根火柴 篇12
《七根火柴》選自《王愿堅小說選》,是王愿堅經典短篇小說。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文章的閱讀訓練試題及其部分參考答案,希望能幫助同學們提高閱讀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
七根火柴(節選)
盧進勇看著這場景,眼睛里像揉進了什么,一陣酸澀。在掉隊的兩天里,他這已經是第三次看見戰友倒下來了。“一定是餓壞了!”他想,連忙搶上一步,摟住那個同志的肩膀,把那點青稞面遞到那同志的嘴邊說:“同志,快吃點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滯地望了盧進勇一眼,吃力地舉起手推開他的胳膊,嘴唇翕動了好幾下,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不,沒……沒用了。”
盧進勇一時不知怎么好。他望著那張被寒風冷雨凍得烏青的臉,和那臉上掛著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也許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頭,望望那霧蒙蒙的遠處,隨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說:“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閉著眼睛搖了搖頭,沒有回答,看來是在積攢著渾身的力量。好大一會,他忽然睜下了眼,右手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
盧進勇惶惑地把手插進那濕漉漉的衣服。他覺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樣冰冷了,在左腋窩里,他摸出了一個硬硬的紙包,遞到那個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開了紙包,那是一個黨證,揭開黨證,里面并排擺著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紅紅的火柴頭聚在一起,正壓在那朱紅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著……”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了,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著火柴,口里小聲數著:“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卻數了很長時間。數完了,又向盧進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說:“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心想:這下子可好辦了!他仿佛看見了一個通紅的火堆,他正抱著這個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這一瞬間,① 他發現那個同志的臉色好像舒展開來,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顏色忽然不見了,發射出一種喜悅的光.② 那個同志合攏了夾著火柴的黨證,雙手捧起,像擎著一只貯滿水的碗一樣,小心地放到盧進勇的手里,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著盧進勇的臉.③ “記住,這,這是,”他驀(mò)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
“記住,這,這是,大家的!”他驀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
話就在這里停住了。盧進勇覺得自己的臂彎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遠處的樹、近處的草、那濕漉漉的衣服、那雙緊閉的眼睛……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著,像一只路標,筆直地指向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
這以后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天黑的時候,他追上了后衛部隊。
在無邊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燒起來了。在風雨、在爛泥里跌滾了幾天的戰士們,圍著這熊熊的野火談笑著,濕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層霧氣,洋恣碗里的野菜“嗞——嗞——”地響著……
盧進勇悄悄走到后衛連指導員的身邊。映著那閃閃跳動的火光,他用顫抖的手指打開了那個黨證,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遞到指導員的手里,同時,以一種異樣的聲調在數著:“一,二,三,四……”
七根火柴 閱讀題及答案一
1.標序號的句子的描寫方法各是什么?
①—— 神態描寫 ②—— 動作描寫 ③——語言描寫
2.語段表現的重要人物是:——無名戰士
3.“記住,這,這是,大家的!”這里的“大家”指的是:——B.革命隊伍
A.無名戰士和盧勇進 B.革命隊伍 C.全中國 D.全黨
4.下列詞指代的內容是什么?
這:——七根火柴 它:——無名戰士的手
5.“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著,像一只路標,筆直地指向長征部隊前進的方向……”這句話的修辭手法是?比喻 表達作用又是什么?
6.無名戰士犧牲時,作者寫盧勇進“眼睛模糊了”,“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既說“模糊”又說“清晰”,應該怎么理解?選出正確的一項( C ).
A.因為盧勇進為犧牲的戰友流淚,所以遠處的景物“模糊”,只能“清晰”看見近處的手.
B.這是夸張的寫法,只有這樣寫,才能突出無名戰士的“那只手”.
C.“模糊”是些失去了戰友的悲痛;“清晰”是寫對烈士精神的敬仰.
D.這樣寫,能給人強烈的感受,其教育人的作用.
7.以上文字表現了無名戰士的什么精神?( B ).
A.用自己的行動鼓舞大家前進的獻身精神.
B.一心想著部隊,對革命事業無比忠誠的崇高精神.
C.至死不渝的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的可貴精神.
D.愛護集體財務,嚴肅認真的精神.
七根火柴 閱讀題及答案二
1.“齒縫中擠出了幾個字”的“擠”表明了什么?
表明了無名戰士說話的艱難,連說話的力氣也沒有了,
無名戰士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時刻,支撐他的只有心中不變的信念,只有心底最后沒有了償的愿望,
2.為什么盧永進“眼睛模糊了”“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模糊”和“清晰”矛盾嗎?
“模糊”:說明了心中的感動,無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守護著這艱難時期無比珍貴的火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執念不改,這種大公無私的高尚精神,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不得不令人淚盈滿眶,
“清晰”:說明了心中的信心與決心,無名戰士的崇高品質,不由地令人肅然起敬,不由地令人深受感染,不由地令人舍我其誰,無畏向前,
3.“這以后的路,盧永進走得特別快”是因為小腿發炎的傷口好了嗎?
無名戰士這種大公無私的高尚精神,不由地令人肅然起敬,不由地令人深受感染,不由地令人舍我其誰,無畏向前,
4.無名戰士書火柴“一,二,三,四.”中,不用頓號卻用逗號,作用何在?
這不是普通的數字,它蘊涵了心底的沉重與慎重,它蘊涵了不屈的信念與高尚的精神,它蘊涵了付出的代價與帶來的希望,加重語氣,
5.你從“異樣的聲調”中,想到了什么?
每一根火柴都是用艱辛與生命才換來的,都是一簇簇可以救命的篝火,都是一點點可以燎原的希望之火,
七根火柴 閱讀題及答案三
1.“七根火柴”為題,請把小說中直接寫到“火”和“火柴”的地方找出來,分析一下它們的作用.(理解)課文中五次直接寫到“火”和“火柴”,前兩次突出對火、對火柴的渴求,第三次則由火柴體現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后兩次則強調火柴的價值與作用.小說以“火柴”為線索,隨著線索由隱到明安排了曲折的情節,環環相扣,塑造形象,表現主題.
2.課文以“火柴”為故事線索,可以劃分為幾個段落層次?分別概括出每段的段意.
(理解)課文圍繞“火柴”安排情節,組織材料,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l-5):通過寫盧進勇的觀察和感受來描寫環境,表明了對火柴的渴望.
第二部分(6一22):無名戰士托盧進勇將火柴帶給大部隊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23-26):寫無名戰士奉獻的火柴所起的作用,給部隊帶來的溫暖.含蓄地贊頌了無名戰士的品質.
3.課文以“火柴”為線索又是怎樣寫火的?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理解):“要是有堆火烤”——“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熱水”——“像~簇火焰在跳”——“一個通紅的火堆----- 如“一簇簇的核火”——“熊熊的野火”,這“火”由火柴點燃,因而火柴的意義和價值非同尋常,它是無名戰士赤誠的心,是革命事業的象征.
說明:這是本堂課的重點,應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用線索巧妙地把材料組織在一起的寫法,課后應做適當練習.
七根火柴 閱讀題及答案四
1.既然一共只有七根火柴,那么為什么無名戰士卻數了很長時間呢?
答:一方面是因為無名戰士生命垂危,體力衰竭,沒有更多的力氣,另一方面也說明無名戰士交出火柴時的認真、莊重。因為這是他犧牲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2.“那同志合攏了夾著火柴的黨證,雙手捧起,像擎著一只貯滿水的碗一樣,小心放到盧進勇的手里”這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這句話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樣寫的作用是:寫出了無名戰士轉交火柴時的莊重態度。
3.“他的眼睛模糊了。遠處的樹、近處的草、那濕漉漉的衣服、那雙緊閉的眼睛……一切都像整個草地一樣,霧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這句中的“模糊”與“清晰”是否矛盾?為什么?
答:不矛盾。“模糊”是因為眼眶里滿是淚水,因而看一切都是霧蒙蒙的;“清晰”是無名戰士的不朽精神,這在盧進勇心中是十分清晰的。
4.下面兩個句子中“明白”的含義有什么不同?
①數完了,又向盧進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說:“看明白了?”
②“是,看明白了!”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
答:無名戰士的“明白”是要盧進勇明白他死前這一莊重的托付,要一根不少地把火柴交給黨。盧進勇的“明白”表明他想到有了火柴可以生火,這個戰友的生命有救了。
七根火柴 篇1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本文結構的特點,學習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來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2.把握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掌握用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形象的寫法。
2.訓練學生對人物刻畫的細節描寫。
(三)情感目標
1.了解紅軍過草地的艱難困苦,學習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崇高品質,立志繼承先烈遺志,努力學習,建設祖國。
2.紅軍戰士對黨和革命無限忠誠而表現的思想美和意志美。
二、學法引導
運用想象法認識無名戰士對黨和革命的忠誠之心和甘愿犧牲自己而忍受折磨等待同志轉交火柴的頑強毅力,通過比較法認識景物描寫的作用,聯系小學時學過的課文《豐碑》類比解決主人公是誰的問題。
三、重點·難點
重點:
截取人物性格的一段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難點:
以景物烘托人物形象的寫法。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投影片:①生字詞;②隨堂練習。
2.如有可能則可準備紅軍過草地的電視片段或電影片段。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講解分析,啟發引導學生討論歸納。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今天學習王愿堅同志的短篇小說《七根火柴》。火柴,是我們生活中天天用到的,看起來是極其平常的。可是,你們可曾想過:在艱苦的革命年代里,在紅軍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時,就是小小的火柴,發出多少熱,放出多少光,它具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作者就是緊緊扣住火柴,講述了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譜寫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壯的贊歌。
(二)講讀分析第一部分
(第l-7自然段)
1.提問思考:主人公無名戰士是在怎樣的環境里出現的?他怎樣被引到讀者面前?他的出現給人以怎樣異乎尋常的感覺?
2.指定一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并對下列字正音。
冰雹(báo) 撮(zuō) 寒顫(zhàn) 驀(mò)地
3.先看集中寫環境的第2、3兩個自然段。請學生閱讀,找出描繪草地的氣候、草地的天、草地的地特點的關鍵詞語。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作者先用“怪”字點出草地氣候的特征;又用“明明”、“忽然”、“霎時”、“接著”準確而具體地描繪草地氣候的變化莫測,變幻無窮。草地氣候真是瞬息萬變,忽而月朗星稀,忽而雨雪交加。
接著又抓住天、地的特點,渲染環境。天,陰沉沉的,草地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霧里。
地,是爛泥、污水、荒草,路看不清。
這樣抓住草地、氣候、無、地的鮮明特征來寫,告訴讀者這兒的環境。紅軍在這樣艱苦的環境里行軍,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更何況處于這種環境的又是一位因傷口發炎而掉隊的同志?如果不寫這樣的環境會有什么不同?
4.略講第4、5、6自然段,過渡到無名戰士的出現。
盧進勇經過一夜暴風雨的澆淋,清晨涼風一吹,他強烈地感到身上怎樣?(冷,連打了幾個寒顫。)肚里怎樣?(餓得難以忍受。)他渴望著什么?(要是有堆火烤烤該多好啊!)然而,早就沒有火種了。就在他渴望有火烤,正要把從褲袋里找出來的、已經捏成長條的青稞面送到嘴邊時,主人公出現了。
5.朗讀第6、7自然段。請學生回答:主人公怎樣被引出來的?他給人以怎樣異乎尋常的感覺?
主人公的出現,別具特色。未見其人,先聞其聲。一聲低低的叫聲:“同志”,使得在陰森荒涼環境里的盧進勇“墓地聽見”,從而主人公被引到讀者面前。盧進勇起了“引出”主人公的作用。主人公的聲音異乎尋常,那么“微弱、低沉,就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
這像從地底下發出來的聲音使盧進勇“愣了”,也把我們讀者的心給緊緊抓住了。
這聲音從哪兒發出來的?為什么那么微弱,低沉?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隨著瞞珊而行的盧進勇的足跡去尋找吧。
(三)講讀分析第二部分
(第8—21自然段)
1.指名學生朗讀第8、9自然段。
啟發思考:無名戰士的形象是怎樣展現在讀者眼前的?無名戰士的形象告訴我們他已經是怎樣的一個人了?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補充:無名戰士的形象是由盧進勇的“看”展現在讀者眼前的,他的形象明白地告訴我們他已經是一個生命垂危的紅軍戰士。就拿眼睛與身子來說,眼睛“努力地睜著”“吃力地張開”,說明他眼皮已經不聽指揮,身子衰弱到極點;身子“沒有挪動”“想坐起來卻沒能動得了”,表明他已經完全喪失活動能力。只有“抖動”的喉結、低沉的呼喚“同志”的聲音說明他還活著。
從無名戰士的形貌,我們可以想象到在革命征途中他經受了多少艱難困苦。冷風、暴雨、冰雹的襲擊,長期的饑餓疲勞,耗盡了他的精力。他已奄奄一息,但卻以驚人的頑強的毅力支撐著、等待著,干裂的嘴唇一張一翕地呼喚著“同志一同志”。他為什么這樣期待著同志的到來?此時此刻,他想的是什么呢?
2.指名學生朗讀第10-l3自然段。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盧進勇懷著對同志深厚的感情,把自己僅剩的一點青稞面“遞”到無名戰士的嘴邊,無名戰士怎樣呢?他吃力地“推開”,拒絕了。從齒縫里擠出幾個字,“不,沒……沒用了。”是呵,糧食極端短缺,他要留給同志。盧進勇要扶他走,他怎樣?“搖了搖頭”,又拒絕了。
兩次拒絕,清楚地表明他盼望同志到來不是為了自己的生命,不是為了自己活下去。那又是為了什么呢?是另有希望,另有囑托。
提問啟發:囑托什么呢?請抓住描繪無名戰士動作、語言的關鍵詞語揭示他的精神世界。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無名戰士積攢著自己渾身的力量,指著自己的左腋窩,急急地說:“這……這里!”他頑強地支撐著,原來有十分重要的任務。無名戰士的—“推”、—“搖”、—“指”,使我們深深感覺到忘我的崇高思想在閃光。
3.指名學生朗讀第14、15自然段。
提問啟發:這位戰士要奉獻給黨的珍寶是什么呢?火柴。哪個句子具體形象地描述了無名戰士把七根火柴當寶貝一樣地珍藏著?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歸納:因為是珍藏,所以火柴“干燥”。這“干燥”的火柴與“濕漉漉的衣服”,冰冷的胸口,臉上的雨滴、“身子底下一汪渾濁的污水”形成鮮明的對照。它告訴我們:為了珍藏火柴,他經受了多少痛苦,具有多么頑強的革命意志。
這火柴與比自己生命還寶貴的黨證放在一起,并“壓”在“朱紅的印章的中心”。一個“壓”字,重有千鈞,意味深長。這哪里是幾根火柴!分明是一顆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心啊!紅紅的火柴頭、朱紅的印章在一只抖抖索索的手里,猶如跳動的一簇火焰,升起在無邊的草地上,劃破陰沉沉的天空,掃盡了草地上的荒涼凄清孤寂的氣氛,給人以光明、溫暖和力量。
4.學生朗讀第16-21自然段。
(1)提問思考,無名戰士怎樣極其鄭重地囑托戰友的?作者怎樣描繪他初次囑托時的語言和動作?
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作者用細致感人的筆觸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無名戰士對戰友的囑托,“招招手”、“伸開”、“撥弄”、“數”、“望”,這一連串的動詞顯現了莊重嚴肅,無限深情。
就在盧進勇高興地點點頭之時,一瞬間,神奇的情況出現了。無名戰士的臉色“舒展”了,他的眼睛“發射出一種喜悅的光”,他的抖抖索索的手,僵直的手指竟然能“捧”火柴,“放”到盧進勇手里,并且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捧”、“放”、“握”這一連串的動作,描述了無名戰士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對革命的忠誠而爆發出來的巨大力量。
(2)無名戰士再次囑托時留給人間的最后的話是什么?最后的動作是什么?刻畫他怎樣的內心世界?
教師歸納:他留給人間最后的話是“記住,這,這是,大家的!”“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他離開人世前的最后動作,是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方向。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他沒有用一根火柴為自己取暖;他忍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在死亡線上掙扎而硬不咽下最后一口氣。他一心想著大家,一心想著黨,想著長征途中的戰友們,無私忘我,生命爆發出耀眼的火花。
5.小結。
(1)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體——七根火柴故事的核心內容。無名戰士的形象我們看到的雖然只是他臨死前的一刻,但很高大,不僅矗立在茫茫的草地,而且活在我們的心中。這是由于作者緊緊抓著人物性格歷史的一段,抓著人物性格閃出耀眼光輝的“一剎那”來刻畫表現的。從語言上看,他沒說幾句話,前后就出現了五個“同志”,言為心聲,他心里念念不忘的是革命同志,是黨的事業。他的動作和一系列的細節描寫,與語言一樣,反映了他舍身忘己,一切為了戰友,為了革命。作者選材精當,文字精練。
(2)既然主人公是無名戰士,為什么用許多筆墨寫盧進勇呢?這是因為要在兩千字的短小篇幅里突出主人公、在結構上作的巧妙安排。文章以盧進勇作為故事的線索,展開情節。
主人公的出現是通過他的“聽”引出來的;主人公的外貌是通過他的“看”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他的“想”、他的“說”,突出主人公崇高的思想品質,托出了主人公犧牲的全部意義。
特別是第21自然段飽含感情的描寫,更是感人。(指導學生朗讀第21自然段,由緩慢而低沉而高昂。)這是一個極其悲壯的場面。“模糊”與“清晰”同時運用,既表現盧進勇失去戰友的無限悲痛,又給無名戰士高擎的手加上一個特寫鏡頭。兩者交織在一起,伴隨著整個草地的哭泣,為頂天立地的英雄唱哀歌,唱贊歌。(要求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說明。)英雄的品質像荷花一樣潔白,像菊花一樣堅忍。
(四)隨堂練習
一、本文的線索是________________。
二、本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
三、“齒縫里擠出了幾個字”中加點的“擠”表明了什么?
四、在忽而月朗星稀、忽而雨雪交加的草地里,無名戰士卻能使火柴干燥地保存下來,這該怎么理解?
第一課時隨堂練習參考答案
一、七根火柴
二、無名戰士
三、表明無名戰士生命危在旦夕,他在積攢力量等待同志來轉交火柴。
四、無名戰士懷著對黨和革命的無限忠誠,用驚人的毅力和生命的代價珍藏火柴,因而火柴才會干燥地保存下來。
第二課時
(-)講讀分析第三部分
(第22—24自然段)
提問思考:盧進勇從戰友身上吸取了力量,帶著戰友的囑托飛快地趕路。他把火種送到部隊給戰土帶去了什么?他是懷著怎樣的心情把珍貴的火柴交給指導員的?
1.請一名同學朗讀,理解。
盧進勇按照無名英雄的遺愿把火種送到了部隊,火給戰士們帶來了光,帶來了熱。圍著熊熊燃燒的火,戰士們談笑著,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響著。盧進勇像天亮時無名英雄把七根火柴囑托給他時一樣,極其莊重地一根一根數交給連指導員。
“悄悄走”、“顫抖的手指”、“異樣的聲調”,寓含著復雜的情意,最后落在一個“數”字上。
2.啟發思考:他“數”什么呢?請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人的語句,并聯系起來考慮,體會這幾根火柴的意義與價值,重溫無名戰士的言行,想象盧進勇澎湃的心潮,說說“數”寓含的發人深省的豐富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這“數”,使我們認識了火柴的意義與價值。在無邊的草地上,在冷風暴雨、氣候無常的惡劣環境中,火柴是最最需要的東西,可以解除饑餓,驅除寒冷,救活同志。無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了這極其珍貴的東西。
這“數”,使我們認識這幾根火柴包含著無名戰士的寶貴生命,反映了共產主義戰士無限忠于黨的事業的偉九心靈,無名戰士的高大形象在我們眼前升騰、閃現。
這“數”,還飽含著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無限哀思,對戰友偉大人格、高尚情操的無比敬仰。
這“數”,也在我們面前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在今天,我們該怎樣牢記先烈為革命付出的代價;以先烈為光輝榜樣,繼承他們的遺志,努力學習,將來更好地建設祖國。
(二)總結全文
作者以飽蘸革命深情的筆歌頌了無名英雄的高貴品質。這無私忘我、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高貴品質是無名戰士的,也是盧進勇以及千百萬紅軍戰士所共同具備的。這就是文章的主題,是作者奉獻給讀者的一曲紅軍戰士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的悲壯贊歌。
文章以“數”著“一,二,三,四……”來結尾,言未盡,意無窮。
(三)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全文,加深理解與感受。
(四)歸納
《七根火柴》是通過一件事歌頌人物,歌頌了紅軍戰士忘我無私、獻身革命的崇高品德。
文章在敘事中抒發了作者對無名英雄的無限熱愛、敬仰之情,是“以小見大”。在寫法上,通過人物的具體言行寫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在記敘中飽含作者的感情。用第三人稱的寫法較多地抓住細節以突出人物,特別是抓住了火柴和火加以描寫,這火柴和火把整個故事貫串了起來,既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質,又有耐人尋味的象征意味,深刻地表現了文章的主題思想。
(五)布置作業
1.熟讀全文。
2.復述第二部分。要求:
①主次分明,突出無名英雄的形象。
②扣緊外貌、語言、動作及細節描寫。
(六)隨堂練習
一、“這以后的路,盧進勇走得特別快”的原因是他的小腿發炎的傷口好了嗎?
二、文章結尾處的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三、文章寫無名戰士數火柴“一,二,三,四……”中間本應用頓號卻用了逗號,作用何在?
四、文章結尾處寫盧進勇以一種異樣的聲調數火柴有什么作用?
第二課時隨堂練習參考答案
一、①不是;②是他受到了無名戰士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的鼓舞。
二、烘托火對于長征、對于革命的偉大意義,更好地刻畫無名戰士的形象。
三、語氣表達舒緩,與無名戰士當時身體極度虛弱相一致,同時突出火柴的寶貴,交火柴的鄭重。
四、①使我們認識火柴的意義與價值。②使我們進一步認識無名戰士的高大形象和純潔的心靈。③也飽含著盧進勇對戰友犧牲的無限哀思和對戰友偉大人格、高尚情操的無比敬仰。